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色777777女色窝,777亚洲妇女,色吧亚洲日本,亚洲少妇视频

嬰幼兒數(shù)字啟蒙教育

時間:2023-06-13 16:08:39

導語:在嬰幼兒數(shù)字啟蒙教育的撰寫旅程中,學習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條寶貴的路徑,好期刊匯集了九篇優(yōu)秀范文,愿這些內容能夠啟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靈感,引領您探索更多的創(chuàng)作可能。

嬰幼兒數(shù)字啟蒙教育

第1篇

[關鍵詞] 美國聯(lián)邦政府;學前兒童保育和教育;學前兒童保教計劃

一、美國學前兒童保育和教育現(xiàn)狀

1.學前兒童保育狀況

據(jù)2007年9月的統(tǒng)計數(shù)字,全美共有6歲以下學前兒童2400多萬,其中3歲以下嬰幼兒約1200萬。2400多萬學前兒童中高達43%(1050萬)的兒童生活在低收入家庭①,其中20%,即近500萬兒童生活在貧困家庭②。③ 3歲以下的嬰幼兒中44%(540萬)生活在低收入家庭,其中21%(260萬)生活在貧困家庭。④

就兒童保育狀況而言,美國早期縱向研究項目(Early Childhood Longitudinal Study,ECLS)對1萬名出生于2001年的9個月大嬰兒所做調查表明,半數(shù)兒童在各種正規(guī)的非親子看護托兒中心(regular nonparental child care)接受照顧;26%的嬰兒由親屬看護(relative care);15%由非親屬看護(nonrelative care),如家庭托幼機構(family child care homes);9%在托兒中心接受照顧。嬰兒獲得保育時間的長短因保育機構類型不同而不同。通常在一周內,由親屬看護的兒童比由非親屬看護的兒童少得到10個小時的照顧,托兒中心的兒童比親屬看護及非親屬看護者多獲得31到40個小時的照顧。該調查指出,嬰幼兒接受保育的類型受其種族的影響。9個月大的黑人兒童(63%)比白人兒童(49%)、西班牙兒童(46%)、亞裔兒童(47%)更多地接受非親屬看護;白人兒童(21%)較之黑人兒童(33%)、西班牙兒童(30%)、亞裔兒童(33%)更少被送去托兒中心。此外,兒童接受保育的類型還受父母收入水平的影響。父母收入低于國家貧困線標準(FPL: Federal Poverty Level)的兒童(43%)較之高收入家庭兒童(higher-income children,52%)更少得到非親屬看護。⑤

2002年,美國家庭調查(National Survey of Ameri-ca’s Families,NASF)以1.2萬名5歲以下兒童為調查對象收集到的相關數(shù)據(jù)表明,2002年3歲以下母親在就業(yè)的低收入家庭兒童(62%)比高收入家庭兒童(68%)更少得到正規(guī)的非親屬看護,而更多地被親屬看護。就時間而言,3歲以下母親在就業(yè)的兒童38%獲得35個小時以上的非親屬看護,17%獲得15到34個小時,獲得1到14個小時的占17%,另有28%的兒童得不到看護。⑥

2.學前兒童教育狀況

根據(jù)美國的教育體制,5歲兒童入讀的幼兒園(Kindergarten)已被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成為正規(guī)教育的起點。因此,學前教育指5歲前的兒童(包括5歲)在未正式入學之前接受的教育。3歲以下兒童入托或入讀的場所被稱為嬰幼兒計劃(Infant/Toddler Program);3歲和4歲兒童的學習場所為學前班(Preschool/Pre-kindergarten)。⑦

兒童期是人生的關鍵期。人的未來發(fā)展所必備的早期知識與經(jīng)驗、能力等都有賴于這一時期的培養(yǎng)與塑造。在學前期發(fā)展的重要性已被廣泛認識的今日,學前兒童的教育問題早已引起各國政府的密切關注。美國聯(lián)邦政府亦是如此。自1965年以來聯(lián)邦資助的學前教育計劃越來越多,一方面為滿足學前兒童受教育需求,另一方面為滿足家長的兒童保育需求,過去幾十年中加邦學前教育計劃的兒童數(shù)量成倍增長。

美國人口現(xiàn)狀調查(Current Population Survey,CPS)顯示,1965年全美只有60%的5歲兒童按時入學,1980年入學率上升為85%,到2005年達到近90%。3歲和4歲兒童的入托或入讀率也迅速攀升。1965年僅5%的3歲兒童和16%的4歲孩子進入學前班,而到2005年已有3歲兒童的入讀率已達40%、4歲孩子達70%(詳見圖1)。⑧

全國家庭教育普查 (National Household Education Survey,NHES)自1991年起對學前兒童受教育情況進行了更為詳盡的調查分析,包括加入學前教育計劃的兒童數(shù)量、兒童所受保教的類型,以及不同年齡、種族、宗教,父母的不同收入水平和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對學前兒童保育和教育的影響。

調查表明,2005年69%的4歲兒童和43%的3歲兒童加入了各種形式的學前教育計劃,兒童接受教育的時間也延長了許多。1991到2005年間,不同種族、家庭收入水平、母親的受教育程度、母親就業(yè)狀況、居住地區(qū)的兒童加入學前教育計劃的情況有所差異。例如,就種族背景而言,1991年不同種族的3歲兒童中44%的白人兒童、44%的黑人兒童、21%的西班牙兒童及43%其他種族的兒童加入了學前教育計劃;不同種族的4歲兒童中59%的白人兒童、68%的黑人兒童、50%的西班牙兒童和62%其他種族兒童在計劃中得到教育。到2005年,各種族3歲兒童加入學前教育計劃的增長率普遍較?。?歲兒童的入學率增幅較大,白人兒童達到69%、黑人75%、西班牙人59%、其他種族81%(詳見圖2)。就家庭收入水平來說,1991年貧困家庭兒童中30%的3歲兒童和50%的4歲兒童加入了學前教育計劃;非貧困家庭兒童的比例為3歲45%、4歲62%。2005年,貧困家庭兒童加入學前教育計劃的比例增幅很小,3歲達33%、4歲不變;而非貧困家庭兒童增幅較大,分別為59%和72%。⑨

