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農村金融發(fā)展對于降低農民流動性約束,促進農村消費至關重要,而農村金融聚集又是農村金融發(fā)展水平的重要體現(xiàn)。本文基于跨期消費選擇理論,在對農村金融聚集對農民消費影響機制的梳理和數(shù)理分析的基礎上,通過構建門檻面板模型和分位數(shù)回歸模型,基于2006~2016年數(shù)據(jù),實證檢驗了農村金融聚集對農民消費影響的區(qū)域差異性和群體差異性。面板門檻模型的估計結果顯示,在全國層面上農村金融集聚對農村居民消費有顯著的正向影響效應,且存在非對稱的"門檻效應",當收入水平超過門檻值后,農村金融集聚對農民消費有顯著的提升作用。而分區(qū)域研究則顯示,中、西部地區(qū)農村金融集聚對農民消費的影響具有顯著的門檻特征,東部和東北地區(qū)門檻特征不顯著;分位數(shù)模型研究結果表明,對應于不同的分位數(shù),農村金融集聚對農村居民消費均有顯著的正向影響,但這種影響也是非對稱的,農村金融集聚對低消費群體和高消費群體影響更大。實證研究結果表明,如何提高農村金融對低收入者的普惠性和對相對高收入者的易得性仍是解決農村消費乏力、緩解農民生產和生活消費流動性約束的關鍵所在。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