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色777777女色窝,777亚洲妇女,色吧亚洲日本,亚洲少妇视频

污泥處理目的

時間:2024-01-26 14:40:11

導語:在污泥處理目的的撰寫旅程中,學習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條寶貴的路徑,好期刊匯集了九篇優(yōu)秀范文,愿這些內容能夠啟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靈感,引領您探索更多的創(chuàng)作可能。

第1篇

關鍵詞:污泥處理處置 認識誤區(qū) 控制對策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污水處理率逐年提高,城市污水處理廠的污泥產量也急劇增加。未經恰當處理處置的污泥進入環(huán)境后,直接給水體和大氣帶來二次污染,不但降低了污水處理系統(tǒng)的有效處理能力,而且對生態(tài)環(huán)境和人類活動構成了嚴重威脅。

但是,受城市污水處理建設發(fā)展水平和認識程度的限制,我國對污泥的處理處置始終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面對污泥處理處置實際工程需要的沖擊和國際諸多技術產品片面促銷的局面,管理體系及技術支撐等領域已經呈現(xiàn)出混亂的趨勢。而且,管理體系的欠缺、系統(tǒng)研究的缺乏和技術體系的紊亂等,已經給工程建設和運行管理造成了諸多難以解決的問題。本文將對污泥處理處置存在的普遍性誤區(qū)以及技術路線的錯誤認識等闡述我們的觀點。

一、我國污泥處理處置的背景與問題

據估算,目前我國城市污水處理廠每年排放的污泥量(干重)大約為130萬噸,而且年增長率大于10%,特別是在我國城市化水平較高的幾個城市與地區(qū),污泥出路問題已經十分突出。如果城市污水全部得到處理,則將產生污泥量(干重)為840萬噸,占我國總固體廢棄物的3.2%。

目前,我國污泥處理處置主要方法中,污泥農用約占44.8%、陸地填埋約占31%、其它處置約10.5%、沒有處置約13.7%,這些所謂的"處理"和"處置"基本上都是在特定的條件下估算的,嚴格來說以上數字將會有很大變化。據統(tǒng)計,我國用于污泥處理處置的投資約占污水處理廠總投資的20~50%,可以看出,污泥處理處置處于嚴重滯后狀態(tài)。

污泥處理處置問題已經在大城市中顯現(xiàn)出來。早期的污水處理廠,由于沒有嚴格的污泥排放監(jiān)管,普遍將污水和污泥處理單元剝離開來,為了追求簡單的污水處理率,盡可能地簡化、甚至忽略了污泥處理處置單元;有的還為了節(jié)省運行費用將已建成的污泥處理設施長期閑置,甚至將未做任何處理的濕污泥隨意外運、簡單填埋或堆放,致使許多大城市出現(xiàn)了污泥圍城的現(xiàn)象并已開始向中小城市蔓延,給生態(tài)環(huán)境帶來了極不安全的隱患。目前我國雖然對污泥問題開始關注,但仍然停留在技術層次,2003年開始,我國主要大城市,開始嘗試進行污泥處理處置規(guī)劃,對其技術方案進行了充分論證,如:廣州市近期采取生污泥填埋,遠期將用于農肥;深圳市已完成專項規(guī)劃,擬采取熱干化加焚燒工藝;上海市則根據不同情況,采取處理分散化、處置集約化、技術多元化的方針;天津市計劃建設3座污泥處理場,采用污泥消化發(fā)電工藝,但尚無污泥最終處置的方法;北京市污泥處理處置專項規(guī)劃還未經審批,土地利用將是主要發(fā)展趨勢。

由設計院為主導組織編制的污泥處理處置規(guī)劃,主要內容為技術規(guī)劃和技術方案,其系統(tǒng)性不夠強,基本未涉及管理體制、責任劃分、相關政策、公眾參與等內容。但事實上卻恰恰相反,污泥問題的解決極需管理體制、市場機制、標準體系、技術政策等方面的系統(tǒng)性支撐。

二、污泥處理處置的國際經驗

污水和污泥是解決城市水污染問題同等重要又緊密關聯(lián)的兩個系統(tǒng)。污泥處理處置是污水處理得以最終實施的保障,在經濟發(fā)達國家,污泥處理處置是極其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其投資約占污水處理廠總投資的50~70%。

污泥處理處置方法主要有填埋、焚燒和多種形式的土地利用。由于各國具體情況不同,選擇的方法各有側重。在美國土地利用逐漸占據主角,80年代末以填埋為主約占42%,1998年土地利用急劇上升至59%,預計2005年土地利用的比例將上升至66%;日本由于國土面積較小,以焚燒為主約占63%,土地利用22%,填埋5%,其它約10%;歐盟各成員國的側重不盡相同,目前盧森堡、丹麥和法國主要以污泥農用為主,愛爾蘭、芬蘭和葡萄牙等國污泥農用的比例還會逐步增加,而法國、盧森堡、德國和荷蘭則計劃加大焚燒的比例。即使一個國家的不同地區(qū)也有所側重,如在英國北部大型工業(yè)城市,由于污泥中重金屬含量較高且含有一些有毒成分,因此焚燒比例較大約占50%,而英國的其它城市則以污泥土地利用為主。

以上分析得到兩點啟發(fā):一是各國都把污泥處理處置作為污水處理系統(tǒng)的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給予巨大投入,使污染治理能劃上一個完整的句號,這是成熟的污水處理思路;二是不同國家和地區(qū)因地制宜地采取了適合各自國情的污泥處理處置技術路線,主要考慮因素為產業(yè)結構、土地資源、城市化程度等。

三、污泥處理處置術語

討論污泥問題,應先澄清污泥處理處置的術語。我國目前對污泥處理和污泥處置還沒有準確的解釋,造成概念不清。目前,有兩個主導性觀點:一是以污泥穩(wěn)定化為界限,穩(wěn)定化前為污泥處理,穩(wěn)定化后為污泥處置;另一觀點則認為以污水處理廠廠界為準,廠內為污泥處理,廠外為污泥處置。

處理、處置概念的混亂,導致污泥處理、污泥處置目標不明,進而影響到管理定位、技術路線選取和技術標準的制定。為了便于研討,我們提出明確的定義,作為本文討論的基礎和業(yè)內同行的參考。

污泥處理(sludge handling or sludge treatment):污泥經單元工藝組合處理,達到"減量化、穩(wěn)定化、無害化"目的的全過程。

污泥處置(sludge disposal):處理后的污泥,棄置于自然環(huán)境中(地面、地下、水中)或再利用,能夠達到長期穩(wěn)定并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無不良影響的最終消納方式。

四、污泥處理處置的責任主體

污泥處理處置問題首先源于管理體制上的混亂,而管理體制的混亂首先是責任主體的缺位。

污泥處理處置責任主體不明確,是制約污泥處理處置管理體制得以理順的關鍵因素。責任主體不明確有三個主要原因:一是傳統(tǒng)的污水處理廠并非一個民事法人主體,而是事業(yè)單位,是為政府義務服務的附屬實施機構,無法獨立承擔有關責任;二是污泥處理沒有專門的經濟支撐體系,一般城市污水收費尚不足以維系運行,污泥處理運行費更無著落,使得責任被旁置;三是過份強調"資源化"技術路線,誤導了企業(yè)和政府把污泥處理處置作為有價值的資源,而非一種責任。

隨著污水領域政企分離逐步到位、污水收費逐漸實施及技術路線逐步明確,應在政策上明確污泥處理處置的直接承擔主體是污水處理企業(yè),污水處理企業(yè)負有對本企業(yè)所產生污泥合理處理并最終達標處置的責任。污水處理企業(yè)可以選取不同處理和處置方式,也可以采用委托等方式和其他單位建立合同關系、并有義務告知委托單位污泥處理處置所需達到的要求,同時還應保留全部污泥及其出路的完整記錄。如果污泥處理處置不當,污水處理企業(yè)將承擔首要責任。當然其前提是污水收費必須包含污泥處理所需的費用。

目前大部分城市污水處理廠屬事業(yè)單位性質,城市政府仍是污泥處理處置的責任主體。如果忽略了污泥問題,我們認為是注重短期利益的體現(xiàn)。

五、污泥監(jiān)管嚴重缺位

政府高效監(jiān)管是有效解決污泥處理處置問題的關鍵。但是對污泥的長期忽視以及污泥排放的間歇性造成了監(jiān)控的難度,與污水處理的監(jiān)管相比,政府對污泥處理處置的監(jiān)管更為困難。

政府有關部門須高度重視污泥處理處置的重要性和對環(huán)境影響的安全性,加強污泥處理處置的管理、監(jiān)控,加強社會宣傳,提高公眾認知。將污泥科學納入政府監(jiān)管的序列;同時還應公開污泥的處理處置方式,將輿論監(jiān)督作為政府監(jiān)管的輔助手段。

污泥處理處置的管理缺位還表現(xiàn)在缺少系統(tǒng)規(guī)劃。國內各城市的總體規(guī)劃中尚未涉及到污泥處理處置內容,更無專項規(guī)劃。目前僅深圳、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初步嘗試了污泥處理處置專項規(guī)劃的編制,但僅限于技術性規(guī)劃,應在系統(tǒng)性方面進一步提高完善,而其他絕大部分城市尚未開展污泥處理處置的規(guī)劃工作。專項規(guī)劃是污泥處理處置的指導性方針,它的缺乏必然使污泥的處理處置處于無序狀態(tài),給監(jiān)控、管理帶來混亂。各地區(qū)應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盡快編制專項規(guī)劃,并注意近遠期相結合,同時盡可能與污水處理規(guī)劃同時編制以便于協(xié)調和統(tǒng)一。

