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色777777女色窝,777亚洲妇女,色吧亚洲日本,亚洲少妇视频

稅法計算方法

時間:2023-09-19 16:20:39

導語:在稅法計算方法的撰寫旅程中,學習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條寶貴的路徑,好期刊匯集了九篇優(yōu)秀范文,愿這些內容能夠啟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靈感,引領您探索更多的創(chuàng)作可能。

稅法計算方法

第1篇

關鍵詞:新個稅;全年一次性獎金;計算方法

中圖分類號:F810.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2)06-0-01

一、采用新的個稅起征點、稅率和速算扣除數,計算方法不變

所謂的全年一次性獎金,就是指行政部門、企業(yè)以及事業(yè)單位等按照經濟效益原則以及對雇員年季度的績效情況,向所雇用的員工發(fā)放的一次性獎金,這其中包含了實行年薪制、年終加薪與績效工資辦法的單位根據考核情況兌現的年薪和績效工資。一般來說,納稅人最終得到的一次性獎金,應該以一個月的工資、薪金所得進行納稅計算。

現行的《個人所得稅法》調整了工薪所得稅率、級距結構,稅率由9級調整為7級,取消了15%和40%兩檔稅率,將最低的一檔稅率由5%降為3%。而全年一次性獎金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及要求,仍按《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調整個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等計算征收個人所得稅方法問題的通知》(國稅發(fā)[2005]9號)中的規(guī)定計算,納稅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應單獨作為一個月工資、薪金所得計算納稅:即先將雇員當月內取得的全年一次性獎金,除以12個月,按其商數確定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如果在發(fā)放年終一次性獎金的當月,雇員當月工資薪金所得低于稅法規(guī)定的費用扣除額,應將全年一次性獎金減除“雇員當月工資薪金所得與費用扣除額的差額”后的余額,按上述辦法確定全年一次性獎金的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對于費用減除標準、稅率和速算扣除數根據《關于貫徹執(zhí)行修改后的個人所得稅有關問題的公告》(國稅發(fā)[2011]46號)規(guī)定按照新《個人所得稅法》的規(guī)定執(zhí)行。

二、新舊個稅法下計算應納稅額的對比

張女士12月份取得工資收入4500元,全年一次性獎金8000元,新舊個稅法應繳的個人所得稅分別為:

(1)舊個稅法12月份應繳個稅:

工資收入:(4500-2000)×15%-125=250(元)

全年一次性獎金:

8000÷12=666.67 確定稅率為10%

8000×10%-25=775(元)

12月份應繳個稅:250+775=1025(元)

(2)新個稅法12月份應繳個稅:

工資收入:(4500-3500)×3%=30(元)

全年一次性獎金:8000÷12=666.67 確定稅率為3%

8000×3%=240(元)

12月份應繳個稅:30+240=270(元)

張女士按新個稅法計算全年一次性獎金為270元,比原舊個稅法計算全年一次性獎金少繳個稅為755元。

殷先生12月份取得工資收入2800元,全年一次性獎金為5000元,新舊個稅法應繳的個人所得稅分別為:

(1)舊個稅法12月份應繳個稅:

工資收入:(2800-2000)×10%-25=55(元)

全年一次性獎:

5000÷12=416.67 確定稅率為5%

5000×5%=250(元)

12月份應繳個稅:55+250=305(元)

(2)新個稅法12月份應繳個稅:

12月份工資收入不用繳個稅,

全年一次性獎金:

[5000-(3500-2800)]÷12=358.33 確定稅率為3%

[5000-(3500-2800)]×3%=129(元)

12月份應繳個稅:129(元)

殷先生按新個稅法計算全年一次性獎金為129元,比原舊個稅法計算全年一次性獎金少繳個稅為176元。

由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新個稅法下個人應交的所得稅明顯比老稅法要少得多,雇員得到了稅法修訂帶來的大實惠。

三、新個稅法下稅前收入高而稅后收入低的原因及改進方法

假定公司雇員甲某12月份領取了全年一次性的獎金54000元(當月的工資額超過了3500元),除以12等于4500元,適應稅率及速算扣除數為10%、105,則應納稅額為54000*10%-105=5295元,則雇員甲某繳稅后實得54000-5295=48705元;某公司雇員乙12月份領取了全年一次性的獎金55000元(當月的工資額超過了3500元),除以12等于4583元,適應稅率及速算扣除數為20%、555,則應納稅額為55000*20%-555=10445元,則雇員乙某繳稅后實得55000-10445=44555元。

附:新個人所得稅稅率表級數、全月應納稅所得額、稅率及速算扣除數

從上面我們可以發(fā)現,雇員乙比雇員甲多發(fā)了1000元,可實際反而少得到了4150元。這明顯違背了個人所得稅工資薪金所得“超額累進”的稅制設計原則,使個人稅收負擔極不合理。問題主要在于9號文中“按其商數確定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的規(guī)定。原各級速算扣除數的金額是確定的,每個月的個人所得適用,但在全年一次性獎金的個稅計算時應在此基礎上乘以12才對,因為9號文規(guī)定先將雇員當月內取得的全年一次性獎金除以12個月,然后再按其商數確定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那么確定速算扣除數時也應乘以12。

下面還以某公司雇員甲、乙舉例,按乘以12確定速算扣除數的扣稅結果:

第一種情況:假定某公司雇員甲12月份領取了全年一次性的獎金54000元(當月的工資額超過了3500元),除以12等于4500元,適應稅率及速算扣除數為10%、1260,則應納稅額為54000*10%-1260=4140元,則雇員甲繳稅后實得54000-4140=49860元。

第二種情況:某公司雇員乙12月份領取了全年一次性的獎金55000元(當月的工資額超過了3500元),除以12等于4583元,適應稅率及速算扣除數為20%、6660,則應納稅額為55000*20%-6660=4340元,則雇員乙繳稅后實得55000-4340=50660元。這樣,雇員乙比甲多發(fā)1000元,稅后實際所得比甲多800元,這個結果就能令大多數人接受,以此類推,各級次全年一次性獎金金額按乘以12確定速算扣除數的扣稅結果都更加符合超額累進的原則。

根據以上分析,我們能夠得到一個結論,就是只要把原速算扣除數乘以12之后,我們就可以求得全年一次性獎金速算扣除數數值,這個相較于以前的計算方法,無疑更符合超額累進制原則,所表現出來的稅負也更加地合理??梢?,在我們的實際工作中,由于9號文件一定程度上的諱深以及很多地稅務部門與納稅單位的曲解,導致在很多方面給納稅人造成了稅收籌劃的可能性。為此,不少企事業(yè)單位通常會適當地把每月工資獎金和全年一次性獎金調高或調低,從而達到稅負最小化,并最終達到增加雇員收入、合理地避稅的目的。當然,這么做有它的前提,也就是事先要主動地同稅務機關協商,在雙方達成一致的情況下才可以進行稅收籌劃,并保證納稅的依法性。

第2篇

    1)、從價計征的房產稅,是以房產余值為計稅依據。房產稅依據房產原值一次減除10%~30%后的余值計算繳納。

    2)、房產稅采用比例稅率,依照房產余值從價計征的,稅率為1.2%.

    從租計征房產稅。

    1)、從租計征的房產稅,是以房屋出租取得的租金收入為計稅依據。

    2)、房產稅采用比例稅率,依照房產租金收入計征的,稅率為12%.

    3)、對個人按照市場價格出租的居民住房,用于居住的,暫減按4%的稅率征收房產稅。

    二手房產稅的計算方法、出租房產稅計算方法、住房房產稅計算方法例子:某企業(yè)一幢房產原值600000元,已知房產稅稅率為1.2%,當地規(guī)定的房產稅扣除比例為30%,該房產年度應繳納的房產稅稅額為( )元?

