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15 22:39:31
導語:在中韓貿易論文的撰寫旅程中,學習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條寶貴的路徑,好期刊匯集了九篇優(yōu)秀范文,愿這些內容能夠啟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靈感,引領您探索更多的創(chuàng)作可能。
[關鍵詞]FTA;自由貿易區(qū);產業(yè)互補;綠色產業(yè);服務貿易
[中圖分類號]F752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6432(2014)46-0055-02
1背景介紹
中韓自建交以來,經貿規(guī)模增長了50余倍,在我國整體外貿中所占比例為66%[1]。2013年,雙邊貿易額274248億美元,2013年,韓國首次超越日本成為中國第一大進口來源國。[2]韓對華投資方面,截至2013年12月底,韓累計對華投資項目數56224個,實際投資金額5595億美元[3]。隨著兩國經貿合作的加強,中韓兩國對簽訂自由貿易協(xié)定的期望越來越高,2012年5月2日,中韓自由貿易協(xié)定談判正式開始,2014年8月,主席訪韓,雙方確定了加快自貿區(qū)建立的意向,預計2015年,兩國將正式簽訂自由貿易的協(xié)定。從經濟區(qū)域一體化的角度看,自貿區(qū)建立后,兩國之間資本、技術的跨境流動會更加頻繁,原材料的往來也更加便利,這對于提升兩國整體的競爭力也有益處[4]。江蘇在過去的20多年中,與韓國的交流尤其經貿方面的合作也取得了長足的發(fā)展。2011年,韓國已經躍升為江蘇的第四大貿易伙伴和第一大進口來源國,在江蘇投資的韓資企業(yè)已經達到4500家。在中韓即將簽訂FTA的背景下,對于江蘇來說,機會與挑戰(zhàn)并存。
2中韓簽訂FTA后經濟效應
中韓如能正式簽訂自由貿易區(qū)協(xié)定(FTA),那么其作用不僅是在生產品的往來自由化,也包括其他領域如服務、技術、資本等;建立自由貿易區(qū)能明顯促進經濟的發(fā)展,產生的經濟效果分為靜態(tài)和動態(tài)效果,如表1。
4對發(fā)展江蘇與韓國的經貿交流及互補產業(yè)的啟示
41江蘇可與韓國擴大綠色及能源產業(yè)的合作
雙方可以構建綠色產業(yè)有關戰(zhàn)略、技術等合作機制,加大技術和商業(yè)創(chuàng)新力度,為中韓經濟合作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及江蘇的產業(yè)升級注入新的動力;雙方可以開始或擴大綠色產品貿易,加強在第三國的能源市場的合作。[6]通過合作,保障傳統(tǒng)產業(yè)部門能源資源供應,保持經濟穩(wěn)定增長,也能通過在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汽車、節(jié)能環(huán)保技術、智能電網等領域的合作,提高環(huán)境保護的能力,為能源資源領域的新技術獲得更多的市場機會;因此政府部門應該致力于為企業(yè)創(chuàng)造良好的合作環(huán)境、制定積極有效的促進政策;通過示范性項目的實施,將能源合作落到實處。[7]
如果將世界水準視成100分,韓國綠色產業(yè)的國際競爭力打分分別如下:風力68~79分、太陽能61~88分、氫燃料電池50分、煤炭燃氣化發(fā)電56分、智能電力網85分;韓國在電子、半導體產業(yè)能在太陽能電池、化學產業(yè)在太陽能材料領域;鋼鐵機械產業(yè)在風力發(fā)電的單一零件領域;造船重工業(yè)在海上風能、發(fā)電渦輪機、汽車產業(yè)燃料電池等領域有較強的優(yōu)勢。[8]江蘇在綠色產業(yè)方面具有先天的優(yōu)勢,擁有良好的太陽能及新能源產業(yè),具有大型的石化能源產業(yè),因此在構建綠色產業(yè)及能源產業(yè)合作方面可以走在全國其他省份的前列。
42加快發(fā)展服務貿易
服務業(yè)是未來產業(yè)發(fā)展趨勢,服務貿易業(yè)是中韓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韓國在金融、信息服務、醫(yī)療保健、旅游、電子商務、文化等產業(yè)的發(fā)展和促進出口方面有很多經驗值得借鑒的成功經驗,而中國服務市場容量大、發(fā)展快、蘊含巨大的發(fā)展?jié)摿?。江蘇是教育大省,文化強省,金融業(yè)發(fā)達,旅游資源豐富,中小企業(yè)發(fā)達,電子商務業(yè)正在興起,醫(yī)療保健市場有巨大的需求。
43不斷擴大投資合作
截至2013年年底,韓國對華投資比建交時擴大了440倍,目前韓國對江蘇省的投資的企業(yè)在中國所有省份中位居第一位,2012年6月,在江蘇投資的韓資企業(yè)已經達到4200家,實際投資90億美元。而中國對韓投資相對卻很少,只有10億美元。因此雙方合作的空間很大,尤其中國對韓投資方面。江蘇應該抓住雙方產業(yè)互補的優(yōu)勢,大力引進韓國的投資發(fā)展現(xiàn)代農業(yè)、高新技術、先進制造、節(jié)能環(huán)保、新能源、現(xiàn)代服務業(yè)等領域,同時,雙方應大力支持工業(yè)園區(qū)的合作,大學和科研機構的合作,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yè)為主體,以項目為依托,促進科貿結合,加強成果轉化。
江蘇有條件的企業(yè)也可以赴韓國投資發(fā)展,尤其在中韓FTA背景下,江蘇的企業(yè)完全可以在太陽能產業(yè)、可再生能源產業(yè)、中藥生產、醫(yī)藥保健、蔬菜生產、河豚魚、泥鰍、海產品、水果、園藝產品、綠色植物、濟州島旅游開發(fā)、機械產品、消費電子、電池、服裝業(yè)、紡織業(yè)、酒店用品等產業(yè),江蘇在以上的產業(yè)中都是具有很好的優(yōu)勢,可以通過獨資、合資的方式進入韓國市場,做大做強。
44進一步密切雙多邊協(xié)作
多年來,中韓建立了經貿聯(lián)委會、投資合作委員會、財經界高層對話、民間經濟協(xié)議會等政府和民間交流機制,簽署了電子商務、勞務、產業(yè)、質檢等諒解備忘錄,合作編寫了《中韓經貿合作中長期發(fā)展戰(zhàn)略規(guī)劃報告》,為推動經貿合作發(fā)展發(fā)揮了積極的指導性作用。
5結論
本論文重點探討了中韓FTA背景下,江蘇的可為之處,探討了江蘇應該和韓國重點發(fā)展的產業(yè)及政府部門應該為此所做的各項工作。在本論文的結尾,本人還想強調的是,韓國既然已經與美國、澳大利亞、南美和歐盟多個國家和機構簽訂了FTA的協(xié)議,因此江蘇的企業(yè)完全可以通過中韓合作的形式,充分利用FTA帶來的產業(yè)優(yōu)勢和貿易優(yōu)勢,做大做強。
參考文獻:
[1]徐長文中韓FTA時代的經貿合作展望[J].區(qū)域合作,2012(11).
[2]王剛,田泓2013年韓國首次超越日本成中國第一大進口來源國[EB/OL].環(huán)球網,http://worldhuanqiucom/exclusive/2014-03/4871370html.
[3]陳青松中韓貿易額20年增長了50余倍[EB/OL].http://techsouthcncom/t/2014-03/26/content_95981276htm.
[4]中韓FTA拓展合作潛力“敏感領域”需特殊對待[EB/OL].http://intlcecn/sjjj/qy/201205/04/t20120504_23295039shtml.
[5]鄧瑩中韓產業(yè)競爭性和互補性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2
[6]張鑫森“中國夢”與中韓經貿合作的前景[EB/OL].http://wwwfmprcgovcn/mfa_chn/dszlsjt_602260/t1028053shtml.
【關鍵詞】自由貿易協(xié)定;比較優(yōu)勢;互補性;產業(yè)間貿易指數(IIT);顯性比較優(yōu)勢指數(RCA)
一、引言
自1992年中韓建交以來,兩國之間的貿易總量不斷增加。1992年中韓兩國貿易總額為6,378,580千美元。2012年兩國貿易總額為215,108,900千美元,是1992年兩國貿易總額的33.7倍。2012年韓國對中國的出口額為134,031,339千美元,占韓國出口總額的24.5%。中國對韓國的出口額為80,777,791千美元。①韓國是中國的第六大貿易伙伴。中國入世后關稅率不斷下調,市場對外開放程度日益提高。在二十一世紀雙邊貿易區(qū)不斷增加的環(huán)境下,兩國就中國FTA對兩國經濟的影響進行了多次的合作研討。對外通商部門也對此進行了談判。兩國在貿易結構上具有相似性,有的部門互補性較強,有的部門競爭性較強。因此兩國對雙邊自由貿易區(qū)協(xié)定的簽署猶豫不決。與工業(yè)領域的中韓FTA對兩國經濟的影響研究相比,在農業(yè)及農產品領域的影響研究較少。農業(yè)作為第一產業(yè)支持著國家的第二產業(yè)和第三產業(yè)的發(fā)展,是一個國家的支柱產業(yè)及生存發(fā)展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產業(yè)。韓國政府之所以對中韓FTA的簽署猶豫不決是因為擔心中韓雙邊自由貿易協(xié)定的簽署會對韓國農業(yè)以及農民收入造成負面影響,并且韓國農民一直反對開放農產品市場。
中韓農產品貿易一直處于不均衡的狀態(tài)。中國農業(yè)生產要素(土地、勞動力及農業(yè)機械)擁有量比韓國大,生產要素價格比韓國便宜。雖然韓國農業(yè)技術相對發(fā)達,但中國農產品成本比韓國要小。自兩國建交以來中國對韓國出口的農產品總額一直比韓國對中國出口的農產品總額要多,中國對韓國出口的農產品總額在1992年為776,447千美元、2001年為1,677,921千美元、2012年為4,066,677百萬美元(韓國農水畜產品流通公社,92年至12年)。因為韓國農村勞動力不足、勞動力成本上漲、農業(yè)用地面積小所以農產品生產成本高以致其無法跟中國農產品競爭。中國和韓國在地理位置相近,飲食文化相似。對中國來說雙邊自由貿易協(xié)定(關稅取消)擴大了農產品出口市場,使農產品營銷額增加,促進農民收入的提高。然而對韓國來說雙邊自由貿易協(xié)定會使勞動、土地密集型與勞動力密集型農產品受到嚴重的打擊,從而導致韓國農產品生產量下降、農民收入減少、農業(yè)生產轉向高附價值農產品。筆者主要通過比較優(yōu)勢的方法與研究產業(yè)內貿易理論框架來分析兩國農產品貿易的性質,把握兩國農產品貿易的現(xiàn)狀,幫助預測執(zhí)行雙邊自由貿易協(xié)定的效果。
二、文獻回顧
孔祥智、丁玉分析了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貿易以來(1998年至2011年)中國農產品進出口結構和趨勢。中國糧、棉、油、大豆、玉米等土地密集型農產品出口大幅度下降,蔬菜、水果、水產品等勞動密集型農產品出口具有競爭力,而畜產品出口受阻。中國農產品貿易處于貿易逆差。因此作者提出提高農產品品牌和質量安全管理,嚴格控制并積極開發(fā)國際市場的觀點。
宋立杰與王子柱回顧了中韓建交以來中韓農產品貿易的狀況,指出中韓農產品貿易在政治方面、產品質量方面和歷史方面存在著一些問題。筆者從自由貿易利潤下生產要素優(yōu)化配置的角度分析了中韓農產品貿易量增加給兩國帶來的經濟效應。中國擁有豐富的土地資源與廉價的勞動力,而韓國具有相對先進的農業(yè)技術及農業(yè)機械,且兩國農產品行業(yè)互補性較強。
米利群與徐興權通過比較優(yōu)勢(MCA)分析法分析了兩國具體農產品的比較優(yōu)勢。農產品界定為Harmonized Commodity Description and Coding System(簡稱為HS編碼):在HS的6個子項下的24類商品中中國具有比較優(yōu)勢的農產品種類有234種,中國出口的農產品在韓國農產品市場上的占有率為33.9%。韓國比中國具有比較優(yōu)勢的農產品種類有40種,其中韓國農產品加工類比較優(yōu)勢明顯。筆者指出了韓國政府嚴格的農產品保護貿易政策,并提出了中國政府應推行的包括“擴大產業(yè)內貿易規(guī)模、加大政府對農業(yè)的支持力度、實現(xiàn)規(guī)模經營、發(fā)展加工農業(yè)、推行綠色農業(yè)戰(zhàn)略”等支持農產品出口的政策。
