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色777777女色窝,777亚洲妇女,色吧亚洲日本,亚洲少妇视频

幼兒繪畫作品

時間:2022-05-26 19:42:17

導語:在幼兒繪畫作品的撰寫旅程中,學習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條寶貴的路徑,好期刊匯集了九篇優(yōu)秀范文,愿這些內(nèi)容能夠啟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靈感,引領您探索更多的創(chuàng)作可能。

幼兒繪畫作品

第1篇

中班幼兒在繪畫過程中常常會出現(xiàn)一些造型上的“問題”,從表面上看,這似乎是中班幼兒知識技能不夠成熟造成的,而實際上反映了幼兒的繪畫心理。

一、形象細節(jié)中的“問題”

中班幼兒已能運用線條、形狀,以簡單的圖式描繪物體的形象,但這些圖式只是一個粗略的表征,與現(xiàn)實中真實的物體相距甚遠,還常常缺少相應的細節(jié),給人以畫錯的印象。具體表現(xiàn)有:

“問題”一:丟失“零件”

圖一作者畫的主題是:我和好朋友在花園里玩.她以發(fā)型和服裝來區(qū)別人物的性別,還畫了大朵的螺旋形花、直線形草作為背景,可令人驚訝的是畫面中的人物都沒有胳膊。當我問她:“好朋友的手到哪里去了呀?”她這才注意到忘記畫手了,笑著說:“哎呀,忘記畫了,變成沒有手的丑八怪了?!?/p>

有研究表明:“即使在軀干已經(jīng)作為一個獨立的繪畫實體出現(xiàn)以后,兒童也并不總能畫出胳膊?!敝邪嘤變翰粌H畫人物時會省略胳膊,在畫其他物體時也時常丟失“零件”,如畫鳥時不畫嘴,畫花時不畫莖上的葉子……為什么會產(chǎn)生這種現(xiàn)象呢?

首先,兒童繪畫需要同時協(xié)調時間與空間,也就是說他們既要在時間上決定先畫什么再畫什么,又要在空間上決定是從上至下畫還是從左至右畫。以人物形象為例,中班幼兒一般都是先畫頭,然后按照從上到下的順序描繪。“人們對線性有序的材料有一種強烈的自然偏向。”對中班幼兒來說,人物形象從頭到身體到腳,正是一個縱向的線性材料,手在這組縱向的線性材料之外。畫人物時,幼兒知道手在身體的兩側,但他們往往把頭部作為頂端,把腿作為末尾,他們在畫了腿以后,往往認為自己己完成了這個人物造型而忽略了左右兩側的手。

其次,中班幼兒在繪畫時有追求簡約形式的趨勢,往往關注物體的主要架構,表現(xiàn)他們認為的最主要的部分或最重要的部分。每個物體都由多個視覺單元組成,但幼兒會有選擇地關注大部件,忽略小細節(jié)。以鳥為例,幼兒首先關注的是三個大部件:頭、身體、翅膀,嘴屬于細小部件,容易被忽略。同樣的,幼兒會根據(jù)需要畫出或省略胳膊。研究表明,當繪畫主題涉及需要用胳膊去完成的任務時,例如要求幼兒畫“我拿著氣球”時,幼兒畫胳膊的概率就高。

“問題”二:忽略數(shù)量

圖二作者畫了兩個小朋友在玩吹泡泡游戲。她不僅比較老練地畫出了正面直立人的形象,還描繪出人物在服裝、發(fā)型上的細節(jié)。但仔細看,我們發(fā)現(xiàn)她畫的人物手指的數(shù)量都不正確。中班上學期幼兒通常都知道人有五個手指,也能正確進行5以內(nèi)的點數(shù),但為什么不能按正確的數(shù)量畫呢?

阿恩海姆在《視覺思維》一書中指出:“在確定一種量的時候,大約有兩種不同的方式,一是通過計數(shù)或度量達到,二是通過把握其感性結構達到?!边@兩種方法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用處。當進行科學活動時,我們無疑需要第一種方式,而在藝術活動中,很多時候數(shù)量是否正確并不重要,因為藝術作品強調的是視覺上形體的整體構造。所以,中班幼兒畫畫時,并不注意數(shù)量是否與事實相符,手指的數(shù)量往往是根據(jù)他當時的實際感覺而定的。

“問題”三:裝錯位置

根據(jù)阿恩海姆的理論,繪畫造型的發(fā)展遵循著“一般分化律”這一重要原則,即從簡單的整體的形象向復雜的分化的形象發(fā)展,分化往往通過兩種方式來實現(xiàn):一是在原有的形象上添加要素:二是添加要素,引起形象的徹底重構。中班幼兒正經(jīng)歷著從蝌蚪人向有軀干的人的人物形象分化的過程,這樣的分化起初大多是通過從作為頭部的圓形下方延伸垂直線來完成的,平行的垂直線開始代表身體和腿。從圖三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幼兒是怎么做的:她在頭部下方畫了兩條比較長的垂直平行線,然后在平行線的中部畫了一條橫線,使平行線的上部形成一個封閉的類似方形的輪廓表示軀干。我們可以看到,該幼兒已經(jīng)嘗試著對蝌蚪人形象進行了重構,只是她仍舊把手畫在了圓形的兩側。有關身體比例研究的數(shù)據(jù)表明:“人物形象的樣子承載了更多的權重。如果一個單元相對大一些,它往往就會被確定成一個整體的人物形象,胳膊也就有可能從其中伸出。在一些情況下,兒童從整體單元中伸出胳膊是與平衡和凸顯的原則相一致的。”這就是說,圖三作者雖然畫出了軀干,但作為頭部的圓形比作為軀干的方形大很多,該幼兒實際上仍把頭部作為整體的人物形象來考慮,并且認為從大圓上畫出人的胳膊,結構上更平衡。

