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色777777女色窝,777亚洲妇女,色吧亚洲日本,亚洲少妇视频

生命與健康的論文

時間:2023-06-22 09:32:48

導語:在生命與健康的論文的撰寫旅程中,學習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條寶貴的路徑,好期刊匯集了九篇優(yōu)秀范文,愿這些內容能夠啟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靈感,引領您探索更多的創(chuàng)作可能。

生命與健康的論文

第1篇

(一)研究目的及現狀

醫(yī)務工作者作為高強度、高風險的特殊職業(yè)群體,在日常繁重的工作中承受著醫(yī)療行業(yè)風險和醫(yī)務職業(yè)壓力,這些壓力已經影響到醫(yī)療從業(yè)者的工作質量和身心健康。

職業(yè)本身的壓力、職業(yè)安全的需要、職業(yè)角色的需要,而壓力與需求的長期失衡,導致醫(yī)療從業(yè)人員身心健康狀態(tài)不佳,特別是青年醫(yī)務人員,其對自身身心調節(jié)和社會協調處理經驗尚未成熟,容易出現心理健康問題。如果心理健康問題得不到有效緩解和治療,將會影響到醫(yī)療機構服務質量,甚至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截止到目前,已經出現多起素質不佳的醫(yī)務人員采取極端的方式傷害自己或他人的事件,醫(yī)療從業(yè)者現已成為潛在自殺高危人群。

醫(yī)學模式變革所帶來的人類健康需求發(fā)展,已使“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的觀念被人們普遍接受,但是醫(yī)務人員的職業(yè)心理素質水平發(fā)展并不平衡,諸多因素導致的部分醫(yī)護人員的職業(yè)心態(tài)不穩(wěn)定、心理健康欠佳等,都可能成為影響人類健康事業(yè)發(fā)展的不利因素,必須引起高度中國式并尋找解決對策。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者開始關注醫(yī)務人員的身心健康問題,并展開相關心理健康輔導的研究。

(二)研究的意義

重視醫(yī)務人員身心健康工作室實施醫(yī)院健康教育的一項重要工作,醫(yī)院領導的高度重視和參與是使義務人員身心健康教育工作持之以恒,缺的成效的前提。全體職工的重視和參與是實施醫(yī)務人員身心健康教育工作的保證建立有關醫(yī)務人員身心健康教育工作機構是必要手段。將工作滲透到醫(yī)療各個環(huán)節(jié)中是實施醫(yī)務人員身心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渠道。

在研究醫(yī)務人員心理健康狀況,給出相應對策的同事同時需要動員有關部門及其醫(yī)療機構對醫(yī)務人員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關注,并制定出針對醫(yī)務人員的心理疏導與輔導方案,不斷改善疏導醫(yī)務人員的心理壓力,緩解醫(yī)務人員工作壓力及其心理問題,提高醫(yī)務人員醫(yī)療隊伍素質,從而能更好地為社會人民健康服務。

二、研究內容及研究難點

(一)基本內容

1.對贛州市各個醫(yī)療機構進行問卷調查。在其基礎上分析贛州地區(qū)目前醫(yī)務人員心理健康狀況。

2.收集和整理發(fā)達地區(qū)對于醫(yī)療人員心理健康輔導的具體對策。并提出醫(yī)務人員心理健康的新對策。

被抽取的一票機構其分管業(yè)務的院領導和醫(yī)務部長、護理部主任為必調查人員。被調查可是的科主任、護士長也是必調查人員。醫(yī)療機構要堅持以人為本,尊重醫(yī)務人員的價值,提升醫(yī)務人員的素養(yǎng),增加醫(yī)務人員的幸福感,更好地為人民健康服務。

(二)研究難點

1.從調查的資料中,總結概括出當前贛州市醫(yī)務人員心理健康現狀和影響的主要因素;

2.是在調查和分析資料的基礎上,提出醫(yī)務人員心理健康的新對策,為醫(yī)務人員心理輔導具體實行,提供參考依據。

三、研究方法、實施方案

(一)研究思路和方法

我國醫(yī)療從業(yè)人員眾多,醫(yī)務人員心理健康問題已成為社會工作者職業(yè)健康的一個重要問題。因此,醫(yī)務人員心理健康問題對醫(yī)療體系良性運轉是一大挑戰(zhàn)。本課題旨在對贛州市醫(yī)務人員工作壓力和心理健康的現狀及其影響的主要因素作詳盡的分析,指出造成這一現狀的深層次原因。通過了解醫(yī)務人員心理健康狀況及其影響因素,為提高醫(yī)務人員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科學依據。通過進行問卷調查、查閱資料等手段收集其他地區(qū)對于醫(yī)務人員心理輔導體系建設發(fā)展的經驗、做法和所采取的具體對策。

在研究方法上,我們首先采用抽樣發(fā)放問卷調查的方法,了解贛州市醫(yī)務人員心理健康問題的現狀及其影響的主要因素。其次采用文獻分析法,分析其他發(fā)達地區(qū)對于醫(yī)務人員心理健康輔導的做法和措施。最后采用總結歸納法,試圖從理論和實踐中探討出贛州地區(qū)醫(yī)務人員心理健康輔導的長效機制。

(二)研究工作實施方案

2014年6月-8月:進行相關資料的查找和閱讀,根據資料制定出抽樣問卷調查的文本以及訪談的內容概要,并確定要走訪的相關醫(yī)療機構。收集相關的理論研究資料。

2014年8月-10月:走訪贛州市相關醫(yī)療機構進行抽樣調查和訪談,做好相關記錄。

2014年10月-12月:對得到的相關資料進行整理,并作出統(tǒng)計分析。撰寫論文,完成課題研究。

(三)研究方法

1.問卷調查法:采用整群抽樣方法,從贛州市32家醫(yī)療機構中抽取500名醫(yī)務人員(包括醫(yī)生、護士、醫(yī)技檢驗人員、藥劑人員、后勤行政人員等),進行問卷調查,并對其中一些人進行訪談。醫(yī)務人員心理健康影響的單因素分析采用卡方檢驗或方差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Backward:LR法)。調查對象是贛州市醫(yī)療從業(yè)者,通過調查結果,分析目前醫(yī)務人員的實際心理健康狀況。

2.文獻整理法:搜集整理發(fā)達地區(qū)關于醫(yī)務人員心理健康體系發(fā)展的先進經驗,并且大量搜集分析國內外對醫(yī)護人員心理健康研究的先關文獻,對其進行整理分析,得出相關的結論。為我市醫(yī)務人員心理健康體系建設提供經驗對策以及思路。

四、研究資料來源

首先本課題的研究資料主要以抽樣問卷調查和文獻資料為主,調查報告主要分析得出贛州醫(yī)務人員工作壓力及心理健康現狀。文獻資料,課題組依托圖書館及其中國期刊數據庫,目前在收集資料和整理數據上已有部分雛形。其次,本人已經在工作學習過程中也掌握了部分課題研究方法和理論知識。最后,課題組的主要課題成員科研能力較強,協作精神好,精力充沛,具備研究課題的科研能力。

五、研究成果展示

第2篇

關鍵詞:《文化生活》教學,德育滲透

 

教育家赫爾巴特認為:“德育工作是教育最高、最后的目的。”高中思想政治課新課標新增設的《文化生活》是中學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渠道。在《文化生活》教學中的德育滲透,就是要對中學生進行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愛國主義行為規(guī)范的養(yǎng)成教育以及科學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

一、加強愛國教育,樹立遠大理想。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有著更高更新的要求:它要求我們培養(yǎng)的學生具有:一是能面對市場自立奮斗,立志成才的精神;二是能以主人翁的態(tài)度積極投身于改革實踐;三是要有積極進取、頑強拼搏的精神;四是要重視信譽,樹立高度的責任感;五是要在廣泛的社交活動中能正確處理各種人際關系,具有合作能力;六是在與國外人士的交往中不亢不卑,有強烈的民族自尊心等。

