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色777777女色窝,777亚洲妇女,色吧亚洲日本,亚洲少妇视频

高校云家訪總結

時間:2023-01-26 10:36:49

導語:在高校云家訪總結的撰寫旅程中,學習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條寶貴的路徑,好期刊匯集了九篇優(yōu)秀范文,愿這些內容能夠啟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靈感,引領您探索更多的創(chuàng)作可能。

高校云家訪總結

第1篇

[關鍵詞]90后女生;體育參與動機;影響因素

[DOI]10.13939/ki.zgsc.2015.06.045

1 引 言

在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體育教學中,學生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對教學有著很大的影響。而學習動機正是學生主觀因素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研究學生體育參與動機非常必要。體育參與動機是促進一個人參與體育活動的內部動因,是對體育功能的攝取、體育價值實現(xiàn)的動力,是參與體育的先決條件,是誘發(fā)參加體育實踐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的前提。[1]體育參與動機具有喚起體育活動的功能、指向某一內容或活動、強化運動行為、調整運動行為等作用。[2]大學生的體育參與動機如何,將直接影響其參與體育的積極性。而在實際的體育教學中由于女生生理和心理上的原因,她們對體育的態(tài)度、動機往往與男生有很大差別,這就要求高校體育工作者應區(qū)別對待,了解女大學生的體育興趣,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工作。因此,在體育教學中,了解大學生特別是女生的體育參與動機,以及影響女生參與體育活動的主要因素,能夠有效地指導體育教師的教學方法、手段、形式和內容。對提高教學質量、增強學生的技能、培養(yǎng)她們形成健康意識和終身參與體育活動的能力,以及形成終身體育意識具有重要的意義。

2 研究對象與方法

2.1 研究對象

山東師范大學10級、11級和12級隨機抽取280名女生。

2.2 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本篇論文通過中國知網、國內期刊網等發(fā)表的相關文章、專著收集了大量的相關文獻,并查閱了相關專著,如《體育心理學》和《體育教學心理學》等教材,獲得與體育參與動機相關的知識,為本文提供理論依據。

(2)問卷調查法。

本文選取的是Cash等人所創(chuàng)立的身體鍛煉參與原因量表[3]和鍛煉動機量表(MPAM-R)簡化版[4],利用量表中關于身體活動動機的問題,采用5-point Likert式計分法,分為很符合自己的情況、比較符合自己的情況、很難回答、比較不符合自己的情況、很不符合自己的情況五個等級;并將影響女生體育參與動機的因素也分為非常影響、比較影響、一般影響、不是很影響、不影響五個等級。通過陳善平等人的鍛煉動機量表(MPAM-R)中文版簡化版的信度和效度分析表明,MPAM-P中文版簡化版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符合心理測量學的要求,在我國也是一個良好的鍛煉動機測量工具。[5]共發(fā)放問卷300份,回收有效問卷280份,回收率為93%。

(3)專家訪談法。針對某些問題向專家進行咨詢調查,依靠專家的專業(yè)知識、實踐經驗、創(chuàng)造性智慧,為本文提供客觀、可靠的意見與信息。

(4)數(shù)據統(tǒng)計法。通過對調查得來的資料進行整理、匯總、制表、統(tǒng)計,得出調查結果。

3 結果與分析

3.1 高校90后女生體育參與的動機

通過對鍛煉動機量表中文版簡化版關于身體活動動機的問題對山東師范大學隨機抽取的280名女生進行調查,對反饋的結果進行整理分析,得出如表1所示的結果。

根據MPAM-R量表及調查問卷中所涉及的問題,認為高校女生參與體育運動的動機包括樂趣、外貌、健康、能力、制度、社交、心理7個方面,其中樂趣、外貌、健康、能力、社交、心理屬于內部動機,而制度動機屬于外部動機。內部動機對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推動力量較大,維持的時間也較長。內在需要所引發(fā)的活動本身就可以使學生得到某種滿足,如運動樂趣的獲得、競爭的參與、運動效能感的提高等,無須外力的作用。[6]在當今的高等學校教育環(huán)境下,制度動機等外部動機也成為學生參加體育活動重要的動機因素,學生為了應付體育考試、完成體育必修課、獲得體育學分而進行體育活動。[7]但是這種動機持續(xù)的時間較短,這種外部因素一旦消失,外部動機的動力作用也會很快減弱。

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高校女生體育參與動機差異性不大,具體可以總結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外貌動機成為大多數(shù)女生的首選,她們認為參加體育活動是為了減肥或者保持良好體型,以提高個性魅力;[8]第二,健康動機也是女生參與體育活動的重要動機,她們認為健康是確保其他一切活動的基礎,體育可以增強體質增進健康,提高睡眠質量;第三,制度動機成為女生參與體育活動的重要動機之一。她們把獲得體育課學分、應付體育考試等作為上體育課的動機;第四,體育課的樂趣與娛樂性也是高校女生參與體育活動的重要動機之一。第五,參加體育活動以結交新朋友,獲得友誼,增強人際關系也成為大部分高校女生的選擇。

3.2 影響高校90后女生體育參與動機的因素

為了提高高校女生的體育參與動機,在了解了高校女生參與體育活動的動機以后,又對影響山東師范大學90后女生體育參與動機的因素進行了調查分析。

影響體育參與動機的因素分為內在需要與外部誘因兩大方面。[9]

(1)內在需要。需要是個體因缺乏某種東西而引起的內部緊張狀態(tài)和不舒服感。需要以一種“缺乏感”體驗著,以參加體育活動的意向、愿望等形式表現(xiàn)出來,最終導致推動人進行體育活動的動力。這種“缺乏感”越強,體育參與的動機也就越強。[10]

(2)體育參與的誘因。體育參與的誘因是能引起個體參加體育活動的動機,并能滿足個體需求的外在刺激。這些刺激包括物質因素與精神因素。能引起一個人參加體育活動的誘因很多,例如,寬敞的運動場會引起學生產生跑的欲望;各種球類設施會使人想去打球;清潔的游泳池會誘發(fā)人們去游泳等。[10]

由于學生的需要難以研究,而外部因素易于調控,因此本文著重研究影響體育參與動機的外部因素。并將這些誘因具體分為教師因素、鍛煉環(huán)境、家庭因素、體育認知、運動能力與情感因素六個因素。并對這六個影響因素添加題項以調查問卷的形式進行了調查。對調查的結果進行整理得出結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以得出,第一,影響女生體育參與動機最主要的因素是教師因素,如教師的教學態(tài)度、教學方式方法等,教師以充沛的感情,專注的精神,優(yōu)美的動作,生動的語言,嫻熟的技巧,和藹可親的態(tài)度等進行體育教學活動更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體育參與動機;第二,影響體育參與動機的眾多因素中,相當一部分同學認為情感因素居于重要位置,心情的愉悅程度對學生自身參與體育活動的動機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第三,也有部分同學認為外界的鍛煉環(huán)境(如學校的體育場館設施,體育器材,周圍同學的鍛煉行為、意見和建議等)、家庭因素(如家庭經濟條件等)、體育認知(如對體育鍛煉價值的認同感等)、運動能力(如運動技能、身體素質、運動裝備、運動知識儲備等)影響自身參與體育活動的動機。

4 結論與建議

(1)高校90后女生的體育參與動機,共包括7個維度,按影響力大小排列分別為外貌動機、健康動機、制度動機、樂趣動機、社交動機、能力動機、心理動機等。

(2)高校90后女生體育參與動機的影響因素是多維度的,共包括 6 個,按影響力大小排列為教師因素、情感因素、鍛煉環(huán)境、家庭因素、體育認知與運動能力等。

(3)高校女生較社會其他群體具有特殊性,她們的體育參與動機及影響因素也有其獨特特征。本文重點探討高校90后女生體育參與動機及其影響因素,并對激發(fā)與培養(yǎng)體育參與動機提出建議,其研究結論對于高校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實現(xiàn)具有積極意義,便于體育教師對女生更有效地進行體育教學。

參考文獻:

[1]李洪選.我院大學生體育參與現(xiàn)狀和動機的調查[J].三明學院學報,2006-06-23(2).

[2]黃曉靈,白智宏.體育教學心理學[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3]翟一飛,陳陽.大學生身體鍛煉動機量表的編制與檢驗[J].四川體育科學,2009(1).

[4]陳善平,王云冰,榮建中,等.鍛煉動機量表(MPAM-P)簡化版的構建和信效度分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3,36(2).

[5]陳善平,閆振龍,譚宏修.鍛煉動機量表(MPAM-P)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分析[J].中國體育科技,2006,42(2):52-54.

[6]姜志明.大學生體育參與動機與影響因素分析[J].運動,2012,5(41):88-92.

[7]高嵐.山東省女大學生體育活動參與動機調查與體育意識培養(yǎng)對策[J].科技信息,2010,12(35):168.

[8]王愛民.女大學生形體審美與體育參與動機分析[J].體育文化導刊,2013,1(1):112-114.

[9]王錫群.普通高校大學生體育鍛煉動機的調查與分析[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2).

[10]馬啟偉.體育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11]吳巖,艾貴斌.對大學生體育參與動機心理因素的分析[J].遼寧高等教育研究,1998(2).

[12]童玉琴.對高校女生體育興趣與動機的調查分析[J].安徽體育科技,2007,28(4):80-82.

第2篇

關鍵詞:高校志愿者;留守兒童;心理健康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4428(2016)10-100 -04

一、引言

各界對留守兒童的界定不一,本文中提到的留守兒童是:父母一方或雙方離家三個月未歸,且五年之內接受過高校志愿者或是支教教師幫助的孩子。高校志愿者限定在本科院校的學生(以涪陵區(qū)為例)。留守兒童是當前社會的一個弱勢群體,但社會對留守兒童的關注大多停留在物質層面。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fā)展,留守兒童在物質生活方面已經有所改善,目前更應該關注的是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發(fā)展。缺少亦或是沒有父母的陪伴,大多數(shù)留守兒童或多或少在心理上相較于有父母陪伴的孩子有所欠缺,并且情況嚴重的可能造成適應不良、自閉等心理問題。此外,留守兒童在學業(yè)、行為規(guī)范、人際交往等方面的發(fā)展同樣是與其接觸的人群所應該重視的,這些方面對于一個人的成長與發(fā)展至關重要。本次調研活動,以高校志愿者為主,展開關愛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的路徑探索,結合優(yōu)秀高校志愿者與優(yōu)秀支教教師的采訪記錄,為其后開展關愛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的志愿活動起著參考與借鑒的作用。高校志愿者群體有相應的知識儲備,擁有更廣闊的志愿活動平臺,具有專業(yè)的心理輔導師資力量作為后盾,是知識能力與實踐經驗都較強的一個團體,因此,在關愛留守兒童的活動中做出了許多貢獻,例如:高校志愿者或者支教教師不僅是留守兒童學習上的引導者、生活上的玩伴,更是他們心理健康成長的守護者??梢越o留守兒童提供更好的幫助。本次調研活動,采用調查法訪談優(yōu)秀志愿者與優(yōu)秀支教教師,了解留守兒童的心理發(fā)展情況以及對其幫扶的建議,同時對高校志愿者進行問卷調查,了解志愿者們的活動心得,為后續(xù)工作的開展奠定基礎。

二、高校志愿者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的認識

本次調研活動采用自編調查問卷,有網絡問卷與紙質問卷兩種形式,在整個工作的前期,設計與修改“高校志愿者如何解決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調研問卷”后進行施測,旨在對高校志愿者在認識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方面的了解。通過互聯(lián)網問卷以及紙質問卷收集數(shù)據,網絡問卷回收249份,有效問卷196份,紙質問卷發(fā)放300份,有效回收247份,對回收的問卷進行分析之后發(fā)現(xiàn):在對留守兒童進行過志愿活動的志愿者群體中:85.71%的志愿者認為專業(yè)的心理輔導知識(發(fā)展心理學、團體心理輔導等)對留守兒童心理輔導較為重要。這是由于大多數(shù)高校都有專門的志愿者團隊,給了高校學生以社會實踐的平臺,專門的心理輔導知識需求是志愿者們在實踐之后而得出的結論。并且由調查問卷所反饋的數(shù)據來看,大多數(shù)志愿者都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表示關注,例如超過一半的受訪者是通過學校的志愿者組織參與到對留守兒童的幫扶活動中,并在活動中反思了自己的行為是否對留守兒童有益。調查數(shù)據顯示,有80%以上的人認為活動是對留守兒童有利的,但在心理、思想、學習方面依舊有所不足,不能夠長期針對同一受助對象進行輔導,無法獲取其動態(tài)成長信息等等。

截至2015年10月31日,留守兒童受益人數(shù)總計163名,其殊心理輔導對象21名。志愿者們積極活動在涪陵各個鄉(xiāng)鎮(zhèn),利用周末的時間對留守兒童進行家訪。不僅關注留守兒童本身所反映出的問題,而且重視其監(jiān)護人對孩子的教育。在活動過程中對每個家訪的孩子建檔,持續(xù)觀察其心理發(fā)展動向。利用測評工具,例如房樹人等收集資料,進行分析,并且邀請學校心理學專業(yè)教授給予指導。每周堅持開志愿者交流會,對一周的工作進行總結,對出現(xiàn)的問題討論分析,最后提出解決方案。隨著時間的推移,項目志愿者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的理解越來越深入,更加重視這方面的工作,對自己的責任認識更加清晰。吸收了前期經驗教訓之后,拓寬了針對留守兒童舉辦活動的渠道,聯(lián)合其所在小學的領導、老師共同開展有益于兒童身心成長的活動。這個過程中,志愿者與這些孩子建立了深厚的情感,也取得了其監(jiān)護人的信任,對之后工作的進展有非常大的幫助。孩子們愿意將自己的內心世界展現(xiàn)給志愿者,大多數(shù)留守的孩子都有些異于平常小孩的地方,不僅是志愿者觀察到的,而且還有其監(jiān)護人所反映的。比如說,性格孤僻或者暴戾,其中一個男孩(父母離異,孩子由父親撫養(yǎng),奶奶照看)他認為母親拋棄了他,所以對女志愿者表現(xiàn)出了明顯的排斥。但是志愿者沒有因這個問題而退縮,而是給他溫暖和關愛,漸漸地,其中一個女志愿者被他接受,并向志愿者分享他的故事。這些都是家庭結構在非正常狀態(tài)下的結果,有不少孩子不僅是留守兒童,而且還是單親家庭。令人詫異的是,在同一個村鎮(zhèn)出現(xiàn)了多戶家庭都具有相同的特征,父母離異,孩子由父親撫養(yǎng),母親是外地人,早婚。正是因為這多種不利因素,才導致了孩子們的異于平常。許多志愿者們也有留守經歷,因此他們能夠與孩子們產生共鳴,他們內心迫切地希望自己能夠給予孩子們實際的幫助,這是非常難得的。半年的堅持,志愿者們從當初的“一廂情愿”的付出,到理智地面對問題,懂得使用方法和技巧與孩子溝通,不刻意地去強行改變孩子,而是以自身的行動,平時一點一滴的小事去觸動孩子,用誠心去關愛他們,潛移默化地改變他們。從授之以魚到授之以漁,一開始只想到給他們灌輸健康的心理知識,到后來能夠引導他們自己面對成長面對環(huán)境。志愿者們都非常明白,心理健康至關重要,自己的行動關乎一個孩子的成長,這是多么大的責任??!也許曾經對自己的事情都沒有這么上心過,但對這些孩子,卻百分百付出,因為在這個過程中,不僅是孩子們在成長,志愿者們也在成長。