陳彥斌指出了中國農村土地雙層所有制存在的矛盾,主要是指集體所有制和家庭承包制的矛盾。土地資源是農產品生產的主要生產要素。但因為現(xiàn)在中國農村土地產權不分明,所以阻礙了生產要素的優(yōu)化配置。同時基層政府等第三人也常侵占弱勢農民的土地佃權從而造成了許多弊端。由此筆者提出了完善地改“永佃權”所具有的“物權法定主義”,給于農民完整的土地使用權,促進農業(yè)產業(yè)化和規(guī)?;慕洕?。
喬雯、易法海利用恒定市場份額模型(constant market share model:CMS)分析了中國入世前與入世后對日韓的農產品出口商品種類的變化和中國農產品貿易結構的變化。中國對日本出口的農產品總量增加,主要出口商品有園藝產品、畜產品和水產品。入世前中國出口韓國的農產品以水產品和谷物產品為主,入世后水產品和園藝產品的出口數額增加。其中勞動密集型農產品具有競爭優(yōu)勢。
三、中韓農產品貿易結構
(一)中韓農產品貿易現(xiàn)狀
自1992年中韓建交以來兩國之間貿易規(guī)模不斷擴大,1992年農產品貿易額為776,447千美元,01年農產品貿易額為1,677,921千美元,06年農產品貿易額為3,061,065千美元,12年農產品貿易額為4,066,677千美元,12年農產品貿易額約為1992年貿易額的6倍。中國向韓國出口的農產品總額在1992年為765,202千美元,1996年為914,297千美元,2001年為1,562,749千美元,2006年為2,832,427千美元,2012年為4,066,677千美元。2012年韓國向中國出口的農產品總額為621,208千美元。兩國之間農產品貿易以谷物、蔬菜、水果為主。韓國進口中國農產品數量多,中國進口韓國農產品數量少。因為韓國海關通關手續(xù)相當復雜以及韓國政府致力于防止進口畜產品傳染?。ㄇ萘鞲?、獷牛病等)的傳播,所以農產品貿易中畜產品交易量很小。除1995年、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與2008年美國房貸金融危機時期之外,兩國間農產品貿易規(guī)模一直處于不斷增加的趨勢。在中韓農產品貿易中中國一直處于貿易順差地位,而韓國一直處于貿易逆差地位,兩國農產品貿易處于嚴重不平衡狀態(tài)。韓國對中農產品貿易逆差額在1992年為753,957千美元,1997年為1,158,492千美元,2002年為1,859,555千美元,2007年為3,228,397千美元,2012年為3,445,470千美元(UN Comtrade數據庫數據,92年至12年)。
(二)中韓農產品的比較優(yōu)勢
“在分析一個國家或地區(qū)的某種出口產品是否具有比較優(yōu)勢時,常用的一個測度指標是‘顯性比較優(yōu)勢指數’(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簡稱為RCA)。這一指數又稱‘出口效績指數’(Relative Export Performance,REP)。此種研究方法最早見于美國經濟學家貝拉巴拉薩(B.Balassa)在1965年發(fā)表的著作,后此種方法被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以及許多經濟學者廣泛應用。該指數的含義是:一個國家某種出口商品占其出口總值的比重與世界該類商品占世界出口總值的比重二者之間的比率”③。
比較優(yōu)勢是常用國際貿易理論之一,對比兩國國家機會成本的大小決定哪個國家出口哪個商品,機會成本是為了生產一個商品以該拋棄的另外商品為費用表示的概念,機會成本的概念將相對性運用到國際貿易理論中。比較優(yōu)勢是常用國際貿易理論之一,通過對比兩國國家機會費用的大小來決定哪個國家出口哪種商品。機會成本是為了生產一個商品以該拋棄的另外商品為費用表示的概念。國際貿易理論早期都是用絕對優(yōu)勢理論來解釋進出口產生的原因。利用顯示性比較優(yōu)勢指數分析兩國農產品的比較優(yōu)勢,能夠了解兩國農產品的競爭力,可以預測兩國間自由貿易協(xié)定(關稅取消)對農產品貿易的影響。此論文把世界出口總額改為世界農產品出口總額、i國出口總額改為i國世界農產品出口總額,出口商品界定為農產品范圍為HS92.01~24。RCA計算公式為:
(1)式中,為中國k產品的出口額、為中國所有農產品的出口總額,(2)式中為韓國k產品的出口額、為韓國所有農產品的出口總額,為世界k產品的出口總額,為世界農產品貿易出口總額。RCA指數大于2.5時該國家k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強,RCA指數位于1.25與2.5間時該國家k產品的國際競爭較強,RCA指數小于0.8時該國家k產品的國際競爭力較弱。
從08年到12年中韓兩國分別從世界農產品出口額與世界農產品進口額中整理測算了中國RCA指數與韓國RCA指數。中國HS3、HS5、HS7、HS13、HS14、HS16與HS20的RCA指數大于2.5,根據上述的RCA指數的解釋,中國HS3、HS5、HS7、HS13、HS14、HS16與HS20在貿易上具有很強的競爭力。“09年至12年的RCA指數增長率”是以09年、10年、11年與12年的RCA指數相加后所獲得的平均數。中國09年至12年HS3、HS10、HS12、HS15的RCA指數增長率分別為11.94%、-17.62%、-10.80%、-10.85%。
韓國HS3、HS5、HS7、HS17、HS19、HS21與HS24的RCA指數大于1.25,HS3、HS21與HS24的RCA指數大于2.5因而其競爭力強。韓國09年至12年HS1、HS4、HS5、HS9、HS10、HS13的RCA指數增長率分別為-16.32%、31.62%、42.83%、12.37%、143.39%、-24.71%。因為通過HS編碼劃分農產品種類,所以只需考察HS編碼在農產品貿易中貿易量較大的商品所顯示的比較優(yōu)勢指數與貿易互補性指數?!皡⒖急?”,其中HS3、HS7、HS12、HS15、HS16、HS20類商品占中國整個農產品貿易(08年至12年)的66.66%,HS2、HS3、HS10、HS12、HS15、HS17、HS21、HS23類商品占韓國整個農產品貿易的68.14%。
(三)中韓農業(yè)產業(yè)內貿易互補性
貿易可以分類為產業(yè)內貿易與產業(yè)間貿易。產業(yè)間貿易是指在不同產業(yè)上國家間進行的貿易。產業(yè)間貿易的理論基礎為比較優(yōu)勢,國家擁有生產要素的相對差別決定了商品的競爭力,出口商品的競爭力主要在于利用國內相對豐富的生產要素。產業(yè)內貿易是指在國家同產業(yè)之間進行的貿易,以規(guī)模經濟與壟斷競爭市場理論框架為基礎來分析國家貿易緊密程度。壟斷競爭市場包括規(guī)模經濟、商品差別化與壟斷市場。達到規(guī)模經濟效果需要市場的擴大從而產生貿易,實際上同產業(yè)中生產的商品有區(qū)別,國家集中出口某種商品取決于兩國間的比較優(yōu)勢。從20世紀中期至今出現(xiàn)了跨國公司以及世界貿易量日益增加的現(xiàn)象,產業(yè)內貿易更適用于現(xiàn)代國際貿易。
產業(yè)內貿易指數是巴拉薩(B.Balassa)提出的測算兩國間產業(yè)內互補性程度的指數,利用產業(yè)內貿易指數(IIT)分析中韓兩國農產品貿易互補性程度。國際貿易上的互補性是指某一國家向另一國家集中出口某種商品,反過來說,另一國家從某一國家集中進口某種商品,兩國在某種商品的貿易上具有互補性。
為了分析中韓農產品貿易的互補性,此模型測算產業(yè)內貿易的分析范圍為中國與韓國的農產品(HS1至HS24)。(3)式中的為中國向世界出口的k商品總額、為中國從世界進口的k商品總額,(4)式中的為韓國向世界出口的k商品的總額、為韓國從世界進口的k商品的總額。(3)式與(4)式分別為中國與韓國農產品IIT指數。IIT指數位于0與0.5之間時商品具有產業(yè)間貿易性質,IIT指數位于0.5與1之間時商品具有產業(yè)內貿易性質,IIT指數等于1時,意味著此類商品具有完全產業(yè)內貿易性質。
中國各HS編碼在中國農產品貿易中比例超過5%的HS編碼為HS3、HS7、HS12、HS15、HS16、HS20,其中除了HS3的IIT指數以外,其他商品的IIT指數均小于0.5。在中國農產品貿易中這五種商品具有較強的互補性?;パa性是指某一國家在一定的商品領域里集中出口或集中進口某種商品。筆者通過分析08年至12年的中國農產品進出口額得出中國在農產品貿易上集中出口HS3、HS7、HS16、HS20的結論。韓國各HS編碼在韓國農產品貿易中比例超過5%的HS編碼為HS2、HS3、HS10、HS12、HS15、HS17、HS21、HS23。上述的8個編碼的商品在08年至12年韓國農產品貿易中屬于集中進口。韓國的進口農產品額約為出口農產品額的3.9倍。
中國農產品進口額是農產品出口額的1.4倍。中國農產品進口額占中國農產品貿易總額的42.5%。中國農產品出口額占中國農產品貿易總額的57.5%。中國農產品貿易處于貿易順差的不平衡狀態(tài)。中國勞動力資源豐富、國土資源廣闊、農業(yè)技術日益提高,這使得中國農產品貿易避免了極端的不平衡狀態(tài)。韓國農產品貿易長期處于貿易逆差的不平衡狀態(tài),韓國農產品出口額占農產品貿易總額的20.6%,農產品進口額占農產品貿易總額的79.4%,農產品進口額是農產品出口額的3.9倍。08年至12年韓國農產品貿易逆差額分別為08年16,037,104千美元、09年12,208,580千美元、10年14,612,638千美元、11年19,693,298千美元、12年19,114,583千美元。④
四、結論與意義
自1992年中韓兩國建交以來韓國在中韓農產品貿易中一直處于貿易逆差狀態(tài)。隨著中韓農產品貿易總量的逐漸擴大,韓國在中韓貿易中逆差額逐漸增加1992年為753,957千美元,1997年為1,158,492千美元,2002年為1,859,555千美元,2007年為3,228,397千美元,2012年為3,445,470千美元。
為了分析兩國農產品貿易結構,采用中韓農產品和世界農產品整個進出口額為標準來測算兩國每個HS編碼分別的比較優(yōu)勢指數與貿易互補性指數。在利用兩個模型獲得指數分析時需要參考08年至12年各個HS編碼分別占中韓整個農產品貿易的比例。實際上雖不存在純粹的產業(yè)間貿易,但現(xiàn)實中貿易具有產業(yè)間貿易的性質。根據國際貿易理論,在產業(yè)間貿易中一國具有比較優(yōu)勢的商品出口量較多,反之具有比較劣勢商品進口量較多。簡單得說顯示出比較優(yōu)勢指數極度高或極度低的商品的貿易互補性強(IIT指數小于0.5),因為比較優(yōu)勢指數高的商品集中于出口而比較優(yōu)勢指數低的商品集中于進口。
2013年3月26日,在韓國首爾舉辦了“中日韓自由貿易協(xié)定”談判。前20年期間中韓貿易規(guī)模日益擴大,兩國成為了彼此重要的貿易伙伴。兩國對外貿易部門人士都感受到了簽署自由貿易協(xié)定的必要性。雖然農產品貿易額占中韓貿易總額的比例并不高,但因為各國國家食品衛(wèi)生基準不同,所以糧食安全問題成為了各國貿易中比較敏感的問題。例如在韓美自由貿易協(xié)定中關于農產品領域的爭端尤為突出。中韓雙邊自由貿易協(xié)定能否圓滿達成取決于兩國是否能解決農產品貿易領域所產生的問題。
注釋:
①世界銀行數據庫92年至12年.
②UN Comtrade數據庫數據(92年至12年)整理而得.
③蔣德恩.顯性比較優(yōu)勢貿易指數[J].國際商務,2006,(5):46-50.
④韓國農水畜產品流通公社數據92年至12年.
參考文獻:
[1]喬雯,易法海.中國對日韓農產品出口增長特征與成因分析[J].生態(tài)經濟,2010,221(2):78~90.
[2]陳彥斌.對中國農村土地產權制度的思考[J].經濟研究導刊,2013,183(1):38~39.
[3]米利群,徐興權.中韓農產品市場比較優(yōu)勢分析[J].農業(yè)經濟,2010(2):54~56.
