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6 15:39:56
導語:在博士論文的撰寫旅程中,學習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條寶貴的路徑,好期刊匯集了九篇優(yōu)秀范文,愿這些內容能夠啟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靈感,引領您探索更多的創(chuàng)作可能。
三年的博士生生活一晃而過,回首走過的歲月,心中倍感充實,論文即將完成之日,感慨良多。首先誠摯的感謝我的導師張新時院士,從論文的設計、野外試驗及論文的定稿過程中,自始至終都傾注著先生的心血。先生以嚴謹?shù)闹螌W之道、寬厚仁慈的胸懷、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為我樹立了一輩子學習的典范,他的教誨與鞭策將激勵我在科學和教育的道路上勵精圖治,開拓創(chuàng)新。
我要以最誠摯的心意感謝福建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教授楊玉盛博士,感謝他對我論文的全力支持,為我提供了所有實驗的的條件,從實驗的思路、經費、人員到實驗儀器,感謝他的團隊——福建省亞熱帶資源與環(huán)境重點實驗的全體同仁們,可以說沒有他們,就沒有我今天的論文。感謝重點實驗室李旭、李春林老師,從實驗場地的建設到實驗條件的準備給我提供的便利;感謝楊智杰老師,是他教會了我一臺臺實驗儀器的使用,是他在酷暑炎陽天下幫我做一整天一整天的實驗,在我有困難的時候總是提供無私的幫助;感謝實驗室錢偉老師,在儀器的使用、實驗的安排、實驗條件的準備上給我提供的幫助;感謝實驗室王健老師,在我艱難奮戰(zhàn)的日子里給我生活上的各種幫助,鼓勵我、為我分擔各種困難;感謝實驗室謝錦升、陳光水、馬紅良、郭建芬老師,給我提供的實驗思路、實驗方法上的指導;感謝實驗室曾宏達老師,無數(shù)次花時間為我處理電腦的問題;感謝實驗室研究生韓志剛,教我使用儀器,一次次幫我做外業(yè)實驗,一次次儀器出問題時想盡各種辦法幫我解決。感謝福建省亞熱帶資源與環(huán)境重點實驗的研究生們,在此,我不能一一的列舉他們的名字來表達我的感激之情,感謝他們一年多來給我提供的幫助和關心,與他們在一起的日子開心而充實,他們將是我記憶里最美的風景。在此,我還要鄭重感謝我的“飯團”同志們,崔紀超,李機密、黃瑋、杜紫賢,他們給我單調枯燥的科研生活增添了絢麗的色彩,在我實驗最困難最需要的時候,他們總是第一時間放下自己的工作無私的為我做一切,在我心情低落時為我分憂,在我信心不足時給我打氣,從生活的點點滴滴中給我?guī)椭?、給我鼓勵,難忘我們在一起時的歡樂和搞笑,一路笑聲灑落在長安山腳下。
我要鄭重地感謝我的碩士導師,福建農林大學林學院教授吳承禎博士,我雖然已畢業(yè)離開了他,但是在我的心目中好像依然還在他的指導之下,學術上碰到難題了我第一個就想到了找他,而他總是會耐心認真的以他博學的知識為我解答,從我論文的初始思路到實驗的實施再到實驗數(shù)據(jù)的分析,每一步都有吳老師精深的思想在里面,我感謝我的恩師。
感謝我在福建師大的舍友,文雅香、柯春婷、賈瑞霞,她們讓我毫無條件的住進了她們的宿舍,并在以后的日子里給了我極大的便利和幫助,在我實驗緊張的時候幫我做實驗,在我心情低落時為我分憂解難,快樂而溫馨的宿舍生活總能帶給我一份好心情,心情就是生產力,難忘過去的一年多我們一起度過的點點滴滴。
感謝我的師姐,北京師范大學資源學院老師龔吉蕊博士,她總是不厭其煩的聽我講我的論文,講我的實驗,講我碰到的困難,給我提供解決思路,幫我修改論文;感謝北京師范大學資源學院老師黃永梅博士,和我討論我的實驗思路,給我積極的建議。
感謝北京師范大學資源學院教務科崔維佳老師,感謝他為我們所做的一切,感謝他為我提供的很多便利;感謝和我一起奮戰(zhàn)的博士班的朋友們,吳曉旭,張智才,徐蕾,夏虹,林艷,國巧真,吳建寨,陶巖,閆玉春,劉揚等等,感謝他們?yōu)槲伊侠韺W校的各項事務,和我一起分享生活的喜怒憂樂。
首先要了解規(guī)則,知己知彼,知網(wǎng)學位為整篇上傳,格式對檢測結果可能會造成影響,需要將最終交稿格式提交檢測,將影響降到最小,此影響為幾十字的小段可能檢測不出。