如在進行《聚焦文化競爭力》的教學中,要讓學生懂得面對21世紀激烈的國際競爭,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如何提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競爭力,當代青年學生絕不能袖手旁觀,必須擔當起歷史賦予我們的重任。通過教學讓學生明白肩負的責任,樹立高度的責任感 ,以主人翁的態(tài)度投身于實踐。在進行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的關系的教學時,我把音樂引入課堂,讓學生欣賞歌曲《我的中國心》,讓學生心潮膨拜,大大激發(fā)他們的愛國情感,也提升了他們的文化素養(yǎng)??萍颊撐模段幕睢方虒W。在《我們的中華文化》的教學時,我引用了上海世博會中國館的視頻 ,讓學生思考: 你能從中概括中華文化的特征嗎?這樣一場文化盛宴有哪些文化意義?在感悟中提升我們的文化自信和增強民族自豪感,激勵青年學生傳承和發(fā)揚中華文明,大力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

二、加強公德教育,規(guī)范日常行為。

開展對學生的道德道德教育中,應以社會公德、日常行為規(guī)范和家庭美德教育為主要內容,以中華民族傳統(tǒng)為源頭,以愛國主義、社會主義、集體主義教育為主線,對學生進行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的教育活動。其目的是幫助學生逐步了解和掌握“二德一規(guī)”知識,并繼承、吸收、創(chuàng)新、光大民族傳統(tǒng)美德精神,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萍颊撐模段幕睢方虒W。道德教育還應堅持知與行統(tǒng)一的原則,即要明理又要參與,只有通過學習主導實踐,才能將良好的道德品質轉為學生的行為習慣,進而內化為學生的倫理觀念和人格力量,最終促進學生道德素質的提高。

例如,在《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的教學中,我引用了中國古代的二十四孝故事,對待傳統(tǒng)文化的正確態(tài)度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引導學生要繼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孝順長輩、尊敬兄長的傳統(tǒng)美德。在《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構建和諧文化》的教學中。我創(chuàng)設了一個以豐城創(chuàng)建文明城市的教學情境,并設置了問題探究:在創(chuàng)建文明城市中,誰是主體?作為市民,在創(chuàng)建文明城市方面可以做些什么?市民參與文明城市的創(chuàng)建有什么意義?啟發(fā)學生積極投身于社會實踐,真正實現知行統(tǒng)一,并引導他們積極參加志愿者活動,為構建和諧文化,形成文明風尚作貢獻??萍颊撐模段幕睢方虒W。在《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教學中,緊密聯系時事焦點——食品安全事件,倡導學生要以誠實守信為榮,樹立良好的職業(yè)道德。

三、加強生命教育,實施生存關懷。

在課堂教學中要注重生命教育,給予學生生存和人文關懷。具體表現為:一是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為充分發(fā)揮自我潛能,實現自己人生價值打好心理基礎;二是開展和諧發(fā)展教育,使學生做到與他人、自然、環(huán)境和諧相處;三是開展生存教育,引領未成年人崇尚科學文明的生活方式,自覺抵御,不參加危害身心健康的游戲活動,讓青少年懂得生命是可貴的、生活是豐富的,不應該輕易放棄生命等等。

在《文化塑造人生》的教學中,講授參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動是培養(yǎng)健全人格的途徑時,我對教材內容進行了拓展,讓學生了解什么是健全的人格,并引用豐子凱先生曾做過的比喻:他把人格看作一只鼎,而支撐這只鼎的三足就是人的思想—真、品德—美、情感—善,這三者和諧的統(tǒng)一就是完滿健全的人格。 引導學生明白什么樣的人才是人格健全的人,并努力做一個人格健全的人。在《永恒的民族精神》的教學中,列舉我國近年面臨的雪災到震災等災難,而中國人民并沒有因此而倒下去,關鍵是我們有不屈的脊梁——中華民族精神,激勵學生始終要有一種自強不息的意志和品格,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的更好,走的更遠。在《在文化生活中選擇》的教學中,課前圍繞“上網”和“閱讀”進行一些調查活動,在課堂上進行匯總和討論,引導學生要文明上網、綠色閱讀,抵制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積極參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動。科技論文,《文化生活》教學。在《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科學文化修養(yǎng)》的教學中,把詩歌引入課堂,引用了溫總理的詩——《仰望星空》,引導學生經常地仰望天空,學會做人,學會思考,學會知識和技能,做一個關心世界和國家命運的人??萍颊撐模段幕睢方虒W。這樣我們的民族才是大有希望的民族!

總之,加強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是關系國家和民族振興的大事。科技論文,《文化生活》教學。實踐證明,德育滲透在高中思想政治課新課程《文化生活》的教學過程中“潤物細無聲”地進行,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德育教育途徑。

第3篇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

一、具有充分的適應力;

二、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對自己的能力做出適度的評價;

三、生活的目標切合實際;

四、不脫離現實環(huán)境;

五、能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

六、善于從經驗中學習;

七、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

八、能適度地發(fā)泄情緒和控制情緒;

九、在不違背集體利益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發(fā)揮個性;

十、在不違背社會規(guī)范的前提下,能恰當地滿足個人的基本需求;

心理健康指標

1、了解自我、悅納自我。

一個心理健康的人能體驗到自己的存在價值,既能了解自己,又能接受自己,具有自知之明,即對自己的能力、性格、情緒和優(yōu)缺點能做出恰當、客觀的評價,對 自己不會提出苛刻的非份期望與要求;對自己的生活目標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實際,因而對自己總是滿意的,同時,努力發(fā)展自身的潛能、即使對自己無法補救的缺 陷,也能安然處之。一個心理不健康的人則缺乏自識之明,并且總是對自己不滿意,由于所定的目標和理想不切實際,主觀和客觀的距離相差太遠而總是自責、自 卑;總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卻又總是無法做得完美無缺,于是就總是和自己過不去,結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狀態(tài)永遠無法平衡,也無法擺脫自己感到將會面臨 的心理危機。

2、接受他人,善與人處。

心理健康的人樂于與人交往,不僅能接受自我、也能接受他人,悅納他人,能認 可別人存在的重要性作用。他能為他人所理解。為他人和集體所接受,能與他人相互溝通和交往,人際關系協調和諧,在生活小集體中能融為一體,樂群性強,既能 在與摯友間相聚之時共歡樂,也能在獨處沉思之時而無孤獨之感。在與人相處時,積極的態(tài)度(如同情、友善、信任、尊敬等)總是多于消極的態(tài)度(如猜疑、嫉 妒、敵視等),因而在社會生活中是較強的適應能力和較充足的安全感。一個心理不健康的人,總是自別于集體,與周圍的環(huán)境和人們格格不入。

3、熱愛生活,樂于工作和學習。

心理健康的人珍惜和熱愛生活,積極投身于生活,在生活中盡情享受人生的樂趣。他們在工作中盡可能地發(fā)揮自己的個性和聰明才智,并從工作的成果中獲得滿足 和激勵,把工作看作是樂趣而不是負擔。他能把工作中積累的各種有用的信息,知識和技能貯存起來,便于隨時提取使用,以解決可能遇到的新問題,能夠克服各種 困難,使自己的行為更有效率,工作更有成效。

4、能夠面對現實、接受現實,并能夠主動地去適應現實,進一步地改造現實,而不是逃避現實。

對周圍事物和環(huán)境能作出客觀的認識和評價并能與現實環(huán)境保持良好的接觸,既有高于現實的理想,又不會沉湎于不切實際的幻想與奢望。他對自己的能力有充分 的信心,對生活、學習、工作中的各種困難和挑戰(zhàn)都能妥善處理,心理不健康的人往往以幻想代替現實,不敢面對現實,沒有足夠的勇氣去接受現實的挑戰(zhàn),總是抱 怨自己"生不逢時",或者責備社會環(huán)境對自己不公而怨天憂人,因而無法適應現實環(huán)境。

