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5 17:04:01
導語:在高血壓病的防治的撰寫旅程中,學習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條寶貴的路徑,好期刊匯集了九篇優(yōu)秀范文,愿這些內容能夠啟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靈感,引領您探索更多的創(chuàng)作可能。
1 定義和診斷標準
1.1定義 血壓是指血液在血管內流動,對血管壁產(chǎn)生的側壓力。血壓包括收縮壓和舒張壓。收縮壓是指心臟收縮時,血液對血管壁的側壓力,也即高壓;舒張壓是指心臟舒張時,血液對血管壁的側壓力,也即低壓。高血壓是以血壓升高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的綜合征。
1.2診斷標準
如果患者的收縮壓與舒張壓分屬不同的級別時,則以高的分級為準。既往有高血壓病史,目前正在使用抗高血壓藥物,現(xiàn)血壓雖未低于140/90mmHg,亦應診斷為高血壓。須明確的是,高血壓的診斷必須以未服用降壓藥物情況下2次或2次以上非同日多次血壓測定所得的平均值為依據(jù)。
從指導治療和判斷預后的角度,對高血壓患者作了心血管危險分層高血壓患者心血管危險分層標準
其它心血管危險因素:1、男性大于55歲,女性大于65歲;2、吸煙;3、血膽固醇大于5.72mmol/L;4、糖尿??;5、早發(fā)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發(fā)病年齡女性小于65歲,男性小于55歲);6、左心室肥厚、蛋白尿和/或血肌酐輕度升高;7、超聲或X線證實有動脈粥樣斑塊;8、視網(wǎng)膜動脈局灶或廣泛狹窄。
并發(fā)癥:心臟疾?。荒I臟疾??;血管疾?。恢囟雀哐獕盒砸暰W(wǎng)膜病變;腦血管疾病。
2 臨床表現(xiàn)和并發(fā)癥
2.1臨床表現(xiàn) 常見癥狀有頭暈、頭痛、頸項板緊、疲勞、心悸,呈輕度持續(xù)性,在緊張或勞累后加重。也可有視物模糊、鼻出血。一般缺乏特殊的表現(xiàn)。約1/5患者無癥狀,僅在體檢中或發(fā)生并發(fā)癥時被發(fā)現(xiàn)。一般血壓在夜間低,早晨起床活動后血壓升高。聽診時主動脈瓣區(qū)第二心音亢進、收縮期雜音或收縮早期喀喇音,少數(shù)病人可在頸部或腹部聽到血管雜音。其中,急進型高血壓者,舒張壓持續(xù)≥130mmHg,并有頭痛、視力模糊、眼底出血、滲出和水腫,腎臟損害突出,持續(xù)蛋白尿、血尿與管型尿。
2.2并發(fā)癥
2.2.1高血壓危象 頭痛、煩躁、眩暈、惡心、嘔吐、心悸、氣急極視力模糊等嚴重癥狀,以及靶器官缺陷血癥狀。
2.2.2高血壓腦病 表現(xiàn)為彌漫性嚴重頭痛、嘔吐、意識障礙、精神錯亂,甚至昏迷、局灶性或全身抽搐。原因是過高的血壓突破了腦血流自動調節(jié)范圍,腦組織血流灌注過多引起腦水腫。
2.2.3腦出血、腦血栓形成、腔隙性腦梗塞、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
2.2.4心力衰竭
2.2.5慢性腎功能衰竭。
2.2.6主動脈夾層,也是猝死的病因之一。
3 實驗室檢查
應常規(guī)檢查尿常規(guī)、血糖、血膽固醇、血甘油三酯、腎功能、血尿酸和心電圖。特殊檢查:24小時動態(tài)血壓監(jiān)測、心率變異、踝/臂血壓比值、動脈彈性功能測定、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血漿腎素活性。
4 治療
4.1治療目的與原則 治療高血壓的目的是減少高血壓患者心、腦血管病的發(fā)生率和死亡率。其治療措施必須是綜合性的。1、體重:BMI小于25;每人每日食鹽量小于6克;每日每人吃新鮮蔬菜400-500克,喝牛奶500毫升,以補充鉀和鈣;減少脂肪攝入;限制飲酒;低或中等強運動:如慢跑、步行,每周3-5次,每次30-60分鐘。2、中度高血壓及以上病人,合并糖尿病及已有并發(fā)癥和靶器官損害;血壓持續(xù)升高6個月以上,改善生活行為后血壓控制未有效者,必須使用降壓藥物強化治療。
血壓控制目標值 一般在小于140/90mmHg或慢性腎臟病合并高血壓者應小于130/80mmHg;老年收縮期性高血壓應收縮壓在140-150mmHg,舒張壓在小于90mmHg,且大于65-70mmHg。
4.2 藥物治療 降壓藥物有五在類:即利尿劑、β受體阻滯劑、鈣通道阻滯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血管緊張素II受體阻滯劑。
治療方案 治療應從小劑量開始,逐步遞增劑量。2級高血壓患者,開始時就可合用2種降壓藥物聯(lián)合治療。
比較合理的兩種降壓藥聯(lián)合治療方案是:
(1)利尿劑與β受體阻滯劑;
(2)利尿劑與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或血管緊張素II受體阻滯劑;
(3)二氫吡啶類鈣拮抗劑與β受體阻滯劑;
(4)鈣拮抗劑與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或血管緊張素II受體阻滯劑。
方法:回顧性分析我院收治的50例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患者的臨床資料,對于早發(fā)型子癇前期的患者采取口服降壓藥物治療,病情嚴重者給予硫酸鎂靜脈滴注,發(fā)現(xiàn)終止妊娠指征,及時采取妊娠措施。
結果:經(jīng)過有效的降壓治療,患者的平均動脈壓、尿酸、血β-HCG值以及血鈣等各項指標均有明顯改善,有3例早發(fā)型子癇前期患者,通過積極的對癥處理,產(chǎn)婦及胎兒未發(fā)現(xiàn)有嚴重并發(fā)癥;1例HELLP綜合征患者,胎兒在宮內死亡,其他產(chǎn)婦及新生兒均痊愈出院;自然分娩6例(12%),剖宮產(chǎn)44例(88%)。
結論:加強孕期保健,及時診斷,采取積極的預防和治療措施,根據(jù)患者的病情適時終止妊娠并選擇適當?shù)姆置浞绞?,可有效改善母嬰結局。
關鍵詞: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防治措施終止妊娠指征母嬰結局
【中圖分類號】R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1-8801(2013)11-0125-02
妊娠期高血壓病也簡稱為妊高征,指產(chǎn)婦在妊娠期患有的所有高血壓疾病,在臨床上是一種常見的妊娠期婦女特有的并發(fā)癥,妊娠≥20周或產(chǎn)褥早期的妊娠婦女發(fā)病率較高,其發(fā)病機制可能與機體免疫、子宮胎盤缺血以及神經(jīng)內分泌失調有關,主要的臨床癥狀表現(xiàn)為昏迷、抽搐、全身水腫、高血壓升高以及蛋白尿等,常易引起嚴重的并發(fā)癥和遠期后遺癥,甚至會導致孕產(chǎn)婦死亡,嚴重危及母嬰的生命安全。目前,妊娠期高血壓病仍是我國孕產(chǎn)婦死亡的主要危險因素,也是引起圍產(chǎn)期新生兒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產(chǎn)婦妊娠期積極的采取預防措施,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嚴密觀察終止妊娠的最佳時機,對降低孕婦的死亡率以及新生兒的分娩質量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本文對在我院住院治療的50例妊娠高血壓病患者的臨床防治以及終止妊娠指征進行回顧性分析并總結,現(xiàn)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隨機抽取我院在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50例妊娠高血壓患者為研究對象,患者年齡最小的為20歲,年齡最大的為36歲,平均年齡在28歲左右;所有產(chǎn)婦妊娠期均在20周以后,孕周最短的為22周,最長的為40周,平均在35周左右。所有患者均在不同程度上表現(xiàn)出頭暈、嘔吐以及視力模糊等癥狀,患者入院時均進行正規(guī)的孕檢并進行常規(guī)的妊娠期高血壓疾病預測,患者納入標準:無藥物過敏反應者;并未合并有原發(fā)性高血壓、慢性腎炎、糖尿病、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等疾病者以及愿意配合定期孕檢,接受服藥治療者。50例患者中經(jīng)產(chǎn)婦13例,初產(chǎn)婦37例。
