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30 16:07:50
導語:在臨床免疫學綜述的撰寫旅程中,學習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條寶貴的路徑,好期刊匯集了九篇優(yōu)秀范文,愿這些內(nèi)容能夠啟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靈感,引領您探索更多的創(chuàng)作可能。
1輸血盡量不易輸注新鮮血液,原因如下。
1.1 新鮮血液中各種成分抗原性強,容易引起輸血反應。
1.2新鮮血液中含有大量存活的淋巴細胞,容易引起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發(fā)生。
1.3血液中的某些病毒在體外保存過程中會自然失活,如梅毒螺旋體4攝氏度僅存活3天,因而超越3天的血液會相對安全些。
1.4新新鮮血液中某些成分量小且純度不高,起不到治療作用,如新鮮血液中的血小板、粒細胞體外很快失活且所含數(shù)量達不到治療量效果,因而不易輸用。
2輸血應嚴格掌握輸血指征[1]
2.1由于血源不足與不合理用血,各地經(jīng)常發(fā)生不同程度的“血荒”,不少醫(yī)院相繼出現(xiàn)被迫減少或停止手術(shù)的情況,影響了對患者的治療,如何減少不必要的輸血,減少血制品的使用,成為當前重要的課題之一。
2.2目前,臨床用血在認識上存在許多誤區(qū),不少患者甚至醫(yī)生都認為輸血提高患者的營養(yǎng)水平,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復,這其實是一種極端的錯誤。為此我國衛(wèi)生部以及歐美等許多國家和學術(shù)組織都制定了有關成分輸血的指南[2]。
相關研究結(jié)果表明,在外傷手術(shù)等應激狀態(tài)下,適度的血液稀釋對手術(shù)患者是有益的,沒有必要將血球壓積(Hct)提高到“正常值”的水平。
3輸血提倡成分血輸注
3.1成分輸血的目的[3]是為了達到科學、合理的用血,加強對臨床醫(yī)生的輸血醫(yī)學教育,使臨床醫(yī)師真正理解科學用血的涵義,特別是輸血指征的掌握。
3.2不同的血液成分發(fā)揮不同的生理功能,病人需要什么輸注什么,如:貧血輸紅細胞,粒細胞缺乏輸粒細胞、血小板減少輸濃縮血小板,燒傷患者輸血漿等,這樣既可使一血多用節(jié)約血源,又減少了輸血反應的發(fā)生,達到了科學安全用血的。 轉(zhuǎn)貼于
4大力開展自體輸血
4.1自體輸血是科學合理用血的主要措施之一,是最安全、最節(jié)省血液資源的方法。目前,國內(nèi)外醫(yī)學界大力開展自體輸血,2000 年國家衛(wèi)生部頒布的《臨床輸血技術(shù)規(guī)范》中強調(diào),自體輸血應>18% ,由此可見自體輸血的優(yōu)點是具有不傳播疾病,無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反應,無異體抗體引起的免疫及發(fā)熱反應,特別是實質(zhì)器官破裂內(nèi)出血,急需用又缺乏相合血液的人[4]。
4.2對一些稀有血型患者的術(shù)中輸血十分有利,還可節(jié)約血源,減少患者經(jīng)濟負擔等,但開展此項工作,必須依照相關指征選擇病例,在實施過程中(尤其是急性等容血液稀釋) ,根據(jù)患者的身體情況和相關檢驗結(jié)果,決定自體輸血量,正確判斷療效。調(diào)查結(jié)果表明,相當一部分醫(yī)師沒有掌握相關指征,對開展自體輸血不重視,這可能是自體輸血率提高較慢的主要原因之一。
5 輸血發(fā)展的趨勢與展望
現(xiàn)代輸血醫(yī)學已進入科學、合理、安全輸血時代,有關技術(shù)日新月異地發(fā)展,并逐步走向完善,同時相關領域研究的滲透、交融又極大地推動了輸血醫(yī)學的進展?,F(xiàn)代輸血已成為涉及臨床免疫學、移植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等學科的多技術(shù)的綜合治療手段,應用前景非常廣闊。參考文獻
[1]廖清奎.周密,嚴格把握輸血指征,大力提倡成分輸血[J].四川醫(yī)學,2000,21(2).
[2]范存斌.成分輸血指南[J].中國臨床醫(yī)生,2000,12(28):2324.
