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06 10:46:29
導語:在換宿舍申請書的撰寫旅程中,學習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條寶貴的路徑,好期刊匯集了九篇優(yōu)秀范文,愿這些內容能夠啟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靈感,引領您探索更多的創(chuàng)作可能。
班干部是班級的核心與骨干,是班主任的“影子”。俗話說,一個班的班風不好,首先是班干部不好,一個班的班干部不好,首先是班主任的眼光不好。如果一個班的班風、學風不好,這個班的班級管理根本上無從談起。所以接到一個班,第一步就要挑選好班干部人選。
在這方面,筆者一般采用“摸著石頭過河”與“人格結構七因素”來挑選。首先,選定三個學生,在兩個星期內由他們來負責班里的各項工作,這期間仔細觀察他們的綜合表現(xiàn),同時采用“人格結構七因素”(外向性、善良、行事風格、才干、情緒性、人際關系、處世態(tài)度)來鑒別他們的精神面貌。接著再由他們各自推薦三名同學,把班里面的工作詳細列一個清單,給他們講清楚相關工作范圍,由他們自主選擇。
再經(jīng)過一段時間,同樣采用“人格結構七因素”來鑒別所推薦的九名同學的精神面貌,然后再按人格特點與崗位互補的要求略為調整。最后按這個方法選定的十位班干部中,果然有九位相當合適,這一點讓筆者感到很欣慰。每當遇到重大的任務,就從班干部里成立一個五人特別行動小組,采用抽簽的方式來組成,這樣每個人都能得到全方位的鍛煉。
第二步要注意班干部的指導與培訓工作。筆者在摸清班里面每個同學的性情、風格、脾氣等人格特點后,告訴班干部在開展工作的時候要根據(jù)每個人的特點來說話與安排工作。特別是遇到難處理的人和事,幾個班干部要先相互商量,實在處理不了再告訴班主任老師。同時,凡是老師安排和交代的工作一定要及時匯報,凡是關系到班集體的事情一定要請示(在時間來得及的情況下)。每個月每個班干部都要上交一份工作煩惱書,一方面引導他們正確的宣泄自己的煩惱和情緒,一方面又為他們有針對性的出謀劃策。
二、注重“合情合理”的管理藝術
我們經(jīng)常說中庸,其實中庸就是合理。在中國的文化中,常常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其實,道理是變動的,只有合情才能和諧,只有合理才是道理,班主任更是要把握好“合情合理”的管理藝術。
筆者所帶的班級中女生較多,女生經(jīng)常會為了一點小事情鬧別扭。比如賴某某三天兩頭的要調換宿舍,而調宿舍這個問題很容易引起連鎖反應。于是,筆者先讓她再堅持一個星期試試,并且這個星期要表現(xiàn)好;第二個星期筆者主動找宿管阿姨了解實際情況;第三個星期要求她取得所要調入宿舍中全體同學同意的簽名,等到她拿來簽名書已經(jīng)是第四個星期,差不多一個月了,這時可以看出來她是真的想換。筆者找來所有簽名的同學,當著這些同學的面要求她在簽名書上寫下:保證遵守宿舍制度并與同學和諧相處,如果不遵守,就馬上調回原宿舍。其他同學都拍掌叫好??梢?,做事只有做到合情合理才會被學生所接受。
三、讓愛心長駐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誰不愛學生,誰就不能教育好學生”。談班主任管理,任何時候都離不開一個“愛”字,愛是教育的靈魂。班上的馮某某有很多不良習慣,比如逃課。曾經(jīng)有一次私自逃課三天不回校,后來發(fā)短消息給筆者,請求原諒她,筆者答應了她的要求。等她回校后,找時間和她進行了兩次長談,她終于主動承認了錯誤。在筆者的要求和監(jiān)督下,她開始堅持寫日記,慢慢發(fā)展到開始要求上講臺帶領全班早讀,還寫了入團申請書。這一切的變化都讓人從心底里覺得高興。