形象分化的過程是一個探索嘗試的過程,幼兒用圖形和結構來嘗試,直到找到滿意的圖畫表征方式?!把b錯位置”并不是幼兒不動腦筋畫錯了,而是他們大膽探索的表現(xiàn)。

二、組合結構中的“問題”

在畫紙上畫出一個物體的形象,不僅涉及畫線、畫形的技能,還涉及把一個物體各個部分組合起來的技能。中班幼兒表現(xiàn)物體結構時常常出現(xiàn)以下“問題”:

“問題”一:形形脫離

實物仙人掌的肉質莖是一個接著一個層疊生長的。圖四作者卻把每一個肉質莖都畫成獨立的,每個形狀都有著各自獨立的空間,相互之間完全脫離。如果教師從寫實角度評價這一作品,就會以為這是幼兒造型上的一種錯誤。事實上,這反映了兒童特殊的繪畫心理。處于這一年齡段的幼兒為了畫出一幅簡單而清晰的畫,往往喜歡把各個視覺單元相互分離開來,盡力保證每個形狀的整體性,避免一個形狀侵入另一個形狀,以使每個形狀都能從背景中清楚地呈現(xiàn)出來,而不受周圍形狀的影響。因為各個視覺單元如果混在一起,它們的結構就會復雜起來。也就是說,在這里,幼兒為了追求視覺上的清晰效果,把仙人掌的結構簡化了。

“問題”二:垂直水平排列

第2篇

一、教師選擇各種形式的繪畫作品、范畫,幼兒觀察作品,培養(yǎng)幼兒的審美能力

在以欣賞為主題的美術活動中,教師要有意識的帶領幼兒先觀察與本次欣賞主題相對應的事物,并引導幼兒集中討論,各抒己見,也可以組織幼兒參與到繪畫作品中的人物活動,讓幼兒充分的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圍繞繪畫作品的主題進行無限的創(chuàng)想。

在以《樹》為主題的活動中,我發(fā)現(xiàn)幼兒畫的樹很單一刻板,幾乎所有的幼兒所畫出來的都是一成不變的大樹。那么怎樣才能引導幼兒擺脫這樣的畫面束縛?怎樣才能讓幼兒畫出千奇百怪自己喜歡的大樹呢?經(jīng)過反復的推敲,我想到了讓幼兒出去觀察不同的樹木,欣賞不同的樹的繪畫作品,打開幼兒的視野,引導幼兒了解多種樹的畫法,激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作欲望,改變幼兒固有的繪畫方式,大膽地去進行創(chuàng)作,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我選擇了幾幅風格不同的畫,一幅是印象派畫家莫奈的繪畫,我們可以從中看到他所畫的樹顏色豐富又帶有朦朧感,造型神似而非形似,給人以豐富的想象空間。另一幅是我國藝術家吳冠中的作品,這幅作品運用了中國傳統(tǒng)的繪畫材料,筆法純熟順暢,形象傳達了畫家心中的各態(tài)樹型。這兩幅繪畫作品盡管表現(xiàn)手法不同,但是都表現(xiàn)出了并非合理的格式化畫風特點,這種不拘泥于真實的藝術繪畫風格往往幼兒很容易接受理解。這種形式的教學活動,目的在于鼓勵幼兒擺脫程式化、模式化圖像的束縛,讓幼兒大膽地去創(chuàng)作想象。

二、把繪畫作品與日常生活聯(lián)系起來,隨時引導幼兒觀察,激發(fā)幼兒表現(xiàn)美的欲望

在繪畫作品欣賞課中,教師要將美術作品與日常生活相互融合聯(lián)系,這也是引導幼兒理解和表現(xiàn)的關鍵。指導幼兒觀察不能只在課堂上,還要在日常生活中,根據(jù)幼兒的接受程度,指導幼兒觀察,讓幼兒形成觀察的習慣和興趣,也就是要在腦海中形成觀察的意識。這就要求教師平日多觀察幼兒感興趣的點,將欣賞活動真實情景化。為了引導幼兒想象心中千奇百怪的樹,我們首先以綜合活動的形式引導幼兒學習關于“樹”的各種知識,使幼兒在掌握各種樹的基礎上掌握繪畫樹的技能,為下一階段的自由創(chuàng)作打下良好的基礎。在活動剛開始進行的時候,幼兒對樹的興趣多半是以教師的引導為主線的,于是我創(chuàng)設了組織幼兒“撿葉子”的游戲,讓幼兒開始關注各種樹的特征:落葉與不落葉,開花與不開花等等,幼兒也漸漸地開始喜歡觀察各種樹木。在我們的幼兒園院內(nèi)有許多的柳樹,組織幼兒觀察柳樹,剛進入春天,柳書還沒有長出葉子,幼兒沒有看到樹葉都感到很遺憾。我告訴幼兒,接下來的日子,每天柳樹都會發(fā)生變化。在每天課外活動時,幼兒都會跑到柳樹邊去看看柳樹的葉子有沒有長出來。再這其中就鍛煉了幼兒的觀察能力。在坐車外出的時候,小朋友們也會被沿途的樹木所吸引,不停的說“這棵樹的葉子大,這棵樹的葉子小,這棵是會開花的樹”。小朋友們似乎對觀察樹,談論樹著了迷,對樹的興趣達到了。