5、 能協調與控制情緒,心境良好。

心理健康的人愉快、樂觀、開朗、滿意等積極情緒狀態(tài)總是占據優(yōu)勢的,雖然也會有悲、憂、愁、怒等消極的情緒體驗,但一般不會長久。他能適當地表達和控制 自己的情緒,喜不狂、憂不絕、勝不驕、敗不餒、謙遜不卑,自尊自重,在社會交往中既不妄也不畏縮恐懼,對于無法得到的東西不過于貪求,爭取在社會規(guī)范允許 范圍內滿足自己的各種需求,對于自己能得到的一切感到滿意,心情總是開朗的、樂觀的。

6、 人格和諧完整。

心理健康的人、其人格結構包括氣質、能力、性格和理想、信念、動機、興趣、人生觀等各方面能平衡發(fā)展,人格在人的整體的精神面貌中能夠完整、協調、和諧地表 現出來。思考問題的方式是適中和合理的,待人接物能采取恰當靈活的態(tài)度,對外界刺激不會有偏頗的情緒和行為反應,能夠與社會的步調合拍,也能與集體融為一 體。

7、 智力正常。

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條件,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準,智力是人的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思考力、操作能力的綜合。一個人智力低下的話,也不能算心理健康。

8、 心理行為符合年齡特征。

在人的生命發(fā)展的不同年齡階段,都有相對應的不同的心理行為表現,從而形成不同年齡獨特的心理行為模式。心理健康的人應具有與同年齡段大多數人相符合的心理行為特征。如果一個人的心理行為經常嚴重偏離自己的年齡特征,一般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現。

一般而言我們可參照上述標準檢視自己的心理健康狀況。嚴格意義上的心理健康則要求助于臨床心理學家的測查與診斷,不能隨意給自己和他人胡亂下結論。

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

1、學習方面的心理健康

(1)體現為學習的主體;

(2)從學習中獲得滿足感;

(3)從學習中增進體腦發(fā)展;

(4)在學習中保持與現實環(huán)境的接觸;

(5)在學習中排除不必要的憂懼;

(6) 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人際關系方面的心理健康

(1)能了解彼此的權利和義務;

(2)能客觀了解他人;

(3)關心他人的要求;

(4)誠心的贊美和善意的批評;

(5)積極地溝通;

(6)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性。

3、自我方面的心理健康

(1)善于正確地評價自我;

(2)通過別人來認識自己;

(3)及時而正確地歸因能夠達到自我認識的目的;

(4)擴展自己的生活經驗;

(5)根據自身實際情況確立抱負水平;

(6)具有自制力。

看過“簡述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的人還看了:

1.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包括哪些

2.簡述心理健康的基本標準

3.大學生心理健康標準是什么

4.大學生心理健康參考論文800字

第4篇

畢業(yè)論文常用結束語

回首往事,心潮難平,感慨良多,但無論如何這些實實在在的經歷,是我人生中彌足珍貴的記憶。在此,要個性感謝求學過程給予我無限支持和幫忙的老師、朋友和親人們。感謝我的指導老師,從日常的學習,論文題目的確定到論文的撰寫,程老師都給予我悉心的關懷和耐心的指導,給我鼓勵和動力,也正是在她的指導和督促下論文才得以如期完成。

感謝我們一齊在學校努力的同學,我們彼此關心、互相支持和幫忙,留下了許多難忘的回憶。

感謝我的父母和家人,感謝他們對我學習、生活給予的支持和照顧。在論文的寫作過程中,還獲得了許許多多人的幫忙與先前研究工作者的寶貴資料,論文的研究成果離不開你們的協作和幫忙,在此對你們表示深切的謝意。期望能夠以本文向你們匯報,以感謝你們對我的關懷與幫忙,感謝一向以來對我的支持與鼓勵。你們永遠是我的精神支柱和繼續(xù)前進的動力。

所有幫忙和關心過我的人們,盡管與你們?yōu)槲腋冻龅囊磺邢啾?,所有的語言都顯得蒼白無力,我仍要真誠地說聲:謝謝你們!

畢業(yè)論文寫作常用結束語

經過了兩個多月的學習和工作,我最后完成了《##########》的論文。從開始接到論文題目到系統(tǒng)的實現,再到論文文章的完成,每走一步對我來說都是新的嘗試與挑戰(zhàn),這也是我在大學期間獨立完成的最大的項目。在這段時間里,我學到了很多知識也有很多感受,從對博客一無所知,對ASP,ADO等相關技術很不了解的狀態(tài),我開始了獨立的學習和試驗,查看相關的資料和書籍,讓自己頭腦中模糊的概念逐漸清晰,使自己十分稚嫩作品一步步完善起來,每一次改善都是我學習的收獲,每一次試驗的成功都會讓我興奮好一段時間。從中我也充分認識到了博客這一新興的出版方式給我們生活帶來的樂趣,在屬于自己的網絡空間上,盡情宣泄自己的情感,表達自己的感受,并且把自己的想法與他人分享,我也有了一個屬于自己的博客空間。

雖然我的論文作品不是很成熟,還有很多不足之處,但我能夠自豪的說,那里面的每一段代碼,都有我的勞動。當看著自己的程序,自己成天相伴的系統(tǒng)能夠健康的運行,真是莫大的幸福和欣慰。我相信其中的酸甜苦辣最終都會化為甜美的甘泉。

這次做論文的經歷也會使我終身受益,我感受到做論文是要真真正正用心去做的一件事情,是真正的自己學習的過程和研究的過程,沒有學習就不可能有研究的潛力,沒有自己的研究,就不會有所突破,那也就不叫論文了。期望這次的經歷能讓我在以后學習中激勵我繼續(xù)進步。

畢業(yè)論文常用結束語范例

踉踉蹌蹌地忙碌了兩個月,我的畢業(yè)設計課題也終將告一段落。點擊運行,也基本到達預期的效果,虛榮的成就感在沒人的時候也總會冒上心頭。但由于潛力和時間的關系,總是覺得有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譬如功能不全、外觀粗糙、底層代碼的不合理數不勝數。但是,我又會有點自戀式地安慰自己:做一件事情,不必過于在乎最終的結果,可貴的是過程中的收獲。以此語言來安撫我尚沒平復的心。

第5篇

關鍵詞:體育文獻計量;運動人體科學;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中國

中圖分類號:G80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7116(2010)11-0111-04

Analysis of theses written for a Master of Science degree in the human movement science specialty between 1999 and 2009 in China

LIN Hua,XIA Xue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Dalian 116029,China)

Abstract: By basing their research specimens on theses written for a Master of Science degree in the human movement science specialty between 1999 and 2009 in China, the authors analyzed these theses in terms of thesis topic selection, thesis research subjects, thesis research methods, and application value of thesis research achievements, summed up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hanging trend of these theses, and revealed the following findings: with the expansion of the scale of recruitment of graduate students studying for a Master of Science degree, in the selection of thesis topics written for a Master of Science degree in the human movement science specialty, there were more fundamental application researches than pure fundamental researches and developing researches, and there were signs of inadequate novelty of topic selection, repeated topic selection, and deviation of topic selection from sports practice; the thesis research subjects are mainly animals, seldom the human body; the thesis research methods were mainly experimental methods and quantitative methods; more thesis research achievements were applied to the competitive sport area than to mass sports fitness and scholastic physical education.