六、相關標準缺乏系統(tǒng)性、科學性

系統(tǒng)的、科學的污泥處理處置標準是監(jiān)控污泥處理處置、選取合理技術路線和采取有效技術政策的重要前提。目前我國與污泥處理處置相關的標準僅有《農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標準》(GB4284-84)、《城鎮(zhèn)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和《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水污泥排放標準》(CJ3025-93)三項?!掇r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標準》(GB4284-84),為 1984年制訂頒布,距今已有20年,從未進行過修訂。其中重金屬指標需要重新研究,有機污染物指標明顯不足,病原菌指標更是空白,已經不能滿足使用要求,更起不到控制污染的作用?!冻鞘形鬯幚韽S污水污泥排放標準》(CJ3025-93),是控制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泥排放的標準。其中多是原則性的文字,僅對脫水后污泥含水率有明確的要求(小于80%),而對有機污染物、病原菌并沒有準確、完整的指標,對重金屬更是沒有任何的限制?!冻擎?zhèn)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是最新的比較綜合的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對污泥脫水、污泥穩(wěn)定提出了控制指標,對農用污泥中重金屬和有機污染物提出了限值。但是,對于污泥穩(wěn)定化指標缺乏測試手段相配合,從而實際上無法檢驗。對上游污染源的重金屬污染物排放缺乏有效的管理。因此,對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泥排放仍然無法實行有效的管理,將導致污泥對環(huán)境造成二次污染。

此外,我國標準的制訂、評價、修改缺乏規(guī)范化和完整性的體系,致使標準修訂不及時,各標準間缺乏協(xié)調和統(tǒng)一性。

國外現(xiàn)行的標準值得我們借鑒。美國1993年2月頒布的《有機固體廢棄物(污泥部分)處置規(guī)定》(EPA503標準),以及歐盟于2000年修訂的86/278/EEC標準,都對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泥的管理和處置提出了綜合性要求,對重金屬、病原菌和有機污染物等指標均有嚴格的限制。

在污泥相關標準的修改與制定上,須重視污泥處理處置的安全問題,特別要注意對生態(tài)環(huán)境長期影響的監(jiān)控。污泥填埋和焚燒,可以參考已有的垃圾填埋和焚燒的標準;污泥的再利用,應該分別符合相應行業(yè)的現(xiàn)行標準、規(guī)定,并結合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泥的特性補充現(xiàn)行標準、規(guī)定中缺少的指標;污泥土地利用中涉及農用的污染物控制標準(GB4284-84)必須重新修訂,并增加污泥施用管理規(guī)定,包括施用地點、施用周期、最大施用量等內容,同時制訂污泥質量和土壤質量監(jiān)測的有關規(guī)定。

七、污泥技術路線的若干誤區(qū)

1、對污泥資源化的認識

誤認為污泥就是資源,強調污泥處理處置的資源化和經濟效益,并以資源化為首要目的。個別企業(yè)利用這一誤區(qū)強調個別單元工藝可以實現(xiàn)能量回收和物質回用,割裂其他處理處置過程需要投入的能量和費用,誤導了技術的選取和對污泥資源化的認識。

我們認為,污泥的處理處置必須總體考慮,不能分割整個處理處置過程而強調某一局部單元工藝的效果。污泥處理處置不是以經濟效益和贏利為主,而是以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治理環(huán)境污染為目的,因此污泥處理處置是社會公益事業(yè),需要政府投入和建立收費體系來支撐。污泥處理處置應該以"減量化、穩(wěn)定化、無害化"為目的,"資源化"并不是最終的目的,應盡可能利用污泥處理處置過程中的能量和物質,以實現(xiàn)經濟效益和節(jié)約能源的效果,實現(xiàn)其資源價值。

例如:污泥堆肥和污泥焚燒都是污泥處理的手段,而不能以生產產品、獲得能量以謀取經濟利益為最終目的。總體來說,污泥堆肥、污泥焚燒等投入的能量和資金必然大于能量回收和物質再利用的收益。

2、技術路線的選擇

污泥處理技術主要有污泥濃縮脫水、好氧消化、厭氧消化、干化、堆肥和焚燒等。污泥處置技術主要有填埋(包括地面、地下和水中)和土地利用。

有些人錯誤的認為污泥干化焚燒是當前最先進的污泥處理技術,代表污泥處理技術的發(fā)展方向,因而不加分析的加以推廣。個別企業(yè)以

我們認為,不同國家的技術路線是不盡相同的,同一國家不同地區(qū)也存在差異,因地制宜應該是技術路線選擇的基本思路和原則。我國地域遼闊,不同地區(qū)的自然環(huán)境、人文環(huán)境、產業(yè)結構和經濟發(fā)展水平都不同,各地區(qū)應從自身特點出發(fā),采取適宜的技術路線。同時,國外技術必須和我國具體國情相結合,切不可生搬硬套。

針對我國國情,污泥干化焚燒工藝雖然成熟穩(wěn)定、減量效果明顯,且占地少,但其工程投資和運行費用相對較高,且各污水處理廠污泥的泥質和熱值也不盡相同,因此必須進行經濟比較,而不能不加分析的無限制的推廣應用,在大城市、大型城鎮(zhèn)群以及用地緊張地區(qū)比較適用;污泥堆肥必須結合用戶的需求,在市場調研的基礎上,可以考慮推廣應用;污泥厭氧消化與污泥好氧消化相比,能耗小、能源可回收利用、經濟性較好,可以實現(xiàn)污泥的穩(wěn)定化、無害化,應該大力推廣應用;我國土地資源比較多,多種形式的土地利用是適合我國國情的污泥處置技術,在有條件的地區(qū)可以加以推廣應用。

八、技術政策基本空白

技術政策是技術路線的有效實施的重要保障。我國污泥處理處置的技術政策現(xiàn)在仍屬空白,需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解決:

建立污泥處理處置的評估體系。立即開展我國污泥產量、污泥質量、污泥處理處置及再利用現(xiàn)狀的調研與評價工作;加快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技術政策的編制工作;抓緊建立污泥處理處置技術的評價體系和方法。

鑒于目前用于污泥處理處置的資金不足,須制定有關建設和運行的保障性鼓勵措施,污泥處理處置應與污水處理同等重視。根據當地實際狀況,制定合理的污水收費政策和體系(應包括污泥處理處置運行費用)。

需要財稅政策的傾斜。國家應對污泥處理處置過程中的資源化工程給以政策性引導。通過財政補貼、稅收優(yōu)惠等經濟杠桿來引導企業(yè)積極采用能量回收和物質回用的工藝技術。

第2篇

(蘭州工業(yè)學院,甘肅 蘭州 730070)

【摘 要】污泥是污水處理的衍生物,其成分復雜,含水率高,有機物含量高、含有有毒有害物質以及病原菌、細菌、病毒等,若不經過規(guī)范的處置,將會對環(huán)境造成嚴重的影響。因此簡單介紹了焚燒、土地利用和填埋等污泥處置技術,其處置目的最終達到穩(wěn)定化、無害化、減量化和資源化。

關鍵詞 污泥;處置;焚燒;土地利用;填埋

城鎮(zhèn)污水處理廠污泥是污水處理的產物,主要來源于初次沉淀池、二次沉淀池等工藝環(huán)節(jié)。每萬m3 污水經處理后污泥產生量(按含水率80%計)一般約為5~10 t。隨著我國城鎮(zhèn)污水處理率的不斷提高,城鎮(zhèn)污水處理廠的污泥產量不斷增加。并且在全國范圍內只有小部分的城市污水處理廠對污泥進行處理處置,而大部分沒有進行規(guī)范處理,這樣極易對水體、土壤造成二次污染,因此對污泥處理系統(tǒng)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污泥處理與處置的目的主要有四個:一是穩(wěn)定化,通過處理使污泥停止降解,使污泥穩(wěn)定化,從而避免二次污染;二是無害化,殺滅寄生蟲卵和病原微生物;三是減量化,減少污泥最終處置的體積,降低污泥處理及最終處置費用;四是資源化和最終處置,在處理污泥的同時實現(xiàn)化害為利、循環(huán)利用、

保護環(huán)境的目的 [1]。

1 污泥的分類與性質

污泥是在城市污水處理后產生的固態(tài)或半固態(tài)物質,是一種由有機殘片、無機顆粒、膠體等組成的極其復雜的非均質體。污泥的來源和形成過程十分復雜,不同來源的污泥,其物理、化學和微生物學特性不同。

1.1 污泥的分類

污泥按照不同的標準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按污泥從水中分離過程可分為沉淀污泥和化學生物處理污泥,沉淀污泥包括物理沉淀污泥和混凝污泥;化學生物處理污泥主要是指對污水進行二級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污泥,包括活性污泥法和生物濾池、生物轉盤等產生的污泥。在現(xiàn)代污水處理廠污泥大多是沉淀污泥和生物處理污泥的混合污泥。

(2)按污泥成分及性質可分為有機污泥和無機污泥。有機污泥是以有機物為主要成分的污泥,這種污泥易于腐化發(fā)臭,顆粒較細,相對密度較小,含水率高且不易脫水。無機污泥是以無機物為主要成分的污泥,其顆粒較粗,相對密度較大,含水率低且易于脫水,流動性差。

