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色777777女色窝,777亚洲妇女,色吧亚洲日本,亚洲少妇视频

鄉(xiāng)村音樂的特點

時間:2023-07-04 16:27:12

導語:在鄉(xiāng)村音樂的特點的撰寫旅程中,學習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條寶貴的路徑,好期刊匯集了九篇優(yōu)秀范文,愿這些內容能夠啟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靈感,引領您探索更多的創(chuàng)作可能。

鄉(xiāng)村音樂的特點

第1篇

本文從排舞是健身運動談起,說到排舞的起源,談到排舞的特點價值,介紹了排舞在各年齡層以及在學校的發(fā)展,闡述了要真正地理解排舞的意義,細致的分析了其中的一些細節(jié)。一管之見,一哂之得,率爾操觚,商榷同仁,敬請矯枉。

關鍵詞:排舞 起源 高校 價值

一、前言:排舞 健身運動

排舞,英文名Linedance從字面上理解就知道,這是一種排成一排排跳的舞蹈,它源于70年代的美國西部鄉(xiāng)村舞曲,也叫牛仔舞。起先用吉他和拍手的方式起舞,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后來融 排舞比賽入了歐洲宮廷和拉丁式的舞步,舞步多元,風格創(chuàng)新,簡單易學,是一種即可個人獨享,又可與團體共樂的舞蹈。近年逐漸在亞洲引起注意。在港臺,日本,新加坡等地都掀起了一股熱潮,受到各個年齡層的歡迎,可以說是老少皆宜的舞蹈。

二、排舞的發(fā)展其來自

排舞最早萌芽于美國西部鄉(xiāng)村民間交際舞。因此關于排舞起源,我們可以從社交舞的演進過程,對排舞的起源、性質和它的發(fā)展方向作一個合理的解釋。

社交舞是起源西方的一種舞蹈形式,又稱舞廳舞、舞會舞或交誼舞。它來源于各國的民間舞蹈,是在古老的民間舞蹈的基礎上發(fā)展演變而成。20世紀80年代早期,隨著西部鄉(xiāng)村音樂在美國的大流行,為配合西部鄉(xiāng)村音樂的傳播,作為今天被接受的現代排舞真正誕生了。在1980年,一個叫吉姆的每個人根據西部鄉(xiāng)村舞曲編排了一支排舞。五個身著休閑西裝、頭戴皮帶冒、腳穿旅游鞋的四十多歲的男子重復著向前走,向后走,踏步,踢腳,轉圈等簡單易學的舞步組合,并配合隨意的身體動作充分演繹了美國西部鄉(xiāng)村音樂的動感、隨意、休閑。這個起源于20世紀40年代大樂隊音樂風格的排舞,是第一個被知曉的有設計編排舞步動作的排舞。由于這一段時間排舞都是來源于美國西部鄉(xiāng)村舞,在當時主要是為了配合和促進鄉(xiāng)村音樂的發(fā)展,因此顯然的帶有西部鄉(xiāng)村音樂的烙印,這些被改編為排舞的西部鄉(xiāng)村舞蹈被證明是現代排舞的正式誕生,也正因此。許多人認為現代排舞和鄉(xiāng)村音樂是同義詞(這也是排舞標志性的服裝樣式的來源)。

三、排舞的特點

排舞的特點很多,它現在已經發(fā)展到了3000多支舞曲,每一支舞曲都有自己的獨一無二的舞碼。 排舞的每一首舞曲,可由32拍,48拍,或64拍等不同的循環(huán)節(jié)奏所組成。所以每首曲子的舞步也隨著特定的循環(huán)節(jié)奏而重復。另外,每首排舞的基本跳發(fā)規(guī)律還分為2個朝向和4個朝向交替旋轉。排舞更融合了很多社交舞的舞步,如恰恰,倫巴,曼波,牛仔,和搖滾等舞步。在如此多重的舞蹈元素組合與變化之下,排舞有簡單的,也有復雜高難度的,讓舞者能跳出自己的個人風格,完全屬于自己的詮釋,更增添排舞吸引人的魅力。作為一個新引進中國的舞蹈運動項目,學跳排舞不但可以從中學到優(yōu)雅的姿勢,還可以放松心情,舒緩緊張的情緒,并且輕松達到健身減肥的效果,讓生活更加健康美好。

四、排舞在高校的發(fā)展

隨著排舞課程的深入展開,排舞逐步進入課程。在老師的講解與示范下,學生對舞蹈的了解與喜愛也與日俱增。通過在多次的教學中,發(fā)現排舞其實有很多好處:首先,學這門課對自身體形的塑造和培養(yǎng)有很多幫助,排舞的動作多種多樣,有簡有繁,時快時慢,時而停頓,時而節(jié)奏分明,可以使全身肌肉和骨骼得到良好的鍛煉。同時它是一種力與美的享受,經常練習,還能增進人體的靈敏,柔韌素質,使身體更諧調健美,有助于人體的全面發(fā)展;其次,跳舞讓學生精神振作,心情愉快。從前學生喜歡睡懶覺,早晨起床后,常感到朦朧,全身沒勁,不能馬上投入學習等,這時便試著練習一些平時學過的動作,大腦很快就會興奮清醒起來,身體各部分的機能也有多提高,使得精神飽滿,充滿活力,從而為一天的學習準備好良好的身體條件;另外,學排舞讓學生感受到了團體的配合力,一個學生的動作和位置不到位將影響整個隊伍的整齊度,所以增強了每個學生的集體意識感。最重要的是,學習排舞培養(yǎng)了學生的恒心,讓學生變得更加堅強了,讓學生變得更加自信了,讓學生更加熱愛生活。

世界上很難辦到的事情,只要人們用心去做,總是有可能成功的,堅持是走向勝利的最后一道障礙,在最黑暗的時刻也就是光明就要到來的時刻,越是這樣越是要堅持,“水滴石穿,繩鋸木斷”小小的水滴經過長年累月尚能將石頭滴穿,那么我們還有什么事情做不到呢,所以堅持一定勝利,也就是堅持就是勝利。

五、排舞的健身價值

1.健體價值 2.健心價值 3.健腦價值記憶 4.健美價值 5.終身鍛煉價值

排舞運動,適合各個年齡層次,學練的門檻較低,“凡是會走路的人都會跳排舞”這句話說明了即使沒有舞蹈基礎,也能進行排舞練習,在 3000 個舞曲中, 包含了多種舞蹈和音樂風格,每一個舞曲都有精心設計的動作規(guī)范。針對不同性別、年齡層次的人群都有較為適合的運動量和強度。青年人比較喜歡熱情奔放、激情洋溢的舞曲和舞蹈類型,就可以選擇拉丁舞、爵士舞、街舞、舞廳舞等舞蹈風格;中老年人則可以選擇舒緩、柔情的華爾茲、恰恰等舞蹈風格。

總之,排舞有舒緩身心壓力 、增強心肺功能 、塑造優(yōu)美形體 、增強身體協調 、結交更多朋友 、彰顯團隊精神的作用。排舞是將健身性、娛樂性、觀賞性、趣味性和群眾性等容為一體的運動形式,并與現代生活方式密切相關,目前這項運動在世界上已被列在幾大最具健身性項目的首位。

第2篇

古典樂Classical music

古典音樂是指那些從巴洛克時期 ( 1600年-1750年 ) 開始一直到20世紀早期,在歐洲文化傳統背景下創(chuàng)造的音樂,它有別于通俗音樂和民族音樂,具有永恒的意義。大約從1600年開始,也就是所謂的巴洛克時期,歐洲作曲家開始創(chuàng)作的早期音樂,這也就是古典音樂的開端。古典風格就是那些我們可以從18世紀最偉大和最著名的作曲家海頓、莫札特和貝多芬的音樂中聽到的風格。 采用奏鳴曲曲式是古典音樂最典型的特征,這種曲式是許多18世紀末期作品共同采用組織音樂素材的基本方法。而它作為整整一代的主要曲式,一直使用到古典樂派衰亡之后,并為浪漫主義時期的許多作曲家提供了靈感。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古典風格雖然是一種富于表現力的風格,既可以表現強烈和熱情的情感,又能表現抒情和豐富的情感,但它始終受到常規(guī)的限制。著名的古典樂大師巴哈 ( 德國作曲家 ) 曾為我們帶來了為數眾多的古典音樂佳作。他有一次在宮廷表演中,大提琴被人做了手腳,G弦之外的所有弦都斷了,就在所有人都等著看巴哈出丑的時候,他卻即興的用 G弦演奏了一首詠嘆調,這樣一個故事,帶給世人太多的思考,而這一首曲子在此之后也溫暖了許多在困難中奮勇前進的人們。

