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色777777女色窝,777亚洲妇女,色吧亚洲日本,亚洲少妇视频

牙周病護理

時間:2023-06-29 16:23:41

導語:在牙周病護理的撰寫旅程中,學習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條寶貴的路徑,好期刊匯集了九篇優(yōu)秀范文,愿這些內容能夠啟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靈感,引領您探索更多的創(chuàng)作可能。

牙周病護理

第1篇

關鍵詞:循證護理;糖尿??;牙周病

糖尿病為具有較高發(fā)生率的終身性疾病,容易并發(fā)牙周病等疾病,會對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干擾。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不斷變化,糖尿病患者人數(shù)不斷上升,而糖尿病患者罹患牙周炎的風險遠高于其他人群。為了避免病情加重影響挫傷患者的治療勇氣,必須同時配合對癥治療和護理干預,使患者的治療效果獲得提升,本次研究特就在糖尿病合并牙周病患者中應用循證護理的預防保健作用進行探討和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采用隨機數(shù)表法選擇于2011年9月~2012年10月在我院行糖尿病合并牙周病治療的45例患者,所選患者均經(jīng)臨床確診,生活無法自理、罹患嚴重軀體疾病、精神疾病以及存在認知障礙和藥物或者酒精依賴的患者均排除本次選擇范圍。將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實驗組患者平均年齡(47.9±3.6)歲,年齡27~62周歲,病程19~62個月,16例男性,9例女性,對照組患者平均年齡(48.2±3.3)歲,年齡25~64周歲,病程20~63個月,14例男性,6例女性,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不顯著,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實驗組患者接受循證護理,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guī)護理,具體護理方式如下。

1.2.1明確護理工作中面臨的問題 為了對患者的疾病防治態(tài)度、危險因素、生活狀態(tài)以及糖尿病、牙周病等相關知識的了解和掌握程度進行了解,護理人員必須與患者加強溝通和交流,明確存在的健康問題,從而采取有針對性的個體化護理措施[1]。

1.2.2推動具體護理措施的制定 制定切實可行的護理措施,尋找護理實證同時及時掌握患者需求,保證護理方案的順利實施。

1.2.3健康教育 使患者明確糖尿病的發(fā)生原因、治療方法以及用藥后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不良反應,同時進行牙周炎相關知識的講解,使患者了解牙周病的發(fā)病原因。向患者演示刷牙的正確方法并使患者學會應用牙線清潔口腔。叮囑患者定時進行口腔檢查,飯后及時進行口腔清潔,同時指導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提高患者對糖尿病和牙周病的認知水平和能力[2]。向患者發(fā)放口腔衛(wèi)生保健小冊子,豐富患者對牙周病的了解和掌握。

1.2.4飲食護理 保證一日三餐熱量的合理搭配,確保蛋白質、維生素等身體所需成分的均衡攝入,堅持飲食療法,盡量食用高碳水化合物以及低鹽、低脂和低糖食物,適量攝食纖維等,少食多餐,飲食規(guī)律[3]。

1.2.5運動指導 為了增強患者的抵抗力和免疫力,護理人員需根據(jù)患者身體狀況為其制定科學合理的運動方案,同時還需要指導患者掌握運動療法的禁忌癥和適應癥,避免病情加重。必須確保運動強度在患者承受限度內,采取有效的低血糖預防措施[4]。

1.2.6用藥指導 告知患者藥物用量和藥效以及用藥過程中的各種注意事項,同時使患者明確用藥后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不良反應,使患者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叮囑患者定時定量用藥,切忌隨意更改藥物用量和用藥時間,避免對治療效果造成不良影響[5]。

1.2.7隨訪 定期對患者進行隨訪,觀察患者的口腔清潔行為是否科學合理并對患者進行口腔健康指導,強化患者的口腔保健意識。

1.3觀察指標 于患者出院前制定護理滿意度調查表,對患者及其家屬的護理滿意度進行調查,主要調查內容包括護理人員的服務態(tài)度、儀器設備應用的熟練情況、應對突發(fā)問題的應變能力等,滿分為100分,得分越高則護理質量越好,護理滿意度越高,得分越低則護理質量越差,患者及其家屬的護理滿意度越低。不滿意:得分100分。于患者出院1年后對患者的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h血糖進行檢測,比較兩組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對患者的牙齦出血率和正確刷牙進行調查和分析。

1.4統(tǒng)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中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和分析的專業(yè)性軟件為SPSS13.0,采用t檢測計量資料,采用χ2檢驗計數(shù)資料,若P

2 結果

2.1兩組患者及其家屬護理滿意度對比 實驗組共24例患者及其家屬對護理質量滿意,其中,9例患者比較滿意,15例患者滿意,護理滿意度為96%,其余1例患者不滿意,占4%,對照組共15例患者及其家屬對護理質量滿意,其中,6例患者比較滿意,9例患者滿意,護理滿意度為75%,其余5例患者不滿意,占25%,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具有顯著差異(P

2.2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血糖控制水平對比 護理前后兩組患者血糖控制水平差異較大,兩組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2.3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牙齦出血率和正確刷牙率對比 護理前對照組18例患者牙齦出血,占90%,2例患者正確刷牙,占10%,護理后7例患者牙齦出血,占35%,13例患者正確刷牙,占65%,護理前實驗組23例患者牙齦出血,占92%,3例患者正確刷牙,占12%,護理后4例患者牙齦出血,占16%,21例患者正確刷牙,占84%,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牙齦出血率和正確刷牙率差異較大,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3 討論

與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同時并發(fā)難治性或者重度牙周炎的幾率更高,不但會加重患者的病情還會影響患者的治療積極性。而當前大部分糖尿病合并牙周病患者對牙周病等相關預防知識缺乏足夠的認識和了解,導致糖尿病患者出現(xiàn)牙周病的部分原因在于患者的不良行為以及口腔保健知識的缺乏,因此,為了控制牙周病的發(fā)展,必須對患者進行有效的預防保健,提高患者對牙周病的認識,推動患者不良行為的改善并使患者的口腔健康觀念獲得增強,同時也有利于糖尿病的控制[6]。