當代教育家周國平說過:“愛是一盞照亮迷途的孩子歸家的明燈?!庇腥苏f,沒有愛心不配做班主任;沒有激情,不能做班主任;而沒有方法則做不好班主任。筆者認為班主任對學生要有更多的人文關懷,才能把工作做到學生的心里去。作為班主任,我們應該遵循人性,恩威并用,寬嚴有度,持經(jīng)達變,只有這樣,才能實現(xiàn)教育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王登峰,崔紅.解讀中國人的人格[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
[2]周國平.周國平論教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活動目的:為了讓大家度過一個愉快的新年,增進同學之間的友誼,促進各部分之間交流與溝通,也為了慶祝英語四級考試的結束,我們材料學院五大部分及團委特策劃舉辦此次化妝舞會。
時間:xx年12月24日 18:30到21:30
活動對象:全校師生
主辦單位:學生會文藝部
承辦單位:學生會個部分、團委個部分
贊助單位:、入黨申請書
活動地點:老干部活動中心
會場布置:圣誕樹放在顯眼的地方。
所需物品:a、背景紅布(內容:鐘式圖標、圣誕老人宣傳畫 晚會名稱)
b、裝飾燈光(旋轉舞燈,閃光燈及其它裝飾燈)
c、汽球、彩帶棒、熒光棒
d、音響。 晚17:00 工作職員簽到,開始布置場地,調試燈光音樂,18:30準時開始。具體由學生會同一落實。
具體活動內容:
1.進場時間:18點10至19點10分
進場要求:凡進場者均能自帶一份包裝好的小禮物。不帶者,將取消晚會中抽獎活動和一些大一點的活動的參加資格。前20名進場的職員,可得到一個化裝面具。
2.進場之后,每人都可以在圣誕樹前許愿,有專門的工作職員回在圣誕樹前發(fā)筆,紙等。參加晚會的同學都可以在次許愿。并且,每人都會發(fā)一張帶有數(shù)字的卡片,用于游戲。
3.18:30 0至18:45:主持人公布當天活動的相關事宜(即當晚的活動主題、內容、形式、到場嘉賓、樂隊以及舞會中要留意的事項)
4.18:50到20:00:舞會將以交誼舞為主,有平四、快三快四,慢三慢四,自由舞,倫巴,恰恰,兔子舞等多種同學們喜歡的舞曲。
第一、恰恰舞,選擇旋律為輕快節(jié)奏的音樂??砂才乓坏絻擅枵咴谖璩乩锩骖I舞。
第二、倫巴舞,選擇快節(jié)奏的音樂。
第三、可選擇一首比較抒懷的音樂,方便大家跳集體華爾茲。
第四、快舞(兔子舞),蹦d時間控制15分鐘左右,穿插在舞曲中。
5.20:00至21:00為游戲時間。游戲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為尋找partner。參加者必須手上有一張我們特制的卡片。游戲規(guī)則如下:有參加者根據(jù)卡片的提示找到他(她)的partner。最先找到的三對為本次舞會的幸運之星。我們將每人發(fā)一個紀念品。
第二部分:分兩組來進行比賽。一組由在第一個游戲中找到partner的人組成。另一組由場內無卡人士組成。游戲規(guī)則如下:由主持人提出題目,在規(guī)定時間內,回答正確的題目數(shù)最多的一組獲勝。其中,題目有歷史題、智力題、常識題等組成。獲勝者將獲得一份小禮物。(每組6人)
第三部分:佳人何處尋
內容:由于不需要任何繁瑣的預備工作,都可勝任愉快,輕松盡興,所以這個游戲,一直深受人們喜愛。每位參與者在最短的時間內,道出對方背后貼著的名字,進而聯(lián)想自己背后的名字。
道具:紙,筆,透明膠帶
方法:
(1)男女雙方人數(shù)一樣,合計10人最為恰當
(2)事前,先在紙上寫著諸如“羅密歐”、“朱麗葉”;“王祖賢”與“齊秦”;“梁山伯”與“祝英臺”......等對對佳偶的名字。
