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2 16:20:37
導語:在教師性格分析的撰寫旅程中,學習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條寶貴的路徑,好期刊匯集了九篇優(yōu)秀范文,愿這些內容能夠啟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靈感,引領您探索更多的創(chuàng)作可能。
在教育者的性別方面,我國學前教育存在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即女性教育一統(tǒng)天下。這種情況會對幼兒產生某些消極的影響,例如導致男女幼兒的性別發(fā)展存在嚴重的女性化傾向,進而阻礙了兩性兒童男性化特質的健康發(fā)展。對于這一問題,許多幼教機構和幼教工作者逐漸認識到:鼓勵和支持男性教師介入幼兒教育尤為重要。但由于傳統(tǒng)性別角色觀念、社會評價、工資待遇等問題的影響,男性教師介入幼兒教育的人員極少。幼兒園引進男性教師存在重重困難,這需要一個長期的不斷努力的過程。那么在這一問題得到圓滿解決之前,幼兒園應采取哪些措施去彌補男性教師缺失的缺陷,使男性教師缺失對幼兒教育及人格發(fā)展的消極影響降到最低,促使幼兒兩性特質得到健康發(fā)展。這是目前亟待探索和解決的問題,本文從雙性化人格理論的視角分析幼兒園男性化教育缺失,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二、雙性化人格理論的基本觀點
“雙性化人格”這一概念最早是由貝姆從心理健康的角度提出的。傳統(tǒng)的觀念認為,性別角色行為越符合性別模型,心理就越健康。男性化的男人和女性化的女人被認為具有良好的適應能力,這就是古已有之的性別角色刻板觀念。近20年來,隨著婦女心理學的發(fā)展,人們很快發(fā)現(xiàn)了傳統(tǒng)觀念存在的問題,而且心理學研究也表明,傳統(tǒng)的性別角色模式下過于男性化的男人和過于女性化的女人在智商、性格、人際關系等方面發(fā)展比較片面。在現(xiàn)代化、快節(jié)奏、高度開放的信息社會中,時代需要一種更有利于社會和個人潛能充分發(fā)揮的性別角色模式。雙性化模型的提出是對傳統(tǒng)的兩極性的男性化和女性化觀點的革命和批判。美國心理學家貝姆的研究充分表明:雙性化者更富創(chuàng)造性,自尊感較高,更獨立、善于處理各類環(huán)境中的事物,快樂自信有能力,從容應對壓力,對環(huán)境適應感覺平衡;雙性化個體沒有嚴格性別角色概念的限定,能夠更加靈活、有效地對各種情景作出反應;無論男女,雙性化人格是一種最佳的心理健康模式。我國大量研究也表明:在人格發(fā)展、社會適應水平、情緒狀態(tài)等方面雙性化最優(yōu),雙性化者具有最佳的心理健康水平。雙性化人格是一種綜合的人格類型,即在一個人身上同時存在男性與女性的心理特征,尤其是心理氣質方面具備男性和女性的長處和優(yōu)點。雙性化人格作為一種最佳的心理健康模式,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時代的需求已經成為角色發(fā)展的趨勢。雙性化人格的優(yōu)勢對于解決幼兒園男性化教育缺失問題有著極為重要的啟示意義。
三、幼兒園男性化教育缺失的對策
每一個個體都具有男性特征和女_J生特征,幼兒期作為個體兩性特征發(fā)展的關鍵期,對于如何使其男性特征的發(fā)展不受到壓制并使幼兒的兩性特質得到全面、和諧的發(fā)展,筆者從雙性化人格理論的視角提出以下對策:
1 女教師應適當改變自己的教學觀念和行為
作為女教師,應善于挑戰(zhàn)自己的性別刻板觀念,以身作則,成為向學生倡導雙性化的行為榜樣,同時要以自己的言行消除性別刻板觀念。Ⅲ在現(xiàn)實中,女教師往往從自身天性出發(fā),喜歡文靜聽話的幼兒,不喜歡調皮好動的幼兒,容易對幼兒的活動加以種種約束和限制,這種教育行為會導致幼兒男性氣質受到壓制,從而影響幼兒的健康發(fā)展。因此,女教師應適當改變自己的教育觀念,警惕言語和行為上出現(xiàn)性別偏差,避免造成不良的期望效應;還要保護所有幼兒活潑好動的氣質,培養(yǎng)他們的獨立性和創(chuàng)造性,使幼兒的兩性特質都可以得到全面的發(fā)展,尤其要特別鼓勵和獎賞男女幼兒所流露出的優(yōu)秀男性特質。
2 在教學實踐中應加強女教師男性特征的展示
從幼兒園師資性別比例來看,男性教師明顯缺失,從表面上看,幼兒園缺失男性教師,實際上,幼兒教育中缺失的是優(yōu)秀男性特征的教育榜樣,如堅強、勇敢、果斷、自信、獨立等體現(xiàn)優(yōu)秀男性的特征?,F(xiàn)代科學證明,男性的體內存在女性荷爾蒙,女性的體內也有男性荷爾蒙;這說明了男性會有一些陰柔的氣質,女性也會有一些陽剛的氣質,也就是說,女教師本身也具有男性的優(yōu)良特征。女教師在具有獨特女性特征的同時,也具有男性氣質方面的冒險敢為、果斷、獨立、堅強等優(yōu)點。教師可以在教學設計或教學實踐中加強與優(yōu)秀男性特質有關內容的展示,例如在適當?shù)慕虒W環(huán)境和教學內容下,女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學習和運用男教師教學方式接觸幼兒的風格,除了展示女性特質外的剛性,還為幼兒提供一種角色榜樣,這對幼兒兩性特質的全面健康發(fā)展會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3 在教學內容的設置中豐富和加強優(yōu)秀男性人格品質的教學內容
在幼兒園教學內容中,女教師可以專門設計一些表現(xiàn)優(yōu)秀男性特征的教學情境或內容。其主要內容包括:加強對幼兒膽識、思維、科學等方面的教育;加強幼兒的受挫教育,讓他們學會如何承受挫折;帶領學生學習男性特征比較明顯的文藝作品,教給幼兒如何學會堅強、勇敢,如何克服自卑建立自信,如何果斷處理事情,等等。女教師可以使用以上男性人格品質的教學內容來克服幼兒園男性化教育不足的缺陷。此外,在教學設計中,還可以有目的地增加針對男性特質訓練的玩具和游戲,并注明所有游戲、活動及體育用品都對兩性適合,并給予兩性幼兒平等參與活動和學習男性特質的機會。
4 加強家園合作共育
幼兒園男性教師缺失這一事實已不容置疑,其實,家長資源中的男性十分充足且具有極強的可利用性。幼兒園可以邀請或聘請喜歡幼兒教學方面的男性家長參與幼兒園的教學,安排一些適合其性別角色的、有助于幼兒習得男性優(yōu)秀人格特質的教學內容,彌補幼兒園男性教師缺失的不足,使幼兒兩性特質得到健康發(fā)展。例如,上海同濟大學幼兒園邀請孩子的父親、祖父或外祖父定期來給孩子們上“親子課”,孩子們接觸不同年齡、不同職業(yè)的男性,使得幼兒可以了解并習得男性優(yōu)秀特質,這種做法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5 幼兒園聘請男性體育教師或男教練進行體育教學
體育教師作為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人格特征對幼兒兩性特質的發(fā)展會產生重要影響。研究表明:體育教師與其他學科教師性格特征均有明顯差異。男體育教師更外向、樂群,情緒穩(wěn)定、成熟、隨遇而安,輕松興奮、冒險敢為,富于幻想、自知、善解人意等;與其他職業(yè)男性相比,男性體育教師較易通融,不太固執(zhí),較隨和、易與人相處,較坦誠、直率、隨群,這些差異表明男體育教師在具有男性氣質的同時也具有女性氣質的優(yōu)點。男性優(yōu)秀人格既符合幼兒照料中所需要的善解人意、耐心細致等性格特征,又符合幼兒園加強男性化教育的需要。體育教師自身優(yōu)良的人格特征,通過示范性教學感染熏陶著學生的性別角色認知,而學生通過觀察和學習,調整其認知結構,重組角色認知信息,就會逐漸消除角色刻板的印象,這對幼兒兩性特質的習得同樣具有積極作用。當幼兒園男性教師引進問題無法在短期內解決時,幼兒園可以以外聘或兼職的形式聘請男性體育教師或男教練進行體育教學,這不失為一種好的策略。
6 加強對雙性化人格特質教師的傾斜
幼兒園應重視引進雙性化人格特質教師。雙性化人格特質的教師既具備男性的勇敢、堅毅、剛強、豁達等性格特征,又具有女性的耐心細致、善解人意等優(yōu)點,雙性化人格特質的教師具有最佳的心理健康水平。雙性化人格特質教師的引進對解決目前男性化教育缺失有重要的作用:一是雙性化者具有的兩種性別角色的優(yōu)點對幼兒會產生整合影響,有助于促使幼兒的個性發(fā)展更為健全和完整;二是雙性化者的人格特質既符合幼兒保教工作對教師性格特質的基本要求,又符合幼兒園加強男性化教育的需要,屬于人才引進的最佳選擇;三是雙性化者所具有的最佳的心理健康水平,有助于降低單一性別特質的教師對幼兒心理發(fā)展的消極影響,有效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發(fā)展。
總之,幼兒期是兩性特質形成的關鍵時期,在幼兒園男性教師缺失這一現(xiàn)狀未能在短時間內得到改觀的情況下,學校和教師都應盡其所能,改變原有的教學方式和教學行為,在強化幼兒男性氣質培養(yǎng)的同時,促使其逐步形成適應時展和社會要求的雙性化人格特質。
(作者單位:寶雞文理學院,陜西寶雞,723,016)
參考文獻:
