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苦蕎(Fagopyrum tataricum)芽菜是一種新興健康食品,該研究通過不同光周期(0、4、8、12、16和20 h·d^-1)處理苦蕎芽菜,測定其生物量、葉綠素和主要營養(yǎng)成分的含量以及黃酮合成相關(guān)基因的表達水平,以明確不同光周期對苦蕎芽菜品質(zhì)的影響機理。結(jié)果表明:(1)隨著苦蕎芽菜生長時間的增加,芽菜生物量總體呈上升趨勢,16 h·d^-1光周期時芽菜生長狀態(tài)最好,鮮重最大。(2)不同光周期對苦蕎芽菜各營養(yǎng)成分含量的影響有所差異,可溶性糖含量在芽菜萌發(fā)第2天開始逐漸下降,10 d后含量僅為第2天的13.5%~14.5%;花青素含量在芽菜萌發(fā)第2天光周期為12 h·d^-1時最高(2.16 mg/g),不同光周期處理4~10 d后均顯示出降低趨勢;蘆丁是苦蕎芽菜中主要的黃酮類化合物,蘆丁含量在不同光周期處理后有所變化且適當?shù)墓庹沼欣谄浜铣珊头e累,并在處理第4天光周期為16 h·d^-1時含量最高(59.60 mg/g)。(3)qRT-PCR分析表明,不同光周期處理的苦蕎芽菜中各黃酮合成相關(guān)基因的表達量在第2天最高,隨生長周期其表達量均不同程度降低,但黃酮醇合成支路關(guān)鍵酶基因FtFLS1和花青素支路基因FtDFR2表達量上升、且顯示出強烈的光誘導特征。研究發(fā)現(xiàn),光周期對苦蕎芽菜的生物量影響較大,黑暗有利于胚軸伸長,長光周期(16 h·d^-1)有利于鮮重的增加;在苦蕎萌發(fā)過程中,苦蕎芽菜可溶性糖、花青素和蘆丁含量整體呈減少趨勢,可溶性糖和花青素含量均在光周期16 h·d^-1處理第2天時最高,蘆丁含量在光周期為16 h·d^-1處理第4天時最高,建議苦蕎芽菜在光周期為16 h·d^-1生長4 d時采食。
注:因版權(quán)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