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07 11:58:44
導語:在大學期末用英文總結的撰寫旅程中,學習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條寶貴的路徑,好期刊匯集了九篇優(yōu)秀范文,愿這些內容能夠啟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靈感,引領您探索更多的創(chuàng)作可能。
關鍵詞:雙語教學;分析化學;理性思考;實踐研究
雙語教學,通常意義指要求在非英語專業(yè)(以理工類為主)的大學課程中,在基礎課、專業(yè)基礎課和專業(yè)課方面,有計劃、有步驟、有重點地同時用中文和英文講授某一課程。具體來講是指在教材使用、課堂講授、期末考試等教學環(huán)節(jié)英語和漢語并用的教學活動。
分析化學是一門綜合性課程,涉及無機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生物化學、藥物化學等學科的理論和實驗方法,是學習化學領域相近或者相關學科的基礎課程。同時,分析化學有很強的實用性,是理論與實際密切結合的學科,對于學生樹立準確的量的概念、培養(yǎng)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等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雖然分析化學的研究在近二三十年中已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成就,但長期以來,分析化學課程基本上是沿用傳統(tǒng)的中文教材,教學內容少有變化,且滯后于學科自身的發(fā)展,不利于學生學習和掌握現(xiàn)代分析化學發(fā)展的最新成就和進展。在這種情況下,雙語教學的提出和引入,就是一種大膽的實踐和探索。
一、分析化學雙語教學的理性思考
分析化學雙語教學的理性思考是要闡明在雙語教學中怎樣揚長避短,如何操作,才能使分析化學雙語教學達到雙贏的目的,即專業(yè)、語言兩不誤,質量、效率兩兼顧。
1.教學目標與教學難度
教學目標有兩方面:專業(yè)目標和語言目標。“分析化學”雙語教學首先應定位在分析化學教學,其次才是雙語教學。專業(yè)知識的獲取是主要目的,雙語教學不能以降低專業(yè)要求為代價。專業(yè)教學難度要與母語教學相同或相近。在分析化學雙語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我們要從“人本主義”的精神出發(fā),立足于學校和學生的實際,尤其是學生的實際,要因人而異。
2.教學語言
分析化學雙語教學語言為英、漢兩種語言。在雙語教學的模式中,英文比例的多少是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要克服盲目跟風的現(xiàn)象。語言的使用比例應在保證專業(yè)教學質量的前提下,盡可能地使用英語,不好一概而論。剛開始可以多考慮語言難點的克服,但時間不宜過長。這就像教孩子走路,如果大人老是不撒手,孩子走路就學得慢。漢語這根拐杖用得越久英語語言目標的達成就越晚,使用英語時要力求自然,達到“春風化雨細無聲,此時無聲勝有聲”的境界,這樣有利于學生進入英語的語言環(huán)境。
3.教材選擇
教材的選擇實則是教學內容的選擇。對于雙語教學課,選一本合適的教材極其重要。從原則上講,雙語教學應該使用英文原版各類學科的教材,因為英語和漢語有著兩種完全不同的語言習慣和思維習慣。然而對于原版教材,針對不同學生的英語水準,選擇什么樣的教材版本,這本身就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且引進原版教材又涉及版權以及價格昂貴等問題。筆者以為,分析化學課程的雙語教學最好采用雙語教材。遺憾的是,目前只有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的一本教材,但是這本教材以儀器分析部分內容為主,化學分析只占了其中很少的一部分。因此,中文教材與英文講義相結合不失為一種分析化學雙語教學的好辦法。一般來說,中文教材側重于演繹,即從基本概念、原則或公理出發(fā),通過推理得出結論,而英文原版教材則側重于對問題、方法和結論的比較和歸納。例如華中師范大學等高校編著的《分析化學》(第三版)和Skoog D.A等編寫的Fundamentals of Analy-tical Chemistry(7th),是兩類優(yōu)秀的中、英文教材,盡管兩者在編排體系方面不盡相同,但在基本概念的表達和學科研究動態(tài)方面相得益彰,可以取長補短,互相補充。
4.教學方法
為了保證化學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選擇教學方法時,首先應考慮的是要有利于化學教學,其次要考慮有利于雙語教學。雙語教學中無論采用何種形式進行授課,師生間的互動是必須的,在雙語教學中尤其重要。由于學生對于雙語教學缺乏學習經驗,并受外語水平和專業(yè)知識水平等因素的影響,學習難度大,采取互動式的課堂教學方法,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然而,大班上課難以獲得好的互動效果,采用分組的形式,則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5.課程評價
雙語課程的評價應注意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實現(xiàn)評價方法的多元化。如對語言目標的評價,不僅要看學生的英語考試成績(應試能力),更重要的是看語言能力的提高(應用能力)。雙語教學的起點不能太高,專業(yè)目標和語言目標的達成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尤其是語言目標。因此如果采用考試這種定量的評價方式,評價時間不宜太早,以一學期后的評價為宜。采用平時成績與期末考試相結合的考評方法。平時成績包括作業(yè)成績、平時上課出勤成績。期末考試中、中英文題各占一半,要求用中答。
二、分析化學雙語教學的實踐研究
分析化學雙語教學的平時教學中,始終堅持以中文教材的難度為標準。從期末考試成績分布圖來看,本課程的教學達到了母語分析化學的教學要求和目標。需要說明的是:同級普通班期末試題各類題型50%變成英文題作為雙語班的期末考試試題。圖1為2010級雙語班學生分析化學期末考試成績分布圖。從圖中可以看出,成績分布趨勢大致符合正態(tài)分布。較低分數(60分以下)和較高分數(90分以上)的學生人數都較少,大部分學生的成績都集中在60分到80分之間。
由于我院的《分析化學》是在第三個學期開設,之前沒有開設專業(yè)英語課程,所以筆者在雙語教學的前兩個月,充分估計到學生雙語學習的困難主要在于英語,于是采取了如下措施:英文教材注好生詞的中文意思后再印發(fā)給學生,淡化處理生詞,只要求學生認得、聽懂。不講語法,避免翻譯式教學。之后,筆者采取了課前復習環(huán)節(jié)英文講授,采用主要內容中文講解、最后用英文總結的授課方式。
在學生的作業(yè)、考試中,充分體現(xiàn)了雙語教學的特點。平時作業(yè)中,中、英文題各占一半;期中、期末考試中,亦是如此。
為了對分析化學雙語教學情況及教學效果進行有效評估,我們在學生中進行了問卷調查。統(tǒng)計結果見下表。從雙語教學效果調查的滿意度指標分析看,學生對雙語教學效果的滿意度指標可分為:十分滿意、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等,分別為:39%、46%、12%、3%,說明當前的雙語教學實踐的總體效果基本達到預期的效果。此外,相對于總體雙語教學效果而言,學生對雙語教師專業(yè)知識的滿意度比較高。說明雙語教師有比較扎實的專業(yè)知識,也能夠較好地運用在雙語教學課堂中。但是學生對雙語教師的英語水平,尤其是英語口語水平的滿意度不是十分令人滿意,說明教師的英語口語水平和英語表達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
三、分析化學雙語教學面對的問題
從我們對化學雙語教學的實踐研究及對學生的問卷調查可知,由于現(xiàn)實條件所限,實施雙語教學還面臨許多問題。
1.教師的英語能力
雙語教學對教師的要求不僅專業(yè)要精深,還必須用英語表述專業(yè)知識、解析專業(yè)詞匯、充分理解和運用原版教材。一般專業(yè)教師,要具有一定英語水平,但英語表述能力不足;而英語專業(yè)畢業(yè)的教師,他們的聽、說、讀、寫能力都不錯,卻沒有相關的專業(yè)知識。
2.學生的接受水平
由于學生英語水平參差不齊,尤其是缺乏英語交流的機會,一旦實施全英語式的教學,學生對作為傳授知識工具的語言都無法理解,對語言媒介所包含的內容自然也就難以掌握。在學生整體英語水平尚未達到接受全英語授課的情況下,如果硬性地讓他們聽教師用英語講授復雜的專業(yè)知識,只能因流于形式而失去意義。
3.教材的采用
一般來說,國外教材內容涵蓋較多、較新、題量較大,與中文教材結構體系有很大的不同,其選材和習題配置也與中文教材差異很大,其難易程度也脫離了我國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
四、采取的措施
1.教學方法的改變
遵循“循序漸進”原則,重視雙語思維的培養(yǎng)要求我們的學生從一開始就全部用英語聽課會給他們帶來一定的困難與壓力,諸如聽不懂教師上課等。教師的口語水平也普遍不高,因此要求教師一門學科從頭到尾全部用英語上課也不太現(xiàn)實,也會給教師帶來很大的壓力。針對這種情況,采用“循序漸進滲透法”進行教學,即根據學生的英語理解能力一點點地滲透。可先用常用的課堂用語,然后提前教授專業(yè)術語,再加大使用英語講解學科內容的量,最后過渡到全浸式雙語教學。對于師生來說,雙語課程的設置應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不能急功冒進。
遵循簡約原則,用雙語授課,要盡量用簡單的詞匯來講述,要使學生能夠聽得懂,盡量少用生詞匯,以免學生產生畏難情緒和逆反心理。要符合認知規(guī)律,由簡單開始,隨著知識的積累,視野日益開闊,認知能力日益增強。由淺入深,趣味生動,讓學生易學、樂學,隨著知識日漸豐富,能用英文表達的越來越多了,此時,師生都會充滿成就感和幸福感。
2.師資隊伍的建設
建立雙語教學師資的強化培訓機制,進行雙語教學的教師隊伍建設,是保障雙語教學順利開展的必要條件。在這個方面,學校、院系部、教研室都應該重視,建立并完善相關的規(guī)章制度,使雙語教學師資培訓工作制度化、日?;拍鼙WC雙語教學的教學目的,并逐漸培養(yǎng)出一支具有現(xiàn)代教育理念的學科雙語骨干教師隊伍。
我們的雙語教學實踐僅僅是一種嘗試,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教師和學生的肯定,但是對于實施雙語教學必要性的認識、雙語教學實施過程中諸多問題等方面,還需要進一步解決并真正落到實處,這樣才能實現(xiàn)開展雙語教學的初衷。分析化學課程雙語教學的開展對高校的化學專業(yè)教學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這是一項長期的任務,它的見效不是一朝一夕所能體現(xiàn)的。要想獲得好的教學效果,教師不僅需要加強自身的學習,更新知識結構,還應該不斷地在教學實踐中研究和探索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大連理工大學分析化學教研室.分析化學:雙語版.大連: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8-11.
