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04 11:53:42
導語:在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案的撰寫旅程中,學習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條寶貴的路徑,好期刊匯集了九篇優(yōu)秀范文,愿這些內容能夠啟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靈感,引領您探索更多的創(chuàng)作可能。
教學重點:
1.學會“g k h”三個聲母,讀準音,認清形,并能在四線三格中正確書寫。
2.讀準“g k h”與單韻母相拼的音節(jié)。
3.初步掌握三拼音連讀的拼音方法,拼讀介母是“u”的音節(jié)。
教學難點:準確地拼讀三拼音節(jié)。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抽讀6個單韻母卡片。
2.接順序讀讀8個聲母卡片。
3.拼讀音節(jié):“tù nǔ lè dù”
二、學習“g k h”的音形及書寫
(一)學習聲母“g”
1.學習“g”的音
(1)出示“g”圖,提問:圖上畫的是什么?
(2)借助鴿子的“鴿”的音學習“g”的音,讀的時候注意讀得輕短些。
(3)教師邊范讀邊講解發(fā)音方法:發(fā)音時,用手掌對著嘴,感覺不到氣流沖出。
(4)學生隨讀體會發(fā)音方法,可用手掌試一試。
(5)開火車讀,教師注意糾正不正確的讀音。
2.學習“g”的形
(1)仔細觀察圖怎樣記憶“g”的形?
(2)編記憶小兒歌:9字加彎 g、g、g。
3.書寫字母“g”
(1)認識基本筆畫“豎左彎”。
(2)觀察書中“g”的筆順和占格位置,請同學說一說。
(3)教師范寫“g”:第一筆是什么?C點什么格?教師寫;第二筆是什么?占什么格?教師寫;注意豎左彎要在第四線上邊一點寫彎,一定不要挨著第四條線。
(4)學生書寫。教師巡視,個別輔導,糾正學生的寫姿和執(zhí)筆方法,對姿勢合格的學生發(fā)合格小獎票。
(二)學習聲母“k”
1.學習“k”的音:
(1)出示“k”的圖,提問:圖上畫的是什么?
(2)這個字母怎么讀?教師糾正讀音;一邊范寫一邊講解發(fā)音方法:發(fā)音時,用手掌對著嘴,感覺有氣流沖出。
(3)學生練習讀,體會發(fā)音方法。
(4)同桌互讀,相互糾正。
(5)指名讀。
2.學習“k”的形
(1)怎么記住“k”的形呀?
(2)請同學試著編兒歌:蝌蚪戲水k k k。
3.書寫字母“k”
(1)認識基本筆畫:“” 左斜右斜
(2)怎樣寫好聲母“k”呢?請大家認真觀察范字及筆順。
(3)學生邊說筆順、占格位置教師邊范寫。第一筆是“丨”,第二筆寫前先在中格找到中間點一個點,然后在第二條線上點一個點,再在第三條線上與上邊點對齊位置點一個點,最后連接三個點,也就是左斜右斜。
(4)學生練習書寫。教師巡視個別輔導。
(5)在實物投影上展示學生作業(yè),請其他同學看看哪位同學寫得好,哪筆寫得不好,說一說。
(6)每個同學書寫的字母與范字比較進行評改。
(7)再展示,看看書寫上否有進步。
(三)學習聲母“h”
1.學習“h”的音
(1)出示圖,提問:圖上畫的是什么?
(2)借“喝”的音學習“h”。發(fā)音時,雖然有氣流沖出,但比發(fā)“k”時的氣流弱。
(3)學生練讀,體會發(fā)音方法。
(4)指名讀。
(5)開火車讀。
2.學習“h”的形
(1)“h”的形像什么?
(2)編兒歌:一把椅子h h h。
3.書寫字母“h”
(1)學生觀察筆順及點格位置。
(2)學生試著書寫一個,與范字比較,修改。
(3)展示學生書寫的“h”,說說哪筆寫得好,哪筆寫得不好,怎樣改。
(4)學生評改,注意“h”與“n”的區(qū)別。
三、復習鞏固:指名讀“g、k、h”三個字母。
四、小結:
今天我們又認識了3個聲母,同學們讀準了字音,認清了形。書寫比較認真,真好!
