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20 13:32:55
導語:在設計原則的撰寫旅程中,學習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條寶貴的路徑,好期刊匯集了九篇優(yōu)秀范文,愿這些內容能夠啟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靈感,引領您探索更多的創(chuàng)作可能。
中圖分類號:J525.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4)03-0220-01
住宅室內設計的藝術美感是視覺的美感,是居室的色彩、陳設造型、風格的統(tǒng)一。住宅室內設汁的科學性和藝術性是辯證的,二者之間是相輔相成的,一個好的住宅室內設計不僅使用起來方便、舒適、實用而且具有藝術性,使人在精神上得到滿足,科學性和藝術性缺少哪一一方都不是好的室內設計。
一、住宅室內的設計要布局合理、功能實用
住宅室內的設計是根據使用功能來確定空間的合理布局。在室內面積有限的條件下合理分隔空間顯的尤為重要。根據住宅不同的持點利日常人們在室內活動特點,通常從居室構成、布局方面可分為三大區(qū)域:一是休息區(qū)域,二是生活區(qū)域,三是活動區(qū)域。休息區(qū)域宅要供睡眠、休息、梳妝、巫衣之用。如臥室,臥室一般面積不必太大,相對較小。具有較高的私密性,這個區(qū)域需要安靜,盡量避免外界干擾。生活區(qū)域主要是供備餐、就餐、盟洗、人廁等之用。
家庭相應的生活必需用具要在住宅空間構成之后配置完備。休息區(qū)域應放置床、衣柜、梳妝臺,照明可選用臺燈、床頭燈、壁燈等。除應避免外界的干擾外,還要保證奪氣流通,保持―個身心健康的生活環(huán)境。生活區(qū)域的廚房應放置爐、灶,與廚房在一起的餐廳應配備儲藏柜、電冰箱等設施;衛(wèi)生間具體設施包括浴缸、洗臉池、淋浴器、洗衣機、抽水馬桶等。墻面要安裝鏡子,安放一個放洗浴衛(wèi)生用品的框架,毛巾、香皂等物可擺放在框架中、活動區(qū)域的起居室、客廳設施包括沙發(fā)、茶幾、電視機、音響等,如果是書房就應配備書架、書柜、寫字臺、坐椅等家具。在無起居室的家庭、書房也可起列儲藏家庭用品的功能,可采取用組合柜貯存物品的方式。
二、住宅室內設計要有藝術性
藝術性是美感的一部分、它通過人的觸覺、視覺、嗅覺、聽覺等反映到人的大腦,使大腦產生刺激,產生對客觀事物愉悅或反感的判斷。人們看到盛開的鮮花,欣賞動人的歌舞會感到英、看到商蛤蠟、臟亂的環(huán)境又會感到業(yè),這是大多數(shù)人長期以來形成的感覺。住宅室內設計的藝術性,就是要把握住人們長期以來村美的追求,把握美的規(guī)律、使住宅室內設計只有平衡莫、空間英、色彩美和形式美。
居室的平衡美是視覺和知覺現(xiàn)象中最基本的美學要求平衡就是指居室內所有物品的分布達到一種最佳的狀態(tài)。如將用室內分為三大區(qū)域就是一種知覺L的平衡。出為它方位了人們的生活。室內陳設的擺放,其造型都應達到一種平衡。家具的布置技各個房間或區(qū)域選用成套的家具,從造型到色彩都應達到一致,從而達到平衡。
作宅室內的美感就是按不同功能需要財空間予以合理的布局。把住宅室內空間分為休息區(qū)、生活區(qū)、活動區(qū)三大區(qū)域是對空間的一種合理劃分,本身就是―種形式美。休息區(qū)位置宜在空氣暢通、安靜的室內空間位置?;顒訁^(qū)可在門廳或連接走道的位置,房間要求活動自如、整治美觀。生活區(qū)要求通風安全、衛(wèi)生、耐火、防潮等。
室內陳設的布局分對稱式利自由式兩大類。對稱式陳設是傳統(tǒng)的市局形式,具有莊重、嚴謹、穩(wěn)定的感覺,如臥室雙人床左方兩邊放置大小形狀一致的球形臺燈就是一種對稱的布置形式。自由式是一種不對稱的布局形式,容易使室內產生輕松、活潑的感覺。自由式的布局方式不是隨意的擺放東西,那樣會使室內雜亂無章,而是通過自由變化的方式達到新的視覺平衡。它和物體的大小、形狀、質地有著直接的關系。例如客廳的長沙發(fā)旁有一石頭盆景,由于質地是堅硬粗糙的,顯得厚重,與沙發(fā)質感形成鮮明的對比,其形狀和長沙發(fā)相比要小得多,這樣也可以保持一種視覺、心理上的平衡。住宅室內的暖現(xiàn)形式要和風格緊密結合起來,一般來說古典風格的房間可采用對稱式的室內陳設,現(xiàn)代風格的房間可采用自由式的布局形式。
總之,住宅室內的藝本美感要和功能結合起來,使人們在室內享受愉快、舒暢的生活。
三、住宅室內設計要有個性特征
【關鍵詞】多媒體虛擬展示;設計原則
多媒體虛擬展示設計的構成因素是復雜的、綜合的。諸如:技術、藝術、文化等眾多因素的影響,并非單純的視聽、圖文處理那么簡單。但是,無論多媒體虛擬展示設計的構成再復雜、影響因素再多,它作為信息展示的一種方式,它也不能從脫離人與展示信息的傳遞的科學依據。根據展示信息的傳播規(guī)律并結合多媒體虛擬展示設計的特性,可以總結出多媒體虛擬展示設計應遵循的一些原則:
1 準確傳達信息原則
傳統(tǒng)的平面展示方法或單一媒體在傳遞信息時會覺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對于多媒體虛擬展示設計而言,這樣的限制由于數(shù)字多媒體虛擬技術的特性而弱化。這是一種設計人員對數(shù)字多媒體信息進行制作與創(chuàng)作的過程,它是一個綜合的圖像思維和形式操作的過程。設計人員的根本任務就是遵循展示信息的準確傳達原則,在他的設計中選擇、優(yōu)化相關信息,從而組織出一個“理想”的形式和系統(tǒng),進行信息傳達展示。
并且多媒體虛擬展示設計是綜合多項技術的設計手段,它具有特殊的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其信息的傳遞方式更加自由和自然,它通過參觀者的多種感官進行信息傳遞,運用的傳遞渠道也比較豐富(比如文字圖像、影音動畫、虛擬互動等),它具有聲音、圖形、文字等多媒體多種傳輸功能,又具有高度自由交互的特性。但是多種展示能力的簡單堆砌并不意味著信息能夠準確地傳達,而應該注意展示元素各方面的處理,堅持準確傳達信息的基本原則,使之真正實現(xiàn)“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所以,設計人員必須對展示的目的要非常明確,并且對展示的內容、觀看展示的對象、展示所要達到的效果、展示的媒介特征等都要非常熟悉。進而確定清晰的展示目的、合理的運用展示手段,理性分析展示設計的主、次要矛盾,抓住重點,保證展示信息的準確、合理、高效地傳達。
2 人性化設計原則
人性化設計原則是現(xiàn)代設計共同追求的一個目標,那么什么是人性化設計?“人性化設計是以人為中心和尺度的,滿足人的生理和心理需要、物質和精神需要。營造舒適、高雅的居住空間,使人們享受空間的使用趣味和。人性得以充分的釋放與滿足。人的心理更加健康、情感更加豐富、人性更加完善,達到人物和諧?!泵绹O計師普羅斯也曾經說過“人類總認為設計有三維:美學、技術和經濟,然而更重要的是第四維----人性?!?[1]