[1]Bem S L,Androgyny vs,the tight little lives offluffy women and chesty men[J],Psychology Today,1975(9):58-62。
一、應用現(xiàn)代教學資源對學生視野進行開拓
當代教育環(huán)境下的教學資源是相當豐富的,各種教學內容在互聯(lián)網的貫通下相互結合,其產生的新的教學思想是值得去關注的。所以,在當前的職教語文教學中,應該在互聯(lián)網的構建下形成新的教學氛圍,類似的做法就是在教學過程中采用新媒體的手段。與傳統(tǒng)的教育方法相比,新媒體能帶給學生更多的知識資源,能更有效地促進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在新媒體的介入下,學生不單單能獲取書面中的內容,還可以以動態(tài)效果圖、視頻資料以及與更多志同道合的人進行教學內容互動的方式進行系統(tǒng)的學習。這些方法的教學延伸性是傳統(tǒng)職教語文教學模式所不能達到的。利用互聯(lián)網進行職教語文教學的新思路應該被充分應用到教學過程中,互聯(lián)網在使用中,會讓學生更好地與現(xiàn)實社會進行有效的接觸,而不是過度地封閉,這樣能夠增加學生的課外知識,更好地將知識運用到生活中。且這種教育方法,能夠很好地減少教師的工作量,能夠靈活地進行語文教學。從另一方面來看,是促進教學效率的可行性的策略手段。
二、增加語文互動性活動
目前的職教語文教學更多的只是停留在課本知識中,不但影響了學生學習語文內容的興趣,還容易使學生與現(xiàn)實生活形成思維脫節(jié)。所以,在實施職教語文教學時,應加強學習內容與生活內容的聯(lián)系。第一,增加利于培養(yǎng)語文素養(yǎng)的職教語文教學活動。由于職教語文教學對象的特殊性,就應該加強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例如:可以通過適當語文演講方式加強學生的語文思維。演講在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過程中十分有利,演講可以增強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表達能力與語言構思能力。第二,組織與職教語文教學內容相關的交流活動。適時開展能夠促進學生交流方面的活動,能夠讓學生分享自我學習語文時的個人經驗,能夠一定程度上發(fā)現(xiàn)目前教學內容上的不足。學生間的互動交流,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不但使得學生能夠以自我為中心進行發(fā)言交流,還能讓學生之間相互學習。
三、優(yōu)化教學方法
關鍵詞:高中英語;教學改革;路徑;教學方式;引導者;學習者
本文針對新形勢下高中英語教學改革路徑主要進行如下幾個方面的分析和研究,首先,在高中英語教學改革中,教師應該摒棄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的方法,采用更為先進的英語教學方法。其次,將教師作為引導者,學生作為學習者,教師通過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水平。再次,教師還應該恰當合理地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對上述幾個方面的分析和研究,進而完成本文要呈現(xiàn)給讀者的全部內容,下面就進行具體的分析和研究。
一、采用先進的教學方式
在高中英語教學改革中,教師需要不斷地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在如今的高中英語教學中,很多教師運用小組合作教學方法,起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學生的學習效率進一步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已經成為高中英語新課堂下的主流模式,分組學習模式可以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相互合作、共同探討,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在英語教學中,把全班的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并且在每個小組中選出一個小組長,這樣一來打破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可以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小組學習的作用,激發(fā)相互之間學習的潛力,其中由組長對小組成員進行分配工作,遇到的問題由組長來進行整合分析,并且可以向老師尋求答案,最后得出的答案,再由組長進行整合分析,通過口述的形式、書面的形式,為小組以及全班的學生進行問題詳細的講解,最后再由教師對其進行點
評。經過一系列的小組學習模式,更有效地促進了學生的英語學習效率的提高,而且還會養(yǎng)成學生合作學習、課堂合作探討、課前準備工作等的良好學習習慣。例如,在進行詞組記憶背誦的時候,對a time of hard work,low-rise buildings,(be) at ease with,dream school life,have no experience in doing/be inexperienced in,be happy with/be pleased with/ be satisfied with、attend assembly/a meeting等詞組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讓學生合作進行背誦,最終小組進行比賽的方式,看哪個小組背誦的既快又準確,能夠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二、將教師作為引導者,學生作為學習者
在高中英語教學改革中,教師將學生作為學習者,這里的學習者并不是傳統(tǒng)的學生學習的方式,而是以作為引導者的教師共同進步的。在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中,學生的學,用現(xiàn)在的說法就是被灌輸?shù)膶ο?,不情愿沒有興趣的去學習,最多只能掌握表面的東西,而不能進一步地思考。而現(xiàn)在新課改下的教學,讓教師脫離了傳統(tǒng)的教學范疇,成為一名引導者,去給學生提示,而不是一語點明,給學生留有思考的空間。這樣學生不被死板的知識所束縛,而是開發(fā)自身應有的潛質去思考問題。這不僅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還有利于更好地促進學生的長遠發(fā)展。例如,在進行英語寫作教學的時候,教師應該注重對學生寫作方法的指導,對學生寫作思路的引導等,然后讓學生自己去探討、去研究,全面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促進學生學習進步。
三、恰當合理地使用多媒體教學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多媒體教學在教學中也逐漸占領了主導地位。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優(yōu)勢,實現(xiàn)現(xiàn)代信息技術和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之間的完美結合,這樣一來學生對于英語教學課不會再感覺到
枯燥乏味。但是,要妥善地使用多媒體教學,不能讓課堂教學變成純粹的多媒體教學,這樣反而會起到不良效果,讓學生覺得英語的教學課堂,變成了花哨、熱烈、新穎的教學課堂,學生會對多媒體感興趣,而忽視了英語的學習,如果是這樣的話還不如不使用這種多媒體教學為好。因此,恰當合理地使用多媒體教學,對學生學習英語知識更有效。例如,在進行grammar and usage 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進行教學,將本單元的所有語法進行總結和歸納,然后通過多媒體的方式進行播放,讓學生進行學習和記憶,這樣,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提高高中英語教學改革的效果。
本文針對新形勢下高中英語教學改革路徑進行了具體的分析和研究。通過本文的探討,我們了解到,在高中英語教學改革中,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學生的個性發(fā)展需求,考慮到學生更為長遠的發(fā)展,進而采用有效的教學改革措施,不斷地促進學生的長遠發(fā)展,促進學生學習上更大的進步。
參考文獻:
[1]張小芬.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英語語法教學有效性探究[J]. 中學英語園地:教學指導,2012(11).