(3)按污泥的來源進行分類有初次沉淀污泥、剩余活性污泥、腐殖污泥、消化污泥和化學污泥。初次沉淀污泥來自于初次沉淀池,其含水率一般為95%~98%。剩余污泥來自于活性污泥法的二次沉淀池,含水率一般為99%~99.9%。腐殖污泥來自于生物膜法后的二次沉淀池,含水率一般為97%~99%。初次沉淀污泥、剩余活性污泥和腐殖污泥統(tǒng)稱為生污泥或新鮮污泥。生污泥經過消化處理后的污泥稱為消化污泥或熟污泥?;瘜W污泥是經過絮凝沉淀和化學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污泥,如酸、堿廢水中和以及電解法等產生的沉淀物。

1.2 污泥的性質

污泥的含水率高,有機物含量高,并且容易腐化發(fā)臭,顆粒較細,比重較小,重金屬含量高,含有病毒、細菌、大腸菌等微生物。

1.2.1 污泥的含水率

污泥含水率是指污泥中所含的水分的質量與濕污泥總質量之比,含水率是污泥最重要的物理性質,它決定了污泥的體積。一般情況下,初沉污泥的含水率通常為97%~98%;活性污泥的含水率通常為99.2%~99.8%;污泥經濃縮之后,含水率通常為94%~96%;經脫水之后,可使含水率降低到80%左右。隨著含水率的降低,污泥由液態(tài)逐漸轉變?yōu)楣虘B(tài)。

1.2.2 揮發(fā)性固體

揮發(fā)性固體(用VSS表示),是指污泥中在600℃的燃燒爐中能被燃燒,并以氣體逸出的那部分固體。通常用于表示污泥中的有機物的量,常用mg/L表示,有時也用重量百分數表示。VSS也反映污泥的穩(wěn)定化程度。一般情況下,初沉污泥揮發(fā)性固體的比例為50%~70%,活性污泥為60%~85%

1.2.3 污泥熱值

污泥的燃燒值表示了污泥的含能量,污水廠污泥的熱值與污水水質、排水體質、污水及污泥處理工藝有關。就干固體而言,污泥具有較高的能量利用價值,可通過將污泥直接干化焚燒。通常污泥中有機物含量越高,污泥熱值也越高。

1.2.4 有毒有害物質

污泥中含有的有毒有害物質主要是重金屬和有機化合物,這兩類都來自于污水,而污水中有毒有害物質主要來源于工業(yè)廢水,因此,城市污水中工業(yè)廢水所占比例和工業(yè)廢水排入市政排水管道前的預處理水平,是決定了污水廠污泥中有毒有害物質含量的關鍵因素。

1.2.5 微生物

由于城市污水主要來源于生活污水,而大腸菌、大腸糞菌等都是人類生活的排出物,故它們在城市污水和污泥中的含量較高,且基本保持恒定。在污水處理過程中,細菌及大部分寄生生物留存在污泥中,病毒可以吸附在污水的懸浮顆粒上,隨顆粒的沉淀也沉積到污泥中[2]。

2 污泥的處置方式

對于污泥的處置方式目前主要有焚燒、土地利用、填埋。

2.1 污泥焚燒

污泥焚燒是指利用焚燒爐將脫水污泥加溫干燥,再用高溫氧化污泥中的有機物,使污泥成為少量灰燼。這樣使污泥中有機物全部碳化,燒死病原體,也可對含有重金屬或化學污染的污泥實現(xiàn)完全的惰化處理,可最大限度減少污染,且焚燒后產生的焚燒灰可以用作改良土壤、制作建材等。

污泥焚燒技術可分為兩類,直接焚燒技術和混合焚燒技術。直接焚燒是在污泥含水率較低和熱值較高的前提條件下,添加少量輔助燃料或不添加輔助燃料進行焚燒處理?;旌戏贌夹g是指將污泥與其他可燃物(如煤、生活垃圾和生物質等)進行混合燃燒。污泥焚燒的設備主要有流化床、多層爐排爐、帶式爐、熔融爐、回轉窯爐和旋風爐等,目前流化床焚燒爐是污泥焚燒的最主要的設備[3]。

2.2 土地利用

污泥的土地利用是將經過妥善處理至符合一定標準的污泥或其產品作為肥料或土壤改良材料,用于農田利用、園林綠化或土地改良等場合,是一種積極的、可持續(xù)性的污泥最終處置模式。

污泥的很多特性決定了其具備土地利用價值。(1)污泥中含有養(yǎng)分和微量元素,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促進植物生長。(2)污泥中含有大量的礦物質與土壤基本相似,將污泥經過預處理后,可改善土壤現(xiàn)有的物理化學環(huán)境條件。(3)土壤生態(tài)系統(tǒng)具有一定的自凈作用,包括物理凈化、化學凈化和生物凈化,可使污染物在土壤中分散,轉移和稀釋,將有機物分解為無機物,從而降低污染物濃度。

2.3 污泥填埋

污泥填埋分為單獨填埋和混合填埋,在歐洲脫水污泥與城市垃圾混合填埋比較多,而在美國多數采用單獨填埋?;旌咸盥袷菍⑽勰嗳鲈诔鞘欣厦妫旌暇鶆蚝箐伔庞谔盥駡鰞?,壓實覆土。污泥單獨填埋分為三種類型:溝填、平面填埋、筑堤填埋。溝填是指挖溝后將污泥填埋,其對于填埋場地要求具有較厚的土層和較深的地下水位,以保證開挖深度。平面填埋是將污泥堆放在地表面上,再覆蓋一層泥土,不需要挖掘過程,適用于土層薄或地下水位淺的場地。堤壩填埋是指在填埋場地四周建有堤壩,污泥通常由堤壩向下卸入。

參考文獻

[1]宋正清.淺析市政污泥的處理與處置[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8,4.

[2]張自杰.排水工程[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0.

第3篇

關鍵詞:有機高分子聚丙烯酰胺;凈水廠污泥;上清液;污泥沉降比;沉降濃縮

中圖分類號:[TU992.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我公司新建生產排(水)泥處理工程于2010年建成投產,處理對象為凈水生產工藝中產生的生產排泥,包括沉淀池排泥水以及濾池反沖洗水,污泥處理系統(tǒng)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污泥儲存于污泥堆場后進行外運,而產生的上清液則回流到凈水廠與原水混合,進行回用。工程采用傳統(tǒng)污泥處理工藝,即調節(jié)、濃縮、平衡、脫水及泥餅處置,其中在濃縮和脫水處理環(huán)節(jié)投加有機高分子聚丙烯酰胺(PAM)藥劑對污泥進行凝聚處理。工程于2008年初進行設計,在設計中選取投加陽離子型PAM進行污泥的凝聚處理,然而,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于2009年11月24日,并于2010年8月1日開始實施的《城鎮(zhèn)供水廠運行、維護及安全技術規(guī)程》中明文規(guī)定:“凈水廠污泥處理沉淀和濃縮過程加注有機絮凝劑為陽離子聚合物的上清液嚴禁回用(P12,3.2.4)?!备鶕?guī)定要求,我公司不得不另外選取PAM藥劑類型,PAM藥劑除了陽離子型外,還包括陰離子型和非離子型,而非離子型由于溶解速度較慢給生產帶來不便而不被采用,所以考慮選取陰離子型PAM作為替代品。

陰離子型PAM根據離子度和相對分子量又分為若干類型,本研究擬從技術和經濟方面綜合考慮,通過污泥沉降濃縮試驗達到以下兩點目的:首先確定陰離子型PAM確實可以替代陽離子型PAM,其次,選取出適合本公司污泥處理系統(tǒng)的陰離子型PAM及其適宜投加量。試驗所用污泥取自我公司污泥處理系統(tǒng)氣浮濃縮池的絮凝器頭部,此處污泥未進行加藥處理,滿足試驗需求,污泥取樣后根據現(xiàn)場污泥濃度計讀取污泥濃度并記錄。污泥處理藥劑選用埃森藥業(yè)生產的4190陽離子型PAM和AN934陰離子型PAM,以及凱米拉化學品有限公司生產的A100、A110、A120、A130、A150陰離子型PAM,共計七種藥劑。根據試驗所要達到的目的,可將試驗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將4190陽離子型PAM與其他六種陰離子型PAM進行比對試驗,證明4190陽離子型PAM可被陰離子型PAM取代并從六種陰離子型PAM中選取適宜本公司污泥處理系統(tǒng)的藥劑種類;第二階段,確定被選取的陰離子型PAM的適宜投量。試驗取攪拌均勻的污泥置于六個1000ml燒杯中,并分別加入1‰質量濃度的一定量藥劑,利用六聯(lián)攪拌機進行攪拌,攪拌槳轉速和攪拌時間要根據生產實際進行確定,通過計算出的氣浮池絮凝反應器速度梯度G值,反算出試驗中六連攪拌器應選用的攪拌槳轉速與攪拌時間,這樣做能夠較大限度地還原生產實際,使試驗結果對生產有實際的指導意義。根據計算結果,本試驗采用轉速55r/min,攪拌時間5.5min。污泥反映完畢后將污泥靜置30min,觀察污泥顆粒情況,測量污泥沉降比SV30,以及污泥上清液濁度并記錄。

