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色777777女色窝,777亚洲妇女,色吧亚洲日本,亚洲少妇视频

產品設計的來源

時間:2024-01-14 15:55:10

導語:在產品設計的來源的撰寫旅程中,學習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條寶貴的路徑,好期刊匯集了九篇優(yōu)秀范文,愿這些內容能夠啟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靈感,引領您探索更多的創(chuàng)作可能。

產品設計的來源

第1篇

產品設計專業(yè)培養(yǎng)目標

培養(yǎng)目標: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具有社會責任感、系統(tǒng)的專業(yè)知識、先進的設計理念、較強的分析洞察力、優(yōu)秀的表達力與創(chuàng)新精神,并能從社會、用戶、市場、文化等多角度思考,結合美學、工學和商學發(fā)揮設計創(chuàng)意和創(chuàng)新。能在產品研發(fā)機構、專業(yè)設計機構和企事業(yè)單位從事產品設計與策劃開發(fā)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產品設計人才。

產品設計專業(yè)就業(yè)前景

產品設計專業(yè)就業(yè)前景較好,產品設計專業(yè)畢業(yè)的學生科后可以在廣告公司、設計公司的平面設計部門擔任平面設計師,在電視臺、報社、雜志社、大型網站等媒體單位的平面設計部門擔任美術編輯,在企事業(yè)單位的策劃部門擔任平面設計師等。

產品設計是一門集人文藝術和計算機技術于一體的綜合性學科,隨著商業(yè)化進程的發(fā)展,市場對產品設計專業(yè)的技術人才十分緊缺。產品設計專業(yè)主要培養(yǎng)掌握創(chuàng)新設計基本知識,具有設計能力與計算機輔助設計技術的高級實用性人才。

生活中所有與我們息息相關的產品都是屬于產品設計,產品設計就業(yè)范圍很廣,基本上只要是與商品掛鉤的公司或是企業(yè),都必然需要產品設計師,所以產品設計專業(yè)還是非常好就業(yè)的!而且找工作還是挺輕松的,其實只要你大學努力的話,有自己的一技之長,這個專業(yè)想找不到工作都很難。

學生在畢業(yè)后可以在廣告公司、設計公司的平面設計部門擔任平面設計師;在電視臺、報社、雜志社、大型網站等媒體單位的平面設計部門擔任美術編輯;在企事業(yè)單位的策劃部門擔任平面設計師等。

從事行業(yè):

畢業(yè)后主要在新能源、互聯(lián)網、電子技術等行業(yè)工作,大致如下:

1 新能源;

2 互聯(lián)網/電子商務;

3 電子技術/半導體/集成電路;

4 其他行業(yè);

5 計算機軟件。

從事崗位:

畢業(yè)后主要從事產品經理、機械工程師、電氣工程師等工作,大致如下:

1 產品經理;

2 機械工程師;

3 ui設計師;

4 電氣工程師;

第2篇

關鍵詞:產品設計;情感;文化傳統(tǒng);現代產品

1 文化與產品

文化作為一種非常抽象的概念滲透在當今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中,文化的精神影響著人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人生態(tài)度。作為觀念形態(tài)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他有一個形成和發(fā)展的歷史過程,誠如在美國哈佛演講時所說,“中國的歷史文化始終處于發(fā)展進步之中,它是通過各種學科、各種學派的相互砥礪、相互滲透而發(fā)展的,也是通過同世界各國的相互發(fā)展、相互學習而進步的?!眰鹘y(tǒng)文化既體現在有形的物質文化中,也同樣體現在無形的精神文化中。

產品設計是一個設計師通過創(chuàng)造綜合信息的過程,通過不同的元素和方式將產品展示在世人面前。他是一個從需求到滿足的過程,通過產品這個載體來滿足各種需求和想法。它是為了滿足設計師本人和他們所屬社會的人們某種物質上和精神上的需要而進行的人類活動。這種活動是在特定的時間和特定的社會環(huán)境中進行的,它反映了這個時代的經濟文化和技術水平。產品設計已經不僅僅是一種創(chuàng)造過程,更是一種展示和傳遞文化理念的方式。他作為一種活動,把當代的科技與文化綜合在一起,實現新產品的拓展,這是一種綜合文化的整合?,F代設計產品已經越來越多地呈現出其獨特的地域特性,通過其獨特的工藝和風格展示其獨特的文化。

2 融合的方式

汽車設計師喬治?亞羅曾說過,“設計的內涵就是文化?!闭^古時匠師們“一物入魂”的理念,“給設計以靈魂”。設計的靈魂最重要的元素就是文化,設計的內涵就是文化的傳承和超越。我國擁有幾千年的文化底蘊,在設計的過程中如將這些傳統(tǒng)文化賦予到設計中必然會增強產品的審美和文化內涵,但絕不是原搬照抄,而應在此基礎之上結合當下進行改進和創(chuàng)新,吸收多元素,做到既能相融合又不會失去本色,從而體現發(fā)展與進步,創(chuàng)造出具有中國特色文化與當代時代特色的產品。

2.1 形式元素的融合

造型元素的直接引用是最常見的方式,通過表象將造型賦予到產品設計中。在市場經濟的大發(fā)展下,在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大環(huán)境下,這些具有明顯的民族風的產品已經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但是這些產品借鑒的元素多過于表象,內涵文化性沒有很好地體現出,或者根本沒有體現。

2.2 符號元素的融合

符號是一種相對于造型圖案來說較為抽象的元素,在產品設計中,不僅能明確產品的特性,也同樣可以賦予產品一定的文化內涵,將產品風格和產品使用相結合起來。但是設計者想要將其內涵傳達出來也是要經過反復的推敲與研究的,想要將符號和諧完美地融合到設計中,體現文化特點也是如此。消費者在接觸一個新產品時,通常會通過產品的外形來推測其功能和內涵,還會與現有的同類產品進行比較,因此如何協(xié)調產品的功能風格和特征以及如何賦予其文化內涵就顯得尤為重要。例如,2008年奧運火炬的設計元素就取用了傳統(tǒng)的祥云符號,而其造型則選取了傳統(tǒng)的卷軸樣式,這樣的設計不僅在造型上,在符號上也運用了中國的傳統(tǒng)元素,體現了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也同樣展現了火炬設計中現代與傳統(tǒng)的完美結合。