[4]宋立杰,王子柱.中韓農產品貿易現(xiàn)狀及其發(fā)展前景[J].農家之友,2010,302(6):53~56.
[5]孔祥智,丁玉.我國農產品進出口貿易的特點及趨勢:1998-2011[J].經濟與管理評論,2013(1):104~112.
[6]崔超,吳林海.中韓農產品貿易現(xiàn)狀及結構研究[J],商業(yè)研究,2009,387(7):206~207.
[7]劉艷云.中國農產品出口問題的經濟學分析[J].世界農業(yè),2012,401(9):126~129.
[8]張慧智.中日韓自由貿易協(xié)定中的農產品貿易問題分析[J].現(xiàn)代日本經濟,2006,148(4):
28~33.
[9]龐德良,鄭瓊潔.中國對日韓農產品貿易的比較分析[J].亞太經濟,2010(4):83~87.
[10]王莉,田國強.中韓農產品貿易現(xiàn)狀及互補性分析[J].世界農業(yè),2012,395(3):47~51.
[11]高揚.加入WTO以來中國農產品出口現(xiàn)狀、問題及對策[J].世界農業(yè),2012,402(10):136~139.
關鍵詞:產業(yè)內貿易;制造業(yè)FDI;線性回歸模型;嶺回歸分析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13-0081-02
引言
20世紀60年代,以“國際產品異質性”、“需求偏好相似”、“規(guī)模經濟優(yōu)勢”三個原理作為支柱的產業(yè)內貿易理論不斷發(fā)展。部分學者從理論上與實證上重點關注FDI對產業(yè)內貿易的作用。英國經濟學家鄧寧(1981)認為,產業(yè)內貿易和產業(yè)內直接投資在廣泛的基礎上都是由相同因素決定的。這些因素反映在生產方面就是各廠商為了充分實現(xiàn)企業(yè)特有優(yōu)勢而進行的變化產品規(guī)模生產和經營的國際化,反映在需求方面就是消費偏好的多元化。因此,產業(yè)內直接投資與產業(yè)內貿易之間存在內在聯(lián)系。
Turkcan Kemal在其博士論文《美國與經合組織其他國家半成品產業(yè)內貿易的決定因素》中用產業(yè)內貿易的理論模型和十五年的數據發(fā)現(xiàn),無論是垂直性產業(yè)內貿易還是水平性產業(yè)內貿易的水平都與FDI成正相關。日本學者Kyoji Fukao,Hikari和Keiko(2003)在《東亞的垂直型產業(yè)內貿易和直接投資》一文中指出,近些年,直接投資在東亞地區(qū)垂直型產業(yè)內貿易快速增長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中國學者李盾(2007)通過實證檢驗了1986—2005年中韓兩國工業(yè)制成品產業(yè)內貿易的影響因素,指出韓國對華直接投資是推動中韓產業(yè)內貿易的關鍵因素。廖翼(2009)文章首先考察了1992年以來中國制造業(yè)產業(yè)內貿易的發(fā)展,然后通過實證檢驗了中國制造業(yè)產業(yè)內貿易的影響因素,結果表明,人均收入水平與中國制造業(yè)產業(yè)內貿易正相關。劉向麗(2009)通過對日本對華制造業(yè)FDI與中日制成品產業(yè)內貿易關系的實證分析,得出了日本對華制造業(yè)投資對中日制成品產業(yè)內貿易具有正向推動作用的結論。
至今國內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從國家的角度分析某一產業(yè)的FDI與產業(yè)內貿易的關系,鑒于中國的地區(qū)間行業(yè)水平、招商引資、外貿出口水平的巨大差異,本文主要基于江蘇省地區(qū),對其制造業(yè)FDI與制成品產業(yè)內貿易進行實證分析,研究二者的關系。
一、GL指數
在基于國家角度的產業(yè)內貿易統(tǒng)計上,GL指數中進出口的數據可以取自聯(lián)合國商品貿易統(tǒng)計數據庫,省份的貿易數據雖然無法取自聯(lián)合國數據庫,然而各省統(tǒng)計年鑒中對于制成品進出口的劃分也分為化學成品及有關商品,所以可以進行類似的計算。本文通過計算得出江蘇省2000—2012年度制造業(yè)各類行業(yè)的GL指數值。在此基礎上,運用GL=∑iWi×GLi,通過加權計算得出整個制造業(yè)的GL指數。
二、模型設計
結合學者研究,影響產業(yè)內貿易的因素主要有國家(地區(qū))特征、產業(yè)特征和企業(yè)特征三類。國家(地區(qū))特征因素包括國民收入、人均收入水平、要素稟賦狀況、外商直接投資、運輸距離等;產業(yè)特征因素包括規(guī)模經濟、不完全競爭、產品差異、市場需求等;企業(yè)特征因素包括技術狀況、企業(yè)戰(zhàn)略行為等。
為研究制造業(yè)FDI對產業(yè)內貿易影響,筆者選取外商直接投資、人均收入水平、居民消費狀況作為解釋變量,建立多元線性回歸模型,從而對江蘇省2000—2012年度制造業(yè)產業(yè)內貿易水平進行實證分析。
1.外國直接投資(FDI)在不同市場上其屬于市場尋求型或成本尋求型的程度不同,筆者具體以省份制造業(yè)的實際利用的外國直接投資額來衡量。
2.人均收入水平(IC)的提高有利于促進消費者多樣化需求和異質產品生產的發(fā)展,有可能促進產業(yè)內貿易,筆者選用人均地區(qū)生產總值來衡量。
3.居民消費狀況(CS)的提高加大消費傾向,有可能對產業(yè)內貿易產生影響,本文用江蘇省地區(qū)居民消費的絕對數來計算。
4.為了消除不同年份間價格因素的影響,將與金額相關的絕對變量分別除以該省年度工業(yè)制成品出廠價格指數P。
5.為了消除異方差,對所有變量取自然對數。
三、實證分析
結論
通過以上的實證分析我們可以得出下面的結論:
1.制造業(yè)相對發(fā)達的江蘇地區(qū),F(xiàn)DI明顯地促進產業(yè)內貿易水平,有力地推動的江蘇制造業(yè)的發(fā)展,形成了較好的良性循環(huán)過程。
2.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居民消費狀況的改善有利于促進消費者多樣化需求和異質產品生產的發(fā)展,有可能促進產業(yè)內貿易。
此外,我們還可以得出下面的觀點:
1.對于制造業(yè)尚不發(fā)達的省份,需要開發(fā)省份自身的比較優(yōu)勢,積極招商引資,尤其是吸引成本尋求型的FDI,通過參與國際分工,促進管理模式、技術水平的飛躍,提高制造業(yè)總體水平,從而提高產業(yè)內貿易水平。對于制造業(yè)有一定基礎,國際貿易參與度較高的省份,F(xiàn)DI有正向促進作用,外資政策在總體上要保持連續(xù)性和穩(wěn)定性,在良性循環(huán)穩(wěn)定的基礎上,對于有利于提高水平產業(yè)內貿易的高技術含量的外商直接投資,給予更多的政策支持。
2.要提高產業(yè)內貿易水平,尤其是水平產業(yè)內貿易,創(chuàng)造出差異性產品,關鍵在于提高產品的質量和技術含量,這必須充分發(fā)揮跨國公司的技術轉移和由此帶來的技術外溢效應。出于成本最小化和利潤最大化的目的,跨國公司會不斷調整其在東道國的戰(zhàn)略,提高子公司的技術水平,提升其在全球產業(yè)鏈條中的位置,如此形成良性循環(huán)。同時,地區(qū),尤其是江蘇這類發(fā)展基礎較好的地區(qū)制造業(yè)在吸收技術外溢的過程中,在干中學中不斷積累經驗,又努力強化自身技術創(chuàng)新的能力,研制具有高附加值的新產品,便能不斷提升中國在跨國公司價值鏈中的位置,從而更加接近核心技術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造產品競爭優(yōu)勢,改善中國的國際貿易地位。
參考文獻:
[1] 佟家棟,劉鈞霆.中日制造業(yè)產業(yè)內貿易發(fā)展態(tài)勢的實證研究[J].國際貿易問題,2006,(1).
[2] 劉向麗.日本對華制造業(yè)FDI對中日制成品產業(yè)內貿易影響的實證分析[J].國際貿易問題,2009,(1).
[3] 李盾.中韓產業(yè)內貿易的實證分析——以工業(yè)制成品貿易為例[J].國際貿易問題,2007,(4).
首先,該論著具有中韓兩國古代小說學習、研究的工具書職能,也體現(xiàn)了研究狀況總結、概覽的學術史價值。按照文學史、小說史的發(fā)展脈絡,該書以中國古代小說發(fā)展歷程的時間線索經,以共時性的向東鄰朝鮮空間傳播的狀況緯,概要而較全面地描繪了一部中國小說史及其向朝鮮半島傳播的文化地理圖。讀者不僅能夠從中了解主要作品“是什么”,還能知道何時、怎樣在另一國度、民族中接受、闡發(fā)甚至再創(chuàng)作的。全書體例由“正編”、“附編”相輔相成:“正編”《韓國所見中國古代小說評述資料》有“中國古代小說總論”、“明以前小說評述資料”、“明代小說評述資料”、“清代小說評述資料”;“附編”《韓國所見中國古代小說分類書目》則延伸閱讀,臚列精心選擇20世紀以來中國學者有分量的、代表性的古代小說研究論著書目,韓國學者所撰寫中國古代小說博士學位論文目錄。
論著描繪的中韓以小說媒介的文化交流史,呈現(xiàn)出韓朝半島對中國小說喜好的歷史事實。如我們由此可知《列女傳》是被最早翻譯的;《酉陽雜俎》于朝鮮成宗二十三年(1492)就已在韓出版;《嬌紅記》于燕山君十二年(約1506)就傳人韓國,幾年后就有刻本流傳。
該書介紹韓國對中國小說受容情況是近乎全方位的,并沒有回避朝鮮文人那些貶損攻擊小說社會功能的言論,而且他們難免有些燕書郢說的誤讀,仍舊有助于窺見那個時代跨文化交流的印痕。如《太平廣記》的傳播、簡縮、多次翻譯,如《三國演義》何以在韓國古典小說史上影響最大,而《三國志平話》早在高麗末期就已傳人高麗以及《三國志演義》周曰校本的發(fā)現(xiàn)(采自樸在淵)等。朝鮮時代翻譯或翻案(改寫)中國古典小說的風氣已經形成,并提供了確切的書目和具體史料甚至婦女喜愛的情況。
其次,該論著善于在中韓文學創(chuàng)作及其接受的比較中,發(fā)現(xiàn)與闡發(fā)各自作品的價值。作者將中國古代小說傳人韓國的方式概括五個類型:“第一是中國的賜贈,第二是韓國使臣從中國帶回,第三是中國使臣帶來贈與韓國,第四是韓國貿易商從中國購買,第五是中國貿易商帶來?!痹谖镔|層面宏觀審視后,又具體化到作品個案,如對于曾風靡朝鮮的明代小說《剪燈新話》等,中韓兩位作者引述了多數大陸研究者難于獲得的半島接受者彼時自身的評價,如《廣寒樓》與《西廂記》在明代朝鮮人眼中的異同:“《西廂》之鶯鶯易,而《廣寒樓》之春香難?!段鲙分畯埦饎t小,而《廣寒樓》之李花卿則大也?!淠c斷淚枯,怊悵送別一也,鶯鶯則失身于音書未絕之時,春香則保節(jié)于困苦將死之際。是則不同也。其瓊琚相投、指心約一也,君瑞則背之,花卿則踐之。是又不同也。故《西廂》之辭哀而促,《廣寒樓》之辭樂而緩。此又觀風者之所可辨也?!彪m然所持批判的武器還是中原所傳,但其中的朝鮮民族的自信心、民族特性等國別要素,皎然可見,而中韓雙語文獻的互補,也使得以往的片面或可得到較多糾正。
其三,該論著嫻熟運用了新理論、新視角。新視角意味著新方法、新認識的得出。如“裝飾性描寫”,《三國演義》以此虛構了若干情節(jié),塑造人物卻并未因此影響歷史進程;“歷史連綴意義”如馮夢龍《新列國志》編撰,在實錄中又符合史傳文學的一般規(guī)律,不是羅列歷史,而是“把所報告的種種孤立事件聯(lián)系起來,從混亂而不連貫的往事中找出某種道理和意義”,致力于讓小說“揭示歷史的經驗和教訓,以期對讀者和社會生活發(fā)生影響”;還有作者自己命名的“揶揄模仿”,用來評價《儒林外史》的仿寫現(xiàn)象(并且有意識地提醒讀者尋找出處),其對讀者追索深層意義的引導作用,等等,都能將具體上升到一般,個別擴展到普遍,并且與當代西方的“互文性”理論聯(lián)系起來,點到止。