試驗中選取污泥顆粒情況,污泥沉降比SV30,以及污泥上清液濁度作為對試驗結果評價的依據。污泥顆粒的大小影響著污泥的結構性能,污泥顆粒越大,其壓縮性越小,污泥的粘性越小,越有利于污泥的濃縮和脫水,污泥中細顆粒的成分較高時濃縮和脫水都較為困難,尤其對離心脫水不利。而污泥沉降比和上清液的濁度則直觀地反映出各種藥劑的處理效果,沉降比越小,上清液濁度越低,則說明藥劑的吸附架橋和網捕、卷掃作用發(fā)揮得越充分,從而使污泥濃縮得徹底,使上清液濁度變得更低。在試驗的第一階段,取兩次泥樣并分兩組做比對試驗,試驗中分別模擬生產中的低、中、高藥劑投量,對比了七種藥劑的處理效果,結果見圖一~圖四(圖中部分4190陽離子型PAM數據缺失是由其處理效果不佳而無法采集數據造成)。

圖一

圖二

圖三

圖四

從第一組試驗圖一、圖二中可以看出,在低投量及中投量下,A120、A150反應效果良好均好于4190,且在試驗過程中觀察A120、A150的絮體顆粒也比較大。在代表第二組試驗的圖三、圖四中可以看出,AN934的反映效果最為突出。而綜合兩組試驗結果,我們不難得出以下發(fā)現(xiàn),首先,4190陽離子型PAM是可以被陰離子型PAM替代的,其次,在試驗中所選擇的六種陰離子型PAM當中,A120、A150以及AN934陰離子型PAM比其他幾種藥劑的處理效果更佳。所以,在第二階段的試驗當中,將對這三種陰離子型PAM藥劑分別進行試驗,確定每種藥劑的適宜投量,藥劑的適宜投量以每噸污泥的藥劑含量表示,即kg/t。由于三種陰離子型PAM的試驗條件與方法相同,只是結果有所不同,故而只對A120型陰離子PAM試驗進行詳細地說明。

圖五~圖六是A120陰離子型PAM的試驗結果:

圖五

圖六

綜合圖五、圖六可以看出,A120陰離子型PAM從15ml投量增加到20ml后,反應效果有明顯的好轉,此后隨著藥劑投量的不斷加大,反應效果比較平穩(wěn),更大的藥劑投量并沒有使反映效果得到明顯的改善。所以在凈水廠污泥加藥處理中不應該盲目地通過加大藥劑投加量改善處理效果,而是應該通過試驗確定其適宜投量后進行合理投加。除此之外,對于確定藥劑適宜投量避免盲目大劑量投加還有以下三點原因:首先,在試驗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PAM有較大的粘性,隨著藥劑投量的加大,沒有完全反應的藥劑使上清液粘度逐漸增大,造成了藥劑的浪費,加大了藥劑成本。其次,PAM對于污泥顆粒的凝聚作用是通過其長分子鏈的吸附架橋作用形成的,如果過量投加藥劑,就會使多個PAM分子鏈吸附同一個污泥顆粒,或者多個PAM分子團包圍在污泥顆粒的周圍形成保護層,從而阻礙污泥顆粒之間的接觸,對污泥顆粒起到了保護作用,影響反應效果。最后,就PAM藥劑本身而言,它是以丙烯腈為原料經催化、合成制成丙烯酰胺單體,再由單體聚合而成,在聚合過程中未被聚合的單體具有一定的毒性,如果過多的含有丙烯酰胺單體的上清液回流到凈水工藝與原水混合重復使用,勢必會給凈水生產帶來一定的水質安全威脅。以上三點原因從經濟、藥劑本身結構以及水質安全保證三點說明了確定PAM適宜投量的必要性。基于以上闡述并結合多次試驗,最終確定的適合本公司污泥處理系統(tǒng)的A120陰離子型PAM的適宜投量范圍為2.0kg/t~2.4kg/t,同理得出其余兩種藥劑的適宜投量范圍為:AN934陰離子型PAM,3.7kg/t~4.9kg/t,A150陰離子型PAM,4.2 kg/t~5.4kg/t。

本研究通過污泥的沉降濃縮試驗,達到了計劃中的目的:一、在凈水廠污泥處理中,陰離子型有機高分子聚丙烯酰胺藥劑可以取得良好的處理效果。二、每種陰離子型有機高分子聚丙烯酰胺具有其適宜的劑量投加范圍,需通過試驗進行確定,范圍之外的藥劑投加無助于處理效果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何純提 凈水廠排泥水處理 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 2006

[2] 張自杰 排水工程 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 2000

[3] 戚盛豪 汪洪秀 王家華 給水排水設計手冊第三冊—城鎮(zhèn)給水 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4

[4] CJJ58-2009 城鎮(zhèn)供水廠運行、維護及安全技術規(guī)程 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 2010

第4篇

隨著我國資源和環(huán)境的保護工作的不斷深入,水泥企業(yè)的傳統(tǒng)生產工藝也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浙江省政府為了加大環(huán)境保護工作的開展,我省經貿委自5年前就對浙江立窯生產和濕法企業(yè)的生產進行了有序的淘汰,同時規(guī)劃和新建了新型干法分解窯生產線。新型干法分解窯生產線的在水泥生產工藝上,較傳統(tǒng)的立窯和濕法窯生產工藝,雖然在資源的有效利用和節(jié)能環(huán)保上有了長足的發(fā)展,但由于水泥企業(yè)的競爭日益激烈,很多水泥企業(yè)由于資金的緊缺,加之節(jié)能環(huán)保技術的不成熟,在設計中沒有設計節(jié)能環(huán)保項目,這給后來的水泥生產工藝帶來了先天的不足,富陽南方水泥地處浙江的富春江畔,又是“三江一河”的保護流域,水泥企業(yè)的節(jié)能環(huán)保任務艱巨,但企業(yè)在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投入1億多資金,先后技改了窯尾余熱發(fā)電和造紙污泥的應用項目,在節(jié)能環(huán)保上邁出了創(chuàng)新的一步。

2、節(jié)能環(huán)保項目的成功運用

2.1純低溫余熱發(fā)電項目的技改投入運行

富陽南方水泥是2004年投產的一條5000噸/日新型干法水泥分解窯生產線,由于資金短缺,2009年投入近7000萬資金設計技改窯系統(tǒng)工藝——純低溫余熱發(fā)電項目。該項目為企業(yè)每年節(jié)約2萬多噸標準煤,同時減少CO2的排放量。

傳統(tǒng)的水泥工藝是將窯尾和窯頭的帶有溫度的廢氣直接排放到大氣中,不僅污染了環(huán)境,同時也浪費了大量能源。通過改造不僅改善了環(huán)境,也節(jié)約了大量能源,使水泥企業(yè)的生產工藝步入了清潔環(huán)保生產的行列。

2.2造紙工業(yè)污泥處理處置項目

2.2.1污泥處理技術的現(xiàn)狀和發(fā)展

當今國內外污泥處理與處置技術的發(fā)展依據是“四化”原則——減量化、穩(wěn)定化、無害化和資源化。污泥處理的方法主要有6種:衛(wèi)生填埋、污泥農用、污泥焚燒、污泥干化和熱處理、污泥堆肥及海洋傾倒。

污泥干化技術是現(xiàn)今國外應用發(fā)展最為迅速的一項污泥處理置技術。脫水污泥的熱處理,即干化后的污泥在發(fā)電廠和垃圾焚燒廠、水泥廠焚燒以及干化污泥的氣化是比較理想和安全的污泥處置途徑。通過污泥體積和質量的減少,將污泥變成一種有著良好特性、便于操作并能廣泛用于不同領域的產品,如:作為燃料在(煤)發(fā)電廠和水泥廠或作為肥料用于農業(yè)

富陽南方水泥企業(yè)自2009年開始和浙江大學等有關科研部門合作,探索造紙污泥在水泥生產中的應用,該項目是基于污泥干化技術的應用,但考慮水泥企業(yè)新型干法分解工藝的特點,直接將造紙廠污泥在化驗部門的監(jiān)控下,通過污泥輸送、儲存、計量等設備,直接喂入立磨入磨皮帶,與水泥生產的原料:石灰石、黏度和鐵粉,一道進行粉磨成生料,再送送入窯尾進行高溫煅燒成熟料,污泥中的重金屬被固化到水泥晶格中,有害氣體經900度左右的高溫焚燒,排入大氣。經浙江大學和行業(yè)內專家的鑒定,這項技術是目前在造紙污泥處理方面的先進技術。

2.2.2污泥處理技術的成效

富陽市每天排放的造紙污泥總量在1000噸左右,富陽南方每天生產水泥的使用污泥量在300噸左右,每年使用量達9萬噸左右,也就是說富陽南方水泥公司為富陽市解決造紙污泥1/3,最大的意義,是解決了造紙污泥對富春江的污染問題,是富陽市的主導工業(yè)造紙開辟了新的途徑,也為城市污泥的解決探索一條成本低、處理徹底的方法。

第5篇

    論文摘要:作為一個先決條件,污泥至少應當是穩(wěn)定的,在實際運行上即是要求沒有臭味。當地或將來的法律可能要求會更高:污泥可能被要求消毒/巴氏除菌。消毒要求達到一個強制的目標:病原體如腸道病毒、傷寒菌、線蟲、寄生蟲卵等在處理后的樣品中應當檢測不到。 

    1 污泥處理的思路 

    由于城市污水和工業(yè)污水收集率的提高和污水處理效率的改進(如化學法除磷可使污泥量增加30%),使得在世界范圍內污泥總量急劇增加。 

    土地應用仍是污泥處置中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一條出路,主要取決于如下因素: 

    碳和營養(yǎng)物的回用; 

    周圍有無農業(yè)用地及其距離; 

