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1-19 16:09:14
導語:在保護幼兒視力的案例的撰寫旅程中,學習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條寶貴的路徑,好期刊匯集了九篇優(yōu)秀范文,愿這些內容能夠啟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靈感,引領您探索更多的創(chuàng)作可能。
當前校園安全事故頻發(fā),廣大家長對于校園安全問題高度重視,其中幼兒園的安全問題更為突出。孩子在幼兒期,安全概念模糊,安全意識淡?。患由嫌變簣@安全設施配備不全,幼兒教師素質參差不齊等因素,都可能造成兒童在幼兒園學習生活中出現(xiàn)安全隱患。
如何減少兒童在幼兒園安全風險的發(fā)生,需要幼師、家長和幼兒園的共同努力。兒童自身安全意識和預防風險能力的提高,能從根本上減少安全事故的發(fā)生;同時,幼兒園要加強幼師安全知識的學習,加強園內各類安全設施的檢查。
二、當前學前教育中兒童安全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被動”式安全教育
傳統(tǒng)的兒童安全教育,往往是劃定“安全區(qū)”。老師和家長會對孩子規(guī)定,什么東西不能碰,什么區(qū)域要遠離,不能和小朋友追逐打鬧等。這種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拿減少兒童不安全事故的發(fā)生,但是需要家長幼師的寸步不離。但是,幼兒園孩子很多,幼師精力有限,不可能對每個孩子都特別關注。有的時候關注不到的孩子,就有可能出現(xiàn)安全風險。
(二)幼師安全意識水平參差不齊
隨著幼兒園配置和入園兒童數(shù)量的增加,幼兒教師也在擴招。雖然都具備幼兒教師資格證,但是她們的安全業(yè)務素質不近相同。有的幼師格外注重對兒童文化能力的培養(yǎng),忽視對兒童的安全教育,安全意識淡薄。
(三)家長對兒童的教育方式欠妥
現(xiàn)在幼兒園兒童的家長多數(shù)為80后,他們陪伴孩子的時間較少,上幼兒園之前多數(shù)交給老人代管。而老人對孩子的教導多數(shù)按照老套的方式進行,為了安全考慮,老人都不會讓孩子接觸危險的事物,而不是教育孩子如何了解危險的情況;孩子父母下班后對孩子的安全教育不夠,一些家庭處在父母玩手機,孩子玩平板的狀態(tài),游戲上的追逐和打殺情節(jié),對于孩子安全意識的培養(yǎng)是十分不利的。
三、當前如何做好學前教育中兒童安全教育工作
(一)強化幼師安全意識,提高幼兒園安全硬件水平
幼師是兒童在幼兒園的直接陪伴者,老師的安全意識高低直接決定著所帶孩子的安全狀況。幼兒園要利用例會等形式,開展在園教師的安全教育。利用網絡和多媒體等形式,結合當今發(fā)生的校園安全案例,總結出兒童安全工作的經驗和教訓。通過開展“一人一案例”形式,由每位幼師設計安全隱患案例,編制安全應急預案,進行多媒體模擬,已達到倘若真的發(fā)生相關安全隱患,能有的放矢處理解決的效果。
幼兒園要加強自身安全設施的檢查力度。對于電源,電線等危險設置,要派專人定期巡查,遇到問題及時換新整改;對于兒童午休床位床板,要逐一檢查,確保牢靠;午休時要隨時巡回檢查,注意幼兒午睡狀態(tài);定期檢查幼兒園內滅火器配備和有效情況,確保都在有效期內且性能良好;特別注意幼兒園食品安全問題,確保所有采購都按照程序規(guī)范進行,保證兒童飲食安全。
(二)創(chuàng)新安全教育方法,由“被動”變“主動”
被動的保護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減少兒童安全事故的發(fā)生,但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要在日常的安全教育中,培養(yǎng)孩子的自我保護能力。通過開展形象生動的安全教育課堂,讓孩子知道插座不能碰,熱水不能摸,紅燈停,綠燈行等常識。同時通過設置安全情景課堂,對于兒童日常生活中出現(xiàn)的安全隱患,比如摔倒后傷口如何處置,自己獨自在家不給陌生人開門等情景,讓孩子不僅知道要時刻注意安全,更重要的是讓他們明白遇到危險情況如何處置。
通過定期開展親子課堂,讓家長和孩子一起進行安全教育,對兒童樹立正確的安全意識,提高危險處置能力是很有幫助的。例如開展交通安全親子課,在教室里擺放各種交通安全標示,幼兒園老師講解各個標示的含義并設置相關交通安全情景,由家長帶領孩子如何安全的行走和過馬路。在老師放置紅燈時,家長要和孩子一起停在斑馬線外,并告訴孩子為什么要停下;綠燈的時候帶領孩子快速通過斑馬線。
(三)開展實地安全教育課堂,讓孩子理解真正的安全
幼兒園孩子理解能力有限,幼師要開展形象生動的課堂形式給孩子們講安全。要組織孩子參觀各類安全設施,告訴他們設備的樣子和使用方法;開展應急火災演練,地震演練等方式,帶領孩子正確處置遇到的火災和地震等危險情形。每周開展兒童安全應急演練,讓孩子擔任演練中的各項角色,讓他們真正領會安全隱患的正確處理方法,從根本上減少安全事故的發(fā)生。
(四)正確引導孩子使用電子產品,督促家長以身作則
告知家長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對于孩子視力和自身安全的影響因素,督促家長下班時間放下手機,多陪陪孩子;多帶領孩子到實地體驗各類安全設置和案例。因為家長對于孩子安全教育的效果,是幼兒園老師和幼兒園都無法達到的。
一、 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綱要》精神,加強對《綱要》中各領域的學習和研究,不斷更新教育觀念,為幼兒創(chuàng)設良好的師幼互動環(huán)境,樹立“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一切”的教育思想,依據(jù)各領域目標合理地制定教育教學計劃,讓幼兒在不同水平上得到提高。
二、情況分析
我班現(xiàn)有幼兒40人,男孩19人,女孩21人。經過一年多的學習和生活,孩子們在自己原有基礎上都有了不同程度的進步。我們注重每個幼兒生活能力的培養(yǎng),如:系鞋帶、扣扣子、拉拉練、整理床鋪、掖衣服等。加強幼兒自我服務的同時并能簡單的為他人服務逐漸形成了較好的班級發(fā)展特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優(yōu)缺點:
(一)優(yōu)勢表現(xiàn):
1、活躍、好動,喜愛參與體育活動。我班幼兒精力充沛,喜歡參加賽跑、攀登等戶外游戲等,大部分幼兒身體動作較協(xié)調、靈活。幼兒總體體質水平有較大幅度提高。
2、好奇心強,樂于表現(xiàn)。在科學活動中,孩子們常常興趣濃厚、發(fā)言踴躍。
3、班級常規(guī)進一步完善。進入中班,我班幼兒的規(guī)則意識進一步增強,大部分幼兒能較好的聽取老師的意見,控制自己的行為,遵守班級常規(guī)。
(二)弱勢因素分析:
1、我班有部分幼兒,他們在集體活動中注意力保持時間短、自我控制能力弱的問題較為突出,需要教師針對他們的實際請況給予引導和教育。
2、我班幼兒大多進步很大,但部分幼兒在家性格較開朗、活潑、幼兒園表現(xiàn)不樂群,不能主動與人交往,我們將繼續(xù)鼓勵,讓幼兒用各種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
三 、措施: 1. 按計劃開展本園所安排的學習內容,在做好基礎教學的同時突出特色教學,美術方面積極配合美術老師組織好美術教學工作,平時對所學知識技能多進行復習與鞏固,在自身方面也做一定的繪畫水平提高及運用,只有自身運用自如了才能更好的帶動幼兒。在其他各科教學方面,老師將與年級組長共同探討學習,使自身的教學水平得到提高些,認真地備好每節(jié)課,在掌握好原理知識的基礎上敢于創(chuàng)新,再本班幼兒的現(xiàn)發(fā)展水平上將對不同層次的幼兒設立不同層次的要求與計劃,主要是讓每一個幼兒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進步,得到成長,主題方面,加強對開展主題活動前的準備工作及與家長配合收集資料的工作,在設計活動中考到科學因素及抓住幼兒興趣點,延續(xù)激發(fā)幼兒探索求知的欲望,
2. 在具體教學活動中關注每位幼兒的學習狀態(tài),掌握好每一個幼兒的學習態(tài)度,做好個體差異教育,爭取班級的整體水平有較大的突破. 采取”著重教學”方式,提高幼兒語言表達能力。
3. 加強幼兒禮儀禮貌行為的培養(yǎng), 開展迎奧運,做好文明小天使活動。提高他們的主動性,在這方面將從細小的事情開始著手,潛移默化的影響幼兒,也常提醒幼兒同時也監(jiān)督提醒老師時刻注意對幼兒行為禮貌的影響及培養(yǎng). 細心關注幼兒的行為習慣,引導幼兒爭執(zhí)行為,繼續(xù)設立“三好學生”獎來督促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品質,
4. 豐富幼兒生活,多樣化地開展藝術節(jié)、科技節(jié)活動,抓好50年慶典活動,組織孩子參加多種形式的社會活動。
5. 培養(yǎng)幼兒良好學習習慣,如坐姿、書寫姿勢等;定期調換幼兒座位,保護幼兒視力;
6、緊守職責,明確分工,相互協(xié)作,相互探討,相互監(jiān)督促進,出現(xiàn)問題及時提出及時解決,讓我們的工作環(huán)境更和睦愉快。
7、 配合生活老師做好衛(wèi)生保健工作,讓所有幼兒都在老師的視線范圍之內,隨時留意觀察幼兒的身體狀況,發(fā)現(xiàn)狀況及時處理并上報保健室。
四、每月常規(guī)工作安排:
四.月工作重點。
二、三月份:
主題教育:過節(jié)真熱鬧 親親熱熱一家人 品德教育:情感教育
工作中心:
一、開學準備工作
1 根據(jù)園務計劃,完成各項計劃。
1、 調整班級墻飾和活動區(qū)域,符合季節(jié)特點和主題網絡
3、 觀察了解幼兒的身體健康狀況和各種習慣、假期生活,有針對性的預防
4、 編排操節(jié)
5、召開家委會、更新家園之窗的內容,發(fā)放小手報。
6、充實自然角。
7、 做好各類興趣班開學編班。
8、開展百日安全活動,3月18日開始百日安全活動,
四月份:
主題教育:我是賀幼小主人 品德教育:情感教育
中心工作:
1、 家長學校上課、
2、做好春季疾病的防治。
3、開展親子活動和春游。
4、安全教育,緊急預案。
5、做好園慶準備活動和常規(guī)教育教學活動
五月份:
主題教育:我身邊的科學 保護環(huán)境 品德教育:熱愛科學
【1】
工作中心:
1、園慶慶典活動。
2、 制定全園第十一屆科技節(jié)活動方案,
3、 招生工作的宣傳。
4、 做好課題結題準備工作
5、 參加區(qū)六一文藝活動
六、七月份:
主題教育:快樂的節(jié)日 你快樂,我快樂 品德教育:向往小學的教育
工作中心:
1、 做好大班畢業(yè)工作,
2、 迎接市課題組結題驗收。
3、 各類論文、案例、方案評比。
4、 做好幼兒發(fā)展評優(yōu),填寫匯報單展示幼兒個人發(fā)展檔案。
5、 核對物品,完成各項總結。
全國各地抽檢結果不合格數(shù)量驚人。國家質檢總局2014年的上半年產品質量和進口服裝質量相關數(shù)據(jù)顯示,全國共查獲進口服裝不合格案例12305例,金額4766.75萬美元,其中396例涉及質量安全不合格,快時尚品牌FOREVER 21、ZARA、H&M和MANGO等品牌廠商,不合格數(shù)量達107例,占所有不合格的27.02%。
據(jù)了解,紡織服裝不合格項目主要集中在pH值、色牢度和甲醛含量。而近日,央視新聞報道了工商對兒童服裝抽檢結果,發(fā)現(xiàn)H&M、優(yōu)衣庫等大牌企業(yè)安全技術標準為B類、C類的服裝較多,而按照相關規(guī)定,只有A類產品可供嬰幼兒穿著。專家稱:長期穿用B類或者C類服裝,短時間嬰幼兒眼睛會不舒服會流眼淚、刺痛、喉嚨痛,對皮膚會引起過敏,如果長時間暴露在這種超標甲醛的環(huán)境下,會引起記憶力減退和視力下降以及免疫功能低下。
衣服具有保暖、裝扮和保護我們的功能,一波波“質量門”出現(xiàn)后,使得業(yè)內人心惶惶,現(xiàn)在衣服都對健康危害如此之大,企業(yè)可要反省反省。
記者把服裝企業(yè)生產質量水平不高的原因總結為以下兩點:
1.企業(yè)的質量安全意識不強烈,質量控制不夠。因為服裝加工企業(yè)進入的門檻較低,而且部分企業(yè)質量意識薄弱,生產體系不健全。
(一)有關概念
3~6歲幼兒生長發(fā)育處于旺盛時期,攝入的營養(yǎng)除了滿足一日所需的營養(yǎng)外,更要滿足幼兒生長發(fā)育的需要,因此合理調配膳食與營養(yǎng)對幼兒生長發(fā)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合理調配膳食與營養(yǎng),其實就是如何讓幼兒的一日飲食的營養(yǎng)需求與膳食供給之間,達到平衡狀態(tài)。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平衡膳食,而平衡膳食是幼兒攝取均衡營養(yǎng)的唯一途徑。一個人每天需要攝入四十多種食物,才能滿足人體所需的七大營養(yǎng)素,但沒有任何一種天然食物能包含所有營養(yǎng)素,所以幼兒的飲食要多樣化,更要色彩斑斕,這樣才能刺激幼兒的食欲,讓幼兒在愉快的環(huán)境中進餐,攝取均衡的營養(yǎng),從而促進幼兒健康發(fā)展。
(二)研究背景:
在幼兒園經??吹竭@樣的情形:
1.家長接孩子時,往往最關心的是:今天吃什么了?吃飽了嗎?
2.進餐時經常看到:有的孩子對著食物皺眉頭不愿意吃;有的把不愿意吃的食物放到其他小朋友碗里;有的甚至把不喜歡吃的食物扔到桌子下……
3.爸爸媽媽來接時經常帶著各種各樣的小食品,孩子一出門就吃起了小食品。
4.有的孩子看見喜歡吃的食物就使勁兒吃,不喜歡吃的就一口不吃。
5.幼兒體檢時,發(fā)現(xiàn)有些孩子視力不好、體重偏重、血紅蛋白低、牙齒蛀牙等等,甚至有的孩子嚴重齲齒,治療時痛苦不堪……
每當看到這些情景時,我都會想很多:作為一名教師又是營養(yǎng)師,我能為他們做點什么?如何能幫他們解決這些問題呢……這些成為我申報課題的重要原因之一,也許合理調配膳食能幫他們解決一部分問題,但從現(xiàn)狀上看還存在許多問題,如幼兒園膳食管理現(xiàn)狀如何?它的原因是什么?膳食管理的策略又如何呢?因此我們要從幼兒的一日生活飲食做起,找到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教育方法,制定合理的膳食,從而促進幼兒健康發(fā)展。
(三)研究意義:
平衡膳食是幼兒健康成長的第一需要。早在二千多年前,《黃帝內經》就提出了“五谷為養(yǎng),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的膳食方針,可見我們的祖先一直都遵循這一平衡膳食的方針,而今由于現(xiàn)在多數(shù)孩子是獨生子女,一大堆大人圍著一個小孩,想法設法讓孩子吃他們認為最好的食物,如價格昂貴的豬、牛、羊等紅肉,而五谷雜糧等略便宜的食物就少給他們吃,殊不知紅肉雖然蛋白質高,但脂肪、膽固醇的含量也不低,過量攝入導致脂肪沉積引發(fā)肥胖,許多家長都知道營養(yǎng)不良會阻礙幼兒生長發(fā)育,但他們不知道營養(yǎng)過剩所帶來的危害更大,如兒童高血壓、兒童糖尿病等等,可見孩子過于肥胖或瘦弱都與攝入的營養(yǎng)不均衡有關,因此幼兒園合理調配膳食與營養(yǎng)勢在必行,對家長營養(yǎng)觀念的宣傳更是刻不容緩。另外幼兒園合理調配膳食與營養(yǎng)應遵循以下原則:
1.每日攝入的蛋白質要動物蛋白與植物蛋白相結合2:1為好。
2.每日以5種顏色的蔬菜和水果相搭配,以滿足幼兒對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需求.
