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色777777女色窝,777亚洲妇女,色吧亚洲日本,亚洲少妇视频

MIS2期南海北部粘土礦物記錄的東亞夏季風快速變化

摘要:運用伊利石結(jié)晶度線性剝離法,定量計算了華南、臺灣和呂宋這 3 個主要物源區(qū)對南海北部陸坡MD12-3432和MD12-3434兩個巖芯(分別為50. 80 m和8. 33 m)MIS 2期粘土相對貢獻量的時間序列變化.結(jié)果顯示,臺灣對兩個巖芯的貢獻最大(36%~62%),呂宋的貢獻次之(28%~50%),二者之和一般大于90%,而來自華南的貢獻最小(3%~17%).臺灣和呂宋的貢獻量呈現(xiàn)顯著反向的千年時間尺度快速波動,二者貢獻量隨東亞夏季風增強或減弱而顯著變化,因此,呂宋/臺灣貢獻量比值可以用于指示東亞夏季風的快速演化.呂宋/臺灣粘土貢獻量比值在B?lling-Aller?d和Dansgaard-Oeschger 2事件期間的增加,反映了同時期東亞夏季風的快速增強;而在Heinrich 1和Heinrich 2事件期間的減小,則指示了東亞夏季風的減弱.呂宋/臺灣貢獻量比值對東亞夏季風快速變化的指示,在一定程度上要明顯優(yōu)于蒙脫石/(伊利石+綠泥石)比值.南海北部MIS 2期粘土礦物對東亞夏季風快速變化的響應具有明顯的空間差異性,受洋流搬運擾動和物源控制作用影響,陸坡相對淺水區(qū)粘土礦物記錄的東亞夏季風快速變化信息相對有限,而深水穩(wěn)定的沉積環(huán)境則更有利于保存東亞夏季風快速變化信息.

關鍵詞:
  • 粘土礦物  
  • 東亞季風  
  • 相對貢獻量  
  • 快速氣候變化  
  • 南海  
  • 氧同位素2期  
作者:
趙紹華; 劉志飛
單位:
同濟大學; 海洋地質(zhì)國家重點實驗室; 上海200092; 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海洋與海岸地質(zhì)實驗室; 福建廈門361005
刊名:
第四紀研究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期刊名稱:第四紀研究

第四紀研究雜志由中國第四紀研究委員會;中國科學院地質(zhì)與地球物理研究所主辦,中國科學院主管的學術刊物,國內(nèi)刊號為:11-2708/P。創(chuàng)辦于1958年,雙月刊,在全國同類期刊中發(fā)行數(shù)量名列前茅。其主要欄目有:論文、研究簡報、書評和后記等。