[2]Henold K. L,Walmsley F. Chemical Principles,Properties,and Reactions.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ddison-Wesley,1984.
[3]王麗萍.影響雙語教學效果的制約因素:實證分析與對策建議[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4(1).
[4]雙語教育概論[M].柳秀峰,譯.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198:130.
目前,沉浸式強化訓練法僅應用于電腦軟件,滬江英語網站注冊可體驗,體驗者稱對自己幫助很大。新浪播客視頻播放了對沉浸式強化訓練法的介紹,非常具有吸引力。但目前國內還沒有太多相關的學術論文著作討論這一理念,更沒有相關的課堂教學實踐對其加以應用。
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中,沉浸式強化訓練法都應該是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如何將其應用于非英語專業(yè)學生的英語學習中,還需要各位教師及學者的研究探討。對非英語專業(yè)學生施行沉浸式強化訓練有一定難度,有如下原因:第一,非英語專業(yè)學生聽力基礎比較差,學校將學生進行分級教學,學生中仍有參差不齊的情況。第二,一些非英語專業(yè)學生在中學沒有接受過聽力訓練,發(fā)音不準確,長期的錯誤發(fā)音根深蒂固,使其在大學聽力中反應滯后,甚至不能聽懂正確的發(fā)音;第三,興趣不高,有些學生因為大學聽力與中學沒有適當的銜接,更缺乏正確的訓練提高方法,對聽力學習失去了興趣,畏難情緒嚴重。
將沉浸式訓練法應用到非專業(yè)大學英語聽力中,能提高學生英語聽力能力,激發(fā)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從而提高英語綜合運用能力。同時在教學實踐中應探索總結一種易操作的施行步驟,使這種具有廣大應用前景的教學方法更具實踐操作性。
把沉浸式強化訓練法應用到課堂教學中,選擇合適的聽寫(dictation)材料,使課堂生動化,讓絕大部分學生參與進來,體會英語的意義并感受其魅力。主要步驟:一是聽:教師朗讀原文一遍,看學生是否聽懂。朗讀過程中(同時也是講故事的過程),要用簡單的英語句子解釋較難的地方,幫助學生理解故事。約五六篇故事后(是否太少?)(五至六周訓練后),將閱讀材料難度加大,升級為說明文、議論文。二是寫:教師朗讀,學生邊聽邊寫。開始教師語速可低于四級語速,以后逐漸提高語速,并觀察學生反應。三是查:教師給出原文,學生自檢,找到自己的錯誤,并從錯誤中學習,總結經驗教訓。教師也可抽取學生的聽寫,找出學生存在的共性問題,統(tǒng)一講解。再給學生指出個別問題。四是評:將學生本學期末的四級聽力與上學期四級聽力成績比較,分析考試成績數據,得出結論。
施行沉浸式強化訓練法的注意事項:1.選取合適的材料。先嘗試選擇簡單有趣的材料,要大部分學生認為難度適中。本研究項目老師一致認為選取有趣的笑話故事比較合適。這樣既容易測試學生是否聽懂,又能讓學生思維活躍,感受到語言的幽默之處。材料由易到難,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對難度的掌握要在嘗試—失敗—調整中實現(xiàn)。2.教師要控制好語速。先了解四級的聽力語速,聽寫時教師語速要略低于四級,甚至更低,可以和正常語速交替進行。3.用更簡單易懂的英文解釋原文,這對教師的口語和課堂掌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沉浸式訓練方法的可行基于下述觀點。1.沉浸式強化訓練法(Dynamic Immersion)由幾個重要因素構成,圖像(Images),直覺(Intuition),互動(Interactivity),指導(Instruction),連同Immersion,共稱為5Is,因為都以“I”打頭。2.Images同樣的聲音信息,如果與文字圖像等聯(lián)系在一起,則更容易被理解和記憶。聽有故事的聽力材料,根據故事的發(fā)展線索來形成圖式記憶,并根據這個圖式記憶,能夠比較有效地抓住故事的概要,強化聽力理解的效果。3.Intuition我們已經是本國語言猜測詞語意思的專家,當我們看到外語,以及和它對應的圖片,也能立即猜出它的意思,這就是我們的直覺在起作用。4.Interactivity互動是促進英語學習的很重要的因素,在課堂聽寫中,教師要觀察學生的反應,聽取學生的要求,并能就聽寫效果與學生討論研究,這樣老師能夠盡快對教學作出調整,學生也能獲得最大的進步。5.Instruction有效的指導應從簡單事物開始,系統(tǒng)有效地進行到較難以至更難的程度。6.學習貴在堅持,英語學習更是如此。教師要能陪學生訓練聽力,采用很好的聽力訓練方法,讓學生愛上聽力,掌握方法,從而在以后沒有教師指導時,依然能自主學習。那么這種方法就是沉浸式強化訓練法。
目前,對于沉浸式強化訓練法的研究大多在電腦軟件這一板塊,實際課堂操作方面并沒有取得很大的進展,在相關圖書館搜索中,沒有搜到沉浸式強化訓練法應用于課堂教學的論文或其他資料。本課題的創(chuàng)新之處在于用新的有效的學習方法,指導課堂實踐教學。通過實證分析沉浸式強化訓練應怎樣簡單有效地應用于課堂教學,使學生喜歡英語課堂。
我們以“沉浸式強化訓練法”為指導,利用聽寫為切入點,研究提高聽力的有效方法。采用實證的研究方法,分析隨機選取河南科技大學2010級B級的兩個班級,分別作為實驗班和控制班。在英語聽力教學中,實驗班的教學實踐加入適合他們聽力水平的聽寫,材料選取有趣或幽默的英文故事;控制班用傳統(tǒng)方法教學,繼續(xù)選用《21世紀大學英語聽說教程》中合適的聽力材料。
在實驗數據收集方面:以2011年12月的四級聽力成績?yōu)閷嶒炃皵祿?;在本學期期中加一次四級模擬聽力考試,成績?yōu)閷嶒炛袛祿?012年6月份的四級聽力成績?yōu)閷嶒灪髷祿?。并在學期末對學生進行英語學習問卷調查。然后使用社科統(tǒng)計軟件包(SPSS,11.0版本)對所收集的數據進行分析處理。
聽力是語言學習中一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是各項語言能力的基礎,我們所有的語言學習都要經過大量聽力材料的積累,才能厚積薄發(fā),發(fā)展說的能力。一直以來,大學聽力均以課本為主,盡管一些學者為課本編纂付出了很大心血,大學聽力課本還是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在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中,聽力依然是大多數學生的難點。而沉浸式強化訓練法要求自易而難,循序漸進,要有系統(tǒng)地、自始至終地對學生進行輔導,創(chuàng)造母語式的環(huán)境讓學生愉快地學習。因此從理論上來說,沉浸式訓練法豐富了語言教學的新觀念,開創(chuàng)了一條研究語言教學的新途徑,具有極強的指導意義。
在英語教與學的過程中,耗時多而效果又不太理想的就是聽力的教與學,這對學生的英語學習有較大的影響。沉浸式強化訓練法的理念必定促使我們重新思考中國大學英語聽力的教學方法。本課題通過教學實踐研究由這一理念指導下的聽寫對學生聽力提高的作用,這將走出一條教學觀念轉變的新路子,為聽力教與學指明一個新的發(fā)展方向。
參考文獻:
[1]Johnson,K.an Introduction to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Beijing: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2002.
[2]Oxford,R.L.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New York:Newbury House,1990.
[3]陳玫.大學英語聽力理解的障礙因素及訓練策略[J].福建中華職業(yè)大學學報,2000(1).
[4]何湘平.整體聽寫活動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長沙大學學報,2007(6).
[5]蒙詩茜.實用英語學習策略與應試技巧[M].復旦大學出版社,2010.
[6]錢明才.沉浸式教學及其對我國英語教育的啟示[J].國外外語教學,2003(3).
[7]商海燕.大學英語開展“沉浸式”網絡學習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繼續(xù)教育研究,2011(4).
[8]王藎.聽力學習策略的可教性研究.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碩士論文.
[9]王靜,于新松.非英語系專業(yè)大學生外語學習策略[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2).
[10]袁平華,米保富,胡潔茹.渥太華大學沉浸式雙語教育對中國大學英語教學的啟示[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11(7).
[11]袁平華,俞理明.加拿大沉浸式雙語教育與美國淹沒式雙語教育[J].比較教育研究,2005(8).
