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12 02:50:53
導語:在關(guān)于長城的導游詞的撰寫旅程中,學習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條寶貴的路徑,好期刊匯集了九篇優(yōu)秀范文,愿這些內(nèi)容能夠啟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靈感,引領(lǐng)您探索更多的創(chuàng)作可能。
500字導游詞:長城導游詞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游,請大家多多關(guān)照,大家都可以叫我林哥。俗話說得好:不登長城非好漢。今兒就讓我們做一回好漢。”
大家看!遠看長城,它像一條神龍在崇山峻嶺間蜿蜒盤旋,化為我們今天的萬里長城,守護著這片好江山。它從東頭的山海關(guān)到西頭的嘉峪關(guān),一共有一萬三千多里。城墻外沿有兩米多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了望口和射口,供了望和射擊用。城墻頂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臺,是屯兵的堡壘。打戰(zhàn)的時候,城臺之間可以互相響應(yīng)。我們要是站在長城上,踏著腳下的方磚,就會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長城的勞動人民來。不要瞧不起這些數(shù)不清的條石,一塊就有兩三千斤重。 萬里長城還有一個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一條神龍來到這里,被這片美景所吸引了,就在這住下了。又過了許多年,神龍死了,它的身體化為一股金煙,鉆進了地下。過了幾天,海上突然出現(xiàn)了一個巨大的海浪,巨大的海浪正要把這些山脈弄成平地的時候,突然,埋葬神龍的地方出現(xiàn)了一股金煙,這股金煙又凝結(jié)成神龍,神龍向巨浪飛去。漸漸地,巨浪消失了,神龍也消失了,當?shù)厝嗣駷榱藞筮_神龍,就建立了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
好了!我也不多說了,準備好了嗎?讓我們真正做一回好漢,咱們let's go。
導游詞作文400字:長城導游詞
600字有關(guān)萬里長城導游詞作文
最新長城導游詞400字
2019年長城導游詞700字
有關(guān)長城導游詞500字
關(guān)于長城導游詞500字
介紹長城的導游詞
550字游覽長城導游詞
長城導游詞5則
世界遺產(chǎn)導游詞400:長城
萬里長城導游詞
關(guān)于長城導游詞550字
各位游客,大家早上好,我姓楊,你們叫我楊導就可以了。本次旅游我們要去登泰山,全程由我來帶領(lǐng)大家參觀游覽,如果大家有什么疑問,大家可以來問我,我盡量幫大家解決。同時,請愛護景區(qū)環(huán)境衛(wèi)生,每個景點我都給大家留夠了參觀拍照的時間,請大家自覺遵守時間,以免影響后面的一些參觀行程。
在到達泰山景區(qū)之前,我先給大家對泰山做一個介紹。泰山位于山東省泰安市,是我國的“五岳之首”,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偉大的象征,是東方文化世界的縮影,是“天人合一”的寄托之地。在一九八七年被列入了世界自然文化雙重遺產(chǎn)的目錄。泰山自古以來就被看做是國家穩(wěn)定,民族團結(jié)的一個象征。歷朝歷代,無論誰當上了黃帝,第一件事就是朝拜泰山。先后有十二位黃帝來到了泰山封禪。泰山因此也就成為了我國唯一一座受過黃帝封禪的名山,無論是誰,都對泰山是仰慕備至,孔子和杜甫先后都登過泰山,還留下了一些千古絕句。
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到了泰山腳下,大家向山頂上看,那個紅色的建筑就是南天門,位于泰山十八盤的盡頭,又名三天門,海拔一千四百六十米,故稱天門關(guān)。等一會,無論是坐纜車的還是徒步登山的,我們都將在那里會合。泰山主要的景點有:百丈崖、望人松、云橋飛瀑、十八盤等。其中十八盤是登山路中最險要的一段,你能想象嗎?它有石階一千六百余階,你們順著我手指的方向看,它像不像一條在崇山峻嶺之間的一條灰色的長龍!
好了,話不多說,我們一起向上爬,看看誰最先到達山頂,體驗“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覺。
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到達了泰山之頂,玉皇頂。玉皇頂舊稱太平頂,又叫做天燭峰,海拔為一千五百四十五米,在我們身旁這座紅顏色的廟宇,我們叫它玉皇廟,故稱太清宮。廟內(nèi)主要建筑有玉皇殿、迎旭亭等,始建年代已不詳。在玉皇頂上看日出,可是絕佳之地。如果你有興趣可以在山頂住一個晚上,明天趕早在玉皇頂上看日出。
現(xiàn)在是大家自由活動的時間,請大家盡情地欣賞泰山的美麗風景。請大家在自由活動的時候注意安全。祝大家玩得開心愉快!
小學生九寨溝導游詞作文
2019描寫鳥的天堂導游詞作文
400字導游詞作文:平遙古城
2019導游詞作文300字
600字有關(guān)萬里長城導游詞作文
導游詞作文500字:峨眉山
有關(guān)黃山導游詞作文400字范文
400字五羊塑像導游詞作文
導游詞作文350字:黃椅山導游詞
2019頤和園導游詞作文
關(guān)于泰山導游詞作文400字范文
最新200字導游詞作文
最新越秀公園導游詞400字作文
大家好!歡迎來到海鹽,很高興成為你們的導游。我是宋哲昊,你們可以叫我宋導。
現(xiàn)在我們在靠著大海的海濱公園門口。走進大門,再轉(zhuǎn)一彎,就來到了“石子河”。所謂的石子河,就是由成千上萬的小石頭鋪成的河,可以在上面行走,同時也可以按摩腳???,老年人在上面走得多歡哪!你們想走嗎?大家快看,海水在退潮呢!還有那么多人正在石縫里捉是螃蟹,你們想不想下去體驗一下?大家都捉好了螃蟹,現(xiàn)在我們就一起去海邊散步吧!大家都覺得累嗎?那邊有幾個椅子,大家去那么休息一吧!休息片刻,我們就要與海濱公園告別了。接下來我們一起去綺園吧!
我們一起走進門,這座花園有“馮氏花園”的美稱。大家跟我一起去綺園的畫廊吧!里面有成千上萬幅畫,讓你們應(yīng)接不暇。沿著畫廊,我們就來到九曲橋旁邊,九曲橋的名字是因為這座橋有九個彎才得名的。大家看,那邊有一座亭子,亭子旁邊有一塊“美人照鏡”的石頭,在這里看不清,走近些就看得清楚了,讓我們走過去看一看吧!現(xiàn)在你們都看清楚了吧!大家快看這塊“美人照鏡”的后面有一個黑乎乎的山洞,你們想鉆山洞嗎?那就跟我來吧!往那看,那邊是山頂了!我知道你們已經(jīng)上氣不接下氣,等到了山頂,我們就休息一會兒,現(xiàn)在大家都不累了吧!現(xiàn)在我們一起乘車去南北湖玩了。
南北湖是一個山、湖、海俱全的風景區(qū)。南北湖古名永安湖,早在72019年前的南宋就為游覽勝地,素有“小西湖”之稱。南北湖東起長山閘,西至茶磨山,南自黃沙塢,北到六里堰,面積約30平方公里,以自然景觀為主,兼有文物古跡和現(xiàn)代建筑的旅游勝地。我們現(xiàn)在一起去黃沙塢采橘子吧!那兒的橘子可甜了!你們一定會覺得海濱公園、綺園、南北湖都很值得我們?nèi)ビ我换亍?/p>
今天的旅游就先告一段落了,希望你們有機會再來海鹽。
有關(guān)蛇蟠島導游詞
有關(guān)長城導游詞500字
有關(guān)紫竹院導游詞600字
長城英文導游詞
The Great Wall
The Great Wall, like the Pyramids of Egypt, the Taj Mahal(1) in India and the Hanging Garden of Babylon(2), is one of the great wonders of the world. Starting out in the east on the banks of the Yalu River in Liaoning Province, the Wall stretches westwards for 12,700 kilometers to Jiayuguan in the Gobi desert, thus known as the Ten Thousand Li Wall in China. The Wall climbs up and down, twists and turns along the ridges of the Yanshan and Yinshan Mountain Chains through five provinces-Liaoning, Hebei, Shanxi, Shaanxi, and Gansu--and two autonomous regions--Ningxia and Inner Mongolia, binding the northern China together.