同樣以古典樂器為靈感來源,美度貝倫賽麗系列按照經典弦樂器小提琴設計,描述了一種獨特而純潔的審美情趣:優(yōu)雅來自于和諧輪廓,是完美形式和視覺效果展現,注重細節(jié)成就了偉大。該款女表是美度最為暢銷的貝倫賽麗系列中2007年的款式――體現了永恒美麗的典雅。該款腕表優(yōu)美的輪廓,散發(fā)出耀眼的光芒,使其充滿了古典的知性氣質。高拋光的鋼材表殼展現了曲線的輪廓,鉆石點綴的表盤牢牢地抓住了人們的眼球,時針、分針和秒針都采用斜面鉆石切割,雙面防眩目涂層的藍寶石鏡面使得時間更易被讀取。日期在3點位,透明背底展現了精雕細琢自動機心,日內瓦紋裝飾的自動錘。該表采用Aquadura密封表冠系統,50米防水。當美度時間和情感交織在一起,當音樂鐫刻出珍貴的情感瞬間,當優(yōu)美的樂符蕩漾著樂曲的精髓永恒的經典,美度便優(yōu)雅的展現在了您的腕間。

爵士樂Jass Music

爵士樂成形時間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公認的發(fā)祥地是美國南部路易斯安那州的一個亞熱帶城市――新奧爾良。在眾多流行音樂中,爵士樂是出現最早并且是在世界上影響較廣的一個樂種,爵士樂實際就是美國的民間音樂。歐洲教堂音樂、美國黑人小提琴和班卓傳統音樂融合非洲吟唱及美國黑人勞動號子形成了最初的“民間藍調”,“拉格泰姆”和“民間藍調”構成了早期的爵士樂。

與傳統音樂比較而言,爵士樂的一大特征是它的發(fā)音方法和音色,無論是樂器還是人聲,這些特征都足以使人們絕不會將它們與任何傳統音樂的音色混淆。這些特殊之處大多來源于用樂器或人聲對美洲黑人民歌的模仿。在爵士樂中,加入了非歌唱的吼聲、高叫和,并突出了這種感覺。除此以外,特殊的演奏和演唱技巧也是造成特異效果的重要手段,在這些技巧中最常用的是不同于傳統觀念的顫音。與此同時,爵士樂中的顫音是有變化的,變化的方向一般是幅度由窄到寬,速度由慢到快,而且常常在一個音臨近結束時增加抖動的幅度和速度,更加強了這種技巧的表現力。同時,在一個音開始時,爵士樂手們會從下向上滑到預定的音高,在結束時,又從原來的音高滑下來。所有這些變化都是無法用樂譜來詳細記錄的,有經驗的爵士樂手都熟練地掌握了這一類的方法、尤其是這種觀念,他們可以根據不同的旋律或伴奏音型將這些效果“制造”出來。因此可以這樣說:由于即興的傳統和技巧的個人發(fā)揮,爵士樂是由作曲家和樂手共同創(chuàng)造并完成的。

說起品牌與爵士樂的完美結合,不得不提的就是伯爵Limelight Jazz Party系列,2010年伯爵推出了兩款Limelight Jazz神秘腕表。一枚是圓形款式,另一枚則是方形的,兩枚腕表分享著一個秘密,以兩種截然不同的詮釋來闡述同一個音樂主題。只要推開第一枚腕表上的瑪瑙表蓋,便可展示時間。表殼上的雙色剪影映照在黑色絹質表帶上,向爵士樂的精神致意。第二枚腕表的表蓋合起來時如同珍貴的手鐲,腕表以白金制,表殼和表鏈完美地結合,讓人迷失在追尋時間的旅程中。兩枚神秘腕表同樣以深色寶石及鉆石,將音樂世界、珠寶及腕表的天賦匠藝,演奏為和諧的迷人曲調,頗具爵士樂的格調。

搖滾樂ROCK and Roll

什么是搖滾樂呢?就其使用的樂器而言,它是以吉它、貝司、鼓為主,加上大功效的音響和諸多效果器來表現音樂的形式;就其風格而言,它分為布魯斯 ( Blues ) 、搖滾 ( Rock and Roll ) 、重金屬 ( Heavy Metal ) 、放克 ( Funk ) 、雷鬼 ( Reggae ) 、說唱樂 ( Rap) 等等;除此以外,搖滾樂還有演唱、舞臺設計、燈光效果等方面的特點。但是這些特點加起來,只是搖滾樂的形式而已。 而當我們提到搖滾樂,不可回避的是它內容上的屬性,也就是搖滾精神。搖滾精神說得的哲學一點就是人類追求生存自由的一種精神;說得通俗一點就是通過音樂來反大眾化的東西,因為順從大眾的就是失去個性的、媚俗的和流行的。 搖滾音樂人之間也存在著種種差異。不同的人生態(tài)度自然產生出不同的音樂。他們有些人是把搖滾樂作為工具,來表達自己的觀點。這種人如果不拿搖滾作為工具也會拿起另一種工具,因為他們在這個世界上生存內心的感觸很豐富,時常有骨鯁于喉一吐為快的感覺。這種人不僅是搖滾樂中的英雄,也是人類中的杰出者。如已故音樂天才、80后的偶像邁克爾?杰克遜便屬于這一行列。

而在腕表領域,將設計風格與搖滾樂結合的相當完美的杰作自然要數施華洛世奇在2009年推出的D.Light系列,該系列由Eric Giroud設計,并在2010年紅點設計大獎中榮登最佳產品設計大獎。D.Light系列完全拋棄老一代的傳統鐘表設計風格,取而代之的是充滿未來主義和動感活力的設計。它既是一件手鐲也是一個手表。長方形表盤上鑲飾171個施華洛世奇水晶,只需輕按藏身在一側的圓形寶石,即可令整個表盤閃閃發(fā)光,令人一見鐘情。水晶閃亮,變紅變藍,顯示相應時間。整個手表并沒有指針或日期,只有簡單的時間顯示。金色PVD表殼的款式時間指示呈明亮的橙色;而不銹鋼表殼的款式則呈現出迷人的天藍色。如此神奇設計令人過目不忘,突破傳統鐘表設計常規(guī),給人帶來搖滾的動感快樂,腕表的跨界也可以如此自由。

第3篇

在如今這樣一個文化日趨多元化、零散化的時代,在傳統的戲劇藝術如話劇、歌劇、舞劇、戲曲逐漸式微的時代,為什么音樂劇會如此強勢?顯然,這是一個十分復雜的問題,若非從音樂劇的文化個性、藝術品質、風格演變,以及對當代城市化進程及大眾文化消費心理等多層面多維度進行探討,均不足以說清這一現象。本文關注的焦點在于,音樂劇的音樂風格及相關問題,并試圖從這里入手分析音樂劇成功的經驗,以期能為我國音樂劇的研究和創(chuàng)作提供一個視角。

一、音樂劇音樂的風格屬性

音樂風格是音樂美學范疇的問題,不同時代的音樂有各不相同的風格屬性。嚴肅音樂有古典、浪漫和現代音樂之分,流行音樂有爵士樂、鄉(xiāng)村音樂、搖滾樂、世界音樂等等之說。那么我們如何看待音樂劇音樂的風格屬性呢?正如我們在談論歌劇音樂時,習慣于把它歸入與其相對應的嚴肅音樂流派(莫扎特的歌劇是古典樂派的、威爾第的歌劇是浪漫樂派的、勛伯格的歌劇是現代樂派的)一樣,我們是否可以把同為現代都市文化之一種的音樂劇與流行音樂,在風格屬性上等而視之呢?

在回答問題之前,先從音樂劇的都市文化性質說起。毫無疑問,音樂劇的產生、發(fā)展、流行是與當代世界的城市化進程密切相關的。可以說,沒有當代都市文化,沒有都市文化巨大的消費群體,音樂劇就是無源之水。音樂劇的都市文化性質決定了其音樂的總體風格屬性。而從歷史發(fā)展的整體面貌來看,都市文化生產的首要特征即是它的“商業(yè)性”。由此,獲取最大的商業(yè)利潤就成了音樂劇生產的終極目的。在此條件下,“通俗性”、“娛樂性”和“現代性”,成為音樂劇必然的文化個性。

在歐美國家,一部音樂劇從立項、論證到創(chuàng)演,其投資方、制作人、劇院經理首先關注的是預期票房價值,是商業(yè)回報。中國的音樂劇生產,同樣也要受利潤準則的支配,無論是政府主管部門還是私企老板,誰都不愿意動輒數十萬乃至幾百萬的巨額投資,去生產一部看不清商業(yè)前景的音樂劇。所以,音樂劇生產者首先要做的是研究市場,研究大眾文化消費心理,把握都市青年的藝術欣賞趣味――正是青年一代的生活與消費方式引領著都市文化消費的主流。考察在歷史上享有重要地位的音樂劇作品,我們就能發(fā)現,它們總是能在藝術和商業(yè)上取得雙贏。在音樂劇的總體風格上,它們無一不是通俗易懂、平易近人。在舞臺美術和劇場音效上,它們總是善于利用現代科技手段營造前所未有的視聽震撼效果。所有這一切,其實都是音樂劇都市文化性質的“通俗性”、“娛樂性”、“現代性”的題中之義。

