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色777777女色窝,777亚洲妇女,色吧亚洲日本,亚洲少妇视频

高中定語從句講解

時間:2022-04-27 04:13:22

導語:在高中定語從句講解的撰寫旅程中,學習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條寶貴的路徑,好期刊匯集了九篇優(yōu)秀范文,愿這些內容能夠啟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靈感,引領您探索更多的創(chuàng)作可能。

高中定語從句講解

第1篇

關鍵詞:高三英語課堂;學生主體地位;概念;教學中的具體運用

高中階段面臨著“高考”指揮大棒的影響,所有學科的教師都恨不得將自己知道的知識全都灌輸給學生,在這些教師的觀念里,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學生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考試成績。對于這種現(xiàn)象也有很多教師感到不理解,自己明明那么賣力地講解,為什么學生還是不能充分理解講解的內容呢?下面就結合我個人的教學實踐對于“高中英語課堂上如何尊重學生主體地位”這一話題進行深入的探討與闡述。

一、“學生主體地位”的概念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英語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基礎之上,學生才是課堂教學活動的真正主人,教師則應以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以及合作者的身份出現(xiàn)。作為一名高中英語教師來講,一定要認真貫徹新課標的基本精神,引導學生爭當英語教學的“主角”。

二、“尊重學生主體地位”這一教學理念在教學過程中的具體實踐

我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就對“尊重學生主體地位”這一教學理念給予了高度的認可以及重視。比 如,在學習“限定性定語從句與非限定性定語從句”這部分知識的時候,我就選擇新課改提倡的“小組合作討論”這一優(yōu)秀的教學模式:首先我在黑板上向學生寫下了如下幾個句子:

A:It is the building I designed five years ago.

B:It is a building,which I designed five years ago.

A:Vivian likes her mother who has worked abroad.

B:Vivian likes her mother,who has worked abroad.

接著我告訴學生以下這幾個句子中,A句子都是限制性定語從句,B句子都是非限制性定語從句,要求學生在仔細觀察這些句子構造的基礎之上通過自由分組、有效討論的方法,自主總結出“限定性定語從句與非限定性定語從句”的不同區(qū)別。

這樣一來,就使學生充分感受到了我這個老師對他們的理解與尊重,從而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討論與總結的活動中去。大約15分鐘之后,就有不同的小組舉手要表達他們的看法:“老師,我們總結出了一條規(guī)律――限制性定語從句對先行詞起著限制修飾的作用,使先行詞能與其他同類事物明顯區(qū)別開。就拿第一組句子來說吧,‘It is the building

I designed five years ago.’要表明的意思為‘這是我五年前設計的那座建筑’,這就與其他建筑明顯區(qū)別開了;對于非限制性定語從句來說,它只是對前面的先行詞起著一個補充、解釋或者說明的作用,完全沒有上述限制性定語從句中限制或者修飾的作用?!甀t is a building,which I designed five years ago.’這是一座建筑,我五年前設計的,這里只起到補充說明設計建筑的具體時間這一作用”“我們也總結出了一條規(guī)律――限制性定語從句對先行詞具有限定性,非限制性定語從句體現(xiàn)先行詞的唯一性。這條規(guī)律我們是通過第二組句子總結出來的?!甐ivian likes her mother who has worked abroad.’這句話對先行詞‘mother’起著限制的作用,‘薇安喜歡她曾經(jīng)出國工作的媽媽,由于限制不清等因素,讓人在進行理解的時候誤以為薇安除了這個媽媽之外,還有其他沒有出國工作過的媽媽’。而B句‘Vivian likes her mother, who has worked abroad.’這句話則很好地體現(xiàn)了‘mother’的唯一性,‘薇安喜歡她的媽媽,因為她媽媽曾經(jīng)出國工作過’,這樣也不會讓人誤解”……

課堂上滔滔不絕,看到這種情況我更感欣慰,因為這表明學生真正地投入到自主討論、自主總結的活動中,進而也為提高自身的英語水平與英語實際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新課改下的高中英語教學要求教師必須徹底拋棄以往“教學中教師最大”等落后教育觀念,不斷轉化自身的教學理念,真正做到尊重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只有這樣才能給學生多一點的空間和展示自我的機會,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地投入到高中英語學習中,為激發(fā)學生的英語學習潛能以及他們日后英語的更好發(fā)展做足最充分的準備。

參考文獻:

[1]方守艷.談以學生為主體的高中英語教學[J].信息教研周刊,2011(01).

[2]生新文.英語新課堂教學中學生主體作用的發(fā)揮[J].學生之友:高中版,2010(21).

第2篇

關鍵詞:英語銜接; 初高中; 興趣; 閱讀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2)10-052-001

作為一名高中英語教師,在學校召開家長會期間和家訪的過程中,經(jīng)常有學生家長向我提出這樣的問題:為什么自己的孩子在初中,特別是初三的時候,英語成績很好,而到了高一,英語成績卻下降了呢?或者自己的孩子在初中對英語很感興趣,而到了高中,卻對英語不感興趣了?我能理解家長們的心情,在今天這個日新月異的世界,英語起著一個橋梁的作用,因此學好英語顯得很有必要。高一是初中向高中過渡的關鍵階段,學生由初中升入高中,隨著語法難度的增大,詞匯量的增加,文章中的句子結構也變得越來越復雜,再加上適應一個新的英語老師的教學方式總有一個過程,不少學生不能適應高一階段的英語學習,從而影響了他們的英語學習效率和成績。我認為要讓高一學生實現(xiàn)初高中英語學習的自然銜接,平穩(wěn)過渡,不妨指導學生做好以下的準備:

一、培養(yǎng)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即使對英語非常不感興趣的同學,老師也要鼓勵他們多采用些心理暗示,我一定能把英語學好。平時利用課余時間,老師可以播放一些精典的英文歌曲,把歌詞打印下來,讓學生跟著哼唱或者放映一些原版的英文電影,如《哈利·波特》系列、《納尼亞傳奇》系列。這樣學生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體會到英語語言的獨特魅力,時間久了,學習英語的興趣必然會隨之水漲船高。同時作為高一新生的英語老師,應該與學生多接觸,經(jīng)常找他們談心,加強相互間的了解,這樣既讓學生有一種受到老師重視的感覺,從而增強英語的學習興趣,又能及時了解學生的聽課感受,對教學計劃與教法進行調整,可謂一舉兩得。

