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色777777女色窝,777亚洲妇女,色吧亚洲日本,亚洲少妇视频

保護動物的有效途徑

時間:2023-12-13 11:20:35

導語:在保護動物的有效途徑的撰寫旅程中,學習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條寶貴的路徑,好期刊匯集了九篇優(yōu)秀范文,愿這些內容能夠啟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靈感,引領您探索更多的創(chuàng)作可能。

第1篇

關鍵詞:創(chuàng)造力; 想象力; 發(fā)散性思維;多樣化教學方式

眾所周知,創(chuàng)造力是促進社會發(fā)展和繁榮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對于培養(yǎng)祖國未來建設者的教育教學工作者而言,如何設法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能力,就決定著國家在各領域的發(fā)展能否達到一個新的高度。很多人認為,創(chuàng)造力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它是人的與生俱來的基本能力,并沒有可塑性,或者認為一個人智力越高,創(chuàng)造力越強,智力越低,那么創(chuàng)造力也就越弱。但是,我卻贊同美國心理學家拉斯(H.Rase)的觀點,那就是,創(chuàng)造力屬于人的一種特殊能力,它不受普通智力高低的限制,只以有無創(chuàng)造力作為標準。因此,在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被提至首位的今天,我們應看到不同層次的孩子身上都具有的創(chuàng)造力潛能,從而更加重視在教學中對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

毫無疑問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的養(yǎng)成對于學科方面的進步有著很積極的意義。在英語學科的學習中,如果學生善于創(chuàng)新性思維,能自主鉆研略顯抽象的語法和句型,從不同的角度去認知或者記憶知識點,那么,他們的學習效率肯定會得到大幅度提升。但是作為并非我國第一語言的英語學習,在如何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方法上,也就有了更多的困難和挑戰(zhàn)。尤其是在農村學生較多,教學資源比較落后的云南省地區(qū)。而以下三點,是我在七年多的高中英語教學工作中逐漸累積的一些經驗和方法:

一、提高學生想象力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在英語教學中,對某一知識點的講解很可能會是非??菰锏?,這時教師不妨設置一個虛擬的場景,讓學生大膽發(fā)揮想象,自主學習,這樣一來,他們對該知識點的掌握就會更加的牢固和深刻。比如,在講解strength, energy, power, force這四個易混淆的詞時,反復背誦很難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所以我舉了一個例子并給了學生們四個不同的場景讓他們展開聯想。A, B, C, D四人均想推銷出他們的自行車,小A把自行車舉起來叫賣,展現出了他的strength(體力); 小B不吃不喝跟顧客聊了一整天自行車的好處,這說明他的energy(精力)很旺盛;小C只是喊一聲,所有人就必須買他的自行車,這反映出了他的power(權力),而小D因為賣不出去自行車,所以一怒之下把他的自行車給砸了,這行為顯得他似乎有force(暴力)的傾向。通過聯想,我們可以相信,當學生下次再碰到這四個詞的辨析時,第一反應便會想到上文的兩個場景,從而給出正確的答案,那么,我們的教學目的就達到了。另外,激發(fā)孩子們的想象力,也可以通過某些具體的映像來實現。Ppt中的圖像,視頻就是很好體現這一映像的工具。例如,在開始講解分析The United Kingdom這篇課文之前,如果能讓學生們先看一段關于英國風光人文介紹的視頻,讓他們跟隨著攝像機的視角去看、去聽,想像自己就暢游其中,我想這對于從未到過英國的孩子們來說就比較容易能理解課文所要傳達的內容了。

二、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性思維

發(fā)散性是指思維的開放性、流暢性和靈活性。其特點是從某一點出發(fā),任意發(fā)散,既無一定方向,也無一定范圍。在構成智力教育的各要素中,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占據著核心地位。在英語教學中進行發(fā)散性思維習慣的培養(yǎng),不但可以有效地激活學生的學習興奮點,有效地訓練學生思維,而且能夠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是提高綜合素質的有效途徑。例如在開始Wild Animals一課時,先從最近爭議較大的“廣州玉林荔枝狗肉節(jié)”入手,讓學生就是否可以吃狗肉這一話題展開小型辯論賽,從而自然地把話題轉到了“保護動物”這一主題。通過以下一系列的問題地提問,Do you keep a dog at home? Since dogs are said to be human’s friends, why do people still kill and eat them? What do you think can be done to protect these pity animals? 讓學生打開思維的空間,充分發(fā)揮他們的發(fā)散性思維。他們提出的一些很有實際意義的保護動物的方案,很具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本堂課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更體現了素質教育的要求,還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對學生進行了有效的動物保護教育,讓學生們知道了生命的寶貴并懂得珍愛所有身邊的生命。。

三、教學方式多樣化,讓孩子成為學習的主人

英國作家波爾克曾說,“讀書不思考,等于吃飯而不消化?!苯處焼畏矫娴墓噍斒浇虒W最終只會剝奪了孩子思考的空間,這樣的單一教學方式極其不利于孩子們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學生的潛力是無窮的,但是他們在很正式的課堂教學中體現發(fā)揮出來的很少。這是因為他們在被動的接受知識,而書本上的內容卻又如此的生澀和抽象。所以,教師應通過更加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來讓孩子們主動去思考,發(fā)現知識點中存在的規(guī)律,然后總結出適合他們自己的一套學習方法。有時利用孩子愛玩的天性,和學生們做游戲是一個好方法,讓他們在游戲中學到知識。比如在學習了The United Kingdom這篇課文后,學生對英國的歷史和國家構成有了初步了解。這時老師可以帶領孩子們玩一個簡單的拼圖游戲。通過分組制作簡單的England, Wales, Scottland, Northern Ireland的剪影拼圖,讓孩子們上臺來把這些圖形按照英國發(fā)展的歷史拼合在一起,并對其作出相應的講解。通過這樣的方式,不但提高了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而且培養(yǎng)了他們的動手能力,同時又加深了對該知識點的印象和理解。只有通過這樣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才能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生積極主動接受知識、培養(yǎng)創(chuàng)造能力的地方。

總之,在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是打造高效課堂,激發(fā)學生學習潛能的重要途徑。為了讓更多的學生參與課堂活動,教師不應只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應是指揮者、參與者和傾聽者。在教學內容、教學時間、教學方法上,教師應合理分配布局、巧妙設計構思,留給學生更多的自主活動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從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的目的,為學生的終生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大均:教育心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二版;

[2]向晶:學科教育,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3]李秀君、葸愛華:新課程(上)山西出版集團2011年第07期;

第2篇

BEIJING―Activists are seeking the quick introduction of laws to protect animals in an effort to get rid of increasing abuse, such as the killing of animals and live shows at zoos.

The first comprehensive law to address animal was expected to be submitted to the country’s law department in 2009, but “there is still no clear timetable for laws”, Chang Jiwen, a law professor at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who led the drafting team, told China Daily.

The Law on Protection of Wild Animals is the only existing animal law in the country which prohibits selling and abuse. It, however, fails to protect animals already in imprisonment.

Meanwhile, a growing number of cases of animal abuse are being reported.

A group of Web users, who formed a chat group “cat torturers”, constantly posted online pictures of cats being killed or suffering cruelty.

The group was report to threaten to kill more than 1,000 cats on Christmas Eve across the country in what they described as an act showing respect for the group’s founder.

“So far, the group has not posted new photos of killing cats online, but animal lovers are trying every means to find the cat abusers to stop them,” an animal activist in Beijing, who identified herself as Xiaomiao, told China Daily.

Animal rights groups said that the rising number of abuses stemmed from public indifference.

The lack of public awareness is part of the reason why a comprehensive animal protection law has not been passed, said Cai Chunhong, a Beijing lawyer.

“Without strong public agreement the law department will not put laws on the table,” she said.

“Although awareness of animal is rising thanks to growing pet ownership in recent years, animal lovers are still a minority,” she said.

If a comprehensive law takes time to be drafted, introduced and passed, then specific laws or regulations to punish animal abuse should fill the vacuum, Cai said.

These laws could help regulate zoos, where abuse is common.

Live animal performances often involve acts of cruelty at zoos and wildlife parks, despite a government ban, Mang Ping, a professor at the Central Institute of Socialism, said.

Mang, an animal rights activist, based her conclusion on a study of animal in zoos over the past 15 years.

The survey, China Zoo Watch, covered 21 zoos and wildlife parks in cities, including Beijing, Shanghai, Hangzhou and Shenzhen.

“More than 95 percent of wildlife parks and 50 percent of zoos surveyed are making profits by increasing animal performances and those animals are treated poorly,” she said.