2.3 材質元素的融合

眾所周知,產品的材質通過其獨特的觸感和紋理能給人不同的觀感和心理感受,如鋼鐵之類的金屬材料以及玻璃材料的使用能體現出現代獨特的科技感,木材質、陶瓷材質等則給人一種自然淳樸之感,是傳統(tǒng)設計中經常使用的材料。如在產品設計中使用現代的工藝手法對傳統(tǒng)材質進行設計,往往會設計出不失典雅與歷史的滄桑又兼具現代科技的美感與創(chuàng)想的產品。如近些年來在手機上使用的材質從以前的塑料、金屬這類現代材質轉變?yōu)樘沾?、木材、竹材等這類自然材質,通過現代工藝與傳統(tǒng)材質的完美結合,不僅不失現代科技感,反而使產品更具有一種獨特的氣質美學。

2.4 傳統(tǒng)顏色的融合

顏色,尤其是傳統(tǒng)色,往往具有厚重的歷史傳承。從厚重、廣博的傳統(tǒng)色彩中去尋找現代產品設計的靈感,應該說這是很有啟發(fā)作用的。中國傳統(tǒng)顏色基本是依據“金、木、水、火、土”傳統(tǒng)的哲學五行思想來運用的。五行,是指五種構成物質的基本元素。中國古代哲學家用五行理論來說明世界萬物的形成及其相互關系。它強調整體概念,旨在描述事物的運動形式以及轉化關系。合理地運用和創(chuàng)新傳統(tǒng)顏色,不僅可以體現產品的民族傳統(tǒng)魅力,還能給產品增加文化底蘊,提升藝術品位,賦予現代設計產品厚重的傳統(tǒng)文化氣息。

3 傳統(tǒng)文化的情感

中國人從古至今所注重的或者說所追求的是一種超脫自然的寫意的情感狀態(tài),所注重的不是人為的修改,而是一種天、地、人和諧統(tǒng)一的關系。在設計藝術中追求的是人文的關懷,而產品的情感化設計就是要在設計中融入情感,使消費者在得到產品或使用產品時進行情感的交流。中國人的情感文化來源于悠久的歷史,來源于深邃的傳統(tǒng)文化,而傳統(tǒng)文化又體現在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傳統(tǒng)文化已然深深地根植于我們的生活。因而設計者在產品設計中應融入我們自身對文化情感的理解,把握傳統(tǒng)文化的內涵,從情感切入尋求傳統(tǒng)文化與現代設計的平衡點,以呈現出隱藏在產品外表之下的精神內涵。

如2008年獲得德國紅點產品設計大獎的產品――上上簽牙簽盒,由洛可可ID設計師陳海亮設計。這款用于隨身攜帶的牙簽盒。采用中國傳統(tǒng)的墨黑色和朱紅色搭配,設計靈感來源于中國標志性建筑――天壇。很多人第一次看到“上上簽”時都會不由地感到某個深刻的意象在隱隱地傳達給他們,而這種意向恰取材于中國古代建筑天壇祈年殿的殿頂輪廓。設計者希望通過這款小小的牙簽盒,向世界傳達“中國文化正在復興”的意向。墨黑色的盒身猶如中華民族悠久而沉重的歷史,底部那好似即將被這歷史所淹沒的朱紅色盒芯,正是極具生命力的中國文化。產品充滿了中國傳統(tǒng)的情感,拉近了產品和使用者的距離。

4 結語

身為設計師,能為傳揚傳統(tǒng)文化做些什么?這是一個值得讓所有設計師思考的問題。在極具同質化的今天,傳承傳統(tǒng)文化是迫在眉睫的問題。想要設計出更具有中國特色的產品,就需要設計者對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進行深入的學習研究,并結合現代產品設計,遵循設計的原則和規(guī)律,從人文精神、風土人情、哲學藝術等多個方面將傳統(tǒng)文化與現代工藝多方位地結合,使產品具有中國特色文化內涵,相信這樣的產品將更加能以獨特的魅力走向全球化的市場。

參考文獻:

[1] 唐納德?諾曼.情感化設計[M].北京: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06.

[2] 陳新生.傳統(tǒng)藝術與現代設計[M].合肥:合肥工業(yè)大學出版社,2005.

[3] 李硯祖.造物之美:產品設計的藝術與文化[M].北京:北京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

第3篇

一、民間紋飾在產品設計中應用的作用

1.對產品設計起到裝飾的作用

對產品設計起到裝飾的作用是民間紋飾在產品設計中應用的主要作用。在信息化時代下生活中的人們,對于家居裝飾和產品裝飾的要求都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不斷進步而逐漸提升,裝飾不僅能夠反映出現代化社會中的人們對藝術的感知和生活質量,同時也是對相應藝術設計傳達方式的體現。裝飾屬于設計造型的一種,是對相應外在形態(tài)美的著重體現,民間紋飾在產品設計中的應用,便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將相應產品美的意蘊體現出來。民間紋飾在產品設計中的應用,使裝飾通過意蘊美、工藝美和韻律美等在裝飾對象上獲得了深層的意義,被民間紋飾所裝飾的相應產品也因裝飾美而獲得獨特美。

2.對產品設計起到寓意的作用

對產品設計起到寓意的作用是民間紋飾在產品設計中應用的重要作用。民間紋飾在古往今來的傳承和發(fā)展中,其樣式和形式逐漸多樣化,但其最重要的寓意吉祥文化的意蘊和內涵始終沒有改變,在不斷的傳承和創(chuàng)新中得以保留。民間紋飾中多為吉祥紋飾,其主要的來源是凝結了上千年的中華民族的精神氣質,不僅象征一種強有力的力量,同時也是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不同的民間紋飾中不同的符號語言具有不同的象征意義和寓意,例如飾品中帶有魚的民間紋飾象征“年年有余”,飾品中帶有龍和馬的民間紋飾則象征“龍馬精神”,通常情況下此兩種民間紋飾會在逢年過節(jié)時廣泛流傳于民間市場中。