二、勤記筆記

十八世紀著名作家塞謬爾·約翰遜稱做筆記為“必要的痛苦”。做筆記是比較痛苦的事情,但能讓人內心感到很充實。一堂課結束后,學生們看著自己整理得井井有條的課堂筆記其實也是一種享受。老師應指導學生準備一本質量比較好的筆記本,至少夠一學期用。同時記筆記一定要有取舍,切忌抄板書或把老師講的每一句話都寫下來,而是要關注那些重點、難點、疑點。對于課上沒有聽懂的,要用不同顏色的筆在筆記本上標注出來,課后主動向老師請教。筆者每年都把上一學年度部分整理得比較好的筆記借過來,發(fā)給高一新同學看,讓他們模仿,事實證明效果很好。

三、學好語法

語法是高中英語的重點,雖然掌握語法并不等于掌握語言運用能力,但語法知識的欠缺會對準確運用英語產生較大的影響。語法學起來很枯燥,但有了扎實的語法基礎,就能幫助分析閱讀中一些較長的句子。既然語法是從語言實踐中總結出來的規(guī)律,想要學好語法,還必須做大量的配套練習,只有通過練習,才能發(fā)現(xiàn)和糾正錯誤。牛津高中英語高一上學期的重點語法是定語從句,也是高考中的一個熱點語法,最好先從這幾個方面向學生講解:

定語從句是在復合句中,修飾某一名詞或代詞的從句。學習定語從句要弄清兩個名詞:先行詞、關系代詞或關系副詞。

先行詞:定語從句所修飾的詞(名詞或代詞)

關系詞:引導定語從句的詞。常放在先行詞和定語從句之間,起聯(lián)系主句和從句的作用,同時又作定語從句中的一個成分。按其在從句中的作用可分為關系代詞和關系副詞。

關系代詞有:that, which, who, whom, whose,在定語從句中作主語,賓語或表語,whose作定語。關系代詞可分為代人或代事物兩類,代人的是:who, whom, whose, that,代物的是that, which, whose。

who:代人,在從句中作主語,賓語,作賓語時可省略。

whom:代人,在從句中作賓語,如前面沒有介詞時也可用who或that替代,而且可省略。

that:既可代人,也可代物,在從句中作主語,賓語,表語等,作表語和賓語時??墒÷?。

which:代事物,在從句中作主語,賓語或表語,作賓語或表語時可省略;如果作介詞賓語,介詞在which之前,則不能省略。

whose:既指人,也指物,表所屬關系,和his, my或its等一樣與名詞連用,在從句中作定語。

關系副詞when指時間,where指地點,why指原因,how指方式,在定語從句中作狀語。

四、狠抓閱讀理解

第3篇

有很多學生都有這樣的感受:升入高中以后,英語學習變得越來越困難。甚至很多初中時英語不錯的學生,中考英語成績也很好,上高中后也感到語法學習艱難,以前所學的那些全然派不上用場,與現(xiàn)在學的聯(lián)系不上。

這種現(xiàn)象,究其原因,是初中英語教學體系出了問題。大多數(shù)教師把教學重點都放在了詞法教學和短語搭配的講解和積累上,一個詞,往往不厭其繁的講出數(shù)種用法,老師講得頭頭是道,學生聽得津津有味,自以為得到了“真?zhèn)鳌保恢v固定搭配,只注重表面上的排列順序,而忽略詞與詞之間的修飾和限定關系的分析;只注重數(shù)量積累,而忽略實際運用。嚴重的是,老師們沒有把句法教學擺到正確位置,學生們學了很多詞的用法和搭配,而對主謂賓定狀補等句子成分一無所知,對五種基本句型一知半解。老師講解的時候也是蜻蜓點水,一帶而過。老師們這樣做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句法知識和運用能力并非中考的直接考查對象,講多了,怕“吃力不討好”,反正考試沒有這方面的題型,老師們也樂得省了麻煩,還不如講些中考必考的內容來得實在,只要使學生掌握了一定數(shù)量的詞語用法和固定搭配,經(jīng)典對話講明背熟,中考就可大致過關。殊不知這種做法,給學生以后在高中的英語學習設置了無形的巨大障礙。

升入高中后,學生所接觸到的第一個大的語法項目就是定語從句。而要學好定語從句,勢必要求學生對于關系詞(關系代詞和關系副詞)指代先行詞的同時也在從句中充當一定的句子成分這一點做到清楚透徹的了解。根據(jù)關系詞所做的句子成分,才能正確選擇是使用關系代詞還是關系副詞。例如,who, what, which, that在從句中做主,賓,表語;whose在從句中做定語;why, where, when在從句中做狀語。學生對于簡單句的結構尚不清楚,更何況是在主從復合句中去分析某個詞的句法作用,而且這個關系詞又不象在簡單句中處于正常的位置,而是放到了從句句首,先行詞之后,這就更加使本來就不熟悉句子中詞與詞之間邏輯關系的學生倍感艱難。結果是,一遇到選擇關系代詞和關系副詞的題,每選必錯,也寫不出象樣的句子,對定語從句望而生畏懼之心,一入高中,英語學習便遇到了“攔路虎”,學好英語的信心受到了動搖。情況還遠不止如此,高二年級英語學習的重點語法項目是分詞和名詞性從句。首先說分詞,無論是現(xiàn)在分詞還是過去分詞,在使用時都要時刻考慮其邏輯主語,這樣方能用好正確形式,而由于學生的句法觀念還沒有建立起來,對于主謂關系,動賓關系,修飾關系,限定關系等還很生疏,所以在做題時分詞的形式總是用錯,分詞的學習又成了難點;再說名詞性從句,關鍵是連詞,連接代詞,連接副詞的選擇。連詞that, whether在句中不做成分;連接代詞what, who, which在從句中做主,賓,表語,連接副詞when, where, why, how在從句中做狀語,而對于這些連接詞的選擇對于沒有句法概念的學生來說同樣是巨大的困難,常常是該用what的時候用了that,不會分析一個句子在句子中究竟是什么成分。經(jīng)過二年的煎熬,語法學習頻頻受挫,學生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消磨殆盡,上了高三,則只能“望洋興嘆”,無力回天了。由于初中不教句法,導致學生在高中階段的學習無法銜接,此其危害之一也。