Historical records trac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origin of the Wall to defensive fortification back to the year 656 B.C. during the reign of King Cheng of the States of Chu. Its construction continued throughout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in the fifth Century B.C. when ducal states Yan, Zhao, Wei, and Qin were frequently plundered by the nomadic peoples living north of the Yinshan and Yanshan mountain ranges. Walls, then, were built separately by these ducal states to ward off such harassments. Later in 221 B.C., when Qin conquered the other states and unified China, Emperor Qinshihuang ordered the connection of these individual walls and further extensions to form the basis of the present great wall. As a matter of fact, a separate outer wall was constructed north of the Yinshan range in the Han Dynasty(206 BC--1644 BC.), which went to ruin through years of neglect. In the many intervening centuries, succeeding dynasties rebuilt parts of the Wall. The most extensive reinforcements and renovations were carried out in the Ming Dynasty (1368--1644) when altogether 18 lengthy stretches were reinforced with bricks and rocks. it is mostly the Ming Dynasty Wall that visitors see today. The Great Wall is divided into two sections, the east and west, with Shanxi Province as the dividing line. The west part is a rammed earth construction, about 5.3 meters high on average. In the eastern part, the core of the Wall is rammed earth as well, but the outer shell is reinforced with bricks and rocks. The most imposing and best preserved sections of the Great Wall are at Badaling and Mutianyu, not far from Beijing and both are open to visitors. The Wall of those sections is 7.8 meters high and 6.5 meters wide at its base, narrowing to 5.8 meters on the ramparts, wide enough for five horses to gallop abreast. There are ramparts, embrasures, peep-holes and apertures for archers on the top, besides gutters with gargoyles to drain rain-water off the parapet walk. Two-storied watch-towers are built at approximately 400-meters internals. The top stories of the watch-tower were designed for observing enemy movements, while the first was used for storing grain, fodder, military equipment and gunpowder as well as for quartering garrison soldiers. The highest watch-tower at Badaling standing on a hill-top, is reached only after a steep climb, like climbing a ladder to heaven. The view from the top is rewarding, hoverer. The Wall follows the contour of mountains that rise one behind the other until they finally fade and merge with distant haze. A signal system formerly existed that served to communicate military information to the dynastic capital. This consisted of beacon towers on the Wall itself and on mountain tops within sight of the Wall. At the approach of enemy troops, smoke signals gave the alarm from the beacon towers in the daytime and bonfire did this at night.
Emergency signals could be relayed to the capital from distant places within a few hour long before the invention of anything like modern communications. There stand 14 major passes (Guan, in Chinese) at places of strategic importance along the Great Wall, the most important being Shanghaiguan and Jiayuguan. Yet the most impressive one is Juyongguan, about 50 kilometers northwest of Beijing. Known as Tian Xia Di YI Guan (The First Pass Under Heaven), Shanghaiguan Pass is situated between two sheer cliffs forming a neck connecting north China with the northeast. It had been, therefore, a key junction contested by all strategists and many famous battles were fought here. It was the gate of Shanghaiguan that the Ming general Wu Sangui opened to the Manchu army to suppress the peasant rebellion led by Li Zicheng and so surrendered the whole Ming empire to the Manchus, leading to the foundation of the Qing Dynasty. (1644-1911) Jiayuguan Pass was not so much as the Strategic pass Under the Heaven as an important communication center in Chinese history. Cleft between the snow-capped Qilian Mountains and the rolling Mazong Mountains, it was on the ancient Silk Road. Zhang Qian, the first envoy of Emperor Wu Di of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206 B.C-24 A.D), crossed it on his journey to the western regions. Later, silk flowed to the west through this pass too. The gate-tower of Jiayuguan is an attractive building of excellent workmanship. It has an inner city and an outer city, the former square in shape and surrounded by a wall 11.7 meters high and 730 meters in circumference. It has two gates, an eastern one and a western one. On each gate sits a tower facing each other. the four corners of the wall are occupied by four watch towers, one for each. Juyongguan, a gateway to ancient Beijing from Inner Mongolia, was built in a 15-kilometer long ravine flanked by mountains. The cavalrymen of Genghis Khan swept through it in the 13th century. At the center of the pass is a white marble platform named the Cloud terrace, which was called the Crossing-Street Dagoba, since its narrow arch spanned the main street of the pass and on the top of the terrace there used to be three stone dagobas, built in the Yuan Daynasty(1206-1368). At the bottom of the terrace is a half-octagonal arch gateway, interesting for its wealth of detail: it is decorated with splendid images of Buddha and four celestial guardians carved on the walls. The vividness of their expressions is matched by the exquisite workmanship. such grandiose relics works, with several stones pieced together, are rarely seen in ancient Chinese carving. The gate jambs bear a multi-lingual Buddhist sutra, carved some 600 years ago in Sanskrit(3), Tibetan, Mongolian, Uigur(4), Han Chinese and the language of Western Xia. Undoubtedly, they are valuable to the study of Buddhism and ancient languages. As a cultural heritage, the Wall belongs not only to China but to the world. The Venice charter say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architecture not only includes the individual architectural works, but also the urban or rural environment that witnessed certain civilizations, significant social developments or historical events. The Great Wall is the largest of such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architecture, and that is why it continues to be so attractive to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In 1987, the Wall was listed by UNESCO as a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site.
Notes:1. the Taj Mahal in India 印度的泰姬陵2. the Hanging Garden of Babylon 巴比倫的空中花園3. Sanskrit 梵語4. Uigur 維吾爾語
There stand 14 major passes (Guan, in Chinese) at places of strategic importance along the Great Wall, the most important being Shanghaiguan and Jiayuguan. Yet the most impressive one is Juyongguan, about 50 kilometers northwest of Beijing.
Known as Tian Xia Di YI Guan (The First Pass Under Heaven), Shanghaiguan Pass is situated between two sheer cliffs forming a neck connecting north China with the northeast. It had been, therefore, a key junction contested by all strategists and many famous battles were fought here. It was the gate of Shanghaiguan that the Ming general Wu Sangui opened to the Manchu army to suppress the peasant rebellion led by Li Zicheng and so surrendered the whole Ming empire to theManchus, leading to the foundation of the Qing Dynasty. (1644-1911)
Jiayuguan Pass was not so much as the Strategic pass Under the Heaven as an important communication center in Chinese history. Cleft between the snow-capped Qilian Mountains and the rolling Mazong Mountains, it was on the ancient Silk Road. Zhang Qian, the first envoy of Emperor Wu Di of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206 B.C-24 A.D), crossed it on his journey to the western regions. Later, silk flowed to the west through this pass too. The gate-tower of Jiayuguan is an attractive building of excellent workmanship. It has an inner city and an outer city, the former square in shape and surrounded by a wall 11.7 meters high and 730 meters in circumference. It has two gates, an eastern one and a western one. On each gate sits a tower facing each other. the four corners of the wall are occupied by four watch towers, one for each.
