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4 14:48:03
導語:在馬拉松訓練計劃的撰寫旅程中,學習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條寶貴的路徑,好期刊匯集了九篇優(yōu)秀范文,愿這些內容能夠啟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靈感,引領您探索更多的創(chuàng)作可能。
馬拉松 國際上非常普及的長跑比賽項目,全程距離26英里385碼,折合為42.195公里。比賽分為全程馬拉松、半程馬拉松和四分馬拉松三種。馬拉松在公路上舉行,可采用起點、終點在同一地點的往返路線,或起點、終點不在同一地點的單程路線。
2012年11月18日,杭州的秋天午后。落葉堆積路旁,陣陣涼風撲面而來,人們相繼奔跑著從風景如畫的西湖邊經過。與其說這是一場馬拉松的較量,倒不如說是一場屬于跑者的嘉年華。兩萬多人加入了這場狂歡。他們穿過西湖的秀美風光,穿過都市的高樓林立,奮力沖向此行的終點—錢塘江畔。
魏江雷又一次出現在這條世界上最美的馬拉松路線的跑道上。杭州馬拉松賽事沿途的風景,讓他印象深刻。“特別是前面的二十公里,就像乘著風在跑。沿途要穿過小山、竹林、茶園,風景特別漂亮。加上季節(jié)正好,茶樹的香味撲鼻,讓你總想伸出手,去摸摸那些綠色。”
幾個月前,他剛剛在蘭州完成了一趟馬拉松征程。短短兩個月內,魏江雷相繼參加了杭州、北京、上海、廈門四地舉行的國際馬拉松賽事,并獲得了不錯的成績。除此之外,他還遠赴日本,參加了東京國際馬拉松賽事。
“每個城市的馬拉松都有不同的特色—蘭州馬拉松是國內最高海拔的賽事,杭州馬拉松的沿途線路非常美,廈門馬拉松創(chuàng)下了參與人數之最?!睂ξ航锥裕恳粓鲴R拉松都是一次全新的體驗。“名次不是最重要的。我享受馬拉松,因為它可以成為全民參與并一同分享情感和歡樂的大Party?!?/p>
當跑步成為習慣
為了紀念兒子子尤而開始馬拉松之旅的經濟學者柳紅曾經說過:“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跑過馬拉松;一種沒有。他們屬于不同的世界。兩個世界間有一道門,推開了就能通行。只是人們常常視而不見,或不想推開,因為那是道需要花力氣去推的門?!?/p>
魏江雷的故事,則要從“奔跑”二字開始說起。2000年,為了控制體重,還在美國加州工作的魏江雷開始跑步。當時,他的住所周圍擁有的環(huán)境非常適合運動。“開車只要五分鐘,就能來到一個綠樹環(huán)抱的山腳下,那里甚至還能看到野兔、小鳥等小動物?!庇盟脑捳f,“在這樣的風景下,不跑步簡直就是浪費!”
魏江雷一直是個熱愛運動的人。他打過六年高爾夫,也和朋友一起攀登過玉珠峰。但最終他卻選擇了在跑步這項運動中落腳?!斑@是一項受場地、裝備、年齡甚至天氣條件限制相對較小的運動方式,非常方便參與,所以我有更多的機會去跑步。經過鍛煉,我發(fā)現自己的身體特點也更適合平地上的長距離跑步運動?!?/p>
跑,這個簡單的動作,為魏江雷在美國的五年忙碌時光中,添上了最為難忘的一筆—先是從快走開始練起,然后能連續(xù)跑15分鐘,逐漸到半個小時,再到一口氣跑完十公里。這一組聽上去簡單的練習過程,卻花了魏江雷整整一年的時間?!傲晳T的養(yǎng)成不僅需要體能,更需要毅力和恒心。但當你體會到跑步帶來的樂趣、并愛上跑步之后,跑步就變成了一種享受?!?/p>
在大部分人看來,比起其他運動,跑步是一件枯燥的事,“很多人甚至覺得連續(xù)跑幾個小時是特別不可思議的。但是如果你真的開始跑,就會感受到許多常人無法體會的樂趣。”平日里,魏江雷的工作非常忙,一大早就出門工作,下班回家的時候天已經黑了—即使在車上,也需要處理郵件、看報告和回復電話,所以,在工作狀態(tài)下,他很少有機會關注身邊的風景?!爸挥性谂懿降臅r候,才有機會讓自己投身在大自然的環(huán)境中,一邊跑,一邊看到綠色的樹葉和金色的夕陽,這樣的環(huán)境讓我充分放松,舒緩工作壓力,精神狀態(tài)就會變得特別好。”
魏江雷看過的最美的風景,是在北京的奧林匹克森林公園。這也是他平日里最喜歡的跑步場地:這里有塑膠跑道,而且樹木叢生、空氣清新、視野開闊。2011年的秋天,為了準備北京馬拉松的賽事,魏江雷約上三五好友在奧林匹克森林公園練習長跑。那是一段三十公里的路程,魏江雷跑起來卻并不疲倦。還剩五公里就完成練習的時候,魏江雷無意間一個抬頭,看見了即將落山的夕陽,霞光浸染了路邊的風景,滿眼都是金黃和翠綠。不知是誰突然說了一句,“哇,可以跑一輩子!”魏江雷突然被眼前的景色觸動,鉚起勁來和朋友一道往夕陽的方向努力奔跑。這個畫面讓他至今難忘,“我還記得當時看到的一草一木,看到的西下斜陽,甚至還能想起自己聞到的味道,那是特別美妙的感覺。”
從一開始的十公里跑,到現在每周要跑五六十公里,至今,魏江雷已經擁有了十三年的“跑齡”?!耙且恢懿慌懿?,總會覺得周身不舒服?!迸懿剑蔀榱宋航咨钪凶钪匾囊徊糠?。
馬拉松的態(tài)度
“跑步是一項運動,而跑馬拉松則是一種態(tài)度?!痹谖航卓磥恚R拉松這項運動不僅僅意味著42.195公里的賽道,更意味著一種堅忍不拔、積極樂觀、永不放棄的精神品質。
2000年開始跑步練習后,魏江雷就迫不及待的嘗試挑戰(zhàn)馬拉松。最早,他跑的是二十公里的半程馬拉松?!爱敃r覺得最多跑個半程就夠了,自己并不想再挑戰(zhàn)更遠的距離?!倍c全程馬拉松的第一次親密接觸,發(fā)生在2011年的北京馬拉松賽事中?!爱敃r本想依然報半程,但是半程被報滿了,于是只能跑全程了?!彼偸怯谩皩㈠e就錯”來形容自己的“首馬”經歷。
4小時29分32秒。這是魏江雷第一次跑全程馬拉松的成績。跑完人生中第一個全程馬拉松之后,魏江雷就深刻體會到全程馬拉松對于身體、心理、精神的要求?!芭艿桨虢兀驗轶w能耗盡,會覺得身體前面擋著一面難于逾越的墻,再要往前跑起來,就會覺得特別艱難。我們管那個感覺叫‘撞墻’?!?/p>
和半程馬拉松相比,全程馬拉松對于跑者的身體素質、忍耐力、心理等素質的要求更高,更難于完成。所以,不管是半程還是全程,都會出現階段性的讓跑者覺得很痛苦的“坎”?!笆遵R”“撞墻”之后,魏江雷意識到,如果要繼續(xù)跑全程馬拉松,就必須在身體和精神上繼續(xù)提升自己。“如果訓練量不夠,還要挑戰(zhàn)半程甚至全程馬拉松,只會對身體帶來傷害,這其實違背了運動的初衷?!彼麍孕排荞R拉松不能靠盲目地挑戰(zhàn)—僅靠自己的精神力量,而不顧及身體的承受能力,是不可能征服這四十多公里的。因為有了多年的跑步鍛煉,因此跑完半程馬拉松對魏江雷而言并非難事?!暗恬R拉松依然算是個挑戰(zhàn),所以成就感必然更大一點,畢竟付出的努力更多?!?/p>
“身體素質、體能儲備、肌肉力量、心肺功能、意志品質……任何一方面的不足都會讓你在跑全馬的時候有‘苦不堪言’的感受?!彼?,關鍵在于科學的訓練?!耙惶撞诲e的運動裝備,最基本的飲食、醫(yī)學知識,也是必不可少的。”在魏江雷的眼中,馬拉松跟其他運動一樣,都需要長期不懈的堅持,惟其如此才能起到鍛煉身心的作用?!芭懿接柧毜倪^程確實很枯燥,但這個過程會對身體和精神都提出很高的要求。唯有長期堅持,才能笑到最后?!?/p>
馬拉松跑進生活
出于對奔跑的執(zhí)著和鐘愛,魏江雷甚至將馬拉松一路跑進了自己的生活里。聯想為跑者開發(fā)了一套“樂瘋跑APP”軟件,還推出了一款防水、防塵、防摔的運動智能手機?!白鳛槁撓爰瘓F中國區(qū)的CMO,能把周圍許多同仁以及我本人的愛好同品牌推廣工作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是非常幸運的?!痹谒奶嶙h下,聯想不僅參與支持了許多國內的馬拉松比賽,還邀來CCTV主持人于嘉、劉建宏、王凱,國際探險家金飛豹,國際時裝設計師李鴻雁等許多喜歡跑步的知名人士,組成“樂Phone跑者”團隊,“希望他們通過發(fā)揮自身的影響力,鼓勵周圍不跑步的人都跑起來,一起擁抱健康、快樂的生活”。
魏江雷還有一大批同樣也在企業(yè)界擔任高管職務的朋友,例如萬科的毛大慶,百合網的慕巖,阿里巴巴的付,他們也都是馬拉松的愛好者?!斑@幾位跑友和我一樣,平時的工作節(jié)奏很快,工作壓力也很大。我們都在通過馬拉松,讓自己能有健康的體魄去應對工作中的挑戰(zhàn),同時能舒緩壓力,讓工作的時候,內心充滿了‘正能量’?!?/p>
魏江雷對自己的訓練有著一套詳細的計劃。他理想中的跑步訓練節(jié)奏是每周三次,每次最少十公里,每周總計五十公里。其中,某個工作日跑十公里,周六一般跑十到二十公里,周日一般跑三十公里。而每周的三次訓練中,其中兩次是搭配速度、耐力和肌肉爆發(fā)力的訓練。
跑那么長的訓練距離,平時都想些什么?“就拿周日的三十公里為例。跑第一個十公里,腦子里都是工作上的事情;而第二個十公里,就開始想其他生活上遇到的問題;跑到第三個十公里,身體已經非常疲憊了,跑的時候就會拋棄所有的念頭,開始注意路邊的花花草草。因此也是一個放松的過程?!?/p>
雖然會為自己制定嚴格的鍛煉計劃,但魏江雷從不給自己的馬拉松成績定目標。“名次和成績不是我所看重的。我目前的成績維持在4小時20分左右。不管成績好一點還是壞一點,只要跑起來,我都會感到非??鞓?。”
“馬拉松是一種態(tài)度。不光是對生活的態(tài)度,更多的是你為人處世的態(tài)度、你對工作事業(yè)的態(tài)度。”魏江雷把馬拉松比作一個品牌的構建過程:只要你堅持,不放松,在一個方向上持續(xù)不斷地做出努力,這個努力的結果就一定能被別人看到?!榜R拉松特別鍛煉一個人的意志品質,也可以成就很多人的生活態(tài)度。”
“只要身體允許,我會一直跑下去?!蔽航渍f。
魏江雷談馬拉松
馬拉松運動有哪些注意事項?