同理,音樂劇音樂風格的發(fā)展與演變,始終沒有脫離大眾化、通俗化――即“流行音樂”風格的“主航道”,這是音樂劇的都市文化性質在邏輯上的必然指向。音樂劇音樂和流行音樂,就好比都市文化的“雙翼”,它們都是緊跟社會潮流、緊隨時代風尚,都是把受眾需求和市場導向作為自己風格定位的坐標。從這個意義上說,大眾化、通俗化和時尚化的流行音樂風格,顯然就成為了音樂劇音樂風格屬性的主體。所以,早期有“爵士”風格的音樂劇,后來有“鄉(xiāng)村音樂”風格的音樂劇和“搖滾”風格的音樂劇。例如,上世紀70年代風靡一時的音樂劇《奶油小生》(Greas),就是搖滾樂風格的。該劇憑借火爆的搖滾樂風和當時流行的時髦語言,受到青年人的熱烈追捧,竟然連演3388場②!而這一時期的流行樂壇,正是

搖滾音樂風起云涌之時。

當然,必須說明的是,音樂劇音樂和流行音樂盡管在文化性質和風格屬性上同屬一類,但它們在風格構成的內部組織和形成一定風格特色的技法規(guī)范上,仍然有著明顯的區(qū)別。二者尤其不能在時期與流派上做出簡單的一一對應。流行音樂的歷史往往表現為潮流和運動的歷史,諸如爵士、民謠、搖滾、“德國迷幻運動”(Kraut―rock)、“朋克運動”(Punk)等等,而反觀音樂劇音樂的風格流變,卻顯然沒有流行音樂那樣鮮明的流派更迭,更沒有顛覆性的改朝換代。它就像一條綿延流淌的河流、一幅年年歲歲珠串玉連的歷史長卷,其音樂語言風格上的傳承關系是深層次的、“不露聲色”的。我們沒有足夠的理由把上世紀30年代的音樂劇稱作“爵士音樂劇”時代,盡管有爵士風格的名劇《波吉與貝絲》為典范;也不能把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音樂劇冠以“搖滾音樂劇”時代,盡管有《長發(fā)》《奶油小生》《平步青云》等一批優(yōu)秀劇目盛演一時。這里不妨作一個頗有意味的比較:1943年上演的《俄克拉荷馬》(Oklahoma)和1989年上演的《西貢小姐》(Miss Saigon),前者是一部妙趣橫生的喜劇,一部表現美國人文精神的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杰作;后者是一部感人至深的悲劇,是以大制作、大場面的宏大敘事而著稱的“四大名劇”之一。二者相距40多年,處于不同時代和不同的文化背景,藝術創(chuàng)作理念上的變化與追求更是不可同日而語。但是,它們在音樂語言和風格規(guī)范上卻是同根同源、血脈相通的。

這的確是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它從一個側面說明,歐美音樂劇音樂風格的變化,其實是相對保守的。我們甚至可以說,歐美音樂劇其實頑強地守護著傳統規(guī)范。這樣說,當然不是否認藝術的發(fā)展。事實上,1989年誕生的《西貢小姐》在藝術上達到的令人嘆服的高度,是40多年前的《俄克拉荷馬》難以比擬的。從這個意義上說,音樂劇藝術的厚度和力量,產生于歷史而不是流變,產生于“舊”而不是“新”;或者說,它只能產生于基于歷史之上的變化,因為歷史的參照才呈現了意義。

二、音樂劇音樂的風格取向

歐美音樂劇百余年的創(chuàng)作實踐證明:簡潔、通俗、優(yōu)美、動聽的“大眾音樂”風格,是音樂劇音樂風格的基本取向。因此,音樂劇的音樂創(chuàng)作,基本上不允許任何以“反傳統”為目的的現代主義探索。代表著20世紀各時期嚴肅音樂發(fā)展前沿的“現代派”音樂――諸如無調性音樂、偶然音樂、噪音音樂,乃至“新復雜主義”音樂、“新人聲主義”音樂,連同與其密切相關的各種新興作曲技法,皆與音樂劇音樂創(chuàng)作“絕緣”。道理很簡單,這些以“求新”為最高美學規(guī)范的“新音樂”,在很大程度上不能為廣大的普通聽眾所接受。而音樂劇作曲家必須面對普通都市群體作為審美主體這一事實,堅持“共性”寫作時期的調性音樂語言和傳統作曲技術規(guī)范,將高雅通俗化,將傳統時尚化,使音樂劇音樂真正具備雅俗共賞的美學品質。

如上所說,大眾音樂風格是音樂劇音樂風格的基本取向。然而,大眾音樂風格畢竟是一個相對寬泛的概念。當我們結合作曲家的個人背景、審美趣味、技術專長等因素,進一步考察音樂劇不同發(fā)展時期的重要作品時,我們發(fā)現,音樂劇的音樂風格的確呈現出不同的風格面貌。本文將同一類音樂歸集一處,理出一個大致的脈絡,并以此為依據,劃分出以下三種大的風格類別:

1.與某種流行音樂流派――如“爵士”(Jazz)、“鄉(xiāng)村音樂”(Country Music)、“搖滾”(Rock’ n’ Roll)――相對應的風格類別。這類音樂劇的突出特點是:其音樂(主要是歌曲和舞曲)具有某種鮮明的“流派風格”,并且,多與當時占據流行音樂主流地位的某種流派處在同一時期。這一類的代表作品是《演藝船》《波吉與貝絲》和《俄克拉荷馬》。眾所周知,這三部作品都在音樂劇的發(fā)展史上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演藝船》(Show Boat)于1927年在百老匯首演。杰羅姆?科恩(Jerome Kern,1885―1945)作曲,奧斯卡?小哈默斯坦編劇、作詞。劇情描寫的是在一艘演藝船上沿密西西比河巡回演出的藝人們的演藝生涯。該劇在音樂、舞蹈、戲劇三者緊密結合、協調發(fā)展上的有機性,是音樂劇從早期的幼稚、低俗走向成熟的重要標志,被公認為美國音樂劇史上的第一座里程碑。作曲家科恩的貢獻不僅僅在于一部傳世杰作,更重要的是,它對音樂劇發(fā)展的歷史進程產生了深遠影響??贫髟缒杲邮苓^專業(yè)音樂教育,并熱衷于流行歌曲創(chuàng)作,還當過紐約“叮砰巷”③歌曲的推銷員。在百老匯音樂圈的多年浸染,使他對源于美國黑人音樂的“布魯斯”(Blues)、“拉格泰姆”(Ragtime)和由此發(fā)展而來的爵士樂了如指掌。劇中家喻戶曉的主題歌《老人河》,以美國黑人“靈歌”(黑人宗教歌曲)為素材,在深沉寬廣的曲調中,訴說著黑人心靈深處的悲苦與憤懣,在層層推進的句式結構中,激蕩起如滔滔江水般不可遏制的激情;而劇中另一插曲《無法不愛他》,則隨著從容的節(jié)奏和委婉的音調,盡顯“布魯斯”音樂所特有的浪漫情懷。

《波吉與貝絲》(Porgy and Bess)于1935年10月在百老匯埃爾文劇院首演。喬治?格什溫(George Gershwin,1898―1937)作曲,D?海瓦德編劇,D?海瓦德、I?格什溫作詞。格什溫既是嚴肅音樂作曲大師,也是百老匯音樂劇大作曲家。他創(chuàng)作《波吉與貝絲》的理念是:運用爵士音樂語言結合專業(yè)作曲技巧,把該劇寫成具有音樂劇的鮮明特色、同時又可稱為嚴肅大歌劇的作品。他的天才創(chuàng)作不僅見證了音樂劇創(chuàng)作思維的轉變和現實演進,也使黑人民謠、藍調、爵士樂成為了當代音樂劇音樂最絢麗的組成部分。劇中不少美侖美奐的唱段,如《夏季里》《我是一無所有》等,早已成為各國音樂會上的保留曲目。

《俄克拉荷馬》(Oklahoma),首演于1943年。理查德?羅杰斯(Richard Rodgers,1902―1979)作曲,小哈默斯坦編劇。對于該劇,在現有的音樂劇著作和文章中主要有兩種評論:其一,它在劇情、音樂、舞蹈三者有機結合上所達到的藝術高度,使音樂劇成為一種近乎完美的舞臺戲劇形式;其二,它是繼《演藝船》之后又一部劃時代的杰作。筆者認為,該劇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輕快甜美、熱情浪漫、充滿鄉(xiāng)土氣息的“鄉(xiāng)村音樂”風格(劇情描寫的也正是美國南部俄克拉荷馬地區(qū)的鄉(xiāng)土生活)。在這一時期,起源于美國南方農業(yè)地區(qū)的“鄉(xiāng)村音樂”,已經成為有全國影響的流行音樂形式。