    解析:從價計征的房產稅以房產余值作為計稅依據,應納房產稅=600000×(1-30%)×1.2%=5040(元)。

    居民房產稅、農村房產稅、土地使用稅計算例子:王某自有一處平房,共16間,其中用于個人開餐館的7間(房屋原值為20萬元)。

    2008年1月1日,王某將4間出典給李某,取得出典價款收入12萬元,將剩余的5間出租給某公司,每月收取租金1萬元。

    已知該地區(qū)規(guī)定按照房產原值一次扣除20%后的余值計稅,則王某2008年應納房產稅額為( )元?

    解析:

    1)開餐館的房產應納房產稅=20×(1-20%)×1.2%=0.192(萬元);

    2)房屋產權出典的,承典人為納稅人,王某作為出典人無需繳納房產稅;

    3)出租房屋應納房產稅=1×12×12%=1.44(萬元);

    4)三項合計,應納房產稅=0.192+1.44=1.632(萬元)。

    上海房產稅計算方法、房產稅納稅義務房產產權屬國家所有的,由經營管理單位納稅。

    房產產權屬集體和個人所有的,由集體單位和個人納稅。

    房產產權出典的,由承典人納稅。

    房產產權所有人、承典人不在房屋所在地的,由房產代管人或者使用人納稅。

    房產產權未確定及租典糾紛未解決的,亦由房產代管人或者使用人納稅。

    無租使用其他房產的問題。

第3篇

1、啟動Excel,建立計算表格,輸入表格框架。公式:用水定額=取用新水量/產量,得出結果并記在表格中。

2、用水定額單位L/人.d,表示的意思是每人每天消耗多少公升水。

3、具體一點講,用水定額單位中的L表示公升,是英文字的縮寫。人d意思是每人每天(Day)。組合起來就是每人每天用多少公升水。這是管理水資源的常用指標,是衡量人均用水單位,也是節(jié)約用水的考核指標。

(來源:文章屋網 )

第4篇

關鍵詞:水利工程;水文技術;探討

中圖分類號:TV5文獻標識碼: A

一、工程概況

某水利工程河堤因為使用年代久遠,呈現了很多的裂縫,存在有些滲水情況,對河堤的穩(wěn)定性和安全性造成了無窮的影響,需進行加固處理,該工程坐落河流中部地段,河床坡降2.57%,因為落差大,具有豐厚的水利資源,在水利工程中規(guī)劃有發(fā)電機組月前總裝機容量為6.78萬kW,尚存0.93萬kW的富余,為周邊多個城鄉(xiāng)區(qū)域供給日常用電。

二、水文計算方法

對水利工程而言,水文計算主要任務是使用水文資料的數據信息,對工程在施工,可能發(fā)生的水文特征值進行預估,從而為水工規(guī)劃供給必要的參閱依據。

在水文計算中,主要內容包含:(1)符合規(guī)劃標準需求,河流全年以及不一樣時段的徑流量的規(guī)劃值及時分配;(2)符合各種規(guī)劃標準的洪水洪峰流量,不一樣時段的洪水總量,以及規(guī)劃洪水過線,設計洪水的區(qū)域構成和分期洪水;(3)冰期冰情、水面蒸發(fā)等水文特征值;(4)規(guī)劃雨量,以及最大暴雨的各種歷時雨量及時空分布,還包含由暴雨導致的相應洪水;(5)廠壩區(qū)水位流量關系。

該工程水文計算主要包括幾個方面的內容:

1、設計洪水計算。結合工程的實際情況,在對工程設計水文進行計算時,采用水文比擬法的計算方法,通過上游某水文站的水文資料,利用兩者流域特性相近的特點,進行計算之前也提到,該水文站水文資料中的水文和流量信息齊全,可以直接用于設計洪水的計算,并采用矩法公式對設計頻率洪水統(tǒng)計參數進行計算分析和適線調整。結合相應數據,該水文站的設計洪水計算結果如下

特大洪水:

實測洪水:

公式中N表明重現期,n表明實踐測量值的數量,a代表特大值項數,M表明特大值排序,取值規(guī)模為1~(a-L)(其間L表明從實值中選出的特大值項數),m表明實測值排序規(guī)模為1~n,在得出計算結果后,利用水文比擬法,對工程項目所在地的規(guī)劃洪水進行計算,則Q1/Q2=(F1/F2)2/3,公式中,Q1表明水文站的洪峰流量,Q2工程所在地的洪峰量,F1表明水文站所在地的集水面積,F2表明工程所在地的集水面積。一起還需要最佳排澇洪水的核算作業(yè)聯系當地相應的防洪排澇范,依照10年一遇,24h以內暴雨發(fā)生的徑流量,1天以內排干的規(guī)范進行規(guī)劃,規(guī)劃排澇流量運用公式進行估算,則Q澇=1000xxHtPxF/3600。

其中,Q澇表明規(guī)劃排澇流量表明徑流系數,這兒取0.8;Htp,表明10年一遇特大暴雨在24h以內的降雨量,取161mm;F表明區(qū)域范圍內的排澇面積,為1.5km2;t代表規(guī)劃排水時刻,依照22h進行核算。帶入相應的數據,終究核算得,出規(guī)劃排澇流量為2.47m3/s。

2、施工洪水計算。同樣選用水文比較法。對施工洪水流量進行計算。聯系之前進步的水文站35年間的水文資料,將歷年來各月的最大洪水位使用水位一流量的聯系曲線,可以輕松得出歷年各月的最大流量,之后聯系工程的施工要求,對施工工期內不一樣時段的最大流量進行統(tǒng)計剖析和頻率計算。聯系上文得出的P=33.3%的規(guī)劃洪水計算結果,在充分考慮施工環(huán)境、施工強度和施工質量的情況下,使用各枯水期洪峰流量,對工期進行斷定。其間每年11月到來年2月洪峰流量最小,可是施工工期較短,而每年10月到來年3月的洪峰流量盡管相對較大,可是可以滿足施工條件和施工強度,因此在評論剖析后選擇P=33.3%的10月到來年3月不合洪水效果,對施工洪水流量進行計算,最終得出Q=197m3/s。

3、規(guī)劃洪水校核。在計算完成后,為了確保施工的順利進行,還需要對得出的成果進行校核作業(yè),防止差錯的存在。通過工程地點區(qū)域的有關標準和標準,采用推理公式法和電算程序對其進行校核比照,從而對規(guī)劃洪水流量的核算成果的準確性進行斷定,對規(guī)劃洪水流量進行修整,實在確保實踐施工的順利進行,保證施工的功率和質量。

三、演化計算的主要分支

演化計算主要分為如下四個分支:遺傳算法、演化規(guī)劃和遺傳程序設計。盡管它們在算法實現方面略有差別,但都是借助生物演化過程中的“優(yōu)勝劣汰”等思想和原理來解決問題。近年來,由于各分支算法設計中策略的相互借用和嵌套,它們之間的界限漸趨模糊和消除,一門新的學科――演化計算應運而生。

1、遺傳算法

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受啟發(fā)于生物系統(tǒng)進化機制,基于A.S.Frasetr和H.J.Bremermann等工作的基礎,JohnHolland教授提出了一種基于生物遺傳和進化機制的適合于復雜系統(tǒng)優(yōu)化的自適應概率化技術――遺傳算法(GeneticAlgorithm,簡稱“GA”),隨后,他們經過不懈地探索,發(fā)展了多種遺傳算子,并于1975年出版了第一本闡述遺傳算法和人工自適應系統(tǒng)的著作《AdaptationinNaturalandArtificialSystems》。自此之后,DeJong、Goldberg、Davis、Krishnakumar等學者逐步完善遺傳算法,并逐漸將其應用于大規(guī)模計算、工程等領域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演化規(guī)劃

上世紀六十年代,L.J.Fogel等提出演化規(guī)劃(EvolutionaryProgramming)。它作為一種人工智能的嘗試,基于已發(fā)生的事物規(guī)律來預測未知事件。從上世紀90年代起,演化規(guī)劃學派成立了EvolutionaryProgrammingSociety,該學派最初是研究人工智能,現在也用于函數優(yōu)化與神經網絡訓練等。