三、高校志愿者關愛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的現(xiàn)實意義

對留守兒童而言,高校志愿者針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的志愿活動,不僅能夠為留守兒童提供學習上的輔導、生活中的陪伴,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關愛。在學習上的幫助是必不可少的,因為本項目是以作業(yè)輔導的名義而去的,主要原因是孩子及其監(jiān)護人不能正確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內涵,為了避免誤解,就以學習方面的輔導為幌子進行。其次,學習是中小學生的主要任務,因此必須解決他們的現(xiàn)實問題才能夠更好地進行我們的工作。最后,在志愿者的幫助下,孩子們對學習產生了興趣,把學習的事情處理好了,這也是屬于心理上的幫助。除此之外,本項目的志愿者來自各個專業(yè),且?guī)煼渡己艽笠徊糠?,能夠輕松應對中小學生的課業(yè)內容。一方面提高孩子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能鍛煉志愿者的實踐能力。在生活上,根據志愿者了解,幫扶的留守兒童大多數(shù)都是在一個比較貧窮的地方,不能夠方便地與父母交流,家中除了年邁的爺爺奶奶,也沒有其他人能夠給予他們關注。因為志愿者們的到來,他們可以學習到課本以外的東西,志愿者組織開展的活動,比如拼圖比賽、講故事等,讓他們的生活多了幾分樂趣。這種如長輩般的關愛,讓孩子們在沒有父母的陪伴下心里多了些溫暖。但必然存在的一個問題是,孩子們與志愿者長久地相處,漸漸產生了依賴,希望看到志愿者的到來,不愿意別離,甚至會因為志愿者對某一個孩子多了點關心而鬧情緒。這些都是需要解決的,不能因為志愿者而帶給他們新的困擾。當然,并非一開始就意識到這些問題,而是在與留守兒童接觸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志愿者們的處理辦法是,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孩子,引導孩子與孩子之間、孩子與監(jiān)護人之間建立感情,這樣就可以分散他們對志愿者的依賴,轉而培養(yǎng)同伴情感和改善與長輩之間的關系。最難突破的是孩子與父母之間的隔閡。就調查結果來看,多數(shù)孩子都會覺得與父母有陌生感,因為生計問題,孩子與父母幾乎一年才能見一次,并且有的離異家庭,父親或者母親常年都不會看望孩子,就像前面說到的那個男孩一樣,因為家庭原因對女性有排斥行為。我們不敢妄言能夠解決這個問題,只能通過一些活動去促進孩子與父母間的情感交流。比如“寫給爸媽的心里話”等。解鈴還須系鈴人,要真正解決這個問題,還得父母與孩子之間正面地溝通,長期共同生活。在心理上,因為我們所幫扶的留守兒童大部分都在9歲以上,因此他們能夠對志愿者的行動產生觸動,令我們感到欣慰的是每次家訪監(jiān)護人都會告訴孩子,我們路途艱辛,無私奉獻,讓孩子珍惜。志愿者的行動讓孩子們感受到了關注與關愛,漸漸地孩子們會對志愿者有反饋,從他們的言行中就可以看到變化。一個小細節(jié)就是,每次志愿者離開的時候,孩子們都會送很遠才回去。除了面對面的溝通交流之外,志愿者還通過QQ,電話等方式進行輔導并獲取了更多的相關信息。

四、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項目活動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許多問題,也暴露了許多問題。一方面是留守兒童,另一方面是志愿者在志愿活動中的問題。根據調查數(shù)據顯示,有61.73%的受訪者表示留守兒童最主要的一類心理健康問題表現(xiàn)在“性格”上。因為這是在與留守兒童接觸的過程中,能夠明顯發(fā)現(xiàn)的一類。學習和生活行為等方面盡管也有,但是不夠明顯,并且一般志愿者也不會將之歸到心理健康問題里。正因為如此,連一般人都能夠發(fā)現(xiàn)的問題,對留守兒童的影響更大,也比較會因為這方面的原因,影響孩子在其他方面,甚至是人格的完善。

經過對支教老師的采訪記錄的分析,有90%的老師反映的留守兒童存在的問題包括:內心封閉、叛逆、自卑、內向等,與前面的調查結果相近。至于造成留守兒童這些問題的原因,這里就不贅述。主要包括父母離家、留守兒童自身的不良發(fā)展、學校教育方式不當以及社會監(jiān)管不力這四方面的原因。而關于志愿者在志愿活動中暴露出的問題也很多。調查顯示,61.22%的人認為自己的專業(yè)知識不夠,會影響志愿活動的效果,更有甚者,會適得其反,不僅沒有給予留守兒童幫助,而且傷害了他們。有50.51%的人認為,沒有固定的服務對象也是導致對留守兒童幫助效果不明顯的原因。因為高校的志愿者活動有一部分是僅僅在特殊的時間、地點進行的,例如某些高校組織的針對留守兒童的節(jié)日活動,時間短,效果差但是涉及的人數(shù)多。有71.94%的人認為是由于自己的精力有限,所以在對留守兒童的活動中沒有取得好的成效,比如說有的組織負責人,忙上忙下,各種事務纏身,再加上要與留守兒童交流溝通,也許就沒辦法付出很多的精力了,心有余而力不足。從調查數(shù)據上可以看出,還有其他原因,總體上志愿者們都很愿意去做留守兒童的工作,這是一個可喜的現(xiàn)象。

其次,還因為志愿者在活動上的失誤對留守兒童的造成的傷害,志愿者不當?shù)膸椭绞綍屗麄兏庸缕?,不愿與人交流,對志愿者產生排斥,不接受陌生人等問題。這大多是因為志愿者沒有經驗,面對突發(fā)狀況不知如何應對或者是使用了一些不適當?shù)姆椒?。針對這種狀況,可以考慮在對留守兒童進行志愿者活動之前對志愿者培訓。

最后但同樣重要的是,固定幫扶的時間不夠充裕,因為不是所有的志愿者團隊都像我們一樣,可以長期固定地對留守兒童進行心理輔導,但這項工作又需要有這兩個條件來支撐,所以在此產生了沖突。并且從數(shù)據來看,有超過一半的人認為是因為與孩子相處時間不夠而導致的輔導效果不佳。約有65%的人認為,應該對留守兒童進行長期的幫扶才能夠產生積極的效果。

五、高校志愿者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的路徑探索

基于對志愿者的調查、采訪,以及對支教教師的采訪,我們了解到目前高校志愿者活動存在的不足,并根據志愿者們在關愛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的活動中的反思,針對其具體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一)需要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有充分的認識

留守兒童是當下社會中的一個弱勢群體,大多數(shù)的社會群體在關愛留守兒童的過程中,多以物質資助為主,所以高校志愿者活動更多的是提倡從心理層面上關愛留守兒童。但是,部分志愿者對于關愛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的定義不清,少部分人會片面地、主觀認為留守兒童都是存在心理健康問題的兒童。這個定義,也是需要向廣大群眾澄清的,關愛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是高校志愿者活動的一個方面,關愛其心理健康的意義在于:為了讓留守兒童心理發(fā)展更加全面,即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水平是正常的,高校志愿者活動是增加其心理健康水平的一種方式,當然,若從觀察與測驗中可以明確,部分留守兒童的確存在心理健康問題,此時,就需要在專業(yè)的心理健康教師的指導下對留守兒童進行輔導。所以,建議無論是高校志愿者活動或是其他形式的活動,在開展具體的行動之前,要對每個活動針對的對象有一個基本的認識,并且活動的設計與安排要合理、適當,要適于對象的特征與促進其發(fā)展,做好志愿服務前的充分準備,才可將服務計劃落實好。

(二)對專業(yè)的心理輔導知識的需求

高校志愿者在關愛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的過程中,因為缺少相應的心理學知識,存在幫扶過程受阻的現(xiàn)象,例如:高校志愿者(尤其是非心理學專業(yè)的志愿者)未能充分了解一些心理不健康的表現(xiàn)或是一些心理問題的表征,只以自己表面所見主觀臆斷,給留守兒童“貼標簽”;或者是出于心理健康問題的擔憂,不愿接觸存在心理健康問題的孩子,這樣的舉動反而會給留守兒童帶來傷害。所以,建議高校志愿者在其后關愛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的活動中,首先進行相應的心理健康知識培訓與志愿者能力訓練,旨在讓高校志愿者明確幫扶對象的現(xiàn)狀、特征以及對志愿活動過程中可能遇見的問題作出預案。

(三)對志愿者的責任意識提出新的要求

青年志愿者不僅是一個光榮的稱謂,同時肩上也承擔著相應的責任,在成為一名光榮的志愿者時,每一位青年志愿者都曾向組織承諾:盡己所能,不計報酬,幫助他人,服務社會,踐行志愿精神,傳播先進文化……在高校志愿者團體中,多數(shù)人都是憑著自己一腔熱血與幫助他人的真心加入志愿者組織,但當其真正參與到志愿活動中來時,才會感覺到志愿活動并不是那么簡單與輕松,因為志愿者付出的不僅僅是時間、汗水或是金錢,還可能是你在活動中遇到困難去克服的決心與毅力,又或是你準時、堅持參與活動的行為力量。在面對這些壓力與考驗時,基于對志愿者本身的經驗的豐富與能力的提升,更應該勇往直前!

(四)多方面關注留守兒童的發(fā)展

關愛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是本次調研活動的中心主題,為了更好地了解留守兒童,了解其心理健康水平,我們同時應該關注留守兒童的其他方面,有調研數(shù)據顯示:關注留守兒童心理健康還應該關注留守兒童的學習狀況、人際交往、生活與行為習慣等等;此外,不僅要關注留守兒童本身,留守兒童的監(jiān)護人、學校老師的反饋,也應該是志愿者活動行之有效的重要資料來源。要了解一個人,不僅從這個個體的知情意行,并且包括了他所處環(huán)境周圍人的評價,從了解留守兒童資料的多維性、全面性與持久性,既可以更好地幫助高校志愿者開展幫扶活動,同時也從側面解決了當前高校青年志愿者活動處于較低層次,活動缺乏一定的深度的局限。

(五)發(fā)揮地方高校優(yōu)勢,構建呵護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的長效機制

地方高校所具有的人才智力、地緣和青年志愿者優(yōu)勢勢必在關愛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方面做出重要的貢獻。首先是在知識積淀上面,高校志愿者具有豐富的知識作為志愿活動的一個重要基礎,可以在支教過程中,輔導留守兒童學業(yè)關注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其次,地方高校有必要與當?shù)刂行W加強聯(lián)系,傳遞其先進的教學理念和進行人文關懷;第三,關愛心理健康的活動具有長期性、持久性等特點,需要構建長效的呵護機制,在未與留守兒童建立起信任關系或幫扶雙方關系穩(wěn)定時突然中斷志愿者活動易給留守兒童造成傷害。

參考文獻:

[1]王偉清,劉柯,劉燕. 論基于高校資源優(yōu)勢的農村留守兒童心靈呵護志愿機制[J]. 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5):173-177.

[2]劉曉霞,隋建華. 大學生志愿服務芻議――以義務教育階段關愛農村留守兒童為視角[J]. 黑龍江高教研究,2013,(11):131-134.

[3]佟延春,隋建華. 發(fā)揮地方高校優(yōu)勢,構建關愛留守兒童長效機制探討[J]. 繼續(xù)教育研究,2011,(11):28-30.

[4]隋建華,孫俊超. 地方高校關愛農村留守兒童的路徑探析――基于綏化學院關愛農村留守兒童的思考[J]. 綏化學院學報,2011,(06):49-51.

[5]楊小云. 論大學生志愿者在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雙向作用[J]. 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02):185-187.

[6]卜凡秀,劉德忠. 試析高校資源優(yōu)勢的農村留守兒童心靈呵護志愿機制[J]. 企業(yè)導報,2016,(02):196+178.

[7]王恒胤,吳文銜,吳長虹,范忠烽,何小春. 高校幫扶留守少年兒童長效機制建設探究[J]. 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14,(08):160-162+171.

[8]劉柱,杜桂娥. 大學生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志愿者活動路徑探析[J]. 求知導刊,2015,(05):33-34.

[9]高任連. 論法致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狀況及其幫扶建議[J]. 亞太教育,2015,(28):281.

[10]劉麗娟. 試析我國大學生志愿者在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活動中的作用[J]. 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5,(10):109-110.

作者簡介:

陳晨,女,重慶涪陵人,長江師范學院學生;

向石花,女,重慶石柱人,長江師范學院學生;

林紅,女,重慶璧山人,長江師范學院學生;

唐黎,男 ,重慶石柱人,長江師范學院學生;

第3篇

關鍵詞:云南?。蛔闱虿门袉T;現(xiàn)狀;分析

云南省位于我國西南部,經濟發(fā)展與發(fā)達城市相比較有不小的差距,再加上2003年云南紅塔俱樂部解散,導致云南足球的發(fā)展比較緩慢;但云南省擁有四季如春的氣候及較多足球設施,吸引著大量中超球隊以及中國國家隊到云南冬訓,同時有著大量的業(yè)余聯(lián)賽及青少年比賽的存在,需要大量云南本土裁判執(zhí)法比賽,但是目前云南省昆明市足球裁判員總數(shù)較少并且水平不高,從另一方面制約了云南足球的發(fā)展。

1.云南省足球裁判員的狀況

1.1云南省足球裁判的發(fā)展現(xiàn)狀

目前在云南省足協(xié)及昆明市足協(xié)注冊的裁判員有210人(女18人),其中國際級1人,國家級8人,一級76人,二級125人。他們來自于全省各地,多數(shù)集中于昆明、楚雄、開遠、麗江等足球開展較普及的城市,分布很不平衡。

1.2云南省云南省足球裁判員的年齡

通過調查,目前云南省的足球裁判員的年齡主要集中在20歲―40歲之間。在接受調查的100人中20歲―30歲的裁判員有55人,占55%;30歲―40歲有33人,占33%;而40歲以上的裁判只有12人,只占總比例的12%其中還包括一名國際級裁判和一名執(zhí)法中甲的國家級裁判員。從中不難看出云南省足球裁判隊伍呈現(xiàn)年輕化的趨勢!