1.2方法。
1.2.1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的預防措施。在患者入院后加強對妊娠產(chǎn)婦的監(jiān)護措施,尤其對于預測患有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的孕婦應進行嚴格的篩查,定期檢查患者的尿常規(guī)、血壓水平以及體重指數(shù)。一旦妊娠高血壓綜合征被確診,臨床醫(yī)生應立即根據(jù)患者病情的輕重程度采取對應的治療方案,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1.2.2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的治療措施。首先對妊娠高血壓產(chǎn)婦的病情進行全面的評估,對于早發(fā)型子癇前期的患者,自診斷之日起給予小劑量阿司匹林50mg/d,口服1-2g的鈣劑,1次/d,連續(xù)口服1個月。同時給予10mg的硝苯地平口服治療,3次/d,若發(fā)現(xiàn)患者出現(xiàn)心跳加速,情緒波動過大的癥狀,應立即停止硝苯地平口服,改用50mg的倍他樂克口服治療,2次/d。若患者為晚發(fā)型子癇前期,病情較嚴重,可靜脈滴注5-15g的硫酸鎂(加入10%的葡萄糖1000ml溶液稀釋),為了避免患者出現(xiàn)全身水腫的癥狀,可適當?shù)慕o予利尿劑。在治療的過程中,應密切監(jiān)測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若發(fā)現(xiàn)患者出現(xiàn)符合終止妊娠指征的條件,應立即采取終止妊娠措施。
1.3觀察指標。在治療前后觀察患者體質指數(shù)、血壓以及尿蛋白含量的變化情況,包括平均動脈壓、尿酸、血β-HCG值以及血鈣等各項指標,并密切監(jiān)測患者是否出現(xiàn)抽搐、昏迷、全身水腫等癥狀。
1.4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的診斷標準以及終止妊娠指征。
1.4.1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的診斷標準。妊娠期高血壓患者常常會表現(xiàn)出以下幾個方面的臨床表現(xiàn):①表現(xiàn)出頭暈、頭疼、惡心嘔吐、上腹部疼痛以及視力下降等臨床自覺反應,嚴重的情況下,會在產(chǎn)前、產(chǎn)后及產(chǎn)后的各個時期出現(xiàn)抽搐甚至昏迷等癥狀。②蛋白尿:經(jīng)尿蛋白實驗室檢查,結果顯示在+及以上級別或連續(xù)進行24h的尿蛋白定量測定,含量≥5g。③血壓升高:收縮壓≥130mmHg或較懷孕前增高30mmHg;舒張壓≥90mmHg或較懷孕前增高15mmHg。④全身水腫:患者體重指數(shù)顯著上升,每周體重增長量>0.5kg,在患者的下肢單側、雙側以及腹壁部位出現(xiàn)水腫現(xiàn)象,部分患者出現(xiàn)妊娠腹水,經(jīng)適當?shù)男菹⒄{節(jié)后,水腫癥狀未發(fā)現(xiàn)明顯改善。⑤患者的平均動脈壓(MAP)在孕中期≥85或90mmHg。
1.4.2終止妊娠指征。在妊娠高血壓病患者治療的過程中,出現(xiàn)以下癥狀者應立即采取終止妊娠措施:①患者的孕周在37 周以上,產(chǎn)婦體內的胎兒基本發(fā)育成熟,對患者采取一系列的妊娠高血壓并發(fā)癥的各項治療,并配合系統(tǒng)、全面的護理措施,待患者病情穩(wěn)定后,即可自然陰道分娩。②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患者發(fā)生子癇抽搐后,經(jīng)治療后2-5h可根據(jù)患者具體情況選擇分娩方式。③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孕婦出現(xiàn)HELLP 綜合征或病情惡化,經(jīng)過積極的各項治療措施后,患者的舒張壓維持在100mmHg以上,收縮壓仍維持在160mmHg以上。④患者出現(xiàn)心力衰竭、肺水腫等嚴重并發(fā)癥,或患者的病情反復發(fā)作,且有逐漸惡化趨勢。⑤經(jīng)24h持續(xù)的尿常規(guī)檢測,尿蛋白含量>5g。⑥經(jīng)密切的監(jiān)護,患者體內胎兒出現(xiàn)NST(-),或胎兒的生長在宮內嚴重受限。
1.5統(tǒng)計學處理。選用軟件SPSS13.0對觀察的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量數(shù)據(jù)用X±S表示,使用X2對計數(shù)資料進行檢驗,P
2結果
2.1患者治療前后各項指標比較。所有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患者經(jīng)過口服降壓藥物治療后,平均動脈壓、尿酸、血β-HCG值以及血鈣等各項指標較治療前均有明顯差異,數(shù)據(jù)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2.2治療后孕婦的妊娠結局。50例妊娠期高血壓患者中有3例早發(fā)型子癇前期患者,通過積極的對癥處理,產(chǎn)后出血者2例,早產(chǎn)孕婦2例,但產(chǎn)婦及胎兒未發(fā)現(xiàn)有嚴重并發(fā)癥;1例HELLP綜合征患者,胎兒在宮內死亡,其他產(chǎn)婦及新生兒均痊愈出院;自然分娩6例(12%),剖宮產(chǎn)44例(88%)。
3討論
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的臨床表現(xiàn)非常復雜,通常會合并有1種或2種以上并發(fā)癥,對孕婦和胎兒損害極大,對于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患者的預防措施非常重要,及早診斷,盡早采取正確的治療,可有效改善孕婦的圍產(chǎn)期結局以及新生兒的分娩質量,降低孕婦的死亡率。因此臨床治療中應積極采取有效的監(jiān)護措施,特別是對疑惑具有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危險因素的孕婦,定期檢查患者的體重指數(shù)、尿常規(guī)以及血壓等情況,主要包括平均動脈壓、尿酸、血β-HCG值以及血鈣等各項指標。同時應注意合并有低鈣血癥、貧血或營養(yǎng)不良孕婦,應注意患者合理的飲食,注意休息,提高孕婦的機體免疫力,保護血管內皮細胞,減少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發(fā)生。一旦患者被確診為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應及時采取對癥治療,臨床上主要以降壓藥物治療為主要手段,小劑量的阿司匹林可促進前列環(huán)素(PGI2)的合成,擴張血管,促進患者的血液循環(huán),達到抑制血小板凝集以及血栓素和纖維蛋白合成的作用。同時硝苯地平類鈣拮抗劑可抑制患者體內的平滑肌的收縮功能,有利于孕婦的順利分娩,兩種藥物基本無毒副作用,不會對孕婦產(chǎn)生不良影響,是有效治療妊娠高血壓病的方法,對于出現(xiàn)早發(fā)型子癇前期患者或病情加重患者可進行硫酸鎂靜脈滴注治療。