影響人性化設計的要素主要包括四個方面:環(huán)境因素、人的因素、文化因素以及設施本身的因素。[2]對于多媒體虛擬展示設計來說,筆者認為,應該主要是指信息展示的美觀性、舒適性、識別性、和諧性、交互性和便利性等。多媒體虛擬展示設計歸根到底是為人的設計,人是設計的出發(fā)點和歸宿點,因為設計的核心是人,所以應該是圍繞著人的需要,滿足人的需要。應該地考慮人們的精神生活的需要,通過多媒體虛擬技術手段為人們提供實用的、情感的、合理的信息感受,堅持人性化的設計原則。另一方面,多媒體虛擬展示設計使信息與受眾之間的關系變得更加密切,它使設計師在藝術創(chuàng)作中獲得了更大的自由,使設計更加貼近于對人的關懷。
3 適合傳播原則
多媒體虛擬展示設計作品的傳播依靠的是數(shù)字媒介,所以往往會受到所選擇的傳播媒介自身屬性的限制,并且由于多媒體虛擬技術是一種較為新型的技術形式,所以它對傳播媒介的軟硬件條件要求相對較高,在設計制作初始就要明確所選擇的傳播途徑,包括計算機軟硬件的因素在內。比如,要選擇網絡傳播就必須適合網絡傳播的條件,諸如文件的大小、網絡虛擬技術的支持、網絡硬件的搭配等,如上海世博會在互聯(lián)網上建立的“網上中國2010年世博會”,較好的滿足了網絡傳播的軟硬件需要;一個效果良好的多媒體虛擬展示作品如果不考慮其傳播途徑的特性,一味的追求某一方面的突出性能,那么它就失去了一個最重要的生存條件,如果展示信息不能良好的傳播,那么多么先進的展示手段和效果也都是失去意義的。所以必須遵循適合傳播的設計原則,適時、合理地根據不同的應用背景、應用條件來選用虛擬技術進行信息展示設計,并對其進行優(yōu)化。使它的傳播應用適合一定條件下的要求,確保能夠良好的傳播與應用,這也是非常重要的。
4 藝術化原則
盧那察爾斯基曾說:“如果人沒有創(chuàng)造的自由,沒有藝術的享受,他的生活就會失去樂趣人不僅要吃得飽,還要吃得好,這是重要的;更重要的是生活日用品不僅要實用,合人民的口味,而且要使人感到愉悅。服裝應當使人愉悅,家具應當使人愉悅,餐具應當使人愉悅,住宅應當使人愉悅,宏偉的藝術工業(yè)的任務將在于:探索簡單的,健康的,令人信服的愉悅原則,并將此原則應用到比目前更加宏偉的機器工業(yè)中,應用到生活的建設中?!彼?多媒體虛擬展示設計追求一種自由的,不可預料的和無法準確預測的審美取向,它的設計創(chuàng)作也越來越需要一種藝術化的整體審美把握與保障。
多媒體虛擬展示設計作為一種尚在發(fā)展中的展示設計手段,它的目的是通過相對較低的成本和先進的技術手段,設計創(chuàng)造出一種互動的、豐富的、逼真的環(huán)境景象或物體,但是并不是非要完全依靠真實環(huán)境,根據需要它可以創(chuàng)造出不存在或者人類不可能到達的環(huán)境或真實不存在的視覺效果,來滿足展示的需要。這樣的創(chuàng)造就像用畫筆去對真實世界進行描繪一樣,更多的是設計者主觀意愿的表現(xiàn)。所以正如凡?高所說:“繪畫并非把我們肉眼所見的予以正確的再現(xiàn),而是如何把自己意象中的造型的顏色按自己的需要予以再生。” 而多媒體虛擬展示設計就是真實環(huán)境或物體的數(shù)字虛擬化再現(xiàn)的設計藝術,因此,藝術性也是其設計所要追求的目標和原則之一,從多媒體虛擬的三維幾何造型設計,到虛擬物體視覺效果的設計,還有整體氛圍的渲染、音效環(huán)境以及友好的人機交互設計,都應該遵循藝術化的設計原則,這樣才能使虛擬的世界更加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參考文獻】
關鍵詞:居住小區(qū);綠化設計;原則
目前小區(qū)的居住環(huán)境需貫徹“尊重自然”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思想,以現(xiàn)狀為基礎,充分考慮地域因素,科學地分析規(guī)劃地區(qū)位和自然條件,點、線、面互為串聯(lián),全方位營造彰顯生態(tài)觀、人性觀的高品質住宅小區(qū)。房前屋后需要充分的“綠”和足夠的活動空間,動、靜結合,同時滿足各個人群段的活動需求,合理規(guī)劃營造“春花、夏蔭、秋實、冬青”的四季景觀,并設置休閑活動區(qū)、老年健身區(qū)、兒童活動區(qū)、林蔭小道、停車場滿足人們的居住需求。以下從功能分區(qū)和植物配置兩方面闡述小區(qū)綠化設計的原則。
1 功能分區(qū)
小區(qū)環(huán)境的設計有特定的功能性,按不同的年齡段、不同的要求可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1.1 休閑活動區(qū)
“以人為本”的理念要求綠化為居民提供一個自然的休閑空間,供人們活動憩棲。作為小區(qū)的主景,應結合建筑風格,以自然流動的休閑步道貫穿全區(qū),并結合硬質鋪裝、組團花園,完成整體視覺景觀,另以架、廊、亭、景石、水系、景墻,突出小區(qū)的景觀特色,多種材料的地面鋪裝也是體現(xiàn)景觀特色的主要手法之一。
1.2 兒童活動區(qū)
兒童活潑、好動,自身保護能力差,對新鮮事物好奇,對色彩搭配敏感,故兒童活動區(qū)要充分考慮到安全性、趣味性,并做到寓教于樂,除了專門的活動器具外,可添加安全的游戲設施,如秋千、沙坑,促進兒童身心健康發(fā)展。并將兒童活動區(qū)設置在相對開闊,視線可及的范圍內。
1.3 老年活動區(qū)
伴隨社會經濟的發(fā)展,人口老齡化問題越來越突出,老年人的生理、心理都對居住環(huán)境有著更高的要求,由于子女都在工作,退休后的老人從心理感覺寂寞、空虛,而身體機能隨年齡慢慢退化,他們大部分時間在住宅周邊活動,這就要求我們設計時,結合這一現(xiàn)狀為老年人提供更為廣闊的交流平臺,在小區(qū)主景廣場之外,考慮小面積的鋪裝廣場,作為老年人聚散、交流、鍛煉的空間,從植物景觀上也要考慮到不同的需求,以常綠為主要有遮蔭樹種,視線開闊,鋪裝要考慮防滑,并安放簡單、安全的健身器材。另外,休閑坐凳、桌椅,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4 停車場的設置
盡管目前大部分小區(qū)設置了地下停車場,一方面緩解了人車爭道的矛盾,另一方面擴大了綠地面積。但對于一些需臨時進入小區(qū)的車輛或是地下車位不能滿足使用的居住區(qū),還是要考慮地上停車位,停車場要避離廣場活動區(qū)域,并不影響消防通道,確保小區(qū)居民和住宅的安全。
2 植物配置原則
綠化可起到降低氣溫、調節(jié)濕度、遮陽防曬、屏蔽噪音、凈化空氣的作用,從而改善和提高小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質量。對植物的設計配置遵循以下原則:
2.1 人性化原則
房前屋后需要充分的“綠”和適當?shù)幕顒涌臻g,同時注重休閑活動空間的開放性和半私密性的不同特點,充分考慮人的親水性。
2.2 生態(tài)化原則
人心向“綠”已經是不可逆的發(fā)展趨勢,設計師可以通過綠化種植和空間分割等手法隔離城市的喧囂,親近自然,使人視覺和心理感覺是處在生態(tài)環(huán)境之中。
2.3 規(guī)劃景觀原則
選擇鄉(xiāng)土植物和耐陰植物為基礎種植,另適當選擇適應本地生長的外來觀賞樹種合理配置,形成喬、灌、花、草相結合,常綠與落葉相結合,各季開花與季相變化相結合的符合生態(tài)學原理的植物景觀,達到四季常綠,三季有花,另外配以活動廣場來滿足居民視覺及休息活動的需求。