3、遺傳程序設計

由美國Standford大學的J.R.Koza在九十年代初創(chuàng)立,并于1992年出版專著《GeneticProgramming》。作為遺傳算法的一個分支,遺傳程序設計利用生物進化中的演化思想去搜索一個可用計算機程序實現的結構空間,以此實現程序自動化設計。

四、演化計算基本特征

1、智能性

在確定了編碼方案、適應值計算方法及遺傳算子之后,演化算法將利用計算過程中獲取的信息自動地進行智能搜索,而且適應值大的個體具有較高生存概率。生存概率高的個體,再通過基因突變等算法產生與環(huán)境更適應的后代。

2、本質并行性

演化計算的并行性主要體現在內在并行(inherentparallelism)和內含并行性(implicitparallelism)兩個方面。內在并行,即多臺計算機獨立采用演化算法進行計算,計算過程不需要相互干涉;內含并行性,即運用成千上萬臺計算機,采用種群的方式對求解空間的不同區(qū)域共同組織搜索,從而大大提高計算搜索效率。

3、全局優(yōu)化

傳統(tǒng)的優(yōu)化計算方法很容易落入局部最優(yōu)解區(qū)域。而演化計算能在多個解空間區(qū)域內同時組織搜索;且能以較快速度跳出局部最優(yōu)解區(qū)域,從而找出該問題的全局最優(yōu)解。

五、水利工程中的應用

1、三維邊坡穩(wěn)定分析中的應用

Bishop法、Janbu法、Spencer法和Sarma法等傳統(tǒng)的剛體極限平衡法都是將邊坡視為二維平面應變問題來處理,而在實際工程中,真實邊坡的三維滑裂面一般較復雜,該問題中,以邊坡最不利滑裂面的搜索為難點。在三維邊坡穩(wěn)定性分析問題中引入遺傳算法來搜索滑動面,以此計算其整體安全系數;且在三維邊坡穩(wěn)定性分析問題中以應力場為目標值,建立了任意形狀滑動面全局搜索方法模型,大大地提高了計算效率。

2、在水工結構參數反演分析中的應用

一些學者率先將神經網絡、遺傳算法等演化算法應用到巖石力學中的巖石行為預測等問題中;提出了智能巖石力學研究思路,隨后對巖體本構模型、巖體力學參數的自學習方法展開研究;基于此分析方法,首次將人工神經網絡應用于碾壓混凝土壩施工期熱學參數反演分析中,同時將遺傳算法應用于混凝土熱力學參數反演中。分別采用遺傳算法和改進遺傳算法,并分別結合混凝土立方體非絕熱溫升試驗以及實際工程溫度監(jiān)測數據,對多個混凝土熱學參數進行反演。

3、在多目標優(yōu)化決策的應用

有綜合利用要求的水利樞紐工程在調度時需要綜合考慮供水、防洪、航運等效益,因此,會受到諸如水位、下泄流量、供水量、水電站出力等條件的約束,水庫的優(yōu)化調度問題其實是求解多目標優(yōu)化決策問題。同理,工程項目投資方案優(yōu)選決策問題和水電站機組優(yōu)化組合問題均是求解多目標優(yōu)化決策問題。

六、結語

盡管我國在水文不確定性研究方面邁出了可喜的步伐,然而隨著水文水資源系統(tǒng)不斷擴大,各因素相互作用的影響多樣化,為此研究水利工程水文計算方法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徐文,翁振富. 水利工程水文計算方法探討[J]. 內蒙古水利,2013,02:22-23.

第5篇

摘 要 繼農村聯產承包責任制、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異軍突起之后,被稱為農村改革第三塊里程碑的小城鎮(zhèn)建設正在有序進行,加快發(fā)展。實現農村城鎮(zhèn)化已是深化農村改革、鞏固發(fā)展農村改革成果、促進推動農村各項事業(yè)持續(xù)健康發(fā)展的重大課題。全面加快新農村建設,提高農村城鎮(zhèn)化水平是政府工作的一個重點。因此,了解和認識目前我國城鎮(zhèn)化水平并掌握其統(tǒng)計計算方法對于我們來說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很有現實意義的。

關鍵詞 城鎮(zhèn)化水平 統(tǒng)計 計算方法 淺析

城鎮(zhèn)化水平是衡量一個國家和一個地區(qū)社會經濟發(fā)展水平的重要標志。對于城鎮(zhèn)化水平及其統(tǒng)計計算方法的認識可分為以下兩個大的方面:

一、城鎮(zhèn)化水平及我國目前城鎮(zhèn)化相關內容

城鎮(zhèn)化水平的內涵城鎮(zhèn)化不僅僅是人口的遷移,其內涵十分豐富。經濟學家認為城鎮(zhèn)化水平是一個國家和一個地區(qū)經濟發(fā)展總體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綜合反映。我們的國情決定我們不能走發(fā)達國家那種將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路子。我們實現農村城鎮(zhèn)化的根本目是在于徹底改變農村歷史上長期存在的分散、閉塞、落后面貌和傳統(tǒng)的小農經營方式,更新人們的思想觀念、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通過發(fā)展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更快地提高廣大農民以及城市人民的物質文明和文化生活水平,把農村建設成更加興旺發(fā)達,具有高度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會主義新型農村,逐漸縮小乃至消滅城鄉(xiāng)差別。農村城鎮(zhèn)化是經濟社會發(fā)展水平的一種綜合體現。我國城鎮(zhèn)化進程道路漫長而曲折,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鎮(zhèn)化之所以能保持著高速發(fā)展,是因為除了一些其他因素之外,主要是由于低成本的強行推進(即土地的低成本,勞動力的低成本以及基礎設施和公共事業(yè)大量的欠賬)。主要靠粗放式的消耗土地資源推動城鎮(zhèn)化快速發(fā)展,依靠不健全的,非均等的公共服務來推動城鎮(zhèn)化進程。我國城鎮(zhèn)化進程中城市戶籍人口與農村人口兩類外來人口融入城市的矛盾越來越激烈,形成了我們當前整個城鎮(zhèn)化進程改革的一個核心問題。因此,我國城鎮(zhèn)化要向落實基本公共服務的質量型城鎮(zhèn)化發(fā)展模式轉變,推動農民工融入城市是下一個階段城鎮(zhèn)化發(fā)展的重點內容,提高城鎮(zhèn)化質量,要城鎮(zhèn)集約式發(fā)展,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推動城鎮(zhèn)化轉型發(fā)展,完善關鍵領域的體制改革是核心。城鎮(zhèn)化過程中著力完善城鄉(xiāng)平等的要素交換關系,要恢復農村生產要素和資源參與市場平等交換權利。推進征地制度的改革,不能靠犧牲農民土地財產權利來降低工業(yè)化,城鎮(zhèn)化的成本,加快修改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積極推進集體土地征收制度的改革。消除與城鎮(zhèn)化健康發(fā)展不相融合的體制。

二、城鎮(zhèn)化水平統(tǒng)計計算方法

城鎮(zhèn)化是社會經濟發(fā)展的必然趨勢,也是體現一個國家和地區(qū)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標志。農村城鎮(zhèn)化是我國農業(yè)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一)城鎮(zhèn)化判別指標的選?。阂活愂菃我恢笜朔ǎ硪活愂蔷C合指標法。單一指標法又稱主要指標法,其含義是指通過某一個最具本質意義,最具象征意義和最能反映問題的指標,來定量描述某一區(qū)域城鎮(zhèn)化水平。綜合指標法又稱多項指標法,復合指標法,是指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指標來反映某一個國家或地區(qū)的城鎮(zhèn)化水平。綜合指標法從多方面,多角度來反映城鎮(zhèn)化水平,從整體上把握小城鎮(zhèn)經濟社會發(fā)展狀況,但由于工作量大,資料收集難,很多指標無法量化,實際運用比較困難。而單一指標法所選用的指標便于統(tǒng)計分析,具有較強的適用性,因此在實際工作中偏重于單一指標法,在理論研究上多采用綜合指標法。