關鍵詞:歷史劇;理查二世;任性
當理查二世出現(xiàn)在英國歷史的舞臺上時,漫長的歐洲中世紀已經走到了盡頭。中世紀的歐洲,封建制度的政治思想、倫理觀念,千絲萬縷的與基督教會的神學思想糾纏在一起,使其籠罩上一層神圣的光環(huán)。理查二世可以說是中世紀歐洲封建秩序孕育的最具有典型意義的一位國王了,他是末世的英雄。他曾表現(xiàn)出一定的勇氣與權謀,深信不疑的認為戴在他頭上的那頂金光燦爛的王冠受之于天,蒙受上天的祝福,無可取代。然而社會的現(xiàn)實卻與他的美好理想相悖,在他的統(tǒng)治時期,城市手工業(yè)、市場貿易已日趨活躍,新興的市民階級逐漸形成、發(fā)展、壯大,而且顯示出一股不容忽視的初生的政治力量。固定不變的政治格局開始發(fā)生了微妙的變化,不斷滋長的威脅對于絕對權利的挑戰(zhàn)使他深感不安,并最終促使他走向了悲劇的結局。不可否認,歷史不斷向前發(fā)展的永恒趨勢注定這位封建君主的悲劇結局,但也應當看到理查二世自身的性格缺陷也訴說著他悲劇命運的必然。本文就試圖從理查的性格入手分析其失敗的原因。
理查二世表面上看是一個真正的國王,他的王位是從愛德華三世那里繼承得來,按照中世紀“君權神授”的觀點來看,是受命于天的國王。但他比起布林勃洛克就顯得軟弱,因為他并沒有真正治理國家的才能。理查二世身為一個國王,卻帶有一個國王本不應該有的致命弱點。首先他偏袒、獨斷、自私、任性。理查二世的任性獨斷與他自己的人生經歷是有著密切關系的,他年僅10歲就在叔叔岡特的幫助下成為了英國的國王,可想而知,一個涉世未深,充滿稚氣的孩子在突然得到一國之君的權利與榮耀之后,自然而然就會覺得高人一等,但是這種得來太易的王位也使得他難當大任,又因岡特一直以來對他有力的輔佐,使得他也缺少了處理政事的能力,加上身邊一直豢養(yǎng)著一群拍馬屁的佞臣,也使得他聽慣了甜言蜜語、奉承之詞,對于逆耳忠言更是不予理睬。理查出生于封建的中世紀后期,“君權神授”的思想在他的腦海中根深蒂固,他曾說“我是天生發(fā)號施令的人”(《理查二世》一幕一場),以至于他認為自己這個涂了圣膏的人是不能被的,所以他的行為也更加的肆無忌憚:殺死自己的親叔叔格洛斯特公爵;將幫助過自己的諾??斯袅鞣?,使他一生不得返還家鄉(xiāng);任意踐踏已經形成的封建制度;放逐岡特的兒子布林勃洛克,并且在岡特死后毫無理由的將他的財產據(jù)為己有,用于充實被他揮霍一空的國庫。這種做法觸犯了封建貴族的根本利益,破壞了封建制度的游戲規(guī)則,使得他們覺得理查二世已經不值得他們再來效力。正如約克公爵所說的“剝奪了亨利的權利,你就破壞了世世代代的傳統(tǒng)、成規(guī)和慣例;那明天也不必銜接今天而來,你不會是你。你怎么會成為國王的――還不是憑父子相傳、世代繼承嗎……將會失去千萬顆愛戴你的忠心?!保ā独聿槎馈返诙坏谝痪埃├聿樽砸詾闊o人能夠對他進行制裁,仍舊一意孤行,橫征暴斂,揮霍無度。而當布林勃洛克已經打到家門口的時候,理查收獲了自己所種的惡果。他曾統(tǒng)治過的百姓扔許多的泥土和垃圾給他,沒有人同情他。貴族對他更是睚眥必報,一個個紛紛導向布林勃洛克的陣營,最終理查就好比喪家之犬一樣遭人唾棄。
理查二世的任性還表現(xiàn)在他的殘忍、專橫、自大的方面。這些從某種意義上說都是腐朽的封建制度賦予他的。作為封建制度沒落時期的一代君王,他的思想自然受到了封建環(huán)境的深刻影響。他陶醉于神授的無邊權利當中不能自拔,不關心國家的盛衰,一味的貪圖享樂。對于新興資產階級的出現(xiàn)無動于衷,對于外國的侵略更是沒有力量去反抗。如果這些都不足以使他丟失天下、失卻王位的話,那么對于百姓的熟視無睹便最終將他送上了不歸路。理查二世自大的認為自己的權利來自于神,卻忘記了組成國家主體的廣大百姓,自古以來“水能載舟亦可覆舟”的道理是被理查忽視的。為了出兵討伐愛爾蘭,他不斷地巧立名目,去搜刮,去掠奪,導致民心全無。人民在理查二世的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戰(zhàn)爭中如果收買人心,得到人民的支持,就可以在貴族的混戰(zhàn)中處于有利的形勢,反之,如果失去民心,就只能落得一個喪失民心,離心離德的悲慘下場。理查二世最為殘忍的一次體現(xiàn)或許就是對岡特叔叔問題的處理上。岡特可以說是理查二世身邊為數(shù)不多的忠誠之士,而自私自利的理查二世對于他的忠言,一句都顯得煩躁,他迫不及待的希望岡特早早去世,以霸占他的財產,解自己出兵愛爾蘭的燃眉之急。在與布林勃洛克的爭斗中,理查本來是居于上風的,但是盲目自大性格使得他太過于輕視對方,等到布林勃洛克集結完最后的聯(lián)盟后,他依舊認為自己是不能夠被打敗的,因為上帝將會派天使來幫助他,保護他的王位。身為一國之君驕橫到了如此愚蠢可笑的境地。在文中不難看出理查其實早早就察覺到了布林勃洛克的意圖,在《理查二世》一幕四景中對布林勃洛克的作法深感不安,他敏銳地感覺到“好像我治下的英國已經操在他的手中,他是我所有臣民所仰望的未來的君主一樣,”可見理查也并不是一個糊涂到一無是處的君主,它能夠迅速的抓住機會放逐布林勃洛克,但是他沒有找到一個使大家信服他的理由,他自然而然的認為自己的權力是上帝賦予的,他的一切行為都是上帝的主張,所以不需解釋。但是他沒有對布林勃洛克斬草除根,這就為布林勃洛克后來的再次發(fā)跡給了足夠的機會,隨著民心的日漸離散,貴族紛紛倒戈,這些都注定他在這場交鋒中的失敗。理查的命運悲劇在一定程度上還源于他性格的軟弱,他盲目自大,而一旦布林勃洛克奮起反抗的時候,理查二世這個從順境中成長起來的君主就顯示出了性格中懦弱的一面,他最終選擇了束手就擒。
性格決定命運,這句話或許最能夠總結理查二世悲劇的歷史結局。若無一昧的貪婪自私就不會使貴族離心離德,若不是自己的盲目自大,也不會使得百姓與他對面而立。理查二世的歷史命運同時也是封建制度的末路,封建中世紀的神權思想曾在理查二世的心目中高于一切,經過神權思想的不斷浸染,使得他對自己的王位從來都是過分的自信,這些又從另一方面印證了封建神學已經不適合變化發(fā)展中的英格蘭,所以理查二世個人的悲劇結局同時也就預示著歐洲中世紀封建神學的末路。
參考文獻:
關鍵詞:美術活動;教師評價;幼兒個性;影響
中圖分類號:G613.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29-0030-01
幼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力,尊重幼兒的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學習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保教并重,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fā)展。幼兒園是個性發(fā)展的開始,是個性形成的重要基地。尊重幼兒,就要促進幼兒富有個性化的發(fā)展。要發(fā)展幼兒的個性,就必須尊重幼兒的個性,尊重幼兒的心理發(fā)展。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幼兒的各個方面有著巨大的影響。所以,幼兒美術活動教師評價對幼兒的個性發(fā)展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一、教師評價時的正確教育理念對幼兒個性健康發(fā)展的影響
美國美術教育家羅恩菲爾德對美術教師提出了一些要求。一是教師本身要具有良好的素質,具有創(chuàng)造力,以及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二是教師要能夠進行創(chuàng)作,只有了解創(chuàng)作的過程,才能更好地為幼兒提供幫助,才能進一步了解幼兒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遇到的困難。羅恩菲爾德還要求教師在對幼兒作品進行評價時要堅持兩大原則:一要看幼兒是否體驗到他的作為、是否表現(xiàn)出積極欲望;二要看畫的意義,即幼兒體驗其經驗和對經驗的表現(xiàn)程度。這兩大原則可以幫助教師樹立正確的美術教育觀,讓教師能夠通過對幼兒作品的觀察了解幼兒身心發(fā)展的狀況以及自己應該如何做才能更好地促進幼兒的發(fā)展,從而進一步完善幼兒個性。例如,在組織幼兒畫連環(huán)畫成語故事《掩耳盜鈴》時,通過教師的有效啟發(fā),幼兒畫畫的熱情非常高。一個叫崔國昊的男孩說:“這個小偷夠不著大鐘,我給他畫個梯子讓他上去敲。”教師對他這種積極動腦的態(tài)度給予鼓勵:“崔國昊小朋友非常厲害,他想出了與別人不一樣的辦法,真棒!繼續(xù)努力?!彼犃艘院螅娱_心,畫面畫得更加有意思了。就是在平時他獨自做游戲的時候,也非常喜歡畫各種有趣的連環(huán)畫。在和小朋友的相處中,他更加自信,還特別樂意主動幫助別人。
二、教師采取縱向評價對幼兒個性成長過程的積極影響
羅恩菲爾德還指出,只有對自己所教導的對象了解和認識,才能根據(jù)他的需要對他進行因地制宜的教育,才能更好地促進他的發(fā)展。教師不僅要了解幼兒的心理需求,還要了解幼兒的興趣、能力、智力、氣質及性格,更要尊重每個幼兒的個性,支持引導每個幼兒的發(fā)展。要采取縱向評價,把幼兒的現(xiàn)在和過去進行對比,從個人的成長發(fā)展來評價。并且盡可能以欣賞的角度正面評價每個孩子,找到其進步的地方加以鼓勵。這種鼓勵必須是具體的,存在的,而不是空空的,泛泛的表揚。例如,班級有一個女孩,由于受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做事情好拖延。開始學畫畫的時候,她說話聲音特別小,幾乎聽不到,就連走路的時候也是慢慢的,有時還抬頭看看你的反應。老師主動和她說話,她一般情況下是不回答,只是看著你,就這樣靜靜地看著你,讓你哭笑不得。從畫面上也能看出來,一張8開的圖畫紙,從開始繪畫到結束,她的畫面只有一個大拇指那么大,還畫在畫紙的最下面。老師有意識地在她繪畫時,不斷地對她提出鼓勵:你畫的是什么?顏色涂得真好看,你今天畫得可快了?,F(xiàn)在,從她的畫面來看,畫的內容幾乎占了一半,對繪畫充滿興趣,繪畫時也非常專注,并積極主動地畫。在和她說話的時候,她也能回答,有時還會多說幾句。通過教師的評價,促進了幼兒個性的健康發(fā)展。
三、教師介入幼兒互評對幼兒個性的有效影響
幼兒之間的相互評價是非常有價值和意義的,不但能使幼兒的評價能力得到提高,而且他們能從別人的評價中逐漸學會獨立、客觀地看問題,學會尊重別人。改變自我中心的不良習慣,培養(yǎng)良好的自我意識,促進幼兒個性的健康發(fā)展。一次,幼兒畫石像《關公》,一名叫傅心怡的女孩子哭著對我說:“老師,周欣潔嘲笑我,說我畫的頭像個雞蛋?!蔽乙豢?,果然把關公的頭畫小了,確實有點像雞蛋。但是,我還是溫和地對周欣潔說:“每個小朋友畫的畫都不一樣,包括老師在學習繪畫的時候,也會有畫小的時候。老師知道你不是嘲笑傅心怡,如果你畫小了,別人也這樣說你,你心里會怎么想呢?”周欣潔低下了頭對傅心怡說:“對不起,以后我不再這樣說你了?!苯又矣治⑿χ鴮Ω敌拟f:“頭畫得小了沒關系,我們把別的地方畫得更有意思,行嗎?”傅心怡止住了哭聲,又接著畫了起來。一會兒,還問我畫得怎么樣,我鼓勵她說:“這個地方畫得太有趣了,真好玩?!彼冻隽碎_心的笑容。
四、結束語
總之,幼兒在進行美術活動時,能獲得精神上的滿足,人格不斷地得到健全和完善。如果教師能在活動中進行正確和有效的評價,幼兒的個性將會得到自由、全面、和諧的發(fā)展,也將會對幼兒的一生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
參考文獻:
[1]胡文英.小班美工區(qū)活動材料投放的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2010(11).
