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6 15:39:30
導語:在護士心理健康論文的撰寫旅程中,學習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條寶貴的路徑,好期刊匯集了九篇優(yōu)秀范文,愿這些內容能夠啟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靈感,引領您探索更多的創(chuàng)作可能。
論文關鍵詞:SCL-90,護理新生,心理健康
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日益增強,心理健康已成為備受關注的領域,護理專業(yè)學生所應具備的知識結構、專業(yè)特點和職業(yè)技能使她們在學習上面臨更多的壓力,更易導致各種心理問題的發(fā)生。而且因為護理工作對象、工作環(huán)境、社會地位、壓力等原因造成的護士心理應激比一般職業(yè)更為突出,也要求護士具有穩(wěn)定、良好的心理素質才能為服務對象提供優(yōu)質的護理服務。職業(yè)素質的培養(yǎng)當從職業(yè)教育階段開始,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健康調節(jié)能力直接影響到職業(yè)生涯,由于環(huán)境、生活、人際、學習等方面適應不良而發(fā)生心理問題的新生時有發(fā)現,直接影響新生心理健康和學習,并進而影響其專業(yè)成長和職業(yè)發(fā)展。
本課題通過對高職護理新生心理健康狀況和相關因素的研究SCL-90,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重點和工作方法提供理論依據,加強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新生心理健康水平。
本人運用SCL-90身心癥狀自評量表對本校2009級588名護理專業(yè)新生進行心理健康水平的調查,并對其整體心理健康狀況和相關因素進行評估,以期對心理輔導人員和學校管理人員的工作提供參考,并制定相關措施為護生心理健康成長提供更多的指導和幫助。
一、對象和方法
對象 采取整群抽樣的方法,選取本校2009級護理新生,以班級為單位進行團體測試,共發(fā)放問卷588份,回收有效問卷564份,有效回收率95.9%。其中五年專三年級學生96人,高職單招生118人,高職高招生350人。
方法 工具:選用90 項癥狀自評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為測評工具。該量表共90個項目,可以測查10個范疇的內容,其中癥狀因子9個,分別是:F1(軀體化)、F2(強迫癥狀)、F3(人際關系敏感)、F4(抑郁)、F5(焦慮)、F6(敵對)、F7(恐怖)、F8(偏執(zhí))、F9(精神病性)。采用5級評分制(1—5分):1-無:自覺無該項癥狀;2-輕度:自覺有該項癥狀,但并無實際影響或影響輕微;3-中度:自覺有該項癥狀,其程度為輕度到中度;4-相當重:自覺常有該項癥狀,其程度為中到嚴重;5-嚴重:自覺常有該項癥狀SCL-90,其頻度和程度都十分嚴重論文下載??偡趾完栃皂椖繑捣从承睦斫】禒顩r的嚴重程度,因子分反映癥狀群的特點及其嚴重程度。
方法 統一指導語,統一方法進行測試。以SCL-90測試結果作為基本數據,對護理新生在SCL-90中表現的總體特征進行分析,并與全國青年組常模作差異檢驗。另外比較五年專學生、高職單招生與高職高招生等不同群體之間的差異,全面了解護理新生的心理健康狀況。
二、結果
(一)高職護理新生總體心理健康水平分析
一般來說,總分超過160分、陽性項目數超過43項即可做陽性篩選。單項因子分≥3,表示該因子癥狀程度達到或超過中等痛苦水平,提示可能存在較明顯的心理問題。
經測試,樣本中總分大于160分以上的有80人,為樣本總數的14.1%;陽性項目數43項以上的有112人,約占樣本總數的19.9%。
將各因子陽性人數和檢出率進行排序(見表1),以及與全國青年組進行比較(表2)。因子分≥3的陽性人數檢出率排在前四位的分別是F2(強迫癥狀)、F3(人際關系敏感)、F6(敵對)、F7(恐怖);與全國青年組比較發(fā)現,F2(強迫癥狀)和F8(恐怖)因子高于全國青年組并有顯著差異,而F3(人際關系敏感)、F4(抑郁)、F6(敵對)、F8(偏執(zhí))等各癥狀因子都顯著低于于全國青年組。
表1 因子分≥3的人數與檢出率(排序)
因子
人數
檢出率(%)
軀體化
0(9)
強迫癥狀
20
3.54(1)
人際關系敏感
20
3.54(1)
抑郁
6
1.06(7)
焦慮
7
1.24(5)
敵對
10
1.77(3)
恐怖
8
1.42(4)
偏執(zhí)
7
1.24(5)
精神病性
論文摘要:綜述護士心理健康水平的測量工具以及護士心理健康存在問題的普遍性,護士整體心理健康水平低下,不同性別、學歷、護齡、性格特質、醫(yī)院性質、科室以及所處的應激狀態(tài)者其心理健康水平存在差異。提出應重視護士心理健康,采取切實的措施和手段提高護士的積極應對方式及社會支持度,以促進護士心理健康。
護理人員的身心健康是幫助患者維護生命,促進健康的前提和保證。國內外有關護士工作壓力的研究表明,護士正體驗較高的職業(yè)壓力,而且護士所承受的壓力已經成為一種職業(yè)性危險,持續(xù)高水平的壓力能使機體內用以適應調節(jié)壓力的能量和精力耗盡,造成機體平衡失調,導致身心疾病。近年來,國內有關護士心理健康水平的報道越來越多,護士的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受到重視。筆者綜述相關文獻,旨在引起研究者的進一步關注和探討,以期更好地維護護士身心健康,提高護理質量,共同促進人類健康事業(yè)的發(fā)展。
1護士心理健康水平測量工具
心理健康研究的主要技術手段研究者多采用臨床心理問題診斷技術常用的評定工具,進行定量定性研究,如常用9O項癥狀自評量表(SCL一90)、卡特爾16種個性因素量表(16PF),抑郁癥自評量表(CES·D)、抑郁自評量表(SDS)、焦慮自評量表(SAS)、焦慮狀態(tài)/特性詢問表(STAT)、MARKS恐懼/強迫量表、人體評定量表(GAS)、醫(yī)院焦慮和抑郁情緒測定表(HAD)、艾森克個性問卷(EPQ),情感平衡量表等,也有采用自制經過嚴格的信度和效度檢驗的相關量表和問卷。
2國內護士心理健康水平狀況
2.1護士心理健康水平總體不高據有關資料顯示,在我國,約有15的人身體健康,而有15呈非健康、70呈亞健康狀態(tài)。醫(yī)務人員尤其在護士中,其亞健康發(fā)生率遠遠高于一般人群,護士存在超重和慢性疲勞為主要狀態(tài)的亞健康比重占75以上。很多研究表明護士的心理健康總體水平低于一般人群刮,某些心理健康問題在護士中普遍存在,如運用SCL一90量表評定,護士普遍表現異常的因子多為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恐怖等,有的因子得分甚至顯著高于常模。但也有研究證明護士的心理健康水平總體上高于般人群,這可能與護士接受的教育背景有關,具有一定的人文社會學知識,如了解心理學、人際溝通學等,有一定的自我調適能力。
2.2不同年齡、工齡護士心理健康水平存在差異不同年齡段護士的健康水平及其表現方式不同,自我肯定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標之一。有研究表明,在心理健康方面,工作年限長、職稱較高的護士自我肯定程度更低,年齡大的護士有更多的工作壓力,年輕的護士心理更健康。工齡在10~20年的護士心理健康水平較其他工齡段的護士差,工齡較長的護士心理問題主要表現為軀體化、抑郁;工齡較短的護士心理問題主要表現為恐怖。也有研究顯示,年輕護士的心理健康水平更低,其強迫、抑郁、焦慮、恐怖、偏執(zhí)及精神病性因子分高于常模,可能與她們初出校門,工作經驗少,專業(yè)技術操作欠熟練,理論與實踐還不能很好的結合,動手能力不強,又擔心發(fā)生差錯事故以及臨床護理工作繁忙,護理文件書寫要求嚴格等因素影響以致心理壓力較大。而30~39歲年齡段的護士心理健康水平最高,可能與年長護士技術嫻熟,精力充沛,受重視及處事較安詳機警、獨立性強,較自信有關。
2.3地方護士與軍隊護士心理健康水平存在差異護士心理健康狀況與護士個性人格有關,有研究發(fā)現,軍隊護士與地方合同護士人格特征具有一定的差異性。軍隊護士由于長期受軍事化管理,其紀律性較強,情緒穩(wěn)定而成熟,獨立性、自律性較高,富有事業(yè)心,有進取精神,精力充沛。而地方合同護士在其成長過程中,較少受嚴格的紀律約束,因此其性格輕松活潑、熱情,且做事盡職,有恒負責。由于軍隊護理人員擔負著軍人和護士的雙重職業(yè)特點,有雙重責任與工作應激,軍隊特殊的環(huán)境和要求、護理人員普遍的壓力源等造成了其某些突出的心理健康問題。有研究顯示,軍隊護士的焦慮、抑郁評分高于我國常模,且抑郁狀態(tài)檢出率高于正常人群,軍隊護士中易出現焦慮、抑郁狀態(tài)的人群特征是:25~35歲、6~15年護齡、情緒不穩(wěn)定、A型行為者口。。也有研究表明,軍事應激條件下軍隊醫(yī)院護士的心理健康水平較一般人群好,其心理健康狀況與其應對方式和社會支持密切相關。