【關鍵詞】 玉屏風散;免疫效應;進展
玉屏風散出自元·朱丹溪的《丹溪心法》,是中醫(yī)扶正固本的經(jīng)典方劑。該方療效好,應用廣泛,是國家基本中成藥,被《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所收載[1]。該方由黃芪、白術(shù)、防風三味藥組成,具有益氣健脾、固表止汗的功效,用于治療氣虛肌表不固兼感風寒之自汗癥?!胺堑洹逼陂g,北京、上海、廣州、四川等地提供的“非典”防治方中,一般都包含玉屏風散中的黃芪、白術(shù)和防風,結(jié)果病死率大大降低,肯定了玉屏風散在防治“非典”中的作用[2]。現(xiàn)代免疫藥理研究表明,玉屏風散對免疫系統(tǒng)有廣泛的影響,包括對體液免疫、細胞免疫、免疫調(diào)節(jié)等。近年來對其進行了較深入的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的進展。
1玉屏風散對非特異性免疫的作用
1.1玉屏風散對單核巨噬細胞系統(tǒng)的作用
張磊等[3]研究發(fā)現(xiàn),玉屏風散總提物及其總多糖能對抗環(huán)磷酰胺所致的小鼠腹腔巨噬細胞吞噬功能的減弱。伍雪芳等[4]研究發(fā)現(xiàn),小鼠按體質(zhì)量灌胃玉屏風散,其30~90 min時相的血清對小鼠腹腔巨噬細胞均具有顯著活化作用(P
1.2 對自然殺傷細胞(NK)的影響
NK細胞是機體免疫監(jiān)視功能的重要執(zhí)行者,可殺傷某些腫瘤細胞或病毒感染的細胞,先于T細胞發(fā)揮作用,處于機體抗腫瘤的第一道防線,對淋巴瘤、白血病細胞最為有效。梁春敏等[7]進行了血清藥理學研究,結(jié)果表明,與正常對照組比較,1 h時相的玉屏風散含藥血清對NK細胞活性有增強作用(P
2 玉屏風散對特異性免疫的作用
2.1對總淋巴細胞的影響
梁春敏等[7]報道玉屏風散30 min~2 h時相含藥血清對小鼠脾淋巴細胞增殖有明顯促進作用, 其中1 h時相血清的促進作用表現(xiàn)最明顯(P
2.2對T細胞的影響
馬振亞[10]研究發(fā)現(xiàn)玉屏風散對風寒刺激導致的小鼠末梢血中T淋巴細胞非特異性酯酶(ANAE)陽性率下降有預防作用。玉屏風散加味對正常小鼠和注射氫化可的松引起的免疫低下小鼠可提高玫瑰花環(huán)形成細胞數(shù),能提高淋巴細胞轉(zhuǎn)化百分率,增加正常小鼠和注射環(huán)磷酰胺引起的免疫低下小鼠的T淋巴細胞數(shù)。張磊等[3]研究結(jié)果表明,環(huán)磷酰胺能使CD+4/CD+8和對Th有促進作用的IL|2分泌顯著降低,而玉屏風散總提物及總多糖均能使這些指標向正常狀態(tài)恢復,顯著改善免疫低下。
江忠等[11]對哮喘患兒用玉屏風顆粒治療并觀察其對T淋巴細胞亞群的影響,結(jié)果表明,CD+4/CD+8比值明顯下降(P
2.3對體液免疫的影響
玉屏風散水煎服能使反復上呼吸道感染動物和病人的血清免疫球蛋白IgA由治療前(1.82±0.07)g/L上升為(2.32±0.06)g/L,差異有高度統(tǒng)計意義(P
3對紅細胞免疫的影響
紅細胞具有很強的免疫黏附功能,通過此種功能可清除血循環(huán)中的免疫復合物(IC),促進吞噬,捕獲抗原及增強機體的免疫力。免疫黏附功能的結(jié)構(gòu)基礎是Cab受體,因此檢測Cab受體活性是檢測紅細胞免疫黏附功能的重要指標。張等[21]實驗研究結(jié)果表明,玉屏風散能明顯提高免疫抑制小鼠紅細胞的黏附功能,提高C3bR花環(huán)形成率,有效地降低IC花環(huán)形成率。章惠陵等[22]對120例反復上呼吸道感染患兒治療并觀察結(jié)果表明,90例患兒經(jīng)玉屏風散治療2月后,紅細胞Cab受體花環(huán)率有明顯提高,與治療前相比差異有高度統(tǒng)計意義(P
4對免疫器官的影響
4.1對免疫器官超微結(jié)構(gòu)的影響
畢玉霞等[5]觀察玉屏風散煎劑對胸腺超微結(jié)構(gòu)的影響結(jié)果表明,實驗組小鼠胸腺小葉結(jié)構(gòu)清晰,皮質(zhì)明顯厚于對照組,淋巴細胞數(shù)量增多,髓內(nèi)的淋巴細胞多于對照組。電鏡下對照組胸腺組織中淋巴細胞的數(shù)量減少,細胞核的間隙明顯擴張,胞漿中有空泡,說明出現(xiàn)內(nèi)質(zhì)網(wǎng)擴張,溶酶體殘余增多,提示上皮樣網(wǎng)狀細胞退化。實驗組中淋巴細胞發(fā)育良好,細胞密度增大,上皮樣網(wǎng)狀細胞亦未見異常,并多見淋巴細胞分裂相。