2010年,我國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中明確提出,“在義務教育階段,要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積極落實績效工資制度”,義務教育教師績效工資制度再度成為熱點問題。追根溯源,我國義務教育教師績效工資制度首次出現(xiàn)于《關于義務教育學校實施績效工資的指導意見》中,該文件規(guī)定:“從2009年1月1日起,對義務教育階段教師實行績效工資制度,確保義務教育階段教師平均工資水平不低于當?shù)毓珓諉T平均工資水平,同時對義務教育學校離退休人員發(fā)放生活補貼。”自此,我國走上了義務教育教師績效工資制度的探索之路。從2009年至今,經過三年多的努力,該項工作雖取得了重要的階段性成果,但是,由于存在績效政策不充分、財政來源不足、績效考核困難等問題,該項制度的實施也招來諸多爭議,仍需要進一步的探索和思考。
美國義務教育教師績效工資制度始于上個世紀20年代,在備受爭議的實施過程中,經歷了以下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20世紀50年代末至60年代末。1957年,蘇聯(lián)衛(wèi)星上天,整個美國受到巨大的刺激,在舉國反思的浪潮下,義務教育教師績效工資制度作為提高教育質量的手段被提出。但是,根據(jù)相關統(tǒng)計,在20世紀50年代,全美只有4%的地區(qū)對中小學實施了“績效工資”;而在整個上世紀60年代,全美實施“績效工資”的地區(qū)也僅僅只有10%。由于實施方面的困難,義務教育教師績效工資制度在上世紀60年代末趨于沉寂。第二階段是20世紀60年代末至80年代初。1969年,尼克松總統(tǒng)提出“績效合同”,重新鼓勵對義務教育教師實施績效工資制度。但是,由于推行過程中的一些負面現(xiàn)象,如教師篡改學生成績、盲目追求績效等,使得該項制度逐漸為大多數(shù)學區(qū)所不屑。因此,在整個70年代和80年代初,績效工資制度的實施狀況非常不佳。第三階段是20世紀80年代至21世紀初。1983年,里根總統(tǒng)了《國家處于危急中》,再次提出對義務教育教師實施績效工資制度。進入21世紀,布什總統(tǒng)簽署了《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明確提出“應以學生的考試成績作為衡量學校質量高低的主要標準,并把學生的學習成績作為財政撥款的一個重要依據(jù)”;2009年,奧巴馬總統(tǒng)上臺,在公開演說中表示支持“績效工資制度”和“特許學?!?。總體來看,20世紀80年代以來,美國的義務教育學??冃ЧべY制度又進入了一個新的發(fā)展階段。
縱觀美國義務教育教師績效工資制度的發(fā)展歷程,我們可以看出,該項制度的推行就像一個“旋轉木馬”,每當美國社會強調義務教育階段教學質量時就會受到重視,隨后又因教育問題的特殊性和復雜性逐漸走向沉寂。但是,在近100年的發(fā)展歷程中,義務教育教師績效工資雖飽受起落,卻也不斷地發(fā)展,尤其21世紀以來,各州逐漸摸索出一些典型的模式和方案,如佛羅里達州績效獎勵方案、南卡羅來納州的教師提高方案[1]、馬薩諸塞州的“羅蒙內計劃”以及阿肯色州的“小石城模式”、丹佛市公立學校教師職業(yè)津貼制度等。這些方案在實施時,與我國現(xiàn)階段的實施狀況存在諸多相似之處,面臨諸多瓶頸和爭議,所以,它們的成功對我國義務教育學校績效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二、美國義務教育教師績效工資制度典型案例的共性分析
美國各州對義務教育教師績效工資制度的探索,形成許多可供借鑒的典型方案。雖然每一個方案都是按照其所在州的具體情況而制定,但是,作為績效工資制度的具體方案,必定存在一定的共性,而這些共性也正是美國義務教育教師績效工資制度實施狀況和特點的直觀體現(xiàn)。因此,本文從中國現(xiàn)階段的實施困境出發(fā),主要從3個維度來分析美國的典型案例,試圖從其共性中總結美國特點或經驗,比較結果見下表。
根據(jù)表中比較,我們可以看出,美國義務教育教師績效工資制度的實施狀況主要有以下幾個特征:
首先,在推行義務教育教師績效工資制度方面,美國各州的努力程度都很高。到目前為止,雖然還沒有一個州將績效工資制度完全付諸實施,但是每個州都在積極地開展試點,及時地評估改進,而不是一味地處于觀望或逃避的狀態(tài)。如丹佛市,自2005年實施教師職業(yè)津貼制度以來,一度面臨廢止的困境,但是,丹佛市積極地與教師及其工會組織協(xié)商斡旋,于2008年完成了方案修訂,使得丹佛市的績效工資制度改革得以持續(xù)至今,并有希望繼續(xù)進行下去[2]。
其次,在資金來源方面,主要以州財政為主,聯(lián)邦基金和捐贈為輔,資金來源多元化。從表中可以看出,績效工資制度的資金主要來源于州財政,這主要是由美國的聯(lián)邦教育體制決定,即美國各州都擁有教育自,各級教育主要由州政府來負責。如佛羅里達州為教師績效工資制度撥款1.475億美元,阿拉斯加州每年撥款580萬美元,亞利桑那州在2007年專項撥款4.0655億美元等等;而聯(lián)邦政府主要以資助、咨詢和輔助的形式對教育進行干預。2009年以來,美國聯(lián)邦教育部批準18項聯(lián)邦政府專項撥款,有19個州的學校和學區(qū)獲得了聯(lián)邦政府對績效工資實驗的資助,總金額達到8000萬美元,同時,美國國會還設立教師獎勵基金,為各州的績效工資改革方案提供補助[3]。另外,義務教育教師績效工資制度的實施資金還來源于社會和個人捐贈、私人基金等,多樣化的資金來源保證了制度的貫徹和實施。
第三,在績效激勵方面,個人激勵和團體激勵相結合?;诮處熉殬I(yè)團隊的特殊性和必要性,美國學校將針對教師的個人激勵和針對班級、年級以及學校的團體激勵相結合,如德克薩斯州75%用于獎勵教師,25%用于獎勵學校,這樣的績效考核設計,既能夠提高教師個人之間的競爭,又能保證教師之間的合作,避免教師群體內部的鉤心斗角。
第四,在考核標準上,普遍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應試教育”傾向明顯??v觀美國的績效改革歷程,各州義務教育教師績效工資制度都有一個共同的宗旨,即促使教師的工資收入更直接地與學生學業(yè)成就聯(lián)系起來[4]。值得注意的是,學生學業(yè)成績的評定主要是以州或地區(qū)的標準化考試為中心的,這就導致其“應試教育”的傾向明顯。
三、中美義務教育教師績效工資制度實施狀況的共性分析
在我國義務教育教師績效工資制度實施之初,雖然各省都下發(fā)了“關于在義務教育學校實施績效工資的通知”,還有部分省和地區(qū)制定了“實施草案”,但是,從總體來說,我國義務教育教師績效工資制度的實施尚處于探索和研究狀態(tài),尤其是在農村地區(qū),還處于觀望狀態(tài)。從制度本身出發(fā),盡管實施過程會呈現(xiàn)諸多表現(xiàn)形式,但是共同的理論基礎決定了其實施的必要條件。無論是在美國還是在中國,只有具備了必要的實施條件,義務教育教師績效工資制度才能發(fā)揮其正面作用。中美兩國在義務教育教師績效工資制度實施過程中的共性主要表現(xiàn)在實施的背景、目的和效果等三個方面,這也是我國借鑒美國模式和經驗的前提與基礎。
從實施背景來看,績效工資改革之前,中美兩國的教師薪酬制度均為單一制薪酬體系,即以教齡和職稱作為最主要的考核標準,因此在基礎教育階段,長期形成的“干好干壞一個樣”“干多干少一個樣”的平均主義思想,使教師的教學熱情不高,“混日子”“打發(fā)時間”的問題日益顯露;另外,長期以來,義務教育教師的待遇偏低,一直沒有實質性的增長,也使兩國義務教育階段師資隊伍不穩(wěn)定。例如,根據(jù)美國一項統(tǒng)計結果顯示,從1991年至2006年的15年間,教師的購買力僅僅增長了23美元[5]。我國中小學教師的工資待遇也一直偏低,與公務員工資水平相差很遠,尤其是在一些偏遠、農村地區(qū),教師工資僅僅能夠維持其生存,教師自身的發(fā)展受到嚴重的限制。