Key words: sports bibliometrics;human movement science;thesis written for a Master of Science degree;China

學位論文在某種程度上能夠集中反映某個領域的熱點問題和研究現狀,是衡量研究生學習、科研能力和培養(yǎng)質量的重要指標。本文以運動人體科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為研究對象,以中國知網“中國優(yōu)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為檢索數據源,檢索項為學科專業(yè)名稱,檢索詞為運動人體科學,檢索范圍從1999~2010年,匹配條件為精確,截止2010年5月12日,由此獲得963個檢索結果,其中通過篩選剔除與本研究不相關的學位論文35篇,最后將928篇運動人體科學專業(yè)全日制碩士畢業(yè)學位論文作為本文研究對象。

運動人體科學是體育科學研究內容的一部分,是研究人體從事體育活動過程中人體變化規(guī)律的科學,包括運動生理學、運動醫(yī)學、運動生物化學、運動解剖學、運動生物力學、運動心理學等,基本屬于自然科學的研究范疇[1]。根據體育科研成果的性質可將體育科學研究分為基礎性研究、應用性研究和開發(fā)性研究3類[2]。其中基礎性研究又可分為純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兩類,而應用性研究和開發(fā)性研究又常被歸為一類,以“應用研究”統(tǒng)稱[3]。

1碩士學位論文選題

選題是科學研究工作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英國著名科學家貝爾納[4]曾指出:“課題的形成和選擇,無論作為外部的經濟技術要求,或作為科學本身的要求,都是研究工作中最復雜的一個階段。一般來說,提出課題比解決問題更困難。”因此,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的選題具有重要的意義。

2002年以前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大多是以生物學傳統(tǒng)的動物實驗、生理生化指標測定、技術動作分析等微觀實驗研究為主,而近些年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逐漸采用一些新技術手段,如蛋白質組技術、基因芯片技術、激光共聚焦技術等,在運動性心臟、骨骼肌以及運動性疲勞方面的研究也有所突破,從傳統(tǒng)的生物學研究向多層次、全方位開展跨學科研究,以系統(tǒng)整體觀點來綜合宏觀和微觀研究,依托基礎性研究突出應用研究。

由表1可以看出,運動人體科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選題,應用基礎性研究論文有509篇,占54.85%,應用性研究論文次之,有327篇,占總數的35.24%,而開發(fā)性研究和純基礎性研究論文數僅占8.19%和1.72%。

結果顯示,純基礎性研究和開發(fā)性研究選題較少,雖說運動人體科學隸屬于自然科學范疇,具有應用基礎性研究課題的屬性,但其本身還是存在著基礎研究-應用研究-開發(fā)研究的內在結構,只有各研究類型均衡發(fā)展,才能夠有效促進整個學科研究的進步。因此,在研究生學位論文這個特殊科研群體中,應特別注重科學研究的均衡發(fā)展。

從運動人體科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的分析來看,研究內容豐富,選題方向多樣,能夠體現當前運動人體科學研究領域的新熱點、新問題。運動生理學、運動解剖學、運動生物化學、運動生物力學、運動醫(yī)學、體育保健學等傳統(tǒng)研究方向的研究內容不斷深化的同時,一些新型的研究方向也逐漸呈現在運動人體科學專業(yè)碩士學位論文中,如低氧訓練的生物學基礎、高原訓練和運動員機能監(jiān)控、人體功效學、生物力學研究及運動器材研發(fā)、體育工程學等。

2002年以前運動人體科學碩士學位論文研究集中,在骨骼肌生理、心血管機能、疲勞與恢復、營養(yǎng)、激素及內分泌、機能評定、免疫等方面,研究高原訓練、代謝方面的論文分別有7篇和6篇[5],而現在碩士學位論文研究高原訓練和代謝的增加到37篇和96篇。如今運動人體科學碩士學位論文在傳統(tǒng)研究領域更加深入,同時還有些新的研究內容不斷增加,如基因多態(tài)性與運動能力的關聯性研究、納米技術、蛋白質組學技術、中醫(yī)保健以及運動人體科學網絡教學平臺的建立等。不過,近年一些研究如基于核磁共振的代謝組學方法、自由基生物學等生物工程技術已應用于運動人體中,但碩士學位論文中還甚少涉及。

運動人體科學是體育教育訓練學和民族傳統(tǒng)體育學的基礎[6]。交叉和綜合選題成為運動人體科學專業(yè)碩士學位論文中的普遍現象,不僅涉及到同級學科不同方向之間的交叉選題,還涉及到同級學科之間和跨學科之間的交叉選題,使研究課題具有更強的生命力。因此,運動人體科學研究生在進行論文選題時要拓寬研究視野,突破思維局限,敢于創(chuàng)新呈現更有價值的研究成果。

2碩士學位論文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是科研論文根據研究目的所選擇和組成的客體,本文通過對928篇運動人體科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的梳理,發(fā)現以動物模型為研究對象的有409篇,占44.07%;以運動員為研究對象208篇,占22.41%;以軍人、老年人、患病者等為研究對象的有104篇,占總數11.21%;以大學生為研究對象的有93篇,占10.02%;以少年兒童為研究對象有67篇,僅占總數的7.22%。

由此可見,運動人體科學專業(yè)的碩士學位論文以動物模型為研究對象最多,而以人體為研究對象的論文,選擇的群體相對廣泛,選擇研究對象最多的是運動員,其次是大學生,少年兒童相對較少。

3碩士學位論文研究方法

一門科學的發(fā)展依賴于研究方法手段,而研究方法的發(fā)展有利于該科學的發(fā)展,運動人體科學是體育科學中一門重要的基礎性學科,它的發(fā)展直接影響著體育科學研究的進程,作為體育科學的一個分支學科,它的發(fā)展同研究方法手段發(fā)展也是分不開的[7]。從本文分析的碩士學位論文看,大部分論文能夠從多層次、多角度、多學科的范圍研究問題,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獻資料法、調查法、實驗法、訪談法、測量法等,采用最多的是實驗法,這也符合運動人體科學專業(yè)的研究特點。而與體育人文社會學專業(yè)學位論文多采用文獻資料法,調查法等[8]不同的是運動人體科學論文的研究習慣以實驗為基礎,以客觀量化的數理統(tǒng)計為依據,以觀察法、訪談法、文獻資料法為輔助研究手段進行多種方法綜合運用的研究。

從質與量的角度可將研究方法分為比較、歸納、分類等的定性分析法,數理統(tǒng)計的定量分析法及運用數理統(tǒng)計而仍以定性方法研究的半定量分析法。在本研究中發(fā)現,運用定量分析法研究的學位論文占總數的63.79%,定性分析法研究占13.69%,半定量分析法研究占22.52%。其中運動生物力學、運動生物化學、體育測量與評價研究采用定量分析法的分別占82.27%、80.53%、70.15%。結果充分體現研究論文多以定量數據分析為主。

4碩士學位論文的應用價值

動物實驗在生命科學、醫(yī)學等研究中越來越顯示出它的巨大作用,也成為生物學、醫(yī)學的一門主要研究方法,是探討生命奧秘、人類疾病機制及治療等不可缺少的手段。運動人體科學與生物學、醫(yī)學一樣,同屬于自然科學的分支學科。單從研究對象選擇可以看出,運動人體科學專業(yè)碩士學位論文多以動物實驗為主,大多數運動機制是在動物實驗中實現的。近年來,隨著基因技術的日益發(fā)展,各種基因表達形式也逐漸成為運動人體科學研究的熱點。

研究動物的優(yōu)點在于動物具有廣泛的遺傳基礎,個體差異較大,在模擬人體運動的某些研究中是比較有用的,其實驗結果也帶有一般性和普遍性,尤其在選擇一些誘發(fā)性動物模型時,能夠在短期內復制出大量模型,并能嚴格控制各種條件,使復制出的模型運用于不同研究目的要求,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如能正確的掌握和運用動物實驗方法,可使實驗者節(jié)省人力、物力和時間,同時還能獲得可靠的實驗結果,減少研究的盲目性。但動物實驗同時存在著很多缺陷。運動人體科學畢竟是要研究人運動的一些機能機制,動物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運動特征及環(huán)境與所效仿的人類運動還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在體育領域中,從實用價值角度看,人體實驗的研究更能直接說明問題。

縱觀運動人體科學專業(yè)碩士學位論文的發(fā)展,根據科學研究的目的、任務和需要,運動人體科學碩士學位論文研究成果應多從研究人類運動的角度出發(fā),將基礎理論研究合理運用到運動實踐中。

除了以動物模型為實驗對象外的519篇論文中,研究成果與競技體育有關的論文230篇,其中基礎性研究63篇,應用性研究119篇,開發(fā)性研究48篇,主要研究運動員身體機能評定與訓練監(jiān)控,運動員身體恢復的手段和方法、新技術、特殊儀器應用于運動員訓練等。如低氧訓練是當前運動訓練研究的熱點之一,在運動人體科學專業(yè)碩士學位論文中有40篇論文與低氧訓練的機制及應用有關。