“他者”視角的運用,如對李贄評論《水滸傳》宋公明“忠義”的辯證分析,引述了美籍華人學者夏志清站在廬山之外視點上對好漢故事的看法:“中國的說話人和小說家,不僅對神奇的東西,事實上對生命的一切都感到興趣,包括那些假若我們遵守美國出版界數年前的協(xié)約就會覺得有傷風雅的描寫。盡管表面上擁護嚴厲的道德,中國小說并不戴維多利亞時代假正經的面具更值得我們注意。但是這種容忍,原來萌發(fā)于說話人與聽眾的低文化,與其說顯示了現(xiàn)代人的開明,倒不如說是對疾病感到無須隱諱的一種興致?!边@樣就更容易對古人有一種“理解之同情”,將《水滸傳》的研究史扼要地勾勒出來。
其四,該論著也具有難得的史料價值,所涉范圍如題解、研究史概述、翻譯及改寫、禁毀及傳播、評論與爭論等,頗廣泛全面,并能以少總多,以一代眾。如《閱微草堂筆記》“題解”就借此細致解讀了“子部小說”的特征及成因。而了增大信息量,往往采取“互文足義”,并且作一種體例。還表現(xiàn)在濃縮在具體作品的研究史方面,特別是那些名著研究,作者基本做到了要言不煩,如數家珍,如《三國演義》成書時代、作者、版本的爭論,《水滸傳》作者、版本等爭論以及《西游記》主題風格的爭論及其說法的原創(chuàng)性等,都甚見功力。而相關的評論,則提示參見某處某處。如講“搜神”體有別于“拾遺”體、“博物”體后,又提示參見《山海經》題解的詳細辨析;關于一些具體作品在韓反響資料的別處另見,一般都尾隨在主要論列之后。這樣有點有面,使用非常便捷。同時也使得全書作一個有機的整體,減少了交叉重復,特別有利于初學者和實際應用。該書卷首“編寫說明”言:“本書的寫作以文獻學方法主,‘竭澤而漁’,致力于完整、全面地提供相關史料。”的確是做到了。
其五,在充分吸收現(xiàn)有研究成果基礎上,該論著出色地描述了中韓文化交流的小說史價值。(1)中國佚失韓國保存的,如《鐘離葫蘆》(采崔溶澈說)、《南溪演談》、《太原志》等,還有的韓國所藏刻本品種超過中國的如《玉壺冰》;(2)韓國失傳的,如《涿鹿演義》;(3)借鑒中國小說,由朝鮮人編選的,如《刪補文苑楂橘》,就是以中國的《艷異編》等底本編選的(采樸在淵說)。顯然,這不僅具有國別文學的研究價值,而且深具中外比較文學的研究價值。
其六,值得注意的,還有該論著不尊者、賢者、長者諱,如海外學人論述,大陸往往罕有不同意見,而該書卻能直言不諱其可能存在的偏頗。如指出夏志清中國傳統(tǒng)志怪的原則缺乏親切體會,對某一人物性格不同層次的看法的不足和成因不明,當然這并不影響對于同一海外學者正面引用。還有對視《西游記》“政治批評”、“仙話小說”的批評,將夫視“才子佳人”、視“戀愛”的批評、對女怪態(tài)度定位、人怪戀愛評價的不贊同等,這種唯學術尊的態(tài)度,貫徹了不曲學阿世的嚴謹治學理念,這在唱頌歌的多、談不同意見少的近些年學界,似乎有些不合時宜,卻明顯地具有矯正學風的意義。
宋朝與高麗朝之間的海上航路,是中韓兩國歷史上海上絲綢之路的重大發(fā)展,宋麗海上航線先后經過由山東半島的登州(今山東蓬萊)至高麗翁津(今朝鮮海州西南)航線變遷為宋明州(今浙江寧波)到高麗的禮成江碧瀾亭(今開城西海岸)航線。宋麗海上絲綢之路,不僅體現(xiàn)了兩國物質貿易的繁盛,也承載著兩國人文往來和精神文化的交流。
[關鍵詞]
海上絲綢之路;宋麗海上航線;海洋文化交流
[中圖分類號]G11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2007(2017
)01008907
[收稿日期]2016-09-07
[作者簡介]
1魏志江,中山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韓國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延邊大學朝鮮半島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兼職研究員,研究方向為中韓關系與絲綢之路區(qū)域史;2魏珊,中山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博士生,研究方向為東亞國際關系。(廣州510275)
宋朝與高麗朝之間的海上航路,是中韓兩國歷史上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發(fā)展。海上絲綢之路(Maritime Silk Road,簡稱海絲路或MSR),迄今為止雖然中外學術界對其概念和內涵仍然莫衷一是,但本文認為其內涵應該是指從中國東南部沿海港口出發(fā),然后向東北亞延伸至朝鮮半島,接著沿朝鮮半島西海岸南下、后經日本博多灣、九州以及西南諸島、琉球群島地區(qū)的東北亞航線和中國東南沿海繼續(xù)向西南方向延伸,經過中南半島南下后通過馬六甲海峽、進入印度洋、然后抵達紅海、最終行至地中海沿岸的航線。因此,宋麗海上航線和兩國海洋經濟文化的交流,毫無疑問構成了中韓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內容。目前,中外學術界對宋麗海上航路與經濟文化交流的研究已經取得了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其中中國學術界的主要代表有陳高華、宋、吳泰、楊渭生、王文楚、陳炎、祁慶富等學人;分別參見方豪《中西交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 年版;宋《宋商在宋麗貿易中的貢獻》,載《中韓關系史論文集》,時事出版社1979年版;陳炎《海上絲綢之路與中外文化交流》,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陳高華、吳泰《宋元時期的海外貿易》,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陳高華、吳泰《海上絲綢之路》,海洋出版社1991年版;王文楚《古代交通地理叢考》,中華書局1996年版。而國外的主要代表性學者有韓國東亞大學的金庠基、高麗大學的李鎮(zhèn)漢、金渭顯、尹明哲、姜仲吉等教授和日本學者內藤h輔、森平雅彥等先生,他們撰寫了一系列研究宋麗海上航路與海洋經濟文化交流的論著。本文擬在學界先賢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就宋麗海上航路與海洋文化交流等問題加以論述。
一、宋麗海上航路的演變和發(fā)展
宋麗海上絲綢之路航線的變化,與兩國的政治外交關系和遼宋麗三國關系密切相關。因而,宋麗海上絲綢之路的演變和發(fā)展大致經歷了前、后兩個階段。
前一階段(960-1071年),宋麗海上航線的內容主要是指登州(今山東蓬萊)到高麗翁津(今朝鮮海州西南)的航線。918年,泰封部將王建殺弓裔自立,建立高麗王朝,之后與中國五代十國的后唐、后晉、后漢和后周政權均維持著朝貢關系,利用朝鮮半島西北海岸的翁津與中國山東半島的登州展開交往,從而維持其與中國中原王朝的交流。宋朝建立后,高麗與宋的交往同樣也是利用此條航線,據《宋史?高麗傳》載:淳化四年(993年)“正月,治遣使白思柔貢方物,并謝賜經及御制。二月,遣秘書丞、直史館陳靖、秘書丞劉式為使,加治檢校太師,仍降詔存問軍吏耆老。靖等自東牟趣八角??冢盟既崴撕4案啕愃?,即登舟,自芝岡島順風泛大海,再宿,抵翁津口登陸。行百六十里,抵高麗之境,曰海州,又百里,至閻州,又四十里,至白州,又四十里,至其國。治迎使于郊,盡藩臣禮。延留靖等七十余日而還。遺以襲衣、金帶、金銀器數百兩、布三萬余端,附表稱謝?!盵1](14040)通過考察可以知道,宋朝時期的登州,郡名東牟,為現(xiàn)今山東的蓬萊縣;八角???,為現(xiàn)今山東福山縣西北的八角鎮(zhèn);芝岡島,為現(xiàn)今山東煙臺北芝罘島,其距離登州約20公里。高麗人歸國,亦沿此航路,“先是,式等復命,治遣使元證衍送之。證衍至安香浦口,值風損船,溺所赍物。詔登州給證衍文據遣還,仍賜治衣段二百匹、銀器二百兩、羊五十口?!盵1](14042)安香浦,距離登州10公里左右,其雖非登州治下,然仍有登州給發(fā)文據放行。故宋朝天圣年間以前宋人出使高麗,多由登州附近如八角??趩⒑?,并由登州管轄。高麗翁津,也就是現(xiàn)在朝鮮海州西南的翁津;閻州,是現(xiàn)在朝鮮的延安,高麗時代稱為鹽州;白州,是現(xiàn)在朝鮮的白川。據《宋史》記載:“往時高麗人往返皆自登州,(熙寧)七年,遣其臣金良鑒來言,欲遠契丹,乞改途由明州詣闋。從之?!盵1](14046)因此,五代、宋初以來,登州一直是與高麗通航往來海上航線的起點,《續(xù)資治通鑒長編》(以下簡稱《長編》)載:“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二月甲戌令登州于八角鎮(zhèn)??谥喂偈穑源啕?、女真使者?!盵2](1918)宋仁宗時也說:“新羅、高麗諸國,往年入貢,其舟船皆由登州海岸往還?!盵3](3829)因此,自高麗王朝建立直到宋神宗熙寧四年(1071年),這段航線不僅是宋麗海上交通時利用的主要航線,也是唐朝與新羅時期進行海上貿易和文化交流的主要航線,同時還是日本遣隋使和遣唐使往來的主要航線。另外,密州板橋鎮(zhèn)至高麗的航線是此段航線的支線,即由密州板橋鎮(zhèn)(今山東膠縣)出港到高麗翁津口后登陸,據《長編》記載:元豐六年(1083年),入內供奉官、勾當龍圖、天章、寶文閣馮景為高麗國信使,“令排辦修補過河船及按視近便海道,今至登、密州,問之得二處海道并可l船至高麗,比明州實近便?!盵4]又據徐兢《宣和奉使高麗圖經》記載:“自中國適高句麗,唯明州道經此,若自登州、板橋以濟,則可以避之?!盵5](121)故密州通高麗之港口,實為板橋鎮(zhèn),元v三年(1088年)改板橋鎮(zhèn)為膠西縣,但此海路很少使用。
1020年,遼麗兩國恢復朝貢關系,在這之前由于戰(zhàn)爭的關系兩國處于敵對狀態(tài),朝貢關系也一度中斷。1020年后,遼麗關系進入了一個相對持久穩(wěn)定和平發(fā)展的新時期,這種關系一直持續(xù)到1125年遼國滅亡。在這一時期,遼麗兩國使節(jié)的往來頻繁密切,高麗通過以下名義遣使遼國,比如四季問候、謝橫宣、謝冊封、謝恩、進貢、賀正、賀即位、吊祭、告奏、告哀等,遼國則主要通過吊慰、告哀、橫宣、冊封、賀生辰、來祭、來詔、起復等名義,如此之后,遼麗兩國朝貢體制終于全面確立起來,并且構成了東亞地區(qū)國際秩序的基礎。因為遼麗之間關系的改善,使得高麗先前結盟宋朝以牽制契丹的外交政策,此時已經顯得不太重要。1022年(宋天禧五年,高麗顯宗十三年),高麗決定停止使用宋“天禧”年號,“復行契丹年號”,并且在高麗顯宗二十一年(宋天圣八年,遼太平十年,1030),遣使元穎等前往宋“貢金器、銀廚、刀劍、鞍勒、馬、香油、人參、細布、硫璜、青鼠皮等物”[1](14045)后,斷絕了對宋的朝貢,“其后絕不通中國者四十三年”。[1](14045)故以宋仁宗天圣年間開始,宋麗兩國由于斷絕邦交,兩國航路基本上亦處于斷絕的狀態(tài)。迄1071年(宋熙寧四年),由于宋朝“聯(lián)麗制遼”政策的再度實施,宋麗邦交得以恢復,宋麗海上絲綢之路也進入了后一階段。
后一階段(1072-1279年),宋麗之間的海上航線主要是由明州(今浙江寧波)到高麗禮成江碧瀾亭(今開城西海岸)的航線。關于航路改變的原因,學術界已多有論及,主要是北宋從國家安保立場,以登州“地近北虜,號為極邊。虜中山川,隱約可見,便風一帆,奄至城下。自國朝以來,常屯重兵,教習水戰(zhàn),旦暮傳烽,以通警急?!盵6]故宋朝在慶歷年間,特下詔實行海禁,以禁止海商自海道往登、萊州進而與遼國經商貿易,故登州通高麗海道亦漸廢棄。直至宋熙寧四
年(1071年),宋恢復邦交,宋出使高麗的海上航路改為明州往返,蓋亦由于高麗之請求,《宋史?高麗傳》載:“往時高麗人往返皆自登州,七年,遣其臣金良鑒來言,欲遠契丹,乞改途由明州詣闕。從之?!盵1](14046)而宋朝冊封出使高麗和宋商赴高麗貿易,則規(guī)定由明州往返。其具體航線,在《高麗史》、《高麗史節(jié)要》以及《宋史》、《宋會要輯稿》等史籍中所載甚略,唯宋人徐兢所撰《宣和奉使高麗圖經》(以下簡稱《高麗圖經》),其卷34 至39《海道門》對宋麗海上航路進行了十分系統(tǒng)、明確的記載,為研究宋麗海上航路和高麗社會政治、經濟、文化以及宋麗關系的重要史料。除中國學者王文楚、祁慶富等教授對《高麗圖經》做了較為深入的考證外,近年來,日本九州大學東洋史學科森平雅彥教授結合文獻記載和實地考察,對宋麗海上航路進行了考證、復原。宋麗航路自明州出發(fā),到達定海(今鎮(zhèn)??h)后、經過虎頭山(今鎮(zhèn)海縣招寶山東北的虎蹲山),向東航行到達昌國縣(今定??h)的沈家門、梅岑(宋代又稱補陀洛迦山,即為現(xiàn)在的普陀山)。從這里出海后,進入白水洋、黃水洋、黑水洋,即從現(xiàn)在浙江沿海、長江以北到淮河入??跒辄S水洋,黑水洋
