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利用常規(guī)觀測資料和NCEP/NCARFNL資料對“獅子山”(1006)和“天兔”(1319)兩個臺風造成山東半島秋季遠距離大暴雨的特征進行了診斷分析。結果表明:1)造成兩次大暴雨的天氣形勢和物理量特征有相似,也有差異。2)兩個臺風的生成源地、移動路徑以及強度差別均很大,大暴雨發(fā)生在臺風登陸后從廣東移到廣西的過程中,高空北支冷槽、臺風倒槽和850hPa切變線是造成山東半島大暴雨的主要天氣系統(tǒng)。3)臺風東側和副熱帶高壓之間850hPa偏強東南氣流將東海、黃海的水汽源源不斷輸送到山東半島并在此輻合;低層輻合、高層輻散和垂直上升運動均利于大暴雨的發(fā)生;大暴雨發(fā)生前大氣處于不穩(wěn)定大氣層結;臺風和中緯度系統(tǒng)相互作用形成兩層或三層鋒區(qū)的斜壓性特殊結構及高空急流的增強是山東半島秋季臺風遠距離大暴雨的重要特征。4)兩次大暴雨過程中低空急流特征、鋒區(qū)斜壓性結構特征、不穩(wěn)定大氣層結特征存在較大差異。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