在高考中,英語試卷對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考查所占的比重較大,分值大約占70%左右(包括完型填空)。所以,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英語文章的能力成了高中英語教學的另一個重點。學生在初中沒有形成良好的句法能力,到了高中以后,閱讀能力的提高受到了極大的影響。往往有這樣的情況:一個句子,里面的單詞意思全懂,就是看不懂句子的意思。原因就在于學生不會正確分析句子成分,對于句子中說的是誰,什么事(主語部分),做了什么,怎么回事(謂語部分)無法做出正確的分析和判斷,句子的意思自然讀不明白。而且句子越長,意思越搞不清楚。例如有一次,一個學生問我一個句子:They do not share much about their thoughts, feelings, or emotions because they feel that doing so might take a way from the harmonous relationship they are trying to build.這個句子本身并不復雜,它只是一個帶有一個由because引導的原因狀語從句的主從復合句,只不過從句的結構稍稍有些復雜,它包含了一個更小的賓語從句that doing so might take from the harmonous relationship they are trying to build.這個更小的賓語從句又包括了一個比它更小的定語從句they are trying to build,修飾先行詞relationship.由于學生缺乏必要的句子分析能力這么多的詞排列在一起對他來講都是平行的,對句子的意思無法進行正確理解,從而導致無法深入理解文章,這種情況如果發(fā)生在高考考場上,必將影響學生的答題信心,導致閱讀理解題丟分。所以說,因不會分析句子影響文章閱讀,此其危害之二。

第4篇

【關鍵詞】體驗式教學模式;語法教學;實踐;運用

英國著名的語言家威爾金斯(Wilkins,1972)說過:“Without grammar little can be conveyed,without vocabulary nothing can be conveyed.”(沒有語法就不能很好地表達,而沒有詞匯什么也不能表達。)由此可見語法在語言學習中的重要作用。系統(tǒng)的語法知識構架使得學生能夠通過語言形式的掌握幫助他們正確地理解和運用語言進行交際。但是在新課程理念下,如何更好地進行語法教學是一直困擾很多一線英語教師的一個難題。傳統(tǒng)的語法教學模式,先由教師講解、傳授,然后讓學生死記硬背相應的語法規(guī)則,接著通過一系列的練習進行鞏固、加深,這種教法使得語法變得抽象、晦澀難懂,也使學生喪失了學習的熱情與參與的積極性。

新《課標》明確指出:“英語課程改革的重點就是要改變英語課程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匯知識的講解與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的傾向?!惫P者認為: 新課程實施中的語法教學必須體現(xiàn)“發(fā)現(xiàn)探究、實踐運用、任務型活動、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等新理念。而體驗式教學正是‘以學生為中學’、‘以任務為基礎’、讓學生通過‘具體體驗’來發(fā)現(xiàn)語言使用原則并能夠應用到實際語言交流中的教學方法?!癟ell me, I will forget; Show me, I may remember; Involve me, I will understand.”這句英國諺語正是告訴我們體驗式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給學生帶來的截然不同的學習成效。

一、體驗式教學的核心思想

美國組織行為學教授大衛(wèi).庫伯(David Kolb)構建了一個體驗式學習模型。他認為:有效的學習應從體驗開始,進而發(fā)表看法,然后進行反思,再總結形成理論,最后將理論應用于實踐。我們的體驗式教學法的核心在于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情境的創(chuàng)設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情感,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情境體驗中,輕松愉快地完成學習任務,從而實現(xiàn)教學目標。通過教學實踐,筆者認為:這種強調“做中學”的體驗式學習是一種高效的學習模式。它激發(fā)了學生參與學習過程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學生在理解、體驗和感悟中也發(fā)揮了自身極大潛力與創(chuàng)造力。

二、體驗式語法教學實踐案例

在具體教學實踐中,筆者將體驗式語法教學過程分為四個主要過程:①情境導入、激發(fā)興趣、感知語法;②現(xiàn)象呈現(xiàn) 、合作探究、歸納語法;③情境設計、實踐應用、熟練語法;④情境體驗、提升能力、運用語法。

現(xiàn)以人教課標版必修1模塊1第四單元的定語從句教學為例,介紹體驗式教學模式在高中語法教學中的具體實踐應用:

(一)教學內容及重難點

教學內容:由that、which、who、whose 引導的定語從句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理解、掌握由that、which、who、whose 引導的定語從句并運用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在真實的情景和語境中運用定語從句

(二)教學過程

步驟 1:情境導入、激發(fā)興趣、感知語法

Task One 播放一首由Bette Milder 演唱的經(jīng)典老歌《The rose》。然后讓學生再次聆聽歌曲,補全歌詞。

【教學思路】 音樂有一種魔力,能夠觸碰到人們的心靈。課前這首經(jīng)典歌曲的欣賞不僅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了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更為重要的是,通過補全歌詞, 學生在感受美妙音樂的同時初步感知了本課的教學重點:定語從句及其重要要素之一:關系詞。

步驟2 :現(xiàn)象呈現(xiàn)、合作探究、歸納語法

Task One再次出示三句帶定語從句的歌詞,引導學生觀察并在小組中討論以下幾個問題:

(1)所填詞是什么詞?在句子中起什么作用?

(2)所填詞后面所帶的句子是什么從句?

(3)所填詞前面的詞是什么?

【教學思路】 在小組中,學生之間不同觀點的碰撞激發(fā)了學生探究新知的渴望,討論開拓了學生思維,激發(fā)了學生思考的積極性,也提高了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通過觀察、討論,學生發(fā)現(xiàn)了定語從句的三要素:先行詞、關系詞及定語從句位置及作用。

Task Two 呈現(xiàn)以下英語諺語,讓各小組搶答猜測句意并思考:關系詞who 、that、which所引導的定語從句所修飾的先行詞是什么?是人還是物?

He laughs best who laughs last.

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He that travels far knows much.

All is not gold that glitters.

What’s in a name? That which we call a rose by any other name would smell as sweet.

接著筆者拿出兩只帶不同顏色領帶的玩具毛絨狗,問:Which dog do you like?引導學生回答:I like the dog whose tie is blue./I like the dog whose tie is red.然后給兩只玩具毛絨狗戴上不同顏色的帽子,問:Which dog do you like?引導學生回答:I like the dog whose hat is black./I like the dog whose hat is purple.