(3)將這些已寫好名字的紙中的男性名字貼在男性的背后,女性名字貼在女性背后。同時,不可讓所有參賽者看到彼此背后所貼的名字。
(4)一切停當后,所有出場者,個個竭盡所能,說出他人背后的名字,然后推想自己的背后的名字。倘若讀出了所有職員背后的名字,就不難推出自己背后的名字了。
(5)聯(lián)想出自己背后的名字后,要趕緊與自己搭檔的對象湊成一組,互相挽胳膊。
(6)到最后沒有成對的人,就是負方。
重點:本游戲的重點,在于尋覓的過程,所以都應相處得宜,相 互配合,以期找出彼此的最佳拍檔
6.21:00至21:20為派送禮物時間。在晚會中,帶禮物來的同學就可以相互交換禮物。
7.21:20—21:30主持人進行總結。
工作分配:
1.派4到5人負責在會場進口處收取參加者的小禮物和向他們分發(fā)特制卡片。
2.派專門職員負責當天的音響。調控舞會放音室由一名專門的工作職員負責音響及音樂碟的換放。
3.主持人兩名。
4.場地租借由體育部負責。
5.20份面具由外聯(lián)部負責采購。
6.海報由團宣和學生會宣傳部負責。
宣傳方案
1、制作5宣傳海報。海報分別貼在,第二教學樓,學生宿舍樓 、校園的交通要道。
2、通過校園廣播站宣傳此舞會的活動信息。
3、做好后期宣傳:將舞會詳盡內容上載,進行簡訊報道。
4、通過外聯(lián)尋找贊助商,并進行條幅的宣傳。
經(jīng)費預算資金預算
用途金額(單位:元)備注
舞臺設計布置300元
海報10元
宣傳橫幅200元
晚會現(xiàn)場橫幅120元
服裝費50元
獎品300元
場地布置150元
彩球50元
節(jié)目單20元
熒光棒50元
邀請柬50元
道具100元
vcd制50作元
化妝品50元
小禮品150元
礦泉水100元
物資預備
(飲料特色水果、糖果、花生、瓜子等):100元
總預算:1900元人民幣。
資金來源
贊助商家及金額:、合肥旅游網(wǎng)
另附: 工作安排與分配
(1)第一項目組:節(jié)目組
組長:
任務:a、完成節(jié)目收集、篩選及后期的排練、彩排工作
c、主持人的選擇、形象設計及臺詞審核;
b、負責節(jié)目的編排及晚會全流程的銜接
d、預備好晚會所需的一切服裝道具;
(2)第二項目組:宣傳組
組長:
任務:
a、利用海報(包括手繪和噴繪海報)、橫幅、網(wǎng)絡、廣播、傳。單等方式開展宣傳
b、現(xiàn)場攝影及dv攝像
(3)第三項目組:公關組
組長:
任務:a、負責聯(lián)系商家以及完成承諾給予贊助商的服務工作。
(4)第四項目組:禮節(jié)組
組長:
任務:a、確定晚會邀請的嘉賓并且及時送出請柬;
b、到校禮節(jié)隊確定禮節(jié)隊(人數(shù)待定);
c、物品購買及卡片制作:包括晚會小禮品及請柬、
d、晚會當日預備好會場服務物品,如水杯、茶葉等,并接 待好領導及老師
e、聯(lián)系媒體報道、記者、及攝影職員;
(5)第五項目組:舞臺組
組長:
任務:a、監(jiān)視并確保舞臺的搭建
b、晚會期間舞臺燈光設備、音箱設備的安裝,化妝室。
(6)第六項目組:機動組
組長:
任務:晚會期間,負責會場紀律維持、會場后勤保障以及處理緊急情況
以我和周先生的過往關系,沒有泣下沾巾,清淚如雨,卻是怔怔地坐了好長時間。說黯然神傷,說悲從中來,是準確的。嘆息著所認識的文化大家中,又失去了重量級的一位,我又一次感受到“逝者長已矣”的悲傷、失落和遺憾、悵惋。
我與周先生雖然都在中國藝術研究院,但沒有直接的工作關系。盡管居處樓對樓、窗對窗,卻相識較晚,來往也說不上密切。早在上世紀80年代后期,我們便都從分散的住房遷入新建的宿舍小區(qū)。當時我還在職,早晚趕班車直來直去。離休后出入小區(qū),也是獨來獨往。春節(jié)時走動一兩家,記得亦不曾去過周先生那里。那時周先生視力、聽力尚可,有時由女兒周倫玲女士陪同,經(jīng)常也獨自在小區(qū)內綠地散步,迎面遇到當然會打個招呼。