跑步是一項有益健康的活動,值得越來越多的朋友參與進來。但是,要想成功抵達終點,享受完成目標的愉悅,真正感受馬拉松的魅力,就必須科學地調配步速、呼吸、體力等。一個人的身體素質是否適合參與馬拉松比賽,哪怕只是10公里或者20公里的分賽段,其實都能反映在平時的訓練過程中。所以,科學的訓練是參與馬拉松比賽的前提。訓練量不夠的時候非常不建議直接去挑戰(zhàn)半程甚至全程馬拉松。在平時訓練中,需要堅持的精神,但也需要量力而行。比賽前還要注意休息和飲食。比賽過程中要合理分配體能,注意呼吸節(jié)奏的調整,適當補充能量和水分,以及用意志品質去克服“撞墻”,還有比賽后的排酸、恢復性慢跑等內容。
跑馬拉松時需要哪些必備品?
首先是要找到一雙合適的鞋子,目前國內外運動品牌都有自己的跑鞋系列產品;如果要從事半程或者全程馬拉松,可以請一些更專業(yè)的朋友幫忙挑選更適合自己足部特點的跑鞋,比如根據自己的足弓高低,跑步的時候腳習慣內翻還是外翻,就能找到與之相對應的非常專業(yè)的跑步鞋。此外,也可以根據天氣特點而配備運動速干T恤,壓縮衣,壓縮褲,運動外套等等。
如果跑步距離在在30公里以上,就需要補充水、電解質、微量元素以及能量膠(powergel),運動飲料可以采用佳得樂。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有許多手機APP軟件都能直接應用在跑步訓練當中,以更輕松的方式激勵跑者努力積攢跑步里程,讓跑步變得更加專業(yè)、科學、有趣。聯想自主開發(fā)的跑步軟件“樂瘋跑”APP就能實時記錄運動速度、路線和時間,計算消耗的熱量,查詢天氣狀況,推薦跑者路線,在社交網站上和附近跑友實時分享,還能在騰訊微博、微信、人人等更多社交平臺同步分享。
《跑步者世界》
《跑步者世界》是世界最大最知名的跑步雜志是世界跑步領域的權威雜志。
本期封面故事《你的運動方式沒問題嗎?》現存有越來越多的跑步者比以往任伺時候都更加重視跑步技巧的重要性
而其中也引申出一個問題你的運動方式是否需要改變?在RyanHall創(chuàng)卜第一位美國人不到60分鐘就跑完半程馬拉松的紀錄后,沒過多久體育記者就開始把焦點轉移到他的步伐?!禡arathon&Beyond》雜志更把HaIl的跑步過稃描述為既輕松又簡單,他的雙腿非常纖細修長,跑起步來是那么地有節(jié)奏。沒錨事實上跑步就該如此一當你覺得運動總會讓自己更提不起勁時,不妨想想是否該做些什么改變了!
希望自己的注意力能越來越集中且越來越健康嗎?參加五公里的慢跑活動吧!《立刻報名》中的計劃有助你達到超乎想像的目標。
《跑步時代》
對于跑友來說,《跑步時代》或許是《跑步者世界》之外令本讓你喜歡的跑步雜志。它提供給你有關飲食營養(yǎng)、健康、如何避免運動傷害的信息,正確的訓練計劃與方法,以及全世界各地馬拉松賽的訊息。
本期封面故事《四種意想不到的治療肌肉酸痛的方法》。當你進行了一周長距離跑步之后,你認為休息一天就可以緩解肌肉的酸痛。不幸的是,在接下來的一周,多數是兩天后,你就不得不重新調整你的跑步計劃,因為你感覺到疲憊是如此揮之不去。專業(yè)跑者知道,對于長期的長距離跑步訓練來說,有效的緩解肌肉酸痛的方法非常重要,因為它可以讓你跑得時間更長,并且保持跑步的速度。TERA MOODY,2009年世界錦標賽馬拉松選手。MAGDALENA LEWYBOULET,2008年奧運會的馬拉松選手。BRENTVAUGHN,2011年全國越野冠軍。就讓他們來告訴你,意想不到的治療肌肉酸痛的方法是什么?!对揭芭苷摺肥潜局铝τ谠揭芭芊懂爟鹊膶I(yè)跑步雜志。它鼓勵不同年齡不同能力的跑步者到戶外體驗越野跑的樂趣,實現一種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它以提供專業(yè)的建議為使命,以幫助越野跑者保持身心健康,提高運動能力為目標,使他們的越野跑充滿生機。其編輯密切關注、跟蹤有關越野跑的每
個最新動態(tài),從而做出深入的報道,讓無論是越野跑的初學者還是老手,都能從雜志中獲得收益。同時,在雜志網站省略中.一年四季都在不斷更新著各項越野跑賽事。
理由一:跑完馬拉松,你就可以在你的車上、家里、衣服上貼上42.195的標志,而且是合法的哦!然后默默接受路人崇敬的眼神!
理由二:可以有一個正經理由買全新的裝備了。跑馬拉松是要訓練的,為了跑下40多公里的長度,裝備一定要買合適了。得買舒適的跑鞋、運動褲神馬的。都要跑馬拉松了,一定要對自己好一點嘛!
理由三:跑馬拉松的人身材一定不會差。原因很簡單啊,需要定期鍛煉和長跑,不僅會提高耐力、速度,而且身材也會變得棒棒噠!
理由四:比賽當天會超激動的!街邊加油助威的親友、群眾,如果去國外跑還可能會有加油鼓勁的樂隊,再配合沖線后拿到獎牌的澎湃心情,簡直就是一場熱鬧的大趴體!
理由五:能走出自己的舒適區(qū)是非常棒的體驗!如果問馬拉松跑者他們最害怕的是什么,他們可能會說:“最怕無法完賽?!钡且坏┩曩?,那種成就感和輕松的感覺是其他任何事情給不了的!怪不得很多選手跑完會內牛滿面。
理由六:當你正在路上痛苦地堅持著,這個時候陪你一起堅持、給你加油打氣的人,可能以后會變成你的朋友哦!想一想,雖然你落后了,跑到夕陽西下,這時候還有一路同行的跑者,不用語言,只默默跑著就是一種默契和鼓勵。如果一起跑過好幾場馬拉松,那種濃厚的情誼,自然是不消說的!