4.2對免疫器官重量的影響
侯林江[23]報道,提前灌服玉屏風散可以預防風寒刺激介導的免疫器官萎縮和重量減少,從而有效地預防淋巴細胞免疫功能的抑制。徐啟華等[9]研究了玉屏風散煎劑與玉屏風散發(fā)酵液對小鼠脾指數(shù)、胸腺指數(shù)的影響,結(jié)果玉屏風散煎劑與玉屏風散發(fā)酵液均能有效改善由環(huán)磷酰胺所導致的脾指數(shù)、胸腺指數(shù)下降,使之基本恢復到正常水平。玉屏風散發(fā)酵液對抗環(huán)磷酰胺所致的脾指數(shù)下降作用顯著強于玉屏風散煎劑。
5對免疫細胞因子的影響
梁春敏等[7]觀察了玉屏風散試驗血清對小鼠IL|2產(chǎn)生的促進作用,結(jié)果30 min至2 h時相血清可促進脾淋巴細胞產(chǎn)生IL|2,與正常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意義(P
6 對環(huán)核苷酸的影響
環(huán)核苷酸(cAMP,cGMP)是影響免疫功能的重要物質(zhì)。陳新等[24]研究表明,玉屏風散對風寒刺激導致的小鼠胸腺組織cAMP含量及cAMP/cGMP比值升高有預防作用,從而有效地預防淋巴細胞免疫功能的抑制。進一步地觀察發(fā)現(xiàn)玉屏風散對小鼠脾細胞cAMP呈現(xiàn)雙向調(diào)節(jié)作用,即使cAMP低者升高,高者則降低,且cAMP變化與PFC變化呈逆相關,即cAMP升高則PFC降低,cAMP降低則PFC升高;與cGMP呈正相關,與cAMP/cGMP變化則呈逆相關。由此證明玉屏風散具有雙向調(diào)節(jié)性免疫藥理活性[25]。
7 對遲發(fā)型超敏反應的影響
遲發(fā)型超敏反應(DTH)實驗是反應機體細胞免疫功能的一個經(jīng)典指標,玉屏風散加味可顯著增強小鼠綿羊紅細胞(SRBC)所致遲發(fā)型超敏反應,并拮抗氫化可的松引起的小鼠DTH反應抑制,使之恢復至正常水平,說明它能刺激細胞免疫功能,并使小鼠受抑制的細胞免疫功能恢復正常[26]。張磊等[3,6]研究表明:玉屏風散多糖能顯著對抗DNFB(2,4-二硝基氟苯)所致的遲發(fā)型超敏反應的減弱。玉屏風散多糖在連續(xù)14 d灌胃給藥情況下,可對抗注射適量環(huán)磷酰胺引起的遲發(fā)型超敏反應減弱。
8結(jié)語
由上述可見,玉屏風散對免疫系統(tǒng)效應的可靠性是得到明確論證的,近年藥理學研究也圍繞對機體免疫功能的影響,初步揭示了本方“益氣固表”的藥效學基礎。但對本方藥理作用的物質(zhì)基礎,即其調(diào)節(jié)免疫功能的活性成分的研究成果尚不顯著。由于效應成分群不明確,大多玉屏風散制劑采用水提醇沉最一般的提取工藝,用藥劑量大,限制了劑型的選擇,限制了制劑新技術(shù)、新工藝的實施。而質(zhì)量控制采用黃芪甲苷等幾個成分的鑒別方法也難以代表全方。
目前,中藥復方化學成分組成的高度復雜性和中藥復方藥效物質(zhì)基礎不明確,是中藥藥理學和復方化學研究共同的難點。針對此,在中藥復方藥理的方法學上出現(xiàn)了新的研究思路和設想。近年來對玉屏風散的血清藥理學有較多報道,但血清藥理學方法作為復方的一種體外研究方法仍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血清中成分復雜,血清本身的多種成分都可能與中藥成分或?qū)嶒炛械耐饧用赶?、培養(yǎng)細胞等相互作用,很難認識其真正的作用機制。而化學分離方法帶有很大的盲目性,容易造成復方成分的丟失。生物色譜法是一種嶄新的生物活性成分研究方法,它通過中藥中多種效應成分與細胞膜上的已知及未知的靶點相結(jié)合,從而對其色譜行為進行解析,得到效應成分或成分群。目前筆者正采用該方法對玉屏風散進行研究,并初步取得了一些進展。總之,研究玉屏風散的免疫功能、調(diào)節(jié)機體免疫狀態(tài)的作用靶點(或靶點群)、有效化學成分(有效化學成分群)對防治病毒感染的中醫(yī)藥理論與臨床實踐、對防治病毒感染的藥物開發(fā)均有重要意義。因此,這是今后研究需要努力的方向。對玉屏風散深層次的開發(fā),能更好地為人類健康服務。
【參考文獻】
[1]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5:409.