3.每日保證幼兒充足的飲水量。除了喝白開水以外,午餐和晚餐制作各種蔬菜湯以滿足幼兒的需求,因為湯更利于幼兒吸收利用。
4.每日蔬菜中要有胡蘿卜、木耳、蘑菇或海帶,以保護幼兒的視力及防止幼兒便秘。
5.每年五月份和十月份是孩子鈣質需求量比較大的季節(jié),如果鈣質攝入不足,幼兒會引發(fā)‘生長痛’和牙齒方面的疾病。
二、課題研究的目標和內容
(一)研究目標:
讓幼兒對食物產生廣泛的愛好,通過活動了解食物與人類健康的關系,懂得如何去選擇食物,達到良好的平衡膳食,形成符合營養(yǎng)健康標準的習慣。不在于掌握多少營養(yǎng)知識,而是通過活動幫助幼兒樹立正確的飲食觀念,營造健康文明的進餐環(huán)境,以利于幼兒健康發(fā)展。無論教師還是保育教師,人人都要懂點營養(yǎng)學知識。
(二)研究內容:
1.幫助幼兒樹立健康的營養(yǎng)觀念,不是為了喜歡吃而吃,而是為了身體的健康而吃,從而改掉偏食、挑食的壞習慣。
2.知道人體所需的七大營養(yǎng)素與人體的關系。
3.如何營造健康的進餐環(huán)境。
三、課題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獻法:通過書刊、報紙等查閱各種資料,搜集國內外有關幼兒營養(yǎng)的信息。
2.觀察法:由課題組人員設計觀察表,通過觀察和記錄,了解幼兒的進餐狀況。
3.比較法:通過比較前后測幼兒的進餐狀況,從理論角度分析,如何更好地合理調配膳食與營養(yǎng),為營養(yǎng)教育的實踐奠定基礎。,
4.行動研究法:以實踐作為研究的起點,從實踐中的問題出發(fā),采用實踐到反思到再實踐的行動研究,從而不斷探究出如何合理調配膳食與營養(yǎng)的研究策略。
5.調查反思法:通過實踐營養(yǎng)教育過程的回顧、反思及總結相關的經驗,將方法、措施和效果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研究。
6.多媒體教學法:自行設計多媒體課件,讓幼兒從直觀上感知人體所需營養(yǎng)素及十大垃圾食品對人體的危害。
四、課題研究的實施步驟
本課題的研究由園長、食堂管理員、保健醫(yī)及經驗豐富的骨干教師為主要成員的課題組。通過查閱文獻資料,了解國內外有關信息,運用科學的方法,根據(jù)幼兒園現(xiàn)有的實際情況,制定有關方案,選擇研究內容,開展研究活動,開發(fā)活動案例,分工組織研究,積累研究成果,形成總結性報告。
第一階段:2011年7月——2011年9月進行課題研究的準備工作。
第二階段:2011年9月——2012年8月課題實施,嘗試與幼兒園主題活動相結合,對幼兒進行健康知識的教育,初步了解食物的營養(yǎng)成分,養(yǎng)成科學飲食的習慣,搜集有關資料進行理論架構,在實際操作中,不斷積累并隨時改進。
第三階段:2012年9月——2013年7月課題研究展示,整理優(yōu)秀的健康教育課例,撰寫經驗論文和研究報告。
五、研究課題的可行性分析
吉林省人民政府機關第三幼兒園成立于1983年,為我省首批示范性幼兒園,建筑面積12000平,設有14個教學班,400多名幼兒,50多名教師,食堂和后勤人員近30名。幼兒園多年來一直堅持走“科研興園”之路,以科研為先導,嚴格教科研制度,規(guī)范教科研方法,以“培養(yǎng)健康兒童、快樂兒童、自信兒童”為培養(yǎng)目標,以“素質教育為基礎,養(yǎng)成教育為支柱,健康全面發(fā)展為主線,教育科研為依托,促進幼兒多元發(fā)展”的教育特色,以幼兒、家長、員工為本,調動廣大教師參與教科研活動,并獲得“吉林省教育科學實驗研究基地”、“中國創(chuàng)新教育科研基地”、“中國多元智能教育協(xié)會實驗基地”等稱號。本課題組成員先后承擔了國家、省、市級重點科研課題:《幼兒素質實驗教育》、《幼兒合作學習理論與實踐研究》、《幼兒安全教育模式研究》等,并在研究中取得豐碩成果,獲得結題證書及科研先進個人等稱號,實驗報告及論文在各級刊物上分別發(fā)表。本課題研究由褚紅娣老師負責,小學高級職稱,學前教育本科畢業(yè),東北師范大學學前教育研究生進修,具有26年學前教育教學經驗,先后參加省市區(qū)幼兒教師技能技巧比賽并獲獎項,多年來一直承擔科研課題研究,對幼兒營養(yǎng)專門進修,獲得吉林省第一批營養(yǎng)師資格,組員薛偉業(yè)副園長、食堂管理員魯東平,保健醫(yī)劉曉彬,骨干教師魏中華均多次參加幼兒健康類科研研究,有著豐富的經驗,幼兒園還設有幼兒活動室、更衣室、微機室、多功能廳、感統(tǒng)訓練室等,為幼兒的動手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體格鍛煉等提供了便利條件,同時幼兒園還設有教育理論書籍資料室等等,為幼兒均衡營養(yǎng)的研究提供了保障條件。
六、預期研究成果:
1.幫助幼兒從小樹立正確的飲食觀念,了解人類健康的四大基石是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適量的運動、生活作息時間要有規(guī)律、營養(yǎng)的均衡等。
2.知道人體所需的七大營養(yǎng)素(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水及膳食纖維)了解營養(yǎng)素與身體的關系,改掉挑食、暴食的壞習慣,不能只為了喜歡吃而吃,應該為身體的需要而吃各種顏色的食物。
3.均衡膳食營養(yǎng),制作帶量食譜。
4.創(chuàng)設健康文明的進餐環(huán)境,激發(fā)幼兒食欲,提高進餐質量。
5.讓幼兒了解均衡營養(yǎng)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
6.制作幼兒營養(yǎng)多媒體課件,讓幼兒直觀感受十大垃圾食品有哪些?加深他們的印象,從而改掉吃零食的壞習慣。
七、課題研究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用科學發(fā)展觀的態(tài)度指導課題研究,必須實事求是,客觀、科學地進行調查研究,合理運用比較法、行動研究法、調查反思法等進行研究。
2.及時搜集實驗資料,注意搜集點滴體會,以保證課題研究取得良好效果。
3.幼兒膳食調配應注意季節(jié)變化,以應季食品為主。
工作計劃是我們完成工作任務的重要保障。制訂工作計劃不光是為了很好地完成工作,其實經常制訂工作計劃可以更快地提高個人工作能力、管理水平、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下面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了“幼兒園家長2021工作計劃”,歡迎閱讀與借鑒!
幼兒園家長工作計劃1家長工作一直是我們幼兒園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提高幼兒素質,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單靠幼兒園的教育是不夠的,因為對幼兒的教育是一項多層面、多元化的系統(tǒng)工程,需要家庭、幼兒園與社會相互配合方能奏效?,F(xiàn)代教育觀強調:只有社會、家庭、幼兒園緊密結合,才能形成現(xiàn)代幼教立體模式中必不可少的三維構造,才能使每個孩子都得到全方位的健康和諧發(fā)展。
一、指導思想
教育部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它賦予了家長工作全新的內涵家園共育。家園共育則強調幼兒園與家庭的雙向互動,幼兒園既要幫助家長提高科學育兒水平,同時也要求家長參與幼兒園的教育與管理,成為幼兒園提高教育質量的重要資源。
這一學年,我園家長工作的指導思想是:繼續(xù)認真貫徹執(zhí)行《幼兒園工作規(guī)程》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的家長工作精神,以我園的《園務計劃》為指導,以新觀念、新視角、新舉措實現(xiàn)家園共育,提高家教質量,促進幼兒發(fā)展。
二、工作目標
倡導家園合作實現(xiàn)家園共育促進幼兒素質的提高,強調幼兒園與家庭的雙向互動,家園密切配合,形成合力,達成共識,實現(xiàn)家園同步教育,促進幼兒身心健康、和諧的發(fā)展。
三、工作措施
1、加強教師自身的教育素養(yǎng),提高家長工作的藝術性
(1)結合《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學習,使合作意識深入人心。進一步確立為孩子服務、為家長服務的新觀念,在家園交流中,把握好教師與家長互為支持者、合作者的角色關系。
(2)組織家長工作經驗交流或家長工作案例研討會,通過交流、研討、共同分享家長工作的好經驗、好方法,感受做好家長工作的樂趣和成效,促進每位保教人員不斷提高家長工作的水平。
2、加強幼兒園與家庭的溝通,以靈活多樣的方式,使溝通既根據(jù)實際需要有重點突出,從而共商教育策略,協(xié)同進行教育。
(1)舉辦多形式有針對性的家教講座。
(2)做好家訪工作。入園前對每個新生進行家訪,入園后進行不定期家訪。
(3)組織并改進家長開放日活動,把家長開放日作為家園共育好時機,讓家長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學習,調動家長把所觀、所思、所想反饋出來,互相交流,共同研究家園如何進行教育。使開放活動更深入,更有價值。
(4)充分發(fā)揮家委會在家園溝通中的作用,通過家委會幫全體家長了解幼兒園的教育計劃與要求,溝通、協(xié)調家園關系。
(5)通過電話、班級QQ以及接送孩子時的交談等,與家長間架起情感的橋梁,取得家園溝通與合作。
3、注重家長的參與,使幼兒教育更添色彩,為幼兒園工作注入一份堅實的力量,增強教育合力。
(1)發(fā)揮家委會的作用,使家委會參與幼兒園的管理,在幼兒園管理、教育、家長工作、后勤等方面的目標、措施等各項工作獻計獻策。
(2)發(fā)放家長調查表,請家長對幼兒園各項工作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
(3)開展內容豐富的親子活動,使家長與幼兒同樂,使家園關系更為密切。
4、注重幼兒園與家庭的互動,形成暢通的家園雙通道。
(1)利用家教園地向家長介紹幼兒衛(wèi)生保健、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宣傳家庭教育的經驗與信息;報道幼兒園活動動態(tài)及成果;而且可組織家長開展一些專題討論,從而增進家長與教師的有效互動。
(2)豐富《家長園地》的形式、內容,一方面向家長宣傳科學育而知識,另一方面注重與家長互動,增強針對性和時效性。
(3)把家長會改為參與對話式的家園交流會,家長、老師互拋育兒問題和經驗,闡發(fā)自己的意見,相互碰撞,共討科學育兒的實施策略。
(4)開展書香校園閱讀活動,營造家園濃厚的文化氛圍。
(5)進一步發(fā)揮家園聯(lián)系冊的功能,使家園聯(lián)系冊成為家園互相交流信息的一種有效渠道。
四、具體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家訪,接待新生及家長來園熟悉環(huán)境
2、制訂家長工作計劃
3、召開期初家長會
4、簽訂家長安全責任書
十月份:
1、舉行小班年段自理能力比賽。
2、建立幼兒園各班qq群,使家園溝通速度更快、效率更高。
十一月份:
1、家園讀書活動
2、家長開放日活動
十二月份--元月份:
1、迎新家園同樂親子活動。
2、幼兒寒假生活指導告家長書。
3、撰寫家長工作總結。
幼兒園家長工作計劃2新學期開始了,幼兒衛(wèi)生保健工作是教育重要的組成部分。隨著天氣的逐漸轉涼,氣候的變化使人類機體也在發(fā)生著奧妙的變化,但對于免疫系統(tǒng)發(fā)育還不夠成熟的幼兒來說,一些細菌、病毒便會趁虛而入,幼兒園本著“預防為主”的方針,根據(jù)本學期氣候及幼兒身心發(fā)育特點,結合本人的工作,特制定了本學期的工作計劃:
一、嚴格把好本學期新生入園幼兒的體檢及定期健康檢查關
對于新入園的幼兒,每個幼兒必須持有體檢表及預防接種卡,并且體檢合格后才準入園;做好接種、漏種登記,做好在園幼兒的年度體檢,對體弱兒建立管理檔案。
二、做好衛(wèi)生保健工作
1、認真做好晨檢,做到"一摸二看三問四查"。
深入各班巡視,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處理,加強對體弱兒的管理及患病兒童的全日觀察工作并且有次序地做好記錄。
2、定期消毒醫(yī)療器械和晨檢卡。
3、完善各項衛(wèi)生保健制度,配合園主任做好保育管理。
明確各自的職責,調動保育員"服務育人"的積極性。
4、做好兒童的體格發(fā)育測量及評價工作。
5、定期檢查園內環(huán)境衛(wèi)生及安全工作,發(fā)現(xiàn)事故隱患,及時采取措施,避免發(fā)生。
6、配合防疫部門進行幼兒的預防接種工作。
7、努力做好幼兒衛(wèi)生保健軟件的全方位的輸入工作,虛心請教,積極向有經驗的姐妹園學習,勇于革新,力爭使我們的軟件達到衛(wèi)生保健合格園。
三、做好兒童營養(yǎng)保健工作
1、管理好兒童膳食,每周制訂帶量食譜,食物品種多樣,注意營養(yǎng)成分的搭配,保證按量供給。
每月一次營養(yǎng)計算并分析,要求炊事人員做好飲食衛(wèi)生及餐具消毒。
2、制定合理的進餐時間與次數(shù),幼兒進餐提倡定時定點定量,各餐合理熱能,供給分配,以保證幼兒生長發(fā)育需要。
3、隨時為幼兒提供飲水機會,水溫符合要求。
4、遵守開飯時間,不宜提早或推遲,做好餐前準備,餐后管理工作,分餐時要洗手,分發(fā)干菜、干點不直接用手接觸。
5、食堂從業(yè)人員具有健康證,按食品衛(wèi)生法烹飪,食物煮熟煮透,生熟分開,操作時保持食品營養(yǎng)素,制作食品色、香、味具全。
四、做好幼兒衛(wèi)生習慣、消毒工作
1、為幼兒準備清潔衛(wèi)生,安全符合幼兒特點的盥洗室和入廁設備,進食和入廁后必須用肥皂洗手。
特別是小班幼兒,教師要及時教會幼兒洗手的方法,以便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
2、將幼兒每天所需餐巾擺放在固定的地方,方便幼兒取用,并及時做好消毒工作。
3、各班加強餐前擦桌子的消毒工作,正確使用消毒液。
4、培養(yǎng)幼兒洗完手后要做雙手合起來的動作,保持雙手干凈的好習慣,加強午餐習慣培養(yǎng),教育幼兒不能挑食,確保營養(yǎng)的合理吸收。
5、組織好幼兒午餐,就餐秩序好、安靜,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吃完。
6、飯后組織幼兒散步,遵守幼兒午睡作息時間。
7、掌握好幼兒看電視的時間,組織幼兒看電視注意坐姿與距離。
五、做好消毒、隔離工作
1、實行一人一杯、一巾專用制度,各班做好標記。
2、消毒柜、紫外線燈專人負責,定時消毒及時記錄。
3、定期利用空氣和日光中的紫外線消毒一些不宜清洗的`玩具、圖書、被褥等。
4、加強晨檢力度,做到一摸、二看、三問、四查,對有患病的幼兒協(xié)助當班老師全面細心的觀察,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處理。
5、做好流行病的預防工作,對體弱兒加強檢疫,防止水痘、流感等流行病的蔓延,對有病患兒所在班級的玩具、物品要徹底消毒、暴曬。
6、及時換洗被褥、枕套(每月清洗一次),晾曬(每周一次)。
六、做好安全保護工作
1、加強幼兒的安全意識教育,各班教師要認真負責,制定規(guī)則,杜絕縫針、骨折、燙傷、走失等事故的發(fā)生,確保幼兒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2、當班和接送幼兒的老師要仔細觀察,對可疑者來園接幼兒要仔細詢問并登記。
3、堅持不定期的午餐、午睡、衛(wèi)生安全工作檢查。
4、期初、期末組織各班測幼兒身高、體重,中大班測視力,并做好記載與評價。
5、做好體弱兒與肥胖兒的管理工作。
幼兒園家長工作計劃3家長工作是幼兒園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做好家長工作是提高辦園水平和促進幼兒健康、協(xié)調發(fā)展的重要保證。本學期我們將繼續(xù)努力,進一步樹立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的觀念,遵循“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對我們工作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
一、注重入園和離園兩大環(huán)節(jié)
家長送孩子早入園時總是匆匆地離去,但有時也有家長逗留在幼兒園門口。這給了我們一個訊號:有事要交代老師。碰到類似情況時,我們會主動迎上前詢問,讓家長感到老師的一種主動負責和關懷,也會拉進我們之間的距離。孩子進教室以后,我們可以親親孩子的臉,主動地向他問早,那么孩子一天的心情會因為我們的一聲問候而快樂一天。然后放一些優(yōu)美的音樂,教師主動地招呼孩子做做值日生、參與自然角的管理、整理物品。在勞動的過程中,與幼兒交談,啟發(fā)孩子之間交往,使幼兒的精神始終處于愉快之中,體驗與教師、同伴共同勞動的快樂??傊?,教師的精神風貌、言談舉止影響著幼兒的情感和一天的精神,反射出教師對工作的態(tài)度和責任心和對孩子的愛。
如果說入園、晨間活動的是幼兒在園一天活動的良好開端,那么離園是幼兒在園內一天活動的延續(xù),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離園前,我們?yōu)橛變赫砗梅?送孩子到指定的接送點,我們微笑著迎接每一位家長,主動、熱情地和他們打招呼,向家長反饋孩子一天的學習、游戲情況,和家長探討他們感興趣的問題。并主動和家長孩子再見。另外組織好晚離園幼兒的活動,使幼兒在高高興興的度過一天,在離園的整個過程中,我們始終把安全放在首位,樹立安全意識。
二、家長工作目標
提高家長家庭教育水平,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fā)展,增進家園之間的了解和配合,在相互合作,相互作用的基礎上與家長建立適當?shù)?、有效的合作配合與指導工作的關系,深入開展家長工作,使家長的教育水平和家園合作在原有的基礎上有一定的提高。本學期重點圍繞家園工作的深入合作而展開。
1、繼續(xù)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觀念,選擇適當?shù)慕甜B(yǎng)方式。
2、指導家長注意為幼兒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包括物質和精神兩方面的和諧的家庭氛圍。
3、促進幼兒園與家庭的雙向交流,增進家長對幼兒園活動的了解。
三、完成目標措施
完成目標1的措施:
1、多渠道幫助家長樹立培養(yǎng)幼兒全面發(fā)展的教育觀念,糾正改變重智輕德,重知識輕能力培養(yǎng)的思想。
2、通過隨訪、電話訪問等方式了解家長們現(xiàn)有的教育方式,指導家長學習觀察孩子的行為表現(xiàn),并善于在各種情境中妥善處理問題,提高家長了解子女合理孩子的能力。
3、指導家長理智的愛孩子,善于分析孩子過失的原因,堅持說理教育。
4、能運用說服教育,因勢利導,用表揚和批評的手段教育孩子。
完成目標2的措施:
1、家庭環(huán)境美觀整潔,留有供子女活動的空間,為孩子添置玩具,圖書等物品,并讓孩子有自己整理的機會。
2、家庭關系融洽,生活作息時間有規(guī)律,能抽出一定時間和孩子游戲,郊游。
3、家長以身作則,按社會規(guī)范塑造孩子,言行起表率作用。
4、和孩子開展有益身心的活動,摒棄不良習慣
完成目標3的措施:
1、每周一期家園之窗,每月做好幼兒家長隨訪,不定期地與個別家長交流與溝通,向家長宣傳正確的幼兒保教知識,
2、通過家長講座,增進家長對學前教育的了解,知道幼兒教育是重過程,輕結果的教育。
3、通過家長開放日活動,讓家長更好地了解幼兒園的教育,真正做到家園配合一致。
幼兒園家長工作計劃4一、指導思想:
以園計劃為指導,認真學習保健保育知識,嚴格執(zhí)行各項保健制度,逐步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衛(wèi)生行為習慣,通過定期與不定期的檢查,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溝通解決,提升我園的衛(wèi)生保健工作水平。
二、工作目標:
科學合理制訂幼兒的食譜,形式多樣,力求每周食譜不重樣。
三、具體工作內容及措施:
(一)日常工作:
1、做好新生入園體檢工作,嚴格持合格體檢表方可入園的原則,協(xié)助區(qū)婦幼保健站做好"六一"幼兒體檢工作。
2、嚴把晨檢關,摸摸有無發(fā)燒,看看精神狀態(tài),面色、皮膚有無皮疹,可疑者及時隔離;
問問飲食、睡眠、大小便情況,檢查有無攜帶不安全物品,發(fā)現(xiàn)后及時處理。
3、保健室藥品標簽清楚,妥善保管理醫(yī)療器具和日常藥品,防止用錯藥。
4、建立健全室內外環(huán)境清潔制度,責任到班,每天一小掃,每周一大掃,定期檢查和不定期檢抽查相結合,檢查結果及時公布,并納入期末考核。
5、重視食堂餐具的清洗、消毒及保潔工作,保證餐具細菌檢測件件達標。
(二)特殊兒童管理:
1、體弱肥胖兒:
進餐時,保教人員要熟悉肥胖兒日常飲食情況,大部分肥胖兒進餐速度都較快,老師還沒有給最后一個小朋友盛完飯,他的飯已經吃完了,這樣就要及時調整盛飯順序,讓肥胖兒后洗手、后吃,先喝一點湯,再吃飯菜,老師還要經常提醒他們進餐要細嚼慢咽,改善進餐頻率,分散對食物的注意力;另外還要鼓勵肥胖兒多運動,在戶外活動中,從時間、強度、方式上加以管理,保證肥胖兒在園時間,增加活動量,班內保教人員利用上午、下午各增加一段時間讓肥胖兒童進行體育活動,如爬樓梯、跳繩、跑步等,每次活動持續(xù)活動10分鐘以上,活動量達中等強度,并注意觀察幼兒面色、精神狀態(tài)等。同時我們還要向家長提出運動方法、飲食要求,做到家園合一,共同管理。
2、過敏體質幼兒:對過敏體質的孩子,在每次分發(fā)食物時都要非常注意。
及時調整菜肴,確保幼兒的健康發(fā)展。
(三)營養(yǎng)膳食:
1、針對幼兒飲食的喜好,根據(jù)實際在各方面進行改進,定期向家長公布伙食使用情況。
2、科學合理制訂幼兒的食譜,并與每周五下午將食譜張貼在宣傳櫥窗,力求形式多樣,保證按量供給。
幼兒的胃容量小,消化液量較少,單調的食物容易產生厭食和偏食。同時,幼兒好奇心大,容易受外部環(huán)境的影響。因此,食譜制訂和食物制作時,就要注意食物的色、香、味以及食物的外觀形象,并充分考慮到幼兒消化功能以及對食物的可接受性,以適應幼兒的消化能力和進食心理,避免食物過酸、過咸、油膩。在烹調和制作過程中,盡量減少營養(yǎng)素的損失,多采用清蒸、紅燒、高溫急炒等烹調方法,較少制定油炸的食物,使幼兒能從定量的食物中獲取盡可能多的營養(yǎng)素。在食物搭配時,盡量做到米面搭配、粗細搭配、動物性食物與植物性食物搭配、干稀搭配、咸甜搭配。
(四)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衛(wèi)生生活習慣:
1、繼續(xù)培養(yǎng)幼兒飯前便后用肥皂流水洗手的好習慣,加強幼兒午睡的管理。
2、注意幼兒的五官保健,定期調換幼兒位置,正確指導幼兒看書、畫圖畫、寫字等的良好習慣,保護幼兒視力培養(yǎng)幼兒良好用眼習慣及良好的口腔衛(wèi)生習慣。
3、加強餐前餐后的管理,特別是餐后要組織幼兒散步,遵守幼兒午睡作息時間。
幼兒園家長工作計劃5《規(guī)程》明確指出:幼兒園應主動與幼兒家庭配合,幫助家長創(chuàng)設良好的家庭教育環(huán)境,了解保育教育幼兒的知識,采取多種形式指導幼兒家長全面了解幼兒園的工作,分析吸收家長對幼兒園教育與管理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共同擔負教育幼兒的任務。因此,幼兒園要充分利用家長與社區(qū)的資源,爭取家長在物質材料上的支持、知識經驗的幫助以及教育經驗上的分享。要達到這些要求,幼兒園家長工作就要做好家長委員會工作、家長學校工作、班級家長工作等?,F(xiàn)制定如下計劃:
一、家長委員會工作
1、成立新一屆家長委員會,成員由各班家長民主選舉出兩名家長代表組成全園家長委員會。
2、每學期展開1―2次全體委員會議,討論幼兒園與家長學校在各個階段所要開展的各項教育活動以及家長委員會在其中發(fā)揮的作用和應承擔的任務。
3、管理好家長學校,一起商討家長學校授課內容,密切幼兒園與家庭的聯(lián)系,咨詢并參與幼兒園的管理。
4、每學年參與審議幼兒園工作計劃和各項活動計劃,并提出合理化建議。
5、商討改善幼兒園辦園條件,提高保教質量,為促進幼兒體智德美全面發(fā)展出謀獻策。
6、負責組織家長了解檢查幼兒生活、點心開支情況和保健工作狀況,并提出改進工作的意見。
7、積極調節(jié)家庭與幼兒園之間、家長與家長之間、家長與教師之間的人際關系。
8、20__年11月份和20__年4月份各班對家長實行開放日,密切增進雙方的相互了解和支持。
二、家長工學校工作
1、家長學校學員按年段編班統(tǒng)一登記造冊,定期授課,及時點名,統(tǒng)計參加人數(shù)。
及時反饋教學效果。
2、辦好家教專欄,及時向家長宣傳幼教改革信息,宣傳科學保育教育幼兒的知識,共同擔負教育幼兒的任務,每學年出專刊六期。
3、結合“六一”、“元旦”等節(jié)日,邀請家長來園與孩子、教師共同聯(lián)歡,增進相互間的感情。
4、本學年家長學校授課主要內容:
(1)家長應如何為孩子入學做準備。
(2)與新生家長的一次交流。
(3)在家庭教育中享受快樂。
(4)新時期如何做家長
(5)如何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
三、班級家長工作
1、各班教師通過家訪,了解幼兒家庭教育狀況,有目的地向家長宣傳保教知識。
2、每月做好幼兒評估手冊,及時向家長匯報幼兒在園各方面情況,并做好反饋記錄。
3、辦好班級家教專欄,每月出一期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小專欄,向家長宣傳幼教信息、保教知識。
4、每學期召開兩次班級家長會,互相交流,了解情況,溝通教師與家長之間的關系。
1護士資料
1.1現(xiàn)狀 全科在崗護士66人,其中6名護士長。
1.2職稱,副主任護師2人,主管護師4人,護師26人,護士34人。
1.3年齡 最大年齡46歲,最小年齡20歲,平均年齡28.5歲。
1.4學歷 ??茖W歷35人,占53%,本科學歷25人,占37.9%,碩士在讀2人;
1.5護士執(zhí)業(yè)證 有護士執(zhí)業(yè)證64人,占97%,無護士執(zhí)業(yè)證2人,占3%。
1.6護齡 2年以下12人,占18%,2-5年17人,占26%,5-10年18人,占27%,10年以上15人,占23%。
2培訓方法
2.1全體護士整體培訓內容
2.1.1樹立正確的服務理念 主要培養(yǎng)大家的愛傷觀念,奉行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精神,履行保護生命、減輕痛苦、增進健康的專業(yè)職責;培養(yǎng)對患者一視同仁,尊重患者,維護患者的健康權益;嚴謹?shù)墓ぷ鲬B(tài)度;結合我國國情和現(xiàn)有教育體系,培訓眼科護士的整體醫(yī)療護理觀。
2.1.2職業(yè)禮儀培訓 護士禮儀是護士素質、修養(yǎng)、行為、氣質的綜合反映,禮儀服務還可以給對方一個整潔、舒適的居住環(huán)境,同時創(chuàng)造一個友善、親切、健康向上的人文環(huán)境,從某種意義上說,護理人員的形象更高了,同時也塑造了整體單位的良好形象;它包括護士儀表、使用語言的藝術,人際溝通與溝通技巧及護士行為規(guī)范。儀表著裝要求工作服、鞋帽整潔,無耳環(huán)、手鏈、戒指,內衣領低于工作服,佩戴頭花、掛胸牌,化淡妝不留長指甲;專業(yè)禮儀培訓,遇迎檢查房主動起身問候,接待患者主動詢問,對待病人和藹可親;言談舉止:首問負責制、態(tài)度誠懇,工作中講普通話,語言文明,無高聲喧嘩,舉止端莊、正確的站姿、坐姿、行走時自然得體不勾肩搭背;電話禮儀,接聽電話及時準確,按規(guī)定用語禮貌接聽。
2.1.3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對護理教育而言,是指護士的職業(yè)情感領域的教育,其任務是使護士的職業(yè)情感領域發(fā)生積極的變化,從而產生積極的職業(yè)情感和品質[2]??剖?0后人員較多,針對80后人員基本上是獨生子女、嬌生慣養(yǎng)居多,多于溝通、交流、引導,培養(yǎng)她們的主人翁意識、責任意識以及團隊協(xié)作精神和怎樣構建和諧科室氛圍。
2.1.4法律和自我保護意識 護士長每周參加醫(yī)院組織的每周一法培訓,利用業(yè)務學習時間傳達到每一位護士;每年組織醫(yī)務人員進行法規(guī)法規(guī)培訓,開展法律講座、案例分析,有針對性地邀請專業(yè)人員對科室進行培訓、座談等等活動,作好醫(yī)療糾紛的防范工作;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2.2根據(jù)護齡和職稱高低進行分層次分階段培訓
2.2.11年以下護士培訓(適應期) 基礎理論和基礎技能的學習;熟悉醫(yī)院各項規(guī)章制度,尤其是護理核心制度;熟悉專業(yè)人員職責和職業(yè)規(guī)范;掌握科室各項工作流程;掌握常見眼病的護理常規(guī)。具體方法是系統(tǒng)學習眼科本科教材,參加每年訓練隊秋季教學的眼科本科教學,教員由我科具有主治醫(yī)師、講師職稱以上人員組成,主要從眼的組織解剖、眼的生理生化及代謝、眼科檢查及眼科各種疾病的學習;基礎護理技能的培訓,由科室符合條件的骨干做培養(yǎng)老師,每人指定幫帶2-3人,護士長監(jiān)督。
2.2.22-3年護士培訓(維持期)基礎理論和專科技能的鞏固;能運用護理程序的思維方法對眼科患者進行正確的常規(guī)性護理評估和處置;具有一定的臨床觀察、分析判斷、處置能力;??萍寄芘嘤枺蓪?浦鞴茏o師負責,對眼科常見操作進行示教,要求掌握常見的眼科操作如術前剪眼睫毛、結膜囊沖洗方法、淚道沖洗、非接觸眼壓測量、角膜曲率的測定等、掌握眼科常規(guī)檢查的目的、適應證及注意事項, 了解有關治療;護士輪轉門診,使護士掌握分診就診程序及常規(guī)視力檢查,進一步鞏固鞏固??萍寄?。
2.2.33-5年護士培訓(發(fā)展期) 教育與培訓能力的鍛煉;溝通能力的培養(yǎng);護理文書的培訓,邀請護理質控科的老師講解,如體溫單的繪制、醫(yī)囑的轉抄、危重護理單的記錄等;軍字1號護士辦公系統(tǒng)培訓,使該階段護士掌握病人出入院的辦理、醫(yī)囑處理和費用的收??;輪轉兒科學習,主要學習小兒護理以及小兒靜脈穿刺,以提高我科的一針穿刺成功率和掌握眼科嬰幼兒病人的護理;護士輪轉高血壓內分泌科,了解高血壓、糖尿病對眼部的損害及相關知識,護士輪轉手術室,使護士了解手術過程和手術新進展,利于術后的病情觀察,同時對手術室護理工作有所認識,利于人力資源的調配。
2.2.45-10年護師培訓(精進期)培養(yǎng)符合型人才,能勝任各種崗位工作,能完成技術難度大的護理工作;能組織參與護理查房和病例討論,能協(xié)助科室管理。輪轉眼科各種檢查室如A超、B超、視野、視覺電生理學、檢眼鏡檢查、眼底血管造影等,使護士了解常規(guī)檢查流程掌握相關注意事項,會識別簡單的診斷報告,以利于在臨床工作中的健康教育和做好病人的疑問解答;輪轉眼科治療室,通過實踐掌握眼科較難操作,如結膜下注射、角膜異物剔除、斜視牽拉實驗、散粒腫手術等;參加各種學習班以提高該階段護士的整體管理能力。
2.2.510年以上主管護師培訓(專精期) 向臨床護理專家方向培養(yǎng),扎實的基礎理論和??评碚撝R及專科實踐經驗;輪轉ICU,掌握呼吸機、微量泵等儀器的使用以及危重病人的搶救護理;通過參加科室每周一次醫(yī)生的業(yè)務學習、各種管理學習班及學術研討會的學習,了解眼科發(fā)展的前沿,能積極組織開展新業(yè)務新技術;解決護理疑難問題。
2. 3 時間安排 理論學習時間為40學時;輪轉門診及檢查室學習時間為1月, 輪轉眼科治療室、手術室、兒科、ICU時間為2周。
2. 4 考核 所有考核與獎金掛鉤
2.4.1理論考核 全體護士每年參加科室??评碚摽己?次,包括5位護士長,由科室總護士長負責;參加醫(yī)院組織考試1次,要求80分及格;護士長每周2次通過晨間提問,了解護士理論掌握情況。
2.4.2操作考核 2年內護士科室每月制定計劃,對15項基礎護理操作逐項練習考試,再參加醫(yī)院崗位練兵考核,考核要求85分及格;要求掌握的??萍寄懿僮鬟M行科室考核,如非接觸眼壓、角膜曲率的測定,白內障手術前常規(guī)檢查報告的判斷等;對微量泵、呼吸機的考核由總護士長負責。
2.4.3滿意度調查 內容包括服務態(tài)度、技術水平、言語和行為、幫助解決患者問題的能力、健康教育能力、管理能力?;颊咴谠赫{查與出院調查相結合。
3效果與體會
3.1專業(yè)知識水平技能提高 經過系統(tǒng)的眼科本科教材學習,使大家對整個眼科學理論上有了整體的提高 ,通過對兒科的輪轉學習,我科的嬰幼兒護理水平得到了提高,小到2、3個月的嬰幼兒靜脈抽血及靜脈留置針都是我科自己完成,減少了往返抱到兒科穿刺的工作量;對病人提出的疑問能從容解釋;
3.2護理質量的提高 護士能主動觀察病情,對術后的觀察內容做到了心中有數(shù),如青光眼病人訴頭痛,以往護士總是先報告醫(yī)師,醫(yī)師指示測眼壓,經過培訓,護士會主動思考,是否是眼壓高引起的,會馬上先測眼壓后匯報醫(yī)師,縮短了醫(yī)師診斷的時間,增強了醫(yī)師對護士的滿意度;由于護士的密切配合,我院很多手術都能在門診進行,門診手術每年達1萬余只眼,節(jié)約了資源。
3. 3 提高了病人的滿意率 通過各部門的學習,豐富了護士理論知識,提高了護士的操作技能;對手術室的輪轉學習,護士了解了手術的過程,以前護士健康教育總是泛泛而談,現(xiàn)在術前健康教育時能預見性的講解手術大概經過,以及病人術中怎樣很好的配合醫(yī)生,以利于手術的順利進行;主動服務意識的加強,使病人更信耐于護士,加之優(yōu)化了病人的就醫(yī)流程,提高了病人的滿意度,近1年來,我科住院病人調查的滿意率大于98%。我科出院回訪辦對所有病人回訪,96%以上病人對住院期間醫(yī)護人員表示滿意。
3. 4 滿足了人力資源的調配 我科病人存在季節(jié)性,如寒暑假是高峰,而各部門護士均缺編,在此情況下,培訓后的護士可以全科調配,那個崗位最缺人適當強化培訓就能上崗,保證了醫(yī)療工作的順利進。
4小結
我國的??谱o士培訓目前還沒有統(tǒng)一的培訓模式和認證方法,還需管理者、護理教育者及研究者共同努力才能夠實現(xiàn),我科的整體培訓結合分層次分階段培訓模式雖有一些成效,但由于培訓時間短,內容膚淺等仍存在諸多不足,在以后的工作中應不斷總結、積極探索。參考文獻
1 糾紛的原因
1.1 病人自我保護意識加強,護理服務達不到病人的期望值 隨著法律知識的普及和人們法律意識的增強,文化水平的提高,以及社會上普遍開展的保護消費者的權益活動,使病人牢固樹立了“病人是上帝”的原則,在醫(yī)療活動中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或者一些不理解的行為,都希望有個說法,以求心理平衡。耳鼻喉科病人雖然病情比較輕,但是這類患者在情緒方面都有很大的不穩(wěn)定性,比如得了鼻炎的患者,很多會因鼻塞而出現(xiàn)頭痛、頭昏,情緒低落,睡眠差,甚至抑郁煩躁!此時,任何一個小事兒都有可能導致矛盾發(fā)生。再比如中耳炎患者,此類病人的聽力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障礙,護士和患者溝通起來則需要極大的耐心,倘若醫(yī)生正處于忙碌的時間段,則很可能會忽略一些細節(jié)問題,這樣就很容易導致患者的不滿情緒,繼而導致矛盾的出現(xiàn)。
1.2護理人員責任心不強,服務態(tài)度生硬 護理服務具有不可逆性的特殊性,關系到患者的生死存亡,護理人員必須具有強烈的責任心和使命感。而少數(shù)護士工作責任心不強,上班心不在焉,情緒不穩(wěn)定,受一些家庭瑣事影響很容易發(fā)生差錯事故。病人到醫(yī)院就診,得不到應有的服務必然會產生不滿的情緒,在各種醫(yī)療護理糾紛中,真正因為技術原因而引起的所占比例并不高,頻繁發(fā)生且難以解決的往往是醫(yī)務人員責任心不強,服務態(tài)度差造成的。耳鼻喉科患者病情較輕,醫(yī)生和護士常年工作,司空見慣,不能立即給予積極的治療和護理,不能滿足一些輕型病人立刻得到診治的要求。
1.3護理人員專業(yè)知識缺乏 耳鼻喉科患者年齡跨度大。嬰幼兒因發(fā)育不完善,對周圍環(huán)境存在的危險缺乏認識,且好奇心和模仿性強,很容易接觸危險因素和模仿一些危險動作【1】,很容易發(fā)生跌倒、墜床、燙傷、銳器切割傷、針刺傷等意外傷害的發(fā)生。而老年病人由于視力、聽力等退化,動作不靈活,很多患者還伴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性疾病,大手術后或鼻出血時間長、出血量多的患者在起床時極易發(fā)生頭暈、跌倒等意外發(fā)生。由于護士臨床經驗缺乏,專科知識有限,在病情觀察時缺乏預見性。對各種意外傷害預防措施不得力,發(fā)生意外時處理不恰當,就易引起護患糾紛【2】。
1.4科室護理人員配置不足 隨著醫(yī)療制度的改革,國家政策的優(yōu)惠,越來越多的人都有醫(yī)療保險,這就造成了科室普遍加床的現(xiàn)象,加重了護理工作的任務。如筆者所在耳鼻喉科病房實際開放床位25張,但是常常加床在40張左右,最多的時候加床在50張,但是護理人員按照實際床護比都不到0.4,加床情況下護理人員將嚴重不足,以致出現(xiàn)了病人床位不能得到解決,病房環(huán)境較差,病人的呼叫護士未及時到位,對病人的需求不能及時給于解決,從而引起患者不滿意引發(fā)糾紛。
1.5護患溝通不到位 護士缺乏溝通技巧,工作缺乏熱情,說話不分場合,不分輕重,對病人提出的問題,不能給與及時的解決,沒有做到真正的以病人為中心,以致引起患者及家屬的不滿,引起糾紛。
1.6護士法律意識淡薄自我保護意識差 大多數(shù)護士缺乏法律意識,不懂得自我保護,不懂得維護護患雙方的合法權益,特別是患方權益,總是存在僥幸心理,認為不會有事。缺乏風險意識,對潛在的護理風險評估不到位,對一些危重病人不夠重視,從而引發(fā)護理風險發(fā)生,引起糾紛。
1.7管理因素 重點環(huán)節(jié)管理和制度執(zhí)行不到位。護士長對重點時段、重點員工、重點病人,監(jiān)管不到位,工作制度流程流于形式,只停留在紙上,沒有具體的落實,護理人員不遵循制度辦事,從而存在護理安全隱患,容易引發(fā)糾紛。
2 防范措施
2.1加強護士主動服務意識,改變傳統(tǒng)的護患關系模式,發(fā)揚我院“厚德精醫(yī),仁愛創(chuàng)新”的院訓,樹立“以病人為中心,一切為病人”的服務宗旨,要認識到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病人的地位和文化生活也相繼在提高,他們對護理服務的要求也不斷提高,希望得到尊重,要求有舒適的住院環(huán)境,能夠得到盡快治療,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護理人員要改變工作忙,壓力大,護理工作不好干的不正確認識,要變病人要我服務為我要為病人服務的服務理念,盡量為病人提供方便,滿足病人的需求。同時護士要經常學習,學會處理一些復雜的人際關系,要提高處理護患矛盾的能力,只有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護患矛盾。