    低投入和運行花費; 

    嚴格的法律規(guī)定和控制程序以保證污泥安全和有肥效。 

    然而,根據實際情況或當地規(guī)定,污泥生產者在土地應用前不得不進行高級,更昂貴的處理以滿足進一步的要求,如堆肥、高溫消化處理或高溫消毒。 

    但是,很大一部分污泥因為顯而易見的原因不能用于農業(yè),如微污染物、病菌超標或缺乏肥效、距離太遠等等。有時也可能由于公眾的不信任而不被接受。這樣,污泥或被填埋或通過高溫氧化硝毀。 

    2 污泥處理的可持續(xù)性戰(zhàn)略 

    在進行任何技術研究之前,應先對公眾是否接受進行評估。即使是從技術、成本和環(huán)境影響方面來講都是最好的處理方法,也可能由于沒有很好的向公眾進行解釋而遭到否定。不管最終處理方法是什么,能確定的是將來的處理應是安全、環(huán)保(保護人和動植物)并且應當增值(物質和/或能源的回收)。為了這些目的,污泥處理應減小污泥體積,改進污泥質量,減少有害物的排放。 

    本文將簡介一些重要工藝,以滿足運營者的需要,并且其中涉及到其他技術或法規(guī)約束問題。 

    2.1 土地應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 

    為一個先決條件,污泥至少應當是穩(wěn)定的,在實際運行上即是要求沒有臭味。當地或將來的法律可能要求會更高:污泥可能被要求消毒/巴氏除菌。消毒要求達到一個強制的目標:病原體如腸道病毒、傷寒菌、線蟲、寄生蟲卵等在處理后的樣品中應當檢測不到。 

    生物處理。利用生物工藝處理揮發(fā)性污泥。如厭氧消化(AD)、自養(yǎng)好氧消化(ATAD)工藝。 

    化學處理。抑制腐敗揮發(fā)性有機物的降解。如酸性亞硝酸鹽SAPHYRTM工藝。 

    物理處理。抑制腐敗揮發(fā)性有機物的降解。如污泥焚燒。 

    這些工藝大部分都有穩(wěn)定和消毒,但是消毒的程度取決于一些參數如HRT(水力停留時間)或化學投加量。 

    顯然熱氧化工藝遠遠超出了污泥穩(wěn)定、消毒和巴氏消毒的要求。因為有機物被完全或幾乎完全消解。 

    污泥的生物穩(wěn)定 

    液態(tài)(濃縮后):消化 

    我們最熟悉的是傳統(tǒng)的污泥處理方法——消化,它可以減少產泥量。無論好氧或厭氧,它都涉及到很多的能量。目前多數較大的處理廠或地區(qū)污泥中心都是采用該種方法,此種工藝在數量上還是領先的。同時,其他一些操作或在消化前或在消化后,也提供了強化的處理能力。 

    附著態(tài)污泥(脫水后):堆肥 

    堆肥是現(xiàn)有的唯一可以把污泥從廢物變成產品的工藝,并被很多嚴格規(guī)定或標準認可。因為污泥變成一種新產品,容易操作(可堆積)而無味,消毒良好并且較干燥。這種工藝越來越流行。另一方面,由于它不減少最終的體積,需要很大的占地面積和較多人員。而且,為了滿足新規(guī)定中(臨時EU標準或EPA A級)關于消毒和氣味的要求,與傳統(tǒng)的“粗糙”工藝如曝氣靜態(tài)堆相比,需要更先進的工藝如“攪拌式反應廊道”,它影響最終的運行費用。 

    這個工藝主要是通過一個移動的輪子攪拌并推動混合物,同時鼓風機在曝氣,加速的生物降解產生一個均勻的泥堆??偟耐A魰r間可以減小到2周,消毒效果非常好。

    污泥的化學穩(wěn)定。污泥的化學穩(wěn)定主要是通過一個投加裝置對待穩(wěn)定污泥投加化學藥劑,以防止發(fā)酵和氣味。大計量投加可使病原體衰減。這種工藝一般投資便宜并且容易操作。但是,泥量不會減少,并且運行費用較高。 

    這兩種工藝不相互排斥,填埋土地的性質決定著工藝的選用:如果土壤是酸性的,則可以選擇加石灰,但如果土壤是堿性的,則SAPHYRTM工藝可能更適合,因為它操作簡單,運行費用省。  污泥的物理穩(wěn)定——加熱干燥。加熱干燥主要是通過熱驅動力除去剩余的自由水和鍵連接水。根據加熱的媒介的不同,加熱干燥可分為兩可分為兩種:一種是氣態(tài)在高溫和湍流狀態(tài)下流過干燥器(直接加熱),一種是用加熱液體(通常是蒸汽或加壓的水)傳遞熱量給污泥,通過干燥器的加熱壁(間接干燥)。加熱干燥的目的是使到達下游的污泥具有焚燒的熱持續(xù)性(一般30~35%)或者是容易處理和儲存的干燥污泥(60%)。如果要達到長時間的穩(wěn)定(幾個月),干固體含量應達到90%或更多(最終干燥),而且顆粒的狀態(tài)也是容易操作使用的(包括農田應用)。另一個最終干燥的優(yōu)點是它可以方便的面對各種最終的處理方法,如農田應用、焚燒后用于水泥生產、或城市垃圾焚燒。它的缺點:第一是運行費用高,尤其是能源消耗,一般在熱干燥中,每蒸發(fā)一噸水需要3400MJ的熱量。但在脫水步驟中,除去一噸水只要6MJ(電能);第二需要較多工作人員來清除死角中的粉末以防止火災。 

    2.2 可持續(xù)性熱氧化戰(zhàn)略 

    焚燒。流化床焚燒爐(FBF)就工藝性能來講,被證明是焚燒污泥最好的方法(湍流方式,燃燒后高達850度的溫度)。而且它運行可靠(在爐內沒有轉動部分)。在40年的時間里,威望迪公司已經在全世界范圍內建造了幾十座流化床焚燒爐(如歐盟、俄羅斯、土耳其)。 

    通常,在穩(wěn)定狀態(tài)不需要添加額外的燃料,熱平衡的持續(xù)性是可以達到的。如果污泥的熱值LCV太低(如低揮發(fā)性固體和/或固體含量),尾氣/氣熱交換器應該足夠大以增加風室的溫度。如果達不到(如延時曝氣的污泥含20%DS),則需要在前面加熱干燥。 

    關于干灰的處置,對于沒有工業(yè)污染的純市政污泥,重金屬不是問題。因為灰是以氧化物形式存在,他們滲透性不強,所以可以回用作水泥,用于工業(yè)和道路建設。 

    最后的副產物是酸步驟的清除。由于重金屬的污染,他們只能填埋在特殊的地方,但數量很小。 

    與城市固體廢物共同焚燒。為了減少投資,城市垃圾和市政污泥通常用一個焚燒爐。通常,一個人口當量每天產生150~250克的脫水后粘性污泥和1~3公斤的垃圾。根據焚燒爐的設計,可以通過10~25%(泥/垃圾)的粘性污泥來控制爐子的溫度。為了達到最優(yōu)化的燃燒,并且不會由于未燃燒的有機污泥污染熟料, 可以用處理能力為1m3/h的 PyromixTM 設備,通過壓縮空氣把污泥轉成滴狀污泥。實際上,這種運行方式只有在污水廠離城市垃圾焚燒爐較近時有利,否則處理運輸的費用將很高。此時污泥只在系統(tǒng)需要時作為控制流使用。 

    濕式空氣氧化法。威望迪水務系統(tǒng)研發(fā)的ATHOSTM設備在“中性”溫度(240度)和壓力(45巴)條件下被證明是高效的。80%的總COD被氧化,剩下20%是可溶的和高度可生物降解的。不需要后續(xù)脫水步驟,廢氣沒有毒性,固體礦物副產品包含重金屬是以一種不可滲透形式存在的。它們可以用于道路建設。而且液態(tài)部分,含有可生物降解的COD,可以很方便的用作污水廠的反硝化的碳源。 

    污泥中的有機氮先降解成可溶性的氨。這些氨,部分被吹脫后通過催化反應轉換成氮氣進入大氣。 

    結論 

    激烈的競爭、嚴格的規(guī)范和環(huán)境保護的需要要求不斷開發(fā)新的工藝或用更為有效的工藝。對一個具體的項目,通過對工藝的合理選用可以滿足用戶的要求,需要考慮的是該工藝要能保護環(huán)境,造福于人,要能優(yōu)化物質和能源的回收利用,以達到可持續(xù)性的發(fā)展的目的。 

第6篇

摘要:針對城鎮(zhèn)污水處理廠剩余污泥含水率由原來小于80%調整為小于60%的提標要求,以禪城區(qū)即將實施的污水廠污泥深度脫水處理模式為例,對已建成運行的中小型城鎮(zhèn)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設施選擇或改造的模式進行探討,以供中小型污水廠在因應國家環(huán)保要求提高的情況下,如何選擇污泥處理模式或改造污泥處理設施時參考。

關鍵詞:中小型城鎮(zhèn)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深度脫水

Abstra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urban sewage treatment plant surplus sludge from the original moisture content is less than 80% is adjusted for less than 60% of DiBiao demand, in the upcoming chancheng district of sewage sludge dewatering processing factory depth for an example, already up and running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towns sewage sludge treatment facilities or modification of choice models are discussed for small and medium-sized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in response to stat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or higher, how to choose the sludge treatment mode or modification of sludge treatment facilities reference.