2.4 簡潔即美原則
運用現(xiàn)代設計的手法及理念通過簡潔的元素達到突出主景風格,體現(xiàn)時代特征。
2.5 空間尺度原則
按人的尺度和需求布局休息綠地,組織上區(qū)景觀視線,根據住宅樓間距,充分考慮人的視線所及范圍的舒適感,布置和選擇植物大小,讓人感到尺度適宜。
3 植物配置細則
3.1 喬、灌、地被、草相結合的復式綠地結構
喬木在小區(qū)綠化中常作為園景樹、庭蔭樹、行道樹的基調,形成植物景觀的骨干樹種,喬木樹冠較大,枝葉茂密,能夠制造更多的氧氣,吸收更多的廢氣和有害氣體,利于人們身體健康。落葉喬木越古樸,枝干、樹形越迷人,最具備樹木的色彩美、形態(tài)美、季相美、風韻美,因此最能體現(xiàn)園林的季相變化,使小區(qū)一年四季各不同;而常綠喬木可以給人四季如春的意境。
灌木的平均高度接近人的視覺高度,在高達喬木的樹冠落差下,配置花灌木既緩解了視覺落差又易形成景觀焦點。增強景觀觀賞性,又豐富了植物的品種。常用到的灌木有紫荊、榆葉梅、櫻花、黃馨、金鐘、迎春、棣棠、紫薇、金絲梅、梔子花、桂花、紅楓、雞爪槭、蠟梅、紅瑞木等。
地被植物的應用一方面豐富地面景觀,另一方面又解決了黃土的問題,地被布置時要求色彩簡潔明快,可作出各種圖形圖案,采用色塊的模紋形狀可以達到最快的成形效果,滿足快速綠化美化的要求。養(yǎng)護相對簡單,只需要一次成形后經常間斷性進行修剪,就可以達到較好的綠化效果。地被色塊的設計比較符合現(xiàn)代人的審美觀念。
草坪雖然綠期長、美觀,但對修剪、澆水、除草、殺菌、防治病蟲害等方面有著很高的要求,尤其是種植后人工養(yǎng)護的費用以及澆水水量,都高于喬灌地被,而它所帶來的抗菌、防塵效益遠不如灌木地被。故在小區(qū)規(guī)劃時應適當減少其面積。
3.2 鄉(xiāng)土樹種的選擇應用
鄉(xiāng)土樹種易成活、好管理,能體現(xiàn)地方特色,比如北方的白皮松、皂角、國槐能促進人與自然的親近,并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體現(xiàn)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
研究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在產品設計領域,隨著設計研究的更加深入,一些設計師開始從“以人為本”的角度出發(fā),積極評價各種材料在設計中的價值,挖掘材料在產品造型設計中的潛力,有意識地運用新材料來創(chuàng)造新的產品形態(tài),從而出現(xiàn)了形成了一種新的設計理念——材料設計,這同時也說明材料運用已成為產品造型設計中一個必不可少的部分。設計師深知:任何一種新材料只有落實到設計應用中,才算有價值。為了進一步明確新材料與產品設計的關系,作者先后走訪了多家企業(yè)與設計公司,針對材料與產品設計,新材料與產品設計這兩個問題并與他們的設計師進行了深入交流,通過交流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很多公司對材料的應用比較保守,多年來一直沿用一套產品生產工藝,對新材料的應用可能性很少考慮。有些設計師在選擇材料還以經驗選材為主,這些情況都抹殺了新材料在產品設計中的應用,以及新產品附加值的產生。通過調研分析,對目前企業(yè)新材料的應用狀況總結為以下3點:(1)設計公司在應用材料時,主要按照客戶要求來操作,缺乏引導客戶選擇新材料的理論支持,主要缺少新材料知識的積累;(2)設計師在選用材料時缺乏環(huán)境保護方面的考慮;(3)有些設計師選擇材料時,主要考慮成本對設計的限制,缺乏創(chuàng)新性,其原因還是缺乏新材料知識的積累。在以上研究的基礎上,結合訪談分析,對新材料在產品設計中的應用方法進行了如下總結:(1)新材料在產品設計中的應用應該遵循產品的功能需求。假如一款手機產品,設計師需要它的按鍵材料具有殺菌功能,那我們選擇新材料時就需要尋找具有殺菌功能的材料,來滿足設計師的最初設計意圖。(2)新材料的應用會增加產品的附加成本,所以產品設計在選用新材料時必然以產品的成本為依托,以產品所能實現(xiàn)的最大收益為尺度。(3)新材料的應用要考慮該材料對環(huán)境的影響。(4)新材料在產品設計中的應用并不是一個順時針方向,也就是說新材料的選用有時也是被動的。設計師設計一個新產品,他需要一種新材料來滿足自己的設計意圖,但是如果這種新材料市面上是沒有的,這就需要材料工程師去開發(fā)新材料來滿足設計師的設計需要。工業(yè)設計的對象是產品,但是設計的目的并不是產品,而是為了滿足人們的需要,即設計是為人的設計,設計可以說是人的需要的產物,是為了滿足人們對產品及其非產品的需要的產物。產品設計的出發(fā)點和歸宿是以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為導向,不斷地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的和精神的需要。然而,產品設計的基礎是材料,科技發(fā)展所出現(xiàn)的各種材料是一切設計的載體,每一個設計最終都要落實到材料的應用上去。產品的功能和形態(tài)必須經過特定的材料來維持。
2建立需求——材料選擇原則
任何一項設計產品的產生,既包括造型也包括選材,都是建立在一定需求基礎上。結合實例分析和設計師訪談的結論,對產品設計中新材料的應用原則進行了歸納,從而建立了需求-材料選擇原則:(1)新材料的選擇首先考慮產品的功能需求功能是產品設計中居于主導地位的因素,要實現(xiàn)這些功能,所選材料必須具備能夠滿足這種功能需求的性能。包括材料的常規(guī)力學性能、疲勞斷裂性能、抗復雜環(huán)境侵蝕的性能等等。材料性能指標往往受當前材料科學發(fā)展的局限,設計選材時必須了解材料的各種性能。例如:聯(lián)想Y650筆記本電腦,使用16:9寬屏顯示器,機身采用了碳纖維原料,以輕、薄為主要賣點。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場需要更輕的、更容易散熱的筆記本電腦外殼材料。碳纖維材料不但強韌性高,而且碳纖維材料的散熱效果很好。碳纖維材料還是一種導電材質,可以起到屏蔽作用,保護人體不受輻射的危害。(2)新材料的選用要考慮用戶的情感需求當今社會是一個注重人性化的時代,人們的感受,體驗,情感越來越受到重視??萍嫉倪M步促進了各種新材料被陸續(xù)開發(fā)使用。材料是構成產品的物質基礎,除了具備功能特性外,還具有特有的材質感與情感。當市場上同類的產品越來越多的時候,人們對于產品的選擇從過去單純的功能考慮轉化為精神層次上的追求。同樣的產品,采用不同的色彩材質,往往可以使產品呈現(xiàn)出截然不同的面貌。設計中,充分運用材料的感覺特性,可以使產品在充分發(fā)揮功能特性的同時,提升產品的審美價值。(3)新材料的選擇要考慮材料的環(huán)境需求材料在使用過程中對環(huán)境的影響、廢棄后的可降解性等是全生命周期設計必須考慮的因素。綠色環(huán)保材料應該能夠提高效能,延長生命周期,減少產品的淘汰率;減少對環(huán)境有破壞和污染材料的使用。