時間:2022-10-12 16:45:49
導語:在高職院校幸福密碼在線課程探討的撰寫旅程中,學習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條寶貴的路徑,好期刊匯集了一篇優(yōu)秀范文,愿這些內容能夠啟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靈感,引領您探索更多的創(chuàng)作可能。
為貫徹落實《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印發(fā)<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工作實施辦法>的通知》的相關精神,按照《遼寧省職業(yè)教育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建設與共享實施方案》提出的深化職業(yè)教育教學改革,建成一批滿足遼寧職業(yè)教育發(fā)展需求,具有遼寧特色、高質量的職業(yè)教育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的要求,以給高校師生和社會學習者提供更加多樣和優(yōu)質的教學資源為基本目標,結合高職學生幸福感現(xiàn)狀,進行幸福密碼在線精品課程開發(fā)建設與研究。
1課程建設的意義與價值
研究發(fā)現(xiàn):主觀幸福感與心理健康密切相關,當人們有較低的主觀幸福感體驗時,很可能會危害其心理健康。幸福感與大學生心理健康緊密關聯(lián),是大學生終身發(fā)展的重要因素,是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陳小異等[1]以516名在校大學生為研究被試,研究得出結論為: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與主觀幸福感存在正相關關系。劉芳等[2]運用問卷法和實驗法,以隨機選取的109名大學生為研究被試,從內隱社會認知的角度出發(fā),對主觀幸福感與心理健康的關系進行研究,得到結論:外顯幸福感預測外顯心理健康,內隱幸福感預測內隱心理健康。何樹華等[3]采用實證調查的方法研究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和主觀幸福感,研究結果為:大學生主觀幸福感和SCL-90有顯著的相關關系,主觀幸福感與心理健康可以作為彼此的預測因素。幸福感直接關系著大學生構建積極心理、悅納自我、增強抗壓抗挫能力、建立和諧人際關系、提升擇業(yè)就業(yè)能力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提升對幸福的覺察力、創(chuàng)造力、感受力是大學生心理素養(yǎng)培育的必要途徑。幸福密碼在線課程開發(fā)建設與研究作為心理健康教育架構中課程體系的一部分,必將為高職院校學生終身發(fā)展提供助力。一般認為,幸福感的構成成分應包括物質幸福和精神幸福?!?0”后的大學生,大部分具有物質幸福。他們接受新鮮事物快,思維敏捷,善于思考,其精神幸福必須和物質幸福和諧統(tǒng)一,才會具有真正的幸福。既往在心理健康課程、心理個案咨詢過程中發(fā)現(xiàn),很多大學生對幸福的理解和認知經常產生偏差,從而影響到其身心健康和幸福感的體驗。開發(fā)建設幸福密碼在線課程,一方面可以提升學生的幸福境界,使其在成長中感受幸福,在幸福中促進成長;另一方面,網絡課程對于傳統(tǒng)教學而言,在時間和空間上有其特殊的優(yōu)勢,尤其是經歷疫情防控,國家、各省市都非常重視線上課程的開發(fā)與建設,線上精品課建設持續(xù)展開。課程團隊通過打造幸福密碼課程,探索和開發(fā)促進學生終身幸福感提升的課程資源,打造全新學習空間,改革教學方式方法,將現(xiàn)代網絡信息技術、交互體驗技術等全面融入幸福課程教學,搭建優(yōu)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的網絡通道,提高職業(yè)技能人才培養(yǎng)質量[4]。隨著現(xiàn)代互聯(lián)網、多媒體技術的快速發(fā)展與廣泛應用,高職大學生更加青睞網絡資源,在線課程開發(fā)建設與研究,促使優(yōu)質的教學資源得到充分開發(fā)和積累,為學生打造出更為靈活的學習載體,使其學習興趣與學習積極性得到有效保持[5]。建設共建共享、動態(tài)更新的在線課程,使高等職業(yè)教育教學煥發(fā)新的生機和活力。幸福密碼在線課程的開發(fā)與建設,創(chuàng)新性地融合課程內容中內隱的思政元素,可以深化職業(yè)教育教學改革,主動適應大學生個性發(fā)展的時代特征和多樣化終身學習需求,以學生為本,全員、全方位、全過程育人,提高學生的心理素養(yǎng),為創(chuàng)新職業(yè)教育教學方法研究拓寬途徑。
2課程開發(fā)建設與研究
2.1課程框架的構建
2.1.1課程開發(fā)建設的目標