本組對于50例妊娠高血壓患者積極的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以及正確的治療方法,并且在治療的過程中密切的關注患者的平均動脈壓、尿酸、血β-HCG值以及血鈣等各項指標的變化情況,一旦患者出現(xiàn)符合終止妊娠指征的條件及時采取妊娠措施,結果僅有1例患者出現(xiàn)HELLP綜合征,導致胎兒在宮內死亡,其他孕婦及胎兒治愈出院,說明及早診斷,及時治療,適時選擇終止妊娠的時機,并選擇適當?shù)姆置浞绞?,可降低孕婦的死亡率,提高新生兒分娩質量。
參考文獻
[1]馬曉梅.妊娠期高血壓疾病臨床分析[J].中國優(yōu)先優(yōu)育,2011,26(5):542
[2]林銀妹,魏妙嬌.妊娠高血壓性心臟病終止妊娠的臨床分析[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0,7(15):50-51
[3]鐘乃誨,黃琳,夏紅衛(wèi),等.妊娠高血壓綜合征防治研究[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0,19(26):3297-3298
[4]鄭立宏,姚美玉,宋香金.妊娠高血壓疾病的藥物治療[J].吉林中醫(yī)藥,2012,32(2):153-155
【關鍵詞】宮內節(jié)育器,吉妮固定式,剖宮產(chǎn)術中放置,避孕效果
宮內節(jié)育器是應用最廣泛的避孕方法之一, 但傳統(tǒng)的宮內節(jié)育器常出現(xiàn)脫落、出血或疼痛及帶器妊娠。本院于2007年10月以來對選擇吉妮宮內節(jié)育器避孕的婦女,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212例受術者年齡在24~40歲,均自愿放置宮內節(jié)育器(IUD),無放置禁忌證,且愿意接受定期隨訪,根據(jù)要求分成兩組,Ⅰ組112例,放置時間為月經(jīng)干凈后3~7天,經(jīng)陰道分娩3個月,剖宮產(chǎn)后半年,人工流產(chǎn)術后放置;Ⅱ組100例,剖宮產(chǎn)術中放置。手術完畢每例登記一份手術記錄單, 發(fā)放隨訪記錄本。
1.2 材料 吉妮IUD(天津和杰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由6個銅套(直徑2.2mm,長5mm)和一根0/0號聚丙烯手術絲線組成,銅套串于絲線上,頂、底兩個銅套固定,銅套面積為330mm2,絲線頂端系一小結,距第一銅套10mm,絲線尾端形成尾絲。
1.3 方法 Ⅰ組放置時間為月經(jīng)干凈后3~7天, 經(jīng)陰道分娩3個月,剖宮產(chǎn)后半年,人工流產(chǎn)術后。Ⅱ組于剖宮產(chǎn)術中放置。均由技術熟練醫(yī)生施術,用吉妮IUD專用放置器將絲線小結植入子宮肌層10mm,使吉妮懸吊于子宮腔內,剪除多余尾絲。(Ⅱ組在42天門診復查時查看尾絲情況)
1.4 隨訪 放置后1、3、6、12 個月隨訪受術者,詢問自覺癥狀、月經(jīng)變化, B超檢查IUD 在宮腔的位置。
2 結果
2.1 臨床效果Ⅰ組隨訪觀察12個月,因癥取出3例,其中2例因出血取出,帶器妊娠1例; 脫落2例;2例失訪,隨訪率98.2%,12個月續(xù)用率95%。Ⅱ組隨訪觀察12個月,因癥取出2例,其中2例因出血取出,帶器妊娠0例, 脫落0例,1例失訪,隨訪率99%, 12個月續(xù)用率98%兩組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IUD 使用1 年續(xù)用情況:
分組 上環(huán) 脫環(huán) 出血 帶器妊娠 失訪 隨訪率 12個月續(xù)用率
1組 112人 2人 4人 1人 2人 98.2% 95%
2組 100人 0人 2人 0人 1人 99% 98%
2.2 副反應 Ⅰ組有部分受術者在放置IUD 后出現(xiàn)明顯的下腹痛、白帶增多、月經(jīng)量改變等,以3個月內較為明顯,大多數(shù)對癥治療后逐漸減輕或消失,2例出血者一年后取出。Ⅱ組以上副反應發(fā)生不明顯,有少數(shù)患者惡露時間延長,大部分在3個月后消失,2例經(jīng)常出血者一年后取出。
3 結論
宮內節(jié)育在我國臨床應用已經(jīng)幾十年了,吉妮環(huán)于1985年誕生,其特殊的結構使吉妮環(huán)能夠懸吊在子宮腔中,并保持位置不變。吉妮環(huán)具有隨意彎曲性,占據(jù)空間少,且與宮腔關系適應性好,解決了子宮節(jié)育器與子宮腔空間不相容問題,同時它的設計較少刺激宮壁,不影響宮縮,在降低子宮排異反應的同時也降低了脫落率,且有效地減輕了吉妮環(huán)的副反應(出血和疼痛)。無支架固定方式的吉妮環(huán)放置后能適應不同階段的子宮變化[1]。吉妮環(huán)含銅表面積330mm2, 高負荷的銅表面積使吉妮IUD帶器妊娠率明顯下降,隨訪1年,帶環(huán)妊娠1例,妊娠率0.47%, 與文獻報道的第一年妊娠率低于1 %相仿[2]。吉妮環(huán)的效果是不容置疑的。通過以上兩組不同放置時間方法的比較,剖宮產(chǎn)術中放置優(yōu)于前組的:①剖宮產(chǎn)術中放置是在直視下操作,避免了子宮過度前傾前屈或后傾后屈,小結不能被植入子宮底肌層內造成環(huán)位異常脫環(huán)的弊??;②產(chǎn)后子宮的恢復期也是環(huán)的適應期,禁止性生活也減少了感染的機會,縮短了環(huán)的適應期,減少了環(huán)的副反應;③術中放置減少了子宮恢復后的再一次操作,避免了醫(yī)源性生殖道感染的機會。因此剖宮產(chǎn)術中放置吉妮IUD是廣大剖宮產(chǎn)婦女值得采用的方法。
所以, 吉妮IUD是安全、有效、副作用低的新型宮內節(jié)育器,而剖宮產(chǎn)術中放置吉妮IUD,更是醫(yī)務人員應該對剖宮產(chǎn)婦女推薦和采用的避孕方法。
【參考文獻】
1 卞琳. 剖宮產(chǎn)術后放置GeneFiex、TCu220C及活性165宮內節(jié)育器的臨床效果比較. 中國計劃生育雜志, 2008,(9):560-562。
關鍵詞:中醫(yī)藥,調護,治未病,中藥選用。
中醫(yī)護理歷來在祖國醫(yī)學整體觀、辯證觀的理論指導下,強調“三分治,七分養(yǎng)”,堅持“防重于冶”的原則,“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在臨床護理實踐中,強調入是一個以臟腑、經(jīng)絡、氣血為內在聯(lián)系的有機整體,強調人體與自然界與社會的關系,進行辯證施護。通過望,聞、問、切四診手段獲取病情、個體狀況、心理、社會環(huán)境等信息,應用中醫(yī)八綱辯證的方法加以分析、歸納,確立病人的證型及存在或潛在的健康問題,提出因時、因地、因人而異的護理措施以及健康指導。
高血壓是指從人體動脈血壓增高為主,常伴有心、腦、腎視網(wǎng)膜功能性和器質性改變的全身性疾病。高血壓已成為威脅我國人民身體健康的四大疾病之一,臨床是利用降壓藥對癥治療,隨著醫(yī)學模式的改變,人們越來越體會到中醫(yī)藥防治調護與高血壓的密切關系,現(xiàn)將一些臨床經(jīng)驗介紹如下:
1:中醫(yī)護理內容
1.1 體重超重指導超重和肥胖是高血壓病發(fā)病的危險因素。導致肥胖的原因是人體攝入與消耗平衡失調致使機體脂肪的過度蓄積。減重的方法是減少總熱量的攝入,如少食油炸食品、快餐等;增加有氧體育鍛煉如快步走、太極拳、健美操、慢跑、氣功等。每日進行1~2個運動單元的運動,達到輕至中度的運動強度,并認真填寫運動紀錄。
1.2 藥物指導根據(jù)患者血壓狀況,針對患者入院時的評估情況,護理指導人員反復宣講高血壓病人的用藥原則和正確用藥的益處。配置服藥盒,使患者定時定量用藥,防其漏服、多服及不按時服用,以達到逐步降壓之目的。
1.3 飲食指導根據(jù)“食藥同源”的原理和“食藥同治”的理論進行食療,如痰濁內阻,痰淤互結,清陽不升的患者,需飲食清淡,忌食油膩甜黏、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及臭豆腐、公雞肉、鴨肉等食品,少食含膽固醇高的食物如動物內臟、蛋黃等;痰濕重者可給苡仁粥,山藥粥以健脾除濕;肝陽偏亢者,可食用植物油、紫菜、山楂、黑木耳、海蜇、芹菜、馬蘭頭涼拌菜,常食綠豆湯、薺菜湯等;血脂過高患者可服三七花泡水代茶;肥胖病人適當控制食量,不宜過飽;而在鹽的攝入方面,要求患者在入院后的前兩個月時間內攝鹽量減少1/2以上,以后開始每人每日食鹽量不超過6 g(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建議要求),并禁食腌制小菜。