在欣賞過生活當中的樹之后,教師又不失時機地展示了之前的兩幅作品,幼兒都很輕松的說出了很多自己獨特的觀察結果,達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三、將欣賞和創(chuàng)作結合,鼓勵想象,啟發(fā)幼兒進行創(chuàng)作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開展幼兒繪畫欣賞活動,并不是單單的讓幼兒去觀察欣賞,更需要幼兒的動手體驗。幼兒的繪畫在絕大多數(shù)都是憑借著自己的想象來完成的,可謂是“世界有多大,想象的翅膀就有多大;世界有多寬,幼兒創(chuàng)作的天地就有多寬”。我從各領域做了積累和鋪墊之后,幼兒的情緒和興趣被激發(fā)起來了,緊接著就要進入繪畫的狀態(tài)了。為了使美術欣賞活動自然的過渡到美術表現(xiàn)活動,激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作欲望,我們又復習了之前的活動情景,幼兒對這些還是記憶猶新,非常感興趣,有些幼兒把繪畫和日常生活結合的非常緊密,想象地說出了:長翅膀的樹、彩旗樹、面包樹,等等。幼兒游樂對神奇樹的了解,接下去的教學重點就是要引導幼兒對千奇百怪的樹的想象。在組織幼兒進行美術創(chuàng)作前,我們在和幼兒的談話中了解到每一個幼兒對千奇百怪的樹的想法。有的說想在大海里畫房子,有的說想畫會飛翔的樹,我們根據(jù)每個幼兒的不同想法,有針對性的進行指導,力求使每個幼兒的作品都是不同的,都有自己的特點。幼兒在繪畫的過程當中能夠根據(jù)自己對樹的理解想象,進行自主性的繪畫創(chuàng)作。幼兒天生就富有大膽而浪漫的創(chuàng)新精神,在這樣的欣賞活動后,幼兒的創(chuàng)新精神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fā)揮,在教師的指導下可以依據(jù)欣賞后自己的意愿,運用自主選擇的繪畫方式,隨意聯(lián)想,可以擬人,也可以神奇化,更可以隨意地張冠李戴而也不覺得怪異。當然幼兒的創(chuàng)新并不是憑空想象,在他們具有創(chuàng)意的作品中一定會表現(xiàn)個人的體驗,這種體驗就是來自于我們的繪畫欣賞中和平日生活觀察中。

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我們要尊重每一個幼兒的想法和創(chuàng)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和變現(xiàn)方式。”在這樣的欣賞課后,我認識到在繪畫欣賞活動中,幼兒對一件美術作品都有自己獨到的理解方式,各不相同,本著“以幼兒發(fā)展為本”的思想,循循善誘地啟發(fā)、鼓勵幼兒發(fā)現(xiàn)美、欣賞美、表現(xiàn)美和創(chuàng)造美。結合幼兒日常生活中的興趣點來進行選擇題材,讓幼兒去觀察生活中相關的信息,讓幼兒有所啟發(fā),再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xiàn)自己的繪畫。

參考文獻:

第3篇

為了激發(fā)幼兒保護動物的意識,我開展了主題繪畫活動“沒有動物會怎樣”。我先請幼兒想象如果沒有了動物,我們的生活會怎樣呢?有的幼兒說:“沒有了動物,我們就沒有肉吃?!庇械挠變赫f:“沒有了動物,就會破壞生態(tài)平衡?!薄覍τ變旱拇竽懴胂?,進行了充分肯定,然后,請幼兒利用繪畫的形式進行表現(xiàn)。孩子們畫得都很認真,生動表現(xiàn)出沒有動物的種種后果。

小A畫出了很多座歪歪扭扭的房子,甚至還有被折斷的樹木。我看后,以為小A沒有理解繪畫的主題,于是對他進行了“善意”提醒,并重新發(fā)給他一張新的畫紙,希望孩子能夠重新設計自己的繪畫作品。但孩子根本沒有理會,依然沉浸在自己的繪畫中。在作品展示的環(huán)節(jié),我先請能力強、繪畫效果完美的幼兒進行介紹,并積極鼓勵和贊賞。我故意請小A延遲介紹自己的繪畫作品,暗想他會為自己不搭調的作品和錯過重新繪畫的機會而后悔。然而,讓我意想不到的一幕發(fā)生了。小A自信地對小朋友們說:“如果沒有了動物,就會發(fā)生地震。因為有些動物在地震前會出現(xiàn)異常反應。”聽完孩子的話,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既有對孩子發(fā)散性思維和大膽創(chuàng)作的贊賞,又有自己對孩子行為自以為是錯誤解讀的愧疚。

還有一次,在詩歌欣賞活動“雪花”中,為了激發(fā)幼兒的發(fā)散性思維,我提出問題:“雪融化后會變成什么?”有的幼兒說:“變成水?!庇械挠變赫f:“變成小河。”一個小女孩用甜美的聲音說:“雪融化后變成了春天。”我為小女孩富有詩意的回答而感動。隨后,我引導幼兒用繪畫的形式表現(xiàn)雪融化后的變化,卻見小女孩的畫面上只是黑色,而其他幼兒畫面上的顏色都是絢麗的彩色。我好奇地問:“你在畫什么?”小女孩專注地回答:“春天呀?!薄按禾煸谀睦锬??”“小河里有成群的魚兒,草地上有穿花裙子的小姑娘。”原來孩子涂色時用了很多種顏色,顏色混合到一起最后竟然變成了黑色。這就是孩子眼中最美麗的春天,這就是孩子最為獨特的表現(xiàn)方式。我慶幸自己沒有簡單否定孩子的繪畫作品,而是耐心傾聽了孩子內(nèi)心真實的聲音,捕捉到孩子靈動的思想。

幼兒對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們表達自己認識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別于成人。幼兒獨特的筆觸、動作和語言往往蘊含著豐富的想象和情感。幼兒個性化的自我表現(xiàn),需要我們的尊重、理解和支持,我們應該保護幼兒的自我表現(xiàn)和創(chuàng)作欲望,呵護幼兒追求藝術美的心靈。因此,對于幼兒的藝術活動,我們能夠做的只是為他們提供寬松的心理環(huán)境,鼓勵他們用手中的畫筆表現(xiàn)自己眼中的世界,而不是老師的世界。我們需要提醒自己的是:在幼兒自主表達、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不要進行過多干預或把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幼兒,而是讓他們充分享受到藝術活動的樂趣。當我們有了這樣的認識,就會對幼兒與眾不同的繪畫作品有更為獨特的視角。如果以后我們看到“綠色的太陽”、“方形的蘋果”時,不要扼殺而是接納,不要批判而是贊賞,不要漠視而是傾聽。珍視幼兒的繪畫過程,鼓勵幼兒的大膽表現(xiàn),正確解讀幼兒的繪畫作品,理解幼兒獨特的繪畫行為,相信我們會把每名幼兒都培養(yǎng)成真正的創(chuàng)意大師!