護理人員在對患者進行護理的過程中有效結合患者的愿望、臨床經(jīng)驗以及科研結論,保證護理操作的規(guī)范性、合理性和有效性,減輕患者的痛苦,增加患者的安全感,使醫(yī)患關系和護患關系獲得優(yōu)化,取得更加理想的臨床治療效果。循證護理注重以人為本,護理方式更具針對性和個性化,更加重視和彰顯患者人格[7]。

將循證護理應用于糖尿病合并牙周病患者的治療過程當中,能夠使常規(guī)護理的缺陷得到有效糾正和改善,使護理人員對患者的治療態(tài)度、對自身病情的了解程度進行充分掌握,有利于推動個性化護理方案的制定,從而保證治療和護理進程的順利進行。與傳統(tǒng)護理模式相比,循證護理模式不但能夠加深糖尿病合并牙周病患者對自身病情的了解,從而提高其治療積極性,還能夠使護理人員的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高,有利于推動護理事業(yè)的進一步發(fā)展[8]。

本次研究中結果表明,在糖尿病合并牙周病患者中應用循證護理不但能夠使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獲得有效提高,優(yōu)化護患關系,推動良好醫(yī)院形象的樹立,還能夠取得更加理想的血糖控制效果同時提高患者的牙齒保健意識,使患者的牙齦出血率得到有效降低,可優(yōu)化患者的生活質量和身心健康。

參考文獻:

[1]李春霞.循證護理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3,10(6):89-90.

[2]趙萌遐,王慧連.我國循證護理實踐的發(fā)展現(xiàn)狀及相關障礙[J].中國循證醫(yī)學雜志,2012,12(1):111-115.

[3]李鳳民.護理干預對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響[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0,7(5):109-110.

[4]孫曉芳.循證護理在中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療養(yǎng)醫(yī)學,2013,22(1):54-55.

[5]吳永慧.對社區(qū)合并牙周病患者實施口腔衛(wèi)生保健行為干預的隨訪研究[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1,9(28):278-279.

[6]那娜,劉佳,蔣延玲,等.牙周病與糖尿病相關性研究進展[J].武警醫(yī)學院學報,2009,18(11):991-992.

第2篇

關鍵詞:系統(tǒng)口腔護理;護理干預;牙周??;口腔保健

為進一步探討系統(tǒng)口腔護理干預對牙周病患者口腔保健知識認知率的影響,本文選取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200例牙周病患者進行調查問卷和健康教育,具體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資料來源于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200例牙周病患者,其中男123例,女77例,年齡在45~75歲。排除標準:①排除意識不清患者,所有患者都可以自主填寫調查問卷;②排除糖尿病、心臟病、高血壓等伴有特殊疾病患者;③排除不愿意參加調查的患者。

1.2調查方法對所有患者發(fā)放口腔保健知識調查問卷。問卷內容包括:①患者的一般資料,包括姓名、性別、年齡、文化教育程度等。②患者牙周病情況及就診情況;③患者對口腔保健知識的認識情況;④患者的口腔保健行為等。

1.3護理方法

1.3.1心理護理對所有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安慰患者心理,并向患者講明有關牙周病的相關作用機制、發(fā)作原因、治療方法和治療效果,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和思想負擔,從而提高治療、護理依從性。

1.3.2口腔健康教育由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必要的口腔健康教育[1],包括菌斑、致病細菌等健康教育;牙石、牙垢與牙周病的關系;牙周病的常見癥狀、危害、防治措施等。

1.3.3指導患者控制菌斑的方法①護理人員向患者演示正確的刷牙方法:選用軟毛牙刷,使牙刷的毛尖對準牙齦邊緣,并與牙齒成45°角,略加壓。使得牙刷能夠深入牙齦溝,清潔牙齦處的污垢,并按照一定順序進行全口牙的清潔;②指導患者正確使用牙線:圈形法使用牙線,使牙線與牙齦邊緣貼合,進入牙齦溝,并緊貼牙面進行反復刮動,清除菌斑;③牙簽的使用:在使用牙簽時要使牙簽深入牙齒間隙,輕輕移動牙簽,防止傷害牙齦。

1.3.4治療中護理①護理人員在對患者進行用藥護理時要嚴格按照醫(yī)囑進行,不得隨意更改藥品用量或停藥;②利用濃度為3%的雙氧水對患者進行牙齦溝或牙周袋的沖洗,并利用碘甘油擦涂患者傷口處[2];③根據(jù)對患者口腔環(huán)境的分析,選擇合適的漱口水,對患者進行漱口;④患者就餐完畢后進行漱口,防止菌斑的積累。

1.3.5預防交叉感染護理人員在對患者進行護理時要佩戴口罩、帽子、手套,保證在進行口腔操作時清洗器械、洗手,保證無菌操作[3],防止發(fā)生感染?;颊咭M量使用一次性的醫(yī)療器械,防止交叉感染。另外,病房要定期開窗通風,保持室內干凈清潔,定時進行消毒。

1.3.6出院護理患者出院時,護理人員要叮囑患者相關注意事項,叮囑患者及時復診,保持口腔清潔等。并每周進行一次電話回訪,及時解決患者康復中出現(xiàn)的問題。

1.4觀察指標對比患者接受系統(tǒng)口腔護理干預前后,患者對口腔保健知識的認識情況。

1.5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用X±S表示,P<0.05說明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患者護理干預前后對口腔保健知識認知正確率的比較患者在實行系統(tǒng)護理干預后,其對于口腔保健知識的認知正確率有著明顯的提高,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具體結果見表1。

表1患者護理干預前后對口腔保健知識認知正確率的比較(%)

項目 干預前(n=200) 干預后(n=200)

了解牙菌斑、致病菌與牙周病的關系 51.23 83.59

了解牙石、牙垢、食物鑲嵌與牙周病的關系 61.25 94.58

了解牙周病的常見癥狀 42.58 89.68

了解牙周病是導致失牙的原因 57.68 97.58

每天飯后漱口、早晚刷牙 45.84 87.55

刷牙時間不少于3min 59.58 91.25

能正確使用牙線、漱口水等 44.58 88.58

定期進行口腔健康復查 61.58 91.84

3討論

牙周病是臨床常見的口腔疾病,其是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常見的誘發(fā)原因為牙菌斑生物膜及其代謝產物共同作用[4]。臨床上認為控制感染因素、清除牙齦炎癥,恢復牙齦解剖形態(tài)、促進牙周組織再生是預防牙周病發(fā)生和復發(fā)的關鍵。因此,要求患者注意保持口腔衛(wèi)生,減少口腔感染可能。