2.4不同科別及醫(yī)院護士的心理健康水平狀況關于特殊科室護士的心理健康狀況的報道較多,尤其是精神科、急診科、ICU、院前急診門診和小兒急診科及手術室等特殊部門的護理人員,多數表明精神科護士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常模及其他綜合科護理人員,可能與其特殊職業(yè)環(huán)境與護理對象的特殊性以及社會的偏見有關。也有報道精神科護士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其他科室人員,可能與其接受較多的心理知識有關。另外,手術室護士的焦慮、抑郁癥狀發(fā)生率明顯高于普通人群和普通護理人員,且其抑郁發(fā)生率明顯高于普外科病房護士;而急診、院前急診門診和小兒急診科的護士較一般護理人員的心理健康水平低,護士更容易表現為人際關系敏感、軀體化、焦慮、強迫、敵對等。ICU護士具有更多的應激源,其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常模,低于普通內科護士,分析原因其相關性較大的不是工作量及時間分配的問題,而是管理及人際關系,護理專業(yè)價值體現及工作內容等方面的問題_2。而艾滋病病區(qū)護士抑郁和焦慮評分均值也明顯高于國內常模,造成艾滋病病區(qū)護士抑郁和焦慮的主要因素依次為:對艾滋病預后不良和傳染性的恐懼,擔心職業(yè)暴露,護理難度大,家庭和社會支持理解不夠。不同性質醫(yī)院間護士的心理健康狀況也存在差異。張麗對烏魯木齊市2所三級甲等醫(yī)院護士整群抽樣的調查顯示,綜合醫(yī)院護士較腫瘤醫(yī)院護士心理問題更為突出,綜合醫(yī)院護士的心理問題表現為強迫、抑郁、焦慮,腫瘤醫(yī)院護士表現為強迫和恐怖。其原因可能為綜合醫(yī)院較腫瘤醫(yī)院患者病情復雜,病程變化快、危重患者相對較多、護士與患者及其家屬之間的矛盾較為突出,心理壓力大;而腫瘤醫(yī)院患者病情相對單一,家屬對患者的病情變化及死亡有心理準備,相對緩解了護士的心理壓力。
2.5應激狀態(tài)下護士心理健康水平應激是個體察覺環(huán)境刺激對生理、心理及社會系統過重負擔時的整體現象,所引起的反應可以是適應或適應不良。現代認知心理應激理論認為,應對方式作為應激與心身健康的中介變量影響著個體心理健康水平,在嚴重應激狀態(tài)下護士心理健康水平發(fā)生異常。在突發(fā)SARS疫情期間,發(fā)熱門診護士SCL一90各因子得分高于普通病房護士及常模,其中軀體化、精神病性、抑郁、恐怖、偏執(zhí)、人際關系、焦慮、強迫等均有顯著差異,可能與SARS疾病的特殊性、復雜多變的工作環(huán)境、超負荷的工作狀態(tài)、角色沖突等因素相關。近年來,隨著人們健康觀念的轉變,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期望值越來越高,其維權意識不斷增強,使得護患糾紛呈上升趨勢。魏麗麗等研究發(fā)現護患糾紛事件中,護士SCL一90的9個因子得分及總均分均顯著高于常模,其心理健康狀況較一般人群低;其中護士SCL一90各因子與消極應對方式均呈顯著正相關,人際關系、抑郁、焦慮、敵對、恐怖5個因子與積極應對方式呈顯著負相關,除偏執(zhí)、精神病性外,均與社會支持量表(SSRS)的4個因子呈顯著負相關。護士心理健康狀況除了與心理應激源的大小有關以外,還受個體應對方式的影響],不成熟型和混合型應對方式會加重應激反應,采用此應對方式的護士心理健康水平較成熟型應對方式者低。
2.6不同人格特質護士心理健康水平的差異性格是一個人持久的、相對穩(wěn)定的行為特點和行為傾向,也就是說每個人在應對時依其性格特征以習慣化的方式來面對出現的問題。不同性格類型的人在環(huán)境應激中所采取的應對方式不同,護士的人格特征會影響護士對壓力的感受,焦慮程度高的護士感受的壓力更大,A型人格作為壓力作用于人的重要中介變量與護士的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關。A型人格的醫(yī)護人員工作滿意度低,心理健康水平差。鄒志方等研究發(fā)現,A型性格護士SCL一90總均分和其余9個因子均分均高于對照組護士和全國常模,陽性心理癥狀檢出率為54.8,主要分布在敵對、人際關系敏感、抑郁、強迫、偏執(zhí)、焦慮;且A型性格護士的不良心理作用超過了專業(yè)訓練對心理的調適作用,其可能起到緊張“增敏”作用,故對緊張較敏感,在緊張源作用下其心理健康水平較低。而A型人格的人恰好可以成為促進各項事業(yè)積極發(fā)展的中堅力量,因此管理者在進行人力資源管理時需要幫助護士充分了解自己的人格特征,做到揚長避短非常重要。
2.7護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及不同性別護士心理健康水平的差異隨著護理教育事業(yè)的飛速發(fā)展,高等護理教育已經成為現代護理教育的主要培養(yǎng)目標,高護生作為未來護理事業(yè)的主流力量,其在校期間的心理健康水平勢必會影響護士角色適應過程,從而影響護理質量甚至護理事業(yè)發(fā)展的穩(wěn)定。有研究顯示,高護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國常模,體現出一些消極的人格特質,如合群性差,聰慧性低,情緒不穩(wěn)定,缺乏恒心,世故,保守,緊張激動,好強固執(zhí),多疑,憂慮,自持等,在應激事件面前常傾向于采取不成熟防御方式和過多的進行掩飾,導致心理健康水平下降。在1份有關不同學歷層次臨床護生的調查中顯示_l3,大專與本科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明顯差異,本科護生學制5年,畢業(yè)時年齡較大,相對于整體工作年齡較小的護士群體來說其自我調節(jié)能力及適應環(huán)境能力反而較大專生差,明顯存在一定程度的專業(yè)心理矛盾。此外,隨著醫(yī)學科學的不斷發(fā)展,在校男護生和臨床男護士的人數也越來越多,有研究表明女護士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護士,這可能與兩性之間的生理差異和社會差異有關。
學習班的內容主要有講義授課和論文交流分兩大部分,講義共有10個課目,如精神病護理學進展;睡眠中危急狀況的識別與護理;精神(心理)護理文書相關問題;護士身心健康的維護;護理科研中的科研——選題技巧等內容。
通過學習,使我受益匪淺,簡述如下:
一、精神病護理學進展。國際精神病與精神衛(wèi)生護理聯盟關于約束、隔離精神病患者的原則。
1、ispn認為患者有權保持尊嚴、獲得關愛、高質量的護理。注冊護士應提倡和保護患者的權利;任何精神衛(wèi)生機構應將患者權利以通俗懂的語言置于顯著的地位。
2、應有合格專業(yè)護士,實行24小時責任制護理。ispn認為約束與隔離只有在其他手段無效、無法保證安全的緊急情況下使用。
3、所有患者在病程中應接受全面評估,包括生物學因素、環(huán)境因素及行為方面、評估發(fā)育水平,既往精神創(chuàng)傷史,共患疾病,基礎行為水平。
4、提倡依靠環(huán)境,設施盡可能保證安全及減少約束。
5、護士應接受行為評估,各年齡段用藥,安全監(jiān)控等專業(yè)培訓,應接受對攻擊行為評估和干預的培訓,如癥狀的識別,語言干預技巧,選擇最小約束的思考策略。
6、需完善制度及機構對工作人員涉及攻擊的反應。
8、資深注冊護士是最佳再評估人,可以觀察記錄患者的日常行為試行解除約束后評估。
9、約束時不得遮擋患者面部,不得單獨約束或隔離兒童,被約束的患者至少每2小時應活動其身體,必須提供給飲水,解便及測量生命體征。
10、有內外科疾病的患者應盡可能用其他手段代替約束以策安全,約束后1小時內必須告知醫(yī)師或執(zhí)業(yè)護士。
11、約束或隔離的決定應即刻通知家屬,應予書面通知,不應以約束為理由阻止家屬訪視?;颊呒凹覍俸献髦贫ㄖ委熥o理計劃,治療護理計劃是否正規(guī)、是否適合患者特點應受到監(jiān)控。
12、使用約束或隔離時護士應接受患者的詢問及給予清楚明白的解釋。益處:促進對癥狀的認識、促進解決問題、提高沖突解決技巧,可減少約束對患者的負性心理體驗。
13、精神衛(wèi)生機構應收集約束,隔離的效果資料,以幫助改進有關指南,需要在循證基礎上研究約束,隔離的有效性。
14、應警覺掩蓋之下的“零容忍”規(guī)則,這將造成很多副作用及意外。
二、睡眠中危急狀況的識別與護理
怎樣看病人睡覺?