[2]唐國順.玉屏風散防治“非典”機理探討[J].中醫(yī)文獻雜志,2003,(3):35.
[3]張磊,吳瑕,王嵐,等.玉屏風散多糖類成分對免疫功能的影響[J].中藥藥理與臨床,2006,22(1):2.
[4]伍雪芳,梁春敏.玉屏風散對小鼠腹腔巨噬細胞活化作用的血清藥理學研究[J].基層中藥雜志,2001,15(6):11.
[5]畢玉霞,劉詩柱.玉屏風散對小白鼠免疫功能影響的實驗研究[J].中獸醫(yī)醫(yī)藥雜志,2007,(1):31.
[6]張磊,王嵐,吳瑕,等.玉屏風散總多糖不同給藥方式和時相影響小鼠免疫功能的對比研究[J].中藥藥理與臨床,2006,22(2):5.
[7]梁春敏,王賢喜,董群,等.玉屏風散對小鼠免疫調(diào)節(jié)作用的血清藥理學研究[J].上海免疫學雜志,2003,23(6):385.
[8]陳曙霞.玉屏風散為主治療病毒性心肌炎及體外藥物篩選的研究[J].中醫(yī)雜志,1990, (12):22.
[9]徐啟華,趙堃,曹軍.玉屏風散發(fā)酵液對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的調(diào)節(jié)作用[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06,27(6):64.
[10]馬振亞.中藥方劑免疫藥理研究[M].西安:陜西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1986:53.
[11]江忠,田菊,楊志斌,等.玉屏風顆粒對哮喘患兒T淋巴細胞亞群的影響[J].中成藥,2000,22(3):210.
[12]楊晨煒,張學蘭. 維生素A 和玉屏風對反復呼吸道感染兒SIL|2R、T細胞亞群的影響與臨床意義[J]. 臨床兒科雜志,2002,20(2):93-94.
[13]章惠陵,陳松泉.玉屏風散對上呼吸道感染患兒免疫功能的影響[J].中藥藥理與臨床,1995,(4):37.
[14]周然,武玉鵬,賈力莉,等.玉屏風散對小白鼠體液免疫功能的影響[J].中醫(yī)藥研究通訊,1990,(34):6.
[15]林文森,石志興,馬思明,等.補氣固表治療變態(tài)反應性鼻炎的臨床研究[J].中西醫(yī)結(jié)合雜志,1989,9(5):263.
[16]朱偉星,姚潔明.加味玉屏風沖劑治療“慢支”緩解期療效觀察[J].江蘇中醫(yī),1995,16 (7):45.
[17]廖世忠,陸社桂.玉屏風散防治易感者探討其“衛(wèi)氣”與免疫球蛋白的關系[J].遼寧中醫(yī)雜志,1993,(11):18.
[18]李軍.玉屏風散的藥理研究和臨床應用近況[J].浙江中醫(yī)雜志,1988,(6):281.
[19]童鯤,吳練中. 玉屏風散加味對小鼠免疫功能的增加作用[J].中成藥,1995,17(1):27.
[20]黃泰康. 中藥方劑現(xiàn)代研究大典[M]. 北京: 科學出版社,1996 :309.
[21]張,張曉莉,宋寶輝.玉屏風散對小鼠紅細胞免疫黏附功能及腹腔Mcp吞噬活性的影響[J].細胞與分子免疫學雜志, 2003,19(6):619.
[22]章惠陵,陳松泉.玉屏風散對反復上感的臨床療效觀察與實驗研究[J].新中醫(yī),1996,(1):22.
[23]侯林江.玉屏風散的免疫藥理研究進展[J].中國中西醫(yī)結(jié)合雜志,1998,18(11):701.
