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色777777女色窝,777亚洲妇女,色吧亚洲日本,亚洲少妇视频

精分的心理治療方法

時間:2023-10-07 09:02:23

導語:在精分的心理治療方法的撰寫旅程中,學習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條寶貴的路徑,好期刊匯集了九篇優(yōu)秀范文,愿這些內容能夠啟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靈感,引領您探索更多的創(chuàng)作可能。

精分的心理治療方法

第1篇

關鍵詞:宮腔內人工授精;心理護理

在環(huán)境污染等眾多因素的影響下,不孕癥患者越來越多,其中男性因素或女性因素各占505左右。在眾多治療方法中,除了藥物治療外宮腔內人工受精(IUI)是一種較為常用的、經濟、有效的治療方法。但是在諸多因素的影響下其成功率約10%~20%,探究和減小諸多不利因素的影響提高成功率就顯的越發(fā)重要。在臨床工作中發(fā)現不孕患者多伴有抑郁、焦慮等諸多不利心理因素。鑒于此,我院生殖健康科自2012年1月~2013年5月對150例行夫精宮腔內人工受精的不孕癥患者給予針對性的心理護理,獲得了較好的治療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2年1月~2013年5月,于我院生殖科行IUI的150例不孕癥患者,年齡24~37歲,平均27.5歲,不孕年限4~8年,其中原發(fā)性不孕患者56,繼發(fā)性不孕者94例。主要原因為女方宮頸因素,男方質量在正常范圍且無統(tǒng)計學差異。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組各75例。對照組常規(guī)IUI方案治療,治療組另外給予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兩組患者心理干預前各項評分、年齡和子宮內膜厚度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1.2方法

1.2.1基礎治療 治療前患者常規(guī)行輸卵管造影檢查以確定輸卵管通暢、傘端無粘連適宜行IUI治療。常規(guī)促排卵:月經周期第3~5 d,B超檢查卵泡發(fā)育情況如無較大卵泡開始促排卵治療,并監(jiān)測卵泡發(fā)育。當卵泡發(fā)育到>18 mm時肌注HCG10000 u促排卵。注射HCG后24 h留取并處理男方新鮮進行IUI治療,同時給予黃體支持治療。術后15 d妊娠試驗陽性為生化妊娠,7~8 w B超檢查有胎心搏動為臨床妊娠,確定為臨床妊娠后保胎至妊娠13w[1]。治療組共進行150個治療周期,對照組共176個周期。

1.2.2護理支持

1.2.2.1心理評估的標準與方法 符合入選條件的患者初診時填寫激惹、抑郁和焦慮量表(IDA量表)(分為十八項,四級。其中評估抑郁和焦慮的各5項,外向性激惹和內向性激惹各四項。分值越高越嚴重)[2],當場收回并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根據量分情況,治療組給予針對性心理護理,每個治療周期結束后對兩組患者的妊娠及評分情況進行對比分析以評估心理干預的治療效果。

1.3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對計量資料進行分析,結果以(x±s) 表示,采用t檢驗與方差檢驗,以P

2結果

2.1患者心理護理前后IDA量表評分比較 治療組在抑郁、焦慮、激惹方面的評分,心理干預前后比較具有顯著性差異以P

2.2兩組患者1年妊娠情況比較 兩組間比較具有顯著性差異P

3討論

采取輔助生殖方式的不孕癥女性往往已經經過一段較長時間的治療,由于其生育的迫切需求,她們常經受著年齡、經濟、家庭等多方面不利因素影響。隨著年齡的增長,生殖機能退化明顯,所以年齡越大其對不孕的擔心越明顯,其對治療效果信心也越小。反復的檢查、治療,隨著時間增長,花費也增大,經濟壓力越來越大,這使患者身心俱憊,致使這部分婦女將承受更大的心理壓力。經濟的壓力和對治愈不孕的信心的缺乏,常造成家庭關系的不和諧,家庭成員對不孕婦女的理解越來越少。因此,不孕患者除了要承受社會和疾病本身帶來的壓力外,還要不得不承受對家庭關系由此惡化、甚至破裂等的擔心和困擾。在以上不利因素的影響下,會導致不孕癥患者出現抑郁、焦躁、自卑和恐懼等不良心理反應,表現為對自己的生育力缺乏信心、對治療效果缺乏信心。這種自卑心理還會使患者陷入其他方面的自卑陰影。不孕患者會變得敏感,甚至恐懼,害怕談論有關生育的話題和這方面的信息,對未來的生活和治療結果有明顯擔憂,對醫(yī)院所需要做的各種檢查、治療充滿恐懼、疑惑、擔憂,甚至某種程度的抗拒[8]。精神常處于內疚、悲觀、無助、孤獨、求醫(yī)心切又滿懷狐疑的緊張狀態(tài)。不孕患者的不良心理反應會減小患者對治療方案的依從性,從而影響治療效果,這為醫(yī)患糾紛產生埋下了隱患。

心理治療與護理具有較強的專業(yè)性,生殖方面的臨床和護理人員要有意識的加強心理學知識的學習。另外,要有為患者保守秘密的保密意識,以冷靜平和的態(tài)度與患者交流,才能獲得患者的信任,探尋到心理問題的根源,給予針對性的心理疏導,以便獲得滿意的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臧雪琳.夫精宮腔內人工受精術的效果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2,5(36):110.

第2篇

【關鍵詞】糖尿病;率先;心理保健

馬克思說過:“一種美好的心情,比十付良藥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憊和痛楚?!甭氏忍悄虿⌒睦肀=。赐ㄟ^施以心理保健手段,疏導、調適糖尿病患者的不良情緒,引導患者科學地認識、充分理解、掌握、重視糖尿病及其防治的相關知識、治療目標及其治療方法,培養(yǎng)并保持一種積極向上、樂觀豁達的品格,樹立應對糖尿病的信念和勇氣,激發(fā)人的活力和潛能,提高人體免疫功能,調節(jié)人體平衡,抵抗疾病的能力。為作為糖尿病綜合治療法的“五駕馬車”——糖尿病教育、飲食療法、運動療法、病情監(jiān)測及藥物治療等保駕護航,強化其綜合治療的效用。

1科學認識糖尿病、直面現實、正確對待糖尿病

1.1科學認識糖尿病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其英文簡稱為DM,是甜性、多尿的意思。源自于希臘語,Diabetes意思是“通過”;mullitus意思是“糖蜜”,即“糖通過身體而不變化”。

糖尿病,中醫(yī)稱之為“消渴癥”。早在公元前二世紀祖國醫(yī)學文獻《黃帝內經》中就有相關記載:消渴患者的尿是甜的,具有口渴、多飲、多尿、多食等臨床特征,后期患者常伴有消瘦、疲倦、乏力等癥狀,故名“消渴”,并提出糖尿病發(fā)病與營養(yǎng)過度、肥胖等密切相關。伴隨著人類進步和科技發(fā)展,人們對糖尿病相關因素的認識與探索不斷深入,1869年一名德國醫(yī)生發(fā)現人體胰腺存在“胰島”,可以分泌胰島素;1889年另外兩名德國醫(yī)生進一步證明了胰腺與糖尿病的關系;1921年加拿大醫(yī)生班亭等首次成功從動物胰腺中提取出胰島素,為挽救很多糖尿病患者的生命做出貢獻,班亭醫(yī)生也因此獲得了諾貝爾獎并成為世界歷史上著名糖尿病專家;1991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和國際糖尿病聯盟共同發(fā)起,決定將班亭的生日——11月14日定為糖尿病日;2006年12月20日聯合國大會通過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決議,該決議指定每年的世界糖尿病日為聯合國日,旨在引起全世界對糖尿病的重視,呼吁聯合國各成員國政府正視糖尿病對人類的嚴重危害,制定相應的國家政策,增加對本國糖尿病防治投入的力度,改善糖尿病的預防、治療和護理。

目前醫(yī)學界一般認為:糖尿病是在遺傳因素和環(huán)境因素的長期共同作用下,由于胰島素分泌缺乏和(或)胰島素抵抗而引起的人體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及脂質代謝紊亂的一種全身性、慢性、終身性疾病。簡言之,糖尿病是一種由于血糖升高而導致尿中有糖的疾病。糖尿病通常分為Ⅰ型、Ⅱ型、妊娠和其他特殊類型的糖尿病。Ⅰ型糖尿病占5%,主要發(fā)生在青少年,主要由于免疫因素導致胰島β細胞嚴重毀損,使胰島素分泌絕對缺乏;Ⅱ型糖尿病占90%以上,多發(fā)于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主要是胰島素分泌相對不足,身體對胰島素抵抗所致;妊娠糖尿病,即在妊娠中后期發(fā)生的糖尿?。惶厥馓悄虿☆愋桶ú∫蛞衙鞔_以及繼發(fā)性糖尿病。