護理要點:
1、對所有病人的身體狀況、病情、主要用藥都要有一定了解,對睡眠過程中有可能發(fā)生的緊急情況有預感性。
2、重視對睡眠的觀察:“窗口”,有無主觀性失眠、有無打鼾及鼾聲特點、有無表情和動作異常等;
3、與醫(yī)生做好溝通,及時反應病情變化、“清醒”地執(zhí)行醫(yī)囑;
4、重點病人的護理:睡姿、防護、觀察生命體征和引流搐等;
2、做好解釋、安慰和心里支持工作;
3、重視自身的睡眠;勿誤導患者。
三、護理文書相關問題中的病情記錄常見缺陷
欠準確:如;護理記錄為“發(fā)現患者呼吸困難,要求吸煙,在大廳行走?!贬t(yī)生記錄:“患者自訴呼吸困難,要求護士給煙抽就好,未見呼吸急速,缺氧表現”;
欠具體:如護理記錄為“已認真檢測心率、心律”,但沒有具體的心率值和心跳節(jié)律的記錄。
用詞不當:如“未見抽搐行為”?!扒榫w不協調”。
抄襲檢查結果沒有護理意義:有時還抄錯,例如:心電圖報告非特意性st—t異常,護士寫成“特意性st—t異?!薄?/p>
語句組織欠妥,造成錯誤意思:“仍有飲酒欲望,按醫(yī)囑予凱西來利血生,沙肝醇等藥治療”。
欠全面:記錄中有防壓瘡護理,但沒有寫皮膚情況。
病情觀察無連慣性:例如;一些藥物不良反映、腹痛、咽痛等情況,無跟蹤記錄。
護理措施不徹實際:例如“四肢肌張力高,已矚病者放松”?;颊弑忝貙懀骸安毝囡嬎?,建議改為“督促病人多喝開水,或矚陪護予多喂開水”。
自暴濫用約束:例如:“病者主訴沒有不適,已告知醫(yī)生,未見三防行為,按醫(yī)囑予2條短帶保護性約束”。保護性約束沒有醫(yī)囑,解除約束后,未停醫(yī)囑。保護性約束病人無跟蹤記錄。
語句欠條理,表達不清楚:例如“三脂偏高,戒糖飲食”。
特殊病情沒有交班:例如:病人空腹血糖2.2mmol/l,沒有交班。
記錄用方言:如:“爛飯”。
在疾病高峰期,護理措施為向病人講解相關精神病知識,不適宜。
護理記錄過期、留空行、字體太小、字體不能辨認、簽名字跡不清。
四、護士身心健康的維護
(一)提高管理者的支持
是影響個人工作滿意度和心里健康最有效的方式。
1、維護護士人才身心健康的基本對策;
(1)制定特殊崗位的人才政策;
(2)推行一線留人的優(yōu)先對策;
(3)解除后顧之憂的保障措施;
(4)維護身心健康的咨詢機構;
(5)提供調控護士人才職業(yè)心態(tài)的良好環(huán)境氛圍。
2、注重護士心理、社會、倫理等方面知識的教育:*
(1)注意提高在職護士,尤其是基層醫(yī)院的社區(qū)保健護士與人溝通的技巧,加強護士心理衛(wèi)生保健知識教育,掌握自我心里調適技巧。
(2)在發(fā)生各種沖突時,找有類似經歷的同事,關心自己的親屬或朋友傾訴,使自己的苦惱得到宣泄、疏導而減輕精神壓力。
(二)護士心理健康自我維護的措施
1、培養(yǎng)樂觀的闊達的人生態(tài)度;
2、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的心理品質;
3、調節(jié)好自己的情緒;
4、創(chuàng)造良好的人際環(huán)境;
5、社會輿論的正確導向;
6、生活中注意勞逸結合。
論文交流部分,有兩篇交流論文使我有深刻的體會,
1、帶教精神科新護士的體會:
由xx市第三人民醫(yī)院臨床擔任護士帶教工作的護士所寫。我也有擔任護士帶教工作,所以對于這篇論文特感興趣,通過論文交流學習,我更加清楚地認識到隨著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人們的壓力也越來越大,精神病的發(fā)病率也隨之增大,因此,擁有一支高素質的精神科護理隊伍顯得越來越重要,而帶好每一名新護士是重要的起點,只有基礎打好了,才會有高素質的人才出現。要把帶教工作做得更好,就要不斷學習,只有不斷提升自我,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才能滿足新護士的各種學習需求。
【關鍵詞】:腰椎間盤突出癥 微創(chuàng)手術 心理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5)03-0145-02
腰椎微創(chuàng)概念的形成是整個醫(yī)學模式的進步,是在“整體”治療觀帶動下產生的。腰椎微創(chuàng)手術更注重病人的心理、社會、生理(疼痛)、精神風貌、生活質量的改善與康復,最大程度體貼病人,減輕病人的痛苦。由于腰椎微創(chuàng)手術的出現及在醫(yī)學領域的廣泛應用是最近十幾年的事,患者對微創(chuàng)手術缺乏正確的認知。產生一系列的心理負擔,從而使患者的心理,生理產生變化進而影響微創(chuàng)手術效果。隨著現代醫(yī)學模式的轉變,心理護理作為現代護理模式的重要組成,已得到普遍認可并廣泛應用于臨床護理實踐[1]。我科通過對100患者進行觀察,并對治療過程中出現的心理問題給予適當的心理疏導,取得滿意效果。
1臨床資料 觀察100例腰椎間盤突出患者。
2存在主要心理問題
2.1緊張、焦慮 80例,占80%,緊張和焦慮是患者最初的情緒變化,產生緊張和焦慮的原因主要有[2]:(1)對微創(chuàng)手術的不了解或期望過高,由于微創(chuàng)手術最近十幾年才廣泛應用于醫(yī)學領域大部分患者對其缺乏認知;(2)對病室的環(huán)境的恐懼心理,由于自身病痛的折磨以及對醫(yī)院環(huán)境的陌生使患者產生緊張焦慮的情緒(3)對醫(yī)護人員的信任不足,有些患者反復多次就診無法徹底消除疾病,使患者對醫(yī)護人員缺乏信心。過度緊張,焦慮可使交感神經興奮引起血壓升高,心率加快,身體免疫功能下降從而降低手術的耐受力[3]。
2.2疼痛 64例,64%,微創(chuàng)手術出血少,創(chuàng)面小,但也屬于開放性治療手段[4],部分患者會出現輕微疼痛,尤其對疼痛較敏感的患者,希望術中注射大劑量的麻藥以減輕疼痛。
2.3抑郁20例,20%,產生憂郁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還是患者擔心術后愈后不好影響正常的工作生活,如部分腰椎間盤突出癥術后患者,由于手術在脊椎患者擔心手術過程中損害血管,神經造成肢體活動受限,生活能力受到影響;經濟問題,因病致貧,主要表現為憂愁、多慮情緒極不穩(wěn)定。
護理措施:
微創(chuàng)手術患者心理護理措施越早實施越好?;颊呷朐航釉\護士態(tài)度和藹,熱情,向患者介紹院內環(huán)境,幫助患者減輕寂寞焦慮心理,良好的護患溝通可以增強患者對義務人員的信任感。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腰椎微創(chuàng)手術患者介紹微創(chuàng)手術的必要性,可靠性,術前注意事項及需要患者的配合[5]。對情緒過分緊張的患者,建議醫(yī)生給鎮(zhèn)靜劑;對于擔心經濟的患者,應向患者說明:您的擔心我們會認真考慮,會根據您的經濟狀況,控制高費用物品的使用,請您放心。送患者進入手術室后,與手術室護士做好交接工作,解答患者的疑問;擔心疼痛的患者,向患者解釋手術是在充分麻醉、安全、無痛的情況下進行的。微創(chuàng)手術出血少,創(chuàng)面小,手術時間短,麻醉師會根據手術需要輔助用鎮(zhèn)靜藥。同時,手術過程中,與手術無關人員不得進入手術間內,醫(yī)護人員的言行要嚴謹有禮,術中術后不談與手術無關且引起患者猜忌的話題。情緒過度緊張患者應囑手術室護士應密切觀察病人反應,做到安慰和細心相結合,尊重、理解、體諒他們,盡量避免不良情緒的產生[6]。
結論:心理護理是現代護理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腰椎微創(chuàng)手術患者的心理疏導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適當的心理疏導不僅能增加患者對醫(yī)護人員的信任,消除患者緊張焦慮的情緒,對促進患者康復的有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閆柏令 心里護理在整體護理中的重要性[期刊論文]-《中華中西醫(yī)雜志》2008年(7)