理由七:最重要的來了,跟愛跑步的朋友一起交流的時候,你可以牛逼地說:“對啊我跑過馬拉松啊!”那種驕傲和自豪,嘖嘖嘖!
理由八:跑完馬拉松以后可以盡情吃一些平時不敢吃的高熱量食物,一場全馬很耗能量的!跑步之前就計劃好跑完以后的美食清單,跑起來都有動力了呢。
理由九:跑完步以后可以好好休息一下,好不容易跑完馬拉松,好好歇歇,可以一周都不跑步了!戴著自己的獎牌,躺在自家的沙發(fā)上、床上、地毯上。
與此同時,跑步這條路上也聚起了越來越多的人流,親朋好友、女神男神、土豪鄉(xiāng)紳乃至明星,四海之內皆成跑友。無論想跑哪里,跑在哪里,你都注定不再孤單了。
原來大家都開跑了
2008年第一次跑北馬時,身邊大多數人會覺得你很了不起,也很怪異,居然有人敢去跑馬拉松,那一定是個瘋子?!榜R拉松是普通人能跑的嗎?”“這得跑多少小時???”這樣常識性的問題今天已經不會有人提出來了。如今,周圍跑步的人實在是太多了,瘋子們成了規(guī)模,也就沒啥好新鮮的了。
如果你周末在奧森跑上兩圈,一定會聽到四周游人的贊嘆;小孩子們會情不自禁地蹣跚著跟著你跑上幾步,而成年人則會說:“真不錯,下次我也跑幾步?!焙芷婀峙懿綖楹螘腥绱舜蟮镊攘透腥玖?,對于大多數人,它似乎是一種本能的吸引。大部分跑友是通過跑步以后漸漸結識的,朋友間互相影響,走上馬拉松賽道的,也比比皆是。
除了這種陌生人、朋友圈之間的傳染,跑步對身邊人的影響則更直接:男女朋友、夫妻、兄弟、姐妹,乃至父子、父女、母女等等……如今,一帶一甚至一帶多的模式在跑步圈里非常普遍,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兩三年前,許多馬拉松愛好者還都是孤軍奮戰(zhàn)。跑步雖然有巨大的魅力,但是不要以為,所有人都能從頭至尾得到家人的支持乃至效仿。
其實,不跑步的不會輕易理解你為什么要花那么多時間去跑步,既要計算跑量、上傳數據、寫跑步日記,還要參加約跑和訓練營……自掏腰包天南海北地去比賽,也沒見你贏過一分錢獎金。不是說跑步便宜嗎?這怎么還開始敗家了?更不用說,那些玩超長距離越野跑的瘋子們,每個月花在訓練上的時間,怕是比工作還努力,平時家務做得就少,這下簡直就是不著家了。
曾經有一位跑者跟我說,他的寶寶剛出世,他四十出頭,可是身體比年輕人還健康,寶寶的出世讓他更多了一份自豪感和責任心,他相信跑步會給自己帶來更多自信,一定能勝任好爸爸的角色。但是一個久未聯系的親戚突然在QQ上給他留言:“我們都覺得你不該再跑馬拉松了,你四十多了,身體跟年輕人不一樣,應該多保養(yǎng)了。你有孩子了,你的身體不止屬于你自己了,你得為你老婆孩子負責啊。”“當時我的第一感覺,就是無語……”
科普的工作任重道遠,如果處理不得當,跑步導致家庭矛盾也絕不是夸張。從一開始的不理解,好心勸說,到逐漸支持,再到嘗試跑步,最終一起跑向賽道,對于血脈相通的一家人而言,這真是個美妙又艱苦的過程。無論如何,我們依然可以看見許多如石硯秀與她的父親那樣激勵人心的例子。
跑馬一族永遠不缺乏新鮮血液,值得欣慰的是年輕人、女性、白領所占的比例越來越大。除了親朋好友外,你會發(fā)現跑者的名單里涵蓋了社會各界的名流:你微博上關注的名人、房地產大享、電臺主播、電視臺主持人、某企業(yè)高管、商業(yè)精英……怎么也都隔三差五地傳個跑步軌跡上來,讓你頗感迷茫,“原來他/她也跑步?”轉眼間,似乎每個人都在討論與跑步相關的事:穿什么鞋、戴什么表、配速多少、跑量幾何、PM2.5是否爆表……
參賽難度有如春運搶票
這不是危言聳聽,在幾年前北馬的報名還沒這么緊張,其他城市的則更加輕松。想當初,比賽報名會拖上一兩個月,你可以有充足的時間來考慮:這個城市是否想去、最近的訓練狀態(tài)如何?比賽時工作會不會很忙?你可以先觀望一下,也許會轉去別的吸引你的比賽,或者在報名截止前的幾天,再去報名點交費。即使沒報上,也沒關系,去跑吧、多威之類的跑步俱樂部轉轉,多半會有剩余的名額。
而現在,這樣悠閑的報名節(jié)奏,你根本沒法體驗到了。今年從北京、上海、廣州,幾個馬拉松的網報基本上不亞于春運搶火車票的節(jié)奏了。甚至港百、杭州威斯跑山這樣原先“小眾”的比賽,都是瞬間報滿。
想比賽,你必須關注各賽事的官網、微博、各大跑友會的賽事消息,當然,你也可以關注一兩個跑圈內部的熱心跑友。此時,你需要:一、向單位領導請半天假,理由自己想。二、檢查家中寬帶是否暢通,該交費交費,帶寬不夠的增加帶寬。三、頭天晚上保證睡眠充足,保持體力充沛。四、吃飽早餐,喝一杯咖啡提神,按時坐在電腦前。五、報名開始,按步驟填寫報名表,提交,刷!六、不要氣餒,再刷……以上皆為跑友笑談,不過也不乏真實體驗,從側面反映出報名的火爆狀況和殘酷性。
報名參賽這事,網絡再一次顯示出它的強大力量,對于現在還不會上網的骨灰級跑友們,真是不小的挑戰(zhàn)。從賽事組織者的角度,火爆的場面固然可喜,不過也應從人性化、方便跑友的角度多加思考,避免“一票難求”打擊了跑者的積極性。
馬拉松比賽:穩(wěn)定增長
2013年,中國田徑協會計劃內的馬拉松比賽就超過30個。傳統的比賽,除北京、上海、大連、廈門四大賽事之外,廣州、天津、重慶等去年起新生的賽事也逐漸確立了自己的位置。一些偏遠的小型馬拉松比賽,如鄂爾多斯國際馬拉松、丹東國際馬拉松,也堅守著自己的陣地。當然,2012年曾舉辦過的個別馬拉松,如鲅魚圈馬拉松、大連濱海路木棧道馬拉松今年沒有再現,但是同時吉林和龍國際馬拉松、營口國際馬拉松賽又粉墨登場。今年的比賽總數仍然略有增長。
從多項賽事網上報名的火爆程度就可以看出馬拉松市場的繁榮。跑友們似乎不知疲倦,永遠興致勃勃地期待著下一場比賽。在跑步圈中有個百馬俱樂部,成員們的愿望就是,一生跑足100個馬拉松??墒乾F在比較瘋狂的跑友,一年就能跑十幾、二十幾個馬拉松,百馬之約,其實易如反掌。甚至有人還提出要跑千馬!簡單算一下,如果每周一馬,一年約跑50個馬拉松,完成千馬,需要20年!保持20年身體強健、體力超人,這是怎樣的雄心壯志!也只有馬拉松愛好者,會有如此瘋狂的想法。當然,以量取勝只是馬拉松人群中一小部分人的追求,賽事報名緊俏所折射的,其實是加入馬拉松大軍的新增人群數量眾多,以及網上消費的普及、便利對體育比賽的影響。
比賽數量增長、比賽地域分布廣,無疑是跑者之幸。對于廣大馬拉松愛好者來說,如果能在自己所在的省、市主場作戰(zhàn),既節(jié)省了交通、住宿等旅行花銷,又避免了長途奔襲的舟車勞頓,當然不可錯過。同時,對于那些喜歡四處嘗鮮、借跑馬之名行旅游之實的跑手來說,無疑又增加了許多選擇。不夸張地說,包含越野比賽在內,即使一周一賽,也不可能跑完國內的所有比賽。比賽多,無論是從何種角度:旅游、備戰(zhàn)、創(chuàng)造PB、攢積分,你都可以有更多的選擇來制定你的年度參賽日程表。
當然,目前國內的馬拉松比賽在組織、線路規(guī)劃、服務水平等方面,與國外成熟的知名馬拉松,如東京馬拉松、新加坡馬拉松、柏林馬拉松、舊金山馬拉松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報名混亂、領物麻煩、廁所設置不夠、運動飲料不足、交通管制提前解除、終點打印證書或領參賽包排隊等狀況頻頻被跑友詬病。馬拉松是跑者的比賽,也是組織者的比賽,只有從跑者的角度出發(fā),提供最貼心的服務,才能獲得跑友們的認可。另一方面,比賽組織水平低也體現了我們馬拉松理念和歷史傳統上的差距。
越野跑比賽:遍地開花
與馬拉松比賽相比,越野跑比賽近幾年的增長勢頭則更猛。越野賽的興起其實是馬拉松選手日漸成熟的某種必然趨勢。對于本身喜愛挑戰(zhàn)的跑步人群來說,更刺激、更虐的越野比賽,無疑是他們釋放多余能量的不二之選。之前在馬拉松賽道上并肩奔跑的他們,如今搖身一變,肩背水袋包、足登越野跑鞋、懷揣能量膠、手持登山杖,重新相聚在山野之中。以前見面打招呼,都是“XX馬你去嗎?”現在則改成“XX百公里你跑不跑?”