方法上可以按照以下幾點:
(一)首先要先自查一遍,知道哪些地方是抄的或者報告中的標紅位置。自查方法有很多,比較嚴格的學校通常會建議你用知網(wǎng)查,畢竟是官方系統(tǒng)。知網(wǎng)如果和你學校有合作的話,那么學校一般會有途徑推薦。這個自行選擇吧,查知網(wǎng)的就比較貴,博士論文一次將近400元。市面上也有paperpass那些,便宜很多,但是為了保險嘛,只能多花錢了。一般建議先查一次,改完再查一次。
(二)具體改。知網(wǎng)博士論文給你標出來的紅字你就把它全改了,首先要知道要領,不是隨便改點近義詞就行了,而是整個句子打碎,句式啊,用詞啊,都換掉。知網(wǎng)還是很智能的,你改一點點沒用。所以我最建議的,最保險的方法就是,紅字全刪了,重寫。聽到這里先別跪,不是要你重新原創(chuàng),而是復述,復述OK?換一種表達方式。刪干凈了,才保險。語文好的人是不在話下的。如果你論文字數(shù)本就很多了,那些不影響邏輯的描述,你甚至可以直接刪掉。畢竟你答辯都過了不是?具體技巧見下:
1、如果原句文學性比較強的,就用白話敘述。e.g.“一日之計在于晨” 改成 “一天最好的時候是早上”。都不要說“早晨”,完全避開每一個字,才最保險。
2、段落里同類型句子,例如描述xx有多種性質的,多種性質順序調換無傷大雅的,那就在改完的基礎上把順序也改了。
3、插入句子打碎這段。在大概改了這段后,插入一些描述性句子。e.g.現(xiàn)在的IT項目,設計階段大部分采用BS架構,得益于記住,插入的東西就不要再抄啦。
(一)選題背景
隨著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和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人們對于身體健康保障的要求越來越高。當病人突出心臟病、腦溢血、低血糖、癲癇病等突發(fā)性疾病時,病人的生命安危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于病人能否在最短時間內得到有效的救助。由此自然促進了急救業(yè)務的發(fā)展和常用急救知識的普及。但是在國內,整個急救體系還處于起步階段,存在的很多隱患可能在病人突發(fā)癥病后影響急救效率。例如,如果一個心臟病人在路邊散步時突然發(fā)病倒在路過該怎么辦?打電話?如果附近沒有公共電話呢?找人幫忙?一旦被非專業(yè)人員錯誤處理,導致延誤治療很可能弄巧成拙。打車送醫(yī)院?資料表明,當病人心跳停止后5-10min腦細胞就開始死亡。換句話說:在這種情況下必須要讓專業(yè)急敵人員盡快到場才能保證病人的生命安全。從這個角度進行思考,我提出了這么一個設想:能不能設計一種裝置使得病人因突然發(fā)病而跌倒到醫(yī)生趕到救治的過程得到盡快的簡化呢?
我在專利局查閱有關資料之后,發(fā)現(xiàn)國內目前尚沒有此類產品的設計。一個類似創(chuàng)意的設計是:在一個瓶子內設置兩個金屬接點,瓶子內部灌一些水銀。當人站立時,水銀集中在一個接點處,電路斷開。當人倒地時,瓶子的傾斜使水銀同時接觸到2個接點,電路被觸發(fā),瓶子內置的警報器發(fā)出警報,示意求助。這個設計顯然是很粗糙的。
(1)它只是通過身體傾斜的角度來決定是否報警,而不是按照真正的生理狀況,必然會出現(xiàn)很高的誤報率。
(2)它無非是在最短時間內引起了別人注意,卻并沒有使整個過程簡化,所以對于提高救護效率不會起到實質影響。
結合我自己的設想和現(xiàn)有設施的缺陷,我希望做出一套“倒地后急救體系”:當病人倒地之后,用一個監(jiān)測裝置感知病人諸如血壓、脈搏等生理狀況并進行數(shù)值分析。一旦確定病人已經發(fā)病,就發(fā)出無線電信號給最近的急救站,急救站通過GPS定位病人的位置并以最快的速度調度急救人員。
但是,經過兩個多月的探討,幾乎沒有任何進展,我?guī)缀醯搅艘艞壍牡夭?。但是,在老師不斷的鼓勵和啟發(fā)下,有一天,靈感幸運地光顧了我的大腦——聲光求助,有線、無線電話報警都是成熟的技術,關鍵在于沒有一個能判斷病人因其他原因跌倒與突然發(fā)病而跌倒的智能開關裝置。