1.2直面現實、正確對待糖尿病迄今為止,醫(yī)學界對糖尿病的病因尚未完全闡明,雖然糖尿病作為遺傳因素與環(huán)境因素長期共同作用所導致的一種慢性、全身性、代謝性、終身性的疾病,一旦患病則無法根治。但是糖尿病并不是不治之癥,它完全可以預防和控制。目前醫(yī)學研究成果及臨床實踐證明,針對糖尿病已經具備一整套規(guī)范、合理、科學的治療方案、方法與手段。臨床實踐表明,糖尿病患者只要堅持規(guī)范治療,將血糖、血壓、血脂等各項指標控制在基本正常范圍內,就可以阻止或延緩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發(fā)展與反復,同樣可以與健康人一樣地學習、工作、生活并長壽。關鍵是需要糖尿病患者在積極配合綜合治療的同時,保持一種坦然、平和、安詳的心態(tài),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質,坦然面對、接受現實、科學認識、正確對待。

2實施心理保健,培養(yǎng)、提高糖尿病患者心理素質

深圳市心理咨詢行業(yè)協會會長鄒光宇教授(《心理偏差與心理保健》)將心理保健定義為:是人類個體與組織,為了保持心身的良好狀態(tài),良好的環(huán)境適應、改造能力、情緒管理能力、發(fā)展良好的人際關系,不斷完善自身所進行的相關活動與努力。包括發(fā)展性心理保健活動,與恢復性心理保健活動。大致分為三個層級:心理教育輔導、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

筆者通過臨床實踐將心理保健總結為:心理保健是指人類個體或群體通過心理調適,使其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人格保持完整,情緒管理正常,人際關系和諧,環(huán)境適應能力強,具有積極的心態(tài)及合理的行為方式,保持心理健康、促進身體健康的一種舉措。其中包括:身心健康教育、心理咨詢、心理治療、心理護理等。

通過對糖尿病患者實施心理保健,培養(yǎng)、提高糖尿病患者心理素質,使其以健康心理應對疾病,以積極心態(tài)和行為配合“五駕馬車”的綜合治療,做自己的心理醫(yī)生,學會并善于調適各種負面情緒,防止并克服各種心理問題、心理障礙的發(fā)生與發(fā)展,發(fā)揮心理保健對糖尿病維護的積極功效與作用,走出糖尿病的心理困境。

2.1身心健康教育人的身心是個有機、和諧統(tǒng)一的整體。兩者相互作用、相輔相成、互為結果?,F代醫(yī)學研究與臨床實踐表明:當人處在心態(tài)平和、安詳、愉悅的狀態(tài)下時,免疫功能增強,新陳代謝旺盛,氣血和順,達到陰陽平衡,保持“精、氣、神”,具有強身健體之功效。反之,當人的身體患有某種疾病時,生理的異常變化或多或少都會引起心理上的異常反應。此異常反應,亦必然會通過神經生理系統(tǒng)、內分泌系統(tǒng)、免疫系統(tǒng)等影響到人的認知功能和行為能力,進而導致心理失衡、情緒失常、行為異常等。世界衛(wèi)生組織前總干事中島弘博士呼吁:“許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無知!”許多人不知道糖尿病發(fā)生與發(fā)展的規(guī)律,缺少預防意識和具體的預防措施,這是導致發(fā)病或出現并發(fā)癥的關鍵因素。相關部門必須重視糖尿病教育工作,使糖尿病患者自覺或不自覺地接受糖尿病教育是綜合治療的重中之重,是“五駕馬車”的駕轅之馬。糖尿病患者要多學習有關身心健康方面的知識,至少要掌握該方面的常識,了解糖尿病的相關知識,掌握關于糖尿病“五駕馬車”綜合治療方法和心理保健方法,學會管理病情,做自己健康的主人,科學對待糖尿病并駕馭其發(fā)生與發(fā)展,將其各項指標控制在標準范圍內。

2.2心理咨詢關于心理咨詢的概念,國內外心理學專家均有定義。我國著名心理專家,浙江大學心理咨詢中心主任馬建青教授在《輔導人生——心理咨詢學》著作中將心理咨詢定義為:運用有關心理科學的理論和方法,通過解決咨詢對象(即來訪者)的心理問題(包括發(fā)展性心理問題和障礙性心理問題),來維護和增進身心健康,促進個性發(fā)展和潛能開發(fā)的過程。簡言之,心理咨詢是由專業(yè)人員(即心理咨詢師)運用心理學及其相關知識,遵循心理學原則,通過各種技術及方法,幫助來訪者解決心理問題。心理咨詢師運用心理學原理、技術、方法及手段,幫助來訪者發(fā)現自身問題及其根源,協助來訪者通過挖掘自身潛能,改變原有的認知結構和行為方式,從而提高對情緒、情感的管理能力以及對社會、生活及周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糖尿病患者由于病情發(fā)生、發(fā)展與變化,一旦出現緊張、激動、壓抑、恐懼、焦慮、抑郁、多疑、懊喪、失望等心理問題,在自己不能很好的調適時,可以求助于心理咨詢師,心理咨詢可以協助求助者正確認識自己與社會,處理各種關系,逐漸改變那些不合理認知、情緒、情感反應及行為方式,引導并協助其學會與周圍環(huán)境相適應的應對方式與方法,提高對糖尿病的認識,增強直面現實的勇氣和配合醫(yī)生應對糖尿病綜合治療的信念和行為,以改善生活質量,享受與健康人同樣的人生。

2.3心理治療心理治療,亦稱精神治療。主要是針對情緒、情感問題的治療方法。由經過專門訓練的人員(受過心理學和醫(yī)學專業(yè)訓練的臨床心理工作者和醫(yī)生),與病人(主要是精神疾病和某些軀體疾病的患者)建立起一種職業(yè)關系,遵循心理學原則,運用心理學原理、技術、方法和手段,消除、矯正或緩減病人的所存癥狀,調整異常行為方式,促進病人形成健康的人格。心理治療主要是說服患者聽從醫(yī)生的指導,并通過實施影響改變病人的認知模式、情緒、情感反應和行為方式,以調動其主觀能動性和主體的積極性,增強身體的免疫功能,促進代償功能、抗病能力,改善或消除病理異常狀態(tài),使病情得以控制、好轉或康復。

由于糖尿病為終身性疾病,一旦患得此病,會對很多患者身心健康產生極大的沖擊,所產生的心理、精神壓力會使患者情緒、情感及其表達方式出現異常,因此醫(yī)生對糖尿病患者實施的心理治療,以心理疏導、行為引導等方法、手段調適其情緒、情感異常,緩解其心理壓力則成為治療糖尿病的關鍵之一。

2.4心理護理醫(yī)學研究及臨床實踐表明,糖尿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及反復,與人的情緒、情感因素密切相關。由于緊張、激動、壓抑、恐懼、焦慮、抑郁、多疑、懊喪、失望等不良情緒的發(fā)生,會引起體內腎上腺素等多種應激激素大量分泌。諸多激素升高必然會引起糖尿病情的反復,以致于影響糖尿病患者的治療效果??梢?,在糖尿病治療中,心理護理與心理治療同樣十分重要。

所謂心理護理,正是運用了系統(tǒng)論原理,從中醫(yī)的整體觀念與角度出發(fā),觀察、追蹤病情,進行身心護理,是以組織患者情緒、情感生活為主要內容的一種護理方法。對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實施心理護理的主體是能夠接觸到這些糖尿病患者的醫(yī)務人員、家屬及其親朋好友。

第3篇

【摘要】目的:分析女性不孕癥的原因。方法:收集了我院2005-2010年不孕不育專科女性不孕癥825例,不孕時間均在2年以上。結果:不孕癥的主要因素是排卵障礙,炎癥因素及免疫因素。結論:女性不孕癥病因復雜,多因素傾向明顯,檢查時必須全面治療應分清病因主次,以綜合治療為主。

【關鍵詞】女性不孕;女性生殖器炎癥;免疫性內分泌疾病

【中圖分類號】R711.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7484(2012)-05-0818-02不孕不育癥是一種常見疾病,患病率高達10%左右,其病因在男女雙方均存在,女方病因十分復雜,各種婦科疾病均可導致不孕,不孕往往是多因素造成。對我院成功治愈的女性,不孕原因以內分泌排卵因素占36.3%,輸卵管因素40.3%,免疫因素15.4%,子宮因素占11.5%為多。1.資料與方法

