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在充分檢閱傳世文獻的基礎上,歸納和評析了清代以前關于“耳孫”詞義的各種說法;運用文獻關聯(lián)、世系查考等方畢,重點分析、核驗唐顏師古等對“玄孫之曾孫說”的論證和宋王觀國等對“曾孫說”的考索,指出顏氏混淆了不同時期的不同概念,且有誤會舊注之嫌,而王氏的考證亦非無懈可擊;因征之出土文獻,證實漢初的“耳孫”即戰(zhàn)國晚期的“乃(仍)孫”,指從己而數(shù)第四世,大約也可統(tǒng)言四世而下后世子孫,并總結了“耳孫”古今詞義演變情況;還從文獻探源、音義分析、系統(tǒng)觀照等多重途徑,試對《爾雅·釋親》后世子孫條文加以探討,推測該條是漢代人以語音為綱,類比昭穆兩分交替原理,在已有名稱的基礎上,編排、整合而成的。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