然后在屏幕上呈現(xiàn)這兩個由whose 引導的定語從句,讓學生小組討論,比較與關系詞who 、that、which所引導的定語從句的不同并填寫以下表格:

【教學思路】教師啟發(fā)誘導學生通過觀察已知的語法現(xiàn)象,在小組合作中自主地發(fā)現(xiàn)探究潛在的規(guī)則,透過語法現(xiàn)象歸納總結語法規(guī)則,引導學生在動態(tài)中掌握語法特征。

步驟3:情境設計、實踐應用、熟練語法

Task One呈現(xiàn)幾張2012倫敦奧運會冠軍、場館、吉祥物的圖片,讓學生用定語從句來描述圖片內容。

Task Two 呈現(xiàn)兩張人物圖片,要求學生用定語從句來描述。

【教學思路】 在總結了定語從句的語法規(guī)則后,通過圖片描述任務能夠幫助學生逐步熟練語法規(guī)則。這是個開放性定語從句的練習,學生通過觀察圖片進行多種猜測、想象,描述。這個操練為下一個運用語言的任務做好了鋪墊與準備。

步驟4:情境體驗、提升能力、運用語法

Task One 在屏幕上呈現(xiàn)班上幾個同學的照片及他們突出的特征、愛好等信息。讓一個同學根據(jù)屏幕上的圖片和信息用定語從句來描述這個同學的特征,而班上另一個蒙上眼睛的同學進行猜測。

【教學思路】 通過這個猜謎游戲,學生積極融入活動,課堂氣氛達到了。學生加深了對所學語法現(xiàn)象的理解,同時定語從句這個語法知識也從形式過渡到了內化。

Task Two情境設計1:你的網(wǎng)友Johnson從美國來福州看望你,由于你有急事不能去接機,你請你的朋友替你去接機。請根據(jù)圖片信息向你的朋友描述Johnson的外貌特征。(至少三個定語從句)

情境設計:你不小心在機場丟失了一件行李,寫一個尋物啟示。

【教學思路】 兩個情境活動都要求學生運用習得的語言來學會做事,實現(xiàn)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雙向交流。第一個情境是要求學生說,而第二個任務就是落實到寫。寫作是一個將自己的內在思想組織并用語言外化表達的一個復雜過程,有一定難度。但課堂上前幾個聽說訓練為這個寫作任務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這個任務的難度系數(shù)。

脫離了真實的語言應用 ,語法就是一些無生命的語言符號,失去了意義,沒有了色彩。在體驗式教學中,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個情境,讓學生在觀察、發(fā)現(xiàn)和歸納等方式中掌握了語法規(guī)則,在小組合作中發(fā)展了交流與協(xié)作的能力,在體驗、感知、實踐、參與和交流中自然習得了語言,體現(xiàn)了“在做事中學習語言,用語言來做事”的教學理念。

參考文獻:

[1]馬麗娜,南紀穩(wěn).探究體驗式教學.當代教育論壇,2007.6

[2]孔慶炎,胡壯麟,桂詩春,賈國棟.關注《大學體驗英語》[J].中國大學教育,2003.8

第5篇

【關鍵詞】主動發(fā)展 課堂文化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6-0084-01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再是單純的知識的傳授者,而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課堂教學關鍵在于調動學生在課堂中的主動性。

在一次作業(yè)評講中,我們遇到了這樣一個題目:The Roma originally lived in Northern India in ____ is now Pakistan,and later tried in vain to settle down ____ they could live and trade peacefully. 此題錯誤率極高,涉及了定語從句、狀語從句以及名詞性從句的知識,并且這些語法知識在整個高中階段既是重點也是難點。本題綜合了這些從句的辨析和運用,難度很高。傳統(tǒng)的講授式教學,處理這樣的難題通常是由教師幫助分析句子結構以及理解句意,講解本題考點,最后說出選題答案。但是教學經(jīng)驗豐富的老師都知道這種教學效果并不好。最根本的原因是學生們未積極參與其中,思維未充分地調動起來,被動學習的效果可想而知。要想改變這種情況,提高作業(yè)評講的效率,根本的方法是改變教學方式,改變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方式,要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進而讓學生進行積極主動的思維活動,使這種題目的思維過程深深扎根于他們的腦海,避免進入“一講就會,一做就錯”的死胡同。

在這次評講中,教師既沒有展示自己深厚的知識,也沒有告訴學生題目答案,而是請同學來發(fā)表自己的觀點。最初,一大批同學認為第一個空格應為which,此時,教師并未否定這個答案,而是問為什么。這個時候,A同學站起來,理直氣壯解釋道:這是一個定語從句,所以我們要用in which來引導這個句子,他的說法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贊同。

教師:大家怎么知道這是一個定語從句的呢?判斷定語從句的依據(jù)是什么呢?

學生B:定語從句的判斷主要有三個要素,分別是先行詞,關聯(lián)詞以及關聯(lián)詞在定語從句中充當?shù)某煞?。在這個句子中,Northern India是定語從句的先行詞,which 是關聯(lián)詞,關聯(lián)詞在定語從句中充當主語,正好符合定語從句的判斷特征,因此我認為是定語從句。

這時候部分同學出現(xiàn)了困惑的表情。

教師:其他同學有意見嗎?

學生C在教師的鼓勵下勇敢地站了起來:依靠分析,這個定語從句應該缺主語才是,可是in which 是一個介詞短語,大致相當于副詞的功能,似乎不能夠充當主語。C同學的說法引起了學生們的反思,學生們的態(tài)度已經(jīng)不像剛才那么肯定。就在這個時候,D同學猶豫地站了起來開始發(fā)表自己的觀點:我仍然認為這是一個定語從句,但是這個句子的主語是Pakistan,而不是which,也就是說這個定語從句采用的的是倒裝語序。

教師(表情有點詫異,顯然沒有預料到這個說法,但是很快就鎮(zhèn)定下來):你見過定語從句用倒裝的嗎?舉個例子來說說吧。

雖然教師的態(tài)度未置可否,但是他的說法很明顯已經(jīng)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學生原來有所動搖的態(tài)度立刻又堅定起來了。在大家贊同聲中,D同學原本猶豫的神情很快消失殆盡。他清清嗓子,說道:老師,以前我們遇到這個句子:There is a house,in front of which stands an old tree.