[12]袁平華.加拿大渥太華大學沉浸式雙語教育及其對中國大學英語教學的啟示[J].外語界,2011(4).
【關鍵詞】醫(yī)學物理學實驗;留學生;全英語教學
Practice and Experience about Abroad students Medical Physics Experiment Teaching
CHEN Yan-xia,Sun Yuan,Sun Fu-bo,et al.Medical Image department of Dalian Medical University,Liaoning 116044,China
【Abstract】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was the university development trends and objectives.All-English-teaching practice and experiences of medical physics experiment are explored in this paper from the medical physics experimental teaching problems.And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teaching research aboard students.
【Key words】 Medical physics experiment; Aboard students; All-English-teaching
作者單位:116044遼寧省大連醫(yī)科大學醫(yī)學影像學系(陳艷霞 孫媛 孫福伯);
遼寧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那杰)
1 問題的提出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日益增強,來中國留學的外國學生也越來越多。本校自2004年開始成規(guī)模招收留學生,開展醫(yī)學本科學歷教育。2007年經國家教育部正式批準成為可以實施來華留學生英語授課醫(yī)學本科教育的30所高等院校之一。目前在校留學生900余人。 醫(yī)學物理學是醫(yī)學院課程教學里一門實驗與理論并重的基礎學科,揭示了自然界物質的運動規(guī)律和醫(yī)學之間的關系。實驗教學是醫(yī)學物理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實驗教學,可以使學生牢固掌握物理學研究的基本方法與實驗技術,加深學生對醫(yī)學物理學基本理論知識的理解與認識,提高學生觀察、思考、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嚴肅認真、實事求是、嚴謹踏實的科學態(tài)度和良好的意志品質。留學生教學對每位教師來講,是機遇,但更多的是挑戰(zhàn),因為多數教師沒有完全用英語給學生授課的經驗,又有語言障礙、教育背景的差異等。為了提高留學生醫(yī)學物理學實驗授課的質量,只有授課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分析、總結、提高。
2 留學生實驗教學工作的實踐與體會
2.1 語言特色 目前,本校招收的留學生是臨床醫(yī)學專業(yè)的五年制本科學生,主要來自印度、巴基斯坦、斯里蘭卡等,英語為其官方語言,雖然學校為他們開設了漢語課,但很難滿足專業(yè)課學習的需要。所以留學生的醫(yī)學物理實驗教學是全英語授課。他們英語聽力很好,但發(fā)音有濃重的地方特色,而本院老師的發(fā)音也有一定的中國特色,所以師生間溝通有一定的語言障礙。
物理教研室的老師平均年齡45歲,相對較為年長,全部沒有國外留學的經歷,口語能力與聽力相對薄弱,為了更好的搞好留學生教學,學校統(tǒng)一對教師提前進修,找外教培訓。與理論授課相比,實驗課需要更多的師生間的交流與討論。為了師生間相互適應發(fā)音情況,實驗授課教師上課前專門找時間與留學生進行幾次溝通交流,留學生也渴望能和教師之間能夠自如的交流。通過交流,教師與留學生間互相適應和熟悉英語發(fā)音的特點,緩解雙方在溝通上的障礙,同時有機會多了解留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情況,消除他們對異域文化和國情的陌生感,贏得學生的理解與尊重,學生對課程的學習也會產生興趣。
2.2 教學特色 由于教育體制的不同,文化的差異,留學生的文化素質、知識背景也與中國學生截然不同。而且由于來中國留學的學生入學門檻教低,也使留學生之間在綜合素質上的差異尤其明顯[1]。與國內學生相比,留學生的數學基礎知識是非常欠缺的的。這對他們學習醫(yī)學物理學會有直接的影響[2]。例如,旋光儀器實驗的數學公式很多留學生不理解,利用單球面折射公式不會求解,更不用說微積分知識解決物理問題了。但是他們的動手能力很強,對實驗的興趣也表現(xiàn)得比中國學生強烈,而且善于在實驗中提出問題,喜歡不時的發(fā)問與討論,實驗報告書寫非常認真,重點步驟與他們感興趣的、花費時間比較多的地方都做了標記,報告封面設計也很精美。
針對留學生的特點,在醫(yī)學物理學實驗教學中,教師精心備課,并且堅持集體備課。全英文授課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認真?zhèn)湔n對于保證教學質量尤為重要,對每一次實驗課,教師都要認真書寫英文教案與講稿,上網搜索英文材料,對講稿反復修改,優(yōu)化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把復雜難解的公式盡量去掉。認真組織預做實驗,對每次實驗中的注意事項與可能遇到、出現(xiàn)的情況及解決措施有全面的準備,并且能用英文進行解釋。在對留學生的醫(yī)學物理實驗教學中,開發(fā)并使用了實驗室多媒體設備。在多媒體中,實驗的儀器名稱、結構、演示過程、實驗要求、實驗步驟等是全英文的,畫面動態(tài)演示,形象生動。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只要是老師預計到的,都能在多媒體中找到答案,這樣方便了教師教學,對遲到的同學老師也不用重復多次,相對增加了教師對學生的提問與討論的實際指導時間。對學生報告書寫認真、設計精美的同學及時提出表揚與鼓勵,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優(yōu)點,不要吝嗇對學生的夸獎,使他們的長處得到肯定與支持,讓他們從中獲得成功的喜悅,這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與維持非常重要。成功的教學是決不吝嗇對學生的肯定與表揚的。
為提高教學效果,在每次上課的學期末,組織學生對實驗教材、實驗內容、教學過程、授課方式等進行匿名問卷調查,對學生提出的實驗重物理原理輕醫(yī)學應用聯(lián)系及實驗儀器套數少等問題進行了改進,教學效果顯著提高。經問卷調查顯示學生對醫(yī)學物理學實驗的滿意率又原來的62%上升到了80%。
2.3 管理特色 留學生上實驗課遲到,在實驗操作過程中存在自私、自律性差,缺少團隊合作精神,有的學生獨自一個人占用一套實驗器材,實驗結束時器材的整理、實驗室衛(wèi)生的清掃不積極主動,這與中國學生存在一定差距。為此出臺了規(guī)范的實驗室制度,把學生的實驗成績與出勤、實驗操作、報告書寫及值日等結合起來考察,并且把學生的出勤情況及時通報學生輔導員,保障了醫(yī)學物理學實驗教學的正常進行。
3 小結
總之,本校的留學生醫(yī)學物理實驗教學還處在起步階段,對語言的聽說、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調控、紀律管理的協(xié)調等很多問題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與探討,需要今后在教學中不斷的總結與提高。
參 考 文 獻
【關鍵詞】PBL教學法 問題能力
一、PBL教學方法實施以來遇到的問題
自2016年3月開始在大連科技學院2013級英語專業(yè)的《綜合英語》《英語聽力》等課程實施PBL教學模式。任課教師精心提前設計各種問題,積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例如在學習龐貝古城這一課時,教師提前布置大家查閱大量的史實資料,對整個人類歷史發(fā)生的大規(guī)模突發(fā)性事件進行了查閱。并且布置大家小組討論,解決和課文相關的各種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記錄學生的交流思辨團隊合作等方面的情況。但是,在最開始的實施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們也遇到了一些問題。首先,學生不太適應新的教學方法。因為一直以來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影響,學生已經習慣了傳統(tǒng)的思維方式?;ハ嗪献鳎涣?,收集資料,信息過濾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不足,有部分學生也比較懶惰,習慣老師教給一切,缺乏自己主動學習的精神,尤其是一些英語基礎比較差的學生,因為大量閱讀英文任務而喪失自信心,進而影響任務的實施。
其次,在大的學校環(huán)境,尤其面對高校轉型,提高應用技能的背景下,教師的科研工作壓力比較大,實施新的教學方法需要摸索大量的教學案例,不斷總結經驗,如何整頓教學秩序,行之有效的落實實施PBL教學方法仍舊有一定難度。
再次,教師在理清教學思路上仍舊存在問題,例如在綜合英語教學中,老師如何將各種設計的問題與課文的主體有效的結合仍舊有很長的路要走。教材資料比較匱乏,教學的有序性也面臨著挑戰(zhàn)。
另外,教學設備和經費的不足也會影響PBL教學法的實施,學生需要查閱大量的資料,但是電腦,無線網絡開放設施的限制。以及圖書館相關資料供給不足,都會導致學生失去學習興趣,以及整個教學方法的無法展開。整個PBL教學法實施的評價體系仍在構建過程中,是否以考試成績作為最后的衡量標準教師仍舊有不同見解。
二、PBL教學方法存在問題的解決方案
面對這些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教師和整個課題研究小組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在實施過程中運用了如下的解決方法。教師根據學生層次高低進行分組,層次高和低的學生混在一組,發(fā)揮不同角色的功能,互相配合完成任務。調動不同層次學生的積極性。每一組設定小組長,負責監(jiān)督任務實施情況,對每個人查找問題的答案進行記錄。爭取不讓一個學生掉隊。
其次,多次進行教學科研和觀摩,集體討論行之有效的問題設計。并聘請優(yōu)秀的教師來學校進行講座。同時也派教師到其他高校以及科研會議進行觀摩,多積累,多總結來提高教學活動設計的有效性。
另外,在英語專業(yè)實施過程性評價的評價體系。教師記錄學生平時每次活動的成績,改變原來期末考試決定一切的評分體系,轉而實施平時成績比例加大;將每一階段回答問題情況進行記錄。以《綜合英語》為例,具體設置如下:
①課程成績構成結構及比例
期末總成績=過程性考核50%+終結性考核50%
②各構成評價的基本要素
過程性考核占總成績的50%,成績以百分制計算。包括階段性測試,出勤,作業(yè),課堂表現(xiàn)。階段性測試70分,主要包括學生的參與,交流,準備,思辨,團隊精神等。出勤10分,作業(yè)10分,課堂表現(xiàn)10分,總分為100分。終結性考核占總成績的50%,成績以百分制計算。重點考查學生的詞匯,讀,寫,譯,等綜合英語水平,統(tǒng)一進行期末考試??偡譃?00分。在每一項目中都有細化的標準。例如,在思辨能力的考察環(huán)節(jié)中優(yōu)秀的標準是能經常用質疑別人的觀點,來討論問題,經常提出一些有助于深入思考的問題。較差的標準則為從不發(fā)言,不質疑別人的觀點,不提出問題。對考核過程也進行了相應的改革,過程性考核包括口試與筆試,終結性考核為筆試。過程性考核形式多樣,包括一對一測試或分組測試(口語),班級整體測試(聽力)。終結性考核為班級整體測驗。
