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1 16:22:40
導語:在八年級下冊英語總結的撰寫旅程中,學習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條寶貴的路徑,好期刊匯集了九篇優(yōu)秀范文,愿這些內容能夠啟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靈感,引領您探索更多的創(chuàng)作可能。
摘要:由于農村教學基礎設備較為落后,且溝通較為閉塞,英語教學一直以來都是農村初中教學的難點,尋求提高英語課堂教學實效性的可行方法是擺在眾多農村初中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問題。本文分析農村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后,結合仁愛版(2013年4月第1版與2013年10月第1版)八年級英語教學實例,給出一些解決該問題的方法,可提供借鑒意義。
關鍵詞 :農村初中英語 教學實效性
經濟全球化腳步不斷加快,我國已成功和世界接軌,在這樣的國際化大背景下,英語課程教學顯得異常重要,尤其是初中英語教學,是承上啟下的重要階段,是培養(yǎng)良好英語學習習慣的“黃金時期”。但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農村初中英語教學與城市英語教學的差距凸現了出來,且存在日益拉大的趨勢。深入調查分析原因,采取積極有效的教學策略提高農村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實效性,從而促進農村初中英語教學水平的全面提升迫在眉睫。
一、轉變教學觀念,以學生為主體
受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桎梏,許多農村初中教師還是將英語學習定位為應試教育,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一味地講授語法、詞法,或者是進行單詞測驗、作文測試等,留給學生交流和思考的時間很少。但英語作為一門語言科目,需要在交流實踐中不斷磨合,不斷進步,否則,只會形成“啞巴英語”。因此,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轉變教學理念,采用“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模式,改變以往板著臉只顧講述基礎知識的“教書先生”形象,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在課堂上將自己作為學生學習的引領伙伴,站在平等的位置上與學生實現互動。例如在八年級上冊Unit 3 0urhobbies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先談及自己的興趣愛好,然后引導學生“Talk your own hobby”,在班級討論結束后,教師進行總結時可以表示老師與同學們有很多共同的興趣愛好,課后時間可以一起打打羽毛球等,通過這種方式,無形中拉近了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方便教師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
同時,以學生為主體還要求教師“因材施教”,針對知識掌握水平不同的學生,設置的任務和問題應有所差別,難度適中,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在自己的任務完成過程中獲得成就感和信心,激發(fā)進一步努力的動力。例如,課堂提問環(huán)節(jié),對于比較簡單的問題可以有意識地提問一些基礎稍微薄弱的學生,通常這些學生害怕在眾人面前發(fā)言,教師應發(fā)揮積極作用,引導其表達自己的想法,即使答案稍有偏差也應對其進行充分肯定和鼓勵,有時說一聲“You’ ve improved alot!”“Perfect!”會對學生的心理產生巨大影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在指出學生不足之處的同時切莫吝惜一句表揚,應盡力促使學生的學習呈現良性循環(huán)的發(fā)展態(tài)勢。
二、設計導學情境,激勵學生參與課堂學習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對于英語學習尤其重要。在課堂教學開始時,能否設置有趣的導人情境,讓人耳目一新,抓住學生的眼球,對于提高整節(jié)課的實效性來說具有關鍵作用。首先,可以結合實際生活創(chuàng)設導人情境,比如八年級下冊Unit 5 Feeling excited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學生是否給家長送過小禮物引入課堂內容,“Did you ever send a gift to your parents?”讓學生用英語講述與親人相處的小故事和各種情感,既導入了課堂內容,又對學生的思想觀念產生了正確引導,培養(yǎng)其道德品格。
同時,也可以通過播放英語歌曲的形式進行導人,比如在八年級上冊Unit 4 0ur world Topicl: What’s the strongest animal on the farm?課堂教學開始時播放Michael Joseph Jackson的經典作品《Heal the world》,歌曲優(yōu)美大氣,歌頌了奉獻的偉大,請求人們用愛創(chuàng)造一個美好的世界,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統(tǒng)一,恰好與單元主題切合,通過這種方式可營造濃厚的英語氛圍,有利于后續(xù)教學任務的開展。此外,針對這一章節(jié),切合歌曲選擇可以深入學生內心,激發(fā)其使命感。除了英文歌曲,還可以采用放映英文電影片段的方式創(chuàng)設情境,例如在八年級下冊Unit 8 0ur clothes Topic 1:We’ll have a class fashion show.教學開始前,教師可選擇播放《The DevilWears Prada》,通過影片中對于時尚的探討激發(fā)學生們學習的興趣,初中生對于世界已經有了基本的認識,是三觀形成的重要時期,通過教師對經典影片的放映講解,學生不僅能感受到原汁原味的地道英語口語,還能體會到影片所宣傳的正能量,積極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三、刨設探究氛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意識