二、民間紋飾在應用于產品設計中的裝飾形式

1.民間紋飾圓滿畫面和構圖完整的裝飾

民間紋飾圓滿畫面和構圖完整的裝飾是民間紋飾在應用于產品設計中的主要裝飾形式。民間紋飾圓滿畫面和構圖完整在產品設計中的裝飾,主要是指民間紋飾所要裝飾的產品,必須要能夠符合相應產品的裝飾特點,通常情況下民間紋飾應用于產品設計中的裝飾特點主要表現在民間紋飾形態(tài)的適合性和完整性、民間紋飾的結構性和嚴謹性以及民間紋飾的轉角合適性。民間紋飾在產品設計中的裝飾主要以花草紋、龍鳳紋以及云紋等表現形式進行裝飾,上述紋飾不僅適用于豐富多彩的圖形裝飾,同時也作為具有吉祥象征意義的紋飾被廣泛應用于現代各種產品的設計中,例如在現代禮品瓷的裝飾上,民間紋飾通過紋樣的可變性有效的完善畫面的局部裝飾,突出禮品瓷的裝飾美感。

2.民間紋飾以吉祥寓意的表現形式的裝飾

民間紋飾以吉祥寓意的表現形式的裝飾是民間紋飾在應用于產品設計中的重要裝飾形式。民間紋飾中多以吉祥寓意的表現形式居多,由于我國是具有千年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國家,因此由于傳統(tǒng)文化和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民間紋飾多以吉祥寓意為主,不過民間紋飾在產品上的裝飾并不因吉祥寓意的紋飾而受到冷落或影響,反而以其具有吉祥寓意和對未來美好生活向往的表現形式,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民間紋飾以吉祥寓意的表現形式在產品設計中的裝飾主要體現在利用能夠表達寓意象征形式的吉祥紋飾,對相應的語意進行表達,例如在產品上設計鴛鴦戲水紋飾,以示夫妻恩愛。

3.以民族象征為符號的民間紋飾的裝飾

以民族象征為符號的民間紋飾的裝飾是民間紋飾在應用于產品設計中的關鍵裝飾形式。以民族象征為符號的民間紋飾主要包括龍鳳紋飾、十二生肖紋飾以及寓意吉祥和富貴的諸多名花等,上述類型的民間紋飾均廣泛流傳于產品設計裝飾中。以民族象征為符號的民間紋飾在各種產品中的設計裝飾,不僅使產品具有觀賞的意味和美學意義,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對產品寄予萬事如意的吉祥寓意,使買產品的人會因此對產品產生相應的情感,從而使帶有民間紋飾的產品超越了其本身應存在的審美價值。

三、結語

第4篇

1高等產品設計教育課程應當順應“產學研”聯(lián)合模式

從社會各界對課程體系改革的未來訴求看,產品設計教育的利益相關者也認為教學、科研、生產聯(lián)合的課程體系是必然的方向。從總體發(fā)展趨勢來看,從“傳統(tǒng)課程體系”到“產學研聯(lián)合”課程體系的階段轉換勢不可擋。本研究前期已然從企業(yè)、學生以及教師的訴求出發(fā)探究目前我國課程體系的困惑是“從何而來”的,我國產品設計專業(yè)課程體系的問題與現狀,可以從課程體系的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結構、課程實施與課程評價等5個層面進行解析。研究結果表明:課程目標“指向不明”與“過度借鑒”沒有很好地體現當代產學研時代背景的特點,課程內容的“門類狹窄”與“知識陳舊”無法跟上當代時代背景下科技與知識更新的步伐,課程結構體系失衡,課程實施方式單一等現實問題都表明,我國產品設計專業(yè)課程體系與“產學研”的社會背景尚存鴻溝。對我國課程體系“現居何處”進行現狀與問題分析,意義重大。不過,僅局限在教育系統(tǒng)內部,還不能充分體現產品設計教育的社會屬性。筆者將研究視角從現實轉向未來,探尋外部社會對課程“意欲何往”的觀點,破解課程改革的前瞻性難題:當前社會中的產品設計教育利益相關者,對課程改革的期待為何。

2不同利益相關者對“產學研”聯(lián)合課程體系的認識各有側重

從調研結果來看,大四畢業(yè)生、企業(yè)雇主、產品設計教師等不同社會主體,對教學、科研、生產聯(lián)合課程體系的趨勢持肯定態(tài)度。但是,大四畢業(yè)生更關注課程的內容及為工作技能做準備;企業(yè)雇主更關注產品設計畢業(yè)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及人際交往與職業(yè)技能;產品設計專業(yè)界更關注產品設計師和產品設計畢業(yè)生的產品設計專業(yè)能力要求;產品設計教師更關注教師和學生體驗到的課程面向“產學研”的改革變化。

二、“產學研”聯(lián)合模式對產品設計畢業(yè)生能力的要求

1社會需求對產品設計畢業(yè)生的要求體現在“產品設計專業(yè)能力”框架

本研究提出的我國本科層次產品設計畢業(yè)生通過知識、技能、態(tài)度、方法目標所體現出來的“產品設計專業(yè)能力”框架,是共性與個性能力的結合,與當代設計實踐對產品設計師的要求具有較好的匹配性和兼容性。

2利益相關者對產品設計能力的重要性認識各有側重

產品設計教育界(學生與教師)更關注知識應用、設計表現、設計分析等設計能力,但對可持續(xù)發(fā)展等非設計能力重視不夠。設計產業(yè)界(企業(yè)雇主)偏重設計產生的經濟效益,因而對團隊合作、溝通交流、商務管理、創(chuàng)業(yè)等非設計能力情有獨鐘。