一旦這個設計能夠實現(xiàn),將會具有重大的實際價值和社會價值。首先它使病人在急救最關鍵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上得到了最大的保障,很大程度降低了突發(fā)性疾病的危險性;其次,它會使急救行業(yè)出現(xiàn)新的概念、新的運營模式,也會促進相關產品(如GPS)的普及和推廣;另外,它可以使眾多患有突發(fā)性疾病的中老年人以輕松、樂觀的情緒面對生活,參與更多的社會活動,由此產生的社會效應將非??捎^。
(二)研究方案
1.縱觀整個設計思路,大致可分為三大部分
第一階段:到醫(yī)院進一步收集有關病人(尤其是老年人)發(fā)病摔倒時候的具體生理反應的資料,比如倒地姿勢,血壓、脈搏的變化狀況等。這一階段的關鍵任務就是要通過資料分析抓住普通狀況下摔倒和因病倒地的不同。而資料估計將以心電圖和血壓數(shù)值的收集為重點。
第二階段:選擇適當?shù)姆绞浇邮账璧纳硇盘?。這一階段的關鍵在于選擇適當?shù)膫鞲衅饕越邮障鄬ξ⑷醯纳硇盘枴9烙嬤@一階段要考慮的問題是選擇什么性能的傳感器和如何分布傳感器,以達到最理想的試驗效果。
第三階段:設計分析電路。這一階段的任務就是要通過邏輯電路對傳感器接收的電信號進行分析以判斷使用者身體狀況是否正常。主要難點就在于如何找到一個適當?shù)臄?shù)學模型匹配實驗數(shù)據(jù)和如何把模型通過電路實現(xiàn)。目前主要有兩大實施方案:一是通過邏輯電路進行信號運算、識別;二是使用單片機編程識別。第一種方案的好處是處理問題直接,但當需要處理的信號相當復雜時,依靠單片機編程就顯得比較合適。選取哪種方案還要視具體情況而定。
第四階段:把以上各階段結果整合到一起,完成成品。
整個工程將主要由周慶林老師和周偉老師指導完成。大體時間安排如下:
2001年12月15日-2002年1月15日資料積累
2002年1月15日-6月1日模型完成
2002年6月1日-8月整個系統(tǒng)檢測、完善
2.預期研究成果
(1)得到具體的數(shù)學模型用來根據(jù)血壓、脈搏等生理參數(shù)判斷使用者身體狀況。
1.定容重條件下生物炭對半干旱區(qū)土壤水分入滲特征的影響
2.1990-2010年中國土地利用變化對生物多樣性保護重點區(qū)域的擾動
3.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生物量對氮、磷添加的響應
4.新疆連作棉田施用生物炭對土壤養(yǎng)分及微生物群落多樣性的影響
5.荒漠草地4種灌木生物量分配特征
6.旱地土壤施用生物炭減少土壤氮損失及提高氮素利用率
7.生物肥部分替代化肥對花椰菜產量、品質、光合特性及肥料利用率的影響
8.不同秸稈生物炭對紅壤性水稻土養(yǎng)分及微生物群落結構的影響
9.生物炭對土壤生境及植物生長影響的研究進展
10.沙質草地不同生活史植物的生物量分配對氮素和水分添加的響應
11.大興安嶺5種典型林型森林生物碳儲量
12.水稻秸稈生物炭對耕地土壤有機碳及其CO_2釋放的影響
13.土壤重金屬鈍化修復劑生物炭對鎘的吸附特性研究
14.生物炭對不同土壤化學性質、小麥和糜子產量的影響
15.生物炭施用對礦區(qū)污染農田土壤上油菜生長和重金屬富集的影響
16.準噶爾荒漠6種類短命植物生物量分配與異速生長關系
17.生物炭對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結構及其生物地球化學功能的影響
18.生物炭對水中五氯酚的吸附性能研究
19.生物炭和有機肥處理對平邑甜茶根系和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樣性的影響
20.生物炭對旱作農田土壤理化性質及作物產量的影響
21.中國南方3種主要人工林生物量和生產力的動態(tài)變化
22.南海北部邊緣盆地生物氣/亞生物氣資源與天然氣水合物成礦成藏
23.基于多源遙感數(shù)據(jù)的草地生物量估算方法
24.生物炭對農田土壤微生物生態(tài)的影響研究進展
25.生物炭對土壤理化性質影響的研究進展
26.生物擾動對沉積物中污染物環(huán)境行為的影響研究進展
27.生物炭與秸稈添加對砂姜黑土團聚體組成和有機碳分布的影響
28.近十年中國生物入侵研究進展
29.荒漠灌木生物量多尺度估測——以梭梭為例
30.土壤有機污染物生物修復技術研究進展