[2]劉賢英 擇期手術病人術前護理研究[期刊論文]-《中華中西醫(yī)雜志》2008年(7)
[3]紀之花 心理干預用于外科手術患者術前護理效果觀察[期刊論文]-《中國現代醫(yī)藥雜志》2013年第2期
[4]劉憲義 微創(chuàng)TLIF手術手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期刊論文]-《中國骨腫瘤骨病》2011年1期
心因性牙痛臨床治療研究 雷萬文,吳洪軍,Lei Wanwen,Wu Hongjun
對普通高校田徑訓練運動損傷的調查研究 陳華,Chen Hua
普通高中學生孤獨、焦慮、抑郁狀況比較研究 魏俊彪,Wei Junbiao
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分析 肖紅,侯云,Xiao Hong,Hou Yun
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兒心理干預研究 符忠佩,張建江,Fu Zhongpei,Zhang Jianjiang
心理因素對青少年錯頜畸形治療的影響 趙永麗,王桂霞,李六一,Zhao Yongli,Wang Guixia,LI Liuyi
靜脈滴注硝普鈉致患者休克1例 劉玉蘭
34例海洛因依賴者伴抗焦慮藥物有害使用者臨床分析 王建平
情感障礙伴軀體癥狀認知與治療 崔兆元
肺部孤立性腫塊的CT診斷及鑒別診斷 李宏
米非司酮聯合甲氨喋呤治療非破裂型輸卵管妊娠43例分析 馮相珍
烏拉地爾治療高血壓急癥療效評價 謝丹
繼發(fā)性高血壓誤診22例分析 李曉燕
心衰合劑治療心力衰竭38例對照分析 段宇峰,段暉
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間自殺行為20例分析 任敬橋,易艷霞
104例海洛因依賴者復吸原因分析 劉偉,介吉華,郭本玉
精神分裂癥慢性期患者的住院依賴 閆宏峰,姜珺,劉杰,葛桂杰,劉世紅
電腦治療在精神康復科的應用 薛殿凱,李愛平,曹紅
論抗精神病藥進展的哲學思考 呂路線,宋學琴
精神科住院患者陪護與醫(yī)療糾紛 李艷芬,呂東苗,任巧云
精神科健康教育難點分析 郭子英,趙秋菊
醫(yī)學論文寫作技巧(一)概述 呂應春
小劑量舒必利致竇性心動過緩1例 孫秀玲,周德潔,王善松
精神疾病的康復教育及護理指導 鄭勤
誤診引起防衛(wèi)性應對分析 段曉霞,郭鳳英,宋俊英
門診神經癥患者的心理護理 李建豐,劉付敏
兒童情緒障礙的臨床護理 劉敏,朱洪英,田勁蘭
服毒自殺患者的心理分析與護理 曹楠
顱腦損傷后精神障礙的司法精神病鑒定 楊春,甘景梨,巴華杰,牛峰
抗抑郁藥物的作用特點與臨床應用 黃素培,蔣立新,王來海
影響門診抑郁癥患者依從性的相關因素 陳福新,趙振聲,秦紅群
兒童虐待與精神衛(wèi)生 楊世昌,張亞林
論精神衛(wèi)生立法 李在科
失眠癥患者個性特征及相關障礙研究 周剛柱,陳茹,Zhou Gangzhu,Chen ru
大學生人際信任與抑郁的相關研究 徐本華,龐彥翔,Xu Benhua,Pang Yanxiang
中等護理專業(yè)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與述情障礙 韓岱,謝思思,董毅,穆菁菁,熊祖?zhèn)?/p>
護理本科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分析 靳永萍,張紅,闞春梅,陶志敏
乳腺癌患者術后心理調查與行為干預 張靜,張紅云,Zhang jing,Zhang Hongyuen
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質量與心理健康水平相關研究 孟天宇,郭華,郭平,Meng Tianyu,Guo Hua,Guo Ping
不同妊娠期女性心理衛(wèi)生狀況調查 張長軍,王振英,范茂林,劉康洪
交通事故中腦外傷性精神障礙法醫(yī)學鑒定 張曉莉,夏海森,郁道鵬,王建華,馬曙輝
二項必選數字記憶測驗對偽裝病人的鑒別(附164例分析) 譚友果,甘枝勤,郭君華,劉成文,陳茂娟
既往精神狀況調查資料與司法鑒定醫(yī)學結論的關系 李植榮,高鎮(zhèn)松
綜合康復治療腦卒中偏癱的療效探討 劉愛花
輸液泵持續(xù)靜滴鈣劑治療嬰兒手足搐搦癥24例療效觀察 姚亞民,黃杰
駐馬店市中學生應激狀況調查分析 趙福濤,徐淑敏,郭華
神經癥患者的攻擊行為 樊旭升
陽痿的中醫(yī)辨證治療及心理治療 王進,彭玉生
急診科64例自殺者特征及原因分析 易天軍,劉繼強,孫翼,張貴金,袁勇貴
癔癥伴發(fā)自殺行為2例報告 楊鎮(zhèn)濤,熊婭芹
人格解體神經癥1例報告 張迎鋒,楊鎮(zhèn)濤
小劑量碳酸鋰致鋰鹽中毒1例 劉銘濤,趙汝銘
精神分裂癥患者陰性癥狀的心理需求及心理護理對策 于俠
精神疾病合并糖尿病的相關因素分析與護理對策 陳麗輝,陳靜芳,莊希航
40例阿爾采默病的精神癥狀及護理對策 陳全花,婁百玉,趙敏
青少年強迫癥的行為干預和心理護理 胡延華,張建華,劉敏
32例精神障礙患者噎食引起窒息的急救與護理 余潔,王根賢,丁大平
腦血管病患者的心理分析與心理干預 邵經濟
麥克利蘭的"成就激勵"理論與醫(yī)院人員管理 杜文英
對加強醫(yī)院檔案管理工作的思考 魏森,劉玉堂,張貴新
增液承氣湯加減治療抗精神病藥物引起的便秘 崔中芹
精神分裂癥細胞因子的網絡作用 劉素芳,賈福軍
防治高血壓應重視綜合措施 武亞峰,馮彩云,張愛景,白常喜
重提"癔癥是一個陷阱" 張曉琳,李振宇
生活事件對巡警心理健康的影響 郭錦滔,鄧文,吳穗玲,吳慶豐,容倩華,劉素芳
海洛因依賴者脫毒期間SCL-90動態(tài)觀察 焦淑芬,Jiao Shufeng
心理干預對2型糖尿病伴發(fā)抑郁患者的影響 杜瑋,張琴,張子菊,Du Wei,Zhang Qin,Zhang Ziju
民事行為能力司法精神醫(yī)學鑒定 張曉莉,夏海森,Zhang Xiaoli,Xia Haisen
294例兇殺案司法精神醫(yī)學鑒定 李文華,Li Wenhua
民事案件與刑事案件司法精神醫(yī)學鑒定 楊建章,郭振宇,朱玉星,郭華
精神科護士睡眠質量調查分析 張莉,郭平
帕羅西汀對卒中后抑郁及神經功能的影響 崔光琴,李紅
早期干預對卒中后抑郁的影響 馬曉紅,李浩紅
西酞普蘭與氟西汀治療抑郁障礙對照研究 李新峰,劉志業(yè),張英
精神分裂癥患者不同病程的健康教育 宋新勤,賈金鼎,王繼紅
復方丹參聯合硫酸鎂治療幼兒毛細支氣管炎合并心衰療效分析 李傳雷
機械通氣導致呼吸機相關性肺炎41例分析 劉緒歌
654-2治療產婦分娩宮頸水腫的臨床觀察 李春玲
大學生擇業(yè)心理問題分析及對策 孟勇
26例酒精性腦病患者相關因素分析 呂紅霞,董予,張秀麗
老年期血管性抑郁與其他抑郁障礙比較分析 沈建紅
影響精神科護理人員健康因素分析與對策 馬效芝,胡建民,鄧紅欣
綜合干預治療血管神經性頭痛療效分析 周朝當
醫(yī)護人員情緒的調節(jié) 蔣玉萍,林素華
利培酮對女性精神分裂癥患者月經的影響 辛春東
驚恐障礙誤診為冠心病38例分析 陳娓,桂立輝,婁百玉
側方入路拔除術治療埋伏智齒 魏選輝,姜興功,劉海濤
微型鈦板內固定術治療下頜骨折 姜興功
賽萊樂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療效觀察 李紅星,李梅香
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礙58例臨床分析 葛桂杰,劉杰,袁崇友,閆宏鋒,姜珺
將危機干預內容引入精神醫(yī)學教學 張亞林,郭果毅,楊世昌
指導眼科年輕護士開展健康教育方法的探討 張銀萍
精神科醫(yī)生必須練好基本功 張連舫,吳化民
感覺、運動和情感的功能穩(wěn)定性假說 喻東山