臨床上,因牙周病而引起的失牙已居拔牙者中的第一位,約占拔牙數(shù)的40%[5],而大多數(shù)患者并不知道牙周病的危害,對其認識不足,導致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因此,進行必要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對牙周病的認識,從而建立起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口腔衛(wèi)生習慣,對于進行牙周病的預防和治療十分重要。

本研究中,通過對200位牙周病患者進行系統(tǒng)口腔護理干預,提高了患者對于牙周病的認識,對于引發(fā)牙周病原因的認識,同時也改變了患者的不良生活習慣,使得患者對口腔保健知識有了更深刻、更準確的理解,有利于牙周病的預防和治療,效果作用明顯。

參考文獻:

[1]鐘秀芬,陳燕,盧其芳,等. 系統(tǒng)口腔護理干預對牙周病患者口腔保健知識認知率的影響[J]. 護士進修雜志,2010,25(2):155-156.

[2]盧飛,應麗芬. 口腔內科患者口腔基本保健知識認知的調查與分析[J]. 護理與康復,2013,12(10):928-929.

[3]王麗芳,雷建華,劉敏. 健康教育對牙周病患者健康行為的影響[J]. 山西職工醫(yī)學院學報,2012,17(3):59-60.

第3篇

【摘要】目的 探討早期口腔護理對保護Ⅱ型糖尿病患者牙周的重要意義。方法 選取來我科就診的Ⅱ型糖尿病患者100例,分為試驗組及對照組。均予嚴格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圍,試驗組給以早期口腔護理和指導,對照組不采取任何處理措施,1年后對其牙列進行檢查。結果 試驗組牙周病明顯患者少于對照組(P<0.0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 Ⅱ型糖尿病患者在嚴格控制血糖的情況下進行早期口腔護理可以降低牙周病患病率。

【關鍵詞】 糖尿病 牙周組織 口腔護理

Ⅱ型糖尿病患者均有較高的牙周疾病易感性,糖尿病是牙周疾病的一個危險因子。在糖尿病人群中,牙周病的發(fā)病率高,糖尿病是牙周病的危險因素之一, 為了更好保護患者口腔健康,防止牙周病的發(fā)生, 對患者加強早期口腔護理并進行口腔護理指導,作了對比分析,現(xiàn)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擇2009年5月-2010年2月來我科就診的Ⅱ型糖尿病患者100例,年齡最小31歲,最大69歲,平均50歲,其中男性61例,女性39例。按患者就診的先后順序編號,序號為奇數(shù)者為試驗組;偶數(shù)為對照組。試驗結束時兩組受試對象均為50例,年齡、性別比例、健康狀況比較無明顯差異。

1.2 試驗步驟和方法:以預防為主要目的,對患者進行早期口腔護理和指導,充分調動患者自我防護意識。兩組患者均嚴格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圍,試驗組患者進行早期口腔護理及口腔護理指導,以便患者出院或者回家后能進行自我口腔護理??谇蛔o理包括: (1)指導患者選用軟毛牙刷,每日早、晚各1次刷牙。(2)用3%雙氧水或生理鹽水棉簽擦拭口腔內積存污物。(3)用3%雙氧水在清晨、飯前、飯后、睡前漱口,每次含漱3~5min。 (4)需要時隨時可用生理鹽水漱口。1年后進行口腔健康檢查,記錄試驗組及對照組牙周病患病情況。

1.3 觀察方法和評判標準:凡出現(xiàn)超過3mm牙周袋,牙槽骨吸收,牙齦炎,牙齒松動患者均歸為牙周病患者。

2 結果見表1

本試驗結果采用 檢驗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果具有顯著差異性(p

3 討論

近年來,繼糖尿病性腎病、視網(wǎng)膜病變、神經(jīng)病變、大血管病變和微血管病變等并發(fā)癥之后,牙周病已經(jīng)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為糖尿病的第六大并發(fā)癥[1]。由于糖尿病患者機體免疫力低下,容易感染,牙周病發(fā)病率高,目前研究發(fā)現(xiàn),糖尿病與牙周炎具有相互促進關系,美國國家健康和營養(yǎng)檢查調查機構的數(shù)字也顯示,有牙周疾病的人更易患心臟病、糖尿病的等。其發(fā)病機理是:

1 糖尿病患者發(fā)生牙周疾病的幾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3-4倍。這是由于糖尿病患者機體免疫力低下,感染不容易控制。而牙周病一旦發(fā)生則牙周狀態(tài)無法痊愈,只能通過良好的牙周治療手段很好的維持。這個時候由于糖尿病患者的免疫力低下,所以對于正常人來說可能不會引起感染或者僅僅是輕微的感染的因素,在糖尿病患者來說則會引發(fā)明顯的感染甚至可能無法控制。

2 牙周病所存在的細菌,可形成難以清除的膜樣細菌結構,稱為生物膜,可不斷向血液中排放細菌和毒素,從而不時造成機體一過性菌血癥或毒血癥,可損傷機體多臟器功能,同時慢性炎癥刺激可產生a-腫瘤壞死因子,此物質可干擾肌肉和脂肪細胞對葡萄糖的利用,從而出現(xiàn)胰島素抵抗,使糖尿病進一步惡化,糖尿病惡化牙周病加重,形成惡性循環(huán)。血糖波動或難以控制,往往與牙周病有關,同時,由于牙周病導致牙齒酸軟或者缺失,可能讓人不愿意吃蔬菜和膳食纖維等,這也增加了患糖尿、心臟疾病的風險。因此防治牙周病是治療糖尿病的重要組成部分。

3 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升高影響正常血流,使血小板黏附、聚集加強,抗凝因子減少,紅細胞脆性增加,可使包括牙齦組織在內的全身中小血管的肌膜增厚,造成組織缺氧有利于厭氧菌及毒素的侵襲和感染的發(fā)生。

早期口腔護理使用3%雙氧水及生理鹽水棉簽擦洗口腔并使用3%雙氧水及生理鹽水漱口,可能因為3%雙氧水、生理鹽水殺滅致病菌,從而使牙周易感性降低,而且操作方法簡單易行,患者依從性良好,可以長期控制,牙周情況良好,有利于進食,可以增強患者抵抗力[2,3]??梢?,Ⅱ型糖尿病患者在嚴格控制血糖的前提下進行早期口腔護理可以降低牙周病患病率。

參考文獻

[1] 駱凱,閆福華.牙周病與全身健康[J].中國實用口腔科雜志, 2009,(04): 4-5.