第4篇

1 幼兒繪畫對口語表達能力的促進作用

對幼兒而言,這一階段是語言發(fā)展的關鍵時期,但由于幼兒膽小、害怕等原因,不愿意說話,這也是令家長頭疼的事。針對該情況,利用繪畫去促進幼兒口語表達能力,經(jīng)過實踐,效果顯著。

幼兒腦海中的詞匯少,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觀點,但是,通過簡單的繪畫,借助于繪畫來表達自己的想法,有利于促進幼兒口語表達能力的提高。說是人與人之間交流的方式,是與外部溝通的主要方法,因此,利用幼兒繪畫來促進幼兒語言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幼兒繪畫就是為了表達自己的語言,在幼兒的繪畫作品中存在大量的語言因素,將繪畫和語言進行有效的整合,對幼兒說話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不少研究證明,在繪畫中,提高幼兒繪畫水平,能夠促進幼兒的語言發(fā)展。小孩子詞匯量少,他們總想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但又無法用夠語言表達清楚,于是將自己所想寓意在畫上,以滿足自身的需要。

2 通過說繪畫的內(nèi)容,促進幼兒語言發(fā)展

幼兒年齡較小,沒有什么生活經(jīng)驗,思維和創(chuàng)造能力不足。如果幼教讓孩子們畫一些沒有接觸過的事物,他們就會感到無從下筆,即使勉強畫了,其繪畫作品也比較單調,毫無創(chuàng)意可言。這時,幼教可以引導幼兒,給幼兒提供一個想象的空間,進而讓孩子畫出有個性化、創(chuàng)意的作品。讓幼兒對自己的作品內(nèi)容進行簡單的描述,通過簡單語言的講解,以提高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喜歡聽故事是每個幼兒的共同愛好,他們很享受聽故事的過程,在美好的故事中,學習知識,向故事中的主人公學習。因此,在幼兒繪畫活動中,筆者給他們布置一個任務,畫出心中最美的花,并要求他們將自己畫的內(nèi)容進行簡單的述說,表達一下繪畫的意愿。孩子們完成繪畫作品后,開始左思右想,交頭接耳,這時,可以點名讓某些幼兒將自己的作品展示給大家,并簡單介紹自己的繪畫內(nèi)容。有孩子說,自己畫的是一個花仙子的故事,花仙子用魔法變出了很多花,顏色不同,形狀不同,香味也不同,并表達了對花的喜愛之情。大家都為他鼓掌。在該孩子的帶領下,其他孩子也紛紛要表達自己的意愿,興高采烈地表達繪畫的內(nèi)容。他們描述的一些小動物,說得比較簡單化,但依然鍛煉了孩子們說話的能力。

3 通過唱兒歌,提高幼兒口語表達能力

幼兒年齡小,思想不成熟,他們在進行繪畫時,不會考慮太多,容易急于求成,他們畫畫就是畫畫,不會思考其他,畫的時候也不會考慮是否可以,怎么想的就怎么畫,部分幼兒繪畫作品比較粗糙、散亂。面臨這種狀況時,幼教要善于引導孩子們,要讓孩子們觀察物體的外形,并告訴他們一些啟發(fā)性的兒歌,鼓勵幼兒根據(jù)自己對客觀事物的認識,無拘無束的表現(xiàn)自己的想法。當畫太陽時,幼教要引導孩子們說話,問他們太陽是什么形狀,是什么顏色,于是幼兒就紛紛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最后對他們的說法進行總結,得出太陽圓圓的、紅紅的。繪畫時,幼教要引導孩子唱兒歌,每個小孩都喜歡兒歌,因此,對兒歌的興趣也非常大,例如:當畫菠蘿時,就給他們說兒歌,一個大土豆,穿上格子衣,添上小花紋,長出綠頭發(fā)。然后,讓孩子們學習,讓孩子們一邊畫,一邊唱兒歌,在繪畫中提高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如圖1,這種兒歌比較簡單直觀,易于幼兒記憶,讓他們掌握了繪畫的要領,并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

4 幼兒在繪畫中的自說可以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小孩子繪畫的時候,不會像成年人一樣,他們總是邊畫邊說,仿佛他們畫的大自然和小動物都是他們的朋友,在和他們親切地對話。幼兒在繪畫中的自說,對提高口語表達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幼兒在繪畫的過程中,認知和想象的真實情感會通過自說表現(xiàn)出來,例如:在畫神奇的大房子時,小朋友會一邊畫,一邊說,我要畫一個山形的大房子,房子上要有門,因為我要進去,還要大大的窗戶,然后房頂上長滿了花,香香的。邊說邊把這些畫進去,還要有一排大樹,然后在房子邊上畫了幾棵大樹,在自說中,完成了創(chuàng)意的作品,效果很好,并鍛煉了語言表達能力。

第5篇

關鍵詞: 幼兒;繪畫表現(xiàn)能力;策略

美術教育是促進兒童身心全面發(fā)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幼兒美術教育近年來也越來越得到人們的重視。聯(lián)合國的《兒童權利宣言》明確指出:“凡促進兒童身心健康發(fā)展與正常生活為目的的各種努力事業(yè)均稱為兒童福利?!庇變涸诿佬g教育和繪畫活動的熏陶中,能夠得到審美情趣的激發(fā)和思維能力的拓展。他們可以通過自己繪畫的作品來描繪自己對這個世界的感受和認知,而我們也能夠通過幼兒繪畫作品來更好地了解他們的發(fā)展水平。但是,幼兒身心發(fā)展的階段性特點決定了他們并不能完美的將自己對世界的認知和想法確切的表達出來,因此幼兒美術教育的任務之一就是要培養(yǎng)幼兒的繪畫表現(xiàn)能力。