湖北旅游景點導游詞一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旅行社”的導游員,在這里我對大家光臨武漢市表示熱烈的歡迎,在接下去的時間里將由我為各位提供導游講解服務(wù),我一定會盡力安排好各位的行程,使大家在這次旅游活動中感到開心愉快。
好,下面請大家隨我一起去參觀湖北省博物館。
(如大家所想的一樣,)湖北省博物館是湖北省收藏、研究、展覽歷史和革命文物的中心,共收藏文物約70萬件,其中有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等舉世矚目的珍品。當然,在這些文物里面,就其發(fā)掘的意義和價值而言,恐怕得首推目前展出的曾侯乙墓出土文物。
所謂曾,就是曾國,侯,就是諸侯國的國君,乙是他的名字,連起來講,就是曾國國君乙的墳?zāi)?,其間出土的不僅有被世界第一小提琴手梅柳英譽為世界第奇跡的曾侯乙編鐘,還有具有高度審美價值的漆棺、漆器、精美絕倫的青銅器、種類繁多的兵器、車馬器、樂器以及玉器、金器和許多日常用品等。在我國古代史上,一次性出土文物數(shù)量之多,種類之齊全為國內(nèi)所罕見。眾多的出土文物反映了從墓葬制度到祭祀、宗教禮制、戰(zhàn)爭、科學技術(shù)以及日常生活等社會的各個方面。它實際上反映的是當時的文化。因此,我們到湖北省博物館,不僅僅是去參觀幾件出土文物,而更重要的是去追憶古老的中華文化。那么,曾侯乙墓反映的是一種什么文化呢?在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中國古代區(qū)域文化問題。
眾所周知,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長江是中華民族的第二搖籃,它孕育了長江流域的巴蜀文化、楚文化和吳越文化,三種區(qū)域的文化中,以楚文化至為重要,而那時的楚文化只是綜合了中原文化的末流和楚蠻文化的余緒,特色還不多,水平也不高,幾乎是不足稱道,一直到了春秋中期,才有了發(fā)展。我們知道,春秋戰(zhàn)國是我國歷史上的大變革、大動蕩、大轉(zhuǎn)變時期,不僅學術(shù)上百家爭鳴,而且戰(zhàn)爭頻繁,群雄割據(jù),諸侯爭霸。楚國正是在這樣一種時候不斷擴張。與此同時,楚文化在不斷的交流、吸收、融合之中,逐步形成了有異于中原周文化而具有自己特色的一種區(qū)域文化。
現(xiàn)在,我們回過頭來,談一談曾侯乙墓和曾國。曾侯乙墓的發(fā)掘地點是在今湖北隨州,距武漢市約165公里,從曾侯乙墓的出土文物來看,在禮制上它沿用了周的一套東西,但在許多器物上反映了強烈的楚文化特色,有的則是周、楚文化藝術(shù)特色的綜合。因此,很難單純的把曾侯乙墓歸于楚文化還是周文化的范疇。學術(shù)界一般單稱其為曾侯乙墓,而不稱其為“周墓”或“楚墓”,有人干脆提出了曾文化的概念。既然曾侯乙墓既不屬于周,又不屬于楚,而又同時具有兩者的特色,我們可否說它反映的是中國上古時期文化的主流--中原周文化和南方楚文化呢?從這一點上看,曾侯乙墓發(fā)掘的意義不亞于甚至超過秦始皇陵的發(fā)掘,事實是不是這樣的呢?常言道“眼見為實、耳聽為虛”,那么還是讓我們一起到里面去看看吧。
曾侯乙墓共出土文物一萬余件,許多都是前所未見的珍品,它是我國考古史上的重大發(fā)現(xiàn),有著深刻的歷史意義和學術(shù)研究價值,這在同時代的墓中規(guī)模是較大的。
現(xiàn)在請大家看一看槨(guo)室模型,它是根據(jù)1:10的比例制作的,其中,整個墓室分為兵室、禮室、和樂室三大廳,下面就請大家隨我一起參觀。
前面我們說過,曾侯乙墓共出土文物一萬余件,要想在有限的空間全部展出是不可能的,這里展出的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分,大家請看,這件鹿角立鶴是這個古墓中造型藝術(shù)和鑄造工藝都比較高的一件杰作,它由鹿的角,鶴的身子、鳥的翅膀組合而成,當然自然界中是不存在這種動物的,它是人們想象出的一種仙鳥,放在墓穴中主要有兩個作用,一是守護死者靈魂,防止鬼怪侵襲,再就是護送死者靈魂升天。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他的鑄造工藝也是比較講究的,這反映了當時的青銅鑄造已經(jīng)達到了一定的水平。
在禮器展廳中,共展出了禮器用品38種134件,是我國歷年出土青銅器數(shù)量最多,種類較全的一次,所以,大家在余下的時間里可以慢慢的欣賞,領(lǐng)略我國悠遠的古文化。
現(xiàn)在請大家和我一起到樓上繼續(xù)參觀。
這里展出的是曾侯乙墓出土的兵器,春秋戰(zhàn)國時代戰(zhàn)爭頻繁,所以許多新穎的作戰(zhàn)武器脫穎而出,此墓出土的兵器,數(shù)量多,質(zhì)量精,正是當時社會大變動,技術(shù)大革新的反映??赐瓯鞑糠?,大家是否可以勾勒出古代戰(zhàn)爭的大致輪廓和想象出他們使用兵器的類型呢?
最后大家將要看到的便是世界聞名的曾侯乙編鐘,編鐘源于我國原始社會,樂宮中最為顯赫的屬編鐘,巨大的鐘架為銅木結(jié)構(gòu),呈曲尺形,全套編鐘總重為2500公斤,它至今保留著優(yōu)美迷人的音色,有深沉渾厚的低音、鏗鏘圓潤的中音、清脆響亮的高音,整套編鐘鑄造十分復(fù)雜,要經(jīng)過設(shè)計、制模、合金、澆鑄、鑄后加工等多道工序,編鐘的裝配、布局從力學、美學、實際操作上都處理得十分恰當。
這套編鐘以其造型美觀、鑄造精美、保存完好、配備齊全、音域?qū)拸V、音色優(yōu)美、音頻準確而成為我國古代編鐘之最。
現(xiàn)在經(jīng)過考古學家們的共同努力,曾侯乙墓的全套樂器已經(jīng)全部復(fù)制出來,面對這些上古時代的杰作,真叫人嘆為觀止,稱它是“世界第奇跡”大概也不為過吧?