實踐是檢驗理論的唯一標準,學生學習知識的目的就是為了充實自我,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課堂教學實踐允許的情況下應盡量多設置探究情境,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綜合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其自主學習意識??赏ㄟ^英語小演講的方式創(chuàng)設探究情境,例如在八年級上冊Unit 2 Keeping healthy Topic2:I must ask him to give upsmoking.在對于World No-Tohac(o Day(世界無煙日)基礎知識介紹后,讓學生準備一個三分鐘的小演講,針對目前青少年吸煙現象日趨嚴重的問題,號召學生積極參與禁煙活動,以介紹Smoking is bad for our health為主題,鼓勵學生通過自己查找書籍,整合資料,形成素材,通過演講的方式分享給大家,這種方式不僅鞏固了學習內容,而且提高了學生的表達能力。而通常情況下,學生對于同學的講述更愿意傾聽,可實現雙向學習,從而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也可以直接設置趣味探究性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例如在八年級下冊Unit 5 Feeling excited Topic3: Many things can affect our feelings.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組,設計Let’s plan a SLUIrise for Michael,弓導學生用英語交流自己關于“送驚喜”的想法,在8到10分鐘的小組討論后,小組形成統(tǒng)一意見給Michael制定一個生日計劃,在組內交流中,學生可充分表達目己的意見,實現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的統(tǒng)一。還可以采用更為活潑的教學方式——設置課本劇,這也是英語教學中比較獨特卻有效的教學手段,英語課本中許多節(jié)課都可編制成小短劇,比如八年級下冊第Unit7 Food Festival Topic3:I cookedthe most successfully教師可以以歡迎學生參加美食節(jié)的形式,將一部分學生分成不同的攤位小組,另一部分學生作為游客,通過角色進入情境,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掌握英語知識,提高了英語聽說能力,真正做到“寓教于樂”。
四、注重教學反饋,采用多樣化反饋方式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對于學生學習效果的檢驗通常是通過一紙試卷,是十分不科學的。這不僅易于導致結果片面化,也難以真正了解學生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不利于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提升。在新課程改革目標下,教師可以選擇多樣化的方式收集學生的學習信息,實現科學反饋。在每節(jié)課結束時,教師應主動預留出一小段時間引導學生反思,“What have we learned today?”通過這種方式,移師可以及時得到學生對于當前所學知識的反饋,便于教師分析總結,實時調整教學內容,此外,日復一日的引導可促進學生反思習慣的養(yǎng)成,對學生今后的發(fā)展大有裨益。在階段性學習結束后,可以采用小組競賽的方式進行反饋,教師將班級學生分為若干支隊伍,在劃分過程中應注意男女、性格、程度較好和程度較差學生的比例,爭取實現組內成員優(yōu)勢互補,平衡各隊伍實力水平。競賽的內容不拘泥于單一形式,可包含搶答單詞漢語意思、猜詞、句子填空等,可采取輪流發(fā)言制和多輪循環(huán)制,確保每一名同學都能參與到活動中來,通過小組競賽,學生可有效實現對所學知識的鞏固。同時,這也有利于其合作意識和良性競爭意識的形成,為他們今后的發(fā)展奠定基礎。
提高農村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實效性是一個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農村教育工作者應轉變思想觀念,以現代教學理念為指導,推行素質教育,科學設定教學目標,合理安排教學任務,綜合各種教學手段,實現對學生學習的積極促進作用,因材施教,寓教于樂。我們不僅應高效地達成初中英語教學目標,更應為學生終生自主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實現“教書育人”的雙重要求。
一、豐富教材資源,讓學生開闊眼界
英語課程標準指出,運用開放化教學理念,通過活化教學資源方式,引導學生從當地的生活實際或者外來的教學素材中獲得豐富的學習素材,有利于學生開闊認知視野?,F代遠程教育資源的運用,讓學生在欣賞到各地先進教學理念和經驗的基礎上有更多的學習內容,幫助他們豐富認知。
利用現代遠程教育資源活化課程內容,便于學生在主動學習運用中積淀豐富的知識底蘊。如,在譯林版(下同)英語八年級上冊Unit5“Birdwatchers”的Reading“Birds in Zhalong”閱讀引導中,我借助現代遠程教育資源,將北京十三中的李老師搜集的“The beautiful and wonderful place――Zhalong”資料圖片通過嫁接的形式讓學生欣賞,幫助他們在了解有關扎龍的美麗風景的基礎上形成更全面的認知印象。依據課文中介紹的相關內容,我將其他老師設置的思考題目,像“What do we should do for wild birds?Why do we need places as Zhalong more and more?”等拿來引導學生思考,幫助他們生成整體語篇理解感知。
豐富教材資源,讓學生擺脫文本教材束縛,多給他們更豐富的感知素材,定能有效激活學生的整體理解感知思維。關注教材中的特色之處,讓學生找到更豐富翔實的背景資料,引導學生在主動嘗試交流的過程中積淀認知感悟。借助多元化資源引導,使得學生主動發(fā)現問題,有利于他們在探究中獲得更多感知體驗。