1.3云南省足球裁判員的“裁齡”

通過統(tǒng)計結果可以看出“裁齡”在3年以下(包括3年)的裁判員有39人,這些人多為低級別剛剛從事裁判工作的年輕裁判員。且從表中可看出級別越高的裁判員“裁齡”也越高,“裁齡”在12年以上的裁判中就有6名國家級和1名國際級。

1.4云南省足球裁判員學歷狀況

在接受調查的一百人中其中大學本科生76人,占76%;大專學歷18人,占18%;而大專以下學歷僅為6人。從圖中可看出云南省足球裁判員的文化素質較高。

1.5云南省足球裁判員的職業(yè)構成

在所調查的100名云南省裁判員中,體育教師47人,在讀學生41人,足協(xié)工作人員5人,從事其他職業(yè)7人。這主要與裁判員的工作特點和性質有關。體育教師和學生跟其它企事業(yè)單位職工相比與裁判工作聯(lián)系更為密切,空余時間比其它職業(yè)多。加之高水平職業(yè)比賽多為賽會制,需要裁判員離開居住地10―15天,甚至更長,所以教師和在校學生比其它職業(yè)者占優(yōu)。

1.6云南省各級裁判員的培養(yǎng)

通過對足協(xié)工作人員及裁判員講師的訪談得知云南省與全國其他地方足球裁判員的培養(yǎng)機制相同,沿襲了足協(xié)辦班、足協(xié)培養(yǎng)、足協(xié)考核、足協(xié)聘任的模式。但在裁判員的培訓工作,內容、時間、方式上還是存在一些問題。且一級裁判員培訓班不是每年固定開辦的,而是在具備條件是才舉辦。國家級培訓班則是有中國足協(xié)直接舉辦云南省足協(xié)和昆明市足協(xié)推薦優(yōu)秀裁判員參加??梢钥闯鲈颇鲜∽闱虿门袉T初級培訓班開展較多但培養(yǎng)出的裁判員素質并不高,而高層次培訓班開展較少。

2.制約云南省足球裁判發(fā)展的因素

2.1云南省足協(xié)與昆明市足協(xié)矛盾

昆明市是中國足協(xié)足球重點城市也亞足聯(lián)亞洲展望計劃的重點城市所以昆明市擁有獨立的足球協(xié)會。在比賽舉辦和裁判員培養(yǎng)上昆明市足協(xié)與云南省足協(xié)有一定利益沖突,導致雙方矛盾叢生。在裁判員的管理上雙方均獨立注冊獨立管理獨立培養(yǎng),即在昆明市足協(xié)注冊的裁判員就不能到云南省足協(xié)注冊,而在云南省足協(xié)注冊的裁判員也不能再到昆明市足協(xié)注冊。而雙方注冊的裁判員均不能執(zhí)法對方舉辦或承辦的比賽。這也導致雙方優(yōu)勢裁判力量無法集中。因為雙方獨立培養(yǎng)獨立注冊獨立管理,所以雙方都需要大量裁判員,使得裁判員的考核不規(guī)范不完善。這樣的惡性發(fā)展方式最終影響這個云南省足球裁判員的發(fā)展。

2.2云南省、昆明市足協(xié)對裁判員缺乏有效管理

通過對資深裁判員及足協(xié)裁判長的訪談得知云南省、昆明市足協(xié)對裁判員的管理較為松散,不系統(tǒng);裁判員之間缺乏交流而且足協(xié)沒有定期組織注冊裁判員進行理論學習和比賽觀摩,僅在舉辦比賽前對裁判進行集中學習,次數(shù)較少。足協(xié)領導對裁判工作的管理重視程度不夠,裁判委員會組織結構人員不足,分工不明確,對注冊裁判員的建檔工作不夠細致,裁判員人才資料庫不夠完善。表彰和和處罰的情況缺少政策的界定,缺少與裁判員有關的政策法規(guī)及紀律性文件。

2.3云南省、昆明市足協(xié)對裁判員工作支持力度不夠

云南省擁有大量的業(yè)余比賽如昆明市足協(xié)舉辦的“都市周末”,云南省足協(xié)舉辦的“新報杯”。而這些比賽中出現(xiàn)許多暴力事件,比賽雙方經常因為輸球而歸罪于裁判,辱罵裁判攻擊裁判的事情時常發(fā)生。因為云南省省足協(xié)和昆明市足協(xié)均獨立管理使得對這些辱罵攻擊裁判員的球員的處理不統(tǒng)一,這些被一方停賽的球員轉投另一方的比賽。無法對這些球員起到制裁作用也無法保證裁判員的安全,使得部分裁判因為對自身安全考慮放棄裁判這一職業(yè)。

3.結論與建議

云南省、昆明市足球裁判員具有整體年齡結構合理、高學歷的特點,為足球裁判員隊伍可持續(xù)發(fā)展、往更高級別的發(fā)展提供了可能。

建議通過云南省足協(xié)與昆明市足協(xié)以及雙方裁委會的的共同努力,構建裁判員的管理網絡和體系,雙方共享裁判員資源,要形成一個選擇-培養(yǎng)-考試-錄用-管理的系列環(huán)節(jié),選拔和培養(yǎng)是基礎和前提,考試和錄用是手段和方法,使用和管理是目的和保證。完善對注冊裁判員的建檔工作,建立云南省裁判員人才庫。

拓寬云南省足球裁判員選拔渠道,加大對足球裁判員的宣傳力度,依靠學校和教育部門,最大限度的發(fā)揮各高校優(yōu)勢,大力培養(yǎng)高校學生足球裁判員;特別是對裁判員的職業(yè)理想、職業(yè)道德、知識水平、心理素質、體能素質的培養(yǎng)。一名優(yōu)秀裁判員的周期較長,裁判員從初級到高級必須經過長時間的實踐。對年輕裁判員的培養(yǎng)不能急功近利、拔苗助長,培養(yǎng)計劃要有周期性和持續(xù)性。逐步提高我省足球裁判員的數(shù)量和質量,建立金字塔式的裁判員培養(yǎng)模式。(作者單位:云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參考資料:

[1] 洪家云.我國男子足球裁判員的現(xiàn)狀及發(fā)展對策[J].體育學刊,2002(03).

[2] 斯力格.足球裁判員的素質結構與分析[N].沈陽體院學報,1999(1)

[3] 顧偉杰.足球裁判員必備的基本素質[J].山東體育科技,1998,(04).

[4] 陸俊.回顧與展望:改進和完善中國足球裁判工作[J].體育博覽,1996(4).

[5] 謝耿芳.足球裁判員應具備的素質與能力[N].肇慶學院學報,2003,(02).

[6] 黑曉虎.論足球裁判員的道德素質[N].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2,(S1).

[7] 麥堅良.淺談普通高校學生足球裁判員的培養(yǎng)[N].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07).

第4篇

關鍵詞:永州市中職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機制;思考

1.前言

目前,我國已經建立了較為系統(tǒng)的中職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制度,永州市政府、社會團體以及愛心人士等對永州市各個中職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力度也在逐漸的上升。為了貫徹落實好我國相關的資助政策,本文對永州市中職學校的學生資助管理工作進行一個調查與了解,發(fā)現(xiàn)部分學校在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中存在些問題,造成了資助的不公平,甚至有少部分家庭經濟確實十分困難的學生并沒有得到資助,還有的是少部分經濟不困難的學生通過認定機制的考核獲得了資助,其根本的原因是因為沒有建立一套適合中職學校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認定機制。因此,本文在此對這部分的內容進行一個深入的分析與研究。

2.研究的相關概述

2.1研究的意義

目前,永州市中職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作為一項以學生為主要服務對象的工作,還沒有一個定性的標準,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永州市中職學校資助的公平性,從而造成了一些該被認定卻沒有通過認定,不該被認定的卻通過了認定的結果,導致部分真正困難的學生得不到應有的資助,使有限的資源落到了家庭經濟不困難的學生身上。只有進一步建立健全永州市中職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認定機制,才能夠有效的對中職資助資源進行合理配置,營造一個和諧、公平、誠信的中職資助環(huán)境。

2.2研究的目的

中職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認定工作是做好中職資助工作的必要條件與重要基礎,本文主要是通過加強對永州市中職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機制的分析及研究。為相關部門提供有效的參考依據,更好的完善永州市中職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認定體系,解決家庭經濟真正困難學生的經濟問題。有助于促進社會、學校、學生更好的了解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問題。最終使每一個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都能享受到來自國家、社會的溫暖,以提高永州市中職資助的精準度。

3.永州市中職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機制的現(xiàn)狀分析

3.1永州市中職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機制概況

關于永州市2013-2015年在校的中職學生總人數(shù)與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人數(shù)的基本情況,為了確保情況與制定出更好的對策,對永州市的數(shù)十所中職學校進行了調查。根據相關的數(shù)據顯示,最近三年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數(shù)量以及規(guī)模等變化幅度并不是非常明顯,基本上處于同一個層次。以下是關于本次的調查情況,如下所示:

以上就是永州市部分中職學校三年的調查統(tǒng)計結果,這些中職學校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具備以下這些特點:在性別結構方面上,女生的比例稍微高于男生的比例;在地域結構方面,永州市南六縣的學生比例高于北五縣學生的比例等。總的來說,其具體的情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認定的標準。永州市中職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按照困難的程度劃分為幾種不同的類型與等級,就是A類家庭經濟特別困難的學生,B類,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目前,永州市已建立了永州市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信息平臺,作為學生受到資助的基本前提條件,也為精準資助創(chuàng)造了條件。

第二,認定程序。永州市中職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一般是在每年的十月份開展。其認定的工作對象通常是剛進入學校的新生。如家庭出現(xiàn)了突然的變故,學生可以臨時申請困難認定。其認定的具體程序與機制如下圖所示:

永州市中職學校認定程序與機制圖:

3.2永州市中職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機制不完善的地方

3.2.1學生家庭經濟困難程度無法進行合理與科學的界定

永州市中職學校的學生來自全市不同的地方,一些家里離學校近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家庭可以通過家訪的形式進行一個真實的調查與了解,從而對其困難等級進行界定。其他一些遠一點的學生的真實情況就比較難去了解,只能夠根據其出具的調查表以及相關的證明來進行一個最終的判定。由于學生開具的證明只能夠證明其屬于當?shù)氐呢毨?,但是是否歸屬于學校的家庭經濟困難得學生還無法進行界定和鑒別。這也是我國絕大部分學校認定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難題。

3.2.2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所需材料的可信度較低

根據對永州市中職學校的調查發(fā)現(xiàn),在對經濟困難學生進行認定的過程中,主要是以學生出具的貧困證明為最主要的認定材料。但是,學生出具的貧困證明的真實性不高。根據對學生的采訪得知,有的學生因為家庭和村里的干部、領導等有一定的關系,就可以隨意蓋章。并且有部分的村委會在對學生提交的家庭經濟困難得申請表格審核不嚴格,對具體內容的真實性調查不足。正是由于這些原因,從而造成了貧困證明十分容易得到,導致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真假難辨。

3.2.3班級民主評議缺乏公正、客觀的評價

永州市中職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過程是由班主任組織部分任課教師和班委會成員組成的小組進行民主評議的一個過程。在新生入校階段班主任對學生情況不夠了解,而對已充分了解學生的班主任和班委會在評審過程中又容易夾帶私人感彩,況且有的同學與班上的其他同學相處一般,出于心理自卑不敢告訴同學們自己的真實家庭情況,更有些學生雖然家庭經濟不困難但因為與同學之間關系較好,也能申請到貧困生指標等等,這些原因都造成班級評議不夠公正和客觀,甚至不能如實的反映真實問題,造成學校認定結果的準確率不高,缺乏一定的公信力。

3.2.4認定工作實施中標準不夠規(guī)范

我國關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分類總共有兩種:特別貧難、一般貧困。按照有關文件中規(guī)定,能夠支付起在校期間所有的生活費,但是又存在一定困難的屬于一般貧困的范圍;完全無法承擔在校期間學習生活費用的屬于特別貧困范圍。但是這種界定是非常模糊的,并不能夠有效的指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認定工作。我國并沒有制定統(tǒng)一的指標與量化的標準,所以目前中職學校在認定貧困學生的實際工作中只能夠靈活認定。但是每個學生的情況又不相同,因此建立一套統(tǒng)一的認定標準是貧困生認定工作標準不夠規(guī)范的主要原因。

3.3.5學校認定機構設置與人員的配置不合理

由于我國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力度的不斷加大,學生資助管理工作在中職學校的日常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與地位越來越突顯。但目前,永州市各中職學校資助專員的工作非常的復雜與繁瑣,學生與資助專員之間的人數(shù)配比嚴重失衡,學生資助管理工作時常被資助專員的其他工作所埋沒,資助專員在資助工作開展過程中缺乏創(chuàng)新,從而導致中職學生資助管理工作不到位,效果并不明顯。

4.完善永州市中職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機制的對策

4.1教育行政職能部門應當實行監(jiān)督,建立學生意見反饋機制

教育行政部門應該對學生資助工作情況進行監(jiān)督,建立意見反饋的渠道。由于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生活、學習是比較密切的,所以可以得知彼此的信息,比如平時穿什么衣服,用什么手機等等,教育行政部門要建立監(jiān)督反饋、溝通機制,有效的對學校資助進行管理,促使資助的公平性。監(jiān)督機制的建立,可以強調以人為本的學生管理作用。教育行政部門定期和學生進行溝通與交流,充分的了解學生的建議與想法,回答學生關于資助方面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學生資助管理工作的效率。

4.2教育行政職能部門應當開展實地走訪,建立家訪核查機制

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一直以來都是中職學校資助工作的主要對象,對該對象的認定、核查、走訪等是核實資助工作的主要內容之一。因此,教育行政部門要有針對性的對中職學生受資助情況進行走訪調查。開展走訪調查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更加深入了解學生的真實家庭經濟情況,從而有針對性的開展資助工作。在走訪調查中,雖然不能夠將學校的每一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都走訪到位,但是可以通過隨機、實地走訪工作的開展,極大避免與杜絕弄虛作假的行為,可以更好的促進中職學生資助工作的順利展開,維護貧困學生的切實利益。

4.3教育行政職能部門應當嚴懲弄虛作假,建立誠信追究機制

經過對永州市中職學校學生的實地調查之后,我們發(fā)現(xiàn)目前中職學校貧困生認定工作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比如建檔的問題、甚至還有弄虛作假的現(xiàn)象等。為了有效的避免與杜絕該種情況的發(fā)生,教育行政職能部門要建立一套誠信追究機制。如果發(fā)現(xiàn)學生存在這種不良行為,取消其資助資格,情節(jié)嚴重的交給學校嚴肅處理。教育行政職能部門通過建立該機制,可以有效的提高資助育人的效果,確保資源的合理分配,保障教育的公平性。因此,永州市教育行政職能部門要加大誠信資助的宣傳力度,加強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杜絕弄虛作假現(xiàn)象的發(fā)生,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育人環(huán)境。

5.結束語

本文主要是針對永州市中職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機制進行思考,通過此次的分析與研究,發(fā)現(xiàn)并總結了目前永州市中職學校在貧困生認定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并提出了進一步完善該機制的建議與對策??偟膩碚f,通過本次研究,加強了對永州市中職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管理工作的認識與了解,為今后的管理工作很好地建議。

參考文獻:

[1]黃占旺.國家助學金資助對象評價指標體系的探討[J].世界華商經濟年鑒?高校教育研究.2013(5):22.