基于實施背景的考慮,中美兩國義務教育教師績效工資制度的實施目的也存在一致性。一方面,都是為了提高義務教育階段的教學質量。在美國,績效工資改革的呼聲總是與重視學生成績的呼聲相一致;我國績效改革的出發(fā)點也是為了充分發(fā)揮教師個人的主觀能動性,鼓勵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從而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另一方面,兩國都希望通過績效改革,改善義務教育階段教師群體的待遇。在美國,雖然績效代表著競爭和淘汰,但是,美國的績效改革越來越走向替代路徑,即在保證教師待遇不降低的前提下,對教師實施績效工資,也就是說,由“獎與不獎”轉變?yōu)椤蔼劧嗒勆佟眮戆l(fā)揮績效工資制度的作用;在我國,總理明確提出,要對義務教育學校教師實施績效工資制度,使其工資水平不低于當?shù)毓珓諉T水平,同時對退休教師發(fā)放生活補貼,改善教師待遇。
由于實施過程中面臨的諸多困難和瓶頸,兩國績效改革的效果也較為相似。根據(jù)對教師群體的一項調查顯示,我國大部分中小學教師對“績效工資”持歡迎態(tài)度,甚至許多老教師對績效改革也表示理解;績效工資改革在美國的支持率雖處于不斷變化中,但其趨勢是越來越受到公眾的認可。美國實行績效改革一直阻力重重,非常耐人尋味的是,作為改革的最大收益者,美國中小學教師在實施之初,并不十分支持績效工資制度[6]。除教師個人之外,教師組織對績效工資制度也不看好,美國全國性的教師工會組織之一――全國教師協(xié)會(NEA)通過一個決議,將績效工資制或其他基于教師業(yè)績評估的薪酬制度視為“不恰當”,[7]但是隨著績效工資改革在十幾個州的推進,反對的聲音逐漸減弱,受到教師們的歡迎。同時,由于義務教育學??冃ЧべY改革的特殊性和復雜性,績效改革引起的諸多爭議,也使其成為中美兩國教育問題中的熱點。
四、中美義務教育教師績效工資制度實施狀況的個性分析
任何一項制度,存在的問題總會在實施和發(fā)展過程中得到顯露和解決。近百年的探索和實施所形成的美國模式和經驗,有的反映了制度演變的規(guī)律,有的則是為了適應美國的國情。因此,只有正確地鑒別,才能避免簡單的“拿來主義”和借鑒中的“消化不良”,從而更好地發(fā)揮我國義務教育教師績效工資制度的成效,兩國的比較具體見表2。
從表中可以看出,中美兩國的義務教育教師績效工資制度存在諸多不同。首先,美國實施績效工資制度的歷史較為久遠,公眾和教師對該項制度比較了解,群眾基礎和社會輿論基礎較為雄厚,績效觀念、績效意識和績效文化相對來說比較成熟;其次,在概念上,我國“績效工資”的范圍要大于美國,是教師所得工資的總稱,不同的概念界定有不同的內涵和外延,只有弄清概念之后,才能夠理解并有效地借鑒美國經驗;第三,從教育財政體制上來說,美國是聯(lián)邦制國家,我國是單一制國家,不同的財政體制導致了不同的撥款體系,美國的教育撥款主要由州政府負責,這一特點也是我國借鑒經驗時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第四,在考核標準中,由于美國文化的影響,其基礎教育質量一直是公眾詬病的對象,美國的基礎教育在知識和技能方面的缺陷,使其績效考核的重心是學生的考試成績;而在我國,基礎教育階段“應試教育”傾向明顯。顯然,美國“以考試成績?yōu)橹行摹钡目冃Э己藰藴什贿m于中國國情;第五,在管理方面,美國社會向來強調“三權分立”,在公共服務領域,一直存在著權力的制衡,維護權利的組織機構很完善;而在我國,除了官方的政府機構,民間的教育組織較少,專門代表教師利益的組織和機構則更少,因此,在管理方法、管理工具和管理文化中的差異也是需要我們所要考慮的;最后,在實施方案上,美國聯(lián)邦政府和州政府的努力程度要大于中國政府。自2009年實施以來,我國并沒有出臺相應的保障措施,制度的不完善和改革試點的缺失,使我國各省份的績效改革較為混亂,許多地區(qū)也不敢放手操作;而在美國,從其實施開始,聯(lián)邦政府就積極支持績效工資改革,不僅設立專項基金,還為各州提供咨詢和指導,促進績效改革的開展。
總之,從宏觀經濟背景到微觀的概念界定,從抽象文化特征到具體管理方式,從資金來源到考核標準,從政府態(tài)度到努力程度,義務教育教師工資制度在中美兩國的實施都存在特殊性,因此,我們在引進美國經驗和模式時,應從個性出發(fā),總結共性,在共性的指引下,沿著個性的道路,在探索和研究中向前發(fā)展。
五、美國實施義務教育教師績效工資制度對我國的啟示
基于本文的共性和個性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美國在義務教育教師績效工資制度實施過程中也存在著諸多問題,如績效考核過分注重學生考試成績、考核過程難以監(jiān)督、教師工會的阻撓以及信息的不對稱等。但是,我們不能否定美國模式在財政來源、績效管理和績效考核等方面的可借鑒性。其對我國的啟示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開展績效工資改革,應以保障義務教育教師待遇為前提。在我國中西部和農村地區(qū),經濟比較落后,教師工資很低,許多教師面臨生存危機,實施績效工資之后,面對績效考核的壓力,更使他們的生存狀態(tài)雪上加霜。因此,筆者認為,我國應采用美國的“替代路徑”,在保證教師工資待遇不降低的基礎上實施績效獎勵,這樣不僅能夠實現(xiàn)績效工資制度的目標,還可以緩解教師的不滿情緒,保障地區(qū)教師隊伍的穩(wěn)定。
其次,在績效改革中,應加大各級政府的努力程度,積極制定保障性政策,開發(fā)績效改革試點。教育部、財政部等中央政府部門應該提高其重視程度,為績效改革的推行提供政策和資金方面的支持;省級政府應積極貫徹執(zhí)行教育部文件的精神,制定實施細則,為下級教育行政單位提供實施指南。另外,教育部和各省市還應積極開發(fā)試點,積極探索適于中國國情的方案和模式。
第三,在資金來源上,應該遵循“能力原則”,加大中央和省級財政單位的轉移支付責任。正如美國州政府承擔主要責任一樣,我國中央政府和省級政府更應遵循“能力原則”,即“凡是縣里有困難的,應由地級市來統(tǒng)籌;地級市有困難的,應由省級統(tǒng)籌”,省級政府在財政責任上有缺口時,中央應及時地給予補貼。
最后,制定完善的考核指標體系,避免“應試教育”傾向。針對我國基礎教育發(fā)展的現(xiàn)實情況,我國應有取舍地借鑒美國的考核指標,尤其是“學生的考試成績”,是我國考核指標中應警惕的部分。只有建立適于我國發(fā)展情況的指標才能保障績效改革的順利實施。
在我國,義務教育教師績效工資制度是一個新興的制度,它關系到中國上千萬教師的切身利益,關系到義務教育階段教師隊伍的建設,還關系到整個義務教育階段教育質量的提高。作為一個新生事物,其產生和實施有其客觀需要,也勢必會在實施和發(fā)展的過程中遇到許多困難和瓶頸,對于義務教育教師績效工資制度,我們不應持“敵視”的態(tài)度,而應努力探索適當?shù)男问胶驼咭园l(fā)揮其積極作用,切實改善我國義務教育階段教師的待遇,提高我國義務教育階段的教育質量,并以此為契機,努力完善我國義務教育學校的管理體制和財政體制。
參考文獻
[1] 馬文起.美國義務教育教師典型績效工資方案及其政策審視.當代世界,2009(12).
[2] 陳平,喬錦忠.美國丹佛市公立學校教師績效工資制度改革研究.外國教育研究,2010(4).
[3] Michael J.Podgursky,Matthew G.Springer.Teacher Performance Pay:A review.Journal of Policy Analysisi and Management,2007(4).
[4] 陳以藏.二戰(zhàn)后美國公立中小學教師績效工資運行軌跡及其意義.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社版),2010(4).