二、融進教學過程,給學生動感享受
搜集其他老師教學方法,給學生提供不一樣的教學指導,讓他們在豐富的教學方法的引導下主動參與課堂,給他們更多的精神愉悅與滿足感。引進現代遠程教育,讓學生在接受其他教學方法的過程中深入體味,便于他們獲得知識的感悟。
將現代遠程教育直接融進課堂,使得學生獲得更多的互動感知。如,在英語八年級下冊Unit 6“International charities”的Reading A“An interview with an ORBIS doctor”閱讀教學中,我將南京金陵中學的王老師和啟東中學的孫老師的有關教學微課堂視頻呈現給學生,讓學生從人物語言表達交際場景中,感受教材表達主題內容。在此基礎上,給學生提供有關“The different interview with the others”相關介紹,讓學生就“How are you going to interview an ORBIS doctor?”與“From the article,what did you get?”形成一定的整體認知。在此基礎上,我根據其中的內容,采取動漫的形式,就“The value of interview”等幫助學生形成深刻的感知印象。
將現代化遠程教育資源融進課堂,給了學生更多的自我參照和學習的機會,使得學生獲得豐富的體驗。引導學生從過程中發(fā)現學習的內容,有利于學生主動識記,給他們提供更多的理解記憶素材。引導學生欣賞其他教師教學方法,讓他們在積極感受的過程中找到更多的學習認知切入點。
三、組織課堂反思,幫學生深化運用
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能力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目標,也是教學中需要探討的課題。利用現代遠程教育資源給學生更多自我查找和總結的機會,有利于學生獲得反思運用的機會。
利用現代遠程教育資源,讓學生主動查找相應的內容,更有利于學生調整學習策略方法。如,在英語八年級下冊Unit 2“Travelling”的Reading A“A trip to Hong Kong”教學中,我讓學生觀看有關香港的對外宣傳資料,建議他們就“What did you watch?”和“How are you going to introduce Hong Kong?”深入總結,幫助他們跳出教材資源的束縛,讓他們有更多的感知體驗。
“以活動為中心,學生自主學習”就是指教師在研究教材與學生實際情況的基礎上,設計和組織能激發(fā)學生興趣的,具有教育性、創(chuàng)造性、實踐性的學生主體活動。在活動中,鼓勵學生主動參與、主動實踐、主動思考、主動探索、主動創(chuàng)造,并通過學生活動,讓學生自己學會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自己摸索學習方法,積累學習經驗,在不斷的學習實踐中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能力,以促進學生整體素質全面提高為目的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
具體實施原則
1.趣味性原則。在教學中我注重了教學的趣味性,大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使他們樹立自信心,主動求知。
2.實踐性原則。我設計豐富多彩的活動,引導學生用眼、用口、用手、用腦,在活動中啟發(fā)多種感官去獲得直接經驗,增加感件認識。
3.自主學習原則。使全體學生都成為活動的主體,讓學生積極地、自主地、創(chuàng)造性地活動和發(fā)展,真正使學生成為自己學習和活動的主人。
4.合作性原則?!耙曰顒訛橹行?,學生自主學習”型教學模式是以學生活動為中心進行的一種同伴間交往互助,合作交流。通過合作,學生能夠相互學習,齊心協(xié)力解決問題。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提高溝通能力、學習適應能力和社會適應性。
三、課堂活動方式
本著“以活動促發(fā)展”的思想,我確定了以活動的方式作為教學基本方式。目的是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使學生自主參與學習過程,并通過主體實踐活動圓滿完成認識與發(fā)展任務。由于學生素質發(fā)展是多層次、多側面的,活動方式也必然呈現出多種形態(tài)。在活動教學中主要為:
1.信息差的活動。例如:在七年級下冊Unit7Whatdoeshelooklike?一課中可以設計“尋人”的活動。
情景:(1)假設一名學生是公園里的保安,另一名學生找不到自己的妹妹/弟弟,前來求助。
(2)一個學生扮演警察,另一人扮演剛被壞人搶走背包的受害者,前來報警。
(3)一個學生請另一個學生幫忙,去機場接自己的外國筆友。
活動方式:學生兩人一組,合作編排情境對話并表演出來。
目的:準確地表述出人物的外貌特征。
2.游戲競賽類的活動。例如:在七年級下冊Unit41wantt。bean
actor.一課中可以設計“猜職業(yè)”的游戲。
活動方式:小組活動,每組給一些寫有職業(yè)名稱的單詞卡片,讓一個組員提問“WhatdOyoudo?”,
根據另一個組員的肢體語言表演,猜出卡片上的詞匯。哪一組在單位時間里猜出的最多,哪一組取勝。
目的:強化新詞匯,操練詢問職業(yè)的句型,培養(yǎng)集體榮譽感。
3.分析解決問題型的活動。
例如:在八年級下冊Unit7Wouldyoumindturningdownthemusic?一課中可以設計一個“為創(chuàng)建文明班集體提建議”的活動。
情景:學校號召我們爭創(chuàng)文明班集體,我們要爭創(chuàng)第一。
想一想班上還存在那些不足?怎樣禮貌地提出你的建議?
活動方式:兩人一組,一個學生表演班上存在的不足,另一個用句型“Wouldyoumind…?”提出建議。
目的:在操練新句型的同時,對學生進行文明教育。
4.調研型活動。
例如:在七年級下冊Unit81,dlikesomenoodles.一課中可以設
計“飲食與健康”的調查。
情景:在班上做一次調查,采訪同學們的一日三餐的飲食情況。
看看那些食物有益健康,那些食物應該少吃。
活動方式:課內外相結合,自己設計調查問卷,完成調查報告,得出結論。
目的:學會就“飲食”的話題自由交際,同時進行健康教育。
5.合作型活動。
例如:在八年級上冊Unit3Whataredoingforvacation?一課中可以結合七年級下冊Unit10Wheredidyougoonvacation?的內容,讓同學們辦一期以“Vacation'’為主題的英語板報。