一、 幼兒繪畫表現(xiàn)能力呈明顯的差異性

幼兒的世界豐富多彩,他們繪畫的內(nèi)容與形式也變化萬千。一般來說,幼兒繪畫表現(xiàn)的能力隨著年齡的增長是逐步上升的,但其能力的發(fā)展會存在著個體差異。從年齡劃分的話,我們可以講幼兒會發(fā)展分為涂鴉期(3歲以下)、象征期(3~5歲)和圖式期(5~7歲)三個階段。

1. 胡涂亂畫的涂鴉期階段

這一時期的幼兒,剛剛脫離牙牙學語期,或者已經(jīng)進入幼兒園小班的學習生活中,正是對世界充滿好奇的年齡。他們時常會拿著畫筆在地上、墻壁或者紙上胡亂涂畫著一些簡單的、不規(guī)則的線條。這些線條雖然談不上主題和構圖表現(xiàn),更談不上色彩的運用,但也代表了幼兒對周圍世界的探索。

2.初具意識的象征期階段

這一時期的幼兒已經(jīng)進入幼兒園中班,他們已經(jīng)能夠組合一些簡單的線條和幾何圖形,能夠識別紅、黃、藍等主要色彩。該階段的幼兒能夠有意識地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視覺形象來表現(xiàn)自己,其繪畫的形象多是抽象的象征符號,大小、位置、空間無法可循。稍大些的幼兒有的能夠很好的控制顏色的運用,并表現(xiàn)一定的主題。

3. 可完整表現(xiàn)的圖式期階段

在圖式期,進入大班的幼兒已經(jīng)成長到能夠有意識的通過繪畫來表現(xiàn)周遭現(xiàn)實生活的階段,其繪畫作品能夠抓住事物的主要的突出特征,對線條和幾何圖形的運用更加流暢。幼兒在創(chuàng)作人物形象時,人物作品的性別、高矮胖瘦、四肢五官、衣物色彩、背景裝飾等細節(jié)特征,都能準確的表現(xiàn)出來,畫面中事物間的位置關系和層次感也更接近客觀,作品的主題表達更為完整、構圖也更有章法。

二、影響幼兒繪畫表現(xiàn)能力的主要因素分析

除了上述年齡和性別等個體因素能夠影響幼兒繪畫表現(xiàn)能力外,還有以下不可忽視的因素:

1. 繪畫主題

幼兒在進行繪畫時,多會根據(jù)自己所熟悉的現(xiàn)實生活來表現(xiàn)繪畫主題。對繪畫主題的熟悉程度不同,繪畫的表現(xiàn)也不同。例如讓兩個同是6歲的男孩來表現(xiàn)繪畫主題“在游樂園玩”,其中一個男孩只對滑梯滑下海洋球池感興趣,其繪畫的作品中畫面只有一個長長的滑梯,下面是個很大的海洋球池;而另一個小男孩因為興趣更多,很大能將蹦床、秋千、滑梯、小朋友等都畫進畫面。生活是幼兒創(chuàng)作的源泉,對同一生活主題有不同的熟悉側重點,他們繪畫的表現(xiàn)內(nèi)容也會有所不同。

2. 繪畫工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用這句話來描述幼兒繪畫雖過于鄭重,但也說明繪畫工具材料的運用對幼兒繪畫成效與美感表現(xiàn)的重要性。不同的畫會用到不同的工具,需用特殊紙張、特制筆和顏料的中國畫對于幼兒來說還比較困難,而油畫棒則比較容易掌握,也更為很多幼兒所喜愛。因此,能夠靈活正確地應用各種必不可少的繪畫工具,對幼兒的繪畫表現(xiàn)力也至關重要。

3.繪畫方式

線條符號、形狀輪廓、色彩運用、構圖安排等是幼兒繪畫的基本方式手段,對這些手段如何運用也會影響到幼兒繪畫表現(xiàn)。幼兒會通過曲線、直線、變形線條來進行繪畫來表現(xiàn)自己的認知,也能將簡單的形狀(圓形、方形、三角形)組合成越來越復雜的形象;他們會把自己喜歡的事物、人物涂上暖色調,如果不快樂了就可能涂一大片黑色;隨著繪畫水平的增長,繪畫表現(xiàn)能力越來越高的幼兒還會在畫面中表現(xiàn)出基底線,通過布局來讓畫面更有序、更飽滿。

4. 幼兒本身的創(chuàng)造力

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就是幼兒本身的創(chuàng)造性。幼兒的世界時新奇和有趣的,他們在創(chuàng)作繪畫作品時,會基于自己的記憶自由隨想。他們完成的作品在成人看來可能是難以理解的“四不像”,但卻是屬于幼兒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每個幼兒的生活環(huán)境不同,創(chuàng)造力也不盡相同,同一個幼兒在不同年齡也會有不同的創(chuàng)造性,這些都會使得他們的繪畫作品呈現(xiàn)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

三、 如何來培養(yǎng)幼兒繪畫表現(xiàn)能力

培養(yǎng)幼兒繪畫表現(xiàn)能力,前提是教育幼兒繪畫的教師應該是專業(yè)的,具備專業(yè)的素養(yǎng)。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和挖掘幼兒的創(chuàng)造力,掌握科學的有效的繪畫教學手法,對幼兒繪畫作品要能夠正確評價,只有多方綜合才能真正培養(yǎng)提高幼兒繪畫表現(xiàn)能力。簡單來說,就是要做好以下兩個大的方面:

1. 激發(fā)幼兒興趣

幼兒在創(chuàng)作作品的過程中,其實是一個既動手又動腦的過程。一幅作品的完成,會帶給幼兒極大的滿足感和成功體驗,滿足了他們對于這個世界的表現(xiàn)欲。教師要為幼兒繪畫提供良好的環(huán)境和氛圍,教給他們應用油畫棒、水彩筆等各種繪畫工具和各種顏料、紙張的運用方法,培養(yǎng)他們表現(xiàn)自己的興趣和欲望。