微創(chuàng)顱內血腫穿刺引流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護理 周文霞,溫永枝
青少年社交焦慮障礙的治療現狀 龔銀清,楊世昌
生物反饋在精神醫(yī)學中的應用進展 劉知源,周小東
關鍵詞:精神科 孕期護士 危險因素 防護
精神科護士由于工作的環(huán)境和服務對象的特殊性,除了有與綜合醫(yī)院普通護士相同的職業(yè)危險因素如化學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和社會心理因素所致的職業(yè)傷害外更為嚴重的是他們每天都要面對這些有奇思怪想念頭的特殊群體(精神病患者),工作風險性大,精神常常處于高度緊張狀態(tài)。這些職業(yè)危險因素均對女性生殖健康、孕期安全構成了嚴重的威脅,其程度已經成為女性職業(yè)衛(wèi)生研究的焦點之一[1]。因此,做好精神科護士懷孕期間的健康防護將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 精神科孕期護士的職業(yè)危險因素
1.1 生物性危險因素 主要指傳染性疾病的危害,精神科收治的各種類型的病人中(其中包括由110送入院的社會流浪精神病人),除有豐富的精神癥狀外,有可能還同時伴有軀體疾病及傳染性疾病,如:乙肝、丙肝、淋病、艾滋病和肺結核等,由于病人缺乏主訴和自知力,加之對入院檢查不配合,經常是被直接送入病房。其個人衛(wèi)生、飲食、大小便、各種治療護理措施的落實全部由護士來承擔,因此,對有可能伴有傳染性疾病或處于傳染病潛伏期又沒有自理能力的精神病患者實施全補償系統護理,是導致護士發(fā)生職業(yè)性傳播性疾病的高危因素之一。而一旦孕期護士被感染后,部分病菌可在胎盤上形成病灶,破壞絨毛結構,從而感染胎兒[2]。
1.2 化學性危險因素 化學消毒法是目前精神科常見的消毒方法。含氯消毒劑、戊二醛、環(huán)氧乙烷、酒精、碘酒等常用于病室地面、墻壁、桌面、空氣消毒,這些消毒液均為揮發(fā)性的物質,對皮膚黏膜、眼睛、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長期接觸可影響人體的免疫系統、生殖和發(fā)育,其中很多化學物質均可通過胎盤進入胎兒循環(huán),導致胎兒死亡、先天性發(fā)育異常、功能失調、生長遲緩或者器官功能變化等。另外在精神科男病房,護士經常置身于病人抽煙的環(huán)境中,容易引發(fā)呼吸系統疾病而影響到胎兒。
1.3物理學危險因素 主要是工作中頻繁接觸紫外線,放射線的照射。前者用于空氣消毒,對護士眼睛、皮膚有損害。護士全程陪送病人接受拍片透視等檢查(包括進入X線檢測室),會導致人體粒細胞減少癥。放射線是絕對的致畸因子,在胚胎發(fā)育的易感期接受放射線可引起胎兒畸形、死亡等。
1.4心理、社會性危險因素
1.4.1 由于精神科護士的服務對象具有特殊性,癥狀會給患者帶來不同程度的社會功能損害,且癥狀一旦出現,難以通過轉移消失[3]。因此護士對患者的突發(fā)行為有時難于預測與防范。易在工作中受到各種軀體傷害,包括遭踢、打、撕、拉、扭和咬傷。有的傷勢頗為嚴重,除出血、皮肉組織損傷外,有的傷及臟器也有造成骨折等。精神科孕期護士在護理這些特殊群體時無法避免有受到暴力傷害的可能,而增加流產和早產發(fā)生的機率。另外,因精神病房一般不設家屬陪護,護士單獨為身體肥胖,體型高大而粗壯的病人實施生活護理和??谱o理時容易引起腰酸背痛,體力不支等因數,也是造成流產和早產發(fā)生的原因之一。
1.4.2 精神科護士是與患者接觸最密切的人,無時無刻不處在危險地環(huán)境中。有的護士雖未遭到外傷攻擊,但在患者突發(fā)事件如自殺、外跑、沖動發(fā)生后產生了巨大的精神壓力與創(chuàng)傷性記憶,造成其精神上的傷害。從而造成恐懼、緊張、焦慮等負性情緒堆積,對胎兒生長發(fā)育產生不良作用。
1.4.3 由于精神病人具有病程長,預后差,易反復的特殊性,有些家屬不能理解正確認識和接受,對短期住院效果的期望值較高,一旦病情難于控制或再次復發(fā),常常會把不滿情緒發(fā)泄到護士身上,使護士無辜受到傷害。這造成護士信心不足、內疚、自我懷疑等心理問題,對孕期護士而言不良情緒會影響胎兒健康發(fā)育。
2 防護措施
2.1 加強職業(yè)安全教育 醫(yī)院管理部門因考慮對準備懷孕或正處于懷孕階段的護士制定一套孕期防護健康教育計劃,并定期培訓,使目標群體了解精神科職業(yè)健康危險因素,避免或減少接觸這些危險因素,確保妊娠期間的安全和胎兒的健康。醫(yī)院應積極推廣使用自毀型注射器等更為安全的護理新技術。對于因精神患者沖動造成的軀體傷害,應在??谱o理中明確規(guī)定如何防范和應對沖動、意外患者,并重在培訓護士嚴格執(zhí)行,以盡可能地降低護患雙方的傷害。
2.2 合理安排工作流程和制度建設
2.2.1 根據不同孕期調整護士的工作崗位和工作方式 由于孕早期的流產發(fā)生率相對較高,同時孕期護士本身對懷孕認識的不足,護理排班時應注意避開與患者接觸較多的崗位,特別是安置精神癥狀尚未得到控制的病人的一級病房,以減少孕期護士發(fā)生被攻擊的可能。另外孕中期由于生理狀態(tài)的巨大改變,護士需要避免過度彎腰等工作姿勢,運用節(jié)力技巧減少孕期并發(fā)癥。
2.2.2 避免接觸對妊娠有傷害的消毒劑、藥物、放射線和噪聲等,對高??剖壹訌姽芾?,改善工作環(huán)境。實施妊娠期間用藥安全分級制度,建立孕期護士科室崗位的風險分級,有助于安排孕期護士工作,減少健康職業(yè)傷害,提高孕期護士及胎兒的安全。
2.2.3 提倡單位為工作在臨床一線的護士購買職業(yè)性損傷保險。醫(yī)院應根據《勞動法》規(guī)定,對聘用護士辦理醫(yī)療保險、養(yǎng)老保險、完善聘用機制,使精神科孕期護士具安全感和歸屬感[4]。
2.3 加強病房建設提供安全的工作環(huán)境 傳統的精神科病房與綜合科病房有較大差異,病房為車廂室,其他區(qū)域各為獨立。夜班,中班值班時,由于人手少病房多,針對這一缺點,應對病房進行安全整修。將護士站與患者的休息、活動場所設立在一起,并設有病房的監(jiān)控系統,以利隨時觀察患者,提高安全系數。定期檢查門窗是否牢靠,排除安全隱患,將病房安全落到實處。
2.4 開展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 孕期護士的焦慮主要表現在心理生理兩個方面,生理上可表現為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可出現軀體癥狀,如頭暈、胸悶、出汗等。在心理上精神科護士在護理工作中遇到特殊狀態(tài)的重大刺激及沖擊極為有害的。這可能會導致流產、早產風險的增加。護理管理者應充分認識護士在孕期這一特殊階段的心理壓力源,從制度與管理模式上關愛這一特殊群體。建立專家支持系統,由具備一定專業(yè)水平的心 理科、婦產科、新生兒科、營養(yǎng)科人員組成的團隊對精神科孕期護士進行相關知識培訓,使孕期護士掌握心理健康自評、篩查和心理調節(jié),預防不良心理反應的發(fā)生和進展。
3 小結
精神科孕期護士面臨很多的職業(yè)健康危險因素,這些不利的因素對胎兒、母體及妊娠過程都產生了諸多不良影響。通過加強職業(yè)安全教育、病房安全建設、合理排班、開展人文關懷及心理輔導,可進一步提高精神科孕期護士的孕期安全。基于目前的體制原因,護理人員編制往往相對不足,不可能完全滿足孕期護理人員工作安排,護理人員有時非常無奈,只能通過請病假來進行自我保護,從而更加造成護理人員的短缺。因此提高孕期護士的妊娠安全需要管理部門、護理教育、器材生產和護理人員本身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任重道遠。
【參考文獻】
?[1]黃愛群.紡織廠工效學因素與女性生殖健康的流行病學研究.合肥:安徽醫(yī)科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1.