在低碳、健康、環(huán)保這個時代主題的號召下,作為產品設計師在應用材料時,應減少產品的淘汰率;減少對環(huán)境有破壞和污染材料的使用,避免使用有毒材料;材料的使用單純化、少量化,盡量避免多種不同材料混合使用;選用廢棄后能自然分解并為自然界吸收的材料;選用可回收或者能重復使用的材料等。手機制造商NEC生產過一款型號為701iECO的環(huán)保產品,該產品除液晶顯示屏和按鈕外,全部采用一種以植物為原料的塑料:主要從玉米中提煉的聚乳酸,并添加洋麻纖維作為加固材料。其在耐燃性和堅實度等方面與傳統(tǒng)手機相比毫不遜色,而生產上述塑料排放的二氧化碳量約為生產傳統(tǒng)手機所用的化學樹脂的一半。而且在2006年12月之前,這款手機的用戶交納的通信費有1%將用于植樹等環(huán)?;顒印#?)新材料的選擇要具有創(chuàng)新需求在產品設計中,蘊含著很多創(chuàng)新元素,如形態(tài)、色彩、肌理等,他們都可以創(chuàng)新,但是,對于設計師而言,這些因素的創(chuàng)新實現(xiàn)的難度系數(shù)較大,所能起到的作用又不能立即顯現(xiàn)。而選材的創(chuàng)新卻為產品設計開啟了一扇嶄新的大門。選用新材料,不但可以賦予產品更優(yōu)良的性能,而且可以提升產品的質感,從而吸引更多的消費者。我們知道利用新材料是實現(xiàn)產品創(chuàng)新的一種方法,我們還可以通過將一些傳統(tǒng)材料以新的形式應用到新的領域中的方法來實現(xiàn)創(chuàng)新。如圖所示的NECN705i木質手機,將木材的典雅與手機的科技感相結合,提升了手機的附加價值。
3總結
【關鍵詞】城市園林設計;存在問題;設計原則
城市園林的建設為了實現(xiàn)經濟化和社會效益,一般在進行設計的時候,需要利用區(qū)域原有的植被以及水域等資源,所以在設計中必須要遵循生態(tài)和自然的原則。另外,由于園林的主要功能是進行社會審美,使人達到精神愉悅的目的,所以在設計的時候還要遵循審美原則??偠灾褪且脒M行高質量的園林建設,在設計中必須要對園林的布局、色彩、植被以及文化墻等進行有效的組織,如果不能遵照園林設計的基本原則,那么園林的構成要素便不會形成統(tǒng)一的整體,其美感也會受到影響。
一、我國城市園林設計存在的主要問題
1設計理念落后,景觀單調性嚴重
設計理念落后,景觀的單調性嚴重是目前園林設計表現(xiàn)的最突出的問題。設計的理念落后主要是在現(xiàn)在的園林設計中,層次感和藝術感運用的較少,所以在進行設計的時候,著重考慮的是城市園林的生態(tài)功能,對于景觀布置設計較為落后。以沈陽的八一公園為例,此公園是沈陽當?shù)乇容^有名的公園,但是公園的觀賞性比較一般,主要是因為在整個公園內,沒有景觀設計的層次感,有的只是植被的統(tǒng)一安排和道路的平鋪直敘。從園林設計的藝術感來考慮,此公園的價值較低。
2受經濟觀念的影響嚴重,園林意識不高
目前的園林設計,受經濟觀念的影響比較重,所以園林的意識性并不高。從社會功用來看,城市園林滿足的主要是城市居民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就是說城市園林的價值在于精神層面,但是目前在進行園林設計的時候,大都考慮的是其物質功能,正是這種處于經濟性的考慮,所以園林設計在整體上缺乏園林的本質意識,而這種意識的缺乏,就使得園林的價值大范圍的下降。
3園林設計的同一性較為嚴重
園林設計的同一性比較嚴重也是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就目前國內大部分城市園林的設計來講,主要結構大都具有類同性,這就使得各個園林沒有了其本身的特色。正是因為特色的缺乏,所以現(xiàn)在城市園林的吸引力和魅力不足。而出現(xiàn)這種同一性的現(xiàn)象,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在園林設計的時候,沒有很好的利用差異性原則和因地制宜的原則。
二、我國城市園林的設計原則
1保護多樣性原則
保護多樣性原則是我國城市園林設計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則之一,此原則主要是基于生態(tài)保護的基礎,目的是要維持生物多樣性的發(fā)展。所以在園林設計的時候,要著重考慮生物物種的生活環(huán)境,盡量減少或者是避免園林建設帶來的物種多樣性破壞。在具體設計的時候需要注意兩個方面:首先是在園林設計的時候,對于園林區(qū)域內的植被以及動物要有全面的了解,對其生活環(huán)境要有詳細的分析和掌握。其次就是在進行園林施工設計的時候,要在設計中多利用自然材料,這樣就能保證園林整體自然的完整性,從而保證生物多樣性。
2因地制宜、經濟適用的原則
因地制宜的進行園林設計主要遵循的就是經濟適用的原則。因為我國東西南北的區(qū)域差別很大,所以在園林設計的時候要充分的考慮到當?shù)氐募扔幸蛩兀@樣既可以保護園林內的原有物種,又可以避免因為物種搬遷等造成的不必要損失。比如在水域面積較多的區(qū)域進行園林設計,那么可以參照濕地景觀的設計標準,對園林內的水域資源進行充分的利用,這樣,不僅天然水域成為了園林的一部分,而且利用園林優(yōu)化的管理,還可以保護水生植物的進一步生長。在山林地區(qū)進行的園林設計,就要考慮園林和山體的融合性。綜合言之就是利用已有資源進行園林設計,可以使得園林建設更加具有經濟性。
3文化藝術原則
因為城市園林是現(xiàn)代人們休閑娛樂的較好去處,所以需要滿足人們精神方面的追求,所以在設計的時候要遵循藝術的原則。從目前的園林設計來看,藝術原則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第一是園林文化景觀的建設。在目前的園林設計中,都會有一些文化景觀的點綴,比如雕塑、盆景等,利用這些文化景觀,人們可以感受自然和人文的和諧統(tǒng)一。其次就是在園林內,會有文化廣場、文化墻或者文化長廊的建設。通過這些文化設施,整個園林甚至是城市區(qū)域的文化意義都會得到突顯,人們在園林中可以感受文化藝術的魅力。
4差異性原則
差異性原則也是園林建設需要遵守的重要原則之一。之所以在園林設計的時候要強調差異性,主要就是為了避免園林的類同性,因為類同性較為嚴重會直接引起人們的審美疲勞。差異性原則在南昌的城市園林建設中體現(xiàn)的比較明顯?,幒止珗@是南昌有名的公園,利用差異性原則在進行設計的時候,巧妙地安排了水域、陸地以及景觀的關系,建成了錯落有致觀賞風景。獨具魅力的沙灘、湖泊使得這里成為了南昌的“馬爾代夫”,造型各異的石橋、木橋使得整個園區(qū)搭配協(xié)調而自然。另外,高地的環(huán)路開發(fā),坡地的花卉種植都使得這里別具一格。
結束語:
城市園林是現(xiàn)代城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利用城市園林,不僅可以實現(xiàn)對生物資源的保護,還可以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換言之就是城市園林既可以進行生態(tài)保護,又可以實現(xiàn)社會效益。所以必須要深入的分析城市園林設計的問題,并對其原則進行強化和明確。
參考文獻
[1]李明鑫.我國城市園林設計存在的問題及設計原則[J].北京農業(yè),2013,33:104.