活動方式:課內外相結合。同學之間分工合作:調查、撰稿、排
版、繪畫、書寫等,各展所長。
目的:自由地就“度假”的話題展開交際,學習書面表達。學會
分工合作,進行美育教育。6.學習策略訓練型活動。
例如:在每個學期期中與期末的復習階段中可以安排學生就已學過的單詞進行歸類記憶。
關鍵詞:初中英語;英語報刊;有效閱讀;應用探究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19-072-01
英語報刊是英語課堂的延伸,是新課改的需要,已被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方式引入課堂,以“信息量大,內容豐富,題材新穎,實效性強,語言鮮活,難易適中”的特點充分發(fā)揮其豐富教學資源、拓寬學習和運用英語渠道的功能,實現英語教學的最優(yōu)化。
一、英語報刊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應用的必要性
英語報刊,以其內容的時效性、時尚性、英語國家背景全面展現性與各種知識的全面性等特點,在英語教材內容學習的基礎上,為初中生的英語創(chuàng)設了更為廣闊的活動平臺。
1、有益補充教材
初中英語教材盡管有著科學體系,但由于其規(guī)定性,尤其是在各種媒體發(fā)達且網絡運用普遍的情況下,并不能滿足初中生英語學習的對各種信息的需要。英語報刊以其甄選的具有教育意義的時效信息、精美英語文章等,彌補教材閱讀內容少且缺乏時效的缺陷。例如在學習七年級下冊“Unit 7 the Birthday Party Topic 1 When is your birthday? Section A.”時,教師可以選用那些具有名人生日、年齡等信息的報紙,如初中生比較喜愛國內外的球星、影視明星等,尤其是選用那些當紅明星的情況來切入,一方面可以激活他們的興趣,另一方面讓他們積極地運用教材中的相關的月日單詞,以及一般過去時的語法表達方式。
2、開拓學生視野
由于英語教材編排的梯級性,及初中教材訓練少,相對于靈活的初中英語學習,其中英語詞匯知識框架限制,難以滿足學生實際英語閱讀學習的需要。例如對派生詞、復合詞等教材中出現的較少,學生難以根據教師的講解掌握其規(guī)律,因而也就無法順利的完成相關的閱讀學習。通過英語報刊閱讀,學生可以接觸到更多的包括上述在內的縮略詞、拼綴詞、借代詞、即興生造詞與借用詞,以及模糊詞、隱喻、委婉語與截短語等用法,由此,初中生英語學習的視野,也隨著閱讀量的積累不斷開拓,其閱讀能力也在知識的累積與個人經驗的總結中不斷提升。
二、英語報刊在初中英語閱讀中的應用路徑
在減負背景下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盡管英語報刊有著上述等各種積極作用,但畢竟是處于輔助或從屬地位。因而,教師在運用中要善于根據教學內容、學生學情實際等,做出靈活的創(chuàng)新的應用,以獲得拋磚引玉的教學效果。
1、課堂拓展應用
(1)結合教材內容精選拓展運用。此種應用是最常見,且對課題教學最有效的情況之一。即教師結合教學內容的需要,把英語報刊的內容,作為教學的輔助點綴等,或運用在新課導入激趣,或用在練習環(huán)節(jié)激發(fā)學生思考與活動等,在教學八年級上Unit4 Topic3內容時,教師可以選用英文原著關于國內著名歷史城墻的閱讀文章,在了解外國人眼里的中國古城墻的同時,去學習英文原著的句子結構、篇章結構、詞語搭配與習語用法等,進一步在練習中讓學生掌握本節(jié)內容的重點――反義疑問句。
(2)取舍教材內容有機創(chuàng)新運用。即直接把教材中的閱讀內容暫時忽略,教師選用能涵蓋教材內容英語報刊相關文章等取代,不僅可以開展教材內容教學,還可以實現有機拓展。例如在教學八年級下冊Unit6 Topic3 Section B時,教師可以在英語報刊中選用那些與教材相比較內容較為豐富的文章,開展相關的教學,讓學生在學習中了解中國、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國的交通規(guī)則,同時學習如何遵守與維護交通規(guī)則,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好學生。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師選用相關文章時,一要注意結合學生學習的不足,例如英語國家歷史文化知識的缺乏;二要注意與教材內容的關聯性與區(qū)別性,激活與保持學生的新鮮感與興趣。
2、課外目標練習應用
(1)主題性詞匯學習閱讀。通過閱讀增加初中生的詞匯量,是教師英語閱讀教學的目標之一,例如前述1.2中那些詞,則需要學生通過大量的閱讀,在不斷地接觸中依靠個人理解能力的提高,去實現詞匯與能力的雙贏。例如在教學九年級下冊unit 5 Topic 2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英語報刊去主動地尋找一些以孔子為主題的諺語、名言與俗語等,通過這些精煉的語言,去感悟英語運用的奇妙之處,同時積累更多詞匯。
(2)主題性句子理解閱讀。學生的詞匯量是初中生學習英語的基礎之一。在此基礎上通過英語報刊的主題閱讀練習,實現對主題語法、詞匯與邏輯聯系語銜接的掌握。如在教學九年級下冊Unit 5 Topic 1時,可以緊緊圍繞關于旅行的文章開展閱讀學習,讓學生盡可能多地找到關于旅游的一些句子,并分析其中的上述各種關系,進而掌握各種語法句式的運用,尤其是在不同的國家與其相關的習語及其他專用術語的運用等。這兩種方式,可以發(fā)揮教師對學生課外學習的指導作用,讓其在興趣的引導下,去完成更多的學習,以提升英語的閱讀、理解與運用能力。
英語報刊輔助教學不僅可以滿足學生多樣化、多層次的閱讀需求和興趣愛好,提供有意義、有價值的語言訓練,全方位、立體式地促進聽說讀寫技能的發(fā)展,而且可以實現課堂教學的延伸,充分引導學生自主地拓展學習英語的渠道,養(yǎng)成閱讀英文報刊的良好習慣,是英語教學十分理想的輔助手段,值得我們在日常教學實踐中總結推廣。
參考文獻:
[1] 王麗娟.初中英語報刊有效探究[J];上海教育;2013.3
關鍵詞:初中英語;話題教學;發(fā)散思維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0X(2015)33-0052-03
在初中英語話題教學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利于開闊學生的視野,促進學生學習。那么,如何利用初中英語“話題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呢?