A ban on animal shows issued by central authorities came shortly after 11 Siberian tigers at a northeast wildlife zoo in Shenyang, capital of Liaoning province, were starved to death in 2010. A panda was also killed in 2010 by poisonous gas being used to clean a nearby air raid shelter in a zoo in Jinan, East China’s Shandong province.

“Obviously the ban is poorly carried out due to the lack of strict punishment,” Mang said.

In Beijing, animal performances, such as jumping through fiery hoops, were a growing feature in some zoos, according to Guo Geng, vicedirector of Beijing Elk Ecology Research Center and a local political adviser.

“In order to maximize profit most performance programs involve cruelty,” said Guo, who filed a proposal to ban animal performances in Beijing zoos in December.

Guo called for the Beijing government to step up efforts to ensure animal protection by making zoo owners be responsible their actions.

Authorities encouraged zoos to make money to be financially selfsufficient. That caused many zoos to promote animal performances.

Statistics from the Chinese Association of Zoological Gardens showed that the country now has more than 200 zoos.

More than 30 of the zoos are appointed wildlife parks, three times the number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five times that of Japan, according to Mang’s survey.

“Entertainment and profit are always priorities for zoo owners. But when animal trainers torture animals in front of audiences the zoo can never fulfill its role to educate people to protect animals,” she said.

China should learn from other countries, she said.

For instance, Toronto council voted in October to move three African elephants in the zoo to California where the climate would be better for them.

No pains, no gains.

原創(chuàng)試題

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true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A.A clear timetable for laws concerning animals has been set out by the country’s law deparement in 2009.

B.The Law on Protection of Wild Animals is one of the existing animal laws in the country.

C.It was reported that the group’s purpose of killing cats was that they admired the group’s founder.

D.A comprehensive animal protection law has been passed because of public awareness.

2. 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phrase in paragraph 8 mean?

A.resulted in

B.resulted from

C.brought in

D.brought up

3.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passage?

A.Strong public agreement is an important factor, which can urge the law department to make animal protection laws.

B.The government agrees to live animal performances.

C.The ban is poorly carried out because of the lack of public awareness.

D.The priority of zoo owners is to educate people to protect animals.

4. What’s the following can be the best title of the passage?

A.The Law on Protection of Wild Animals.

B.The lack of public awareness.

C.Stop live animal performances.

D.Call for law to protect animals.

答案解析

1. C。細節(jié)理解題。C項可以根據第6段…in what they described as an act showing respect for the group’s founder.;A項可以根據第2段…but “there is still no clear timetable for laws”, Chang Jiwen,… 排除;B項可以根據第3段The Law on Protection of Wild Animals is the only existing animal law in the country which prohibits selling and abuse.排除;C項可以根據第9段The lack of public awareness is part of the reason why a comprehensive animal protection law has not been passed,… 排除。

2. B。詞義猜測題。由第8段可知,大量增長的動物虐待是源于公眾的漠不關心。

3. A。推理判斷題。A項可以根據第10段“Without strong public agreement the law department will not put laws on the table,” she said.;B項可以根據第14段Live animal performances often involve acts of cruelty at zoos and wildlife parks, despite a government ban,… 政府是反對動物表演,排除;C項可以根據倒數第10段“Obviously the ban is poorly carried out due to the lack of strict punishment,” Mang said.禁令沒有被很好的執(zhí)行是因為缺少嚴厲的懲罰;D項可以根據倒數第3段Entertainment and profit are always priorities for zoo owners.排除。

4. D。主旨大意題??v觀全文,我們可以看出本文主要是要求立法部門立即制定有關動物的法律來保護動物。A項、B項、C項說法比較片面,不能概括全文。

閱讀策略與備考策略

時事新聞類閱讀材料在近幾年高考中屢屢涉及,這類材料語言地道、內容新穎。時事新聞材料是獲取最新國內外信息的主要平臺,同時也是我們學生學習和掌握現代英語的理想資料,也是學生提高英語閱讀水平的一種有效途徑。筆者建議采用以下新聞英語閱讀策略。

1. 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新聞的英語習慣。每天堅持閱讀幾篇新聞英文報道,選材可以多種多樣,政治類、軍事類、影視類或者趣味類的材料都可以閱讀。通過長期大量的閱讀后,可以自然而然地培養(yǎng)英語閱讀的能力,同時也可以提供閱讀速度。

2. 泛讀與精讀靈活運用。首先應泛讀全篇,即采用跳讀或略讀技巧選擇性地瀏覽全文,包括新聞的版面、標題、導言、正文、照片等。捕捉主要信息,找出文章主旨大意;然后對于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采用精讀的方法,認真細讀,深層理解,以獲得更詳細或符合自己閱讀目的的信息,例如特定的事件、地點、時間、人物。

3. 先猜測詞義后查詞典。在閱讀英語新聞材料的過程中,每個人都會碰到一些難理解的生詞。我么可以通過上下文語境先猜測詞義,然后再查詞典,這樣不僅有利于記憶,節(jié)約了閱讀的時間,而且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一些單詞。

4. 做好時事英語閱讀材料重要信息的記錄。學好英語必須有一定的語言積累,對于閱讀材料中的相關信息要及時地做好記錄,以便于以后及時地鞏固??梢杂霉P記本記錄一些重要的單詞、詞組、諺語等表達方式。這是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積累知識和養(yǎng)成良好閱讀習慣的有效方法之一。

第3篇

【關鍵詞】和諧校園文化;綠色課堂;綠色校園環(huán)境;德育教育

和諧校園文化與學校德育既有同一性,又有互補性。校園文化和德育的目的都在于育人。積極、健康、高雅的校園文化是實現德育目標的途徑之一。和諧的校園文化以其特有的精神環(huán)境和文化氛圍,使生活在其中的每個校園人在思想觀念、行為方式、價值取向等方面受到引導和教育。生動活潑、健康有益的校園“綠色課堂”是團結、教育、引導師生的有效方法,為學校德育工作提供了平臺,成為學校德育的重要渠道。優(yōu)美的“綠色校園環(huán)境”能使師生心情舒暢、精神振奮,有助于激發(fā)師生的愛校熱情,啟發(fā)師生的創(chuàng)造力,對于學生養(yǎng)成開朗性格,形成高雅氣質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一、和諧校園文化建設

校園是社會的一個細胞,構建和諧校園文化,穩(wěn)定校園環(huán)境,提高學校德育工作質量,為社會培養(yǎng)更多更好的有用人才,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校園文化是以校園為主要范圍,以學生、教師為主體、以校園內部的環(huán)境和活動為主要的一種群體文化,所以說,校園文化的內涵十分豐富。加強思想政治建設,是構建和諧校園文化,提高德育工作質量的核心;凈化校園周邊環(huán)境,是構建和諧校園文化,提高德育工作質量的外部條件;營造和諧的教育環(huán)境,是構建和諧校園文化,提高德育工作質量的內部條件;加快學校圖書館建設,是構建和諧校園文化,提高德育工作質量的手段;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構建和諧校園文化,提高德育工作質量的根本;開展和諧的校園文化活動,是構建和諧校園文化,提高德育工作質量的載體。構建和諧校園文化,提高德育工作質量應立足實際,通過有效地教育管理,增強全體師生的“和諧校園文化意識”。學校應致力于人文精神的塑造和育人環(huán)境的優(yōu)化,打造校園文化特色,激發(fā)師生投身建設“和諧校園文化”實踐的熱情。

二、綠色課堂文化建設

“綠色課堂”是在自然、和諧、民主的環(huán)境中,實現課程、師生、知識、社會多元多向多層次的互動,使師生不斷地開發(fā)潛能、創(chuàng)造自我,以取得教學效益和生命質量的整體提升。我校的“綠色課堂文化”的研究首先是從改變課堂教學中教師角色,改變師生交往互動方式,改善師生關系等方面入手,努力營造有利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的課堂環(huán)境。

在課堂教學中有機滲透環(huán)境教育,關鍵是處理好教材內容與環(huán)境保護知識的關系。我們的做法是:對直接介紹環(huán)境知識的課文,如《只有一個地球》,就要不折不扣的講深講透,知識點要讓學生牢固掌握;對非直接介紹環(huán)境知識、但與環(huán)境有緊密聯系的課文,如《這片土地是神圣的》,就要把握好聯系點,引進有關環(huán)境知識,適時進行環(huán)境教育,擴大學生知識面;對粗看與環(huán)境知識沒有關聯,但經挖掘發(fā)現與環(huán)境有一定關聯的課文,如《桂林山水》,就要抓住關聯點,適度滲入環(huán)境教育內容;對確與環(huán)境無關的課文,如《索溪峪的“野”》,也可利用其為載體,酌情注入。