為了滿足各種中外游人的需要,湖北省博物館在每天都要安排大型編鐘演奏,讓您徜徉于那悠悠的歷史長河之畔,聆聽這人間仙樂,所以,此行絕對會給您留下深刻的印象。
那么,現(xiàn)在就請大家隨我一起去聆聽這個時間長廊傳來的音樂。
好了各位朋友,關(guān)于湖北省博物館我就給大家介紹到這里,希望我的講解能給大家留下一點印象,不詳盡的地方也請大家多多海涵。
(剩下的時間大家可以自由的參觀一下,半小時后在大門口集合上車。)
湖北旅游景點導游詞二
東湖位于武漢市武昌區(qū)東部,是全國首批命名的44個名勝風景區(qū)之一,同時也是首批獲國家4a級景區(qū)其一。它于1982年11月被國務(wù)院審定為第一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面積88.2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33平方公里,其岸線曲折,港汊交錯,碧波萬頃,漁舟蕩漾,青山環(huán)繞,是我國最大的城中湖。
東湖的湖面遼闊,煙波浩渺,素有99灣之稱。東湖有大小山巒34個,連綿起伏,高低錯落。東湖的山,山青如黛,東湖的水,水碧如藍。33平方公里的東湖碧波在它的東、西、北三面緊緊環(huán)繞,使它猶如一座美麗的半島。在這里登高峰而望清漣,踏白浪以覽群山,能體會到各種山水之妙。充足的雨量與光照使這里各種觀賞樹種達250多種,共200余萬株,在武漢有“綠色寶庫”之譽,同時這里也是花的海洋,陽春三月花開時節(jié),漫山遍野花開如織,千姿百態(tài),令人目接不暇。
經(jīng)過30多年的建設(shè),現(xiàn)在東湖四周已有 亭、臺、樓、閣和各種建筑設(shè)施70多處,可謂是亭臺樓館金碧交輝,園林花囿爭芳竟艷。秀麗的山水,豐富的植被,濃郁的荊楚風情和別致的園中園是東湖風景區(qū)的四大特點。東湖依自然環(huán)境分為:聽濤、白馬、落雁、珞紅、吹笛和磨山六個景區(qū)。
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來到了磨山景區(qū),民間有“十里長湖,八里磨山”之說,那么磨山三面環(huán)水,六峰逶迤,相傳三國時期劉備曾在此搭臺祭天,乞神保佑,至今,在磨山之上仍有劉備祭天臺遺址。磨山原名磨兒山,是沿湖群山中的主要山脈,山上松林蒼翠,曲徑幽深,奇石崢嶸,古洞幽邃。磨山站峰以東頭的山峰最為秀麗,此峰形圓如磨,因以名山。磨山風景區(qū)主要分為植物專類園和楚文化游覽區(qū),植物專類園在磨山以南,包括梅園、櫻園、盆景園等13個專類園,以園林觀賞為主,體現(xiàn)了江南藝術(shù)的特色。楚文化游覽區(qū)位于磨山以北,湖北是中國古代楚國的中心地區(qū),武漢則處在其中心腹地,在此開辟楚文化游覽區(qū),旨在弘揚中國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展現(xiàn)絢麗多彩的楚文化。
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來到了楚文化的門戶——楚城門,它是參照當時楚國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的第一大都會紀南城城門設(shè)計的。楚國是最早修筑長城并設(shè)立城門的諸侯國之一。楚國稱長城為“方城”,根據(jù)楚人喜臨水居高的特點,楚城門選擇在依山傍水的要津上,其設(shè)計古拙,氣勢恢弘。整個城門由水門、陸門,城墻,望樓、箭樓和烽火臺組成。城上的雙闕望樓透出了城門特有的靈秀,由出土文物虎座鳥架骨演變而來的雙鳳脊飾傲居望樓頂端,展示了楚人崇火尚鳳的習俗。該城全長105米,高為11米,一端沿陡壁蜿蜒上山與高處的烽火臺相連,另一端直插水中與水師城門相交,具有楚地山鄉(xiāng)澤國的特色。
一堵城墻并不能阻隔一切,楚人深知開放融合是一個民族永葆生機的基礎(chǔ)。楚人有自己的文化傳統(tǒng),但從來不固步自封,從來不拒絕外來文化的合理因子。革故鼎新是楚民族精神的又一方面,楚人師夷夏之長的目的在于創(chuàng)新,楚人敢于打破陳規(guī),向自認為不合理的事物挑戰(zhàn)?!安圾Q則已,一鳴驚人”本是楚人的一種性格,最后上升為以蔑視既存,敢于創(chuàng)新為主要內(nèi)容的民族精神。
我們現(xiàn)在所在的地點便是楚文化交流以及商品交換的場所——楚市。首先最吸引我們眼球的就是這“楚市”二字了。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這個楚字很像是由兩個樹木的木字中間加一個足字組成的,似在表明從森林中走出來的意思,的確,楚人立國之初,偏僻狹小,但他們并不滿足偏安一隅,終于通過“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艱辛歷程而成為泱泱大國。楚國之所以能成為春秋五霸,戰(zhàn)國七雄,其根本原因也在于其開拓進取的精神。楚人不以處蠻地而自卑,敢于在逐鹿中原中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展露自己的鋒芒。
來到楚市中,我們就可以看到一派楚地風貌,街市錯落,黃墻黑瓦,紅漆門柱,青石小道。在這200多米長的街市上,采用吊腳樓式的建筑,店鋪林立,游人如織,據(jù)說土家族所居住的吊腳樓就是沿襲了這一傳統(tǒng),具有鮮明的楚文化風格。楚文化的物質(zhì)方面主要表現(xiàn)為漆器、木器、絲織刺繡及工藝品、老子和莊子的哲學、屈原的詩歌、莊子的散文、美術(shù)和樂舞等內(nèi)容。在這里,我們可以買到各種具有楚地.特色的旅游商品,大家盡可自由選購。
逛完了楚市我們便可以看到前面的楚才園了,楚才園是以楚文化典故為題材建造的大型雕塑群,共有圓雕12組,大型浮雕2組。該園以雕塑藝術(shù)和磅礴氣勢而獨具風格,每一組都有一個精彩的故事,反映了楚國8XX年間的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文化等歷史進程,具有很深的文化內(nèi)涵。
各位來賓大家好。
歡迎各位尊貴的客人來到八仙山旅游觀光。我是導游員某某,很高興能與大家共同渡過在八仙山這段寶貴而難得的時光。能為大家作導游服務(wù),是我們的緣分。
下面,我向各位朋友(貴賓、領(lǐng)導),介紹一下八仙山景區(qū)的概況:
(八仙山風景區(qū)位于天津市薊縣東北部,燕山山脈南側(cè),翠屏湖北岸,萬里長城橫亙景區(qū)南部,周圍與世界文化遺產(chǎn)清東陵、中上元古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九龍山國家森林公園毗鄰??偯娣e53。6平方公里,包括神女峽、玉龍?zhí)?、黑水河南山、仙姑泉、松林浴場、明安梁子、旗松臺、聚仙峰、八仙桌子、廟臺溝、石洞溝、太平溝、黃乜子、梨木臺景區(qū)等)
八仙山之名來源于古代傳說。相傳漢鐘離、張果老、呂洞賓、鐵拐李、韓國舅、藍采和、何仙姑等八位神仙,乘云駕霧經(jīng)過此山上空時,發(fā)現(xiàn)了這里群峰競秀,飛瀑高懸;峽谷深邃,流水潺潺;古木參天,林海蒼茫;云霧繚繞,鳥語花香,眾八仙異口同聲稱贊道:“真乃神仙之宅也”,便降下祥云在此山中一塊方形巨石上小憩,后人便稱這塊方形巨石為“八仙桌子”,這座山也就被稱為“八仙山”。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八仙山不僅有美麗的神話傳說,更重要的是這里有優(yōu)美的自然環(huán)境,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國家地質(zhì)公園,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生態(tài)旅游勝地。
從旅游觀光來看,八仙山景區(qū)有供大家觀賞的八奇:
一是奇石,八仙山景區(qū)內(nèi)有千奇百怪的石。論類型,有沉積巖、火成巖、變質(zhì)巖;論年齡,有36億年的片麻巖,18億年的石英巖;論分布,有石海、石河、飛來石;論形態(tài),有金龜石、金獅石、金猴石、金雕石、鱷魚石、青蛙石、鴿子石、將軍石、神女石、童子石;論顏色,紅黃藍白黑紫綠等各色石一應(yīng)俱全;論價值,有科學價值極高的太古界變質(zhì)巖、元古界的沉積巖,有經(jīng)濟價值很大的含金、銀銅鉛鋅礦的脈石英,有陶瓷工業(yè)用的最理想的紫陶頁巖等,八仙山真可謂一個“天然奇石博物館”。