也稱黑水溝,即淮河入海口以東、山東半島以東、以南的洋面。
,
經夾界山
又稱古五嶼,“華夷以此為界限”,現(xiàn)在的五嶼西南為小黑山島,島南是中韓兩國的領海分界處,也就是中國與高麗的海上分界線。
,
過白山而至高麗。據王文楚先生考訂,白山即為現(xiàn)在大黑山島東南面的蕎麥島,并謂徐兢《高麗圖經》記載有誤,王氏謂“《高麗圖經》記載,先過白山,后至黑山,同書又記載徐兢等歸國,‘早過黑山,次過白山,’則黑山在北,白山在南。今大黑山島東南有蕎麥島,恰為航路所經行,蓋是?!陡啕悎D經?黑山下》云:‘黑山在白山之東南’,與海路途徑不符,當誤,或為‘白山在黑山之東南’之誤?!盵7](37)然而,中國學者祁慶富和日本學者藤田明良均認為,白山為黑山島西北之紅島,日本學者森平雅彥經過實地勘察后亦認為徐兢記載之“白山”,當為今之紅島,朝鮮時代亦稱紅衣島,其距黑山島西北約十八公里,海岸線為高聳的斷崖所環(huán)繞,其恰如徐兢所謂“連亙如城”,其斷崖顯露的硅巖、砂巖在日光下映照得如白玉一般,故名白山。
王文楚先生雖然注意到《高麗圖經》有關黑山和白山的途徑航程,但是卻忽略了其“白山”條謂:“是日午后,東北望一山極大,連亙如城。日色射處,其白如玉。未后風作,舟行甚快?!盵5](75)而蕎麥島,不過為周圍一公里左右圓錐狀的小島,顯然與其狀如城垣的白山島不符,故徐兢使團先經過白山島,后抵達黑山島的往返記載無誤,而王氏實誤矣;使團由白山所抵達的黑山,也就是現(xiàn)在韓國的大黑山島,是宋麗時期海上絲路南路的樞紐,也是船舶往來停歇的地方;經過黑山島,沿群山列島海岸向北,抵達紫燕島
即現(xiàn)在韓國京畿道廣州境內,處于首爾東南方向,日本學者津田左右吉考證為現(xiàn)今的仁川西部的永宗島。參見[日]津田左右吉《關于元代高麗西北境之混亂》,《朝鮮歷史地理(卷二)》。
。然后到達急水門水道,進入禮成港,在碧瀾亭登上陸地后,再由陸路抵達高麗的都城開城。碧瀾亭,位于現(xiàn)在開城西禮成江東岸,船舶在這里停舟靠岸登上陸地,前往開城。從宋神宗熙寧后直到南宋,宋麗之間的海上航路都是經過此段路線,如果能夠順著季風之便,五、六日就可以到達。
另外,宋麗海上絲路南路航線的泉州港,也是宋朝與高麗貿易的重要港口,如《宋史?羅拯傳》寫道:“拯使閩時,泉商黃謹往高麗,館之禮賓省。”[8](10646)蘇軾亦謂:“切問泉州多有海舶入高麗,往來買賣。”中國學者陳高華先生曾經就《高麗史》的記載,歸納出北宋時期泉州海商往返高麗的史料,達十九起。其中,前述泉商黃謹(為“慎”之誤)還充當了宋麗恢復邦交信使的角色。如高麗文宗二十二年(宋神宗熙寧元年,1068年)七月,“宋人黃慎來見……遣慎等來傳天子之意,”[9]熙寧二年(1069年),黃慎等由高麗返宋,“其國禮賓省移牒福建轉運使羅拯云:“本朝商人黃真、洪萬來,稱運使奉密旨,令詔接通好……今以公狀附真、萬西還?!盵1](14046)由于宋朝規(guī)定:諸赴高麗、日本貿易者,例由明州市舶司給予公憑發(fā)解啟航,即“凡中國之賈高麗與日本,諸番之至中國者,惟慶元得受而遣焉?!睉c元,即北宋之明州,據《宋史?地理志》載,南宋紹熙五年(1194年)升明州為慶元府,故名。所以福建海商由泉州出港赴高麗貿易,顯然違背了宋明州市舶司管轄之規(guī)定,以致蘇軾不得不奏請云:“元豐三年(1080年)八月二十三日中書扎子節(jié)文,諸非廣州市舶司輒發(fā)過南藩綱舶船,非明州市舶司而發(fā)過日本、高麗者,以違制論?!盵10](459)然而,根據陳高華先生統(tǒng)計,《高麗史》明確記載明州商人不過三起,數量上遠低于泉商十五起,蓋“福建狡商專擅交通高麗,引惹牟利,如徐戩者甚眾?!盵11](445)因此“泉州多有海舶入高麗,往來買賣?!盵12](448)徐戩,泉州海商,蘇軾說他:其“先受高麗錢物,于杭州雕造《夾注華嚴經》,費用浩瀚。印版既成,公然于海舶載去交納,卻受本國厚賞?!盵10](459)又謂哲宗元v四年(1089年)十一月,徐戩“于海舶內載到高麗僧統(tǒng)義天手下侍者僧壽介、繼常、穎流,院子金寶、菱善等五人,及赍到本國禮賓省牒云:‘奉本國王旨,令壽介等五人赍義天祭文來祭奠杭州僧源梨?!盵11](445)蘇軾讓他從明州回國,但是“訪聞明州近日少有因便商客入高麗國,”[12](448)而“泉州多有海舶入高麗往來買賣,”[12]故而將壽介等“發(fā)往泉州,附舡歸國?!盵11](445)故北宋后期至南宋,明州雖然一直是朝廷出使高麗往返之港口,但也不能否認民間海商由泉州赴高麗貿易者亦多。不過,由泉州出港,駛往高麗禮成港的航路,應該仍然是由泉州港海岸北上,循著明州往高麗的航路往返。南宋時,由于海外貿易發(fā)達,泉州成為了北上連接明州和高麗,向西連接廣州、粵東,從而通往南洋的海上航路樞紐,東南亞、印度洋以西等地區(qū)的商舶常常往來于此。不過,與明州港相比,泉州主要是印度洋、南洋以西的船舶往來??康母劭冢谂c高麗海上往來的交流中,依然不能取代明州的地位。
其次,在宋麗海上絲綢之路往來中,增進了兩國人文典籍的交流。高麗使臣于海上來華,通常會進行大量的求書、購書活動,如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年)賜予高麗《大藏經》一部,太宗淳化元年(990年),又賜予高麗使節(jié)《密藏詮》、《逍遙詠》和《蓮花心輪》等佛經。淳化四年(993年),應高麗之請,賜儒家《九經》于高麗。宋真宗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高麗使郭元辭歸,真宗應其所請,再賜予《九經》、《史記》、《兩漢書》、《三國志》、《晉書》以及《圣惠方》、諸子、歷日、御制詩、《國朝登科記》等。宋哲宗元v元年(1086年),高麗使來賀哲宗即位,哲宗應其所請賜予《文苑英華》一部。哲宗元符二年(1099年),高麗進奉使尹等乞賜《太平御覽》等書,哲宗詔曰:“所乞《太平御覽》,并《神醫(yī)普救方》,見校定。俟后次使人到闕給賜?!盵1](14045)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高麗使王r、吳延寵回國,宋徽宗又賜高麗國王《太平御覽》一千卷。除宋朝廷賜予外,高麗使節(jié)還被允許自行前往書肆購書。宋神宗熙寧七年(1074年),詔國子監(jiān)許賣《九經》以及其它經史子集諸書給高麗使節(jié)。神宗元豐八年(1085年),高麗使求買《大藏經》、《華嚴經》各一部,詔從之。宋哲宗元v七年(1092年),哲宗不顧蘇軾反對,允許高麗使購買《冊府元龜》以歸。宋麗典籍交流還體現(xiàn)在高麗大量高僧、留學生以及宋朝商販于宋朝購買書籍以獻于高麗國王,宋太宗太平興國八年(983年),高麗博士任老成從宋朝購買了《大廟堂圖》一鋪并記一卷,《社稷堂圖》一鋪并記一卷,《文宣王廟圖》一鋪,《祭器圖》一卷,《七十二賢贊記》一卷,以為高麗營造有關廟堂之參考。此外,宋商李文通于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赴高麗時獻給高麗國王圖書579卷,宋哲宗元v二年(1087年),宋泉州商人徐戩等二十八人至高麗獻《新注華嚴經》版,宋光宗紹熙三年(1192年),宋商又獻《太平御覽》,高麗獎勵其白金六十斤。
隨著儒家經典和《史記》、《漢書》、《三國志》等史書大量輸入高麗;高麗也有諸多書籍傳入宋朝,如高麗宣宗八年(1091年),宋哲宗以高麗國書籍多好本,特命館伴將所求書目錄授予高麗使李資義,囑其“雖有卷第不足者,亦須傳寫附來”。[14]故次年(1092年),高麗使即獻《黃帝針經》于宋哲宗。此外,原本宋朝已保存不完全的《說苑》,由高麗獻出后才得以補全完整;還有已經失傳的《周易占》、《黃帝針經》等古籍,也是通過高麗重新輸入到宋朝。加強了兩國以書籍為載體的人文文化交流。
再次,宋麗兩國佛教文化的交流,構成了宋朝與高麗海上文化交流的重要內容。主要體現(xiàn)在兩國《大藏經》之交流、僧侶的往來和中國科舉制度、儒佛道三教教義對高麗佛教的影響等。其中《大藏經》等佛教典籍的互贈和交流影響較大,如前述泉州海商徐戩,其“先受高麗錢物,于杭州雕造《夾注華嚴經》,費用浩瀚。印版既成,公然于海舶載去交納,卻受本國厚賞。”;
《東坡奏議》卷六。按,《續(xù)通鑒長》卷四三五引蘇軾奏議,稱:“泉州商人徐戩。
而高僧人文往來,則主要是高麗僧人諦觀、義通以及高麗王子義天到宋朝的訪問交流,其中諦觀、義通為中國天臺宗的復興做出了很大的貢獻,特別是對天臺宗相關典籍的回歸起到了重要作用,高麗僧義通也被后人尊其為天臺宗的第十六祖。高麗王子義天是在宋哲宗時期來到中國的,他遍訪名山古剎,帶來的大量華嚴宗典籍彌補了中國華嚴宗典籍的缺口,并受到宋哲宗的接見,拜杭州慧因寺的凈源法師為師學習華嚴宗,對華嚴宗的復興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此外,義天還請?zhí)祗盟碌膹闹G法師講解天臺教觀之道,其回國時,帶回佛教典籍和儒家經書一千多卷,在高麗弘揚天臺宗、華嚴宗,提倡“教觀兼修”,主持高麗國清寺,創(chuàng)立高麗的天臺宗,并拜從諫為初祖。因此宋麗兩國高僧通過海上絲綢之路進行文化交流,極大地豐富了兩國人文文化交流的內涵。
此外,隨著兩國人文往來和科舉制度傳入高麗,高麗除科舉取士外,還實行僧侶的科舉考試制度,稱為僧科制度。僧科有預備試和正式試之分,預備試主要在各山門或宗派內進行,預備試合格才能參加國家正式大選。大選也有禪宗選和教宗選之分,禪宗大選一般是在廣明寺的禪宗僧侶中進行,教宗大選則于王輪寺在各教宗僧侶中進行。如果禪、教大選合格,就授予初級法階大選,然后按照如下法階晉升:禪宗法階:大選-大德-大師-重大師-三重大師-禪師-大禪師;教宗法階:大選-大德-大師-重大師-三重大師-首座-僧統(tǒng)。而高麗時代的僧職主要是僧钅錄司,僧钅錄司有左右兩銜,兩銜各有都僧錄,下設副僧錄、僧正,都僧錄掌管一切佛教活動,其淵源顯然是受到宋朝科舉制度的影響。
隨著宋朝儒佛道三教傳入高麗和宋麗兩國佛教文化的交流,中國的儒佛道思想對高麗的佛學思想產生了十分重要的影響,主要體現(xiàn)在高麗儒佛道三教合一和天臺宗的創(chuàng)立。高麗太祖以佛教立國,但是,佛教內部的宗派矛盾不斷,尤其是以海印寺為中心的南岳和北岳兩派水火不容,相互攻擊。為了解決佛教內部的門戶之爭,從宋朝回國的義天大師提出了“教禪合一”、“教觀兼修”的主張,義天認為:佛有教禪二法,但兩者各有偏執(zhí),教法注重外修而忽略內心觀照;禪法則強調內心作用而無視外部修煉,故“學教之人多棄內而外求,習禪之人好忘緣而內蕁2⑽偏執(zhí),俱滯一邊,其猶爭兔角之長短,斗空花之濃淡?!盵15](452)因此,義天提出“教禪兼修”。但是,在教宗和禪宗的關系上,義天主張教宗融攝禪宗,并對“不立文字,以心傳心”的禪法頗有微詞,其提出禪宗本義是“籍教習禪”而非“離教習禪。”其實,義天的“教觀兼修”的思想并非自創(chuàng),而是深受中國華嚴宗高僧圭峰、晉水和清涼大師的影響,華嚴宗即主張“教禪一致”,尤其是清涼大師認為:華嚴宗“法界緣起”與天臺宗的“三諦圓融說”相互契合,并認為華嚴宗靠經典義理解悟、洞徹法界,與禪宗不立文字,以心傳心的解悟過程是一致的,因而華嚴宗與禪宗是相通的。義天大師不僅與上述晉水(凈源大師)相互往來切磋佛法,而且,對華嚴宗經典頗多研究。在儒佛道的關系上,義天十分重視三教合一,尤其是對宋朝援儒入佛的思想大力弘揚。其主張“得釋門遍于五時,儒典通乎六籍,包羅大小,通觀尊卑,雖設教有殊,而崇孝無別?!盵15](452)這些思想顯然受到了宋朝佛法的影響。此外,十二世紀末期,鄭仲夫、崔忠獻等武臣之亂,高麗教宗勢力受到重大打擊,1205年,高麗改吉祥寺為曹溪山修禪寺,高僧知訥以《金剛經》、《六祖壇經》為本創(chuàng)立了曹溪宗,其亦主張“教禪不二”,但與義天主張“教主禪從”不同,而是強調“禪主教從”,在具體修行方面,主張“定慧雙修”,從而將“漸悟”和“頓悟”統(tǒng)一起來。此外,受到宋僧大慧普覺禪師的影響,知訥融合儒家的忠義,提出禪宗的“忠義之心”即佛教“菩提心,乃名異而實同?!睆亩w現(xiàn)出三教融合和諸宗匯通的傾向,此與中國佛教的儒釋道三教合一,顯然是一致的。