如語文課中有一些描寫自然景觀、人與自然等內容的課文,把環(huán)境知識寓于其中,像《清澈的湖水》、《珍珠鳥》等課文,讓學生了解保護動物,珍惜土地資源,創(chuàng)建綠色環(huán)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指出人類和動物要成為好朋友,要和諧共處,否則,動物的今天,就是人類的明天。數學課引入環(huán)境監(jiān)測、分析、評價、環(huán)境統(tǒng)計等內容,以增進學生對環(huán)境問題的深入了解并提高環(huán)境意識。美術科開展環(huán)保美術書畫作品的設計和制作比賽;音樂科教材中有許多歌頌大自然、贊美祖國、描繪美好環(huán)境的內容,老師們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以大自然之美襯托音樂之美,引導學生崇尚綠色,融入自然,學生們就在審美中感知了環(huán)保的益處和樂趣。

三、美化教育環(huán)境,用“綠色”校園熏陶人

以創(chuàng)建“綠色學?!睘檩d體開展環(huán)境教育是實現學校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永恒主題?!熬G色”已被人們注入了很多豐富的內涵。本課題中的“校園綠色文化”包括兩個含義:其一,指建設校園綠色環(huán)境,以綠意濃濃、生機盎然、富有內涵的物化環(huán)境發(fā)揮校園文化的隱性教育功能,為學生提供健康活潑成長的沃土;校園環(huán)境有總體規(guī)劃,校內教學、活動、生活區(qū)分區(qū)明確,布局合理,為學生的環(huán)保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條件。綠化覆蓋率達到50%。校園內設置分類垃圾箱。垃圾及時清除,實驗室廢水、廢氣及時處理。重視教室美化和布置的科學化,每學期進行“班容班貌”檢查評比,使之成為學生學習和生活的樂園,做到環(huán)境美化。努力構建濃郁的校園文化氛圍。如洗手間、綠地、樹木、垃圾箱、水電開關、餐廳等地方都制作了宣傳標語牌,學生就餐時播放輕音樂,上、下課鈴聲改成音樂,提升學校品位,做到藝術美化。課間播放有關環(huán)保的歌曲,如杰克遜的《EARTH SONG》等,在輕松中感受環(huán)保的重要。

其二,指構建和諧人文環(huán)境。也就是指教師在“綠色”教育理念指引下組織開展教育教學活動,使自己和學生正確認識個人、社會和自然之間相互依存的關系,使師生都獲得健康主動的發(fā)展,使學校最終成為師生共同的精神家園。遵循“學生為本”的原則,以學生喜歡并愿意積極參與為衡量標準,進行校園墻面文化建設,學生植物園建設,學?;▓@布局調整,校園環(huán)境建設逐步彰顯“生命?科學”這一主題。學?;▓@里各種植物調整規(guī)劃,分片布局,四季常綠,給學生美的熏陶,讓學生在美好的環(huán)境中得以快樂成長;“校園里的植物”是以圖文資料形式,向學生分類介紹校園植物特點,生長習性,充分發(fā)揮墻面文化的隱性課程功能。綠色班級的環(huán)境建設外顯的標記是為一個班級形象牌、兩個特色小園地、多個班級小崗位。定期更換的板報則作為學生自己出版反映班級風貌的好陣地。呈現在每班門前的班級形象牌體現“五個一”的要素:一張合家歡照、一個班級奮斗目標、一個響亮的班級口號、一個文化園地、一段班主任教育格言。把班級環(huán)境建設的主動權還給班級還給學生,這是個令人愉悅的教育過程。

第4篇

——以新課程高中英語教材單元內容重組為例

柳  冰

(賀州高級中學,廣西  賀州  542800)

摘  要:高中英語新課程教學由傳統(tǒng)依靠教材轉向對教學資源的整合和優(yōu)化。因此,創(chuàng)造性地挖掘和利用教材資源, 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素質。

關鍵詞:新教材;教學資源;整合優(yōu)化

一、 新教材使用的現狀

高中英語新課程已進入積極推進階段, 與之配套的新教材使用現狀:(一)課本容量大,教學任務重,課時卻沒有增加。(二)要求標準高而學生底子薄,聽說讀寫難以全面兼顧。(三)課文以說明介紹性體裁為主,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四)某些題材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內容相對偏難。

二、新教材整合的必要性

針對上述的情況,教師有必要對英語新課程教學資源進行二次開發(fā),即教師根據學生的特點,對教學資源進行優(yōu)化整合,使之更加符合教學實際,確保新課程標準的貫徹和落實。正如Harmer(1983)所闡述的“教材不是圣經”,教師不要做教材的奴隸,而要做教材的主人。英語是一門課程,而教材是課程教學的載體。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認知實際、語言特點以及語言教學環(huán)境等具體情況,大膽刪減、增補和重組教材內容并加大對其它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

三、新教材內容整合案例

教師要積極轉變傳統(tǒng)的機械分割教學內容的教學模式,樹立從整體上考慮教學程序安排的“模塊時間”概念。下文以單元間內容整合和單元整體內容重組為例進行論述。

(一)單元間內容的整合:

高一新課標NSEFC Model 1和Model 2共有10個單元:

 Model 1 (topic) Model 2 (topic)

unit1          Friendship           Cultural relics

unit2       English around the world The Olympic Games

unit3 Travel journey           Computer

unit4  Earthquakes Wildlife protection

unit5 Nelson Mandela Music

1、以相關信息為線索重新組合

Model 1第一、三和四單元的主題分別以“朋友(Friendship)、旅游(Travel journey)和地震(Earthquakes)”為線索。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圍繞“旅游、朋友、難忘的經歷”等相關話題進行設計,將任務置于真實的背景之中,讓學生展開討論難忘的經歷和朋友。這樣,學生通過自己的切身體會,進一步探討真正的好朋友應具有的特點。

Model 2第一單元(Cultural relies)和第四單元(Wildlife protection)進行組合教學,探討如何保護文化遺產及瀕危動物。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一些名勝古跡和珍稀動物的圖片,引導學生就如何保護或拯救它們提出自己的建議和想法。這樣, 從保護文化遺產到保護動物,單元之間自然地形成了任務鏈,從而激發(fā)學生熱愛和保護大自然以及為建立一個和諧、幸福的社會而努力的學習熱情。

2、以時事為背景進行信息組合。

以時事為背景,以教材內容為語言材料設計任務,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興趣和培養(yǎng)學生實際應用語言的能力。教師引導學生討論2012年在英國倫敦舉行的奧運會。以此為切入點,將Model 1第二單元(English around the world)和Model 2第二單元(The Olympic Games)組合起來。Model 1第二單元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了解英語的發(fā)展以及美式英語和英式英語的區(qū)別,而Model 2第二單元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了解奧運會的起源、宗旨以及各種比賽項目。教師應該創(chuàng)設情景,引導學生用英語思維了解有關奧運會的知識。

(二)單元整體內容的重組:

1、補充和刪減內容

在不影響模塊完整性和系統(tǒng)性的前提下,教師對模塊內容進行適當的補充和取舍,使之更加符合學生的需要和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例如在Model 2第一單元(Cultural relies)的閱讀教學時,我們可以補充閱讀材料“A city of heroes”(來自SEFC Book1A unit 7的Reading; 而在Model 1 第二單元的Using language教學中,就可以將Reading部分刪減,直接導入話題,自然地連接Talking和Listening環(huán)節(jié)。

2、調整教學順序

教師適當地調整模塊內部的順序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例,Book 1A Model 1Unit 3 Travel journey 的Using language部分中Reading介紹的是與旅游有關的文章Journey down The Mekong。教師可以設計以下問題:“what object did they take with them?”自然地引出Workbook中Talking的話題,接著呈現旅游用品的圖片,引導學生思考:“Do you think which is the most useful and which is the least useful?”將教材內容稍作調整,就可將兩篇內容相關的Reading 和Talking有機地結合起來。

3、擴展活動步驟

在模塊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通過增加指示性的步驟,從而降低活動的難度;或者拓展原有的活動來提高對學生的要求。例如:在Model 5第一單元“Great scientists”中的閱讀教學時, 在最后的輸出步驟中,教師可以提出問題 “ What should you do if you’re travelling to a country that has a cholera outbreak? ”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然后進行有關水污染方面的寫作訓練。

四、結語

單元間內容和單元整體內容重組打破了傳統(tǒng)的備課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積極地思考,啟動他們的認知結構,達到任務型語言教學所追求的語言習得的理想狀態(tài)。同時,按照實際需要重新組合教材也是培養(yǎng)和發(fā)展教師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處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最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廖曉青.任務型教學的理論基礎和課堂實踐[J].外語教學,2001,(II).