[5] 梁珊,郝棟峰.美國中小學教師績效工資改革及其啟示.教學與管理,2010(1).
關鍵詞: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師;人格特征;教學風格類型
中圖分類號:G804.8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 號:1007-3612(2009)06-0073-04
A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the Personality of Public P. E. Teache rs in Colleges and Their Teaching Styles
LIN Liping1, CHEN Zuosong2
(1.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 Putian College, Putian 35110 0, Fujian China; 2.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 Science, Fu jian Normal University, Fuzhou 350007, Fujian China)
Abstract: As the issuing of the New Program and reformation of College P. E. Cur riculum System, the paper tries to find out whether public P. E. teachers' perso nalitie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ir teaching styles in their individualized te aching by methods such as literature review, questionnaires and physical statist ics.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personality features of public P. E. teachers ar e correlated to their teaching styles and have influences the formation of theirteaching styles. The individual personalities of personality features of the te achers predict legal teaching style, while the squeamishness of the personalityfeatures predicts legal and global teaching styles.
Key words: public P. E. teachers in colleges; personality; teaching styl es
新《綱要》強調高校體育教師要改變教學理念,樹立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教育觀, 充分重視啟發(fā)和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發(fā)展學生的個 性,重視學生人格形成的發(fā)展規(guī)律[1]。這將要求高校體育教學由教學模式化向教 學個性化 轉變,形成個性教學,高校體育教師要實現(xiàn)個性教學,必將要對體育教學思想、教學內容、 教學觀點、教學作風、教學方法方式、教學技巧等方面進行選擇,而這些方面正是教學風格 的具體體現(xiàn)。因此,教學風格是體育教學理論一個不容忽視的課題,它對體育教學效果有著 重要的影響。這不僅表現(xiàn)影響學生的學習風格、學習態(tài)度的形成,個性特征的培養(yǎng),人格素 質的發(fā)展,而且對學生的興趣、情感、合作精神的養(yǎng)成、學習氛圍的創(chuàng)建以及學習效率和進 度等方面均有重要的影響[2]。所以,進行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師教學風格的研究, 對貫徹落實新《綱要》具有現(xiàn)實意義和時代價值。
不同流派的教育理論在研究教師教學風格形成的影響因素中,都認為人格影響著教師教學風 格的形成[3]。然而,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師的人格特征在教學實踐中對其教學風格 的形成產 生怎樣的影響;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師人格特征的不同,其教學風格是否存在差異;人格特征 怎樣影響和影響哪種類型的教學風格,影響程度有多大,這些都缺乏實證研究,因此,研究 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師人格特征與教學風格的關系,為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師根據(jù)自己的人格特 征尋找適合自己的教學風格提供理論依據(jù),為更好地實現(xiàn)個性化教學,提高教學效果。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第一輪調查被試來自福建省福州大學、福建醫(yī)科大學、福建農林大學、閩江大學、泉州學院 、莆田學院、龍巖學院擔任公共體育課的教師,共發(fā)放問卷150份,回收145份,回收率96.7 %,有效問卷142份,有效率97.9%。第二輪調查被試是廈門大學、集美大學、華僑大學、 福州大學、福建醫(yī)科大學、福建農林大學、閩江大學、寧德師專、泉州學院、莆田學院、龍 巖學院、三明學院擔任公共體育課的教師,共發(fā)放問卷350份,回收315份,回收率90.0%, 有效問卷300份,有效率94.9%。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根據(jù)研究的目的和內容,圍繞個性特征與教學風格的關系問題,查閱并分析了國內外與本課 題相關的論著、書籍、文件和文獻資料等。
1.2.2 問卷調查法
1.2.2.1 艾森克人格問卷(EPQ)該問卷是在艾森克人格問卷量表(EPQ)的基礎上由北京大學心理學系修訂的中國版本量 表,該量表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操作簡便,包括4個分量表(各12個項目)48個項目。1)內 外向維度(E):內外向維度高表示人格外向,可能是好交際,喜聚會,隨和樂觀,喜歡變化,渴 望刺激和冒險,情感易于沖動;分數(shù)低表示人格內向,可能是好靜,富于內省,除了親密的朋友 以外,對一般人緘默冷淡,不喜歡刺激,喜歡有秩序的生活方式,情緒比較穩(wěn)定;2) 神經質 維度(N):反映受試者正常行為表現(xiàn)出的情緒是否傾向于穩(wěn)定,它反映正常行為,并非病態(tài) 。分數(shù)高表示可能是焦慮的、擔憂的,常常郁郁不樂,憂心忡忡,對刺激反應過于強烈,以至于 出現(xiàn)不理智的行為;3) 精神質維度 (P):精神質又稱作倔強,講求實際,并非暗指精神 病。分數(shù)高可能是孤獨的,不關心他人的,缺乏情感投入,不近人情,感覺遲鈍,好挑釁, 喜歡干奇特的事但不顧危險,難以適應外部的環(huán)境,同時也表現(xiàn)獨立性、競爭性、創(chuàng)造性能 力強;4) 社會掩飾性(L):反映受試者的掩飾或社會性樸實的傾向。通過第二輪調查結果 ,問卷的內部一致性檢驗表明,內外向(E)分量表的12個項目折半信度系數(shù)=0.651、神經 質(N)分量表的12個項目折半信度系數(shù)=0.706、精神質(P) 分量表的12個項目折半信度系數(shù)= 0.648。
1.2.2.2 教師教學風格問卷(TSTI)由Grigeorenko & Stern berg 編制的教學風格評價量表(TSTI),該量表是一個教師的自陳 量表,共7個分量表,49個項目,分別評價立法型(4、6、8、15、18、34、49)、執(zhí)行型 (14、19、28、33、36、42、48)、評判型(10、17、25、32、37、41、43)、整體型(1 、11、24、26、29、30、46)、局部型(2、9、12、13、23、31、45)、激進型(3、7、16 、20、38、39、44)和保守型(5、21、22、27、35、40、47)7種類型教學風格。每個分 量表包括7個項目混合排列,每一項目采用7級評定(從完全適合到不完全適合)記分分別為 1、2、3、4、5、6、7。
通過對預調查數(shù)據(jù)的分析、處理,經過專家評議,對整理出來的條目加以評價修改,重新修 訂一套適合體育教師的教學風格問卷,使之在評價結構和語言陳述上更符合體育教師教學的 特點,量表共47個項目,刪除原量表的第29條目和37條目,每一項目采用5級評定(從完全 適合到不完全適合)記分分別為1、2、3、4、5。分別評價立法型(4、6、8、15、18、33、 47)、執(zhí)行型(14、19、28、32、35、40、46)、評判型(10、17、25、31、39、41)、整 體型(1、11、24、26、29、44)、局部型(2、9、12、13、23、30、43)、激進型(3、7 、16、20、36、37、42)和保守型(5、21、22、27、34、38、45)七種類型教學風格。
利用修訂后的量表進行第二輪調查,調查結果的內部一致性信度,克隆巴赫系數(shù)分別為:立 法型(Legislative)克隆巴赫系數(shù)a=0.655;執(zhí)行型(Executive)克隆巴赫系數(shù)a=0 .828;評判型(Judicial)克隆巴赫系數(shù)a=0.701;整體型(Global)克隆巴赫系數(shù)a=0 .636;局部型(Local)克隆巴赫系數(shù)a=0.660;激進型(Liberal)克隆巴赫系數(shù)a=0.7 33;保守型(Conservative)克隆巴赫系數(shù)a=0.731。
1.2.3 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運用 SPSS11.5作為統(tǒng)計工具對所有調查數(shù)據(jù) 進行統(tǒng)計分析。
2 結 果
2.1 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師人格特征的一般情況(表1)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師人格特征的研究,有助我們了解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師突出的人格特征, 預測其興趣愛好、教學風格、未來在教學情境中的表現(xiàn)以及可能存在的弱點,提高高校公共 體育教學的效果以及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威望。表2顯示:不同性別高校公 共體育課教師人格特征沒有顯著的差異;不同學歷的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師人格特征之間不存 在顯著差異;不同職稱的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師人格特征在精神質和內外傾方面沒有存在顯著 的差異,但在神經質方面存在明顯的差異;不同教齡的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師人格特征沒有顯 著的差異。但在進一步進行組間比較時發(fā)現(xiàn),教齡在15 a以上的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師與高職 稱的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師人格特征在精神質維度上得分最高;教齡在5~15 a的教師更外向 ;教齡在5 a以下的教師神經質維度上得分最高。
