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篩選最佳濃度的基礎上,利用液質(zhì)聯(lián)用色譜法,測定不同層積時期種子赤霉素、生長素和脫落酸的含量,分析3種激素及其相互作用在種子休眠解除中的動態(tài)變化,探索內(nèi)源激素在大百合種子休眠解除中的作用機理。結(jié)果表明:隨著層積時間的增加,大百合胚的長度隨之增長,層積135 d時,5 mg/L 2,4-D處理的胚長高出CK 9.03%。在5 mg/L 2,4-D處理下胚生長率最高,達到82%,發(fā)芽起始時間最早,為4℃下14 d后;發(fā)芽率最高,達75.33%。在層積過程中,CK和2,4-D處理脫落酸含量的變化總體呈下降趨勢,在生長素、赤霉素含量上均表現(xiàn)為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生長素含量在層積60 d時達到峰值,CK比2,4-D處理高出516.66 ng/g,赤霉素含量在層積120 d時達到峰值,2,4-D處理比CK高出52.17 ng/g。生長素與脫落酸、赤霉素與脫落酸之間的比值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在層積60 d時,生長素與脫落酸的比值達到峰值,CK比2,4-D處理高了49.24,層積120 d時,2,4-D處理的生長素與脫落酸的比值比CK高出10.53,在層積120 d時,赤霉素與脫落酸的比值達到峰值,2,4-D處理高于CK處理1.63。可見,5 mg/L 2,4-D處理為最佳濃度,有利于種子休眠解除和萌發(fā)。脫落酸含量的變化與大百合種胚的發(fā)育呈負相關(guān),生長素和赤霉素可能是促進大百合種子休眠解除的主要調(diào)節(jié)物質(zhì)。
注:因版權(quán)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