三、產學研聯(lián)合產品設計專業(yè)課程體系改革的具體措施

根據我國產品設計教育利益相關者對課程改革的訴求、產品設計專業(yè)課程體系的現狀與問題,并結合國內外產品設計課程體系改革的探索與實踐,本文研究得出:我國產品設計教育課程的走向應當與當下社會背景和我國的國情接軌,著重構建教學、科研、生產的課程體系。其構建的思路與設想如下:

1課程構建的價值取向

通過從“傳統(tǒng)”到“產學研”的時代背景透視中挖掘出面向“產學研”的課程體系的趨勢,在此基礎上構建課程體系的價值取向。從課程體系各要素的“價值取向”來源中梳理出適應“產學研”社會背景的課程體系價值取向,如課程目標的“生成性目標”取向與“表現性目標”取向結合、課程結構的“混合”取向、課程實施的“相互適應”取向、課程評價的“主體”取向等。面向“兩化融合”的課程體系要素價值取相注重信息素養(yǎng)、注重人才高階能力的發(fā)展、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基本原則和理念,為本文研究提供了研究的理論支撐。

2課程目標的重建

課程應以培養(yǎng)產品設計畢業(yè)生的“產品設計專業(yè)能力”為重建目標。隨著某課程目標的實現,新的、更高層次的課程目標將由課程實施的主體——教師和學生共同構建出來。產品設計專業(yè)能力包括知識、技能、態(tài)度和方法四個子維度,體現的是整合的能力觀,連接著產品設計實踐與課程。如表2所示,產品設計畢業(yè)生的產品設計專業(yè)能力框架從知識、技能、態(tài)度、方法這幾個維度進行設置。

3課程內容的重組

重組課程內容的目的是為了落實課程目標并體現面向“產學研”的理念。產品設計專業(yè)課程的“產品設計專業(yè)能力”目標框架為課程內容的選擇提供了導航。我們先對課程目標框架中的分類與要素進行調整和重組,并具體化為可教學、可評價的表述;再分別根據行業(yè)、學校和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標準的個性要求,最終確定課程內容。

4課程結構的優(yōu)化

課程結構的優(yōu)化是學校層面課程重構的重點。我國產品設計教育課程結構優(yōu)化的方向,應重點調整課程結構中通識與專業(yè)課程整合化、通識課程內部要素優(yōu)化、分科課程融合綜合化、必修與選修課程的模塊化、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一體化、顯性課程與隱性課程的協(xié)同化等層面。本研究提出的我國產品設計專業(yè)“模塊化的課程結構模型”,可作為高校產品設計教育課程體系改革的參考。

5課程實施的改革

以學生為中心的課程實施設計是產品設計教育課程構建的難點。以學生為中心的課程實施需要多方實施主體的全面參與;實施方式的多樣選擇;有效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力求適應實施媒介的更新?lián)Q代;實施環(huán)境的優(yōu)化處理。課程實施的難點在于,如何為學生提供真實的設計背景、信息化的實施環(huán)境。

6課程評價的選擇

筆者認為可以嘗試性的建立課程體系的評價方式從“單一化”走向“多元化”、從“重他評”走向“重自評”、從“重知識”轉向“重能力和素質”、從“硬性規(guī)定”到“彈性約定”、從“比較標準”到“絕對與個體標準的相互結合”、從“定性與定量的分離”到“定性與定量的有機結合”,加強評價對于培養(yǎng)“人”這一教育目標的導向。

四、結語

第5篇

概念的解讀

地域文化是指特定區(qū)域源遠流長、獨具特色,傳承至今仍發(fā)揮作用的文化傳統(tǒng),是特定區(qū)域的生態(tài)、民俗、傳統(tǒng)、習慣等文明表現。它是以地域為基礎,以歷史為主線,以景物為載體,以現實為表象,在社會進程中發(fā)揮作用的人文精神活動的總稱。它并不單是指向場景和物體本身,而其本質指向是景物背后的東西,即景物所固有的內涵、所傳達的信息、所隱蔽的秘密和所帶來的意義。它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圍內與環(huán)境相融合,因而打上了地域的烙印,具有獨特性。地域文化中的“地域”,是文化形成的地理背景,地域文化中的“文化”,可以是單要素的,也可以是多要素的。

產品設計是一個將人的某種目的或需要轉換為一個具體的物理形式或工具的過程,是把一種計劃、規(guī)劃設想、問題解決的方法,通過具體的載體,以美好的形式表達出來的一種創(chuàng)造性活動過程。 產品設計反映著一個時代的經濟、技術和文化。

旅游產品這里專指旅游紀念品,其含義廣義上是旅游者在旅途中購買的并帶回去的商品,無論是吃的、穿的、用的或者是工藝品。狹義上是旅游城市、旅游區(qū)(點)的形象代言物,如景觀、建筑、紀念事件、地方文化等具有紀念意義的實用性的或有收藏和贈送價值的商品。旅游產品對旅游者來說是為了獲得物質上和精神上的滿足。

文化意象是凝聚著各個民族智慧和歷史文化的一種文化符號,它是各個民族的智慧的結晶。不同的民族由于其各自不同的生存環(huán)境,文化傳統(tǒng),往往會形成其各自獨特的文化意象。文化意象有著不同的形式,如動物意象、植物意象、成語典故、數字意象等。其中相當一部分文化意象還與各個民族的傳說以及各個民族原始時期的圖騰崇拜有著密切的關系。

地域文化意象與產品設計

每一件成功的產品設計都有其自身的文化內涵與靈感來源,而文化無疑是這些來源的重要依據,所以更好的把握地域文化的精神內涵,將其文化意象價值和諧地融入到產品的創(chuàng)新設計中去。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擁有著豐富多彩的多民族文化特色,且各民族也因生存環(huán)境的不同,傳統(tǒng)習慣方式的不同,又形成各自獨特的地域民族文化。地域文化意象包括特定區(qū)域文化和形象的人文風情、歷史人物、自然景觀、傳統(tǒng)服飾、生活器皿、地理符號等內容 。這些因素綜合構成了設計師和用戶對于地域文化意象獨特的識別要素,成為各文化意象產品設計靈感創(chuàng)意之根本。