附:板書:
關鍵詞:小學語文;看圖學文;課文插圖;學生素質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8-091-01
小學語文課本里的“看圖學文”,圖文相映,內容生動,是一種適合兒童特點,深受小學生歡迎的好教材。它富有情趣,易教易學,有利于對學生的思想教育,有利于學生學習觀察的方法,有利于學生訓練朗讀的能力,有利于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因此,教好“看圖學文”是培養(yǎng)學生素質的好途徑。就教學中的具體做法,談幾點淺見。
一、借助插圖,進行詞句教學
借助插圖進行字、詞、句的教學,是“看圖學文”的特點。圖畫不單是文字的說明,而且可以拓展兒童的想象,從指導看圖入手,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精心提問和提示,讓學生口述全圖大意,從而發(fā)展學生的語言。如教人教版小學一年級語文上冊課文《小山羊》一文時,請學生仔細看圖。回答下面問題:①圖上畫了哪些動物?它們長得怎樣?②小雞在吃什么?③小雞對小山羊說什么?小山羊怎么回答?讓學生在這樣的提問下,展開積極思維,尋找答案,明白圖意,進而讓學生口述全圖大意,這樣段落中的文字自然而然在學生腦子里形成。接著,再讓學生朗讀課文,一句一句地讀,在句中理解詞語,在段中理解句子。通過“請”字可以看出小雞和小山羊很友好,“謝謝你”一詞可以看出小山羊很有禮貌。然后讓學生用這兩個詞各說一句話或幾句話。這樣學生既看懂了圖意,理解了課文,又學會了字詞,也發(fā)展了語言。
二、圖文結合,理解課文內容
“看圖學文”是通過觀察圖畫,理解課文內容。因此,在教學中應始終把圖片和文字結合起來。如教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課文《秋天來了》,先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圖上畫的是什么季節(jié)?哪些地方可看出秋天的季節(jié)?按從上到下的觀察順序,認識到:天空是那么藍,那么;一群大雁往南飛;一片片樹葉從樹上落下來,這一秋天景象。這些都是秋天的特點。那么,課文又是怎樣寫好這些景色呢?請同學們分段朗讀,逐句理解,弄清為什么樹葉黃了會從樹上落下來,顯示了秋天的特點。天空的特點是那么,那么藍,大雁往南飛,一會兒排成個“人”字,一會兒排成一個“一”字,這是大雁飛行時的樣兒讓學生知道秋天到了,所以情不自禁地說:“??!”這里表示“知道了”,“看出來了”。除了這些以外,秋天還有哪些特點呢?通過想象,學生紛紛發(fā)言:燕子飛到南方過冬;稻子成熟了;開了;根據學生回答的內容,用彩筆畫出簡筆畫來。這樣學生既看懂了圖意,理解了課文,同時在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方面也得到了很好的培養(yǎng)。
三、理解插圖,滲透思想教育
語言是人類重要的思想交流工具和思維工具,在小學進行語言文字教學訓練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甚為重要。
1、以圖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義務教育新教材插圖新穎,符合兒童年齡的特點,富有兒童情趣,對兒童有吸引力。根據這一特點,充分利用課文插圖與實際相結合,讓學生得到思想教育。教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課文《秋天到了》一文時,讓學生了解圖意后可提問“秋天到了,大地有什么變化?”“天空又有什么變化?”“這樣的景色美不美?”讓學生討論,使學生知道一年四季,不但春天很美,而且秋天也不遜色。從而激發(fā)小學生對秋天的熱愛,對大自然的熱愛。
2、抓住重點句啟發(fā)思考,教育學生做事不能純模仿。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課文《小貓種魚》是講小貓看到農民把玉米、花生的種子播到田里,到了秋天,收了很多的玉米、花生,它也把小魚種到田里,想到了秋天,也能收到很多小魚的故事。教學時要緊扣重點句子設問,讓學生思考,理解句子的含義。如教到最后一自然段時,可提問:①小貓看到農民把玉米和花生播到田里,它也把小魚種到田里,說明了什么?(小貓有向別人學習的思想)②它的想法能實現嗎?(不能)③為什么不能實現?(玉米和花生跟魚的生長條件不同,玉米和花生是植物,在泥土里生長;魚是動物,在水里才能養(yǎng)活)從而讓學生明白:向別人學習時要動腦筋,不能生搬硬套別人的做法。
3.扣緊重點詞語,進行文明禮貌的教育。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人人講文明禮貌是非常重要的,它能促進人們的互相溝通,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因此,語文教學在語言文字的訓練過程中,應選好“訓練”與“教育”的結合點,有機地進行思想教育。課文中有些詞語蘊含著很多的教育意義,講讀時,既要引導學生掌握本義,要重視理解這些詞在表達思想方面的作用。如《小山羊》一文中做“請”“謝謝”這兩個詞,是極為普通的日常生活中的文明禮貌用語。
總之,要充分利用“看圖說文”的教材特點,對兒童進行兩個素質的培養(yǎng),為提高中華民族素質,為中國走向世界,讓世界了解中國打下扎實基礎。
參考文獻:
1精品論文doc[OL].互聯網-其它論文-道客巴巴.