[2]易導群.重組——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高中英語教材[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5,(9).

[3]葛文山.高中英語模塊課程的教學實施[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6,(7).

[4]袁昌寰.任務型學習理論在英語教學中的實踐[J].課程•教材•教法,2002,(7).

[5]秦麗鵑.對高中新教材中Warming up部分的幾種教學嘗試[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4,(7).

第5篇

關鍵詞:趣味性學習 小學低段 語文課堂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筆者經常聽到同學們說:“語文太難學、太深奧、也太無味了?!庇绕涫堑投蔚慕虒W。老師們感覺到語文課不好上,課堂氣氛比較沉悶。那么如何讓語文課活躍起來,讓學生能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到知識呢?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很多老師。在筆者看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會產生強大的內部推動力促使學生主動學習。因此,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考慮照顧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激發(fā)他們學習語文的積極性。課堂教學中的趣味性學習是誘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一個重要因素。提高語文課堂的趣味性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筆者結合多年來的教學實踐略作闡述。

一、課堂語言的趣味性

著名教育家夸美紐斯說:“教師的嘴,就是一個源泉,從那里可以發(fā)出知識的溪流?!闭Z文教學是科學美與藝術美的高度統(tǒng)一體。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不僅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良好的教學語言可以烘托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能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新課程標準提到語文課程是工具性與趣味性統(tǒng)一的,彼此相輔相成。語言文字是趣味性教學的軀體,而趣味性教學是語言文字的靈魂。要知道識字、寫字是低段教學的重點。為了達到《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的目標,筆者在教學過程中恰當地運用趣味性的語言,這樣做既活躍了課堂氣氛,融洽了師生關系,還促進了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學習,讓每位學生都喜歡學習漢字。對于小學低段識字、寫字教學中的筆順規(guī)則,筆者恰當地運用趣味性的語言事半功倍。例如,在教學生寫“回”這個字時,筆者風趣地說:“誰把衣服穿反了,先穿了外衣,再穿里面的衣服?!边@樣做既指出了學生們喜歡先封口再寫里面的部分錯誤,而且也讓他們心領神會。

二、課堂情境的趣味性

一個好的課堂情景對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十分重要。在低段教學中,筆者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讓學生在平時的朗讀中接受美的熏陶。讀得多了,才能真正理解文中的意思。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就是這個道理吧。例如,在教《江南》這課時,筆者是這樣設計的:(配樂,教師描述并張貼“江南”的圖畫;學生閉上眼睛按照圖畫的描述做動作,想象)讓我們一起跟著小姑娘,坐著小船,蕩漾在江南美麗的水鄉(xiāng),魚兒在水中嬉戲,伴隨著優(yōu)美的古箏樂曲孩子們的頭腦中不時出現一幅美麗的采蓮圖(貼上小女孩像)。師說:小姑娘看見了嬉戲的魚兒,說話訓練:我坐在小船上,看見( )。學生爭先恐后地回答后,反復指導朗讀課文第二句。在這樣富有童趣的情境中讀讀練練;誦讀感受語言美,學生讀得美美的,并很快悟出其中之意;說話時想象意境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展開說話:魚兒,青蛙,蓮花,鴨子一一出現在他們眼前。這樣做既扎實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感,又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堂情景的設計直接關系到課堂氛圍的好壞。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對學習者來說特別重要。在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中,學習者能夠更好地接受知識。比如,在講授《望天門山》這首詩時,筆者利用多媒體提前找好了與這課有關的資源:高峰、樹木和小船等。首先讓同學們把詩先讀幾遍,再結合多媒體上的事物增加同學們的想象力。利用多媒體,讓同學們在視聽兼?zhèn)涞沫h(huán)境中學習,不僅加深了同學們對此詩的理解,而且還能陶冶他們美的情操。

三、課堂游戲的趣味性

在低段的教學中,拼音是學習的重難點。為了引起學生注意力,筆者在教拼音時設計了變魔術的游戲。b、p、d、q幾個聲母的區(qū)別是學習的難點,學生容易混淆。讓學生準備一個半圓環(huán)和一根小棒,然后把半圓環(huán)隨意擺放在小棒的左上方或者左下方、右上方或右下方,分別組成這四個聲母,先自己邊擺邊讀,再同桌之間互相考問,反復幾次,這一學習的難點便得到了解決。

兒歌和繞口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兒歌和繞口節(jié)奏明快,有一定的情趣。在教學中運用兒歌和繞口令能克服拼音學習中的枯燥和單調。例如“月兒圓,樹葉綠,大家一起吃月餅”就把韻母ie、üe、er包含進去,既練習了韻母的發(fā)音,又聯系了兒童的生活,使韻母富有實際的含義。讀繞口令比讀兒歌的難度要大一些,但注意激發(fā)兒童讀的興趣,采取比賽等方式,學生還是能很快讀會的。例如,“三月三,小三練登山。上山又下山,下山又上山。登了三次山,跑了三里三,出了一身汗,濕了三件衫。小三站在山上又大聲喊:‘這里離天只有三尺三’?!蓖ㄟ^這樣的兒歌和繞口令的練習,學生對分清平翹舌有了較深的體會。

再如有這樣一道題:把動物與表示它們名字的音節(jié)用筆連起來。我們創(chuàng)設了一個“把動物帶回家”的活動。先讓一部分同學戴上動物的頭飾,再讓另一部分學生拿著寫有音節(jié)的卡片,根據卡片上的音節(jié),去尋找相應的動物,找到了就把它們送回“大森林”。我們以故事為背景,學生在活動中投入了自己扮演的角色,不僅復習了相關的音節(jié),而且滲透了愛護動物、保護動物的意識。此外,我們還根據教學的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了找朋友、插花、摘果子等游戲,讓學生在參加游戲的過程中能夠積極主動,而且使他們在游戲活動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在課堂上練習后,老師們還要在學生們的作業(yè)中對所學的知識進行鞏固。那么作業(yè)的設計就十分必要。例如,學習古詩《鵝》時,筆者讓學生根據詩文畫一只“美麗的大白鵝”,把鵝在水中游的動作、神態(tài)用畫展現出來,這樣做是為了激起學生們的學習興趣。

在小學低段語文教學中,趣味性教學的落實特別重要。如何在教學中增強趣味性是目前語文教學中亟待解決的問題。筆者通過以上三個方面的描述總結了語文教學中的趣味性教學的方法。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有責任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第6篇

【關鍵詞】閱讀文化 比較 研究 成人 兒童 差異

美和真是一回事,這就是說美本身必須是真的。――黑格爾

美是一種善,其所以引起正是因為它是善。――亞里士多德

一、在童聲中反思“真實”與“虛偽”

一次校級公開課教學的內容是兒童詩《家》,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最后一句:“我們是祖國的花朵,祖國就是我的家?!边@時教師提問:“祖國就像一個美麗的大花園,它就是我們的家,你們喜歡這個家嗎?”孩子異口同聲地大聲回答:“喜歡?!边@時一個小男孩站起來,一本正經地說:“老師,我還是覺得臺灣那個家比較好?!边@位教師當時愣了一下,思索了數秒后微笑著告訴小男孩:“這是我們祖國的地圖,臺灣在這里,它是我們祖國的一部分,你喜歡的臺灣也屬于祖國,我們都是一家人。”小男孩高興地坐下了。

在評課中,我們許多老師對這一插曲記憶猶新,它竟成了那節(jié)課的亮點。都說童真無價,8歲的小男孩勇敢地站起來表達自己愛臺灣的想法,沒有絲毫偽裝的吐露,是多么難能可貴,這是孩子心底的真實想法。我慶幸這位執(zhí)教者沒有打斷小男孩的話,我要為新課程的實施而鼓掌,正是它積極倡導寬松自主的課堂,使他們大膽交流,個性表達,真情流露,使我們看到了一個8歲孩子對家鄉(xiāng)的愛。

小男孩畢竟只有8歲,他不曾探究紛繁的歷史遺留問題,因此他不懂臺灣自古以來就是祖的一部分,這是孩子的稚嫩。在尊重小男孩愛家鄉(xiāng)的同時,作為教育者,我們有責任引領孩子學習真實的歷史:臺灣是祖國的一部分。因為真實,所以那個片段才令人難忘。

有感于孩子的真,我斗膽對這最后一句詩提出質疑:前面藍天是白云的家,小河是魚兒的家,這些詩句直觀形象,朗朗上口,孩子易于理解,符合孩子的理解認知。而最后出現祖國這樣一個抽象的概念,似乎太虛偽,更像是高而空的口號,背離了孩子現有的認知。這個年齡的孩子需要進行價值引導的是什么?應該是感性的,以兒童生活為載體的鮮活內容。我認為價值觀的形成應以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和基本的行為準則為基礎,逐步過渡到理性內容。如果忽視兒童年齡特征,還是跳不出“思想教育灌輸化”的怪圈。注重體驗是達成情感目標的有效途徑,但如果體驗的內容失去了生活的土壤,成了“空中樓閣”,那談何體驗呢?