二、聯(lián)邦學前兒童保教計劃的實施情況

在學前兒童的保育和教育方面,聯(lián)邦政府雖未制定系統(tǒng)的保教政策,但卻多年來一直實施著多個大型的保教項目。這些項目或計劃分別隸屬于聯(lián)邦的兩個部門――衛(wèi)生和人類服務部(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教育部(Department of Education)。其中,衛(wèi)生與人類服務部管轄的主要保教項目有開端計劃(Head Start)、早期開端計劃(Early Head Start)、兒童保育和發(fā)展基金(Child Care and Development Fund,CCDF)、貧困家庭臨時性援助計劃(Temporary Assistance for Needy Families,TANF)和兒童保育和發(fā)展固定撥款(Child Care and Development Block Grant,CCDBG)。由聯(lián)邦教育部管轄的主要保教項目有嬰幼兒及其家人特教補助計劃(Special Education Grants for Infants,Toddlers and Families)、Title I學前班(Title I Preschool)、特殊教育學前班(Special Education Preschool),以及其他小型學前兒童保教項目和專業(yè)發(fā)展與研究項目。⑩

1.開端計劃和早期開端計劃

開端計劃(Head Start)是美國實施年限最長、影響范圍最廣的一個學前兒童保教計劃,旨在為低收入家庭5歲以下兒童(主要為3~5歲兒童)提供早期教育機會和營養(yǎng)保健等多項支持,80%經(jīng)費源于聯(lián)邦財政撥款,其余部分依靠社會支持。該項目一年約提供90萬個入讀名額,可供全國11%的4歲兒童和7%的3歲兒童及6200名3歲以下兒童入讀,每名入讀兒童平均享有約7500美元培養(yǎng)經(jīng)費。2005-2006年度,聯(lián)邦政府投入68億美元運行此項目,該年度來自50個州的721 289名3到4歲兒童申請加入了開端計劃,加入人數(shù)尚不足所有合格申請者的一半。該計劃支助下的兒童保教機構每天最少開放3.5個小時,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兒童獲得全日制保教服務。目前,服務于該計劃的教師工資只有K-12年級教師待遇的1/2,據(jù)估計,每年財政投入增加約1.3億美元才能填補這一鴻溝。{11}

1994年聯(lián)邦政府又提出早期開端計劃(Early Head Start),從而把服務對象拓展到了低收入家庭0~2歲孩子和孕期婦女。2005年該計劃共服務81 914名3歲以下兒童和10 485名孕期婦女。{12}

2.兒童保育和發(fā)展基金

兒童保育和發(fā)展基金(Child Care and Development Fund)是聯(lián)邦第二大保教項目,隸屬于衛(wèi)生與人類服務部下設的兒童保育局(Child Care Bureau)。13歲以下低收入家庭的兒童可申請此款項,75%的款項以早教券(Voucher)形式發(fā)放。2005年多渠道籌措兒童保育和發(fā)展??钸_89億美元,其中聯(lián)邦政府直接投入48億美元,共170萬兒童得到支助,其中6歲以下兒童110萬。2006年聯(lián)邦政府撥款50億美元運作此項目。{13}

3.特殊教育學前班

自1973年伊利諾伊州、密歇根州和威斯康星州率先為3~5歲殘疾兒童提供免費教育以來,特殊教育學前班(Special Education Pre-school)便成了美國學前兒童支助項目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1986年的《殘疾人法》明確規(guī)定必須為殘疾兒童或發(fā)展遲滯兒童開辦特殊教育學前班,1992年全國各州都普及了該項目,受惠的兒童數(shù)也穩(wěn)步增長。2005-2006年度全美6%的4歲兒童和4%的3歲兒童就讀于特殊教育學前班。{14}

4.兒童保育和發(fā)展固定撥款

美國于1990年頒布了《兒童保育和發(fā)展固定撥款法》(《Child Care and Development Block Grant Act》),并于1995年作了修訂。兒童保育和發(fā)展固定撥款(Child Care and Development Block Grant,CCDBG)面向0~13歲兒童。總體而言,2000年以來兒童保育和發(fā)展固定撥款支助的兒童數(shù)基本保持穩(wěn)定。2006年該款項平均每月支助180萬兒童,與2005年相比平均每月增加5.32萬人。較之前一年,2006年里29個州所服務對象有所增加,20個州所服務兒童反而減少。例如,路易斯安那州該年度比去年少支助1.27萬名兒童;同期,加利福尼亞州支助對象增加了4.34萬名。就該款項所服務兒童的年齡分布而言,3歲以下兒童占28%,3到5歲、6到13歲各占36%(詳見圖3)。{15}

三、聯(lián)邦政府針對學前兒童保教事業(yè)

采取的新措施

1.調整政府財政預算,削減兒童支助項目開支

雖然聯(lián)邦政府一直辦理著多個大型兒童支助項目,但是最新統(tǒng)計數(shù)字表明全美只有14%滿足條件的兒童享有聯(lián)邦支助的保教服務。鑒于目前國內緊張的經(jīng)濟局勢,2008年2月4日布什總統(tǒng)在向國會提交的政府財政預案中明確表示,2008年政府將繼續(xù)減少對兒童支助項目的財政投入,預計將減少對151個不同類型的學前兒童保教計劃的投入累計約150億美元。例如,僅就兒童保育和發(fā)展固定撥款而言,自2000以來政府撥款有減無增,致使得到該項目支助的兒童數(shù)量從2000年的245萬減少到2006年的230萬。隨著投入資金的繼續(xù)緊縮,預計到2012年,該項目支助的兒童數(shù)量將減少到200萬(詳見圖4)。{16} 此外,社會服務補助金(Social Service Block Grant)也將被消減5億美元。