越野跑比賽與馬拉松最大的不同,可能就是訓練。馬拉松的訓練手段再多,無非就是各種跑:配速跑、節(jié)奏跑、間歇跑、長距離慢跑(LSD)……而準備越野比賽,你需要練習山地,由于爬升多、路陡、路況不佳等因素,所謂的“跑”山,很多時候都是在走。山地跑,體能僅僅是一方面,你還需要大量練習在各種路況奔跑的技巧:上坡、下坡、爬臺階、土路、碎石路等等。越野比賽耗時長,百公里或百英里以上的比賽,需要十數小時甚至24小時以上。所以在訓練方面,一是要延長訓練的時長和距離,一方面要針對性地進行夜跑訓練,并在補給方面進行模擬適應性訓練。最后,在裝備上你還要下一番功夫,依靠更輕量化的水袋包、手杖、頭燈等裝備,達到比賽中補給充足、適當保暖、確保安全等功效,又不影響你全速奔跑,這除了細心選擇、參考老手建議,還真得小規(guī)模地敗一回家。
2013年國內中小型的越野比賽,有寧海50公里越野賽,威斯杭州西湖跑山賽、五岳寨國際越野跑、萬達長白山國際越野跑挑戰(zhàn)賽、黃崖關長城越野跑比賽等;大型越野比賽,有大連百公里、北京門頭溝TNF百公里、沂山百公里、大理蒼山洱海百公里比賽、香格里拉超級跑、黔東南雷公山超百公里比賽等。相比幾年前的稀缺,如今的越野比賽已足夠算得上供應充足。只是參與的人數都不算很多,一般也就在幾十到幾百人的規(guī)模,比起馬拉松比賽動輒數千上萬的參與者,還是很可憐的,畢竟中毒很深的家伙是有限的。
境外越野比賽:瘋子的選擇
不過,在任何領域里,都有極端的例子。一些胃口較大的耐力跑者,已經不滿足國內相對稀缺的越野比賽資源,轉投香港、東南亞、日本、歐洲,甚至美國等世界各地的越野比賽,如香港100、香港大嶼山100、馬來西亞沙巴100、UTMF(環(huán)富士山)100英里、UTMB(環(huán)勃朗峰)100英里、意大利330巨人之旅、惡水100英里……
今年有三百多名內地選手參加了1月份的香港100公里超級超野跑挑戰(zhàn)賽;參加UTMF環(huán)富士山超級越野跑賽的中國選手有11人,其中九人完賽;國內越野跑的佼佼者運艷橋、邢如伶、珊瑚、高清等選手參加了全世界最吸引人、難度最大、級別最高的UTMB環(huán)勃朗峰極限耐力賽;而著名的意大利330巨人之旅,則有荒城、陳漱文、奧巴巴、金飛豹等好手挑戰(zhàn),遺憾的是耐力賽好手楊源在此次比賽中發(fā)生意外,不幸遇難,為2013年中國選手參加境外越野比賽添加了沉重的一筆;極地跑者(吳少剛)今年挑戰(zhàn)了大名鼎鼎的惡水超級馬拉松,另有五名志愿者陪跑。惡水的特點是氣溫特別高,而極地又是常年穿五趾鞋參賽,跑上一段薄薄的鞋底就會發(fā)燙,所以今年他特意準備了很多冰塊,幾雙五趾鞋輪流放在冰水里降溫,以保證他的腳不會被發(fā)燙的鞋底磨出水皰。
此外,如果你關注越野賽和中國人的表現,就很難不發(fā)現一個名字—陳盆濱,他就像一臺不知疲倦的機器,總是出現在世界各地的超級越野比賽中,發(fā)揮穩(wěn)定,屢有斬獲。另一位高人是長居歐洲的胖胖熊(網名),他的參賽訊息一般只能從其博客中略窺一二,其頻率之高、比賽難度之大,令人咋舌。年初,他曾參加過英國一個距離460公里、上升11950米的冬季越野比賽,在博客中他如此描述:“暴風雪終于到來了,11級的狂風,卷著密集的雪花,像子彈一樣襲來。耳邊是震耳欲聾的呼嘯,像群狼在怒吼,說話要在耳邊狂吼才能聽見。密集的雪花完全遮擋了視線,頭燈毫無用處,視野不超過五米。雪已經沒到了大腿,看不到任何路的蹤影,只能靠GPS定位。這時候,我們正走在通往Windy Gyle的山脊上。這一段三公里長的山脊,又名King's Seat,一側坡度稍緩,而另一側,則是深達300米的懸崖。我們五個人緊靠在一起,小心地沿著GPS指示的路線行進。面前,除了面粉一樣飛舞的雪花之外什么也看不見,惟一可以確定的是,左手幾米開外,是黑洞一樣的懸崖……”極限的越野比賽,不是你有一副好身板就可以輕易挑戰(zhàn)的,如此艱苦的比賽,即使是越野好手們也會望而卻步。
境外比賽的特點是:景色美、難度大、服務好、理念成熟,不過有個致命的缺憾—費用高,這也是讓大多數愛好者望而卻步的主要原因。
越野比賽由于往往地處山區(qū),對于路線勘定、補給、服務的難度都比較大,對于賽事組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它又是相對小眾的項目,各方的支持和投入難以像對待馬拉松比賽那么給力。
民間賽事:錦上添花
令人欣喜的是,我們看到近兩年民間賽事明顯增多。有些組織者往往本身就是越野愛好者,最典型的例子,是香港的吳秀華(香港100公里的發(fā)起人)和大連的于雷(大連100公里和大理100公里的創(chuàng)始人、主辦者)。對于熱愛耐力項目的人來說,設計出自己心目中的完美賽道,讓其他愛好者來跑、來虐,絕對是另一種享受。相對于其它官方賽事而言,民間賽事在資金、人力、物力、贊助等方面肯定有較大局限;可另一方面,他們往往更懂參賽者的感受,在賽道設計、賽事服務等領域做得更貼心、更細致,在參賽者中間形成了很好的口碑。
作為濟南奧運火炬?zhèn)鬟f的第44棒火炬手,韓兆忠的步伐英姿颯爽,很難讓人相信他已經65歲了。作為泉城長跑隊的隊長,韓兆忠在今年的4月份發(fā)起了“迎奧運,跑向北京”的活動,600公里的路程,他們用腳步一一丈量。31名隊員在韓兆忠的帶領下,用長跑宣傳奧運的方式,途經山東、河北、天津,歷時10天最終到達北京奧組委總部,以此表達泉城兒女對北京奧運會的衷心祝福。
年齡,并不能衡量生命的質量;而生命,從來都是因為激情而年輕。這位65歲的老人,以一顆赤子之心,點燃了全民健身的熱潮。
七年磨一劍
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奧成功,這是一個令全體中國人難忘的日子。韓兆忠就有了“迎接奧運,跑向北京”的想法,并于2002年元旦成立了泉城長跑隊。在此之前,他在濟南青松長跑隊擔任了16年的副隊長。“迎接奧運,跑向北京”,這在當時對他們來說無疑是個很大膽的設想,當時泉城長跑隊的實力并沒有達到跑馬拉松的水平,為此他們在之后的7年時間里,每天堅持跑步鍛煉,同時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在濟南宣傳著北京奧運。
在資金方面,他們完全是自費籌資,曾經制定了一個計劃“每天節(jié)約一毛錢,迎奧運,跑向北京”,此外就是每年的會費,活動的資金就這樣一點點積累著。
從周一到周五,隊員們各自分散就近訓練,周六隊員集中訓練,根據最近期的項目制定訓練計劃。他們的訓練一般從早上四五點就開始了,有時是沿經十路、經一路延長線、東外環(huán)、市立五院的25.8公里,有時是沿燕山立交橋、邢村立交橋的30多公里的路程。