[2]肖小瓊等.新資助政策下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初探[J].成都大學學報(教育科學).2012(3)14.

[3]張福友.高校在落實國家資助金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呼倫貝爾學院學報.2010(03):56.

第5篇

關鍵詞:中醫(yī)院校;教學;階梯式;常態(tài)化;評價指標;必要性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04-0267-03

中醫(yī)學作為一門服務于人類自身的自然科學性質,要求我們醫(yī)學教育工作者對教學質量保持永無止境的追求。但如何有效保證和持續(xù)提高中醫(yī)學人才培養(yǎng)的質量,一直是困惑高等中醫(yī)院校的重要問題。國家為持續(xù)有力地監(jiān)控高校教學質量,教育部對各高校教育進行了全面評估,這對高等教育質量的持續(xù)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作為一種周期較長的外部評價形式,由于其評價范圍全面、指標體系復雜、組織實施較為困難等要素,很難高頻率、經常性地開展。然而教育質量保證的最根本動力在于高等院校對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不懈追求,故如何充分學習借鑒高等教育評估構建由教研室至二級學院再至學校的階梯式、常態(tài)化的教學評價體系,對提高持續(xù)高等院校教學質量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一、高等教育評估的情況

1.世界范圍內高等教育評估展開的主要模式與經驗。由于各國發(fā)展高等教育的理念和路徑不同,政治經濟環(huán)境各異,其高等教育評估的方式也具有明顯差異性,形成各自的行為模式。概括來說,世界范圍內的高等教育本科教育評估,從政府對評估活動的參與度來看,主要有三種模式,即以美國為代表的社會自主模式、以法國為代表的政府集權模式和以荷蘭為代表的元評估和以英國為代表的中介評估的政府指導模式。其評估取得的基本經驗主要有以下幾方面:①國家在高等教育評估的發(fā)展方向上應起到充分的主導作用,并將其作為高等教育改革、制訂配套政策的重要依據。②教育評估的法制化、規(guī)范化、客觀化、民主化、多樣化、個性化應是基本的發(fā)展方向。③在教育評估過程中,應充分發(fā)揮各行業(yè)學術專家的作用,鼓勵、支持、引導學術界自覺為其行業(yè)質量承擔集體責任。④應鼓勵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對高等教育質量進行的監(jiān)督。⑤應逐步構建集高等教育各利益方于一體的立體的教育評估系統(tǒng),逐步實現(xiàn)評估機構的專業(yè)化和評估程序的穩(wěn)定化。⑥在評估過程中應特別突出對教與學的過程和質量評估的重要性。⑦在開展高等教育評估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國情和各類院校的特殊性和各個院校的個性化。

2.我國高校開展教育評估的現(xiàn)狀分析。到目前為止,全國高等院?;旧先拷邮芰私虒W評估,從評估的結果來看,大部分院校符合國家教育部規(guī)定的辦學標準,教學評估在教學條件、教學管理、教學檔案建設等方面大大推動了我國高等教育的發(fā)展。近20年來,我國教育評估研究者對教育評估的本質、目的、對象、性質、基本原則、基本過程、主要類型及其功能與特點、指標體系和評估標準、組織與制度、方法、心理與調控等進行了深入探討。與此同時,我國先后對不同的本科學校分別進行了本科教學工作的合格評估、優(yōu)秀評估和水平評估,評估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為我國高等教育的改革和發(fā)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①被評學校明確和端正了辦學指導思想,重視對基本教學規(guī)律的認識與掌握,理清了教學工作的思路;②促進了高等學校教師隊伍教學與研究水平的不斷提高和高校優(yōu)秀人才的脫穎而出;③促進了學校及有關部門對高等教育的投入,改善了教育基礎設施,提高了人才培養(yǎng)質量,改善了辦學條件,提高了教學水平;④促進了學校完善、改進管理制度,實現(xiàn)了科學化、正規(guī)化管理,不斷增強高等學校乃至高等教育發(fā)展的后勁。⑤通過本科教學質量的評估,進一步加強了國家教育管理部門對高等學校教學工作的宏觀管理和指導。

二、教學質量階梯式、常態(tài)化評價指標體系構建之必要

無論是世界模式還是中國模式,高等教育評估教學質量評價范圍雖全面,但因為指標體系復雜、組織實施較為困難等要素,很難高頻率、經常性地開展。因而需要建立一種由低級到高級系統(tǒng)的、以教學為中心,將教學質量作為院校生存與發(fā)展的生命線,借鑒高校教學評價的基本思路、理念和做法,自覺地建立健全內部教學質量保障長效機制,經常性地開展內部教學質量評價,不斷發(fā)現(xiàn)和解決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從而達到持續(xù)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如此可將不定期評估轉為定期評價。構建由教研室至二級學院再至學校的階梯式、常態(tài)化的教學評價體系,對提高持續(xù)高等院校教學質量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1.教學評價階梯化內涵?!半A梯式”目前尚未明確定義,可理解為事物由較低層次逐漸向較高層次遞進,將其運用至教學評價中意指評價由教研室、二級學院、學校由低至高三個不同層次的評價。

2.教學評價常態(tài)化的內涵。所謂教學評價常態(tài)化,是相對于教學評價的非常態(tài)化開展而言的,是指高等院校堅持以教學為中心,將教學質量作為院校生存與發(fā)展的生命線,借鑒教學評價的基本思路、理念和做法,自覺地建立健全內部教學質量保障長效機制,經常性地開展內部教學質量評價,不斷發(fā)現(xiàn)和解決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從而達到持續(xù)提高教學質量目的而進行的內部質量控制過程。所以,對于“教學評價常態(tài)化”內涵的把握,有四個層次的理解:①高等院校首先要有以教學為中心、將教學質量作為生存發(fā)展的生命線、主動開展內部質控的強烈意識。②要逐步建立健全內部教學質量評價與監(jiān)控機制。③在行動上要經常性地開展質量評價活動。④在效果上對評價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和不足,要有效解決,這也是常態(tài)化開展教學評價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

3.中醫(yī)院校教學評價常態(tài)化的特點。中醫(yī)學與現(xiàn)代醫(yī)學構成我國醫(yī)療衛(wèi)生的主體框架,兩者均能為患者提供有效服務,然而兩者的特色亦非常鮮明。中醫(yī)的生命力在于臨床療效,強調正確理論指導;強調整體觀念與辨證論治;強調讀經典、做臨床、跟名師、學名醫(yī);強調建立中醫(yī)的辯證思維方式,用中醫(yī)的思維方式去解決臨床問題等。

三、具體實施方案

1.指導思想。構建中醫(yī)院校教學質量階梯式、常態(tài)化評價指標體系的目的在于為中醫(yī)院校教學及其管理引入新的教學評價方法和手段,完善教學的監(jiān)控和常態(tài)化評價制度,為提高教學質量提供科學決策的依據。在構建評價指標體系過程中主要遵循以下幾方面:①繼承高等教育評估的指導方針。應用新的評價指標體系開展教學評價活動,要繼承和貫徹以評促建、以評促改、評建結合、重在建設的原則,重視評價本身的導向性、診斷,目的是通過評價,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②突出中醫(yī)特色。新的教學質量常態(tài)化評價指標體系,既要考評普通意義上的醫(yī)學院校人才培養(yǎng)的一般特性,又要充分體現(xiàn)培養(yǎng)對象為中醫(yī)這一傳統(tǒng)醫(yī)學的本身的特點與規(guī)律。③能客觀反映當前醫(yī)學教育的發(fā)展趨勢。近年來,隨著醫(yī)學教育事業(yè)的迅猛發(fā)展,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標準,無論是國際的、國家的都會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而變化,作為反映、引導、落實這些新變化、新要求、新趨勢的有效手段之一,床教學評價指標體系自身應首先作出相應改變。因此,新的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應能較好地反映出這一趨勢和要求的重點內容。④評價指標的易操作性。指標體系中所設置的指標、考評的方法要注意能反映影響教學質量的主要方面。在具體評價的過程中,指標體系和評價方法應充分體現(xiàn)簡單易操作的特點,降低評價活動的難度,減少評價專家的工作量,為常態(tài)化開展評價活動創(chuàng)造條件。

2.評價內容。中醫(yī)院校教學質量常態(tài)化評價內容:二級學院設置滿足教學任務要求的情況、圖書情報及信息檢索的教學資源量、使用便利性、師資隊伍結構、學科專業(yè)網站建設及學員使用情況、教材、教學準備、課堂教學質量、學員滿意率調查、領導重視程度、教學獎懲制度、組織機構、規(guī)章制度健全程度及落實情況、教學檔案完整性及歸檔及時性、師資培養(yǎng)、教學方法與手段改革等。

3.步驟與方法。①文獻調查。界定教學評價階梯式、常態(tài)化等相關概念;解析中醫(yī)學院各層次學生培養(yǎng)目標;收集目前已有的中醫(yī)學院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對同類指標進行歸納整理;通過因果分析圖法,對中醫(yī)學院教學質量的影響因素進行匯總歸類。②遴選評價指標。在進行文獻調研和專家訪談的基礎上,通過目標分解和歸類合并,結合教學評價常態(tài)化的內在要求,對中醫(yī)學院質量常態(tài)化評價指標進行設置;遴選指標,初步形成中醫(yī)學院教學質量常態(tài)化評價指標體系。③專家論證與深度訪談。通過Delphi法、層次分析法等,對擬定的臨床教學質量常態(tài)化評價指標體系進行專家論證與專家的深度訪談,確定各級指標的權重系數(shù)以及評價標準。④體系設施。在中醫(yī)院校內設施該階梯式、常態(tài)化評價指標體系。⑤結果匯總、分析及形成報告。對相應結果進行匯總,數(shù)據統(tǒng)計分析,并形成相關報道。⑥總結??偨Y經驗,彌補不足,進一步完善評價體系。

四、中醫(yī)院校開展教學評價常態(tài)化的意義

常態(tài)化開展高校內部的教學工作評價,是高等院校注重內涵建設的具體體現(xiàn)。它符合了高等教育重在提高質量的時代要求,對于進一步確立院校內部二級教學單位在教學管理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轉變教學管理模式、明確各級教學管理部門職責、引導基層教學單位建立更科學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定期審查教學質量、總結分析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并及時整改,有重要意義。故這要求我們中醫(yī)教育工作者必須注重中醫(yī)教學質量的持續(xù)培養(yǎng),建立一個符合中醫(yī)特色的常態(tài)化教學評價體系。

參考文獻:

[1]李慧仙.我國高等教育評價指標體系問題與對策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3,(4):27-28.

[2]王云貴.高等醫(yī)學課程模式研究[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第6篇

班主任隊伍在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發(fā)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班主任隊伍建設也成為高校建設日益重要的組成部分。今天小編給大家整理了小學四年級第二學期班主任工作總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四年級第二學期班主任工作總結范文一班主任工作千絲萬縷、繁瑣羅嗦。一個學期來,我能時刻牢記 “ 愛崗敬業(yè) ” 和 “ 為人師表 ” 的職業(yè)道德為宗旨,在實際工作中不辭勞苦地主動開展班級管理和德育教育,在領導的關心、支持、指導和幫助下,圓滿的完成了本學期的教育教學任務?,F(xiàn)就本學期的工作做如下總結。

一、教育工作

我們人,其中男生男孩多,而且淘氣,男孩中差生也多。但班級凝聚力強,班級集體榮譽感強。 在班級管理方面,我首先實行 “ 記帳 ” 管理。就是對學生每天在校情況好與壞一一進行記錄犯錯誤累計三次找談話,幫助分析錯誤原因,改正了給予獎勵。四年級是孩子的一個轉折期,身體、思想都在突飛猛長,而且個別同學思想變化大,逆反心理也強,如果只是一味地要求他們做這、做那,他們根本不服管, 容易和 老師產生對立情緒。對他們進行了 “ 記帳 ” 管理,學生能嚴格要求自己,對自己表現(xiàn)的好壞一目了然,即使犯了錯誤,批評到他們頭上,也能心服口服。 其次,對班級的各個部位實行崗位責任制。就是班級中無論是大事還是小事,都有固定的人去管,如開門、自習、責任區(qū)、發(fā)作業(yè)、收作業(yè)、課間紀律、站隊、圖書管理等等。都有人去管理,有人去做,我也從繁重的班級管理工作中解放出來。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我取得了家長對我的支持和信賴。要想教育好學生,家長就必 須支持 老師的工作,我從多方面做家長的工作,站在家長的角度談孩子,和家長達成了共識,無論是家里發(fā)生的事,還是學校發(fā)生的事,家長都愿意和我說一說。正因為如此,我們班才形成一個團結、向上、積極進取的班級。 在我的班級里,從來沒有學生敢和我頂嘴的,有的孩子剛剛范了錯誤我批評過,可是轉眼又和我很親近,我真的覺得這些孩子真的懂事了,也長大了!