三是水奇,八仙山多年平均降水量達968。5毫米,是華北地區(qū)的多雨中心,當?shù)赜幸荒辍捌呤鰸擦暧辍敝f。降水多給八仙山帶來了生機和靈氣,夏秋季來八仙山觀水嬉水是一大享受,山崖上瀑布高懸,如彩練當空舞,著名的瀑布有石洞溝紅龍瀑布、神水峽玉龍瀑布、廟臺溝黑龍瀑布、黑龍?zhí)镀俨?、鱷魚潭瀑布、文燕溝階梯瀑布等;山腳下泉流涌出,叮咚作響,隨處可見,著名的八仙泉,仙姑泉、松花泉、冷水泉等,河谷里激流奔騰,水聲隆隆。冬春季節(jié)到八仙山石洞溝、廟臺溝、文燕溝還可以看到罕見的冰瀑布、冰河奇觀,特別是春季山桃花、杜鵑花與冰瀑布為伴的景觀,更令人稱絕。
四是林奇,八仙山景區(qū)森林茂密,覆蓋率90%以上,不少地區(qū)為100%,是華北少見的林海蒼茫、綠濤起伏的景觀。(這兒的森林起源于距今7000萬年的新生代第三紀,清朝宣統(tǒng)以前一直是古木參天、蒼松翠柏、郁郁蔥蔥的原始森林,被列為清東陵的風水禁地,有軍隊守護,任何人不準進山樵采,柯棲息繁衍著多種野生動物,老虎、豹子、狗熊、狍子等大形動物時常出沒。宣統(tǒng)二年的1911年,開禁以后,原始森林遭到破壞,現(xiàn)在的天然林是原始森林泯滅的地方自然萌生的原始次生林;但仍保留著原始森林生態(tài)的系統(tǒng)的特性,是地球上北半球暖溫帶落葉闊葉林地帶性植被類型的典型代表,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和觀賞價值。八仙山的森林還具有區(qū)系成分多,森林類型多,樹森種類多的特點,既有華北本土成分的油松、側(cè)柏、槲櫟、栓皮櫟、無寶槭即五角楓,楊柳榆白蠟,東北區(qū)萬分的蒙古櫟、糠椴、核桃楸、錦帶花、也有南方熱帶區(qū)系的黃檗即黃柏,欒樹、鹽膚木、吳茱萸、鵝耳櫪、黑棗、香椿、臭椿、苦木等,還有八仙山特有的東陵八仙花、螞蚱腿子)八仙山的天然林與人工林不同,它是由高大的喬木,矮喬木、灌木、草類、地衣苔蘚等多種成分組成,呈多層結(jié)構(gòu),并有多種高大木質(zhì)藤本植物及草類藤本植物穿插、攀緣其間,形成完整、典型的森林生態(tài),是我國北方罕見的天然植物園,游客贊譽八仙山是天津的西雙版納。
五是花奇,八仙山野生花卉品種多達百余種,紅黃蘭白紫五顏六色,形態(tài)各異爭奇斗艷,從春季到秋季,從樹上到地上,花開花落接連不斷,三季有花,四季有果,是天津的天然大花園。(比較珍稀名貴的木本花卉有:東陵八仙花、錦帶花、迎紅杜鵑花、照山白花、山梅花、太平花、溲疏花、刺楸花、水榆花楸花、接骨木花、流蘇花、杜梨花、鵝耳櫪花、鐵線蓮花。比較珍稀的草本花卉有:金絲蝴蝶花、中華秋海棠花、烏頭花、角蒿花、耬斗菜花、商陸花、異葉敗醬花即柳葉菜花、水金鳳花、桔?;?、沙參花、綿棗花、山丹花、鈴蘭花、玉竹花、黃精花、綿棗花、益母草花、仙鶴草花、地榆花、貓眼草花、龍膽草花等)當你走進八仙山這座天然大花園時,會發(fā)現(xiàn)這里的奇異花卉大多是你沒有見過的,各種各樣的野花散發(fā)著芳香,讓你陶醉在八仙山這花的世界、花的海洋。
七是谷奇,山高坡陡谷深林密,是八仙山景區(qū)一大特色。八仙山景區(qū)的峽谷眾多,深邃靜幽,林草密布,水流清澈,彩蝶飛舞,鳥兒穿梭,好像一個美麗的立體畫庫。大多數(shù)的峽谷人跡罕至,保持著原始性的神秘色彩。著名的峽谷有:石洞溝、廟臺溝、文燕溝、八仙溝、太平溝等。
八是云奇,八仙山是華北地區(qū)的暴雨中心,降雨多,濕度大,加之地勢高,地形復(fù)雜,氣流活躍,使八仙山景區(qū)夏秋季節(jié)形成千變?nèi)f化的云奇景觀。特別是登臨山峰上,置身云海時,更能觀賞到八仙山云的奇妙,接受到云的撫摸,盡享人間快樂。
下面是關(guān)于八仙山的著名景點。
景點1,天津最高的古河流階地:大家請看,這是一座典型的古河流基座階地,也是天津市最高的河流階地。它是由河流堆積作用和下切作用共同形成的高出現(xiàn)代河流的階梯狀地形,是這里地殼上升運動的一個重要證據(jù)。
景點2,鱷魚潭、鱷魚石、砂巖層理: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這個水潭叫鱷魚潭,因?qū)γ嫔缴嫌行蜗蟊普娴镊{魚石而得名。鱷魚潭是由神水峽的激流瀑布沖刷剝蝕而成。夏秋季節(jié)一潭碧水清澈見底,潭邊的古英砂巖上分布著多種形態(tài)、多種顏色的層理,儲存了距今幾億年前的古地理古氣候古河流的大量自然信息,具有很高的科學價值,是罕見地質(zhì)遺跡。(傳說這里曾住著一條鱷魚精,是龍王派下來專為百姓行雨的,可它辜負了龍王的信任,玩忽職守,使這帶非旱即澇,百姓生活非常難熬。鱷魚所作所為被巡海夜叉得知,上報了龍王,龍王在怒,將鱷魚精壓在了山腰巨石下,以不懲戒,至今我們?nèi)阅芸吹皆邝{魚身子被壓在巖石中,只露出頭來望著此潭,正在悔過自新呢。思想者在鱷魚頭的左上方,有一石人,正手托下巴深思,這與著名雕塑家羅丹的驚世之作思想者有異曲同工之妙。)
景點3,“江山多嬌”:在鱷魚頭的左下方有一大斷崖,好似一幅巨型的山水畫,就叫它“江山如此多嬌吧”!上面包容了祖國大好河山的多種景物,請大家認真看一看,想一想,看誰發(fā)現(xiàn)的景物多。
點4,古英巖峰脊上的北齊長城:大家請看,正前方的山脊上有一道東西蜿蜒的石墻,這就是萬里長城的一部份——北齊長城。據(jù)歷史記載,這段長城是公元550年北齊天寶年間,在石英巖峰脊上修筑的。雄偉壯觀,是地質(zhì)遺跡與人文景觀的最好結(jié)合。
這段長城與黃崖關(guān)長城、八達嶺長城的磚城不同,完全是用方石磊砌而成的,并由長城主體、敵樓、煙墩、擋馬墻、馬道等構(gòu)成完備的長城防御體系,建筑風格獨特。雖經(jīng)1440多年的日曬雨淋,風化侵蝕,但仍保留著原來的風貌。是北齊長城的標志和樣板地段,具有極其重要的研究價值和保護價值。是我國人民的智慧結(jié)晶,作為一個中國人都為此感到自豪和驕傲。(仙影石,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是仙影石,這上面的人物浮雕,就是傳說中的八位神仙,相傳鐵拐李、張果老、呂洞賓等八位神仙遨游到東海,被八仙山云霧繚繞的奇峰、幽谷、林海和秀水所吸引,便來到這里休息,野餐,久久不愿離去,化作了浮雕留在了此地的山崖上,成了仙影石,如果哪位游客也像八仙一樣喜歡留在這里,在這里多住些日子,或者也能留下自己的影象與八位神仙做伴。)
景點5,萬卷天書——石瀑布:大家請看,這里成千上萬個朝著一個方向傾斜的元古代石英巖地層,像一座巨型圖書館陳列的一部《石頭記》,它記錄著地球上18億年來的蒼桑變遷,真可謂“萬卷天書”。再看右側(cè)山體巨大的巖面,遠看光滑如鏡,近看巖面上有無數(shù)條被流水沿節(jié)理線沖蝕而成的淺溝,雨季呈梳狀“水瀑布”,旱季酷似“石瀑布”。
景點6,天梯——一線天:大家看,這里是一地質(zhì)奇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把山體劈開一條縫,上下高達百余米,水平距離僅一米,站在巖縫中看,天成一條線,故名“一線天”。一線天中修有石階山道,勇敢者可登石階上頂峰,享受九天攬月的樂趣,故名“天梯”。
景點8,黑龍出洞、雄獅怒吼:大家請看,這里的巖石與我們一路上所見的巖石明顯不同。它屬于火成巖或稱巖漿巖,是地下3公里深處的高溫高壓作用形成的熔融狀的似鋼廠熔化的鐵水。沿地殼裂縫(石英砂巖節(jié)理)侵入到地殼上部輝綠巖脈,因其礦物成分為暗綠色的輝石和斜長石,因而這里的輝綠巖脈呈黑綠色,恰似“黑龍出洞”。
請大家抬頭看對面的峰頂,酷似一只怒吼的雄獅,守護著寂靜的八仙山自然保護區(qū),為八仙山動植物的生存和發(fā)展站崗放哨。
景點9,太古長壽石:現(xiàn)在大家看到的是地球上最石老的巖石隆起的長壽石。據(jù)現(xiàn)代世界最先進的科學技術(shù)放射性同位素的測年,這里的巖石有36億年的歷史,相當于地球年齡46億年的78%,屬于太古界的變質(zhì)巖類,是名副其實的長壽石。此山是天津市年齡最大的壽星山,山上長滿了象征延年益壽的油松林,真是天作之和自然造化,請大家和長壽石合個影吧!我祝大家健康長壽!