幸福感對高職學生的心理健康指數(shù)和全面素質提升不可或缺,對幸福感的充分內省能力、覺察影響幸福的因素、提升幸福生活的創(chuàng)造能力直接關系到大學生的終身幸福指數(shù)。要求學生通過學習,能夠識別影響自身幸福感的陷阱和誤區(qū),并能掌握與幸福相關的影響因素,更好地認識自我,悅納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覺察幸福,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獨一無二的幸福人生。課程從第一模塊“幸福亂碼——識別影響幸福感的誤區(qū)”、第二模塊“發(fā)現(xiàn)幸福密碼——影響幸福的相關因素”、第三模塊“創(chuàng)造我的幸福密碼——活出本色”三個模塊任務進行驅動,依托智慧樹平臺搭建課程框架,上傳課程教學資源,進行幸福密碼在線課程開發(fā)與建設。前期面向本院學生開放,建設全部完成后面向社會開放,保證教學不受時間及物理空間的限制,學生自主完成線上學習,并滿足線上與線下課程相互轉化的學習體驗。直面當代大學生普遍存在的消極情感體驗,揭開影響幸福感的諸多因素的神秘面紗,引導學生無畏創(chuàng)傷、悅納自我、發(fā)揮優(yōu)勢,以積極心態(tài)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人生幸福,為學生終身發(fā)展保駕護航,提升幸福感。
2.1.2課程框架的基本構成
在課程結構上,課程從“識別影響幸福感的誤區(qū)”“影響幸福的相關因素”“創(chuàng)造自己的幸福”三個模塊出發(fā)進行開發(fā)建設,緊貼每個驅動模塊對應提出五個與學生幸福感緊密相關、科學合理的教學項目,再將每個項目拆解為3~4個知識點,每個知識點講授8~15分鐘,打造出規(guī)范、科學、特色的“模塊—項目—知識點”的課程架構,共設計54個理論講授知識點,且逐一對應一個實踐知識點到相應的理論講授知識點,同步匹配設計54個的實踐知識點,實現(xiàn)理論教學、實踐教學1∶1科學配比。
2.1.3課程框架的相關要素
1)課程問卷的編制。設計編制課程問卷,調查前測、中測、后測各一次:前測用于評估大學生幸?,F(xiàn)狀及對課程的需求和期待,從而為課程內容設計奠定基礎;中測設計幸福調查問卷(長輩篇),通過分析、分享問卷數(shù)據,使學生了解年齡差異、社會角色差異的因素影響著人們對幸福的認知,為學生打開理解幸福的更多視角;后測用于對課程效果的評估,為課程的總結改進提供數(shù)據幫助。2)對應每個知識點布置理論知識作業(yè)題及實踐體驗作業(yè)題,作為知識點鞏固、幸福感體驗提升和考核的依據。3)設計相應關于幸福的互動討論話題,促進生生和師生間的互動與分享,實時關注學生狀態(tài)與心理需求,并且計入考核比例依據。4)建設課程題庫,便于課程結束后的考核與評價。
2.1.4“兩線索”的貫穿
線索1:問卷調查串聯(lián)起整個課程體系。從課前的學生幸?,F(xiàn)狀摸底及課程需求出發(fā),到課中的多視角打開學生對幸福的理解與覺察,再到課后的課程效果評估及收集建議、意見改進課程,做到以生為本,根據學生需求設計課程內容,前、中、后三個問卷連接總體的課程脈絡,傾聽學生內心的聲音與需求,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動性被全面激發(fā)。線索2:從模塊一項目一“幸福不簡單”出發(fā)講起,到模塊三項目五回歸到“幸福其實很簡單”結束課程,形成一個閉環(huán)的課程結構。內容設計前后呼應,引發(fā)學生思索、體驗與行動。
2.2課程的教學方法與手段
2.2.1立德樹人,思政元素巧妙覆蓋每個知識點
在整個課程體系中貫穿多樣化的思政元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5]。通過講解和討論,潛移默化地教會學生正確處理個人幸福和他人幸福、社會發(fā)展、國家富強的關系;通過講解壓力與動力的關系,使學生理解保持身心健康合一,利己利他,奉獻社會,穩(wěn)定幸福的婚姻,等等,都不僅僅是自己的幸福,更關乎家庭的幸福、社會的穩(wěn)定和民族的振興,每個人都要從我做起,積跬步而達千里。此外,在課程最后的總結階段,對全部內容進行升華,明確關于愛與被愛的范疇,鼓勵學生奮斗拼搏,積極面對挫折與危機等,激勵學生做心胸開闊的大愛之人,實現(xiàn)在幸福課堂融入思政教育的目標。
2.2.2教學方法豐富多元課程開發(fā)與建設
以充分的學情分析為基礎,針對高職大學生理論基礎水平有差異,對幸福的理解、感知和判斷或懵懂或有偏差,對幸福感獲得的愿望和動機較強,學習與參與課堂的積極性高,好奇心強、厭理論、喜討論、動手能力強,實踐活動參與性高,適合理論教學、案例討論、實踐體驗相結合的學情特點,在課程設計中融合心理學的基本理論,列舉若干源自學生學習、生活的經典案例進行剖析,通過教學案例切入,講解積極心理學理論、認知行為理論和意向對話治療、表達藝術治療等心理治療技術;引入虛擬仿真交互式動畫、情境動畫演示等全新手段,采用話題討論、情境模擬、技能操作、沙盤體驗、繪畫分析、心靈圖卡等多種教學形式、教學方法相結合,建成一門理論高度與實踐價值兼而有之,又浸染人間煙火氣的幸福課程。
2.2.3信息技術全面融入課程體系
