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納文》作為格雷戈里·貝特森一生中的唯一一本民族志,其灌注了貝特森大量的心血與付出,貝特森共有過為期4年之久的田野作業(yè)經歷,而《納文》則是在作者為期21個月的田野基礎上完成的。在作者的筆下,復雜的'納文'儀式被清晰呈現(xiàn)的同時,作者還用不同的理論對納文儀式進行了分析,在此基礎上進行嘗試和探索,開創(chuàng)了另一種民族志的書寫范式。本文立足于《納文》文本,從作為儀式的'納文'、納文儀式中各類親屬所扮演的角色、作為軸心的母親(恩亞米)和《納文》給我們的啟示四部分內容來加以呈現(xiàn)該民族志,以期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并從中反思民族志的書寫方法及定位。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