1.4 心理指導采用一對一的方式,護患共同分析治療中出現(xiàn)的反復、血壓波動及不良因素影響的原因,允許病人發(fā)泄心中的不滿,鼓勵病人說出引起焦慮、煩躁的原因或感受,使之保持穩(wěn)定的情緒,改變其急躁、易怒的性格,避免情緒激動或過度緊張,保持樂觀態(tài)度,由配合治療轉為主動參與治療,提高治療的依從性。
1.5 煙、酒指導中醫(yī)學認為嗜酒肥甘可致脾胃積熱,灼傷脾腎陰;亦可損傷脾胃,痰濁內阻,清陽不升,也可誘發(fā)高血壓病。煙中的尼古丁能收縮小動脈,促發(fā)高血壓,煙中的一氧化碳損傷動脈內膜細胞,加重血小板的凝集,促進動脈粥樣硬化及血栓形成,從而使發(fā)生血壓增高的危險因素大大增加。而酒精與高血壓病之間有獨立的正相關關系。酒后可造成心率加快、血壓升高,中度以上飲酒是高血壓病發(fā)病的危險因素之一。因此,對飲酒和吸煙的患者要加強教育,使之逐漸少吸煙、飲酒,直至改變這種不良嗜好。
2中成藥選用
高血壓中醫(yī)辨證分型包括肝陽上亢型、肝腎陰虛型、陰陽兩虛型、痰濕壅盛型、瘀血阻絡型。
肝陽上亢型:表現(xiàn)為頭痛、性情急躁、失眠、口干苦、面紅目赤應平肝潛陽,宜選用天麻鉤藤沖劑、夏枯草膏、鉤藤片等。
肝腎陰虛型:表現(xiàn)為頭痛、眩暈、耳鳴、面部潮紅、易怒、乏力,應滋養(yǎng)肝腎、平肝潛陽,可選用杞菊地黃丸、降壓養(yǎng)血沖劑、降壓平片、羅黃降壓片等。
陰陽兩虛型:表現(xiàn)為嚴重眩暈,心悸,面部或雙下肢水腫,畏寒肢冷,胸悶嘔吐,應溫陽育陰,宜選用補腎丸、還睛丸、血平片、冬青補汁等。
痰濕壅盛型:主要表現(xiàn)如頭重眩暈,身困乏力,胸悶心悸,惡心納呆,舌淡胖,苔白膩,脈濡緩等。宜祛痰化濁,可選用半夏天麻丸、安腦丸等。
瘀血阻絡型:主要表現(xiàn)如頭痛眩暈,胸悶心悸,兩脅脹痛,手足麻木,舌黯紅,脈澀等。宜理氣祛瘀,可選用復方七芍降壓片、首烏降壓膠囊等。
通過對病人的中醫(yī)藥防止和調護,使患者更加了解了高血壓病的基本知識、預防措施、注意事項,減輕了心理壓力,提高了自我保護能力和健康知識水平,樹立了良好的行為規(guī)范,達到了最理想的護理效果,積極預防治療可制止和逆轉高血壓病對靶器官的損害,可以延緩病情的進展,加大高血壓病健康知識的宣傳力度,從而提高高血壓病人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關鍵詞】高血壓;中醫(yī);降壓;患者
近年來,我國高血壓的發(fā)病率一定居高不下,很多人都飽受高血壓的困擾。高血壓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xiàn)是頭痛、眩暈等。通過實踐發(fā)現(xiàn),針對很多高血壓癥狀,使用中醫(yī)的手段和方法都能收到較好的效果,但是在降壓方面的效果還有待提高。對于中醫(yī)來講,提高治療高血壓的療效,也一直是其追求和目標?,F(xiàn)筆者根據(jù)自己多年的中醫(yī)臨床經(jīng)驗進行總結,將中醫(yī)治療高血壓的方法與思路分享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在本次調查中,共收集了500例高血壓患者的資料,以這500位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276人,女性224人。年齡最小的患者28歲,最年長的患者86歲。這些患者身上都出現(xiàn)了高血壓患者常會有癥狀:頭痛頭暈,心情煩躁,容易發(fā)怒,脾氣急躁,苔黃舌紅等。一些患病時間比較長的患者,他們的病情一般較為嚴重,肝腎受損比較嚴重,臨床上的主要表現(xiàn)有頭痛、眩暈、心悸、腰酸乏力等。
1.2 方法
患者在入院時,用統(tǒng)一的診斷標準對其病情進行診斷。關于患者接受治療過程中的相關資料,都是采用統(tǒng)一的處理方法,使用多層次調研法對這500例高血壓患者的病情進行了跟蹤調查和嚴密觀察。
2 結果
對于高血壓患者而言,主要的癥狀有肝風上擾、肝腎陰虛、陰虛陽亢、肝陽上亢等。在使用中醫(yī)的方法為高血壓患者時治療時,要針對患者的具體情況靈活的、綜合的進行把握。一般使用較多的方法是清熱瀉火和平肝熄風等。為患者開具的藥方中包含的藥品有:鉤藤、地骨皮、天麻、黃連、虎杖、石決明等。在治療高血壓時,使用這些藥品能夠起到熄風清熱、補益肝腎、活血化痰的效果。
3 討論
從中醫(yī)的角度來講,認為高血壓的病理因素主要是火、風、瘀、痰、虛五個方面。在中醫(yī)上,高血壓被歸為頭痛眩暈類。從筆者這么多年臨床的經(jīng)驗來看,當高血壓患者的年齡較小或者還處于高血壓早期時,病理因素主要是風、火等。
關于中醫(yī)治療高血壓的方法和思路,既要理論依據(jù),又要有臨床經(jīng)驗的總結。從臨床實驗數(shù)據(jù)來看,中醫(yī)對治療高血壓還是能起到一定作用的,并且目前中藥治療高血壓的方法和體系正在完善。從醫(yī)學研究的角度來看,治療高血壓實質上就是降低血壓。當使用中醫(yī)的方法能夠將患者的血壓降低到標準的范圍內時,這種治療就成功了。實踐表明,在中醫(yī)治療高血壓病的過程中,患者往往需要聯(lián)合使用兩種甚至是兩種以上的降壓藥。要提高中醫(yī)治療高血壓的療效,提高中藥降壓效果是關鍵。通過“降血壓和降血脂預防心肌梗塞臨床試驗”的結果來看,要有效的控制高血壓,有效控制高血壓患者的病情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
目前,中醫(yī)治療高血壓,往往會采取聯(lián)合用藥的方式,然后根據(jù)每個患者的實際情況,提出合理的治療方案。中醫(yī)治療高血壓雖然能取得不錯的效果,但是高血壓的中醫(yī)臨床治療仍然處在探索階段,需要進一步完善。在《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中,根據(jù)高血壓患者病情的嚴重程度以及危險情況看,對高血壓進行了分層。處于不同層次的高血壓患者,一般會采取不同的治療方案。在中醫(yī)治療中,可以借鑒該指南的分類,來為患者選擇合理的治療方案。于是,在中醫(yī)治療高血壓中,形成了這樣的治療策略:對于低危和中危病人,采用中藥為主的治療方法;對于高危和極高危病人,則采用中藥和西藥聯(lián)合起來使用的治療方法。具體使用哪些中藥和西藥,要視病人的具體情況而定,因為無論中藥還是西藥,都有自己獨特的優(yōu)勢和特點。只有選擇合適的藥物,選擇合理的治療方法,才能發(fā)揮藥品防治高血壓的作用,幫助病人將血壓降下去。
在為高血壓患者選擇中藥時,首先要了解清楚患者的發(fā)病機制,然后在此基礎上進行分析,來選擇合適的藥品。近幾年,專家和學者對中醫(yī)治療高血壓的研究日益深入,也取得了很多成果和突出緊張。其中最重要的研究成果是:心血管中藥藥理研究。治療高血壓的開端,應該是了解高血壓患者的發(fā)病點,對患者的整體情況進行細致的了解,然后結合辯證論治,從而找到可以將二者結合起來的點。使得選擇的中藥既能起到降壓的作用,又能符合辯證的需要。
高血壓病在中老年患者身上比較常見,他們發(fā)病的類型主要是收縮壓增高。主要的臨床癥狀有:當情緒受到影響或出現(xiàn)波動時,失眠煩悶時,氣候突然變化時,都會導致他們發(fā)病,收縮壓會突然升高。根據(jù)臨床治療資料的統(tǒng)計,對于老年高血壓患者來講,他們的發(fā)病機制主要有兩個特點:第一,是腎功能減退;第二,是動脈硬化改變。在為老年患者治療高血壓時,應該以利尿為主。
而近年來,隨著高血壓發(fā)病率的提高,高血壓在青年身上也并不少見。當青年人患上高血壓之后,他們的主要臨床癥狀是高動力循環(huán)狀態(tài)。當病情發(fā)作的時候,表現(xiàn)為交感神經(jīng)活性增高。根據(jù)青年患者的發(fā)病機制,一般會采取具有清肝瀉火作用的中藥對其進行治療。
總而言之,在使用中醫(yī)治療高血壓病時,應該在辯證的基礎上,科學合理的選擇中藥對患者進行治療,從而讓患者的血壓降下來。根據(jù)患者發(fā)病點及年齡的不同,應該使用不同的中藥來治療。
參考文獻
[1] 尹國有.中醫(yī)治療調養(yǎng)高血壓[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2.