Keywords: small and medium-sized towns sewage treatment plants; The sludge treatment; Depth dehydration

由于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和環(huán)境保護意識的加強,城市污水處理廠的大量建設,城市污泥的合理、循環(huán)、生態(tài)處理處置越來越受到重視,如何使城市污泥達到減量化、穩(wěn)定化、無害化及資源化,以降低因污泥的堆放和排放對環(huán)境造成的二次污染,這也日益成為了困擾污水處理廠正常運營的難題。特別是中小型的污水處理廠,鑒于其污泥產量少、資金有限、地點分散、技術力量、政策指引及政府力度均有限等因素影響,以及要滿足國家及地方最新的污水廠污泥含水率提標要求,在現(xiàn)有的設施及用地基礎上進行技改或重新投資建設,以達到污泥“四化”的目的確是一大難題。

1 污水廠污泥處理處置現(xiàn)狀

1.1鎮(zhèn)安污水處理廠

鎮(zhèn)安污水處理廠剩余污泥產量(設計值)約30000KgDS/d(干重),其中首期工程產泥12000KgDS/d,二期工程產泥12000KgDS/d,三期工程設計污泥產量約6000 KgDS/d,即該廠總的設計出泥量約為150 M3/d(含水率80%以下)。

首期工程污泥處理工藝為:帶式濃縮+帶式脫水機;二、三期工程污泥處理工藝均為:離心式濃縮脫水一體機。經脫水處理后的污泥運往約200公里外的垃圾填埋場進行填埋處理。

1.2東鄱污水處理廠

東鄱污水處理廠剩余污泥產量(設計值)約27200KgDS/d(干重),其中首期工程產泥13600KgDS/d,二期工程產泥13600KgDS/d,即該廠總的設計出泥量約為 127m3/d(含水率80%以下)。

首、二期工程污泥處理工藝均為:帶式濃縮+帶式脫水機。目前,東鄱廠正進行污泥處理處置技術改造項目,采用“污泥調理+板框壓濾”技術,對含水率99.3%的污泥進行調理、壓濾,使得出泥的含水率降到55%或以下后再外運往200公里外的垃圾填埋場進行填埋處理。

1.3 沙崗污水處理廠

沙崗污水處理廠首期工程剩余污泥產量(設計值)約11380KgDS/d(干重),即該廠的設計出泥量約為57m3/d(含水率75%-80%)。污泥處理工藝為:離心式濃縮脫水一體機。經脫水處理后的污泥運往200公里外的垃圾填埋場進行填埋處理。

1.4 城北污水處理廠

城北污水處理廠首、二期工程剩余污泥產量(設計值)均約6000KgDS/d(干重),即該廠總的設計出泥量約為 60m3/d(含水率80%以下)。首、二期工程污泥處理工藝均為:帶式濃縮+帶式脫水機。經脫水處理后的污泥運往200公里外的垃圾填埋場進行填埋處理。

1.5 南莊污水處理廠

南莊污水處理廠首期工程剩余污泥產量約3000KgDS/d(干重),即該廠首期的設計出泥量約為 15m3/d(含水率80%以下)。首期工程污泥處理工藝為:離心式濃縮脫水一體機。

綜上所述,隨著污水處理廠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污水廠所產生的污泥量日漸增多,大量占據了城市垃圾填埋場的填埋空間。按目前的建成規(guī)模,禪城區(qū)污水廠的日產污泥量(設計值)約 409 噸(以含水率80%的污泥計),現(xiàn)由于進水濃度及個別廠運行規(guī)模未達設計值,實際的日產泥量不足200噸,但周邊現(xiàn)有垃圾填埋場從容納量及污泥含水率考慮,已難以接收污水廠所產生的大量含水率高達80%的污泥,污泥的出路問題愈加突出,亟待解決。為此,禪城區(qū)政府原規(guī)劃擬建設一座處理規(guī)模為570噸/日(以含水率80%的污泥計,下同)的集中式污泥處理設施,工程分兩期實施:一期(2015年)規(guī)模為220 噸/ 日,二期(2020年)規(guī)模為570噸/ 日,以達到污泥“減量化、無害化、穩(wěn)定化”的目的,避免污泥對周邊環(huán)境的二次污染,同時也減輕填埋處理的負擔。

2 禪城區(qū)污水廠污泥處理、處置方法

2.1 污水廠的污泥性質

經對現(xiàn)在運行的污水處理廠的污泥進行取樣化驗,脫水污泥檢測結果詳下:

由于沙崗污水廠目前污水中無機物含量較高,從表1中可以反映出,其污泥熱值較低。東鄱、城北污水廠污水成分接近鎮(zhèn)安污水廠,按近期規(guī)模,沙崗污水廠污泥量約占近期總泥量的1/6,加權平均綜合污泥的熱值為1925kcal/kg(含水率10%)。按遠期規(guī)模,沙崗污水廠污泥量約占總泥量的1/8,加權平均綜合污泥的熱值為2003kcal/kg(含水率10%)。

2.2 污泥處理、處置方法比選

2.2.1 污泥處理處置現(xiàn)狀的存在問題

目前禪城區(qū)污水廠的污泥經一般機械脫水后的污泥單獨填埋,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污泥的體積量大,運輸費用和填埋費用很大,占用更多的填埋空間。

(2)污泥的含水率高(80%左右),運輸困難,運輸過程中有污染環(huán)境的風險。

第7篇

關鍵詞:生活污水 處理工藝 特點

1.城市生活污水

城市生活污水主要來自家庭、商業(yè)和城市公用設施等,主要由洗滌污水構成。生活污水通過下水道管網系統(tǒng)被輸送到污水處理廠,在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后排放。城市生活污水的水量和水質具有周期性變化的特點。

有機物是生活污水的主要污染物,例如:淀粉、蛋白質、糖類和礦物油等,城市生活污水的化學需氧量、生物需氧量、總氮量和總磷量都相對較高。生活污水經過普通污水處理廠的物理處理和生化處理后,大大降低了化學需氧量和生物需氧量,但總氮量和總磷量仍然較高。 當含氮量和含磷量較高的水質排入自然界,容易引起水體的富營養(yǎng)化,造成藻類大量生長繁殖,嚴重時會造成赤潮和水華。氮和磷促使藻類植物大量生長和繁殖,但是當藻類大量死亡時,就會造成水體腐敗發(fā)臭,以致水質惡化,污染環(huán)境。

2.城市生活污水處理方法

2.1普通曝氣法

普通曝氣法出現(xiàn)的時間比較早,該方法不但處理生活污水效果好,而且生活污水的處理量較大,在污水處理廠中可以建設污泥消化池,反應所產生的沼氣可以作為能源加以利用。傳統(tǒng)普通曝氣法的缺點是,該工藝只能進行常規(guī)的二級處理,并不可以脫氮除磷;但是通過近幾年對普通曝氣法的改進,使普通曝氣法克服了這個缺點,為了達到脫氮的目的,可以通過降低曝氣池的容積負荷來解決;為了達到除磷的目的,可以在曝氣池前增設厭氧區(qū)來解決。

2.2活性污泥法

簡單來說,活性污泥法就是利用活性污泥去除廢水中有機物。首先是回流的活性污泥和污水同時進入曝氣池,并將空氣打入曝氣池,充分混合污水和活性污泥,曝氣池中的微生物吸附、分解污水中的有機物,起到凈化污水的作用。然后為了使活性污泥和處理后的污水分離,混合液進入二次沉淀池進行分離操作。最后就可以向外排放凈化后的水,分離出一部分活性污泥通過回流系統(tǒng)回流至曝氣池,另一部分污泥將從系統(tǒng)中排出?;钚晕勰喾ǖ闹饕O備為曝氣池和二次沉淀池。

2.2.1 AB法

AB法是在活性污泥法和兩段法的基礎上產生的,AB法是吸附-生物降解方法的簡稱,一種新型的污水處理技術。A段與B段之間是相互隔離的,且擁有獨立的回流系統(tǒng),這樣可以保證A段與B段具有不同的微生物系統(tǒng)和各自的反應過程。

A段,污泥負荷較高,只有一些原核細菌適于生存并得以生長和繁殖下來,污泥中不會摻在真核生物,因此對水質、pH值的沖擊負荷起到很好的緩沖作用。A段工藝會產生大量的污泥,而且在剩余的污泥中,有機物的含量較高。

B段在較低的負荷下運行,B段的曝氣池中不但含常用的微生物,還有很多世代期比較長的高級真核微生物,這些真核微生物可以在有機物含量較低的情況下生長繁殖。

2.2.2SBR法

SBR法是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的簡稱,反應池是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的主體構筑物。反應和排水等工序都是在污水的反應池中完成的,該方法大大簡化了處理過程。近年來序批式活性污泥法不斷改進和完善,得到了廣泛的推廣,是目前采用較多的污水處理工藝。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的工藝在空間上是混合的,推流式的時間模式,其生化反應速度較高。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的工藝流程很簡單,而且相對于其它方法構筑物少,造價低,運行費用和管理費用低。采用靜止沉淀的方法,就可以得到很好的分離效果,且出水的水質較高。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的運行方式比較靈活,可以有多種處理工藝路線。通過同一種反應器,只要改變運行的工藝參數,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就可以處理不同性質的廢水。