2.2改善服務態(tài)度,規(guī)范護理行為 護士著裝清潔整齊,儀表大方得體,行為舉止文明禮貌,主動熱情是減少護理糾紛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為患者服務中,應使用文明語言,做到說話語氣平和,態(tài)度誠懇親切,同時要積極聽取病人及家屬的傾訴,細心的講解疾病的相關知識,幫助患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給與患者心里疏導,減輕病人心理壓力。一切圍繞“以病人為中心”為患者提供最優(yōu)質的服務,把病人的利益放在首位,避免與其爭執(zhí),以提高患者及家屬對我們工作的理解及信任,才能有效的避免護患糾紛。
2.3認真學習專業(yè)知識和技能,全面提高護理人員的業(yè)務素質 耳鼻喉科急診病人多,住院時間短,病情變化快,如得不到及時的救治,將影響生命,所以要求護理人員必須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業(yè)務素質,必須具備敏銳的觀察力和嫻熟的操作技能。在平時的工作和訓練中,注意提高護理人員的心理適應能力,時刻做好處理突發(fā)事件的心理準備,把緊張的搶救變得得心應手的工作,在遇到緊急情況時,護理人員要沉著、冷靜、反應敏捷,發(fā)揮團隊協(xié)作精神。只有認真學習并熟練掌握專業(yè)知識和技能,才能提高技術水平,保障護理安全,防治差錯事故的發(fā)生【3】。
2.4加強和完善醫(yī)院的管理制度,適當調整人力和物力,科學合理排班,使科室管理做到有條不紊忙而不亂,避免護士超負荷工作引發(fā)的護理差錯,利用有限的人力和物力,為病人提供最大化的服務,提高患者滿意度。
2.5培養(yǎng)護士的溝通技巧 護理是一項護患雙方共同參與的活動,護理活動的開展有賴于患者的密切配合及支持【4】。成功學大師戴爾卡耐基說過:與人相處的學問,在人類所有的學問中應該是排在前面的,溝通能夠帶來其他知識不能帶來的力量,它是成就一個人的順風船。溝通是成就護理事業(yè)的順風船。良好的護患關系,信息交流和人際溝通是護理過程中一個重要部分,有效的溝通能增進護患間的相互理解,提高信任度,減少護患矛盾。在患者入院時應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護士應以微笑面對患者及陪護,言表端莊、舉止文雅、以親切的話語介紹住院環(huán)境;治療期要以實際行動來幫助病人;護士在執(zhí)行各項操作前后要告知患者操作的目的和注意事項,征得患者及家屬同意才可進行。尊重患者權利,認真履行告知義務,要善于同不同文化層次、不同性格、不同心理狀態(tài)的患者進行溝通,通過語言交流,取得患者理解和信任。特別是對病情危重、病情變化快的患者,要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盡可能向患者和家屬說明護理過程中可能發(fā)生的意外、注意事項及處理方法,使患者有一定的心理準備,主動承擔風險義務,這樣才能減少護患矛盾【5】。
2.6增強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 利用護理安全教育日組織護士學習有關醫(yī)療護理的法律法規(guī),提高護士自我保護意識和風險意識,運用典型案例對護士進行安全警示教育,使護理人員在各自的崗位上,認真自覺地執(zhí)行各項規(guī)章制度和操作流程,處理好患者從住院到出院治療護理過程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消除各種不安全的醫(yī)療護理行為傾向和隱患,杜絕差錯事故的發(fā)生,確保護患安全。
2.7加強護理質量管理,保持護理質量持續(xù)改進,嚴格執(zhí)行醫(yī)院各項護理核心制度,護理操作規(guī)程及崗位職責;科室針對重點環(huán)節(jié),結合本病房工作特點,建立QC質量管理小組,落實具體的護理管理措施以保證病人安全。護士長應組織有關人員加強重點時段的交接班管理和人員管理,根據(jù)護士的能力和經驗,有針對性的安排重點病人的護理工作,加強對重點病人的交接,查對和病情觀察并且要有記錄,及時檢查和評價護理效果,確?;颊甙踩?,防止護理差錯事故的發(fā)生。
參考文獻:
[1].張紅瑾.兒科護理風險原因及防范措施[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1,6(12):252-253
在筆者對木雕、竹編、麥稈畫、蘆葦畫等企業(yè)的走訪中了解到,企業(yè)普遍感到越來越難招聘到合適的技術人才,一些掌握了技能的人才要么跳槽,要么自己創(chuàng)業(yè),一些年輕人急于求成,不能吃苦,不能靜下心來學習,在工廠沒待多久便離開。據(jù)統(tǒng)計,東陽木雕行業(yè)的用工缺口還有一萬多人,但據(jù)筆者了解,目前東陽木雕工的日工資平均為300左右,有些技術好的人員日薪可達500元,如此高的工資水平仍然存在招不到人才的現(xiàn)象。東陽竹編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目前從事竹編的技工,年齡大部分在50歲以上,很少有年輕人愿意投身竹編行業(yè),東陽竹編行業(yè)面臨青黃不接的尷尬,限制了企業(yè)的發(fā)展。此現(xiàn)象在傳統(tǒng)工藝行業(yè)普遍存在,這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首先是學習周期長使年輕人望而卻步,雖然木雕工的待遇高,但剛入行的一兩年比較苦,每月也就一兩千元,木雕至少需要兩三年才能做工,年輕人急于求成,不愿花大量時間潛心學習;其次是本地人較少學習傳統(tǒng)工藝,浙江經濟發(fā)達,家長希望自己孩子上大學,不愿意他們從事傳統(tǒng)工藝行業(yè),所以導致本地人學習較少,來學習的主要是外省人,他們學會后許多便自己回家創(chuàng)業(yè),人才流失嚴重;最后是傳統(tǒng)工藝行業(yè)認可度不高,傳統(tǒng)工藝藝人的社會地位不高,讓他們感覺不到人生價值,因此難以形成行業(yè)吸引力。
據(jù)筆者了解,傳統(tǒng)工藝行業(yè)從業(yè)人員的文化水平普遍較低,如麥稈畫、蘆葦畫需要視力好的年輕人,員工大都40歲以下,技術工人絕大多數(shù)為初高中的學歷,而一些年齡較大的藝人的文化水平則更低,木雕行業(yè)學徒文化水平也較低。文化素質偏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年輕學徒為了掌握一門手藝謀生,九年義務教育完成便拜師學藝,很少考慮提升自己的文化素質,另一方面部分企業(yè)在招聘過程中十分注重技能水平,認為文化水平對公司的發(fā)展并無大的影響,因此公司注重技能培訓,而很少對員工進行一些文化素質培訓。文化水平對產品的創(chuàng)作是潛移默化,技能熟練職能是技工,卻無法成為大師。更為現(xiàn)實的問題是傳統(tǒng)工藝人員在評工藝美術系列職稱時,文憑條件一般要求中專、職業(yè)高中或相當高中學歷,低文化水平將會限制行業(yè)人才的自我成長。在對一家蘆葦畫生產企業(yè)了解到,該企業(yè)有員工40人,年銷量500多萬,且呈增長趨勢,公司經營人認為目前企業(yè)的產品比較缺乏創(chuàng)新,一些幾十元的作品還是以模仿網絡或雜志的畫為主,只有一些參加工藝美術大賽的得獎作品是業(yè)主自己所創(chuàng)作。企業(yè)里只有四人掌握蘆葦畫的全部工序,其他學徒只會一到兩個工序,他們的任務主要是完成自己的分工環(huán)節(jié),很少有人自己創(chuàng)作作品,主要是模仿師傅的樣品,學徒無創(chuàng)新思維,該廠曾接到日本的訂單,但是創(chuàng)意還是由對方提供,工廠只負責按樣板生產,這種方式無疑會降低產品的附加值,難以塑造企業(yè)的形象。同樣,在東陽市的木雕城調查發(fā)現(xiàn),木雕產品在創(chuàng)作題材和內容上基本上都沿襲了傳統(tǒng)東陽木雕的形式,缺乏創(chuàng)新思維,一定程度上脫離市場需求,竹編產品亦是如此,仍是一些古老的樣式和題材,缺乏現(xiàn)代人的審美意識和需求,缺乏時尚,缺乏創(chuàng)意,這將限制了行業(yè)的發(fā)展壯大。
目前,社會對傳統(tǒng)工藝人才的培養(yǎng)方式主要有三種方式:師徒傳承占主要地位,家族傳承日漸稀少,社會化教育方式有所偏差。
傳統(tǒng)工藝行業(yè)的人才培養(yǎng)依舊是以師傅傳承為主,有些是徒弟交學費學習師傅全部手藝,學會后便自己創(chuàng)業(yè),有些是跟隨師傅學習后在師傅工廠工作,這些人一般只掌握部分技能,也有一些徒弟在學習期間不發(fā)工資,只給生活費。具體的學習形式多樣,然而,這種人才培養(yǎng)方式依舊存在弊端:首先是培養(yǎng)范圍有限,一個師傅所能帶的徒弟人數(shù)有限,一般為10人以內;其次,徒弟和師傅所學習的更多是技能,在創(chuàng)新上缺乏學習氛圍。在當今產業(yè)化發(fā)展背景下,此人才培養(yǎng)方式依舊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家族傳承這種古老的培養(yǎng)方式,不但保證了技藝的完整傳承,同時也使得人才培養(yǎng)可以低成本進行。但此種方式傳承人數(shù)有限,特別是隨著市場經濟的發(fā)展,子女可以選擇的就業(yè)機會很多,子孫若不愿學習技藝,將導致技藝失傳。在手工藝傳授方式中,家傳的方式變得越來越少見,家族傳承斷檔的情況最為嚴重。在筆者對蘆葦畫胡師傅的采訪中了解到,他的兒子目前在上高中,對兒子以后是否繼承父業(yè),主要取決于兒子自己。
工藝美術院校曾經是工藝人才培養(yǎng)搖籃,但是,隨著上世紀90年代初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的轉軌,全國97%以上公有制工藝美術企業(yè)相繼倒閉或改制,相關大專院?;虮槐究圃盒<娌⒒蚋鶕?jù)市場需求進行專業(yè)調整,這些院校的教學定位,不再注重對傳統(tǒng)工藝美術的教授。以我國成立的第一所藝術設計高等職業(yè)院?!K州工藝美術職業(yè)技術學院為例,近幾年的招生專業(yè)主要為廣告設計類、環(huán)境藝術設計類、服裝設計類、數(shù)字技術類、裝飾藝術設計類專業(yè),這些專業(yè)皆為市場需求旺盛的專業(yè),唯有陶藝設計專業(yè)與傳統(tǒng)工藝有些相關,但課程主要還是以基礎理論和設計及理論為主,主要培養(yǎng)從事陶瓷藝術設計的人才。長期以來,清華美院一直是全國各大本科院校培養(yǎng)工藝美術人才的龍頭,以清華美院和四川美院為例,近幾年的招生專業(yè)分為藝術設計類、造型藝術類、理論類三大塊,人才培養(yǎng)的目標主要是能勝任美術設計工作和研究工作,能在企業(yè)、工藝美術研究所、各院校從事設計或教學工作。因此,教學上主要以理論為主,實踐環(huán)節(jié)較為薄弱。這種教學方法能提高設計和創(chuàng)作能力,但若作為傳統(tǒng)工藝人才的培養(yǎng)還遠遠不夠。
根據(jù)《傳統(tǒng)工藝美術保護條例》的界定,傳統(tǒng)工藝美術屬性中包含兩個重要內容:文化屬性即(文化藝術性)和品質屬性(技藝精湛),這客觀上要求傳統(tǒng)工藝人才應該具有綜合的能力和素質。筆者認為,市場經濟條件下,傳統(tǒng)工藝人才應該必須具備三方面條件,即技能、文化和創(chuàng)新。技能是指必須要徹底掌握并領悟傳統(tǒng)工藝的技法,正如黃小明所說“:技能是藝術的基礎,作為東陽木雕傳承人,必須嫻熟地掌握東陽木雕各種技法,并對各類表現(xiàn)手法與形式了然于胸?!盵2]文化是指必須要有較高的文化修養(yǎng),包括廣博的知識、豐富的閱歷、正確的世界觀、獨到的審美意識等多個方面。創(chuàng)新是指必須要具備創(chuàng)造能力,包括敏銳的感知力、豐富的想象力。新形勢下,傳統(tǒng)工藝人才的培養(yǎng)并非靠師傅、企業(yè)等單一力量便能完成,人才的培養(yǎng)離不開傳統(tǒng)方式,更離不開社會教育,同時也離不開政府等各種因素,只有完整的培養(yǎng)體系才能滿足傳統(tǒng)工藝市場化、產業(yè)化的發(fā)展需求。
隨著傳統(tǒng)工藝產業(yè)化的發(fā)展,對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劇增,僅僅靠師傅教授或者家族傳承、企業(yè)培養(yǎng)已遠遠滿足需求,因此有必要采用批量化的培養(yǎng)方式來解決這一難題。高職院校以服務地方經濟為己任,理應承擔發(fā)展區(qū)域文化的歷史使命,發(fā)揮文化傳承、文化創(chuàng)新的職能。與本科院校不同,高職院校在辦學上基本采用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模式,教學上注重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這與傳統(tǒng)工藝的人才基本素質要求正好契合。此外,傳統(tǒng)工藝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在傳統(tǒng)工藝發(fā)展良好的當?shù)剡M行人才培養(yǎng),將有利于產、學、研的有效結合。東陽木雕是全國四大木雕之一,在全國木雕行業(yè)里的規(guī)模最大。目前,東陽市內真正搞雕刻的企業(yè)大概有600多家,再加上雕刻家具的企業(yè)在內大概有1000多家。由于東陽木雕的應用面廣,需求量很大,現(xiàn)在東陽的從業(yè)人員大概有4萬多人[3]。隨著東陽木雕產業(yè)的快速發(fā)展,木雕人才十分稀缺,于是,浙江廣廈建設職業(yè)技術學院(以下簡稱廣廈學院)依托中國木雕之都、工藝美術之鄉(xiāng)的區(qū)域優(yōu)勢,開設了全國首個木雕設計與制作專業(yè),至今已招收了200余名全日制學生。2011年,首屆木雕班學生畢業(yè),未到畢業(yè)就被一搶而空,有一位畢業(yè)生的作品在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木雕藝術展”中獲銀獎。廣廈學院自開設木雕專業(yè)以來,把傳統(tǒng)的“師傅帶徒弟”的單一技能培養(yǎng)模式變?yōu)榭茖W系統(tǒng)的知識和技能綜合培養(yǎng)模式,為行業(yè)輸送有較高文化修養(yǎng)、藝術修養(yǎng)的木雕行業(yè)高素質高技能人才。在具體的人才培養(yǎng)實踐上,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1)建立“工廠化”硬件設施為了實現(xiàn)校內實訓基地工廠化、仿真化,讓學生在一個真實的職業(yè)環(huán)境下,按照未來就業(yè)的職業(yè)崗位群對基本技術技能的要求,進行實際操作訓練和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通過產學合作、校企合作的方式,不斷改善實訓基地條件,積極探索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目前已建成木雕技能操作中心、木雕藝術展示中心、木雕裝配機器操作室、數(shù)控精雕實訓室等生產性實訓基地,滿足了教學的要求。(2)建設專業(yè)師資隊伍優(yōu)秀的師資力量是培養(yǎng)高質量人才的保障,目前該專業(yè)共有教師10名,其中高級工藝美術師1名,講師4名,工藝美術師5名;兼職教師4名,其中亞太地區(qū)手工藝大師1名,中國工藝美術大師2名,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1名;技師職稱的實訓指導教師5名;特聘教授3名,分別是陸光正(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東陽木雕傳承人)、馮文土(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東陽木雕傳承人)、盧光華三位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其中陸光正大師為專業(yè)帶頭人。(3)采用特色教學模式木雕專業(yè)不同于高職院校的其他專業(yè),在教學上必須根據(jù)專業(yè)特色,構建適應崗位需求的教學模式。學院在教學上主要注重以下幾點:第一,采用“邊學邊做”的教學模式,學生從入學就開始實行上午理論學習,下午到實訓館實訓的教學模式;第二,專業(yè)課程實行“2個一致性”的教學方式,即課內實踐項目與企業(yè)項目一致性,專業(yè)課程考核方式與企業(yè)考核方式一致性,真正做到職業(yè)教育與崗位“零接觸”,讓學生提前體驗崗位職責;第三,實行“手把手”、“一對一”的指導,木雕專業(yè)課程中,由三十多年實踐經驗的實訓指導教師和教學指導教師共同作為現(xiàn)場指導教師,實行“手把手”“、一對一”的指導,積極開展現(xiàn)場教學,使“教、學、做”融為一體;第四,開展校企合作,以來料加工的方式,為東陽木雕企業(yè)生產木雕產品,不僅為學生提供了學生實訓的材料,更為學生提供了真實的實踐場景,對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起到推動作用;第五,執(zhí)行工藝美術大師帶特長生的制度,由陸光正、徐土龍等工藝美術大師指導培養(yǎng)特長生,提高學生的技能,也為東陽木雕培養(yǎng)大師后備力量。
在傳統(tǒng)工藝行業(yè)中,大多數(shù)是以中小型企業(yè)或家庭作坊形式存在,同時這些企業(yè)也有意識培養(yǎng)學徒。盡管師徒傳承具有帶徒數(shù)量有限、周期長等缺點,但手把手的教學方式卻能保證學到真技藝。因此,在社會各種培訓班、提高班追求速成的情況下,在急于求成的當代社會“,言傳身教”的師徒制依然有無可替代的作用。歷史上,師徒傳承是手工制造業(yè)人才培養(yǎng)的主要模式,解放前江浙一帶的學徒制就是典型的代表。在過去,學徒與師父之間要不有血緣、要不有地域聯(lián)系,師徒如父子,確立師徒關系是相當隆重的事情,學藝期間一切聽命與師傅,有的甚至幾年不回家。不過在現(xiàn)代社會,師傅徒弟的地位是平等的,只是新時代的師徒關系大多建立在勞動合同的約定之上。按照現(xiàn)代石雕行業(yè)的規(guī)矩,學徒時間一般為三年,師父提供吃住,但不付工資,三年滿師后根據(jù)個人的技術條件,留在作坊里繼續(xù)雕刻,按月薪付給工資報酬,如個人技術條件好,也可自立門戶繼續(xù)招收徒弟。在大中型的企業(yè)中,為了保證師徒傳承的高質量,高效率,企業(yè)可以從以下幾方面改進:將培養(yǎng)徒弟的成績納入師傅的工作考核體系,對帶徒成績出色的師傅進行獎勵,促進師徒利益一體化;從不同角度對徒弟進行專業(yè)能力的培養(yǎng),可通過交叉拜師的方式培養(yǎng)徒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截至2010年底,浙江省有亞太地區(qū)手工藝大師1位,中國工藝美術大師33名,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200名,高級工藝美術師282名。隨著傳統(tǒng)工藝市場化的發(fā)展,這些數(shù)量遠不能滿足市場對大師的需求,再加上這些大師大都年齡較高,需要有下一代大師后備力量來傳承技藝。因此,為了培養(yǎng)新一代大師,就需要當代的大師廣收徒弟,傳承絕技,其實這也是大師傳承文化的責任。在政策上可以借鑒福州市有關做法:對獲得國家、省級的工藝美術大師或高級工藝美術師,要求每人傳幫帶一定數(shù)量的學生,每月給予一定的補貼,鼓勵支持工藝美術大師帶徒,引導文化水平相對較高、有美學基礎的人員拜師學藝。大師帶徒實踐案例很多,如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馮文土在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東陽木雕傳承人后,在東陽開設了創(chuàng)作室,帶了一批徒弟,其中一些徒弟已是省級工藝美術大師。此外,每年都有廣廈學院木雕專業(yè)的學生到大師工作室實習,優(yōu)秀的學生會被留下來繼續(xù)工作和深造。在大師帶徒的政策上,廣東省走在全國前列,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廣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于2011年11月11日聯(lián)合印發(fā)了《廣東省工藝美術大師示范工作室認定辦法(試行)》。其中就規(guī)定了工藝美術大師的工作任務為:傳承絕技,恢復、發(fā)展傳統(tǒng)工藝美術品種,搶救、傳承和保護傳統(tǒng)工藝;創(chuàng)作精品,大師與繼承人(傳人)分別或共同設計、制作工藝美術精品佳作;培養(yǎng)人才,通過技藝傳承、制作精品、資料整理、理論研究,培養(yǎng)能夠繼承傳統(tǒng)技藝和知識體系,掌握實際技能的繼承人(傳人)[4]。此舉從政策上鼓勵和引導工藝美術大師傳承絕技、創(chuàng)作精品、培養(yǎng)人才,屬全國首創(chuàng),對其他省市具有借鑒意義。