(二)城鎮(zhèn)化水平常用的計算方法:(1)人口比重指標法 人口比重指標法反映的是人口城鎮(zhèn)化的變化情況,包括城鎮(zhèn)人口比重指標法和非農業(yè)人口比重指標法。1.城鎮(zhèn)人口比重指標法。此方法指用某一個建制鎮(zhèn)內的城鎮(zhèn)人口占其總人口的比重來表示該鎮(zhèn)的城鎮(zhèn)化水平。其計算公式文字表示為:城鎮(zhèn)化水平等于城鎮(zhèn)人口除以區(qū)域總人口再乘以百分之百。2.非農業(yè)人口比重指標法。此方法指用某一個建制鎮(zhèn)內的非農業(yè)人口占其總人口的比重來表示該鎮(zhèn)的城鎮(zhèn)化水平。其計算公式文字表示為:城鎮(zhèn)化水平等于非農業(yè)人口除以區(qū)域總人口再乘以百分之百。3.帶眷系數法。指用某一個建制鎮(zhèn)內的城鎮(zhèn)勞動力與帶眷系數的積占其總人口的比重來表示該鎮(zhèn)的城鎮(zhèn)化水平。其計算公式文字表達為:城鎮(zhèn)化水平等于城鎮(zhèn)總勞動力數量與帶眷系數的乘積比上區(qū)域總人口再乘以百分之百。其中帶眷系數等于凈增城鎮(zhèn)人口比上凈增城鎮(zhèn)勞動力數量,根據我國實際情況,帶眷系數一般在1到2之間。(2)城鎮(zhèn)土地利用比重指標法 城鎮(zhèn)土地利用比重指標法指以某一個建制鎮(zhèn)內的城鎮(zhèn)建成區(qū)的土地利用面積占區(qū)域總面積來反映該鎮(zhèn)的城鎮(zhèn)化水平。其計算公式文字表示為:城鎮(zhèn)化水平等于建成區(qū)土地利用面積比上區(qū)域總面積再乘以百分之百。(3)經濟相關分析法 經濟相關分析法就是用建制鎮(zhèn)的經濟指標預測城鎮(zhèn)化水平。生產力的發(fā)展是城鎮(zhèn)化的經濟基礎,城鎮(zhèn)化與小城鎮(zhèn)的經濟發(fā)展非常密切,因此可以根據兩者的關系,建立相關方程作為城鎮(zhèn)化水平的計算模型。據世界銀行統(tǒng)計分析,國民生產總值200億美元時,城鎮(zhèn)化水平約22%;200~1000億美元時,為20%~40%;1000~4000億美元時,為40%~60%。

總結:城鎮(zhèn)化是一個漫長而曲折的進程,我國城鎮(zhèn)化進程任重而道遠。加快城鎮(zhèn)化進程,首先應該消除對城鎮(zhèn)化的錯誤認識。城鎮(zhèn)化判別指標應由體現城鎮(zhèn)化的各個因子所構成,其預測方法也相當復雜和困難。在城鎮(zhèn)人口比重指標法,非農業(yè)人口比重指標法,帶眷系數法,城鎮(zhèn)土地利用比重指標法和經濟相關分析法等5種常用的城鎮(zhèn)化水平計算方法中,它們各有其特點,使用于不同情況。在計算城鎮(zhèn)化水平時,我們要根據實際情況實際分析的辦事原則來合理選取最好的計算方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加快城鎮(zhèn)化進程,實現“中國夢”,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肖萬春.論中國城鎮(zhèn)化水平度量標準的合理化.社會科學輯刊.2006(1).

[2]劉永紅.我國城鎮(zhèn)化中的制度變遷研究.華中農業(yè)大學.2002.

第6篇

【關鍵詞】地下室;外墻;水池側壁;計算方法

地下室及水池在現代建筑物中隨處可見,它們是建筑物構成的重要部分。假若地下室或者水池側壁設計不合理,那么就無法承受較大的載荷力,必然會降低整體的抗震性能,因此一定要給予地下室及水池側壁設計高度重視,嚴格按照相關規(guī)程標準施工,保證建筑物整體協調統(tǒng)一??茖W的計算方法是得出準確數據的基本前提,所以在地下室及水池側壁設計中必須重視計算方法的選擇,盡量避免計算方法不當導致的設計錯誤。

1地下室外墻計算

1.1外墻配筋計算方法

地下室外墻配筋模型是建立在扶壁柱和外墻變形協調的原理基礎上,扶壁柱配筋不足、外墻豎向受力配筋減少、外墻的水平分布筋有富余量。在實際工程中可以對扶壁柱忽略不計,如果外墻有扶壁柱可以根據雙向板或單相板計算出受載荷力產生的彎矩大小。

地下室內外墻間距有差異,所以在實際計算中通常是將樓板與基礎底板看成是外墻的支點,并按單向板來計算,在基礎底板處按固端,頂板處按鉸接支座。和外墻成垂直關系的內墻位置,其水平分布鋼筋數量較多,不需重加負彎矩構造鋼筋。

在對地下室外墻配筋計算時,要正確掌握扶壁柱計算方法,有很多設計人員錯誤的按照其長度來計算,正確的算法是按照雙向板計算;扶壁柱計算與地下室結構有直接關系,要綜合考慮整體結構在配筋計算,其計算方法與雙向板傳遞載荷計算存在本質差異。豎向載荷不大的外墻扶壁柱,在內外側要采取合理的加強措施。地下室外墻計算時,側壁底部彎矩程度等同于周圍的底板彎曲策劃那個度,底板抗彎能力要超過側壁,對厚度與配筋數做出相應調整,底部為固定支座;外墻的水平鋼筋排列要按照扶壁柱截面積確定,可以調整水平負筋大小,同時外墻拐角位置也要做出調整;主體結構是框架類結構,只有外層會與頂層底板接合,頂層底板所能承受的載荷力有限,不能起到約束外墻的作用,因此要將上部看成鉸接結構;對地下室隔層間計算時,可將其簡單的理解為鉸支座,值得注意的是厚度必須與配筋量相符。

1.2地下室外墻的常見構造

地下室外墻豎向鋼筋和基礎底板接合,所以外墻厚度通常不大于基礎底板厚度。在對底板受力分析時,可以將外墻端簡化為鉸支座;對外墻在底板端計算時,可以將其簡化為固端,所以底板處鋼筋便能延伸到墻外處,在端頭處無需設彎鉤。外墻外側豎向鋼筋上部載荷力的作用下,會有部分鋼筋在基礎底板處產生彎曲,剩下未彎曲部分尺寸大小按其搭接和底板下鋼筋接合,此構造底板端部所受承載力和外墻固端彎矩附加力大小相同,在對底板計算過程中。必須要將該彎矩納入考慮范疇內。

如果地下室是復雜的多層結構,各層墻厚度及配筋應該根據實際需要適當調整,墻外側豎向鋼筋應當距樓板1∕4-1/3層高位置連接,內側豎向鋼筋應當于樓板位置連接。墻外側水平鋼筋應當于內隔墻中間位置連接,內側水平鋼筋應該于內墻位置連接。鋼筋接頭如果直徑不超過22mm時宜選用搭接連接。直徑不小于22mm時最好選用機械接頭。