斯霞老師說得多好:“我們的對象是兒童,他們有著和我們不一樣的文化和價值,不能用成人的思維模式和價值觀來衡量和苛求他們。請尊重兒童價值和兒童文化,因為那是最真最純的情感寶藏?!?/p>

二、在童真中明辨“大善”與“小善”

一次我在執(zhí)教口語交際《保護有益動物》時,學生們通過討論,說出蜻蜓、青蛙、燕子等是有益動物,蝗蟲、老鼠等是有害動物。我在總結時說:“對于有益動物我們要保護它,有害動物就得消滅它?!边@時一個稚嫩的聲音傳來:“老師,我們也要消滅蝗蟲嗎?蝗蟲很可愛的?!庇忠粋€學生說:“為什么要消滅呢?我們不是要保護動物嗎?”“老師你說人是平等的,動物也應該是平等的。”“如果我們把我們不要的水果蔬菜送給蝗蟲和老鼠吃,它們就不用偷吃老百姓的了。”“如果對我們有害的動物都要消滅的話,那人也對動物有害的呀,我們也要被別的動物消滅的”……我抓住這一契機,讓孩子們展開了一輪“幫有害動物做好事”的討論會,大家都在幫有害動物找吃的,讓它們不再偷吃、破壞莊稼。

對于善,我們每一個成人都有不同的理解,比如“好即為善”,在我們眼里,對我們人類有益的就是益蟲,益蟲為善,善應該保護,反之害蟲就應該消滅。這似乎帶著很大的功利性。再讓我們來看看孩子眼中的善。孩子的稚氣語言反映了他們不同于成年人的觀點,他們關注益蟲和害蟲的命運,認為益蟲和害蟲都應該得到公正的報應。都說童心無瑕,善良是童心的情感核心,正所謂“人之初,性本善”。上例鮮明地表現了這些特征,孩子的想法堪稱“大善”,他們打破了自然界中以人為中心的思想,更多地從動物本身出發(fā),站在平等的高度來審視每一個生命,體現了孩子對生命的尊重。幫有害動物做好事更是包含了孩子善良的愿望。這是兒童價值觀的體現,是兒童文化的體現。面對這樣的心理,我們成人唯有仰視,只有在童心世界里我們才能聽到這善良的聲音。

福祿貝爾說:“孩子就是我的老師,他們純潔、天真、無所做作……我就像一個誠惶誠恐的學生一樣向他們學習?!笔前?,當我們像孩子一樣帶著善意的目光去看待世界,世界會變得更加純真,充滿愛與關懷。

三、在童心中感悟“美好”與“丑惡”

有教育家曾經指出:“人具有一種欣賞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深刻而強烈的需要。但是這并不是說,我們可以指望審美情感會自發(fā)地形成。必須進行目標明確的工作來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在這里,就要求語文教育工作者有意識、有目的地結合語文學科教育的特點,進行美的教育。美的教育可以通過各種方法去實施,在這個過程中,我發(fā)現了孩子與成人審美的不同。比如兒童對美的理解是詩性的、熱情的,它充滿了想象和創(chuàng)造,而化更多的是理性的、冷靜的、重復的。

在孩子們看來,汽車是活的,因為“車輪是它的腳”,房子是活的,因為“窗戶是它的眼睛”,云也是活的,因為“云會動”。而在成人看來,汽車只是交通工具,房子只是由磚頭堆砌成的死的東西,云也只不過是一種自然現象而已。這時,我們會覺得孩子的思維更為廣闊和美好,看到的事物更加有活力之美。

狼在我們的印象中是一種極其兇殘的動物,令人不寒而栗,狼來了,狼外婆的故事都訴說著狼的可怕??僧敽⒆觽儚摹秳游锸澜纭分辛私獾嚼鞘且环N群居動物,看到狼面對外來入侵時的團結與鎮(zhèn)定,甚至不惜犧牲生命也要保護每一個狼族成員時,他們會大聲告訴你狼是一種了不起的動物。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審視著世界的美丑,有時候他們看得比我們透徹,看到了事物的本質,而不是停留在事物的表面,我們應該尊重他們的獨特體驗。當然,當孩子的審美出現偏差時,作為教育者我們應及時引導,讓孩子對美與丑,是與非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教師與學生都是文化的主體。作為一個教育者,我們應該以行者的姿態(tài),以堅實的行為捍衛(wèi)童年文化。我們要在尊重兒童的前提下理解兒童文化,走向兒童文化,搭建起兒童文化與化之間溝通的橋梁。

人終有一天會長大,終有一天會告別童年。然而,當一個人在生理的兒童年齡和心理的童年階段構建起了健康而豐富的童年文化,即便他離開了童年,他的成長階段也必然會建構起健康而豐富的成年文化,因為根據弗洛伊德的理論,成年后的風箏無論飛得多遠,也能沿著童年的軸線找到根源。我不擔心孩子們長大,我知道孩子們遲早會有長大的一天,并且每時每刻都在長大。我擔心的是,長大后孩子們有一個什么樣的未來,這是為師者的責任,這是自覺擔當者的使命。我相信,即便孩子們長大了,生理上雖然告別了童年,但純真的種子已經播下,終究,他們會成為長大的孩子。因為,他們擁有過童年,文化的童年!

【參考文獻】

[1]竇桂梅.玫瑰與教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2]呂洪波.教師反思的方法[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6.

第7篇

目前正在進行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是關注學生情感態(tài)度的發(fā)展,把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的培養(yǎng)滲透到學科教育和教學之中?;A教育階段的英語課程不僅要發(fā)展學生的語言知識和技能,而且有責任和義務培養(yǎng)學生積極向上的情感態(tài)度。與其他學科相比,語言與情感態(tài)度的關系更為密切。因此,英語課程在發(fā)展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方面應發(fā)揮特殊作用。

第一、現狀分析

從新教材的實施情況來看,情感態(tài)度目標在英語教學中的貫徹情況還存在很多問題。許多老師認為在教學實踐中情感態(tài)度的目標實施比較困難。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很多教師錯誤地以為情感態(tài)度只是一種教學手段或途徑。誠然,恰當地使用情感態(tài)度不僅可以使課堂教學更加靈活生動,還可以促進師生感情的交流;但如果我們只是把情感態(tài)度作為一種教學的輔助手段而存在,那么新課標設立情感態(tài)度目標的意義何在呢?

2.情感態(tài)度目標不同于語言知識等其他幾個課程目標,教師不可能像講解語言點一樣,通過講解的辦法,把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教給學生。

3.情感態(tài)度目標的內容不像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目標那樣明確,不同的人對于情感態(tài)度目標的理解不盡相同,理解的差異導致了實施過程的不同。

第二、情感態(tài)度目標的內容實質

情感態(tài)度目標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情感態(tài)度既是教學活動的手段和途徑,又是教學活動的目標和內容。

2.新課標中的情感態(tài)度的內容包括情感、意志和個性傾向等多方面的內容,超越了人們通常對于情感所理解的范疇。

3.情感態(tài)度目標不像其他教學目標那樣可以分割成明確的教學單元,它們之間互相滲透,同時與其他課程目標之間也存在交叉情況。因而,實現情感態(tài)度目標是一個復雜且長期的過程。

4.情感態(tài)度目標的內容決定了其結果很難直接顯現出來,因而很難通過對情感態(tài)度的明確的考核來檢驗其效果。

在新課標中,情感態(tài)度目標是課程目標的五大目標之一,與其他目標同等重要。新課標情感態(tài)度是影響學生學習和發(fā)展的重要因素。

新課標對情感態(tài)度的定義為:情感態(tài)度指興趣、動機、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響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的相關因素以及在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的祖國意識和國際視野。關于情感目標的實現途徑和最終目的,是要求教師在教學中不斷激發(fā)和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引導它們逐漸將興趣轉化為穩(wěn)定的學習動機,以使他們樹立信心,鍛煉克服意志的困難,認識自己學習的優(yōu)勢與不足,樂于與他人合作,養(yǎng)成和諧和健康向上的品格。

第三、在英語課中怎樣培養(yǎng)升華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

人類語言的重要功能之一是促進人際交往。人際交往就不可避免涉及人的情感態(tài)度。情感態(tài)度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過語言來傳遞。