在這樣的改革下,教師的工作量比原來有很大提高,進過學校討論研究,也會給與相應的補償,即課程系數的相應提高。每學期末,對PBL教學模式設計的各種過程性問題,進行收集存檔整理,并要求教師寫出結性報告,不斷對比PBL教學模式取得的效果。每一次教學改革都會有很多人付出很多的努力,也會有學生不適應。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學生開始接受。
三、PBL教學方法在英語教學中取得的成績
在PBL教學法實施的一年來,雖然遇到了很多困難,但是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績。首先,學生的思辨能力綜合素質得到提高,他們不只是單純的等待教師灌輸知識,他們學會了自我學習的能力;也改變了以前不注意學習,直到考試才死記硬背的學習習慣;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得到鍛煉;因為很多任務都需要集體去完成,教師分配的任務不再是一個人單獨就能順利完成的,需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各司其責,學生的職業(yè)技能得到了鍛煉,為以后工作中的團隊合作打下了基礎。最直觀的是學生的英語成績得到了提高,基本沒有期末評價不及格的學生。
運用PBL教學模式可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主觀能動性,促進互相協(xié)作以及思辨的能力的提高。PBL教學模式使學生期末的壓力轉移到平時,能夠在過程中有效的學習,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關鍵詞:土木工程;專業(yè)英語;高校
進入21世紀以來,互聯(lián)網迅猛發(fā)展,社會信息化進程不斷加快,同時,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增強,參與國際化工程與事務不斷擴大,英語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如何培養(yǎng)既懂專業(yè)又會英語同時具備創(chuàng)新能力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是時代對高等院校提出的迫切要求。因此,高校專業(yè)英語教學的重要性日益突顯。為適應時代要求,筆者就如何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探索將土木工程專業(yè)英語教學與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相結合的教學之路做了有益嘗試。
一、高校專業(yè)英語教學現(xiàn)狀
目前,全國各高等院校在專業(yè)英語教學方面采取了各種措施以提高英語教學水平,加強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然而,高等學校專業(yè)英語教學中還存在以下較為突出的矛盾和問題。比如仍然采用傳統(tǒng)教學內容、方法,教學手段缺乏創(chuàng)新;專業(yè)英語課程不受重視;師資力量薄弱;生源基礎相對較弱,學習興趣與動機不一;學生不會自主學習,應用與創(chuàng)新能力明顯不足等。
二、土木工程專業(yè)英語教學實踐的策略
(一)多角度與多目標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為了激發(fā)學生求知欲、積極性、主動性,針對不同類型、不同目標的學生,向他們介紹專業(yè)英語課所能起到的多重作用:其一,有助于鞏固學生的英語知識,激發(fā)學生考過大學英語四六級的興趣,對于準備考研的學生,專業(yè)英語對其入學英語考試及考研面試有極大的幫助。其二,促進學生學習專業(yè)知識,尤其是遇到專業(yè)英語句子翻譯不通順和不理解時,激發(fā)學生鉆研專業(yè)知識,幫助學生擴大知識面。其三,有助于提高畢業(yè)設計質量,順利通過畢業(yè)設計答辯環(huán)節(jié)。其四,提高英語知識的應用水平,不僅掌握專業(yè)方面的英語表達方式、翻譯以及寫作技巧,而且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與交流能力。利用多媒體與互聯(lián)網絡,從文字、動畫、圖片、視頻、聲音等多角度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增加課堂信息量,從而形成一套完善的多媒體教學課件,為專業(yè)英語教學提供新手段,提高了教學效率。
(二)應用基于工程實踐的教學方式
課堂教學中,除重點講授與專業(yè)相關的詞匯、句法、語義以及語篇分析外,更注重提高與土木工程實踐有關的應用能力培養(yǎng)。例如,介紹土木工程專業(yè)領域內大型商業(yè)仿真軟件ANSYS、FLAC、ADINA、ABAQUS等的英文說明書,在學習專業(yè)英語的同時,也使他們真正理解和掌握軟件的使用方法以及計算原理。把本專業(yè)相關的圖片、視頻等有機地融入到課程教學中,例如美國的探索頻道,國家地理偉大工程巡禮等節(jié)目,對馬來西亞精明隧道做了較專業(yè)的專題介紹,課堂上邊觀看錄像邊講解,直觀生動,不僅引發(fā)了學生學習興趣,也提高了學生的專業(yè)知識水平和英語聽力水平。鼓勵學生網上收集和學習土木工程領域專家的英語講座,使他們更應珍惜校內的英文學術講座,這一過程不僅能使他們了解本專業(yè)的科技前沿,又能提高自身英語聽說的交流能力。在教學中引入工程實例,閱讀工程實踐的專業(yè)資料,如英文學術論文、英文圖紙、英文合同等,以達到培養(yǎng)學生綜合應用專業(yè)英語于工程實踐能力的目的。
(三)加強學生自主學習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專業(yè)英語應把教學的重點從學習語言本身轉移到通過學習學科知識來獲得目標語言的能力上,基于CBI教學理念,專業(yè)英語教學中變以教為主為以導和練為主,課前自學,課堂上進行講授與討論,課后探究。從教學的全部過程中對學生進行知識應用和創(chuàng)新能力訓練。課前為學生布置任務,三人一組,充分利用圖書館與互聯(lián)網檢索查找與專業(yè)相關的英文文獻資料,進行自主探究式學習,制作ppt課件準備進行課堂匯報。課堂教學中,精講內容限于教材重難點或新進展鼓勵學生上講臺對課下準備的ppt進行英文匯報和講解,在匯報(實踐)的過程中,將專業(yè)知識和語言技能結合起來,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專業(yè)和語言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匯報后,就講解或匯報內容展開交流與討論,為學生提供充分自由表達、質疑、討論問題的機會,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課堂上就學生ppt匯報和討論中學生不能正確理解和掌握的內容再進行講解,鼓勵新思想、新改進、新發(fā)現(xiàn)。由于活動內容涉及面廣,信息量大,通過討論與交流,極大地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鍛煉學生ppt課件制作,上講臺講解,為學生大四畢業(yè)設計及答辯和將來的工作匯報打下基礎。學生在活動中學習了知識,培養(yǎng)了人際交往、思考、決策和應變能力,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鼓勵學生撰寫英文論文,通過此練習活動,不僅掌握英文論文的撰寫格式,也將其創(chuàng)新思想表達出來,為學生將來撰寫論文和進行專業(yè)領域的創(chuàng)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四)注重形成性考核,考核方式靈活總結性考核評價
注重期末最終的考試結果,忽略了學生平時的學習狀態(tài),這樣造成部分學生平時不學習,只在學期末幾周突擊各門課程,而且往往能夠順利過關。為改變這種現(xiàn)象,采用了形成性考核。形成性考核強調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考核評價,從學生平時課堂出勤、課堂口語表達、翻譯情況、ppt匯報、小組討論以及撰寫英文小論文等多方面進行考核,這樣,學生除了在課堂上學習教材上的知識外,課后還需要自主學習更多的專業(yè)和英語知識。靈活多樣的考核方式有利于全面評價學生的能力,為他們提供了展示其個性特征、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實踐能力的空間,促進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探索性,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綜合實踐能力。
三、土木工程專業(yè)英語教學創(chuàng)新的設想
(一)提升專業(yè)英語師資力量
加強本校專業(yè)英語教師的培訓。對于愛崗敬業(yè)、勇于創(chuàng)新、獻身教育的專業(yè)英語教師應把他們派往名校甚至讓其出國培訓。積極引進國外智力資源進課堂。不僅對英語專業(yè)的任課教師引入外籍教師,更應該在各個專業(yè)領域引入專業(yè)課教師,讓學生了解本專業(yè)領域前沿知識的同時,提高了自己的專業(yè)英語水平,也為校內專業(yè)英語教師創(chuàng)新教學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二)加強專業(yè)英語教材建設與更新
研究型高校專業(yè)英語教材不適于普通本科高校專業(yè)英語教學,需要有相應的教材,然而現(xiàn)有的一些普通本科院校專業(yè)英語教材質量卻不是很高,與之相應的教輔書更是少而又少,遠不如公共英語課的聽、說、讀、寫、譯教程來得全面系統(tǒng),所以精心打造高質量的重在應用的專業(yè)英語教材與教輔書并不斷更新是目前應當著力建設的。
(三)增加專業(yè)英語課時,建立專業(yè)英語等級制度
由于我國英語學習起步階段已經提前至小學甚至幼兒園階段,大學階段學生的英語知識已經較為系統(tǒng)和扎實,因此,可適當縮短大學英語的課時,而把結余的這部分課時補到專業(yè)英語上。同時,可仿照大學英語四六級證書,建立各專業(yè)英語等級證書制度,這樣一方面引起學生、學校的高度重視。另一方面,真正將英語教學引入重在專業(yè)應用的正確軌道。
(四)營造專業(yè)英語學習環(huán)境
校園內可開辦校園專業(yè)英語角、播放專業(yè)動態(tài)的校園英語廣播、專業(yè)英語演講賽、辯論賽、專業(yè)英語板報等。實驗室設備操作等附帶英文說明,中英文的專業(yè)教材甚至采用原版的英文專業(yè)教材,鼓勵和激勵專業(yè)課教師進行英文教學,比如在課時量計算時給予適當提高,評優(yōu)評先,晉升職稱給予傾斜等,以激勵專業(yè)課教師采用英文教學。鼓勵和激勵學生畢業(yè)設計成果采用英文,畢業(yè)答辯采用英文匯報等。同時,擴大對外交流,讓校內教師和優(yōu)秀學生到國外學習,引進國外師生來校任教和學習,吸收國外先進的教學方法和經驗,不斷探索適應本校的基于工程實踐和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的教學方法。逐步開發(fā)人機對話學習和考核輔助系統(tǒng),實現(xiàn)方便、快捷、高效、具有難度區(qū)分的自主式學習和客觀、公正的考評結果。專業(yè)英語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在專業(yè)英語教學中應當轉變觀念,強調以學生為中心,使學習過程由“被動適應型”變?yōu)椤白灾鲗W習式”,讓學生由“知識接受者”變?yōu)椤爸R參與者”,從英語口語表達、翻譯、英文論文寫作、ppt課件制作、互聯(lián)網檢索與利用等多方面拓展學生專業(yè)英語的綜合運用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注重培養(yǎng)能力,引導學生學會自主探究式學習方法,采用靈活多樣的形成性考核方式,探索專業(yè)英語課程教學的創(chuàng)新之路,不斷培養(yǎng)出能夠走出國門,適應時代要求的應用型創(chuàng)新人才。
參考文獻:
[1]王清標,宋燕,李慶學等.土木工程國際化背景下的土木工程專業(yè)英語教學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3,(4).