2.具有一般意義上的流行音樂風格、但不能明確歸屬于某種流派的風格類別。這類作品的主要特點是:歌曲曲調簡潔、句式方整,好聽易唱、易于流傳。

屬于這類風格的典型代表,首推我國觀眾比較熟悉的《音樂之聲》(Sound of Music,1959年在百老匯首演,次年獲第14屆托尼獎最佳音樂劇、最佳女主角等5項大獎,1965年拍成同名電影)。劇中幾首舉世聞名的插曲,如《多來咪》《雪絨花》《孤獨的牧羊人》等,堪稱音樂劇歌曲寶庫中的“極品”。這部作品的作曲家就是上文提到的以一部劃時代的杰作《俄克拉荷馬》而名揚世界的羅杰斯。正是他,以《旋轉木馬》(Carousel,1945)、《南太平洋》(South Pacific,1949)、《國王與我》(King and I,1951)和包括《俄克拉荷馬》與《音樂之聲》在內的五大名作,造就了他在百老匯長達三十余年的輝煌。因此有人稱他開辟了美國音樂劇的“羅杰斯時代”④。在他眾多的音樂劇歌曲中,不乏如《多來咪》之朗朗上口、如《雪絨花》之委婉動人、如《美麗的清晨》之清新質樸的佳作,他的作品深刻地影響到了20世紀中期百老匯音樂劇的音樂風格,并成為它的主流。

3. 介于“嚴肅音樂”和“流行音樂”之間的、具有明顯藝術化傾向的風格類別。這類風格的音樂劇,主要是在聲樂曲的寫法上具有藝術歌曲的形式特點:旋律音高的起伏與變化較大,樂句間的長短比例不規(guī)整,句式內部結構比較復雜,節(jié)奏組合形態(tài)多樣化。而且,曲式規(guī)模也比一般的流行歌曲大。但它仍然保持明確的調式調性,仍然以優(yōu)美流暢的旋律而貼近普通聽眾為最高追求。

此類風格的歌曲在音樂劇名作中比比皆是。如《我真美麗》《今夜》(《西區(qū)的故事》插曲)、《回憶》(《貓》插曲)、《黑夜輕韻》《希望你再次出現》(《歌劇院魅影》插曲)、《世界的最后一夜》(《西貢小姐》插曲)等等。盡管這樣的歌曲不像《雪絨花》那樣易學易唱而廣為流傳,但人們依然愛聽。總體來說,這種“高雅的流行音樂”或“通俗的嚴肅音樂”風格,多見于晚近的歐美音樂劇。

有必要指出的是,以上三種風格類別的劃分,雖然是以不同時期的代表性作品為依據,但還是屬于歸納式的分類方法,沒有“風格斷代史”的意義。事實上,音樂劇發(fā)展到今天,沒有哪一個時期是以某種風格為“主宰”的,即便是在上文所說的“羅杰斯時代”,也有《西區(qū)的故事》這樣的曠世杰作長演不衰,也有以《毛發(fā)》(Hair,1967)為代表的搖滾風格的音樂劇名重一時。同時,還需要指出的是,音樂劇畢竟是舞臺戲劇,音樂之于戲劇情節(jié)的描寫和人物性格的刻畫⑤,必然會面臨多種技法的選擇和風格上畸輕畸重的問題。即便是在同一部音樂劇中,歌曲風格偏俗、樂隊音樂偏雅,或者舞蹈音樂偏重于爵士樂風格、歌曲則是一般意義上的流行風格等等,也是屢見不鮮的。例如,當代音樂劇作曲泰斗韋伯的名劇《貓》,劇中老貓格里澤貝拉的歌曲(如《回憶》)屬于文中所指的第三種風格,年輕的杰里科族貓的歌曲(如《杰里科貓族之歌》)具有鮮明的爵士風格,而劇中幾個氣氛緊張、情緒激動的舞蹈場面的音樂,則又表現出搖滾音樂特有的節(jié)奏律動。像這樣多種風格在同一部作品中并行不悖的情況,恰恰是是音樂劇的特色之一。

與歐美音樂劇比起來,起步較晚的中國音樂劇,無論是創(chuàng)作還是研究,在某種程度上還處于補課式的發(fā)展階段。本文對音樂劇音樂風格的探討,對我國的音樂劇創(chuàng)作和研究而言,或許不無意義。

① 周小川、肖夢等著《音樂劇之旅》第57頁,新世紀出版社,1998年11月版。

② 居其宏《音樂劇,我為你瘋狂》第51頁,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11月版。

③ 19世紀末,在紐約第28街集中了很多音樂出版公司,為了推銷歌曲,各公司都有推銷員在那里彈琴唱歌。由于鋼琴使用過度,音色疲塌似敲擊鐵皮聲,于是有人戲稱此地為“叮砰巷”(Tin Pan Alley)。叮砰巷由此成為流行音樂歷史上一種風格的代表。

④ 居其宏《音樂劇,我為你瘋狂》第134頁,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11月版。

第4篇

在更新教學理論,實施新課程的今天,我們的藝術教育工作者雖然都明白,要改變以往那種以教師為核心,以書本為中心的純理論的灌輸式教學。具體在教學實踐中,應該如何引導學生進行主動探索研究的學習呢?

一、精心誘導,激發(fā)學生探索學習的興趣

托爾斯泰曾說:“成功的教學所需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在課堂上,學生不僅是教育的對象,還是教育的參與者?!币魳沸睦韺W表明,當需要指向某一具體對象時,產生達到目標的欲望就形成了探求的動機,一個人如果對自己從事的探索活動具有越強烈的欲望和追求,那么他參與探索活動的動機就越明確。在音樂教學中,要善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盡量減少對學生行為與思維的無謂限制,努力營造良好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為學生打造一個充分展現自我的平臺,讓學生的潛能得到全面釋放,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眾所周知,在當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時代,音樂藝術方面也不例外,流行音樂日新月異層出不窮,大街小巷隨處可聞,喜好人群多為學生。根據這一特點,筆者在給高一年級的學生講授創(chuàng)作歌曲的種類(頌歌、敘事歌曲等)時,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從他們喜愛聽的流行歌曲入手,鼓勵學生放學回去后,找出有關敘事的流行歌曲。結果,在下節(jié)音樂課時,學生就拿出了他們準備的有關這方面的音樂光碟在課堂上播放。例如敘事歌曲,他們就播放與此相關的周杰倫演唱的歌曲《外婆》。有效的引導,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其中,不但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同時也加深了學生對創(chuàng)作歌曲種類的掌握與理解。

二、依據學生喜好心理,激發(fā)學生進行想象創(chuàng)造

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音樂教育正是進行創(chuàng)造教育、培養(yǎng)想象力、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重要學科。這是因為形象思維能力在音樂學科中應用最為廣泛,因此在音樂教育中注意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是非常重要的。認真鉆研,思考教材,設計不同側面的亮點,讓師生在整堂課上都有新的收獲和感悟。音樂教學在目標明確的前提下,基本的生命力就在于教師對教材的不斷創(chuàng)新。學生的思維正處于活躍時期,教師適時點撥,學生就會迸發(fā)出創(chuàng)造的火花。在學生學完《莫斯科郊外的晚上》這首歌后,筆者引導學生根據旋律節(jié)奏的特點,聯系各自的感受和喜好,對歌曲的演唱進行重新改編,可獨立創(chuàng)編,也可合作完成,這樣一來,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參與意識倍增。經過充分醞釀和積極思考,有些學生用流行唱法中的說唱形式進行重新演繹,還有的學生用家鄉(xiāng)的方言來演唱這首歌曲,這些做法既真實又貼近生活,充分體現了他們豐富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三、靈活教法,引導學生積極探索

中小學音樂教育的科學教法施諸于不同程度的教育對象時(包括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等),既要有循序漸進的規(guī)律性,又要有隨機應變的靈活性,隨時考慮怎樣才能使學生能夠接受得更多些、更快些,精神上更愉快些。教師要善于運用多樣的教學方式來充實課堂,使學生感到每一節(jié)新課對他們都是個謎。只有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筆者在給高一年級的學生介紹《舞蹈與音樂》時,先給學生播放一段有關的無音樂的影像資料,接著又播放一段配有音樂的影像資料,然后再請學生想一想:老師的意圖是什么?此時,學生的視、聽覺全都集中在影像資料上了,待學生看完之后再加以引導,很多的學生都說出自己的想法,從各自理解的角度來談談音樂與舞蹈的關系。通過體驗,大大加深了學生對音樂與舞蹈這種相互關聯、相互依托的微妙關系的感性與理性認識。

四、共同參與,引導學生大膽實踐

心理學講,參與學習的方法才是最有效的方法,一個人的興趣只有在實踐中才能產生和發(fā)展。只有學生積極參與的課堂才能煥發(fā)其生命活力,藝術課更多的時候體現的是一種同玩、找樂、創(chuàng)美的民主合作精神。在藝術課堂上,讓學生懷著由衷的欣喜熱愛之情,主動參與到音樂實踐中,師生共同感受、發(fā)現、創(chuàng)造、表現和享受音樂的美,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對美的感受、對美的鑒賞和創(chuàng)造力。

第5篇

關鍵詞:聽音樂 學習興趣 英語學習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社會的信息化,學好英語已經成為一種勢在必行的趨勢。英語已經成為我們與世界交流的必要手段,而且也越來越重要。目前,我國正處在經濟快速發(fā)展的時期,與世界的接軌是勢在必行的,當代的學生是我國未來發(fā)展的關鍵,因此學好英語是必然的。