54個理論知識點與54個實踐知識點一一對應,教學視頻、教案、課件、實踐操作指南、課后作業(yè)、測試、題庫全覆蓋;設計開發(fā)交互式動畫軟件三個,分布并服務于三個模塊,專業(yè)性、趣味性、互動性強,具備很強的交互體驗感及推廣價值;設計開發(fā)情境式動畫兩個,服務于特殊情境的技能操作,動畫設計生動有趣,實用性高,可推廣行強;應用問卷星、手機APP等多種形式的信息化手段,以課程平臺為載體,將豐富多樣的教學視頻、教學動畫、交互式動畫、課件、教案、互動話題、作業(yè)、測試、問卷調查等內容通過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支撐有效融合在一起;設計制作直觀、生動、有趣的課程宣傳片,保證學生對課程性質及內容有直觀的認知。
2.3課程的考核及評價
2.3.1評價目標
以學生對理論知識點的理解程度、實踐技能點掌握程度、教學資源學習參與度、課后作業(yè)完成度、幸福感的實踐體驗度和感受力為本課程綜合評價目標,以過程考核為評價重點,采取平臺統(tǒng)計和學生自評相結合,這樣利于實現(xiàn)線上課程與線下課程相結合或評價轉換[7]。
2.3.2評價機制
考核方式為考查。考核標準:出勤(40%)+課堂討論(15%)+測驗(15%)+作業(yè)(20%)+考試(15%)。采用優(yōu)、良、及格、不及格四級制記分:分數(shù)≥90分為優(yōu)秀,90分>分數(shù)≥75分為良好,75分>分數(shù)≥60分為及格,分數(shù)<60分為不及格。考核時間:課程結束后一周內,由任課教師和主考部門評定成績、填報、審核及錄入成績等。
2.4課程團隊的組建
本課程擁有高水平的教學團隊,年齡、職稱、學歷結構合理,專兼職教師相結合。其中,專業(yè)教師均擁有博士或碩士學位,且具有多年心理健康教育經驗和學生指導工作閱歷;團隊主講教師優(yōu)勢互補,均為“雙師型”教師,均有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證書。為更全面、更有效地了解企業(yè)需求,引入企業(yè)專家加盟課程團隊,職稱結構為教授+副教授+講師,年齡結構為中青年結合。主講團隊中三人教齡達到15年以上,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經驗豐富;兩名年輕教師從事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工作的同時,還從事學生管理和思政教育工作,對學生的思想現(xiàn)狀、行為特征、認知體系有很好的了解與把握,適應融合課程思政元素的教學需求。本教學團隊教師教學風格和諧統(tǒng)一又各具特色,團隊中教師均在各級各類教學比賽中獲得過相關獎項。通過每一個親和溫暖、有愛共情、娓娓道來的瞬間,實現(xiàn)屏幕兩端零距離的學習、互動與參與體驗,與學生一道揭開幸福的神秘面紗。
3課程未來建設計劃
繼續(xù)開發(fā)建設更科學、生動、規(guī)范的教學視頻,規(guī)范課程練習與作業(yè),進一步建設課程題庫,開發(fā)幸福密碼教材。課程教學在滿足本校學生學習的基礎上,逐步面向省內其他高職院校和社會免費開放,讓更多的學習群體學會理解幸福、感知幸福、創(chuàng)造幸福,并為高職院校、社會學習者、相關機構提供課程認證及學分認證服務。在課程開放與運行期間,每年根據外部環(huán)境和學生需求,與時俱進,保持持續(xù)更新。未來五年內將持續(xù)更新課程資源、討論分享題目、作業(yè)等,服務計劃每年運行一輪次,根據學生的需求,每年保持20%的更新,創(chuàng)新技術手段。建立一支主講教師為主體、平臺運行服務團隊作保障的分工合理的教學運行服務團隊。
參考文獻
[1]陳小異,李明蔚.大學生主觀幸福感與心理健康研究[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20(3):178-183.
[2]劉芳,李維青,買躍霞.主觀幸福感與心理健康關系的內隱社會認知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0,18(4):470-473.
[3]何樹華,黃蕾,周云祥.大學生主觀幸福感與心理健康關系的研究[J].茂名學院學報,2007(2):1-4.
[4]王明瑞,李慧.高職院校的網絡在線精品課程建設分析[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9,16(7):213-214.
[5]武絳玲.高職心理健康教育在線精品課程建設策略研究[J].教育現(xiàn)代化,2019,6(93):293-295.
[6]周芳亮,宋嵐,程莉娟,陶懷,何迎春.課程思政在醫(yī)學院校生物化學在線精品課程建設中的探索與實踐[J].生命的化學,2021,41(9):2083-2087.
[7]鐘慈方.高職院校在線開放課程教學管理模式變革初探[J].深圳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20,19(3):58-63
作者:李俠 鄧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