[24]陳新,區(qū)永欣,陳潔文,等. 玉屏風散對人工風寒氣象環(huán)境介導小鼠免疫抑制的預防作用[J].中國實驗臨床免疫學雜志,1993,5(5):46.
[關鍵詞] 獼猴桃根;藥理活性;臨床應用
[中圖分類號] R28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4)08(b)-0157-03
Progress of research on pharmacological action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for the root of Kiwifruit
XIAO Xiang1 SUN Rongjin2 JIANG Shanqing2 DU Ting3 YANG Guangyi3 YE Fang3
1.The People's Hospital of Yun County in Shiyan City, Hubei Province, Yun County 442500, China; 2. Shcool of Pharmacy, Hubei University of Medicine, Hubei Province, Shiyan 442000, China; 3.Taihe Hospital Affiliated to Hubei University of Medicine, Hubei Province, Shiyan 442000,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summaries the progress of research on pharmacological action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for the root of Kiwifruit in recent 10 years. The results showes that the pharmacological action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he root of Kiwifruit give expression in antitumor, regulating immune and antioxidation. Suggestions for future work are Screening pharmacological active and preparation.
[Key words] Kiwifruit root; Pharmacological action; Clinical application
獼猴桃根為獼猴桃科植物獼猴桃的根,主要分布于我國長江流域各省及東北三省,我國是該植物的優(yōu)勢主產(chǎn)國。獼猴桃根含有多糖、黃酮類、甾體及萜類、等主要成分。長久以來,獼猴桃根在民間被廣泛應用于抗癌、清熱、利尿、活血、消腫、治肝炎、跌打損傷,風濕性關節(jié)痛等作用[1]?,F(xiàn)對近10年來獼猴桃根的藥理活性研究及其相關的臨床應用進展進行總結(jié),旨在為后續(xù)的研究提供參考。
1 抗腫瘤作用
現(xiàn)代藥理學研究表明,獼猴桃根提取物在體外治療胃癌,肝癌,食道癌等腫瘤細胞株具有顯著的效果。張慧瑩等[2]研究了軟棗獼猴桃根蒽醌類化合物的提取方法,并觀察其對四種白血病細胞的抑制作用,初步確定蒽醌類化合物為其抗腫瘤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一定的體外抗腫瘤作用。張鳳芬等[3]對山梨獼猴桃根醇提物及醇提物的正丁醇萃取物的體外抗腫瘤活性進行了篩選, 結(jié)果表明正丁醇部分有抗腫瘤作用。林國彪等[4]、梁潔等[5-6]從正丁醇萃取物中分離了6個三萜類化合物:熊果酸、毛花獼猴桃酸B、2α,3β,24-三羥基-12-烯-28-烏蘇酸、2α,3α,24-三羥基-12-烯-28-烏蘇酸、2α,3α,23-三羥基-12,20(30)-二烯-28-烏蘇酸、2α,3α,24-三羥基-12,20(30)-二烯-28-烏蘇酸。其中熊果酸、毛花獼猴桃酸B、2α,3β,24-三羥基-12-烯-28-烏蘇酸及2α,3α,24-三羥基-12-烯-28-烏蘇酸對4種瘤株(宮頸癌細胞株Hela、黑色素瘤細胞株B16、人胃癌細胞株SGC7901和人肝癌細胞株Hele7404)有明顯的抑制作用。