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色777777女色窝,777亚洲妇女,色吧亚洲日本,亚洲少妇视频

紅層盆地巖性差異對丹霞地貌發(fā)育的控制

摘要:陸相紅層盆地的巖性在橫向上和縱向上都有比較明顯的變化,導致發(fā)育的丹霞地貌形態(tài)迥異。本文以贛東北信江盆地、粵北丹霞盆地、陜北地區(qū)為例,采用對比分析、數(shù)值模擬等研究手段,總結了紅層盆地中常見的巖石及地貌類型,提出巖性在丹霞地貌坡面演化過程中的關鍵作用。在信江盆地中,龍虎山、龜峰等挺拔高聳的山峰主要發(fā)育在盆地南緣的河口組厚層礫巖中,而盆地中部貴溪、弋陽地區(qū)的近圓形山丘則產(chǎn)在塘邊組大型交錯層理風成砂巖中;與其類似,丹霞山的赤壁陡崖主要發(fā)育在丹霞組厚層礫巖夾風成砂巖中;相反,陜北地區(qū)波浪狀地貌主要發(fā)育在洛河組風成砂巖中。利用河道-山坡綜合地形演化(CHILD)地貌模擬軟件,假設在同樣的構造抬升和河流侵蝕作用下,分別模擬了細砂巖、細礫巖、中礫巖構成的山體坡面的演化過程。模擬結果顯示,細砂巖山體易形成較為平緩的坡面,中礫巖易形成陡峻崖壁和巷谷,而介于二者之間的細礫巖則形成較為明顯的溝壑系統(tǒng)。CHILD模擬結果與實地觀測一致。因此,紅層巖性差異在丹霞地貌演化過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也是未來地貌定量模擬研究中需要考慮的關鍵因素。

關鍵詞:
  • 丹霞地貌  
  • 紅層  
  • 巖性控制  
  • 地貌演化模擬  
作者:
劉鑫; 郭福生; 陳留勤; 李馨敏; 劉富軍
單位:
東華理工大學核資源與環(huán)境國家重點實驗室; 南昌330013; 東華理工大學地球科學學院; 南昌330013
刊名:
山地學報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期刊名稱:山地學報

山地學報緊跟學術前沿,緊貼讀者,國內刊號為:51-1516/P。堅持指導性與實用性相結合的原則,創(chuàng)辦于1983年,雜志在全國同類期刊中發(fā)行數(shù)量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