[2] 范麗鳳,陸菊明,晉敏,等.糖尿病患者合并牙周病變及其口腔保健知識與行為的調查[J].護理雜志,2008,(11):18-19.

第4篇

關鍵詞:健康教育;牙周病;自我維護意識

牙周病是發(fā)生于牙支持組織(牙周組織)的一組疾病,是口腔科常見病與多發(fā)病,治療牙周病常通過基礎治療與修復治療,治療效果多較好,但因口腔理化環(huán)境復雜、護理繁瑣、續(xù)治療時間多較長、后期護理多在醫(yī)院外開展等原因,牙周病預后水平差異較大,患者自我維護意識是影響預后的水平的關鍵[1]。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某院口腔科2011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輕、中度牙周病患者300例(男139例,女161例),年齡23~72歲,平均(53.1±5.1)歲;學歷:初中及以下者145例,中專者91例,大專及以上者64例。納入標準:①牙齦伴有炎癥與出血者;②探診深度≤4mm;③因菌斑、咬合損傷等原因致組織附著物喪失1~2mm;④經(jīng)X線提示牙槽骨萎縮≤1/3[2]。排除標準:①伴有牙髓聯(lián)合病變者;②煙癮較大者,吸煙量>5支/d;③有相關治療史者;⑤合并系統(tǒng)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等[3]。據(jù)就診順序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1、教育組1、教育組2各100例,三組患者年齡、性別、學歷、病情等臨床資料差異不顯著(P>0.05)。

1.2方法 就診時,記錄患者年齡、性別等基本資料;行全口齦上潔治拋光術,測定Quigley-Hein菌斑指數(shù)(PLI)、牙齦指數(shù)(GI),據(jù)患者病情、個人資料制定教育計劃。(1)對照組:發(fā)放教育宣傳手冊,僅做基本的提醒。(2)教育組1: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進行一對一詳細規(guī)范健康宣教。主要內容為:①牙周病的基本情況,如病因、病情、危害、防治;②采用模擬教學,使用模擬器材或真人展示,講解基本刷牙方法。(3)教育組2:在教育組1的基礎上,進行詳細的健康宣教,內容主要包括心理誘導、飲食護理、用藥知識、維護方法等,配合教育宣傳手冊、多媒體教學等手段,利用文字、圖像信息傳遞正確、詳盡的口腔維護方法,注重講解維護的細節(jié)、竅門、易忽略的關鍵點;對患者進行當堂的考核、測評,彌補不足、講述重點、查漏補缺,鞏固教學成果;采用電話、短信、電子郵件等方式,隨時接受、甚至是主動解答患者疑問,促進患者醫(yī)囑依從性提高。行患者維護知識考核;于健康教育后進行復查菌斑指數(shù)(PLI)、牙齦指數(shù)(GI)。

1.3觀察指標 菌斑指數(shù)(PLI)、牙齦指數(shù)(GI);自我維護知識考核評分。

1.4 判斷標準 ①菌斑指數(shù):選定幾顆牙齒,檢查4個牙面,以牙面菌斑的量與厚度作為標準,每顆牙計分4個牙面計分均值,個人計分為平均計分。0分:未見菌斑;1分:齦緣區(qū)的牙面有菌斑,但視診不可見,僅能通過探針刮出;2分:可見中等菌斑;3分:有大量軟垢[4]。②牙齦指數(shù):檢查全口牙,計分法與菌斑指數(shù)計分相同。0分:牙齦健康;1分:輕度炎癥,輕度水腫或色澤改變,但探診未見出血;2分:中等炎癥,色紅且水腫光亮,探診可見出血;3分:嚴重炎癥,有明顯紅腫,甚至是潰瘍,有自動出血傾向。③健康教育效果評價:滿分100分,90分以上為優(yōu)秀,80~90分為良好,60~80分為及格,60分以下為不及格。

1.5統(tǒng)計學處理

2 結果

2.1 治療前后菌斑指數(shù)、牙齦指數(shù)比較 三組患者PLI、GI初診時差異不顯著(P>0.05);PLI、GI健康教育后均高于初診時,教育組2優(yōu)于對照組、教育組1,教育組1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

2.2 兩組患者受健康教育水平 教育組2受健康教育優(yōu)秀者、不及格率、優(yōu)良率優(yōu)于對照組與教育組1,教育組1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

3 討論

詳盡的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牙周病患者自我維護意識與水平,促進醫(yī)囑依從性的提高,從而提高預后水平。本次研究中教育組2患者受健康教育水平較優(yōu),復查后其口腔健康指標均優(yōu)于對照組、教育組1。院內教育應通過多元化、豐富的教學,提高患者受教育積極性,但院內教育僅僅是提高患者自我維護意識的第一步,講解后配合隨訪、指導效果更佳[4]。

參考文獻:

[1]李茜,張文捷,陳建鋼.健康教育對改善牙周病治療效果的評估[J].臨床口腔醫(yī)學雜志,2011,27(5):297-298.

[2]吳新華.程序化健康教育對牙周炎患者臨床療效的影響[J].健康必讀雜志,2011(10):378.

第5篇

牙周病也是血糖惹的禍

糖尿病本身就容易有諸多并發(fā)癥,口腔疾病也是其中一種,這是因為糖尿病患者往往機體抵抗力差,容易并發(fā)感染。人體口腔里大概有800多種細菌寄生,糖尿病患者的抵抗力差,口腔更容易出現(xiàn)問題,其中,牙周病是糖尿病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糖尿病患者若患上牙周炎,不加以控制,會導致咀嚼疼痛、牙齒松動,最終使牙齒脫落并加重血糖控制難度。醫(yī)生建議,糖尿病患者護理口腔,應至少每6個月到牙科檢查一次,以防口腔感染等嚴重問題影響血糖的穩(wěn)定。對牙周病的常規(guī)治療應在早餐及服藥后1.5小時進行。治療應分步多次完成,盡量減少牙周組織的損傷,避免感染。由于糖尿病患者通??谇桓稍?,唾液減少,影響食物消化,也使口腔抗感染能力下降,牙周病治療后應給予足夠的抗感染治療。

