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了解江蘇省無錫市感染性腹瀉的病原譜及流行特征。方法于2014—2018年采集無錫市哨點醫(yī)院門診感染性腹瀉病例糞便標本,采用分離培養(yǎng)法檢測沙門菌、志賀菌、致瀉性大腸埃希菌和副溶血弧菌,采用real-time PCR法進行諾如病毒、輪狀病毒、札如病毒、星狀病毒和腸道腺病毒的核酸檢測。結(jié)果 3 408例腹瀉病例中,共檢出陽性樣本946份(混合感染66份),總檢測陽性率為27.76%。其中細菌感染529份,陽性率為15.52%,病毒感染460份,陽性率為13.50%,混合感染66份。細菌性病原體中,致瀉性大腸埃希菌分離率最高(6.60%),其次為沙門菌(5.11%)、副溶血弧菌(4.05%)、志賀菌(0.32%),主要流行于夏季。病毒性病原體中,諾如病毒(8.92%)和輪狀病毒(3.29%)檢測陽性率較高,主要流行于冬春季。不同年齡組人群病原體陽性率不同,輪狀病毒感染高發(fā)于0~4歲年齡組。結(jié)論 2014—2018年無錫市感染性腹瀉的主要病原體是致瀉性大腸埃希菌、沙門菌、副溶血弧菌、諾如病毒和輪狀病毒,夏季以細菌性腹瀉為主,冬春季以病毒性腹瀉為主,在不同季節(jié)應針對5歲以下嬰幼兒和老年人等重點人群采取不同防控措施。
注:因版權(quán)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