[2]曾雨,孕前準備與優(yōu)生[M].北京: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2006:1102129.
【關鍵詞】胎兒異常;孕產婦;心理護理
1 一般資料
選擇2007年1月至2009年3月,在我院產科因胎兒異常住院行終止妊娠的526例孕婦進行胎兒異常影響因素知識綜合問卷調查。了解孕婦對本次懷孕不良結局的心理影響、優(yōu)生知識的認識及健康指導的需求[2]。采取一對一向孕婦及其家屬解釋調查的目的、意義,為孕婦提供最佳的心理支持,同時進行心理疏導,消除孕婦的后顧之憂。在526例患者中,有效調查人數499例,調查有效率94.87%。
2 方法
建立孕婦檔案內容包括:孕婦姓名、年齡、孕產史、畸形史、妊娠周數、孕婦一般心理狀態(tài)、家屬聯系方式等。護士隨時和孕婦家屬保持聯系,并將孕婦檔案放于醫(yī)療組、護理組、產房組各1份。醫(yī)生、護士、助產士熟悉每個孕婦相關情況,對住院妊娠的526例孕婦,接診時醫(yī)務人員根據孕婦檔案資料,針對不同患者,結合臨床檢查情況,有針對性地分別做好心理護理計劃。保護孕婦隱私,選擇合適的治療及分娩方式,密切觀察產程進展。產時及產后及時對孕產婦心理支持,進行心理疏導,使其平安度過分娩期、產褥期,消除孕產婦的后顧之憂。
3 結果
調查有效人數499例中。年齡18~39歲。既往無不良孕產史417例(83.57%)、其中初產婦297例(71.22%)、經產婦120例(28.78%)。既往有不良孕產史82例(16.43%)、其中初產婦46例(56.10%)、經產婦36例(43.90%),調查結果表明:孕婦因懷孕不良結局而出現各種心理變化,孕婦各種心理變化有單獨出現和多種變化同時出現,以舍不得失去胎兒占82.77%、擔心手術給身體造成不良后果占80.76%、擔心以后妊娠再次發(fā)生胎兒不正常占79.75%、擔心以后難以再次懷孕占72.74%等最常見,而心理多種變化同時出現及心理壓力較大的是多次懷孕不良結局孕婦。
4 護理
根據上述調查結果可知心理因素對孕婦的康復具有重要的影響,我們針對孕婦不同心理表現而制定相應的心理護理計劃。醫(yī)務人員以同情、關心、體貼、安慰等給予心理支持。具體做法如下。
4.1 入院時護理 凡因在產檢時發(fā)現本次懷孕不良結局(難免流產、稽留流產、習慣性流產、胎兒先天畸形及死胎)等的孕產婦在心理上都發(fā)生巨大的變化,因舍不得失去胎兒、害怕疼痛而出現不同程度焦慮、恐懼及緊張心理。產婦入院后,熱情接待,微笑服務,盡可能為其創(chuàng)造優(yōu)良住院環(huán)境,運用科學的方法,充分發(fā)揮語言溝通技巧,取得患者的信任。用尊重的態(tài)度和平等口吻與之交談,在交談中了解患者孕產史及生育史的同時觀察患者心理變化,在掌握患者資料的同時了解患者心理活動情況,修訂護理計劃。達到護理目標[3]。
4.2 產時護理 分娩是胎兒與母體分離的過程,是一種自然的生理現象,無論初產婦或經產婦,無論文化程度高低和性格特征,均存在恐懼緊張心理。資料顯示80.76%孕婦擔心手術給身體造成不良后果,72.74%孕婦擔心以后難以再次懷孕,65.73%害怕疼痛,79.75%擔心以后妊娠再次發(fā)生胎兒不正常。在孕婦進入產房分娩時,助產人員要熟悉每個孕婦相關情況,根據孕婦檔案,結合臨床檢查情況,給孕婦做好心理疏導,保護好孕婦隱私。由于孕婦沒有正常分娩那種即將做母親愉快幸福的感覺,而即將分娩的是一個先天畸形兒或死胎,恐懼及緊張心理加劇,疼痛加劇,出現怕痛大聲呼叫,不合作等,助產士以同情、關心、體貼、安慰、鼓勵等給予心理支持,使其順利度過分娩期。為避免過度刺激而增加產后出血量,產婦分娩后不立即告知嬰兒的性別、畸形等情況,通過心理疏導使患者接受事實。并在交談中暗示產婦不要親自看娩出的胎兒,以免留下心理陰影。產后注意產婦生命體征及宮縮情況。
4.3 產后護理及出院指導 產后提供個性化護理,有184例(36.87%)希望醫(yī)務人員能為其保守秘密,產休區(qū)護士在產婦接回病房時根據產婦檔案,針對個案做好心理疏導,有條件時安置單間病房,最大程度地保護產婦隱私,也可避免產婦觸景生情而受刺激。并繼續(xù)給予關心、體貼、安慰的心理支持,并通過心理疏導使患者盡快消除不良孕產史對其影響。護士多巡視,密切注意產婦生命體征及宮縮情況。注意陰血情況,指導產婦注意外陰清潔,預防產后感染,促進身心的康復。出院時產婦及家人都希望聽取醫(yī)生、護士關于優(yōu)生優(yōu)育的指導,護士應將住院時的檔案、資料整理后轉至產前診斷門診并與門診醫(yī)生一起分析本次不良妊娠的相關因素,共同對產婦追蹤、指導。告知產婦及家人出生缺陷是由遺傳、環(huán)境、社會、心理、行為等多種危險因素聯合共同作用的結果。而這些危險因素長期影響育齡夫婦的健康狀況,并不是在懷孕時才開始作用。因此,建議患者在下次懷孕前進行多方面的風險因素評估,進行產前優(yōu)生篩查,對一些反復流產或發(fā)生多次胎兒畸形的患者,建議其與丈夫一起去做遺傳咨詢,做各種必要的檢查。若確診有遺傳病或攜帶遺傳病基因時,通過醫(yī)務人員對其進行風險評估,并指導其的生育最佳時機,以健康良好狀態(tài)懷孕。待以后懷孕時,必要時做產前診斷,以明確胎兒是否正常,以降低胎兒出生缺陷機率。
心理護理是整體護理的核心,貫穿于臨床護理的全過程。隨著醫(yī)學模式的轉變,心理護理越來越受到重視。心理因素對產婦的康復具有重要的影響[4]。本研究通過499例分娩異常胎兒孕產婦經過有針對性地按照護理計劃進行有效的心理護理。根據患者不良情緒的不同特點因人而異地進行心理疏導,消除心理障礙,使其順利渡過生理、心理不適期,減少不良因素對孕婦心理健康的影響,促進產婦的康復,達到護理目標。
參 考 文 獻
[1] 鄭修霞.婦產科護理學.北京醫(yī)科大學出版社,2000,(8):83-85.