2.保持部分項目投入不變,重點支持貧困家庭兒童

對于大多數(shù)低收入家庭特別是貧困家庭來說,家庭收入難以維持食物、住房、醫(yī)療等基本生活需要,根本無法保障對兒童保育和教育的投入,往往只能選擇一些價格低廉的短暫性保教服務。2006年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43%的貧困單身母親家庭接受著育兒支持,兒童支助收入(child support income)是這類家庭的第二大收入來源,占家庭總收入的36%。一項涉及17個州的調查表明,在沒有任何育兒幫助的情況下,其中11個社區(qū)只有不到10%的家庭能夠承擔起社區(qū)學前教育中心的保教費用。{17} 在經(jīng)濟局勢不穩(wěn)、早期支助減少的情況下,針對貧困家庭兒童不利的成長環(huán)境和受教育狀況,美國法律和社會政策中心(Center for Law and Social Policy, CLASP)倡議國會預算決議的確定與實行應秉持以下三條原則:(1)不損害貧困家庭及兒童的利益;(2)恢復先前削減的財政投入;(3)通過幫助貧困家庭及兒童促進社會長遠發(fā)展。{18} 國會在裁決財政預算時應明確向貧困家庭及兒童提供幫助的必要性和重要意義,不但不能繼續(xù)消減對這部分人群的財政投入,還要努力恢復前幾年減少的貧困家庭短暫性援助計劃、醫(yī)療補助制度(Medicaid)等一些重要項目的投入,為兒童的未來發(fā)展和社會的長足進步打下良好基礎。

3.提高保育和教育質量,促進兒童健康成長

針對兒童早期教育存在的問題與缺陷,美國政府提出“良好的開端,聰明地成長”(Good Start,Grow Smart)項目,致力于從三方面改善學前兒童教育質量。首先,加強啟蒙教育支持項目。衛(wèi)生和人類服務部將開發(fā)一個新的責任體系,對啟蒙教育中心兒童早期識字、語言和算術能力的培養(yǎng)標準進行評估,還將實施一個國家培訓項目,培訓近5萬名啟蒙教師。其次,加強同各州合作改善兒童早期教育。強化聯(lián)邦和州政府的合作,要求各州制定兒童早期教育質量標準及與K-12標準相一致的兒童早期閱讀和語言能力大綱。再次,為父母、教師和看護者提供最新研究成果和信息。增加科學研究投入,加大對兒童早期閱讀和語言能力等方面的科學研究力度,并將最新的科學研究成果與家長、教師和看護者一起分享。{19}

四、對我國學前兒童保育和教育工作的啟示

1.強化國家政府在學前兒童保教事業(yè)中的重要作用

雖然對學前教育的重視程度有所提高,但是目前兒童保教項目不上規(guī)模、不成系統(tǒng)。在美國社會免費普及5歲兒童的幼兒園教育時,我國還在為最大幅度提升3~5歲兒童的入園率、最大程度規(guī)范幼兒園收費標準等問題而努力,對0~2歲的嬰幼兒保教問題的關注程度還遠遠不夠。除了經(jīng)濟差異、人口差異、城鄉(xiāng)差距等客觀原因外,我國政府主觀上對幼兒教育事業(yè)的重視和投入更能改善學前兒童保教狀況。

2.關注弱勢群體,支持貧困兒童

我國千百萬貧困孩子和美國的貧困兒童一樣,亟待國家政府和全國人民的關注與支持。貧困兒童是一個社會中最弱勢的群體,是最需要幫助的人。雖然目前我國還沒有能力提供免費的學前教育服務,但并不意味我們就應該無所作為。明確國家貧困線標準、統(tǒng)計貧困兒童數(shù)量、規(guī)劃支助體系、采取積極救援,開發(fā)農村資源和城市社區(qū)資源、多渠道開辦學前保教機構等許多工作都亟待進行,我們任重而道遠。

3.學前教育立法勢在必行

美國政府宏觀調控、地方高度自主的學前教育管理體系乃是建立在完善的法律法規(guī)之上。加強學前教育立法,保障對學前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財政投入,提高學前教育師資水平和福利待遇,明確國家政府及地方政府各職能部門的職責與分工協(xié)作,實施國家宏觀調控與監(jiān)督管理等經(jīng)驗是美國學前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歷程帶給我們的啟示,也是我國學前教育事業(yè)發(fā)展刻不容緩的需要。

注釋

①低收入家庭(Low-income Family):家庭年總收入等于或低于國家貧困線標準(FPL:Federal Poverty Level)的200%即為低收入家庭。2007年,一個3口之家的年收入等于或少于34 340美元、4口之家等于或少于41 300美元,即為低收入家庭。

②貧困家庭(Poor Family):家庭年總收入等于或少于國家貧困線標準的100%即為貧困家庭。2007年,一個3口之家的年收入等于或少于17 170美元、4口之家等于或少于20 650美元,即為貧困家庭。

③National Center for Children in Poverty. Basic Facts about Low-Income Children:Birth to Age 6[EB/OL].省略/publications/pdf/text_764.pdf

④National Center for Children in Poverty. Basic Facts about Low-Income Children:Birth to Age 3[EB/OL].http://省略/publications/pdf/download_ 221.pdf

⑤⑥National Center for Children in Poverty. Infant and Toddler Child Care Arrangements [EB/OL]. http://省略/publications/pdf/text_628.pdf

⑦⑩林秀錦:《美國各級政府與學前兒童的保育和教育》,《幼兒教育》(教育科學版),2006年第9期,第39-43頁

⑧⑨National Institute for Early Education Research. Preschool Policy Brief Who Goes to Preschool and Why Does it Matter [EB/OL].省略/resources/policybriefs/15.pdf