從多維角度思考,研究成果的“社會化”既是滿足社會需要的程度,也是衡量體育科學研究社會價值的最好尺度[9],在運動人體科學領域,除服務于競技體育研究范圍外,在全民健身范圍內,人類健康與健身運動領域也應得到重視,大眾體育的發(fā)展,必將接受運動人體科學理論的指導,并將體育納入“一級預防”的“預防醫(yī)學”框架之中。在我國推出《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的目的就是為了建立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全民族的身體素質[10]。在運動人體科學碩士學位論文中與群眾體育有關的研究有115篇,占總數的22.16%,主要研究包括不同運動方式對人體身體形態(tài)、機能及身體素質的研究,各種力學負荷對人體運動功能的影響,慢性病患者的運動健身指導方案,“現代文明病”的根治及抗衰老與體育運動保健的研究,人體體質健康狀況及因素分析,不同人群運動健身的特點與方法,運動與營養(yǎng)膳食處方的指導等。

近年來我國的肥胖癥患病率呈上升趨勢,肥胖少年的增長比例更大,成為兒童時期一個重要的健康問題,兒童單純性肥胖可作為高血壓、高血脂、動脈粥樣硬化、糖尿病等誘發(fā)因素之一。學校體育也成為現在體育科學研究的領域之一。學位論文的研究涉及到學校體育的有174篇,其中包括對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狀況、兒童青少年生長發(fā)育狀況、不同運動對學生生理機能評定、體育院校學生專項教學訓練素質等。

5小結

運動人體科學是一門綜合應用性很強的學科,通過對運動人體科學專業(yè)碩士學位論文的分析,發(fā)現運動人體科學專業(yè)研究生論文選題多以應用基礎研究為主,純基礎研究及開發(fā)性研究比例相對較少,選題方向不均衡,但隨著體育科學研究領域研究內容日益發(fā)展,創(chuàng)新性研究課題也將成為研究生學位論文的選題的必然趨勢。

運動人體科學專業(yè)碩士學位論文的研究對象大多以動物模型為主導,繼承自然科學研究傳統(tǒng)的研究模式,但為了能更好在體育運動領域發(fā)揮運動人體科學研究的作用,直接采用人體實驗將是運動人體科學應用于運動實踐的突破點。在設計實驗,采取合適的研究對象是科研論文成敗的關鍵,在碩士論文研究中應重點考慮如何將人體實驗與動物實驗的優(yōu)勢相結合。

運動人體科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的研究方法,還是以傳統(tǒng)的實驗研究與定量分析法為主流驗證結論,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相結合的多元綜合方法應用將在今后運動人體領域科學研究穩(wěn)步發(fā)展,移植更新更有效的研究方法必將成為體育領域科學研究的重點。

從運動人體科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整體分析來看,其學位論文的研究成果應用價值更多的還是局限在競技體育范圍內,應用于大眾運動健身以及學校體育領域相對較少。

參考文獻:

[1] 中國體育科學學會. 2006-2007體育科學學科發(fā)展報告[R]. 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

[2] 黃漢升. 體育科學研究方法[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 王瑞元,周越. 體育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的關系:現狀與展望[J].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29(11):1441-1445.

[4] 貝爾納J D. 科學研究的戰(zhàn)略[G]//科學學譯文集. 北京:科學出版社,1980.

[5] 張瑞華,朱晗,張哲,等. 對我國運動人體科學專業(yè)研究生論文選題的分析[J].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29(9):1232-1234.

[6] 張雪霞. 從學位論文選題的跨學科現象看研究生的培養(yǎng)模式[J]. 體育學刊,2006,13(1):88-91.

[7] 黃翠,藏威,李國金,等. 運動人體科學研究方法的現狀及展望[J].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09,13(7):1367-1370.

[8] 方千華,黃漢升. 我國體育人文社會學研究生學位論文研究方法的調查與分析[J]. 體育學刊,2007,14(2):127-130.

第6篇

論文關鍵詞:自然,班級,綠色

 

正文:

綠色,生命的顏色,健康的顏色,美麗的顏色。如果把校園比作一片樹林,那么每個班級就是一棵小樹。作為班主任,我常想:學生走進大自然,自然會受益無窮。如果把大自然領進課堂班主任論文,效果又當如何呢?我想效果有二:一是教室內會多一些生機和活力;二是學生的座右銘不會再是呆板的文字,而應是一片樹葉、一朵小花、一棵小草……

(一)親近自然

一個對自然界沒有一定觀察力的學生,在生活上不會有條不紊,在學習上不會得心應手,在人格上也不會完善免費論文下載?;谶@一點,讓學生經常走進大自然、觀察大自然,必將使學生獲益匪淺。學生在大自然中自由觀察,在觀察中自由交流,在交流中互通有無,在互通有無中獲得收獲。這樣,思維活了,知識活了,才會有靈感產生。整日囿于教室中,沒有新鮮事物的刺激班主任論文,即使知識能活學但未必能活用,自然也難以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具有敏銳觀察力的學生,大自然的微妙變化,在他們眼中也許就是世界的巨大變化。一枝含苞待放的花蕾剛剛掛上枝頭,他們馬上就會聯想起“萬紫千紅總是春”、“紅杏枝頭春意鬧”的詩句,他們也會寫出“春天里有朵花蕾,花蕾里有個春天”這樣的詩句;他們會對螞蟻說:“在你的世界里,沒有崎嶇,也沒有坦途。”他們會對冬青樹說:“如果你不接受人的修剪,也許你至今還住在深山里!” 他們會讓火山自語:“頃刻間的壯觀,我卻準備了幾萬年。”……自然萬物能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靈感,同樣,自然萬物也能活躍學生的科學細胞,幫他們打開知識的倉庫班主任論文,插上想象的翅膀,上能到九天之外,下能入地球核心。學了《蟋蟀的住宅》,他們會去研究螞蟻的住宅;學了《小鹿的玫瑰花》,他們會發(fā)現月季花、梔子花、茉莉花、桂花……的不同變化;學了《鯨》,他們會想到水中的其他動物;做了科學實驗,他們躍躍欲試,想到大自然中親自去嘗試;他們的奇思妙想往往讓成人感到意外,有時雖屬異想天開,但科學上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往往就是從異想天開開始的免費論文下載。讓學生親近自然,可謂是益處多多。

(二)自然課堂

如果把大自然領進課堂,會給學生以舒適的感受。學生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課堂上度過的,讓學生感到舒適,是其健康成長之源。教室里空氣要流通、光線要充足、溫度要適中……總之班主任論文,要給學生提供一個自由、清新的學習環(huán)境,以便他們能在最小的壓力和最大的效率中進行學習。試想,如果我們讓學生把親手培育的花、草,定期帶回學校,裝點教室,形成室內綠色角,在圖書架上擺放著小巧精致的盆栽;講臺前擺放著排列有序的蘆薈,電腦臺旁邊擺放著雅致的金魚缸,窗臺上放上一盆盆充滿生機的植物,書中夾的是樹葉或花瓣書簽。走進教室,怎能不給人一種清爽舒適的感覺呢?美麗的學習環(huán)境,清新的空氣,愉悅的心情,學生怎能不愛上班級?怎能不喜歡課堂?怎能不認真讀書呢?