[2]王春陽,劉松江.城市園林設計存在的問題及設計原則[J].江西建材,2016,10:215+217.
[3]蘇曉東.城市園林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及相關對策分析[J].商品混凝土,2013,07:173-174.
關鍵詞:園林;人文景觀;植物配置
中圖分類號:J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2)30-0048-01
在經濟飛速發(fā)展的現(xiàn)代城市中,作為城市商業(yè)化與繁榮化的標志物,作為城市建筑的最典型表現(xiàn),各種高樓大廈屢見不鮮,面對城市,也就是面對高樓。鱗次櫛比的大廈,各具特色的展示著不同的設計理念與審美風格。在欣賞這些或高貴或華美或前衛(wèi)或科幻的現(xiàn)代化建筑群的時候,人們難免會覺得有幾絲疲勞與冷漠。因此,如今美好的園林景觀環(huán)境帶給城市中人們貼近自然的享受便更為重要,園林景觀已經成為現(xiàn)代城市硬件設施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因為人們不會總是呆在水泥房子里,動物的本性永遠是向往自由空間。那么這種貼近自然的人造自由空間是如何以科學方法精心設計呢?這需要我們根據人類對于自然環(huán)境的需求著手。
在園林中,園路鋪裝和山、水、植物、建筑等共同構造園林景觀的統(tǒng)一體。園路是園林綠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貫穿于園林各個景區(qū)的景點之間,它不僅能引導人流和疏導交通,而且將園林綠地規(guī)劃成不同的形狀、不同大小、不同功能的一系列空間。在城市現(xiàn)代化的今天園路及其鋪裝更有寓意更規(guī)整更有裝飾性。因此,園路的設計直接影響到園林綠地規(guī)劃的合理與否,人流交通是否暢通,景觀組織是否合理,對園林綠地地整體規(guī)劃的合理性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園林建筑與植物配置是自然美與人工美的結合,對于園林植物的配置,必須用花草樹木來加以搭配,使之不孤立。那么我們應該表現(xiàn)以下幾個方面:
1、意境創(chuàng)造:林植物是意境創(chuàng)作的主要素材:植物配置是構成綠化園林景觀的主題,它不僅起到保持、改善環(huán)境、而且還起到美化環(huán)境、滿足人們游憩的要求。植物配置還應該以生態(tài)園林的理論為依據,模擬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
2、空間處理:為園林建筑大都以行列式為主,形成狹長空間的感覺很強烈,因此可以充分利用植物的不同組合,打破原有的僵化空間,形成活潑、和諧的空間;喬灌結合,常綠和落葉,速生和慢生相結合,適當?shù)嘏渲煤忘c綴一些花卉、草皮。綠化率要達到50%以上,園種植物疏密相間,高下相稱,與建筑相互配合,呈現(xiàn)一種和諧美。這樣才能創(chuàng)造出安靜和優(yōu)美的環(huán)境。
3、線形變化:由于廣場建筑或者道路的平行直線條較多,因此,植物配置時可以利用植物林緣線的曲折變化、使平行的直線條融進曲線。在統(tǒng)一基調的基礎上,樹種力求有變化,打破建筑群落的單調和呆板感,增加園林的豐富性動態(tài)園林的均衡性。
4、植物配置:設計中可以選擇按季節(jié)變化而變化的植物,早春開花的桃花、迎春花、連翹、丁香等;晚春開花的薔薇、玫瑰等;初夏開花的木槿、紫薇等;秋天觀葉的楓香、紅楓、三角楓、銀杏和觀果的海棠、山里紅等;冬季翠綠的油松、龍柏、檜柏等,這四季的植物配合,總的配置效果遵循三季有花,四季有綠的設計原則。同時也選用了一些藥用植物、果樹等有經濟價值的植物,使游人來到公園樹木蔥蔥、花木繁茂的綠地或漫步在林蔭道上,釋放身心壓力,感覺滿目青翠心曠神怡。植物的色彩給人以清新自然的感覺,象征著新生與活力,給人以春天般的溫暖。綠色的草坪與園中其他的綠色點綴聯(lián)系在一起,使整個公園在有限的空間里,制造出無限的意境。綠色草坪設計是集科學性與人性化為一體的設計,因為這種綠色的視覺大餐能夠緩解一天的疲勞,使長時間對著電腦工作引起干澀而疼痛的雙眼得到了極好的放松。
景觀設計是地域文化體現(xiàn)的重要部分,是一種地域文化的延續(xù),要以科學的方法解讀和設計好景觀與地域文化的關系。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的和諧發(fā)展,首先要有保護意識而不是開發(fā)利用意識,中國的園林建筑景觀就是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和諧發(fā)展的典型代表,建筑依附著具有當?shù)靥厣淖匀坏孛捕?,依照地勢,地形,水流設計出亭臺樓閣,水榭花亭,使具有歷史價值的人文景觀與具有當?shù)靥厣淖匀痪坝^相得益彰。內涵上從文化歷史中挖掘元素,以求達到人們心靈的暗示和傳統(tǒng)空間的營造。其中園林小品體現(xiàn)生活性、趣味性、觀賞性、使人感到輕松、愉快、自然。其尺度適宜,做工精細,富有寓意和文化內涵。
所以,在園林景觀設計中地域氣候,充分考慮光照和林蔭,加之水景的應用使整體自然和諧。理想的棲居場所是自然場址和景觀環(huán)境的最佳組合,這一目標的實現(xiàn)程度可作為衡量居住的好壞以及居者適應性,健康程度的標準。同時景觀設計應始終秉承用一顆尊重自然的心,尊重地域文化的心,尊重足下文化的心,尊重野花野草的心來描寫人與土地與自然的詩意。
【關鍵詞】公共空間環(huán)境設計;原則
1公共空間環(huán)境設計概述
空間是的概念比較寬泛,不同的學科有不同的解釋??茖W家認為空間就是歐氏幾何學所展示的實際存在的空間。哲學家認為關于空間的知識領域是地理學。一定的空間分布是地理現(xiàn)象的重要特點。地理學的一大視角就是空間視角,因而各種各樣的空間觀得以產生。建筑工程師認為把握空間應該從空間知覺入手,認為空間包括路徑空間、領域空間、理想空間、街道空間、游牧空間和廣場空間。我國有些專家把空間限制較少的空間叫做開放空間,是以大部分居民為服務對象的敞開的空間,除了包括綠地等自然景觀,而且也包括庭院、巷弄等人文景觀。這種定義比較全面,一方面強調服務目標,另一方面對開放空間的要素構成做了規(guī)定。也有專家認為城市公共空間是指開放空間,它由公共綠地、道路、廣場、自然風景和休憩空間等組成。因此,目前只能說,城市開放空間與城市公共空間有很大得相似性。但對于公共空間或者城市公共空間現(xiàn)在還沒有比較統(tǒng)一的定義。城市公共空間具有秩序性、層次性和整體性,是一個復雜的系統(tǒng);它是一種物質空間,其功能就是供人們使用,使人們的身心需要得到滿足;它是城市公共資源之一,空間資源是其本質;擁擠性是城市公共空間的重要特點。