一、提高教師的素質
在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思維的過程中,教師的素質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應提高教師的素質。
首先,教師要轉變自己的角色。在“話題教學”模式下,教師必須從傳統(tǒng)意義上的傳道授業(yè)解惑者轉變?yōu)橄嚓P話題的引入者、話題深化和升級的推動者、學生活動的組織和指導者以及學生精彩表現的欣賞者。教師只有科學合理地定位自己的角色,才能充分發(fā)揮相應角色的作用。
其次,教師要不斷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可能會問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教師要不斷學習做好相關知識的儲備,防止被學生“問倒”。教師還必須能夠根據每單元的相關文本資料整合出適合學生知識水平和生活實際的話題,能夠充分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到話題的準備和討論中的積極性。
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具備營造和諧融洽的課堂氛圍的能力。師生之間需要彼此溝通,在小組互助合作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走下講臺,與學生“打成一片”。和諧融洽的課堂氛圍常伴隨著學生良好的情感體驗,在這種情感體驗的推動下,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會得到極大的提高。
二、抓詞匯構建,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流暢性
發(fā)散思維的流暢性是指個人面對問題情景時,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產生不同觀念的數量的多少。該特征代表心智靈活、思路通達。對同一個問題,想到的答案越多,思維的流暢性就越高。
在“話題教學”的過程中,詞匯構建工作完成的質量直接影響學生發(fā)散思維的流暢性。教師不能忽視詞匯構建工作,這是激活學生已有知識,理解并掌握新授知識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是學生對本單元話題相關語言知識的總結、梳理和訓練的過程。只有當學生對各項基本知識及基本技能非常熟悉之后才能達到聯想豐富、運用自如的境界。只有這樣,學生在語言知識的具體運用時才能呼之即出、左右逢源,思維流暢。如人教版教材中Introduction這一話題就涵蓋了七年級上下冊共15個單元、八年級上下冊共8個單元及九年級全一冊4個單元的內容。學生需要構建的話題參考詞包括people around you, name, age (numbers), address (places), jobs, interests and hobbies, personalities, looks, dreams 及能夠支撐本話題的多組話題參考句等。
英語詞匯豐富多彩,有一詞多意、同音異形、同義異形、派生詞、合成詞等。教師可以結合這些特點在詞匯構建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發(fā)散思維訓練,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如:play一詞在不同的語境中有不同的含義:play cards打牌, play chess下棋, play football踢足球, play badminton打羽毛球, play the piano彈鋼琴, play the drums敲鼓, play the violin拉小提琴,play games做游戲等等。同一個句子在英語中可以有不同的表達方式,如,我們昨天玩得很愉快,我們分別總結出I had a good time yesterday. / I had a great time yesterday. / I had a nice time yesterday. / I had a wonderful time yesterday. / I enjoyed myself yesterday. / I had great fun yesterday .等句型。日積月累,學生對談論話題所需的參考詞和參考句自然而然就會非常熟悉,就可以用英語自如地表述自己的思想及觀點,思維的流暢性也就得到了提高。
三、利用小組合作,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變通性
發(fā)散思維的變通性即靈活性,指個人面對問題情境時,不墨守成規(guī),不鉆牛角尖,能隨機應變、觸類旁通,對同一問題,能想出不同類型的答案。
在“話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小組合作互助來培養(yǎng)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思考問題,掌握變異規(guī)律,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同時引導學生對同一問題從多方位、多角度、多層次去認識,使學生掌握好知識的內在聯系,把所學的知識形成網絡系統(tǒng)。學習語言的基本目的是為了交際,針對同一交際目的,不同的學生表達方式也是不同的。這樣就為培養(yǎng)學生的變通性提供了空間。在“話題教學”模式下,教師要指導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用變化、發(fā)展和創(chuàng)造的眼光去理解、掌握和運用知識,通過組內或組間進行的舉一反三、一句多譯、一句多型、一詞多義等活動來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變通性。這樣可以把新舊知識聯系在一起,既鞏固了舊知識,又使新知識得到進一步的內化,逐步擴展知識網絡。這種知識網絡給思維的變通性奠定了基礎,使學生從單一的思維模式中解放出來,并能夠利用所學的知識技能去做事情,真正把語言知識轉化為使用語言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就感。如人教版七年級下冊Unit 10 I’d like some noodles. 這一單元中,有關服務員接待顧客時的用語,學生總結出了Can I help you? / May I help you? / Is there anything I can do for you? / What can I do for you? / May I take your order? / May I have your order? Can I take your order? / Can I have your order? 等句型,為在真實的語境中自由靈活地使用英語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小組合作過程中,為了提高本組的得分,小組內每個成員都積極準備,有的查閱課本,有的問老師,還有的上網去搜。學生對同一個情境會有不同的表達方式,他們通過小組合作分享自己的所得、補充自己的不足,既提高了學習興趣,又擴大了詞匯量。