直到1999年底,曉航到文化部領取他的《西廂記集解》獲得的文化部科技成果獎二等獎,同時與會領獎的周先生于眾多獲獎著述中,獨獨青睞這一部,從后排特地踱步過來找傅曉航,問:“傅先生,可否送我一本《集解》看看?”曉航忙說:“當然,一定?!被貋砑凑埼?guī)退k理。
我向來是輕易不愿去打擾老先生們的,因此沒有登周府門送書,而是把書包裝好,放在收發(fā)室待分發(fā)交換。時當1999年12月31日,是為世紀之交的新年除夕,因隨書奉上賀卡一張,便箋一紙,以示對長者的敬重。
就在次日——2000年元月1日,新千年肇始之際,我接到收發(fā)室知會,拿到了周先生親筆寫就的信件和他的大作《胭脂米傳奇》_J部。信封正面寫:“本樓傅曉航、張宏淵先生”,背面則用紅筆端端正正書出“恭賀新禧”4字寸楷,是聊代賀卡之意。信內上款寫的是“張宏淵女士”,右下角注有“惠札31日覽”字樣。忙看落款,竟是“盲人周汝昌”,時間為“1999.12.31夜”。就是說,周先生在收到我們的書信后,當即寫了滿滿3頁的回復文字。先生費力書寫的情狀很難想象,作為晚生后進,真是始料不及。
周先生在信中“感謝”了“美麗賀柬”之后,對曉航的書作了評價:“傅先生的《西廂記集解》功力深厚,風格典雅,我很喜愛這樣的書?!睍院娇戳俗允歉吲d。
信中又說:“我的拙文集除《晴影》外,還有一本叫《胭脂米傳奇》。您有便來小齋賜訪,十分歡迎,當囑家人揀尋存書,如有即奉贈求正?!毙胖羞€附有周倫玲一短函,說是送來此書。那是因為我前數(shù)日從報刊書訊上得知周先生又出《歲華晴影》一書,從書名上看不出內容,曾向倫玲表示過很想拜讀。
周先生在信中道及:“燕大校友編《人物志》,曾一再來信函索要簡傳,我忙亂中疏忽未能及時回信——所以連《人物志》也未見到?!庇指嫖遥骸白罱鼟R了拙著23種,贈與燕京研究院《校友文庫》,正在等待來取?!边@也有個前因,是我獲贈燕京大學校友會主編的《燕京人物志》,遍找目錄及正文,未發(fā)現(xiàn)有周汝昌先生小傳,曾專門電詢過周倫玲。
至于周先生信中所謂“承您告訴我很多津門情況,我愧不知”,說實話,此事我今已記憶不清,想不起當時跟他說了些什么。出于習慣,我見到有關天津的書一般都會購下收存。原天津市委統(tǒng)戰(zhàn)部周部長曾特地贈我天津市政協(xié)編纂的《天津文史參考資料簡輯》之一《天津“家”及其后裔》、之二《北洋政府人員在津后裔情況》,我五外公梅貽寶先生所著《天津梅氏的來歷》等資料我處皆有存藏,近年才復印給別的天津籍友人,此前似乎未曾復印過,也不記得將其中相關內容告訴過誰。周先生信語所指為何,再三思量,終究無法確知。
其實周先生來信的重點是憶舊、懷舊、敘舊。他祖籍天津,青年時代就讀于燕京大學,是時任燕大文學院長、哲學系主任(抗戰(zhàn)時期在成都曾任燕大校長)的五外公梅貽寶教授的學生。知道我是津門梅氏家族后代,老先生觸動了真情,深有感觸地表示:“天津梅氏出了很多超眾的英才……梅貽寶先生是我恩師,抗戰(zhàn)勝利后我重返燕大,正是梅先生任文學院長,他見我所寫的獎學金申請書,夸獎我是‘才子’。我一直懷念他老?!弊吖P至此,周先生忽然感慨起來:“住在一處為鄰,未能早日拜識,以至于今——還要靠筆墨,思之令人‘不太相信’?!彪S即注明寓所電話,稱:“您可隨(時?意?)撥動?!?/p>
讀至此不禁汗顏。久聞周先生為人謙和,熱情提掖后進。此言恐不只是怪罪我不去主動“拜識”,或者還有些許自嘲之意。我當然深感不安和自責,咫尺為鄰,屈指已有十余載,竟未曾移步前去拜望老先生,哪怕只是禮節(jié)性的,真有點說不過去。