1.文化意象與產品設計的層次對應關系

文化意象可以分為三個層次:外顯文化意象層次、行為層和內隱性價值層,分別與產品設計的三個層次:本能層、行為層和反思層相對應。外顯文化意象層包括體現地域文化的傳統(tǒng)服飾、風景等外在的印象;在產品設計中體現在產品的本能層次:包括造型、色彩、材質、表面裝飾等內容。文化意象的行為層包括地域獨特的風俗習慣、行為模式等;在產品設計中體現為產品的功能、使用性、操作性等。行為層次的設計決定了產品的可用性。文化意象的內隱性價值層包括地域內人們的意識形態(tài)、精神、價值觀和信仰,也包括人們的審美觀等內容;在產品設計中體現為產品的文化特質、風格和情感等。產品的反思層關注消費者對產品的使用體驗,以及在體驗產品過程中產生的感受、情感等內容 。

2.文化意象美學思想指導產品設計

(1)“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

中國傳統(tǒng)哲學觀的基本特征是以儒家為主,儒釋道互補,儒崇尚倫理,道崇尚自然,釋尋求解脫。中國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就是一種儒家生態(tài)倫理的崇高道德境界?!疤烊撕弦弧奔刺斓琅c人道、自然與人互為相通、相合和統(tǒng)一。莊子認為,“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強調“天人之際,合而為一”?!疤臁奔醋匀唤纭!叭恕奔慈嘶蛉祟惿鐣?,“天人合一”意味著“天地人和”,即人類社會與自然界的和諧相處,人與人的和諧相處。“天人合一”強調人與自然的統(tǒng)一性,認為人的自然生命與宇宙萬物的生命是一種親和關系,人與自然環(huán)境息息相通,人與萬物是同生共處。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反映了設計者對自然和社會的 責任,是每個設計師的最崇高的職業(yè)道德的體現。

(2)“道法自然”的造物美學思想

中國哲學道家思想認為,“大地以自然為運,圣人以自然為用,自然者道也”;“道”乃是宇宙萬物的本原。所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即人在創(chuàng)造器物時候是效法道的,不言而喻也就是效法自然的,這就是最早的仿生設計的造物美學觀?!暗婪ㄗ匀弧本褪窍褡匀粚W習,效法自然界生物的形態(tài)、色彩、圖案、肌理、材料、功能與結構,從而來創(chuàng)造更優(yōu)良的人造物。所以在老莊看來,人類的活動是要效法自然的,而大自然之美,并不在于它的形成,而是恰恰在于它最充分、最完整地體現了這種“無為而無不為”的自然的“道”的原理。大自然并未刻意地去追求什么,但它卻在無形中創(chuàng)造了一切。

(3)天然淳樸、寧靜淡雅的審美思想

中國傳統(tǒng)文化美學思想崇尚天然淳樸、寧靜淡雅的審美情趣。設計倡導順物自然,“去飾至用”“尚質尚用”,設計要充分體現事物的本質美、自然美,一切從實用出發(fā),從功能出發(fā),反對多余而無用的裝飾。老子說:“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認為未經雕飾的樸素的語言才具有真美,才真實可信。因此,“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就成為中國藝術的理想的目標了。莊子說:“淡然無極而眾美從之”,平淡是美中之美,是大美。中國傳統(tǒng)文化審美理想是一種基于人格力量的審美,是提倡人在物質世界中的主體地位,提倡物為人所用、物為人服務的積極世界觀。

設計探索與實踐

1.課題選擇――涪陵文化意象

涪陵地處長江和烏江交匯處,是古代交通要道,有著“烏江門戶”、“千里烏江第一城之稱。歷代著名文人和流寓賢士大夫多匯聚于此,作文吟詩、著述講學,創(chuàng)造了輝煌的涪陵文化。其具體表現為①傳說類:“元符庚辰涪翁來”的由來”;② 技藝類: 涪陵胭脂蘿卜什錦泡菜、涪陵龍?zhí)栋伺畦尮?;③歌曲類:新妙打谷場號子(翻叉歌);④巴枳文化;⑤易理文化;⑥石魚文化;⑦烏江鹽道文化等構成了涪陵的總體文化意象。

2.設計構思與方法

設計構思是多種思維的復合運動形式,它是推動設計進步的重要推動力。在旅游產品設計中常用的幾種設計思維方法如下:

(1)繼承型設計法

繼承型設計有模仿的意味,有模仿改良的設計思想,繼承型設計思想不同于復古主義,強調批判、跟進、揚棄、推陳出行。產品的更新?lián)Q代是繼承型最常見的方式。

(2)移植設計法

所謂移植設計就是把現有的技術或形態(tài)、色彩、構造、機理等應用到另一個產品設計中去,或由一個東西引申出其它東西,所謂“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就是移植的方法。移植也有模仿設計的意味,是模仿其形態(tài)、色彩(圖案)、材質機理,移植應用到新的設計中去,使新的產品的質量更優(yōu)越,成本更低,造型更美,達到設計目的的一種方法。

(3)替代設計法

替代設計就是使用其它元素(如:材料、能源、結構等)進行替換,形成新的產品形象。

3.造型設計的基本方法

根據文化意象的三個層次(外顯文化意象層次、行為層和內隱性價值層)與(產品設計的三個層次(本能層、行為層和反思層)相對應的關系提出一下幾點設計方法。

(1)形態(tài)設計

形態(tài)設計是外顯文化意象的體現,是文化外在的印象。在產品的造型中體現為:造型、色彩、材質和表面裝飾

(2)功能設計

功能設計是文化意象的行為層的體現,表現的是特定區(qū)域的風俗習慣或者特種行為模式等。在產品設計中體現為產品的可用性和操作性等。

(3)情感設計

情感設計是文化意象的內隱性價值層體現,表現的是區(qū)域內的人們的意識形態(tài)、精神、價值觀和信仰。在產品設計中體現為產品的文化特質情感和風格等。情感設計關注消費者對產品的使用感受,以及在使用產品過程中產生的情感體驗等內容。