2公共空間環(huán)境設計的原則
2.1以人為本的原則
公共空間環(huán)境設計最重要的原則就是以人為本的原則。人使城市的主體,為人們的活動提供空間以使人們的需要得到滿足是城市空間的最大價值。因此,在創(chuàng)造城市空間時,要貫徹尊重人、關系人的理念,使得人們的多層次需要得到滿足。在以前,城市管理和規(guī)范者把生活、交通、工作和游憩作為城市的四個功能,并以此為原則來設計城市布局,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比如,巴西利亞就有明確的功能分區(qū),但它只注重汽車交通,卻將步行系統(tǒng)排除在外,使得城市失去了原有的特色。這種規(guī)劃顯示出了設計者對人與自然環(huán)境之間關系的片面理解,最終使城市的活力消失不見,使人們對公共空間缺乏興趣。現(xiàn)在我國處在快速城市化時期,城市發(fā)展很快,城市公共空間的規(guī)劃也引起人們的重視。但是不容忽視的是,我國城市公共空間的規(guī)劃存在一些問題,片面追求經濟效益,對長遠考慮不足;層次感不強,結構系統(tǒng)性不佳;城市規(guī)劃沒有地域文化特色;休閑娛樂空間不足,交通集散空間過多;城市廣場規(guī)模過大。針對這些問題,必須在以后的城市公共空間規(guī)劃中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具體來說,要努力做到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城市規(guī)劃要有系統(tǒng)性,要對開放空間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給與高度重視。無論是街區(qū),還是社區(qū)和鄰里,都要做好規(guī)劃,而且規(guī)化要體現(xiàn)城市的總體結構。第二,要適度圍合一些建筑,創(chuàng)造積極空間,使人們的領域感和安全感得以提高。如果空間規(guī)模過大,可以進行改造,使用地面高差、色彩、設施和植物等來進行改造。第三,尊重邊界效應,在使用者容易接觸的地方開展空間布局,做好空間邊緣部分的設計,使公共空間的吸引力增強。第四,以滿足最有可能使用該設施的群體為主要的考慮對象,同時也適當兼顧其他群體的需要,使各個群體都有自己合適的活動場所。此外,把殘疾人、母嬰和兒童的需要也要考慮進去,體現(xiàn)人文關懷。第五,公共空間應該建設一定的設施,使人們的活動需要得到滿足。此外遮陽、日照和通風等因素也要考慮進去,使人們能在空間了舒適地享受生活。第六,在公共空間設計要將可能的磨損和后期的維護考慮在內。以前在進行公開空間環(huán)境設計時,對人們的心理影響一般考慮很少;現(xiàn)在設計者卻非常注意環(huán)境與人的協(xié)調,想法設法使環(huán)境滿足人的需要。
2.2系統(tǒng)性原則
對城市建筑的研究和分析要注重系統(tǒng)性、整體性。古與今,遠與進這是整體進程的。城市與分區(qū)、單元、地段,體系與城市,地區(qū)與城是等等相對的整體。經濟、政治、文化、地理、社會、建設、管理、教育等是各個層次。建筑的內外、單元的內外、城內與城外也是相對的整體。粗與細、上與下是設計操作和系統(tǒng)規(guī)劃的要注意的問題。進行系統(tǒng)的分析應該以工作作為突破口,采取科學的研究方法。環(huán)境客體、環(huán)境主體和環(huán)境主客體之間的交互是城市公共空間的三個組成部分,它是一個人造的復雜系統(tǒng)。系統(tǒng)的核心是整體。環(huán)境的整體性是指系統(tǒng)功能正常、要素結構穩(wěn)定和要素和諧共存。城市空間的一個部分是城市公共空間,所以城市空間規(guī)劃和城市公共空間規(guī)劃應該綜合考慮。整體性的思想不僅有物質層面的意義,還有社會學和心理學意義。意象理論認為,每個人眼中的城市環(huán)境是多種視覺元素疊加而形成的整體效果,也是幾個空間場所的疊加。根據系概念,如果城市街道是點,那城市空間就可以看做是線,點線要完美結合才能產生預期的效果。
2.3動態(tài)性原則
很多城市的壽命是很長的,它不像某些建筑存在的壽命比較短。時間跨度長是城市建設的一個特點,它從建立起就會一直新陳代謝,城市空間的塑造也不是某一個建造者或設計者完成的,而是很多代人的智慧結晶。動態(tài)性原則主要有四個表現(xiàn)。首先,城市公共空間的建設是一個建設,反饋,在建設的過程,所以是動態(tài)的;其二,城市公共空間的規(guī)劃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會在城市發(fā)展過程中不斷調整,不斷完善,使其系統(tǒng)性逐步增強。其三,互動的動態(tài)性。與人為本的原則與互動原則聯(lián)系緊密,互動原則是基礎,實施其他原則要以互動原則為前提;互動原則的發(fā)展依賴于其他原則。第四,在城市公共空間設計實施過程中,其具體設計的的約束條件是政策框架和三維輪廓所提供的??臻g尺度、形態(tài)及其與周圍建筑和環(huán)境的關系等眾多因素都應該考慮進去。這使得城市設計框架的彈性增加。其實質是要求動態(tài)把握公共空間使用者的心理、生理、社會層面、人群細分的關懷。綜上所述,公共空間環(huán)境設計是城市整體設計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城市的功能的發(fā)揮有較大影響。開展公共空間環(huán)境設計要堅持一定的原則。公共空間環(huán)境設計的原則有三個,即以人為本的原則,系統(tǒng)性原則和動態(tài)性原則。
參考文獻
[1]付永芳.禪文化在公共空間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北方工業(yè)大學,2015.
[2]趙娟.北京高校新校區(qū)公共空間設計研究[D].北方工業(yè)大學,2013.
