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通過對咬肌神經與面神經進行顯微解剖學研究,為咬肌神經-面神經吻合治療面癱提供解剖學依據(jù)與安全有效的操作方法。方法對20例(左右兩側,共40側)濕性頭顱標本面神經和咬肌神經及周圍毗鄰結構進行詳細的顯微解剖學研究,總結咬肌神經的分段與定位標志并分別對咬肌神經與面神經各段的走行、分支、長度及橫徑進行觀察與測量。結果咬肌神經恒定出現(xiàn)于顳下頜前三角(由顴弓下緣、下頜頸前緣、咬肌淺層后緣圍成)內,且距離下頜骨髁突頸前緣8.52±1.35mm~9.00±1.58mm,距離顴弓外側面深度為15.20±1.07mm~15.73±1.28mm;根據(jù)臨床應用特點,咬肌神經可分為三段,分別為M1段(自卵圓孔至顴弓下緣)、M2段(自顴弓下緣至發(fā)出第一分支處)、M3段(自發(fā)出第一分支處至咬肌神經主干末端);咬肌神經M2段中點橫徑為1.12±0.18mm~1.18±0.18mm,面神經各分支中點橫徑在1.00±0.15 mm~1.39±0.23mm之間。結論咬肌神經M2段長度適宜且橫徑與面神經各分支橫徑相匹配,咬肌神經-面神經吻合術治療面癱具有解剖學上的可行性。同時咬肌神經解剖位置恒定,在顳下頜前三角內可安全有效地進行解剖,該三角是術中定位咬肌神經的可靠標志。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