1 社區(qū)健康教育在防治高血壓疾病中的作用
對高血壓患者和有高血壓病家族史者進行有關高血壓疾病知識的講座,使其掌握高血壓病的相關知識,提高自我保健意識,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可預防和減少高血壓病的發(fā)生。因此,社區(qū)健康教育是減少高血壓病發(fā)生的有效途徑。
社區(qū)高血壓健康教育有利于高血壓病的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早治療。高血壓大多起病緩慢、漸進,一般缺乏特殊的臨床表現(xiàn),而常常被人們疏忽,有高血壓病家族史、肥胖、高脂血癥或有頭暈、頭痛等人群應經(jīng)常監(jiān)測血壓,以盡早發(fā)現(xiàn)高血壓病人。
社區(qū)高血壓健康教育有利于高血壓病人的早期治療和規(guī)范化治療。
高血壓病人可通過健康教育了解高血壓高血壓病及其并發(fā)癥對人們的危害及可治療性,長期控制好血壓對提高生活質量的重要性,使高血壓患者在醫(yī)生的指導下自覺、長期地堅持體育高血壓鍛煉,合理飲食,規(guī)范用藥,積極主動地參與治療,將血壓控制在理想水平,減少或延緩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有效的提高高血壓患者的生活質量。
2 社區(qū)健康教育的對象、方式和內容
社區(qū)高血壓知識健康教育的對象:主要是中、老年人中易患高血壓的人群、高血壓病人極其家屬等。
社區(qū)高血壓知識健康教育的方式:根據(jù)具體情況采取多種形式如集中講座、看科教影視片、發(fā)放相關的健康教育知識手冊、醫(yī)患個別交談以及病人之間相互交流等。
社區(qū)高血壓健康教育的內容:首先見解高血壓病的發(fā)病原因、臨床特點、并發(fā)癥的嚴重危害性,使病人了解高血壓病的相關知識,引導病人對該病的治療,調動其主觀能動性,從而做到在醫(yī)生指導下規(guī)范用藥、定期復查;對已發(fā)生并發(fā)癥的高血壓病人要鼓勵其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使病情得到最佳控制。其次講解高血壓病防治的基本知識,如低鹽、低脂飲食、戒煙、控制體重、適當?shù)捏w育鍛煉和保持良好情緒對防止高血壓病在重要意義及使用降壓藥物可能出現(xiàn)的毒副作用、注意事項和長期規(guī)范用藥的重要性,使其掌握有關藥物的知識,達到正確用藥和長期堅持用藥的目的,將血壓控制在理想水平,減少或延緩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有效的提高高血壓患者的生活質量。
3 小結
高血壓是心血管系統(tǒng)疾病中最常見的終身性疾病,是多種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險因素,它的并發(fā)癥累及多個器官,致殘、致死率高,迄今仍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嚴重影響人的身心健康,并對個人、家庭、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社區(qū)對重點人群進行相關知識的健康教育對減低高血壓病的發(fā)病率,提高高血壓病的治療效果,減少或延緩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有效的提高高血壓患者的生活質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關鍵詞] 復方鉤藤降壓片;高血壓病;陰虛陽亢;瘀血阻絡;中醫(yī)證候
[中圖分類號] R54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7)01(a)-0078-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Compound Gouteng Jiangya Tablets in th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patients with syndrome of hyperactivity of yang due to yin deficiency and static blood blocking collaterals.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twenty cases of hypertension patients with syndrome of hyperactivity of yang due to yin deficiency and static blood blocking collaterals admitted to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from January 2015 to April 2016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 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60 cases) and observation group (60 cases)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oral Telmisartan Tablets, 40 mg per day. On the basis of control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Compound Gouteng Jiangya Tablets, once 1200 mg, 3 times a day. After treatment for 1 month, the clinical efficacy,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and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The scor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ndrome of dizziness, headache, obstruction of heart pain, heart palpitations, whole body hemp pain were evaluated. The levels of plasma adiponectin (APN) and serum homocysteine (Hcy), angiotensin Ⅰ (Ang Ⅰ) and angiotensin Ⅱ (Ang Ⅱ) were detected. The adverse reactions were recorded in detail.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observation group (95.00%)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78.33%) (P < 0.05). The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and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scores of dizziness, headache, obstruction of heart pain, heart palpitations, whole body hemp pain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levels of plasma APN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and the levels of serum Hcy, Ang Ⅰ and Ang Ⅱ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mainly adverse reactions were nausea and vomiting, abdominal pain and diarrhea.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observation group (13.33%)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compared with that of control group (11.67%)(P > 0.05). Conclusion Compound Gouteng Jiangya Tablets in th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patients with syndrome of hyperactivity of yang due to yin deficiency and static blood blocking collaterals has good curative effects, which can reduce patients' TCM syndrome, increase adiponectin, decrease homocysteine and angiotensin, with good security.
