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同地區(qū)之間的地域差異,使以往針對土壤堿解氮與影響因子關系的研究存在著相互矛盾的結論。為比較不同環(huán)境條件下土壤堿解氮含量空間分異潛在主導因子的一致性與差異性,基于現(xiàn)有的GIS數(shù)據(jù),采用地理探測器的研究方法,分別以全國及自然區(qū)劃尺度為研究單位分析中國土壤堿解氮含量空間分異的潛在主導因子。結果表明,(1)從全國尺度上看,土地利用方式與氣溫及降水的共同作用主導了中國土壤堿解氮含量的空間分異過程。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堿解氮含量的差異大致表現(xiàn)為林地(147 mg·kg^-1)>草地(113 mg·kg^-1)>耕地(103 mg·kg^-1)>水域(95 mg·kg^-1)>建設用地(92 mg·kg^-1)>未利用地(55 mg·kg^-1)。在此基礎上,氣溫與降水的變化進一步改變了地表的環(huán)境條件與植被狀況,使得土壤堿解氮含量在大區(qū)尺度上發(fā)生更復雜的變化。(2)從自然區(qū)劃尺度上看,影響土壤堿解氮含量空間分異的潛在主導因子存在一致性,但同時也存在差異。中國東部濕潤季風區(qū)土壤堿解氮主要受氣溫影響。而在西部干旱區(qū),降水以及坡度對堿解氮的作用相對較大。此外,在地形條件復雜的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溫帶森林草原帶及青藏高原區(qū),海拔高度的變化對土壤堿解氮含量的影響最顯著。因此,該研究認為影響土壤堿解氮含量空間分異的潛在主導因子會因其所處環(huán)境條件的不同而存在明顯差異,但這些主導因子在一定程度上均能夠有效反映各自然區(qū)劃帶的基本環(huán)境特征。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