1.1對象:統(tǒng)計2005-2010我院女性不孕門診就診,不孕時間在2年以上,病歷計錄完整的女性病人。

1.2研究方法:

1.2.1生殖器炎癥的檢查:不孕不育尤其是存在性傳播感染高危因素的應進行sTi的實驗室篩查,包括梅毒、支原體、衣原體、單純皰疹病毒的篩查。

1.2.2性激素的測定:月經周期的第3天測定血清促卵泡素、黃體生成、催乳素、雌二醇、睪酮,在周期第21-22天測孕酮可了解下丘腦-垂體-卵巢軸功能。

1.2.3輸卵管的檢查:月經干凈后3-7天進行檢查,包括輸卵管通液試驗,子宮輸卵管超聲造影及子宮輸卵管碘劑造影,造影前做好檢查,治療炎癥,造影后指導性生活及促進排卵。

1.2.4子宮因素:宮頸粘液:取宮頸粘液方法,先用棉球擦去宮頸表面分泌物,用1ml空針管連接無創(chuàng)軟塑料管進入宮頸管吸取粘液,將少許粘液放玻璃片上,測量拉力長度,然后平鋪于玻璃片上,放燈泡上烤干即可觀察結晶狀態(tài),宮頸粘液評分大于8分即將排卵。取子宮內膜的目的:了解有無排卵及分泌物的程度,了解有無器質性病變,如炎癥結核等。

1.2.5免疫因素的測定,ASAb檢測,采用ELISA法,試劑盒為深圳安群生物工程有限責任公司。2.結果

對輸卵管、排卵、生殖感染等不孕因素進行檢測,具體數據,(見下表)。

項目輸卵管因素排卵障礙生殖感染因素免疫因素子宮因素 檢測例數825825825825825 檢出例數33229931412795 檢出率(%) 40.336.338.115.411.5 3.討論

女性不孕癥是婦產科的常見病,約占已婚婦女的5%-8%,女性不孕癥雖不是一種致命性疾病,但往往造成個人痛苦,夫妻感情破裂,家庭不和。所以不孕癥是一個重要的醫(yī)學和社會問題,不孕癥并不是一個獨特的疾病,它是由各種不同原因破壞了受孕必備條件及環(huán)節(jié)而造成的后果,并影響了受孕過程的進行,這些后果可能屬于女方,也可能屬于男方,而女方原因占有較大的比例,本文通過對女性不孕原因的分析,旨在尋求一些防治規(guī)律,從而提高不孕不育的診治水平。

3.1輸卵管因素。各種原因所致的輸卵管炎或盆腔炎均可造成輸卵管性不孕,輸卵管性不孕占不孕婦女的30%-50%,特別是繼發(fā)性不孕患者中所占比例更大。

3.2排卵障礙。由下丘腦-垂體-卵巢軸功能異常所致的排卵障礙非常復雜,常見有促性腺激素分泌不足,性腺腺功能減退,下丘腦無排卵,高泌乳素血癥無排卵,多囊卵巢綜合癥,卵巢早衰,黃體化未破裂性卵泡,本文825例中測出299例,存在排卵障礙約占第二位,說明排卵的障礙與女性不孕的關系相當密切。

3.3生殖感染。性傳播性疾病,嚴重陰道炎的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白細胞,可能吞噬,消耗中存有的能量物質,降低的活動率,的生存時間同時也可上行感染,是造成子宮內膜炎,輸卵管炎的潛在因素,可以使粘膜細胞壞死,輸卵管纖毛運動停止,其所致盆腔炎癥狀對輸卵管損害非常嚴重。本文檢出率是38.1%。

3.4免疫因素。ASAb使聚集,降低活動率阻礙運行,還影響受精卵在輸卵管的結合著床,女性產生ASAb的原因主要是在經期患生殖道感染等疾病時,增加及其抗原進入血流的機會,促使體內ASAb增加。4.處理原則

對不孕患者的同情和理解是很重要的,來自親戚朋友、家庭等社會壓力,這種心理負擔常使患者更不易受孕,以致形成惡性循環(huán),醫(yī)生要耐心對患者進行解釋,消除顧慮,樹立治療的信心,治療原因針對病因治療。

4.1促排卵治療。在促排卵之前要排除其他因素,多囊卵巢綜合癥,子宮內膜異位癥對癥治療。

4.2子宮因素。子宮因素占不孕的第三位,女性生殖器官發(fā)育異常,是由于在胚胎發(fā)育過程中,若受到某些內在或未來因素干擾,均可導致發(fā)育異常,認為做好婚前優(yōu)生優(yōu)育知識宣教,孕期做好孕期保健是非常重要的,宮腔鏡下手術治療子宮疾患可明顯提高妊娠率。

4.3輸卵管因素的治療。輸卵管內注射藥液,輸卵管成形術,輸卵管導管擴通術。

4.4原因不明性不孕的治療。在不孕癥治療中,目前存在只重軀體而忽略心理治療的傾向,這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對不孕癥患者的健康關照。醫(yī)務人員對不孕婦女應表示理解、同情和支持,這是我們不容忽視的治療方法和前提之一。

4.4.1一般性心理治療:抓住患者對醫(yī)務人員的依賴心理,與患者進行友好、和睦、深入交談,建立和諧、融洽的醫(yī)患關系。深入細致地講解相關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及治療前景,以及治療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不適和處理方法。就專業(yè)問題回答患者的各種疑問,說明不孕癥并非僅此數人,消除不公心理,使患者在精神上得到安慰和情緒上的穩(wěn)定。對個別有隱私的患者可進行個別交談,并為患者保密,指出產生心理障礙的癥結所在,著重疏導,促使他們建立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

4.4.2漸進松弛療法:針對患者存在的緊張、焦慮、抑郁情緒,采用漸進松弛療法進行放松訓練。讓患者坐在沙發(fā)上,微閉雙眼,全身放松,并按操作程序進行訓練,每次練習20min,經過連續(xù)2次訓練,患者基本掌握了操作訓練程序,囑回家后每日進行2次訓練,每次要求15min-20min。

4.4.3認知療法:在進行放松訓練之后,我們根據患者存在的抑郁情緒,對其進行認知心理治療。針對患者存在的不良認知,與其一起分析、討論和記治療日記的方法,說明不良認知產生的原因及危害性,使其逐漸能以理性治療方法包括宮腔內人工受精和促排卵治療,當治療效差時,IVF是最佳選擇,也是最后和唯一的選擇。5.中醫(yī)治療

月經干凈后服中藥6-9付連服3個月。

綜上所述,女性不孕的原因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故今后應加強女性衛(wèi)生知識普及,改進檢測方法,提高綜合治療技術,中醫(yī)辨證可了解機體的內環(huán)境,在治療上使機體達到陰陽平衡氣血充沛,臟腑功能協調,故中西醫(yī)有機結合治療本病,既可收到近期明顯效果,又可使其療效鞏固。參考文獻

[1]許燕雪,張友忠.女性不孕癥病因研究的進展.現代婦產科進展,1995,4(4):365-369.

第4篇

關鍵詞:慢性前列腺炎 中西醫(yī) 治療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8.151

抗感染治療

依據EPS(前列腺液)四段取樣法是鑒別細菌性與非細菌性前列腺炎的最簡單、準確的方法之一。若不高于10倍以上,則不能診定為細菌性前列腺炎。非細菌性前列腺炎多考慮病毒、衣原體、支原體、滴蟲等感染。

慢性細菌性前列腺炎臨床所占比例并不大,治療上多選用易透過前列腺膜的抗感染藥。常用磺胺類、大環(huán)類脂類、喹諾酮類、第三代頭胞菌素等。氨芐西林也有較好的療效。

一般在EPS培養(yǎng)、藥敏試驗未或結果之前,先給予磺胺類藥物,過敏者也可選其他口服藥。一旦藥敏結果已出,即選相應抗生素。

關于慢性細菌性前列腺炎應用抗感染藥物時間問題,可依據治療進展而定,以患者臨床癥狀消失、EPS檢查中白細胞

慢性非細菌性前列腺炎也主張應用抗感染藥物,常用阿齊霉素、克拉霉素、多西環(huán)素、氧氟沙星等??垢腥舅幬飳τ诼郧傲邢傺椎闹委煵⒎俏┮煌緩?需隨時觀察用藥,注意不良反應,定期檢查血象,肝腎功能,高度警惕菌群失調,按期行EPS檢查以確定療效,若無明顯療效則考慮不用抗感染藥物。近年來霉菌、滴蟲、病毒感染引起慢性前列腺炎有不少報到,應注意分別治療。