[Key words] Compound Gouteng Jiangya Tablets; Hypertension; Hyperactivity of yang due to yin deficiency; Static blood blocking collaterals; Syndrom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高血壓病是臨床常見的多發(fā)性的收縮壓和/或舒張壓增高的疾病,是我國目前患病率最高的疾病,其發(fā)病率與年齡增長成正比,已成為導致老年人冠心病、腦卒中、心腎功能損害的主要危險因素[1-3]。積極防治高血壓,降低心腦血管并發(fā)癥發(fā)病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重要的臨床和社會意義。西醫(yī)治療高血壓病的藥物主要有利尿藥、β受體阻滯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等,易發(fā)生劑量依賴性和不良反[4-5]。高血壓屬中醫(yī)“頭痛”“眩暈”范疇,與飲食結構、情志失調、勞逸適度等因素有關,肝腎功能失調導致陰陽氣血紊亂,肝腎陰虛為本,痰濁為標[6-7]。復方鉤藤降壓片具有平肝熄風養(yǎng)陰、活血通脈止眩的功效,可用于高血壓病陰虛陽亢、瘀血阻絡證患者的治療。本研究旨在探討復方鉤藤降壓片治療陰虛陽亢、瘀血阻絡證高血壓病患者的臨床效果和作用機制?,F(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1月~2016年4月在湖南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以下簡稱“我院”)首次確診的120例證屬陰虛陽亢、瘀血阻絡證高血壓病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8]的診斷標準,未服藥收縮壓≥140 mmHg和/或舒張壓≥90 mmHg(1 mmHg=0.133 kPa),或有明確的高血壓史,服藥后血壓正常,且符合高血壓的中醫(yī)診斷標準,證屬陰虛陽亢、瘀血阻絡者。排除收縮壓≥210 mmHg和/或舒張壓≥110 mmHg患者,證屬肝火亢盛、痰濕壅肺等證型患者,年齡大于70歲或小于18歲者,各種繼發(fā)性高血壓病患者,高血壓高危及3級患者,肝腎功能不全、腫瘤、免疫性疾病患者,孕婦或哺乳期婦女,過敏體質或藥物過敏者。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每組60例。兩組患者一般臨床資料比較(P > 0.05),具可比性。見表1。本研究方案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并經(jīng)患者或家屬簽字同意。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降血糖、調血脂、補鈣等常規(guī)并發(fā)癥治療藥物。對照組患者給予替米沙坦片(規(guī)格:40 mg/片,江蘇萬邦生化醫(yī)藥股份有限公司,批號:20141025)口服,1片/次,1次/d。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給予復方鉤藤降壓片(規(guī)格:400 mg/片,我院制劑室,批號:140912)口服,4片/次,3次/d。兩組患者均治療1個月。
1.3 觀察指標
治療1個月后觀察患者的臨床療效,療效標準參考如下,舒張壓下降10 mmHg達正?;蛳陆?0 mmHg以上,臨床癥狀、體征明顯改善,證候積分減少>70%為顯效;舒張壓下降10 mmHg達正常或下降10~20 mmHg,收縮壓下降30 mmHg以上,臨床癥狀、體征好轉,證候積分減少30%~70%為有效;收縮壓和舒張壓不減少甚至增加,臨床癥狀、體征無好轉或加重,證候積分減少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進行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或百分比表示,應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高血壓病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1個月后,觀察組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7.211,P = 0.007)。見表2。
2.2 兩組高血壓病患者治療前后血壓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收縮壓和舒張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治療后,兩組患者收縮壓和舒張壓均較治療前顯著下降(P < 0.05),且治療后觀察組收縮壓和舒張壓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 < 0.05)。見表3。
2.3 兩組高血壓病患者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眩暈、頭疼、心胸痹痛、心悸、全身麻木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眩暈、頭疼、心胸痹痛、心悸、全身麻木中醫(yī)證候積分均顯著低于治療前(P < 0.05),且觀察組治療后眩暈、頭疼、心胸痹痛、心悸、全身麻木中醫(yī)證候積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 < 0.05)。見表4。
2.4 兩組高血壓病患者治療前后血漿和血清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血漿APN、血清Hcy、Ang Ⅰ及Ang Ⅱ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漿APN均顯著高于治療前,血清Hcy、Ang Ⅰ及Ang Ⅱ均顯著低于治療前,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且觀察組治療后血漿APN高于對照組,血清Hcy、Ang Ⅰ及Ang Ⅱ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見表5。
2.5 不良反應
對照組發(fā)生惡心嘔吐3例、腹痛腹瀉2例、胸痛2例,觀察組發(fā)生惡心嘔吐4例、腹痛腹瀉3例、胸痛1例,兩組患者不良反應均較輕,停藥24 h后自行消失,無嚴重不良反應。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13.33%)與對照組(11.67%)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076,P = 0.783)。
3 討論
高血壓病的病因和發(fā)病機制復雜,至今尚未完全清楚,與多種因素密切相關,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患者血管順應性及彈性降低,血管內皮功能受損,血管收縮增強舒張減弱,血管外周阻力增加等均可引起高血壓[10-12]。中醫(yī)認為,高血壓與飲食不節(jié)、勞逸失度、情志失調、先天票賦異常等因素有關,本質為本虛標實,標為肝陽上亢,人至老年,氣血漸虧,臟腑功能逐漸減退和調攝不當,導致臟腑虛損,肝體陰而用陽,脾損運化無力,濕濁內生,肝脾腎功能失調導致陰陽失調、氣血紊亂而發(fā)病[13-14]。近年來研究表明,APN、Hcy、Ang Ⅱ等參與了高血壓病的發(fā)生發(fā)展[15-16]。本研究旨在探討復方鉤藤降壓片治療陰虛陽亢、瘀血阻絡證高血壓病患者的臨床效果,對高血壓病的中藥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本研究發(fā)現(xiàn),觀察組的總有效率(95.00%)明顯高于對照組(78.33%),說明復方鉤藤降壓片治療高血壓病具有較好的臨床效果,可能與復方鉤藤降壓片的平肝熄風養(yǎng)陰、活血通脈止眩功效有關,可實現(xiàn)患者的標實兼治。觀察組患者的收縮壓和舒張壓均顯著低于對照組,提示復方鉤藤降壓片可降低患者的血壓,這是替米沙坦片和復方鉤藤降壓片協(xié)同作用的結果。觀察組患者的眩暈、頭痛、心胸痹痛、心悸、全身麻木中醫(yī)證候積分顯著低于對照組,說明復方鉤藤降壓片可改善患者的中醫(yī)證候。鉤藤性味甘,為熄風平肝之要藥,引藥入絡,為君藥[17];麥冬養(yǎng)陰生津,補益堅陰,滋陰熄火,可防肝陽上亢擾動心神,為臣藥;川芎活血行氣,為血中之氣藥,具有補益之功,亦為臣藥。該方用藥精簡,專為陰虛陽亢、瘀血阻絡證高血壓病患者而設[18]。觀察組患者血漿APN高于對照組,血清Hcy、Ang Ⅰ及Ang Ⅱ低于對照組,說明復方鉤藤降壓片可升高患者的血漿APN,降低血清Hcy、Ang Ⅰ及Ang Ⅱ,可能是因為鉤藤的鉤藤堿和異鉤藤作用于血管平滑肌α受體,改善血管的收縮狀態(tài),調節(jié)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tǒng),抑制血管平滑肌細胞增殖和凋亡而降低血壓[19]。川芎的藁本內酯等活性成分具有清除氧自由基、保護血管內皮細胞、擴張血管等保護心血管的作用[20]。麥冬的皂苷活性成分具有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降低動脈血壓水平、改善心肌重構等功效[21]。兩組患者均發(fā)生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和胸痛等輕微不良反應,說明復方鉤藤降壓片患者安全性較好,無嚴重不良反應,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綜上所述,復方鉤藤降壓片治療陰虛陽亢、瘀血阻絡證高血壓病患者效果明確,可降低患者的中醫(yī)證候積分,升高APN,降低Hcy和血管緊張素,且安全性較好。
[參考文獻]
[1] 楊金果,李運倫,周洪雷,等.鉤藤和萊菔子生物堿抗高血壓血管內皮細胞損傷效應[J].中成藥,2013,35(5):889-893.
[2] Foy CG,Newman JC,Berlowitz DR,et al. Blood Pressure,Sexual Activity,and Dysfunction in Women With Hypertension:Baseline Findings From the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Intervention Trial(SPRINT)[J]. J Sex Med,2016,13(9):1333-1346.
[3] 蔣寧.鉤藤方加味治療高血壓50例療效觀察[J].山東醫(yī)藥,2013,53(5):96-97.
[4] Anderson RD,Wilson W,Morton J,et al. Normalisation of hypoxaemia following successful percutaneous closure of a bidirectional shunting secundum atrial septal defect without pulmonary hypertension in a patient with severe non-ischaemic cardiomyopathy and refractory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J]. Intern Med J,2016,46(8):969-972.
[5] 廖若夷,譚元生,張穩(wěn),等.復方鉤藤降壓寧片治療高血壓病陰虛陽亢、瘀血阻絡證患者臨床研究[J].中國中醫(yī)急癥,2013,22(12):2009-2011.
[6] 朱紅霞.天麻鉤藤湯加減聯(lián)合西藥治療肝上亢型高血壓病68例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3,10(36):41-42.
[7] 高宏.天麻鉤藤湯加減治療肝陽上亢型高血壓病的臨床價值分析[J].中國衛(wèi)生產(chǎn)業(yè),2013,10(36):191-192.
[8]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1,39(7):579-616.
[9] 國家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2.