幼兒的天性是玩,如果只是死板地要求幼兒乖乖坐下長時間的進行繪畫創(chuàng)作,他們很快就是感到無趣和無聊。因此,教師要通過游戲等完了活動為他們創(chuàng)造寬松、愉快的創(chuàng)作氛圍,引導他們保持住對這個世界好奇,充分發(fā)揮他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讓他們無拘無束、無憂無慮的進行繪畫創(chuàng)作。

2. 培養(yǎng)提高幼兒繪畫技能

相對來說,幼兒繪畫創(chuàng)作應用的手段比較簡單,主要是線條、形狀和顏色的運用。但是,如何將這些簡單的元素組合到一起,來表現(xiàn)幼兒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則是教師應該考慮的問題。因此,如何激發(fā)、保持和培養(yǎng)提高幼兒繪畫的興趣外,還應該對他們進行繪畫技能的正規(guī)訓練,教給他們基本的繪畫技巧,依次來更準確合理的表現(xiàn)自己。

另外,教師還可以教給幼兒基本的透視法,通過實物教學的方式,讓幼兒從不同的視角感受初步的透視原理,來提高幼兒的繪畫技能。

參考文獻:

[1] 劉賓,閔蘭斌. 3~4歲幼兒的繪畫特點及其教學建議[J].學前教育研究.2012(02)

[2] 秦芳.4~5歲幼兒繪畫語言中色彩的情感表達[J].美術教育研究.2013(02)

[3] 王大根.如何教授幼兒階段的繪畫?[J].美術觀察.2013(06)

第6篇

一、圍繞繪畫的初步構思培養(yǎng)繪畫能力

構思是繪畫創(chuàng)作的重要前提,它主要包含了繪畫的主題、內(nèi)容、方法等。但是反觀幼兒的繪畫,他們的繪畫可以說是信筆涂鴉,基本沒有經(jīng)歷過構思。所以我們在觀賞幼兒的繪畫作品時會發(fā)現(xiàn)作品的內(nèi)容天馬行空、包羅萬象,缺乏一個深刻的主題。因此,教師在引導幼兒進行繪畫練習的時候,首先可以帶領幼兒進行畫前的構思。請看下面的課堂實錄:

師:我們看到的那些動物,牛、羊、小白兔、長頸鹿、獅子、老虎、大象等,它們都生活在什么地方呢?

生:草原上(森林里)。

師:那么我們在畫這些可愛的動物時,該給圖畫起個什么樣的名字呢?

生1:可愛小動物的大家族。

生2:快樂的大草原(大森林)。

接著教師便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想法和提出的主題進行繪畫,雖然他們畫出來的動物并非完美,但卻充滿了擬人的色彩,動物們和睦相處,讓人玩味,趣味十足。像這種練習方式,當持續(xù)時間一久,幼兒們便會在不知不覺中習慣畫前構思,并根據(jù)構思的主題來畫出圖畫。由此可見,對幼兒繪畫初步構思的培養(yǎng)是極為主要的。

二、圍繞繪畫的造型表達培養(yǎng)繪畫能力

對幼兒繪畫造型表達的培養(yǎng),主要是指培養(yǎng)幼兒利用哪種造型來呈現(xiàn)出自己所要涂鴉的內(nèi)容,幼兒在這個過程中必然會經(jīng)歷一個由不分化到分化的階段。而在初期,老師可以利用一些簡單的圖案,比如幾何圖形等引導幼兒利用直線和圖形等組成一個圖案。這樣一來,原本平淡無奇的簡單圖形經(jīng)過組合便成為了妙趣橫生、讓人遐想的圖案。其中,這些圖案可以代表某件事,更可以代表某個物件。

另外,在引導幼兒利用這些幾何圖形來構架圖畫的過程當中,往往可以使用多個幾何圖形,這種方法我們還可以稱其為構圖。不同的構圖會呈現(xiàn)出不同的意境和畫面,但是構圖的方法并非雜亂無章,老師可以引導幼兒進行有序的構圖,并通過其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那么,該如何引導學生有序地構圖呢?首先,老師可以帶領學生對物體的大小、上下、鄰近等方面進行認知,然后再結合內(nèi)外、前后等空間效果來強化構圖。這樣一來,幼兒的好奇心不僅被激發(fā)了出來,同時還可以強化他們的構圖能力。

三、圍繞繪畫的情節(jié)解說培養(yǎng)繪畫能力

情節(jié)解說是繪畫過程中極為主要的一點,拿捏到位的情節(jié)鋪展可以有效地強化繪畫作品之間主要形象的聯(lián)系。而在幼兒作品當中往往呈現(xiàn)不出這一點,通常都是由人和物件來構成的,整體卻缺乏著必要的聯(lián)系,因此很多幼兒在表達自己的繪畫作品時,都無法完全地詮釋出繪畫本身包含的意思。所以,每次我們在觀賞幼兒作品的時候都會發(fā)現(xiàn)畫面零散,無法弄懂在表達什么。筆者曾看到一個小女孩畫了這樣的一幅畫:畫中一個小朋友望著大樹上掛著的風箏,風箏卻直挺挺地立在樹上。按常理,掛在樹上的風箏應該是耷拉下來的。于是便有了下面的一段師生對話:

老師:這個風箏為什么是直挺挺的立著呢?風箏掛在樹上的時候應該是耷拉著的吧?