(三) 綠色信息通道  綠色信息通道主要是為學生營造一種良好的課堂輿論環(huán)境班主任論文,以保證學生在社會化的過程中能保持正確的方向,積極健康地成長。

創(chuàng)建綠色通道,首先,通道信息要教人求真。信息傳遞著各種各樣的文化,它具有啟迪、感化學生的作用,可以影響學生的思想、意識等精神取向。所以,信息一定要可靠,教師通過真實的信息教人求真,學生在真實的信息中學做真人免費論文下載。如設立“綠色班級綠色心情”班報,讓同學們將自己的優(yōu)秀文章、一個階段的成績、班級快訊通過手抄報的形式帶回家,向家長進行及時的匯報,有的家長也寫寫自己的教子心得,共同交流,加強家校溝通班主任論文,把一份好的心情帶給家長。

其次,通道信息要教人創(chuàng)造。信息化社會,除了從書籍、報刊雜志,電腦、電視等多媒體中收集信息,開拓學生的思維空間。我們還可以結合重大節(jié)日定期召開主題班隊會、主題辯論會、演講會、故事會等,培養(yǎng)學生自信感、自豪感、自我認識能力。使他們在活動中創(chuàng)造,在創(chuàng)造中活動。

最后,綠色信息通道需要學生自己不斷拓寬。學生需要在直面困難的過程中學會勇敢,綠色信息不是為學生撐起一方晴空,而是讓學生學會在風雨中前進。通過組織體育活動、興趣小組活動、春游等,鍛煉學生堅強的意志,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品質,陶冶其情操,拓寬其視野。

(四)綠色班級氛圍  創(chuàng)建綠色班風免費論文下載。首先班主任論文,要從小事做起,用有形帶動無形。如創(chuàng)建優(yōu)美的教室環(huán)境,課桌椅排放整齊、室內衛(wèi)生干凈整潔、板報壁畫相互映襯,讓整個教室和諧統(tǒng)一;培養(yǎng)學生的文明習慣,要求學生服裝整潔,舉止文明,行為規(guī)范等。如此,學生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逐漸學會嚴于律己、團結協作、熱愛集體、關心他人。長此以往,這種情感就會慢慢內化,逐漸形成一種風氣。

其次,要建立綠色的人際關系,綠色人際交往著重強調平等、合作、寬容和理解,在平等中尊重信任別人,在合作中與別人友好競爭班主任論文,在寬容與理解中凸顯自己的個性。

第7篇

[論文摘要]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視域下對醫(yī)學生進行生命觀教育,可以使醫(yī)學生正確認識生命的意義,懂得敬畏生命、珍惜生命,提高自我生命的價值,對醫(yī)學生樹立拯救生命的崇高理想有重要的作用。

生產的發(fā)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們對生命健康的要求越來越高,醫(yī)學生將要承擔為人類生命健康服務的工作,如何加強醫(yī)學生生命觀教育,提高醫(yī)務工作者的素質是當前醫(yī)學教育所面臨的重要課題。所謂生命觀是人們對生命的看法和基本觀點,對醫(yī)學生進行生命觀教育就是教會醫(yī)學生接受和認識生命的意義,尊重和珍惜生命的價值,使醫(yī)學生樹立為醫(yī)學事業(yè)奉獻終生的崇高理想。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醫(yī)學生從小在家庭、學校和社會中接受了大量豐富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教育,在品德的養(yǎng)成上和學業(yè)的精進上,不自覺的接受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因此,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維度下解讀醫(yī)學生生命觀教育,對醫(yī)學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1利用中國傳統(tǒng)文化“貴生”的思想。教育醫(yī)學生樹立敬畏生命,珍惜自我生命的意識

1.1醫(yī)務工作者拯救生命的事業(yè)是建立在對生命敬畏的基礎上,醫(yī)學生生命觀教育的基礎是樹立敬畏生命的意識。什么是生命?生命“是以人類為核心的一切生命存在物的綜合” “是在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人的全部生活實踐對自我、他人和社會所產生的意義的自覺認識”。中國傳統(tǒng)文化認為生命的本源是“生”,“天地之大德日生”,“夫乾,其靜也專,其動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靜也翕,其動也辟,是以廣生焉”

1.2珍惜自我生命是醫(yī)學生未來從事拯救生命事業(yè)的基礎和前提。首先,生命的存在是一切思維和社會活動的基礎,生命在人的價值體系中有著最高的地位,沒有生命一切就無從談起。生命的最大特點是他的不可逆性“呼吸一過,萬古無輪回之時;形神一離,千年無再生之我”(呂坤

其次,醫(yī)學生將來要承擔的是高強度、高風險的工作,在學校接受教育期間醫(yī)學生就要學會珍惜自己的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使自己擁有一個強健的體魄和健康的心理以應對未來艱苦的工作。最后,做為醫(yī)學生將來工作的對象是病人,病人心理脆弱、無助、處于死亡恐懼中,外界任何一點觸動都可能激起其生的希望或者受到死的威脅。醫(yī)務工作者對待自我生命的態(tài)度以及心理的健康程度直接影響病人對待生命的態(tài)度,醫(yī)務工作者珍惜自我生命的情感必然能激發(fā)病人珍愛生命的欲望,所以,培養(yǎng)醫(yī)學生珍惜自我的生命就是對病人生命的極大負責,也體現了醫(yī)學拯救生命的終極意義。

2培養(yǎng)醫(yī)學生崇尚“仁愛”的思想,學會善待生命

2.1培養(yǎng)醫(yī)學生仁愛的思想情懷,善待珍重病人的生命

仁愛思想是貫穿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基因,仁的本義是“心中想著人的身體”,孔子講“仁者,愛人”,“唯仁人,為能愛人”《大學》。我國古代著名醫(yī)者扁鵲指出“人之所依者,形也;亂于和氣者,病也;理于煩毒者,藥也;濟命扶危者,醫(yī)也”(《要方·食治》),“醫(yī)乃仁術”,醫(yī)家應為“仁人之士”。從中可以看出中國文化推崇的仁愛思想與醫(yī)學的最高宗旨仁愛救人,赤誠濟世是相通的。

仁愛的思想對于醫(yī)學生生命觀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醫(yī)學生未來工作的對象是病人,病人的身心處于痛苦甚至危機之中,既不能以自己的形象給醫(yī)務人員以美的感受,也不能以提供某種利益來喚起醫(yī)務人員的情感,作為“仁人之士”的醫(yī)者,能做到“仁者,無不愛也”(《孟子.盡心》下)就是大仁。病人把對自身生命與健康的希望都寄托在醫(yī)務工作者身上,如果醫(yī)務工作者無視病人的祈求和痛苦,那就是最大的不仁。因此,醫(yī)學教育中培養(yǎng)醫(yī)學生大仁大愛的思想情感,“溫良者,仁之本也;敬慎者,仁之地也;寬裕者,仁之作也·分散者,仁之施也。”《儒行》,要用誠善的感情給予病人無限的關愛,把患者看做自己的親人,把自己對親人一樣的愛給予病人,做到“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以一顆仁愛之“大慈側隱之心”(孫思邈《大醫(yī)精誠》)善待病人。醫(yī)學生有了珍惜和善待病人生命的意識,充分認識到“醫(yī)乃生死所寄,治病人者首先應該愛人,不僅愛護、救治病人,還必須通過治病,將仁愛之心播散到普天下的黎民百姓”…,將來在醫(yī)療工作中,才能對患者一視同仁,普同一等,極端負責,才能真正做“一存仁心;乃是良箴,博施濟眾,惠澤斯深”(龔廷賢《醫(yī)家十要》)。

2.2培養(yǎng)醫(yī)學生博愛的思想情感,善待珍愛實驗動物的生命

仁愛思想更高的要求是博愛,醫(yī)學生不僅要善待病人的生命,而且要珍愛所有的生命特別是實驗動物的生命。“我的生命對于我來說充滿了意義,我身邊的這些生命一定也有相當重要的意義。如果我們想要其他生命尊重我的生命,那么我也必須尊重其他的生命……把其他動物也包括敬畏生命是智慧的開端在內?!贬t(yī)學生在學校學習中,有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就是醫(yī)學實驗。在醫(yī)學實驗中,有些學生對動物表現出冷漠甚至冷酷如:麻藥還沒打,兔子已經被輔助按壓的助手按死,上課不聽講,做起實驗全憑感覺,做完實驗不管動物的死活隨便拋棄的等。這就給我們醫(yī)學教育提出了一個問題:珍愛動物的生命對于醫(yī)學生來說意味著什么?