【關鍵字】高血壓;綜合防治護理干預;追蹤評價
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壓病已經(jīng)成為高發(fā)常見的疾病,目前通過對高血壓患者進行有計劃、有組織、系統(tǒng)的護理干預,是可以顯著控制血壓、防止和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的方式[1]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資料選自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門診部確診為高血壓的患者200例,其中男性134例,女性68例;年齡為45―80歲。其中 1級高血(140-159/90-99mmHg)102例;2級高血壓(160-179/100-109mmHg)60例;3級高血壓(≥180/110mmHg)38例。將其平均分為兩組,各100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一般情況比較無差異,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兩組均采用口服降壓藥的方法進行治療。
干預組:實行綜合防治護理干預管理治療。首先成立高血壓患者綜合防治干預小組,小組成員均是具有較高的測量血壓技能,有較強的專業(yè)知識及豐富的臨床經(jīng)驗的護士;其次是綜合防治干預小組成員對患者及家屬全月實行1-2次的健康教育,還要經(jīng)常給患者發(fā)放健康教育的資料。內容包括高血壓病的相關知識危險因素、和保健常識等,定時對患者進行電話隨訪、讓其定期回門診進行血壓、心率、脈搏、體重等測量。并詳細詢問其服藥情況,以提高患者服藥的依從性,最后對患者進行生活指導①飲食指導:要求其合理膳食,攝取低鹽、低脂食物,高維生素的蔬菜水果;②運動指導:堅持適當體力勞動或者有氧運動,運動量大小根據(jù)自身情況,以不感覺勞累為度。不要因過度運動而導致意外③去除誘因:戒煙酒等,控制情緒變化、減輕精神壓力④避免危險因素:杜絕擅自停藥、換藥。同時對患者進行一定的心理輔導。
對照組:按照高血壓病進行系統(tǒng)管理。門診定期電話隨訪,對患者進行血壓、心率、脈搏測量,并綜合予相應的醫(yī)療咨詢等。
2 結果: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壓、血脂的控制情況
對干預組和對照組治療前后檢查的血壓血脂的控制情況進行比較,發(fā)現(xiàn)干預組的收縮壓和舒張壓、血脂指標均有大幅度的下降,對照組的下降幅度則相對較小。
兩組比較:差壓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3 討論
高血壓病屬于由多基因和多環(huán)境的危險因子相互作用,從而形成的一種慢性疾病。目前已明確的危險因素包括超重、肥胖、飲酒和遺傳因素,而遺傳因素屬于不可干預的一類因素[2]。因此,對高血壓患者實行綜合干預的措施能減少或防止冠心病和腦卒中等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生率,從而提高治療高血壓病的有效率和控制率等,降低患者腦血管的發(fā)生率等[3]。
本研究表明,對門診高血壓患者采取綜合防治干預和常規(guī)的高血壓病系統(tǒng)管理后,比較治療前后的患者血壓、血脂情況,發(fā)現(xiàn)實行綜合防治干預的患者血壓、血脂等指標下降比較明顯,而行常規(guī)的高血壓病系統(tǒng)管理的患者則下降幅度較小。綜上所述,綜合防治干預是一種有計劃、有組織和有系統(tǒng)的疾病防治方式,它能讓高血壓患者選擇有益于身體健康的生活,消除或者減輕疾病的危險因素,有效控制高血壓,防止了心腦血管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有利于疾病的治療和康復,提高高血壓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邱德星,周指明,等.高血壓病的社區(qū)干預效果評價[J].實用預防醫(yī)學,2005,12(3):517.
關鍵詞:高血壓;早期腎損害;益腎平肝方;肝腎陰虛
中圖分類號:R544 R28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349(2015)03038102
高血壓是最常見的慢性病, 據(jù)2002年調查顯示,我國18歲以上成人高血壓患病率為18.8%[1]。慢性腎臟損害是其主要并發(fā)癥之一,致殘、致死率高,嚴重危害人類健康。高血壓性腎損害的病理特征為廣泛的入球小動脈透明樣變和小葉間動脈內膜增厚,同時出現(xiàn)腎小球和腎小管間質缺血性表現(xiàn)[2]。高血壓對腎臟的損害是循序漸進的,早期癥狀隱逸,一旦出現(xiàn)癥狀,腎損害將持續(xù)發(fā)展。血壓持續(xù)升高與進行性腎臟損傷形成一種惡性循環(huán),促進了終末期腎?。‥SRD)和年齡相關性腎功能減退的發(fā)生[3]。 因此,對高血壓早期腎損害給予積極防治是必要的。
劉龍民教授對高血壓早期腎損害中醫(yī)學病因病機進行深入探討,在臨床上,以益腎平肝方為基礎方,辨證加減用藥治療高血壓早期腎損害,多獲良效?,F(xiàn)就益腎平肝方論治高血壓早期腎損害的理論進行探討如下。
1 高血壓早期腎損害的病因病機
中醫(yī)學并無高血壓早期腎損害這一概念,根據(jù)其多以頭暈、目眩、腰膝酸軟等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主要從眩暈、肝風等范疇來進行論治?!端貑?至真要大論》:“諸風掉眩,皆屬于肝”。肝主風,風性動搖,則致掉眩,故又有“無風不作眩”之說。金元劉完素提出“心火暴甚,腎水虛衰”的“風火”理論,強調了其陽熱標實的病機特點?!鹅`樞?口問》論述眩暈強調邪氣上行空竅而致眩:“故上氣不足,腦為之不滿……目為之?!薄?《靈樞?海論》篇有“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張景岳力倡“無虛不能作?!?,認為眩暈一證,虛者居其八九,強調肝腎不足的下虛致眩?!夺t(yī)學從眾錄?眩暈》云“究之腎為肝之母,腎主藏精,精虛則腦海空而頭重”。強調眩暈病位主要在肝腎。張仲景認為痰飲是眩暈的原因之一,有澤瀉湯、小半夏加茯苓湯從痰論治冒眩。李東垣、朱丹溪更力倡“無痰不能作?!保钪鳉馓搾短?,朱主痰火為患。李東垣提出脾胃虛弱,元氣不足可致頭目昏眩。虞摶?《醫(yī)學正傳》則提出 “血瘀致?!?。清代葉天士強調肝氣升之太過的認識,認為“水不涵木” “ 肝膽風陽上冒”。晚清中西醫(yī)匯通派張錫純認為“氣血上逆”為本病的主要病機。總而言之,古代醫(yī)家多從風、痰、虛、瘀來論治眩暈,病位主要責之于肝、腎、脾,病性以本虛標實、上盛下虛為主。
近現(xiàn)代醫(yī)家在總結前人思想的基礎上,通過臨床實踐的探討,認為高血壓早期腎損害主要與先天稟賦、情志失調、飲食不節(jié)有關,對病機的認識趨于一致,那就無非是本虛標實,虛實夾雜,以肝腎虧虛兼具脾虛為本,瘀痰阻絡兼具風火為標。劉教授認為,高血壓初多以肝風陽上亢為主,亢陽易耗陰液,進一步發(fā)展為陽亢兼陰虛,最后發(fā)展為肝腎陰虛為主。或久病損及腎精氣,加之隨著年齡的增長,進一步耗損精氣,腎陰虧耗,母病又及子,肝陰不足加甚,則肝陽上亢,風陽上擾,而為眩暈。腎為先天之本,腎氣不足,則腎封藏失司,關門不固,精微外泄。高血壓早期腎損害的病機主要是以肝腎虧虛為本,尤其是肝腎陰虛。因此,治療高血壓早期腎損害應以補益肝腎、平肝潛陽為主。
2 益腎平肝方防治高血壓早期腎損害的機制