[2] 蘇艷華,李壽明,韋梅玉.對畸胎妊娠孕產婦的健康教育.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4,21(4B),57-58.
【關鍵詞】 社區(qū);老年人;抑郁;護理
一、社區(qū)老年人抑郁研究狀況
人口老齡化是全球面臨的重要問題,中國不但是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而且是老年人發(fā)展最快的國家。2006年,中國老年人口已達到1.3億,且已每年3%左右的速度遞增。據預測,到2050年將達到4億左右,占總人口的25%。[1]有研究顯示,70%-80%的老年疾病與心理因素有關,而且心理因素對健康的影響越來越突出。[2]各地老年人健康普查表明,無重要器官疾病的健康老年人僅占20-25%。[3]抑郁是老年人常見的心理障礙之一,它已成為老年學研究領域的重要課題,加強社區(qū)老年人抑郁調查研究,對于保障老年人身心健康權益,推動和諧社區(qū)建設,促進社區(qū)醫(yī)療衛(wèi)生事業(yè)發(fā)展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本課題研究旨在了解西安市翠華路社區(qū)老年人抑郁狀況,深入調查分析該社區(qū)老年人抑郁產生的主要根源,為開展社區(qū)老年人抑郁護理提供科學依據。
目前,關于社區(qū)老年人抑郁護理研究狀況,國內外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第一,對社區(qū)老年人抑郁狀況進行調查分析。如李曉巖在《抑郁老年癥的研究進程》一文中指出,抑郁癥是老年人最常見的情緒障礙之一,作為抑郁癥的早期征兆,在我國社區(qū)老年人口中的發(fā)生率大約為15%。[4]又如吳蓉,余躍生等在《都勻市社區(qū)老年人抑郁癥影響因素分析》一文中指出,對都勻市社區(qū)老年人抑郁癥影響因素調查分析顯示,老年人抑郁癥發(fā)生率為50.47%,且受生理、心理、經濟、家庭、社會等諸多因素的綜合影響。[5]
第二,對社區(qū)老年人抑郁的成因調查分析。如國外學者Buckner DM,Wagner E在文章Preventing FrailHealth中說,老年人隨著器官功能的衰退更容易得病。[6]國內調查者認為,老年人的抑郁程度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加。[7]李娟等在《北京城區(qū)老年心理健康狀況及其相關因素分析》中指出,經濟條件差、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抑郁發(fā)生率高于相應組別。[7]
第三,對社區(qū)老年人抑郁護理的需求調查。如李繼坪等在《老年健康現狀與社區(qū)護理需求調查分析》一文指出,對成都市老年人社區(qū)護理需求調查顯示,老年人社區(qū)護理需求占70.1%,其中城市老年人的需求為50.0%,農村需求率為78.9%。[8]老年人主要希望提供家庭訪視服務,部分希望老年公寓服務,既能滿足自己的社會交往需求,又能減輕子女負擔,有利于提高生活質量。
二、研究方法及步驟
采用調查描述方法。調查所得資料主要采取描述性分析、X2檢驗等方法分析。
1、研究對象
采取方便抽樣的方法,在西安市翠華路社區(qū)中年齡≥60歲、行走方便、無認知功能障礙的77位老年人為調查對象。納入標準:(1)≥60歲的老年人;(2)行走方便的老年人;(3)認知功能正常的老年人。排除標準:(1)60歲以下年齡人;(2)臥床不起的老年人;(3認知功能障礙的老年人。
2、研究工具/方法
調查工具:本課題采取調查量表及自制調查表進行調查。調查量表采用老年抑郁量表(the Geriatric Depressions Scale,GDS),它是1982年Brink等人創(chuàng)制的老年抑郁量表(GDS),此量表是專為老年人設置的可以自我評定的抑郁篩查表。GDS以30個條目代表老年抑郁的核心,其不但包含情緒低落、活動減少、易激惹、退縮、痛苦的想法等癥狀,而且包含對過去、現在、將來的消極評價。每個條目都是以選擇題形式作答,要求接受測評者選擇“是”或“否”。30個題目中10條用反序記分(選擇“否”表示抑郁存在),20條用正序記分(選擇“是”表示抑郁存在)。每項表示抑郁的選擇得1分。一般地說,在最高分30分中,得0-10分可視為正常范圍,即無抑郁,11-20分顯示輕度抑郁,21-30分為中重度抑郁。凡GDS在11分及其以上者有抑郁。該量表的內在一致性系數為0.94。研究還采用了自制調查表,表中包括被調查者的一般資料,如性別分類、年齡分段以及文化程度等調查項目。
調查方法:本課題由本人和其他人共同協作完成,采用了自愿填表測評、現場交談等方法。一方面,通過口頭宣傳,張貼通知等措施引導社區(qū)老年人前往老年活動室進行自我填表測評,完成表格者直接將表格交給老年活動室管理人員,沒有完成表格者可將表格帶回家仔細填寫,待完成表格后交給老年活動室管理人員。另一方面,在社區(qū)采取現場調查法,對調查對象說明目的后,按照知情同意,自愿保密及相關倫理原則,一對一交談后請其自行填寫。如果老年人因視力和其它原因不能自行填寫時,由調查者向調查對象逐句讀出問題,根據回答情況予以記錄,當場收回調查問卷。
3、研究步驟
本研究課題分為四個步驟:第一,在指導老師的關心和指導下,確定課題研究方向,大量收集該課題相關研究信息,合理安排研究內容。第二,按照課題方向和課題內容進行課題設計,其包括老年抑郁量表、調查問卷及詢問調查所需要的相關問題。第三,使用調查問卷,開展調查活動。在老年人經常出入的地方張貼通知,要求老年人前往老年活動室自行填表測評。深入社區(qū)不同場所開展調查活動,掌握豐富可靠的感性材料。第四,對獲取的調查問卷相關信息進行加工、整理,分析和綜合調查中涉及到的相關問題,采取現代科學方法得出重要量變關系和數據,為論文寫作鑒定基礎。
三、社區(qū)老年人抑郁護理對策
針對社區(qū)老年人抑郁問題,可從以下方面著力進行護理:
第一,經常主動與老年人交流和溝通。社區(qū)護理人員要建議社區(qū)基層組織想方設法為社區(qū)老年人創(chuàng)造相互交流的機會,積極為老年人構建互動平臺。社區(qū)護理人員要時常了解老年人的思想變化和情緒波動,耐心地與老年人進行廣泛交談,進行思想、語言交流,讓老年人把心中的抑郁傾說出來,然后給予及時開導。成年子女要利用假期時間?;丶铱纯矗儐柪先说纳顮顩r和心理需求,攙扶老人走路,幫助老人做一些他們喜歡的事情,有助于調整老人抑郁情緒。對于一些經濟狀況差的老年人,要耐心開導其不能因為經濟收入低和生活保障缺失產生悲觀抑郁情緒;對于有病的老年人,鼓勵其積極治療。通過與老年人有效的溝通,引導、改善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
第二,鼓勵老年人積極參加文娛活動。豐富多彩的文化娛樂活動有利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社區(qū)護理人員要建議社區(qū)基層組織經常開展多種多樣的老年文化娛樂活動。社區(qū)護士和家人要在日常生活中,鼓勵支持老年人參加各項文娛活動,如老年人演講、書法展覽、下棋、唱歌、跳舞等活動,不斷豐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現在,有許多城市的公園、廣場、人群聚集地都自發(fā)地辦起了多種演唱會,許多老年人積極登臺表演,社區(qū)護士要鼓勵老年人走出社區(qū),多接觸社會,保持與人交流,特別是在不同的活動中廣交朋友,施展才華,體現自己的生命價值。
第三,組織指導老年人加強身心鍛煉。社區(qū)護士要經常給老年病患者提供簡易、感興趣的強體健身活動,如打太極拳、練劍、做氣功、自我按摩等,幫助他們做好心理調整,培養(yǎng)其興趣,使他們在生活中獲得成功體驗和滿足感。對于一些病患者因焦慮、煩躁、心境差而產生睡眠障礙的老年人,在指導安排患者日常生活時,盡量讓他們白天多做些戶外活動,避免其白天臥床休息,如走路、上街、逛公園等,適當增加白天的戶外活動量。同時,社區(qū)護士要教育和鼓勵老年人經常進行思維鍛煉,如背誦詩詞、外文單詞,有條件的老年人可以學習計算機,練鋼琴,加強大腦思維訓練,預防老年癡呆癥。