鐘振國等[7-8]分別對美味獼猴桃、山梨獼猴桃、中越獼猴桃三種根提取物在體外對7種腫瘤細胞株的生長抑制情況進行了研究,結(jié)果發(fā)現(xiàn)三種獼猴桃對不同腫瘤細胞的作用不同,美味獼猴桃根提取物可抑制其中的6種腫瘤細胞株的增殖,并可導致部分細胞凋亡和死亡、山梨獼猴桃根乙醇浸膏正丁醇溶解部分對7類腫瘤細胞株生長均有抑制作用、中越獼猴桃根提取物對6種類腫瘤細胞株的生長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體內(nèi)的抗腫瘤作用實驗:樓麗君等[9]用獼猴桃根氯仿提取物有效地抑制小鼠肝癌模型和人肝癌裸小鼠移植瘤模型的生長,抑制率大概在38.0%。阮葉萍等[10]比較了益氣補腎口服液和中華獼猴桃根對小鼠S180實體瘤的抑制作用,結(jié)果表明兩者均有有抑制作用,益氣補腎口服液抑制作用強于中華獼猴桃根提取物。
綜上,各種獼猴桃的提取物以及分離的單體在體內(nèi)、體外均有較好的抗腫瘤作用,但具體機制還待進一步研究。
2 抗畸變、突變作用
獼猴桃根乙醇提取物具有抗畸變、突變作用。Ikken等[11]研究表明獼猴桃乙醇提取物可阻斷體內(nèi)強致癌物N-亞硝基化合物(包括亞硝基二甲胺、亞硝基二丁胺、亞硝基吡咯烷、亞硝基哌啶)的合成,其中對亞硝基吡咯烷的阻斷率高達51%,提示獼猴桃根提取物對強致癌物N-亞硝基化合物所致的突變性有明顯的阻斷作用。通過觀察藤梨根提取物對小鼠染色體DNA抗誘變效應研究,崔向清等[12]已探究出獼猴桃根提取物對環(huán)磷酰胺誘變導致的DNA損傷具有保護作用,為藤梨根在臨床患者化療期間減毒作用提供動物實驗依據(jù)。楊向竹[13]研究也表明獼猴桃根提取液對誘變劑引發(fā)DNA的損傷具有抑制作用。
3 調(diào)節(jié)免疫系統(tǒng)作用
科學研究表明獼猴桃根寡糖(AKOS)和多糖(AASP)均具有調(diào)節(jié)免疫系統(tǒng)作用,對于免疫調(diào)節(jié)尤其是腫瘤免疫中的作用越來越受到重視。有學者研究了狗棗獼猴桃根中提取的AKOS對小鼠免疫功能的調(diào)節(jié)作用,結(jié)果表明AKOS能刺激產(chǎn)生抗體細胞的增生,并可以拮抗醋酸氫化可地松的免疫抑制作用,增強巨噬細胞的的吞噬能力,增強淋巴細胞增殖反應,表明AKOS是一種有效的免疫調(diào)節(jié)劑[14]。孫菊云等[15]研究了軟棗稱猴桃多糖對小鼠T細胞的作用,結(jié)果顯示Aap多糖不僅能促進小鼠脾臟淋巴細胞增殖,而且能促進小鼠脾細胞產(chǎn)生細胞白介素2,體內(nèi)給藥對淋巴細胞增殖反應的影響比體外更為顯著。
Park等[16]用軟棗獼猴桃根水溶性提取物PG 102抑制大鼠模型體內(nèi)總IgE合成,調(diào)節(jié)甲狀腺激素1和甲狀腺激素2的水平,在細胞因子水平治療皮炎,療效顯著。有學者用PG102治療白蛋白誘導的大鼠哮喘模型,實驗結(jié)果表明其能夠明顯改善其哮喘癥狀,并且在肺炎性細胞中發(fā)現(xiàn)了血紅素氧化酶。隨后的人體研究表明軟棗獼猴桃水溶性提取物PG 102能夠顯著增加人體總IgE,且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15)[17-18]。黃燕等[19]進行了中華獼猴桃根注射液治療了30例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的研究,對其治療前后體液免疫和T細胞亞群的檢測結(jié)果進行了比較,結(jié)果表明中華獼猴桃根液有提高小孩細胞免疫的功能,臨床療效顯著,治療總有效率達96.7%,實驗說明中華獼猴桃根液ACPS-R對小兒的免疫系統(tǒng)具有調(diào)節(jié)作用。
4 抗氧化作用
獼猴桃根中的多糖及三萜類化合物有清除氧化自由基和保肝降酶等重要作用[21]。閻家麒等[22]用二甲基亞硯(DMS)堿性體系產(chǎn)生超氧陰離子自由基(O2-?),用Fenton反應產(chǎn)生羥自由基(OH?),以電子順磁共振捕捉技術(shù)直接觀察ACPS對模型體系中產(chǎn)生的O2-?和OH?自由基的清除情況,結(jié)果表明ACPS對O2-?和O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與其濃度呈正相關,ACPS對O2-?清除能力與SOD相同,清除OH?能力強于Vc。楊艷杰等[23]采用DPPH自由基、超氧陰離子、OH?