四、課下延伸拓展,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獨特性
發(fā)散思維的獨特性是指個人面對問題情境時,能獨具慧眼,想出不同尋常的、超越自己也超越同輩的方法,具有新奇性。對同一問題的見解越新奇獨特者,獨創(chuàng)性越高。
關鍵詞:初中英語寫作;方法;訓練
英語寫作一直以來都是初中英語薄弱學校的一個教學難題,如何提高學生的英語寫作水平是英語教師長期以來不斷在探究的問題。本人在教學中不斷嘗試提高初中生的英語寫作水平,現將本人的一些心得總結如下,以便更好地進行教學探究。
一、初中生的英語寫作現狀
1.寫作中存在的問題
在初中生寫作中常出現一些弊病,詞匯量有限,對句子結構不理解,常用漢語式的翻譯,使得文章病句很多,語言貧乏。導致學生的中考寫作得分很低。
2.產生弊病的原因
(1)學生思想上忽視寫作,心理上畏懼寫作。在城鄉(xiāng)結合部的中學或農村中學,許多學生由于英語基礎差,產生了厭學情緒,而在內心深處,因為英語成績低下,潛意識中就認為英語很難學,一看到英語寫作就想馬上放棄,因此形成了惡性循環(huán)。
(2)由于積累的寫作素材少,受到母語思維干擾,學生在寫作時就產生了無話可說的現象,不知該如何表達。有的學生一到寫作就去查字典,將英語單詞按漢語翻譯一個個地堆砌起來,導致全文幾乎沒有正確的句子。
當然,我們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缺乏有效的指導訓練也是不可忽視的原因。
二、提高初中生寫作水平的對策
當前,我們只有尋找出有效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才能突破目前英語寫作中的窘境。本人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嘗試。
1.強化課內詞匯記憶與句子背誦默寫
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在單詞與句子記憶方面,可以采用滾動式默寫方法,根據記憶曲線的特點,在容易遺忘的前期多復習鞏固,逐漸延長記憶周期,直到熟練為止。具體操作方法是,在每周第一堂課上就把本周所要學習的重點詞句羅列在導學案上,在每節(jié)課上完成一部分的背誦與默寫,第二節(jié)課考查前一節(jié)課的內容,每一節(jié)課逐步增加,直到本周最后一節(jié)把這一周的詞句完整考查一遍,第二周再考查一次,第三周則把本單元和下單元的一起考查,每學完一單元就把之前的再考查,每單元內容至少完整考查2~3遍,讓學生養(yǎng)成習慣。
為了幫助學生記憶書本的重要句子或話題內容,可將書本的話題內容進行分類,并用簡單的造句讓學生熟悉句子的運用,用五字作文或小話題寫作讓學生鞏固運用。
2.套用范文,模仿練習,同一話題,反復操練
寫作是語言輸出,應建立在語言材料輸入的基礎上。學生只有在獲得大量語言輸入的前提下才能進行語言輸出。同時學生如果沒有相關主題信息的知識輸入,就很難有相關話題的語言輸出。所以我們應該指導學生積極背誦范文,積累素材。其中,課文是提供給學生的最好范文。背誦課文有助于學生對詞句的記憶,能幫助學生感悟內容,內化語言,增強語感。讓學生養(yǎng)成堅持背誦的習慣,這對他們終身學習英語有益。同時,通過背誦積累的詞句語篇對學生的寫作會起到明顯的效用。
套用書本上的范文,“依葫蘆畫瓢”是一個不錯的訓練方法。例如,八年級上冊Unit 3的話題寫作,我給學生的題目是My vacation plans,要求學生模仿3a寫作。首先是總述句I’m taking a...vacation.然后按照書本對話的順序回答What,Who,How,Why,How long等問題并將答案連成一個簡單的段落,最后加上總結的話,如I’ll enjoy myself等總結或表達感想的句子。寫完后讓學生歸納出此類作文的寫作模式及句子,再讓學生將文章與課文進行比較,再次修改,最后讓學生展示自己的作文,選出最優(yōu)秀的作文作為范文讓大家背誦。
每單元的3a都是寫作最好的范本。為了讓學生能提煉出書本的語言,我用表格形式幫助學生復述課文內容,并將重要內容改造成對話讓學生操練,以加強輸入。我對每單元的3a文章的三大部分beginning,body,ending進行分析,讓學生理解其寫作模式,引導學生寫出篇章的Outline,從而對整個篇章的思路有清晰的認識。
3.積累課內外好詞好句,巧用妙用諺語
“寫作是思維的訓練?!币柧殞W生的思維,首先要激發(fā)學生的熱情。為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在平時的教學中,我根據課文內容讓學生自己去查找一些與課文內容相關的習語或諺語。我也常給他們補充一些。如,在教學顏色的內容時,我就羅列了一些與顏色相關的習語,如green hand,white lie, blue day等讓學生猜測其意并記錄下來。而諺語如,Every dog has its day.Every road leads to Rome.Each coin has two sides.等與課文話題相關的也讓學生背誦記憶,有些學生能在寫作時運用諺語,使文章增色不少。
此外,我也讓學生背誦書本上的好詞好句,并激勵學生運用復合句來表達。
4.注意文章層次,搭好寫作的支架
文章的層次體現在作者的思路上,寫作時要沿著一條脈絡去寫。因此,教師必須引導學生學會設計文章的層次,確定文章的中心及描寫的順序等。在寫作時,圍繞某個話題進行寫作,按一定的順序,如時間,按一定的結構,如總分總,寫出中心句,再舉例說明。借助一些連詞來改變句子的表達順序。如,八年級上冊Unit 7在描述步驟時用的first,next,then,finally以及八年級上冊Unit 8中的first,then,after that,after lunch等都是表示順序性的詞,表示遞進關系的如,what’s more,besides,also等。在平時的寫作訓練中,我都引導學生正確運用,使得文章層次清晰。
在七到九年級的教材中,有很多話題都是相關的,如,七年級下冊Unit 9,八年級上冊Unit 8,九年級上冊Unit 7都是關于節(jié)假日的話題,我把相關的內容按一個中心串起來搭好一個框架,讓學生按照這一個框架進行寫作訓練。如,人物描寫,可介紹其姓名、年齡、職業(yè)、身份、外貌、語言、國籍、興趣愛好、家庭情況及主要成就,這就概括了很多單元的內容。學生根據文章需要適當刪減或擴充。這就如建筑中搭的“腳手架”,教師教學生搭好框架,學生自由發(fā)揮。
5.堅持不懈,逐步提升
寫作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要有耐心,對學生要多鼓勵,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求也不同。訓練時由易到難,逐步提升,經常對學生的作文進行面批面改?!皥猿志褪莿倮!辈粩鄨猿?,學生的寫作水平一定會有大的提高。