2地下室水池側壁計算方法

水池側壁計算方法主要是已知水壓標準值 pw (KN/m2),池壁厚度 h (mm) ,水池高混凝土強度等級、受力鋼筋強度設計值fy (N/mm2) 、鋼筋彈性模量 ES (N/mm2)等基本數據,采用計算方法是底端固定與上端簡支。計算出數據:混凝土軸心抗壓設計值 fc (N/mm2)、混凝土抗拉標準值 ftk (N/mm2)、池壁有效厚度 h0。彎矩計算:水壓荷載下迎水側最大彎矩標準值 MBwK=pwl2/15 (KN·m/m),水壓荷載下非迎水側最大彎矩標準值 MmaxwK=0.0298pwl2 (KN·m/m)。截面配筋:(1)迎水側計算彎距 M=1.2MBwK (KN·m/m)、截面抵抗矩系數 αS=M/α1fcbh02 γS=(1+(1-2αS)1/2)/2、鋼筋面積 AS=M/γSfyh0 (mm2/m) 、鋼筋面積 AS=M/γSfyh0 (mm2/m)。裂縫驗算:短期彎矩 MS (KN·m)、σsk=MS/ηh0AS (N/mm2)、受拉區(qū)縱筋等效直徑 deq=d/ν (mm)、應變不均勻系數ψ實際取值(0.2≤ψ≤1.0),最大裂縫寬度ωmax=αcrψσsk/ES(1.9c+0.08deq/ρte) (mm),最大裂縫寬度限值ωlim (mm),驗算ωmax ≤ ωlim。(2)非迎水側:計算彎距 M=1.2MmaxwK (KN·m/m)、截面抵抗矩系數 αS=M/α1fcbh02 γS=(1+(1-2αS)1/2)/2,受拉區(qū)縱筋等效直徑 deq=d/ν (mm),短期彎矩 MS (KN·m),σsk=MS/ηh0AS (N/mm2),應變不均勻系數ψ實際取值(0.2≤ψ≤1.0),最外層受拉鋼筋外邊緣至受拉底邊距離c (20≤c≤65),最大裂縫寬度ωmax=αcrψσsk/ES(1.9c+0.08deq/ρte) (mm),最大裂縫寬度限值ωlim (mm),驗算ωmax ≤ ωlim 。

3結束語

總之,隨著我國城市建設步伐不斷加快,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資源,地下室在建筑中會被普遍應用。地下室外墻及水池側壁的數據準確度對整個工程來說都有巨大影響,因此必須采用科學的計算方法來得到精確地數據,為地下室合理建造提供可靠依據。

【參考文獻】

[1]張達祥,趙華軍,陳宇,尤建男.地下室外墻型鋼三角架單側支模施工技術[J].建筑技術,2012(6).

[2]袁正如.地下室外墻結構設計中的問題探討[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10(3).

第7篇

關鍵詞 虛擬水; 虛擬廢水;虛擬水貿易;水足跡;投入產出分析

中圖分類號 F06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2-2104(2008)04-0184-05

虛擬水也被稱為“嵌入水”和“外生水”[1],是英格蘭倫敦大學Tony All an教授于1993 年首次創(chuàng)造性的提出,指生產農產品所需要的水。1996 年Tony Allan 教授正式界定了虛擬水的定義[2]:生產商品或服務所需要的水資源量。虛擬水貿易[3] 是指貧水國家和地區(qū)通過進口豐水國家和地區(qū)的水密集型產品來保證水資源安全的一種商業(yè)戰(zhàn)略。虛擬水貿易的實質是比較優(yōu)勢理論的應用[4]。而這種理論應用 到我國,將水資源稟賦作為我們考慮的生產投入要素,我國北方水資源匱乏,南方水資源豐富,是否可以通過區(qū)域虛擬水貿易解決北方的水資源短缺問題,為我國解決北方地區(qū)的水資源短缺、水環(huán)境污染等水問題提供了新思路 [5]。

1 基于水足跡的虛擬水貿易量的計算方法評述

水足跡是Hoekstra[6] 比照生態(tài)足跡[7]的概念而提出來的。水足跡定義 為一個國家或地區(qū)在一定時間內消費的所有產品和服務所需要的水資源數量,一個國家或地區(qū)的水足跡等于國內用水量和虛擬水量凈進口的代數和。

水足跡中的虛擬水貿易量計算目前主要集中在農作物產品和動物產品上,而工業(yè)產品由于其所含虛擬水較少且計算過程較為復雜,因此在基于水足跡的虛擬水貿易計算中未被考慮。目前主要有兩種方法:一種是 Chapagaint 和Hoekstra 通過用生產樹(production tree) 來進行分級計算虛擬水量[7,8],另一種是Zimmer 和Renault 將產品區(qū)分為不同產品類型進行區(qū)分計算[9] 。其核心思想大同小異,本文將以前者為基礎進行基于水足跡的虛擬水流動計算方法的介紹。

1.1 農作物中的虛擬水計算方法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 的作物需水量和作物產量資料,計算在不同國家或地區(qū)每種作物的虛擬水含量。

式中:ETc為區(qū)域n作物c生長期內的土壤蒸發(fā)量,mm/d;kc為作物系數,是說明實際作物相對于參考作物的覆蓋度和表面糙率等的差異, 是實際作物與參考作物的物理和生理等各種因素不同的綜合反映??衫谩吨袊饕r作物需水量等值線圖》、《中國主要農作物需水量與灌溉》資料確定;ET0為參考下墊面的土壤蒸發(fā)量,mm/d,由FAO的彭曼-孟(Penman-Monteith)方程計算得出,其中所需的各地區(qū)、各國家的氣候參數可由FAO的CLIMWAT數據庫獲得,具體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ET0為參考作物的土壤水分蒸發(fā)量,mm/d;Rn 為作物表面的凈輻射,MJ/m2d;G為土壤熱通量,MJ/m2d;T為作物生長地區(qū)平均溫度,℃;U2為作物生長地區(qū)2米高度處的風速,m/s;ea為飽和的水蒸氣壓力,kPa;ed為實際的水蒸氣壓力,kPa;ea-ed為飽和水蒸氣壓力差,kPa;Δ為飽和水氣壓-溫度曲線的斜率, kPa/℃;r為干濕表常數, kPa/℃。

周 姣等:區(qū)域虛擬水貿易計算方法及實證中國人口•資源與環(huán)境 2008年 第4期1.2 活動物及動物產品虛擬水含量計算方法

1.2.1 活動物虛擬水含量計算

根據水足跡的含義,Chapagain 和 Hoekstra[8]將動物虛擬水的含量定義為動物存活的整個生命周期所消耗的水資源量,具體由三部分組成:①動物整個生命周期所消耗的飼料所含虛擬水,可由上述農作物虛擬水含量的計算方法得出;②動物整個生命周期所消耗的飲用水;③飼養(yǎng)動物的服務活動過程中所消耗掉的水,如清掃及清潔用水。具體如下:

式中:Qproc[e,a]指單位數量動物e在國家a加工所需加工水,m3/頭;PWR[e,a]指生產加工過程每噸活動物所需水,m3/t;產品比例因子pf[e,p]指加工獲得的第一類產品p的重量Wp[e,p]與活動物的重量比;v[p]指產品p的市場價值,y/t;價值因子vf[e,p]指第一類產品p的市場價值與所有第一類產品市場價值總和的比值;VWPp[e,p]指產品p的虛擬水含量,m3/t。

由此動物的虛擬水和加工需水可以按這兩類因子在不同的第一類產品之間分配。第 二類動物產品的虛擬水由部分第一類產品的虛擬水和加工用水構成,第二類初級產品間用水的分配同樣采用產品比例因子和價值比例因子進行分配,第三、四類動物產品的虛擬水含量分配依此類推[10]。

以上是基于水足跡的虛擬水貿易量計算方法,也是目前虛擬水流動最常用的方法,但這種方法實際上存在著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1)利用彭曼公式求出作物的需水量與實際的農作物灌溉用水量之間有較大差異。 作物實 際消費中包含了不形成徑流的土壤水和有效降水, 其中部分被作物利用并沒有統(tǒng)計在農業(yè)灌 溉用水中。這樣在降水較豐的地區(qū)虛擬水消費統(tǒng)計量就遠大于用水統(tǒng)計量;在干旱或半干旱 地區(qū), 由于渠系滲漏、顆間蒸發(fā)等原因, 虛擬水消費統(tǒng)計量又遠小于用水統(tǒng)計量, 以這樣的 數據來評價貿易調水量欠準確[10]。