31.生物醫(yī)學大數(shù)據(jù)的現(xiàn)狀與展望
32.黑河中游荒漠草地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的分配格局
33.生物大滅絕研究三十年
34.不同熱解溫度生物炭對Cd(Ⅱ)的吸附特性
35.農用生物炭研究進展與前景
36.生物炭對水稻根系形態(tài)與生理特性及產量的影響
37.施用生物炭對旱作農田土壤有機碳、氮及其組分的影響
38.不同生物質來源和熱解溫度條件下制備的生物炭對菲的吸附行為
39.城市生物多樣性分布格局研究進展
40.生物炭的土壤環(huán)境效應及其機制研究
41.遼河源不同齡組油松天然次生林生物量及空間分配特征
42.稻殼基生物炭對生菜Cd吸收及土壤養(yǎng)分的影響
43.小興安嶺7種典型林型林分生物量碳密度與固碳能力
44.東北林區(qū)4個天然針葉樹種單木生物量模型誤差結構及可加性模型
45.指數(shù)施肥對楸樹無性系生物量分配和根系形態(tài)的影響
46.牛糞生物炭對水中氨氮的吸附特性
47.黃土丘陵區(qū)生物結皮對土壤物理屬性的影響
48.半干旱沙地生境變化對植物地上生物量及其碳、氮儲量的影響
49.青藏高原東緣野生暗紫貝母生物量分配格局對高山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適應
50.長江口及東海春季底棲硅藻、原生動物和小型底棲生物的生態(tài)特點
51.全球生物多樣性評估方法及研究進展
52.中國生物多樣性就地保護的研究與實踐
53.溫度與降水協(xié)同作用對短花針茅生物量及其分配的影響
54.環(huán)境質量評價中的生物指示與生物監(jiān)測
55.土壤生物多樣性研究:歷史、現(xiàn)狀與挑戰(zhàn)
56.轉錄因子對木質素生物合成調控的研究進展
57.太赫茲科學技術在生物醫(yī)學中的應用研究
58.玉米秸稈生物炭對Cd2+的吸附特性及影響因素
59.中國糧食作物秸稈焚燒排碳量及轉化生物炭固碳量的估算
60.生物炭對我國南方紅壤和黃棕壤理化性質的影響
61.黑龍江省大興安嶺森林生物量空間格局及其影響因素
62.不同生物質原料水熱生物炭特性的研究
63.鳳眼蓮、稻草和污泥制備生物炭的特性表征與環(huán)境影響解析
64.東北地區(qū)兩個主要樹種地上生物量通用方程構建
65.不同來源生物炭對砷在土壤中吸附與解吸的影響
66.生物炭生產與農用的意義及國內外動態(tài)
67.秸稈生物反應堆與菌肥對溫室番茄土壤微環(huán)境的影響
68.生物炭對土壤肥料的作用及未來研究
69.玉米秸稈生物炭對土壤無機氮素淋失風險的影響研究
70.黃土丘陵區(qū)生物結皮對土壤可蝕性的影響
71.內蒙古草甸草原與典型草原地下生物量與生產力季節(jié)動態(tài)及其碳庫潛力
72.生物炭添加對黃土高原典型土壤田間持水量的影響
73.生物炭對黃土區(qū)土壤水分入滲、蒸發(fā)及硝態(tài)氮淋溶的影響
74.生物炭及其復合材料的制備與應用研究進展
75.生物炭及炭基硝酸銨肥料對土壤化學性質及作物產量的影響
76.臭冷杉生物量分配格局及異速生長模型
77.施用生物炭后塿土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變化特征
78.寧夏荒漠草原不同群落生物多樣性與生物量關系及影響因子分析
79.中國生物多樣性調查與保護研究進展
80.三種小球藻生物柴油品質指標評價
81.AM真菌對重金屬污染土壤生物修復的應用與機理
82.含度量誤差的黑龍江省主要樹種生物量相容性模型
83.生物炭與農業(yè)環(huán)境研究回顧與展望
84.氮磷添加對巨桉幼苗生物量分配和C:N:P化學計量特征的影響
85.生物炭對土壤肥力與環(huán)境質量的影響機制與風險解析
86.東北林區(qū)天然白樺相容性生物量模型
87.氮肥與生物炭施用對稻麥輪作系統(tǒng)甲烷和氧化亞氮排放的影響
88.黃土高原丘陵區(qū)生物結皮土壤的斥水性
89.檢測食品沙門氏菌的生物傳感器持久性研究
90.生物炭對砂壤土節(jié)水保肥及番茄產量的影響研究
91.土壤碳收支對秸稈與秸稈生物炭還田的響應及其機制
92.抑制煙草青枯病型生物有機肥的田間防效研究
93.生物炭對塿土土壤含水量、有機碳及速效養(yǎng)分含量的影響