D同學的例子激起了大家的思考熱情,學生們陸續(xù)給出了一些定語從句用倒裝結構的例句。

教師這時候開始發(fā)話了:既然是定語從句就請大家把這個句子翻譯成中文吧。因為這是一個長句子,就請大家省點事情,只翻譯定語從句和它的先行詞吧。

片刻思考之后,學生們又出現(xiàn)了疑問。Northern India作從句的先行詞,那么與后面的從句連在一起,它們合起來的意思就應該是“巴基斯坦所位于的北印度”。而眾所周知,巴基斯坦和北印度并非包含與被包含的關系。

學生很困惑,這個時候教師的作用就顯示出來了。教師開始總結:這個句子從形式上來看確實是定語從句,但是把它翻譯成為中文后,我們卻發(fā)現(xiàn)它的句子所表達的意思與客觀事實不相符合。由此,我們是否該探討一些別的可能性呢?

這時候學生F站了起來發(fā)表了自己的觀點:既然這個題目選擇了which之后句子意義不正確,那它就不應該是定語從句,也就是說這個從句和Northern Indian之間的關聯(lián)不是很大。那么這個句子的結構就應該這樣劃分:in Northern India在句子中充當?shù)攸c狀語,我們可以把它暫時忽略。這個句子的主語為The Roma,謂語為lived,in 作為介詞和后面的從句合并一起作為這個句子的狀語,所以這個從句應該是賓語從句。

教師詢問了其他學生的觀點,很明顯這位同學的說法得到了大家一致認可。接著在教師的鼓勵之下,學生們七嘴八舌地說出了很多介詞后面接賓語從句的例子。

第6篇

想法二:新教材中的聽力材料有幾個特點:①多。一個單元有三個聽力材料。②生活化,口語化。語速快,口語味濃厚,有的單元還出現(xiàn)了方言。③設題難度大。聽力題目不是學生們熟悉的選擇題,而是填空,問答和判斷正誤。有些問答題還不是能從材料中直接聽到的,必須在聽完材料后歸納總結才能得出的。這對于native speaker來說,都不見得容易,更何況是把英語作為純外語的中國學生,尤其是很多郊區(qū)的,山區(qū)的學生。這就導致教師要么放棄,要么耗費大量的時間去完成它,要么對題目進行改編加工。但現(xiàn)在每個老師的備課量都很大,每個單元都這么做是不現(xiàn)實的。

想法三:新教材的單元板塊多,每個單元題、聽、說、讀、寫各個技能的訓練都有涉及。students'book上每個單元有goals,warming-up listening,speaking,pre-reading,reading,post-reading learning about useful expressions,learning about useful structures,using language,wrting,tips等等,令人眼花繚亂。課時這么緊,這么多的板塊怎么完成?如果刪減,又如何做到刪減的合理呢?

想法四:新教材加強了對學生語言交際能力的訓練,這應該是最具有實際意義的改變。但speaking或talking部分把原來簡單的口語訓練變成了提供主題、情景和語言功能項目,讓學生不僅要開口說英語,還要用英語來辯論、討論、采訪或寫些調查報告等,難度太大,要求過高,給老師的操作和學生的配合、參與都帶來了極大的困難。

第7篇

【關鍵詞】高中英語;課前提問;課堂效率

問題,這是個很平常的事情。作為任何一個教師乃至任何一個人都會知道“問題”二字。那么作為一個教師,對“問題”這兩個字的理解或許要比平常人更為深刻一些。我們教師每上一堂課,多多少少都會針對學生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去回答,目的是讓學生更多的參與到課堂,更加集中精力專注于課堂,讓學生更好的接受新的知識,使得課堂教學更有效率。那么除了課堂中的提問外,我們對于課前的問題又該如何去思考呢?

最近幾年的教學過程中,我對課前提問這件事非常關注,我這里所說的課前提問即:在正式講課前給學生提出幾個問題,讓學生回答。經(jīng)過自己在英語教學過程的親身實踐,課前提問給我一下幾點思考。

首先,問題的設置,就是設置哪一些類型的問題。作為高中英語教師,我們每天會給學生講解一些的知識點,語法點,也包括一些單詞和詞組的運用等等。那么我們在講解完這些后,學生課后有沒有再去溫故而知新呢?面對我們現(xiàn)在接觸的學生,我們都知道,他們的自覺性是有限的。那么我們就得用不同的方法讓他們去溫習。其中之一就是設置問題,而這里我所說的設置問題是針對下一次課堂。所以,我們就得提前準備好下一次課堂作為教師你想要提出的問題。而問題的設置則必須有一定的計劃性,而不是隨隨便便,信口拈來,否則有時候會讓學生摸不著頭腦,無從適應,更無法了解老師到底要做什么。針對英語這么學科,那么我們可以有多重問題的設置。

我在教學過程中對課前提問設置的問題一般比較簡單,一般就是對上一次課堂中所講解到的相關內容作出相關提問。其一,可以提出一些理論性問題,比如,上一堂課中我們講解了定語從句的幾個先關內容,那么我就會提出如下問題:定語從句分為哪幾種?關系代詞有哪些,關系副詞有哪些,它們在從句中有何作用等等。當然,這些是任何一個英語老師都能輕而易舉回答的問題,但是對于學生而言,那就有天壤之別了。每每都有很多學生回答不上來,所以,這些個很重要的理論性問題還是非常有必要讓學生弄清楚,以幫助后續(xù)的知識運用。其二,進一步提出實際應用的一些問題。還是就剛才的定語從句舉例。在我們讓學生了解了定語從句的理論結構后,我們就得讓學生進入實際的運用。或許在上一次課堂當中,相當一部分學生能夠在老師的引領下對定語從句可以有比較靈活的運用。那么在第二次課堂當中,脫離了教師的引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又如何呢?這就得我們教師提出問題來考察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了。那么課前提問就是對此的一個良好督促。于是我們可以利用手頭上的教學工具,黑板,或者多媒體等等來顯現(xiàn)一些句型,讓學生親手去操作,讓學生去辨析這些句型中所相對應的一些定語從句的理論性知識。如,這句話是定語從句嗎?如果是,那么當中哪個是關系代詞,哪個是關系副詞,哪部分是主句,哪部分是從句呢等等。這樣我們就可以讓學生做到從理論到實際的一個轉換,更好的掌握相關知識。