選用合適的牙膏

為防止口腔問題的發(fā)生,糖尿病患者應首先控制好血糖。其次,每天至少要刷兩次牙,每次時間需3分鐘左右,整個刷牙動作要“輕、慢”,不要用力過大損傷牙齦。在選擇牙刷上糖友也要特別注意,應選用軟毛牙刷。市面上有刷毛面為波浪形的牙刷,對牙根面和牙鄰間面的清潔有幫助。除了牙刷要選軟毛之外,在牙膏的選擇上也要特別講究。對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建議選用中草藥牙膏。因為其中添加了部分中草藥,如田七,具有散血、止血、定痛的作用。此外,部分中草藥還能對口腔的主要致病菌,如變形鏈球菌、血鏈球菌、黏放線菌、白色念珠菌有抑制作用。

刷牙水溫要適度

糖尿病患者對口腔的保護,除了要選用合適的牙刷和牙膏外,溫水刷牙也很有講究。醫(yī)生建議,刷牙用水最適合的是溫水,特別是患有牙齒過敏、齲齒、牙周炎、口腔潰瘍、舌炎、咽炎的患者。冷熱刺激都會誘發(fā)或加重各種不適感癥狀。溫水是一種良性保護劑,對口腔、牙齒、咽喉都有保護作用。而且用溫水含漱,會感到清爽、舒服,使口腔內的細菌、食物殘渣更有利于清除。因此,糖尿病患者刷牙,水溫控制在35攝氏度左右最為適宜。

第6篇

【關鍵詞】 老年人;口腔疾病;預防

1 我國老年人口腔健康的現(xiàn)狀

近年來,全國各省市對老年人牙齒健康狀況的調查都表明了我國老年人的口腔健康狀況不容樂觀,各種口腔疾病和口腔問題在老年人中普遍存在。老年人口腔健康存在的問題較多,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雖然現(xiàn)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衛(wèi)生與健康的意識增強了,但由于條件的限制,大多數(shù)老年人在兒童和青年時期沒有較好地進行口腔及牙齒的護理和保健,即使有口腔疾病也不能得到很好的治療,進入老年以后,這些口腔疾病就變得更嚴重了。

多數(shù)老年人對口腔的健康保健重視不夠,缺乏口腔健康維護的知識,口腔衛(wèi)生比較差,導致齲病的發(fā)生。另外,牙周病得不到及時診治,也是導致老年人牙齒缺失的主要原因之一。許多老年人,因為年事已高,行動不方便,不愿意去看牙醫(yī),即使牙齒缺失或出現(xiàn)問題也不能及時修補和治療,從而延誤了治療,使病情加重。通過這些調查的結果,不難看出,老年人普遍缺乏牙齒健康和保健知識,我們應該在老年人口腔預防和保健知識的宣傳和普及方面做更多的工作,同時也應該協(xié)助老年人定期進行口腔檢查和牙齒保健。

2 老年人常見口腔疾病的預防

2.1 老年人齲齒的預防 由于年齡的關系,老年人多半會有牙齦萎縮,牙齒之間的間隙增大,牙根外露,因此,老年人的牙根和牙間隙的部位容易積聚菌斑,牙根和牙間隙的齲病發(fā)生率就會增高。這些部位一旦發(fā)生齲病,牙髓暴露和感染的幾率也會增大,最終會導致牙齒折斷以及殘根無法很好地治療,只能選擇拔除牙齒。

齲齒的預防主要還是要保持口腔清潔。老年人應該堅持每天早晚用溫水刷牙,要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選擇磨毛、柔軟、彈性好的牙刷;使用牙簽和牙線來清潔牙齒的時候,也要注意用力不要過猛,順著牙縫及牙面緩慢移動;老年人最好養(yǎng)成每餐飯后漱口的習慣,避免食物殘渣殘留在牙齒上。佩戴義齒的老年人,要注意義齒的清潔與保養(yǎng),每次飯后清潔義齒,睡前要摘下義齒放到清水中保存,保護義齒不變形,義齒出現(xiàn)問題應該及時更換。

2.2 老年人牙周疾病的預防 老年人的牙周病發(fā)病率非常高,可以達到75%-90%,而牙周病往往又不容易受到重視,很多老年人都是等到牙齒疼痛難忍的時候才去醫(yī)院看牙。牙周病是一種持續(xù)的、慢性的、進行性和破壞性的疾病,早期沒有明顯的癥狀,許多人去醫(yī)院診治的時候,病情都已經(jīng)相當嚴重,牙齒發(fā)生松動或脫落,引起牙齒缺失。

牙周疾病還可能引起口腔關節(jié)炎、眼虹膜睫狀體炎等其他身體部位的疾病,預防牙周病對老年人的健康保健有著重要的意義。老年人如果在刷牙或咬硬物時出現(xiàn)牙齦出血以及出現(xiàn)牙齒松動、牙根、口腔有異味等癥狀一定要及時去醫(yī)院請??漆t(yī)生診治,牙周病的早期治療效果較好,老年人應該定期進行口腔和牙周的檢查與護理,每半年做一次潔牙,清除牙垢和牙菌斑,保持牙齦的健康。

2.3 老年人牙齒過度磨損的預防 牙齒過度磨損也是老年人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刷牙的方法不正確、牙刷刷毛過硬,以及平時喜歡吃硬的食物,喜歡嗑瓜子、榛子等,都容易造成牙齒的齒牙合面、頸部的釉質缺損,導致牙本質暴露,牙齒在遇到冷、熱、酸、甜等食物的時候,會變得很敏感,而且磨損后的牙齒會形成銳利的牙尖,對口腔粘膜造成影響。

為了預防牙齒過度磨損,老年人應該注意科學的刷牙方法,要采用豎刷法,牙齒的兩面都要刷到,牙刷要每季度更換一次,正確使用牙線輔助牙齒的清潔。另外,一旦發(fā)生牙齒磨損的情況要及時診治,對磨損嚴重的牙齒進行修補,以保護牙髓及神經(jīng)不受損害。