94.生物炭對寧夏引黃灌區(qū)水稻產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響
95.茶葉生物化學研究進展
96.鄂爾多斯盆地西緣奧陶紀生物礁基本特征、分布規(guī)律及成礁模式
97.中國履行《生物多樣性公約》二十年:行動、進展與展望
98.不同時期施用生物炭對稻田N_2O和CH_4排放的影響
99.生物炭對設施連作黃瓜根域基質酶活性和微生物的調節(jié)
100.生物有機肥對連作蕉園香蕉生產和土壤可培養(yǎng)微生物區(qū)系的影響
101.柴達木盆地幾種荒漠灌叢植被的生物量分配格局
102.牛糞生物炭對磷的吸附特性及其影響因素研究
103.紅樹林植物生物量研究進展
104.農業(yè)活動及轉基因作物對農田生物多樣性的影響
105.煤矸石場植被自然恢復初期草本植物生物量研究
106.鐵改性生物炭對磷的吸附及磷形態(tài)的變化特征
107.青藏高原草地地下生物量與環(huán)境因子的關系
108.蔬菜種植農戶施用生物農藥意愿研究
109 生物炭對夏玉米生長和產量的影響
110.不同生物炭添加量下植煙土壤養(yǎng)分的淋失
111.生物DNA條形碼:十年發(fā)展歷程、研究尺度和功能
112.生物炭和生物炭基氮肥的理化特征及其作物肥效評價
113.木質素與生物燃料生產:降低含量或解除束縛?
114.生物炭添加對半干旱地區(qū)土壤溫室氣體排放的影響
115.磷回收對厭氧/好氧交替式生物濾池蓄磷/除磷的影響
116.天山林區(qū)六種灌木生物量的建模及其器官分配的適應性
117.非模式生物轉錄組研究
118.添加生物炭對灌淤土土壤養(yǎng)分含量和氮素淋失的影響
119.生物炭和腐植酸類對豬糞堆肥重金屬的鈍化效果
120.間伐對川西亞高山粗枝云杉人工林細根生物量及碳儲量的影響
121.生物多樣性信息學研究進展
122.長白落葉松林齡序列上的生物量及碳儲量分配規(guī)律
123.不同燒制溫度下玉米秸稈生物炭的性質及對萘的吸附性能
124.利用農業(yè)生物多樣性持續(xù)控制有害生物
125.騰格里沙漠東南緣4種灌木的生物量預測模型
126.生物炭碳封存技術研究進展
127.豬糞制備的生物炭對西維因的吸附與催化水解作用
128.生物炭修復土壤重金屬污染的研究進展
129.古爾班通古特沙漠4種荒漠草本植物不同生長期的生物量分配與葉片化學計量特征
130.生物炭覆蓋對底泥污染物釋放的影響
131.閩楠幼樹光合特性及生物量分配對光環(huán)境的響應
關鍵詞:浪漫主義;意識革命;物質觀;辯證實踐
中圖分類號:A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01-0275-02
一般而言,馬克思的博士論文是德國浪漫主義的典范之作,秉承著德國浪漫主義的諸多精神氣質與語言風格。然,這僅是確認了一個歷史事實。更為重要的問題是:倘我們將其思想作為一種歷史分析的重要文本的話,那么對博士論文是否也該發(fā)探出成熟馬克思的理論淵源呢?而其中最重要的問題依然是博士論文是否對德國浪漫主義有所超越?這是研究博士論文的一個至為深層次的問題。就理論而言,這是一個研究馬克思思想發(fā)展的文本學的問題。
一、超越意識革命:走出自閉的意識
德國浪漫主義思想家們始終將自我置于崇高的位置上,他們 “力圖想治愈世界的荒涼――它面臨世界的無序,設法用意志重新讓世界恢復宇宙秩序;它想調和對立的兩面,想整合美學”。而馬克思《博士論文》對自由的崇尚明顯有著德國浪漫主義“自我意識”的意味,反映了當時德國浪漫主義共同的現(xiàn)實訴求,即,德意志帝國及其步履蹣跚的資本主義,在一個被更古老、更發(fā)達的資本主義形式和資產階級社會所支配的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馬克思在博士論文中以自我意識作為批判的武器響應了時代的潮流,但他的批判更為徹底,更具顛覆性,更有實踐指向,顯示了突破德國浪漫主義意識革命的端倪。
伊壁鳩魯以能動自我意識為武器,尋求的是心靈的寧靜與自由,這也往往是德國浪漫主義的內在主張。他們借人生的詩化以實現(xiàn)內在自由,從而超越現(xiàn)實。然而馬克思借此謀求的卻是現(xiàn)實自由,自我意識正是哲學要征服世界和絕對自由的武器。換言之,哲學自身的自由精神成為實踐的力量,面向塵世的現(xiàn)實世界。當哲學變成能吞噬一切外界的火焰時,它就完成了自己的任務。
