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籍田'原是原始社會末期村社中集體耕作的公有地,'籍禮'由原始村社首腦帶頭舉行的集體耕作儀式發(fā)展而來,其儀式還伴有祭祀'大火'星等祀典活動。殷商時有'籍田'及'籍禮',商王一般不親耕'籍田','籍禮'的舉行也未固定時間及地點。西周'籍禮'有一套非常詳盡的儀節(jié),並有固定的舉行時間和地點,天子要率公卿百吏親耕'籍田',這是'殷周變革'在禮儀制度上的重要表現(xiàn),用以顯示政權(quán)的合法性。西周'籍禮',不僅是恭祀上帝的一種儀式,更是其重要的賦稅制度。據(jù)清華簡《繫年》及《國語》、《史記》等文獻,周宣王'不籍千畝'的時間應在其即位之初,因西周晚年具體的歷史條件,導致籍田的賦稅功能下降,籍禮也從原來禮儀制度與賦稅制度雙重性質(zhì)逐漸過渡到僅剩恭祀上帝之'禮'這一個方面。
注:因版權(quán)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