7年來,他積極組織隊員開展一系列迎奧運宣傳活動,并在市轄六區(qū)三縣一市舉行迎奧運萬人簽名活動。2007年以來,他們還進行了“跑向北京”隊員選拔,最終確定長跑隊員31名,其中女隊員11名,平均年齡56歲。此次長跑路線沿104國道,經齊河、平原、德州、東光、滄州、青縣、靜海、天津等地,于4月22日抵達北京。在向北京奧組委呈交泉城市民萬人簽名橫幅后返回濟南,全程600多公里。他們把“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的奧運理念落到了實處,一路北上,把泉城老年人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和奧運精神傳遞到每一站。
淚水中的欣慰
現在的泉城長跑隊跑了很多場次的馬拉松,獲得了很多的獎項,這些都是通過這些老年人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不懈訓練換來的。
韓兆忠說,從2001年7月13日到2008年4月12日,從樹立正確、明確的“迎奧運,跑向北京”的目標,馬拉松隊員的訓練、資金的籌措以及獲取社會支持,到正式啟動,他清楚地算過,一共是6年零9個月,2464天。
泉城長跑隊成立之初,有人說隊里能跑馬拉松的只有一個人,當時韓兆忠很不服氣,鼓動了5個人進行訓練,當第一次的6小時里程跑下來的時候,韓兆忠哭了,他說,“為什么哭了呢?一個原因是這次的成功說明我們能跑,了泉城長跑隊不能跑的言論,還有就是可以給其他人做例子,我60多歲的人都能跑,其他人也能跑?!钡搅?006年,長跑隊的規(guī)模和實力開始壯大起來。為了鼓勵大家的積極性,他們通過頒發(fā)獎杯、獎狀等各種方式給予激勵。
因為隊員的年齡都比較大,各方面的意外事情都有可能發(fā)生,每次長跑,韓兆忠都為隊員擔著心,提醒隊員要對自己的身體和生命負責,每次長跑訓練他們都準備好各種醫(yī)療自救藥品。每當最后一個隊員到達終點,韓兆忠的心才算放下來,年年如此。
慢慢地,大家的自我保護意識都得到提高,各項訓練都得以順利進行。
在跑向北京的馬拉松中,他們采取騎行、跑步結合的方式,平均每人每天跑步20公里,騎行40公里。由于資金緊張,老年隊員們住在簡陋的旅館里,有時5個人擠在一個不到30平米的房間,對于已經跑了一天的這些五六十歲的老人來說,實在是太辛苦了。可是韓兆忠說,辛苦我們不怕,跑馬拉松的人都要能吃苦,只要能跑到北京去,我們就很高興,就有動力。
理念提升了實力
韓兆忠說,我們泉城長跑隊有三個理念宗旨:一個是以跑為主、兼練別樣;第二是經濟跑和健身跑因人制宜,量力而行;第三個是老中青結合,科學訓練,可持續(xù)發(fā)展。總的目標就是讓濟南的業(yè)余長跑與山東體育大省、體育強省的特點相匹配,跑出山東老年人的氣勢。
現在韓兆忠的泉城長跑隊正在積極備戰(zhàn)9月份的泰山國際登山節(jié)和10月19日的北京國際馬拉松?!?0月19號的北京國際馬拉松,非常能體現我們濟南泉城長跑隊的實力。”此次的北京國際馬拉松他們一共報了58個馬拉松全程,其中女子20人,年齡最大68歲,男子38人,年齡最大的74歲。馬拉松里程從天安門到“鳥巢”,全程是42.195公里?!拔覀冮L跑隊以40-60歲年齡段為主力,60歲以上的還有17人。對于我們泉城長跑隊來說,我們的老年馬拉松實力在全國來說也是很強的。”
而在11月底,在上海還將舉辦國際馬拉松賽,韓兆忠將繼續(xù)帶隊參加。3個月內參加3場馬拉松賽事,我懷疑對于這些老年人來說會不會比較吃力。面對疑問,韓兆忠自豪地說,“這個我們不怕。我們曾經有兩次在8天之內參加過兩個馬拉松,有的隊員甚至第二次的成績比第一次還要好!”
好心態(tài)和好毅力
追溯到韓兆忠長跑的起點,成就他這位老年長跑健將的個人經歷中,最讓人感慨的就是平常人最缺乏的――毅力。
韓兆忠39歲才開始喜歡長跑。1982年的時候,他在交通學校做班主任,當時濟南市舉辦元旦越野比賽,班上有長跑比較好的同學,他便以這兩個學生為核心,挑選隊員成立長跑小組,他也跟著學生一起鍛煉,有時騎自行車有時跟著跑,算是陪練。后來學生畢業(yè)了,他也再沒有把長跑放下。
別看現在韓兆忠身體硬朗,走起路來大步流星,在以前他的身體可特別不好。三大頑疾一直困擾著他:感冒、過敏性鼻炎、胃痛。但是開始長跑之后,這些老毛病逐漸好轉起來,這讓韓兆忠嘗到了甜頭,覺得長跑是個好事情,沒壞處,還鍛煉了身體,這個事得堅持下去。對長跑也從簡單興趣變成了幾十年如一日的熱愛。
他總結了健身的四個方面:健身意識、行動、毅力、健身效果。核心在毅力,因為毅力決定了健身效果。韓兆忠自豪地說,“近18年來我的醫(yī)藥費幾乎為零,2006年被摩托車撞傷,一共花了209塊錢,不到兩個星期我就開始跑步?!睂τ诮∩?,韓兆忠十分認真地說著他的心得:“早覺悟,早受益,70歲不算晚,關鍵是要行動起來,讓健身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韓兆忠有著讓人羨慕的好心態(tài),好似一個可愛的老頑童。他說,好的身體狀態(tài)和心理狀態(tài)是快樂人生的重要因素。還笑言自己現在是屬駱駝的,能吃能喝耐渴耐餓。韓兆忠?guī)资隉嶂杂陂L跑,獲得了無數的獎項,在周圍的圈子里也算是一個名人。但是對長跑的癡狂,多少會讓他忽略了家庭,曾經老伴跟他發(fā)牢騷的時候說,“你知道別人都怎么說你嗎?人家都叫你瘋子!”韓兆忠只是呵呵一笑,說就說唄,跑步又不是什么壞事。雖然老伴有時嘮叨幾句,但是從來沒有阻止過他出來跑馬拉松,“不制止就是支持了”,尤其韓兆忠擔任奧運火炬手之后,家人更是以他為自豪。
長跑讓韓兆忠有了一個好身體,好精氣神,也結識了一群同道好友,與伙伴并肩而行讓韓兆忠的老年生活更加有意義。這或許就是馬拉松的魅力。
Han Zhaozhong, 65 years old, a thin and tall old man who looks extremely delicate, is a master sportsman of long distance running. He broke the record and won the gold medal of the 1500-meter race in the provincial sports meeting in 1992; won the gold medal of the 800-meter race in the national elderly sports meeting; and participated in the whole marathon for 13 times from 2004 to the end of 2007. In 2006, he won the title of ational Star for Athletic Race?