當然這也是有緣故的,有件事使我印象深刻甚至是受到震動。上世紀80年代初我奉公派攙扶大外婆、梅貽琦夫人韓詠華女士出席清華大學建國后首次紀念梅校長的活動。在工字廳會場外迎候的人群中,一位年近八旬的資深名教授在口稱“師母”深鞠一躬后,復又躬身稱我一聲“師姐”。我時年40出頭,對這一聲“師姐”毫無準備,一時竟不知如何答對。這件事使我了解了那一代人的尊師情結,以往講“天、地、君、親、師”,把“師”提到與天、地、君、親并列的高度,對師門的阿貓阿狗也不敢輕慢。老清華人自不必說,和燕京學子黃宗江先生、西南聯(lián)大楊毓珉先生等過往時也大抵如此。自此后我對待這類事情愈發(fā)謹慎,三緘其口。未能盡早拜望周先生,多少也與我這種心態(tài)有關。
為了彌補這種不恭帶來的缺憾,此后一段時間,逢年過節(jié)我都會記得問候一下周先生。再次在小區(qū)遇到時,周先生的耳、目已愈來愈差,聽不到聲音,看不清來人,我只得和一旁扶持的周倫玲打個招呼,算作對先生的問候。而倫玲女士在周先生出新書時,有時也記得送我一冊。以此我保藏有八九冊周先生的大作,雖然早年的很少,也沒有大部頭,但卻彌足珍貴。每獲贈一部新作,我都會放下別的書刊,即時細讀。周先生淵博的學識、深邃的見地、廣采深索的精神、平易而親切的文字風格都令我深為崇敬,從中獲得多方面的收益。
前面提到的那封信中,周先生特地問道:“您對《紅樓夢》有興趣嗎?”這個問題我不知如何作答才算恰當。沒興趣怎么會轉業(yè)到藝術研究院來?大約八九歲的時候,我已經(jīng)懂得蹬著梯子從書架高處取下線裝的《繡像金玉緣(或“良緣”)》,把繡像插圖小心撕下來用線單獨裝訂成冊私下里自己保存——毀了一個不知什么版本,然后把“襲人”念作“龍人”,開始生吞活剝地讀《紅》了。小孩腦子好,章回目錄、詩詞倒背如流,人物、故事情節(jié)如數(shù)家珍。之后我讀的是大達書局供應社版,之后對紅學研究的人物、動態(tài)、新著,幾十年如一日地關注著、追蹤著,提起來絕不陌生。在我的職業(yè)生涯中,兩次與紅學研究專業(yè)失之交臂。這些我能跟周先生去說嗎?以我的業(yè)余愛好水平,絮絮叨叨地和紅學大家談專業(yè),豈不是掃老人家的清興?既是不可說,那也就不必說了。
但我還是去“拜識”周汝昌先生了。兩千年后的一個春節(jié),我到東岳廟逛民俗文化廟會,在后罩樓上發(fā)現(xiàn)有位畫家出售的作品中有一幅鋼筆速寫的“燕京大學校門圖”(其實即今北京大學校門),感到似曾相識,頗覺親切,當即購下。沒下后罩樓即已決定,此幅畫與其自己保存,不如贈送周先生更為恰當。于是配了個不錯的鏡框,擇日登門,送到對面二樓周府。約好時間,報門而入,在那書房客廳合一、亦客廳亦大書房的一間見了面,我微笑致意,倫玲向周先生比比劃劃大聲說明。先生撫摸著畫框,很明白、很喜歡的樣子,隨后又請女兒找出新書簽名相贈。
或許這便是我僅有的一次拜望。
驚聞周先生仙去,怔坐半日之后,第一個念頭便是翻找周先生寫給我的信。還好,在應該存放它的地方找到了,保藏完好,沒有散佚。
重睹此信,再次認真辨讀,體會出周先生當年書寫時已是相當吃力了,一下筆寫上款即不成字形,“張宏淵女士”的稱呼在旁又重寫了一遍。信文則是后行擠向前行,下字重疊上字。最后先生自己說明:“目壞甚,難多寫,務諒?!毙叶^大部分文字我都能辨識,雖然周先生耳目失聰,卻頭腦清晰記憶超群,一封信幾乎囊括了與我的主要交往和對我的全部印象。我當時讀畢即備受感動,特將信妥為收藏,以“文物”視之。
翌日清晨我致電周倫玲女士,請她節(jié)哀,并表示要送花圈。倫玲說:“謝謝!父親沒有什么明顯的疾病,只是老了。平時不肯看病,一直堅持工作,直到最后頭腦都很清楚。遵囑不舉行儀式,不設靈堂……”
我黯然無語。人固有妍媸賢愚,天分、智商、機遇可以大不一樣,但生命的價值和尊嚴應該是相同的。周汝昌先生以驚人的毅力,畢其一生做著自己想要做、認為應該做的事情,研探有得,輒欣然忘倦,不錙銖計較于瑣屑得失,乃至浮云生死,坦然面對大歸,這是讀書讀通了的人才能達到的境界吧。周先生的成就固然令人高山仰止,他的精神卻更值得學習。
又一位大師隕落了,象征著過往時代的大家紛紛離我們而去,令人情何以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