總之,方法再多,也只是方法,關鍵還在于學生的實踐,所以多寫多練才是硬道理。
參考文獻:
一、以三維目標為指導,引導學生全面發(fā)展
英語課程較以前教學大綱的一個顯著改變就是注重學生的多元化知識技能發(fā)展,提出了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情感態(tài)度和審美價值觀的教學目標,旨在注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圍繞學生的學習發(fā)展需要,活化教學目標,讓學生在對標參照的過程中主動修正,更利于他們的全面發(fā)展。
以三維教學目標為指導,突出目標的導向性,利于學生在認真執(zhí)行的過程中查漏補缺,調整學習策略方法。圍繞知識目標,注重對學生情感態(tài)度和審美價值觀的培養(yǎng),一方面便于教師在主動調整的過程中更好地加深對學生的全面了解,幫助他們主動融入課程學習,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習的內驅動力;另一方面,注重學生人文素養(yǎng)和情感價值的培養(yǎng),有利于學生在開放的學習過程中體驗課程的發(fā)展性,便于他們主動探索。
突出三維目標的指導,使得學生對課程認知有更為深刻全面的印象。例如,在譯林版八年級下冊Unit 4 A good read的“Reading A Gulliver in Lilliput”教學中,可要求學生在整體閱讀感知的基礎上,圍繞“Do you know bout Gulliver’s Travels?”劃出相關的詞匯短語信息,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感知。在此基礎上,可建議學生針對“Reading B A strange world”中的內容,設計“正確流利朗讀文章”“文章表達信息”“閱讀感悟延伸”等學習目標,幫助他們主動調整認知。同時,可要求學生就“What do you do in the strange world?”進行自由表達,以此來深化理解感悟。
二、以形成評價為核心,建議學生互動探究
英語課程標準強調在生活中學習,在過程中體驗,旨在要求教師在優(yōu)化教學過程和方法的前提下,多注重互動探究的策略指導,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和主動探究能力。圍繞過程,突出激勵評價,能使得學生在彼此互動交流的基礎上更好地探究問題,大膽使用英語表達,活化學習過程。
注重形成評價,使得學生在大膽展示自己語言學習才能的基礎上更好地豐富認知感悟。在形成評價運用中,一方面要多關注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需求,強調差異化,突出語言表達、知識理解、學習態(tài)度、思維方法等多元化的綜合評價,讓學生在整體認知感悟的過程中熟悉和了解自己;另一方面要融入激勵性,多運用表揚肯定來激勵學生,增強他們學習的自我效能,幫助他們始終保持高漲、飽滿的學習激情。
運用該種評價方式來活化教學,更利于學生客觀全面地了解自己、提高自己。例如,在八年級下冊Unit 6 International charities的“Reading A An interview with an ORBIS doctor”教學評價中,可結合學生對“The character ORBIS doctor”的認知,引導他們進行自我評價。在此基礎上,可根據學生對“Why do the people need the ORBIS doctor?”和“Do you want to be an ORBIS doctor?”的表達,從語言流利程度、思維方法和發(fā)展創(chuàng)新等方面評價學生,幫助他們增強學習的自信心和內驅動力。
三、以跨文化培養(yǎng)為基,增強學生的語用技能
課程標準強調注重對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的培養(yǎng),就是要求學生在掌握豐富文化知識的基礎上,能靈活正確地使用英語進行表達。建立在跨文化基礎上的英語教學,不僅利于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語言感知,還能夠使學生在靈活運用的過程中更好地探究和解決問題。
從教學實踐來看,越是注重對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的培養(yǎng),越能夠使得學生形成主動學習的良好習慣,利于培養(yǎng)他們敏銳的英語信息意識和綜合運用能力。在指導運用過程中,一方面要多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文化背景知識,讓學生在綜合了解和拓展延伸的過程中掌握英語表達規(guī)則方法,靈活運用文化知識;另一方面要多為學生搭建富有趣味的英語學習平臺,像在圣誕節(jié)為學生提供“Christmas Party”場景,讓他們在彼此互動交流的過程中主動參與表達,在實踐運用中提高英語綜合運用的能力。
一、備課深入細致。備課時,我首先認真研究教材,每篇課七年級語文教學工作總結文至少讀兩遍,第一次默讀,第二次朗讀。多方面參閱各種資料,然后去粗取精,準確把握重點、難點。在制定教學目標時,再根據學生原有知識技能等各方面的水平,選擇切合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合理進行教學設計,力求做到深入淺出,三維目標同時兼顧。
二、注重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抓重點,展開討論,講練結合,務求每個學生學懂掌握。突破難點,則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各抒己見,集大成、2012年個人教學工作總結形共識的做法,使學生學得明明白白,既扎實,又能向縱深發(fā)展。在初二(5)班,注重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情感,傾斜于基礎要求;在初三(3)班,導入迅速,巧設疑問,引發(fā)探究,記牢為先,運用為要,一切為了中考。
三、堅持參加校內外的教研活動,聽了8次公開課,汲取了他人的寶貴經驗。我本人也主動上了一次公開課,并認真聽取了同仁們的評議。我覺得聽課和做課都很重要,他們對于提升一個人的教學能力是有很大幫助,希望大家今后都積極去做,2012年教學工作總結精益求精。
四、及時批改作業(yè),保持好學生學習的熱情。學生的作業(yè)是學生的勞動成果,無論好壞,他們都充滿盼望,所以,我們要認真對待,及時批改,不要讓其熱情的心冷卻,那樣下次作業(yè)就會懶于動筆,影響深遠了。我安排學生的作業(yè)有;初三(3)有同步練習(每課),作文6次,周記15次;對初二(5)班的要求相對降低,作文不多,只有3次。重點抓寫短語,寫片段,共有10次之多,課課有練習。無論是什么樣的作業(yè),我都及時批改,練習保證當天批改,第二天發(fā)給學生,短語、周記、作文保證在一周之內批改完畢,測驗評卷不超過三天。這樣,保證了學生寫作業(yè)的積極性。