綜合治療

鋅的含量在前列腺中超過其他組織10倍以上,研究認為鋅的缺乏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有密切聯系,補鋅可以明顯改善慢性前列腺炎引起的小腹脹、疼痛等癥狀,有利于炎癥的恢復與防止復發(fā)。每日補鋅30mg,可不必血鋅監(jiān)測。

通過大量飲水增加尿量可改善尿道的潔凈度,如桔汁可影響細菌附著于下尿道的能力而降低反復感染的機會。慢性前列腺炎的患者大量飲水有利于病情康復。高脂飲食對免疫系統(tǒng)來講是一種負擔,長期高脂飲食不利于炎癥的康復。

抗氧化劑:可幫助機體控制氧化作用對前列腺的損害,也可幫助免疫系統(tǒng)的強健。常用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E等。

前列腺按摩:每周1次,主要用于慢性非細菌性前列腺炎,可使前列腺管保持通暢,藥物易于吸收,減輕炎性反應。

前列腺射頻理療:應用微波或超聲使前列腺體加溫,來改善或加速腺體的微循環(huán),促使藥物吸收和炎癥消散,對慢性前列腺炎很有幫助。同樣的機理,熱水座浴不失為一種好的方法,經濟簡單,每日1次,堅持2個月以上,可獲得好的療效。

前列腺栓:氨芐西林作成栓劑,配合消炎痛,塞直腸,日1次,10日為1個療程,對與急、慢性細菌性前列腺炎都很有幫助。中藥作成的栓劑主要以活血化瘀、清熱解毒、補腎行氣、通絡止痛為主,有一定療效。

中藥:①燈心草,能明顯減輕慢性前列腺炎的癥狀,3g水煎服;②白頭翁,30g水煎服,能很好地消除疼痛、尿后溢白色分泌物、血精等癥狀;③油菜花粉制劑,能減輕慢性前列腺炎臨床癥狀,增強免疫能力,可望獲得遠期療效。

免疫調節(jié)劑:①阿奇霉素,是一種很好的免疫增強劑,又能抗感染,二型慢性前列腺炎均適用;②左旋米唑,是療效可靠的非特異性免疫調節(jié)劑,口服經濟方便,50mg,日3次,連服3日,停11日或4日,再服3日。也可用左旋咪唑涂布劑以減輕不良反應;③淋巴轉移因子、胸腺肽等亦可選用。

關于前列腺注射:藥物注射治療慢性前列腺炎、歸納起來有抗感染藥物和活血化淤的中藥制劑。療效高低不一。筆者認為不宜廣泛使用,原因:①前列腺局部注射需經直腸,反復多次穿刺易造成直腸感染,或使不大的腺體造成新的損傷。若進針過深,宜損傷后尿道血管,引起血尿,感染擴散等問題發(fā)生;②目前缺乏抗感染及活血化瘀藥物局部運用的理論支持。

心理治療及止痛劑的使用:本病治療周期長,宜反復作用,短期效果不明顯,病人的精神壓力一直很大,部分病人合并有障礙,進一步加重了病人思想負擔,故心理治療在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療中十分重要。首先要幫助病人正確認識慢性前列腺炎的客觀規(guī)律。要讓病人放下思想包袱,樹立起戰(zhàn)勝疾病信心。對于會、背骶部的不適、疼痛明顯者可用止痛劑,一般可服消炎痛、甲滅酸,口服;苯基丙氨酸可以升高機體內啡呔水平而減輕疼痛,并能對精神活動產生一定的影響,同時又是一種免疫促進因子,每天750mg,能很好地消除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癥狀,調整沮喪情緒,非常有利于病情康復。

慢性前列腺炎在中醫(yī)病因歸納為:①外感毒邪留戀不去,或性事不潔。濕熱留于精室,精濁混淆,精離其位;②相火旺盛,因所愿不得或忍精不泄,腎火郁而不散,離位之精化為白濁;③過度,以竭其精,精室空虛,濕熱乘機襲人精室,精被所逼,不能靜藏。因其腎火郁而不散,或濕熱久滯不除,精道氣血瘀滯,故遷延難治。

常見證型:①血瘀型:前列腺體硬韌有壓痛,前列腺液量少,白細胞中度升高,腺管不通,腺液滯留;②濕熱型:腺體飽滿,前列腺液量多,白細胞大量,伴隨膀胱刺激癥為主;③氣腎虛型:腺體萎縮、質硬、腺液量少或無,伴隨減退。

治療上根據每個患者的具體情況和不同病期辨證施治、隨癥加減。主要治法有:化瘀利濕清熱解毒、行氣活血、消腫散瘀、溫經通絡、散寒化痰等。其中活血化瘀、通絡解毒為臨癥應用最多。刺灸療法也可取得較好療效,常用:關元、膀胱俞、合谷穴、中極、腎俞、尺澤穴、三陰交、陽陵泉、足三里、氣海等穴位。

綜上所述,慢性前列腺炎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感染、腺體內結石、免疫因素、微量元素缺乏、精神因素等諸多因素參與其中,治療要針對實際,采取綜合防治措施,盡量采取經濟方便、簡單宜行的方法。多考慮全身因素對本病的影響而不要過于注重抗感染藥的使用。運用相對合理的治療方案,能達到康復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章永裳,泌尿科疾病治療指南.北京:科學出版社,1999:3.

2 黃路平,譯,Arnold Fox,著.前列腺疾病的診治.石油出版社,2001:1.

第5篇

關鍵詞少女月經不調月經周期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1.067

資料與方法

2006年8月~2008年8月治療少女月經不調208例,均來醫(yī)院門診,年齡18~22歲,平均19.8歲;均未婚,平均初潮年齡13.7歲;均無慢性疾病及血液病。

診斷標準:正常月經周期28±2天,經期3~7天,經量

心理疏導:對在校學生或由于心理緊張、學習壓力大等造成的內分泌功能紊亂引起的月經不調首先實施心理治療。肌注黃體酮3天或口服安宮黃體酮5天使月經來潮,觀察日后月經來潮情況。

中藥調經治療:中醫(yī)認為經水為人體血所化生,而血來源于臟腑。諸臟腑中心主血、肝藏血,脾統(tǒng)血,腎藏精,精化血[1]。據經血、經量、顏色、氣色等及舌象、脈象、全身狀況判斷臟腑虛實寒熱,給予調經、養(yǎng)血、補腎、理氣、活血之中藥治療。如八珍益母丸、烏雞白鳳丸、當歸丸、益母草顆粒、加味逍遙丸等。經過1~3個月的治療大部分月經恢復正常。

人工周期治療:模仿正常月經周期的雌孕激素貫序療法是治療青春期月經不調的有效方法,應積極配合醫(yī)生治療,堅持用藥3~6個月,停藥后觀察治療效果。

功血的治療:對6例功血患者采用止血、補液、穴位注射等方法治療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2天內出血明顯減少,1周內陰道出血漸止。穴位注射方法為:將0.5ml止血敏分別注入兩耳子宮穴,1次/日,根據治療情況決定用藥時間。

療效判斷標準:①治愈:月經周期恢復正常,能維持3個月經周期以上者;②好轉:月經周期恢復正常,但不能維持3個周期以上者;③未愈:月經周期未見變化者[2]。

結果

治療痊愈者190例(91.3%),好轉12例(5.7%),未愈6例(2.9%)。

討論

青春期少女月經不調系因下丘腦-垂體-卵巢軸激素間的反饋調節(jié)機制未臻成熟,因而,此期卵泡雖有成批的生長卻無排卵。208例月經不調患者中學生占37.5%,其他工作人員占30.8%,所以作好心理疏導、緩解心理壓力、祛除發(fā)病誘因、恢復內分泌軸的功能往往能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對于過度節(jié)食、營養(yǎng)不良或過度肥胖導致的閉經,通過調整飲食、合理搭配營養(yǎng)結構、恢復正常體重改善月經情況。正常月經的子宮內膜出血為雌-孕激素序貫作用的撤退性出血,出血具自動限制特性(月經自控),此與子宮內膜受雌孕激素序貫作用的生理變化有關[3]。208例患者發(fā)病前均有月經來潮。在我院經過B超檢查子宮及雙側附件,均未發(fā)現器質性病變。藥物治療從簡單入手,利用現有條件,通過辨證施治大部分患者可恢復正常月經。對少數不能恢復正常月經者給予雌-孕激素貫序療法3~6個月,調整月經周期,誘發(fā)正常排卵。經上述治療絕大部分(97.1%)患者恢復了正常月經周期。對治療無效的6例患者轉往合同醫(yī)院進一步作激素水平檢測,查找原因。2例患者FSH偏高,2例雌二醇水平偏低,2例正常。3例患者經促排卵、人工周期治療情況均有好轉。3例功血患者采用止血、補液及穴位封閉治療,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本療法避免了使用大劑量激素止血時減量的煩瑣及減量過程中可能造成出血的不良反應,簡便易行,不失為一種較好的治療手段。

參考文獻

1楊思澍.中醫(yī)臨床大全.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1991:588.