(2)此種方法忽略了或者說目前還沒有有效的辦法計算工業(yè)產品種所含虛擬水。工業(yè)產品 雖然直接消耗水量較小, 但某些行業(yè)增加單位用水量, 會引起整個經濟系統(tǒng)所增加的用水量 不小, 這用水量的乘數效應能有效地對產業(yè)結構進行水量配置分析[11]。

(3)由于農產品虛擬水本身是粗略的估計, 以此為基礎對動物產品的虛擬水估算加大了誤差。

(4)無論是農作物,活動物還是工業(yè)產品的生產過程中不光要消耗掉大量的“新鮮水”,同時還會排出大量的“廢水”。而基于水足跡的虛擬水計算卻忽略了生產過程中的“虛擬廢水”。

2 水利投入產出虛擬水貿易量計算方法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發(fā)現,水足跡虛擬水貿易量計算方法存在著本身的不足,因此提出改進的水利投入產出分析進行虛擬水貿易的計算。

可行的辦法是將水資源水量納入國民經濟行業(yè)價值型投入產出表中構造出“價值型―實物型”混合性投入產出表,把傳統(tǒng)的價值型投入產出表和水資源在生產過程中的物質循環(huán)描述相結合,在投入產出模型之外構造單獨的水資源利用分析模塊,才能夠科學合理的描述整體系統(tǒng)[12,13, 14]。

同時考慮到生產過程中不僅消耗掉大量的“新鮮水”同時還排放出大量的“廢水”,因此我們在設計水資源投入產出延長表時,把生產過程中使用的“虛擬新鮮水”和生產過程中排放的“虛擬廢水”作為兩類生產部門(見表1)。

由以上分析可知,此方法是與研究本地區(qū)各行業(yè)的水資源實際投入產出緊密相連,真實反映了各行業(yè)的用水水平,雖然不能計算出某種具體產品所需要的總水量,但可更加直觀、準確的得出各行業(yè)及區(qū)間區(qū)域貿易調水量。

3 實證及結論建議

我國投入產出表的統(tǒng)計周期為5年,目前已在各省市投入產出表基礎上編制了1987、1992、1997、2002年的“全國投入產出表”和1997年的“我國區(qū)域間投入產出表”。本文將華北地區(qū)(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東、山西)六省市的1997年的投入產出表合并推求直接耗水系數,通過“1997我國區(qū)域間投入產出表”推求華北地區(qū)各部門與其他區(qū)域的凈貿易量,并根據國家統(tǒng)計局2000年投入產出表部門分類科目,將40個部門合并成18個部門計算,最后求出貿易中虛擬水量見表2和表3。

注:“+”代表商品輸出金額和隨這批商品而流動到其他區(qū)域的虛擬水量;“-”代表 商品輸入金額和由于輸入這些商品而免于使用的本區(qū)域的水量。

計算結果表明,華北地區(qū)國內商品貿易輸出額為26 087.175億元,國內貿易輸入額為21 038.508億元,貿易 凈額為5 048.667億元。國內貿易輸出產生的虛擬廢水量為38.64億m3,虛擬新鮮水凈流出量為425.7億m3,近似相當于南水北調建成后中、東、西線2050年總的調水規(guī)模448億m3。由此可見,對于我國華北地區(qū)一方面巨資修建“南水北調”等引水工程,另一方面大量“虛擬水”隨區(qū)域間商品貿易流動到其他區(qū)域。有關部門應當重視我國區(qū)域間的國內貿易所產生的虛擬水流動,積極推行虛擬水貿易戰(zhàn)略。同時實施虛擬水戰(zhàn)略還面臨以下幾方面亟待解決的問題:

(1)區(qū)域社會調適能力的進一步研究[15]。我國要實行區(qū)域虛擬水貿易戰(zhàn)略,應 首先對地區(qū)目前的水資源管理水平,相應的完備體制和人力財力支持等方面的社會適應力進行深入研究,并對可能產生的對水資源、生態(tài)、經濟和社會文化的影響需要進行評估進而探討虛擬水戰(zhàn)略下區(qū)域具體應對策略的選擇。

(2)實施虛擬水戰(zhàn)略要全國統(tǒng)一配置、局部試點。實施區(qū)域虛擬水戰(zhàn)略, 并不是某個地區(qū)或省份憑借自己的力量可以解決的問題, 需要站在國家全局的高度,在國家的層面上予以解決[16]。需要創(chuàng)新國家的區(qū)域水資源配置的管理體制與機制, 通過試點, 逐步應用 虛擬水戰(zhàn)略解決區(qū)域水資源短缺、平衡區(qū)域水資源利用赤字。同時地區(qū)要成功地應用虛擬水戰(zhàn)略, 需要在有關政策和機制上予以改革和完善, 并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 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如設立專項基金用于補貼采用虛擬水戰(zhàn)略后的糧食進口;針對采用虛擬水戰(zhàn)略后區(qū)內糧食種植業(yè)減少導致的農村剩余勞動力增加, 需要建立相應的社會保障體系;同時要抓好區(qū)域產業(yè)結構的調整與轉型,建立新的區(qū)域產業(yè)結構體系和收入保障體系, 增強區(qū)域的經濟實力。

(3)虛擬水戰(zhàn)略與節(jié)水戰(zhàn)略、調水戰(zhàn)略比較分析。實施虛擬水戰(zhàn)略, 通過壓縮高耗水低效益的農業(yè)產業(yè)結構, 可以大大節(jié)約水資源的耗用、緩解區(qū)域性的水資源緊缺壓力。但并非傳統(tǒng)的經濟發(fā)展思路下形成的通過調水和節(jié)水來維持區(qū)域水資源配置的管理戰(zhàn)略就應摒棄。而目前我國可行的做法是將三者結合,工程調水促進貿易調水, 通過貿易調水和節(jié)水戰(zhàn)略減輕對工程調水的依托。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Bingsheng K, Pierre G. Water, Livestock and Ecosystems[A].Water

for Food

and Ecosystems Conference [C], Netherlands: FAO, 2005 :21~49.

[2]Allan J A, Karshenas M. Managing Environmental Capital : The Case of Water

i n Isael, Jordan[R], the West Bank and Gaza, 1947 ~ 1995, in Allan, J A &

C ourt J H. ( Eds. ) Water, Peace and the Middle East :Negotiating Resources in t he Jordan Basin. I.B. Taurus Publishers: London. 1996:124~154.

[3]Dabo Guan, Klaus Hubacek. Assessment of Regional Trade and Virtual Water fl ows in China[J].Ecological Economics. 2006(2):1~12.

[4]Turton A R. Southern African Hydropolitics .Developmental Trajectories of

Za mbezi Basin States and South Africa. MEWREW Occasional Paper No. 7. Water Issues

Study Group,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SOAS), University of Lond on. Originally Presented at the Second Southern African Water and Wastewater Con ference [M] .97. 15~19 September 1997. Harare, Zimbabwe. 1997:78~85.

[5]Allan J A. Virtual Water Eliminates Water Wars ?A Case Study from the M iddle

East. In : Hoekstra A Y Edited. Virtual Water Trade :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 ational Expert Meeting on Virtual Water Trade. Value of Water Research Report Se ries No12. IHE Delft,the Netherlands. 2003:137~145.

[6]Wackernagel M, Onsite L, Linares A C. Ecological Footprints of Nations:

Ho w Much Nature Do They Use ? -How Much Nature Do They Have ? [R]Center for Sust ainability Studies, Universidad Anahuac de Xalapa, Mexico, 1997:101~103.

[7]Hoekstra A Y, Hung P Q. Virtual Water Trade: a Quantification of Virtua l Wat er Flows between Nations in Relation to International Crop Trade[J] . Value of

W ater Research Report Series, IHE, Delft, the Netherlands. 2002, (11):239~304 .