(4)體驗設計

美國用戶體驗專家 Nathan Shedroff在體驗設計中對其定義為:它是將消費者的參與融入設計中,是企業(yè)把服務作為“舞臺”,產品作為“道具”,環(huán)境作為“布景”,使消費者在商業(yè)活動過程中感受到美好的體驗過程。產品體驗設計的過程中包含了兩個體驗的行為:設計者對市場的研究體驗,從而確定設計題材,這是設計的前提。消費者對產品的體驗,這是設計者應該遵循的原則,也是設計的目的。

4.設計開發(fā)實踐

要獲得涪陵地區(qū)這種富有特色地域文化意象的創(chuàng)意,就要求我們必須從地域文化的根源獲得突破性想法,或者借助區(qū)域歷史上已經出現的一些攜帶文化氣質的器物、用具、圖案、典故等?;诖?,我們以歷史人文為主線,尋找其深藏的設計內涵,使這種獨特氣息貫穿于旅游產品設計之中。

旅游產品設計流程,應該是產品設計流程在旅游產品設計上的具體落實,指導設計師設計出系統(tǒng)的充滿體驗趣味的旅游產品設計作品。在此原則下,筆者和筆者的團隊組員進行了涪陵文化意象的設計實踐。首先設計師進行市場體驗行動,根據本文第三部分內容第一章節(jié)(課題的選擇――涪陵文化意象),逐個逐個進行體驗調查,工作之余發(fā)現一個問題就是“走到哪里都有吃片片魚火鍋的”。經調查發(fā)現涪陵人自古就有愛吃片片魚的飲食文化特色,同涪陵的烏江石魚文化剛好可以很好的結合,設計一款以食/石魚文化為主題的片片魚火鍋系列設計,在考慮安全、市場、材料等因素的前提下,進行整合創(chuàng)新設計。經過飯店、燒烤店等多家餐飲店市場體驗行動,設計團隊根據多方信息反饋整理,最終設計了一款食/石魚文化的火鍋系列設計。見(本人作品《烏江“食/石”魚》),該火鍋造型及案填充來自于烏江石魚文化中魚的造型和裝飾紋樣,火鍋水位的多少和察看方法也取自魚烏江石魚測量水位的行為方式,同時火鍋在工作時,沸騰的水翻起來的水泡就如同烏江的浪拍打著烏江石魚的視覺感受,在這樣的情景下欣賞烏江美景,品味烏江文化肯定別有一番風味。

小結

地域文化意象是旅游產品設計的背景,歷史人文是展開旅游產品設計的主線,這正是地域特色存在之根本。要獲得這種富有地域特色文化意象的創(chuàng)意,就要求我們必須從地域文化的根源獲得突破性想法。以此作為設計的基本點?;诘赜蛭幕庀蟮穆糜萎a品設計既是一個充滿快樂體驗的過程,又是一個極富創(chuàng)造的挑戰(zhàn)過程。它不僅是形態(tài)造型的設計,圖案色彩的設計,更是消費者心理的體驗系統(tǒng)

第6篇

品物流形(INNOVO)的發(fā)展歷程?

2004年我們創(chuàng)建。用品嘗的態(tài)度來造物是我們的初衷。

2005年,我們起步,以設計概念產品為主,參加全球知名產品設計競賽贏得了紅點,if等獎項,從而小有名氣。 2006年-2007年,以技術+需求的產品設計為主面對可實現的,市場化的產品。我們做各糞的產品家用產品,電子產品文具……我們選擇不同行業(yè)產品領域最好的品牌,為他們進行產品設計。 2008―2009年,以品牌策略咨詢?yōu)橹鲝腛EM到ODM的整體突圍。我們讓產品設計到產品開發(fā)的整個過程無縫連接。

品物流形的設計理念是怎么樣的?

品物流形的設計理念其實是以品牌策劃咨詢來統(tǒng)一設計開發(fā)產品。根據產品定位來調整,賺錢走量的產品就需要多考慮它的技術成本,提升形象的產品就需要多考慮它的價值成本。

談談這次米蘭展上“中國設計再思考”的產品吧,我們又是怎樣進行設計的? 從2008年4月開始我們申請參加米蘭展。11月申請成功之后,我們才開始思考,我們要在米蘭展示什么樣的中國設計?我們的目標是中國設計絕不等同于中國元素,

我們的嘗試中國工藝――中國生活方式――中國哲學。我們花了2個月的時間,對中國古代加工工藝做了研究,后來我們開始嘗試中國生活方式的再設計。我們希望將古老的中國生活方式應用到現代產品上。比如中國女人抿胭脂紙的儒雅姿態(tài)。但最終我們發(fā)現以儒家和道家為代表的哲學才是中國設計最應該繼承和學習的。在前面我們研究的中國工藝中國人的生活方式都在此時找到的根源我們突然理解到,應該用這些哲學思想去重新審視我們周邊的產品。 有了這個設計理念之后,我們會提出不同的課題例如“土”我們會想到花瓶的真正狀態(tài)就是一堆“土”繼而發(fā)現我們的產品線是縱向格局的,有太多可設計的產品。給我們具體說說設計個案吧?

Paper tape膠帶紙的設計。我們先想到一個哲學理念“無為”,接著去搜集各種產品,再重新思考,行為的使用。事物都有自己的內在的運行規(guī)律,五邊形的設計讓人們不自覺的在剪斷膠帶的時候選擇在棱上剪斷,再次尋找膠帶的頭的時候只要注意5個棱邊就可以了。

Toughness花器的設計柔能勝剛,是道家的觀點。我們設計了一個花瓶并種下了一株竹子。竹子根據瓶子的形狀改變了它的生長軌跡,但逃出瓶口又垂直生長這就如同中國人的性格,韌而不屈。品物流形是如何選擇團隊成員的?