第6篇

語言是人與人之間互通信息,用發(fā)音器官發(fā)出來的、成系統(tǒng)的行為方式,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廣泛運用的“交通工具”也是心理治療與心理護理的重要手段。醫(yī)學心理學正在成為醫(yī)學的一個有機的組成部分,然而,長期以來,醫(yī)學心理學的教育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醫(yī)護人員對醫(yī)學心理學知之甚少,有些甚至全無所知,這在一定程度上妨礙了他們對病人、對疾病的正確理解,阻礙了他們對本職工作的圓滿完成。對于這種狀況的改善,目前可以說是極為迫切的事情――醫(yī)務人員加強語言和行為管理尤為重要。

1 學會說話

有情感貼近性語言、形體性語言、溝通性語言、暗示性語言4種方式??梢哉f,一名醫(yī)護人員在臨床實踐的全過程中,都離不開要同病人說話,只要說了話,這種語言的刺激就會作用于病人,不起治療作用,便起致病作用。我們認為:醫(yī)護人員不僅要具有高度的責任感、事業(yè)心和敬業(yè)敬崗的精神,還要有較寬的知識面,如豐富的人文科學、自然科學、醫(yī)學心理學知識以及不斷積累的生活閱歷,主動去了解病人的心理狀態(tài)、情緒變化、脾氣和性格特點,更全面的掌握疾病發(fā)生、發(fā)展、病程轉歸和康復的一般規(guī)律,能夠把病人的需求作為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懂得病人的社會環(huán)境條件,尤其是是人際關系與疾病的內在聯系,懂得如何運用語言,用科學的知識,溫和、誠懇的態(tài)度,耐心的與病人進行情感和思想交流,融入病人的內心世界,達到相互了解的目的。這樣,病人才會敞開心扉,疏泄情感,說出困難,我們也就更容易地發(fā)現病人身上存在的心理問題,及時恰當準確地加以解決,從而使病人減輕痛苦和焦慮。真正從軀體和精神雙重的壓迫中解脫出來。

1.1 情感貼近性語言:醫(yī)患間的心理和行為交往,是醫(yī)學診斷和治療過程中時刻相伴的現象,語言則是溝通二者、進行交往的重要工具。要善于運用語言提高病人的信任度,以達到醫(yī)療的目的。醫(yī)生對病人的語言要富有情感性,遇到問題首先應善于自我調節(jié),一旦進入工作狀態(tài),就容易激發(fā)出自己的情感,使其處于愉快而冷靜的心境之中,悠然產生一種同情病人、信任病人、尊重病人的情感與情緒,營造出良好的氛圍,同時要勤于觀察、會把握時機,這樣才能進入病人的內心世界。與病人談話時要有強烈的親切感,精力集中,熱情而莊重,在溫柔的語態(tài)中要帶幾分維護自尊的肅穆,體現出是“同志式”的交談。耐心地傾聽病人的陳述,懂得換位思考,能站在病人的角度分析病情,同時放慢話語速度,可以適當配合于手勢和表情(眼神、視線、微笑等),使病人感到關愛和體貼,于是就會將壓抑在內心深處的心理沖突和痛苦向醫(yī)生全部傾吐或發(fā)泄出來,而這些常常是病人淚和血的結晶,也是我們久久苦悟而無所得的。對病人所說的事情不恥笑,不諷刺,無形中就縮短了醫(yī)患之間的心理距離,使病人焦慮、抑郁的情緒減輕,主動地配合醫(yī)生治療。

1.2 暗示性語言:暗示療法是一種古老而有效的心理治療方法,巴普洛夫認為“暗示是最簡單、最典型的條件反射”。暗示多采取言語的形式。從暗示的內容來分:有積極的、消極的。積極暗示是帶有鼓勵性、愉快的,對治療很有幫助的暗示,我們常選擇那些性格內向、心理承受能力差的透析病人有針對性地應暗示性語言。例如:醫(yī)生用堅定有力的語氣敘述一件事實、有時也結合有關的治療來提高療效,如我們常用10%葡萄糖酸鈣10毫升靜脈注射或輔以針灸治療等作為暗示的手段,使病人對此深信不疑,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治療效果。當然這種暗示治療能否有效,是以良好的醫(yī)患關系和醫(yī)生在病人中享有威信為前提的。

1.3 形體性語言:醫(yī)生首先要端起自身,與病人談話要有技巧,要具有邏輯性、藝術性,精其語言,讓病人感到你對他的病重視。切不可在病人敘述病情時,心不在焉,眼神疲憊,東張西望,而應當用溫和的目光注視著病人,注意傾聽,并不時點頭示意。問話時用親切通俗的語言,可以使病人煩躁、緊張的情緒得到即刻的緩解。在幫助病人樹立信心時,論證說理要清楚、要循循善誘,不要急于求成,可用名人名言錄激勵病人,但要使用得當。比如對透析病人的頭暈乏力,你不能光空洞叫喊:“世上無難事,只要有心人”。而是應該向病人解釋,頭暈乏力主要是由于貧血造成的,我們據此可以糾正它,列舉一兩個類型的病例,做出有力的說明,治療效果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切忌一切空談和說教。俗話說:“什么時候,什么場所,該說什么話”。

1.4 溝通性語言:在整個診療過程中,醫(yī)生必須認真履行職業(yè)責任,主動征求病人對治療的看法,交流雙方意圖和需求,以取得病人的理解和信任,一般應將有關透析的一些情況告訴病人和家屬,同時解釋透析治療的本質和特點。例如:解釋為什么會有各種各樣的表現和感受(列舉癥狀不超過就診病人本身的表現),這種癥狀或表現是怎樣發(fā)生和發(fā)展的,哪些是內因,哪些是外因,那些是原始的起因,那些是附加的因素,如何互為因果,心理問題對臟器功能的影響等,把治病的武器交給病人。充分調動患者自身戰(zhàn)勝疾病的積極性,醫(yī)生幫助病人從病痛的

中解脫出來,要說服患者、家屬和醫(yī)生互相配合、共同努力,這些病人的生存質量一定會提高的。

2 學會做事

要做到親切、虛心、主動,細致周到,樂于助人。

懂得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學會如何與病人、家屬,包括我們所有可能接觸到的與醫(yī)療有關的相關科室人員打交道;能為患者提供更多治療以外的服務――精神上、文化上、情感上和行為上的服務。

第7篇

【關鍵詞】精神分裂癥 丈夫 心理狀況 心理干預

中圖分類號:R473.7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515(2011)10-259-01

精神分裂癥是一組病因未明病情遷延、社會功能下降明顯的精沖障礙。精神分裂癥發(fā)病年齡大都在青壯年,病后給家屬帶來沉重的壓力和經濟負擔[1],為了解己婚精神分裂癥患者丈夫的心理狀態(tài),更好地對他們進行心理干頂及指導,減輕心理緊張程度,減少焦慮及抑郁等心理問題的發(fā)生,從而積極配合醫(yī)生的治療,盡快促使病人康復,我們調查了80例女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的丈夫,并對其進行心理干預?,F將結果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為2010 年1 月~ 2011年1 月在我院住院治療, 符合CCMD- 3 精神分裂癥診斷標準的80例精神分裂癥患者的丈夫。年齡22~ 43 歲, 平均( 26. 3±3. 21) 歲。

1.2 方法 采用癥狀自評量表( SCL- 90) , 焦慮自評量表( SAS) , 抑郁自評量表( SDS)[2] 。在患者入院3 周內進行測評, 根據測評存在的心理問題給予針對性心理治療, 對其講解精神分裂癥的性質、治療方法、預后、注意事項、家屬經常面臨的心理壓力和問題, 講授心理應激應對策略及對待患者的正確態(tài)度等心理衛(wèi)生知識。至2 周后或出院前再用SAS、SDS評定并進行比較。資料統(tǒng)計分析應用t 檢驗。

2 結果

2.1 患者丈夫癥狀自評量表( SCL- 90) 評定結果與常模比較, 測評總分及各因子分均顯著高于國內常模、SAS、SDS 分也顯著高于國內常模(P < 0. 05 或P < 0. 01) 。見表1。

2.2 經過有針對性的心理干預及隨病情不同程度好轉后, 患者配偶SAS, SDS 評分較干預前有顯著性下降。見表2。

表1 患者配偶SCL- 90 因子分、SAS 、SDS 評定結果與國內常模的

比較(x±s)

