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的反腐高壓態(tài)勢持續(xù),成果顯著,但從理論來看,仍然存在根基性的法律問題。2016年最高院的《關于辦理貪污賄賂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雖然對貪污、受賄等罪名的數(shù)額標準進行了大幅度的提升,但是不論是從適用方面還是從法理方面都難以服眾。尤其是在金融領域大發(fā)展的今天,其適用方面更加凸顯不足。明確的數(shù)額范圍標準顯然不足以應對當前的經濟發(fā)展速度,頻繁的修改法律又破壞了刑法的穩(wěn)定性。同時,對于違法孳息的認定也莫衷一是,因此有必要借機重新考量司法標準和立法方向問題。從司法運用上來看,對于沒有達到既定數(shù)額標準的貪污賄賂犯罪,可以視具體情況認定為盜竊、詐騙罪等,而對于數(shù)額的認定問題及其標準的確定,應當審時度勢,提出新的思路。從立法進路中分析,貪污罪的行為模式與侵財類犯罪本質無異,可以融合為一章并設置相平等的法定刑,而賄賂犯罪則與瀆職罪掛鉤,理應位于瀆職罪的章節(jié)之中。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