因為原水與反應器是隔離的,即進水水質的變化不會對反應器有任何影響,所以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工藝的耐沖擊負荷能力高。而且間歇進水和排放只占反應器的2/3左右,這種操作方式起到了一定的稀釋作用,進一步提高了工藝的耐受能力。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的特點是:反應中底物濃度較大、比增長速率大和泥齡短。因此該方法可以控制絲狀菌的繁殖。

2.2.3AAO法

AAO工藝是由厭氧-缺氧-好氧組成的深度二級處理工藝,該工藝不但可以解決對城市污水去除氮和磷的難題,還可以獲得優(yōu)質的出水,AAO主要包括兩部分:

1除磷:在厭氧狀態(tài)下,生活污水釋放出聚磷菌;而在在好氧環(huán)境下,可以將其吸收,以污泥的形式排出。

2脫氮:缺氧階段,通過兼氧脫氮菌的作用,利用水中的有機物作為氫供給體,將混合液中的硝酸鹽和亞硝酸鹽還原成氮氣,從而達到脫氮的目的。

2.3生物接觸氧化法

2.3.1生物接觸氧化法的定義

生物接觸氧化法就是在生物接觸氧化池內安裝一定量的填料,為了使處理污水達到凈化的目的,通過填料上的生物膜和供應的氧氣發(fā)生生物氧化作用,以此來將氧化分解廢水中的有機物。生物接觸氧化法是生物法處理廢水中的一種重要方法。

生物接觸氧化法是一種高效凈化有機廢水的處理工藝。其不但具有生物膜法的特點,還具有活性污泥法的優(yōu)點。該方法不但適用于處理生活污水,還適用于工業(yè)廢水和養(yǎng)殖污水等,并且已經取得了較好的處理效果和經濟效益。生物接觸氧化法具有高效節(jié)能、耐沖擊負荷等優(yōu)點,被廣泛應用于污水處理系統(tǒng)中。

生物接觸氧化法是生活廢水經過物化處理后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整個處理工藝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經過生物接觸氧化法處理,亞硝酸和硫化氰等有害物質都可以被有效的除去,對后續(xù)的處理工藝起到關鍵作用。

2.3.2生物接觸氧化法的原理

同一般生物膜法相同,生物接觸氧化法是以生物膜吸附廢水中的有機物,通過微生物和供應的氧氣發(fā)生生物氧化作用,凈化廢水。

一般來說,在氧化池內的生物膜主要是由菌膠團、絲狀菌和真菌等微生物組成。生物接觸氧化法同普通生物膜法的區(qū)別在于填料的應用,也就是微生物在氧化池內的狀態(tài)不同,例如:對于活性污泥法中的絲狀菌,是會影響生物凈化作用的因素;但是在生物接觸氧化池內,由于填料的存在,使絲狀菌呈立體結構,增加了與廢水接觸的表面,而且絲狀菌對有機物具有氧化能力,并且適應負荷變化較大的水質,可以極大地提高凈化能力。

2.3.3生物接觸氧化法的特點

1.生物接觸氧化法的生化過程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生物膜吸附有機物,或者是在細胞內進行生物合成,第一階段的吸附合成速度比較快。第二階段就是生化過程,其中生化過程以氧化為主,速度較慢。

第8篇

關鍵詞:生活園區(qū),高濃度,氨氮生活廢水

中圖分類號: X70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Abstract: because of ammonia nitrogen of water pollution are gett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sewage denitrification has attracted people's attention, special high ammonia nitrogen living waste water in denitrification process first ammonia nitrogen oxide will only generate nitrite nitrogen, so how to realize the stable and efficient nitrosation process has become the international biodenitrification hot spot in the field of. This paper huakang normal university life park high concentrations of ammonia nitrogen life wastewater treatment for analysis.

Keywords: life park, high concentration, ammonia nitrogen life wastewater

Anaerobic-Anoxic-Oxic (AAO)工藝是我國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工藝中最為常見的一種污水脫氮除磷工藝,其處理出水的達標排放和運行過程的節(jié)能降耗對于保護我國地表水環(huán)境具有重要意義。由于受到進水負荷波動等因素的影響,AAO工藝通常較難保持穩(wěn)定高效的污染物去除能力[1]。因此必須經過處理,至少達到國家規(guī)定的二級排放標準25 mg/L才能排放,脫除這類廢水中的氨氮是處理廢水的關鍵步驟之一。

1工程概況

華康師大生活污水于2006年建設完成,設計工藝缺氧+三級接觸氧化處理工藝,出水部分做回用水?,F(xiàn)因部分原因出水的NH3-N和大腸桿菌超標。根據我公司對各種大小型生活污水項目的良好運行及技術經驗,應甲方要求,對該廢水設計改造進行認真分析,制造了本技術方案,使出水能穩(wěn)定的完全達標。

2工藝分析

對于AAO 工藝中的三個主要控制變量:外回流量、內回流比以及溶解氧設定值,都可以根據進水負荷進行控制??紤]到在生產實際中氨氮濃度易于測量,且對于同一污水處理廠進水氨氮占總氮的比例較為穩(wěn)定,可以用進水的氨氮負荷來表征總氮負荷。因此,在前饋控制中,使用進水COD負荷、氨氮負荷及COD 與氨氮濃度的比值(C/N)作為監(jiān)測自變量,根據其不同的數值水平調節(jié)A2/O 工藝的各項運行參數。

(1)預處理。預處理系統(tǒng)主要包括對剩余氨水的加堿蒸氨處理及對其他廢水的鐵凝、氣浮處理。目的是凈化水質,降低廢水氨氮含量,使其達到從AAO廢水處理系統(tǒng)進水要求。

(2)AAO生化處理。各種生產廢水統(tǒng)一進入調節(jié)池。調節(jié)池的主要作用是均衡廢水水質和水量,保證AAO廢水處理系統(tǒng)運行的穩(wěn)定性。

調節(jié)池的水由泵送入厭氧池,厭氧池設有潛水攪拌機。廢水在此與厭氧菌發(fā)生反應。厭氧反應使廢水中大分子有機物斷裂為小分子有機物,部分環(huán)狀有機物開環(huán)成為鏈狀有機物,從而提高了廢水的可生化性。厭氧池出水經一沉池自流入缺氧池。在缺氧池中,以廢水中的有機物作為反硝化的碳源和能源,用中間池回流水中的硝態(tài)氮作為反硝化的氧源,在池中反硝化菌的作用下進行反硝化脫氮反應,使廢水中的 和 還原為氮氣逸出,從而達到脫氮的目的。在運行過程中,要連續(xù)向厭氧池、缺氧池、好氧池中加堿,保持其pH值穩(wěn)定[2]。

(3)后處理。后處理是通過物理化學方法,對廢水進行進一步的混凝沉降、脫色處理,使出水指標均達到外排指標。

AAO 工藝過程中,生物除磷脫氮工藝處理污水效果與DO、內回流比r、外回流比R、泥齡SRT、污水溫度及PH 值等有關,其中回流和好氧段曝氣能耗是污水廠耗能主要的組成,在保證出水水質的條件下,針對入水水量和水質的動態(tài)變化,綜合考慮工藝構型特點、各處理單元性能、硬件設備功效,優(yōu)化工藝運行過程,提高工藝運行的精確性,使反應池內生態(tài)環(huán)境達到最優(yōu)狀態(tài),通過精確的曝氣和回流,降低需氧量并減少回流,在出水達標的情況下,提高運行效率,以達到節(jié)能減耗的目的。AAO 工藝主要的可控制變量有排泥量、外回流比、內回流比、曝氣量及分配方式。其中,排泥量常用于調整活性污泥系統(tǒng)的污泥齡,或維持一定的反應區(qū)污泥濃度,需要調整的頻率比較低,且排泥量也受到實際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置能力的限制,所以在前饋控制策略中不作考慮[3]。而外回流、內回流以及曝氣卻直接和以小時為單位快速變化著的進水負荷相互作用,共同決定了活性污泥系統(tǒng)的動態(tài)處理效果,因此它們的設定值需要跟隨進水負荷動態(tài)調整。

3材料與方法

3.1 試驗裝置

AAO廢水處理項目采用了硝化一反硝化工藝,其主要目的是優(yōu)化廢水處理工藝,提高處理能力,解決NH3-N問題。

3.2接種污泥

污泥取自華康師大生活園區(qū)的回流污泥,AAO廢水處理系統(tǒng)經過5個多月的培菌、馴化、調試并在以后的運行中,我們通過控制進水濃度、各池pH值、溶解氧等工藝指標,并采取定期排污等操作,使AAO廢水處理系統(tǒng)始終處于穩(wěn)定運行狀況,處理后的廢水各項指標達到設計要求。

3.3含氨氮廢水的處理原理和方法

3.3.1增加污泥回流,提高水解能力

加裝了污泥回流管,解決了二沉池至厭氧池的污泥回流,有效的提高了AAO系統(tǒng)的污泥平衡及厭氧池的水解能力,改善了原設計中存在的厭氧池中因污泥老化后得不到補充,從而影響厭氧水解效果的不足。

3.3.2解決外部原水惡化對系統(tǒng)的沖擊

經過實驗和探索,初步掌握了根據原水水質和來水量,有效的控制AAO系統(tǒng)的進水量和進水水質的調節(jié)方法。特別是初步掌握了如何應對當原水水質惡化對AAO系統(tǒng)造成沖擊時,及時對AAO系統(tǒng)進行調整的方法和手段。