綜上所述,宋與高麗海上航路的發(fā)展,可以說是中韓歷史上海上絲綢之路發(fā)展、演變的重要階段,宋麗海上航線先后經過山東半島的登州(今山東蓬萊)沿岸至高麗翁津(今朝鮮海州西南)航線和由南部明州(今浙江寧波)至高麗禮成江碧瀾亭(今開城西海岸)航線的變遷,而南方福建的泉州港,亦成為宋代對高麗海上貿易和人文交流的重要口岸。宋麗海上絲綢之路,不僅體現(xiàn)了宋代海上對外貿易的發(fā)達,而且也體現(xiàn)了宋麗兩國物質貿易的繁盛,宋麗海上絲綢之路,不僅是絲綢、瓷器、茶葉等貿易品和高麗其他土特產品的交流,也承載著兩國制度文明、海神信仰和宗教文明等人文和精神文化的交流。
⒖嘉南祝
[1]脫脫:《宋史?高麗傳》,北京:中華書局,1977 年點校本。
[2]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八十四),北京,中華書局,2004 年。
[3]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百五十八),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4]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三百零五),神宗元豐六年六月條,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5]徐兢:《宣和奉使高麗圖經》,北京:商務印書館,1937年。
[6]蘇軾:《東坡奏議?登州詔還以水軍狀》,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
[7]王文楚:《兩宋和高麗海上航路初探》,《古代交通地理叢考》,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
[8]脫脫:《宋史?羅拯傳》,北京:中華書局,1977年點校本。
[9][韓]鄭麟趾:《高麗史?世家?文宗二》(卷八),朝鮮古書刊行會本。
[10]蘇軾:《東坡奏議?乞禁商旅過外國狀》,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
[11]蘇軾:《東坡奏議?論高麗進奉狀》,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
[12]蘇軾:《東坡奏議?乞令高麗僧從泉州歸國狀》,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
[13]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三百零二),神宗元豐三年正月辛巳條,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
關鍵詞:大專學院;韓國語專業(yè);就業(yè)
常州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自2004年開設韓國語專業(yè)以來,培養(yǎng)著數批聽、說、讀、寫、譯各方面優(yōu)秀的韓國語人才。韓國語專業(yè)的學生不僅習得了精湛的韓國語知識,還學習了韓國語文化,學會了韓國式思考方式,懂得了韓國人說話的韻味和習慣,其中所掌握的韓國文化,很好地幫助學生適應韓國職場生活,順利度過了語言和文化的過渡期。
韓國語專業(yè)的學生大部分是希望找個專業(yè)對口的工作,希望能夠從事與韓國語相關的方向。有很多學生就業(yè)到昆山的三星、南京的LG、北京的現(xiàn)代等韓國企業(yè)??v觀這幾年韓國語專業(yè)學生的就業(yè)情況,學生的就業(yè)方向與就業(yè)意念產生了較大的變化,不對口就業(yè)的學生相對來說增加了很多的比例,下面簡要分析一下其成因。
一、中韓兩國的關系
中韓兩國一直是貿易方面友好合作的關系,兩國不斷開展高層往來,增進互信共識,拓展合作領域,深化合作層次。近年來世界關注的“薩德”事件,給中韓兩國的關系帶來了不良的影響,導致很多學生選擇專業(yè)的時候,產生了些許的抵觸心理,擇業(yè)的時候多了一份小心。
對韓國語感興趣的學生時刻關注著相關的動向,即使心里有很多好感,擇業(yè)的時候還是無奈放棄對口就業(yè),尋求較有保障的就業(yè)方式。
二、韓資企業(yè)的“離中”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fā)展,中國的人工費和物價均產生了飛躍的進步。之前韓國有名的三星企業(yè)、LG企業(yè)和現(xiàn)代等企業(yè)都在中國開設工廠基地數十年。韓企的諸多福利和合乎心意的管理模式,吸引著中國人去就業(yè),促使他們學習韓國語,成為了了解、接近的動力和力量。
然而隨著中國GDP的增長,人工費和物價均超出了發(fā)展中的國家,昂頭挺胸有力地前進著。而這一趨勢對于外企的工廠基地是無利的。近幾年分布在長三角的諸多韓國企業(yè)紛紛離開了駐扎十幾年的工廠基地,重新尋求人工費和物價較為適宜的基地。原先就職在韓企的中國工人伴隨著基地的離去成為了失業(yè)者,面臨重新就業(yè)。而求職中的就業(yè)者,擔心發(fā)生類似的事情,不敢輕易選擇韓企。
三、學生自身的因素
學生由零基礎韓語學習者,經過2年多的學習和磨煉,大多數學生可以成為成績優(yōu)異的語言家。前幾年嚴格執(zhí)行計劃生育,各校的招生應該不是很理想,對于生源的素質和資質的門檻設置跟往年是由區(qū)別的。生源素質導致生源質量,近幾年人才的養(yǎng)成跟往年相比存在很大的異同。近期一直流行著90后孩子個性鮮明到95后的孩子難以理解其思維等的傳言,細想這并不是空穴而來。
首先,計劃生育的結果,每個家庭對孩子會非常溺愛和寵愛,對孩子的要求稍微降低,都是捧在手心怕掉了,含在口里怕化了。家長寵溺的結果,孩子的自主能動性和自覺思維受到了不同的限制,逐漸缺乏一種自力更生和用于探索、自主學習等能力。嚴重者成為了學習弱勢群體,存在很多學習和生活上不能自理的孩子。
其次,學生的需求沒有以前迫切和明顯?,F(xiàn)在每個家庭條件都發(fā)生了很大的改善,基本都脫離了貧困。很少有學生會有學以致富的想法,更不會有顧慮前景的學生。目前的學生當中真正對自己有規(guī)劃的學生實在罕見,即使老師多次重復強調,也不會聽到心里去了。富裕和良好的家庭經濟基礎,使學生缺乏了奮斗學習的激情,也少了發(fā)財致富的觀念。很多學生表示船到橋頭自然直,真是皇上不急,急死太監(jiān)的節(jié)奏。
最后,上述學生的綜合素質決定了學生學習韓國語的時候不會表現(xiàn)出太多的熱忱和認真。剛開始由于接觸新鮮的文化和領域,由于好奇心試著認真幾天,然而久而久之,枯燥和海量的知識將其好奇心和新鮮勁覆蓋掉。堅持下來認真學習的人,屈指可數。大部分的學生考慮綜合因素,學習態(tài)度有很大的變化和改變。
四、父母三觀的影響
學生的思維飛躍度很高,很快,而且學生的三觀跟父母的三觀存在較大的代溝。父母希望孩子學校畢業(yè)之后能夠進入國企、民營企業(yè)或者是穩(wěn)定的企業(yè),賺著穩(wěn)定的工資。然而,學生有學生的想法和主見。他們想嘗試新鮮事物,接觸有魅力的領域,欲接近跨國度的文化等等。很多選擇韓國語專業(yè)的學生思維比較活躍、想法比較創(chuàng)新、視野比較寬廣,他們畢業(yè)之后也很想對口就業(yè),尋找在韓企工作的機會。這個時候學生和父母的三觀會產生沖突,總要有個人需要讓步進行緩解。現(xiàn)代父母還是比較傾向于國內的企業(yè),希望孩子能夠按部就班,踏踏實實工作,兢兢業(yè)業(yè)做出成就。因此,學生這個時候就會面臨抉擇,而影響他們的對口就業(yè)。
五、結束語
目前,中國很多的高職高專都開設韓國語專業(yè),其就業(yè)也成為了膾炙人口的話題。很多高職高專院校每年都會統(tǒng)計對口就業(yè)率,進行比較并修正人才培養(yǎng)方案等。但是目前的情況是不要說對口就業(yè),就算的就業(yè)也存在著些許的難度和困難。社會上經常喊著就業(yè)難的話題,輿論也經常會打擊到即將就業(yè)的學生,很多學生怕找不到工作,遇到覺得合適的崗位,及時不對口也會選擇就業(yè)。這一現(xiàn)象進一步說明就業(yè)難的問題,在某一程度上對于想按韓國語對口就業(yè)的學生施加多多少少的壓力的。
在香港特別行政區(qū),主要有香港理工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開展旅游管理高等教育。以香港理工大學為例,該校設置有酒店及旅游業(yè)管理學院(大學之下二級學院)。在碩士研究生層面,設置有國際酒店管理理學碩士學位課程、國際旅游及會展管理理學碩士學位課程、環(huán)球酒店業(yè)管理理學碩士學位課程、國際葡萄酒管理理學碩士學位課程等(專業(yè)),對應大陸地區(qū)旅游管理學科的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會展經濟與管理(專業(yè))。在博士研究生層面,設置酒店及旅游業(yè)管理哲學博士學位課程和酒店及旅游業(yè)管理專業(yè)博士學位課程(授予DoctorateofHotelandTourismManagement學位)。
二、韓國旅游管理學科的設置概況
在亞洲,韓國的旅游管理學科發(fā)展較好,地位較高,國際影響力也較大。在韓國的學科體系中,學科被分為大系列、中系列、小系列和專業(yè)。據韓國國家教育統(tǒng)計服務中心的統(tǒng)計顯示,從所在中系列來看,旅游學與管理學、經濟學、廣告·宣傳學、金融·會計·財務學、貿易·流通學、經商教養(yǎng)學并列,均為“管理?經濟”下設的小系列。從整個學科體系來看,旅游學與教育學、數學、物理、化學、天文、地理、計算機、建筑、醫(yī)學、藥學等是并列的,都是學科小系列?!奥糜螌W”小系列下設124個專業(yè),“經濟學”小系列下設106個專業(yè)(1)。對比中韓兩國的學科設置可以發(fā)現(xiàn),韓國的“旅游學”實際上處于類似中國一級學科的地位。在韓國綜合實力排名前20的大學中,慶熙大學、京畿大學、亞洲大學、培材大學設有旅游管理學科。其中,慶熙大學下設的酒店與旅游管理學院,設置了酒店管理系、會展管理系、旅游管理系等8個系,涉及到國內的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會展經濟與管理3個學科。培材大學設置了全球旅游酒店管理系、休閑服務管理系、休閑運動系;旅游管理碩士、博士學位專業(yè)下設旅游與節(jié)事管理、酒店與會展管理兩個方向,并設置有休閑、服務與運動碩士、博士學位專業(yè)。
三、美國旅游管理學科設置概況
在美國,酒店管理、旅游管理、休閑與公園管理、會議與節(jié)事管理,是差異較大的4個學科。大學一般會分別設置不同的碩士、博士研究生課程,相當于大陸的4個不同的研究生專業(yè)。