二、教學方面

這學期我雖沒有做過什么高層次的公開教學,可是我的教學工作可都每走一步都是腳踏實地的,從沒有絲毫的放松過。除了備課,上課以外,我還堅持每天批改學生的家庭作業(yè),作到批后讓學生及時改錯誤。我們班的學生很多任課教師都說,紀律很好,學生的聽課狀態(tài)很好,也很愛發(fā)言。在我的課堂上,學生的發(fā)言總是絡繹不決,爭先恐后,但是學生發(fā)言很積極,但是學生發(fā)言很積極,可是動手卻很懶,不愿意寫,針對本班的實際情況,我堅持每天的自習時間讓學生造幾個句子,為的是能提高學生的造句能力;每周的下午第二節(jié)科學課的時間,我還讓學生帶來家里的課外書在課堂上看,為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閱讀的能力和習慣;班級成立了圖書室,利用課余時間可以看課外書,增大閱讀量,培養(yǎng)學生的讀書的興趣,教育學生多讀書,讀好書。我堅信只要我努力,一定會使我們班的學習成績是最棒的。

三、其他方面

學生的進步是值得驕傲的,取得的成績更是讓人高興的,在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中,我們班也是從不甘落后的。在校冬季運動會上,我們班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班級的衛(wèi)生方面也是做的井井有條,每天學生們都能及時徹底的完成掃除任務,把學校和班級當成了自己的家。另外,在本學期我還利用空閑時間寫了多篇省、市級的論文,還獲得了諸多的榮譽。我想我所做的一切,領導是認可的,我的付出沒有白費,學生的進步和取得的成績就是最好的回答,不是嗎! 以上是我對本學期教育教學工作的總結,還有很多的不足該去改進。我相信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會一如既往,用我全部的愛心和耐心去教育我的學生,我成為學生學習的伙伴,共同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讓這個班級體成為所有人羨慕的焦點!我也時時切記:勤能補拙,時間就是效率,時間就是質量,時間就是生命,付出就有收獲!

小學四年級第二學期班主任工作總結范文二本學期我擔任四年級的教育教學工作。在這個學期里,為了搞好本班的班風、學風,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提高少年兒童德、智、體、美、勞多方面的素質,做了下面幾點工作:

一、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習慣。

(1) 培養(yǎng)學生遵守紀律的習慣。已故偉人曾經指出:“紀律是執(zhí)行路線的保證?!痹趯W校,紀律是教學質量的保證。本學期,我結合學校的班風量化評比,經常利用班會課和品德課,教育學生怎樣遵守課堂紀律。平時上課發(fā)現(xiàn)某些同學或者某個小組做得好的及時表揚,在班中樹榜樣,發(fā)現(xiàn)不良現(xiàn)象及時糾正。在班定下班規(guī),要求學生執(zhí)行學校的學生行為規(guī)范條例和班風量化標準,并實行班干部分工負責,讓學生自己管理自己。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班里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同學都能做好,還有三幾個紀律觀念薄弱者經常要老師教育才做好一陣兒,以后還要加強教育。

(2) 培養(yǎng)學生文明禮貌的習慣。即要求學生做到儀表美、語言美、心靈美。強化要求學生執(zhí)行學校的學生行為規(guī)范,衣著整潔,佩戴好紅領巾,不赤腳、不穿拖鞋上學,由班干部督促檢查,結合評比制度,促使學生自覺自悟,現(xiàn)在同學們都已經養(yǎng)成了這個良好習慣。在語言行動上,同學們懂得講文明禮貌,無論在校內、校外,他們見到老師都很有禮貌地叫聲“老師好!”同學之間團結友愛,互相幫助,拾到東西交公的好人好事不斷涌現(xiàn)。從他們的行動已經可以看到:在他們小小的心靈里已經發(fā)出美的明芽。

(3) 培養(yǎng)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習慣。現(xiàn)在,在教育報刊上,經常提到“要改革課堂教學,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老師是課堂教學中的組織者和指導者”等字眼,在課堂教學中,也經常采取多種形式培養(yǎng)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如讓學生閉上眼睛聽錄音,欣賞課文某個片段。放幻燈投影,要求學生看圖回答有關問題。分四人小組自讀自議課文,畫出生字詞。分角色朗讀課文,讓學生說出自己喜歡的詞語和句子,用游戲形式鞏固生字,用表演形式體會課文中角色的思想感情。這樣,既調動了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又訓練了學生動口、動腦、動手的能力,也培養(yǎng)了口頭表達和扮演角色的能力。

二、培訓班干部。四年級班主任工作總結要搞好一個班的工作,就得有一支能干的干部隊伍,本學期開始就改選了班干部,并給他們分工負責,明確自己所做的工作。還經常教他們怎樣做好工作和了解在工作中有哪些困難,教育班干要以身作則,自己首先要做好,管理他人才能服眾。如了解到某個班干部在某項工作上有困難,老師就協(xié)助他解決,定期召開班干會

議,對工作做得好的干部表揚鼓勵,對做得不夠好的干部提出建議,教育他要注意改進,真正做個好干部。經過幾個月的培訓,班干部不但工作大膽,還做得很有條理,在班同學中威信也高。

三、做好家訪工作。

老師要教好學生,除了做好校內的教育、管理外,還要做好校外的工作,要與家長聯(lián)系,取得家長協(xié)助,才能把學生教好。平時我都注意做好這個工作,特別是那些頑皮的同學更要家長共同管教。以前有六、七個同學在校外經常損壞別人的東西,在校內也時常與同學爭吵,經過老師和家長的多次教育,現(xiàn)在改變很大,基本能遵守學校的學生規(guī)范了。

小學四年級第二學期班主任工作總結范文三作為一名教師,特別是一位班主任,是很幸福的一件事情,因為那可以體驗到別人無法體驗的快樂。

作為班主任,我可以感受到班級慢慢進步的快樂。

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車爾尼雪夫斯基也說:“教師把學生造成什么人,自己就應當是這種人?!卑嘀魅卧趯W校里和學生接觸的時間最長,在學生面前自己是一面鏡子、一本書。因此規(guī)范學生的行為,首先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在教育工作中要求學生做到的,我首先做到。

班級是整體,是一個家,在我這個“家長”的培養(yǎng)下,看著它慢慢的長大,那是一種無法用言語表達的快樂和自豪。

一、培養(yǎng)班干部隊伍是直接影響班級質量的因素之一。

以前的我,總覺得學生還小,還沒有那么強的能力去管理一個班;總覺得自己還很年輕,還有足夠的精力去應付他們;總覺得自己有很多時間,畢竟自己與學生朝夕相處的,對他們的問題我可以一一去分析??墒俏义e了,我的管理代替不了學生的;問題不能出現(xiàn)以后才去解決。

我 和朱 老師一起選定一個學生,然后充分的肯定她,讓她先在班級樹立威信,然后著手培養(yǎng)她的一些管理要領?,F(xiàn)在這名學生已經慢慢的走向成熟了。如今我最自豪的時候就是別班的班主任和我說,在他們找不出這樣的班干部,能把那么調皮的學生都管牢。

二、營造良好的班級氣氛是促進班級進步的另一有利因素。

在班級理念上,我積極主張這樣一個理念:積極的人象太陽,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極的人象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樣。而且自開學的第一天我就把這樣一個理念教給了全班學生,這個理念一直貫穿于我治理班級的整個過程中。為了配合這個理念,我自己為班級設計了兩套獨特的掌聲,一套是用來鼓勵自己的,一套是用來鼓勵他人的,通過這些理念和掌聲,激發(fā)學生的斗志。一個班級必須要有鐵的紀律,一切行動聽指揮,步調一致才能得勝利。凡是違反紀律的學生一定要受到紀律處分,而且班主任一定要堅守自己的原則,一旦有一次你沒有遵守你自己的原則,那么你將變成一個沒有原則的人。

三、引導學生自我管理是提高班級成績的又一關鍵因素。

可以提高他們自我教育的能力。從根本上說,兒童能否受到良好的教育,有內外兩個方面因素的影響。而引導小學生自我管理正是其內部因素發(fā)揮積極作用的重要途徑,使學生在更好的環(huán)境中接受教育,班主任除了要鍛煉自己的班級管理能力外,還應該善于引導小學生進行自我管理??梢哉f,班集體教學的順利進行離不開小學生的自我管理。引導全班的每一位同學,發(fā)揚主人翁精神,個個都成為班集體管理工作的積極參與者,班集體方可能成為健康完整的有機體.一方面,我們要對學生進行生活學習的獨立性教育。我在晨會、少先隊活動中宣傳“自己的事自己做”,并舉行各類小競賽激趣,強化意識。課外,我又主動與家長聯(lián)系,使學生獲得更多的培養(yǎng)獨立性的機會,保證了學校、家庭、社會影響的一致性。另一方面,我又愛護學生自我管理的積極性,經常進行成就強化。一般說來,少年兒童的心靈是純潔無暇的,他們樂于遵守紀律,樂于配合教師的工作,也樂于為集體服務。只要教育得法,每個孩子都會成為班級管理的積極參與者。使學生不斷體驗到成功的快樂,鞏固了進行自我管理的意識。

四、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習慣,才是教育的真諦。

1、培養(yǎng)學生課前預習的習慣習慣。

課前預習能夠提高聽課的效果,這樣,變被動聽課為主動學習,牽牛牽住了牛鼻子了,主要矛盾解決了,其它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久而久之,會逐步提高聽課的效果,形成學習上的良性循環(huán)。

2、培養(yǎng)學生遵守課堂紀律的習慣。

紀律是教學質量的保證。平時上課發(fā)現(xiàn)某些同學或者某個小組做得好的及時表揚,在班中樹立榜樣,發(fā)現(xiàn)不良現(xiàn)象及時糾正。做到一個同學不聽課也不講課。在班里定下班規(guī),實行班干部分工負責,讓學生自己管理自己。在課堂教學中,也經常采取多種形式培養(yǎng)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如讓學生進行講題、動手操作、生生互講等活動,既調動了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又訓練了學生動口、動腦、動手的能力,也培養(yǎng)了口頭表達能力。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還有幾個紀律觀念薄弱者經 常要 老師教育才做好一陣兒,整個班里秩序有所好轉。以后還要加強教育。

3、培養(yǎng)學生積極復習的習慣。

孔子曰“溫故而知新”,復習不是簡單地重復。而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這個“新”主要指的是知識達到了系統(tǒng)化的水平,達到了融會貫通的新水平。系統(tǒng)化的知識有利于記憶,道理很簡單,孤立的事物容易忘記,而聯(lián)系著的事物就不容易忘記。想搞好知識的系統(tǒng)化,一要靠平時把概念和原理學好,為建造“知識大廈”備好料;二要肯于堅持艱苦的思考。思想懶漢,逃避艱苦思考的人,是不可能真正掌握好知識的;三要學會科學地思維。

五、重視與家長的聯(lián)系

班主任只憑自己的威信和力量是不可能取得教育成功的,必須力爭本 班科任 老師和家長對學生有一致的要求和態(tài)度,并時常同他們交換意見。 家長會是學校與家長聯(lián)系的重要途徑,應高度重視,確保會議質量,盡量與家長取得共識。充分調動家長的積極性,配合學校教育好孩子,這樣班主任工作才能更加順利輕松。

經過一學期的努力,班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遇學生犯錯誤,有時比較急躁,和一部分學生溝通時間較少等等。這些問題,我會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斷改進。

班主任工作讓我明白:班主任工作雖有規(guī)律可循,但教育對象是千差方別的。班主任只有區(qū)別不同情況,進行全方位的立體思維,做到左思右想、三思而后行,才能找到打開每一把“鎖”的“鑰匙””,提高班級工作的有效率和成功率。

第7篇

〔關鍵詞〕pis;能力評價;指標體系;專家賦權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4.02.006

〔中圖分類號〕g20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0821(2014)02-0026-06

隨著網絡應用的普及和網絡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新的信息服務形式不斷涌現(xiàn),比如個性化定制、個性化信息檢索、個性化導航、個性化推薦、個性化站點、個性化過濾等。人們對海量信息中有效信息的需求促進了pis在各個行業(yè)的興起,如電子政務中的pis、數(shù)字圖書館中的pis、商情網站的pis、醫(yī)院網站醫(yī)療信息的個性化服務等。pis有著誘人的市場潛力,并逐漸成為國內外許多信息服務行業(yè)占有市場的強有力的競爭手段。為了監(jiān)督與促進pis在各個行業(yè)的推廣與完善,有必要對信息服務行業(yè)的pis能力進行綜合評價,因此,建立一個科學、合理地評價pis能力的指標體系顯得尤為重要。我國最近幾年對pis的研究比較多,大多數(shù)文章都是對pis理論進行的研究,在信息服務評價指標的選擇和評價體系的建立方面,我國已有不少學者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如:2005年蔣琳[1]對網絡環(huán)境下圖書館信息服務能力的評價研究;2007年許振宇[2]對市級電子政務信息服務的評價研究;2010年朱雷[3]對我國醫(yī)院網站醫(yī)療信息服務的綜合評價研究等;2012年潘虹[4]對旅游公共信息服務的評價研究。近幾年有少數(shù)學者開始對pis的應用成熟度進行評價研究,如:趙偉[5]等基于證據理論建立了pis能力評價模型,并給出了具體算法;王曰芬[7]對pis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并利用層次分析法對關鍵影響因素進行了評價研究;劉華銀通過建立數(shù)字圖書館pis綜合評價指標體系,采用模糊綜合評判法對其進行全面評價等。上述說明在pis能力評價指標研究方面已具備了一定的研究基礎,總結研究成果發(fā)現(xiàn)已有的研究成果仍存在一些不足,如:對影響pis能力的影響因素分析不夠全面、系統(tǒng),選取的指標不具有代表性、全面性;對pis能力指標權重的賦權方法還有待改進,多數(shù)賦權方法采用的是主觀賦權法,如delphi專家調查法、層次分析法、最小二乘法、二項系數(shù)法等,也有的采用客觀賦權法,如專家聚類賦權、專家信息熵賦權等,主、客觀賦權法各有利弊,單純利用哪一種都會影響指標權重的合理分配,影響對pis能力的正確評價?;谏鲜?,本文試圖構建一個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科學、合理地評價pis能力的指標體系,提出一種綜合專家主、客觀賦權的賦權法,以求獲得一個pis能力評價指標的合理權重,提高對pis能力評價的效果。

