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色777777女色窝,777亚洲妇女,色吧亚洲日本,亚洲少妇视频

翻譯律令“譯訊人詐偽”的歷史變遷及其啟示

摘要:翻譯立法行為由來已久,始于秦漢律,最早見于張家山出土漢簡《二年律令》的"譯訊人詐偽",兩千多年來基本隸屬于詐偽律的"證不言情"律,只是譯者的稱謂和量刑有一定的變化。由于無法判定譯者是故意誤翻還是翻譯能力不足,無法確定翻譯對錯的標準,無法規(guī)走誰來判定翻譯對錯,所以沒有形成規(guī)范翻譯行為的完備的、成文的翻譯法。當今的翻譯立法依然存在上述困境,建議從宏觀上規(guī)范翻譯行業(yè)企業(yè)和翻譯人員的準入制度,從微觀上確定翻譯的行業(yè)標準,建立翻譯爭議的仲裁機制,實現(xiàn)翻譯立法。

關鍵詞:
  • 翻譯立法  
  • 譯訊人詐偽  
  • 歷史變遷  
  • 立法困境  
  • 啟示  
作者:
冉詩洋; 李德鳳
單位:
長江師范學院; 澳門大學
刊名:
中國翻譯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期刊名稱:中國翻譯

中國翻譯雜志緊跟學術前沿,緊貼讀者,國內(nèi)刊號為:11-1354/H。堅持指導性與實用性相結合的原則,創(chuàng)辦于1980年,雜志在全國同類期刊中發(fā)行數(shù)量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