在筆者調研中了解到,傳統(tǒng)工藝行業(yè)人員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年齡多為40歲以上,他們經驗豐富,技能熟練,但是嚴重缺乏理論知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行業(yè)的產品同質性尤為嚴重,這必然會限制傳統(tǒng)工藝行業(yè)產業(yè)化的良性發(fā)展。因此對于這些行業(yè)的中堅力量,因對他們進行再教育,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稍O立行業(yè)再教育基地,對從業(yè)人員進行再培訓,或舉辦各種形式的進修班、高級研修班。如:東陽市2011年承辦了中國工藝美術國家級培訓東陽木雕高級研修班,來自浙江的204名木雕藝人參加了培訓,同時舉辦了全市中高級木雕技工培訓班,參訓人數(shù)132人,效果甚好;地處東陽的廣廈學院在2012年初開設全國首屆木雕成高班,首次面向社會招收木雕專業(yè)人才,開辦了全國首屆木雕成高班,這一舉措,為培養(yǎng)高素質木雕工藝大師,振興東陽木雕傳統(tǒng)文化和提高木雕行業(yè)人才的學歷層次、技術水平起到了積極作用。
產商在藥品危險警示方面是否盡到了充分的、持續(xù)的、及時的注意義務。在藥品生產商對藥品危險具有充分知識而未盡
警示義務的情況下,藥品生產商應對藥品對消費者所帶來的損害負賠償責任。對于處方藥,藥品生產商應對醫(yī)師盡危險
警示義務,這歸因于醫(yī)師處于權衡利弊并減少損害風險的位置。當藥品生產商的促銷行為使得醫(yī)師作為評估者和決策
者的地位減弱或喪失時,藥品生產商應對消費者直接盡警示義務。藥品危險警示義務的主體是生產商。藥師不負有一
般的藥品危險警示義務,除非存在足以使人警覺從而引發(fā)較大注意義務的額外因素。
【關鍵詞】藥品警示;缺陷;處方藥;醫(yī)師;藥師
【中圖分類號】d913;r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297(20__)03—0195—11
on liability for drugs’inadequate warnings.zhao xi-ju.shandong university of tcm ,shandong,jinan,250014
【abstract】drug manufacturers should bear the no—fault liability for drugs’warning defects.while the manufacturer’s
liability for a dru g’s warning defect is a strict one,we should explore whether the drug manufacturer has exercised a duty of care
that is adequate,continuous and immediate.w hen a drug manufacturer has a sufficient knowledge about a drug’s danger and
fails to warn ,the manufacturer should compensate the co nsumers for their damage.as far as prescription dru gs are concern ed,
a drug manufacturer should warn the physicians to the drug’s dangers because the physicians are in a position of balancing bene—
fits and risks and of reducing the risks of damage.w hen the drug manufacturers’drug promotions make the physicians’evalu—
ating and deciding role less important or useless,the dru g manufacturers should warn the consumers directly of the dangers.
generally,it is the manufacturers who should exercise the duty to walti.the pharm acists are not necessary to warn the con—
sumers of the drugs’dangers,unless there exist additional factors that pharm acists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and exercise higher
duty of care.
【key words】warning;defects;prescription drugs;physicians;pharm acists
一
、藥品、警示缺陷與歸責原則
產品責任法是以產品(product)和產品缺陷(defect)
為基礎構建起來的規(guī)范群體,它是一種新型的特殊侵權
法,該法的主題是通過設置嚴格責任(strict liability),來
調整由消費者與生產者之間的強弱勢失衡而實際造成
的不平等,從而保護消費者利益,實現(xiàn)社會公平。一個
產品責任的構成,一般需要3個因素:產品缺陷、損害及
其二者之間的因果關系。
產品缺陷被公認為是一種不合理的危險(unreason—
able danger)。我國產品質量法(20__年)第46條規(guī)定
缺陷”是指產品存在危及人身、他人財產安全的不合理
的危險;產品有保障人體健康,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
準、行業(yè)標準的,是指不符合該標準。”歐共體產品責任
指令認為,某一件產品不具備人們有權期望的安全性,
該產品則是缺陷產品。一般認為,產品缺陷包括4類:
(1)制造缺陷/生產缺陷,(2)設計缺陷,(3)警示/指示缺
陷,(4)發(fā)展缺陷。其中,發(fā)展缺陷屬于免責事由,而前
3種缺陷可導致產品損害賠償責任。
警示缺陷(產品說明或警示不充分的缺陷),“是指
產品可預見的致害危險能夠通過銷售商、其他經營者,
或其在商業(yè)經營過程中的任一前手,采用合理的說明或
警示條款而減少或避免,且不采納該說明或警示并不能
使產品得到合理的安全”。②在美國suter v.san angelo
· 注:本文中的美國案例資料來源于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醫(yī)學和公共健康法網上的原始法院案例,可參見http://biotech.1aw.1su.edu/in
dex.htm
② 楊立新,產品說明警示不充分的侵權行為(新類型侵權行為系列之三),民商法學(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20__年第1期),原載《法律服務
時報》(京)(20__.11.14)
· 196 ·
foundrv& mach.co.案(!)中,法院認為,“一個產品會
由于指示不充分而成為不安全產品”。“制造者對其所
銷售的產品負有一些說明的義務。只有一件產品附帶
有適當?shù)哪軌蚴沟孟M者在使用該產品時具有合理的
安全性的信息‘軟件’,才能認為該產品是‘合理’安全
(或非‘缺陷’)的?!雹?沒有提供適當?shù)木九c說明,某
一產品可能被認定為缺陷產品。判斷警示與說明適當
與否的基本標準是:如果產品是為大眾所消費、使用的,
警示與說明應為社會上不具專門知識的一般人所能引
起注意、知曉、理解;如果產品是為特定人所消費、使用
的,警示與說明應為具備專門知識的特定人所能引起注
意、知曉、理解。標志與文字之內容應當是正確無誤不
會引起誤解、歧義的;標志與文字之形式,應當是醒目
的、易于辨認的。
產品責任是一種嚴格責任。嚴格責任的形成、發(fā)展
和確立,從社會思潮上講,深受消費者權利運動和消費
者權利思想的影響;從司法實踐上講,則要歸功于美國
法院的創(chuàng)造與演繹。從美國早期的“無契約即無責任”
的理論,到疏忽(negligence)責任理論,再到嚴格責任理
論,美國法不僅擴大了產品責任的權利義務主體范圍,
而且否定了過錯(過失或疏忽)在產品責任成立上的必
要性。至于為什么在產品責任中導入這樣一個歸責原
則,美國traynor法官在歷史性的、革命性的escola案④
中指出,這源自于:(1)生產者處于減少風險的最佳位
置,(2)受害人的損失可能是巨大的,而生產者是可以通
過轉移分散的方式確保這種損失的有效補償?shù)模?3)消
費者往往缺乏調查產品質量的手段和技能,而消費者的
警覺往往會被生產者的廣告和市場手段(比如商標)所
迷惑。④美國通過判例法培植起來并有成文法依托的嚴
格責任歸責原則,很快風靡全球。我國產品質量法
(20__年)第41條規(guī)定,“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缺
陷產品以外的其他財產損害的,生產者應當承擔賠償責
任?!痹撘?guī)定也只確定了產品缺陷與產品責任的對位和
相關關系,而未建立生產者過錯與產品責任的聯(lián)結,從
而將產品生產者的主觀過錯從責任要件中剔除出去,確
立了生產者的無過錯責任原則或嚴格責任原則。
根據(jù)我國藥品管理法(20__年)第102條的定義,
藥品是指用于預防、治療、診斷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調節(jié)
法律與醫(yī)學雜志20__年第1l卷(第3期)
人的生理機能并規(guī)定有適應證或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
的物質,包括中藥材、中藥飲片、中成藥、化學原料藥及
其制劑、抗生素、生化藥品、放射性藥品、血清、疫苗、血
液制品和診斷藥品等。藥品是一種特殊產品,在藥品生
產過程及銷售和使用過程中都必須確保藥品的有效性
和安全性。藥品生產商會因藥品的缺陷而承擔藥品侵
權責任。藥品的生產者應確保其投放到市場的藥品無
缺陷,否則它會因此缺陷對當事人的損害承擔侵權損害
賠償責任。藥品責任同樣是一種嚴格責任。藥品責任
是產品責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可導致生產商藥品責任的藥品缺陷同樣有3種:
(1)制造缺陷,(2)設計缺陷,和(3)警示/指示缺陷。上
述3種缺陷在適用歸責原則上是有差別的。1997年美
國法學會(the american law institute)《第三次侵權法
重述》產品責任部分(the rest.3d of torts:products
liability)將產品缺陷分為(1)生產/制造缺陷(manufac—
turing flaws);(2)設計缺陷(design defects);(3)指示缺
陷(指示或警示不充分)(inadequate instructions or
warnings)。在這里,嚴格責任只無條件適用于生產缺
陷,盡管生產者已盡了注意義務。對于設計和指示缺
陷,生產者只對“可以預見的損害風險”(“foreseeable
risks of harm”)負責,而這種風險是本可以通過采取“合
理的其他設計”(“reasonable alternative design”)或“合理
的指示”(“reasonable instructions or warnings”)來避免
的。⑤
對于產品缺陷責任適用嚴格責任原則或無過錯責
任原則這樣的歸責原則是毫無疑問的。在嚴格責任原
則下,生產商應對產品因缺陷對消費者造成的損害負賠
償責任,而不管該生產商主觀上是否有過錯。行為潛在
的對他人產生侵害的危險性以及加害人的優(yōu)勢地位是
無過錯責任原則或嚴格責任原則的責任基礎。嚴格責
任是指一種比沒有盡到合理的注意而應負責的一般責
任標準更加嚴格的一種責任標準。在嚴格責任下,當事
人已盡到合理的注意不能作為抗辯的理由。嚴格責任
原則與無過錯責任均不要求原告對加害人的過錯舉證,
被告不得以無過錯為抗辯理由。嚴格責任原則的側重
點在于產品的安全性,而不是生產商行為的合理性。它
是一個以產品為指向的責任原則。對于制造缺陷可無
① suter v.san angelo foundry& mach.co.,81 n j.150,176(1979)。
② w .pagekeeton等:《產品責任與安全》,thefoundation press1988年英文版(第2版),第315頁。轉引自中國民商法律網(www.eivillaw corn.cn)
民法講義:張新寶,侵權行為法。
③ escola v.coca co la bottling co.of fresno(ca1.1944)。
④ [美]杰瑞·j·菲利普斯(jerry j phillips)著產品責任法(products liability)(美國法精要影印本),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p.48。
⑤ [美]杰瑞j菲利普斯(jerry j.phillips)著產品責任法(products liability)(美國法精要影印本),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p.29。
法律與醫(yī)學雜志20__年第11卷(第3期)
條件適用嚴格責任原則。
但是,在設計和警示缺陷領域,在適用嚴格責任原
則時,被告行為是否合理是一個在決定責任時需考量的
一個因素。①在因設計或警示不當而引發(fā)的嚴格責任糾
紛中,需要追究的一個問題是,假定生產商已知道產品
的某一危險,它是否在將產品投放市場和提供警示的過
程中以一個合理謹慎之人的方式行事。
對于藥品警示缺陷,應肯定的是應適用無過錯責任
/嚴格責任。在因藥品警示缺陷所引起的藥品責任中,
責任的嚴格性首先表現(xiàn)在被告被假定知曉的知識是應
合理知曉的知識,包括實際知識或積極知識。其次,責
任的嚴格性還表現(xiàn)在,被告應承擔有關信息并不是可合
理得到的(reasonably available or obtainable),從而被告
對缺陷缺乏實際或積極知識的舉證負擔。這種嚴格性
的適用道理很簡單:被告在了解特定領域的科技材料或
數(shù)據(jù)方面處于優(yōu)勢位置,被告是藥品專家,是被告為了
經濟收益將產品投入市場的。但是,一旦確定被告知曉
產品的危險,對嚴格責任的分析開始演變?yōu)獒槍Ρ桓娴?/p>
行為之合理性的分析,即在疏忽(過失)理論(a negli—
gence theory)和過失責任下的分析。過失責任或疏忽
理論與嚴格責任原則不同。過失與注意義務相關,以合
理的注意為參照。疏忽/過失理論是以被告的行為為中
心,考察被告是否以一位合理謹慎之人(a reasonably
prudent person)的標準而行事。過失的可歸責性在于,
行為人主觀上能夠預見到損害結果的發(fā)生,而未能預見
損害結果的發(fā)生,或者雖然預見到了損害結果的發(fā)生但
是未加必要程度的注意,而致使其行為在客觀上有損他
人權益。在嚴格責任原則下,被告被假定為知道產品的
危險,而在疏忽理論下,原告需證明被告知道或應當知
道該危險。② 一般來講,在分析行為的合理性(reason—
ableness of conduct)時,設計缺陷案件中的現(xiàn)有技術
(state of the art)④ 和警示缺陷中的現(xiàn)有知識是考慮因
素?,F(xiàn)有技術不僅是指某工業(yè)的普遍做法和標準,而且
還看在產品投放市場時在現(xiàn)有實際和技術限制下是否
存在其他可選擇的設計方案。對于警示,被告行為的合
· 197 ·
理與否的判斷,要根據(jù)可得的科學技術和其他信息來
看,生產商在將產品投放市場時,其是否知道或應當知
道危險,即其對該危險是否具有實際知識(actual knowl—
edge)或積極知識健設性知識(constructive knowl—
edge)。積極知識是指根據(jù)可合理得到的信息應當知道
的知識或應引起一合理謹慎之人警覺的知識。對生產
商行為的合理性的測試與嚴格責任原則下被告被假定
知道產品的危險性并不矛盾。在警示案件中,疏忽理論
與嚴格責任在功能上屬于等同物。④
二、藥品生產商的警示義務及其例外
缺乏合理警示的藥品會是具有不合理危險的產品。
在此種場合,即使藥品的制造并無過失,如果生產商未
盡合理的警示義務,它將對因此而造成的損害負賠償責
任。為了避免藥品警示缺陷所帶來的賠償責任,藥品生
產商,作為藥品專家,應對藥品的副作用和危險(包括與
其他藥物的相互作用)盡充分的、及時的、持續(xù)的警示義
務,哪怕藥品的不良反應實屬罕見或是在不通常的易感
人群(unusually susceptible)中出現(xiàn),除非藥品生產商能
證明他對藥品的該種危險不具有充分知識。
藥品生產商的警示缺陷責任通?;谝韵率聦嵍?/p>
產生:(1)藥品生產商對藥品的某一危險具有充分知識,
(2)對于此種危險,藥品生產商未盡充分的、及時的警示
義務,(3)患者/n費者在不知藥品此種危險的情況下使
用了該藥品,(4)患者/消費者若知悉藥品的該種危險將
不會使用該藥品(警示缺陷與損害間存在因果關系),
(5)該藥品的使用對患者/消費者產生了損害。其中,藥
品生產商是否在已對藥品危險具有充分知識的情況下
對消費者/患者盡了充分的、及時的、持續(xù)的警示義務是
其是否承擔產品責任的關鍵。生產商對未盡警示義務
承擔責任的一個前提是生產商對藥品的風險有充分知
識(sufficient knowledge)。⑨ 藥品生產商對藥品的危險
不具有充分知識也成為生產商對抗藥品警示缺陷責任
的一個事由。因警示缺陷而引起的產品嚴格責任中,對
生產商的警示義務的考察,適用的是生產商所處領域的
① torsiel1o v.whitehall laboratories,165 n.j.super.311,320 n 2(app.div),certif.denied,81 n j.50(1979).