2.2 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師教學風格的一般情況(表2)為了分析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師教學風格的人口統(tǒng)計學特征,從表1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不同性別 的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師教學風格類型在執(zhí)行型、評判型兩種類型上存在顯著的差異(P< 0.05),男教師更傾向于執(zhí)行型教學風格和評判型教學風格。
表2還顯示:不同學歷、不同職稱、不同教齡的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師教學風格類型都不存在 顯著的差異,但初級職稱的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師教學風格在立法型、評判型、局部型和激進 型四種風格上的得分高于中級和高級職稱的教師;中級職稱的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師教學風格 類型在執(zhí)行型、整體型和保守型三種風格上的得分高于初級和高級職稱的教師;高級職稱 的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師教學風格類型在執(zhí)行型、評判型和局部型三種類型上得分最低。然而 ,相對于教齡較短的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師,教齡在15 a以上的老教師教學風格類型更傾向于 立法型和保守型兩種;教齡在5~15 a的教師教學風格類型在激進型的得分最低。
2.3 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師的人格特征與教學風格類型的關系(表3)為了檢驗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師人格特征對教學風格的關系,本研究應用多元線性回歸分 別對人格特征的3個維度與教學風格的7個維度進行相關分析,并在此基礎上進行討論。
2.3.1 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師的人格特征與教學風格類型的相關分析本研究探索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師的人格特征對教學風格是否存在關系,結果發(fā)現(xiàn):高校公共 體育課教師人格特征的兩個維度精神質和神經質與教學風格的立法型、執(zhí)行型和整體型存在 顯著的相關關系;精神質與立法型教學風格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與執(zhí)行型教學風格存在 負相關;神經質與立法型教學風格存在負相關,與整體型教學風格存在正相關,內外 傾與任 何一種教學風格類型的相關都不顯著。然而進一步對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師人格特征的3個維 度和教學風格的7個維度之間進行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師人格特征的內外傾 與神經質之間存在正相關;立法型教學風格除了與執(zhí)行型教學風格相關不顯著外,與其他5 種類型都存在顯著相關;執(zhí)行型教學風格與評判型、整體型、局部型和保守型教學風格存在 相關;評判型、整體型、局部型、保守型與其他6種教學風格類型都存在顯著相關;激進型 與執(zhí)行型教學風格相關不顯著之外,與其他5種類型都存在顯著相關。
2.3.2 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師的人格特征與教學風格類型的回歸分析本研究采用逐步回歸分析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師的人格特征對教學風格的類型是否有顯著的預 測效應。以人格特征的3個維度為自變量,以教學風格類型的7個維度為因變量,通過逐步回 歸法來分析人格特征對教學風格類型是否有預測性貢獻。
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師人格特征的精神質分別進入立法型教學風格、執(zhí)行型教學風格的回歸方 程,而且具有預測效應,但精神質對立法型教學風格的預測方向是正向外,對執(zhí)行型教學風 格的預測方向是負向的。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師人格特征的內外傾沒有進入回歸方程,對教學 風格類型沒有預測效應。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師人格特征的神經質分別進入立法型教學風格、 整體型教學風格的回歸方程,且有的預測效應,然而卻是負向的(表4)。
3 討 論
從影響體育教師教學風格形成的因素分析,有關學者的研究只是宏觀地進行論述,缺乏考慮 體育教師工作的特殊性和體育教師人格特征等問題進行實質性研究。體育教師的教學風格與 其個性是分不開的,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師的個性特征是其教學風格形成的基礎,體育教師的 個性特征作為一種潛在的教育資源在教學風格中具有重要的意義[4]。關于這點, 從教學風 格理論研究中我們也可以總結出:體育教師的個性特征與教學風格是緊密聯(lián)系的。本研究旨 在探索高校公共課體育課教師在新《綱要》的頒布及高校體育課程目標體系改革的情況下, 要實現(xiàn)個性化教學,其個性與教學風格是否存在緊密聯(lián)系。結果發(fā)現(xiàn)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師的 人格特征與教學風格的類型存在相關關系,人格特征的兩個維度精神質和神經質與教學風格 的立法型(對教材的使用不特別要求,教學內容培養(yǎng)學生自我解決發(fā)現(xiàn)、自我分析和自我解 決問題的能力,教學步驟一般由學生自己設計合理的身體練習,教學的方法能激勵學生發(fā)揮 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課堂氣氛活躍)、執(zhí)行型(對教材的使用一般由學?;蛏霞壗逃姓块T選 定的課本,教學內容與步驟嚴格遵照教學手冊的說明,采用指定的教學方法,課堂嚴謹有序 )和整體型(對教材的使用不特別要求,教學內容既要傳授動作技能及其細節(jié),也要講授知 識、原理,重點是講授可以用于分析不同問題的方法,教學步驟盡可能地將所學的知識和技 能加以聯(lián)系,教學的方法能提供給學生系統(tǒng)的思維方法,課堂有序)存在顯著的相關關系。 精神質與立法型教學風格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與執(zhí)行型教學風格存在負相關;神經質與 立法型教學風格存在負相關,與整體型教學風格存在正相關;內外傾與任何一種教學風格類 型的相關都不顯著。然而進一步對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師人格特征的3個維度和教學風格的7個 維度之間進行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師人格特征的內外傾與神經質之間存在正 相關,立法型教學風格除了與執(zhí)行型教學風格相關不顯著外,與其他5種類型都存在顯著相 關,執(zhí)行型教學風格與評判型(對教材的使用一般根據(jù)學生的學習反饋選取課本,教學步驟 和內容根據(jù)學生學習進展狀況調整,在教師互相聽課和評估彼此的教學狀況中不斷改進教學 的方法)、整體型、局部型(對教材的使用不特別要求,教學內容重點在解釋具體問題的細 節(jié)操作上,盡可能地將所學的知識和技能加以聯(lián)系,布置一些對學生具有挑戰(zhàn)性的動作技能 ,課堂有序)和保守型(對教材的使用一般由學?;蛏霞壗逃姓块T選定的課本,教學步 驟和內容幾乎相同,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課堂嚴謹有序)教學風格存在相關;評判型、整 體型、局部型、保守型與其他6種教學風格類型都存在顯著相關;激進型(使用最新教學成 果的課本,教學步驟和內容新穎、獨創(chuàng),提出問題,并給學生提供解決問題的機會,課堂氣 氛活躍,教師起引導作用)與執(zhí)行型教學風格相關不顯著外,與其他5種類型都存在顯著相 關。這進一步證明了影響教學風格形成的因素是很復雜的,除了個性特征對教學風格類型的 形成有決定作用外,還有其他主客觀因素。一個人有怎樣的人格特征,在教學實踐中有可能 形成相應的教學風格,但教學風格沒有好壞之分,盡管教師的個性不同,教學風格也不一樣 ,高校公共體育教師在不同時期的教學目標、教學任務,面對不同的教學對象,其教學風格 有利也有弊,我們很難說哪一種類型的教學風格好,只要學生歡迎,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這種教學風格就值得肯定。
進一步的多元回歸分析發(fā)現(xiàn),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師的人格特征在其教學風格類型的形成過程 中有一定的作用。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師人格特征的精神質分別進入立法型教學風格、執(zhí)行型 教學風格的回歸方程,而且具有預測效應,但精神質對立法型教學風格的預測方向是正向外 ,對執(zhí)行型教學風格的預測方向是負向的。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師人格特征的神經質分別進入 立法型教學風格、整體型教學風格的回歸方程,且有預測效應,然而卻是負向的。而高校 公共體育課教師人格特征的內外傾沒有進入任何一個回歸方程,對教學風格類型沒有預測效 應。這也進一步表明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師的人格特征與教學風格的關系可能較為復雜。所以 從預測的結果分析,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師的精神質人格特征對立法型教學風格具有預測作用 ,可以解釋立法型教學風格的2.8%變異,其預測力相對較弱;低精神質人格特征的體育教師 更容易形成執(zhí)行型教學風格,低神經質人格特征的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師更易形成立法型和整 體型教學風格。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文件.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C],2002,8.
[2] 李如密.教學藝術論[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5:397-426.
[3] 劉民.教師的個性特征在體育素質教育中的價值[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 版)2003,27(5):538-540.