景點10,18億年跨越:現(xiàn)在大家請看,這是世界上罕見的地質(zhì)奇觀,這里是距今36億年的太古界變質(zhì)巖與距今18億年中上元古界長城系常州溝組石英砂巖的地質(zhì)分界線。界線兩側(cè)地質(zhì)年齡相差18億年,這在全世界都是罕見的地質(zhì)遺跡現(xiàn)象,我們在這里可以一步跨越18億年,如同跨越英國倫敦格林尼治本初子午線標志和厄瓜多爾基多赤道線標志一樣,是世界上最幸福最自豪的人。
景點11,八仙石、八仙泉:大家看這塊兩米見方的石英巖巨石,俗稱“八仙桌子”,傳說八仙過海時曾在這里歇息,聚會。此“八仙石”的來歷眾說紛紜,留給大家去探索。八仙石附近有一名泉,叫“八仙泉”,常年不枯,水清甘甜,經(jīng)科學化驗水質(zhì)純凈,為含鍶優(yōu)質(zhì)礦泉水。該泉為石英巖地層斷裂帶形成的“下降泉”,是注入于橋水庫的淋河的源頭。天津市人民喝的水就有八仙山泉水。
景點12,玉龍瀑布和玉龍?zhí)叮河颀執(zhí)妒怯颀埰俨紨?shù)萬年來沖涮掏蝕而成,此潭過去深不見底,是八仙山景區(qū)最深的潭,常年有水,是這一帶百姓的生命之源。
玉龍瀑布:玉龍瀑布是神水峽景區(qū)的一個誘人的景觀,每年夏秋季節(jié)大雨過后,瀑布形成恰似一條騰云駕霧的玉龍,洶涌澎湃,一瀉如注,跌至龍?zhí)叮瑸R起團團水霧,隆隆水聲振山撼谷,十分壯觀美麗。
景點14,翡翠崖: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是翡翠崖,因其處在山陰,加之崖上林木茂密,遮天蔽日,每到雨季這里濕度大,水分足,適合蕨類植物卷柏和地衣、苔蘚、中華卷柏等喜陰濕的植物,綠的像翡翠一般,被稱之為“翡翠崖”。這里的自然美景,在我國北方實屬罕見。
景點15,丁香樹王:大家誰認識這是一棵什么樹?結(jié)專家鑒定,這是我們天津市的一棵非常珍貴的“丁香王樹”,它不同于我們在城里的丁香花,城里花園里的丁香是小灌木,四月就開花,這棵丁香樹是暴馬丁香,是高大喬木,七月里開花,滿樹白花像一團團的棉絮,花香襲人,招蜂引蝶,是密原植物,觀賞植物。
景點16,夢筆生花:眼前這塊無縫整體巨石之上活生生地長著一棵樹。多少年前,一粒種子在命運的驅(qū)使下落在了這塊巨石之上。它頑強地在巖石細縫中生根,發(fā)芽,雖不算雄偉,但也算是枝葉繁盛,并且己如其它樹木一樣開花結(jié)果。真可謂夢筆生花。
景點17,擋馬墻:這里就是萬里長城防御體系中的一部份,也是第一道防線,用以擋住敵方馬匹進入,減緩敵人向前推進的速度,以贏得寶貴的備戰(zhàn)時間。這道擋馬墻記錄著我們國家的歷史演進,也是八仙山景區(qū)的重要的人文景觀。
景點18,千尺嶂:現(xiàn)在請大家來欣賞中國一絕——千尺嶂。這座大斷崖高差達數(shù)百米,長度達5000米,壁立如墻,成90度角,直上直下,如果你站在崖頂上向下看,深不見底,不寒而栗;站在巖底下往上望,高不見頂,好似天傾,眼昏心跳。如此宏偉的大斷崖,是怎樣形成的呢?到這里考察的專家說:距今18億年前的中上元古界長城系石英巖,經(jīng)地殼運動斷裂而成。這座千尺障有五絕,斷面面積大(75萬平方米),垂直高度大(150米),水平長度大(5000米),地層年齡大(18億年),巖石硬度大(硬度7)。都是八仙山景區(qū)一大奇觀,在我國及在世界各國都實屬罕見。
景點20,丁香花浴場:現(xiàn)在我們來到了八仙山景區(qū)特有的旅游景點——丁香花浴場。大家看這條河兩岸長勢良好的喬木林,都是暴丁香樹和北京丁香樹,它們與這條河一起構(gòu)成了一條我國其他地方見不到的“綠色丁香走廊”。七月丁香開花的季節(jié)正是河水中秀水潺潺的時期,濃郁的芳香,清澈的流水,靜謐的綠色走廊,是長期生活工作在喧囂大都市的人們休閑、探幽避暑的勝地。
景點20,仙姑泉:這里是仙姑泉。傳說是何仙姑點化而來。常年清澈不涸。為了敬仰此仙在這里塑建了仙姑像。這里的轆轆、碾子可供大家參與、體驗一下山村生活的樂趣。
景點22,松花泉:眼前波光粼粼的泉水就是松花泉。(如果在非松花季節(jié),可以加上“每當春夏之交”)。清澈見底的泉水上面漂浮著淺黃色的顆粒,這可不是什么污染,而是松樹上飄落的清香四溢的松花粉。請大家喝上一口吧,不但能解渴,還能強身健體。
景點24,旗松臺:我們現(xiàn)在所在的地方就是旗松臺,這兒的松樹因受西北風勁吹的影響,枝條樹權(quán)一律從西北朝向東南,酷似一面面迎風招展的旗幟,旗松臺因此而得名。這里也是一個理想的觀景臺,往右下方看是四季常青、濤聲陣陣的油松林;向左上方看,是天津的最高峰聚仙峰及保留著原始森林特有的、由多種多樣樹木組成的落葉闊葉天然林。站在這里把你的相機對準任何一個方向,拍下的像片是非常漂亮的,請大家抓緊時間留個影,以免終生的遺憾。
景點25,天然盆景園:經(jīng)過攀登,我們來到了天津的“天然盆景園”。這是一片山頂平臺上自然生長著的、在其他地方大家都看不到的非常離奇的景觀。哪位游客能認出這種樹的名字?這是一種似榆非榆、似椴非椴、似槐非槐、似桑非桑的四不象樹。它是樺樹科的北鵝耳櫪,因樹干纖維長而有韌性,酷似牛筋,當?shù)匕傩辗Q它“牛筋子”。這種樹根系發(fā)達,生命力極強,耐冷、耐熱、耐濕、耐干、耐貧脊、耐風沙,是優(yōu)質(zhì)水土保持樹種。既可以種子繁殖,又可以根繁殖,分蘗萌生能力很強,一株老樹砍伐后,??捎稚L十幾株幾十株。云南西雙版納的獨木成林自成一景,八仙山的北鵝耳櫪形成有數(shù)萬株獨木成林的天然盆景園,是我國罕見的觀賞樹景觀。我們穿行在鵝耳櫪林中,會有“行在曲徑上,好似畫中游”的超凡感受。鵝耳櫪混身是寶,是國家珍貴的自然資源,鵝耳櫪的頑強生命力,給我們以啟迪,是我們?nèi)祟悓W習的楷模。
聚仙峰是天津市每天最先看到日出的地方,也是天津市看日出的最佳位置。雨過天晴時,黎明前來到這里看日出,我們看到比平原更大更紅的太陽從東方的山海林海云海中冉冉升起,與在海上看日出有同樣的感受,或者說更有趣。