② cepeda v.cumberland eng’g co.,76 n.j.152,172(1978)。
③ 現(xiàn)有技術/奉牛技發(fā)展水平(the state of art)是各國產品責任法公認的法定免責條件。其基本含義是:如果將產品投入流通時的科學技術水平不能
發(fā)現(xiàn)缺陷的存在,即使其后由于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fā)展而認識到產品存在缺陷,制造者也不對該已投人流通的產品致人損害承擔產品責任法上
的賠償責任。衡量有關科學技術水平,應以產品投入流通的時間為標準時間。衡量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水平能否發(fā)現(xiàn)缺陷之存在,應考慮的因素包
括:(1)一個產品的制造者應當被認為同時也是處在該領域科學技術前沿者;(2)有無同類替代產品以及科學文獻(著作及學術刊物的文章)通常
被用來認定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水平。見:張新寶,民法講義——侵權行為法。載于“中國民商法律網”(www.civillaw.tom.cn)。
④ sterling drug,inc.v.yarrow,408 f.2d 978,992(8thcir.1969);chambers v.g.d.searle& co .,441 f.supp.377,380(d.md.1975),aff’
d per curiam,567 f.2d 269(4th cir.1977);incollingo v.ewing,444 pa.263,285 n.8,282 a.2d 206,220 n.8(1971)。
⑤ 在skill v.martinez,91 f.r.d.498,514(d.n.j.1981),677 f.2d 368(3d cir.1982)案中,在某領域的兩名領先研究人員對吸煙時服用避孕藥
的潛在危險所做的初步發(fā)現(xiàn)的論文構成了應使藥品生產商盡適當警示義務的“充足知識”。
· 198 ·
專家標準(standard of an expert)。①藥品的生產商有義
務根據(jù)合理獲得的知識(reasonably obtainable or avail—
able knowledge)向當事人警示其知道或應當知道的藥
品危險。④
首先,藥品生產商的警示義務應是充分的。在美國
sterling drug inc.v.yarrow。408 f.2d 978(8th cir.
1969)案中,被上訴人—— 一位家庭主婦和擁有4個孩
子的母親—— 訴稱其視力因服用上訴人sterling藥業(yè)
公司生產和銷售的處方藥而得到永久性損害。在初審
中,被上訴人得到了180 000美元的賠償。被上訴人提
出的賠償理由是被告在測試、生產和銷售aralen藥品
上存在過失并且被告未能向公眾、被上訴人、醫(yī)生和藥
品零售商警示使用該藥品對眼睛視力的潛在危險,而這
種危險生產商是知道或如果合理注意是應當知道的。
初審法院認為,被告sterling公司未能向原告的處方醫(yī)
師警示危險存在過失,從而做出了有利于原告(被上訴
人)的判決。被告提出上訴。在本上訴案件中,美國第
八巡回上訴法院的becker地區(qū)首席法官發(fā)現(xiàn)了如下事
實。
(1)被告對危險有充分知識。根據(jù)1957—1963年
的相關研究 報告,被告在原告1964年10月19日停止
用藥之前知道或若行使合理注意應當知道chloroquine
phosphate藥對人眼的副作用。有證據(jù)表明,從1957年
開始,已有一些醫(yī)學出版物開始揭示chloroquine藥與
眼睛視網膜變化之間的關聯(lián),它們二者的關聯(lián)在1959
— 1962年間逐漸明顯化,1961年已有研究報告稱該藥
引起的視網膜變化是不可逆轉的。
(2)被告未盡到充分的警示義務。被告通常通過以
下方式向醫(yī)師提供有關產品的信息:(a)受過專門訓練
的區(qū)域營銷代表(detail men),(b)年年更新的產品廣告
手冊—— 醫(yī)師手冊(physicians’desk reference),(c)產
品卡(product cards),(d)專門信件。但與醫(yī)師保持經常
個人聯(lián)系的營銷代表并沒有在相關時間內使醫(yī)師和用
戶注意到所報告的患者因長期服藥而帶來的視網膜不
可逆轉損害之危險。被告所做的副作用警示僅限于產
法律與醫(yī)學雜志20__年第11卷(第3期)
品卡、醫(yī)師手冊和1963年2月所發(fā)出的致醫(yī)師的一封
信(未用掛號信)。法院認為,被告在上述媒介中所作的
警示在受影響患者的比例、視網膜損害的不可逆轉性和
藥物的毒性諸方面并不能充分反映所報告的醫(yī)學知識
的狀態(tài)。
(3)案中olson醫(yī)師在1964年10月19日前并沒
有意識到長期服用藥物對視網膜的不可逆轉的損害。
醫(yī)師每天收到那么多的藥品資料,讓醫(yī)師閱讀收到的每
一份資料已不可能。醫(yī)師通常是通過零售代表、醫(yī)學會
議、醫(yī)學刊物和與其他醫(yī)師的交流來獲得有關藥品的信
息。僅僅文獻上的變化和信件傳遞并不足以向醫(yī)師提
供新的信息。定期造訪醫(yī)師的零售代表本應該向醫(yī)師
做出有效的警示。因此,法院認為,藥品公司對藥品對
眼部的危險并未盡到充分的警示義務,其應對警示義務
的違反承擔賠償責任。 .
其次,藥品生產商對藥品危險的警示義務應是及時
的。生產商的警示義務要求藥品生產商通過科學研究、
報告、科學文獻和其他方法獲得并保持新的信息。⑧ 藥
品生產商對藥品的潛在的危險和風險一旦獲得了充分
知識,他應向相關人做出及時的警示,而不管產品的使
用與出現(xiàn)的損害之間在警示時是否最終存在因果關
系。④ 美國的食品和藥品管理局(fda)要求,當一可能
的健康危險有重要的醫(yī)學證據(jù)時,此危險應做警示,而
不能等待最終的研究證明因果關系的存在,因為有時這
種因果關系的求證是不可能的或會需要經過很長時
間。⑤ 這種警示義務的對象包括被告已經提供了產品
的人。⑥
在美國feldman v.lederle laboratories案⑦ 中,原
告carol ann feldman因服用一種四環(huán)素藥declomycin
而使牙齒變灰。被告lederle laboratories為生產和向
市場投放該藥之人。原告之所以提起此侵權訴訟并不
是因為該抗生素藥的效果,不是因為藥品的制造缺陷和
設計不當,實際上declomycin作為一種抗生素還有許
多優(yōu)勢,而是因為被告未能向原告的醫(yī)生警示該藥對嬰
幼兒的可能副作用—— 牙齒變色。被告的抗辯理由有
① karjala v.johns—manville prods.corp.,523 f.2d 155,159(8th cir.1975);see garst v.general motors corp.,207 kan.2,20,484 p.2d 47,
61(1971);micallef v.miehle co.,39 n.y.2d 376,386,348 n.e.2d 571,578,384 n.y.s.2d 115,121(1976).
② 根據(jù)當時的侵權法重述第402a條的評論j[關于指示或警示(directions orwarning)],為了防止產品成為不合理危險產品,銷售者應在包裝上做
出有關使用的指示或警示。如果一產品成分含有一般不被人知曉的危險或者消費者不合理期望在該產品中發(fā)現(xiàn)的危險,銷售者,如果知道,或根
據(jù)合理的、發(fā)展的人類技能和遠見(reasonable,developed human skill and foresight)應當知道,該成分和危險,那么其對此危險應做出警示。
③ mckee v.moore,648 p.2d 21,24(okla.1982)。
④ hamilton v.hardy,37 colo.app.375,385,549 p.2d 1099,1108(1976)。
⑤ 39 fed.reg.33,230—31(1974)。
⑥ scheneheck v.sterling drug,inc.,423 f.2d 919,922(8th cir.1970)。
⑦ 479 a.2d 374(n.j.1984)。
法律與醫(yī)學雜志20__年第11卷(第3期)
兩個:一是原告不能證明其所服用的為declomycin,而
不是其他四環(huán)素類藥;二是其警示文獻是遵循了現(xiàn)有技
術(the state of the art)的,它之所以沒有警示可能的牙
齒變色這一危險,是因為在警示文獻散發(fā)時,這一副作
用的可能性并不知曉。
在該案中,新澤西州最高法院schreiber法官認為,
被告對藥品的危險是有充分知識的,有證據(jù)表明至少從
1962年11月中旬起被告對declomycin對嬰幼兒牙齒
的副作用已有了充分知識,此時它應向醫(yī)師警示此危
險。當feldman開始服用declomycin時,被告應意識到
該藥的副作用。法院注意到,原告和被告的專家證人均
承認1960年已有科學文獻提到四環(huán)素導致的牙齒染色
現(xiàn)象。o 但法院發(fā)現(xiàn)藥品的生產商并未盡到及時的警
示義務。被告于1959年開始將declomycin投放市場。
在1965或1966年前的醫(yī)師手冊(pdr)上,藥品生產商
并未提及牙齒變色是該藥的一副作用。只是到了1965
或1966年以后,醫(yī)師手冊開始提到嬰兒或小孩在恒牙
的生長階段用藥會導致永久性牙齒變色。因此,法院認
為,本案中的生產商未能在關于藥品安全性、適用性的
實際知識或積極知識(actual or constructive knowledge)
的范圍內向醫(yī)生或消費者及時地警示風險。另外,被告
的抗辯理由—— 沒有fda 的同意它不能合法地改變警
示內容(在本案中,被告于1963年才獲得這種同
意)—— 也沒有得到法院的認可。法院發(fā)現(xiàn),fda的規(guī)
定② 并不阻止藥品的生產商在認為有必要時添加產品
的風險警示。
再次,藥品生產商的警示義務還應是一個持續(xù)的義
務。生產商必須密切關注科學進步。生產商應盡可能
· 199 ·
地向處方醫(yī)師提供新的警示。雖然一個生產商對一危
險不具有實際知識和積極知識,這一事實可免除其對此
危險的警示義務,但隨后獲取的知識,不管是實際知識
和積極知識,都會使生產商產生對新發(fā)現(xiàn)的危險采取合
理步驟向購買者和消費者告知的義務。一個合理謹慎
的生產商應該知道其工業(yè)領域可一般或合理得到(gen—
erally available or reasonably obtainable)的可靠信息。如
果有相當數(shù)量的醫(yī)生或消費者對產品的某一不利效果
向生產商做了投訴,這些投訴便構成了應做適當警示的
足夠/充分信息(sufficient information)。④
藥品有處方藥和非處方藥之分。與非處方藥相比,
處方藥 或者為剛上市的新藥,對其活性、副作用還要進
一步觀察;或者為可產生依賴性的某些藥物;或者藥物
本身毒性較大。處方藥的上述特性是否可使生產商免
予產品嚴格責任(strict products liability)的適用是美國
feldman v.lederle laboratories案④ 所爭論的焦點之
一
。在嚴格責任是否適用于處方藥的生產商這一問題
上,此案中的被告辯稱,侵權法重述(第二版)(1965年)
402a條評論k所言的公共政策(public policy)應使藥品
生產商免于處方藥副作用所帶來的責任,因為該評論認
為,嚴格責任不能適用于“不可避免的不安全產品(un—
avoidably unsafe products)”。⑤
但法院并不認為,評論k能給所有的處方藥提供豁
免屏障,反而認為,嚴格責任原則應適用于處方藥生產
商。法院承認,基于公共政策,一些場合不宜適用嚴格
責任原則。比如,(1)當交易的性質為服務而非產品,就
服務提供者的身份而言,不適用嚴格責任會更有利于公
共福祉;⑥ (2)產品的提供者為一非贏利機構,其產品
① 原告的專家證人dr.bonda認為,當1956年有文章報道四環(huán)素在老鼠的生長骨骼和牙齒中堆積時,被告就應調查所有形式的四環(huán)素類藥對牙齒
的可能影響。被告的專家證人dr.guggenheimer卻認為,在1962年前,關于牙齒變色的文獻僅針對大量服用四環(huán)素藥患有纖維性囊腫病的病
人。
② fda regulation,21 c.f.r.§130.9(1964)。
③ hoffman v.sterling drug,lnc.,485 f.2d 132,146(3d cir.1973)。
④ feldman v.lederle laboratories,479 a.2d 374(n.j.1984)。
⑤ 不可避免的不安全產品是指即使產品經過合理制造和充分警示也不能安全的產品。有些產品,根據(jù)現(xiàn)有的人類知識,不可能做到安全。比如,狂
犬病巴斯德治療法中所使用的疫苗。注射此疫苗將會產生嚴重的損害性后果,但由于狂犬病的致死性,該種疫苗的投放市場和使用是有充分的
合理根據(jù)的,盡管該疫苗具有不可避免的高度風險。對于該類產品,只要生產商合理制作并有合理的警示,其對其中的合理風險是不負責任的。
⑥ magrine v.krasnica,94 n.j.super 228(cty ct 1967)案。在此案中,法院認為,皮下針頭在患者頜骨斷裂,牙醫(yī)對此不負嚴格責任。法院認為,
牙醫(yī)并不屬于將商品投放商業(yè)領域,牙醫(yī)并未有制造缺陷,并不處于控制或發(fā)現(xiàn)針頭潛在缺陷的位置上。在法院看來,產品的商業(yè)營銷與牙醫(yī)服
務的提供是有本質區(qū)別的。法院認為,“一位牙醫(yī)或醫(yī)生所提供的并因此而獲酬的是其專業(yè)服務和技能(professional services and skil1)。這是醫(yī)
生與患者關系的本質。”這一判決思路同樣體現(xiàn)在newmark v.gimbel’s lnc.,54 n.j.585(1969)案中。在該案中,原告因在被告美容院接受永
久性卷發(fā)而遭受接觸性皮炎。在該案中,法院適用嚴格責任原則。法院將美容師俚發(fā)師提供的服務與牙醫(yī)和醫(yī)生提供的服務做了區(qū)分。法院
認為,醫(yī)生和牙醫(yī)所提供的服務與公共健康和福祉有如此必需和親密的關系以至于他們的責任應建立在是否對患者盡了合理的注意義務之上,
他們所提供服務的性質和用益與許多人的健康和生命有關,對公共健康如此重要,在政策權衡上,應壓倒在侵權法中對他們適用嚴格責任的必
要。
· 200 ·
對公共健康至關重要時。① 在這些場合,基于公共福祉
的一重要公共政策,② 可僅追究生產商基于缺乏合理
注意(疏忽/過失)的責任而不是基于缺陷產品的責任
(嚴格責任)。但法院認為,本案中的藥品生產商,向消
費者提供的不是涉及判斷和診斷技能的專業(yè)服務,也不
是非贏利或慈善機構,它們是產品的生產者和投放者,
是商業(yè)性的贏利組織,因此它們不能基于公共政策而游
離于嚴格責任之外。
在處方藥是否為“不可避免不安全產品”這一問題
上,法院也表達了與被告不同的看法。法院認為,并不
是所有的處方藥均為不可避免不安全產品,沒有合法根
據(jù)對所有的處方藥進行一體化的豁免。藥品,同其他產
品一樣,也會存在制造缺陷、設計缺陷和警示缺陷。即
使一處方藥為不可避免不安全產品,它不可能被免除因
未能提供合理警示(warning)所應承擔的嚴格責任。知