作為三大德系豪車中在個人汽車消費市場做得最好的品牌,寶馬在體育營銷上也是動作頻頻。2014年,寶馬不僅再次組織了高爾夫運動頂尖高手角逐的大師賽,還包攬了大大小小的各類高爾夫賽事;不僅如此,在馬拉松賽事上,從蘭州國際馬拉松賽到上海國際馬拉松賽,都有寶馬的身影。寶馬在體育營銷上不遺余力的投入,為它贏得了2014創(chuàng)新營銷峰會“2014年度最佳創(chuàng)新營銷案例獎”金獎的桂冠。
如果回顧一下寶馬在體育營銷上的歷史,會發(fā)現寶馬與體育營銷的歷史淵源,并形成了自己獨到的策略:一是選擇體育精神與寶馬品牌理念相契合的體育項目,二是長期、系統地對所選項目進行戰(zhàn)略規(guī)劃,從品牌和產品的角度,進行技巧性的策略支持,建立一個完整的體系。
寶馬不僅利用奧運會等大型賽事將體育營銷做到了極致,還在高爾夫、馬拉松、帆船、花滑和擊劍等體育項目上有長期的投入,這些體育項目所傳遞出的體育精神,從不同維度契合了寶馬品牌所蘊含的精神,例如不斷超越、優(yōu)雅紳士、個性尊貴等,讓人們在從事一項運動時,就會不自覺地聯想到寶馬。
寶馬在與這些運動項目全方位、長期的合作中,將其品牌內涵與運動精神融為一體,在潛移默化中建立起寶馬品牌對體育運動愛好者的影響力。寶馬在體育營銷上的堅持與專注,無論是對寶馬的銷售還是品牌塑造,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寶馬VS運動:靈魂深處的相通
在選擇運動項目上,寶馬的標準是首先選擇與寶馬品牌理念相契合的體育項目,其次是這個項目在中國的參與程度和影響力,受眾群在哪里,如何做到落地等問題。
從寶馬目前合作的體育項目來看,它們傳遞出來的精神,無一不是寶馬品牌內涵的再體現。無論是高爾夫、花樣滑冰、帆船、擊劍,這些運動項目都與寶馬所倡導的“創(chuàng)新美學、藝術運動”有著深層次的契合,技巧和美學是這些體育項目十分突出的特點,它們與寶馬產品本身對精準、速度和美感的把握一脈相承。
例如,說起高爾夫運動,人們腦海中不假思索閃出的關鍵詞,大多是紳士與尊貴。高爾夫運動是力量、激情與智慧的結合,是一項非常陽光和紳士的運動,球手在高爾夫運動中,既要充滿力量與激情,又需要克制,才能精準掌握好力度和角度,在挑戰(zhàn)自我中體驗豐富的情感,獲得由衷的樂趣,這和寶馬個性尊貴、獨特的美學品牌及精益求精的品質不謀而合。
而寶馬長期支持的另一項體育運動馬拉松,它的魅力在于人類對耐力和意志力的雙重挑戰(zhàn),馬拉松選手在長達42.195公里的賽程中,就是通過一次次的自我超越來跑完全程。這也是寶馬品牌與馬拉松結緣的原因,一直以來,寶馬都在秉承這種不斷自我超越、激情運動的精神。
帆船賽對于航線的設計和風向的把握,需要非常精準的技藝;花樣滑冰更是技巧與藝術的結合,這些與寶馬產品本身對精準和科技的把握,一脈相承。
這些運動項目的參與者與觀眾中,也許只有一小部分是寶馬的消費者,但是隨著高爾夫、馬拉松這些運動項目的普及程度越來越高,寶馬可以借助對這些體育賽事的支持,將它所倡導的生活方式與精神傳遞給更多的參與者和觀眾,讓他們在情感上與寶馬產生關聯。在未來的3-5年,其中的一部分參與者和觀眾,隨著經濟能力的提升,會有更換自己車輛的需求,這時候,也許寶馬會成為他們的首選。
體育營銷就是堅守
與在體育賽事上尋求曝光度不同,寶馬在體育營銷上的態(tài)度是堅守和持續(xù),選擇了一個運動項目,就會深入持續(xù)地把這個項目做成一個完整的體系。寶馬對高爾夫運動的推廣,就很好地詮釋了寶馬在體育營銷上的這個理念。
寶馬致力于推動高爾夫運動的歷史長達二十多年。1982年,BMW杯國際高爾夫球賽在英格蘭組織了首次BMW高爾夫邀請賽,業(yè)余愛好者們受到各BMW經銷商的邀請,進行了6場區(qū)域性錦標賽,之后在離伯明翰不遠的著名球場貝爾弗進行總決賽。1998年,寶馬將BMW杯國際高爾夫球賽引入中國,這是全球最大規(guī)模的業(yè)余高級賽事,極大地推動了高爾夫運動在中國的發(fā)展。到今年,在中國直接參與人數已經達到近5000人。
寶馬對高爾夫運動的贊助并不止于此,由寶馬組織的高爾夫職業(yè)巡回賽包括――BMW PGA錦標賽(英國),BMW國際公開賽(德國),BMW錦標賽(美國),BMW大師賽(中國),寶馬還主辦了世界上最大型的業(yè)余高爾夫比賽――BMW國際高爾夫杯。
始于2012年的BMW大師賽,今年將寶馬對高爾夫運動的推廣上升至一個新高度。今年的BMW大師賽不僅見證了來自5大區(qū)域的72名優(yōu)秀選手的精彩角逐,還推出了中國第一部專門介紹高爾夫禮儀的著述《寶馬高爾夫禮儀寶典》,將文化元素引入到這項紳士運動中,為高爾夫運動增添了文化底蘊。
在高爾夫運動的推廣中,寶馬還將未來的潛在消費者――青少年――納入到整個推廣體系中。2013年,“寶馬青少年發(fā)展計劃”落地,寶馬青少年高爾夫啟蒙訓練營在上海、廣州、成都和北京四個城市拉開帷幕,訓練營依托校園平臺招募學員,并聘請經驗豐富、技巧卓越的專業(yè)教練進行高爾夫啟蒙培訓及相關活動,旨在通過這項“紳士運動”,培養(yǎng)青少年正直、自律、為他人考慮的“高爾夫精神”,優(yōu)秀學員還有機會參加寶馬“海南之旅”高爾夫夏令營,更切實地感受高爾夫運動的獨特魅力。
從業(yè)余賽到大師賽,再到青少年發(fā)展計劃,寶馬對高爾夫項目的推廣,已經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體系,成為高爾夫運動當之無愧的先行者和倡導者及國際高爾夫世界中最重要的成員。當高爾夫球愛好者在感受高爾夫運動的魅力時,也領會到寶馬所倡導的個性、尊貴的精神。
寶馬與馬拉松運動也可謂歷史淵源。早在1972年的慕尼黑奧運會上,寶馬集團首款電動車BMW1602就擔當了馬拉松項目引導車的重任,由此開啟了彼此合作的先河。從2013年,寶馬在中國市場開始陸續(xù)贊助上海廈門國際馬拉松比賽。2014年,新BMW 3系傾力加盟蘭州國際馬拉松賽;全新純電動車BMW i3作為引導車和計時車亮相2014上海國際馬拉松賽,歷史重現,寶馬與馬拉松再續(xù)前緣。來自全國各地的寶馬車主、員工和品牌愛好者組成了“BMW方陣”,在奧運冠軍吳敏霞、葉詩文、陳若琳等的帶領下,在上海國際馬拉松的賽場上展現了寶馬品牌以及BMW i3所代表的積極健康的生活態(tài)度和堅持夢想的精神。
與此同時,寶馬愛心基金在全國近40所鄉(xiāng)村小學里開展了以“全力以赴,為愛奔跑”為主題的年度馬拉松長跑活動,BMW經銷商、愛心車主和童悅之家的孩子們組成“悅跑團”,在上海國際馬拉松賽上,享受奔跑的快樂。
無招勝有招
在寶馬看來,體育營銷戰(zhàn)略是一種品牌營銷,而品牌營銷的至高境界就是“無招勝有招”,核心是在潛移默化中影響消費者對品牌的感情。
寶馬集團大中華區(qū)總裁兼首席執(zhí)行官安格本人就是一名狂熱的馬拉松愛好者,在他看來,體育運動對寶馬的意義,在于可以拉近寶馬與消費者的距離,升華“BMW之悅”的內涵:自我成就、集體榮耀,讓寶馬品牌更富有情感號召力和影響力。
以“寶馬青少年發(fā)展計劃”為例,青少年并不是寶馬的客戶,但通過支持、幫助那些熱愛高爾夫、在高爾夫運動上有天賦的青少年,將加深這些青少年對寶馬的認知和情感。未來,他們有可能會成為寶馬的潛在客戶,一旦他們有消費豪華汽車的能力,寶馬將有可能成為他們的首選。
馬拉松賽也是如此。實際上,在龐大的馬拉松賽群體中,寶馬的客戶只占了很小的一部分,但寶馬選擇將馬拉松賽作為體育營銷的重要項目,其目的也正是通過與馬拉松賽,給馬拉松愛好者帶來跑步的快樂,并讓他們將這種愉悅的情感與寶馬關聯,從而對寶馬品牌留下正面、積極向上的印象。當這個人群中的一部分人經濟能力有了提升,有能力消費豪華汽車時,也會選擇寶馬。
11月24日晚8點,我把即將在次日開賽的,2012年北京馬拉松(以下簡稱北馬)的領物包全部倒在了床上。然后,對著滿床的各種物件,開始慢慢的整理它們。當我拿起一張上面寫著“限時4.5小時”紅底白字的長方型號碼薄,并小心翼翼的別在那件準備在北馬上穿著的比賽服上時,我的心情,竟開始莫名的忐忑起來。那是一種既有不安又明顯帶著喜悅的緊張感。而這種感覺,上一次出現,還是二年前我第一次跑全程馬拉松的前夜。沒錯,從那時開始至今,我第二次出現這種如進考場前的激動感,是在我為2012年第32屆北京馬拉松做官方“兔子”的時候。