為了科學,我們不得不犧牲他們,所以,在醫(yī)學院生理及藥理實驗教材的開始都寫著:我們必須感謝那些為了人類文明,作出犧牲的動物。實驗結束后,我們要以最快的方式,結束它們的生命,結束它們的痛苦。對于實驗動物,人類最樸實仁愛之情遠比那些深奧復雜的理論更加有力,醫(yī)學生要用德性的光芒庇護生命,以尊敬之心對待動物的生命。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有很多珍愛動物生命的論述,《孔子家語·論政》中有“宓子不欲人之取小魚也”,孟子講“君子之于物也,愛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親。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孟子·盡心上》),茍子也指出“夫義者,內節(jié)于人而外節(jié)于萬物者也。”(《茍子·強國》)。古代名醫(yī)孫思邈日“夫殺生求生,去生更遠。”,朱熹亦日“目前事事物物,皆有至理。如一草一木,一禽一獸,皆有理。自家知得萬物均氣同體。見生不忍見死,聞聲不忍食肉,非其時不伐一木,不殺一獸,不殺胎,不天,不覆巢,”(《朱子語類》卷十五);明代高攀龍曾告誡家人:“少殺生命,最可養(yǎng)心。一般皮肉,一般痛苦,物但不能言耳。不知其刀俎之間,何等苦惱我卻以日用口腹”(《藥言》)等等這些思想告誡我們,醫(yī)學教育要培養(yǎng)的醫(yī)學生要對生命、痛苦和死亡有著深刻的理解和深切的同情。尊重和善待動物生命,關系到醫(yī)學生的內心情感,觸及人性深處的悲憫之心。培養(yǎng)學生對生命的關愛之情,面對動物的“不忍之心”,可以保存和涵養(yǎng)醫(yī)學生的仁人善心,面對動物的不忍之心,正是他們將來做醫(yī)生最可寶貴的道德情操。  另外,尊重遺體,尊重器官捐獻的家屬的意見,以嚴謹的學習態(tài)度對待每一個遺體,認真做好尸體的保護和善后處理,做到情理兼顧,使死者家屬感到關愛和慰藉,也是醫(yī)學生生命觀教育不可或缺的內容。

3教育醫(yī)學生“君子學道以愛人”。博學多識,提高生命的價值

中國傳統(tǒng)文化認為人不僅要珍惜生命,還要讓生命綻放異彩,讓生命具有更高的價值,在孔子看來“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陽貨》是對生命的最大褻瀆,“仁而不知則愛而不別也;知而不仁則知而不為也?!?,仁而且智“君子學道則愛人”《陽貨》才能提高醫(yī)學生生命的價值,實現“赤誠救世”,“仁愛救人”的抱負?!端貑枴ぶ两陶?要求醫(yī)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長久,以教眾庶,亦不疑殆。醫(yī)道論篇,可傳后世,可以為寶?!碧拼鷮O思邈在《大醫(yī)精誠論>中告誡:“學者必須博及醫(yī)源,精勤不倦,不得道聽途說,而言醫(yī)道已了,深自誤哉!”。明代徐春甫在說:“醫(yī)本活人,學之不精,反為夭折”,他要求醫(yī)生應該博覽群書,刻苦好學,做到即之在心,慧之于目,否則便會貽誤病人,明確指出醫(yī)術高超的重要性。為了施行仁術,醫(yī)生不但要刻苦學習,而且要有虛心好學,不恥下問的態(tài)度。中說:“醫(yī)之為道,非精不能明其理,非博不能至其約,是故前人立教,必使之先讀儒書,病有六大失:失于不審,失于不信,失于過時,失于不擇醫(yī),失于不知病,失于不知藥”等,這些論述都說明從醫(yī)者掌握豐富知識的重要性,所以,醫(yī)學生應該努力學習,精勤不倦,博學多識為將來從醫(yī)打下堅實的基礎,從而提高自己生命的價值。

4利用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舍生取義”的高境界。教育醫(yī)學生樹立為醫(yī)學事業(yè)奉獻終生的崇高理想

醫(yī)學生生命觀教育的最終目的使醫(yī)學生樹立為醫(yī)學事業(yè)奉獻終生的崇高理想。作為醫(yī)學生,除了具有敬畏生命的意識,珍惜生命的理念,博學的知識外還必須有崇高的理想。首先,要教育醫(yī)學生認識到人的生命價值的意義。中國傳統(tǒng)文化認為,人的生命固然重要,但是人的生命的價值更為重要,“夫生不可不惜,不可茍惜。涉險畏之途,于禍難之事……行誠孝而見賊,履仁義而得罪,喪身以全家,泯軀而濟國,君子不咎也?!?),人之所以是人是因為人的價值比萬物有突出的優(yōu)勢,人之生命在世界萬物中具有最高價值,人有氣、有生、有知,亦且有義“水火有氣而無生,草木有生而無知,禽獸有知而無義。人有氣、有生、有知,亦且有義,故最為天下貴也。”(),人與其他生命相比人有人倫道德“人受命于天,固超然異于群生,人有父子兄弟之親,出有君臣上下之誼,會聚相遇,則有耆老長幼之施”。人的生命價值的高貴之處就是能夠追求崇高的理想,“天地間,至尊者道,至貴者德而已矣。至難得者人,人而至難得者,道德有于身而已矣。”()。其次,醫(yī)學生樹立濟命扶危、保衛(wèi)人類生命和維護人類健康的理想是崇高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佛教講“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禮記·中庸>日“唯天下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保壬氖聵I(yè)因其是“贊天地之化育”的偉業(yè),才彰顯出其崇高的價值。最后,“志不堅者,智不達”(《墨子>),醫(yī)學生未來所從事的職業(yè)充滿艱辛,具有很大風險性,疾病的侵襲,災難的發(fā)生都要求醫(yī)務工作者沖在最前面,只有樹立為醫(yī)學事業(yè)奉獻終生的理想,才會在生存、利欲與理想信念發(fā)生沖突以生死來做抉擇時“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衛(wèi)靈公》),做到舍生取義,為醫(yī)學事業(yè)奉獻終生。

第8篇

1.適時找準結合點,注重課堂上“滲透”。

1.1“滲透”內容對應化。

在生物課上,選擇與教材章節(jié)內容有關的心理知識,有意識引導學生分析、思考、感悟,從而使學生在學習生物學知識的同時.潛移默化的接受心理品質教育。

如講“緒言”一節(jié)時,我就播放了我自己錄制的帶子。這盤磁帶里錄有玉米拔節(jié)長高的“吱―吱”“啪―啪”的聲音,有蛐蛐“啾―啾”的叫聲,有公雞啼鳴聲,狗、牛、羊、母雞下蛋的叫聲,還有集市上小商小販們的各種叫賣聲。這盤展示了植物、動物、人類生命存在的磁帶,給這節(jié)課的講解帶來了絕妙的效果。學生們的興致極大,邊聆聽,邊沉思。我就適時滲透了這段話:生命對于任何生物都是最珍貴的,我們應該熱愛自己的生命,同時也應珍惜一棵小草,一朵小花兒,一只小螞蟻的生命。希望我們不要隨意弄折一棵小樹,采摘一朵花兒,打死一只鳥兒,別再讓他們哭泣了。這段話對學生的感觸很大,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情緒、豐富的情感。

人們常常把自信比作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的閘門,啟動聰明才智的馬達。我結合“生命活動調節(jié)”的教學內容,讓學生認識到學習是大腦的功能。成人的大腦重量約為1400克,大腦皮層的表面積約為2200平方厘米,其中含有140億個神經細胞,所有這些特點,人人幾乎都是相同的。告訴學生:即使是愛因斯坦的大腦,無論從體積、重量、還是構造上都與其他同齡人無多大區(qū)別。著名教育家布魯姆根據實驗和調查研究認為,除了天才兒童和低常兒童各占2―3%外,其余95%左右的學生在學習能力方面是相差無幾的,學習成績的優(yōu)劣,非智力因素起著決定性作用。適時對學生滲透自信教育,使學生明確一個人能否成功和后天心理素質的影響有很大關系,用美國作家愛默生的話:“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激勵學生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價值,確立自信心,同時也啟迪學生發(fā)憤讀書,為其終身發(fā)展插上翅膀。