當然,這只是一個簡單的舉例,我們對課前問題的設置還可以有多種,如詞匯的運用,課本原句的回顧等等,這些根據(jù)實際情況都可以用在課前問題的設置上面。

其次,課前問題所針對的對象。我們現(xiàn)在多面對的學生來自四面八方,他們呈現(xiàn)出多層次多元化的局面。一個班級的學生功底是存在差異性的,有先進的,中等的,也不乏落后者,但是,他們都是來求學的,都是要求上進的。我們不能因為個人的好惡去決定哪些學生可以有回答問題的權力,我們不能放棄任何一個學生,所以我們問題的對象也應該是全面性的,但是也有區(qū)別性的。對基礎相對拔尖的學生我們應該給他們設置一些難度相對大一些的問題,這樣的課前提問可以避免這部分學生出現(xiàn)驕傲浮躁的心理,也讓他們知道自己的知識還遠遠不夠,還是需要進一步學習的。那么,對于基礎中等的學生我們就可以設置一些相對平常的問題來激發(fā)他們的課堂積極性了。而且這部分學生是整個學生的主力部分,利用課前提問引導這部分學生積極參與課堂,那么這堂課的效率就會大部分提升。同樣,對于那些相對落后的學生,我們是不能放棄的,我們也應該通過提出一些他們力所能及的問題,讓他們能夠體會到回答出問題后的一種成就感,刺激他們奮發(fā)圖強,勇于進取的精神。如果冷落他們,那么,無論課堂上還是課后,這部分學生一定會逐漸對你失去希望,進而對學習失去希望,從而導致課堂上出現(xiàn)冷場現(xiàn)象。我想這是老師所不希望看到的結局。所以我們課前提問一定要廣泛地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也就是不能讓任何一個學生落下。

最后,課前提問的數(shù)量和時間的控制。這一點我想每一個教師都明白,課前提問其實是對上一堂課知識的一種大致回顧,所以對于問題的數(shù)量和時間的控制必須有個度。一般情況下以不超過5分鐘為基準,提問的數(shù)量可以根據(jù)問題的實際難度情況進行調整,這樣既可以抓住學生的注意力進入正式的授課過程,同時也不影響到對新課程的進行。

課前提問題是我們用來控制學生注意焦點的一個十分有效的方法。通過實踐,我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每次我進課堂,學生們都非常集中精神,不少學生還在課間再拿出上堂課所講解的知識點進行回顧,以準備我的課前提問。一段時間下來,學生們慢慢適應了這種課前提問,逐步形成了一個多復習多思考的習慣,自身的成績也在慢慢提升。想必這對任何一個學生而言都應該是個很好的開端。

我們的思想很多時候是跟著我們所問的問題走的,當我們向學生提出一個問題之后,絕大部分學生的大腦就會自然而然地去思考、去尋找問題的答案,而他們的意識焦點,也就自然而然的跟隨著問題走了。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過程,本來就是一個不斷問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我們作為教師作為引領者,要不斷地賦予他們這種機會,讓學生從學習的被動者變成學習的積極主動者。這樣我們的課堂也會變得更為充實,課堂效率也會大幅度提高。

無論我們教師還是學生,都應該試著讓問題成為思想的領航,讓問題帶著我們去尋求我們所要的,讓問題引領我們走向美好未來。 [科]

【參考文獻】

第8篇

一、認識定語的概念。

定語的定義是:形容詞修飾名詞或代詞的作用叫定語。而表示法可以敘述為:定語由①形容詞;②相當于形容詞的詞;③相當于形容詞的短語;④相當于形容詞的句子充當。這個相當于形容詞的句子就是定語從句。

先通過大量的舉例使學生從感性和理性二個角度來認識定語從句和定語的關系。如:

①This is a small box.

He is a lazy boy.

②This is an apple tree.

There are 55 students in class 1.

③The girl in a hat is Lucy.

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eat?

The boy playing over there is my brother.

The cup broken by Jim is valuable.

④The man who I met on the street is my math teacher.

The house where we played cards is small.

二、定語從句和非謂語動詞短語作定語時的轉換。

可以通過定語從句和非謂語動詞短語作定語時的轉換,使學生認識定語從句的表達方式,這樣能把非謂語動詞的學習和定語從句的學習結合起來,同時也能加深對非謂語動詞作定語的學習與認識。如:

1.The girl in a hat is lucy.

The girl who is in a hat is lucy.

2.The boy playing over there is my brother.

The boy who is playing over there is my brother.

3.The cup broken by Jim is valuable.

The cup that was broken by Jim is valuable.

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向學生多講這種升降格的做法及應注意的時態(tài)和語態(tài)問題,不僅能把非謂動詞短語作定語與定語從句結合起來,而且能讓學生更加深刻地認識定語。

三、注意定語從句在英漢兩種語序翻譯上的差異。

英語中定語從句絕大多數(shù)是后置定語,而漢語是前置定語,所以定語從句多譯成主謂結構加“的”的形式,放在被修飾詞的前面。請比較:

1.The man who I met on the street is my math teacher.(我在街上遇到的那個人是我的數(shù)學老師。)

2.The house where we played cards is small.(我們在里面打牌的那棟房小。)

兩者正好相反的語序加大了定語從句的難度。教學時應精心設計一些練習,加強學生對這種差異的認識。

四、認識引導詞在定語從句中的作用。

引導定語從句的引導詞不僅引出從句,指代先行詞,連接著主句和從句,而且還在定語從句中充當成分。教師要多講引導詞在從句中所擔當?shù)某煞?,培養(yǎng)學生在學習時把引導詞的各個作用都考慮到,這樣就能逐步把關系代詞和關系副詞的使用區(qū)分開來。請比較下面兩組例子:

(1)a.I won’t forget the day _______ we met for the first time.

b.I will never forget the days _______ we spent together on the farm.

(2)a.This is the school _______ they studied last year.

b.This is the school _______ they visited last year.