表2 干預前后患者丈夫SAS, SDS 評分變化(x±s)

3 討論

本研究結果顯示, 女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的配偶普遍存在明顯的心理障礙, 表現為SCL- 90 測評總分及各因子分均顯著高于國內常模, 在軀體化、焦慮、抑郁、人際關系等幾方面表現尤為明顯。這說明女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給其配偶帶來的負面影響是比較大的。分析其原因, 一方面患者在發(fā)病期間, 社會功能全面下降, 其精神癥狀, 如多疑、冷漠、沖動、傷人毀物等給家人造成巨大的心理刺激, 并使家人需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照顧患者, 從而使患者家庭的和諧和正常社會功能受到影響。沉重的治療費用和病程的慢性化使其配偶感到沉重的心理負擔。另一方面, 由于社會的偏見, 精神分裂癥患者及其配偶均受到不應有的歧視與冷遇, 自身存在病恥感[3]。加之由于精神衛(wèi)生知識的缺乏, 對患者的預后沒有更多的了解, 對疾病及治療過程中的一系列問題難以正確認識, 均會使患者配偶產生巨大的心理壓力。針對其配偶存在的諸多心理問題, 在治療患者的同時, 給其配偶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干預和治療是必要的, 應對他們做好精神衛(wèi)生知識的宣傳和普及, 針對家庭的不同情況, 進行有的放矢的教育, 使其了解疾病的性質, 發(fā)生發(fā)展的過程, 早期規(guī)范治療的重要性, 服藥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 以提高其認識能力及對突發(fā)事件的應對能力, 從而緩解其心理壓力。本研究證明對首發(fā)精神分裂癥患者的配偶進行心理干預是有效的。這樣做不但可緩解其配偶的心理壓力, 對患者的治療與康復也將起到積極的作用。因此, 臨床醫(yī)療工作者對此應加以關注和重視。

參考文獻

[1] 梁先鋒, 趙佳霞, 虞與慶.分裂癥患者家屬情緒障礙的心理干預.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1999, 13(2):126.

[2] 張明園. 精神科量表評定手冊[M] . 第2 版. 長沙: 湖南科學技術

第8篇

[關鍵詞] 小兒尿失禁;心理健康;調查

[中圖分類號] R729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1)24-21-02

The Investigation of Psychological Condition of 158 Cases Pediatric Incontinence

JIANG Zhenfeng

Section of Outpatients,the Health School of Wenling City in Zhejiang Province,Wenling 3175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sychological condition of pediatric incontinence,and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therapy. Methods The anxiety and sense of self-respect were analyzed in pediatric incontinence with the normal group as controls. The factors of psychological condition and effect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anxiety scores of pediatric incontinedce was higher than the normal group,and the sense of self-respect was lower than the normal group.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ignificant(P<0.05). The anxiety and sense of self-respect were improved after the treatment(P<0.05). The mental tension,the rigorous training of defecate,the manner of parents,family lacked unity and accident stimulation were the primary causes. After therapy,the total efficient rate was 92.41%. Conclusion Psychotherapy treatment can improve the psychological condition and accelerate rehabilitation.

[Key words] Pediatric incontinence;Psychological condition;Investigation

尿失禁是指客觀上的不自主漏尿,是排尿障礙性疾患的常見癥狀,可引起社會或衛(wèi)生健康問題[1]。尿失禁在心理上給患兒造成巨大壓力,患者常感到孤獨、自卑以及易怒,嚴重影響患兒的日常生活[2]。為此我門診部對尿失禁患者的焦慮、抑郁心理進行分析,在與正?;颊哌M行對比的基礎上,分析有效的心理干預方法,以加速患兒的康復,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8年1月~2011年1月經門診治療和住院治療的遺尿患兒158例,其中男84例,女74例;年齡5~13歲,平均(8.7±2.3)歲;病程3個月~2年;所有患者均發(fā)生夜間遺尿,每晚1~3次,白天過度活動、興奮、疲勞后遺尿次數增多,以夜間遺尿為常見。另選取同期健康小兒158例作為對照,其中男84例,女74例;年齡6~14歲,平均(8.9±2.8)歲。兩組性別、年齡等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診斷標準[3]

小兒年齡或者智齡≥5歲;不自主的夜間遺尿;排除癲癇發(fā)作或者神經系統(tǒng)疾病所致的遺尿,同時排除其他非神經系統(tǒng)疾病的直接后果;病程>3個月。

1.3 治療方法

對尿失禁患兒采用心理疏導的綜合治療,具體方法如下:給予去氨基精加壓素和抗膽堿能藥物,在此基礎上給予針灸療法[4]。另外給予積極的心理療法:失禁患兒的家長要多安慰、鼓勵,不要斥責或者懲罰,以免加重遺尿;家長要多關心患兒,不可對外人宣言,以免患兒感到自卑和絕望;對患兒的生活習慣進行糾正,不可睡前玩游戲、看電視等,以免過度興奮,無法入睡;堅持排尿訓練,養(yǎng)成良好的排尿習慣[5,6]。

1.4 評價指標

對尿失禁患者抑郁、自尊感情況進行分析,同時以正常者為對照。另外對尿失禁患兒發(fā)生心理障礙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采取有效治療后,觀察尿失禁患者的臨床療效。抑郁情況采用Zung自評量表測定,共20個項目,4級評分,最高分為60分,分數越高,抑郁狀況越嚴重;自尊感:采用自尊感自評量表進行評定,共20個項目,4級評分,最高分為60分,分數越高狀況越好[7]。

1.5 療效標準[8]

治愈:治療后遺尿癥狀消失,夜間自主排尿0~1次,隨訪3個月無復發(fā);好轉:遺尿次數較治療前明顯減少,但1周內仍有1次以上遺尿現象出現;無效:治療2個療程,治療前后無明顯改變??傆行?(治愈+好轉)/總例數×100%。

1.6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11.5軟件包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χ±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小兒尿失禁患者焦慮、自尊感分析

尿失禁組患兒焦慮評分顯著高于正常組(t=4.336,P=0.023),尿失禁組患兒自尊感顯著低于正常組(t=9.356,P=0.003);尿失禁組患者經有效治療后焦慮情況和自尊感均有所改善,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4.685,P=0.018;t=8.720,P=0.003)。見表1。

2.2 尿失禁患兒產生心理障礙的因素分析

采用自制調查表對尿失禁患兒進行調查,與正常組比較,尿失禁組患者精神緊張、排便訓練嚴格、父母對尿失禁態(tài)度、家庭缺乏和睦、意外事件刺激的發(fā)生率明顯高于正常組(P<0.01)。見表2。

2.3 治療結果

經心理疏導后治愈96例,好轉50例,無效12例,其總有效率為92.41%。

3 討論

尿失禁是指由各種原因引起的間斷或持續(xù)性不自主漏尿現象,其中小兒尿失禁中發(fā)生最多的為遺尿癥,約占80%左右,主要是指5歲以上兒童夜間仍不能從睡眠中醒來控制排尿而發(fā)生的無意識排尿行為,給家庭帶來巨大的經濟負擔和痛苦,也給患兒、家長造成極大的困擾。尿失禁多認為是由于大腦皮質控制排尿反射成熟延遲、睡眠機制不成熟、垂體后葉抗利尿激素分泌異常及遺傳傾向等多種因素作用所致[9]。目前研究發(fā)現,有1/3的患兒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行為問題,影響本病的康復[10]。因此本文對影響患兒心理健康的因素進行分析,同時提出有效的心理干預綜合措施,加快患者康復。

本文研究發(fā)現,引起患兒心理障礙的因素主要有精神緊張、排便訓練嚴格、父母對尿失禁態(tài)度、家庭缺乏和睦、意外事件刺激,因此臨床心理醫(yī)生應根據患兒心理障礙的不同因素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①尋找誘因:家長要及時排除不良誘因,糾正患兒的情緒障礙,給患兒創(chuàng)造一個優(yōu)雅、舒適的生活環(huán)境;②培養(yǎng)良好的排尿習慣:對患兒進行排尿訓練,但不可過于嚴格,睡前少飲水,按時叫醒孩子排尿,睡覺時注意保暖;③家長應避免患兒尿床時責備、大罵、羞辱,應顧及孩子面子和自尊心,避免造成心理創(chuàng)傷;④另外患兒家庭不和也是引起精神障礙的重要因素,因此家長在發(fā)生矛盾時應避開孩子;⑤每2~3周門診隨訪1次,并與患兒家長保持長期聯系。經過綜合的心理治療,患兒的總有效率為92.41%。

綜上所述,對心理障礙的小兒尿失禁患者應采取心理疏導的綜合治療,改善患兒的心理狀況,加快康復,是臨床治療小兒尿失禁的一種有效、可靠的方法。

[參考文獻]

[1] 逢健,趙麗嫣. 尿失禁的分類標準及壓力尿失禁的診斷[J]. 實用婦產科雜志,2003,19(2):71-73.