“如果權威在一個領域內受到質疑并遭到否棄的話,接下來必不可免的一步,將導致在所有領域內對權威的拒絕?!闭麄€伊壁鳩魯?shù)脑诱撜軐W都是要擺脫受外在統(tǒng)治的關系,形成自我規(guī)定的新關系,即“自我意識的絕對性和自由”,為馬克思反對思想壓制提供了契機――把自我意識當成一種救贖方式,深入到實踐和時代的深處去挽救那些遭受精神迫害的人們。
二、新型物質觀:關系哲學的萌發(fā)
馬克思在《博士論文》中將原子和感性自然置于自我意識及其對象化的理論境域,原子與自我意識是可等量齊觀,而自我意識又象征著人的自由與力量, 而人的自由與力量又不應當是抽象個人的,而是社會中人的自由與力量,社會這一主體間生活方式使得人有足夠的勇氣拒絕一切超出人及其產物的力量,這是馬克思區(qū)別于之前所有思想家的地方。
馬克思認為,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本身就是最根本的關系,只有在人與人產生關系之時人才擺脫自然的壓制而獲得自由。自我意識只有在與別的自我意識的交涉中,才能擺脫自然的束縛以及自身無所依憑的虛無狀態(tài)?!坝捎谟辛速|,原子就同它的概念相背離,但同時又在它自己的結構中獲得完成。于是,從具有質的原子的排斥及其與排斥相聯(lián)系的聚集中,就產生出現(xiàn)象世界?!边@一段對具有自我意識的個體關系的白描,是對原子關系的生動刻畫。每個具有自我意識的個人之間處于既排斥又聚集的社會關系,每個人都因具有自我意識而具有了質,而現(xiàn)實社會就是這些質的聚集。
“夸夸其談”的德國浪漫主義由自我意識的角度來浪漫化沉睡的經驗世界,開啟通往理想世界的生命之路。它清醒地認識到了自我意識在現(xiàn)實中的異化,但只將之理解為意識自身的矛盾,因此便將這種解決僅僅歸之于意識和思維本身。然對馬克思來說,自我意識的這種矛盾,以及自我意識的這種異化,只有在現(xiàn)實的人與人的關系中才能解決。這是因為,自我不僅在意識中二重化,也在現(xiàn)實中二重化,而且自我的現(xiàn)實二重化是自我的意識二重化的基礎和前提。這多少帶有意識第二性的意思。
馬克思將人與人的關系設置為世界的中心,在人與物,以及人與人的相互映照與承認中確立人的存在。深入到實踐和時代的深處去挽救那些遭受壓制的人們。事實上這在很大程度上表現(xiàn)了馬克思的唯物論傾向與關系哲學思想。
三、辯證實踐的端倪:超越感性直觀
德國浪漫主義是資產階級學說,囿于私有制的狹隘本性,看不到整體的經濟景象,看不到資本作為統(tǒng)攝一切的力量而必然招來的自我否定。在其意識中,現(xiàn)實,始終保持著未被觸動和改變,因而思考本身始終只是直觀的,不能成為實踐的?!百Y本主義的意識的物化使人既過分個體化又機械地對象化”。
然馬克思在《博士論文》中,系統(tǒng)地發(fā)揮了黑格爾的辯證法思想,其目的也在于要使伊壁鳩魯原子論的能動原則得到合理的論證,并昭示著克服感性直觀局限的理論可能。
原子的物質性和形式性決定了直線下墜和脫離直線的偏斜運動具有同樣的“本原性”。“偏斜打破了‘命運的束縛’”,是原子“胸中進行斗爭和對抗的某種東西”,是原子內在具有的質的規(guī)定性。正是偏斜運動的介入,才構成了原子的物質和形式、存在和本質的矛盾及其在現(xiàn)象世界的外化,形成現(xiàn)象世界眾多原子的排斥和碰撞。馬克思斷言,這些都傳達了一種辯證法的精神?!白晕乙庾R”的能動性來源于辯證運動。如果沒有之,就不可能有原子的偏斜,也就沒有原子的沖擊和碰撞,世界便無法創(chuàng)造出來。“因此,伊壁鳩魯?shù)脑悠闭f就改變了原子王國的整個內部結構”。原子偏斜的辯證運動打破了必然,為自我意識的自由和解放鋪平了道路,由此凸顯的偶然與必然的辯證關系突破了黑格爾的辯證思想,為馬克思最終確立自己的辯證法學說奠定了基礎,并表明了其將歷史發(fā)展放回到人與人交往的現(xiàn)實運動之中的傾向。而這種辯證實踐的思想恰恰能克服感性直觀的弊病,不再將世界當做孤立的靜止的存在,而是蘊籍著生機的不斷運動的過程,因而要改變世界改變現(xiàn)實,必須要從運動的視角來揭示規(guī)律和利用規(guī)律。