[8]Chapagain A K, Hoekstra A Y. Virtual Water Trade: a Quantification of Virtu al

Water Flows between Nations in Relation to International Trade of Livestock and

Livestock Products[J].In: Hoekstra, A. Y. (Ed. ), Virtual Water Trade: Pr oc 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Expert Meeting on Virtual Water Trade, Research Re port Series. IHE Delft, The Netherlands.2003, (12):68~87.

[9]Zimmer D, Renault D. Virtual Water in Food production and Global Trade [J ]

. Review of Methodological Issues and

Preliminary Results. In: Hoekstra, A. Y . (Ed. ), Virtual Water Trade: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Expert Meeting

on Virtual Water Trade, Research Report Series.IHE Delft, The Netherlands, 2 003, (12):213~245.

[10]王新華,張志強.虛擬水研究綜述[J],中國農村水利水電,2005(1):27 ~31.[Wang Xi nhua, Zhang Zhiqiang. Review of Virtual Water Research[J], China's Rural Wate 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2005(1):27~31.]

[11]黃曉榮,裴源生.寧夏虛擬水貿易計算的投入產出方法[J],水科學進展,2005(7): 5 64~ 568.[Huang Xiaorong, Pei Yuansheng. Input/Output Method for Calculating the Vir tual Water in Ningxia [J].Advances in Water Science,2005(7):564~568.]

[12]Carter, H.O. and D. Ireri, Linkage of California-Arizona Input-Output

Model s to Analyze Water Transfer Pattern, in Applications of Input-Output Analysis, E dited by A. P. Cater and A. Brody, Amsterdam, North-Holland Publishing Company,

1970,PP. 139~168.

[13]陳錫康.中國投入產出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國際出版社,1988:245~276.[ Chen

Xikang. Input/Output Theory and Pratice of China[M].Beijing:Chinese Internatio nal Press.1988:245~276.]

[14]陳錫康.中國城鄉(xiāng)經濟投入占用產出分析[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2:98~123.[ Chen

Xikang. Input/Output Economical Analysis of City and Countryside in China [M]. Beijing: Science Press,1992:98~123.]

[15]鐘華平,耿雷華. 虛擬水與水安全[J] . 中國水利,2004,23 (5):15.[Zhong Hua ping,

Geng Leihua. Virtual Water and Water Safety[J]. Hydrology of China,2004,23(5) :15.]

第8篇

關鍵詞水資源環(huán)境;經濟核算;指標

1水資源環(huán)境經濟核算

水資源環(huán)境經濟核算體系是綜合環(huán)境經濟核算體系的一個分支。其實質是在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基礎上,將廣義的自然資源和生態(tài)環(huán)境因素加入到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對水資源環(huán)境經濟核算方法研究,一般需要針對一個具體年度,一是對年度的國民經濟進行核算確定部門間經濟流量關系,二是針對水資源環(huán)境經濟核算方法進行研究。水資源環(huán)境經濟核算體系的研究,其重點是對方法的研究,既要借助基礎核算體系,也要借助現有資料與成果[1]。

綜合環(huán)境經濟核算體系的研究,是在現有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基礎上進一步深入研究。需要利用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將包括資源和狹義環(huán)境在內的廣義環(huán)境因素納入經濟核算體系。在分析過程中涉及2個主體系及其下屬的分支體系之間的關系問題。第1個主體系是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其下屬的分支體系有關于水方面的經濟核算體系等;第2個主體系是綜合環(huán)境經濟核算體系,其下屬的分支體系有森林資源環(huán)境經濟核算體系、水資源環(huán)境經濟核算體系等。

國民經濟核算體系是成熟的經濟核算方法,多年來,政府一直采用這一體系對經濟社會進行核算,其結果以經濟統(tǒng)計年鑒方式向社會[2]。綜合環(huán)境經濟核算體系是在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基礎上新誕生的核算體系,方法還不成熟,正在研究探索之中。國民經濟核算體系與綜合環(huán)境經濟核算體系的實質性差別在于:前者計算了純經濟領域(不包含環(huán)境投入在內)的GDP,后者需要在前者的基礎上,將廣義環(huán)境因素加入其中,再計算出一套所謂綠色的GDP,即經過環(huán)境調整后的國內生產總值,通常稱之為EDP(俗稱綠色GDP)。

2國民經濟核算體系指標

國民經濟核算體系是研究水資源環(huán)境經濟核算基礎,因此需要了解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關鍵技術、結構關系和核心指標。國民經濟核算體系核心的指標之一是國內生產總值(GDP),而計算GDP所采用的技術是投入產出分析方法。這種分析一般分為42個部門投入產出表和122個部門的基本流量表。其主要的研究分析內容表現為:一是反映部門之間的經濟流量關系,這是進行方法研究時所需要的最為重要的資料內容;二是最終使用方面的總產出內容;三是增加值即GDP,包括固定資產折舊、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額、營業(yè)盈余和增加值合計項。

3問題探討

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對經濟進行核算時,將來自環(huán)境的各類自然資源視為“免費”,自然環(huán)境的惡化也被視為“無代價”的。結果是包括自然資源和生態(tài)系統(tǒng)在內的環(huán)境對經濟的作用沒有在經濟統(tǒng)計核算中得到識別。因此,采用經濟核算方法對經濟狀況進行統(tǒng)計,需要考慮自然資源和生態(tài)系統(tǒng)能否持續(xù)支撐經濟增長問題。目前研究水資源環(huán)境經濟核算體系,只是綜合環(huán)境經濟核算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3-4]。

研究重點和急待解決的問題是,如何確定環(huán)境是否退化,以怎樣的指標描述退化量值,怎樣進一步對這一量值進行估價,從而進行綠色GDP核算;如何確定水資源的減少量估計,從而進行綠色GDP核算。為了實現以上研究重點和解決研究過程中的問題,需要搜集調查統(tǒng)計相關方面資料:一是流域內有關省市各部門之間的經濟流量關系等資料;二是涉水活動在各部門各行業(yè)中的作用以及各部門在涉水活動中的經濟支出方面的資料,還有與水有關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方面資料;三是水資源量、環(huán)評、實物量估價等所需要資料。

在研究過程中要針對流域的特性問題研究處理方法,例如,年度國民經濟核算中需要將跨流域的引水調水進行系統(tǒng)性的反映,行政區(qū)的部門和行業(yè)間的經濟流量都是以完整的行政區(qū)為整體進行核算的,而流域所含區(qū)域,并非都是完整行政區(qū),大部分是各個行政區(qū)的一部分,怎樣處理這些問題,也是試點工作的主要內容。至于實物量供給使用及排放賬戶、資產賬戶和質量賬戶等所需資料仍然是需要的。

環(huán)境經濟核算體系的核算年度選擇,需要考慮的基本要求是盡可能地選擇涉水部門及各個行業(yè)之間的經濟流量關系等數據基本具備的年度,同時,也具備居民消費、政府消費、固定資產形成額、勞動報酬、營業(yè)余額等等一系列經濟指標,可以直接采用;不過,各省市的投入產出表并不像《經濟統(tǒng)計年鑒》那樣公開,往往作為統(tǒng)計部門的內部材料保存,因此,在搜集過程中,也需要水利部和國家統(tǒng)計局統(tǒng)一組織,通過政府部門的協調完成資料搜集任務。

4參考文獻

[1] 劉思清,齊靜,譚桂秋.試論水資源環(huán)境經濟核算指標體系的設置[J].海河水利,2010(1):61-62.

[2] 王瑜.水資源環(huán)境綜合經濟核算框架內容[J].中國水利,2007(18):15-16.