{11}{14}National Institute for Early Education Research. The State of Preschool 2006[EB/OL].省略/yearbook2006/pdf/yearbook.pdf

{12}Center for Law and Social Policy. Support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Babies in Child Care: What Does the Research Say[EB/OL]. http://省略/publications/supporting_babies.pdf

{13}The White House. Good Start,Grow Smart:A Guide to Good Start, Grow Smart and Other Federal Early Learning Initiatives [EB/OL].acf.dhhs.gov/programs/ccb/initiatives/gsgs/fedpubs/GSGSBooklet.pdf

{15}Center for Law and Social Policy. Child Care and Development Block Grant Participation in 2006[EB/OL].省略/publications/ccdbgparticipation2006.pdf

{16}{17}Center for Law and Social Policy. Families Forgotten:Administration’s Priorities Put Child Care Low on the List [EB/OL].省略/publications/2008_budget_child_care.pdf

{18}Center for Law and Social Policy. The Congressional Budgets Resolution:Recommendations for a Blueprint in Support of Low-Income Individuals and Families [EB/OL].省略/publications/clasp_budget_resolution_recommendations.pdf

第2篇

[關鍵詞]少兒圖書館;特色服務;動漫

動漫(Comic and Animation)是動畫和漫畫的統(tǒng)稱,既包括傳統(tǒng)的漫畫和動畫形式,也包括廣義的FLASH動畫、三維動畫、全息動畫等嶄新的動漫形式,現(xiàn)已經(jīng)成為當今青少年兒童甚至部分成年人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超越了作為一種技術產(chǎn)物、文化產(chǎn)品或者產(chǎn)業(yè)經(jīng)濟的簡單意義,構筑起了一個動漫全息的時代環(huán)境。動漫作品借助幻想塑造出的并不存在于現(xiàn)實生活的形象,遵循少年兒童的邏輯和情感體驗的特殊方式,容易引起他們情感上的共鳴,因此很多少年兒童都將動漫作品中的人物視作他們的好朋友、小伙伴。

1 圖書館少兒工作者要充分認識并利用動漫的教育功能

動漫是娛樂的工具,它能緩解少年兒童學習上的緊張心理,里面的偶像和英雄有很好的激勵效果,其中蘊涵的哲理還起著教化的作用,是廣大未成年人的一種精神食糧。在開展動漫特色服務的過程中,圖書館少兒工作者要充分認識并有效地利用動漫的教育功能,使優(yōu)秀動漫作品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其教育功能,為少兒讀者服務。

1.1 啟蒙教育的作用

動漫色彩鮮艷,配音效果強烈,人物造型夸張。孩子的生理和思維發(fā)展都需要不同性質和程度的感官刺激,因而特別喜歡能引起視、聽、動覺多通道感官刺激的動漫作品。這些作品為孩子詞匯的擴展提供了一個語言與圖像相結合的平臺,通過特定的情境來表達詞意,更容易讓孩子理解和吸收,對增強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是非常有益的。此外,動漫富于幻想、輕松幽默,較好地適應了兒童豐富、跳躍的想象力,能在輕松愉快、深入淺出的故事情節(jié)中培養(yǎng)他們的觀察力、想象力和判斷力等,對其智力啟蒙發(fā)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如動漫作品《洪恩寶寶看世界》根據(jù)嬰幼兒生理、心理發(fā)展特點,結合先進成熟的兒童教育理論設計研發(fā)而成,是一部會唱會跳的啟蒙“圖書”,采用有聲有色的動漫方式全方位促進孩子的智力發(fā)展。

1.2 人格品質教育的作用

動漫用獨特的方式勾畫人生百態(tài),以小見大。將重大的主題、深刻的思想用生動形象的圖畫展示出來,以夸張變形的形象、幽默風趣的語言使人在哈哈大笑中悟出事物的真諦。例如《機器貓》《聰明的一休》《貓和老鼠》等這些娛樂性很強的動漫作品,在給觀眾放松娛樂的同時也傳遞了愛心、智慧、勇敢、集體主義等美德,讓少兒領略抽象、復雜的知識和道理。

少兒生理與心理的特質為人格發(fā)展的基礎,而環(huán)境決定人格發(fā)展的方向。其實少兒在成長歷程中,都有一個他們所喜愛的形象,他們將會模仿偶像的形象。諸如,父母、教師、明星甚至可能是漫畫的人物。如競技類漫畫的主角最初大都懵懂無知,后來堅持不懈、發(fā)奮向上,終于拔萃而出,獲得成功。風靡全球的《灌籃高手》的主角櫻木花道便是其中一例,他為了參加全國大賽。開始了每天連續(xù)投2萬球的魔鬼訓練,為理想奮勇向上。加上他反叛的性格,其動漫形象深受青少年兒童的喜愛,甚至被封為偶像。

動漫并不教條式地告訴青少年兒童什么是正確的、什么是錯的,而是通過對美的頌揚和丑的批判,潛移默化地使他們識別真善美與假惡丑,達到思想性與藝術性的完美結合。例如動畫片《阿凡提》,故事題材深入到生活、歷史等各方面,讓孩子學會用智慧戰(zhàn)勝邪惡,讓孩子在捧腹歡笑中感悟人生的哲理。又如在《獅子王》等動畫“生生不息、愛與責任”的主題感染、教育著廣大青少年??梢?,健康的動漫對青少年的人生觀有著積極的影響。通過觀看動漫,與他人交流,青少年逐漸明白社會需要什么樣的品質、什么樣的行為是被社會認可的,明白基本的社會因果關系。