1.英語教師要有健全良好的人格魅力,這是培養(yǎng)學生情感態(tài)度的前提。

興趣、動機、自信和意志等作為情感態(tài)度目標的一部分,屬于隱性目標。這類目標雖然不可能像語言知識和技能那樣,通過特定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來實現。但并不意味著教師不能對其施加影響。學生的向師性決定了教師人格影響的深刻性,長遠性和多面性。教師的人格心理,對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的培養(yǎng)起著重要作用。新課程改革對英語教師的專業(yè)成長提供良好的發(fā)展契機,但同時也給老師帶來了不小的壓力。在這歷史的轉變期,英語老師要有足夠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要性格開朗,樂觀,有朝氣;要有毅力,有恒心,敢于直面挑戰(zhàn),面對困難和挫折,做生活的強者;要有涵養(yǎng),情緒穩(wěn)定,不浮燥,善于自我控制和自我調節(jié)。英語教師可以通過自身的人格魅力給學生以榜樣示范作用,促進學生情感態(tài)度的發(fā)展。

2.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尊重個性,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這是培養(yǎng)情感態(tài)度目標的根源。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以人為本。面向全體學生,平等地關注和尊重每個學生,給他們以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及表現、發(fā)展能力的機會。在設計教學時,作為英語教師我們應正視學生中存在的智力差異和心理差異,在課堂教學的提問,新授、對話和操練中都從層次性出發(fā),使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這樣,每個學生都能夠體驗不同程度的成功。心理學家蓋茨說過:“沒有什么比成功更能激起人的滿足感和上進心。

作為英語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尊重學生的人格尊嚴和權利,倡導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并且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的心理得到放松。教學平等、民主性的激勵作用是顯而易見的。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教育技巧的全部奧妙在于如何欣賞和愛護學生。當教師愛護和欣賞每一個學生時,教師的愛心,包容和欣賞會讓學生擁有自信和勇氣,才會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主動投入學習,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為將來的發(fā)展打好基礎。

3.充分利用教材資源,豐富學生情感體驗。結合單元主題,滲透社會責任感和愛國主義情感教育

人教版初中英語單元主題教學內容的設計充分考慮到了學生的心理特點,其內容涉及朋友、節(jié)日、環(huán)境等許多中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教師應以教材為依托,把情感態(tài)度目標滲透到課堂教學中。例如在教學festivals(節(jié)日)時,可以讓學生對比中外節(jié)日,收集有關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和西方重要節(jié)日,并按專題進行討論。在教學動物和環(huán)境這一專題時,讓學生了解動物生存的狀況,并討論如何來保護動物,做一個有責任心的人。在談論朋友這一專題時,可以設置一些問題:What qualities do you think a friend should have? How do you get on with your friends?等問題,來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交友觀。讓學生珍惜自己的健全的身體和幸福的生活。并組織討論學生們可以為殘疾人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讓學生既學習了英語,又增強了社會責任意識。中學生的可塑性強,在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的過程中,英語教師要精心挖掘教材資源,利用教材所提供的豐富知識,使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升華。

4.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這是英語教學培養(yǎng)學生情感態(tài)度目標的有效途徑

第8篇

200*年暑假期間,在校團委的號召下,為焦作的“四創(chuàng)”貢獻一份力量,為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加深自己對社會的了解,我參加了由校團委主辦、數學學院團委承辦、焦作市神洲旅行社大力支持的暑假兼職導游培訓社會實踐活動(

焦作市神洲旅行社成立于1999年5月,是經省、市旅游局批準、焦作工商局注冊的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旅游企業(yè)。公司總部座落在焦作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焦作人民大會堂內,現有員工118名,其中專職導游60名,大專以上學歷的占95%。歷經5年的發(fā)展,已形成了一套嚴謹、科學的管理體系,現擁有“地接中心、組團中心、交通票務中心、導游中心、外聯營成功策劃、承辦了多趟火車專列、大型團隊等大型活動年接待人數5萬人以上。是焦作規(guī)模最大、實力最強、信譽最好的旅行社之一,也是省、市旅游局在焦作旅游業(yè)樹起的一面旗幟。

自1999年—2001年連續(xù)三年被河南省旅游局授予重質量、守信譽“河南省優(yōu)秀旅行社”、2002、2003年被授予“河南省最佳旅行社”、2000年—2003年連續(xù)被焦作市委、市政府授予“焦作市旅游工作先進單位”榮譽稱號:2001、2002、2003年在焦作市旅行社千分制考核中連年高名列榜首;地接中心經理衛(wèi)軍玲、導游中心經理劉友鑫、先后被省文明委、團省委、省旅游局授予“河南省文明導游員”、“河南省優(yōu)秀青年導游員”。

在這樣一個優(yōu)秀的企業(yè)里,我們一行50多個學生得到了系統(tǒng)的導游培訓,在為期半個月的培訓中,從第一天導游中心經理劉友鑫就逐日開始對我們講授導游事務、導游法律法規(guī)、中國旅游地理、導游事故處理、山區(qū)導游模擬、海濱導游模擬等基本的導游技能,培訓結束時,焦作市神洲旅行社有限責任公司還組織我們跟隨旅行團到青島、日照等旅游幾個城市親自體驗導游的工作。我們還掌握了必要的旅游常識,如:

導游服務質量標準(一)

·導游服務質量標準(二)

·旅行社管理條例1

·旅行社管理條例2

·旅行社辦理旅游意外保險暫行規(guī)定

·赴港澳旅游注意事項

·乘機出行規(guī)矩須知

·兒童乘火車有優(yōu)待

·發(fā)生事故時怎么辦

·個人因私護照申請

·旅游住宿須知

·如何在溶洞內攝影

·鐵路旅客須知

·文物景點“禁止拍照”

更重要的是我們的交際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處理好各方面的關系,我感到對自己感觸最深的是:

一、待人要真誠

踏進辦公室,只見幾個陌生的臉孔。我微笑著和他們打招呼。從那天起,我養(yǎng)成了一個習慣,每天早上見到他們都要微笑的說聲“早晨”或“早上好”,那是我心底真誠的問候。我總覺得,經常有一些細微的東西容易被我們忽略,比如輕輕的一聲問候,但它卻表達了對同事對朋友的關懷,也讓他人感覺到被重視與被關心。僅僅幾天的時間,我就和同事們打成一片,我心變成“透明人”的事情根本沒有發(fā)生。我想,應該是我的真誠,換取了同事的信任。他們把我當朋友,也愿意把工作分配給我。

二、要善于溝通

溝通是一種重要的技巧和能力,時時都要巧妙運用。認識一個人,首先要記住對方的名字。了解一個人,則需要深入的交流。而這些,都要自己主動去做。

三、要有熱情和信心

其實,不管在哪個行業(yè),熱情和信心都是不可或缺的。熱情讓我們對工作充滿激情,愿意為共同的目標奮斗;耐心又讓我們細致的對待工作,力求做好每個細節(jié),精益求精。激情與耐心互補促進,才能碰撞出最美麗的火花,工作才一能做到最好。

五、要主動出擊

當你可以選擇的時候,把主動權握在自己手中。我想很多人和我一樣,剛進實習單位的時候,都做過類似復印打字的“雜活”?;蛟S同事們認為你是小字輩,要從小事做起,但有些時候,是因為他們心中沒底,不知道你能做什么。做“雜活”是工作的必需,卻無法讓我學到什么。我決定改變自己的命運。有些東西不能選擇,有些東西卻可以選擇。份內的工作當然要認真完成,但勇敢的“主動請纓”卻能為你贏得更多的機會。只要勤問、勤學、勤做,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六、要講究條理

如果你不想讓自己在緊急的時候手忙腳亂,就要養(yǎng)成講究條理性的好習慣?!白鍪裁词虑槎家袟l理,”這是劉經理給我的忠告。其它的工作也一樣,講究條理能讓你事半功倍。一位在美國電視領域頗有成就的中大師兄講過這么一個故事:他當部門經理時,總裁驚訝于他每天都能把如山的信件處理完畢,而其他經理桌上總是亂糟糟堆滿信件。師兄說,“雖然每天信件很

多,但我都按緊急性和重要性排序,再逐一處理?!笨偛糜谑前堰@種做法推廣到全公司,整個公司的運作變得有序,效率也提高了。養(yǎng)成講究條理的好習慣,能讓我們在工作中受益匪淺。

在培訓期間,我們還了解到焦作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現轄4縣2市5區(qū),轄區(qū)面積4071平方公里,總人口330萬人,城市人口72萬人,是一座新興的旅游城市。焦作山水風光雄偉壯麗,以“四大景區(qū)、十大景點”為代表的山水精品景觀,呈現出“山水相依,雄中含秀,文厚景優(yōu),南北兼長”的特色。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國家地質公園、國家森林公園云臺山鐘秀毓秀,水絕山雄。省級風景名勝區(qū)神農山雄險奇絕,紫金頂峰雄太行,白松嶺嶺絕天下。