道或應當知道藥品危險或副作用的生產商不能免除其
警示義務。只有伴有適當警示的不可避免不安全產品
才能被認為屬于無缺陷產品。③
三、藥品生產商的警示對象:患者與醫(yī)師之選擇
一般情況下,在產品的生產商直接接觸消費者/患
者的場合,產品生產商應向消費者或用戶直接盡警示義
務。但在藥品領域,則有一個例外,即藥品的生產商可
以不直接向消費者盡警示義務,而是向一“習得居間人
(1earned intermediary)”—— 可能包括開處方藥的醫(yī)師、
指導患者用藥的護士,或配方的藥劑師,通常的習得居
間人為處方醫(yī)師—— 盡此種義務,再由此居間人向患者
本人盡告知義務。即除了非處方藥(over—the—counter
drugs),對于其他藥品,在藥品的生產者與最終用戶之
間存在一個“習得居間人”。習得居間人原則成了生產
商直接向患者盡危險警示義務的一種例外。
“習得居間人”的概念首次出現(xiàn)在美國sterling
drug。inc.v.cornish案④中。根據(jù)“習得居間人”的規(guī)
則,“一藥品的生產商一般通過向醫(yī)師提供關于藥品危
法律與醫(yī)學雜志20__年第11卷(第3期)
險性的信息來盡向處方藥的最終用戶的警示義務。”⑤
一般認為“習得居間人”原則是藥品生產者向用戶
盡警示義務的例外。根據(jù)該原則,處方藥的制造商(生
產者)有義務向處方醫(yī)師充分警示藥品的危險。醫(yī)師,
根據(jù)其醫(yī)學知識、經驗和對個體患者的認知,選擇處方
藥的類型和劑量。⑥ 藥品生產商的銷售和信息提供行
為面向醫(yī)師,因為“醫(yī)生知道的最多最好(doctor knows
best)”。⑦ 醫(yī)師要承擔向患者警示某特定的處方藥之
風險的義務,即由醫(yī)師在生產者與患者之間扮演“習得
居間人”的角色。⑧ 適用“習得居間人”原則的理論根據(jù)
和前提在于:(1)法院不愿侵入醫(yī)師患者關系,(2)醫(yī)師
在向患者傳送有意義信息(確保知情同意)方面具有優(yōu)
勢地位,(3)藥品生產商在與患者直接交流方面缺乏有
效的手段,(4)處方藥風險信息具有復雜性。
但隨著對患者自我決定權和自的尊重,對處方
藥的宣傳僅局限于醫(yī)師的做法會改變。面向消費者
者層面的藥品宣傳有利于加強他們對藥品的知識和了
解。只有患者更好地了解了處方藥的品性,患者才能在
藥品和治療方法的選擇上更好地實現(xiàn)其自。比如,
在過去的 美國,生產商并不將產品的廣告對象指向患
者。正因為如此,在此領域,法律在傳統(tǒng)的生產者應直
接向消費者警示產品風險的義務上設了例外,只要求生
產商向醫(yī)療服務的提供者警示這些風險即可。但情況
在變化。現(xiàn)在在美國,藥品可在超市買到,藥品生產商
直接通過收音機、電視、網絡、雜志等途徑向消費者做廣
告。直接面向消費者的廣告、向消費者施加影響成為所
有藥品生產商營銷策略的一部分。那么,在藥品生產商
直接向消費者做產品廣告宣傳的場合,習得居間人原則
是否仍然遵守,即生產商是否應向消費者警示風險,是
一個社會發(fā)展中出現(xiàn)的問題。
根據(jù)美國侵權法重述(第三版):產品責任(1997)6d
條的規(guī)定[section 6d of the restatement(third)of
torts:products liability(1997)(restatement)j,“如果
① 在baptista v.saint bamabas medical center,109 n.j.super.217(app.div.)案中,法院將豁免嚴格責任的對象擴展到了一些非贏利的健康服務
機構,它們提供的產品對公共健康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在本案中,醫(yī)院提供了血型不合(incompatible)而不是有缺陷(defective)的輸血血液,法院
認為,對此醫(yī)院不應承擔嚴格責任。法院認為,將嚴格責任原則擴展到此類情形中沒有合法化根據(jù)。
② 即使醫(yī)院所提供的血液屬于有缺陷血液的場合,法院也不愿適用嚴格責任原則。在brody v.overlook hosp.,66 n.j.448(1975)案中,醫(yī)院用
于輸血的血液被感染了病毒性肝炎。血液銀行(blood bank)(供應血液的非贏利機構)和醫(yī)院都沒有發(fā)現(xiàn)肝炎病毒的存在。法院之所以決定不適
用嚴格責任原則的主要原因在于公共政策(public policy)。
③ needham v.white laboratories,639 f.2d 394,402(7th cir.),cert.denied,454 u.s.927,102 s.ct.427,70 l.ed.2d 237(1981);singer
v.sterling drug。inc.,461 f.2d 288,290(7th cir),cert.denied,409 u.s.878,93 s.ct.131,34 l.ed.2d 132(1972).
④ sterling drug。inc.v.cornish,370 f.2d 82,85(8th cir.1966)
⑤ niemiera by niemiera v.schneider,__ n.j.550,559(1989)。
⑥ rolen v.burroughs wellcome co.。856 s.w.2d 607,609(tex.app.一waco 1993)。
⑦ logan v.greenwich hosp.ass’n,465 a.2d 294。299(conn.1983)。
⑧ reyes v.wyeth lab.,498 f 2d 1264,1276(5th cir.1974)o
法律與醫(yī)學雜志20__年第11卷(第3期)
有關可預見的損害風險(foreseeable risks of harm)的合
理指示或警示未向下列人員提供,一處方藥或醫(yī)療器械
將因指示或警示不充分而被認為是不合理安全(not
reasonably safe)之物:(1)處方醫(yī)療人員和其他醫(yī)療服務
提供者,當他們處于根據(jù)指示或警示減少損害風險(re—
duee the risks of harm)的位置時;或(2)患者,當生產商
知道或有理由知道醫(yī)療服務提供者不處于依據(jù)指示或
警示減少損害風險的位置時?!备鶕?jù)對第6條的評論
(§6(d)comment a),6(d)(1)規(guī)定了傳統(tǒng)的“習得居
間人”原則,即只有當生產商未能向健康照護的提供者
警示產品的風險,它才對未盡產品風險警示義務負責。
根據(jù)該評論,6(d)(2)對該傳統(tǒng)規(guī)則設置了有限的例
外,要求生產商在特定情況下向患者盡警示義務。至于
“習得居間人”的規(guī)則是否適用于藥品的直接市場營銷
(direct marketing)場合,重述則無明確規(guī)定。
在司法實踐中,美國perez v.wyeth laboratories
inc.案(1999)① 要面臨和回答這一問題。案中所涉及
的norplant為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fda)同意的有
效期可達5年以上的可逆轉的避孕藥具。norplant是
一種具有醫(yī)療器械和藥品特點的混合處方型醫(yī)療器具。
該藥具使用了6個細小的富有彈性的含有合成激素的
囊。這些囊由醫(yī)師植入婦女的上臂皮膚內。據(jù)原告訴
稱,被告wyeth于1991年開始在電視和婦女雜志上面
向婦女而不是醫(yī)生進行norplant的廣告宣傳。這些廣
告除了贊許產品的簡單和方便之處外沒有向人警示其
隱含的危險。廣告沒有向人警示移取植入物時所帶來
的疼痛和永久性疤痕。原告認為被告的藥具存在風險
和副作用。原告引用了一些研究成果來印證自己的觀
點。據(jù)原告稱,一項研究成果發(fā)現(xiàn),33%的婦女存在植
入物移取困難,40% 的婦女在移取時存在疼痛;另一項
研究成果表明,52%的醫(yī)師報告在移取時存在并發(fā)癥;
醫(yī)學刊物建議有必要讓技術更高的醫(yī)學技術人員而不
是一般的醫(yī)生來做植入物的移取工作。原告還認為,該
藥具的副作用有:體重增加、頭痛、眩暈、惡心、腹瀉、痤
瘡、嘔吐、疲乏、四肢麻木、月經不調、掉發(fā)、腿部痙攣、焦
慮、神經緊張、視力問題、貧血、情緒搖擺和消沉、高血
壓、移取時出現(xiàn)的并發(fā)癥等。因此原告向法院,訴
稱在美國營銷norplant的wyeth機構未能盡到充分警
示此種避孕藥風險和副作用的義務。
在此種場合是否適用“習得居間人”原則(即生產商
可免于直接向消費者盡警示義務)這一問題上,該糾紛
· 201 ·
的初審法院認為“習得居間人”原則應得到適用,因為,
即使在生產商直接向公眾為廣告行為、婦女受該廣告影
響的場合,“醫(yī)生并沒有簡單淪落到只根據(jù)婦女意愿開
處藥方的程度?!雹?醫(yī)生仍有義務在為患者開處合適的
藥方時權衡藥品的益處和風險。同時,初審法院認為,
根據(jù)新澤西州的法律規(guī)定,如果生產商的警示已得到
fda的同意,該警示被法律假定為充分的,原告未能提
供證據(jù)來這種假定,未能證明生產商對醫(yī)師的警示
不夠充分,也未能證明對植入物移取困難的警示會使醫(yī)
療服務提供者改變植入norplant的決定。因此法院認
為,原告未能舉證證明因果關系的存在和被告未盡警示
義務,因而駁回原告的訴訟。對此判定,原告上訴。上
訴法院同樣肯定了“習得居間人”原則在本案的適用,同
意初審法院做出有利于被告的即決判決。上訴法院認
為,根據(jù)美國侵權法重述(第三版)產品責任(1 997)6d
條的規(guī)定,只有當醫(yī)療服務提供者“作為評估者和決定
者的角色減弱時”,藥品生產商才改而有義務向患者直
接做出警示。
但新澤西州最高法院o’hern法官卻不同意本案的
初審法院和上訴法院的觀點。最高法院認為,直接面向
消費者的藥品廣告改變了“習得居間人”原則的變量。
適用“習得居間人”原則的理論根據(jù)和前提在向消費者
的直接廣告中幾乎不存在。在生產商的市場營銷旨在
影響患者對藥品的選擇時,直接向消費者做藥效承諾的
藥品生產商不應不受限制地免除其對產品的危險和副
作用提供適當警示的義務。如果直接消費者營銷產品
的處方藥品生產商的產品廣告未能對產品的危險做充
分的警示,該生產商應承擔對消費者的責任。法院認
為,在此種場合,醫(yī)師選擇決定處方藥的角色已經變化,
由于生產商面向消費者的直接廣告(direct—to—con—
sumer(dtc)advertising)的攻勢以及其提供的信息的
影響,患者對治療方法的事先期望增強,有時醫(yī)師不得
不屈從于患者的選擇壓力和意志。
另外,從美國的司法實踐看,在其他一些場合(如醫(yī)
師這一居間人缺位時),生產商也沒有被免除其對消費
者的警示義務(relieved of a duty to warn)。如在davis
v.wyeth laboratories,inc.案④ 中,脊髓灰質炎疫苗的
生產商被法院判定應對消費者負單獨的警示義務,因為
在原告接受疫苗的集體免疫診所,“現(xiàn)場沒有醫(yī)師來對
每位患者就藥物治療的風險和益處做出權衡?!蓖瑯?,在
① perez v.wyeth laboratories inc.,161 n.j.1,734 a.2d 1245(n.j aug 09,1999)。
② perez v.wyeth labs.,inc.,313 n.j super 658.(law div.1997)。
③ 399 f.2d 121(9th cir.1968)。
· 202 ·
samuels v.american cyanamid co.案 中,法院判定,
當藥業(yè)公司知道疫苗通常是沒有知情中間人(informed
intermediary)做有效的風險和收益平衡時接受時,它應
該向疫苗的接受者盡警示義務。
總之,藥品生產商的警示義務一般應面向直接接觸
的消費者。對于處方藥,作為一種例外,藥品生產商可
以面向處方醫(yī)師盡藥品的危險警示義務,因為在此種場
合,處方醫(yī)師處于根據(jù)患者的個人狀況決定權衡風險和
益處從而選擇藥物并減少損害風險的地位。對于處方
藥,面向醫(yī)師警示成為一般原則。但是,這一原則也有
例外。當醫(yī)師這一居間人缺位時,面向消費者的警示是
必要的。同時,在藥品生產商面向?肖費者的促銷和營銷
活動對消費者的藥品選擇產生了強有力的影響以至于
處方醫(yī)師作為風險評估和藥物使用決定者的角色減弱
或喪失殆盡時,藥品生產商對消費者直接盡藥品的危險
警示義務則成為一種必需。因為此時,為了使消費者更
好地實現(xiàn)其自主性較強的選擇權,必須讓消費者知曉藥
品的風險和益處。
四、藥品缺陷責任的責任主體:生產商與藥師
藥品缺陷責任的責任主體一般為藥品的生產者或
制造者。我國產品質量法第41條規(guī)定,“因產品存在缺
陷造成人身、缺陷產品以外的其他財產(簡稱他人財產)
損害的,生產者應當承擔賠償責任。”該法第42條規(guī)定,
“由于銷售者的過錯使產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他人財
產損害的,銷售者應當承擔賠償責任。銷售者不能指明
缺陷產品的生產者也不能指明缺陷產品的供貨者的,銷
售者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痹摲ǖ?3條規(guī)定了產品責
任追究程序:“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他人財產損害
的,受害人可以向產品的生產者要求賠償,也可以向產
品的銷售者要求賠償。屬于產品的生產者的責任,產品
的銷售者賠償?shù)?,產品的銷售者有權向產品的生產者追
償。屬于產品的銷售者的責任,產品的生產者賠償?shù)模?/p>
產品的生產者有權向產品的銷售者追償。”在我國的產
品質量法中,缺陷產品的生產者、銷售者均為承擔產品
責任的主體,受害人可選擇其中之一或者二者作為被告
法律與醫(yī)學雜志20__年第11卷(第3期)
請求賠償。至于銷售者、生產者之間的內部責任劃分及
追償,不影響受害人選擇被告。我國產品質量法將產品
的生產者和銷售者都規(guī)定為責任主體,而對生產者的確
認義務屬于銷售者,這就為受害人提供了較為有力的保
護,即使在受害人不能確認具體的生產者的情形,也可
向銷售者主張賠償。
對于藥品的警示義務,通常出現(xiàn)的是二道風景.風
景的主角是藥品的生產商:一是藥品生產商直接向消費
者盡警示義務;二是,對于處方藥,藥品生產商向醫(yī)師盡
警示義務,然后由醫(yī)師在知情同意原則下向患者本人告
知藥品的風險。除了藥品公司和醫(yī)師以外,在藥品到達
消費者的鏈條上,還有一群重要的職業(yè)人員—— 藥劑
師。藥師往往服務于藥品流通企業(yè),提供的是藥品的終
端服務。藥師的一個傳統(tǒng)職責是調配處方。② 在配方
時,藥劑師應盡一位非常謹慎之人在相同或相似情境下
應盡的高度注意。⑧ 藥劑師應對配方錯誤④ 所帶來的
損害承擔賠償責任。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藥劑師的職能已
由簡單的配藥而走向多元化。藥劑師已不滿足于調配
處方這一角色。藥劑師的角色正從一個僅是藥物配發(fā)
人到一個值得信賴的職業(yè)人轉換。問題是,藥師是否負
有向患者警示危險的義務從而成為藥品缺陷責任鏈條
上的一環(huán)呢?藥師的職責轉換和增加⑤ 是否意味著義
務的產生和附加呢?角色的轉換和變化是否改變了藥
師在藥品警示方面的義務和責任?