2 三年級語文]公開課課件《月球之謎》[OL].互聯網-豆丁網.
3《燕子》說課稿 PDF[OL].互聯網-技術總結-道客巴巴.
4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OL].互聯網-百度文庫.
5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案《小山羊》[OL].互聯網-[斐斐課件園].
6教學反思[OL].互聯網-百度文庫.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學會后鼻韻母ang、eng、ing、ong和整體認讀音節(jié)yìng,讀準音,認清形,并能正確地進行書寫。
教學重點:
學會韻母ang、eng、ing、ong的音形和整體認讀yìng。
教學難點:
讀準后鼻韻母ang、eng、ing、ong的音,記清字母的形。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5個前鼻韻母,還記得是哪5個嗎?(an en in un ün)今天我們學習漢語拼音的最后一課,在這課中我們要學習4個后鼻韻母,在發(fā)音上有一定的難度,比比誰學得最好。
板書: 14 ang eng ing ong
二、學習ang、eng、ing、ong的音形及整體認讀音節(jié)ying
(一)學習韻母ang的音形
1.出示書中第一幅圖,問:這是什么?
2.出示圖下音節(jié)yáng。
3.教師示范讀yáng,學生隨讀。
4.教師范讀ang,學生隨讀ang。
5.師講發(fā)音方法:發(fā)ang音時,先擺好a的口形,發(fā)a,緊接著舌頭往后縮,舌根抵往軟腭,氣流從鼻腔中出來,聲音響,氣流強,手指按著鼻梁有些顫動。
6.學生讀中體會,指名讀,齊讀,開火車讀等多種形式鞏固字母的音。
7.在學生讀準ang的基礎上再讀讀yáng這個音節(jié)。
8.請同學們觀察ang是由哪三個字母組成的?
出示卡片:
三個字母依次出現:先出示a,再出示n,a和n組成的字母念什么?最后出示g,合起來就是ang,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案《第一冊第四單元 漢語拼音 14》。
注:教師可以做一個由后面向前面翻動的紙片,讓a變?yōu)閑、i、o,使復韻母隨之變?yōu)閍ng、ing、ong便于后面字母的學習。
(二)學習韻母eng的音形
1.出示第二幅圖,說說圖的內容。
2.出示音節(jié)dēng,教師范讀,學生隨讀dēng。
3.教師在音節(jié)中提出eng,進行范讀,學生隨讀。
4.師講發(fā)音方法:以韻母e的口形開始,氣流從鼻腔中流出。教師范讀eng,學生練習體會。
5.請同學讀dēng來鞏固eng的發(fā)音。
6.記憶eng的形:eng是由哪幾個字母組成的?
學生邊說教師邊演示翻動卡片,使ang變成eng,只從后邊向前翻動e紙片,ng不用動,即成為eng字母。使學生可以比較出字母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
(三)學習韻母ing的音形及整體認讀音節(jié)音節(jié)yìng。
1.出示書中第三幅圖:
2.出示圖下整體認讀音節(jié)ying,教師范讀,請同學們說說和前2幅圖下面的音節(jié)讀法有什么不同?
3.告訴學生yīng是整體認讀音節(jié),不用拼,應整體記憶。學生練習讀。
4.教師范讀ing,學生隨讀。教師隨時糾正不正確的讀法。
5.記憶ing的形:怎么記住它的形呀?隨著學生回答教師翻動紙片使eng變成ing。
6.采取多種形式讀,鞏固字母的讀音。
(四)學習韻母ong的音形
1.出示圖,這是什么?
2.出示圖下音節(jié)zhōng 教師范讀,學生隨讀。
3.教師提出ong進行范讀,學生隨讀,同桌互讀。
4.記憶ong的形:說說ong與前邊字母有什么不同?
教師翻動卡片使ing變成ong。
三、書寫韻母ang、eng、ing、ong。
1.自己試著練習抄寫韻母。
2.展示學生書寫情況,說說哪兒寫得好,哪寫得還不夠好。
3.教師強調3個字母要靠攏,不要寫成a n g。
四、小結
照著板書把本節(jié)課的內容讀一讀就可以了。
附: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