1.2“滲透”方式多樣化。

在課堂上滲透心理品質方面的知識,可利用上課后5分鐘進行“環(huán)保之聲”。這種方式很刺激學生的興趣,利于鍛煉學生的心理品質。在此活動中,涌現出許多優(yōu)秀的學生代表,如楊帆同學推出了自己創(chuàng)意、設計的音樂果皮箱,能夠吸引路人主動、自覺的將果皮垃圾投入箱內;李曉星同學組裝了一套用具,并呼吁同學們遠離一次性用品,保護自然、人類。亦可采用現場教育法,帶學生到動物園、碧沙崗公園上室外課,親近大自然,陶冶學生的性情,讓他們在自然中充分展示自己。這不但是一種釋放,更是一種提高?!鞍駱拥牧α渴菬o窮的”,也可利用榜樣法,我就把課本中從古到今的名人名事匯總出來,如:李時珍――本草綱目、華佗――麻藥、孟德爾――遺傳規(guī)律、袁隆平――雜交水稻等,充分發(fā)揮名人效應。人際關系是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又一重要內容。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的未來教育“四大支柱”里就有“學會共同生活”。具有一個良好的人際關系,善于與人合作,是新世紀人才必須具備的素質。我就建立生物學習四人小組,并選出組長,然后,以小組為單位,讓他們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根據不同的研究任務,指導他們通過查閱資料、訪問、實地調查取樣、實驗分析等環(huán)節(jié),寫出調查報告,最后,舉辦成果交流活動。四人小組活動的開展,讓學生們不但學到了正確認識事物、解決問題的方法,體會到團結協作的重要性,還增強了他們的社會責任感。

2.找準補充點,面向課外延伸。

2.1結合課外活動,滲透心理教育。

課外活動是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的必要補充和延伸。如創(chuàng)辦生物角,建設生物生態(tài)園,拓展學生的興趣愛好,豐富課余生活,對其身心的發(fā)展大有利處。如宋麗紅曾研究了紫外線對青菜早期生長的影響,并認真記錄數據,進行科學的分析,撰寫的生物小論文參加了河南省第三屆中學生生物小論文評選,榮獲了一等獎。這次獲獎樹立了她的自信心,極大的促進并帶動了各個學科的學習,其最終以優(yōu)異的成績順利考入鄭州11中。徐藩、趙凡、苗萃萃就是在生物角活動中組成的一個實驗小組。他們交流知識,共同學習、實驗。經歷了多次失敗后,終于培育出了大型真菌平菇,在學校的小科技展覽活動中獲得一等獎。還有姜偉同學,自己獨自進攻無土栽培這項新的生物技術,克服了困難、挫折之后,栽培的蕃茄碩果累累。姜偉同學以此為素材寫的作文還榮獲了一等獎。也可組織學生參觀人體圖片展,通過觀看展覽,召開專題討論會,澄清模糊認識,提高學生對人生真諦的認識水平,以優(yōu)化學生的心理品質。還可以通過校園廣播站、校園網、心理咨詢室、設置心理教育宣傳欄或設置標語牌,把對學生的心理教育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去。

2.2結合社會實踐活動滲透心理教育。

第9篇

1資料與方法

本組專業(yè)提供論文寫作和寫作論文的服務,歡迎光臨dylw.net病例65例患者,男22例,女43例,年齡26—74歲,平均58歲;病程1天—15年,均為膽囊結石,合并急性炎癥6例,合并慢性支氣管炎5例,合并糖尿病4例。均采取全身復合麻醉,無一例中轉開放手術。手術時間65min—120 min,平均90 min。術后并發(fā)癥7例,其中呼吸道感染2例,肩部疼痛5例。手術切口均一期愈合,平均住院6.5天。術后隨訪2—24月,無一例復發(fā)。

2護理

2.1術前護理

2.1.1心理護理:保膽取石術是新的手術技術,很多患者都比較關注這項手術的安全、效果和術后恢復以及所需費用,這就需要護理人員使用容易被患者及家屬理解的語言就少這項手術的特點和優(yōu)勢,包括其較低的復發(fā)率,較高的安全性,較少的損傷和輕微的疼痛感,以及其術后快速回復,這樣就可以提高患者及家屬的安全感和信任感,降低他們的疑惑和不安全感,能夠讓其充分做好術前準備。

2.1.2術前基礎疾病的控制:對于合并高血壓,糖尿病的病人應控制病人的血糖、血壓在正常范圍。

2.1.3 術前常規(guī)準備:術前當天備皮,因臍窩下緣是第一個切口,應徹底清潔臍部。備皮時避免損傷皮膚。術前1—2天禁食產氣食物(如牛奶、豆制品),防止腸道產氣過多,影響術野暴露,常規(guī)不留置胃管,告知病人術前禁食12小時,禁水4小時,術前晚保證充足的睡眠,如入睡困難,可給安眠藥物。

2.2 術后護理

2.2.1 全麻護理常規(guī):嚴密監(jiān)測生命體征,包括神志、血壓、脈搏、呼吸、血氧飽和度,低流量吸氧,發(fā)現異常及時處理。如患者未完全清醒,應取去枕平臥位,頭偏向一側,直至清醒。防止嘔吐誤吸。術后2小時協助患者翻身,第二天可下床活動。

2.2.2 飲食指導:待病人腸音恢復即可進半流質飲食,避免攝入牛奶、豆?jié){等易產氣食物,防止腸脹氣。

2.2.3 術區(qū)護理:術后可應用腹帶,減少切口疼痛,利于患者早期活動。對留置腹腔引流管的患者記錄24小時引流量及觀察引流液的顏色。

2.3 術后并發(fā)癥的觀察和護理:術后如發(fā)生并發(fā)癥,患者往往心理負擔重,易出現焦慮情緒。應充分理解患者心情,及時交流,告知疾病愈合過程,消除其緊張情緒,以加強對醫(yī)護人員的信任,積極配合治療。

2.3.1 呼吸道感染:患者多為老年人,因此,除密切觀察患者病情變化外,術后應協助患者翻身、叩背,鼓勵患者做有效深呼吸、震動性咳嗽,霧化吸入,以利于排痰,并早期下床活動。本組2例發(fā)生呼吸道感染,經專業(yè)提供論文寫作和寫作論文的服務,歡迎光臨dylw.net應用抗生素及霧化吸入等治療后痊愈。

2.3.2 術后肩部疼痛:腹腔鏡手術后疼痛不能完全避免,術后大約80%的病人需應用止痛藥物。腹腔鏡術后肩部疼痛通常被忽視。術后疼痛是多因素造成的,如腹腔內殘留氣體,腹脹對膈肌的刺激,及不同文化背景及個體因素。對發(fā)生術后疼痛病人,要認真解釋,可應用止痛藥物,本組5例發(fā)生術后肩部疼痛,應用止痛藥物2—3天緩解。

2.3.3 其他:如出現切口敷料滲透、下肢腫脹,應警惕是否有切口感染、深靜脈血栓形成等,及時報告醫(yī)生。

2.4 出院指導:患者一般術后3—4天即可出院。出院后盡可能消除膽石癥的危險因素,防止復發(fā)。肥胖、高脂血癥病人應加強鍛煉、降血脂,避免高脂、高糖、高蛋白、高能量飲食;減少和避免應用甾體類避孕藥、雌二醇、孕酮、紅霉素等易導致膽石形成藥物。術后長期服用利膽藥物。防止術后復發(fā)。

3、結論

保膽取石術具有微創(chuàng)的特點,在治療膽石癥的同時保留了膽囊,可以加大推廣。術前恢復是比較重要的,這是決定手術成功率的關鍵因素;在手術后重視觀察和護理是確?;颊呓】档闹匾疤幔怀鲈汉蟮闹笇潜苊饽懯瘡桶l(fā)的重要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