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吸收了前賢時彥對天亡簋銘文研究的成果,對銘文進(jìn)行了逐字逐句的疏解。"天室"的天不能讀為大,天室指嵩山,前一個"降"字意為降階而下,這一動作反映出君主在外祭祀需筑臺的情形。"王祀于天室"與何尊銘文中的"廷告于天"性質(zhì)相同,系武王克商后將天命稟復(fù)上帝的典儀。"衣祀于王"記載的是武王出征隨行載廟主以祭祀文王的史實(shí)。"眚(笙)""庸(鏞)"是王在祭祀禮儀中演奏的樂器,"作笙""作鏞"是上古祭祀文化、禮樂制度的生動注腳。作者對"王降,亡爵、退、"一句的認(rèn)識提出了新見,意為武王悅服,賞賜天亡銅爵、軜(內(nèi)轡)、一囊貝。天亡簋作器者為天亡,稱呼文王為"丕顯考",表明他是周文王之子。
注:因版權(quán)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