有些學生在上述兩組的空白處分別填when,where,這是由于忽略了引導詞在定語從句中所擔當?shù)某煞侄斐傻摹?/p>

在上述二組中第一個句子填when和where是正確的,因為它們在從句中作時間狀語和地點狀語。在上述二組句子中的第二個句子中,盡管各自的先行詞與第一個句子的相同,但要用的引導詞是否一樣,就要予以認真分析,第一組中第二句中,先行詞作spent的賓語,第二組中的先行詞作visited的賓語,故都應填關系代詞that或which。講解時學生難以判斷引導詞在從句中所充當?shù)某煞謺r,可要求學生把復合句拆分成簡單句,還原該引導詞所代替的句子成分,這樣就很容易弄清它所作的成分。

五、介詞 +which 結構中的介詞如何確定。

它還可以替換when,where,why等關系副詞。

1.說明在“介詞+關系代詞”結構中,介詞的選用取決于先行詞的意義和從句中謂語動詞的搭配。例如:

①Do you know the boy to whom my mother is talking?(whom前用to,取決于從句中 is talking to的搭配)

②This is the house in which we lived last year.(which前用in,取決于先行詞的搭配in the house)

③I want to find the pen with which I wrote the letter.(which前用with,取決于先行詞的搭配with the pen)

注意:含有介詞的短語動詞一般不能拆開使用,介詞仍需要放在動詞后面,因為短語動詞屬于固定搭配。例如:

④Is this the DVD player which you are looking for?

look for 是短語動詞,不能拆開。

2.舉例說明可用“介詞+關系代詞”結構替換關系副詞when,where,why等。例如:

①I still remember the day when I first came to Beijing.

I still remember the day on which I first came to Beijing.

②The house where he lives needs repairing.

The house in which he lives needs repairing.

The house (which/that) he lives in needs repairing.

③The reason why I’m calling you is to invite you to a party.

The reason for which I’m calling you is to invite you to a party.

The reason(which/that) I’m calling you for is to invite you to a party.

六、關系代詞whose不僅可以指人,而且還可指物,歸納說明關系代詞whose的用法。

1.關系代詞whose既是who的所有格,又是which的所有格,在定語從句中作定語。因此,除指人之外,whose還可以指物。如:

①I saw a woman whose bag was stolen.(指人所屬的關系)

②please show me the book whose cover is red.(指物的所屬關系)

2.關系代詞whose指物時,可用“of+which”結構代替。詞序是:限定詞(冠詞、指示代詞、物主代詞等)+n.+“of+which”;也可以是:“of+which”+限定詞n.。如:

①I live in the room whose window faces south.

I live in the room the window of which faces south.

I live in the room of which the window faces south.

②Which is car whose owner you know?

Which is the car the owner of which you know?

Which is the car of which the owner you know?

七、注意句子中定冠詞的修飾作用,判斷定語從句的關系代詞,調整句子結構,還原定冠詞的位置。

先看下面兩個句子:

①Is this shopping mall _______ sells many kinds of mobile phones?

②Is this the shopping mall _______ sells many kinds of mobile phones?

A.whereB.the one thatC.which

兩個句子都是疑問句形式,可先將它們變成陳述句形式:

①This shopping mall is _______ sells many kinds of mobile phones.

②This is the shopping mall _______ sells many kinds of mobile phones.

由此可知,句①缺少先行詞和引導詞,所以要選B。而句②缺少從句中作主語的關系代詞,因而要選C。假如遇到題干為疑問句、倒裝句、強調句等特殊語序的選擇題時,最好先將句子還原為陳述語序,再選擇。這樣,可以降低題目難度,有利于把握句子結構,明確題意,從而準確作答。

再比較下面兩個句子:

③He is the (only) one of the students who _______ Russian in our school.

A.know B.knows C.knew

④Titanic is one of the most wonderful movies that _______ been produced in Hollywood.

A.haveB.has C.were

針對這兩題,學生往往會選A。實際上,由于定冠詞的作用,已使句子的先行詞發(fā)生了變化。句③在one前加了the(only),表示后面的定詞從句修飾的就是先行詞“the(only)one”,而不是“the students”,所以動詞用單數(shù)knows;而句④中的one前沒有定冠詞,后面的定語從句修飾的是先行詞movies,所以動詞用復數(shù)have。

八、句子中逗號或句號的作用。

說明標點符號對句子結構的影響,試比較以下三個句子:

①He has two sons.One of _______ wants to be an astronaut.

②He has two sons,and one of _______ wants to be an astronaut.

③He has two sons,one of _______ wants to be an astronaut.

A.them B.they C.whom D./

除了在“one of”前面使用的標點符號不同和句②有并列連詞and之外,上述三個句子完全相同。根據(jù)句意,這三句話的空白處都需填入一詞,否則句意不完整。句①是兩個完整的簡單句,句②的連詞and前后是并列分詞,句①、②的空白處應是一個可與one of共同作主語的人稱代詞,因此,都可填them。句③用的盡管也是逗號,但沒有并列連詞and,并且句③的逗號表示其前后是同一句子的兩個部分。從句子的結構可知,在該逗號之后應是一個定語從句。定語從句的引導詞要用關系代詞,而不能用人稱代詞,所以,句③要填whom。

九、誤將強調句型當定語從句。

去掉It is (was)...that的結構,還原此結構中間的成分。試比較以下三個句子:

①It was in the kitchen _______ the fire broke out.

A.whereB.thatC./

②Was it because it snowed last night _______ you didn’t come?

A.thatB.when C./

③It is the first American movie _______ I’ve ever seen.

A./ B.whatC.that

句①、②、③均填that,但并非都是定語從句。針對形似定語從句而實際上并不是定語從句的句子,應注意先去掉It is(was)...that這個結構后,再還原整個句子。如果句子還原后,在語法和句意上都完整,則屬于強調句型,而非定語從句。否則,是定語從句。句①、②均可還原,而且語法和意義都完整,所以是強調句型;句③還原后,結構和意義產生歧義,則是定語從句。

十、合并成含定語從句的復合句時,去掉已被替代了的詞語。

把兩個或多個句子合并成含定語從句的復合句,是弄清定語從句的一種有效方法。但是,做這種練習時,不少學生用了關系代詞或關系副詞以后,卻沒有去掉已被替代的詞語,造成錯句。請比較:

①She is a girl.

I met her at the party.

(誤)She is a girl (who/whom) I met her at the party.

(正)She is a girl (who/whom) I met at the party.