[2] 郭宗遠. 小兒尿失禁的診斷與鑒別[J]. 臨床小兒外科雜志,2004,3(3):195-198.

[3] 馬駿,金星明,章依文,等. 兒童原發(fā)性夜間遺尿癥生理心理治療的療效及隨訪評估[J]. 中國循證兒科雜志,2008,3(5):362-367.

[4] 王慶偉. 夜間遺尿癥患兒認知程度及心理障礙研究進展[J]. 中華小兒外科雜志,2007,30(4):262-264.

[5] 李月輝,曹慶玲,李曉慧. 小兒遺尿癥的心理護理與預防[J]. 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08,8(4):4.

[6] 左靜,劉春雷,黃超,等. 綜合護理干預在電針結合穴位貼敷治療小兒遺尿癥的應用[J]. 中醫(yī)藥導報,2010,16(9):108-109.

[7] 崔仁善,李春玉,姜明子. 中年女性尿失禁現狀及心理健康的影響[J]. 中華護理學雜志,2009,44(8):752-754.

[8] 劉平民,任繼社,孔德軍,等. 阿托品穴位配合心理疏導治療功能性遺尿癥32例[J]. 中醫(yī)外治雜志,2010,19(3):16-17.

[9] 催明辰. 小兒遺尿癥與心理行為異常相關性臨床分析[J]. 實用全科醫(yī)學,2007,5(6):523-524.

第9篇

關鍵詞:情志相勝法心理障礙疏導啟示

一、情志相勝法的概述

人的心理活動,中醫(yī)學將其統(tǒng)稱為情志,它是人在接觸和認識客觀事物時,人體本能的綜合反映。中醫(yī)運用五行學說,采用取類比象的方法,將人體歸屬于心肝脾肺腎五大體系,根據喜怒優(yōu)思悲恐驚的不同特點,而將其具體歸納為某一臟的生理功能,即五臟生五志,其中喜為心之志,怒為肝之志,思為脾之志,悲(優(yōu))為肺之志,恐驚為腎之志;臟腑發(fā)生病變,可以引起情志的變化,當發(fā)生突發(fā)、強烈或持久的情志失調情況時,便也首先損傷有關的臟腑,可使臟腑功能失調、氣血紊亂而發(fā)生病變。即喜傷心、怒傷肝、思傷脾、悲(憂)傷肺、恐(驚)傷腎。反之調理情志也能達到調理臟腑氣血、治療疾病的目的。情志調節(jié)不僅可用于治療情志疾病,對于其他臟腑疾病也能起到治療或輔助治療的作用。

情志相勝療法,創(chuàng)自于《黃帝內經》,是中醫(yī)獨特的一種心理治療方法,有系統(tǒng)的理論依據和臨床積累。情志相勝法的治療原理,就是巧妙地運用五行的生克制化關系,用一種情志去糾正所克的情志,達到調節(jié)由這種不良情志所引起的疾病的方法。形成悲勝怒,怒勝思,思勝恐,恐勝喜,喜勝悲的情志相勝心理療法,亦稱為以情勝情療法、五志相勝、情志移遣療法等。金元時期的(丹溪心法要訣》中則進一步發(fā)展了此法:“悲可以治怒,以側槍苦楚之言感之。喜可以治悲,以歡樂戲謔之言娛之??挚梢灾蜗?,以禍起倉卒之言怖之。思可以治恐,以慮此忘彼之言奪之。怒可以治思,以污辱斯周之言觸之?!?/p>

歷史上七情互治的案例頗多。如《后漢書·方術傳)記載,華佗曾寫信怒罵一位因思慮過度而患病的郡守,使其大怒嘔出“惡血”而愈,據《冷廬醫(yī)話》所載,清代名醫(yī)徐徊溪曾以死訊恐詐狀元:江南一考生因得中狀元過喜而狂,徐假告以逾十天將亡,書生因受恐嚇而病愈,通曉醫(yī)學的書法家傅青主,曾教一位妻子優(yōu)郁煩悶而病倒的青年,用文火加水垠軟石頭做藥引,青年燒火幾天幾晚而無倦意,妻子見狀深受感動,最后化恨為愛而疾愈。

二、當代大學生中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

心理健康亦稱精神健康,是指人具有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和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同時在工作生活中能夠充分發(fā)揮自身的潛能和價值。

當前隨著經濟的飛速發(fā)展,社會與家庭對大學生們寄予的希望越來越高不僅要求他們要有較高的知識水平、專業(yè)技能和良好的身體素質,而且要求他們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人格;不僅要能面對現實,自知自制,適應環(huán)境,情緒穩(wěn)定,而且要求他們樂于學習,善于交往,有較高的耐挫力和較強的競爭合作意識。然而隨著經濟社會的發(fā)展,特別是涉及大學生切身利益的各項改革措施的實行,大學生面臨的社會環(huán)境、家庭環(huán)境和學校環(huán)境日益紛繁復雜,他們面臨的學習、就業(yè)、經濟和情感等方面的壓力越來越大,不可避免地會形成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急需疏導和調節(jié)。

2.1自卑、抑郁

有部分學生往往對自己持完全否定的態(tài)度,缺乏生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目前大學生群體中最突出的心理問題就在于此,由于自卑而導致自輕、自賤、自我封閉。形成的原因是由于經濟生活和人際交往上的困難,使他們感到自己無能為力,從而喪失挑戰(zhàn)困難的勇氣和信心,在心理上采取了逃避、退縮的應對方式,不與同學交流不參加集體活動,消極地看待生活中的一切,使整個人生帶有濃重悲觀消極的色彩。

2.2憂郁、沮喪

有這種心理的學生多來自于貧困家庭。他們的個性特點是內向、敏感。平時情緒抑郁消沉,神情恍惚,多愁善感,失眠厭食,精神不振,學習動力不足。他們要靠家長或自己借債來支付高額的學習費用,而這些將來要靠他們自己來償還。面對嚴峻的就業(yè)形勢,心中常對自己的未來產生極多的優(yōu)慮,害怕畢業(yè)后還不起債、生活不幸福、事業(yè)不順利,對未來沒有信心。這些同學言談舉止時而冷漠時而激動。冷漠時對什么都不感興趣,不參加社交活動,沒有集體榮譽感,甚至對于同學的關心幫助也無動于衷;個別貧困生甚至認為社會對自己太不公平,活著太累、負擔太重、人生沒有意義而產生退學、輕生等念頭和行為。這在大學校園屢見不鮮。

2.3嫉妒、憤世

他們總希望自己處處比別人強,比別人好,但現實情況卻恰恰相反。這種矛盾致使他們的情感、認知心理出現障礙。有些學生看不得其他同學在某些方面強于自己,某些相貌平平的女生嫉妒身邊貌美的女同學;一些同學嫉妒周圍表現出色的學生,而自己卻不努力學習改進;貧困生對自己窘迫的經濟狀況缺乏正確的認識和理解,對一些有優(yōu)越經濟條件的同學產生了極強的嫉妒心理。這些表現都是對他人嫉妒,他們不從自身找原因,卻一味埋怨,從怨恨父母、怨恨家庭,發(fā)展到怨恨他人,怨恨社會,甚至敵視和仇視他人和社會。

2.4虛偽、虛榮

這類學生大多性格外向、好強、愛面子、圖虛榮、好攀比、追求享樂與高消費,待人不真誠、虛偽、虛榮。往往有些同學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自認為自己很成熟,說話、辦事一副老練的樣子,為人處事不能以誠相待,欺詐同學、偽裝自己等等;另外有些貧困生,由于圖虛榮、愛面子,往往打腫臉充胖子擠人闊人之列,讓大家刮目相看。如個別大學生為了證明自己有錢,可以慷慨拿出一個月生活費的大半宴請同學、朋友,然后再避開同學的面長時間啃干饅頭;這些虛偽的思想危害的是這些同學內心的凈土。

三、如何運用情志相勝法進行疏導

當代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主要表現為自卑、優(yōu)郁、沮喪、妒忌、嫉妒、憤世、虛偽、狡詐、品行不端……這其中的大部分都與人的情志相關。情志相勝法作為傳統(tǒng)養(yǎng)神法中的一種獨特療法,對情志方面產生的疾病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3.1對自卑、憂郁、沮喪、抑郁的疏導