當辯證法作為一種批判的武器而與現(xiàn)實結合,那么不僅在理論上能得出革命的結論,而且在實踐上可能爆發(fā)出革命的激情。這已由普羅米修斯所代表的反抗統(tǒng)治階級的新生力量得以展示。馬克思堅信,掌握了技藝的新人必定能夠從壓迫中解放自己,獲得真正的自由。
四、結語
馬克思在《博士論文》中信奉的依然是自我意識和自由的哲學,高舉著浪漫主義的大旗,正如其高聲吶喊的那樣:只是現(xiàn)在,伊壁鳩魯、斯多亞派和懷疑派體系為人們所理解的時代才算到來了。他們是自我意識哲學家。然而承認這一點并非表明,馬克思的思想在任何方面都沒有超越浪漫主義。盡管德國浪漫主義同樣是疾呼自我意識,主張人的詩化來抵御庸俗無品的冷酷世界的侵襲,然而這類思想畢竟是德國貧瘠現(xiàn)實的隱晦表達,帶有一切唯心主義所無法擺脫的內在弊病。馬克思的博士論文不僅沿襲了浪漫主義的思想與寫作特點,更值得讓人注意的是,他也在許多方面展示出了超越之的理論姿態(tài)與思想傾向。
參考文獻:
[1] 羅曉穎.馬克思與伊壁鳩魯――馬克思《關于伊壁鳩魯哲學的筆記》和《博士論文》研究[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4.
[2] 孫伯.探索者道路的探索[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2:84.
[3]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4-103.
[4] 盧卡奇.歷史與階級意識[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67.
[5] 陳永盛.馬克思博士論文中自我意識的政治訴求[J].西南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2).
[6] 劉明艷.普羅米修斯意象與馬克思博士論文的實踐吁求[J].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
[7] 張瑞臣,莊振華.青年馬克思的物質觀――以“博士論文”《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為例[J].學術研究,2012,(8).
“協(xié)商”和“談判”是近義詞,但是仔細斟酌其內在含義仍然存有本然的區(qū)別。從字面詞意來理解,根據(jù)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出版第1版中華漢語詞典釋義;
“談判”意為“多邊或多邊就共同關心的問題或彼此間的爭端舉行會談,以求達成協(xié)議”圍繞爭端展開,突出沖突性。在勞動關系領域中預示了工人集體和用工單位之間是不友好的、是對抗的。其次追溯到集體談判概念產生的19世紀中葉的西方資本主義的現(xiàn)狀中可知,集體談判之所以產生,是工人在不斷地被壓榨和剝削的現(xiàn)實下,為了生存而做出的選擇,“集體談判”實質為抗爭。因此,不論是從字義理解,還是結合實踐基礎,“集體談判”的指向非常的明顯,一方面指明了談判主體的間的關系是對抗的;另一方面指明主體間的談判行為是斗爭性的。>>>>>大數(shù)據(jù)對企業(yè)人力資源管理影響研究
“集體協(xié)商”概念中國適用性探究
博士論文摘要一般多少字
中文論文字數(shù)在400以內即可,英文論文會與中文稍有區(qū)別,還有分不分段落的問題上也有不少爭論,嚴格來說,博士論文摘要分段是有必要的,也是不可或缺的,論文寫作在字數(shù)上要有一定把控,字數(shù)過于少不足于支撐其論文的架構。
博士論文摘要結構于內容
摘要數(shù)字的巧用,是一個論文點睛,引開論文的開頭,帶領讀者快速進入論文。
博士論文研究背景及主題,這個是很多同學很難把握,主題要有創(chuàng)新,熱點時事。
內容陳述鮮明,主題思想清晰。不可文不對題,東拼西湊。這樣會是一個糟糕的論文,沒有營養(yǎng),缺可讀性。
博士論文摘要具備什么特點
論文主題要具有獨特性
論文邏輯思路是創(chuàng)新性
論文摘要是內容引爆點
論文摘要必須是論文中心思想的開端。
學校承諾“春節(jié)前畢業(yè)”