1.3 科學文化知識教育的作用

兒童的求知欲極強,希望掌握更多的知識。而動漫則是包括了自然、科學、社會、人文、生物科學、歷史、地理、語文等多種學科的一門綜合藝術。例如:漫畫科普書《3分鐘科學小常識》,作者以恐龍及常見的動物為主題,模擬生活中許多發(fā)生“為什么”的情境,用漫畫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它不只是一本科學漫畫,更是一個兒童劇場,讓小朋友得到許多知識,在充滿想象的情境中成長。又如動漫《怪鳥阿比教你認識大自然》,主角阿比講解的是身邊的科學常識,將原本深奧的科學內容以動畫故事般的形式娓娓道來:天氣是怎樣形成的?它和水又有什么關系呢?綠色的樹木除了是大自然的“天然吸塵器”,還有很多其他用處哦!它看起來妙趣橫生,通俗易懂,避免了傳統(tǒng)科普讀物的枯燥性,很好地將動畫娛樂與科普知識學習結合起來。在充分發(fā)揮動漫娛樂功能的基礎上進行知識傳播,既增強了科普的感染力,又增強了動漫的教育功能,可以說是一種將科學的“武器”交給小朋友的好方式。

1.4 審美教育的作用

“我們要充分地發(fā)揮動畫對于未成年人的這種審美教育功能,而我們的這種審美的教育目的不僅在于向未成年人傳授美的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和審美意識,使他們積極地、創(chuàng)造性地參與審美活動,獲得更豐富的審美經(jīng)驗,實現(xiàn)審美方面的發(fā)展。”欣賞動漫的過程是主體主動參與和全身心投入的過程,是審美的過程,也會有審美感知、情感體驗和審美判斷。

動漫簡化了未成年人的藝術感知,它不再依賴文字敘事,而是通過圖像和聲音實現(xiàn)這種審美愉悅,使未成年人可以最大程度地直接獲得相關的體驗,把他們帶入一個全新的藝術天地。如美國迪士尼的《幻想曲2000》,將音樂和美術作一次偉大的結合,以美術來詮釋音樂,將七個風格不同卻相融貫通的音樂片段用不同形式的動畫內容表現(xiàn)出來,使它成為一場視聽音樂會,這種審美的體驗也許是其他形式的教育難以達到的。

未成年人熱衷于動漫,而對于他們來說,惟有他們感興趣的、符合其心理接受特點的內容和形式,才能讓他們在觀看的過程中產(chǎn)生審美愉悅。所以說動漫藝術適合青少年兒童的天性,有助于審美心理的建構,更能熏陶他們的審美意識。

2 圖書館少兒工作者利用動漫教育功能開展動漫特色服務——以廣州少年兒童圖書館為例

健康的動漫作品可以給少年讀者帶來歡樂,推動未成年人的成長。然而現(xiàn)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的動漫魚龍混雜,并產(chǎn)生了審美趣味低俗、崇尚暴力等負面影響,不良動畫無孑L不入地侵蝕著孩子們的精神世界。

作為素質教育主力軍的少兒圖書館有責任整合資源,建立起整套內容健康、數(shù)量龐大的特色動漫體系。通過開展專題閱讀活動,讓少年讀者不在浩瀚的動漫作品中迷失方面,并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有效地發(fā)揮動漫作品的教育功能,引導少年讀者走上健康成長之路。

近兩年,廣州少年兒童圖書館在傳播動漫文化、引導讀者健康閱覽動漫作品上做了較大的努力,提供了一系列的動漫特色服務,受到了小讀者們的歡迎和家長們的好評。

2.1 建設少兒電子動漫閱覽室,營造濃厚的綠色動漫氛圍

每到周末或節(jié)假日,我館最火爆的視窗部門是電子閱覽室。究其原因發(fā)現(xiàn),電子閱覽室里有大量的網(wǎng)路游戲節(jié)目,而絕大部分游戲節(jié)目都是卡通小說改編的。我館抓住這一契機,把原有的電子閱覽室打造為專為未成年人提供益智數(shù)字動漫的電子閱覽室,充分發(fā)揮電子閱覽室視聽動漫讀物的巨大吸引力,讓青少年逐步遠離游戲。該室新配置了寬屏液晶顯示器,通過富有童趣的裝飾,如卡通叮當、功夫熊貓等圖案作墻上裝飾,彩虹般的天花板,色彩繽紛的電腦桌椅,還在大門兩旁的滾動燈箱不停展現(xiàn)孩子們喜歡的漫畫圖片,為青少年提供了充滿動漫氣氛的閱讀環(huán)境?!吧賰弘娮觿勇営[室”啟用當天特別邀請了《喜羊羊與灰太狼》的主筆者兼導演黃偉明先生與孩子們一起現(xiàn)場作畫交流,以“健康動漫”為主題,畫出孩子們邀游綠色動漫世界的生動情景,同時鼓勵孩子們積極參與動漫藝術創(chuàng)作,希望他們成為未來動漫產(chǎn)業(yè)的創(chuàng)造性人才,推動我國民族原創(chuàng)動漫的發(fā)展。

2.2 整合優(yōu)秀的電子動漫資源,引導讀者健康閱覽電子動漫作品

我館的數(shù)字動漫資源主要有兩部分:動漫視頻和電子漫畫書。為了維護版權,數(shù)字資源只能在館內瀏覽,讀者在我館電子閱覽室使用數(shù)字資源是免費的,而且有工作人員在旁輔導。

動漫視頻主要是對館藏的優(yōu)秀動漫音像光盤進行轉錄,生成數(shù)字資源并儲存,形成VOD點播系統(tǒng)的特色欄目。其中有中國動畫片《天書奇譚》《金猴降妖》《大鬧天官》《寶蓮燈》《哪叱鬧海》等,外國動畫片《四眼雞丁》《加菲貓》等,以及科普教育類動漫,共300多部。在傳統(tǒng)的音像視聽服務方式下,一張影碟不能同時給幾個讀者使用,現(xiàn)在在少兒電子動漫閱覽室里,同一影碟在經(jīng)過數(shù)字轉化儲存后可供多個小讀者同時觀賞,令優(yōu)秀的動漫視聽資料得到更加廣泛和有效的利用。這類數(shù)字資源通過視頻采集卡將模擬信號轉化為數(shù)字資源。在PC上通過視頻采集卡可以接收來自視頻輸入端的模擬視頻信號,對該信號進行采集、量化成數(shù)字信號,然后壓縮成數(shù)字視頻序列。通過分專題的活動宣傳,在節(jié)假日家長們就會領著孩子樂滋滋地來欣賞我們的動漫視頻。