第四,不斷教給老年人情緒調控方法。社區(qū)護士和家人對于老年抑郁者要多進行自我安慰,讓他們多回憶一些成功的奮斗經歷、出色的工作成績以及值得高興的往事,使其有成就感。對于一些不順心的往事,如失敗的教訓、做錯的事情、重大失誤等,盡量不要去回憶,如果擺脫不了的話,盡量從環(huán)境、機遇等客觀方面尋找原因,不要過多地尋找主觀方面的因素。即使一些失誤無法挽回,也不要過分內疚、自責。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往往喜歡進行橫向比較,用別人的優(yōu)勢和成就來檢查對照自己,也許能激勵青年人積極向上,但對于老年人是不適合的。老年人更應該進行縱向比較,如同自己的過去進行比較,同自己的弱者進行比較,就會使幸福指數越來越高,情緒越來越好。社區(qū)護士應當多給老年人傳授這種比較法,有助于調整老年人的思想情緒。
第五,高度重視、關心和體貼老年人。政府、社會、社區(qū)以及相關醫(yī)護人員都要關注老年群體,高度重視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要根據經濟發(fā)展和物價上漲水平及時調整離退休養(yǎng)老金,不斷增加老年人的經濟收入。要重視加強社區(qū)醫(yī)療保健基礎設施建設,積極發(fā)展社區(qū)醫(yī)療衛(wèi)生事業(yè),配備足夠的社區(qū)護理人員,加強社區(qū)老年人抑郁護理工作。社區(qū)護士要定期對社區(qū)老年人抑郁狀況進行測評,根據測評結果制定相應的護理方案,對于一些突出的問題,要通過多種方式給予心理疏導和護理幫助。社區(qū)護士尤其是老年人的家人,不但要給予老年人特殊的照顧,熱情的關懷,減少其精神刺激,而且要隨時注意患者的心理動態(tài),及時了解老年人的心理問題,特別是要加強對重抑郁者的的監(jiān)護,預防和杜絕一些老年抑郁者因過激行為引發(fā)的突發(fā)事件,確保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
【參考文獻】
[1] 姚建紅.從健康老齡化看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J].老年保健,2000.12.12-14.
[2] 吳振云.北京城區(qū)老年人心理健康狀況及其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2.5.336-338.
[3] 趙婉麗.人口老齡化與社區(qū)護理的發(fā)展[J].中華護理雜志,2000.4.235-236.
[4] 李曉巖.抑郁老年癥的研究進程[J].中國民康醫(yī)學,2006.7.592-593.
關鍵詞:護士長管理理念護理監(jiān)控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1-8801(2012)11-0100-01
隨著社會的進步,醫(yī)學科學的飛速發(fā)展,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醫(yī)學模式也在不斷的轉化之中,醫(yī)療市場競爭日趨激烈,這些都對護理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護理管理的好壞直接影響著醫(yī)院的護理質量,因此管理好一個科室重要,科學管理尤為重要。這就要求護理管理者要有清晰的思路,既要抓住重點也要兼顧細節(jié)。
1樹立正確的管理理念,提升護士品質
既然是護士長,無形中就是榜樣,既然是榜樣就要在各個方面發(fā)揮護士長的先鋒作用,就應當具備一定的先進性、代表性,時常更新知識,樹立良好的個人形象。身體健康、心理健康,每天精神飽滿,信心百倍地置身于工作之中。給大家一種信任感、安全感,創(chuàng)造一種祥和、輕松、愉快的工作的氛圍。護士長要勤于學習、善于思考,跟得上醫(yī)學發(fā)展對護理工作的要求。就是不斷加強自身素養(yǎng)和全面素質提高,以知識指導工作、幫助工作,真正發(fā)揮護士長的核心作用。
為把患者服務的理念延伸和升華,必須加強護士素質教育,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臨床護理工作發(fā)展,全體護士要以質量為核心的管理理念,對護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和要求。工作上雖然分工不同,但又是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彼此間要多聯系、多交流、講原則、重方法,力求做到,共同完成好護理任務。對待傷病員,要給予更多的理解、尊重,讓全程優(yōu)質服務貫穿在整個護理工作中,同時注重彼此間的溝通,多些換位思考,讓護患之間一些不和諧的因素不再存在。
2當好學科帶頭人,配合護理部的工作
護士長必須是一個優(yōu)秀的、全方位的護理能手,思想品德高尚,理論基礎扎實,專業(yè)知識豐富,技術操作過硬。護士長既是組織者又是管理者,就應當扮演好科室?guī)ь^人角色,時刻關注學科發(fā)展新動向,帶領科室人員學習新知識、新理論、新技術。善于發(fā)現總結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科研活動。不但自己積極撰寫論文,還帶動大家、指導大家拿起筆,動手參與論文寫作,集體感受科研的樂趣。對于護理部下達的各項任務指標,正確引導護士以積極的態(tài)度去對待,如理論考試,技術操作及各項比賽,護士長不但給予合理組織安排,還要親自參加,帶頭訓練,比賽中爭取名次。從而更好地發(fā)揮護士長的核心作用。
3明確職責,切實抓好護理監(jiān)控和質量管理
護理工作的好壞,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護士長的核心作用。要發(fā)揮護士長的核心作用,關鍵是給每個人提供良好的充分發(fā)展自己的空間和機會,使護士長成為護士心中可信賴的人。任何護理工作需做到有章可循、有據可依,在醫(yī)院原有制度的基礎上,還需針對科室自身的特點并結合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及工作中不斷出現的新問題制訂相應措施、制度,滿足不同人群、不同任務的需要。從內部規(guī)章制度到標準化、規(guī)范化的工作程序上,進行全面系統的分類和總結,同時狠抓“三基”訓練,修煉內功,使各級人員都能勝任本職崗位,并使科室護理工作流程順暢起來,盡可能避免一切不安全因素的發(fā)生。
護士長時時處處走在前頭,用無聲的語言感化人,用真誠的行動帶動人,模范執(zhí)行各種規(guī)章制度和操作規(guī)程完善制度是前提,貫徹實施是保證,那么加強監(jiān)督力度就是關鍵了,為了確保護理質量的控制,作為護士長在工作中需有重點、有中心、有針對性,分得清主次、輕重,工作中注重采取定期與不定期的跟班、查房,檢查時不流于形式,查出問題進行及時整改,嚴格把好監(jiān)控關。
4營造科室文化,樹立團隊精神
科室文化是科室在長期的醫(yī)療實踐中塑造、培養(yǎng)和提煉而成的精神風貌,反映科室群體對問題的認識、態(tài)度和觀念,規(guī)定了整個科室活動和行為的具體形式。護士長與科室主任同是科室文化建設的領導者、倡導者、實踐者,如果沒有護士長的身體力行、率先垂范,是不可能帶動科室文化建設的,她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著科室的全面建設??剖以谧非蠼洕杖氲耐瑫r,需注重提高人的精神文明素質,在科室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既栓心留人,又創(chuàng)造了物質、精神雙豐收的成績。在工作中加強醫(yī)德醫(yī)風建設、倡導嚴謹的工作作風、優(yōu)化服務流程、協調內外關系,做到互幫互助、互學互促,不斷增加集體凝聚力,樹立團隊精神。
為了能更好的發(fā)揮好護士長核心作用,不僅要有扎實的專業(yè)理論知識、熟練的操作技能,還需具備一定的護理管理經驗、良好的溝通技巧、高度的責任心、較好的組織協調能力,最主要還需身心健康,同時在工作中注重發(fā)揮非權力影響的長遠作用,以自身的德行、能力素質在科室建立起較高的威信,使各項工作更順利地開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