傳統(tǒng)養(yǎng)生學認為,優(yōu)為肺之志,優(yōu),即優(yōu)愁,也就是頹喪懊惱,沉悶不樂的表現。人當優(yōu)愁不解引起情志郁悶,精神不振,必然導致肺氣不利而發(fā)生病變一般來說,優(yōu)作為一種情志活動,是人體對外界事物的一種正常應答反應,不會對身體構成危害。相反,暫時而輕度的優(yōu)傷,有助于對所遭挫折的重新認識,有助于人們在思想上獲得正確的認識,對身心健康有一定益處。但是,當一個人的優(yōu)愁悲傷太過,或者持續(xù)時間過長,超過了人體自身所能調節(jié)的限度和承受的負荷,而在思想認識上,又不能主動或被動地轉移這種不良情緒,優(yōu)就成為一種致病因素,嚴重者可因憂慮過度而喪命。善優(yōu)多愁還可以傷脾,脾志傷則煩悶,四肢無力,不思飲食,或二便不暢等。由于優(yōu)則氣郁,故以喜治優(yōu)。

以喜勝優(yōu)是中醫(yī)情志相勝的治療方法之一如果學生一直是郁郁寡歡、悲悲切切,可以多給予他們支持和安慰;如果學生表現為不善交際,與老師和同學關系相處不好,孤僻、退縮和與社會隔離,可以采用社交技巧訓練、人際關系指導,幫助其學會如何與人交談和交往;如果學生因為感情矛盾、家庭破裂等出現的抑郁、悲觀和絕望,可以考慮采取感情指導、家庭關系咨詢協調以及心理治療,從而緩解抑郁癥狀。當他們感到優(yōu)郁,沮喪時,不妨去想一點令自己快樂幸福的事情。如回想一下和同學或好友一起共度的美好時光,或者做一些愉快的活動,如唱歌跳舞、看電影戲劇,和自己喜歡的同學一起去逛街、旅游等,以達排憂消愁的目的。

3.2對思慮的疏導

思為脾之志,思是精神高度集中地思考、謀慮的一種情志思作為人體的一種情志活動,是正常的而且也是必需的。但是,當人們面對某一問題思慮過度,或者思慮時間過長,百思不解仍思不休止,超過了人體自身所能調節(jié)承受的限度,而在思想認識上,又不能主動或被動地轉移這種不良情緒狀態(tài)時,思就成為一種致病因素,對機體構成危害,從而造成各種疾病。中醫(yī)認為,思為脾志,故過思最易傷脾,而致脾的升降功能失常,脾氣郁結,運化失健,發(fā)生胃院痞悶,飲食不香,消化不良,腹脹便塘等不適,所謂“思傷脾”;“思則氣結”(《素問·舉痛論))就是此意。思則氣結,故以怒勝思。

以怒勝思是中醫(yī)情志相勝的治療方法之一中醫(yī)認為,思為脾志,怒為肝志,因木能克土,而脾屬土,肝屬木,所以可用肝之志—“怒”來治療各種由脾之志—“思”引起的疾患。即用激怒的方法,使優(yōu)思之情感得到緩解。《古今醫(yī)案》記載一病案:一女出嫁后,其夫外出經商多年未歸,思夫心切而致不思飲食,困臥不動,如癡如呆,服藥無效。朱丹溪診后告訴其父,此為久思氣結,單純藥物難以治愈,需情志療法。囑其父打了該女幾個耳光,并大聲責罵,該女被打后十分生氣,嚎哭叫嚷,朱丹溪又給了她一些藥物調理,即能進食,又囑其父說丈夫來信,不久可歸,未再復發(fā)。

在大學生活中,我們亦可借鑒此事,在優(yōu)思難解、不能自拔,如失戀、單相思等時,不妨想點對方引你憤怒的行為和事情,說不定有助早日擺脫痛苦,閑暇時可以欣賞音樂,調音樂可以疏通肝氣,肝氣疏達,則脾復健運,可解除脾郁思積。角音為春之聲,像春天新生的植物一樣破土而出,朝氣蓬勃,蒸蒸日上。角調音樂對思慮不解,優(yōu)郁抑郁而引起的消化道疾病、頭痛、心血管疾病等具有康復作用。如《甜蜜蜜》《快樂老家》等。

3.3對憤世、嫉妒的疏導

怒為肝之志。凡遇事憤愈,或事不遂意而產生一時的激怒,一般不會致病。倘因事非或某些病理性易怒過盛,則可引起怒發(fā)沖冠,慎目毗裂,在這種盛怒而又持續(xù)的情況下,則可導致肝氣上逆、橫逆等病變。如“怒傷肝”(《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怒則氣上”(《素問·舉痛論》),都是這個意思。另外,忿怒之情郁積日久,不能發(fā)泄,更易導致肝的更多病變。怒則氣逆,故以悲勝怒。

(儒門事親》中載:張子和治一婦人病,問病人曰:“心欲常痛哭為快否?”婦曰:“欲如此,余亦不知所謂。張又曰:少陽相火,凌灼肺金,金受屈制,無所投告。肺主悲,但欲痛哭而為訣也。”于是,張子和鼓勵病人盡量痛哭,其病得以康復。此病例為木火傷肺金,肝肺氣郁,故以哭出為快。使其痛哭以宣泄之,使其調達而收效。在日常的生活和學習中我們常常會遇到許多不如意的事情而我們許多人又常常會為這些事情同別人大動肝火,這時候我們就要學會調節(jié)我們的情緒,可以聽一些節(jié)律低沉,凄切悲涼之曲,如蔡文姬的漢未古曲《小胡茄》、賀祿汀的《天涯歌女》、《四季歌》、黎錦光的(葬花》等,使我們在悲哀的樂曲聲中消除怒氣,調節(jié)情緒。

3.4對自負心理的疏導

喜為心之志。喜悅本來能使人氣血調和,精神振奮,對人有益但暴喜,即突如其來的驚喜或過分的大喜,也是一種強刺激。大腦受到這種刺激后,交感神經興奮,釋放大量腎上腺素,心率加快,血壓升高,呼吸加促,體溫上升,如果超過了人的適應能力,就會造成體內紊亂。嚴重者可能會造成血管破裂甚至心臟驟停而死亡,也可能造成思維紊亂,乃至精神失常?!度辶滞馐贰分兄哆M,因過喜而精神失常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過分激動,不但要防“氣死人”,還要防’‘樂死人”。《素問·舉痛論》也說:“喜則氣緩”。傷心、氣緩,都是說明心跳神蕩,精神渙散,思想不能集中的表現;甚至還可能出現哭笑無常,或精神失常,發(fā)狂妄語等。喜則氣緩,故以恐勝喜在日常生活中當大喜臨門時,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感情,不要過分激動,不要放聲大笑,還可以從相反的角度想想,“可能搞錯了吧”、“沒有什么了不起”,以此來緩沖自己因驚喜而產生的急劇的情緒變喜為心之志。

3.5對驚恐情緒的疏導

恐為腎之志,恐,是一種膽怯,懼怕的心理作用。長期恐懼或突然意外驚恐,皆能導致腎氣受損,所謂“恐傷腎”就是指的這個腎主藏精,為生氣之源過于恐怖,則腎氣不固,氣陷于下,可出現二便失禁,精遺骨痰,肢冷等癥;故《素問·舉痛論》說:“恐則氣下”??志銈I,精氣不能上奉,則心肺失其濡養(yǎng),水火升降不交,可見胸滿腹脹,心神不安,夜不能寐等疾。恐則氣下,故以思勝恐,以思勝恐,主要是通過“思則氣結”,以收斂渙散的神氣,使病人主動地排解不良情緒,以達到康復之目的。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感到驚恐不安時不妨多想一些其他的事情以分散自已的注意力,達到消除驚恐情緒的效果。

3.6運用情志相勝法時應注意的問題

第一,情志之病,當以人事制之,對同一病癥要分析其不同的情況,使用不同的情志影響,才能達到治愈目的。在使用情志相勝法時,一定要注意取得病人家屬的配合,并掌握施行情志治療的時間,要在病人有所預感時,再進行正式的情志治療,不要采取在病人毫無思想準備之時,突然地進行。而且還要掌握病人對情志刺激的敏感程度,以便選擇適當方法,避免太過或不及。

第二,在運用“情志相勝”療法治療情志因素所導致的病變時,要注意刺激的強度,即治療用的情志刺激,要超過、壓倒致病的情志因素,或是采用突然的強大刺激,或是采用持續(xù)不斷強化刺激??傊笳咭^前者,否則就達不到以情勝情的治療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