[2]王海燕,趙莉萍,趙鳴等.工科院校專業(yè)英語課程的教學實踐與思考[J].中國冶金教育,2011,(5).
[3]施肖菁,鄭崇偉,李晗等.高校理工科專業(yè)英語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實踐[J].中國電力教育,2013,(1).
[4]李小紅.高校專業(yè)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J].高等教育研究,2011,(2).
[5]蘇文平.參與式教學法在本科教學中的實踐創(chuàng)新[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
關鍵詞:自動控制;應用型本科高校;雙語教學
作者簡介:杜成濤(1974-),男,安徽六安人,皖西學院機械與電子工程學院,講師;張曉東(1961-),男,安徽霍邱人,皖西學院機械與電子工程學院院長,教授。(安徽 六安 237012)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3)01-0106-02
隨著經濟全球化、人才國際化的進程進一步加快,社會對能用英語進行專業(yè)技術交流的高級專業(yè)技術人才的需求進一步加大。這就對高等學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據皖西學院省屬應用型示范本科院校特點,將自動控制原理課程作為實行雙語教學的課程,第一,符合教育部有關文件精神;第二,該課程具有多學科交叉性質,是工科專業(yè)的公共平臺課程,課程支撐、服務專業(yè)領域廣。通過實施該課程的雙語教學,學生不僅可以獲得控制理論基本知識,還可以涉獵廣泛的專業(yè)英語術語,提高科技專業(yè)英語的應用水平。文章就該門課程雙語教學實踐進行了詳細闡述,指出同類高校實行雙語教學進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提出相應解決措施。
一、教材選擇
皖西學院根據省屬應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養(yǎng)的定位,經過調研,選用了由美國Morris Driels編著的《Linear Control Systems Engineering》(《線性控制系統(tǒng)工程》)原版教材。教材的選取主要基于以下幾點考慮:一是根據專業(yè)培養(yǎng)目標進行教材選取,應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養(yǎng)的定位是,培養(yǎng)以工程實踐和工程應用為核心,以能力為主旨目標的創(chuàng)新應用型人才,所選教材內容安排是以工程為背景,以工程問題的解決方案來闡述理論知識,有利于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二是考慮自動控制原理課程本身的知識體系,該教材以案例研究來闡述理論知識,從控制工程實際問題出發(fā),提出系統(tǒng)分析和設計目標的方法,漸近引出控制系統(tǒng)分析和設計的理論和方法。教學實踐表明,這種體系結構和內容安排已經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二、課程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
這門雙語教學課程的首要教學目標是:通過課程教學使學生掌握自動控制原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其次,通過使用原版教材,使學生了解國外先進的工程應用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第三,通過雙語課程教學,使學生掌握相關英文專業(yè)術語、專業(yè)科技英語的表達方式和句式結構特點,從而能讀懂原版教材,聽懂老師的英文授課及閱讀相關英文文獻,能用英文進行專業(yè)技術交流與溝通。
教學內容上,首先,刪減了非線性控制理論和現(xiàn)代控制理論這兩部分內容,對于應用型本科高校來說,這兩部分內容可以不做要求。其次,對在《信號與系統(tǒng)》中已做闡述的信號流圖及Mason公式以及在工程實踐中很少用到的復雜多環(huán)框圖化簡內容做了刪減。將采樣控制理論部分內容放到“計算機控制技術”課程中進行講授。再者,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fā)展,根軌跡的繪制已經不再是問題,所以,教學內容弱化了根軌跡繪制規(guī)則內容,提倡根軌跡這種解決問題的創(chuàng)新思維方法,即將特殊問題一般化處理,增加了利用根軌跡來對系統(tǒng)進行分析和設計的能力的培養(yǎng)方法。增加了系統(tǒng)的頻率特性這部分內容,強調其在解決工程控制問題中的應用,將教學重點放在系統(tǒng)時域分析和設計這部分內容上,因為,筆者認為這部分內容最基礎,課程的許多概念都是在這一部分內容中提出來的,而且時域分析方法也最直接、最直觀,容易理解和接受,控制原理中的其他分析和設計方法都是以時域法所得出來的結論為基礎的,如果這部分內容講清楚了,學生掌握了,接下來的知識點就容易講、容易學了。最后,考慮到多模PID控制在工程實踐中的廣泛應用,教學內容中增加了PID控制原理的闡述和控制器參數整定方法的介紹。
三、雙語教學地實施
1.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這里提到的“雙語教學”指的是我國高校為了提高大學生英語應用水平,擴大國際視野,提高國際交流能力的一種教學改革舉措。[1]筆者在進行自動控制原理雙語課程教學時,從教學的語言載體上講,主要采用“過渡式”雙語教學方法,即采用英文原版教材、英文課件和講義及英文板書,課堂教學語言采用英文和中文交錯進行的方法,并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逐漸向全英文課堂教學過渡。采取措施主要有:第一,幫助學生做好課前英語專業(yè)詞匯的準備,“先置”語言素材。在每個單元講授之前,將該單元有關英語專業(yè)術語、重點句、段,通過講義以中、英文對照形式發(fā)放給學生,供學生預習參考,并且在每次上課前隨機抽查學生預習效果,并計入學生平時考核成績,以引起學生的足夠重視。教學實踐表明,這是一條行之有效的方法。第二,注重課堂教學組織。認真做好課件,合理安排板書,課件內容力爭源于教材,板書內容為主要概念、原理,上課時先給出待講授內容的主要知識點,采用中文講解,英文復述,使學生了解相關專業(yè)術語的英文表達。同時,還向學生交代清楚知識體系和講課思路,然后逐步展開。在課程開始階段,先用中文講清楚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等專業(yè)知識,這時候的英文講授主要是復述,目的是使學生掌握相關專業(yè)英文術語。每次正式上課之前對前一次課的內容作簡要復習,并全用英文講授,強化學生對專業(yè)知識的理解和專業(yè)英文詞匯的掌握。第三,加強課后的復習。主要采用布置教材重點內容的閱讀和理解,檢驗手段是,隨機抽查,給出一個主題(subject),要求學生用英文闡述,然后進行評價并計入平時考核成績。同時,學生通過課后作業(yè)練習,鞏固了專業(yè)知識和專業(yè)英文詞匯。該英文版教材,每個模塊(module)共給出了十個作業(yè)題(problems),筆者要求學生全做,全英文作答,雖然開始階段學生感覺壓力大一些,但隨著知識掌握程度的加深以及對雙語教學的適應,學生普遍覺得作業(yè)量也不是很大,教學實踐表明,效果良好。第四,加強階段性復習鞏固。為此,筆者設置了四個單元模塊小測驗(quiz),目的是引導學生及時復習、總結和鞏固,避免一部分同學期末“突擊式”復習而造成知識掌握不牢固。第五,加強課后輔導和閱讀指導。每周安排一個上午時間做答疑輔導,同時利用網絡平臺加強輔導。對原版教材的閱讀,反復向學生強調,在閱讀的過程中注重理解,讀懂就行了,沒有必要先翻譯成中文。
2.教學考核與評價
合適的課程考核體系,有利于促進課程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自動控制原理雙語教學課程考核體系是這樣設計的,由三個方面組成。第一,平時成績。包括預習、課堂討論以及作業(yè)完成情況,占20%。通過較高的平時成績權重值引導學生注重平時成績的積累,加強平時的學習效果,積累基礎知識。第二,四個階段性小測試成績,共占30%。主要是引導學生注重階段學習成效,加強對知識的總結和掌握。第三,期末考試成績,占50%。試卷為全英文試卷,要求學生全英文答題。全面考查學生對課程知識的掌握程度及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從考核評價體系上可以看出,三個環(huán)節(jié)都很重要,無論哪個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問題,都有可能導致總評成績不合格,這樣有利于引導學生在學習這門雙語課程的時候,認真、踏實保證學習和教學效果。教學實踐證明,這種雙語課程評價體系是成功的。
四、關于應用型本科高校雙語教學的幾點體會和思考
省屬應用型本科高校學生基礎稍差,師資力量較薄弱,實施雙語教學,要比那些重點院校艱難的多。首先,學生基礎稍差,部分同學對雙語學習產生畏難情緒,進而會影響其他同學。其次,既有專業(yè)知識背景,又有良好的專業(yè)英語知識和口語表達能力的老師也為數不多,這樣有些老師就會有不同看法,認為學生基礎本來就薄弱,自動控制原理這門課本身理論性強,即便用中文授課,學生想學好也有一定難度,認為雙語教學不易保證教學效果,甚至將這種觀點在公開場合發(fā)表,從而對學生產生一種誤導,一定程度上挫傷了學生雙語學習的積極性,阻礙了雙語教學改革和發(fā)展。因此,學校教學管理和教學研究等部門要充分認識到雙語教學在實現(xiàn)“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廣大教職工和學生中加強宣傳,讓其對雙語教學形成共識,營造雙語教學的良好氛圍,推動雙語教學的實施。
2.應用型本科高校對雙語教學缺乏規(guī)范管理和激勵機制