2.4 老年人口腔粘膜病的預防 爛牙或磨耗過度的牙尖,極容易損傷口腔黏膜,老年性牙磨耗造成銳利的非功能牙尖或咬合邊緣嵴對舌粘膜的長期機械刺激和慢性損傷,是舌癌發(fā)生的主要因素。吸煙和飲酒、吃過熱的食物等也會對口腔粘膜造成刺激;不注意口腔衛(wèi)生、患有牙周炎等疾病會使口腔粘膜長期處于細菌的侵蝕之中,可能引起粘膜的癌變。

老年人的口腔粘膜會出現(xiàn)生理性老化,因此容易患口腔潰瘍、扁平苔癬、口腔白斑等口腔粘膜病,老年人應該注意戒煙戒酒,不吃過熱的食物,減少對口腔粘膜的刺激;及時修補磨損的牙齒,對殘牙進行及時處理;還應該注意合理的膳食和睡眠,適當鍛煉,提高機體的免疫力,積極預防口腔疾病。

參考文獻

[1] 韓曉蘭,顏雨春,陶小珍,高永梅,丁杉,楊玲,田宏偉,夏薇. 對290例老年人口腔健康知識信念行為的調查分析[J]口腔醫(yī)學, 2003, (01) .

[2] 徐冬英. 中國老年口腔保健優(yōu)化管理對策的探討[J]西北建筑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0, (01)

[3] 林煥彩,盧展民,王春美. 老年人口腔生活質量與影響因素[J]廣東牙病防治, 2001, (03)

第7篇

【關鍵詞】 牙周??; 活動義齒; 療效

牙周病是指發(fā)生在牙周支持組織的各種疾病。臨床常采用固定義齒或者活動義齒進行修復治療[1]。研究顯示,采用活動義齒修復治療效果優(yōu)于固定義齒[2-4]。本院分別采用活動義齒和固定義齒進行修復,比較其臨床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9年3月-2012年3月確診為牙周病的80例患者進行研究。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齡39~73歲,平均(61.2±3.4)歲,對照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齡37~72歲,年齡(62.1±3.5)歲。所有患者均為重度或中度牙周病。兩組患者年齡、性別及病情狀況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療前,均進行留牙、基牙牙體及牙周的相關檢查。對照組采用固定義齒治療。具體為:(1)判斷牙齒松動以及牙槽骨的吸收情況,進而確定固定牙體需采取的內聚角度。(2)確定合適的連接方式和人工固定義齒的排列方式,明確牙齒基托的安置范圍[5-6]。(3)進行固定義齒的安裝。

實驗組采用活動義齒治療。具體為:(1)按照圓錐型套筒冠的制作過程,制成臨時冠、基牙;(2)根據(jù)事先進行的咬合記錄,將可卸代型的活動義齒安裝到可調的牙合架上;(3)制作內外冠,采用聚合瓷對牙冠的表面進行修飾,在外冠表面覆蓋固定珠[7]。(4)安排患者試戴后,于內冠的表面涂抹凡士林,并灌注樹脂,放置固定釘加以固定。

1.3 觀察指標 記錄分析修復前后患者的前后基牙出血指數(shù),并對患者滿意率進行問卷調查。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選擇SPSS 18.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均數(shù)的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 字2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修復前后基牙出血情況的比較 修復前,兩組前后基牙出血指數(shù)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修復后,兩組前后基牙出血指數(shù)均明顯降低,實驗組修復后的前后基牙出血指數(shù)明顯低于對照組(P

2.2 患者滿意度的調查分析 行牙齒修復后,實驗組滿意20例,比較滿意19例,不滿意1例;對照組滿意16例,比較滿意13例,不滿意11例。實驗組患者對治療的滿意率(97.5%)明顯高于對照組(72.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字2=9.8039,P

3 討論

固定義齒不能自行取戴,故簡稱為固定義齒。又由于其結構與橋梁相似,故又稱固定橋[8]。固位體是指固定在基牙上的那部分結構,包括全冠、樁核冠、部分冠、嵌體、翼板固定橋等,借助固位力與基牙相連并獲得固位。其中全冠內固位體現(xiàn)在常用。橋體靠固位體的固位與基牙連接在一起并將咬合力通過固位體傳導給基牙。所以,固位體應有良好的固位力與抗力。固定義齒是修復牙列中一個或幾個缺失牙的修復體。靠粘結劑或固定裝置與缺牙兩側預備好的基牙或者種植體連在一起,從而恢復缺失牙的解剖形態(tài)與生理功能?;顒恿x齒其專業(yè)名稱是可摘義齒(removable denture),包括可摘局部義齒和全口義齒。是利用剩余天然牙、基托下的黏膜和骨組織作為支持,依靠義齒的固位體和基托來固位,用人工牙恢復缺失牙的形態(tài)和功能,用基托材料恢復缺損的牙槽嵴、頜骨及其周圍的軟組織形態(tài),患者可以自行摘戴的一種修復體。多項研究顯示,采用活動義齒進行治療,可顯著改善臨床療效,提高治療滿意度[9-12],降低治療費用,效果明顯優(yōu)于固定義齒[13]。

本研究分別采用活動義齒和固定義齒對患者進行修復。記錄分析修復前后兩組前后基牙出血指數(shù),并對患者滿意率進行問卷調查。本研究發(fā)現(xiàn)修復后,兩組前后基牙出血指數(shù)均明顯降低,實驗組修復后的前后基牙出血指數(shù)明顯低于對照組(t=5.8941,P

綜上所述,采用活動義齒對牙周炎患者進行修復治療,效果良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史驥斌,張儉,丁麗萍,等. 牙周病伴牙列缺損患者經(jīng)套筒冠義齒修復后的臨床療效[J]. 江蘇醫(yī)藥,2011,37(15):1827-1828.

[2]張燕,李紅彩,寧靜,等. 固定義齒修復以牙槽骨嚴重吸收牙作為基牙的臨床研究[J]. 牙體牙髓牙周病學雜志,2013,23(2):121-124.

[3]賈素俠,李國賓,張志偉,等.圓錐形套筒冠義齒修復老年人牙周病伴牙列缺損的療效[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15):3320-3321.

[4]鄭新穎,李慶艷,林華,等. 可摘局部義齒卡環(huán)對口腔微生態(tài)系的影響[J].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2,17(5):9650-9654.

[5]杜軍,張帆,李二紅,等.圓錐型套筒冠義齒修復牙列缺損的療效觀察[J].實用口腔醫(yī)學雜志,2011,27(5):715-716.