什么是“兔子”
而馬拉松比賽“兔子”一詞,最通俗的解釋,就是“領跑員”。其作用是讓其他的參賽運動員在速度上有個參考,可以調節(jié)各自的節(jié)奏和步伐,節(jié)省體力,以便能跑出更好的成績。其作用,基本等同于荒野里讓獵犬追逐的目標;而獵犬,則代表著參加比賽中的運動員們。馬拉松比賽中的“兔子”分兩種:一種是專業(yè)運動員的“兔子”,這種“兔子”一般是賽事組委會花錢請來的。同樣,對他們的要求也很高。他們可以不是專業(yè)運動員,但卻一定要比參賽運動員的成績還要專業(yè),特別是控制速度的能力一定要超強,說好配速多少就是多少。給專業(yè)運動員當領跑員的“兔子”,一般會在賽前就與其帶領的運動員約定了會帶其跑多遠(一般專業(yè)“兔子”會帶專業(yè)運動員跑至25公里至30公里),因為給專業(yè)運動員當“兔子”的“兔子”,其能力基本都是在30公里之內能跑出一流運動員成績的人(過了30公里后,一般都會掉速),他們跑完30公里基本都就退場。不過,偶爾也會有專業(yè)運動員的“兔子”在比賽中超水平發(fā)揮,最后直奔終點拿到冠軍的。
而馬拉松比賽中的另外一種“兔子”,則是為業(yè)余選手準備的。這些“兔子”們基本都是由業(yè)余跑者組成,他們志愿在比賽中充當某個時間段的領跑員,一般是由該賽事的組委會統一選人。不過,不管什么級別的馬拉松比賽,除了官方指定的兔子外,同時也經常會有很多經驗豐富的熱心跑友,主動在馬拉松比賽中扮演非官方性質的“兔子”領跑員。隨著馬拉松熱在國內呈井噴式大爆發(fā),馬拉松比賽中的“兔子”已被各賽事組委廣泛使用。同時,這些后背貼著某個限時時間段號碼薄的可愛“兔子”選手們也得到了參賽者的熱烈推崇,逐漸成為了賽場上不可缺少的別樣風景。不過,不管這些業(yè)余的“兔子”們是帥哥還是靚女;是限時3.5小時兔子還是限時6小時兔子;是官方指定的還是跑友自愿的……在比賽中都必須具備同樣的素質:那就是“靠譜”!裝備要靠譜(配速表)、配速要靠譜(比賽時的預定每公里配速)、成績要靠譜(到達終點的總時間要與你當“兔子”的限速時間吻合)。
2012北馬,作為阿迪跑者,我是官方限時4.5小時的兔子,這個時間段是我自己選擇的。因為在馬拉松比賽中,能做“兔子”的選手,除了豐富的比賽經驗外,其馬拉松的真實水平一定是高于他所領跑的時間段半小時或半小時以上。我馬拉松的最好成績是3小時27分,所以,我便選擇了把握是百分之二百的“限時4.5小時兔子”。
經過賽前與想在此時間段完成比賽的跑友們的交流和探討,我發(fā)現把馬拉松目標設定在430這個時間段的跑友,一般分為兩種情況:一是賽前經過相對認真系統的訓練,但卻是第一次參加馬拉松的人;二是已經跑過了幾次全馬,之前的全馬成績在5小時左右的跑友。把自己全馬的目標預設在這個時間段的人,一般是全馬經驗不充足,在比賽中對速度的控制沒有什么感覺的跑友。所以,這個時間段的他們,需要一個在整個比賽中按430相應速度跑,配速穩(wěn)定的靠譜兔子。而對于我來說,只有盡自己最大的力量做只靠譜的430“兔子”,才不枉“北馬官方兔子”這一稱號。所以,我在賽前,謹慎的準備又準備。
“兔子”的利器
賽前,我特意問別人借了塊比我自己那塊405表更實用的配速表;同時,準備了綠色兔耳朵和綠色氣球。兔耳朵是為了扮可愛,好讓北馬比賽中跟我這只430“兔子”一起跑的人感覺到美好。而綠色氣球,則是北馬贊助商阿迪提供。在馬拉松比賽中,組辦方為了能讓眾多業(yè)余選手在比賽中及時找到與自己的預定目標相對應的兔子,一般都會在官方指定的領跑“兔子”身上綁上不同顏色的氣球,它們分別代表著不同的比賽完成時間段。
每個馬拉松比賽,有“兔子”的時間段和“兔子”所配戴的氣球顏色沒有固定模式。通常,比賽開始前幾日,賽事組辦方都會對外公布其有領跑“兔子”的時間段和相應所配戴的氣球顏色;一般情況下,有領跑“兔子”的時間段為:3:00、3:30、4:00、4:30、5:00、5:30、6:00等幾個成績的時間分段;它們經常會使用黃、綠、粉、藍、紅、橙等顏色的氣球標識。每個時間段的“兔子”,一般會有二~三人分別擔當。
“兔子”的戰(zhàn)術
在北京馬拉松開賽之前,我早早在微博上曬出了2012北京馬拉松全程中,做為430“兔子”計劃配速表,即:前半程按6分10/公里一6分15/公里的配速跑(也就是說在北馬比賽中,每公里的配速,最慢不超過6分15,最快不超過6分10);而從21公里后,則按照6分15/公里左右的配速跑。同時,考慮到很多業(yè)余選手都會在馬拉松比賽的37公里左右出現被稱為“撞墻”的體能下降的疲憊反應,既而會在不知不覺中掉速。所以37公里后,我則準備把配速調整到6分20—6分25左右。
而在賽前四天中,我則按自己在北馬上430的目標配速,試跑過2次30公里。這樣做的唯一目的,就是想讓自己的身體和腳步能牢記430相應速度跑起來時的那種速度感?! 啊⊥米印钡挠哪?/p>
在得知自己有幸成為2012年北馬官方兔子后,我就上網搜索了很多關于怎么樣才能在馬拉松比賽中成為一只優(yōu)秀“兔子”的資料。其中,有一段“阿迪混子”所說的話給我印象深刻,大意就是說:當“兔子”的,除了準確的配速外,還需要你講更多的話,開更多的玩笑……
于是,我上網搜了大量的笑話:國際版本的、地方版本的、特定級別的、級別的等等。每一個版本,我都挑選了幾個段子熟記于心,就等著北馬比賽那天,給那些跟隨我跑的跑友們解悶所用。就這樣,我緊張來緊張去,終于盼來了2012年北馬開賽這一天,也終于盼來了我期望以久的,能作為北馬官方“兔子”站在比賽起點的時刻。
加上這一屆,我一共跑過三屆北京馬拉松。雖然每一次的經歷都很特別,都足己讓我銘記一生。可在2012這一年,為北馬當“兔子”的經歷,卻讓我體驗到了另外一種我所參加過的二十幾場馬拉松和超級馬拉松賽中從未體會過的感覺。那就是在比賽中,享受獨樂不如眾樂的美妙,以及幫助別人達成目標的那種滿足感。
北馬比賽那天,從開始到結束,98%的時間,我都是在按照自己在賽前制定的那個配速計劃在跑。雖然,單從4.5小時這個官方規(guī)定的完成時間來說,對我來說是很容易搞得定??墒亲鳛橐幻俜健?30兔子”,在比賽時的感覺,卻遠遠沒有自己跑比賽時那么輕松。相反,在整個比賽中,我自始自終都有一種無窮的壓力。不過這種壓力,卻一直讓我感覺相當美妙。
說“壓力”,那是因為我在北馬的比賽中,整個人顯得很是緊張。比賽時,我平均每隔2秒就會看一次表,生怕速度控制不好,把跟在我身后的那些業(yè)余跑友們帶崩潰了。起初,我的配速表是戴在右手腕上的,后來嫌看起來麻煩,就索性拿在手里;再后來,又覺得拿在手里也不方便,又舉在眼前;最后,又因為總舉著配速表在跑,胳膊太累,又把表重新戴在手上……在北馬當官方430“兔子”的這42.195公里的路上,我一直都是在如此這般,不停的變換姿勢的看表過程中度過的。
有一個全程都跟我在一起跑的跑友,開玩笑說我一定是北馬當天所有“兔子”里,舞臺表現最緊張的一個。之所以自己會如此緊張,那是因為我以前參加比賽時,不管是馬拉松,還是越野百公里,基本都是以“吊絲”狀出場。不戴手表,更不會按配速跑。比賽時的速度也全憑自我感覺,跟隨著耳機里播放的勁爆舞曲,想快就陜,想慢就慢,想怎么跑就怎么跑。正是因為以前總是這樣吊絲慣了,所以這次北馬,我才會如此緊張,如臨大敵般的做著各種準備,不敢有半點閃失,甚至連MP3我也不敢戴,就怕在北馬中影響了自己作為“兔子”的配速。就連這次北馬賽前一天晚上的睡眠時間,也是我所參加過的二十幾場的比賽里,睡的最早的一次。
如果有一項沒有,絞盡腦汁也不能將就湊合,鯉魚打挺從床上蹦起來安排一天的行程,是我最喜歡的事。于是過去的幾年中,我在課余時間里各處探尋料理店,看搖滾演出和插畫展覽,幸運地結識天南海北的朋友,不知疲倦地去過和以前有那么點不一樣的人生,期待永遠能找到新鮮事可做。
生活之于我,不只是一蔬一飯,更是一種不死的欲望,是疲憊生活中的英雄夢想。