記者昨天聯(lián)系上了南京理工大學的相關工作人員,校方表示,目前周建偉博士畢業(yè)的事情經過機械學院的老師和他本人的溝通,已經圓滿解決。學校承諾讓周建偉在春節(jié)前畢業(yè)。這位工作人員說,并不存在導師不讓周建偉畢業(yè)這回事,只是學生因為找到了工作后比較心急,要求立即答辯。學校的博士畢業(yè)也有一定的時間表安排,要按部就班地來。
記者隨后聯(lián)系到了周建偉的導師,這位博導還沒有聽完記者的問題,就在電話里咆哮著說:“我不想談這個事情?!闭f完就掛了電話。記者還發(fā)了短信給這位博導,想聽聽他的說法,但直到記者發(fā)稿時,也沒有收到他的任何回復。
讀博只為逃避現(xiàn)實壓力
據(jù)了解,周建偉從武漢理工大學本科畢業(yè)后,先在南京廣州路上一家軟件公司工作了五年,后因感到工作的壓力太大,于是考上了南航車輛工程的研究生,3年研究生畢業(yè)后,周建偉又輾轉到南理工的機械工程學院繼續(xù)攻讀車輛工程系的博士。
熟悉周建偉的同學說,周建偉的性格還算開朗,不像是那種想不開的人,平時大家聊天的時候,他聊過為什么要讀博的想法。他說工作的壓力比學習的壓力要大得多,他本科畢業(yè)后每個月的工資近5000塊錢,但他覺得在私營企業(yè)工作沒有保障,5000多元的收入在付完房租、水電以及平常的應酬后所剩無幾。
這位博士同學說,大家聽了他的話后都覺得不能理解,博士的月收入連補貼加上導師發(fā)的工資,也就900左右,怎么能和5000元比呢?周建偉則有著這樣的解釋:900多塊錢如果不談戀愛自己開銷也夠了,博士畢業(yè)后如果能到高校里工作,除了工資之外,學校還會給安家費30萬元,科研啟動經費5到10萬元,這些都包括在收入之內,比在軟件公司工作壓力小多了。讀博士也是對現(xiàn)實工作壓力的一種逃避吧。
博士就是替導師打工
“現(xiàn)在大家都叫導師為老板,博士其實就是替導師打工的?!痹凇蹲蛱炖砉ご蟛┦刻鴺鞘录嵟摹诽颖桓鞔笳搲D載之后,也有不少博士網(wǎng)友發(fā)出這樣的感慨。周建偉也和千千萬萬的博士一樣,拿著導師每個月給的300塊錢工資為導師“干活”。在4年博士生涯中,周建偉所做的一切都在為最后的博士論文服務。前三年過得還算 “滋潤”,博士論文的開題,發(fā)表小論文,做實物和試驗他都干得很順利。但到了最后一年,他開始焦慮,老婆整天催他趕緊寫論文,好早點出來工作養(yǎng)家糊口。他花了六七個月的時間完成了博士論文的寫作,在這期間,他經常失眠,愁論文、愁畢業(yè)以及愁就業(yè)。
會計博士論文寫作難點之確定選題
選題的原則和來源
選題的一般原則。客觀上講,要選擇有科學價值、有現(xiàn)實意義的論題;主觀上講,要選擇自己感興趣,有利于展開研究,自己可以駕馭完成的論題。
這里所說選擇有科學價值的、有現(xiàn)實意義的論題,主要是指:其一是要有理論價值,就是指那些對本專業(yè)、本學科的建設與發(fā)展能起先導、開拓作用,對各項工作起重要指導、推動作用的重大理論問題。其二是實用價值,就是指那些經濟發(fā)展實踐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即選題應該著重考慮的是人們在社會生活和工作中的重點、難點、疑點和人們關注的熱點、爭論的焦點問題。>>>>>本科畢業(yè)論文怎么寫呢?
具體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1)補充性原則。可以去選擇那些在財會學科的研究中、工作實踐中被忽視的領域和被忽視的環(huán)節(jié),經過研究提出見解,填補空白。
(2)前瞻性原則。根據(jù)個人的能力,盡量去選擇那些尚無人問津,或是前人研究的成果或經驗,在未來經濟的發(fā)展中不再適用的問題,經過研究,將其發(fā)展、完善,使之更為豐富、完整。
(3)創(chuàng)造性原則。即在財會專業(yè)的研究中、業(yè)務工作上有新的發(fā)現(xiàn)、新的創(chuàng)造。選擇會計建設中迫切需要解決的理論問題或會計工作實務中的新問題來研討。因為每一項新的發(fā)現(xiàn)、新的方法,都將使該領域科學的發(fā)展、改革、業(yè)務工作向前邁進一步。
(4)現(xiàn)實可行性原則。就是要根據(jù)自己的專業(yè)優(yōu)勢、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