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漢代西北邊塞雖是軍屯重鎮(zhèn),但因耕食比例不調,通常存在糧食缺口。入糴和轉輸,是解決問題的主要策略。從轉運簿書的類型來看,糧缺的補充涉及民對官外部輸入和官對官內部調配兩種途徑。外部輸入一般在秋冬季節(jié),而且從裝載規(guī)格、日程標準、過境登記、交納核驗等方面都有要求;內部調配表現出無定時、無定規(guī)、雇傭與自輸兼有等特點。從轉輸記錄所示的時空特點來看,除了武昭之間、永光年間和新莽時期三個階段曾因備戰(zhàn)、災異出現異常,其余時候,外部輸糧都是在張掖諸縣就近補足,反映了均輸法在此地區(qū)的有效執(zhí)行。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