我們從邏輯性設計思維理想以及綜合素質來挑選我們的成員,現在的成員多半是從浙大畢業(yè)的,當然也有其它學校的。我們希望他們是有理念的,有明確的職業(yè)規(guī)劃的。品物流形的設計師們的創(chuàng)作狀態(tài)是怎樣的(包括工作環(huán)境),設計師的設計靈感來源于哪里,

我們的辦公室旁有塊菜園地,我們的設計師在那里種了很多“歪瓜裂棗”,那是可以進行宣泄的地方也是可以進行反思的地方“一塊地”的土壤工具都是設計師的靈感。我們也會贊助設計師去他們想去的地方旅行,讓他們收集當地的產品,從而開拓視野開啟新想法。我們也會組織些團隊游,米蘭展上的“蘆葦蠟燭”就是在西溪那得到靈感的,我們提倡把生活體驗加^產品設計。

第7篇

在本科教育的過程中,強調感性因素的設計理論和強化學生對感性因素的設計方法應引入到產品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感性因素的設計創(chuàng)新實際上是學生切合消費者心理、提升產品語意學的過程,應貫穿于整個大學本科四年教學中,也是每個專業(yè)設計師必備的設計狀態(tài)。因此,感性設計課程的導入以及合理有效的運用將會為產品設計課程帶來一些新的效果。以感性設計因素中對設計元素的收集、聯(lián)想、分析、提取、聯(lián)系、闡述等方法開展設計方法的思考與歸納,也可以說把設計的問題定位到一個主題或信息影響等因素上。并提倡運用更多的可能性與方法、觀點闡述來啟發(fā)設計思路的延伸,解決、完善設計中的某個問題點,達到創(chuàng)作的要求。主要內容包括:

1.對生活環(huán)境、方式現狀等因素的聯(lián)系與思考,進行設計表現元素的個性闡述;

2.從不可能到可能,再到可行等內容提煉與思維訓練;

3.問題導向式教學方式的應用與實施;

4.設計元素聯(lián)想與思考應用于產品設計課程;

5.產品語意在形態(tài)上的傳達及準確性思考;

6.快題訓練的設計思維與表現能力的培養(yǎng);

7.從感性到理性的再設計過程。

這些主要是針對工業(yè)設計專業(yè)基礎專業(yè)課程中,讓學生以感性思維為主體出發(fā),去尋求理性的設計創(chuàng)作。關鍵問題是感性思維的培養(yǎng)與思維擴張對產品基礎設計課程的影響。

感性思維培養(yǎng)是對學生創(chuàng)造的理性能力再次塑造的過程,而產品設計教學與設計實踐不僅僅是以執(zhí)行一種工業(yè)標準為要求;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作設計能力,在于讓學生怎樣看待問題、解決問題,尋求更多更有見解的思考點與設計的聯(lián)系點;同時也倡導教師與學生在輕松和諧、交流互動的教學模式下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展,有益于工業(yè)設計教學與質量的提高。

感性思維的創(chuàng)造具有極大的魅力和說服力,但它畢竟基于人類的感情,人的感情是復雜而又易變的,要想真正使產品感性思維達到預期的目的,它還必須遵循一定的原則。

1.產品感性因素設計現實基礎的原則

消費者不是一個可以任意施加影響的消極主體,而是一個具有一定的要求、信念、定勢和意向,有著判斷是非標準的積極客體,他們對產品內容完全是根據自己要求的價值標準加以攝取或排斥的。所以,以產品打動人是產品設計的生命,是贏得受眾的本質力量,也是對社會負責,對消費者負責的表現。

心理學家魯道夫·阿恩海姆認為:藝術創(chuàng)作是以知覺為基礎的,它不是憑空創(chuàng)造,而是以生活積累和生活體驗為基礎的,而藝術家的生活積累則以知覺為媒介,藝術創(chuàng)造的基礎就是對客觀對象的表現性知覺。產品感性思維應以現實為基礎,以現實為對照,不滿足于現實而表達理想和激情。同樣,這種激情應來源于生活,來源于內心深處對生活的熱愛和憧憬。只有做到了這一點,才能真正被受眾所接受。

2.產品感性因素設計諧趣幽默的原則

幽默之所以受人們的喜愛,根源在于其獨特的美學特征與審美價值,它運用“理性的倒錯”等特殊手法,通過對美的肯定和對丑的嘲諷兩種不同質的情感復合,創(chuàng)造出一種充滿情趣而又耐人尋味的幽默境地,促使接受者直覺地領悟到它所表達的真實概念和態(tài)度,從而產生一種特殊的審美效果。產品的感性因素設計正是通過幽默的情趣淡化了產品的直接功利性,使消費者在歡笑中自然而然、不知不覺地接受某種商業(yè)和文化信息,從而減少了人們對冰冷產品的逆反心理,增強了產品的感染力。

3.產品感性因素設計應理性浪漫的原則

第8篇

[關鍵詞]創(chuàng)造性思維;產品設計;設計方法

中圖分類號:B8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78(2013)05-251-01

一、概述

創(chuàng)造性思維是在常規(guī)思維的基礎上發(fā)展的,是綜合性思維的結果,它建立在客觀世界物質多角度、多側面、全方位的思維點的交叉和整合上,由此形成了由常規(guī)思維到發(fā)散思維、聯(lián)想思維、直覺思維等多種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形式和方法。

產品設計是人類改變原有產品或者開發(fā)某種產品,使其變化、增益、更新、發(fā)展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產品設計是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類似于藝術的活動;另一方面,又是有理性的活動,類似于條理性科學的活動。而創(chuàng)造的活動都是通過人的思維創(chuàng)造方法加以實踐來實現的。產品設計思維就是科學思維與藝術思維的統(tǒng)一。

對于設計方法,我們應該認識這樣一個原則:科學的設計方法與創(chuàng)造性思維是辨證統(tǒng)一,相輔相成的??茖W的設計方法將有利于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揮;從而能提升創(chuàng)造能力;同時不斷增長的創(chuàng)造能力又可促成更多方法的形成與不斷成熟。

