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初思想家顏元的學思歷程,在既有研究里呈現(xiàn)為一種標準論述:顏元在39歲之前名叫朱邦良,他在34歲那年獲知了自己實為顏氏子,因其父早年為朱氏養(yǎng)子,故他出生后方冒朱姓;隨即他的學術面貌也發(fā)生了激烈轉(zhuǎn)變,幾乎一夜之間就從篤信程、朱變成力反程、朱。39歲時,他歸宗顏氏,名為顏元。由此他的學術生命大體以34歲為界,分為此前的“朱邦良”和此后的“顏元”兩個階段。從“朱邦良”到“顏元”的轉(zhuǎn)變也成為清初思想史上的一大公案。傳統(tǒng)的意見基本認同“顏元”是“朱邦良”頓悟的結果,近來的研究則認為“顏元”是由“朱邦良”逐漸蛻變而成。事實上,通過對他學思歷程中若干節(jié)點和面向的重建,可以看到早在學變之前,“顏元”就已經(jīng)站在“朱邦良”的身邊;“顏”“朱”兩種學術性格始終并存且相互競爭,34歲時的學變并不是“朱邦良”變成了“顏元”,而是“顏元”通過奮斗最終擊敗了“朱邦良”。對“顏元”的誕生過程盡量真切的了解,是評估在清初震動一時的“顏李學派”的堅實基點。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