②The hotel wasn’t clean.

We stayed at the hotel.

(誤)The hotel where we stayed at it wasn’t clean.

(正)The hotel where we stayed wasn’t clean.

③I will never forget the days.

We spent those days together on the farm.

(誤)I will never forget the days that we spent those days together on the farm.

第9篇

【關鍵詞】大學英語;語法;教學探索

【中圖分類號】 G65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671-1270(2012)01-0034-01

我國著名已故語法學家張道真先生(1926——2009)說過,“語法學家為發(fā)展語法科學,提出一些新的概念和新的名稱是對的。但在教學中我們不能一概照搬,這不僅會引起混亂,而且可能增加學習語法的困難?!惫P者多年先后教授全日制大專學生三個不同版本的《大學英語語法》課程,對于1989年4月張先生于深圳《實用英語語法前言》中寫下的這句話,感觸頗深。現(xiàn)將自己多年語法教學經(jīng)驗總結出來,以拋磚引玉。

一、上好第一堂語法課

在廣大學生中,從初中生到高中生再到大學生,無論問什么層次的學生,“英語難在哪里?”學生大都會回答,“不懂語法”或“記不住單詞?!毕矚g英語的學生,大都非常希望自己把英語語法真正學好,但又深感學好語法之不易。

因此,上好第一堂語法課,開門見山激發(fā)起學生學語法的興趣,展示給學生一個宏觀的語法背景,解決一些學習語法條款之前的常識問題,在講授過程中大力整合并且指出正確的學習方法等等,都極為重要。

二、我們?yōu)槭裁匆獙W習語法

我們常常發(fā)現(xiàn),不少英語國家人士并不懂多少英語語法。這并不奇怪,因為英語作為他們的母語,是他們在母語的環(huán)境中習得的,他們學英語的過程基本上是不需要語法理論指導的。這就好比我們中國人,有多少普通國人把漢語語法理解得頭頭是道呢?有誰在說母語的時候,先想好語法規(guī)則才說話呢?

但對我們絕大多數(shù)中國人來說,要在漢語的語言環(huán)境中學好英語,英語語法的作用則相當重要。你不可能在聽說讀寫英語句子的時候,無視語法規(guī)則,也不可能在完成書面應試的時候,完全繞過語法規(guī)則。

三、學習語法之前首先應理解的兩個道理

一是“先有語言現(xiàn)象還是先有語法規(guī)則”的問題。大家都知道,語言是人類在從猿到人的演化過程中,隨著大腦的進化和社會生存需要而發(fā)展出來的交際工具。然后,才有專門研究語言的人,從語言現(xiàn)象中抽象概括出語法規(guī)則。也就是說,語言源于進化發(fā)展,服務于人的社會需要;語法出自語言現(xiàn)象,又反過來可以用來指導人們習得語言。二是語法和詞匯在語言學習中的作用。長期的英語運用和教學實踐表明,詞匯和語法就好比人的兩條腿,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海量的詞匯常常有助于人們跨越語法障礙,精準的語法能力常常有助于人們跨越詞匯障礙。對于大多數(shù)以應試為目的的英語學習者而言,更是如此。一個沒有一定詞匯積累的人,學習語法無疑會用困難重重。一個沒有一定語法能力的人,也很難獲得全面的聽說讀寫譯能力。

四、宏觀視野和簡明整合

要清楚地告訴學生,從字母到短語再到句子的語言形成模式。要告訴學生,按常見的語法流派,從簡單句到復合句的種類及模式。還要告訴學生,在這其中涉及到的詞法、時態(tài)、復合句以及其它各類特殊語言現(xiàn)象。在具體講授每個語法板塊的時候,最好讓學生先細讀教材,然后在老師的指導下,用簡明的條款濃縮歸納相關語法內容,輔之以簡單例句,最后再回到課文例句中,去印證濃縮的語法條款,再練習習題。

五、句子語法成份的劃分是學習語法板塊的基石

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筆者發(fā)現(xiàn),當一些句子處于“零生詞”狀態(tài)時,學生也無法理解其中的語法含義;許多語法板塊的學習,都會隨時用到句子語法成份的劃分這個基本工具。例如,復合句的學習,幾乎全部都離不開語法成份的劃分。所以,語法學家們編著的絕大多數(shù)語法教材,第一章都是語法成份的劃分。

不少教師在語法教學中不注重語法成份的劃分這一章節(jié)的講解,往往一帶而過,結果導致學生越往后學越困難,到了學習復合句、倒裝句、獨立主格結構時,便舉步維艱。

對于不少學生來說,劃分句子的基本語法成份也是一個難題。其實,老師可以大量借用漢語語法成份的劃分,將其“移植”到英語句子的語法成份劃分之中。只是在這一“移植”過程中,必須要清晰地告訴學生,英語語法成份和漢語語法成份的異同之處,移植相同的或相似的,重點突破不同的。

六、復合句教學的最佳切入點

如果研讀國內不同版本的中學和大學英語教材,或者瀏覽國外不同英語國家的英語教材,你會發(fā)現(xiàn),教材中最早出現(xiàn)的復合句是名詞性從句中的賓語從句、表語從句或同位語從句,但是教材真正集中要求學生掌握的重難點從句,卻幾乎都是定語從句。例如,從1993年以來,不同年份的人教版高中英語教材第一學年兩本書都是要求集中教學定語從句,而其他剩下的眾多從句,在高二學年解決。

為什么定語從句如此重要呢?因為定語從句和其他從句的區(qū)別最大,其他從句相互之間都是相似的。學好了定語從句,其他從句就可能引刃而解。

定語從句在哪些方面與其他從句區(qū)別巨大呢?概括而言有這么幾個不同:定語從句無what引導,其他從句都有what;that在任何從句中都可能出現(xiàn),但在定語從句中表人或表物有語法成份,在其他從句中that無詞義和語法成份;which在任何從句中都可能出現(xiàn),但在定語從句中只表物,沒有選擇性含義,在其他從句中which既可表人又可表物,有選擇性含義;定語從句中有“先行詞”的現(xiàn)象,而其他從句中除同位語從句之外沒有“先行詞”的現(xiàn)象。

【參考文獻】

[1]張道真,實用英語語法[J].商務印書館,1992,5。

[2]樓光慶,簡明英語語法教程[J].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199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