二、產品設計創(chuàng)新

隨著世界經濟向知識型經濟發(fā)展,創(chuàng)新已成為中國政府、企業(yè)和學者的共識,并產生了國家創(chuàng)新體系和區(qū)域創(chuàng)新系統(tǒng)等新的理念。

一種產品是否具有市場競爭力,主要包括以下要素:功能、價格、周期、服務、營銷和消費者心理接受程度,這些因素大部分都在產品的設計階段確定。產品創(chuàng)新設計的內涵就是現代的產品創(chuàng)新設計與傳統(tǒng)的設計過程的最大不同在于增加了數字設計和人機設計。而正是計算機技術等高新技術的發(fā)展,使數字設計和人機設計成為了必要和可能。

德國學者Gerhard Pahl和Wolfgang Beitz在其1984年出版的《Engineer Design》一書中,把傳統(tǒng)的產品設計分為明確任務、概念設計、技術設計和施工設計四個階段。明確任務是分析市場需求,確定新產品的定位;概念設計包括功能、原理、結構、布局和外形五個方面,它確定了產品的大部分消費者可認知特性,是產品設計中的關鍵階段,也是可塑性最強的一環(huán),是體現產品設計創(chuàng)新性的關鍵,尤其是外形設計最能發(fā)揮設計師的創(chuàng)造性;技術設計為概念設計的要求服務,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技術創(chuàng)新的發(fā)揮階段。市場需求及與之對應的產品定位可以驅動概念設計的創(chuàng)新,并帶動技術創(chuàng)新,反之也有促進作用。

產品的創(chuàng)新設計就是在這樣一個動態(tài)的、不斷與外界交流的過程中從設計初始狀態(tài)走向設計目標狀態(tài)。不管是哪一種思想,哪一種風格,哪一種因素,都是設計過程中的一個碰撞點,它們都對產品創(chuàng)新設計起著不同程度的作用與影響。

三、產品設計中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產品設計中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就是在進行產品設計的過程中,通過發(fā)散性思維,對所設計的產品進行多角度、多側面、多層次、多結構地去思考,從而得出設計的方法以及靈感來源。

四、產品設計中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與方法

產品設計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是將來設計師在設計產品中進行的主要活動方式和內容。創(chuàng)造性思維不僅能提示產品的本質及內在聯(lián)系,而且能在此基礎上產生新穎的、具有社會價值的前所未有的思維成果。

根據產品設計的特點,我們通過運用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方式可以總結出一些設計方法,如越界法、性質超越法、換位思考法、逆向思維法、發(fā)散思維法等。

(一)設計一款杯子

杯子的形狀在人的腦海里已經形成了一個特定的形態(tài),在設計的過程中往往會受到這種特定形態(tài)的影響,很難跳出這個形態(tài)的邊界,所以設計出來的產品在形態(tài)上都是大同小異的。假設我們跳出這個邊界,用越界的思維方法來設計這個有飲水功能的器皿,這樣就可以完全地出乎人的意料之外。因為設計者只要考慮人飲水這個動作,思考人是怎么通過一些工具來達到這個飲水的目的的。水是透明的,平滑的,具有透明性和反射性能的,這樣一來就可以形成很多種形態(tài),可以想象設計出可過濾的、水袋式的、擠壓式的等造型。

(二)牛奶的包裝設計

對當年牛奶是用玻璃瓶盛裝的、酸奶以白瓷罐藏身的日子還有印象,也曾為鮮奶變質而煩心。由瑞典人魯賓.勞辛根據從灌香腸技術得到的靈感,推出了用紙為原料的利樂三角包,并使自己創(chuàng)辦的利樂公司成為最先為牛奶提供包裝的公司之一。這是產品設計中運用性質超越法的方式來完成的,超越產品的單一屬性之后得到能讓人接受又能解決到問題的思維方式。

(三)美國科勒公司用換位思考法設計出了一款有側開門的浴缸,主要是方便一些老弱勢群體

在浴缸的側面開了一個門,對老人、兒童或者身體有殘疾的人來說無疑是一種方便。在防水技術的支持下,這個在側面開門的浴缸在設計師的創(chuàng)新思維中誕生了。

這些例子都說產品設計中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都是需要設計師對生活有個敏銳的感受區(qū),可以發(fā)掘生活中出現的問題,針對問題提出問題,通過解決問題的方法來完成創(chuàng)意性的設計。想象力是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準備階段,今天在腦海里能幻想到的東西,說不定明天就能得到實現。所以想象力也是設計師不可或缺的。

五、產品設計中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重要性

在當今社會中,產品設計已成為創(chuàng)意型產業(yè)的金鑰匙,也是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qū)經濟實力的重要指標。產品設計的教學最重要的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我們要解放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著重創(chuàng)新型設計思維的培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設計能力。運用各種思維方式和方法來開發(fā)創(chuàng)造能力,以創(chuàng)造出更多優(yōu)秀的作品。

參考文獻:

第9篇

1、調查研究階段:發(fā)展新產品的目的,是為了滿足社會和用戶需要。用戶的要求是新產品開發(fā)選擇決策的主要依據。這個階段主要是提出新產品構思以及新產品的原理、結構、功能、材料和工藝方面的開發(fā)設想和總體方案。

2、新產品開發(fā)的構思創(chuàng)意階段:新產品開發(fā)是一種創(chuàng)新活動,產品創(chuàng)意是開發(fā)新產品的關鍵。在這一階段,要根據社會調查掌握的市場需求情況以及企業(yè)本身條件,充分考慮用戶的使用要求和競爭對手的動向,有針對性地提出開發(fā)新產品的設想和構思。產品創(chuàng)意對新產品能否開發(fā)成功有至關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3、新產品設計階段:產品設計是指從確定產品設計任務書起到確定產品結構為止的一系列技術工作的準備和管理,是產品開發(fā)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產品生產過程的開始,必須嚴格遵循“三段設計”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