電子漫畫書用的是“點點書庫”——數(shù)字動漫平臺和書庫。目前電子漫畫書庫根據(jù)書籍中心內容和適齡范圍,分為“文化·國學庫”如《老子說》、“風趣·幽默庫”如《烏龍院大長篇漫畫系列》、“歷史·神話庫”如《三顧草廬》、“少年類庫”如《孫悟空》等等。

此外,我館數(shù)字漫畫書“點點DIY工具”精選我館的經(jīng)典館藏,自行對優(yōu)秀漫畫書籍進行電子化制作?!癉IY工具”與“點點書庫”平臺可以進行無縫對接,強大的后臺管理系統(tǒng)可以實時地對用戶上傳的電子書籍進行集中管理。根據(jù)小讀者們在動漫室的留言和工作人員對漫畫書的挑選,我們及時制作并提供讀者們想要的和熱門的漫畫作品的數(shù)字版本。通過與讀者的充分溝通,盡最大的努力及時滿足讀者的需求,使我們的電子漫畫書庫充滿了活力。

2.3 舉辦“動漫大劇場”活動,滿足少兒讀者欣賞動漫大片的愿望

此活動向小讀者傳播優(yōu)秀的動漫電影,讓青少年兒童有更多機會欣賞到優(yōu)秀的動漫大制作,以積極健康的動漫文化陶冶他們的情操,同時該活動也起到了宣傳展示我館動漫館藏的效果。我館每月定期免費播放兩場動畫片,如《閃閃的紅星》《葫蘆兄弟》《叢林大反攻》等等,清晰的畫面和震撼的音響效果,吸引了大批孩子和家長,有時座無虛席。甚至兩旁過道也站滿了讀者,受到廣泛的好評。

2.4 開展動漫藝術教育,激發(fā)少兒讀者藝術潛能與創(chuàng)新能力

少兒喜愛動漫,他們對動漫人物有著極大的興趣,于是我館開設了動漫藝術課,以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yǎng)學生的美術技能,講授手繪動漫基礎、構圖原理和創(chuàng)作輔導等,并將學生的優(yōu)秀漫畫作品在電子動漫室中展出。這樣既提升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又使他們學會鑒賞動漫,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建立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價值觀。

第3篇

17世紀時,荷蘭科學家安東尼•范•列文虎克就預測他的家有100萬人口。而且,他還通過地圖計算出人類居住地區(qū)面積是荷蘭土的13385倍,并且根據(jù)當時荷蘭的入口過密狀況分析,世界人口如果接近極限,總數(shù)將高達133.85億。

據(jù)估計,在列文虎克所處時代,地球上的人口僅有5億。盡管此前的1000年間全世界人口在不斷增加,但真正開始提速是從17世紀60年代,也就是列文虎克所處年代。150年以后,人口迅速增至10億。一個世紀后的1930年左右,人類再度增加一倍,達到20億人。

此后,世界人口增加速度驚人。直到進入20世紀之前,老年人口從未出現(xiàn)過翻番增加的現(xiàn)象,但是,如今全世界的老年人口已經(jīng)增加了3倍,即使勢頭漸緩,人發(fā)性增加的步伐也不會停止。因為,不僅人類平均壽命增加使老年人數(shù)量增加,而且全世界的育齡婦女人數(shù)已經(jīng)達到18億。盡管每位女性一生中的生育數(shù)量有所減少,但由于女性絕對數(shù)量急劇增加,因此至少在今后的數(shù)十年內,世界人口仍將持續(xù)增加。而如果每位女性平均生育數(shù)量減少A,到2050年,全世界人口將控制在80億之內,比此前預測的105億大大減少。不過,據(jù)聯(lián)合人口統(tǒng)計小組稱,這個數(shù)字可能居于兩者之間,也就是說,全世界總人口到2045年將達到90億。

現(xiàn)在,每年要增加8000萬人口,人類已經(jīng)面臨危機:地下水水位下降、土壤流失、冰河融化,漁業(yè)資源也逐漸消失。目前,全世界有接近10億人不能解決溫飽,而且,數(shù)十年之后這個數(shù)字將增加至20億。屆時,地球將如何支撐這些人的生存呢?

人發(fā)的原因

長期以來,人類都對人口過剩抱有危機感,從這點上來說或許還有得救。法人口統(tǒng)計專家埃爾貝•魯布拉很久以前就說過,人口過度增加是人類在自取滅亡。魯布拉在論文中說,人口增加本身就意味著世界末日的來臨。1798年,英牧師、經(jīng)濟學家托馬斯•馬爾薩斯發(fā)表了《人口論》,提出了糧食增長跟不上人口增加步伐的“馬爾薩斯法則”。馬爾薩斯指出,由于戰(zhàn)爭、疾病和饑餓,人口不可能永遠增長。實際上,歐洲在14世紀就因黑死病大流行造成人口銳減。然而,歷史學家稱,自那以后,世界人口數(shù)量就再也沒有減少過。