3.3.3優(yōu)化蒸氨系統(tǒng)工藝,提高開工率

為了保證蒸氨的出水合格率和開工率,我們優(yōu)化蒸氨系統(tǒng)工藝,逐步掌握生產中的技術要點和難點,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首先對剩余氨水的脫酚預處理系統(tǒng)的氣浮和焦炭過濾系統(tǒng)進行改造,把剩余氨水中的焦油在脫酚預處理系統(tǒng)去除,減少了蒸氨塔底因焦油過多而停車清掃的次數;同時增加了對蒸氨中控的檢測頻次,嚴格控制出水pH值[4]。

3.3.4采用膜法和活性污泥相結合工藝,解決污泥平衡問題

按設計要求,采用的是外循環(huán)、推流式、膜法生物脫氮工藝,但由于所選用的漂浮填料掛膜效果較差,在污泥不易掛膜的情況下,就自然形成我們目前的膜法與污泥法相結合的工藝,這種工藝方法對NH3-N的去除同樣有較好的效果,但也給AAO系統(tǒng)帶來污泥生長速度快、泥量過多的問題。針對這一情況,我們采取了增加排泥頻次、控制污泥回流、延長排泥時間等措施,把系統(tǒng)中已老化的污泥及時排到干化場,有效的控制了AAO系統(tǒng)中的污泥濃度。

3.3.5加裝消泡裝置,解決泡沫外溢

由于生物脫氮是通過硝化和反硝化反應,最終把NH3-N轉化為氮氣從水中逸出,造成了好氧段和缺氧段有大量的泡沫外溢,為了解決消泡問題,先后采用漁網覆蓋池面、用油或消泡劑消泡等多種方法,都沒有收到效果。后來試驗并加裝消泡裝置,利用二沉出水消泡,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同時在好氧段加裝了圍欄,徹底解決了泡沫外溢的問題。

4結果與討論

本文提出了建立AAO工藝離散化前饋控制策略的方法,進行了生物反應過程應對進水負荷和控制條件變化的緩沖特性分析。在此基礎上,在前饋控制策略中綜合考慮了進水負荷的影響,計算了進水負荷動態(tài)變化條件下的控制條件,提高了前饋控制的準確性,最終在AAO工藝上實現(xiàn)了生活廢水出水達標排放和運行能耗降低的研究目標。

參考文獻

[1]Garrido JM,Guerrero L,Mendez R,etal Nitification of waste waters from fish-meal factories [J]. Water SA,1998,24(3):245-249.

[2]劉旭娃,邱顯揚,危青,等. 從V2O5生產廢水中脫氨氮的研究[J]. 廣東有色金屬學報,2006,16(2):84-87.

第9篇

關鍵詞:無害化處理;城市污泥;污泥再利用

中圖分類號:C35文獻標識碼: A

一、引言

城市污泥是指城市生活污水、工業(yè)廢水處理過程中產生的固體廢物。污泥中含有重金屬、病原菌及寄生蟲卵等有毒、有害物質。隨著城市工業(yè)與經濟的發(fā)展,污泥量急劇增加,處置不當,可能對生態(tài)環(huán)境和人類的健康造成嚴重損害。由于污泥中的重金屬及病原生物與微生物具有一定的活性和毒害作用,因此,穩(wěn)定、無害化是污泥土地利用的基礎。

二、污泥無害化處理技術

污泥無害化處理的目的是進一步降低污泥的含水率,殺滅污泥中的細菌、病原體,消除臭味,降解污泥中的有機質,減少污泥中的重金屬含量或降低其活性,使污泥中的有毒、有害物質毒性降低。主要的穩(wěn)定、無害化方法包括厭氧消化、好氧消化、污泥堆肥、熱處理、生物淋濾等。

2.1厭氧消化

污泥厭氧消化過程也稱污泥生物穩(wěn)定過程,污泥中的大分子有機物在厭氧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最終生成以甲烷為主的沼氣,污泥經過厭氧消化后可達到減量化、穩(wěn)定化的目的,這種方法在國內外應用廣泛。但是該工藝存在對設備要求高、消化后的污泥含水率較高的缺點。

2.2好氧消化

污泥好氧消化指在不投加底物的條件下,對污泥進行較長時間的曝氣,使污泥中微生物進行自身氧化,可生物降解部分被氧化去除。好氧消化技術出現(xiàn)20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中期,由于能源費用迅速上漲及該工藝對病原菌的去除效果不如厭氧消化法,故其應用逐漸減少。只是在一些小型污水廠至今仍比較受歡迎。好氧消化的優(yōu)點是污泥消化程度高,剩余消化污泥量少,運行管理簡單;缺點是不能回收沼氣,運行費用高,運行穩(wěn)定程度受溫度影響大。

2.3污泥堆肥

污泥堆肥化處理是最常見的穩(wěn)定化及無害化處理方法,具有經濟、實用、不需外加能源、不產生二次污染等特點。目前,世界上已有數百個污泥堆肥化處理設施和數十種堆肥化工藝投入使用研。美國、日本、英國等發(fā)達國家污泥堆肥化處置已占相當比重,并相繼建成了不同規(guī)模的堆肥處理廠,與此同時,堆肥化發(fā)酵工藝和技術措施的研究也有較快進展。美國在20世紀90年代初,污泥作為生物肥料的利用率就已超過30%。在污泥堆肥過程中常加入調理劑、膨脹劑、吸附劑及固氮菌、FM菌、EM菌等微生物,使交換態(tài)重金屬含量降低,穩(wěn)定態(tài)的重金屬含量增加,有毒物質顯著降低,細菌、放線菌等微生物數量下降,提高堆肥質量。

2.4生物淋濾

生物淋濾技術是利用微生物的直接作用或其代謝產物的間接作用,通過氧化、還原、絡合、吸附、溶解過程,將污泥中的重金屬分離浸提出來的一種技術。采用的微生物主要有硫桿菌屬、硫化桿菌屬、嗜酸菌屬等,淋濾效果受溫度、O2和CO2濃度、起始pH、污泥種類與濃度、底物種類與濃度等影響。與化學脫除重金屬方法相比較,此種方法具有脫除率高、耗酸少,實用性強,是經濟有效、具有潛力的重金屬去除方法。然而,生物淋濾法采用的主要細菌如硫桿菌增殖慢,生物淋慮時間長是限制其大規(guī)模應用的主要障礙。

2.5熱噴處理

熱噴處理是將物料置于壓力罐內通人蒸汽、保持短時高溫、高壓,然后瞬時全部放壓的處理技術。利用該技術處理污泥,可縮短處理時間,提高無害化程度,還可能提高污泥養(yǎng)分的供應能力㈣。熱噴處理是近年來發(fā)展起來的新的污泥處理方法,由特殊裝置及其特有工藝來完成,在生產中并未形成規(guī)?;?/p>

三、污泥資源化和無害化的必要性

污泥的同體性質和生物性質決定了其處置的難度.無論采取填埋、焚燒、填海等何種處置方式,都存在著二次污染、耗費能源及處置空間的問題。如果改變污泥的廢棄物性質.作為資源來加以利用,問題便可以妥善解決。因此,資源化是污泥處置的最佳方式。建立在安全、無害化處置基礎上的污泥資源化從根本上講是一個認識問題.是觀念的轉變。堅持把資源化放在首位,是為了最終徹底解決污泥的處置問題。要從維護生態(tài)平衡的高度牢同樹立和落實科學發(fā)展觀,制定符合現(xiàn)狀的技術政策和產業(yè)發(fā)展政策.促進技術創(chuàng)新,加快污泥資源化產業(yè)的發(fā)展。

四、污泥再利用的途徑

4.1污泥農用

污泥農用投資少、能耗低、運行費用低.因此被認為是最有發(fā)展?jié)摿Φ囊环N利用方式。污泥經消化處理后富含N,P,K等大量有效成分,是植物生長不可缺少的營養(yǎng)物質,污泥中有機物分解產生的腐殖質可改良土壤。施用污泥或污泥堆肥能明顯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質。如有利于團粒的形成和提高團粒的水穩(wěn)定性;可增加土壤的孔隙度,提高土壤的持水能力和保水能力等。施用污泥或污泥堆肥還能明顯改善土壤的化學性質。如能碾著提高土壤氮、磷、鉀(全量和有效態(tài))和有機質的含量。

4.2污泥制磚

用干污泥制磚的最大優(yōu)勢是污泥的有機質和硅酸鹽黏土礦物得到了全部利用。既節(jié)省了內燃煤,還有節(jié)土效果。用于污泥制磚在我國的廣東、浙江、南京已研制成功,其中浙江嘉興和廣州已實現(xiàn)產業(yè)化。污泥制磚能將病菌燒死,將有害的重金屬封存在焙燒磚中,而且磚無異味,不會對人畜和環(huán)境造成危害,是污泥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的發(fā)展方向。

五、結語

未來的污泥處理技術是使污泥的產生、處置與環(huán)境保護之間達到良好的動態(tài)平衡,所以尋求一種或幾種兼顧環(huán)境生態(tài)效益和處置成本,且適合太原市實際情況的處置方法勢在必行。應將現(xiàn)有的分散式處理轉變?yōu)榧刑幚?。污泥的農用無論從經濟效益還是從環(huán)境效益來講,都是最符合我市現(xiàn)有狀況的一種方法,所以.建議首先以污泥農用為主;其次,根據污泥的性質及成分,還可以考慮制磚或其他建材,亦可當作燃料。真正實現(xiàn)污泥的減量化、無害化和資源化,是營造文明城市、衛(wèi)生城市、環(huán)境城市、生態(tài)城市、健康城市不可缺少的部分。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