指標體系的確定

1.1 指標層次維度的建立pis能力評價指標的選擇和制定,對信息資源建設、提高服務質量有著重要的意義。評價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評價體系的科學性和完善程度,完善合理的評價指標體系能夠幫助信息服務行業(yè)分析現(xiàn)狀,做出正確決策。評價指標體系對于整個評價活動起著統(tǒng)攬全局的作用,構建信息服務行業(yè)pis能力評價指標體系模型,應該探究pis的基本發(fā)展規(guī)律,關注pis過程的特點及其各影響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由于pis是一個復雜的服務系統(tǒng),其服務能力受服務人員、服務技術、服務環(huán)境等很多因素的影響,因此在進行指標的選取時,每個指標都是對系統(tǒng)的某種特征所進行的度量,反應pis能力的各項指標之間既相互聯(lián)系又相互制約。為了準確評價信息服務行業(yè)pis能力的強弱,根據pis能力影響因素結構,在查閱文獻資料[5-16]和專家訪談的基礎上,以科學性、通用性、可操作性、系統(tǒng)性、導向性、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等為指導原則,以影響pis能力的因素為基礎構架設計了評價指標的初始集,在此基礎上再經過專家小組討論和專家咨詢,最后從服務基礎設施與環(huán)境、信息資源、服務技術、服務人員、服務滿意度等5個層面構建了一套含有20個二級指標的pis能力評價指標體系,如圖1所示。圖1 pis能力評價指標層次結構模型

1.2 評價指標分析

1.2.1 基礎設施與環(huán)境對pis基礎設施與環(huán)境的評價主要從個性化服務空間、軟硬件資源和個性化服務系統(tǒng)3個方面進行,個性化服務空間主要指個人的學習空間

、團體協(xié)同工作空間以及信息服務臺等,軟件資源為通用軟件和一些高端軟件,硬件資源為個人計算機、掃描儀、打印機等,對個性化服務系統(tǒng)的評價主要從系統(tǒng)的結構、全面性、可利用性、可操作性、網絡化程度、動態(tài)性、自動更新能力、數(shù)據的存儲與組織方式等方面評價。

1.2.2 信息資源對信息資源的評價主要從信息資源的全面性、針對性、權威性、獨特性、實效性5個方面進行。對全面性評價主要從資源總量、各類型資源所占比例進行;針對性是指信息資源是否能滿足特定用戶群體,資源的深度和廣度能否滿足用戶的專業(yè)需求;權威性是指信息資源是否有專門的人員按照相關標準進行選擇和加工,并得到同行專家的評價和認可;獨特性是指服務機構能否根據自己服務的特色,自建特色數(shù)據庫;實效性是指資源的新穎性和時效性,更新周期和速度。

1.2.3 服務技術對服務技術的評價主要從信息獲取與過濾技術、數(shù)據挖掘技術、數(shù)據推送技術、個性化檢索技術、安全技術5個方面進行評價。信息獲取與過濾技術即能夠全面、準確地獲取用戶的需求信息,通過自身的過濾機制匹配提取最適合用戶需要的信息資源;數(shù)據挖掘技術主要通過關聯(lián)分析、聚類分析、偏差分析等技術對用戶興趣、愛好、需求、職業(yè)等信息的獲取和了解;數(shù)據推送技術即根據用戶的個人信息、檢索習慣等,主動搜集用戶可能感興趣的信息;個性化檢索技術主要是ontology、agent技術、元搜索引擎、語義網在檢索技術中的應用;安全技術主要包括過程跟蹤技術、身份認證技術、數(shù)據加密技術、用戶隱私保護技術。

1.2.4 服務人員對服務人員的評價主要從服務人員的儀表態(tài)度、人際溝通、專業(yè)技術、創(chuàng)新能力4個方面進行評價。儀表態(tài)度即穿著是否合適得體,服務態(tài)度是否和藹可親、認真大方;是否有較強的人際溝通能力,快速獲取用戶信息需求;專業(yè)技術主要為用戶需求分析能力、外部信息收集與處理能力、信息過濾匹配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表現(xiàn)在經常提供一些pis的新觀點、新技術。

1.2.5 服務滿意度對服務滿意度的評價主要從服務質量滿意度、服務效果滿意度、服務滿足需求度3個方面進行。服務質量滿意度即資源的信息量、知識含量和創(chuàng)新程度、內容的新穎度、信息的針對性以及可用性的滿意程度;服務效果滿意度即服務的利用率、用戶使用服務后創(chuàng)造的價值與成果產生所消耗的價值比較以及服務后所產生的社會反響和創(chuàng)造的效益;服務滿足需求度即用戶的信息需求得到滿足的程度。

2 專家綜合賦權法評價體系中各指標權重的大小對pis能力評價結果起到決定作用,所以對每個指標權重大小的分配要由各指標作用的大小來決定。由于主觀賦權的主觀隨意性比較大,客觀賦權又具有絕對的客觀性,所以本文在研究參考文獻[17-25]的基礎上,提出了一種主客觀相結合的綜合賦權法,該方法以專家給出的判斷矩陣為基礎,利用層次分析法求出各指標的主觀權重,然后根據判斷矩陣提供的信息對各專家先進行聚類,然后再賦權,等到專家客觀權重,最后綜合主客觀賦權值,使得到的指標權重科學合理。

3 pis能力評價指標的確定

3.1 專家主觀權重的計算利用delphi專家調研法來確定主觀權重,首先選取本領域的15位專家組成專家小組,對評價模型中各指標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專家之間不得互相討論,不發(fā)生橫向聯(lián)系,通過多輪次調查專家對問卷所有指標的看法,經過反復征詢、歸納、修改,最后匯總成專家基本一致的看法,作為預測的結果。然后選取5位本領域的和預測結果一致的資深專家進行問卷調查,請他們對評價體系進行逐層判斷分析,構造兩兩比較矩陣。對回收的調查問卷中的個體判斷矩陣的偏激判斷信息采用均數(shù)法和標準差法進行有效剔除,然后在綜合成群體判斷矩陣,計算各個判斷矩陣的特征向量u、

4 結果分析由表3 pis能力評價體系的權重賦值可以清晰地看出指標體系中各層次指標性對于總目標的重要性。從準則層來看,服務技術最重要,其次是基礎設施與環(huán)境,再次是信息資源、服務滿意度,最后是服務人員。服務技術的重要性達到了43.6%,它直接關系到了pis行業(yè)的生存和發(fā)展,因此應把對pis能力的評價重點放在服務技術上。從要素層來看,個性化服務系統(tǒng)、數(shù)據挖掘技術、個性化檢索技術、數(shù)據推送技術、軟硬件資源排在了20個指標的前五位,這5個指標的權重總和達到了62.2%,這說明在pis能力評價中,人們最重視的是個性化服務系統(tǒng)、服務

技術以及服務的資源。對各要素層深入分析發(fā)現(xiàn),在基礎設施與環(huán)境這一指標下,相對于個性化空間和軟硬件資源來說,個性化服務系統(tǒng)的比重占到了68.8%,它是pis的核心。個性化服務系統(tǒng)的建設思想,系統(tǒng)的可利用性、可操作性、全面性、網絡化程度,界面的親和力,提供多層次的信息服務,系統(tǒng)中數(shù)據的存儲和組織方式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pis的能力。在信息資源指標中,各個要素所占的權重大小依次是信息資源針對性(38.1%)、信息資源全面性(26.2%)、信息資源權威性(18.9%)、信息資源實效性(10.4%)、信息資源獨特性(6.5%),從所占的權重我們可以看出,要想表3 pis能力評價體系和權重賦值表

目標層準則層要素層要素層相

對于目標

層權重個性化信息服務能力a基礎設施與

提供高質量的pis,首先要保證信息資源的針對性和全面性,其次是信息資源的實效性和權威性。pis是在技術的支持下發(fā)展起來的,可以說沒有技術就沒有pis,從服務技術所占的比重(43.6%)也可以看出來,在服務技術中數(shù)據挖掘技術和個性化檢索技術所占的比重達到了63.9%,提供個性化服務的前提是知道用戶的個性化需求,這就需要用到數(shù)據挖掘技術,用戶也能夠根據提供的個性化檢索技術來滿足個性化需求。在服務人員這一指標中,服務人員的專業(yè)技術所占比重達到54%,在對服務人員進行評價時主要考慮的是服務人員的專業(yè)技術,其次是人際溝通、儀表態(tài)度等,創(chuàng)新能力(8.2%)所占的比重不大,說明在pis過程中,服務人員的創(chuàng)新能力對服務質量所起的作用并不大。在服務滿意度這一指標中,服務質量滿意度(49%)所占比重最大,服務效果滿意度(26%)和服務滿足需求度(25.2%)所占比重相似,在進行評價時要多考慮用戶對提供資源的信息量、知識含量和創(chuàng)新程度、內容的新穎性、信息的針對性以及可用性的滿意程度。pis能力體系中各指標是相輔相成的,對pis能力的評價既要考慮要素的整體性,又要考慮要素間的相互作用,每一個要素都有其獨特的作用,對其他要素起著支持或制約作用,所以說評價過程中任何一個要素都不能忽略。

5 小 結通過查閱大量文獻、專家訪談和調查問卷的方式,給出了pis能力的評價指標。由于pis能力評價指標存在著一定的模糊性和不確定性,提出了一種綜合專家主觀賦權、客觀賦權的綜合賦權法。這種賦權方法既考慮了專家判斷矩陣一致性比率的影響,又考慮了排序向量引起的不確定性和判斷矩陣引起的矛盾性,提高了指標權值分配的精確性。最后利用專家主客觀綜合賦權法,通過計算對pis能力評價的各級指標進行賦權。后續(xù)工作中通過對幾個信息服務行業(yè)進行實際測評,對指標體系的合理性和科學性進行檢驗、修改,并逐步完善。

參考文獻

[1]蔣琳.網絡環(huán)境下圖書館信息服務能力評價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26-65.

[2]許振宇.市級電子政務信息服務評價研究[d].西安:西北工業(yè)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18-59.

[3]朱雷.我國醫(yī)院網站醫(yī)療信息服務綜合評價模型及實證研究[d].長沙:中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0:36-70.  [4]潘虹,基于顧客感知價值的旅游公共信息服務評價研究[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19-38.

[5]趙偉,張秀華.pis能力評價的證據理論模型及實證研究[j].實踐研究,2010,33(10):66-69.

[6]覃鳳蘭.基于知識管理的高校圖書館個性化服務績效評價指標[j].圖書館學刊,2009,(3):19-22.

[7]王曰芬,吳小雷.pis的影響因素與評價研究[j].情報科學,2005,23(8):1183-1186.

[8]呂秀云.影響圖書館信息服務質量的因素[j].圖書館學刊,2005,(6):89-91.

[9]劉銀華.數(shù)字圖書館pis模糊綜合評價[j].現(xiàn)代情報,2011,31(6):62-68.

[10]吳晶,劉佳,周昕.國內外圖書館pis系統(tǒng)及服務模式比較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10,(7):24-29.

[11]唐小海.影響高校圖書館pis的因素分析[j].科技情報開發(fā)與經濟,2005,15(6):56-58.

[12]fengrong gao,chunxiao xing,xiaoyong dub,shan wang.personalized service system based on hybrid filtering for digital library[j].tsinghua science & technology,2007,12(1):1-8.

[13]cui feng han.the module design of personalized informa

tion service system in college library based on agent[j].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11,(7):1812-1816.

[14]謝海濤,孟祥武.適應用戶需求進化的個性化信息服務模型[j].電子學報,2011,(3):643-648.

[15]songjie gong.the personalized information retrieval model based on user interest[j].physics procedia,2012,(24):817-821.

[16]enrique frias-martinez,sherry y.chen,xiaohui liu.evaluation of a personalized digital library based on cognitive styles:adaptivity vs.adaptabilit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2009,(29):48-56.

[17]minqi zhou,heng tao shen,xueqing gong,weining qian,aoying zhou.personalized query evaluation in ring-based p2p networks[j].information sciences,2013,(220):463-482.

[18]曹志梅.圖書館動態(tài)模糊評價與實證分析[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6,(8):111-117.

[19]李香亭,楊風暴,等.信息熵和判斷矩陣的專家聚類賦權法[j].火力與指揮控制,2012,(37):103-106.

[20]李明奇,劉玉娟,趙美玲.一種基于判斷矩陣的專家賦權方法[j].科技信息,2010,21:45-46.

[21]高陽,羅賢新,胡穎.基于判斷矩陣的專家聚類賦權研究[j].系統(tǒng)工程與電子技術,2009,31(3):593-596.

[22]周漩,張鳳鳴,惠曉濱,等.基于信息熵的專家聚類賦權方法[j].控制與決策,2011,26(1):153-156.

[23]顧沖時,汪自力,劉成棟.堤防工程安全評估專家賦權模型[j].巖土力學,2006,27(12):2099-2104.

[24]王應明,徐南榮.群體判斷矩陣及權向量的最優(yōu)傳遞矩陣的求法[j].系統(tǒng)工程理論與實踐,1991,(4):70-74.

[25]宋力,沈靜,趙一晗,等.基于信息熵權的ahp多目標施工方案決策評估[j].水利經濟,2012,30(6):32-34.