在馬爾薩斯提出人口持續(xù)增加言論200年之后,發(fā)達家開始出現(xiàn)人口急劇增加的現(xiàn)象。玉米、馬鈴薯等從新大陸引進的農作物栽培面積不斷擴大和化肥農藥的使用,使得越來越多的歐洲人從饑饉之中擺脫出來。19世紀后半期以后,給排水管道得以改善,霍亂和傷寒等感染性疾病銳減。就在馬爾薩斯提出《人口論》當年,英人埃德華德•金納成功研發(fā)出天花疫苗。之后,各種預防感染疾病的疫苗和抗生素也相繼被開發(fā)出來。由于營養(yǎng)和公共衛(wèi)生狀況的不斷改善,發(fā)達家的平均壽命由當時的35歲提高至70歲以上,目前已經(jīng)達到77歲。

在這種令人可喜的進步中,美斯坦福大學人口生物學家埃里克看到了人類面臨危機的萌芽。他在1968年出版的《人口炸彈》一書中提到,“醫(yī)學的進步對人類的致命一擊就是人炸”,如果再不采取措施,進入20世紀70年代后“恐怕有數(shù)億人會被餓死”。顯然,用糧食增產(chǎn)無法治療人口增加這個“腫瘤”,似乎只有通過減少人口這一“手術”才能將其切除。

盡管《人口炸彈》與《人口論》這兩本極其暢銷的書籍所預言的事情當時并未發(fā)生,人類也沒有遭遇到其它的災難,但農作物品種的改良和化肥的普遍使用等不斷推進農業(yè)技術進步的“綠色革命”使農作物產(chǎn)量倍增。因此,雖然目前仍然有許多人營養(yǎng)不良,但卻沒有引發(fā)大范圍的饑餓現(xiàn)象。

如果說醫(yī)學的進步使人均壽命提高、人口數(shù)量急速上升,那么埃里克的預測就是正確的。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由于青霉素和天花疫苗在預防醫(yī)療領域的迅速普及,印度人的平均壽命從1952年的38歲提高到了現(xiàn)在的64歲,中也由同期的41歲提高到73歲。

18世紀的歐洲和20世紀初的亞洲,女性人均生育6個子女。由于孩子多半天折,她們不得不靠頻繁生育來繁衍后代。如果嬰幼兒死亡率降低,每對夫妻生育的孩子自然就會減少。然而,出生率和死亡率之間要想獲得平衡,需要至少一代人的時間。而就是在這段時間里,人口出現(xiàn)了急劇增加的趨勢。

人口統(tǒng)計學將這種變化稱為“人口轉換”現(xiàn)象。盡管時期不同,但每個家的人口都會經(jīng)過這樣一個階段。地球上的人發(fā)可以說是這個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不可避免的副作用。實際上,就在埃里克提出這種警告時,人口增加率已經(jīng)達到峰值。上世紀70年-代初期,全世界的人口出生率開始以CA意想不到的速度下降。從那時開始至今,人口增加率一直都低于40%。

各情況不盡相同

法是最早進入低生育率狀態(tài)的家。到18世紀初,貴族女性率先將生育數(shù)量控制在兩胎以內,這得益于“避孕法”。到19世紀末,避孕法已經(jīng)非常普遍,不僅僅是王公貴族,連普通女性也將生育胎兒數(shù)量控制在3個以下。

據(jù)巴黎立人口統(tǒng)計研究所朱•皮松指出,出現(xiàn)這種趨勢不僅因為避孕法的普遍使用,而且還因為女性在觀念上發(fā)生了巨大變化。在婦女接受啟蒙教育之前,她們認為生育孩子“數(shù)量由神決定”。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開始時,人口合計出生率下降的現(xiàn)象在歐洲其它家開始出現(xiàn)。盡管戰(zhàn)后嬰兒潮時期的人口出生率急劇上升,但之后再度大幅下降。發(fā)達家陸續(xù)遭到少子化沖擊,總和生育率(TFR,指假設婦女按照某一年的年齡別生育率度過育齡期,平均每個婦女在育齡期生育的孩子數(shù))也紛紛低于21。上世紀90年代末期,歐洲的人口出生率下降至1.4。荷蘭人口綜合研究所所長弗蘭斯•比勒肯斯說:“到2050年,這些現(xiàn)役老人將無法支撐起家的年金制度?!?/p>

在發(fā)達家,出生率低于總和生育率之前往往要經(jīng)歷數(shù)代人,但新興家與發(fā)展中家的少子化程度則要遠遠快于這個速度。占世界總人口2成的中至今仍然處于人口持續(xù)增加狀態(tài),然而,1979年開始實施的“獨生子女”政策使得近20年來出生率―直低于總和生育率。1965年以前,中女性平均生育數(shù)量為6人,而今已經(jīng)降至1.5人。20世紀80年代初以后,伊朗的出生率下降了70%以上,基督教徒眾多的巴西的出生率也降至50%以下。聯(lián)合人口部部長哈尼亞•茲羅托尼克說:“不明白在許多社會和文化宗教地區(qū),為何出生率會如此下降?!?/p>

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各,女性平均生育數(shù)量至今仍保持在5人左右,但是,其中17個家的人均壽命在50歲以下。然而,世界上大部分地區(qū)的少子化程度都在加劇。據(jù)聯(lián)合推測,到2030年全世界的出生率將低于人口的總和生育率。

距離2030年還有19年的時間。在這期間,達到生育年齡的女性人數(shù)將史無前例的多。即使每位女性平均生育不足 兩胎,今后的25年全世界人口仍將不斷增加。屆時,人類能夠避免爭奪資源和不對環(huán)境造成巨大壓力27回答這個問題并非易事,但有一點是非常明確的,那就是印度將成為世界人口最多的家,其人口占地球人口的1/6。

盡管人發(fā)這個概念容易理解,但作者切身感受是在兩年之前在印度德里度過的一個悶熱難耐的夏日――滿大街真是人滿為患:吃飯的、洗滌衣物的和睡覺的。乞丐向行進緩慢的出租車窗內伸手乞討,道路堵塞不通,公共汽車上擠滿了人,還有追趕牲畜的人們??傊粋€字:人、人、人。1966年印度只有約5億人,而現(xiàn)在已經(jīng)增加至12億。城市周圍的人們不斷進入城市,并在市中心周邊建起一個個貧民窟,使德里的人口暴增,目前它已經(jīng)擁有約2200萬人口。