小女孩:因為當時有風呀。

小女孩的這番解釋不僅讓我們豁然開朗,同時在這幅畫中我們還感受到了另一番趣味。由此可見,對于繪畫情節(jié)的拿捏程度和解說能力是繪畫過程中極為主要的一點,它不僅詮釋著繪畫作品是否成功到位,同時也是幼兒繪畫能力提高的重要證明。

四、圍繞色彩的美感體驗培養(yǎng)繪畫能力

幼兒天生對彩筆和色彩有著癡迷的喜愛,并喜歡用自己手中的彩筆勾勒出心中的圖畫。此外,幼兒還喜歡根據(jù)色彩的美感來體現(xiàn)自己天真爛漫的童心。所以在培養(yǎng)幼兒繪畫能力的時候,老師可以將這一點當作啟發(fā)的源泉,并以此來強化幼兒的色彩感。另外,老師還可以引導幼兒利用不同的色彩相融合來表達出更多的美感,進而讓幼兒的繪畫作品變得更加明亮、鮮艷、充滿朝氣。比如在表達柔和的時候,可以引導幼兒使用暖色的彩筆,如淺紅色和淺黃色等。在表達冰天雪地的景觀時可以使用一些暖色調的彩筆,如淺藍色和藍色等。不過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不能因為兒童用錯了顏色而去責怪他們,而是要傾聽他們的解說,善意且溫柔地引導他們。

在一次繪畫當中,一個男孩畫了一條小河,但是奇怪的是這條小河的河水是五顏六色的,河邊有一些小朋友在用小碗取水。

老師:為什么這條小河是五顏六色的呢?小河不應該用淺藍色的彩筆來畫出來嗎?

小男孩:因為這條河里面是各種各樣的果汁啊,所以它是五顏六色的。

第7篇

劉舞中學美術高級教師、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qū)黃協(xié)版畫藝委會副主任、香港青少兒視覺藝術研究學會常務理事、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qū)美術學科帶頭人。

老爺爺

凱德爾丁(5歲塑料拼貼畫)

輔導教師:龔黎

專家點評:

這是一幅綜合繪畫作品,凱德爾丁小朋友在底紋紙上表現(xiàn)一位老爺爺?shù)男蜗?,隨意自由大膽夸張。用廢舊的黑色塑料袋剪貼成老爺爺?shù)念^發(fā),你也可以理解成老人頭戴的帽子。用廢舊的白色塑料袋粘貼成老人的胡須,能讓你馬上聯(lián)想到一位長須美髯的維族老人形象。在作品的表現(xiàn)上,也體現(xiàn)了低碳環(huán)保的創(chuàng)作理念。

維吾爾商人

吳建昊(5歲油畫棒畫)

輔導教師:張藝藍

專家點評:

這是一幅彩色水筆和油畫棒混合的繪畫作品。畫面表現(xiàn)了一位賣水果的維族老人,色彩豐富艷麗,尤其是老人身穿的民族盛裝,被小畫家表現(xiàn)得尤為出色。老人的刻畫形神兼?zhèn)?,畫面的表現(xiàn)讓人不由聯(lián)想到美麗的新疆和各種令人垂涎欲滴的夏季水果,這是一幅難得的優(yōu)秀作品。

瓶子機器人

王少玉(6歲油畫棒畫)

輔導教師:張藝藍

專家點評:

這是一幅充滿幻想的幼兒美術作品。小畫家利用對各種瓶子用途不同的想象,組成一幅想象豐富的畫面,這樣的繪畫活動,既培養(yǎng)了孩子的想象力和表現(xiàn)力,又倡導了變廢為寶的理念,做到物品循環(huán)利用,低碳生活。

維吾爾商人

鄒媛媛(6歲水彩筆畫)

輔導教師:龔黎

專家點評:

這也是一幅表現(xiàn)維族商人的優(yōu)秀幼兒繪畫作品。阿凡提的形象躍然紙上,畫面色彩清新自然,雅而不俗。我通過畫面感受到的是新疆人的勤勞和聰明。同時,從背景的器皿可以領略到西域的神秘和不同的文化氣息。

還我蔚藍大海

趙柬秋(6歲報紙粘貼水彩筆畫)

輔導教師:張藝藍

第8篇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10A-0091-01

繪畫和語言都是幼兒與他人交流的方式。由于幼兒的語言處于發(fā)展階段,不少幼兒無法用語言將心中想說的話準確、完整地表達出來。所以,幼兒往往喜歡將喜、怒、哀、樂通過自己的繪畫表現(xiàn)出來,也就使繪畫成為他們無聲的語言。

幼兒的繪畫不只是單純的畫畫活動,它是幼兒語言發(fā)展的引路人。在孩子繪畫的過程中實際上存在著大量的語言信息,幼兒從一開始的簡單涂鴉漸漸到會畫出簡單的圖形,再到能繪制出漂亮的組合圖,這其實就是孩子語言的一個內(nèi)化過程。我們時??吹?,幼兒一邊畫著畫,一邊自言自語。盡管他們還不能運用成人的語言符號,但他們可以在繪畫活動中,自由地流露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梢姡變旱睦L畫與語言是有著密切聯(lián)系的。在幼兒教育中,教師可以將幼兒的繪畫活動與幼兒的語言活動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讓它們互相促進。

一、用語言激起幼兒繪畫的沖動

幼兒天生活潑、好動,不喜歡被禁錮,因此,在繪畫教學中,教師不能按部就班地讓幼兒跟著自己畫。比如規(guī)定幼兒先畫什么、再畫什么、最后畫什么,這樣會使他們感到單調乏味,注意力容易分散,提不起創(chuàng)造的興趣。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有和藹可親的態(tài)度,還要有風趣幽默的教學語言,用語言刺激孩子的繪畫神經(jīng)。同時,通過不斷地提問,激活幼兒的發(fā)散思維,讓幼兒產(chǎn)生繪畫的欲望。