目前,大多數應用型本科高校對雙語教學還沒有規(guī)范管理文件,至于雙語教學教師資質考核認證、雙語教學組織實施步驟、過程監(jiān)控、教學效果考核反饋等還沒有文件依據。
雙語教學多數還是少數教師主動、自愿開設,整個實施過程都是授課教師自己把握,存在教學管理盲區(qū)。雙語教學實踐表明,實施雙語教學的教師和學生都要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所以,為了調動廣大教師的積極性,學校應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對于學生,也應在評優(yōu)評先中適當傾斜,以此鼓勵更多同學參與和支持雙語教學改革工作。所以,學校相關職能部分要加大對雙語教學的研究和投入,規(guī)范管理,制定激勵機制,積極引導教師和學生參與到雙語教學的教學改革中去,推動雙語教學的發(fā)展。
3.應用型本科高校雙語教學師資力量薄弱、還未形成很好的雙語教學團隊
雙語教學的成功與否,教師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而對于省屬應用型本科高校來說,雙語師資力量薄弱,還未形成很好的雙語教學團隊,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雙語教學的推進。所以,學校應該多渠道、多舉措加強雙語教師團隊建設??梢赃x拔相關專業(yè)英語基礎較好的教師到國內知名大學進行進修訪學或利用與國外高校合作平臺,選派教師去國外進修。皖西學院已經選拔了多名教師赴芬蘭塞爾文尼亞大學等國外大學進行進修,國內訪學已經常態(tài)化,一方面申請教育部資助訪學項目,一方面學校自派訪學,取得了顯著效果。同時,還可以進行多種形式的校內培訓,比如皖西學院采取聘請外教和外語學院資深專家、教授集中對雙語教學教師進行英文培訓。
五、教學體會:加強教學研究,探索合適的雙語教學規(guī)律
要搞好該門課程的雙語教學,除了上述條件以外,教學研究也是一個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通過教學研究,把握適合本校特色的雙語教學規(guī)律,方能有的放矢。研究是建立在調研和實踐的基礎之上的,筆者在進行自動控制原理雙語教學過程中,通廣泛調研,吸取了同行專家、教授的雙語教學實踐經驗,學到了很多雙語教學方法和技巧,也把握了一定的教學規(guī)律。筆者還從更高的視角看待自動控制原理課程雙語教學實踐,研讀了部分更廣泛意義的雙語教學著作和文獻,其中仲偉合等編著的《中國高校雙語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著作,就給筆者以很大的啟示。研究本身也是一種學習和提高的過程,所以,要搞好雙語教學,就不能沒有雙語教學研究。
六、總結
筆者自2006年以來就為電類本科專業(yè)學生講授自動控制原理雙語課程,教學實踐表明,雙語教學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距“雙語教學”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筆者認為這正是教育者前進的動力。這篇淺作既是筆者多年雙語教學實踐的總結,也希望能為同類高校該課程雙語教學提供一點點不成熟的借鑒,共同推動雙語教學的進步和發(fā)展。
參考文獻:
[1]仲偉合,袁長青.中國高校雙語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楊婕,程麗平,等.應用型本科“自動控制原理”課程改革及實踐[J].中國電力教育,2010,(4):111-112.
[3]陳珍萍,劉淮霞,等.《自動控制原理》雙語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科技信息,2010,(13):211-212.
[4]章云,陳瑋,等.“自動控制原理”課程建設[J].廣東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8(S1):200-201,208.
[5]金愛娟.專業(yè)課雙語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廣東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S1):149-151.
關鍵詞: 多元智能理論 高職英語教學 教學評價
多元智能理論是美國著名發(fā)展心理學家、哈佛大學教授霍華德·加德納博士(Howard Gardner)在1983年出版的著作《智力的結構》(Frames of Mind)中提出的,這八種理論智能分別為:語言智能、邏輯數學智能、視覺空間智能、肢體運作智能、音樂智能、自我認識智能、自然觀察智能及人際交往智能。
Gardner認為,作為個體,每個人都同時擁有相對獨立的八種智能,這八種智能在每個個體身上的表現(xiàn)形式、發(fā)展程度各不相同。因此,智能評價應采用多元化的方式,所有的評價及由此產生的批評結果應考慮個人的差異及其發(fā)展水平,也就是說,要將“知識本位”的評價原則轉向“人本位”。
一、多元智能理論在高職英語教學評價中的應用
對英語教育者而言,多元智能理論為高職英語教學評價提供了新的思路。它從多角度,用全面、發(fā)展的眼光評價學生的智能。這是人文發(fā)展的需要,也是素質教育的體現(xiàn)。以下為筆者總結出的幾種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英語教學評價方式。
1.課前演講評價
教師每節(jié)課前安排學生利用3~5分鐘的時間做“Presentation”,各小組輪流展示,給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臺。有的學生唱英文歌曲顯示了優(yōu)秀的音樂智能;有的學生通過模仿秀的方式進行演講,表現(xiàn)了很好的語言、肢體運作智能;有的小組合作表演英文小品,體現(xiàn)了人際交往智能和語言智能;還有的小組展示的是關于自然的錄像片或是以圖片為主的PPT,并配以英文解說,將視覺空間智能和自然觀察智能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課前演講結束后,也會通過自評和互評的方式,將其成績納入平時成績中。這種方式既關注了整體,又關注了學生的個體差異,重視學生的個體發(fā)展,給予學生展示知識和能力的機會,有助于學生各種智能的協(xié)調發(fā)展。
2.合作學習評價
教師將班里學生在自愿結合的原則下分成若干小組,學期末,按照給定情境,每個自編自演英語短劇,教師對其進行考核。其中角色和臺詞的分配可由小組成員根據不同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而定,陳述臺詞過程就是發(fā)揮語言智能的過程。在該環(huán)節(jié)中,提倡合作學習,更有助于發(fā)揮學生的人際交往智能。PPT的制作及演示體現(xiàn)了學生的視覺空間智能。在表演的過程中,肢體運作智能及音樂智能都會得到不同程度的發(fā)揮。表演結束后,各個表演小組的同學可以就各位同學的表現(xiàn)進行評價及自我評價,而自我認識智能在這個過程中也會得到發(fā)揮。教師還可以選取某些學生熟悉的熱點話題進行討論或辯論,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數學智能。討論要匯集每個小組成員的觀點,體現(xiàn)了學生的語言智能和人際交往智能。這種合作的學習方式給學生提供了人際交往協(xié)調合作的體驗,幫助學生有效地與人共事,是學生在以后的現(xiàn)實生活工作中取得成功的前提。
3.課業(yè)質量評價
教師應設計和布置多種智能的作業(yè),并對其進行考核。如小組合作完成的給定主題的作品,這就激發(fā)并考查了學生的視覺空間智能、音樂智能及人際交往智能。要求學生書寫英文日志或日記,并定期檢查給予成績,這個過程表現(xiàn)了學生的自我認識智能及自然觀察智能。又或是設計制作英文海報或是動畫,體現(xiàn)了學生的視覺空間智能和語言智能。這些非傳統(tǒng)的課業(yè)評價手段,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習,激發(fā)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多數同學認為這種評價方式更公平公正。
二、多元智能理論在應用中應注意的問題
1.評價的系統(tǒng)性
多元智能理論在高職英語教學評價中的應用是一個長期的系統(tǒng)工作,要將其運用到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中,以便涵蓋八項智能。另外,由于教師本身的多元智能也有差異,教師之間也可就評價方式進行討論和交流,充分發(fā)揮個人的強勢智能。
2.方式的適宜性
在多元智能與英語教學評價整合時,應該根據學生智能特點、水平及差異。不能為了單純發(fā)展或者運用多元智能而耗費大量的學生時間組織各種活動,或者將與主題無關的教輔材料生搬到學生作品中,這樣無疑會事半功倍。
3.手段的多元性
評價是教育和教學活動中極其重要的一環(huán),具有極強的導向作用。根據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我們應摒棄以考分決定一切的做法。教師應從多個方面、通過多種渠道、采取多種形式、在多種不同的實際活動中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評價,讓每個學生在評價中得到鼓勵、看到希望。
三、結語
高職英語教師應基于多元智能的觀點,深入了解每一位學生的智能發(fā)展傾向,以多元方式對學生的學習質量進行評價和考核,借以提高高職英語教學質量,提高高職學生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最終達到符合社會不同行業(yè)需求的目的。
參考文獻:
[1]Gardner H.Frames of Mind. 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M].New York:Basic Books,1999.
