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利用2013~2015年廊坊市空氣污染資料、MICAPS氣象資料、廊坊氣象觀測站自動站資料,應用數(shù)理統(tǒng)計、天氣學等方法對廊坊市86次空氣重污染前后的低層風場進行了對比分析。結果表明:(1)廊坊市“突發(fā)”空氣重污染時,因污染程度變化的差異可分為5個等級,其中3級轉(zhuǎn)6級AQI值變化最大,平均變化值達227,4級轉(zhuǎn)5級偏南風至偏西風均為75;(2)“突發(fā)”空氣重污染過程中,地面風向風速均有明顯變化,偏北風控制時間長比例下降,靜風、偏南風(SW/SSW/WSW/W)、偏東風(E/ENE/ESE/SE)時間長比例增加;除4級轉(zhuǎn)5級外,地面平均風速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以2級轉(zhuǎn)5級下降幅度最大,平均達0.6m/s·d;(3)空氣重污染前,1000hPa、925hPa以及850hPa高空以西北風或偏西風為主,空氣重污染時,各層風向轉(zhuǎn)為以西南、東南或偏東風控制為主,且常見風的輻合場形成。在三層大氣風場風向變化不一致的條件下,以1000hPa風場風向的變化為參考點;(4)在“突發(fā)”空氣重污染過程中,850hPa、925hPa、1000hPa有北風風速減小、南風風速增加的變化特征,且空氣質(zhì)量的等級變化越大、污染程度越重,大氣風場的垂直變化越深厚。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