以上是我在本學期的教學工作總結。雖然經驗淺陋,但是事實,存在的不足之處是在所難免的,希望我們的同仁不避嫌棄,善意指點,我將無限感謝。
【關鍵詞】 學生 初中英語 自主 合作
關注學生的自我學習積累,能使得他們在主動探究過程中掌握更為豐富的學習思維方法。傳統(tǒng)英語教學更多注重傳授的結果,往往忽視了學生的自讀、自悟、合作的認知體驗過程,使得學生成為教師教學的從屬者,缺少生氣活力。讓學生大膽質疑,能使得他們的探究更具有深度,能幫助他們在自我主動調節(jié)和探究過程中不斷調整探知方法,有效深化理解感知。
1. 關注自讀深思,讓質疑成為學習習慣
以閱讀為引導,鼓勵學生進行質疑深思,能在培養(yǎng)他們獨立思考和學會學習的基礎上形成有效認知感悟。學生帶著這種深思和感悟調整學習方法,不僅能為主動探究奠定堅實基礎,更能夠使得學生通過質疑來不斷深化感知過程。質疑的過程能使得學生對自身閱讀學習思維有更為深入的思考探究,最大限度激活他們主動探究的激情和潛能,形成主動質疑的習慣。
質疑作為學生學習的一種品質意志,更應該給他們足夠多的學習時間和空間,讓他們能夠在充分閱讀的過程中主動發(fā)現問題。在指導自主閱讀過程中,一方面,指定相應的閱讀學習素材范圍,讓他們能夠有明確的學習方向和目標任務,幫助他們在自我閱讀過程中主動思考,形成深刻印象;另一方面,指導學生學會與文本進行對話,讓他們從文章題目、情節(jié)結構、邏輯思維等方面來主動和作者交換意見,以文本中的情景和人物審視表達宗旨意圖。通過這樣的自讀深思,能使得學生對語篇學習形成富有指導性的思考,幫助他們強化認知感悟,激活學習思維。在引導學生自讀質疑過程中,多給他們自我閱讀感知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有更為全面的認知感悟過程。
這樣的自讀深思,能給學生更為廣闊的閱讀思考空間。例如,在譯林版八年級下冊《Unit 6 International charities》的“Reading A An interview with an ORBIS doctor”閱讀教學中,可要求學生針對“What are characters about ORBIS?”從文章中找出相關的答案信息。在知曉語篇表達主題大意的基礎,建議學生就“What do ORBIS doctor usually do for people in the poor area?” How do you think of ORBIS doctor?”進行思考質疑,幫助他們從文本表達素材中探尋更有效的信息內容。以質疑來活化閱讀教學,能使得學生理解更為深刻。在此基礎上,可引導學生嘗試運用多樣化的語言表達形式予以呈現,幫助他們深化理解體驗。
2. 突出任務互動,讓合作成為自覺行動
嘗試運用任務探究優(yōu)化教學過程,能在調動學生英語學習主觀潛能基礎上,幫助學生形成更為有效學習方法。以任務的互動來幫助學生增強體驗,能讓學生有更多的表達交流機會。通過任務合作來引導學生主動探究,能使得他們對課程學習有更為深刻的感知,增強學習的自覺主動性和積極性。
通過任務設計和優(yōu)化來突出結合課程學習知識要點和學生理解能力差異,一方面,設計指導性學習任務,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主動思考,融入課程學習過程中;另一方面,注重運用同伴交流、小組討論等形式來引導學生進行彼此合作交流,讓他們帶著問題進行溝通,延伸自己的學習思維。通過這樣的探究來活化教學,更能贏得學生的青睞,活躍課堂教學氛圍。教師可根據學生在任務探究過程中的表現,主動調整教學策略,多給他們互動交流的機會,讓他們始終帶著問題主動融入到互動交流,將學習感知轉化為實踐運用。
以任務式合作探究能使得教學更加生動多彩,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集中力。例如,在八年級上冊《Unit 1 Friends》的“Reading Best friends”教學中,不妨要求學生以同桌交流的形式,就“Which your friend’s character do you like best?”進行討論,幫助他們加深理解。同時,可要求學生圍繞“What do you learn from your good friend?”進行交流,幫助他們延伸理解感知,了解有關友誼方面的學習內容,激活思想情感。教師則對學生在任務探究中的表現,引導他們有針對性進行討論交流,幫助他們開闊知識視野和思維,將理解識記主動轉化為綜合表達運用。
3. 關注情景模擬,讓探究成為不懈追求
活化課程教材資源,鼓勵他們在情境模擬過程中學習和使用英語,能使得他們的探究思維更為豐富和活躍。情景模擬,不僅能有效豐富課程學習內容,更能夠使得學生在我總結反思的過程中調整學習策略,主動進行探究。
在情景模擬過程中,一方面,為學生設計具有真情實感的學習舞臺,讓他們成為主角主動參與,并通過揣摩人物內心情感世界來引導學生針對學習問題進行思考;另一方面,讓學生靈活運用對話、對話、擴寫等方式來表達學習內容,不斷提高主動探究的激情。以這樣的形式指出豐富學生語言學習思維和想象力,更利于學生主動探究學習內容。以情景模擬來活化教學過程,能使得學生對課程學習內容有更多的話語權和自由權。情景模擬運用能讓課程學習內容更加豐富,更能幫助學生增強理解體驗。
在情境模擬過程中,可針對學生的學習認知創(chuàng)設與教材相似的情景。例如,在八年級下冊《Unit 5 Good manners》的“Reading When in Rome”教學中,可建議學生分別扮演Daniel和Jenny的角色,根據他們彼此之間的對話來引導學生針對課程學習內容進行表達。利用多媒體、掛圖、道具等方式來模擬羅馬國家的情形,讓學生在充分感受異域風情的基礎上更好體味課程教學內容。在教學中,可建議學生圍繞“Do you know how to greet others in Rome?”和“Do you want to go to Rome?”進行相互交流,讓他們在互動模擬過程中將自身的認知感悟與課程學習內容進行有機融合。
4. 借助活動體驗,讓互動成為有效途徑
利用活動體驗來豐富自身的思維情感,能使得學生在彼此交流過程中更好深化認知。通過活動體驗來延伸交流,不僅能使得學生對認知過程有深刻印象,更能夠使得他們在實踐體驗過程中主動互動,提高綜合運用能力。
在創(chuàng)設活動過程中,要結合英語學習內容設計相應的活動。這些活動設計,一方面,要體現豐富多彩性,讓他們在自我主動參與過程中充分激活自身的思維靈感,幫助他們調整認知策略;另一方面,多引導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思維,嘗試運用不同的語言表帶形式來進行相互交流溝通,讓他們在彼此實踐體驗的過程中不斷進行合作,將互動學習轉化為自覺的內在必然需要。通過這樣的活動體驗來深化教學過程,更能使得學生在主動學習中積極合作探究。
如上所言,以學生英語綜合探究學習能力培養(yǎng)來優(yōu)化教學策略方法,能使得學生在主動了解自己的學習思維過程中更好主動參與合作,讓任務化引導和互動化交流來強化認知更能滿足學生的學習發(fā)展需要。圍繞自悟推動合作,能使得學生綜合探究學習成為一種內在發(fā)展必然需要,值得教師去深思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