、過氧化氫和還原力反應體系,測定獼猴桃根提取物的體外抗氧化作用,并用維生素C進行對照試驗。結(jié)果表明獼猴桃根提取物具有較強的還原力,能有效清除DPPH和超氧陰離子自由基,并抑制羥基自由基的產(chǎn)生。所以,ERHM有效成分具有較為顯著的抗氧化作用。黃瑾等[24]研究了狗棗獼猴桃根提取物對小鼠抗脂質(zhì)過氧化及延緩衰老的作用,結(jié)果狗棗獼猴桃根具有增強組織清除白由基功能及延緩衰老的作用。楊艷杰等[25]用ERHM對四氯化碳(CCl4)、D-半乳糖胺和異硫氰酸萘酯(ANIT)致小鼠急性肝損傷保護實驗、單核巨噬細胞吞噬功能實驗、免疫低下小鼠溶血素生成實驗和毒性實驗,血清中的ALT、AST、T-BIL含量作為測定指標,得出華美2號獼猴桃根乙酸乙酯提取主要是三萜類化合物。具有較好的保肝降酶和退黃、提高免疫功能作用,安全無毒。
5 抗炎和抗病毒作用
早在1988年林佩芳等[26]就研究了安本施(從清熱解毒中藥中華獼猴桃根中提取的多糖復合物制劑)的抗感染免疫作用。結(jié)果顯示該制劑有抑制細菌黏附的能力,抑制率與已知黏附抑制物ConA相近,它能誘生千擾素,效價及性質(zhì)與聚肌胞類同。Basile等[27]在研究幾種植物的提取物的抗菌活性時發(fā)現(xiàn),獼猴桃根提取物對革蘭陽性菌具有較強的抗菌作用。陳玉祥等[28]開發(fā)了以獼猴桃根為主藥的治療乙型肝炎的藥物組合物,具有無毒副作用、療程短、顯效快、治愈率高、愈后基本不復發(fā)等特點。
6 降血脂作用
獼猴桃根在治療高脂血癥及高血壓病過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吳大梅等[29]應用獼猴桃根治療高脂血癥大鼠,表明獼猴桃根能明顯降低血脂,提高血清中的一氧化氮(NO)水平并降低內(nèi)皮素(ET)的水平。NO和ET的變化可能是其保護高脂血癥大鼠血管內(nèi)皮功能的重要機制之一。薛美蘭等[30]研究了獼猴桃濃縮物對高脂血癥大鼠血脂及紅細胞膜流動性的影響,結(jié)果表明其濃縮物具有顯著的降血脂作用,而且其降脂活性隨濃縮物劑量增加而增強,其次還可以明顯降低紅細胞膜的丙二醛(MDA)含量,減少膜脂的脂質(zhì)過氧化損傷,但對紅細胞膜的流動性未見明顯影響。
7 其他作用
相關研究表明,獼猴桃根中的黃酮類化合物,能改善血管的脆性和滲透性,改善血液循環(huán),對急性心肌缺血有保護作用,預防血管老化及腦供血不足,對治療高血壓、冠心病及心絞痛具有顯著療效[31]。同時,獼猴桃根對消化不良、嘔吐、過敏性皮炎、哮喘等也具有一定的臨床療效。雖然獼猴桃根廣泛應用于臨床,然而并非無任何毒副作用。其中含有的熊果酸、齊墩果酸、大黃酸、少量的鞣質(zhì)及其它抑制中樞的化學成分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中毒癥狀[32]。
8 小結(jié)
獼猴桃在我國分布廣泛、資源豐富,主要有清熱解毒、活血消腫、祛風利濕的功效?,F(xiàn)代藥學對獼猴桃根的研究多集中于化學成分的分離和有效部位藥理作用的研究,而關于獼猴桃根主要的抗腫瘤、抗氧化、調(diào)節(jié)免疫系統(tǒng)等作用的活性部位群的篩選和活性單體的研究卻鮮有報道,限制了該味中藥的藥物研發(fā)和臨床應用。故下一步的研究重點應為藥理活性成分的篩選和藥物制劑的研發(fā)。
[參考文獻]
[1] 江蘇新醫(yī)學院.中藥大辭典(下冊)[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2210.
[2] 張慧瑩,王璇,丁婷婷,等.軟棗獼猴桃根蒽醌類化合物的提取及其體外抗腫瘤實驗[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23):4630-4631.
[3] 張鳳芬,鐘振國,張雯艷,等.山梨獼猴桃根提取物的體外抗腫瘤活性研究[J].中醫(yī)藥學刊,2005,23(2):261.
[4] 林國彪,張雯艷,張鳳芬,等.山梨獼猴桃根提取物抗腫瘤活性研究[J].時珍國醫(yī)國藥,2008,19(3):523-524.
[5] 梁潔,甄漢深,鐘振國,等.美味獼猴桃根中三萜類化合物的體外抗腫瘤實驗研究[J].中藥材,2009,32(6):959-962.
[6] 梁潔,甄漢深,李生茂,等.廣西產(chǎn)美味獼猴桃根正丁醇部位化學成分的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2008,33(11):1275-1277.