[關鍵詞]本體論;邏輯規(guī)定性;分析哲學
[中圖分類號]B0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518X(2012)03-0032-04
胡欣詣(1977-),男,哲學博士,南京大學法學院博士后研究人員,主要研究方向為語言哲學與法哲學。(江蘇南京 210024)
本體論是西方哲學的一個悠久傳統(tǒng),代表了西方哲學的特質。雖然西方哲學經歷了從本體論到認識論,再從認識論到語言的轉向,本體論似乎失去了在哲學舞臺上的中心位置,然而細加推敲,無論是在認識論中,還是在語言哲學中,本體論問題仍然構成了這些哲學討論的或隱或顯的背景,對于本體論的興趣一直貫穿于其中,只不過以一種不同的面貌、在一種不同的層面、通過一種迂回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于是,我們可以看到,在現(xiàn)代西方哲學的圖景中,在經歷了短暫的對形而上學的拒斥后,本體論問題又出現(xiàn)了形形的回潮。在英美分析傳統(tǒng)中,就出現(xiàn)了諸如對于“存在”是否是一個真正謂詞,蒯因的“本體論承諾”,斯特勞森的描述形而上學等一系列的討論。這種狀況凸顯出西方哲學根深蒂固的本體論情結,而這種情結之所以在西方思想中揮之不去,究其根本,則在于本體論體現(xiàn)出來的西方思想中的基本思維方式,即邏輯的思維方法。因為,“本體論范疇的意義在于它的邏輯規(guī)定性”。本文即試圖主要在現(xiàn)代分析哲學的背景下對本體論問題的這一特征做初步探討。
一、事實不可能、邏輯不可能與對“存在”的理解
本體論的核心范疇是“Being”,對于這一概念應該如何理解有不同看法。國內學界過去常常將之理解為“存在”,而近來提倡將其理解為“是”的呼聲又很高。但在現(xiàn)代英美分析哲學對于本體論問題的討論中,卻常常徑直在“存在”(existence)的意義上來談論,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十分有趣的現(xiàn)象。這里,筆者暫且不去討論“Being”的翻譯問題,而直接從我們談論“存在”的用法上做一些思考。
首先要引入兩個概念,事實不可能和邏輯不可能?!氨厝弧?、“偶然”、“可能”、“不可能”這幾個概念是現(xiàn)代分析哲學常常會提到的話題,按照克里普克的看法,這幾個概念都是屬于形而上學范圍的,于是也是和本體論相關的。而在談到“不可能”時,常常有兩種意義上的不可能,“事實不可能”和“邏輯不可能”。對于“事實不可能”,我們盡管說它不可能,但還是可以想象如果它可能的話會是什么樣。比如說,“一個三歲的小孩掌握羅素的類型論”,這在事實上不可能,但我們可以想象如果他掌握了羅素的類型論會是個什么樣子,比方說他會告訴我們類型論的基本內容、會運用類型論探討問題、解決悖論等等。而對于“邏輯不可能”,我們就不能想象它可能的情況。比如說“一個三歲的小孩是一個大人”,除非你把“是”理解成“像是”、“自稱是”等等,否則,如果堅持“是”的正常用法,你就無法想象這個命題如果可能會是個什么樣子,這并非是你的想象力達不到,而是這在邏輯上就是不可能的。用格賴斯和斯特勞森的觀點來說,所謂邏輯不可能,就是不可理解。因為你完全知道“三歲的小孩不是大人”是個什么意思,但你卻不能知道“三歲的小孩是大人”是個什么意思。用維特根斯坦的話說:“我想像不出反過來是什么樣子的?!?/p>
以此我們來看關于對“存在”的表達。在當代分析哲學對“存在”問題的討論中,一個經常提到的問題就是“存在”是不是一個真正的謂詞?大衛(wèi)·皮爾斯認為,類似“某物存在”、“某物不存在”這樣的表達式,其特殊性在于,前者指稱重言的,后者是指稱矛盾的。這也就是說,前者在邏輯上是永真的,后者在邏輯上是永假的。前者于是便是必然為真,后者必然為假。也就是說“……不存在”這樣的命題邏輯上是不可能的。那么,這也就意味著說某物不存在,這是不可理解的,你無法有意義地說某個東西不存在。
但是,這明顯與我們的日常直覺是抵觸的。因為我們在日常語言中是可以有意義地談論某個東西不存在的。皮爾斯就舉出了三個例子:(1)對于虛擬世界中的東西,我們就可以說它不存在。比如說,“飛馬不存在”,這意味著“飛馬”在現(xiàn)實世界中不存在。(2)對于過去的東西,可以說它現(xiàn)在不存在。比如說,“阿房宮不存在了”。(3)對于幻覺中的東西,可以說它并不是真實的存在。比如說,“海市蜃樓不存在”。
當然,我們或許還可以想起其他一些情況,但無論如何,以上的例子已經表明我們在日常語言中確實可以有意義地談論某物不存在,這并非是邏輯上不可能的。也就是說,我們此時談論的“存在”概念并沒有達到一種邏輯上的規(guī)定性。
我們注意到,在上述例子中,我們之所以可以有意義地談論不存在,是因為我們有判斷存在和不存在的標準、一種參照系、一種語義條件,比如真實性、時間等等,正是這種語義條件使得“存在”這一高度抽象的概念仍然沒有完全擺脫經驗的因素。
二、“存在”、“是”、“變元”和本體論
一、將理論與實際應用有機地結合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和經濟結構的戰(zhàn)略性調整,社會各方面都對高等教育人才培養(yǎng)的質量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育部在高等教育“質量工程”中明確提出要加強實踐性教學改革與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改革創(chuàng)新,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研究的科學精神。因此為社會培養(yǎng)出具有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人才是我們高等學校永遠追求的目標。我們高等學校的主要任務就是培養(yǎng)適合社會各方面需要的人才。為了培養(yǎng)高質量的實用型和創(chuàng)新型人才,在線性代數(shù)教材中就應該將線性代數(shù)理論與實際應用問題科學整合?,F(xiàn)在的線性代數(shù)教材,基本都是重理論,重定義,少與實際應用相聯(lián)系。一些抽象的理論,學生理解起來很困難,所以對學生學習積極性有很大的打擊。重組教學內容,理順線性代數(shù)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內容,深入研討線性代數(shù)的思想,注重吸收以往教材的精華,但不拘泥以往教材的內容和形式,淡化定理的推導,著重方法的訓練,充分體現(xiàn)線性代數(shù)與工程實際應用之間的聯(lián)系。
二、將數(shù)學建模思想與線性代數(shù)的教學內容有機結合
數(shù)學是研究現(xiàn)實世界數(shù)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在它產生和發(fā)展的歷史長河中,一直是和各種各樣的應用問題緊密相關的。隨科學技術的迅速發(fā)展和計算機的日益普及,人們對各種問題的要求越來越精確,使得數(shù)學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和深入,數(shù)學科學的地位會發(fā)生巨大的變化。經濟發(fā)展的全球化、計算機的迅猛發(fā)展,數(shù)學理論與方法的不斷擴充使得數(shù)學已經成為當代高科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和思想庫。在新時期下,編寫線性代數(shù)教材時,要充分思考數(shù)學建模與該課程教學的內在關系,強調數(shù)學建模思想,充分體現(xiàn)其在課程教學中的引領作用,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提高教學質量,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
三、將專業(yè)特點與性代數(shù)的教學內容有機地結合
根據(jù)不同專業(yè)的需要,增加相應的實際應用實例,從而使線性代數(shù)的學習能充分為專業(yè)服務。例如,對于管理類專業(yè)的線性代數(shù)課程,可在教學內容中加入市場均衡價格模型、國民收入模型及投入產出模型。對于控制理論專業(yè)的線性代數(shù)課程,可在教學內容中加入控制理論的一些模型。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也可以讓學生感受到線性代數(shù)課程的重要性。
四、將Matlab實驗與線性代數(shù)教學內容有機地結合
在今天計算機廣泛使用的時代,線性代數(shù)課程應該注重與新的計算技術的結合。目前的線性代數(shù)課程學習,許多學生學完了本門課程,只是為了考試而學。其實,就連一部分教師,也說不清學習線性代數(shù)到底有什么用。因為現(xiàn)在的線性代數(shù)內容,根本沒有與實際聯(lián)系起來。因為用手工計算線性代數(shù)中的問題,根本沒法把它推廣到應用中去。例如,靜力學中的核心是平衡方程,一個空間物體有6個平衡方程,就是n=6的線性方程組,兩個剛體相聯(lián),方程數(shù)n就加倍。電路課中穩(wěn)態(tài)電路核心是基爾霍夫方程,n個節(jié)點(或回路)就是n個方程,交流電路更是得數(shù)方程,構成n元得數(shù)方程組。后續(xù)課中要算的n都大于3,現(xiàn)代的科學計算問題n達到幾百、幾千,線性代數(shù)教的手工解法解決不了,不教計算機結果是統(tǒng)統(tǒng)不用矩陣,線性代數(shù)知識就只好不用,所以學習線性代數(shù)應該筆算機算都會。與Matlab相結合,線性代數(shù)能用于解直流電路與交流電路、解線性系統(tǒng)中常微分方程、解線性系統(tǒng)中信號流圖、求數(shù)字信號處理中的系統(tǒng)函數(shù)、解靜力學問題、解機械測量學問題、解文獻管理問題等。這就大大增強的線性代數(shù)的實用性。
五、將網絡化平臺資源與教材的建設相結合
信息時代的新教材改革始終強調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融合,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huán)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因此新時期下,線性代數(shù)教材也要在電子教材、多媒體課件、網絡視頻授課、網絡輔助教學系統(tǒng)、在線輔導答疑系統(tǒng)和在線考試系統(tǒng)等數(shù)字化資源建設方面給予足夠的重視,以適應信息時代的發(fā)展要求。
總之,在新的歷史時期,線性代數(shù)教材建設還有許多工作需要廣大的數(shù)學工作者投入時間和精力來加以研究和探索。此外我們必須清楚地認識到,隨著時間的推移,社會對線性代數(shù)的要求也會隨之變化,我們必須及早進行準備,滿足社會發(fā)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陳建龍,周建華,韓瑞珠,等.線性代數(shù)[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
[2]范廣慧,蘇在濱,衛(wèi)春燕.線性代數(shù)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實踐[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9,(12):143.
[3]韓國濤,金燕.《線性代數(shù)》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遼寧農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7,9(3):55-56.
[4]張秋娜.關于獨立學院線性代數(shù)課程改革的建議[J].數(shù)學學習與研究,2011,(11):47.
[5]劉慶兵,曾守楨.數(shù)學軟件引入線性代數(shù)教學初探[J].浙江萬里學院學報,2010,23(6):8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