第8篇

關鍵詞:??谑?公共體育服務;多元化

自2002年公共體育服務被納入政府報告開始,到2013年國內第一本公共體育服務藍皮書《中國公共體育服務發(fā)展報告(2013)》問世這十幾年間,我國公共體育服務的發(fā)展逐步走向,這期間也出現(xiàn)了許多走在公共體育服務研究領域前頭的學者,如肖林鵬、鮑明曉、呂樹庭、馮云廷、郝海亭等,他們從各個角度去研究公共體育服務的發(fā)展,如公共體育服務的困境、公共體育服務的供給主體、公共體育服務的體系構建等多個方面進行深入研究。??谑杏捎谔厥獾牡乩憝h(huán)境及人文環(huán)境,使其公共體育服務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從地理環(huán)境來說,??谑械靥師釒?全年平均氣溫為24.2℃,人們常年可以穿背心短褲進行體育鍛煉,這就對公共體育服務有了更高的要求;從人文環(huán)境來說,海南人的生活節(jié)奏比較慢,生活方式也以休閑娛樂、運動健身為主,所以從這兩方面來說,??谑械墓搀w育服務就要比內地的公共體育服務更加具有特殊性。

1海口市公共體育服務的現(xiàn)狀

1.1公共體育服務的設施供給現(xiàn)狀

1.1.1公共體育服務的場地數(shù)量供給現(xiàn)狀

自2010年海南省國際旅游島建設以來,雖然??谑械墓搀w育服務場地數(shù)量有明顯的提升,但對外開放的場地數(shù)量仍明顯缺乏。截至2013年底,??谑泄灿畜w育場地約為2697個,體育場館約有274個,健身路徑為172套,大型公共體育場館3000座以上觀眾席的只有2個,20000座以上觀眾席的體育場只有1個,游泳館1500座以上觀眾席也寥寥無幾。在進一步的體育場地統(tǒng)計中,體育系統(tǒng)管理的場地占2.37%,屬體育部門管理對外開放的公共體育設施占3.13%;教育系統(tǒng)管理的場地占31.45%;其他系統(tǒng)管理的場地占63.05%。由于因學校的管理和安全等問題并未完全向社會開放,只有大學和少數(shù)大專等幾所高校允許市民自由出入,中學和小學出于安全考慮是不允許隨便出入的,這也就使許多公共體育服務資源不能與市民共享。

1.1.2公共體育服務的器材數(shù)量供給現(xiàn)狀

隨著海口市市民健身意識不斷增強,鍛煉的人數(shù)不斷增多,原有的器材數(shù)量和種類已不能滿足其需求。??谑姓仓饾u意識到必須加大公共體育器材的數(shù)量,因此,與往年相比政府對器材的數(shù)量和種類投入資金也在逐步加大,但就目前來看,公共體育服務器材的總量仍明顯不足,器材質量問題也時有發(fā)生,器材的總量和質量無法從正面反應,只能從市民對于質量的滿意度和市民等待鍛煉的現(xiàn)象中反映出器材的數(shù)量不足和質量的一些問題。(見表1、表2)。通過表1、表2可知,市民對于公共體育器材的質量上還算比較滿意,滿意和基本滿意已經達到將近50%,但對于器材的數(shù)量上,市民等待鍛煉的現(xiàn)象較為嚴重,排隊時間3~5min的人數(shù)已經占到48.28%,這說明市民對于器材的數(shù)量不滿意,也同時說明器材的數(shù)量嚴重不足。

1.2公共體育服務的體育活動供給現(xiàn)狀

1.2.1群眾性體育活動的現(xiàn)狀

??谑凶鳛楹D鲜〉氖摇耙粠б宦贰睉?zhàn)略支點城市,也為打造“四宜三養(yǎng)”“雙創(chuàng)”之城不斷努力,群眾性各類體育活動也開展得如火如荼。截止到2014年10月底,??谑腥旯才e辦了700場次的群眾性體育活動,參加的人數(shù)已達到12000人次以上,包括農村體育、社區(qū)體育、青少年體育和社會體育,如表3所示。通過表3可以看出,參加青少年體育活動的人數(shù)和場次最多分別為4087人和411場,遠遠多于其他三項。值得一提的是,社區(qū)體育活動的賽事場次最少,參加的人數(shù)也只有120人,這說明社團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社團和協(xié)會等非營利組織的宣傳力度不夠,有名無實,不能充分發(fā)揮其提供公共體育服務的作用。

1.2.2重大體育賽事活動現(xiàn)狀

調查發(fā)現(xiàn),??谑忻磕昱e辦大型體育賽事的場次在50~70場。截至2014年10月底,??谑信e辦的主要大型體育賽事有7個共34場次,7208名運動員參加,這些賽事分別是中國海南•世界(HASH)野外跑步、第八屆??跓釟馇蚬?jié)暨H1中國熱氣球巡回賽、PKRA世界職業(yè)風箏沖浪巡回賽(中國??谡?、第二十三屆世界腦力錦標賽、國際旅游島武術大賽、全國國際象棋棋協(xié)大師賽,這些賽事的舉辦也積極地帶動了群眾性體育運動開展,同時也為體育設施的建設提供了良好的資金保障。

1.3公共體育服務的資金供給現(xiàn)狀

良好的公共體育服務資金是公共體育事業(yè)發(fā)展的必要條件和有力保障。到目前為止,我國公共體育服務的資金來源主要有3種渠道,一是政府直接出資支持公共體育服務的發(fā)展;二是企業(yè)和個人直接投資公共體育服務;三是以政府委托企業(yè)或個人出資支持公共體育服務。就目前來說海口市主要是以第一種供給方式——政府直接出資支持共體育服務的發(fā)展。近些年海南省共興建了15批40多套全民健身路徑工程,這些工程主要是以體彩公益金投入為主,省體校運動場共投入4000多萬元,其中體彩公益金投入將近3000萬元,全民健身活動綜合訓練館總共投入3700多萬元,其中體彩公益金投入3500多萬元,最大的貢獻還是要數(shù)海南體育彩票與“全民健身”風雨同行活動,共籌集體彩公益金4億余元,其中的60%的公益金支持投入“全民健身計劃”,特別是投資興建的健身路徑,更是緩解了市民的健身需求和場地器材設施嚴重不足的矛盾。1.4公共體育服務社會體育指導員的供給現(xiàn)狀2011年12月,海南省首個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基地——海南師范大學正式成立,它的成立改變了海南省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需出島的歷史。但由于成立的時間相對較晚,每年培訓的人數(shù)也相當有限。從2009年到2014年全省國家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人數(shù)分別占全國的0.01%、0.004%、0.01%、0.03%、0.01%、0.01%。在5年時間里,可以說國家級社會體育指導員的數(shù)量依然沒有增長,以至于全省社會體育指導員的數(shù)量相當缺乏,這說明政府對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培訓還不夠重視,還沒有完全統(tǒng)一的監(jiān)督與管理機制。

2海口市公共體育服務的發(fā)展對策

2.1建立多元化的公共體育供給模式

??谑泄搀w育服務場地和器材的匱乏,主要原因在于公共體育服務的供給模式較為單一,政府對于公共體育的大小事務一手操辦,且不說政府的越位問題,單單由政府直接投入公共體育服務,就會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反而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面對這種情況政府應該考慮向多元化主體轉型,形成以政府為主導,多種組織并存的公共體育服供給模式(見圖1)。

2.2建立合理的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制度

海南省之所以缺乏社會體育指導員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一是政府對于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培訓不夠重視;二是政府沒有建立健全的培訓機制;三是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成熟的管理體系和評價體系;四是沒有建立社會體育指導員的保障制度。政府應從這些方面入手逐一解決問題,增加社會體育指導員的數(shù)量來服務群眾。

2.3開展多元化的公共體育服務活動內容

公共體育服務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全面加強人的身體素質。因此,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是公共體育服務的生命所在,以活動激發(fā)興趣,以興趣來參加活動。群眾性體育活動要堅持大型與小型相結合原則,以小型、傳統(tǒng)、特色為主。如海南的竹竿舞,頂缸等。大型重要賽事則以效益、贊助、觀賞為主,如海南省舉辦的國際自行車大賽。??谑袘斨铝τ诖蛟靽H體育都市,打造自己的特色的體育文化品牌,這將給海口市配上除國際旅游島以外的另一張國際健康名片,同時給??谑邪l(fā)展帶來更多發(fā)展機遇。

3結論與建議

3.1結論

??谑泄搀w育場地器材整體表現(xiàn)不足,以資金支出方式以政府直接投入為主,其中體彩公益金發(fā)揮重要作用。社會體育指導員的數(shù)量嚴重不足,缺乏健全的管理機制,綜合以上原因??谑泄搀w育服務的多元化發(fā)展任道而重遠。

3.2建議

政府應采用多元化的供給模式,建立健全的培訓機制和管理模式,充分利用企業(yè)、市場和非營利性組織,使其投入到公共體育服務事業(yè)當中,靈活資金的周轉與運用,加強公共體育服務的監(jiān)督與管理,以減少政府多元化供給的壓力。

作者:杜金 朱大珩 單位:東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海南師范大學

參考文獻

[1]朱大珩.??谑泄搀w育服務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D].海南師范大學,2016.

[2]龍麗娟.??谑腥窠∩砺窂浆F(xiàn)狀及發(fā)展對策研究[D].海南師范大學,2014.

[3]陳斌,韓會君.公共體育服務研究進展與評述[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4(2):18-22.

[4]鄭家鯤,沈建華,張曉龍.上海市體育公共服務現(xiàn)狀調查與分析[J].體育學刊,2009(8):35-39.

[5]朱大珩,何宏偉,胡金祥.??谑泄搀w育服務現(xiàn)狀調查[J].科技展望,2016(2):229-230.

[6]戴健.中國公共體育服務發(fā)展報告[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265-266.

第9篇

關鍵詞:體育專業(yè)學生;專業(yè)性有償社會實踐;個案研究;北京體育大學

中圖分類號:G807.0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3612(2008)09-1243-04

A Case Study on Paid Professional Social Practice of Sport Major Students

――Thoughts on students in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create economic value through expertise

WANG Dao-jie, CHENG Zai-kuan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phenomenon that students in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create economic value by using their expertise, through methods of literature, survey, induced reasoning and so on, this paper selects and analyzes cases from the principles of tidy and handy. Then it brings out the concept of paid professional social practice of sport major students; probes into its five features, spontaneous, independent, professional, paid and long-term, and its role in improving students' abilities; concludes its four stages, basic stage, initial stage, improving stage and mature stage, and its popularity; finally, the paper offers proposals for the self-improvement of sport major students and tendency of the paid professional social practice.

Key words: sport major students; paid professional social practice; case study;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1研究方法

1.1文獻資料法閱覽了國家圖書館有關大學生社會實踐的30余本專著和文集;下載并閱讀了中國知網上有關“大學生社會實踐”、“體育社會實踐”、“體育人才”、“體育畢業(yè)生”等方面一百多篇論文;在網上檢索查閱了相關的資料。

1.2訪問調查法選取了6名北京體育大學教育學院和研究生院從事健美操、游泳、體育舞蹈等項目社會實踐的學生,于2007年12月至2008年4月間逐一對他們進行了訪問,當面接觸,通過深入談話方式搜集相關事實材料。

1.3專家訪談法以北京體育大學學生利用專業(yè)知識、創(chuàng)造經濟價值的現(xiàn)象為話題,對專業(yè)性有償社會實踐的提法,走訪了北京體育大學體育教育方面的學者、專家;走訪了北京體育大學教務處、教育學院等有關領導,均反應這種社會實踐對學生的素質提高很有意義,具有很大的研究價值,并提出寶貴建議。

1.4數(shù)理統(tǒng)計法對個案調查時得到的數(shù)據(學生的收入)進行整理統(tǒng)計,用Excel 2003處理,得到直觀的數(shù)據點折線圖。

1.5歸納推理法以學生在俱樂部或培訓班帶課的形式為出發(fā)點,加以分析,總結歸納出其歷程中的共同點,推理出適合于普通學生的發(fā)展理念。

2體育專業(yè)學生專業(yè)性有償社會實踐概念的界定

2.1體育專業(yè)學生專業(yè)性有償社會實踐概念的提出據觀察,利用專業(yè)知識、創(chuàng)造經濟價值的實踐在北京體育大學學生當中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規(guī)模,這也正是本研究的根基。根據本研究的需要,在參考相關文獻、征求相關專家意見的基礎上,對“體育專業(yè)學生專業(yè)性有償社會實踐”(以下簡稱專業(yè)性有償社會實踐)定義為,是指體育專業(yè)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自覺地運用本專業(yè)知識、技能進行的一種創(chuàng)造經濟價值的、長期的社會實踐活動。

2.2相關概念的闡釋體育專業(yè)學生是指體育教育、社會體育、運動訓練、民族傳統(tǒng)體育、體育管理等體育專業(yè)的擅長某項或某幾項運動項目的學生。

專業(yè)性,是指利用體育專業(yè)技能。體育專業(yè)技能,包括利用體育項目的運動理論和技術進行體育教學的能力、組織體育競賽的能力、管理體育場館的能力等。比如擅長乒乓球項目的學生,運用其乒乓球理論、技術進行教學活動或健身指導等,即屬本專業(yè)技能;擅長羽毛球項目的學生,運用其羽毛球理論、技術進行競賽組織、俱樂部運營管理等,屬于本專業(yè)技能。

有償,即有償性,是指學生在實踐中具有一定的經濟報酬,比如從事專業(yè)性有償社會實踐的學生,不論是在俱樂部帶操還是擔任私人教練等其他工作,都有相應的薪酬收入。

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是大學生按照學校培養(yǎng)目標的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參與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活動的一系列教育活動的總稱[1]。關于大學生社會實踐的概念,許多研究都有涉及,角度雖有不同,但內涵是相近的,在此不多贅述。

3個案的選取及案例的概述

3.1個案的選取由于本文是對專業(yè)性有償社會實踐進行的初步研究,對其概念、特點以及可推廣性加以試探性地論述,故采取從精從簡、就近就便的原則,在北京體育大學進行專業(yè)性有償社會實踐的學生當中選取了6名作為調查對象,其基本情況見表1所示。

3.2案例的概述此概述僅對北京體育大學的專業(yè)性有償社會實踐個案進行概括性描述,以便大家對案例初步全面了解,具體的調查結果體現(xiàn)在專業(yè)性有償社會實踐特點和歷程分析的實例舉證中。

3.2.1獎學金孝敬父母――記1997級教育學院學生彭建敏彭建敏現(xiàn)在清華大學任教,大學二年級下學期開始在俱樂部帶健美操課,一年之后具有了豐富的帶課(教學)經驗,進而為其以后的實習和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其收入相對在學期間的花銷綽綽有余,以至于把拿到的一等獎學金2 000元全部寄回家。

3.2.2每年只實踐一次――記2002級教育學院學生費杰費杰現(xiàn)在是研二學生,大一專選游泳,一學年后的暑假里,開始了專業(yè)性有償社會實踐,之后每學年的暑假都實踐一次。開始的三個暑假,只是給別的培訓班打工,在大四畢業(yè)后的暑假里,自己聯(lián)系場地、招收學員,成功舉辦了100多人的培訓班。

3.2.3在校生月薪上萬――記2004級教育學院學生王凱倫王凱倫現(xiàn)為大四學生,大一上學期學了一個學期的體育舞蹈,下學期便踏上了專業(yè)性有償社會實踐的征途,收入從開始的400元/月,逐步升至兩年后的10 000元/月。其各方面技能也迅猛提高,不但是某大型健身俱樂部的體育舞蹈金牌教練,自己還開辦了培訓班。

3.2.4一級更比一級強――記2005級教育學院學生龔亮華龔亮華現(xiàn)為大三學生,其專業(yè)性有償社會實踐起步更早,大一開學專選羽毛球兩個月,學習掌握了一些基本動作,即開始了無償?shù)膶嵺`之旅,并于大一上學期期末開始了有償實踐。隨著時間的推移,其實踐范圍越發(fā)廣闊,技術培訓、賽事組織、場地管理、商品銷售,其中涉及許多不同的行業(yè)、不同的機構、不同的省份。