過去的2014年,我最幸福和最糟糕的時刻都是在10月19日那天。作為世界十大馬拉松賽之一的舉辦地,秋天的北京是中國所有馬拉松跑者的夢之城,我早早地報名、定賓館、買好車票,在最關鍵的十月上旬里,我計劃堅持訓練,雖然終究還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地度過。我對此次征程的要求并不高,在關門時間內完賽就行,和速度相比,我更想安安全全地完成這42公里。
萬萬沒想到,抵達北京的當天晚上,興奮的勁頭還沒多久,賽事主辦方就發(fā)來短信,通知明天重度霧霾藍色預警,建議大家量力而行。
“你還跑嗎?”很多人問我。
“來都來了,現在問這個?晚了?!?/p>
3萬參賽人中有多少人退賽呢?不知道,何況并不重要。我住的賓館外就是紀念堂,也就是賽場的起點。凌晨時分,我握著手抓餅望著窗外,今天不會有日出或日落,只有大霧和空氣污染。但當我收拾妥當,走進關卡重重的等候區(qū),看到五顏六色的人群鋪滿廣場,突然覺得,哪怕“黑云壓城城欲摧”也無所謂。
全程馬拉松的參賽男女比例大概是10:1,而且和我年齡相仿的女孩幾乎沒有,一個跑團的大叔領隊和我打了聲招呼:“這么年輕的小姑娘就來跑全馬呀!”我羞澀地笑,絲毫霸氣都沒有,心想萬一沒跑下來可就丟人啦。
鳴槍開始之后,我隨著人群悠悠地跑過天安門、慶豐包子鋪、老城街,不斷告訴自己穩(wěn)定呼吸別激動別著急。路上看到很多戴著口罩甚至防毒面具的家伙,心里念叨著,這算是一次免費的口罩博覽會了。
在路上再次遇到打扮成孫悟空的跑者,妝容和身段堪比六小齡童,所到之處一片叫好聲:“大師兄,師傅被妖怪抓走啦!”還有高興得唱起來的:“猴哥,猴哥,你真了不得……”大師兄沖我們拱拱手,揮舞著金箍棒奔向前方。
還有在東營見過的豹子大叔,仙女姐姐,豬八戒雙胞胎……此刻的馬拉松,就是平日里看起來或許羞澀平常的我和你共同的舞臺。
進入奧林匹克森林公園,才知道真正意義上的噩夢是什么樣:公園里的跑道是沒有盡頭的上坡下坡,而路邊的長椅上躺滿了走都走不動的人。我的膝蓋和腳骨也早就疼得要命,但是每次碰到救護車就想,再跑一陣兒吧,馬上就結束了,就這樣撐下來,連云南白藥噴霧也沒排上號地一直跑了下去。
而且啊,只要我一停下來,總會有路過的大叔,沖我說,不能停,停了就再也跑不動了。或者是,加油加油小姑娘。
我點點頭,是啊,加油。
胃里早餐的手抓餅早就消化光了,我的動力也就是跑到下一個路邊的補給站,吃香蕉、吃蛋白棒和小面包。最救命的是來一小袋榨菜,因為長時間跑下來,身體最缺的是鹽。
最后沖刺的一公里,是記憶中最漫長的一公里。廣告牌外的觀眾喊著加油,疼痛好像突然消失了,我不斷超過前面的人,一個個超過他們,我在人群中看到努力揮手的爸爸,他剛從新疆趕回來,而路過他的時刻,其實只是一瞬間而已。
“爸爸!”我也沖他揮手,我沒能喊出來“我完成了哦,你女兒很棒噠”!
土人羅德曼
“中午做了個試驗,11:40下樓,走去星之健,跑步機5公里(18分30秒左右),洗澡,走回來,食堂吃個飯,回到辦公室,13:00。基本可行,稍顯緊張?!?/p>
“加班間歇去健身房跑步,時速16起步,呼吸和體力都自感不錯,就是腿有點發(fā)飄,估計是沒吃晚飯的原因,后加到時速17.2,16分鐘4.4公里。怕暈倒,趕緊停跑。休息一會,再跑3公里,時速13加到18,約11分40?!?/p>
……
上面兩段微博的主人叫“土人羅德曼”,目前在某大型地產集團的營銷部門任總經理。他說自己其實不善言辭,但一說起跑步總是滔滔不絕,“這是我最得意的地方”。不久前他參加MBA同學聚會,每個人都曬成就,他說自己現在是國家二級運動員了。而他近期的目標是,明年初的香港100公里比賽能跑進14小時。而他所有的同學、朋友中,沒有人能做到。這也是他覺得活得更有意義的地方。
知道自己能跑,是高二的事。1976年出生的羅德曼,一直比較瘦弱,學校里的運動會從來沒他的份。但他喜歡跑步,早操之后,同學們照例會在操場上跑1圈再回教室,他就跑2圈。高二那年,1500米跑他進入了前6名;到了高三,變成了前2名,僅次于體校生,于是他意識到“我還可以”。上大學之后,學校測試1000米跑,羅德曼的成績令老師印象深刻,于是允許他在田徑隊訓練。好強的他,白天跟大家一起練,晚上自己偷偷練?!斑M校第一次參加6000米的訓練,那是我第一次跑長距離,又是跟一些大二大三的師兄跑,我不肯服輸,跑得太猛了,跑完就虛脫了,是被大家扶回去的。”后來,他多次參加省市大學生運動會,1500米、5000米都拿過第二名。
羅德曼認識土人登山俱樂部的朋友,是2002年在揚州參加了他生平第一次馬拉松比賽上。“土人”最初由幾個登山愛好者發(fā)起,他們喜歡登雪山,沒有贊助,經費也少,只能是極度危險的阿爾卑斯式攀登。一些志同道合的男女,最后成為終身伴侶,“土人”的創(chuàng)始人“一山”和“魔戒”,便是一例。如今,“土人”的登山、競技等板塊都非?;钴S,羅德曼的另一個身份便是上?!巴寥恕备偧及娴陌嬷鳎撠熅€下競技活動的召集。
大多數運動項目,對于選手的年齡要求不能超過30歲,因為30歲之后狀態(tài)基本就走下坡路了。只有長距離的跑步、游泳、鐵三等耐力有氧項目,才會在30歲之后漸入佳境。因為人在年紀漸長之后耐力會越來越好,身體機能、肌肉組織也會達到最佳狀態(tài),再加上運動經驗的累積,個人對于訓練、比賽時間的自由支配,并且有一定的經濟能力從事此類運動項目。據統計,美國的馬拉松選手以40—44歲者為最。年輕人也很少有時間和耐心,每周3-5次、每次1-2小時從事此類耐力運動項目。而不少國際著名運動員也會在退役后參加此類長距離耐力項目。國內的馬拉松賽上也不乏六七十歲甚至以上的老年人,有的成績居然好過年輕人。
生長在安徽農村的羅德曼,很早便意識到自己在很多方面沒有優(yōu)勢可言,非常想通過一種方式證明自己,而跑步正是這樣一個機會。
“長跑,沒有捷徑,沒有技巧,必須靠花力氣努力苦練,而我的骨子里是能吃苦的。所以,只要我想做,我能吃苦,我就能做到。后來面臨考試、升學、就業(yè)時,我都這樣對自己說。這是長跑對我最大的幫助。也是我為什么喜歡長跑的原因。人家干1個小時,我可以干2個小時?!惫ぷ髦校彩亲哉J沒有討巧的本事,所以很賣力地做事。進入目前所在的地產集團后,雖有起伏,但基本上一直在升職。
一開始是傻跑,現在羅德曼越來越有經驗了。他通常會提早選定下一年的跑步賽事,然后有針對性的制定和調整訓練計劃。今年年初,他參加了廈門和香港的馬拉松,成績都在3小時10分以內,均達到了二級運動員的標準。而這兩次賽事,都是為了其后的北京100公里賽熱身。至于年底的上海馬拉松,那是羅德曼每年的大考,他想成績更好一點。
忙的時候,即便再不想動,羅德曼也會堅持一個星期跑3-4次。中午的時候,同事們吃飯了,他去跑步;晚上加完班,他也去跑。不跑的話,他覺得自己的狀態(tài)會很差,“就好像有件事始終沒完成一樣”。每到一座城市,不管國內還是國外,羅德曼都要用跑步的方式在這里烙下自己的印記。公園,馬路,山丘,他說這樣可以看到很多別人看不到的風景。
在IBM工作的Drogon,看上去像是80后,人很聰明,說話也挺有意思,實際上卻比羅德曼大3歲。他的生活除了工作就是跑步,一種很單純的狀態(tài)。用羅德曼的話說,“看到他,你就知道什么是純粹的人了”。他也很喜歡這種狀態(tài),但是由于工作的關系,他自己很難達到,所以就喜歡跟他們在一起。Drogon和他太太機器貓,也是“土人”里的一對佳偶。因為志同道合,“土人”的家屬彼此也很熟悉,經常會互相串門,聚會,旅行。
跑步,對裝備沒什么要求,羅德曼最大的愛好就是買鞋,還有能量膠之類的營養(yǎng)補給,后一塊,他說“鐵人”里的Bruce是專家。
“鐵人”的聚會
6月末的一天,上海鐵人俱樂部的創(chuàng)辦者Bruce在他位于烏魯木齊南路的俱樂部里舉辦了2012年戈壁的分享會?!巴寥恕?、“鐵人”濟濟一堂。其實,“土人”之中不乏鐵人三項的愛好者,而Bruce自己也是成績不錯的馬拉松選手。不過,相比之下,玩鐵三則更需要有錢、有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