[6]孫蕾.淺談口腔修復的發(fā)展[J].醫(yī)學信息,2009,22(12):2973-2974.

[7]宿玉成.現(xiàn)代口腔種植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209-210.

[8]張富強,王蓉,楊寵瑩,等.圓錐型套筒冠修復體對牙周病修復治療的臨床研究[J].上??谇会t(yī)學,2009,8(10):4.

[9] 林彬,蘭燕.舒適護理在老年患者義齒修復中的應用[J]. 口腔頜面修復學雜志, 2011,5(12):44-45

[10] 呂紅安.老年人活動義齒修復的臨床分析[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 2012,14(6):223-224.

[11]楊朝霞,張江平,梁云霞.門診口腔科患者舒適護理184例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8,8(14):3490-3491.

[12]蕭豐富.蕭氏舒適護理模式[M].臺灣:華杏出版社,1998:5.

第8篇

【關鍵詞】 固定義齒;活動義齒;牙周?。谎懒腥睋p

DOI:10.14163/ki.11-5547/r.2016.31.055

牙周病伴牙列缺損的常用治療方法有固定義齒修復和活動義齒修復, 兩種方法各有特點。本研究將2014年6月~ 2015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86例牙周病伴牙列缺損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比較活動與固定義齒修復牙周病伴牙列缺損中的治療效果。相關內容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86例牙周病伴牙列缺損患者, 按照數(shù)學隨機法分為A組和B組, 每組43例。A組患者中男23例, 女20例, 年齡最小35歲, 最大70歲, 平均年齡(52.4±8.5)歲, 患牙55顆(上頜26顆, 下頜29顆), 缺損29例, 缺失14例;B組患者中男25例, 女18例, 年齡最小37歲, 最大72歲, 平均年齡(53.4±9.3)歲, 患牙58顆(上頜27顆, 下頜31顆), 缺損31例, 缺失12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牙周炎相關診斷標準, 排除其他全身系統(tǒng)性疾病。兩組患者性別比例、年齡結構、患牙類型、嚴重程度等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治療前均行牙體、牙周等全面檢查, A組患者采用圓錐型套筒冠活動義齒修復, 基牙預備按照鑄造支架設計原則實施, 在最大程度保留基牙活髓的情況對患牙進行根管治療。B組患者采用傳統(tǒng)固定義齒修復[1]。A、B兩組患者義齒戴入后均進行咀嚼練習以及口腔衛(wèi)生護理。具體修復方法可參照賈素俠等[2]相關文獻中方法。比較兩組患者修復前后出血情況以及術后基牙健康狀況和咀嚼功能。

1. 3 療效評定標準 術后基牙健康狀況分為差、良、優(yōu)3個等級, 差:患者修復后牙齒松動以及牙槽骨吸收癥狀未改善甚至加重;良:患者修復后牙齒松動以及牙槽骨吸收癥狀有所緩解;優(yōu):患者修復后牙齒松動以及牙槽骨吸收癥狀明顯好轉;優(yōu)良率=(優(yōu)+良)/總例數(shù)×100%。術后牙齒的咀嚼功能分為無效、有效、顯效3個等級, 無效:修復后基牙和義齒未松動, 無咀嚼功能;有效:修復后義齒和余留牙未松動, 可行使一般咀嚼功能;顯效:修復后義齒和余留牙未松動、移位, 咀嚼功能正常;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 1 出血情況 A組修復前出血指數(shù)(3.35±0.70), B組修復前出血指數(shù)(3.28±0.64), 兩組患者修復前出血指數(shù)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組修復后出血指數(shù)(1.01±0.52), B組修復后出血指數(shù)(1.62±0.73), 修復后兩組出血指數(shù)均有所下降, 且A組下降程度明顯優(yōu)于B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2. 2 術后基牙健康狀況以及咀嚼功能 A組患者術后基牙健康狀況表現(xiàn)為優(yōu)22例, 良10例, 差11例, 優(yōu)良率74.4%(32/43);B組患者術后基牙健康狀況表現(xiàn)為優(yōu)28例, 良11例, 差4例, 優(yōu)良率90.7%(39/43), B組患者基牙健康狀況優(yōu)良率明顯優(yōu)于A組(P

3 討論

牙周病伴牙列缺損的治療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問題, 常用的治療方法有固定義齒修復以及活動義齒修復。固定義齒修復方法主要作用是恢復缺失牙的生理功能和自然形態(tài), 其參照橋梁的力學原理, 在修復缺失牙的同時也達到使牙齒舒適美觀的目的[2]。在活動義齒修復方法中, 利用卡環(huán)將義齒固定在剩余天然牙上, 依靠剩余天然牙和黏膜發(fā)揮修復缺失牙、恢復咀嚼功能的作用。固定義齒修復以及活動義齒修復作為牙周病伴牙列缺損的常用治療方法在臨床效果上存在一定爭論。部分學者認為固定義齒相比活動義齒對基牙健康狀況以及咀嚼功能的療效明顯較優(yōu), 也有研究顯示活動義齒修復出血指數(shù)低, 修復效果較好。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修復后A組患者的出血指數(shù)明顯低于B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總之, 活動義齒和固定義齒兩種方法各有優(yōu)勢, 具體選擇哪種修復方法可根據(jù)患者實際情況確定。

參考文獻

[1] 張霞玲. 2種不同修復體用于牙周病伴牙列缺損的遠期療效觀察. 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 2012, 21(30):3371-3372.