云海奇觀在我國北方難得一見,但夏季七月來聚仙峰看云海卻是平常事,上午登聚仙峰經(jīng)常能看到云海。千變?nèi)f化的云,時而從你腳下飄過,進而浮繞在你身邊,親吻你的雙手,撫摸你的臉面,你猶如身在仙境一般,真地要陶醉了。這里的冬季是銀裝素裹的北國風光,樹枝上掛滿了晶瑩別至的霧松,好似玉樹瓊枝,林下覆蓋著厚厚的白雪,儼然一個迷人的冰雪世界。
景點27,椴樹林:我們眼前的是一片長勢良好的椴樹林。樹干通直高大,樹冠開展,枝密葉大,花從葉舌伸出,花朵密集懸墊,花香濃郁,是珍貴的密源植物和高檔家具優(yōu)質(zhì)用材樹,也是很好的觀賞喬木樹種,應(yīng)嚴格保護和發(fā)展這種樹種。
景點28,蒙古櫟林:現(xiàn)在我們來到了蒙古櫟林中,大家看這大面積、集中連片、望不到邊的蒙古櫟林,是我國罕見的保留著原始森林特點的天然蒙古櫟林,它是華北暖溫帶落葉闊葉林地帶性植被類型的典型代表,它與地球上的熱帶雨林、熱帶季雨林、亞熱帶常綠林等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和價值,它是地球之肺的重要組成部份。蒙古櫟林每天每公頃可吸收二氧化碳1000千克,制造氧氣850千克,能滿足1000人的需氧量,是一座天然的氧氣制造工廠和天然大氧倉。蒙古櫟樹全身都是寶:橡木是做高檔家具的高級硬雜木;橡子果可以釀酒、可做飼料;橡子葉可養(yǎng)柞蠶,也可做家畜飼料,橡樹皮及橡子殼能夠提煉柔酸物質(zhì)。
景點29,迎紅杜鵑林:大家看到了蒙古櫟林下面大面積分布的是灌木林,就是杜鵑林,它喜歡陰濕,耐寒冷,一般都分布在八仙山海拔800米以上的陰坡。每年四月至五月上旬為花期,花大而美麗,常常形成杜鵑花海,是中國北方一絕,八仙山的迎紅杜鵑花海,是在別處很難看到的一個花卉奇觀。歡迎大家每年四月底五月初來八仙山迎紅杜鵑花海賞花,站在花海中留個影,你會感到別有一番情趣。
內(nèi)容提要:本文在分析蓬萊市葡萄酒旅游業(yè)發(fā)展的的現(xiàn)狀的基礎(chǔ)上,結(jié)合葡萄酒旅游業(yè)發(fā)展的前景,有針對性地提出加快發(fā)展葡萄酒旅游業(yè)發(fā)展的思路和對策。
中圖分類號:[F235.6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蓬萊位于北緯37°左右的渤海灣南海岸,溫差不大、空氣濕度適中,土壤中性偏酸,土質(zhì)較輕、透氣性好,礦物質(zhì)含量豐富。優(yōu)越的地理位置、氣候土壤條件使蓬萊成為我國最佳的釀酒葡萄產(chǎn)區(qū)和世界七大葡萄海岸之一,也使蓬萊成為葡萄酒生產(chǎn)企業(yè)看好的原料基地和酒廠所在地。近幾年,蓬萊葡萄與葡萄酒產(chǎn)業(yè)強勢崛起,至2011年,葡萄酒生產(chǎn)企業(yè)發(fā)展到70家,葡萄酒產(chǎn)量達到14萬噸,釀酒葡萄種植面積15萬畝,一舉躍升為中國最大的葡萄酒生產(chǎn)區(qū)。
葡萄酒旅游是游客以品嘗葡萄酒、獲得有關(guān)葡萄酒的知識以及感受葡萄酒賦予的浪漫主義色彩和酒文化為目的的對葡萄酒莊園、葡萄酒廠、葡萄酒節(jié)以及相關(guān)活動的體驗,以及為滿足這一需求葡萄酒廠、旅游目的地、旅游企業(yè)等提供的相關(guān)配套服務(wù)、接待設(shè)施和要素。對葡萄酒產(chǎn)業(yè)來說,發(fā)展葡萄酒旅游可以足不出戶地把產(chǎn)品銷售出去,獲取更大的利潤,更重要的是借助葡萄酒企業(yè)生產(chǎn)的品質(zhì)高貴、特色濃郁的酒莊酒可以培育顧客對葡萄酒品牌的忠誠度。對旅游產(chǎn)業(yè)來說,以葡萄酒旅游為突破點,通過把葡萄與葡萄酒莊園的風景、葡萄酒加工體驗等作為新興的旅游產(chǎn)品來吸引游客,能夠進一步激發(fā)游客對酒莊的興趣,將短期觀光游轉(zhuǎn)變?yōu)殚L期度假游,大幅度提高旅游接待收入。同時,發(fā)展葡萄酒旅游在促進地區(qū)經(jīng)濟發(fā)展、增加地區(qū)知名度方面會產(chǎn)生比旅游業(yè)或葡萄酒產(chǎn)業(yè)單獨一個產(chǎn)業(yè)更大的作用。開發(fā)葡萄酒旅游產(chǎn)品,可以吸引新的投資,增加新的旅游服務(wù)接待設(shè)施和設(shè)備,樹立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
一、蓬萊市葡萄酒旅游的發(fā)展現(xiàn)狀
在葡萄酒產(chǎn)業(yè)發(fā)展之初,蓬萊市委市政府就認識到葡萄酒旅游的發(fā)展?jié)摿蛢r值,試圖將兩大產(chǎn)業(yè)結(jié)合起來,開發(fā)了葡萄采摘游和葡萄酒工業(yè)旅游等旅游產(chǎn)品,并舉辦了酒莊葡萄采摘等節(jié)事活動。在葡萄成熟季節(jié),206國道兩側(cè)的葡萄種植園會為游客提供開闊的空間、優(yōu)美的莊園景色以及和種植戶接觸的機會,游客可以去葡萄園里親手采摘葡萄,體味與家人一起勞動的愉悅。2006年,中糧長城葡萄酒(煙臺)有限公司被評為全國工業(yè)旅游示范點,游客在參觀葡萄酒釀造過程的同時,可以聽葡萄酒廠的工作人員講解釀造葡萄酒的工作體驗和相關(guān)技巧,了解葡萄酒文化及釀造知識。葡萄采摘節(jié)局限于君頂?shù)然A(chǔ)設(shè)施比較完善的酒莊??傊?,這幾項產(chǎn)品尚處于葡萄酒旅游開發(fā)的初級階段,沒有形成大的市場規(guī)模。
二、蓬萊市葡萄酒旅游的發(fā)展的前景