第9篇

關鍵詞:力矩分配法;多格水池;內力計算

多格水池是城市給水排水工程重要的水工構筑物,因具有占地面積少、便于工藝設備布置和操作等優(yōu)點,被廣泛應用于生活污水處理、市政工程供水、工業(yè)廢水等工程,尤其近年伴隨大型自來水廠及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工程的增多,多格水池的建設數量也隨之增多。水池內力計算方法及理的發(fā)展歷程是一個在不斷總結積累工程經驗的基礎上逐步完善的過程,并且它與結構力學及計算分析理論的發(fā)展密切相關。作用于水池的外荷載通常有池頂活荷載、覆土荷載、過車荷載、土的側向壓力及內外水壓力等,求解多格水池內力時,需將上述荷載作為邊界條件并建立于未知數相等的條件方程,聯立進行求解。多格水池常見的內力計算方法有:傳統(tǒng)的結構力學計算方法(包括位移法和力法);利用Ansys、SAP2000、Midas/civil2006、世紀旗云等有限元結構分析軟件模擬并計算內力;采用彈性地基梁法的結構內力計算,這些方法也各有其優(yōu)缺點。

力矩分配法是以位移法為基礎的一種數值漸近方法,由美國H.克羅斯于1932年發(fā)表的,主要用于桿系剛結結構(如連續(xù)梁和剛架)的受力分析。隨著結構力學理論水平的不斷提高力矩分配法在土木工程界已經廣泛應用,其涉及工民建、市政、道橋、水利、港工等領域,也得到工程界專業(yè)人士的認可。力矩分配法主要用于連續(xù)梁和無結點線位移(側移)剛架的計算。其優(yōu)點是不需要建立和解算聯立方程組,而在其計算簡圖上進行計算或列表計算,就能直接求得各桿斷彎矩,正在被更多的設計者所接受和應用。

1 多格水池底板計算原理

1.1 計算原則

對于底板跨度較小的水池,底板內力適用于地基反力直線分別假定,分別在底橫、縱向取單位截條進行計算。但對于多格水池底板,由于組合工況繁多,截條計算方式非常繁瑣,總結以為工程經驗,可對多格水池在滿足以下原則情況下進行簡化計算。

(1)底板與外墻池壁按簡支考慮,底板與內隔墻池壁按固結考慮,池壁在側向荷載作用下的底端彎矩作為力偶荷載傳遞在底板上。

(2)地基反力計算時僅考慮池底板以上所有豎向荷載,不含池內液體重和底板自重。

(3)底板根據每格水池平面尺寸長寬比,分為單向和雙向受力底板,分別根據底板四周支承條件查取《建筑結構靜力計算手冊》中均勻荷載作用下板的計算系數表,得出各格底板在地基反力作用下跨中和支座的彎矩。

(4)底板位于外墻池壁根部的支座彎矩即為該處池壁底板彎矩;各池格底板跨中彎矩等于地基反力作用產生的跨中彎矩加上該池格滿水工況下相應方向池壁底端彎矩;各池格底板在中間隔墻處的支座彎矩等于地基反力作用產生的支座彎矩加上該池格滿水工況下相應方向池壁底端彎矩。

1.2 力矩分配法的基本原理

1.2.1 基本方程

力矩分配法的理論基礎是位移法,為此通過位移法基本體系來說明力矩分配法的基本原理,如圖1所示的剛架,該剛架僅有一個基本未知量(只有角位移無線位移)。

如圖1中(a)、(b)所示,可得系數和自由項為

表示匯交于結點1的各桿端轉動剛度之和。

是附加約束上的約束力矩,它等于匯交于結點1的各桿端固端彎矩的代數和,它同時表示各固端彎矩所不能平衡的差額,故又稱為結點上的不平衡力矩。由此解基本方程得:

基本未知量求出以后,由疊加原理求最后的各桿端彎矩,即匯交于結點1的各桿端為近端,另一端為遠端。則各近端彎矩為:

以上各式中的第一項表示荷載單獨作用時所產生的彎矩,即固端彎矩。第二項表示結點轉動角度為時所產生的近端彎矩,相當于把約束力矩或不平衡力矩反號后按匯交于同一結點的各轉動剛度所占的比例分配給近端,故稱為分配力矩,其中、、、稱為分配系數,可統(tǒng)一寫為:

顯然,匯交于同一結點各桿端的分配系數之和應等于1,即,此條件主要用于校核。各遠端彎矩為:

以上各式中的第二項為近端結點轉動時產生的遠端彎矩,如果我們暫不考慮固端彎矩,它就等于近端分配力矩乘以傳遞系數,因此稱之為傳遞彎矩。

1.2.2 基本運算步驟

為此,在畫連續(xù)梁、無結點線位移的剛架或雖有結點線位移但線位移已知的剛架彎矩圖時,不必繪制圖和圖,也不必列位移法的基礎方程,直接計算各桿的桿端彎矩,其步驟如下:

(1)鎖住結點,求約束力矩。約束力矩等于匯交于同一結點的固端彎矩之和,以順時針轉向為證。

(2)放松結點,求分配力矩和傳遞彎矩。分配力矩等于將約束力矩或不平衡力矩反號后乘以匯交于同一結點的各近端的分配系數,傳遞彎矩等于分配力矩乘以傳遞系數。

(3)疊加以上結果。各近端的桿端彎矩等于固端彎矩加上分配力矩,各遠端的桿端彎矩等于固端彎矩加上傳遞彎矩。

2 算例驗證

2.1 設計資料

以《湖南省新化縣經濟開發(fā)區(qū)污水處理項目》預處理組合池為例,水池平面尺寸為26.4m×20.6m,水池高H=5.9m,池壁頂部簡支于頂板,底部固定支承于底板上。水容重,修正后的地基承載力特征值。由于底部較大,選取比較有代表性的四格底板進行計算。

2.2 荷載計算

(A)已知,在水側壓力作用下,

甲板

乙板

(彎矩以池壁內側受拉為正)

(B)頂板和池壁自重

底板自重:

一格水池重:

2.3 地基承載力驗算

2.4 內力計算

(彎矩以底板上面受拉為正)

(1)自重作用

查《給水排水工程結構設計手冊》表3.2.7-3,X31=0.74

跨中彎矩

支座彎矩

(2)根據工藝要求,只存在(Ⅰ)(Ⅱ)池放空其余滿水最不利工況

(3)底板計算彎矩

利用文章方法所求結果如表1所示,同時為作比較,將理正結構工具箱及世紀旗云軟件計算結果也列于表1中。從表1的底板各彎矩值分析可知,底板板跨中都為正彎矩,表明底板最不利工況時底板上部受拉,且底板邊緣彎矩與跨中彎矩相比呈逐漸增大的趨勢,結果符合板一般受力特點。變1中顯示,兩者求解的彎矩所得結果基本吻合,相對誤差基本控制在5%之內。

3 結語

(1)通過將力矩分配法與理正結構工具箱及世紀旗云計算軟件所得彎矩圖進行對比,表明力矩分配法對多格水池底板進行內力計算所得結果是科學合理的且具有較高的精確度,為多格水池底板計算提供了新的計算方法。

(2)力矩分配法不必求解聯立方程組,而且可以直接求得底板邊緣彎矩,運算式可以按照一定得步驟重復進行,比較容易掌握,適合手算。通過該方法計算內力可以加深對結構受力的理解并復核計算軟件的合理性及準確性,對實際工程有一定指導意義。

(2)通過上述計算結果對比,表明文章提出的計算方法對多格水池底板內力進行計算是很有效的,它能較好反映上部結構和底板的相互作用,該方法還可以適合于市政工程中常見的泵房、沉井、涵洞等給排水工程結構的設計及計算。

參考文獻

[1] 張軍齊.矩形混凝土水池與地基作用設計理論和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碩士論文,2008.

[2] 夏桂云,李傳習,張建仁.圓形水池底板與池壁的相互作用[J].中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44(01):345-349.

[3] 康銳,孫雪松.基于梁格法的水池結構空間有限元計算[J].建筑技術,2010,41(05):457-458.

[4] 魏小文,X繼龍,趙振偉.多功能力矩分配法[J].力學與實踐,2007(29):76-78

[5] 龍馭球,包世華,袁駟.結構力學I:基本教程(第3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6] 給水排水工程結構設計手冊編委會.給水排水工程結構設計手冊(第二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