[2]霍力巖.多元智力理論與多元智力課程研究[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
[3]向群飛.多元智能理論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職業(yè)教育研究,2007(1).
[關鍵詞] 中職英語 走班教學 原則 活動設計
在中職學校中,為適應學生參差不齊的學業(yè)基礎,以及滿足學生不同的學習需求,走班制教學模式正逐步得以推廣。我校英語組本著“教師亮己所長、學生學我所愛”的宗旨,緊密結合我校學生實際需求和社會就業(yè)形勢的需求,先后開出了“辦公室英語”“商貿英語”“看電影學英語”“高考英語加油站”等走班模塊,打破了傳統(tǒng)的行政班級授課的限制,讓中職學生針對自身需求和學業(yè)水平,選擇自己喜歡的模塊,而在具體教學中,我們采取了靈活多變的活動化教學模式,充分激發(fā)了教師教和學生學的熱情和潛力,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教學效果。下面我想就走班制教學實施的原則和活動設計談談自己的一點淺見。
一、英語走班教學的實施原則
1.學生主體原則
學生主體原則首先是以學生興趣為先。我們在走班教材的編寫和內容的選擇上,盡量選擇貼近學生生活,較為生動形象,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內容,而在教學模式的選擇上,我們則采取多種多樣的活動化方式,如課堂公司、看漫畫編故事、電影配音等,盡量以生動形象的形式呈現(xiàn)學習內容,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學生主體原則更重要地體現(xiàn)在為學生專業(yè)學習和就業(yè)服務?!吨械嚷殬I(yè)學校英語教學大綱》中指出,英語課程的任務是“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yǎng)學生在日常生活和職業(yè)場景中的英語應用能力;為學生的職業(yè)生涯、繼續(xù)學習和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睘榇?我們學校開辦了“辦公室英語”和“商貿英語”走班,教會學生一些職場和商業(yè)英語知識,使學生能夠應對最基本的工作生活需要。
2.真實體驗原則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情境、協(xié)作、會話和意義建構是學習環(huán)境中的四大要素,并認為學生只有在一定的教學情境中,借助教師和學生的幫助,才能實現(xiàn)認知和智力及情感的發(fā)展。英語的實踐性決定了英語教學中必須更多地給學生提供接觸英語和運用英語進行語言實踐的機會,真正使學生達到學以致用的目標。所以我們在英語走班教學過程中,非常注重突出真實體驗原則。在開展教學活動時,盡可能真實地再現(xiàn)學生生活場景或工作場景,然后引導我們的學生在這些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自主參與體驗,通過完成特定的實際任務來獲取和積累相應的學習經驗,品嘗成功的喜悅,從而大大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動機和積極性。
3.循序漸進原則
循序漸進原則是我國教育學者總結出來的所有教學都應遵循的原則之一,我們在此予以強調,是充分考慮到中職學生英語學習的實際。中職學生中大部分英語基礎十分薄弱,而學習英語的熱情和興趣則十分脆弱,所以在教學活動的設計中,努力做到活動安排階梯化,即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前后相連、層層深入,由數個微活動構成“活動鏈”。另外,在各項活動開展過程中,注重反復,爭取給學生更多的機會操練,并注意前后呼應,使學生在長期的學習操練過程中能力呈現(xiàn)螺旋上升。
二、英語走班教學活動設計
走班教學與傳統(tǒng)班級授課制的不同,就在于“走”字,即在課堂上要讓我們的學生動起來。而要實現(xiàn)這個目標,就需要我們的教師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根據走班模塊的內容和學生的具體情況,設計出富有特色的教學活動,從而激發(fā)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使他們主動參與這些活動,從而獲得體驗和感悟,達到學習的目的。下面就幾個走班中比較有創(chuàng)新和特色的教學活動設計進行陳述和總結。
1.“課堂公司”開起來
走班的同學來自不同的班級,彼此比較陌生,如何加強這種特殊班級的凝聚力,但同時又能很好地輔助走班教學呢?我決定在職場英語相關的走班課堂上設立“課堂公司”。我們先請同學按自愿組合的方式結合成小組,并且鼓勵同學跨班組合,然后模仿公司的組成讓每個小組代表一個部門,如“銷售部 ( The Sales Department)”“財務部(General Accounting Department)”“廣告部(Advertising Department)”等等,并鼓勵同學毛遂自薦出任自己部門的經理,其余同學擔任職員,每個同學為自己起好英文名字,我們的“課堂公司”就開張了。在上課中我們會以這些部門為單位展開活動,由部門經理全權負責。課堂中的活動,如小組合作學習、模擬表演、小組之間競賽等等,全都演化成了部門內部的合作和部門之間的競爭。而作為老師,我負責記錄下每個部門的“業(yè)績表現(xiàn)”,并在每次上課的最后,總結性評價。在活動中,同學們作為部門的一份子,會自覺地為了自己部門的“業(yè)績”努力,這在不知不覺中培養(yǎng)了同學的團隊意識和合作能力,為同學將來走上職場奠定了很好的基礎。每節(jié)課快結束時,我們還要評選出本節(jié)課表現(xiàn)最佳部門和最佳職員,學期末按照“業(yè)績”評選出本學期最佳部門和職員。
我還將課堂公司延伸到了課外。每學期末,我一般會利用兩節(jié)課時間組織一個“英語狂歡派對”,由每個部門為單位演出和英語有關的節(jié)目,每個職員必須參與,節(jié)目形式不限,屆時請英語老師們擔任評委,評出一二三等獎及鼓勵獎,比一比哪一個部門最棒。通過開辦“課堂公司“,學生上課活躍起來了,而且在無形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意識與競爭意識,并給同學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機會,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為將來走上職場適應社會并持續(xù)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2.配音表演我能行
“看電影,學英語”是非常受學生歡迎的一個走班,但我在走班中并不是單純的播放電影,而是結合看電影組織了一系列的教學活動,其中“配音表演我能行”是頗受學生喜歡且比較有特色的一個。
如在欣賞完了美國優(yōu)秀獲獎動畫片《飛屋環(huán)游記》后,老師使用剪輯軟件剪輯了一個三分鐘左右的小片段。這個片段是影片中非常出彩的環(huán)節(jié),且語言簡潔生動,無晦澀難懂的詞匯。本片段視需要可以重復播放,請同學反復朗讀并揣摩語氣,之后就可以來當配音演員了。在配音過程中,允許同學根據劇情適當發(fā)揮。記得有個女同學為養(yǎng)老院工作人員配音,當看到氣球帶著房子飛上天空時,本來的情節(jié)是她望著天空,非常驚訝。但這位同學卻在此即興加了一句:“Oh, Mr. Fredricksen, please take me. I want to fly too. I hate my job.”現(xiàn)場的同學都被她的幽默逗笑了。
除了配音,還可以請同學來表演,過過演員的癮。欣賞完電影后,可以請同學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個情節(jié),與同學合作表演,同時鼓勵同學盡量用自己的話來講。這個環(huán)節(jié)需要較多時間準備,可以讓同學下課后利用業(yè)余時間查資料和排練,在下一次上課時再表演。這樣在排練的過程中,學生們學會了分工合作,既要上網查資料編臺詞,又要一起琢磨如何表演,這一過程無疑鍛煉了學生們各方面的能力,對學生的發(fā)展很有好處。
3.看漫畫,學英語在訓練學生英語寫作能力時,我摒棄了傳統(tǒng)的“老師出題目,學生提筆寫”這種做法,而是采用了“漫畫英語寫作法”,即請同學們欣賞大家喜聞樂見的漫畫,然后根據漫畫寫故事,效果不錯。以下是一副來自德國著名漫畫大師卜勞恩的作品《父與子》中的一副。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用戶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學生被漫畫吸引,在編構故事的過程中,充分發(fā)揮了自己的想象力。作文收起來后,我發(fā)現(xiàn)同學們的故事各有特色,都很有想法,尤其是結尾處異彩紛呈:有同學寫到“The son stood on the books and picked some cherries. He wanted to send them to his dear father as a surprise.”還有同學這樣寫“The boy told his father:‘There are some worms in the tree. I must get rid of them. Otherwise the tree will die.’”從中可見,正值青春年華的學生們思維是多么活躍,這種追求創(chuàng)新的精神是難能可貴的。而且用這種方式練習寫作,同學們樂在其中,寫作也不再是負擔。
4.將“面試”進行到底
這里所說的“面試”是指相對于“筆試”而言的一種評價方式。傳統(tǒng)的評價方式以筆試為主,不但不全面,而且只會造就“聾啞英語”,學生不會說,也聽不懂,這樣的學生走上社會競爭力大減。所以,我對走班英語教學的評價方式進行了大膽改革,建立了完善、科學的考核評估體系,加大面試所占的比例。
面試的頻率一般是學完一個單元進行一次,大約一個月一次。面試的內容以這單元為主。面試方法是請同學們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把上課內容轉化成一個小作品,形式不限,可以是一段獨白,一個小對話,一個小故事或者一個小場景,等等,鼓勵學生創(chuàng)新。面試時可以是一個人,也可以是兩三人組合,或一個部門小組來都可以。時間主要是課余時間,只要是同學感覺自己準備好了,就可以到辦公室來找老師面試。面試時,表演出自己的小作品,就可以了。如果同學感覺這次面試效果不滿意,可以申請補測。
學生面試時,我們還可以為同學錄像,然后選擇合適的機會在課堂上播放,讓同學們親眼觀看到自己的表演,他們都會非常興奮,觀看過程中也會非常認真。老師則可使用暫停、重復等按鍵輕松分析同學表演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一些錯誤,并加以改正,做到娛樂和學英語兩不誤。面試,給同學搭建了一個平臺,不但能讓他們鞏固和運用了課堂知識,而且大膽展示自我,另外它改變了傳統(tǒng)的評價方式,將評價與學生的學習過程結合起來,不斷學習的過程就是不斷評價的過程,也是學生不斷取得進步與發(fā)展的過程。所以我們要將這種面試進行到底!