[7] 鐘振國,張雯艷,張鳳芬,等.中越獼猴桃根提取物的體外抗腫瘤活性研究[J].中藥材,2005,28(3):215-218.
[8] 鐘振國,張鳳芬,甄漢深,等.美味獼猴桃根提取物抗腫瘤作用的實驗研究[J].中醫(yī)藥學刊,2004,22(9):1705-1707.
[9] 樓麗君,呂定量,胡增仁,等.猴桃根抗腫瘤作用研究[J].中醫(yī)藥學刊,2009,7(27):1509-1510.
[10] 阮葉萍,郭建友.藤梨根和益氣補腎口服液的體內(nèi)抗仲瘤作用比較[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07,13(4):41-42.
[11] Ikken Y. Antimutagenic effect of fruit and vegetable ethanolic extracts against-N-Nitrosamines evaluated by the ames test [J]. Agric Food Chem,1999,47(8):3257-3264.
[12] 崔向清,楊向竹.藤梨根提取物對小鼠染色體DNA抗誘變作用的初步研究[J].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0,33(6):411-412
[13] 楊向竹.藤梨根提取液對小鼠染色體DNA抗誘變作用研究[J].北京中醫(yī)藥,2010,29(3):214-215.
[14] 李麗,梁潔,甄漢深,等.美味稱猴桃根提取物對CCl4致小鼠急性肝損傷的保護作用[J].廣西中醫(yī)藥,2006,4(29):50-51.
[15] 孫菊云,楊曉林,張紹倫,等.軟棗稱猴桃多糖對小鼠T細胞的作用[J].中醫(yī)藥研究,1996,(1):47-49.
[16] Park EJ,Park KC,Eo H,et al. Suppression of spontaneous dermatitis in NC/Nga marine model by PG 102 isolated from Actinidia arguta [J]. J Invest Dermatol,2007,127(5):1154-1160.
[17] Kim D,Kim SH,Park EJ,et al. Anti-allergic effects of PG102,a water soluble extract prepared from Actinidiaarguta,in a marine ovalbumin-induced asthma model [J]. Clin Exp Allergy,2009,39(2):280-289.
[18] Kim SH,Kim S,Lee SH,et al. The effects of PG102,a water-soluble extract from Actinidia arguta,on serum total IgE levels:a double-blind,randomized,placebo controlled exploratory clinical study [J]. Eur J Nutr,2010,64(12):495-502.
[19] 黃燕,郭淑玉,周力音,等.中華獼猴桃根注射液治療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的研究[J].中國實驗臨床免疫學雜志,1993,5(2):40-42.
[21] 吳瑾瑾.浙產(chǎn)獼猴桃屬植物根、莖、葉中多糖的比較[J].中草藥,2010,7(7):3-5.
[22] 閻家麒,王九一,趙敏.中華獼猴桃多糖的提取及其對自由基的清除作用[J].中國生化藥物雜志,1995,16(1):12.
[23] 楊艷杰,何弘水.獼猴桃根提取物體外抗氧化活性研究[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1,39(29):17773-17774,17784.
[24] 黃瑾,鄭玉建,王維山,等.狗棗獼猴桃根對小鼠抗氧化作用[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08,24(1):75-76.
[25] 楊艷杰,何弘水.華美二號獼猴桃根提取物保肝作用的實驗研究[J].食品科學,2009,34(1):191-194.
[26] 林佩芳,張菊明,何一中,等.Anbenshi的抗感染免疫作用[J].疫免學雜志,1988,4(1):22-24.
[27] Basile A,Vuotto ML,Violante U,et al. Antibacterial activity in act in idiachinensis,F(xiàn)eijoasellowiana and Aberiacaffra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ntimicrobial Agents,1997,8:199-203.
[28] 陳玉祥,唐一甲.一種用于治療乙型肝炎的藥物組合[P].中國專利:CN200510031908.X,2007-01-24.
[29] 吳大梅,萬安霞,楊長福,等.野葡萄根、獼猴桃根對高脂血癥大鼠血脂等影響的實驗研究[J].時珍國醫(yī)國藥,2010,21(1):83-84.
[30] 薛美蘭,侯建明,張秀珍,等.獼猴桃濃縮物對高脂血癥大鼠血脂及紅細胞膜流動性的影響[J].營養(yǎng)學報,2006,28(4):350-351.
[31] Masashi T,Keiko H. Characterization of two novel polysaccharide having immunological activities from the root of Panaxginseng [J]. Biol Pharm Bull,2001,16(11):1087-1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