(1)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會議與節(jié)事管理。這些學科一般設置在商學院/管理學院或其他學院下設的酒店與旅游管理系、會議與節(jié)事管理系等。前者如康奈爾大學酒店管理學院(CornellUniversitySchoolofHotelAdministration),開設培養(yǎng)行業(yè)高級專門人才的酒店管理碩士學位課程(專業(yè)碩士學位MasterofManagementinHospitality),以及以學術研究為導向的酒店管理理學碩士學位課程(MasterofScienceinHotelAdministration)和酒店管理哲學博士學位課程(DoctorofPhilosophyinHotelAdministration)。后者如普度大學健康與人類科學學院(CollegeofHealth&HumanSciences),下設酒店與旅游管理學院(SchoolofHospitalityandTourismManagement),在研究生教育方面,提供酒店與旅游管理碩士學位課程(MasterofScience)和酒店與旅游管理博士學位課程(Ph.D.),均設有酒店管理、旅游管理兩個領域。
(2)休閑與公園管理。與北美地區(qū)向來重視人類休閑、游憩、公園的研究有關,休閑與公園管理學科一般設置在農學院/生命科學學院、社區(qū)發(fā)展學院等。例如,德州A&M大學的農業(yè)與生命科學學院(CollegeofAgricultureandLifeSciences)下設游憩、公園與旅游科學系(Recreation,ParkandTourismSciences)。在碩士研究生層面,設置理學碩士課程(MasterofScience[M.S.],Recreation,ParkandTourismSciences,分“碩士論文”和“非碩士論文”兩種);博士研究生層面,設置哲學博士課程(Ph.D.,Recreation,ParkandTourismSciences)。
四、英法旅游管理學科設置概況
在歐洲,旅游管理學科(研究生層面)發(fā)展最具國際影響力的是英國和法國。
(1)英國旅游管理學科設置狀況。在由英格蘭高等教育資助委員會(theHigherEducationFundingCouncilforEngland)、蘇格蘭資助委員會(theScottishFundingCouncil)、威爾士高等教育資助委員會(theHigherEducationFundingCouncilforWales)和北愛爾蘭就業(yè)與學習部(theDepartmentforEmploymentandLearning,NorthernIreland)聯(lián)合開展的研究評估(TheResearchAssessmentExercise)中,商業(yè)與管理(BusinessandManagementStudies)學科門類(unitofassessment)下設13個一級學科,包括市場營銷、戰(zhàn)略管理、公共部門管理、旅游與酒店管理等1。一般而言,旅游、休閑、酒店、會展是4個相對獨立的領域,并開設相應的研究生專業(yè)。以英國旅游管理學科排名第一的SurreyUniversity為例。該大學在酒店與旅游管理學院開設航空管理、國際會展管理、國際酒店管理、國際旅游開發(fā)、國際旅游營銷、酒店戰(zhàn)略管理和國際旅游管理等多個碩士學位課程(均為理學碩士學位MasterofScience),開設酒店與旅游管理博士學位課程(哲學博士Ph.D.;分酒店、旅游、會展等多個方向)。
(2)法國旅游管理學科設置狀況(1)。2015年,法國的旅游類學士、碩士學位,分別單獨命名為“旅游學學士”“旅游學碩士”,不再是經濟或管理學科下設的學位。目前,法國正在設立“旅游學博士”。
五、澳大利亞旅游管理學科設置狀況
在澳大利亞研究委員會(AustralianResearchCouncil)開展的學科評估(ExcellenceinResearchforAustralia)中,“商業(yè)、管理、旅游與服務”是接受評估的22個學科門類(fieldofresearch)之一。其中,“旅游”是與“營銷”“商業(yè)與管理”等并列的8個一級學科之一(2)。與英國、美國相似,澳大利亞的旅游、休閑、酒店與會展也是相對獨立的學科領域。例如,澳大利亞領先的旅游、酒店研究及教育機構——GriffithUniversity在商學院下設旅游、運動與酒店管理系(DepartmentofTourism,SportandHotelManagement),開設節(jié)事管理(EventManagement)、國際旅游與酒店管理(InternationalTourismandHotelManagement)、物業(yè)與房地產管理(PropertyandRealEstate)、運動管理(SportManagement)和可持續(xù)旅游(SustainableTourism)等專業(yè)碩士學位和學術碩士學位課程。在博士研究生層面,在商業(yè)與管理學科招收旅游、酒店、運動、會展等方向的博士生。
【關鍵詞】情景模擬;酒店韓語;必要性;應用性
談起童年,大概都會有“過家家”的回憶。和小伙伴一起,你扮媽我扮爸,然后模仿大人們的語氣進入“生活”;道具可以是一根筷子或一支鉛筆。孩子們隨意進行各種生活場景,結婚騎馬打仗買菜做飯等。過家家是一種兒童模仿成年人的角色扮演游戲,其實質都是模仿現(xiàn)實生活中的場景,客觀上能幫助兒童理解不同的生活角色,更容易和直觀地學習各種生活語言和技能。
“授之于魚不如授之于漁”。筆者作為一線教師,在教授《酒店韓國語》的工作實踐中不斷探索和總結,對學生采取更直觀的教學方式,將生硬的課本對話,日常用語和復雜的理論業(yè)務流程通過情景再現(xiàn)和以身效仿的方法進行教學,將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應用到教學過程中,教會學生快速準確地“捕魚”。本文試對酒店韓語課程情景模擬教學的必要性和應用性作初步探討。
1 酒店韓語課程情景模擬教學的必要性
1.1 高職高專學生的特點及適用性?!毒频觏n國語》是高職高專應用韓語專業(yè)學生在大三上學期所設立的實訓課。高職高專學制短,兩年半的語言基礎和專業(yè)技能學習在時間上稍遜一籌。針對社會需求,快速轉變?yōu)閼眉寄苄腿瞬牛诖蚝谜Z言基礎的同時,增強專業(yè)技能的訓練,把握就業(yè)方向,對癥下藥。其次,高職高專學生年齡在20出頭,從生理年齡來看,還處在青春期末端,對新生事物善于模仿。教師可利用這一點開展情景模擬教學,讓學生在課堂上發(fā)揮孩提時代的模仿天性,充分讓學生身臨其境地學習、感受酒店韓語課程的魅力。
1.2 韓語語言學習的環(huán)境缺陷。孟母三遷的故事眾所周知,講的是環(huán)境對孩子學習的影響。語言學習也同與此。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同樣,學習韓語,在韓國留學學習和在國內課堂學習,聽說讀寫效果是不一樣的。在韓國對韓國人的生活習慣,思維方式感同身受,但在國內的學習只能通過看韓劇,聽老師講述課本知識,間接了解和死記硬背。然而由于情況迥異,不可能所有學韓語的學生都有出國機會。在這種語言環(huán)境缺失下,我們自我創(chuàng)造場景,在課堂上努力為學生營造環(huán)境和氛圍,讓學生敢于開口說話。酒店韓語的場景設定可以是前臺服務,客房管理,或者餐飲預訂。學生可以在分組分角色扮演的過程中,身臨其境地體會語言技巧,學習服務技能。
1.3 準畢業(yè)生對社會認知的不足。大三上半期的高職高專生正處在驚慌的人生十字路口。面對到來的實習期和畢業(yè)季,專業(yè)儲備知識不足,對社會認知不足,因此有些茫然失措。此時實訓課上單純的酒店韓語課本知識就滿足不了專業(yè)技能的實踐性。教師要在課堂上采取“情景模擬”的方式,把每課重要交際語言列出,讓學生敢說敢演,像母語一樣自然流暢。學生有成就感,在面對未來時,就會帶著在課堂上培養(yǎng)出來的自信輕松處理遇到的每一件事。
2 酒店韓語課程情景模擬教學的應用性
2.1 突出主體地位。酒店韓語情景模擬教學方式改變了傳統(tǒng)的講授法,將學生推到主體地位,突出學生的說、做,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逼”學生積極學習,讓靜態(tài)學習變?yōu)閯討B(tài)學習,讓學生覺得上課是必要的事、有趣的事。教學時要實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順利完成課堂角色轉換,推動學生的積極性。
2.2 提供就業(yè)保障。酒店韓語是韓語專業(yè)的一個就業(yè)方向。如今山東半島對韓貿易蒸蒸日上,沿海城市涉韓酒店遍地開花,因此酒店韓語專業(yè)人才供不應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把握這個目標,以就業(yè)為導向,全面掌握酒店服務行業(yè)流程中的每一個細節(jié),為迅速就業(yè)提供保障。
2.3 拓展性格能力。酒店韓語情景模擬教學過程中,要依據教材選取場景。像“需要客服給在首爾的樸會長打電話問詢何時來中國”,諸如此類的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參與交流表演,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語言組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及性格與個性拓展能力。
2.4 提升教師業(yè)務。筆者在本情景模擬教學中,對授課內容、授課形式經常與學生交流溝通,及時調整。在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和交際能力同時,教師自身協(xié)調、組織、處理能力會有很大提高,并且在設定的場景中,教師與學生一起參演,分飾角色,不僅提升了教師專業(yè)技術業(yè)務的能力,還能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增進感情。
3 結語
總之,情景模擬教學在各類學科中屢見不鮮,韓語在供不應求的趨勢下應該做到有的放矢地培養(yǎng)專業(yè)人才,發(fā)揮兒時“過家家”的率真天性,挖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創(chuàng)造性,摒棄“滿堂灌”所導致的“害羞孩子”和“啞巴韓語”。增強學生的成就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將人才培養(yǎng)模式改革重點——教學過程的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yè)性充分運用到課堂模擬教學中,使實訓課發(fā)揮最大效力,為高職高專學生工學結合、走向社會打下堅實的專業(yè)技能基礎。
參考文獻
1 百度百科詞條
2 服務專業(yè)教學論文
3 全國花.酒店韓國語.大連理工出版社,2008.12:25
4?。n)郭芝英.韓國語教學法概論.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0.6
關鍵詞:技術進步 勞動力成本優(yōu)勢 出口 穩(wěn)定增長
一、引言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及人口老齡化,導致勞動力供給不足,勞動力的成本也在不斷上升,勞動力成本的上升會制約我國制造業(yè)出口穩(wěn)定增長。2012年7月,海關總署新聞發(fā)言人、綜合統(tǒng)計司司長鄭躍聲在國新辦會上指出,經過問卷調查,成本過高抑制出口快速增長,勞動力成本占8成。
隨著我國經濟和貿易的發(fā)展,制造業(yè)工人工資上漲是必然的趨勢,而且提高制造業(yè)工人工資也是轉變我國粗放型出口增長貿易模式的需要。此外,經濟全球化的發(fā)展促使我國工人工資與國際接軌,例如國際標準中的社會道德責任標準(SA8000)規(guī)定了最低工資標準,從事國際貿易的國家要滿足該標準。
在制造業(yè)工人工資和勞動生產率均上升的趨勢下,我國勞動力成本優(yōu)勢①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如何提升我國勞動力成本優(yōu)勢促進制造業(yè)出口穩(wěn)定增長?這一系列問題都關系到我國制造業(yè)未來的出口發(fā)展。