走班制教學是一個新生事物,而在中職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更是剛剛起步,所以肯定還有很多需要我們改進和完善的地方。我相信只要我們廣大一線教師投入充分的熱情,積極去實踐,去探究,本著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理念,創(chuàng)設出更多更適合學生需求的活動設計,我們的走班教學一定會更加精彩!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等職業(yè)學校英語教學大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王松美.中等職業(yè)學校英語教學改革理論與實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關鍵詞:數控專業(yè)英語 教學改革 教學方法 實踐教學
一、前言
江西藍天學院機械工程系自2003年開設數控專業(yè)以來,就一直將數控專業(yè)英語作為一門重要的專業(yè)必修課,以培養(yǎng)具備國際競爭力的技術人才為目的,實現(xiàn)“用英語學專業(yè)”的雙語教學理念。
二、高職數控專業(yè)英語教學現(xiàn)狀
(一)學生方面
首先我校工科專業(yè)學生的英語基礎整體較弱,相當一部分學生對英語學習存在抵觸或畏懼心理;其次該課程一直安排在第三學期,這時的學生剛剛結束公共課程的學習,還未學習專業(yè)課程,對專業(yè)知識接觸很少,而數控專業(yè)英語是一門與數控及機械制造知識聯(lián)系很緊密的專業(yè)課程,缺乏專業(yè)知識會大大加大學習的難度。
(二)教師方面
由于數控專業(yè)英語要求授課教師必須具備數控及機械制造方面的專業(yè)知識,所以,本校該課程一直是由專業(yè)教師授課。專業(yè)教師的英語口語表達相對較弱,導致了課堂上漢語講解過多,加上他們經常不自覺地深入講解專業(yè)知識,背離了雙語教學的初衷。
(三)教材及教學方法方面
在數控專業(yè)英語的教學中,教師普遍感到很難找到合適的教材。有些教材介紹的技術和設備明顯過時,有些教材的內容又過于深奧,或者是語法過于復雜,通篇都是生澀難懂的長句、復雜句,學生難以理解,進而產生厭學情緒。此外,專業(yè)英語的教學方式一直是“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講課模式,對于課文中涉及的設備及工藝,很難通過板書描述清楚,學生很難理解。
我校為了適合社會需要,提出“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的辦學目標,對各專業(yè)課程進行實踐教學的改革。綜合以上幾個問題,筆者結合多年專業(yè)英語的教學實踐,總結出幾條數控專業(yè)英語教學改革的措施。
三、數控專業(yè)英語教學改革的幾個措施
(一)強化專業(yè)設置的科學性,修改課程安排計劃
根據數控專業(yè)英語對英語基礎和專業(yè)知識的要求,數控專業(yè)英語課應安排在公共英語、數控原理、數控加工技術、數控編程、數控機床維修等選修課程之后。實際上,由于各種原因,在此之前,專業(yè)英語課一直被安排在第三學期開課。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由于學生缺乏專業(yè)知識,再加上英語基礎薄弱,專業(yè)英語任課老師盡管在課堂上花了大量時間對課文進行翻譯和解釋,但學生仍然很難理解。在這種情況下,任課老師不得不占用專業(yè)英語課的授課時間去講解相關的數控專業(yè)知識,以至于學期末無法完成教學計劃規(guī)定的教學任務。鑒于上述原因,機械工程系修訂教學了計劃,將數控專業(yè)英語課程的開課時間調整到第四學期。
(二)提高專業(yè)英語授課教師的雙語教學水平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我校專業(yè)英語教師具備了足夠的專業(yè)知識技能,他們缺乏的是良好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及標準的發(fā)音。因此,學校為專業(yè)英語教師提供英語進修的機會,提高教師的英語授課水平。此外,還請我校外語系的外教定期給教師們上課,強化口語。
(三)選擇合適的教材,科學備課
針對我校學生英語基礎較弱的特點選擇或自編一本難度適中的教材,教材內容不僅要涵蓋主要的數控加工工藝,還要介紹當前最新的數控機床及其操作,重點介紹常用的數控專業(yè)術語。此外,教師在備課時也應注意難易結合,突出重點。英語學習中學生普遍存在背單詞難的問題,而數控專業(yè)術語記憶難的問題尤其突出,因此,專業(yè)英語教師在備課時要強調專業(yè)術語的使用及記憶技巧。必要的時候,數控專業(yè)的任課老師可以進行集中備課以統(tǒng)一授課重點、授課內容和授課方式。
(四)改進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
1.多媒體教學。目前我校機械系的專用教室中,80%以上配備了現(xiàn)代化的多媒體設備,專業(yè)英語課全部都安排在多媒體教室上課。授課教師可以根據課文內容制作ppt教學課件,對于學生很難理解和想象的工件和加工工藝,通過圖像、視頻、動畫演示,激發(fā)學生聽課的興趣;還可以編寫簡單的數控程序,一邊演示一邊講解,加深學生對常用數
控指令的理解,提高學習的樂趣。
2.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我校奉行“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的辦學宗旨,為此,學校無論在硬件投入還是課程設置方面,都充分體現(xiàn)了突出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的特點。目前,我校的數控實訓中心設施齊全、設備先進,中心配備了多臺先進的數控機床,完全能夠滿足各種實踐教學的需要。在數控專業(yè)課程的學習過程中為學生安排了多次數控實訓,學生很快就能夠掌握中文面板數控機床的操作。而目前企業(yè)常用的進口數控系統(tǒng),如fanuc和siemens,其操作面板是英文的。在數控專業(yè)英語學習之前,由于不懂數控專業(yè)術語,學生往往靠死記來掌握英文面板的操作。為了使學生真正理解數控系統(tǒng)英文操作面板各按鍵的含義,熟練掌握各種系統(tǒng)的操作,在講完數控編程方面的課文之后,安排學生再次到實訓中心進行現(xiàn)場教學,讓學生對照中英文重新認識操作面板,并讓學生翻譯數控機床的英文說明書或一小段數控加工工藝,然后在實訓老師的指導下操作機床。實踐證明,“理論+實踐”的數控專業(yè)英語教學方式不僅能加深學生對課本內容的理解,還能提升學生的學習成就感,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
3.樹立“為每一個學生服務,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收獲”的授課理念。數控專業(yè)英語教學中發(fā)現(xiàn),學生的英語水平參差不齊,各個班級都難免有一些由于英語基礎太差而無法達到教學大綱要求的學生。專業(yè)英語老師在備課和授課的時候,除了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科技英語閱讀理解能力之外,也應當考慮到少部分同學的學習要求,針對他們基礎較差的特點,重點提高他們的數控專業(yè)詞匯量??梢詫⒁恍┏R姷膶I(yè)術語進行分門別類、歸納匯總,如機床類、工件類、刀具類、加工類等,以達到降低記憶難度、提高記憶效率的目的。此外,在課堂上,還可以將這些詞匯列在黑板上,讓學生用連線的方法來指出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例如,銑床(milling machine)上安裝的刀具是銑刀(milling cutter),進行的是銑削(milling)的操作。此外,在講解專業(yè)術語的過程中,可以簡單地介紹一些與詞匯有關的趣聞,既活躍課堂氣氛,又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學效果。
在數控英語的教學改革過程中,上述教學改革措施取得了較明顯的教學效果,讓學生認識到了數控專業(yè)英語課程的重要性,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學生理論結合實踐的能力。教學改革任重而道遠,僅靠一個教師的努力是無法完成的,需要全體專業(yè)英語教師的通力合作,要提高整體教學水平、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靈活運用教學技巧、善于利用教材和教具、不斷總結,最終制定出適合我校學生的的數控專業(yè)英語教學體系。
參考文獻:
[1]唐霞,謝利民.數控專業(yè)英語教學方法的研究[j].科教文匯,2008,(9).
[2]王素艷.高職數控專業(yè)英語教學改革探索[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5,(2).
[3]呂瑩,張靜.高等職業(yè)技術院校數控專業(yè)英語教學中遇到的困難及解決方法[j].赤峰學院黨報,2008,(12).
[4]周春梅,來小麗.淺談高職數控專業(yè)英語的教學[j].科技信息,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