關鍵詞:馬家窯;宋瓷;少則多;無印良品
中國分類號:TB484.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115(2014)05-110-1
藝術的本源是什么?歷代的美學家、藝術理論家都有著自己的界定。古希臘亞里士多德、柏拉圖認為“藝術是對現(xiàn)實的摹仿”;康德、席勒認為“藝術是自由的游戲”;黑格爾認為“藝術是絕對理論的感性顯現(xiàn)”;列夫?托爾斯泰、克羅齊認為“藝術是情感的表現(xiàn)”。我們可以看出對美與藝術的定義在人類不同時期是存在差異性的,生活在現(xiàn)代社會的我們要以現(xiàn)代人的角度去認識與創(chuàng)作美的藝術。陶藝作為從遠古時期就伴隨著人類的手工藝,是很有代表性的研究對象。在現(xiàn)代陶藝的制作上,化繁為簡,重視實用性與藝術性的結合才是我們所追求的,正如包豪斯最后一任校長密斯凡德羅所提出的“少則多”。
縱觀美術發(fā)展史我們可以看到,從遠古時期黃河流域的馬家窯文化出土的陶器可以看出原始人類對美的追求,當然那時的圖畫以圖案來闡述更為貼切。繪于器物上的也大多與宗教巫術相關,人物動物事件都是以極其簡單的線條幾何圖形表現(xiàn)。一大部分原因是制作者的寫實能力達不到如實表達的水平,一部分原因可能是在致幻藥物影響下所做的提煉。所謂云紋、水紋、谷紋、蝌蚪紋,都不是具象的抽象,而是旋轉紋,導致幻象。另一個是振動紋,由幻聽起作用。這種簡潔提煉的處理,讓我們現(xiàn)代人有更多的想象空間。在中國瓷器的發(fā)展過程中,經歷著單純與繁雜交替的裝飾審美轉換。我想最具代表性的應該屬宋瓷。在五大名窯中,鈞窯有窯變,定窯是白瓷,而較為珍貴的汝、官、哥三窯,則都是青瓷。宋代青瓷上承五代,五代時最著名的是浙江越窯秘色瓷,因陸龜蒙的詩句“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而有“千峰翠色”的美譽。雖然只是一種青色,但細看或呈湖水綠,或呈天青,把大自然的美都凝固在瓷器上了。宋代瓷器的單色釉,深沉樸雅,精氣內斂,宋瓷單色釉那種平和的顏色,正符合儒家文化的中庸之道,仿佛是修身養(yǎng)性的君子,將會心的微笑定格了。這種簡潔而不簡單的美學考慮讓使用者專注于器物的實用性的同時也不失美的享受。這與現(xiàn)代的陶藝設計理念不謀而合。
談到現(xiàn)代設計不得不談及包豪斯,這個現(xiàn)代設計與教育的搖籃,不光在建筑上,在工藝美術上同樣給世界輸入了新鮮的血液。
作為包豪斯最早建立的工作室,陶藝工作室貫徹著現(xiàn)代主義的實用簡潔。從格羅皮烏斯(WalterGropius)所倡導的理性的、大眾化的、老百姓可以消費得起的設計思想中決定了制作的產品的模式,陶藝并不追求過度的裝飾與工藝,生活器皿大部分是模制可以批量生產,色彩選擇也以黑白為主。功能性與實用性成為設計的重點。在后期密斯凡德羅(MiesvanderRohe)提出少則多“l(fā)essismore”的設計原則更是對此的總結。
同時我們可以從日本的無印良品的設計中找到相同點。他在簡化造型的同時,也進一步簡化生產過程,制造出一批造型簡潔、樸素且價格適中的商品。正像他的廣告語“有品質且便宜”。無印良品生產的瓷器大部分采用單一的白色且為模制,這樣將成本有效降低,但是出色的設計又將實用性與美觀完美結合。在包裝上也力求簡單樸素,使用環(huán)保的無漂白紙張做商品袋。這種將功能性與實用性擺在首位,更好地為大眾去服務的理念是現(xiàn)代主義設計的核心。
當代設計大師,被稱為“新功能主義”之父的迪特?拉姆斯(DieterRams)提出最好的設計是最少的設計。也許是他早期跟烏爾姆設計學院的合作讓他的設計系統(tǒng)繼承了包豪斯的理念,被稱為“簡約風格”。色彩上同樣主張采取中性色彩:黑,白,灰。拉姆斯認為單純的風格只不過是解決系統(tǒng)問題的結果,提供最大的效率并“清除社會的混亂”,這位已經81歲高齡的設計師一生致力于設計開發(fā)好用的產品。這些產品非常實用,而且細節(jié)經過周密考慮。
同樣重要的是他對簡約的執(zhí)著追求。每件產品,小到打火機大到家電,他都力求去除不相關的元素,而保留屬于事物最本質的東西。
正像他說的“拿掉詩意的東西”,他帶給我們的是一種清新的工業(yè)美學。如今拉姆斯的設計原則深刻的影響著蘋果公司的產品設計。
他所提出的好設計的十條原則,成為現(xiàn)代產品設計的標準:
(1)好的設計是創(chuàng)新的(Gooddesignisinnovative)
(2)好的設計是實用的(Gooddesignmakesaproductuse-ful)
(3)好的設計是唯美的(Gooddesignisaesthetic)
(4)好的設計讓產品說話(Gooddesignhelpsaproducttobeunderstood)
(5)好的設計是謙虛的(Gooddesignisunobtrusive)
(6)好的設計是誠實的(Gooddesignishonest)
(7)好的設計堅固耐用(Gooddesignisdurable)
(8)好的設計是細致的(Gooddesignisthoroughtothelastdetail)
(9)好的設計是環(huán)保的(Gooddesignisconcernedwiththeenvironment)
(10)好的設計是極簡的(Gooddesignisaslittledesignaspossible)
在現(xiàn)代陶瓷產品設計中,只有遵循上述原則,認識到優(yōu)秀的設計一定是實用的設計,優(yōu)秀的設計也一定是耐久的設計,是經得起歲月考驗的設計。無論是古風宋瓷的青碗還是包豪斯的餐具,在現(xiàn)在看來無不體現(xiàn)著這些理念。只有這樣才能去除日益增長的所謂“視覺污染”和“膚淺的垃圾文化”,使設計回歸藝術與生活。
參考文獻:
[1][唐]陸龜蒙.秘色越器.
[2]AnnaRowland.Bauhaussourcebook[M].PhaidonPressLtd,1990,6.
[3]TheFutureOfAppleIsIn1960sBraun:1960sBraunProd-uctsHoldtheSecretstoApple’sFuture[EB/OL],2008,1.
[4]https:///de/ueber-vitsoe/gutes-design.