2.1 中醫(yī)學機制 益腎平肝方由熟地、杜仲、桑寄生、鉤藤、羅布麻、葛根、川牛膝組成。其中熟地味甘性溫,歸肝腎經(jīng),可補血滋潤、益精填髓?!侗静輳男隆吩疲骸白棠I水,封填骨髓,……一切肝腎陰虧,虛損百病,為壯水之主藥”。 《本草綱目》曰:“填骨髓,長肌肉,生精血,補五臟、內傷不足,通血脈”,有“張熟地”之稱的張景岳推崇熟地黃“味厚氣薄”“陰中有陽”“能補五臟之真陰”。因此,取熟地滋補肝腎,益水涵木之效而為君;杜仲補肝腎、強筋骨,歸肝腎經(jīng),王好古云:潤肝燥,補肝經(jīng)風虛?!渡褶r(nóng)本草經(jīng)》曰:主腰脊痛、補中益精氣、堅筋骨、除陰下癢濕、小便余瀝。桑寄生性苦、甘,平,歸肝腎經(jīng),《本草求真》:“桑寄生,號為補腎補血要劑”。杜仲、桑寄生為臣,共助君藥補肝腎、固下元之效。鉤藤味甘苦、性微寒,能清熱平肝、熄風止痙?!侗静菥V目》:“大人頭旋目眩,平肝風,除心熱……”,羅布麻善平抑肝陽,鉤藤、羅布麻共為佐藥,平肝陽、息肝風。川牛膝補肝腎、強筋骨,性善下行,葛根藥性甘辛涼,長于升舉清陽。川牛膝與葛根相配,一升一降,清陽升則濁陰自降,共為佐使之功。諸藥共奏補益肝腎、平肝熄風之效。對于主要以肝腎虧虛為本的高血壓早期腎損害可謂是對癥下藥,故屢獲佳效。
2.2 現(xiàn)代藥理學研究 地黃煎劑可抑制Ca2+、Mg2+ATP酶活性升高,提示地黃中可能含有鈣拮抗活性物質,從而起到降血壓的作用[4]。香等[5]發(fā)現(xiàn)懷地黃水提液對急性實驗性高血壓有明顯降壓作用,對寒冷情況下的血壓則有穩(wěn)定作用,提示地黃對血壓有雙向調節(jié)作用。杜仲可通過促進NO釋放,抑制Ca2+內流、原癌基因cmyc的表達、磷酸二酯酶及AngⅡ的活性,拮抗ET1等多種途徑產(chǎn)生降壓作用[6]。鉤藤提取物可抑制SHR血管內皮細胞生成自由基,保護內皮細胞的功能,它對乙酰膽堿誘導的內皮依賴性血管松弛也有增強的趨勢,故對高血壓有血管保護的作用[7]。鉤藤方提取物通過降血清ET含量和升高NO含量來發(fā)揮對SHR大鼠的降壓效應。鉤藤具有明顯的降壓作用,其降壓作用可能與對腎素血管腎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的調節(jié)有關[8]。葛根提取物葛根素主要是通過上調內皮細胞一氧化氮合酶(eNOS)和下調ET1的表達來降低自發(fā)性高血壓大鼠(SHR)的血壓[9]。葛根素可通過Apelin/APJ通路調節(jié)血壓、保護靶器官,與CCB類藥物有協(xié)同作用[10]。大量研究證明,羅布麻也具有明顯的降壓作用,付劍江等[11]發(fā)現(xiàn)羅布麻通過激活血管內皮細胞內P13K/Akt信號轉導途徑,從而促進eNOS磷酸化,提高eNOS活性、增加NO可能是羅布麻提取液降壓作用的機制之一。Kwan等[12]發(fā)現(xiàn)羅布麻葉提取物可刺激大鼠動脈管產(chǎn)生NO,促進其大動脈和高級腸系膜動脈收縮時產(chǎn)生舒張作用,產(chǎn)生的松弛作用不會被阿托品抑制,具有很強的持續(xù)性。川牛膝亦有降壓及保護腎臟的作用,研究發(fā)現(xiàn)川牛膝醇提物能降低SHR的血壓,明顯降低其血清MDA含量同時顯著升高SOD活性,明顯降低腎組織細胞中TGFβ1蛋白的表達,能夠調節(jié)SHR血管活性物質生成和釋放,升高血漿PGI2含量,能夠有效預防和修復LPS對血管內皮細胞的損傷[13]。
2.3 益腎平肝方的科學研究 動物實驗觀察發(fā)現(xiàn)益腎平肝方能明顯改善SHR的腎臟超微結構,其作用可能是通過下調促腎小球硬化的細胞因子CoIV、LN 表達,減少 ECM 在腎小球局部的聚集實現(xiàn)的[14]。還可以顯著降低SHR血壓和血IL1、 IL6、 TNFα含量、血清 NO、能顯著升高ET[15,16]。臨床試驗觀察發(fā)現(xiàn),益腎平肝方可有效降低原發(fā)性高血壓早期腎損害患者的白晝和夜間血壓,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和逆轉異常的血壓晝夜節(jié)律;降低患者的尿微量蛋白,該藥的降壓及腎保護作用可能是通過影響血管內皮功能實現(xiàn)的[1719]。
3 結 語
高血壓患者多為中老年人,高血壓所致的腎損害需要較長的進程,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機能逐漸下降,故高血壓早期腎損害往往以虛證為主,尤其以肝腎虧虛、肝腎陰虛多見。益腎平肝方參考古今文獻,以補益肝腎、平肝潛陽、熄風和血為法而擬成方,在臨床實踐上多效若桴鼓。方中各味中藥的現(xiàn)代藥理學顯示,各味中藥從各種機制如影響RAAS、血管活性物質等來調降血壓,保護靶器官。研究益腎平肝方復方顯示,本方通過降低血壓、改善腎小動脈硬化、改善異常血壓晝夜節(jié)律、減少尿微量蛋白、影響血管活性物質等來防治高血壓早期腎損害,其確切機制仍需要進一步探討。益腎平肝方確是防治高血壓病早期腎損害的良方。
參考文獻:
[1]王隴德.中國居民營養(yǎng)與健康狀況調查報告之一2002綜合報告[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5357.
[2]Jennette JC,Qison JL,Schweartz MM,et al.Hepintalls pathology of the Kidney[M].6th ed.Phiadlphia:Lippincott William Wilkins,2007:943950.
[3]IzzoJL,Sica DA,Black HR.高血壓手冊[M].第4版.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11:253
[4]陳丁丁,戴德哉,章濤,等.地黃煎劑抑制異丙腎上腺素誘發(fā)的缺血大鼠腦Ca2+、Mg2+ ATP酶活力升高[J].中藥藥理與臨床,1996,12(5):22 24.
[5]香,曹中亮,常東明,等.懷地黃的降壓鎮(zhèn)靜抗炎作用及有效部分分析[J].新鄉(xiāng)醫(yī)學院學報,1998,15(3):219 221.
[6]羅麗芳,吳衛(wèi)華,歐陽冬生,等.杜仲的降壓成分及降壓機制[J].中草藥,2006,37(1):150.
[7]怡悅.鉤藤對自發(fā)性高血壓大鼠血管內皮功能的影響[J].國外醫(yī)學:中醫(yī)學分冊,2000 ,22(1):2829.
[8]楊運姣,彭康.絨毛鉤藤與國產(chǎn)鉤藤對高血壓大鼠血壓及AngⅡ、ET、CGRP影響的比較研究[J].南方醫(yī)科大學學報,2009,29(3):587588.
[9]吳文華,張繼業(yè),王宇,等.葛根素影響自發(fā)性高血壓大鼠血壓的機制[J].中醫(yī)藥學報,2010,38(4):2629.
[10]黃幀檜,柏松,陳莉,等.葛根素聯(lián)用非洛地平對腎性高血壓大鼠腎臟Apelin和APJ mRNA及蛋白表達的影響[J].中國中藥雜志,2013,38(3):381383.
[11]付劍江,王曦聆,呂紅,等.羅布麻葉提取物的抗高血壓作用及其機制研究[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3,19(7):159164.
[12]Kwan CY, Zhang WB,Nishibe S,et al. A novel invitroendotheliumdependent vascular relaxant effect of Apocynum venetum leaf extract[J].Clinical Experimental, 2005,32(9):789795.
[13]曲智勇.川牛膝醇提物降壓作用機理的實驗研究[D].長春:長春中醫(yī)藥大學,2008.
[14]梁賢棟,朱喜英,胡宗仁,等.益腎平肝方對SHR早期腎損害組織形態(tài)學的影響[J].甘肅中醫(yī),2010,23(1):2830.
[15]朱喜英,常曉鐵,劉龍民.益腎平肝方對肝陽上亢型高血壓大鼠血壓及炎性細胞因子的影響[J].上海中醫(yī)藥雜志,2012,46(5):8587.
[16]朱喜英,梁賢棟,胡宗仁,等.益腎平肝方對自發(fā)性高血壓大鼠血清NO和ET含量的影響[J].上海中醫(yī)藥大學學報, 2010,24(2):6566.
[17]朱喜英, 梁賢棟, 胡宗仁,等.益腎平肝方對高血壓早期腎損害患者動態(tài)血壓、腎功能及血管內皮功能的影響[J].中成藥,2010,32(4):544547.
[18]胡宗仁,劉龍民,朱喜英,等.益腎平肝法治療高血壓早期腎損害療效觀察[J].吉林中醫(yī)藥,2008,28(7):490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