二、文獻綜述
隨著我國工人工資上漲,不少外資企業(yè)考慮將在華工廠改遷在工資水平更低的一些東南亞國家。在此背景下,國內外學者開始研究我國制造業(yè)的勞動力成本優(yōu)勢。
現(xiàn)有的文獻主要研究了我國制造業(yè)勞動力成本和勞動生產率,并與其他國家進行了比較。例如,Janet Ceglowski and Stephen Golub(2005)運用相對單位勞動成本,比較了中國和美國制造業(yè)的單位勞動成本,發(fā)現(xiàn)中國制造業(yè)單位勞動成本僅約為美國的25%—40%,也明顯低于歐盟、日本、墨西哥、韓國和其他一些新興工業(yè)化國家。他們認為中國制造業(yè)單位勞動成本較低的優(yōu)勢主要來自被低估的人民幣匯率和快速上升的勞動生產率。都陽,曲玥(2009)將勞動生產率納入了分析框架,認為勞動力成本優(yōu)勢是勞動報酬和勞動生產率之間的相對關系。通過對2000—2007年中國規(guī)模以上制造業(yè)企業(yè)數據的測算,本文了解到勞動報酬的增長伴隨著勞動生產率更快的增長,所以說在這期間勞動力成本優(yōu)勢并未減弱。王燕武等(2011)通過計算、比較中國與主要出口競爭國的單位勞動力成本,發(fā)現(xiàn)中國制造業(yè)仍然具有較大的國際競爭優(yōu)勢,原因是多年來制造業(yè)勞動生產率增速明顯快于工資增速,使單位勞動成本保持下降趨勢。相對單位勞動力成本的比較結果顯示,即使不考慮提高工資將促使勞動生產率進一步提升以及基礎設施、國內市場、政治環(huán)境等方面的優(yōu)勢,在現(xiàn)有勞動生產率水平上,中國制造業(yè)仍能夠承受約50%的勞動報酬上升。
此外,也有學者研究了單位勞動成本對出口及其出口對國內消費福利的影響。陳超、姚利民(2007)利用1978—2004年的數據分析了中國制造業(yè)單位勞動成本的發(fā)展及其國際比較,并運用計量方法檢驗了其對出口與消費福利的影響。結果顯示:除印度外,中國對主要貿易伙伴國(地區(qū))和主要競爭對手還將保持優(yōu)勢;基于這種優(yōu)勢的制造業(yè)出口造成了國內消費福利的流失,即便是放寬到總出口對消費福利的影響上,也是一樣的結論。嚴穎(2011)通過實證分析發(fā)現(xiàn),單位勞動成本對出口額的影響是顯著的,長期的影響系數為-2.865。脈沖響應分析說明單位勞動成本變動的沖擊對出口額的瞬間影響很大,但持續(xù)時間不長。
關于如何更好發(fā)揮勞動力成本優(yōu)勢促進我國制造業(yè)出口穩(wěn)定增長的問題,國內相關的研究很少。本文首先通過比較優(yōu)勢論分析了技術進步對我國勞動力成本優(yōu)勢的影響,并通過實證分析,考察了我國制造業(yè)勞動力成本優(yōu)勢及其出口增長速度的變化,最后提出了更好發(fā)揮我國勞動力成本優(yōu)勢,促進制造業(yè)出口穩(wěn)定增長的政策建議。
三、技術進步對我國制造業(yè)勞動力成本優(yōu)勢影響的實證分析
(一)我國與主要發(fā)展中國家制造業(yè)勞動力成本優(yōu)勢的變化及比較
我們用勞動報酬除以勞動生產率即單位勞動力成本來衡量一國勞動力成本優(yōu)勢,單位勞動力成本越大勞動力成本優(yōu)勢越小,反之,勞動力成本優(yōu)勢越大。近年來,我國制造業(yè)工人工資上漲的同時,勞動生產率也在發(fā)生變化,從而帶來我國制造業(yè)勞動力成本優(yōu)勢也不斷發(fā)生變化,其他國家也是如此。2000—2009年我國與主要競爭對手②國家的制造業(yè)單位勞動力成本如圖1所示。由圖1可以看出,2000—2008年我國、泰國和馬來西亞制造業(yè)單位勞動力成本呈下降趨勢,但下降的幅度不大,2009年有所反彈;2000—2009年菲律賓和墨西哥制造業(yè)單位勞動力成本呈下降趨勢,其中韓國和菲律賓制造業(yè)單位勞動力成本下降的幅度比較大,而墨西哥下降的幅度很小;而且近幾年下降的幅度比較大;2000—2009年越南制造業(yè)單位勞動力成本呈上升趨勢。我國制造業(yè)單位勞動力成本仍低于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和越南,但高于墨西哥。由此說明,與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和越南相比,我國在制造業(yè)出口方面仍具有勞動力成本低的優(yōu)勢,但是我國制造業(yè)單位勞動力成本與泰國、馬來西亞和菲律賓非常接近,而且2007—2009年菲律賓制造業(yè)單位勞動力成本下降很快,其制造業(yè)單位勞動力成本接近我國的趨勢很明顯。
由我國與主要競爭對手勞動力成本優(yōu)勢變化的分析可以看出,雖然近些年來我國制造業(yè)工人報酬迅速上漲,但與主要發(fā)展中國家競爭對手相比,我國制造業(yè)勞動力成本優(yōu)勢仍然存在,但我們也應注意到我國與部分發(fā)展中國家在制造業(yè)勞動力成本優(yōu)勢方面的差距在縮小。
(二)我國與主要發(fā)達國家制造業(yè)勞動力成本優(yōu)勢的比較
與發(fā)達國家相比,我國制造業(yè)勞動力成本優(yōu)勢比較明顯。我國與主要發(fā)達國家制造業(yè)勞動力成本優(yōu)勢比較如表1所示。由表1可以看出,我國制造業(yè)的單位勞動力成本遠低于發(fā)達國家,其中,與韓國、德國、法國和英國的差距比較大,與美國和日本的差距相對比較小。由此可以看出,與發(fā)達國家相比,我國制造業(yè)勞動力成本優(yōu)勢在短期內不會消失。
(三)我國制造業(yè)勞動力成本優(yōu)勢的變化
但是僅僅通過勞動報酬低速增長帶來勞動力成本優(yōu)勢,進而帶動的制造業(yè)出口增長不具有持續(xù)性。一方面,一個國家勞動報酬提高得緩慢會使一個國家企業(yè)喪失產業(yè)結構升級的內在動力與外在壓力,不得不依靠大規(guī)模地增加投資與出口來維持經濟增長③。另一方面,這種出口增長也會帶來我國國民收入支出結構的失衡,不利于我國經濟的持續(xù)穩(wěn)定增長。因為這種出口增長會造成國內消費福利的流失,造成我國高投資、高出口、低消費的國民收入支出結構,而靠高出口和高投資帶動的經濟增長容易受到外部的沖擊,而且不利于我國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因此,只有通過勞動生產率更快速的增長及勞動報酬同時適度增長帶來的我國制造業(yè)勞動成本的更大的優(yōu)勢才能促進制造業(yè)出口穩(wěn)定增長。
因此,為了促進我國制造業(yè)出口穩(wěn)定增長,必須在勞動報酬適度快速增長的同時,更快速地提高制造業(yè)勞動生產率。與發(fā)達國家相比,我國制造業(yè)尤其是高技術產業(yè)勞動生產率的水平還很低。部分國家制造業(yè)及高技術產業(yè)勞動生產率如表2所示。由表2可以看出,我國制造業(yè)2010年制造業(yè)的勞動生產率遠低于德國、法國及意大利2007年的制造業(yè)勞動生產率,也遠低于日本2008年及美國2009年的制造業(yè)勞動生產率;我國高技術產業(yè)及高技術產業(yè)的各行業(yè)勞動生產率也遠低于法國、美國、日本、德國及意大利。這說明我國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有很大空間,今后可以通過技術進步更快地提高勞動生產率,來提高我國勞動力成本優(yōu)勢,進而帶動我國勞動密集型行業(yè)出口增長。
四、結論與政策建議
通過分析技術進步對我國制造業(yè)勞動力成本優(yōu)勢的影響,我們認為我國當前在制造業(yè)勞動力成本方面仍具有優(yōu)勢,但仍有待提高,只有這樣才能維持我國勞動力成本的優(yōu)勢,帶動制造業(yè)出口增長。勞動報酬的提高是我國當前轉變貿易模式和產業(yè)結構及平衡國民收入結構所必需的。勞動報酬的適度快速增長會增加企業(yè)調整產業(yè)結構的外在壓力和內在動力,促使企業(yè)進行產業(yè)升級和轉型,而且企業(yè)的升級和轉型成功又有利于促進勞動報酬的提高,因為產業(yè)升級后可以賺取更多的利潤。為了同時保持我國勞動力成本優(yōu)勢,就必須更好地促進技術進步,提高勞動生產率。
工資提高對我國制造業(yè)出口增長的制約可以通過提高勞動生產率來緩解,我國與發(fā)達國家在制造業(yè)尤其是高技術產業(yè)勞動生產率方面的差距很大,提高勞動生產率的空間很大。而技術進步是促進勞動生產率提高的主要源泉,與此同時,由于我國制造業(yè)行業(yè)間存在較強的技術壁壘,制造業(yè)技術效率④出現(xiàn)惡化現(xiàn)象,阻礙了勞動生產率的提高⑤。因此,我國政府應該創(chuàng)造良好的機制大力支持企業(yè)進行自主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自己的品牌,促進加工貿易升級。但是,發(fā)展自己的品牌面臨的風險是很大的,而且要經過很長時間才能看到成效。所以,對于企業(yè)來說,在進行轉型時必須確定好目標,在具體一方面實現(xiàn)突破,創(chuàng)造差異化的自主品牌,避免企業(yè)間的激烈競爭,同時,應根據企業(yè)自身所處發(fā)展階段和客觀的消費環(huán)境來確定目標,避免研發(fā)投入過大,陷入高成本投入的困境。當然,企業(yè)也不可能一下子放棄原先低層次的產品生產和出口,可以通過將這些產業(yè)轉移到我國中西部地區(qū)或成本更低的其他國家來增強在這些產品上的勞動力成本優(yōu)勢,促進這些產品的出口,但可以允許這些產品業(yè)務的適度降低。為了促進我國制造業(yè)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在鼓勵企業(yè)自主創(chuàng)新的同時,還應鼓勵企業(yè)間相互學習和技術人員的流動,提高技術效率。
注釋:
①僅從勞動報酬水平評價勞動力成本優(yōu)勢是不恰當的,我們在這里采用都陽、曲明(2009)的方法,用勞動報酬除以勞動生產率來衡量一國勞動力成本優(yōu)勢。
②王燕武等(2011)根據中國出口商品的種類及國別構成分析篩選、確定中國制造業(yè)的國際市場潛在發(fā)展中國家競爭對手為馬來西亞、墨西哥、菲律賓、泰國和越南。
③李文溥,陳貴富(2010),工資水平、勞動力供求結構與產業(yè)發(fā)展型式,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第5期,5—13
④Farrell(1957)指出在給定技術結構特征和要素投入的情況下,決策單元的實際產出與同樣投入情況下的最大產出之比為該期的技術效率。
⑤辛永容等,(2008)“我國制造業(yè)勞動生產率因素分解”《系統(tǒng)工程》第5期,1—8
參考文獻:
[1]Janet Ceglowski and Step-
hen Golub. Just How Low are China’s Labor Costs? [J]. working paper,2005
[2]陳超、姚利民. 制造業(yè)單位勞動成本的國際比較及其對出口與福利的影響[J]. 世界經濟研究,2007(6)
[3]都陽、曲玥.勞動報酬、勞動生產率與勞動力成本優(yōu)勢[J].中國工業(yè)經濟2009(5)
[4]李文溥、陳貴富.工資水平、勞動力供求結構與產業(yè)發(fā)展型式[J].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5)
[5]王燕武等.基于單位勞動力成本的中國制造業(yè)國際競爭力研究[J].統(tǒng)計研究,2011(10)
[6]辛永容等.我國制造業(yè)勞動生產率因素分解[J]. 系統(tǒng)工程,2008(5)
[7]嚴穎.勞動力成本對中國制造業(yè)出口的影響[D].復旦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