語言的學習是需要語言環(huán)境的,但是中國孩子沒有學習英語的語言環(huán)境和背景,會覺得學英語很難、很累,所以很多孩子很排斥學習。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和學生是兩個基本元素,新的英語課程標準打破傳統模式,為適應社會發(fā)展需求,要轉變教師的角色,教師首先要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達到教學方式的多樣性,寓教于樂,使學生形成有效率的學習策略,掌握一定的表達交際能力,這樣才能達到英語教學與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全面發(fā)展。筆者歸納了一種學習方法很有效即利用音樂學習英語,學習歌詞唱法、翻譯等,而這種方法將是一種最好、最生動、最有趣的形式。聽很棒的歌曲,學很正的英文,給英語學習者,開辟了一個全新的天地,足以讓我們在陶醉于美妙的音樂時,使得英語的各種基本功底也隨著縹緲的音樂“冉冉”上升,突飛猛進。

音樂能提高人的學習和記憶能力;音樂能提高對美的欣賞能力;音樂能豐富學者自身的語言。一首動聽的歌,歌詞也一定很優(yōu)美,這些歌詞都具有詩的韻,或豪放、或激越、或纏綿、或哀怨、或多情,看多了,聽多了,自己的語言也漸漸變得豐富精彩,富有生命力。

在英語教學中,很多學生不知道從何處學習、如何學習,為了使學生輕松快樂地學英語,需要從最簡單之處著手,用最簡單的方法學習最好的英語。音樂是生活中的調味劑,幾乎每個學生都會去聽歌來讓自己放松,尤其現在電子產品的飛速發(fā)展使得人們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可以隨時隨地地聽歌,現在很多學生大都很欣賞英美歌手,也會自動地學習,我們何不用這一點來讓學生在學習英文歌曲的同時掌握英語呢,如果我們充分利用這個優(yōu)勢來學習英語,將會事半功倍。因此聽歌將是英語學習的一種極好手段。英語歌曲具有優(yōu)美的旋律、語言生動、平實、貼近生活,結構簡單且內容豐富多彩。在選擇歌曲時應注意:1.曲調是否優(yōu)美動聽。2.歌曲內容是否健康、積極、向上。3.歌詞是否易學、易懂、易記。選擇歌曲的時候可以從英語兒歌、歌謠開始,然后再選擇學生比較熟悉、比較喜歡的歌曲,或是一些經典老歌,最后學習一些難度較大的搖滾樂等。筆者一直從事基礎英語教學十多年,得出的結論是“聽音樂學英語”,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對英語的興趣。英語是有樂感的語言,聽音樂學英語可以消除英語學習者對英語學習的恐懼,在音樂的美妙旋律中逐步提高英語學習水平。

一、聽兒歌輕松學英語

英語兒歌和歌謠具有語言淺顯、形象具體、音韻自然和諧等特點,英語教學中,兒歌和童謠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英語歌謠具有非凡的魅力。學唱英語兒歌和歌謠時,歌詞中有著許多陌生的單詞和詞組,需要反復地吟唱練習,直至會唱、唱好為止,而這樣便有了更多學好英語的機會和動力。世界上十個人中有八九個人喜歡音樂,一個愛唱歌的人,能夠把歌曲牢牢地記在腦子里,于是歌詞中的單詞、短語,歌曲中純正、地道的發(fā)音便牢牢地儲存在腦中。筆者將十多首優(yōu)秀英國童謠配上優(yōu)美動聽的音樂,加上歡快奔放的節(jié)奏和優(yōu)雅活潑的動作,讓孩子在玩?;蛘呦硎芤魳返倪^程中輕松學英語。在教學中,筆者也發(fā)現學生們真的是唱的比說的好!例如在教新課標初中英語預備課程第3課Good friends和 第12課A birthday party時,學生可以分別學唱歌曲Make new friends和Happy birthday。在授新課之前學這些歌曲,可以調動學生熱情,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更快更好地進入學習狀態(tài)。而在學習牛津初中英語7B第六單元Pets時,則可以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帶學生進入詩歌的天堂。

二、聽經典歌曲學純正英語

“Classic music”(經典歌曲)因具有端莊高貴氣質,人聽人愛。經典歌曲有現代流行歌曲(pop)、Country(鄉(xiāng)村音樂)、影視金曲、歐西經典等。對學習者來說, 歌曲節(jié)奏較緩,旋律輕柔抒情,吐詞清晰,詞義簡單,學生最喜歡學。我班學生一聽見Big big world就迫不及待地想唱這首歌,他們學得相當認真,也學得相當得快,唱得相當得好。在學校組織的合唱比賽中,我班的這首英文歌曲獲得了一致好評。而Lemon tree、God is a girl也超級簡單,這種節(jié)奏感比較強,也比較熱鬧的歌曲,是學生的最愛。Westlife(西城男孩)的咬字很清楚,最適合初學者。Say you say me,Yesterday once more,Because I love you,Blue night,I’ll never break your heart,the day you went away都是經典的好歌, 當然還少不了泰坦尼克號和人鬼情未了的主題曲。

三、聽搖滾快速提高語速

“Rock & Roll”(搖滾樂)――活潑可愛,膾炙人口,廣為流行。搖滾樂簡單、有力、直白,特別是它那強烈的節(jié)奏,與青少年精力充沛、好動的特性相吻合;搖滾樂無拘無束的表演形勢,與他們的逆反心理相適應;搖滾樂歌唱的題材,與他們所關心的問題密切相關。不管歲月如何流轉,無論潮流怎樣變遷,學生對搖滾的態(tài)度始終如一。學生依然可以在R.E.M.的每一張作品里,找到他們所想要的那種非常有態(tài)度、非常自我、也非常有見地的年輕感覺。例如 R.E.M. 的懷舊校園搖滾:Everybody Hurts,Judas Priest 的Angel,Living After Midnight,Savage Garden的Affirmation,The animal song,Two beds and a coffee machine等,學生都津津樂道。

筆者只推出了三種音樂,如果你對其他風格的音樂有興趣,也建議你去聽。選擇的風格可以多樣,除英語兒歌、搖滾歌曲、英美傳統歌曲、影視金曲外,還可以聽一些其他類型的音樂,比如現代流行歌曲(pop)、Country(鄉(xiāng)村音樂)、Blues(藍調)、Hip-hop(嘻哈)……都比較經典,也比較易學。請記住:聽自己喜歡聽的,因為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

第6篇

喬治?格什溫(George Gershwin,1898-1937)是20世紀初美國杰出的作曲家,鋼琴家,他出生于19世紀末期浪漫主義與民族主義并駕齊驅的特殊歷史時期,他在堅持歐洲傳統音樂的同時,也兼收并蓄的發(fā)展了印第安民族黑人音樂,而在這樣的基礎上又形成了具有格什溫風格的美國民族音樂的特點,在他的作品中,既保留歐洲古典主義音樂的形態(tài),又吸收了黑人靈歌,和拉格泰姆布魯斯等流行的爵士素材。他的作品成為當代紐約音樂文化的精髓,成為流傳至今的經典之作。向世界展示出了具有美國標簽的獨特音樂形象,在今天來研究這位偉大作曲家風格的成因和形態(tài),對于學習音樂創(chuàng)作的個人,甚至我國民族音樂發(fā)展的走向都具有一定和借鑒意義和啟發(fā)。

一、時代背景與成長環(huán)境

美國的歷史于16世紀末英國殖民者在北美建立殖民地開始,在英國國內受到排擠壓迫的清教徒成為移民的大部分來源,讀《圣經》,唱贊美詩是他們在繁重的勞累以后僅有的娛樂活動和精神依靠。這是為宗教歌曲成為北美這片新大陸上最主要的音樂文化內容的緣由。而與此共存的印第安音樂則表現出說唱性強,很強的律動和節(jié)奏感,這也成為了后來美國爵士樂和鄉(xiāng)村音樂等這些民族音樂種類的先聲。

到20世紀2、30年代,美國的專業(yè)音樂家們開始渴望向世界展示出具有美國特點的作品,這時侯的黑人靈歌、拉格泰姆、布魯斯等民間的和爵士的音樂素材也已經被作曲家們嫻熟的運用。與此同時年輕的格什溫也正出生成長在這個被巴巴拉?朱克(BarbarA. Zuck)稱之為“爵士樂的時代”的黃金時代。

格什溫幼年家庭的居住點環(huán)境不夠好,街道窄小,人口嘈雜,四處遍布叫賣推車的小商販。喬治在學校表現很差,他雖然聰明活潑,但卻不用功,總是惡作劇,這樣放任寬松的環(huán)境對于格什溫的性格是有一定意義的,所以我們總能在他后來的作品中聽到充斥著灑脫不羈的自由旋律,極富詼諧幽默的氣質。格什溫14歲曾跟隨查爾斯?漢比策學習鋼琴,漢比策不僅教會給格什溫鋼琴演奏技術,他無視格什溫對于娛樂音樂的明顯偏愛,也強迫他接受扎實的古典音樂知識的訓練,他讓格什溫熟悉巴赫,肖邦和李斯特以及那時仍然在世的德彪西音樂,格什溫高中輟學后在紐約雷米克的公司擔任鋼琴手的這兩年的工作經歷又令他的即興音樂技巧也在另一方向增強,順從漢比策的音樂和他自己對流行爵士樂的偏愛使他徘徊于嚴格與自由之間。