據(jù)聯(lián)合中期統(tǒng)計稱,到2050年,印度人口將超過16億。市民團體、印度人口財團原理事長A•R•南達說:“印度人口到2030年不可避免地要超過中。”目前,印度流行的避孕方法主要由女性接受絕育手術。為了改變這種現(xiàn)狀,政府呼吁男性接受絕育手術,因為這種手術既簡單又便宜。

由于政府的控制生育政策,印度人口增長趨勢得到控制。但在有的地方,由于女性幾乎沒有避孕方面的法律意識,很多人18歲就結婚了,而且生育子女也多。在德里南部的拉賈斯坦、畢哈爾和烏塔爾•布拉迪由等省,那里的出生率高達3~4,人口幾乎占到全印度的近五成。這些地區(qū)性別歧視非常嚴重,如果不能生育,女性會被人瞧不起,而且,這里的人喜歡男孩兒,有的女性不斷生育,為的就是要生男孩兒。

人發(fā):地球難負之重

2010年4月,集中了世界各人口統(tǒng)計學者的美人口學會年度總會在達拉斯召開,全球規(guī)模的人發(fā)現(xiàn)狀成為此次會議的主要議題。與會專家們認為,人發(fā)時代到本世紀后半葉將結束,人口增長速度放緩,進入人口減少時代。

專家們在此次總會上說,如果世界人口密度與紐約相同的話,只需一個德克薩斯州就可以容納下世界上的全部人口。到2045年,即使地球人口達到90億,除了南極大陸外,地球上的人口密度也不及法目前的一半。法人口密集程度之嚴重令人無法想象,但其它家的大城市的人口密度同樣也非常高。目前,世界上人口達1000萬以上的城市有21個,到2050年,這個數(shù)字還將增加。

許多人擔心的是,全世界形勢如果變得真的像馬爾薩斯預言的那樣,地球能否承受90億人口。華盛頓智庫、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長萊斯塔•布勞恩說,不得不考慮糧食不足可能毀掉地球文明。土地流失、地下水枯竭等因素導致糧食產(chǎn)量無法增加。他在自己的著書中稱:“解決家庭(生育)計劃問題(即夫妻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有計劃地生育小孩兒)是最為迫切的全球課題?!比绻荒芙档统錾省⑷蛉丝诳刂圃?0億之內的話,取而代之的恐怕是高死亡率。

80億人口是聯(lián)合預計世界到2050年的最低數(shù)值。按照這一預測計算,孟加拉屆時的人口出生率為1.35,將增加2500萬人。盧旺達的出生率盡管可能仍低于總和生育率,但其人口也將增加至大屠殺之前的兩倍以上。如果將這個數(shù)字當成是樂觀形勢的話,人類的未來恐怕會陷入無可救藥的地步。

但是,有人認為,控制人口數(shù)量并非是最有利于未來的方法。高度集中在城市邊緣貧民窟中的人們需要幫助是毫無疑問的,但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并非人口過密,而是貧困和社會基礎設施的不完善。盡管讓所有女性了解家庭(生育)計劃的知識和信息非常重要,但無論怎樣積極地推進控制人口政策,孟加拉的海平面上升、盧旺達的大屠殺等等因素使全世界的人們難以從危機中徹底地解脫出來。

地球溫暖化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盡管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急劇增加,但出生率已經(jīng)低于總和生育率卻并未為抑制人口數(shù)量起到多大作用;而在人口增長率最高的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只有美人的百分之幾。也就是說,即使控制人口數(shù)量,對氣候的影響也微乎其微。

美立大氣研究中心的布萊恩•奧尼爾說,如果2050年全球人口被控制在74億以內,可以減少25%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然而,《新人口論》作者喬埃爾•科恩認為,“將人口問題視為所有問題的起因是錯誤的,只能說它是導致其它問題發(fā)生的主要原因?!鼻也徽f人口增加的規(guī)模,要想阻止溫暖化進程,人類應該從使用化石燃料向替代能源轉換。

未來思考方式逐漸改變

人口問題自然重要,但重新認識人類應該如何消費資源的重要性遠大于它。為了人類與地球的未來,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一邊努力減少對環(huán)境的負荷,一邊盡可能多地扶助窮人是非常重要的。據(jù)世界銀行稱,雖然除發(fā)達家之外的中產(chǎn)階層2005年時只有4億人,但到2030年將超過10億人。生活富裕是件好事,但當新涌現(xiàn)的中產(chǎn)階層如現(xiàn)在的美人同樣吃肉和開汽車之后,情況會怎樣呢?這些人如何生產(chǎn)、消費食物和能源,從今往后開始改變其生活方式或許還不遲。法人口統(tǒng)計學家盧布拉說:“與其說多生孩子,還不如減少肉類消費更在理。”

地球到底能夠承受多少人137為了尋找答案,科恩多年來尋遍了所有文獻。“結果我發(fā)現(xiàn),這個問題是當今知識無法解釋的”,因為,文獻所列舉的數(shù)字到底只是“為了說服人們的政治數(shù)字”。幾個世紀以來都存在一種悲觀論調,那就是人口再增加的話,世界末日將來臨。不過,也有人樂觀地認為,人類一定能夠找到解決之策。從整體來看,至今世界都似乎一直生活在樂觀的氛圍當中,但未來未必如此。人口將增加到一個怎樣的數(shù)字,人們將如何生存,我們的選擇和思考方式等都將逐漸發(fā)生變化。例如,就像科恩所說的“如果全部孩子沒有足夠營養(yǎng)、不能在學校受到充分教育、無法成為一個解決困難的大人的話”,世界的未來將發(fā)生巨大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