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研究湖南湘江流域稻田鎘(Cd)污染治理方法,篩選稻田替代種植作物,于長沙縣和湘陰市受污染稻田改種花生,選用5個大果品種,設置2種(露地、覆膜)栽培方式,研究品種與栽培方式組合下對稻田Cd吸收、富集及轉運的影響。結果表明:稻田花生營養(yǎng)器官(根、莖、葉)Cd含量較高,生殖器官(果殼、籽仁)Cd含量較低,且品種間有明顯差異。5個花生品種的組織器官中Cd含量最高的是莖(5.413~8.859mg kg^-1),果殼和籽仁最少(0.523~1.326mg kg^-1),但是籽仁Cd含量超出NY/T1067-2006標準的規(guī)定值,食用安全存在風險。覆膜栽培盡管降低了花生莖、葉、果針、果殼及籽仁等的Cd含量,但提高了植株干物質重和Cd總積累,其中,營養(yǎng)器官(根、莖、葉)Cd富集系數(shù)高于2.5,生殖器官(果殼、籽仁)Cd富集系數(shù)為0.8~1.7。不同部位間Cd轉移系數(shù)大小順序為:根→莖稈>莖稈→葉>果殼→籽仁>果針→果殼>莖稈→果針。不同品種的花生油中Cd含量范圍在0.012~0.074mg kg^-1,符合標準,因此花生油食用是安全的。以地上部單株干物質積累量及其Cd含量作為高鎘積累篩選指標,5個品種中09-3106的單株可高積累鎘元素。建議在湘陰、長沙等地的Cd污染稻田進行覆膜栽培花生。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