二、在作品中的體現

格什溫的作品大多表現為語言活潑幽默,節(jié)奏明快,保留了一些歐洲音樂的曲調又具有新的美國特點,下面就格什溫的《藍色狂想曲》為例簡要的分析:

第7篇

關鍵詞:音樂??;藝術;演唱;風格;特征

音樂劇集合多種藝術表現形式和體裁,有百年的發(fā)展歷史,逐漸形成了一種獨立化、特色化的音樂戲劇形式,成為了令人矚目的藝術形象。音樂劇在進入中國之后,引起了研究學者的關注,在中國的文化藝術市場不斷升溫,為了更好地解讀音樂劇的藝術特征,我們需要著眼于音樂劇演唱的視角,對音樂劇的多元風格加以研讀和分析。

1 音樂劇獨特的藝術特征與魅力

音樂劇以其獨立的音樂戲劇形態(tài)在西方傳播有百年之久,它源自于傳統正歌劇中的喜歌劇、輕歌劇,并廣泛吸納爵士音樂、搖滾音樂、現代舞等流行音樂風格元素,逐漸形成海納百川、兼容并蓄的綜合型舞臺藝術形式,音樂劇在進入中國以來不斷升溫,并掀起了熱潮,它突破了語言的藩籬,展示出魅影百態(tài)的獨特藝術特征。具體來說,音樂劇的藝術特征包括以下內容:

1.1 高度的綜合性

由音樂劇的概念我們可以看到其高度的綜合性特征。從廣義而言,音樂劇以音樂為內核,并綜合其他舞臺表演元素,顯現出風光迥異的風采和特色。從狹義而言,音樂劇由音樂喜劇和美國歌舞劇演變而來,在時代的發(fā)展下,融合戲劇、音樂和舞蹈藝術形式,以劇本、劇詩為主線,融合了包含文學、戲劇、詩歌、舞蹈、繪畫等多元素,綜合性地對劇情、人物、情感等加以表達和傳遞,從而使音樂劇展示出綜合性、多元化、世界性的風貌。

1.2 多元化的藝術表現特征

在音樂劇之中融合了歌舞和戲劇的特征,音樂和舞蹈在音樂劇中的比重和呈現方式不盡相同,例如,音樂劇《西區(qū)故事》《音樂之聲》《悲慘世界》《魔術與表演》等。

音樂劇中不拘一格的悲喜劇是其多元化的又一特征,它并不是純粹的悲喜,而植根于這些藝術體裁,使音樂劇的風格多踴,通過時空的轉換拓展音樂劇的娛樂功能,從而深化音樂劇的藝術思想,提升音樂劇的藝術品位。

音樂劇中通俗與經典穿插、融合的特征是又一特色。它的通俗化主要表現在音樂之中,其音樂語言吸納了流行音樂元素,諸如:爵士音樂、搖滾音樂等,成為了音樂劇廣為流傳的法寶。這些音樂歌曲膾炙人口,創(chuàng)造出經典的音樂劇風格。例如,音樂劇《悲慘世界》中的多聲部重唱與合唱《新的一天(One Day More)》堪稱完美。

1.3 貼近生活的通俗易懂的語言藝術

音樂劇歷經百年,為廣大民眾所喜愛,其貼近生活、通俗易懂的語言藝術特征也是不可忽視的內容。音樂劇采用多樣化的生活題材,以生活化的故事為基點,進行舞臺形式的展示和再現,引發(fā)觀眾的情感共鳴,激發(fā)人們對于音樂劇的熱愛之情。例如,以鄉(xiāng)村生活場景為素材的音樂劇《俄克拉荷馬》,就選題于鄉(xiāng)村生活,將純樸、自然的鄉(xiāng)村生活題材搬到戲劇藝術之中,用音樂的、舞蹈的、表演的藝術形式,揭示人們渴望自由與美好的心愿,表達出人們內心的向往與渴求。同時,音樂劇還可以選取文學作品題材內容,將經典的文學作品搬入音樂劇之中,如:童話故事《美女與野獸》加以改編,可以創(chuàng)作成音樂劇作品,展示出通俗生活化的藝術形式,表達出人們內心的聲音。

2 音樂劇的多元演唱風格特征

音樂劇在進入到普通民眾的心中,首先是由于其流傳甚廣、動人心魄的唱段,如音樂劇《貓》中的唱段《回憶》、音樂劇《音樂之聲》中的唱段《雪絨花》等,這些扣人心弦的唱段唯美感人、細膩真切,極易滲入人們的心靈。然而,音樂劇的演唱風格并不是如這些代表性的歌曲一樣,清淺易懂,而是表現出多元化的演唱風格和特征。例如,《耶穌巨星誕生記》中的搖滾風格金曲《我不知如何愛他》(I don’t know how to love him);爵士風格的音樂劇《波吉與貝絲》中的《夏日時光》采用了爵士化的美聲唱法。在音樂劇中有各類不同風格的超級巨星,這幾位演員的演唱堪稱榜樣,如:音樂劇《劇院魅影》中的演員麥克波爾擅長駕馭各類風格的歌曲,可謂音樂劇的領軍人物,他的演唱技巧嫻熟,可以靈活自如地運用流行唱法、美聲唱法。還有莎拉?布萊曼演唱的歌曲《告別時刻》(Time to Say Goodbye)之中,顯現出深厚的演唱功底,她成為跨越傳統和流行音樂界的歌唱天后。在音樂劇《貓》中的主題歌曲《回憶》,由依蓮?佩姬演唱,她那略帶沙啞而不失優(yōu)美的嗓音,極強地感染了觀眾。

2.1 音樂劇中的美聲唱法風格特征

音樂劇的表現手法攜帶有深厚的歌劇藝術色彩,它借鑒歌劇的美聲發(fā)聲方法,如均勻流暢的氣息、共鳴、自然發(fā)音、清晰的吐字等。例如,音樂劇《西區(qū)故事》中就運用了美聲唱法,在瑪利亞的獨唱以及瑪利亞與阿尼塔的對唱之中,我們可以欣賞到她的清新自然、連貫流暢的演唱風格,她運用的聲音位置是高位置進行演唱,并以全身的整體共鳴為主,產生出輕盈飄逸的演唱效果。還有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卡納娃演唱《Somewhere》的唱段之中,她講究咽腔力度的控制以及全身的共鳴腔體,在音時運用了厚實的美聲唱法,顯示出無窮的演唱韌性。

美聲唱法在音樂劇中不斷發(fā)展和演變,并逐漸與流行唱法相融合,顯現出美聲唱法和流行唱法的默契性特征,流露出由單一美聲唱法向美聲與流行唱法相融合的趨勢??梢姡魳穭〉拿缆暢ㄓ懈鑴〉难莩L格,并且在音樂劇的發(fā)展進程中顯示出繼承與發(fā)展并存的狀態(tài)。

2.2 音樂劇中的流行唱法風格特征

音樂劇除了美聲唱法特征以外還有諸多的其他演唱風格,具有自己獨特的發(fā)聲運用方式,其演唱風格變化多端,要求演唱者根據不同風格體裁、不同類型的音樂劇歌曲進行唱法和技巧上的調整與駕馭。音樂劇之中的流行音樂風格具有親切自然的音色特點,這主要是它運用了本嗓的音色,并糅合了沙啞聲音的獨特化應用,顯示出獨特的藝術魅力。例如:音樂劇《劇院魅影》中麥克?克勞福特和布萊德?里特爾,就運用了流行音樂的本嗓式的演唱方法,自如地進行音色的變換,達到了扣人心弦的演唱效果。又如,音樂劇《孤獨的牧羊人》中就運用了真假聲區(qū)跳躍式互換的演唱技巧,實現了對音樂劇的流行音樂的演繹。

大體而言,音樂劇中的流行唱法風格主要有以下幾種:

(1)以鄉(xiāng)村音樂風格為主,這類風格的音樂劇有《俄克拉荷馬》《安妮,扛起你的槍》等,鄉(xiāng)村音樂風格的音樂劇曲目演唱時追強調樸實、自然的聲音,真聲為主,鼻腔共鳴的運用相對較多,偶爾結合假聲進行演唱,不需要太多裝飾性的修飾,力求演唱及語言簡單、真實。

(2)以搖滾音樂風格為主的音樂劇演唱風格,這類音樂劇曲目現代感較強,演唱時更接近使用最自然、最原始的演唱方式,不追求聲音的細膩程度及音色,突出聲音運用的力度,要求演員在良好的氣息支持和較寬的音域條件下,增強聲音的爆發(fā)力以渲染演員在通過演唱塑造人物過程中的情感。以搖滾音樂風格為主的經典音樂劇有《長發(fā)》《耶穌基督超級巨星》《油脂》等。