例如,在教授線描畫《帶著線條去散步》時,我設計了層次性與遞進性的提問:“小朋友們,見過線條嗎?”“在哪里會有線條?”孩子們有的說柳樹的樹枝就像線條,有的說衣服的邊邊上有線條,有的說桌子、積木上有線條……“那我們今天就帶線條一起去散步吧!”這時,孩子們眼里透出好奇:“線條怎么去散步呢?”有孩子嚷嚷了?!拔覀兛梢园丫€條藏在各種圖形中,帶他去散步呀?!甭牶螅⒆觽兓腥淮笪?,都有了繪畫的沖動?!澳悄阆胗镁€條表現(xiàn)什么呢?”“我想畫柳樹?!薄拔乙丫€條藏在房子里?!薄拔野阉卦陲w機里?!薄⒆觽冊谡Z言的刺激下不斷地進行著反饋。不知不覺中,幼兒將原有的繪畫經(jīng)驗運用到新的學習之中。

二、用語言啟發(fā)幼兒自由創(chuàng)作

在實際的繪畫教學中,時??吹浇處熢谑痉逗螅尯⒆影l(fā)揮想象,畫出和別人不一樣的作品??勺詈蟀l(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孩子所畫出的畫依然和老師示范的差不多,就是有變化,也只是一點小小的不同。要想讓孩子畫出別出心裁的畫面,教師的啟發(fā)、引導是至關重要的。比如,在《毛毛蟲的夢》的美術教學活動中,我沒有直接給孩子示范,也沒有直接告訴孩子毛毛蟲做的夢會是什么。在課的一開始,我說:“小朋友,你們做過夢嗎?”“毛毛蟲也和你們一樣愛做夢,它會夢到什么呢?”這樣的啟發(fā)留給孩子足夠的想象空間,個個托著小腦袋,思考著。不一會,孩子們就紛紛舉手回答,有的說毛毛蟲夢見自己肚子餓了,去找吃的,它找到了蘋果、香蕉、樹葉;有的孩子說,我夢到毛毛蟲和我一樣會打排球;有的說毛毛蟲夢到自己到了南極,和企鵝一起做游戲;有的說毛毛蟲夢見自己終于變成美麗的蝴蝶了……之后,孩子們盡情地創(chuàng)作,作品充滿了孩子們大膽的想象,把毛毛蟲的夢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正是教師在教學中運用語言啟發(fā)了孩子,開啟了孩子想象的空間,讓孩子自由地創(chuàng)作出好的繪畫作品。

三、讓繪畫成為幼兒語言表達的平臺

圖畫是幼兒語言表達的最佳載體。作為幼兒教師,我們不但要鼓勵幼兒進行繪畫創(chuàng)作,也要為他們提供語言表達的平臺。孩子們在創(chuàng)作出生動形象的畫面時,常常會非常激動。教師可以抓住這一時機,適當?shù)匾龑?,讓幼兒學著用語言來解說自己的作品。

例如,在學生創(chuàng)作了《小鴨戲水》的圖畫之后,我引導幼兒說一說自己畫了什么、為什么這么畫。一幼兒在介紹作品時是這樣說的:“在一個夏天的下午,鴨媽媽帶著小鴨們?nèi)バ『永镉斡?。小鴨撲通撲通跳下水后,有的用翅膀撲著河里的水,有的用翅膀撓著自己的頭,有的在水里翻跟頭,有的鉆河底抓小魚……小鴨們在水里自由地游泳,多快活?。 痹诮處煹囊龑?,孩子們都能結合自己的繪畫作品,興奮地講述著小鴨戲水的故事,把鴨子的外形和姿態(tài)的變化都形象地表現(xiàn)出來了。正是生動的繪畫作品激發(fā)了孩子的表達欲望,使他們想說、有話可說。通過語言描述,他們既把內(nèi)心無法在畫面中表達的想法傳達給了大家,也在無形中提升了語言表達能力,可謂一舉兩得。

第9篇

下面是我對幼兒美術教學實踐活動的認識和體會。

一、通過美術教育活動能訓練幼兒的觀察力。

幼兒繪畫或做手工之前,首先是通過視覺來觀察所要表現(xiàn)的對象,因此訓練幼兒的觀察力是提高美術教學質量的基礎。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我常常選擇一些幼兒感知過的、經(jīng)歷過的、有趣味的題材進行教學。例如,車給我們生活帶來諸多的方便,可先讓幼兒先說一說馬路上行駛的不同種類的車,老師把不同的彩紙剪成圓形車輪,之后讓幼兒以手工粘貼車輪的形式引起孩子們的興趣,由此延伸到讓孩子在入園和回家的路上仔細觀察馬路上汽車的形狀、顏色,下次上課時提問,讓幼兒把對汽車的認識表達出來,再加之老師的引導,幼兒繪畫時很快就得心應手。由此幼兒認識和觀察我們生活中一些物品的顏色,讓他們感知世界是一個多彩世界。

二、通過美術教育活動確定不同年齡段幼兒的教育目標。

確定美術教學目標時,應根據(jù)幼兒心理、生理發(fā)展的規(guī)律,在客觀判斷幼兒現(xiàn)有水平的基礎上,確定幼兒年齡段可能達到的目標,只有這樣才能做到適度發(fā)展。如當幼兒只能用籠統(tǒng)的圖形來創(chuàng)造物體的輪廓時,教師應該鼓勵幼兒將圖形與線條進行多種樣式的組合:當幼兒能畫出清晰的圖形時,教師就逐步引導幼兒用多種圖形組合來創(chuàng)造不同的圖案。在這種思想指導下,根據(jù)幼兒的年齡特點來達成目標:當孩子對畫面的結構、人物的動態(tài)還比較模糊時,我主要從畫面的色彩物體的裝飾性入手,選擇這類繪畫作品為幼兒的欣賞材料。如:我拿著米羅作品讓孩子們?nèi)バ蕾p,但不是讓孩子去模仿米羅的畫,而是讓幼兒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米羅畫中美的地方。孩子們說:米羅爺爺?shù)漠嬵伾荃r艷;米羅爺爺?shù)漠嬁瓷先ズ芎唵危嫷煤苌?;米羅爺爺常用黑顏色……通過欣賞孩子們了解到并不是把一張白紙全部畫滿就是美,而黑色也不是不好看的顏色。

三、通過美術教育活動強化幼兒的環(huán)境保護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