隨著國民收入的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加入到旅游活動中來,我國正進入國民休閑旅游消費時代。國內(nèi)旅游作為旅游市場的主體得到了蓬勃發(fā)展,勢頭喜人。目前,旅游消費群體不斷擴大,構(gòu)成了一個龐大的旅游需求和消費市場。此外,我國的經(jīng)濟快速增長加快了城市化進程,城市化進程大大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葡萄酒消費已經(jīng)成為現(xiàn)代城市生活方式的標志之一。近年來,我國葡萄酒消費增速迅猛,從2001年到2010年10年間,消費量增長65.52%。在我國一些經(jīng)濟發(fā)達的大城市,葡萄酒的消費量甚至已經(jīng)超過了白酒。葡萄酒對健康有益這一因素也成為葡萄酒消費和進行葡萄酒旅游的重要動機。從我國消費者對旅游有較大需求以及對葡萄酒消費量的不斷增加,可以預(yù)測我國的葡萄酒旅游市場有廣闊的發(fā)展前景。
三、葡萄酒旅游的發(fā)展重點
如何以“一帶三谷”的葡萄酒莊為載體,使葡萄與葡萄酒產(chǎn)業(yè)和旅游產(chǎn)業(yè)這兩大產(chǎn)業(yè)有效結(jié)合起來,以便對旅游行業(yè)和葡萄酒產(chǎn)地的經(jīng)濟發(fā)展做出貢獻,成為擺在市委市政府面前的重要課題。我們認為應(yīng)從以下方面努力:
(一)加強葡萄酒旅游基礎(chǔ)設(shè)施和配套設(shè)施建設(shè)
應(yīng)充分加強葡萄酒與各旅游要素之間的聯(lián)系,為葡萄酒旅游發(fā)展構(gòu)建完善的接待體系。一是建立完善的旅游標識系統(tǒng),為游客提供便捷的信息引導服務(wù)。二是在現(xiàn)有《蓬萊葡萄酒旅游講解詞》的基礎(chǔ)上,發(fā)動各酒莊編制和豐富完善導游詞,增加游客游覽興趣、提升酒莊文化內(nèi)涵。三是注重小型葡萄酒博物館的建設(shè),充分反映各自企業(yè)及酒莊的歷史、發(fā)展歷程、文化特色。四是酒莊設(shè)計要注重風格的多樣化與特色化,避免同質(zhì)競爭;特別要注重如高爾夫、葡萄酒SPA等度假設(shè)施的修建,以便與葡萄酒莊形成共同的吸引物。五是飲食上要結(jié)合酒莊的風格,在酒莊餐飲上提供與建筑風格相匹配的美食服務(wù),如法式酒堡提供法國大餐,中式酒堡提供當?shù)靥厣朗?,并搭配酒莊釀造的葡萄酒。六是研發(fā)具有特色的葡萄酒旅游紀念品,如微型橡木桶、葡萄酒開瓶器、葡萄酒架、葡萄酒壺、醒酒器、葡萄籽精油皂等,做到葡萄酒與工藝品的完美結(jié)合。
(二)增加以葡萄和葡萄酒為中心的休閑度假旅游項目
隨著觀光旅游向休閑度假旅游轉(zhuǎn)變,體驗式、互動式旅游項目逐漸興起。游客參與葡萄酒旅游的目的就是體驗一種與平日生活不同的、輕松悠閑的浪漫情調(diào)和濃郁文化氛圍,因此酒莊應(yīng)提供滿足游客體驗服務(wù)的產(chǎn)品。如君頂酒莊2010年采摘節(jié)中“采摘之旅”的產(chǎn)品介紹為:換上君頂采摘服,戴上遮陽帽、挎上籃子、拿著工具去葡萄園里親手采摘葡萄。采完后在專業(yè)的釀酒師的指導下清洗——破碎——裝瓶,拿回家進行自釀,發(fā)酵過濾后與家人一起分享自己親手釀造的葡萄酒。這一產(chǎn)品完全是參與性、體驗式的 ,受到了游客的追捧。我市在《關(guān)于進一步加快旅游產(chǎn)業(yè)發(fā)展的意見》中提出要主打“紅酒高端生活方式”,推出葡萄酒保健SPA、酒莊高爾夫、酒莊婚禮、酒莊音樂會、葡萄采摘節(jié)、葡萄酒品鑒會等融知識性、參與性、趣味性于一體的綜合體驗產(chǎn)品,發(fā)展葡萄酒休閑度假旅游。應(yīng)按此思路開展具體工作。
(三)加大葡萄酒旅游的宣傳力度
我市的葡萄酒企業(yè)在葡萄酒莊旅游宣傳方面欠缺,廣大消費者只知道其釀造的葡萄酒品牌,而不知道其開展的葡萄酒旅游產(chǎn)品。一是拓展旅游客源市場。應(yīng)積極利用葡萄酒企業(yè)在葡萄酒銷售方面的網(wǎng)絡(luò),大力開拓客源市場,保證葡萄酒旅游品牌與葡萄酒一樣的聲譽。二是進行整體形象推介。煙臺市曾向中外投資者如此推介:“葡萄美酒飲不休,海市深處作仙游”,將一個城市的優(yōu)勢資源以及生活方式介紹得淋漓盡致。同樣,我市在2010年、2011年整合葡萄與葡萄酒、旅游、房地產(chǎn)等優(yōu)勢資源,赴太原和上海召開城市整體形象推介會,也進一步擦亮了“人間仙境、美酒之鄉(xiāng)、休閑天堂”的城市品牌。三是開發(fā)特色旅游線路。與我市美酒體驗、濱海休閑、歷史文化等優(yōu)勢資源相結(jié)合,設(shè)計開發(fā)“葡萄酒+黃金海岸”、“葡萄酒+休閑文化”等特色旅游線路,納入旅行社常規(guī)線路對外推廣,實現(xiàn)綜合效益的最大化。四是發(fā)揮網(wǎng)絡(luò)新媒體的作用。在蓬萊旅游局官方微博中鼓勵博友、粉絲上傳原創(chuàng)博文以及照片和視頻,吸引網(wǎng)民評論,不時在網(wǎng)上、網(wǎng)下形成熱議話題,使游客逐漸認識、了解、接受、并喜愛葡萄酒旅游,并通過不斷的市場培育、市場開發(fā)和品牌建設(shè),使葡萄酒旅游健康、快速、持續(xù)地發(fā)展。五是利用葡萄酒所具有的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和獨特的資源優(yōu)勢舉辦主題鮮明的葡萄酒節(jié),開展形式多樣的節(jié)事活動,濃厚葡萄酒旅游氛圍。
(四)加強旅行社對游客的組織和引導
目前,葡萄酒旅游對多數(shù)消費者來說還是新生事物,消費者在不了解它的相關(guān)信息時,多希望借助于旅行社的力量和幫助,在了解并熟悉之后,有可能會選擇自助游。因此,在開發(fā)葡萄酒旅游的前期,應(yīng)有旅行社的廣泛參與,以推進葡萄酒旅游產(chǎn)品的設(shè)計、開發(fā)、運作日漸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