省級風景名勝區(qū)青天河高峽平湖,頗具“三峽”神韻,有“北方三峽”之美譽。省級風景名勝區(qū)青龍峽原始清新,氣候獨特,被譽為山水畫廊,避暑勝地。而山水囤奇、形神相依的群英湖,中華太極拳發(fā)祥地陳家溝,雍正皇帝治理黃河的行宮嘉應觀,唐宋家之首韓愈的陵園,世界歷史文化名人朱載堉的紀念館,底蘊豐厚的順澗湖古周城,自然休閑的丹河峽谷,依山而建的中央電視臺焦作影視城,現代城市娛樂場所龍源湖樂園,薈萃珍禽異獸、奇花名木的森林動物園等十大景點則特色各具,精彩紛呈。

我們還掌握了焦作地區(qū)的著名景區(qū)景點的詳細資料,云臺山、神農山、青龍峽、青天河、峰林峽等著名景區(qū)的導游資料。

云臺山屬太行山系,是豫北的名山。因山勢險峻,主峰孤密秀矗,形似一口巨鍋,兀覆在群峰之上,山間常年云霧繚繞,故得名云臺山。

云臺山位于河南省焦作市東北30公里的修武縣境內。北鄰山西省,東接輝縣市,西與方山對峙,南面是一望無際的孤原。這里有大小名峰三十六座,峰巒疊翠,雄奇險秀。主峰茱萸峰有一片茂密森林,為國家級森林公園,堪稱”園中園”。景區(qū)規(guī)劃總面積約55平方公里。分為三大體系:一、峰岳景區(qū):茱萸峰、三秀峰、疊彩洞、濃秀谷;二、溝谷景區(qū):溫盤峪、子房湖、小寨溝、老潭溝、武周寨;三、宗教景區(qū):真慶宮、萬善寺、玄帝觀、百家?guī)r。這里自然景觀優(yōu)美,人文景觀豐富。漢獻帝劉協(xié)、魏晉”竹林七賢”、唐朝孫思邈、唐太宗李世民及其大將尉遲敬等均在此留下了歷史遺跡。

云臺山山險水秀,氣候涼爽宜人。這里泉源豐富、植被茂密,原始次生林覆蓋了整個山巒,各種樹木和奇花異草種類達400多種。中藥材蘊藏豐富,除人參、靈芝外,還有聞名全內外的四大懷約,以及茱萸、當歸等200多種。唐朝孫思邈曾在些采藥練丹,至今這一帶山區(qū)還流傳著他服仙丹升天的故事。在云臺山景區(qū)售票處,有一村莊名”岸上”,背靠一天然屏障,山勢突兀,拓面而起,此山名為”翠屏峰”,峰頂有”閻王鼻”。你看那閻王仰臉向天,自鼻以上是黑的,鼻以下的部分是白的,當地人說此閻王黑白分明,辨是非,晝斷陽,夜審陰,是當地的主宰,權力至高無上。

我們在劉經理的培訓下,知道神農山風景名勝區(qū),是世界地質公園、世界自然基金組織A級優(yōu)先保護區(qū)、國家AAAA級風景旅游區(qū)、國家級獼猴自然保護區(qū)、省級科普基地,它位于沁陽市城區(qū)西北23公里的太行山麓,共有景區(qū)136個景點,占地總面積為96平方公里。主峰紫金頂海拔1028米,矗立中天,氣勢雄渾;三大天門比泰山早154年。這里曾是炎帝神農辨百谷,嘗百草,登壇祭天的圣地;也是道教創(chuàng)始人老子筑爐煉丹、成道仙升之所,古往今來,優(yōu)美的自然風光吸引不少帝王將相、文人墨客到此游覽,唐明皇李隆基、韓愈、李商隱等歷代名家曾在此留下許多傳世佳作。這里有雄奇險峻的紫金壇,更有天下一絕的白松嶺。15600余株白鶴松姿態(tài)萬千、風情萬種、婀娜多姿地生長于懸崖絕嶺之巔,居世界五大美人松之首。神農山一年四季景色不同,春賞桃花爛漫、夏看流泉飛瀑、秋觀滿山紅葉、冬覽冰霜玉龍,游走其間,移步換景,恍若人間仙境,令人魄悸魂動,陡然升華。其山勢之雄險奇絕,樹型之屈曲優(yōu)美,景層之深奧神秀,當推全國之最。

神農山還素有“天然”的美稱,有珍稀植物1912種、中草藥300余種、名貴中草藥近百種之多,神農谷里至今還留傳著“神農谷里走一遭,有病不治自己消”的俗語;有動物216種,其中僅國家級保護動物太行獼猴就3000余只,它們在這方樂土攀枝登崖,嬉戲逗玩,平添無限野趣。神農山景區(qū)是休閑渡假、探險攬勝、科學考察、回歸自然的絕好去處。植物園

第9篇

作為教師,我們不僅要理解生命教育的含義,我們還要引導和教育學生熱愛生命,珍惜生命,享受生命,優(yōu)化生命,激揚生命;努力讓學生學會感動,學出意義,學有思想,學得快樂。

于是,我開始思考:在英語教學中如何進行生命教育呢?作為一線教師,課堂是我們從事和開展生命教育的主陣地。課堂教學應是師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經歷,是學生生命有意義的構成部分。對于學生而言,課堂教學是其學校生活的最基本構成部分,課堂教學的質量,直接影響學生多方面發(fā)展和成長;對于教師而言,課堂教學是教師職業(yè)生活的最基本的構成部分,它的質量,直接影響教師對職業(yè)的感受、態(tài)度和專業(yè)水平的發(fā)展、生命價值的體現。因此,教師要從生命的高度看待課堂教學,也要從自身角度挖掘和開發(fā)生命教育資源、創(chuàng)設生命教育情景、豐富生命教育內涵。

一、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生命教育素材。教材是以知識為主,并為傳授知識和訓練技能而服務的。因此,在實際教學中要依據教材,挖掘教材中的生命教育因素,并深入研究教材,明確教育目的,抓住結合點,有目的、有計劃、自覺地進行生命教育。

《新目標英語》教材中蘊涵著大量的生命教育資源,它是幫助學生認識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熱愛生命,提高學生生存技能和生命質量的一個好教材。例如在講授七年級上冊《Unit 5 Do you have a soccer ball?》時,學生可以通過學習各種運動的名稱、分類、運動用品收藏等,從而對體育鍛煉產生興趣,并養(yǎng)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積極樂觀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再例如《Unit 12 Don’t eat in class!》,這一單元主要講述各種規(guī)章、規(guī)則以及法規(guī),通過教學,教師可以幫助學生養(yǎng)成文明、禮貌的生活習慣;七年級下冊《Unit 2 Where is the post office?》,學生通過學習和認識各類標志,懂得了如何保護自己和他人的安全,遠離意外傷害。通過熟悉安全防護標志,使學生學會珍愛生命、敬畏生命;七年級下冊《Unit 10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學生通過學習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進而產生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祖國的積極情感,同時教師不失時機地進行跨文化教育,將西方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介紹給學生,也使他們開闊眼界,受益匪淺;學習七年級下冊《Unit 6 It’s raining!》時,學生理解了地球是人類共同的家園,珍惜各類資源,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學習形容詞、副詞的比較級時,讓學生學會善于與他人溝通交流,學習調節(jié)并保持自己良好的情緒,能承受挫折與壓力,學會努力解決問題而不是一味地逃避責任;在學習九年級《We’re trying to save the manatees!》時,教師要引導學生禮貌地對待周圍的人,愛護動物,關愛生命(包括人與其它生物),教育學生“環(huán)境保護,人人有責”,幫助學生養(yǎng)成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的好習慣。在教學中我適當加入了有關濫砍濫伐森林造成的危害和植樹造林重要性,以及我國建設“三北”防護林的作用的學習,教育學生愛護森林,增強他們的環(huán)保意識,讓他們懂得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保護環(huán)境,美化環(huán)境,并鼓勵學生積極投身到愛護學校的花草樹木,美化凈化校園環(huán)境的活動中。同時結合“愛鳥周”活動,我還通過教材幫助學生了解世界各地瀕臨滅絕的動物和植物,倡導學生參與社會實踐,主動加入到保護動物小衛(wèi)士的行列中。在學習The house of trash 一文時,通過給學生布置任務型作業(yè)“如果有效處理生活垃圾”、“變廢為寶”等引導學生珍惜資源、保護資源、合理利用資源,培養(yǎng)學生勤儉節(jié)約的良好習慣。