(3)以爵士樂風格為主的音樂劇演唱風格,在音樂劇之中大量運用了爵士樂風格的曲目演唱時要求音色濃郁醇厚、在高音部分又具有極強的張力,令人沉醉而回味。強調通過對節(jié)奏、旋律的變化,呈現出一種無法捉摸的飄忽感和游移感。在音樂劇之中的爵士樂演唱成為了一種獨有的音樂語言,這在音樂劇《芝加哥》之中就有直接而明@的體現。還有在音樂劇《波吉和貝絲》之中,創(chuàng)作者格什溫就大量吸收了黑人的爵士樂,它將黑人爵士音樂語匯與專業(yè)作曲技巧相融合,并加以美聲演唱,開創(chuàng)了音樂劇的“交響味”的爵士風,其中的歌曲“夏日時光”和“波基我愛你”就以爵士樂的形式加以翻唱,吸引了眾多的觀眾。

2.3 音樂劇中的民族民間音樂風格

在音樂劇中的民族民間音樂是一個民族文化的個性化承載方式,它有其獨特的韻律,當民族民間音樂風格融入音樂劇之時,它綻放出醒目的光華,成為大眾文化的瑰寶。例如,韓國的音樂劇《亂打》就融入了韓國的民間藝術表達方式,其別致新穎的傳統農樂節(jié)奏和曲調,為人們所熟知和喜愛,在傳統農樂節(jié)奏與西方舞臺表演相融合的過程中,充分展示出韓國的民族文化特色。又如,我國浙江的原創(chuàng)音樂劇《五姑娘》,也融入了民間的落秧歌、急急歌等民間曲調和唱法,為觀眾呈現出富于水鄉(xiāng)風情的江南風俗畫卷。還有新疆的音樂劇《冰山上的來客》就將流行唱法與新疆民歌相糅合,在新疆特色化的鷹笛演奏與現代管弦樂、電子樂隊的融合之下,顯現出極強的韻律感。

3 結語

音樂劇在發(fā)展進程中不斷顯示出多元化的藝術特質,它在包涵多元演唱文化的發(fā)展歷程中,融入了精湛的演唱技巧,內含豐富而深刻的音樂藝術思想,在融合美聲唱法、通俗唱法、民族民間唱法、爵士唱法的過程中,音樂劇甚至生成了自己的“音樂劇唱法”,顯現出自由化、多元化、兼收并蓄的演唱風格。

參考文獻:

[1] 杜巖.跨界演唱風格研究[D].天津音樂學院,2015.

[2] 陳大陽.音樂劇的藝術特征以及對聲樂教學的啟示[D].東北師范大學,2010.

[3] 楊靜.音樂劇演唱中美聲與流行唱法相融之研究及其教學探討[D].南京藝術學院,2011.

[4] 楊文煜.當代民族聲樂多維思考[D].蘇州大學,2016.

第8篇

關鍵詞:流行歌曲 中學音教 教學實踐

前言

筆者從長期的教學實踐中發(fā)現,學生們雖然對音樂課興趣不大,但對通俗歌曲卻如癡如狂,這種現象很普遍,作為音樂教師,顯然是無法回避這一現實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無視學生的興趣,僵化、刻板的教學勢必導致課堂的沉悶以及學生積極性的下降。《中國音樂教育》雜志曾做過一項調查:在問到學生是怎樣學會唱歌時,37%的學生回答是跟老師學的,51%的學生回答是聽錄音機、看電視自己學的。由此可見,中學生對流行歌曲的熱情是很高的。下面筆者對如何將流行歌曲引入中學音樂教學闡述幾點思考與建議。

一、音樂教師要正確甄選流行音樂曲目

流行歌曲良莠不齊,作為中學音樂教師,有責任將通俗音樂有選擇地引入課堂。《思念》這首歌曲表達了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情感,教師可以聯系實際引導學生如何正確對待同學間的友誼,把握男女同學交往尺度。有些歌曲能體現關愛人類和平,保護地球、維護環(huán)境等對學生有思想教育功能的內容,如:《紅旗飄飄》、《中國人》、《同一首歌》、《讓世界充滿愛》、《還世界一片綠色》等。有的歌曲能代表某一時代,某一流派,某一風格,某一歌手的特點,如葉培的《今夜無人入睡》等,都是音樂教師可以利用的鑒賞課素材。有些流行歌曲像搖滾等曲風的歌曲,音高和節(jié)奏都有相當大難度,但是學生在興趣的引導下,通過反復模仿和練習也能夠在整體上把握音樂的感覺,如《雙截棍》、《壁虎》等,都可以當作教學內容??傊餍懈枨鸀閷W生們感知音樂提供了大量的素材,豐富了學生們的音樂審美體驗。

二、加強音樂教師對流行歌曲的理解與掌握

通俗音樂通俗易懂,隨著社會生活節(jié)奏的日益加快,人們的生活壓力和工作壓力日漸增加,像其它文化一樣,大眾音樂文化也逐漸走向“快餐化”。流行音樂題材多樣,貼近現實生活,輕松明快的節(jié)奏和內心表白式的歌詞使歌曲更易被學生接受,這是不可阻擋的潮流,音樂教師要順勢而為,不要一味的限制和阻止學生對流行歌曲的熱愛。

另外,流行歌曲是音樂的一種,音樂教師不僅要了解音樂史,如:中國流行音樂第一人“黎錦輝”、新時期大陸第一位流行歌星“李谷一”、中國搖滾樂第一人“崔建”等。而且要知道音樂的種類,如布魯斯、拉格泰姆、爵士樂、鄉(xiāng)村音樂、音樂劇、重金屬、龐克、藝術搖滾等等。

三、加強流行歌曲演唱技能的培養(yǎng)

中學音樂課堂引入流行歌曲目的不僅僅是娛樂學生,催感,更重要的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演唱技能。流行歌曲中的演唱技巧相對于藝術歌曲而言,更適合在基礎階段訓練中學生的演唱能力。流行歌曲融入到中學生的生活之中,使他們能夠朗朗上口,學習時,他們還能潛意識地模仿原唱。在技巧方面,老師的正確指導,使他們能夠學到唱歌的基本技能,對其中包含的音高、節(jié)奏、力度、速度、和聲等基本元素進行掌握。

四、提高學生對流行音樂的鑒賞能力

流行歌曲的娛樂性注重其感性愉悅,這就難以避免其低俗化。中學生對嚴肅音樂不感興趣,追求淺顯直接的音樂,追求時尚露骨的表達。受流行音樂歌星“一夜成名”、“投機取巧”等成功方式的影響,導致很多中學生追求時尚、追求享樂、浮躁、世界觀畸形等現象的存在,沒有社會責任感。因此音樂教師在引入流行音樂時要注意提高中學生的鑒賞能力,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襲和影響,不僅要加深學生對自己喜愛的流行歌曲的理解,還要增強對其它音樂文化的興趣。教師要注重從歷史因素、社會因素,創(chuàng)作與演唱者的人文因素、音樂要素的運用等決定藝術價值的各種要素進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而不能以簡單的“好聽”與“不好聽”,“適合”與“不適合”這類沒有實際意義的詞語來說明歌曲的內涵。

結語

流行音樂對中學生的影響非常大,流行音樂既然是音樂文化的一部分,就不應該將它擯棄在外。如何正確引導學生對流行歌曲進行選擇與鑒賞,是當代音樂教育工作者必須面對和探索的問題。音樂教師應當擔負起引導學生欣賞流行音樂的責任,讓他們在流行歌曲中學到音樂知識,提高審美能力,感受多元音樂文化的魅力,達到音樂教育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張輝:《中國流行音樂的發(fā)展歷程》,《音樂生活》,2007年第4期。

第9篇

關鍵詞:爵士樂 流行音樂 關系 影響

一.爵士樂

1.爵士樂的起源和發(fā)展

回首往昔,不覺間爵士樂的歷史已經有一百多年了。而爵士樂的來源也許要追溯到三百多年以前了。幾個世紀以前,歐洲和美洲的白人奴隸販子從非洲將許多的黑人奴隸運往美國,雖然他們無力改變現狀,但是作為人,他們有借助音樂來抒發(fā)自己情感的能力,于是,終日的壓抑,最終變成了一種反映內心世界的吶喊之音--爵士樂。在這種音樂形成之后,爵士樂被融入了在美國各地不同部落的黑人音樂文化當中,最終成為美洲黑人的“異地文化”,并在美國生根發(fā)芽,成為黑人文化的藝術結晶。

而爵士樂真正的形態(tài)形成是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這一段時間。它最初是反映在美國新奧爾良地方歌舞廳的銅管樂隊當中,到了20世紀30年代時爵士樂最為輝煌的時代,而爵士樂的中心也從新奧爾良轉移到了芝加哥、紐約和其它大型城市。到了20世紀50年代爵士樂又迎來繁榮時期,Bop(指人聲無意義的哼唱)成為了爵士樂的主流。而到了20世紀60年代以后,爵士樂不再像之前那么輝煌,但幾乎所有的爵士樂流派仍然在流行音樂的舞臺上大放異彩。

2.爵士樂的類別

經過上述所說,我們可以知道爵士樂擁有著長久的歷史,而在這個過程中爵士樂幾經發(fā)展后,也發(fā)展出了許多的風格唱法。像20世紀初的奧爾良爵士樂,30年代大樂隊演奏的搖擺樂,40年代的Bop,40年代末的冷爵士,50年代的Hard Bop,60年代的自由爵士,70年代的搖滾爵士以及以后的拉丁爵士,融合爵士,爵士FUNK等等,這些都可以讓我們感受到爵士樂輝煌的發(fā)展史。