第9篇

【關鍵詞】 牙周病;發(fā)病原因;防范措施

【中圖分類號】 R7841.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8231(2011) 09-0989-02

牙周病是一種普遍存在的口腔疾病,據(jù)統(tǒng)計,發(fā)病率高達85%-95%[1],是人類牙齒喪失功能甚至失牙的主要原因。人們往往以為只有老年人會遇到這類問題,實際上,從五歲的兒童開始,牙周病就已經(jīng)開始對我們形成危害了。牙周炎的定義是發(fā)生在牙齒支持組織導致牙齦充血、膿腫、溢膿、發(fā)炎及水腫的一種疾病,開始時由于癥狀不顯著,不被人們重視,致使長期對牙齒腐蝕感染,最終損害咀嚼系統(tǒng)。包括兩大類:僅僅發(fā)生在牙齦周圍的牙齦病和發(fā)生在深層組織的牙周炎。常見類型主要有:牙齦發(fā)炎、牙周組織發(fā)炎、牙齦創(chuàng)傷、牙周組織萎縮和牙齒松動等。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牙周組織受到刺激容易出血;患病牙齒周圍的牙也會有一定程度的松動;牙槽骨顯示不同程度的吸收;牙齒周圍有牙垢,牙齦缺乏彈性有溢膿;牙周袋腫脹,有溢血等。

一、產生牙周病的原因

產生牙周病的原因比較復雜,是多方面的,總的可以概括為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局部因素是引發(fā)牙周病的主要因素,全身因素是在局部因素基礎之上,使病情蔓延全身的影響因子。牙齒局部有細菌時,并不是必然會發(fā)生牙周炎,而是細菌與牙齒本身的自凈能力有個平衡,在牙齒的自凈范圍內,細菌對牙齒不會造成腐蝕,但是超過其自凈能力,細菌就會侵蝕牙齒。

1 局部因素

1.1 細菌長時間在牙齒周圍粘附、聚集、積累最終形成菌斑,菌斑是牙周炎的主要致病因素。其主要腐蝕形式是:侵入-繁殖生長-破壞牙周組織平衡系統(tǒng)-腐蝕牙齒-產生溢血疼痛。下面詳細介紹一下侵蝕過程:

1.1.1 侵入階段:研究表明細菌不能直接進入牙周組織,只有在口腔發(fā)生潰瘍、牙周組織壞死的情況下,細菌才能侵入。同時認為,是細菌的產物對牙周組織進行了的腐蝕,而不是其本身。

1.1.2 繁殖生長階段:細菌只有在牙齒表面繁殖生長,產生大量的產物才能破壞牙齦。而平時口腔內的唾液、殘留物給細菌提供了良好的繁殖生長環(huán)境。

1.1.3 破壞牙周組織平衡系統(tǒng)階段:我們牙齒自身含有一定的自凈能力,若在其自凈能力范圍內,細菌是不能對牙齒構成危害的。牙齒自身防御系統(tǒng)能夠吞噬細菌,當細菌繁殖到一定數(shù)量時,就會抑制吞噬細胞發(fā)揮作用。

1.1.4 腐蝕牙齒,產生破壞、溢血階段:細菌產物能夠進入牙周組織,破壞組織的細胞間質,增大細胞壁的通透性,使細菌、炎癥輕易進入細胞,破壞細胞的活性,引發(fā)免疫組織發(fā)生條件反射,帶來疼痛、膿腫和溢血等問題。

牙周病的局部因素還有牙石的形成、咬合時受傷和食物殘余等。牙石是菌斑大量積累的產物,根據(jù)其堆積的位置可以分為齦上牙石和齦下牙石,齦上牙石是肉眼可以看到的,而齦下牙石必須借助儀器才能探測到堆積量的多少[2]。牙石也為菌斑的滋生提供了良好的環(huán)境。

細菌的滋生積累導致了牙周組織的病變,但是宿主自身免疫系統(tǒng)起到保護作用的同時,也是破壞牙周組織的因素。細菌-免疫還在平衡階段時,免疫系統(tǒng)起到保護作用,但是炎癥的拖延、細菌大量繁殖,破壞了平衡,免疫系統(tǒng)反而破壞組織,加重病情。

1.2 全身因素:包含四個方面①內分泌紊亂。體內激素分泌不正常,導致身體素質下降,免疫力降低,細菌更容易破壞原有的平衡,發(fā)生炎癥。②維生素攝入不足。不規(guī)律的飲食習慣,偏食,不喜歡蔬菜水果,因而維生素C的攝入量不足,維生素C具有抗出血的作用,缺乏會導致牙齦萎縮,易流血。不規(guī)律的飲食導致缺乏營養(yǎng),身體免疫力下降。③身體重大疾病。免疫組織發(fā)生病變、糖尿病、白血病等都會影響牙周組織周圍的病情。

二、預防措施及對策

針對上述分析牙周病產生的原因,提出幾點措施:

2.1 培養(yǎng)良好的生活習慣

我們必須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了解牙周病產生的原因,做好預防措施;使用健康有效的清潔產品,每天起床后、睡覺前刷牙,飯后漱口,防止食物殘留。定期到正規(guī)的醫(yī)院、診所檢查口腔,提早預防。

2.2 做好預防工作。口腔的健康是以平日的保養(yǎng)、護理為基礎的,沒有出現(xiàn)病痛之前,一定做好預防工作。

2.3 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在牙周病發(fā)病初期,人們往往忽視了這個最重要的治療階段。如果牙齒常常出現(xiàn)出血,牙齦腫痛等狀況時,應該立即到醫(yī)院就診,檢查病因,注意口腔衛(wèi)生,將病痛消滅在萌發(fā)期。

2.4 如果已經(jīng)患有牙周病,必須趕緊治療。治療方法大致分為四步,首先是對牙齒進行清潔,清除各種食物殘留、牙石及菌斑,保持口腔清潔。然后是手術治療,固定松動牙齒。接著是恢復治療階段,一段時間后去醫(yī)院進行修復。最后是復查,半年去醫(yī)院復查一次,保持牙齒的健康。

2.5 牙周病的預防對策①注意飲食習慣,保證葷素均衡。多吃耐嚼有益牙齒健康的食物,少吃糖,少抽煙,盡量不要飲用碳酸飲料,其中的碳酸會對牙齒造成不同程度的腐蝕;多攝入含有維生素的食物,維生素A、B、C、E都要補充,尤其是維生素C,具有抗血作用。睡前刷牙,否則食物殘留時間過長,會滋生大量的細菌[3]。②定期去醫(yī)院做檢查,隔一段時間洗一次牙,選擇適合、安全有效的牙齒清潔產品,保證牙齒健康。③改掉不良生活習慣,例如有的人偏食,會造成維生素補充不足,加重牙齒炎癥。睡覺磨牙也是個壞習慣,會造成牙齒表面磨損,加重牙齒負擔,使牙周病加重。有的人喜歡咬吸管、咬嘴唇、咬鉛筆,這都會使牙周組織負擔加重,甚至會使牙齒移位,最終造成病變。④一旦出現(xiàn)病變,盡快到醫(yī)院治療,控制病情的惡化。

參考文獻

[1] 束蓉.牙周病病因及治療研究進展[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7,27(6).

精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