課前的預習和導學環(huán)節(jié)同樣可以開展生命教育。例如在學習《新目標英語》八年級下Unit 3 Section 2 “Do you remember what you were doing?”時,我在課前安排學生上網查找有關馬丁·路德金的資料,在課上以小組匯報的形式進行展示。同時,我還大膽采用學生查找的資料作為導學案的素材,并下發(fā)給學生。當同學們互相分享彼此查找的資料時,這種成就感和自身被尊重的感覺就會油然而生。其中一位同學查找的有關馬丁·路德金的一首小詩尤為突出。這首詩幫助學生領略到一位偉人的無窮人格魅力和他那堅強、勇敢、善良和超人的毅力,其中一句詩為學生所銘記:“我們要在絕望之山開采出希望之石?!彼姆欠补覟閷W生所欽佩。一堂普通的閱讀課演變?yōu)閷W生自讀——賞析——研討——評論的活動課,同學們津津樂道,回味無窮。試想我們語言教學的目的不就是為了使學習語言的人達到熟練運用語言的目的嗎?那么,學生在搜集、處理、信息的過程中已經深刻領會文章的主旨和精神,在交流、研討的過程中也充分展示了他們熟練運用語言的技能,我想我們的教學目標也得到了實現。因此,賦予學生一定的權利,給予他們一定的空間,尊重和肯定他們的勞動,他們一定會用他們的智慧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奇跡。

課后作業(yè)也是教師積極開展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徑。例如學習八年級下《Unit 4 Section 2 She said helping others changed her life》這一課時,根據課文內容我給學生布置了一個討論題作業(yè),讓學生搜集貧困地區(qū)學生學習、生活的資料和信息。學生們積極響應,在課上我們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大家各抒己見,不少學生還從網上下載了圖片,并制作成幻燈片供其他同學欣賞、評析。通過交流、評價,學生們收獲很大。他們了解了貧困地區(qū)兒童求學的艱難,生活的困苦,也更加珍惜現在的學習條件和氛圍,有的學生還提出倡議,為“希望工程”的兒童捐款捐物,充分展示了他們的愛心和熱情。一堂簡單的研討課讓學生們在學習英語語法知識、掌握英語交流技能的同時也接受了一次思想洗禮,在歷練性格的基礎上人格精神也得到了升華。

二、開展豐富的課外活動,進行生命教育

1.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集萬千寵愛于一身,自我意識較強,他們往往不懂得關心別人、愛護別人。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可以利用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有目的、有計劃的加以引導,不但可以激發(fā)學生對英語的興趣,同時更讓學生得到良好的熏陶。如在教師節(jié),引導學生動手制作賀卡,并寫上祝福語:“Happy Teachers’Day!”(教師節(jié)愉快?。?,以此表達對老師的感謝和敬意。

2.課后活動的開展也可以幫助實施生命教育。例如在學習了購物這個單元后,我設計了義賣市場,讓學生將自己家中的舊玩具,舊書帶來進行拍賣,將得來的錢用于幫助失學兒童。通過活動,不但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交際能力、關愛他人的情感品質和對美好事物的認知情感,也使他們真正懂得因為有愛,世界才會更美好。

3.恒心和毅力是學習中不可缺少的意志品質,也是現在許多獨生子女所欠缺的。在教學過程中,我在教育學生培養(yǎng)個人愛好的同時,也加強他們意志品質的鍛煉,并對做得好的學生予以表揚。為了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我設置了各種獎勵政策:一學期從不遲到的同學就可以得到“出勤標兵”的稱號;作業(yè)完成最認真的同學獲得“學習標兵”的稱號;各項體育活動中踴躍參加的同學授予“體育標兵”;積極投稿發(fā)表文章的同學授予“文學標兵”;數學競賽獲獎的同學授予“計算標兵”;英語書寫始終工整如一的同學獲得“書寫標兵”的稱號;班級中愛護公物、尊敬師長、團結同學、拾金不昧、樂于助人的同學都會得到嘉獎。同時,為了幫助學困生,我還在班級開展“師徒結對”和“互助小組”活動,以此實現“以點帶面、互助共進”。通過形式多樣的表彰和活動,同學們積極體驗著生命教育帶給他們的快樂和進步。

4.對學生進行行為規(guī)范和禮儀教育同樣也是我們教師的職責。中國是禮儀之邦,有著悠久的文明教育傳統(tǒng)和豐富的教育內容,但西方的交際語言中也有許多值得借鑒的地方,這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是大有裨益的。在學習了《新目標英語》八年級下冊第七單元“Would you mind keeping down your voice?”后,我利用班會活動時間為學生搭建了一個展示的平臺。我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和生動的影音資料為學生們創(chuàng)設了一個繽紛的虛擬世界,讓同學們模擬餐廳就餐、接待客人等情景,讓學生學以致用。通過展示和表演,學生學會了禮貌待人,尊重他人,與人為善。善意的建議和委婉的指導處處彰顯著我們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品質和不朽的文明。

三、引用課外英語素材,進行生命教育。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也是現代社會教育應大力提倡和加強的重點。在課堂教學中我不放過任何一個微小的教育機會,引導學生主動進行自我教育。例如在學習《Unit 6 Do you like bananas?》時,我根據現在孩子多半是獨生子女的情況,給學生布置了一份調查作業(yè):采訪你的家人(爺爺、奶奶、父母、兄弟姐妹),他們愛吃什么樣的食物?請你用英語記錄下來。第二天上課,我讓學生對自己的調查結果進行統(tǒng)計分析,看看在他們調查的人中,大多數人喜歡哪種食品。通過調查和訪問,學生們不僅掌握了關于食物的大量單詞,更對自己的家人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也學會關心老人、關心父母、關心他人。最后我對學生們說:“今天回到家后用壓歲錢給自己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買他們最喜歡吃的水果,好嗎?”學生們異口同聲地說:“好!”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不僅掌握了所學知識“Which fruit do you prefer?”,而且在交際能力和水平的提高上也有一定得飛躍。這種特殊的教學形式不僅有利于激活學生的思維,為每個學生提供了一種“暢所欲言”“言之有物”的難得機會,也促使學生啟用更多的思維方法,拓展更大的思維空間,獲得更多的思維結果,培養(yǎng)更強的思維能力。由于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性格特征決定了他們對新鮮事物的興趣遠遠高于成年人,所以,在探究式的合作學習中,在英語的語言世界里,學生會獲得一種平等的交談權利,他們互相交流、互相尊重,即充滿了溫情和友愛,又體現了互動與競爭。

學會感恩也是生命教育的主要內容。在母親節(jié)到來之際,我?guī)ьI學生開展母親節(jié)感恩活動。給學生們帶來了一首小詩,讓學生了解mother的真正含義:“M”is for the million things she gave me, “O”means only that she’s growing old,“T”is for the tears she shed to save me,“H”is for her heart of purest gold,“E”is for her eyes,with the 1ove-1ight shining,“R”means right, and right she’ll always be, Put them all together, they spell “MOTHER”, A word that means the world to me.

我還為小詩配上了音樂,讓全班同學一起朗誦。有的學生不知不覺流下了眼淚。通過What does your mother do for you every day ? What’s your mother’s favorite color? What is your mother’s favorite fruit? What sports does your mother like? What size shoes does your mother wear? What does your mother want you to be? 等問題的討論,讓學生體會母親養(yǎng)育之恩;了解母親所從事的工作,體會母親一天的辛勞;學會感謝媽媽,關心媽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回報媽媽的愛。

生命教育的實質是什么?就是要使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使人受到感動,使內心變得善良、溫柔、細膩。生命教育的本義也就在于喚起、形成積極向上的精神力量,促進學生自身生動活潑健康地成長。教育的目的不僅在于“知”,更在于“行”。因此,在課堂上教師就要把知識的傳授與人文教育結合起來,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使我們的教學變得生動、活潑、有吸引力,從而使學生樂于感受、認識、理解,并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在愉快的氣氛中自然地接受英語知識和生命教育。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不僅是科學的教員,而且是學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導師和道德的引路人?!币虼?,在進行生命教育過程中,我要求自己做到既教書又育人。教導學生具有健康心理和良好的心態(tài),使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喜悅,樹立起學習的信心,為他們步入社會后的成功做好準備。我認為只有深刻認識到生命意義的人,才會有對生命有執(zhí)著追求,才能活出人生的滋味和精彩。我將努力,讓我的學生在英語課堂上綻放異彩,都能成為懂得生命、珍愛生命、感悟生命的優(yōu)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