在美國一新近的morgan v.wal—mart stores,
inc.案⑩ 中,我們將會看到法院對上述問題的立場。該
案的案情是:原告morgan之子cameron 12歲時,由醫(yī)
師處方,開始服用deipramine來治療其注意力缺乏多動
癥(adhd)。原告在wal—mart處按處方拿藥。服藥
2年后,孩子死于hypereosin0philic綜合征,該綜合征被
認為是因服用desipramine藥而導致。原告以被告未盡
到警示義務為由向法院提起賠償訴訟。初審法院做出
了有利于原告的判決。wal—mart提出上訴,認為在法
律上藥劑師沒有警示desipramine潛在危險的義務,該
義務應由處方醫(yī)師來承擔。本案件的焦點是藥劑師是
① 495 n.y.s.2d 1006(n.y.sup,ct.1985)。
② 我國臺灣地區(qū)的藥師法第15條規(guī)定,藥師業(yè)務范圍包括:(1)藥品販賣或管理;(2)藥品調劑;(3)藥品的鑒定;(4)藥品制造之監(jiān)制;(5)藥品儲
藏、供應與分裝之監(jiān)督;(6)依法律應由藥師執(zhí)行之業(yè)務。
③ burke v.bean.363 s.w.2d 366.368(tex.civ.app.一beaumont 1962)。
④ burke.363 s.w 2d at 367—68(藥師未按處方給患者oxacholin藥片,而是配發(fā)成了o xsoralen膠囊);peavy v.hardin,288 s.w .588,588~
589(tex.civ.app.一el paso 1926,nowrit)(藥師將處方上的coco奎寧配成了coco奎尼丁);dunlap,288 s.w .at 236—38(藥師將醫(yī)師開處
的seilers抗菌藥片配發(fā)成了diamond抗菌藥片,而后者是一種劇毒物質)。
⑤ 根據(jù)英國和美國執(zhí)業(yè)藥師法的規(guī)定,藥師的業(yè)務范圍包括:(1)解釋和配制處方;(2)對處方和處方調配中所用藥物的評價;(3)有關臨時配制處方
中所涉及的調配和計算技術;(4)回答病人和其他專業(yè)醫(yī)務人員的咨詢;(5)監(jiān)護藥物治療。
⑥ morgan v.wal—mart stores,lnc.,no.03—99—00700一cv (tex.app.dist.3 08/10/20__)。
法律與醫(yī)學雜志20__年第ll卷(第3期)
否在得克薩斯法律下有義務警示處方藥的潛在負作用。
得克薩斯第三區(qū)上訴法院jan p.patterson法官首
先將該案的訴因定位為過失(negligence)訴訟。在普通
法中,過失訴因有3個要素:(1)一個人對他人承擔法定
義務(a legal duty),(2)該法定義務的違反,(3)由該種
義務違反導致?lián)p害。① 在本案中,要回答wal—mart是
否要承擔過失責任,弄清它在警示原告藥品使用風險這
一問題上是否存在法定義務是關鍵。法院認為,除了正
確配方之外,藥劑師沒有就處方藥的風險或副作用向客
戶做出警示的義務,這源于對“習得居間人”原則的尊
重。因為給藥劑師賦加一般的警示義務將會不必要地
干預到醫(yī)師與患者的關系。另外,藥劑師的諸多警示將
會使患者決定不再按處方用藥,從而起到干擾作用。藥
師與醫(yī)師相比較,醫(yī)師能更好地觸及并知曉患者的病史
和現(xiàn)狀。因此對藥師賦加過重的義務不具有建設性。
法院的上述立場在美國司法實踐中是有相當市場
的。在如何看待“習得居間人”原則和藥劑師過失這一
問題上,mckee v.american home products corp.案②
是另一個有閱讀價值的典型案例。在本案中,原告mc—
kee因食欲不振而服用plegine這一處方藥。該藥的醫(yī)
師手冊警示說該藥是一種能潛在地使人上癮的苯丙胺,
服用幾周后應停用,以防上癮。但是原告的醫(yī)生卻允許
原告服藥10年,兩位藥劑師在配方也未向患者警示藥
的副作用。因此原告向藥品的生產商、處方醫(yī)生和藥劑
師提訟,要求其賠償因藥物依賴所遭受的損害。審
理本案的華盛頓最高法院認為,適用于醫(yī)師、患者和生
產商之間關系的“習得居間人”原則同樣適用于醫(yī)師、患
者和藥師之間的關系。在這兩種場合,在決定藥品的品
性是否適合患者的個人特質這一問題上,醫(yī)師處于最佳
位置,無法合理期望藥品生產商或藥師知道個體患者的
醫(yī)療史和狀況。③ 相同的判決意見還有:(1)pysz v.
henry’s drug store案。④ 原告認為,藥師未警示藥物依
賴性的行為構成過失行為。佛羅里達上訴法院認為,盡
管在一些情況下藥師在藥品的副作用上比醫(yī)師擁有更
多的知識,但是“應該是醫(yī)師有義務知悉其所開處方藥
· 203 ·
的情況并適當關注患者。”(2)stebbins v.concord
wrigley drugs,inc.案。⑤ 在本案中,一服用了一種抗
抑郁藥的人發(fā)生了撞車事件。處方醫(yī)生和藥師被訴稱
未能向患者警示該tofranil藥的負作用(包括呵睡),因
而有過失,但密執(zhí)根上訴法院卻認為,“在所開處方表面
上適當、醫(yī)師和生產商均未要求其向患者作警示的場
合,一位藥師無義務向患者警示處方藥的可能副作用。”
同時,法院認為,上述原則不適用于藥師知悉具體患者
的獨特醫(yī)療問題的場合。(3)jones v.irvin案。⑥ 原告
訴稱其因過量服用placidyl和其他處方藥而受到傷害。
伊利諾伊地區(qū)法院認為,被告k—mart無義務向客戶
告知過量用藥這一情況,因為警示處方藥的負面影響的
義務在于處方醫(yī)師。法院認為,“如果警示的義務讓藥
師來承擔將會迫使藥師為了避免承擔責任,對醫(yī)師所開
的每一處方進行再次判斷。”
盡管藥師在一般情況下沒有警示藥品副作用和風
險的義務,但在一些特殊的場合,藥師的義務也不是絕
對地簡單按醫(yī)生處方配藥。比如,(1)當存在藥物的禁
忌因素時,藥師應主動做出警示。在hand v.krakows.
ki案⑦ 中,一位醫(yī)師為一酗酒患者開處了影響精神狀
態(tài)的藥物,酗酒為該藥物的禁忌證。盡管該患者的記錄
顯示該患者為一酗酒者,藥店在長達6年的配發(fā)藥物過
程中未向患者警示這一危險。后來患者死于胰腺炎(伴
有嚴重肝硬化)。紐約上訴法院了有利于被告的即
決判決。法院認為,由于藥劑師知道患者為一酗酒者并
且知道或應當知道該處方藥與酒精有禁忌,因此藥劑師
是否有義務向患者警示危險是一個事實問題。④ (2)當
處方上藥物屬明顯超劑量時,藥師應盡更大的注意義務
(包括警示義務)。在riff v.morgan pharmacy案⑨
中,一醫(yī)師為riff開處了一cafergot栓劑以治療她的偏
頭疼。處方指示她頭痛時每4小時使用1次。但在法
庭上有證據(jù)證明在醫(yī)學文獻中所公認的該藥的最大劑
量為每次頭痛用2次,1周內使用不得超過5次。藥劑
師在配方時沒有做任何警示。在隨后的4個月,riff經
① prasel v.johnson。967 s.w.2d 391,394(tex.1998)。
② mckee v.american home products corp.,782 p.2d 1045(wash.1989)。
③ leesley v.west,5l8 n.e.2d 758,762—63(i11.app.ct 1988)。
④ 457 so.2d 561(fla.dist.ct.app.1984)。
⑤ 416 n.w .2d 381(mich.ct.app.1987)。
⑥ 602 f.supp.399(s.d.il1.1985)。
⑦ 453 n.y.s.2d 121(n.y.app.div.1982)。
⑧ 同樣,在lasley v.shrake’s country club pharmacy。ine.。880 p.2d 1129,1132—34(ariz.ct.app.1994)案中,法院認為,藥劑師未能向患者警
示藥物的相互作用是否違反了注意義務是一個應由陪審團來決定的事實問題。在dooley v.everett,805 s.w 2d 380,383—86(tenn.ct.
app.1990)案中,法院拒絕適用“習得居間人”原則,認為藥劑師是否有義務向用戶警示潛在的藥物相互作用是一個拒絕即決判決的事實問題。
⑨ 508 a.2d 1247(pa.super.ct.1986)。
· 204 ·
歷了3次嚴重的偏頭痛,她在醫(yī)師和藥師的指示下用
藥。第一次頭痛,她在至多12個小時內使用了3次或
4次栓劑;第二次頭痛,她在3天或4天內使用了15至
17次栓劑;第三次頭痛,riff在兩天內使用了5到6次
栓劑。隨后不久,r 右腳感到不適,醫(yī)生發(fā)現(xiàn)這源于
cafergot劑量過大之毒性所導致的血液循環(huán)減緩。賓
夕法尼亞上訴法院認為,藥店存在過失,因為它沒有將
處方表面上出現(xiàn)的明顯不足警示患者。法院駁回了被
告所認為的藥店的義務僅限于正確配方的抗辯。此外,
在hook super x,in c.v.mclaughlin,642 n.e.2d
514,517—20(ind.1994)案中,法院認為,如果藥劑師
個人發(fā)現(xiàn)用戶用藥比處方的要快,藥劑師應終止配藥。
總之,藥品危險警示義務和藥品缺陷責任的主體為
藥品生產商。除非存在能引起一個合理的謹慎的藥劑
師警覺的額外因素,如禁忌證、處方上的明顯錯誤、超劑
量、有配伍禁忌的處方(incompatible prescriptions)① 或
生產商向藥劑師提供了向患者警示潛在負面作用的特
別指示,② 藥劑師對患者沒有一般的警示義務。應對
具體案件中藥劑師是否盡了注意義務進行評判,從而決
定其是否存在過失。
五、我國的立法現(xiàn)狀及完善—— 兼結束語
我國的司法實踐對藥品的警示缺陷并未給予足夠
的關注。③
根據(jù)我國產品質量法(20__年)第41條規(guī)定,產品
生產者對產品缺陷造成的損害承擔賠償責任。該條同
時規(guī)定,生產者若能夠證明產品投入流通時引起損害的
缺陷尚不存在的或者將產品投入流通時的科學技術水
平尚不能發(fā)現(xiàn)缺陷的存在的,則生產者不承擔賠償責
任。我國對產品缺陷責任適用的是無過錯責任并指出
了法定的免責事由。根據(jù)產品質量法第46條規(guī)定,缺
陷是指產品存在危及人身、他人財產安全的不合理的危
險。產品的不安全性不僅來自于制造缺陷和設計缺陷,
而且還來自于因警示不充分而導致的缺陷。我國法律
不應將缺陷的認定時間鎖定在產品投入流通時,特別是
對于警示缺陷。生產者應在產品投入市場后對產品的
可能存在的危險盡持續(xù)的警示義務。
我國法律已注意到藥品生產者應盡的警示義務。
我國產品質量法第27條規(guī)定:“產品或者其包裝上的標
識必須真實,并符合下列要求 ?·(五)使用不當,容易
造成產品本身損壞或者可能危及人身、財產安全的產
法律與醫(yī)學雜志20__年第11卷(第3期)
品,應當有警示標志或者中文警示說明?!痹摲ǖ?8條
規(guī)定:“易碎、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蝕性、有放射性等危
險物品以及儲運中不能倒置和其他有特殊要求的產品,
其包裝質量必須符合相應要求,依照國家有關規(guī)定做出
警示標志或者中文警示說明,標明儲運注意事項?!蔽?/p>
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18條規(guī)定,“對可能危及人身、
財產安全的商品和服務,應當向消費者做出真實的說明
和明確的警示,并說明和標明正確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務
的方法以及防止危害發(fā)生的方法?!蔽覈幤饭芾矸?/p>
(20__年)第54條規(guī)定,“藥品包裝必須按照規(guī)定印有
或者貼有標簽并附有說明書。標簽或者說明書上必須
注明藥品的通用名稱、成分、規(guī)格、生產企業(yè)、批準文號、
產品批號、生產日期、有效期、適應癥或者功能主治、用
法、用量、禁忌、不良反應和注意事項。品、精神
藥品、醫(yī)療用毒性藥品、放射性藥品、外用藥品和非處方
藥的標簽,必須印有規(guī)定的標志?!彼幤窐俗R不符合上述
規(guī)定的,“除依法應當按照假藥、劣藥論處的外,責令改
正,給予警告;情節(jié)嚴重的,撤銷該藥品的批準證明文
件”(第86條)。該法第93條規(guī)定,“藥品的生產企業(yè)、
經營企業(yè)、醫(yī)療機構違反本法規(guī)定,給藥品使用者造成
損害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蔽覈幤饭芾矸ǖ趌9條
還規(guī)定,“藥品經營企業(yè)銷售藥品必須準確無誤,并正確
說明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項”。對于藥品的不良反應,藥
品管理法規(guī)定的更多是行政上的義務。該法第71條規(guī)
定,“國家實行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制度。藥品生產企業(yè)、
藥品經營企業(yè)和醫(yī)療機構必須經??疾毂締挝凰a、
經營、使用的藥品質量、療效和反應。發(fā)現(xiàn)可能與用藥
有關的嚴重不良反應,必須及時向當?shù)厥 ⒆灾螀^(qū)、直轄
市人民政府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和衛(wèi)生行政部門報告。
對已確認發(fā)生嚴重不良反應的藥品,國務院或者省、自
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的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可以采取停
止生產、銷售、使用的緊急控制措施,并應當在5日內組
織鑒定,自鑒定結論做出之日起15日內依法做出行政
處理決定?!蔽覀冋J識到,在對藥品生產商的藥品警示缺
陷適用嚴格責任的同時,在考察生產商是否盡了警示義
務這一問題上,應注意查證生產商是否對藥品的某一危
險具備了充分知識(包括實際知識和積極知識),生產商
的行為是否存在過失。如果(1)藥品生產商對藥品的某
一危險具有充分知識,(2)對于此種危險,藥品生產商未
① dooley,805 s.w .2d at 386。
② pittman v.upjohn corp.,890 s.w.2d 425,435(tenn.1994)。
③ 如在我國的一起注射疫苗過敏案件中,原告提出了“警示不充分”,然而法院在審理中卻未論及。參見:顧加棟等,關于藥品侵權的幾點思考——
一起注射疫苗過敏案件評析,載《法律與醫(yī)學雜志》20__年第10卷(第2期),第94-96頁。
法律與醫(yī)學雜志20__年第ll卷(第3期)
盡充分的、及時的警示義務,(3)患者/消費者在不知藥
品此種危險的情況下使用了該藥品,(4)患者/消費者若
知悉藥品的該種危險將不會使用該藥品,(5)該藥品的
使用對患者/消費者產生了損害,藥品的生產商應對藥
品的警示缺陷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我國對藥品實行處方藥與非處方藥分類管理制度
(藥品管理法第37條)。我國遵循的是處方藥應由處方
醫(yī)師開處、處方醫(yī)師的處方通常受尊重的原則。我國藥
品管理法第19條和第27條分別要求藥品經營企業(yè)和
醫(yī)療機構的藥劑人員“調配處方必須經過核對,對處方
所列藥品不得擅自更改或者代用。對有配伍禁忌或者
超劑量的處方,應當拒絕調配;必要時,經處方醫(yī)師更正
或者重新簽字,方可調配?!边@一規(guī)則在我國臺灣的藥師
法中也有體現(xiàn)。臺灣藥師法第12條規(guī)定,“藥師執(zhí)行藥
局業(yè)務,非確有正當理由,不得拒絕處方之調劑”,第17
條規(guī)定,“藥師調劑,應按照處方,不得錯誤,如藥品未備
或缺乏時,應通知原處方醫(yī)師,請其更換,不得任意省略
或代以他藥”。醫(yī)師、藥師在處方、配方上的分工為在我
國借鑒美國法上的“習得居間人”原則奠定了基礎。對
于處方藥,藥品生產商應對處方醫(yī)師盡充分的危險警
示,以便醫(yī)師在處方時做出權衡和決策,此時生產商不
必直接對患者盡警示義務。但是對于不必有醫(yī)師介入
的非處方藥,藥品生產商應對消費者盡充分的、持續(xù)的、
及時的危險警示義務。我國藥品管理法第61條規(guī)定,
“藥品廣告的內容必須真實、合法,以國務院藥品監(jiān)督管
理部門批準的說明書為準,不得含有虛假的內容。藥品
廣告不得含有不科學的表示功效的斷言或者保證;不得
利用國家 機關、醫(yī)藥科研單位、學術機構或者專家、學
者、醫(yī)師、患者的名義和形象作證明。”但該法第60條規(guī)
定,“處方藥可以在國務院衛(wèi)生行政部門和國務院藥品
監(jiān)督管理部門共同指定的醫(yī)學、藥學專業(yè)刊物上介紹,
· 205 ·
但不得在大眾傳播媒介廣告或者以其他方式進行
以公眾為對象的廣告宣傳?!庇捎谖覈壳皩μ幏剿幹?/p>
接面向消費者公眾的廣告持一種否定態(tài)度,該種廣告行
為對“習得居間人”規(guī)則的干擾和影響不存在,處方醫(yī)師
在處方藥的知識獲取上基本上處于一種特權和壟斷地
位。在我國,至少在目前,藥品生產商對其處方藥的危
險向處方醫(yī)師而不是向直接消費者盡充分的、持續(xù)的、
及時的警示義務應成為一般原則。但是隨著醫(yī)患關系
的模式從父權主義型向合作協(xié)商型的轉變,隨著對患者
醫(yī)療選擇權和決定權的日益尊重,醫(yī)學界所推崇的處方
藥只允許向醫(yī)師展開宣傳攻勢的景象將會改變。如果
藥品生產商對處方藥直接面向消費者的營銷策略成為
可能,藥品生產商的警示義務將會賦加到消費者這一層
面上。如果藥品生產商面向消費者的廣告宣傳達到了
足以影響消費者藥物選擇的程度,以至于處方醫(yī)師作為
風險評估和醫(yī)療決策者的角色減弱或喪失時,藥品生產
商應對消費者盡藥品的危險警示義務。
藥品警示缺陷責任的主體一般為藥品生產商。一
般情況下,藥師對患者沒有法定的藥品危險警示義務。
藥師的主要職能是調配處方。在處理處方時,藥師應盡
到應盡的注意義務,否則應對其過失承擔責任。我國臺
灣藥師法第16條規(guī)定,“藥師受理處方,應注意處方上
年、月、日、病人姓名、性別、年齡、藥名、劑量、用法、醫(yī)師
署名或蓋章等項;如有可疑之點,應指明原處方醫(yī)師確
認后方得調劑?!背伺浞揭酝?,如果出現(xiàn)了能引起一個
合理的謹慎的藥劑師警覺的額外因素,如禁忌證、處方
上的明顯錯誤、超劑量、有配伍禁忌或生產商向藥劑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