結構設計的目的是使建筑物安全和能夠適應使用的要求,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能夠在具有足夠可靠性的前提下,完成全部功能的要求。結構的功能是由其使用要求決定的,具體要求有如下幾個方面
1、結構應能承愛使用條件下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如:不發(fā)生影響正常使用的過大變形或局部損壞。
2、在偶然荷載(如地震、強風)作用下或偶然事件(如爆炸)發(fā)生時和發(fā)生后,結構能保持整體穩(wěn)定性,不發(fā)生倒塌。
3、結構在正常使用條件下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如:不發(fā)生影響正常使用的過大變形或局部損壞。
4、結構在正常使用和正常維護的條件下,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具有足夠的耐久性,如:不發(fā)生由于保護層碳化或裂縫寬度開展過大,導致鋼筋的銹蝕。
上述要求中,第1、2條通常是指結構的強度和穩(wěn)定性,關系到人身安全,稱為結構的安全性;第3條指結構的適用性;而第4條指結構的耐久性。故結構的安全性、適用性和耐久性這三者總稱為結構的可靠性??煽啃缘臄?shù)量描述一般用可靠度,安全性的數(shù)量描述則用安全度。
結構在使用期間的工作情況,稱為結構的工作狀態(tài)。
結構能夠滿足各項功能要求而良好的工作,稱為結構的“安全可靠”。反之則稱結構為“失效”。結構工作狀態(tài)是處于可靠還是失效的標志用“極限狀態(tài)”來衡量。
當整個結構或結構的一部分超過某一特定狀態(tài)而不能滿足設計規(guī)定的某一功能要求時,則此特定狀態(tài)稱為該功能的極限狀狀。
構造物的結構都是由若干基本構件連接而成的。這些構件的形式雖然多種多樣,但按其主要受力特點可分為受彎構件(梁和板)、受壓構件、受拉構件、受扭構件等典型的基本構件。
結構設計邏輯還要遵循結構設計的主要要求是結構安全可靠,所以,我們在結構設計中要保證這樣的要求和遵循這個原則。在實際工程中,結構及基本構件都是由建筑材料制作成的。根據所使用的建筑材料種類,作為總稱,常用的結構一般可分為:
1.混凝土結構 以混凝土為主的結構。它包括素混凝土結構、鋼筋混凝土結構和預應力混凝土結構等。
2.鋼結構造 以鋼格為主制作的結構。
3.砌體結構 以砌體為主制作的結構,它包括磚結構、石結構和混凝土砌塊結構。
4.木結構 以木材為主制作的結構。
結構設計的好壞直接影響建筑物的使用和建筑業(yè)的發(fā)展,同時,還會影響到使用者的安全。而結構設計要應遵循適用、經濟、安全和美觀的原則,它涉及到方案比較、材料選擇、構件選型及合理布置等多方面,是一個多因素的綜合性問體。對于構計設計,不僅僅是構件強度和變形的計算,同一構件在給定的材料和同樣的荷載作用下,即使截面型式相同,設計結果的截面的尺寸和截面的布置也不是唯一的。設計結果是否滿足要求主要看是否符合設計規(guī)范要濟南,并且滿足經濟性和施工可行性等。最終保證構的安全可用。
基于這樣的要求,我們就不能不去考慮一下有關結構設計的要求及其基本原則之一---安全原則。如何才能保證在設計中使結構更加安全,更加可靠,下面是設計中我們要遵循的原則:
一、剛柔相濟的原則
合理的建筑結構體系應該是剛柔相濟的。結構太剛則變形能力差,強大的破壞力瞬間襲來時,需要承受的力很大,容易造成局部受損,最后合部毀壞,而太柔的結構雖然可以很好的消減外力,但容易造成變形過大而無法使用,甚至全體傾覆。結構是剛多一點好,還是柔多一點好?剛到什么程度或柔到什么程度又才算是合適呢?這些問題歷來都是專家們爭論的焦點,現(xiàn)今的規(guī)范給出的也只是一些控制的指標,但無法提供“放之四海皆準”的精確答案。如何把握結構“剛”和“柔”的尺度?最后,專家們達成以下準確言傳的共識:剛柔相濟乃是設計者的追求。
二、結構構造原則
結構體系靠力學計算保證構件的承載力,又靠構造措施將構件連接在一起,形成結構體系,合理的構造保證構件傳力明確,保證在力的作用下能量的吸收及能量的耗散,避免因部分構件破壞而使結構體系喪失承載能力及抗震能力,保證在設計使用年期限內耐久性。安全的結構體系是層層設防的,災難來臨,所有抵抗外力的結構都在通力合作,前仆后繼。這時候,如果把“生存”的希望全部寄托在某個單一的構件上,是非常非常危險,也是無法實現(xiàn)的。多肢墻比單片墻好,框架剪力墻比純框架好等等,就是體現(xiàn)了多道防線的設計思路。也許我們會自信計算的正確性,但更要牢記絕對安全的防備構件是不存在的,還是應該多多考慮:當?shù)谝坏婪谰€跨了,第二道防線能頂住嗎?或者能頂住多少?還有沒有第三、第四道防線?
三、抓大放小原則
“強柱弱梁”、“強剪弱彎”等是建筑結構設計中非常得要的概念。有人問:為什么不是“強柱強梁”“強剪強彎”呢?為什么所有構件都很強的結構體系反而不好,甚至會有安全隱患呢?這里面首先包含著一個簡單的道理:絕對安全的結構是沒有的。簡單的說,雖然整個結構體系是由各種構件協(xié)調組成一體,但各個構件擔任的角色又不盡相同,按照其重要性也就有輕得之分。一旦不可意料的破壞力量突然襲來,各個構件協(xié)作抵抗的目的,就是為了保信最重要的構件免遭摧者至少是最后才遭摧,這時候犧牲在所難免,誰犧牲呢?明智之舉是要讓閃要構件先去承擔災難。而如果讓構件平均受力,損失則會更大。在建筑結構中,柱倒了,梁會跟著倒;而梁倒了,柱還可以不倒的。可見柱承擔的責任比梁大,柱不能先倒。為了保證柱子是最后失效,我們故意把梁設計成相對薄弱的環(huán)節(jié),使其破壞在先,以最大限度減少可能出現(xiàn)的損失。而反之,如果梁柱等同看待,企圖讓它們都“堅不可摧”,則可能會造成梁柱同時破壞,后果會更糟糕,損失也會是更大。所以關鍵時刻要分清主次,抓大放小,也就是要取大舍小,來盡可能使損失降到最小。
四、關節(jié)協(xié)調通暢原則
在結構體系中,所謂關節(jié),是指變化相聚之處,或變化出現(xiàn)的地方。不同類型的構件相處,同一構件截面的改變之處,是關節(jié)。廣義上,諸如結構錯層之處,力量改變之處等是關節(jié)。關節(jié)無處不在,因為結構體系是變化的統(tǒng)一。外力突然襲來時,對于單一的構件,因為力量的傳遞相對簡明,因而容易控制。而對于復雜的結構體系,關節(jié)的復錄像機性難于預測和控制,即使從理論上保證了每個組成構件的強度和剛度,但因關節(jié)的普遍存在,力量的傳遞往往不能暢通而出現(xiàn)集中甚至中斷,破壞由此而生。所以我們在設計和施工,盡最大可能保證各關節(jié)間協(xié)調、順暢、受力均勻,從而有效保證結構的穩(wěn)定性和強度,消除癥結和隱患。所以,理想的結構體系當然是渾然一體的-也就是說沒有任何關節(jié)的,這樣的結構體系使任何外力都能迅速傳遞和消減?;谶@個思路,設計者要做的就是要盡可能地把結構中各種各樣的關節(jié)“打通”,使力量在關節(jié)處暢通無阻。
五、做好抗震設計
地震的隨機性很大,建筑物遇到地震時所產生的地震作用難以判斷,目前規(guī)范所提供的地震抗震的計算方法是理論的方法,而有關參數(shù)則是在有限統(tǒng)計資料的基礎上,通過概率分析得出的,據之作出的計算結果,僅能是理論上的和近似的,不能認為它更真實的反映建筑物在地震時所受到的作用和它的真正工作能力;而另一方面,通過過去比較大量的震害調查研究,已從宏觀上總結出各種形式的結構和構造,哪些是對抗震有利的,哪些是不利的,從而制定了一些抗震設計的原則,它反映了客規(guī)規(guī)律,遵循這些原則就能使建筑物在原則上具有比較可靠的抗震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