3.2.5跳到哪都受歡迎――記2005級研究生院學生胡新貞胡新貞系研三學生,研二開始的專業(yè)性有償社會實踐,經過艱難的起步,技術逐漸嫻熟,經驗越發(fā)豐富,現(xiàn)在到哪兒帶課都非常受歡迎。除此之外,其人際關系、溝通能力也有很大的發(fā)展,俱樂部里,從操課教練到教練主管;健身大會上,從健身專家的翻譯到兼職組委會主席的助理。

3.2.6起步再晚也不遲――記2005級研究生院學生邊大俠邊大俠現(xiàn)在是研三學生,其專業(yè)性有償社會實踐起步更晚,她是從距研二結束還有3個月的時間才開始實踐。之前沒有進行過舞蹈的練習,僅跟著業(yè)余舞蹈班斷續(xù)地學了3個多月(每周一次拉丁課、一次摩登課)即開始了實踐,現(xiàn)在她在5家俱樂部帶拉丁舞蹈課。

4結果與分析

4.1專業(yè)性有償社會實踐的特點許多研究都從宏觀的角度對大學生社會實踐的特點進行了闡述,比如王小云將大學生社會實踐的特點總結為雙重屬性、多功能性(綜合性)、社會參與性、開放性、協(xié)同性(合作性)、穩(wěn)定性和持續(xù)性、靈活多樣性7大特征[2];邢強在其碩士學位論文中提出了大學生社會實踐的五大特點:自覺能動性、社會性、開放性、專業(yè)性、時代性[3];李長松認為大學生社會實踐具有教育性、綜合性、協(xié)同性和開放性4個鮮明的特點等等[4]。

本文從“提高學生能力”的角度對專業(yè)性有償社會實踐的特點歸結為:自發(fā)性、自主性、專業(yè)性、有償性、長期性。

4.1.1自發(fā)性自發(fā)性,即由自己產生,不受外力影響的特性。專業(yè)性有償社會實踐是學生出于自身的意圖、愿望采取一定方式而展開的活動。比如費杰在大一放暑假時,就做了簡歷,按照計劃回到浙江應聘游泳教練的工作;王凱倫的第一次體育舞蹈課是替一個師哥帶的,之后覺得自己也能行,隨即到處找信息,試課。

專業(yè)性有償社會實踐自發(fā)性的特點相對于其它社會實踐形式來說更有助于學生的能力提高,因為實踐的動力來源于學生自己身心發(fā)展的需要和對這種實踐的興趣愛好,它體現(xiàn)了學生對提高自身素養(yǎng)和完善自我等多方面的追求。

4.1.2自主性自主,即自己做主,不受他人支配。專業(yè)性有償社會實踐中學生的自主性表現(xiàn)在,學生是百分之百地參與,對于實踐的結果起著絕對的主導作用。比如王凱倫在某健身俱樂部擔任體育舞蹈教練,帶了半年的課,由于課堂氣氛調節(jié)不好,會員挑剔,結果被辭,這更是激勵他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正視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進。

自主性還能促使學生關注實踐中的問題,解決實踐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因此它能更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進而更好地發(fā)展自己。胡新貞在某俱樂部帶健美操時,逐漸嘗試著教授拉丁操、有氧舞蹈、倫巴熱舞,以至于后來所有健身房的課程,比如瑜伽、普拉提、肚皮舞、踏板操、搏擊操、健身球等,“俱樂部只要有需求,跟我說,哪怕我現(xiàn)學,也要教”,專業(yè)性有償社會實踐對促進其學習能力、教學能力的提高可見一斑。

4.1.3專業(yè)性在大學生所參與的實踐活動中,以勤工助學、志愿者服務、兼職實習等常規(guī)活動所占比例最大,而借助社會實踐來進行專業(yè)學習、學術交流、科研創(chuàng)造的大學生還相對較少,高校學生相對于參加單一的社會實踐,更希望能多參加將專業(yè)教學與真實社會相結合的實踐活動[5]。

專業(yè)性有償社會實踐所研究的實踐形式,不論是擔任操課教練、私人教練、教練主管等職位,還是從事編操編舞、商品營銷、賽事組織、場地管理、專業(yè)培訓翻譯等工作,都是體育專業(yè)學生利用體育專業(yè)知識從事的社會實踐,這類實踐幫助學生將所學的專業(yè)知識應用于實際之中,促使主體更好地更新知識,因此更具實際價值和意義。

4.1.4有償性有償性是專業(yè)性有償社會實踐的一大特色,這個特點直接激勵著學生的起步,如費杰所說:“一直處在學生時期,沒接觸過社會,對社會有償實踐有一種新鮮感和挑戰(zhàn)性,更重要的是急于想證實自己的能力,非常想自食其力?!?/p>

有償這一特性對實踐歷程的長期性起著決定的作用,實踐中的收入促使學生不斷地充實自己的知識、提升自己的能力。從案例來看,每個學生的收入都是隨著實踐的繼續(xù)而增長,比如費杰的四次暑假實踐的收入分別是2 000元、4 000元、7 000元、8 000元;邊大俠實踐的月收入從800元逐漸升至現(xiàn)在的2 000多元;龔亮華是2005年9月份入學,2005年12月開始的專業(yè)性有償社會實踐,當時收入為200元/月,逐漸升至2008年3月的6 000元/月,如圖1所示。

當然,收入只是促進實踐的一個手段,實踐只是課堂學習的有益補充,最終目的是通過實踐提高自己的能力。所以,對于在校學生來說,不能把收入當作目的,不能一味地追求金錢,重要的是自己的學業(yè)。比如胡新貞從事專業(yè)性有償社會實踐一年半后,首先學校里事務多了,其次覺得這類實踐對自己的能力提高作用不明顯了,就只保留了150元/節(jié)的課程,其它操課都推掉了,其收入增減情況見圖2示。

4.1.5長期性長期性是專業(yè)性有償社會實踐區(qū)別于其它社會實踐形式的另一大特色。首先學生將學得的理論、技術應用于實踐當中,在實踐中總結經驗與教訓,在實踐中修正學習提高的方向(圖3)。

學生在如此長期循環(huán)作用下,其各方面的素質能力定會有很大的提高。比如胡新貞經過實踐,教學經驗方面,從“鏡面示范不熟練,不會編操”發(fā)展到“技術運用自如,即興教學能力很強”;教學管理方面的能力也大幅度提高,以至于后來兼職教練主管,職責增加了管理教練、排課、教學監(jiān)督、評審等環(huán)節(jié)。

4.2專業(yè)性有償社會實踐的歷程研究通過對北京體育大學學生的個案調查分析,體育專業(yè)學生專業(yè)性有償社會實踐歷程基本上可以分為四個階段:基礎階段、起步階段、提高階段和成熟階段。

4.2.1基礎階段――刻苦學習,打好基礎基礎階段,即從事專業(yè)性有償社會實踐的學生,在實踐之前所進行實踐項目(其他運動技術和身體素質也屬于基礎,在此不作論述)學習的階段,即打基礎階段(表2)。

比如王凱倫在大一入學“專選”前,沒有進行過體育舞蹈練習,專選課1個多學期即開始到俱樂部進行專業(yè)性有償社會實踐。邊大俠大學時期沒有學習過體育舞蹈,僅在一個業(yè)余體育舞蹈學習班上了十幾次的體育舞蹈課程,即開始了專業(yè)性有償社會實踐。

當然,“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任何成功的背后定有不懈地努力。從表3來看,盡管每個人的基礎階段長短不一,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就是他們在起步階段(見下文)時,已經有了相對不錯的基礎,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實踐項目技術,起步的艱辛很大程度上表明了理論應用于實踐時需要磨合,需要毅力。

4.2.2起步階段――艱難起步,歷經坎坷起步階段體現(xiàn)了專業(yè)性有償社會實踐開端的不易和艱辛。在此階段,學生往往受到不同程度的挫折和失敗,對其精神和思想上都有一定的打擊,因此,起步階段也是專業(yè)性有償社會實踐的最為關鍵時期,它直接決定了專業(yè)性有償社會實踐的成功或失敗。

如胡新貞是研二開學后進行的專業(yè)性有償社會實踐,大學專項是健美操,研一時又在某權威培訓機構學習了一年的普拉提,技術應該不錯的,但是她也沒有逃脫起步的尷尬――“拉丁音樂中跳健美操”、“幾十個會員走得只剩兩個人”,這種情況對一位操課教練來說可謂絕望之極,回來后好生哭了一場,“我不干這一行了,就不是這塊料”,她如此感嘆。之后還是不服輸?shù)木翊偈顾J真總結經驗和教訓,又加上朋友、同學的鼓勵,她經受住了考驗。邊大俠的起步更是艱難而漫長,第一次應聘操課教練是2006年9月份,結果上課“一點層次感都沒有,亂七八糟”;第二次應聘有氧操、拉丁操教練是2007年3月份,“帶有氧操時,緊張的找不到拍子,都不好意思試拉丁操”;第三次試拉丁舞課是2007年4月份,同樣失敗而告終;第四次在同一家俱樂部試了兩次課才被錄用。

4.2.3提高階段――缺點太多,完善自我提高階段,從俱樂部教練實踐的角度看,是指試課成功后,為能順利上課、能更好地上課、能讓會員喜歡自己,針對自己的缺點和不足,而主動查資料、資訊別人等,進而從經驗、技術上快速提高自己的階段。

如彭建敏說,會員會向你提問題,比如怎么減肥,剛才動作怎么是那樣的……你得給她解釋,說得她心服口服,學員的提問會引起自己很多思考,回去肯定會多看書,查資料,以充實豐富自己,并且學以致用。王凱倫在從事專業(yè)性有償社會實踐一年后,進入某大型健身俱樂部任體育舞蹈教練,發(fā)現(xiàn)自己依然存在很大的欠缺:舞蹈音樂不熟,不能熟練運用;技術還不全面――女步生疏;調節(jié)氣氛方面更拭待提高,于是暫時收手,不再找新的俱樂部了,針對缺點潛心提高自己。費杰第二次在俱樂部擔任游泳教練時,每次上完課都會查閱書本并和老教練討論,“我覺得這是最重要的一個過程,那些老教練都有自己的教學習慣,我從中學到了很多”,他如此感嘆。

4.2.4成熟階段――開拓發(fā)展,繼續(xù)拼搏成熟階段,是指經歷專業(yè)性有償社會實踐的學生,在經驗、技術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時,再進一步從實踐內容、組織、管理等其他方面嘗試發(fā)展的階段。這個階段對學生的組織管理、人際交往等能力的提高是有很大作用的。

比如費杰從開始的“為別人打工,僅僅是游泳教練”,發(fā)展至“自己辦培訓班,自己聯(lián)系場地、作宣傳、招學員”。龔亮華的發(fā)展更是明顯,運動技術方面,從大一時“只學了一些基本功”,到大三時北京市大學生羽毛球錦標賽團體第一名、全國大學生羽毛球錦標賽團體第七名;教學技能方面,從開始只教一位五年級的小學生,到應邀廣東衛(wèi)視,主講、示范羽毛球教學片;組織管理方面,從剛開始純粹的羽毛球教練,到擔任裁判、組織比賽,再到參與俱樂部、培訓部的場地管理、培訓、商品銷售等工作。

4.2.5專業(yè)性有償社會實踐具有很強的可推廣性通過分析北京體育大學學生的專業(yè)性有償社會實踐歷程發(fā)展的四個階段,我們可以看到實踐歷程表現(xiàn)出極大的相似性,比如每個人的起步階段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均克服了一定的困難與挫折,從而踏上實踐的歷程。可見這種實踐適合于廣大學生,具有較強的可推廣性,廣大學生只需要“比著葫蘆畫瓢”,就可以體驗技術的提高、經驗的豐富、薪酬的收獲等無限喜悅。

這就要求體育專業(yè)學生平時要努力學習、刻苦訓練,做好準備。正如筆者訪談時,彭建敏所強調的一句話:“機會總是給有準備的人,我一直在準備,所以只要有機會,我就有信心不讓機會輕易溜走?!敝挥写蚝没A,為自己能夠進行專業(yè)性有償社會實踐做準備,才能更好地在實踐中發(fā)展自己。

5結論與建議

5.1結論1) 專業(yè)性有償社會實踐概念的提出。初步提出概念“專業(yè)性有償社會實踐”,并定義體育專業(yè)學生專業(yè)性有償社會實踐是指體育專業(yè)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自覺地運用本專業(yè)知識、技能進行的一種創(chuàng)造經濟價值的、長期的社會實踐活動。

2) 專業(yè)性有償社會實踐具有五個重要特點。從“提高學生能力”的角度,專業(yè)性有償社會實踐相對于其它社會實踐形式,具有獨特的自發(fā)性、自主性、專業(yè)性、有償性、長期性等特點,對體育專業(yè)學生的運動、教學、管理等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

3) 專業(yè)性有償社會實踐具有較強的可推廣性。專業(yè)性有償社會實踐適合于廣大體育專業(yè)學生,諸多案例表明,其實踐歷程相似,均不同程度地經歷了基礎階段、起步階段、提高階段和成熟階段,體育專業(yè)學生只要努力學習、刻苦訓練、放手拼搏,就可以體驗技術的提高、經驗的豐富、薪酬的收獲等無限喜悅。

5.2建議1) 體育專業(yè)學生應該努力打好基礎,爭取進行專業(yè)性有償社會實踐。體育專業(yè)學生應建立起專業(yè)性有償社會實踐的概念,明確該實踐對自己綜合能力的提高起著重要的作用,平時要努力學習、刻苦訓練,打好基礎,為自己能夠進行、能更好地進行專業(yè)性有償社會實踐做準備,進而在實踐中檢驗自己、發(fā)展自己。

2) 專業(yè)性有償社會實踐是全民健身體育人才培養(yǎng)的發(fā)展趨勢。專業(yè)性有償社會實踐是一種傳統(tǒng)而又嶄新的自我發(fā)展模式――“學習實踐再學習再實踐”,將作為體育院系教學的強有力的補充,對培養(yǎng)全民健身體育人才起著重大的作用。我們應對專業(yè)性有償社會實踐進行更深入的研究,以期探索出體育院系培養(yǎng)全民健身體育人才更好的模式,更好地使體育為全民健身服務。

參考文獻:

[1] 謝紅.新時期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探析[D].西南財經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4:3-4.

[2] 王小云,王輝.大學生社會實踐概論[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5:2-4.

[3] 邢強.當前我國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問題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