3.爵士樂的特點

就音樂的本體而言,爵士樂是非常強調即興演奏的流行音樂,在形成的過程中受到了歐洲古典音樂,教會福音音樂,黑人勞動音樂,進行曲,拉格泰姆和布魯斯音樂的影響。在自身的特點上爵士樂以布魯斯的旋律及調式特征為基礎,采用了拉格泰姆的切分節(jié)奏型來貫穿整個作品。它的自由性能夠給樂手提供連續(xù)的創(chuàng)造力,許多爵士樂手可以隨心所欲的從其它音樂形式當中借用一些形式與想法,直到演奏到能夠充分表達自己的情感,又能夠將音樂帶入一個又一個“新”的方向為止。

而且,爵士樂還反映在它反叛于20世紀之前和與其同時的所有傳統音樂,所以說爵士樂最大的特點還是將自己的藝術風格重點表現在對世俗領域的反映上面。

二.流行音樂

1.流行音樂的起源和發(fā)展

流行音樂的起源可以歸納為兩個:一是美洲大陸的移民,或者說是白人帶來的音樂,這種音樂最早是誕生在美國南北戰(zhàn)爭時期。另一個是西非的黑人奴隸帶來的非洲音樂了。真正給現代流行音樂帶來本質力量的就是這種黑人音樂,在它的基礎上派生出了現代流行音樂的體系和基本脈絡。

在19世紀后期,黑人音樂吸收了白人音樂的因素后形成了自身的獨特風格并得到了快速的發(fā)展,而后誕生了流行音樂史上最重要的音樂體裁--布魯斯。19世紀末在美國的新奧爾良爵士樂的橫空出世為流行音樂掀開了新的歷史篇章。直到20世紀30年代,爵士樂一直處在輝煌階段,到了20世紀30--50年代初,由于科技的發(fā)展,唱片業(yè)興起,流行音樂得到了強大的傳播載體,由此,流行音樂開始向各個方向拓展,種類也開始驟然繁多,出現了鄉(xiāng)村音樂,抒情歌曲等體裁,而后,“貓王”融合了爵士,福音,布魯斯,鄉(xiāng)村民謠以及剛剛興起的電子樂,最終形成了流行音樂范疇最終要的音樂體裁--搖滾樂。到了20世紀60年代,美國的靈歌獲得了很大的發(fā)展,到了70年代,迪斯科以及搖滾樂的分支朋克音樂也在悄然中興起。到了80年代,世界的流行音樂開始進入了全面的發(fā)展時期。直到今天,流行音樂依舊不斷地在進步,不斷地在創(chuàng)新,一個又一個的新興曲風接連出現在人們的視線當中。

2.流行音樂的類別

從之前流行音樂的發(fā)展史我們不難看出,流行音樂在不斷的進步創(chuàng)新后,涌現出了大量的音樂體裁。像最開始的布魯斯音樂,到后來的爵士樂,到20世紀50年代唱片的興起后所帶起的搖滾樂,鄉(xiāng)村民謠,抒情音樂等,再到后來的迪斯科,朋克音樂,到了現在的節(jié)奏布魯斯,靈魂樂,FUNK,迷幻,嘻哈,無伴奏等等許許多多的流行音樂體裁被世人們所熟知。而且,無論是哪一種音樂體裁,都有被大量的人們所喜愛,這也使得流行音樂在人們的生活當中占有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3.流行音樂的特點

流行音樂之所以能夠得到快速的發(fā)展,是因為它的特點非常鮮明,相對于傳統的音樂形式,流行音樂更加的抒情,風趣,而且擁有著濃郁的生活氣息,它的寫作手法也相對通俗,曲調順口,易于傳唱,而且它的歌詞也多用生活語言,也為人們所接受和傳唱,歌手多是自成一格的,發(fā)聲的方法也各有千秋,不受聲院學派的束縛,演唱時感情要重于技巧,容易引起觀眾的共鳴等等。

三.爵士樂與流行音樂的關系

1.爵士樂與流行音樂在本質上的關系

在現今的生活當中,幾乎所有的人都有接觸到流行音樂,但是,大部分人確對流行音樂持有一種模糊的概念。只是知道,身邊人所傳唱廣泛,并且能夠朗朗上口,容易被人們多接受的歌曲就是流行音樂,而碰到爵士樂這種曲風有所差異,曲式結構有所變化,演唱方式有所不同的體裁時,也許有的人就會問到,這到底是什么音樂,在深一層去想就會問,這個音樂跟流行音樂是什么關系?其實,爵士樂是眾多流行音樂當中出現最早,并且是影響最廣的一個樂種。也就是說,從本質上來看,爵士樂本身雖然并不是流行音樂,是單獨的一種音樂體系,但是它所延伸出的許多樂種卻是流行音樂當中的曲風,對流行音樂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

2.爵士樂在藝術形態(tài)上和表演形式上對流行音樂的影響

因為爵士樂有100多年的歷史,出現的時間較早。所以,爵士樂對于流行音樂的影響也是巨大的。尤其是在藝術形態(tài)和表演形式上。首先,從藝術形態(tài)上來說,爵士樂將世俗的音樂文化推入到一個空前發(fā)展的高度,對傳統音樂的挑戰(zhàn)表現出了一種咄咄逼人的趨勢,應該說,傳統音樂并不是與流行音樂平分秋色的,而只是在大眾欣賞群體的眼中僅僅是萬花叢中的一點“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它已經失去了往昔的優(yōu)勢,其發(fā)展和地位已眼見得步履維艱。究其根源不可否認,這一趨勢的形成明顯是受到20世紀流行音樂的“始祖”--爵士樂的直接沖擊。使得世俗間所產生的流行音樂不再只局限在某一領域里,使其得到更加廣泛的傳播,在藝術的形態(tài)上得到了升華。而在表演形式上,爵士樂對于流行音樂同樣有著深遠的影響。開始階段的流行音樂只是在民間,百姓之間相互傳唱,只是人們的日常消遣,沒有伴奏,沒有固定的表演形式,而在新奧爾良的歌舞廳的銅管樂隊當中所表現出的爵士樂的興起,進而改變了流行音樂的這一狀況。使得流行音樂開始有了配樂,有了樂隊的伴奏,有了舞臺,有了演出模式,甚至于能夠做出優(yōu)美的曲調。這不得不說爵士樂對流行音樂在表演形式上有著深遠的影響。

3.爵士樂與流行音樂在社會地位及其社會功能上的關系

從之前的內容我們可以了解到,爵士樂來源于美國的黑人奴隸,而流行音樂的源頭也基本是如此。而且,就本質上來說,爵士樂就是流行音樂范疇當中的一種體裁。所以,爵士樂與流行音樂在社會地位和社會功能方面是基本相同的。但是,細細想來又有稍許不同之處。爵士樂是20世紀一個獨具特色的新音樂品種,它和流行音樂都對近現代音樂文化生活產生了十分重大的影響。當今歐美一些著名的音樂學院已經將這種新音樂納入到了專業(yè)課程的學習地位,分多地音樂研究機構以及基金會也將起作為專門性的課題納入到學術研究的視野。也就是說,爵士樂在社會地位來說已經越來越正規(guī)化,嚴謹化了,它的社會價值和社會地位已經越來越高了。而流行音樂整體雖然也在慢慢發(fā)展,但我們可以了解到,依然無法達到那一步。但是,流行音樂整體的傳播范圍要不單一爵士樂的傳播范圍要廣泛很多。

而從社會功能來說,無論是源于美國黑人奴隸的爵士樂還是源于南北戰(zhàn)爭和黑人奴隸的流行音樂,他們都可以說是人們生活的一個調節(jié)器,是人們的一種心靈的寄托,是人們向往美好生活的一個媒介。而且,爵士樂和流行音樂這兩個詞匯現在越來越被人們所熟知,所領會。也就使它們在人們的生活當中占有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也可以說明爵士樂和流行音樂整體都在某一程度上會對人們產生一種教化功能。從而使得它們在社會功能層面上得到升華。

四.結論

清晰,正確的理解爵士樂和流行音樂的含義,可以讓你從本質上認識到什么是爵士樂和流行音樂。了解爵士樂和流行音樂的起源,各階段的發(fā)展可以讓你更加深刻的了解到爵士樂和流行音樂,還可以了解到爵士樂與流行音樂之間對彼此的影響。也可以會會在你的音樂素養(yǎng),演唱技巧及水平提高等方面有所幫助。所以,正確理解爵士樂和流行音樂,了解它們在各方面的關系,清晰認識它們對彼此的影響,會對你的音樂理念,音樂素養(yǎng)及演唱技巧等提供很多的幫助。

參考文獻

[1]趙迎:《流行音樂》,2010年,[J]。

[2]北京現在音樂研修學院∶《流行音樂研究所西方流行音樂的風格與流派》,2010年,[J]。

[3]孫鐵軍∶《流行音樂演唱實用教材-外國部分∶布魯斯與爵士》,文藝出版社,2006年,[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